动物世界大杂烩的杂文随笔

2024-04-14

动物世界大杂烩的杂文随笔(通用14篇)

篇1:动物世界大杂烩的杂文随笔

第三天的课堂,我们低年级上了一节动物世界。由于低年级学生特别闹腾,安静不下来。在上课之前,我就给他们订了一个规矩。三个点,我说一的时候,嘴巴要闭上。我说二,就要回到自己位置,到了三,就要把坐姿端正好。整体的就是123,然后,把这三部分练习好。这不仅仅让他们遵守课堂纪律,还可以端正个人的学习态度,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并且,坐姿端正不会养成驼背的习惯。

正式上课,就是先让他们说一下自己喜欢的动物或者知道的动物。动物的物种千千万,肯定不能一一道清,但是,一人一个也足以让他们认识了四十多种动物。

我们在课堂上给她们讲解了一些常见的动物,凶猛类型的动物,两极动物和一些动物的防御状态与毒性动物。尤其是在说角蜥的时候,因为角蜥是用眼睛喷射毒液,这让学生们对动物的兴趣更加的浓烈。在这之后,就给他们看了一个五分钟的视频,是关于这五种动物的防御状态的,每个学生对这几种动物的反应都很积极。

许是因为课前与他们讲了规矩,一节课下来他们都很乖,很安静地听讲,并没有之前的乱成一团,每个学生都积极配合着讲课。很好的课堂氛围。

在此,我又学到了一个新技能——如何控制整体的纪律,又成长了一步。

篇2:动物世界大杂烩的杂文随笔

珍惜生命的最佳方法不是养生,而是努力地去燃烧自己,释放光和热。世界林林总总,斑斓诡谲,人与文化的精神对话从未停止,生活最终将以严格的评判标准将人生区分,人不是以偶然的方式依赖于文化的。文化不属于文化自己,人也并非完全属于人,彼此是彼此唯一的安慰,文化自我决定着人类,人类选择创造,超越文化,以便为未来安排和预知,或许文化的世界是一切可能中最好的世界,我们每个人都是文化的种子,文化以极其微妙,极其惊人的方式影响着每一个人的历史。文化寄托了人类对自我生命状态的一种追求和向往,最能以宁静淡泊的姿态,慷慨激昂的情态呈现于人们眼前,但事实上,很多人意识不到世事兴衰无常,荣华易逝,皆为浮云,追名逐利,忘记了生命的真谛!

在有形的世界里,文化不留什么痕迹,同时却展现着有无与伦比的影响力,作为对人生生命价值最有效的认定和衡量,作为人生生命体的形态之魂,应该可以说:文化是人生缘里注定的约稿。审视历史,不得不承认最强大的力量无以能被看见,只能更多地被意识到。文化权力作为真正无可超越无可替代的绝对权力,不管人生对未来有什么期望,基于什么而努力,都应该追求自己存在的历史文化意义。物质现象的繁华只是一种表象,无论物质世界有怎样的本富繁华,历史中,也只有文化才真正璀璨,风流才华。通过文化,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复杂交织的世界,一个美丽与哀愁相互渗染的世界。比如说长安发生的历史事件可以在罗马,可以在大马士革,可以在贵霜得到回响。中国的水墨留白可以在一千年后的欧洲获得钦佩,赞赏和共鸣······,这就是文化的力量和文化的共鸣所产生的效应。数千年来,人借助于文化观察世界的过去和展望未来,借助于文化,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当今时代的意义。

文化蕴含着追求生命自由和幸福权力的真理,感受文化无比高贵的精神,体悟人生,细细品味“舍”与“得”的真谛,可以说:财富的占有,权力的炫耀,不是天生注定的,而是后天掘取的。抵御泛滥物质的诱惑,明理世界有一种至诚的大爱是文化的宽容胸怀。在一种种潜意识里感动,尽可能多地吸收文化的笑容,唯只有它才能填补得了人生实体的虚无,文化作为人类社会最伟大的财富,其的思想精神永远是最活跃的,无可怀疑文化的生命是不朽的生命,文化生活是人最理想的生活,是人生命的终极修行,其一直以极其隐秘的方式栖息在每个人的身上。

岁月在流逝,历史在沉淀,对于圣雅的文化,准生命的开始无不是有着诸多的好奇和深深的向往!只有高贵的文化才能给予人生以高贵的魅力吸引,它不是一个封闭的体系,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无论采取怎样的方式追寻,流韵于时空中的梦幻,自古以来都是文化精神,其用无与伦比的光芒,指明着人生信仰的方向。人,无论是谁,都应该力求在文化的情感世界里,让生命保持有高贵的姿态,优雅出特殊的形象。

活于世间,感受文化,历史对生命意义的重新思考,我们要有内心的感激,生命这么短,有的人名垂青史,有的人流芳百世,人活着究竟有什么意义和价值,茫然观世间,那么多人,那么多人悄无声息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似乎根本就没有存在过,未留下任何痕迹!对比想想,如果自己倾尽一生努力,能够接近文明,让自己有机会留在历史里,又该是何其幸运!人必须得要学会文化责任的承担,以维持创造力的增长,体觉“自我”精华,相信文化才是人死后真正的皈依。

作为人生最为独特的心灵体验,也只有文化的雅才能可以人间天堂。情感着有觉醒意识生命的神经,思触文化,体会他的博大与精深,其延续了多少有价的生命,使之灿灿在历史里更具有魅力。人生必须得要为自己的存在而明晰:唯有相当文化涵养及贡献的生命体才会彰显出价值意义,才能对人生自我历史价值做惟一的证明,虽然有不少政治家,皇候将相,其也都深涵着一种文化现象。是的,能够持续发光发热的人,肯定是基于文化,基于人类所有贡献的人。

文化留下了多少悲戚的壮歌啊!人生是一种责任,文化意味着一种信任。观赏人生历史繁衍的组卷,一路走来,不知放弃了多少东西,却怎么也抛弃不了文化情感,丢掉精神思想,醉花香觉,谁敢怀疑:说文化不是世间最美的风景呢!它丰富了所有的沉思,一切的想象力。于文化史里审视人生的行迹,所有的人,无论是谁,都应该飞扬激情地让自我获得有一些文化权力。

灵感是一种无所在无所不在的东西,飘在真实与虚渺之间,也让人生错错于生死之间,其是人另外一个生命的奥秘,很少为人所知。真正圣雅的文化是不会因为时光的延续而衰颜的,每一个人都在为伟大的历史法则提供着证据,真正拥有文化权力的人生,会因时间的延长而更加显得高大。

生活的本身是无意义的,关键是我们能用怎样的姿势以怎样的状态通过何种途径来活出自己。文化是人生最高的精神思想指向,其的最大魅力就在于能够穿越时空,跨越历史,将你我他连接起来,想想就觉得无与伦比。物质数字财富不过是随身附带的维系物而已,对于那些拥有文化权力的人来说:死亡,就意味着人生悟性的一种超凡脱俗,意味着生命的另一种复活。将生命所有的梦都交与文化寄存,人生根本就无需要时间尺度来衡量长短。真愿望世界所有的人都可以拥有独立自由的文化精神。

篇3:动物世界大杂烩的杂文随笔

老舍出身寒门,长于贫困,是地道的草根作家。大杂院的生活经历对其生活和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是老舍之为老舍——老舍的情感倾向、个性气质、生命形态、人生选择以及创作追求、作品风格、文化品味、成败得失等形成的重要原因,也是他生活道路和思想感情、创作风格和审美追求迥异于其他作家的重要原因。大杂院出身是走进老舍、解读老舍的原始密码。

比如说,老舍创作风格的“大众化”问题,这是由语言风格、 审美情趣、人物谱系、情节结构等等组成并显示出来的审美情趣。“大众化”是从“五四”就开始倡导、30年代“左联”成立后一再强调、在中国现代文学发展过程中一直困扰着作家创作的问题,而在老舍那里就不是问题。他的

大众化是与生俱来的,本色的,天然的,无需刻意追求,不用故作姿态,只要由着自己的审美意识创作就是“大众化”的范本——语言俗白,人物三教九流,多数在社会下层挣扎;擅长讲故事,故事带有民间通俗色彩……这是因为他出身大杂院,自幼受民间文学影响,对底层生活命运和审美情趣熟稔,体验深切,照实写作就是原汁原味的民间通俗文学。老舍的生命之根扎在社会下层,艺术之根也扎在下层。尽管他后来成为大作家,但身上仍保留着大杂院生活经验和审美意识的烙印。老舍说“自幼形成的审美意识是很难改变的”。这是值得回味的话。

那么,大杂院的苦孩子是怎样走上文学道路进而成为著名作家的?成就作家,天才之外,需要很多条件。如语言表达能力,文学知识积累,艺术修养培育,审美鉴赏能力,创作意识自觉等,这些都是必备条件。一个穷苦人家的孩子是怎样拥有这些条件的?很多问题已经是众所周知的常识,比如他三岁失怙,自幼接受母亲的教育,比如他在善人刘大叔的资助下得到上学读书的机会,为他日后成为大作家奠定了基石,比如“五四”运动对他的影响,他虽然没有参与其中,但“五四”运动给了他观察社会的“眼睛”和表达思想情感的“工具”,为他成为新文学作家提供了必要条件……但在此要说的是,在北京师范学校读书这段值得重视而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的经历对他走上创作道路的影响。

从1913年到1918年,老舍在北京师范学校读书五年,无论对其人生道路还是文学道路都很重要。尽管西学东渐之风已经开始劲吹,新文化运动掀起滔天巨浪,但老舍在此读书的时候,依然弥漫着浓厚的国学空气。校长是学养深厚的学者,擅长古文和诗词,国文教师宗子威也有很深的国学造诣。在他们影响和具体指导下,老舍满怀兴致地接受中国传统文学熏陶,并形成了可喜可观的知识学养。其文学天才初步彰显,且具有很强的创作表现欲,学生期间就曾在《北京师范校友会杂志》的“学艺”上发表过9篇旧体诗。这些作品写实抒怀,表现出远大志向和高洁情操,也显示出比较扎实的文学功底和出色的表达能力。

如毕业前夕所作“感赋四律”。 诗前说明写诗原因:“年光不再,逝者如斯;五载春风,瞬将毕业矣。驽钝依然,前途惘惘。”其一曰:“几行热泪抵千言,检点青毡别小园。花解听诗愁对月,人能作赋黯销魂。苍头未著狐皮帽,青眼先看犊鼻禈。东去康城还自誓,生平不许谒金门。”其二写“狂搜行箧有诗留,五载音尘一卷收。梁燕分巢云路渺,塞鸿举融雪霜遒。丹羞小吏曾师马,黄号通儒本业牛。踏尽山河倾尽酒,他年再作故园游。”这些创作表明,他所沿袭的是古文旧体诗的创作路数——他说“我的散文是学桐城派,我的诗是学陆放翁与吴梅村”,作品表达了“留去哪能随物意,麻鞋到处总悠悠”、“男子浩气薄云天,夺得山和须眉吐”、“出山小草有远志,报国何必高权位”、“江山离乱惟余恨,肝胆轮囷本耐穷”的志向,也带有追求深奥、炫示知识、炫示才学的成分。长篇古风《于石景、金顶而山作战诗》及序诗辞采繁复雍容,语言古雅张煌,有些地方句句用典,在遣词用典、表情达意、谋篇布局等方面都显示出相当水平。这种创作路向与成熟后的老舍创作迥然相异,但却是十分有意义创作实践;对后来创作没有直接影响,但满足了青年老舍的创作发表欲望,鼓舞了自信心,培植了创作兴趣。其自信心和兴趣虽然没有及时发挥作用将老舍引领上创作道路,却是有生命力的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显示出强大的心理力量,促使老舍走上创作道路。

但老舍并没有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因为他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1918年6月他离开北京师范学校,7月开始就任小学校长,遂开始忙于推助小学教育的现代转型。个人生活之外,还有时代风气的变化。新文化运动大潮涌动,他在北京师范学校开启的创作之路及其兴趣很快就被封堵和冲淡,并且随着革命深入遭到时代性颠覆——事实上,在他创作那些诗文的时候,“五四”新文化运动就已经发生,只不过他所处的北京师范学院没有及时响应和呼应。到他走出学校的时候,文学革命已是硕果累累,旧文学则如明日黄花,他所师从的桐城派作为“谬种”受尽嘲讽,声名扫地。白话文取代文言文已成定局。老舍刚刚开启的创作道路被时代风雪封盖得严严实实。

但老舍对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是十分关注的。因为多种原因,他没有参与其中,并因此悔愧当初,说置身运动之外,思想上吃了大亏。但影响时代的大运动不会因为他不参与而不影响他。新文化运动是对传统思想文化深刻而全方位的挑战,无论作为师范学生还是小学教师,都与他的学业和职业密切相关。他总要在重大问题上表现取舍弃从,并且付诸实践。无论主动迎合还是被动接受,也都会在他身上发生影响。20多年后老舍说,“五四”运动对他影响很大很深。“假若没有‘五四’运动,我很可能终身作这样的一个人:兢兢业业地办小学,恭恭顺顺地侍奉老母,规规矩矩地结婚生子。如是而已。我绝不会忽然想起去搞文艺。”“五四运动给了我一双新眼睛。”“‘五四’是反封建的”,“反抗帝国主义的”,“反封建使我体会到人的尊严,人不该作礼教的奴隶;反帝国主义是我感到中国人的尊严,中国人不该再做洋奴。这两种认识就是我后来写作的基本思想和感情。”“‘五四’给了我一个新的心灵,也给了我一个新的语言。”“没有‘五四’,我不可能成个作家。‘五四’给我创造了当作家的条件。”因为有了“新眼睛”,“新心灵”,“新语言”,老舍再也无法赓续北京师范学校创作的路向。“再有一百个吴梅村,也拦不住我去试写新东西!”

所以,几年后再次尝试文学创作的时候,他很自然地摒弃在北京师范学院的兴趣选择,踏上与新文学发展方向一致的道路:致力于白话文创作,表现与新文学一致的思想倾向。1923年1月老舍在南开中学教学期间曾经创作短篇小说《小铃儿》。作品2000余字,写京城小学生德森,外号“小铃儿”,聪明可爱,很受老师和同学的喜爱。他的父亲死在战场上,与母亲相依为命。受学校爱国老师的影响,恨日本侵略者和卖国贼。跟同学组织了一个“会”,锻炼身体,预备将来打日本。他们袭击了北街教堂里外国神职人员的孩子,学校把他们几个开除了。对这个简短的故事,老舍并不看重,说“那不过是为了充个数儿,‘连国文教员当然会写一气’的骄傲也没有”。我们自然也无法过于看重这个作品,视其为老舍文学道路的开端,但也不能忽视它的存在。因为无论怎么说,它都是链接新文学轨道的创作尝试,也是开启并预示了老舍创作道路的初试。即使不把它当回事的老舍也说,它有点历史的价值,“我的第一篇东西——用白话写的。”老舍在小铃儿身上投射了自己生活的影子,与后来的《小人物自述》《正红旗下》等相比,存在诸多差异,但创作精神是一致的。它的出现印证了“五四”新文化运动对老舍的影响和老舍对新文学的兴趣,并将其创作道路的探试提前了两三年的时间。经过这次练笔,几年后,当他提笔创作的时候十分自然地走上了“五四”新文学的大道。

老舍正式走上创作道路是1924年,地点是英国伦敦巴尼特镇卡那封路18号。老舍文学起步于异国他乡,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虽有不少朋类,却也值得玩味。倘在国内,他是否试水扬帆,创作道路何时开启和怎样开启,都是很难假设更难说定的事情。因为走上社会那几年,老舍始终都在为生活和工作奔忙。在社会酱缸里伸展人生道路,无论顺风顺水当劝学员,工作清闲待遇丰厚,还是辞职之后当中学教师,劳累清贫,也无论顺境还是逆境,他都没想当作家。作为大杂院走出来的青年知识者,无论为改变自己的处境命运而奔波还是致力于教育事业造福子孙,他的所思所想都是“做事”,并且自信有“做事”能力。他陷在事务堆里,做事的热情燃烧着,生活的重负压迫着,应酬往来自顾无暇,没有足够多的时间和精力阅读在一般人看来纯属消遣的小说,周围的环境也没有提供创作契机,而他自己还缺乏足够强势的创作心力和确保成功的文学修养。

但在英国情况就大不相同。他独自漂洋过海到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教中文,周末假期无事可做,消遣方式十分有限,剩余精力无从发泄,“思乡病”时常侵袭。为排解寂寞思乡情绪,打发孤独无聊的时间,他把自己关在屋里阅读小说。开始自己盲目阅读,后来请许地山为他开列阅读书目。阅读成为生活的重要内容,文学成为生命意识的组成部分。他原本是借助于阅读缓解思乡情绪,但阅读中常常勾起对于国内某些生活经历的清晰记忆,有时将小说图画与思乡记忆叠合在一起,忘记是阅读还是回忆故国往事。广泛阅读增强了文学兴趣,提高了审美修养,破解了创作的神秘感,增强了走进去尝试的信心;而浮在记忆上的那些有色彩的图画也燃烧起回忆和描写故国往事的欲望。没有人指点,也没有写作计划,甚至没有多强的创作欲望,他信马由缰,漫不经心地走上了创作道路。这与积郁浓厚、如鲠在喉不得不吐的郭沫若、郁达夫有所不同,与将创作视作改造国民劣根性利器而听候前驱者将令创作的鲁迅不同,与以创作谋取稻粱、或者圆文学梦的很多作家也不相同,老舍是漫不经心的,写着玩的。这也就决定了他早期创作的结构形态和人物安排散漫随意而缺少章法,人事拥挤而缺少布局,甚至也决定了作品中存在很多游戏笔墨。写作只是打发寂寞难耐的时光,自己没有扯旗放炮要当作家,说好说坏悉听尊便。这是老舍创作《老张的哲学》时的心理。

说到开启创作道路,不能忽视许地山的影响。老舍到伦敦后有段时间与许地山住在一起。后者已是蜚声文坛的新文学作家,当时在英国研究比较宗教学,同时创作小说。老舍和许地山在国内就相熟,异国他乡相遇,且住在一起,实乃天赐机缘。对许地山在文学上的造诣老舍十分认同并且赞佩有加,所以请许地山开列读书单,并照单阅读。

老朋友同住闲聊,许地山不一定说文学创作问题,也不会鼓动老舍写作,但他的成功和创作情态都引发了老舍的兴趣。他说看着许地山创作自己觉得手痒。许地山能写,自己为何不试试呢?成功与否不管,试试总是可以的,于是效仿许地山买来廉价练习薄开始写作。后来许地山搬到牛津居住,两人还时常来往。老朋友相见说完要说的话,老舍便把自己写的念给许地山听。许地山笑而不评,但他的微笑却是对老舍的莫大鼓舞,他有时间就写,断断续续近一年时间,完成了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

《老张的哲学》经许地山推荐寄到《小说月报》,很快发表,看到手写的文字变成铅字,老舍自然高兴。旗开得胜,鼓舞了信心,增强了欲望,沿着《老张的哲学》的路走下去,他又创作了《赵子曰》和《二马》。在英国伦敦,老舍开启了坎坷而辉煌的文学历程。

篇4:有花的世界杂文随笔

喜欢养花种草,喜欢在嘈杂的世界里寻得一份安静,喜欢在忙碌的生活中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喜好。喜欢在花草面前驻足停留,欣赏它们的成长,欣赏它们静静的美丽。有花的世界,总归是美好的。

篇5:世界末日杂文随笔

他甚至不知道身边这位田小姐的全名。放在十年前他二十来岁时,也决不会有这样的随性作派。真是越活越倒回去了,这么审视自己的时候,心里竟免不了有些畅快,年龄让他不再畏惧自己发散的感情。有时,古怪的想法占据他的大脑。如果今天是世界末日就好了,他想,那他就可以真正毫无保留,献出自己的一颗赤诚真心。

身边的女孩是一副少女容貌。公司楼下的便利店,雨生替她付了手里的棒冰,鬼使神差的。她回请了一本咖啡,理所当然的。这应当是最不稀奇的罗曼史的开头,他却因这一来二去,幼稚地相信起命运来了。看话剧不过是他们第二次的.礼尚往来,坐在剧场昏黑的光影里,女孩终于介绍起自己。她说她叫阿茶,当然也可以叫她田小姐,似乎是留有余地似的,她又贴心地补充了另一种话法,雨生谨慎地选择了第二种。乐声嘈嘈切切达到最高处,头顶一束追光也猛地打向舞台,雨生兀自说了一句,你可以叫我李生。

隐瞒姓名绝不是他的本意,这灵机一动出自一点即兴的报复心理,和话剧舞台的刺激。阿茶怎么会是一个人的真名呢,既然她有心不透露自己的名字,那他也不需要开诚布公。扮演第二重身份,像是个有秘密任务的间谍,使他激动不已。不过,他确实也在隐瞒着什么。李生是他脑子里突然蹦出的角色,平凡而不突兀的姓名,是他向来想拥有的。

走进空无一人的电梯间,还未待李生开口打破沉默,便涌进了商场13楼刚刚结束加班的新媒体劳工们。本显空旷疏离的空间顿时躁动起来,每个陌生的气味分子互相碰撞。阿茶有些局促地被李生圈在怀里,这更使李生斗志昂扬,多希望这一刻永远停止,电梯永远下坠,此时他是李生,唯一的爱人就是阿茶,简简单单的单箭头从一个人名划向另一个,仿佛情感这回事从来都不那么复杂。爱情的咏叹调刚刚吟唱,就被一个熟悉的人声打断了。

绳雨生!我看就是你,还真是啊。

李生背后一凉,两幅灵魂怎么偏偏在此刻被揭露重叠。

阿茶看着绳雨生,李生看着阿茶。视线交汇了,更像是穿透了。

夜晚的人行道上,阿茶同他道别,相背走过几步路又回头跑向他,圈着他的脖子给了一个低低的拥抱。

不值得。

黑黢黢的街道,是城市地图上随处可摘取的一个点。回望一眼,李生很怀疑下回还能不能认出这儿,这才意识到这是阿茶留给他的最后一句话了。

推开门,熟悉的香薰味道使他皱了皱眉,他又回到家了。

玄关放着妻子新购入的加湿器,无尽的水声在其间流转,倾吐出一缕缕和着香味的白雾。笼在水汽里,李生觉得自己像条被活捉上岸的鲫鱼,两腮的皮肉皲裂开,簌簌地掉下鳞片,靠着一点水雾勉强维持眼泡的鲜活。这是生活予他的最大慈悲。

走廊响起钥匙的回声,开门的人像是对不准锁匙,在门上乱划出几道声响。多番尝试,原来是拿错了钥匙,门外又气急败坏地循环起钥匙串叮当作响的回声。

篇6:动物世界大杂烩的杂文随笔

今天上午,课室里忽然传来了几声呜呜的哭声。经过我们队员的细心询问,两位同学说出了事情的缘由。原来是一位孩子不小心撞倒了另一位同学。在孩子的世界里,哭是表达疼痛,伤心的最直接的方式。我们要细心探索每一次哭泣背后孩子们的话语,并找到与他们沟通的方式。在了解情况之后,我们讲了一段历史故事给他们,让孩子能够知道自己错于哪里,并让孩子诚心道歉。

这不禁让我们想起在新闻报道上看到的一些幼儿园因无法忍受孩子的哭而施虐于孩子的新闻,不愿去理解孩子哭声所表达的语言。无论是老师还是孩子,甚至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情绪表达。情绪的意义就在于表达自身的满足与不满足,并努力寻求属于自己的满足。孩子得到满足了,就会出现正面的积极的情绪。得不到满足,或满足受阻后,往往会出现负性的消极的情绪。无论孩子出现什么样的负性情绪,一名合格的老师都要接纳它,并在接纳孩子负性情绪的前提下思考:孩子的负性情绪代表着孩子的什么需求没有得到?这种需求是合理的?还是过分的?是必须给予满足的?还是不能给予满足的?是应该给予及时满足的?还是应该延迟满足的?

曾几何时,我们拼命向前奔跑,却忘记自己走了多远;曾几何时,我们埋头苦干,却忘了仰望星空。我们也曾经是孩子,为什么我们不能理解这种情绪吗?换位思考,走进孩子的世界吧!

篇7:《夏衍杂文随笔集》后记

一九二○年到日本,先是为了考官费,后来是功课忙,有一段时间没有动笔,后来读了郁达夫、陶晶孙的短篇,忽动写小说之念,一口气写了五篇,陆续寄给上海创造社办的刊物,结果是有的批上“不用”两个字,有的连这两个字也没有,一篇篇地全退回来了。这件事打消了我写小说的念头。此后十二、三年中一直从事翻译,一以练笔,二以糊口。一九三○年加入了“左联”,“左联”机关刊物要我写文章,也只写了一些《欧洲文艺动态》、《高尔基新作简介》之类的东西,在“一二·八”抗战时期写过一、两篇类似报告文学的速写。一九三二年到明星影片公司,五十年代出的《中国电影发展史》里说我写过几个电影剧本。其实,这些所谓“剧本”,都是电影公司老板和导演提出一个故事,在编辑会议上讨论,然后写成梗概,再由这部影片的导演和我商量,替他出点点子,增改一些情节,然后由我给他们写出一个类似电影文学剧本的草稿。因此,那些影片里面虽然有我的想法、设计,乃至台词等等在内,但实质上说,这些都不能算是我的“创作”。我专心地写杂文、随笔,是在一九三三年,搞影评运动的时候开始的,但写的数量也不多。

一九三五年,一连串的党组织遭到破坏的事件,迫使我在一家小公寓里隐蔽了半年多。在这一段时间里,我是名符其实地足,不出户,也不能和外面通消息,于是,只能看些旧书、笔记……作为消遣。日子久了,忽然又发生了利用这个机会写点东西的念头。我在这个时期内写了两个多幕剧和初步整理了《包身工》的材料。一九三五年到一九三六年,是一个时局变化最激烈的时期,当我重新和文艺界接触的时候,主要的工作已经不是文艺运动,而是救亡运动了。从这个时候开始,我就用各种化名在许多报刊上写鼓吹团结抗战的文章。这些都只能说是政论,或者时评,数目虽然相当多,但没有一篇是自己觉得满意的。一九三七年抗日战争开始了,我奉命办《救亡日报》,从此当了十二年的新闻记者。这段时期也写过几个剧本,但多半是在办报和统战工作的业余时间搞的“自留地”。在这十二年内,按写的东西的种类来排,最多的是社论、每周时事述评,这一类文章占了我毕生写作的最大部分;其次是偶有所感而写的杂文、散文、随笔;再其次才是话剧(这一段时间没有写过电影剧本)。在桂林办《救亡日报》时期,我每天写一篇一千字左右的社论(除因病有几次由廖沫沙同志代笔外),有时还得写一些新闻报道和补白。最近粗粗估计了一下,在这十二年中,我大概写过四、五百万字。就形式说,除诗之外,什么东西都写,但说实话,什么也没有写好。文章写多了,常常自己也觉得腻,但回头看一看,自己觉得可安慰的一是在吃大锅饭和不拿稿费的情况下,一直没有偷懒;二是写下来的东西里也有一些在当时或事后还可以使敌人受到一点伤害。我平生最怕被人叫作什么什么家,只想做一个诚实的新闻记者。写这些文字根本就没有保留的意思,印在报上或杂志上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就很快地忘掉了。在抗日战争中和抗战胜利后,几位好心的朋友曾给我编印了五本杂文、随笔集子,这就是:《此时此地集》、《长途》、《边鼓集》、《劫余随笔》、《蜗楼随笔》。解放以后,我担任了行政工作,写作的时间就少了。但每天写一点东西的习惯一旦养成了之后,要戒掉也是很困难的。因此,《新民晚报》在上海复刊的时候,我还应赵超构同志之约,化名给他每天写几百字的短文,大约持续了半年以上。此后,就是写应景文章和在文艺界集会上讲话的文稿。尽管这样,我在这一时期写的杂文也引起过两次不小的波澜。一次是一九五六年写的《废名论存疑》,另一次是一九六二年写的《从点戏谈起》,这些事现在想来都很滑稽,但是,就拿《从点戏谈起》这篇不满一千字的文章来说吧,当时就有人说,这是讽刺某某人,批评某某人,或者是某某人授意写的。从这件事看,我以为某些神经衰弱的人拿起镜子来照一照自己,可能都会有一点阿Q的影子吧。

这次应三联书店之约,重新编印了一部我的杂文随笔选。这本书是我所写的杂文随笔之类的文章的选集,包括前面说过的五本小册子和解放后出版的《杂文与政论》的大部分作品。从时间上说,这里收集的是抗战前后直到现在的文章。时过境迁,有些文章已经失去了它的作用,还有不少是过年过节应报刊编者要求而写的应景文章,这些东西都删去了。大凡我自己还有一点印象的文章,都收进去了。这样编集,内容必然很杂,除了战争时期的随笔、杂感之外,数量较多的是我自己写的剧本的序文、后记和有关戏剧运动的文章。由于整个集子大体上是按照几本小册子的出版顺序和文章发表的年代编排的,所以体例上显得不很统一,特别显眼的是《长途》、《走险记》、《广州在轰炸中》这些介于新闻报道和速写之间的文章,很难排在适当的地位。其中也有一些“遵命文学”,《论<十五贯>的改编》就是周恩来同志看了《十五贯》之后指定要我在两天之内赶写出来供座谈会讨论的。在这种情况下写的文章,当然在行家看来是浅陋的。

收在这本集子里的文章,除明显的误植和为了欺蒙审查官而有意用的曲笔之外,我都没有改动。时间差不多过了半个世纪,世界起了很大的变化,自己在颠沛中也获得了一些长进,但墨写的字是刀也砍不掉的。我以为还是一仍其旧为好。这样做也另有一层意思,就是留下这些记录,让现在的读者知道抗日战争时期我们这些人在蒋管区的遭遇。

从抗战开始,我一天不写东西的日子几乎是没有的,但这里有个很大的例外,那就是从一九六四年到一九七八年五月之间的十五年,我完全搁了笔,理由就不必在这里细说了。

由于我年来视力衰退,此书的收集、编排、校勘等工作,得到了范用、魏绍昌、常君实、黄会林等同志的帮助,对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特别要感谢的是我的老战友廖沫沙同志,带病给我写了那篇认真的但也使我感到惭愧的序言。

篇8:一叶一世界-杂文随笔

人类之所以站在食物链的最终端,首先一个原因,人类是为数不多的拥有我意识的动物。这就意味着,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人类俨然赢在了起跑线上,华丽丽的以一个高富帅的姿态站在了众生面前。

儿时,每个人都固执的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愿接受来自别人世界中的任何言论,这个,是我们最初的世界观。在最初,每个人都是固执的,每个人都执著着自己所坚持的,也许是一个玩具,也许是一件事情。别把小孩真当小孩,在梦想面前,他们比谁都坚定。

活泼的孩子看到羞涩的孩子,他们昂起头颅,心中骄傲的鄙视,这样的人以后怎么生活;羞涩的孩子看着面前小丑,面无表情,心中思索,这样的白痴怎么活到了现在。每一个年少活泼的人在之后回忆的时候,多半会面露喜悦,然后微微沉思,自己当年固然过的快乐,但别人的那份淡定,即使如今看来,也毫无瑕疵。每一个年少规矩的朋友在回忆的时候,多半还是那么淡定,只是偶尔在没人的时候疯狂的发泄,失去了童年,何其悲惨。这,还是我们最初的世界观,一如呱呱坠地。

中规中矩的青年,隐藏了自己,一切顺其自然,强压心中的波澜,披着厚厚的伪装前行,小心谨慎,固执在自己的世界里,仿佛寂静的火山,等待一瞬的`嘶吼。活泼开朗的青年,小丑了自己的生命,欢愉了众人的眼球,他们,隐藏了沉默,隐藏了伤悲,一如疯狂的海啸,快乐疯狂一并挥洒。静若处子,动若疯兔,这是全人类的定义。用我的世界观来看世界,世界何其渺小。

你一直生活在你自己的世界里,你又怎么会知道世界上不只有我。人类进化至今,总有些人还在当初,仅仅拥有我意识而已。

一叶障目,但见一叶一世界;坐井观天,谁知一井一天下;鼠目寸光,尚且一寸一乾坤;尔等痴货,谁言一我一寰宇?你以为你看到了整个世界,其实那只是一片树叶到底,是我们看扁了世界,还是世界欺骗了我,和你。这是我们未成年的世界观,我管牠叫一叶观。

遏语有云: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吾等固然有佛性,且把世界看成砂,误当天堂一草花。大彻未必大悟,失之毫厘,且差之千里。

当一叶不足以遮住眼睛,偶然瞥见了世界的愚者,又一次开始了进化,他们拥有了你意识,拥有了牠意识当愚者的世界可以容下别人的世界,这是一次技术性的革命,是进化史的又一里程碑。

某某直言,一个女人改变了我的世界观。所以,不止一叶一世界,女人是世界,你我是世界,眼前一切均是世界,你的世界有多大,叶子就有多大,世界即是叶。

篇9:我与世界杯杂文随笔

19号凌晨,特意把闹铃调成1:55,2点比赛正式开始,我把啤酒打开,准备好花生米,准备享受一份视觉盛宴。

对这届英格兰球队不是很了解,基于对前几届的喜欢,特意网上搜了一下英格兰国家队人员,没有一个认识的,而且对两年前的欧洲杯我的记忆也是断片的,两年前我干什么了,怎么不看看年轻一届英格兰球队呢?现在的英格兰国家队的队长叫凯恩,个子挺高,长得有点像NBA小牛队的德国人诺维斯基,有点脸盲了。

整个比赛看下来,突然对队长竖起了大拇指,好几次的和队友的传切配合相当有威胁,且也赏心悦目,玩过足球游戏的我来说,这种操作成功是相当困难的,当队友传给你球,你接球一霎,顺势传切过了防守队员,在到后排插上来的队友脚下。他一个人带动了整个前场,而且最后几分钟绝杀2比1胜了突尼斯,怪不得凯恩的联赛俱乐部热刺在世界杯开赛前就和凯恩续约加钱了!

篇10:对着世界微笑杂文随笔

不知从何时开始,便能渐渐领悟很多生命的启迪,对或错、善与恶、黑和白都存在于同一时空,而人们就在这样矛盾的世界中,不停的依靠自己去学习、发现、领悟和探索着一切,逐渐走向成熟,完善自己,完美世界!

我希望的世界是:所有创造发展和创新都是为人类服务的,让人类过上越发美好幸福的生活,而不是往着某些相反的方向行进!我不喜欢战争和残酷的杀戮,虽然这世界上会出现。我不喜欢人类为了自己的私欲去残害动物和破坏环境,虽然这行为随时可能发生。我更加不愿意看到,人类之间的互相伤害,虽然这些事件也不是谁能掌控的,它依然会不断的出现在这生命的长河里。但是只要有希望,就会有成效,就算逐渐的减少也好!我喜欢看到的是,每个人脸上洋溢真心的微笑,没有压迫,没有忧郁,没有故意伤害,心里都能充满对未来美好世界的期盼和国家日益强大,生活日益幸福的信心!

走过不同道路的我,越来越喜欢温暖的阳光,也只有温暖和感动让我落泪,而伤害和痛楚亦会让我无法落泪,是麻木、是习惯还是淡然了?我想应该是坚强了吧?因为我不坚强,没有人替你勇敢!

偶尔我也会徘徊在忧郁的森林里选择遗忘,选择逃避现实!我经历过童话故事里描述的黑暗森林,暗沉而幽深的雾霾压得你无法呼吸,但是越是在这种时候,越发能看见生命的真谛。我深深的领悟到,人类的发展必须要不断的巩固和传承华夏千年的品质和精髓,因为只有将道德品质优秀了才能有个美好的未来,而道德品质这东西能璀璨一个民族亦能毁灭一个国家!

存活现实,我依然也会犯错,依然也会疑惑。这世界有太多的知识我要学,这世界有太多的东西我不懂!我不想成为坐井观天的小青蛙,也不会成为一个目中无人的狂妄之徒!学无止境,学海无涯,我深深的知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道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我唯愿做一个好学的人!

对着太阳微笑,对着世界微笑,每个人都有各自不同的经历和苦楚,每个人都在这红尘俗世中磨砺。没有人是一帆风顺的,没有人是轻易成功的。看着那些出名的作家、画家、政治家、领袖还有很多名人、明星,他们背后经历和付出的努力与艰辛,谁又能懂呢?我们只看到了他们风采的一面,他们流下的血和泪又有几人看见了?所以,不论生活怎样,想到这些我依然选择对着世界微笑……

这世界很大,大到我们无法看遍所有的美景,这世界很美,美得我们无法想像得出那奇幻的风景。地球是我们人类生存的基础,环境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空气,动植物就是我们和睦相处的好邻居。假如人类为了一己之私而疯狂破坏环境和杀戮动物的话,就等于自取灭亡!我认为在人类发展的足迹里,应该是日益提高素质和修养,不断的砺炼思维和智慧,将所有的科学研究,科技发展应用到为人类幸福生活中去,而不是选择倒退到原始社会的野蛮时代吧?对着这世界微笑吧,这世界很可爱,人类应该好好的爱护它!

也有很多人带着不同的心态,面对当今这社会抱怨。但是又何曾想想所有的事物都出自它必然的因果呢?时间、历史、时势、人物都能在不同岁月的时空中留下所有发生的足迹,而不是某一个人某一件事而轻易造成的结果!

这世界是有太多的不公平,也有很多无法理喻的事情,但是这些事情都有它发生的原因和轨迹。我常常这么想,知足常乐就好了,我只有这么大的本事,就只能接受这样的生活,而不会去好高骛远的想着太多的欲望。也不会看着某某人发大财或出名当官什么的去羡慕嫉妒着,因为我有自知之明,别人有本事和能力,通过天时地利人和还有自己刻苦努力成功了,我应该去祝福他们,向他们学习,而不会报有不公平的埋怨之心而生活!人性里最大的暗点就是羡慕嫉妒恨,它们会将人性贪婪自私的本性发挥到极致!从小我妈就教我:“自己的就是自己的,别人的东西我不要!”

这世界的定律就是三分靠天意,七分靠打拼的,没有努力就没有收获,没有付出就没有成果,天道酬勤就是华夏千年留下的真谛之说!

当然,人类所有的事情都是在不断发生,不断改进,不断完善和完美。很多事情的出现也会有纰漏和缺点,那就得经过时间的考验和人们的发掘并且提出而去改正,这是所有问题的必经之路,允许它的出现也要允许它犯错,更要允许它去改正和完善,给予它时间去沉淀,最后而完美!

有人问我或许笑话我,为什么总是带着耳机听着歌?我想告诉他(她),这是我选择对待生活的方式而已,我喜欢温柔和温暖,我热爱着阳光和渴望着正义,这些音乐都能给我,能让我在饱经沧桑后安慰着受伤的灵魂!而某些感觉在现实的生活中无法马上感觉得到,所以我喜欢音乐,喜欢黎明的温暖,也正是他们激励着我的前行,告诉我即使在流浪的岁月中,也要对着世界微笑!

篇11:乐观的在这个忧郁的世界杂文随笔

这部电影是一部不推荐看的好电影

忧郁的色彩让没病的人都看出有病

还好我知道自己“有病”

看了反而很释然……

昨天的夜色很美

今早的阳光很舒服

来一首轻快的歌儿

生活恰似惬意

回到内心,回到现实

我一直在追求美好的东西

我一直喜欢跟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

我一直喜欢做自己喜欢的事儿

人生如此,甚好

这部电影,完完全全的忧郁……

你想看到的人性的,社会的,教育的,心理的所有的丑陋和不堪都可以看到

比如照片的男主的爸爸是他外公

生活貌似有那么“一丝”丑陋

人性多少也有那么“一点”险恶

遇到不开心的现实

遇到不如意的感情

遇到伤心欲绝的痛苦

回头一看

这不就是生活的本来面目嘛?

看透了,笑然接受

接着转头:

看自己想看的风景

爱值得自己爱的人

做自己喜欢的事儿

其他拉黑屏蔽即可

附言:

写到这,不免让我想起了聊斋的《画皮》

所处社会,一直在不断描绘一张动人的“画皮”

内在是丑陋、不堪的魔鬼血肉

篇12:动物世界大杂烩的杂文随笔

“你和上次那女孩怎么样啦?那么久都没消息,你该不会一个人闷声幸福去了吧?”

他回我一个沮丧的表情,“满屏辛酸泪,别提啦,吹了……”

我好奇一时没忍住,便问道:“我擦,吹啦?怎么吹的?”

他说了一通,原来都是因为一件事情。

那次他约人姑娘出门,一路上还聊得很愉快,在公交车上就出事啦。天气很冷,车上人不多但窗子没开就有点闷,他们在后排的两个位置坐下。路途较远,他们一路无话,这哥们坐立不安,时不时视线打量着姑娘,或许是略带猥琐的。那姑娘可能对他也没那方面意思,始终对他的举动无动于衷,专心地望着窗外。

这时候他忍不住了,心想两人也相处了一段时间,现在坐在一起距离那么近,气氛貌似也不错,那么好的机会不抓住以后可能就没啦,于是,这家伙竟然表白了。

听到这我整个人是懵的,感觉被什么狠狠地打了一下。他说,那姑娘当时反映冷淡,来了句:“你喜欢我,干嘛要告诉我?关我什么事吗?”并且回去以后,那姑娘就把他拉黑了。真是“表白一入深似海,从此姑娘是路人”。

1“我到现在都不是很明白发生了什么事,难道是我表白的方式错啦?”他说道。

“不是你的表白方式错啦,是你压根就不应该表白好吗!”

爱原本是一个人的事情,你爱她,细究起来是你自己的事,跟她是无关的。而且表白本身就带着满满的企图,是一种需要被满足的诉求。两个人,彼此都从对方身上获得相处的快乐,这种快乐本身就足够了,你又为何对我横生诉求?

没到两情相悦的地步,表白一定会被辜负。

2鲁迅先生在《而已集》里写到一段话:楼下一个男人病得要死,那间壁的一家唱着留声机,对面是弄孩子。墙上有两个人狂笑,还有打牌声。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着她死去的母亲。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是觉得他们吵闹。

先生总是能够一眼洞穿人生的真相,这些场景虽然很凄冷但却是我们这个世界每天都上演的,“楼下一个男人病得要死”“墙上两个人狂笑”这些场景可能发生在身边,可能发生在不知道的远方。

从全人类的角度说,我们的悲欢是相通的,因此我们能够共情,远方同胞的苦难、身边亲朋的悲喜,我们都会被牵动,这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纽带。但是作为个体来说,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悲欢,我们不可能也不必时时与他人产生共鸣,也不必时时响应他人的情绪、诉求。别人常常不能回应我们的情绪,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3坦白地说,我自己很多时候都有去寻求倾诉、渴望他人了解的冲动。

前一段时间,我突然发现自己双眼眼球不能转动,去医院检查之前看了百度上的很多资料,把自己的症状一一对上,越发不安起来。

去医院前夜想了很多事情,偏偏就睡不着,渴望凭空出现一个人来安慰自己,找人聊天,有人说:“是你心理作用太强。”有人说:“别瞎想,好好睡觉。”得到的最好回应,就是淡淡的一句:“检查完把结果告诉我。”

当时心里很感动的好吗?

胡歌主演的电视剧《神话》里有一个对白我至今记忆深刻,崔文子对易小川说:“看着吕素姑娘在我面前就这么死了,我是个大夫,你知道我有多难受吗?你问过吗?”配合着崔文子横流的眼泪和沙哑的声音。

我想,我们寻求理解与安慰,我们压抑着我们对安慰和理解的渴求的时候,那心情是不是同崔文子一样?

然而,“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这才是我看到的生活。

喜怒忧思,爱恨情仇,真的只是一个人的事情。你爱上了别人,自己觉得一往情深深几许,自己先把自己感动了一遍,对方却若无其事,虽然你们身在此时此地,心却远得判若云泥。我喜欢阅读旅游码字,你却喜欢交际酒桌谈话。人类悲欢的不相通,竟然到了这个地步。

别人不理解你,你有时针锋相对,互不相让,有时自觉索然,独来独往。不是别人的问题,而是因为他是一个正常人,他正常地生活,他知道自己没有义务理解你,也没有义务时时去感受你的情绪和需要,并且回应你。他不傻,他懂得分寸,而你却不懂。

篇13:世界如意,我不安分杂文随笔

在SK公司,自己还是实习生,什么也不会。

我是一个慢热的人,慢慢的,别人要付出一百倍的热情我才可以付出一点热情,我有时候都挺讨厌我自己这样,为什么不可以主动一点,像那些耀眼的人一样,让自己变得更欢迎一点。木头一样。

今天下午开会,觉得自己很孤独,每天我在公司说过的话不超过50句,更多时候自己都是在做事,我也不喜欢这样。

今天下班挺早,因为师父不在,没有人教我去做一些工作。

回寝室,洗了个澡,然后让自己变得快乐一点,想去坐火车,看窗外的掠影,想去看星星,问问月亮里有没有神仙,可不可以让我变得很有钱。

离毕业很近,越来越觉得大学生活很好,离生活很近,越觉得离理想越来越远。今天看到一句话,理想就是离乡,也不无道理,我们这样的人,故乡离我们很远,城市也离我们很远。

想去问问未来的我,自己究竟会怎样?

有点压抑,但不能跟爸妈说,不想让他们担心。

每天没有太多时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今天因为回来的早,所以有时间,我想让我自己随风歌唱,我想让自己跟着妈妈爸爸。

年过完了,大家又都开始忙忙碌碌的一天,一年。

再见还要等一年,好喜欢大家在一起的感觉,上次看新闻,说过年应放假15天,我好支持啊,这样就不用还没怎么过就没了。

篇14:动物世界大杂烩的杂文随笔

至于抵制兔毛这样被视频渲染得不支持就不是人的文明行为,忍不住冒着没人性的风险反问几个问题如下:

一、视频没有证明拔毛是虐待,兔子为何叫,因为恐惧还是因为疼痛,多疼时会叫?另外,第一次拔毛如果痛,第二次是否还好痛?从人类使用脱毛蜡拔毛的经验出发,第一次是有点疼,第二次就没那么疼了,而且不能说女人使用脱毛蜡拔掉体毛是自虐吧,当然这个受折磨的程度是否跟兔子被拔毛受到的痛苦相当,我也说不清;

二、兔子被拔毛对身体伤害有多大?养殖场是否希望一只兔子尽量多批次取毛而非因为一次拔毛受到伤害就伤病乃至死亡造成损失?

三、就算拔毛是痛苦的,那么中国产的多少兔毛是拔毛所得?规模化的养殖场是否也使用这种低效率的拔毛方式?

四、世界范围有几家文明的养殖场是给被养殖的动物养老送终的?

五、有人在回复中提到美国用电击杀死动物就比较人道,这种电击死亡法和视频指责中国养殖户割喉杀死兔子法,使动物受到的痛苦减轻多少?不要忘了美国有一项死刑就是电击死刑,据说还是比较残忍的,死刑犯的尸体会被烤焦,一时死不了还会发出痛苦的呻吟,推想一下用于屠宰家畜实在是不太可行,倒是听说过二氧化碳窒息死,而且伴随轻音乐,这样死得比较平静,但是成本比较高,以中国目前的经济状况,我估计大家承受不起这种成本。

HM推出这样一个场景单一,旁白更是主观煽情的视频,真心是为了动物福利还是别的什么?他们不仅在视频中否定了拔毛,同时也否定了剪刀剪毛,因为剪刀因为兔子挣扎可能扎伤兔子的皮肤造成伤害。那么羊毛呢?鸵鸟毛呢?鸭绒呢?还有比取毛更残忍的剥皮呢?因为剥皮需要快,有的动物还没死彻底就被剥皮,上面回复说美国使用电击杀死动物,我倒觉得不是出于人道而更可能是出于电击对毛皮的损伤最小吧,羊皮牛皮要不要抵制?动物有高低贵贱吗?

是不是前阵子中国检测一批快时尚时装不合格产品中HM大名赫然在列,所以才玩起动物保护这种招数挽回形象?

上一篇:和团结的名言警句摘抄下一篇:高杰村镇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