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里的动物世界

2024-05-24

英语教学里的动物世界(精选6篇)

篇1:英语教学里的动物世界

英语教学里的动物世界 ——浅议词汇教学四原则

【摘要】词汇是构成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分级目标中对词汇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四条指导词汇教学的原则。在下文中,以动物类词汇为例,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细致的阐述这四条原则。与各位同仁切磋交流,共同提高。

【关键词】动物类词汇 教学原则

词汇是构成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是语言的基本材料。人类的思维活动是借助词汇进行的,人类的思想交流也是由词构成的句子来实现的。掌握词汇量的大小直接影响语言表达能力的强弱,体现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词汇教学四原则。众所周知,在词汇教学中,以动物为中心的话题是必学内容之一。下面,我就以动物类词汇教学中的具体案例,与各位同仁相互切磋,旨在更具体、更细致的阐述词汇教学四原则。

原则

一、始终坚持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的原则

心理学告诉我们所谓兴趣是指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和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兴趣表现为一个人渴望深入认识某种事物并力求参与该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在生活、学习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些都说明兴趣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我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也深深感到,有了学习兴趣,词汇教学就会变得生动有趣起来;反之,失去兴趣,学生带着反感、抵触的情绪学习,再简短的单词学生也会充耳不闻,视而不见。

因此,我们要重视学生的兴趣培养,让学生怀着极大的兴趣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通过形式多样的语言操作方式来发挥学生的智力和潜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在教学片段

(一)里,我就根据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爱玩的特点,精心设计单词呈现形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教学片段

(一)T: Do you want to play a game? Listen carefully.Listen to the sounds.Then tell me what animal it is.Ok? S: OK.T: Baa!Baa!S: Sheep.T: Yes, sheep.It’s a sheep.Sheep, sheep, sheep.(同时展示sheep头饰)

S: Sheep, sheep, sheep.(声调:升升降)T: Who like this sheep? S1: I like.T: Good.Here you are.Now you are a sheep.Please put it on your head and read after me: “Baa!Baa!I’m a sheep.”

S1: Baa!Baa!I’m a sheep.教师用类似的方法,将所学的动物词汇一一展示出来。在这一环节,学生们踊跃参加,积极发言,都希望能得到自己喜欢的动物头饰。教室里呈现出浓厚的学习氛围,学生对我手中的动物头饰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这种兴趣又转化为推动学生继续学习的内存动力。在下面的环节里,课堂教学被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

T: Now, all the animals, please sit down in a circle.We ask one pupil to stand and run around the circle.While he is running, he says the name of his own animal three times.And suddenly he says a name of any animal.The pupil who has the animal should quickly stand up and catch the pupil who is running.If he can catch the pupil, he gets 10 points.If he can’t catch the pupil, he goes on running and says his own animal name.教师边说边做示范进行解释。一开始操作,学生便很快明白了游戏规则。在整个游戏中,学生们不停的喊着自己的或别人的动物头饰名称,你追我赶的跑着,显的无比的激动,无比的兴奋。游戏结束时,有同学说:“老师,太有趣了!”有同学说:“老师,再玩一会儿吧!”有同学则拿着他的头饰说:“啊,永别了,我的pig.”

通过教学片段

(一)不难发现,孩子们只要是对特定活动或特定主题感兴趣,就会投入更多精力,坚持更久,学到更多东西,感受到更多快乐。因此说,兴趣教学是把握学生学习脉搏的关键。

原则

二、始终坚持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的原则

许多学者认为,“语言是说话,而不是写作。语言是一套习惯,而不是我们想象中的条条框框。”正因为如此,外语教学就应该是按照听、说、读、写的顺序来进行。其中听、说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现行的教学大纲中给予了充分的关注。但是口语具有出口即逝,难以捕捉的特征,又决定了外语教学中读写应及时跟上,以便将口语固定下来,巩固听说教学的效果。读写是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另外一种形式,是英语综合能力的最好体现。因此教师在对单词进行了大量的听、说训练之后,讲授单词的结构与书写也应提上课堂日程,如教学片段

(二)。

教学片段

(二)T: Let’s play another game——“Bingo” game.You can see 9 squares on the blackboard.Around the squares, there are many animal words.For example, giraffe, dog, pig, cow, horse, hen, sheep, duck, etc.You can only put 9 animals in the squares.One animal in one square.You must write the animal names.Do you understand? Let’s do it now.S: Yes.Ok.T: Now, I’ll read the names of my animal.只要我说的动物你都有,而且三个连成一条线,你就可以喊:“Bingo!” Then you are very lucky and you can get a sticker of zoom or zip.教师在做完一次“Bingo”游戏后,可以让学生连续做三到四次,然后分别请多名同学把自己填的词给大家读出来,作为判断Who is lucky? 的答案。当然,学生在填写过程中,教师应巡视检查并进行书写指导。在具体的操作中,前两次的填写时间可为2分钟,以强调书写的正确性。随后的填写时间可逐渐缩短,以强调书写的速度。通过教学片段

(二),学生进行了大量的单词拼写训练,提高了书写水平,并自始自终保持高昂的热情,不会感到枯燥。而且在读写的训练中,学生复习、巩固了所学的动物类词汇,教师检查了学习效果,可谓一举两得。

原则

三、始终坚持实践第一的原则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主体的、能动的,学生是个性认识的主体,实践的主体,自我发展的主体,学生成长的关键在于自身的积极性。具体到英语词汇教学中,就是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实践练习。在以往的教学中,许多教师自己说的多,给学生实践的机会少。这样以来,大大挫伤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俗话说:“实践出真知。”学生实践的多少直接关系到其学习积极性的高低及学习成绩的好坏。

在实践这一环节中,教师是指导者。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操练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交际情境试着独立使用所学语言;同时教师逐渐减少对学生的控制,在言语交际中锻炼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在教学片段

(三)中,我就走向幕后,让学生走向前台,进行实践创造,实践交流,从中学习、巩固及运用英语单词。

教学片段

(三)T: Boys and girls, do you like to go to the zoo? Yes or no? S: Yes.T: What animals can you see in the zoo? S1: Zebra.S2: Elephant.S3: Monkey.„„

T: Good.Can you draw these animals on the paper? Of course, you can also stick them on the paper.Then all the designs form “a zoo”.At last, please write a sentence with each animal.For example , This is my dog.It’s a cow.He’s big.I like this horse, etc.在教师的指导下,同学们绘制出了他们眼中的Animal World.其用心之精巧,设计之精美,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有的同学以画动物为主,有的以粘贴动物为主,有的以手工制作动物为主,并配上简单的句子。大家都积极展示他们的作品,并在小组内用英语进行描述、交流。随后,我又鼓励同学们自己动手用刚才的作品装饰教室,于是整个教室都变成了Animal World.在这一环节,教师不仅仅是演员,更是一个导演,从各方面去引导学生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一切积极因素。在具体的实践中,同学们大量的运用动物类词汇进行创做,进行交流,表达自己的情感,大大的提高了自己的语言技能。因此,我认为让学生进行大量的实践练习是外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形式。

原则

四、始终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中心的原则

毛主席曾说过:“学校的中心是教改问题。而教改的主要问题是教员问题。”多年来,教师有一种一成不变的做法——占领课堂教学阵地。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在进行教改时,不仅要研究教师的“教”,更重要的是要重视研究学生的“学”,切实做到以学生活动为中心。

我认为以学生活动为中心就是让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参与,锻炼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达到自我完善。教师通过设计新颖、有趣的活动,以活动为载体激发学生的积极学习情感。当然,这些活动的设计要紧扣相应的教学内容,符合英语教学本身的特点,符合小学生的认识规律和情感规律特点,使认知活动和情感体验同步协调地进行。在活动中,教师应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指导学生完成这些课堂中的教学活动,如教学片段

(四)。

教学片段

(四)T: Hello, boys and girls.Let’s play one more game.I want to choose one pupil to come to the front.I will choose a picture of an animal.You can see it but he/she can’t see it.You ask him/her , “What is it?”.He/she can guess three times.Ok, who want to try? S1: Me, me.T: Show the picture“dog”.Ss: What is it? S1: Dog.Ss: Yes, you’re right.T: Who want to try again? S2: I want to try.T: Show the picture “hen”.S2: Cat.Ss: No, try again.S2: Hen.Ss: Yes, you’re right.在教学片段

(四)中,我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习内容,设计了猜一猜的活动来复习、巩固动物类词汇。在这个任务性交际活动中,我仅仅起了一个帮忙的作用,甚至连这点作用也可以有学生来代替。在活动中,同学们自问自答,积极参与,主动表现。学生带着一定的任务去复习、巩固动物类词汇,在任务活动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主动性。从而使学生在心灵深处将学习变成一种积极的心理需求。

另外,每个人都有展示自己从而获得别人认可的的愿望,这一点在小学生身上体现得更充分。在当前班级人数普遍较多,时间又有限的情况下,以猜一猜的活动来学习单词,能在很大程度上保证绝大多数同学参与进来,体现教学的公平性,从而维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以上就是我对词汇教学四原则的浅显理解。这四个原则,兴趣是灵魂,以兴趣为主线,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实践中训练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四个原则相辅相成,只要根据课堂实际灵活运用,定能使我们的英语课堂不断的高潮迭起,使学生领会到学习语言的乐趣,建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健康、稳步的向前发展。

篇2:英语教学里的动物世界

嘉善县实验小学 沈菲菲

【教材简析】

在学生对动物有了初步认识后,本课将带领学生到校园里去寻访和观察身边常见的动物,进一步培养他们观察记录和交流表达的能力,引导学生认识到动物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校园里生活着哪些动物呢?”是调查学生对校园动物的原有认知,通过说一说、认一认,帮助学生聚焦和认识校园里的一些常见动物。“带上我们到校园里去寻找动物”中,学生将借助工具,利用科学的观察方法去寻访校园里的动物,观察它们的生活环境、生存方式、身体特征、运动情况等。寻访后的“研讨”活动中,学生通过交流观察到的动物名称、生活地点、在做什么等信息,能提升学生对校园动物的认识,并为后续活动提出新的研究方向。

校园实地寻访活动对学生感受动物多样性,意识到动物与环境的关系非常重要。在寻访前需要教师教给学生哪里找、怎么找、怎么记的技巧。让学生用图示记录观察到的动物的外形特征及生活地点,以促使学生更细致和深入地观察。通过交流研讨活动,把学生的寻访结果汇总成“班级记录单”,帮助学生强化校园中生活着多种多样的动物、不同的动物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的认识,进一步体会到动物的多样性,提升学生研究动物的兴趣。

【学生分析】

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对身边的动物常常进行着有意无意地观察,但是这些观察往往是随意的、无目的的,因此获得的信息比较有限且零散。对生活在周围的动物,一年级的学生能叫得出它们的名称,大概知道它们生活的环境,对熟悉的动物能从自然环境中辨认出它们,却无法在自然环境中准确地找到它们。上学期“校园里的植物”的考察活动给予了学生基本的校内寻访的技能与经验,但是由于动物是不停运动的,这使观察的难度大大增加。学生由于缺乏相应的观察动物的技能和寻访方法,在寻访时容易出现兴奋有余、活动目标不明确、忘记记录等现象,使得观察活动盲目、无序。而在后续的研讨活动中,由于观察不到位,容易出现表达不准确、表达内容空洞等问题。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校园中生活着不同的动物,动物是多种多样的。2.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动物。科学探究目标

1.通过实地观察,认识校园中常见动物的名称及其特征。

2.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利用简单的工具来观察动物的外部形态特征及运动情况。

3.在教师的指导下,能用图画来记录动物的外形特征。科学态度目标

1.通过实地观察动物,产生研究动物的浓厚兴趣。2.愿意倾听和分享同伴发现的有关校园动物的信息。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感受到校园动物的多样性,形成珍爱生命,保护身边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地观察,认识校园中动物的名称及其特征。难点:在实地观察中,能用图画来记录动物的外形特征。【教学准备】

学生:放大镜(每小组1个)、棉签、笔、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课件、确定寻访区域、布置寻访动物的环境、观察地点的平面图、班级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许多动物,你能猜出老师描述的是哪种动物吗? 教师出示课件,让学生猜谜语。

二、寻找校园里的动物

1.刚才我们猜的鱼、蜘蛛都是生活在我们周围的动物,我们周围还生活着什么动物?你在哪里见过它?(如果学生说到校园里,可直接追问:你在校园里见过什么动物?)

2.你在校园里见过哪些动物,可以用“我在校园的„„见过„„”的句式来说一说。3.这些生活在校园里的动物,你认识它们吗?如果认识请大声叫出它们的名字。(课件出示动物,学生认一认。)

对于不认识的动物,可以请认识的学生介绍一下,教师也可以介绍一下,帮助学生认识更多的校园动物。

4.(教师在教室里张贴观察区域图)这是我们学校里的一个花坛,你猜猜这里可能生活着哪些动物呢?在哪里能找到它们?

5.小组领取区域图和动物卡片,交流后把卡片贴到区域图上。

6.交流汇报。每个小组带自己的区域图,到教师的大区域图上贴动物,并进行讲解。其他小组进行补充或调整。

三、寻找动物的准备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到这个花坛里去寻找动物,看看你们标记的地方能不能找到这种动物。

2.我们可以去哪里找动物?边指图边说(大树上、草丛里、枯叶堆里、泥土里等)

3.我们应该怎样找动物?找到后观察什么,怎么记录?(1)怎么找?(轻轻地、不打扰动物等)

在教室里进行模拟寻访(教师讲解或示范,学生表演),在模拟时解决以下问题:

① 到场地后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② 对于一些难于接近的小动物如何来观察,如蝴蝶、蜈蚣等。③ 如何使用工具帮助我们观察。(放大镜、棉签)

小结:先集体观察空中的动物,再小组分散活动。(看一看、听一听、闻一闻、用棉签拨一拨等)

(2)找到后观察什么? ① 观察动物的生活环境。② 动物的身体特点、活动情况。③ 数一数有多少动物。(3)怎么记录?

① 记录的要求:真实,把观察到的动物记下来,不要把想象中的记下来,记录动物的活动地点,不要忘记统计数量。

② 记录的地方:学生活动手册。(4)需要注意什么?

观察时不惊动、不伤害、不破坏它们的“家”。

四、寻找并观察校园里的动物

1.现在,请同学们拿上工具,整齐地排好队列,我们出发啦!2.现场演示如何有序寻访动物。

(1)以全班集合的形式先安静地看,观察、记录周围环境中有什么动物。

(2)教师演示如何观察并记录树丛、草丛、枯叶堆中的动物。3.学生以小组活动的形式自主观察、记录,教师巡视指导。4.观察后排好队回教室。

五、交流研讨

1.小组内部整理寻访到的动物。

2.全班交流,在哪里找到了哪些动物。(实物投影展示学生完成后的活动手册,边介绍边评价)

(1)小组式汇报。

指导学生用这样的句式汇报: ① 我找到„„种动物,有„„ ② 我最喜欢的是„„它在„„

(2)互动式汇报。

猜一猜,我们观察到的是哪种动物?如果其他同学猜不出来,汇报者对其进行介绍。

教师:同学们为什么猜不到呢?你觉得问题在哪里?可以怎么改?(教师把学生的汇报情况填写在班级记录单中)

3.在寻找的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了哪些有趣的现象,跟同学们来分享一下吧。

六、小结

1.生活在校园里的动物可真多,关于它们你还想知道什么? 2.校园里的动物都生活在它喜欢的环境中,那你来猜猜整个校园里会生活着多少种动物呢?整个XX县(市)呢?整个中国呢?整个地球呢?

3.在地球上生活着多种多样的动物。它们是我们的好朋友,希望同学们珍惜它们、保护它们。

校园里的动物

(班级记录单)

日期:

蚂蚁

草地上、树上„„

蜗牛

草丛里、枯叶堆„„

潮虫

枯叶堆„„

„„

„„

【活动手册使用】

在寻访校园动物的活动中使用学生活动手册中的记录表,让学生用简图来记录寻访到的校园动物,学生需要将动物画到方框中。简图记录的要求比较低,因为记录的时间比较短,所以只要能画出动物的主要特征、形态即可,不需要像第一课那样细致,但也要保证真实。允许学生用拼音或文字对图片进行辅助性的描述,如在哪个地方发现的动物,它在做什么等。当然也可以直接用简笔画来表示动物的生活环境,如在蜘蛛旁边画上草丛。只要是适合学生的表达方式都可以采用。

篇3:平凡世界里的路遥

1985年, 路遥已从《延河》文学杂志社调到创作组从事专业创作。张艳茜当时是一名小编辑, 定格在她心中的路遥形象, 是一手拿根黄瓜或大葱, 一手拿着馒头, 而且疲惫不堪。张艳茜说, “当路遥放下笔走出他阴暗潮湿的写作间, 片刻的休息时间也不忘告诫她, 要努力建设自己, 一个人活在世上就是要追求崇高的东西。”然后, 向她推荐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那一天, 路遥也是用深沉而真挚的声音, 流利而庄重地背诵出《百年孤独》中的段落, 他镜片后的眼睛里闪烁着崇敬的光芒。

张艳茜与路遥有着7年深厚的同事情谊, 既是路遥的学生, 也是路遥的朋友。路遥有时写累了, 出来透口气时碰到, 会逗逗张艳茜的女儿, 此刻张艳茜才有机会和路遥交流。“那种寂寞是难以想象的, 有时候写作到半夜, 突然听到远方运煤车的汽笛声, 路遥幻觉中以为有人来看他, 便急忙放下笔冲出房子, 奔向货车鸣笛的方向, 这时, 他才明白, 没有人来看他。”张艳茜回忆, “路遥多么渴望有人能来看他, 寂寞中又渴望着温暖。但真的有人来了, 他又会觉得占用了时间。”就是在这个时期, 路遥完成了《平凡的世界》第一部。1991年, 路遥创作完成120万字的三卷本长篇著作《平凡的世界》, 当年荣获“茅盾文学奖”。张艳茜最后一次见到路遥是1992年的夏天, 路遥装修完了他在省作协院子里的家, 也完成了自己对《平凡的世界》创作梳理感悟的札记《早晨从中午开始》。不幸的是, 1992年11月17日上午8时20分, 年仅42岁的路遥因肝癌晚期医治无效在西安逝世。

篇4:英语世界里的中国科幻

一、刘宇昆的文学翻译与雨果奖的评奖规则

两届雨果奖作品《三体》和《北京折叠》的译者刘宇昆是美籍华裔科幻作家,也曾凭借《手中纸,心中爱》获得星云奖和雨果奖的最佳短篇故事奖,他是中国科幻走向西方英语世界的引路人。正因为刘宇昆自己也是科幻小说的作者,因此它对宏伟科幻世界的建构系统并不陌生。翻译科幻文学不仅对译者极富想象力的科学思维和知识体系有一定要求,更重要的是译者必须对中英世界的文化了如指掌,方能达到语境间自由切换于无形的效果,实现文学性、通俗性与科学性的高度融合。具备两者兼备的条件使得刘宇昆在中西文化的融合与差异中游走,并且能够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创作出被西方英语世界读者接受的译本。除了《三体》《北京折叠》外,他还翻译了陈楸帆的长篇处女作《荒潮》以及《丽江的鱼儿们》、郝景芳的《看不见的星球》、宝树的中篇小说《大时代》等等。未来中国科幻走向世界之路,当然是少不了像刘宇昆这样专业的科幻文学翻译。

刘宇昆曾在一次采访中表示“我是美国人,讲的是美国的故事”。虽然译者的写作和思维是西式的,但他笔下的科幻世界是巧妙精致而富有诗意的,像充满生命灵气的折纸艺术品,如此有诗意而又令人回味的翻译是刘宇昆作为译者翻译的可贵之处。刘慈欣曾在他的获奖感言中专门写道:“翻译作品总是在跨越两个不同的文化和时空。就这本书而言,这座桥梁就是刘宇昆。”{1}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科技的迅猛发展,国际社会也掀起了科幻热的高潮。刘慈欣也认为,中国科幻正处在一个类似美国科幻“黄金时代”的阶段。社会变迁和技术经济的快速发展迫使人们思考未来,这些都成为中国科幻小说发展的沃土。《北京折叠》的这次获奖是中国科幻进一步走向英语世界的又一历史性标志。可见中国科幻在英语世界开始逐渐站稳了脚跟,也从另一方面证实了中国科幻在某种程度上已达到了国际标准。然而由于政治隐喻、现实软科幻、语言平淡等因素,国内的评论界对《北京折叠》的态度始终是褒贬不一。虽然这本书在国外的译介还只是停留在英语国家的视野且出版发售量有限,但不可否认的是,英语世界的外媒和海外大众对《北京折叠》的印象和喜好程度是决定《北京折叠》获得如此重量级世界奖项的重要依据。

许多人也许对雨果奖的评选过程不甚了解,因而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其规则进行简要说明。每年报名参加世界科幻协会评选的作品将受到大会会员投票甄选后提名,然后在获得提名后按固定程序确定最终的获奖作品名单。其中,不容忽视的是,这些作品获得参赛资格的前提是已被翻译为英文。这也是为什么亚洲科幻作家的作品在去年刘慈欣的《三体》获雨果奖前从未出现在该奖项获奖名单中的致命原因。正如莫言获诺贝尔奖后坦言离不开“幕后功臣”葛浩文和“背后的瑞典女人”陈安娜,刘慈欣和郝景芳获雨果奖都离不开作品背后的华裔美国人刘宇昆(Ken Liu)。如果没有译者忠实而灵活、近乎完美的翻译,就没有今日轰动中国媒体界、受全国科幻文学界关注的《北京折叠》。作品本身独具中国文化特色,而通过译者在忠实原文下的适当归化改写策略发挥,让《北京折叠》进入了世界科幻文学的视野,吸引了更多英语世界读者关注中国科幻。优秀的翻译是沟通不同国界文化的桥梁,因此笔者深知要探秘英语世界的中国科幻,就很有必要研究《北京折叠》的译文以及作品在海外的接受程度。

二、忠实原文的翻译原则与适应海外的读者策略

《北京折叠》凭什么斩获科幻文学界的“奥斯卡”雨果奖?笔者认为这很大程度得益于译者近乎完美的英文翻译。媒体界甚至有传言认为《北京折叠》是因为刘宇昆用英文重新写作之后才获奖的。中国科幻的异国软着陆吻合了西方世界想提升对神秘之都北京这座城市浅薄认识的期盼,从中看到中国社会全新的切面。因此笔者认为,真正深入地去研究《北京折叠》的海外接受,必须以中英文对照的文本细读为前提,找到译者在其中运用的主要翻译策略,以期得出其译文被英语世界认可的可靠依据。

最为国人所熟知的翻译原则是由清代翻译家严复提出的“信达雅”三原则{2},反映在白话文表达中则是忠实于原文、通达流畅、内涵雅致。许多优秀翻译家正是秉持了这三大基本原则。通过对比刘宇昆的译文和原文,我发现其中最大的闪光点在于“化境”{3},具体表现是译文在语境切换后克服语言习惯的差异而保持原有的风味。而最终在忠实原文基础上的适当侵入{4}就是体现译者主体性和实现海外传播的重点。基于这些翻译原则,笔者总结了刘宇昆译文的如下几大策略:精确的动词时态、一致的人称视角、直观的语义表达等。这些翻译原则的实践一方面保证了译文对原文的忠实准确,另一方面也更易让英语读者接受和理解。

1.动词时态的精确性

如果说在留学生眼中,汉语是一门博大精深、复杂多变、难以把握的语言,那么他们最难以捉摸的应该是汉语的动词时态。《北京折叠》被华裔美国作家翻译为英文,其最大的闪光点之一就是精确的动词时态。其运用到叙事学领域,就是精确的时况表达。笔者在这里举一个最具代表性的例子:文章的标题“Folding Beijing”,这里的Folding既可以理解为Beijing的修饰性定语成分,是为“折叠的北京”,也可以理解为动词“Fold”的现在分词形式,突出强调北京被折叠的这一动作正在进行。因此,简单的标题其实蕴含着双重时态与成分的辨析。虽然原文的时间叙述点十分清晰,许多精确到分钟,但是时态的描述却很难分辨是发生在过去、现在还是将来。然而译文全文通读下来,我们很容易得出《北京折叠》采取的是过去时态,其中包含了一般过去时、过去进行时以及过去完成时。时态的叙述方式在中英文中体现了较大的差异,而这背后就可能包涵了跨文化语言研究的时态转化问题。精确的动词时态是构成英语世界阅读的重要标准之一,通过时态的确定,读者可以具体把握故事发生前后的时间逻辑。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英汉动词的“时间表示法”并不能在结构形式上完全对应。值得注意的是,英语译文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叙事导向:折叠故事的展开不是建立在此刻之上的预叙,而是建立在已完成的现在为基础的将来世界构想,这与现实主义文学的叙述方式极为相近。

2.人称视角的一致性

一致的人稱视角在译文中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通过设置状语或者主被动变换的方法适当减少人称视角的切换,另一方面则是原文的间接引语表达在译文中大多以直接引语的形式呈现。下面分别举一例佐证。

例1 原文:老刀回家洗了澡,换了衣服。白色衬衫和褐色裤子,这是他唯一一套体面衣服,衬衫袖口磨了边,他把袖子卷到胳膊肘。

译文: Lao Dao had gone home, first to shower and then to change. He was wearing a white shirt and a pair of brown pants—the only decent clothes he owned.

例2 原文:所幸秦天是宽容大度的人。也许他早已想到自己将招来什么样的人,当小纸条放入瓶中的时候,他就知道自己将面对的是谁。

译文:Luckily, Qin Tian was a generous soul. Perhaps he had been prepared for what sort of person would show up since the moment he put that slip of paper inside the bottle.

例3 原文:秦天要老刀务必带回信回来,老刀说试试。秦天给老刀指了吃喝的所在,叫他安心在房间里等转换。

译文:“Please bring back her answer,” Qin Tian said.”Ill do my best.” “Help yourself to the fridge if you get hungry. Just stay put here and wait for the Change.”

《北京折叠》在语言方面一个比较明显的问题是主语的频繁转换导致的混乱。例如第一个例子是小说原文的开篇,短短几个句子里,主语部分从老刀到衬衫到袖口再到老刀,来回跳跃了四次,相比之下,译文的只用了两个主语,”Lao Dao”和”He”,而且指代是一致的,配合破折号的解释,就显得简明流利许多。例2中的原文表达重复冗杂,而译文显得更为简洁明了、自然流畅。如此成全了信达雅标准中的“达”。show up意为“出现”,表示了原文中“招来”的意思。译文改变了逻辑主语,由秦天转为老刀,老刀“出现”也呼应了全文的见证人视点是老刀,因此老刀在其中占据着主导位置。而例3中的译文将原文中的间接引语改为直接引语,除去了人称的复杂转换,并且表达更直截了当,符合英语国家的语言和思维习惯,使得语气更生动直白。

3.语义功能的对等性

中国科幻走出国门,同样面临着中国文学翻译的普遍问题,就是中文语境中许多词义在英语世界较为生僻,直译过去将导致理解误区,因此得进行英语语境的转换来实现符合英语国家审美和习惯的语义表达。下表中是笔者在阅读中发现的几个意译现象。

笔者发现汉译英过程中体现了语义的功能对等原则{5},即原文中的“底蕴更厚”很好地被译为“更深厚的遗产”,其中就直接表达了第一空间的优越性在于与生俱来的资产。在英文语境中直白地表达了中文语境中隐晦的内涵。并且为了增加情节的目的性表达,译者还进行了适当的句义补充,例如在老刀接受依言的保密要求前经历了剧烈的心理斗争,其中有一段译者增加的心理描写就是”This is what they think of Third Spacers”(这就是他们心目中的第三空间人)。这句话代表着第一空间和第三空间的心理距离,也无形间增添了读者对此的思考。

综合分析以上翻译现象,笔者发现大部分是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进行语义补充以达到方便英语读者理解的目的,其中不乏有译者特别突出强调以满足读者阅读期望的情节,不可避免的是经典成语的语义消解在一定程度上也减弱了原语言的审美表达。尽管如此,译者在作品连接海外读者的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他必须在译入语的语境中转换方能达到近乎完美的效果。由此可见,译者在海外传播与接受中的重要性。

三、中国科幻的海外传播与接受过程的意义增殖

比较了《北京折叠》的中文原版与英语译文之后,笔者发现英语译文版相较于原文没有略显逊色,相反却是更通畅与清晰了,并且译者还刻意地侵入了许多英语世界的普世价值观和意识形态,让西方读者读起来没有理解上的障碍和意思表达的生硬感。由此可见,中国科幻在走向英语世界的过程中,译者起到了关键性作用。通过译者的完美翻译,《北京折叠》在读者接受层面实现了“意义增殖”。

目前中国科幻文学的翻译相对较为稀少,因此英语世界里的中国科幻也如同大熊猫般罕见珍稀。《北京折叠》获第74届雨果奖,当然与它在海外的传播与接受密不可分。只有通过读者的广泛参与和接受,才能实现中国科幻“走出去”的意义和目标。因此研究《北京折叠》的海外接受,笔者将从读者受众出发,围绕作品的海外传播和海外读者的接受情况,结合郝景芳关于《北京折叠》在国外的表态等,进行资料收集和研究。

首先在译介受众方面,《北京折叠》的海外推广受众大体上有两大群体:一是西方科幻界的核心读者,这些人混迹于各大科幻杂志愿意接受新的科幻作品;二是对中国文学与文化有强烈好奇心的读者,主要关注点在于中国科幻对世界文化的影响力。可以说,中国科幻的世界影响与综合国力上升是离不开的。

同《三体》一样,《北京折叠》也是由华裔科幻作家刘宇昆翻译并推荐到美国的。早在去年,《北京折叠》就已获得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提名。由刘宇昆翻译和编辑的中国当代科幻小说选集《看不见的星球》(Invisible Planets)也收录了郝景芳的《北京折叠》,它已于11月1日上市,由美国麦克米兰出版公司旗下的权威科幻小说出版商托尔出版社(Tor Books)出版,同时也加入了亚马逊等一些大型网络销售平台。《北京折叠》的英文版(“Folding Beijing”)在2015年被科幻电子杂志Uncanny刊载,她的《看不见的星球》英文版也已被科幻电子杂志Lightspeed买下。美国Clarksworld杂志近年来基本以每隔一月的频率发表一篇中国科幻作家的英译作品,已发表作品包括张冉的《以太》、陈楸帆的《开光》等。这些出版社和杂志在英语世界有着广泛的知名度与读者群。这预示着在不久的将来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科幻作品登上世界科幻大奖的领奖台。科幻文学的传播还有另外一个途径就是影视改编,《北京折叠》的影视版权已在去年卖给了美国导演。西方科幻产业经历了从杂志到畅销书,再到影视、游戏转移的过程,这也预示中国科幻的海外接受面将进一步拓展。

根据Uncanny电子杂志刊載文章后的相关链接{6},笔者找到了许多国外关于《北京折叠》这部小说的报道,其中不乏一些经典的读者评论。在这个大数据时代,随着自媒体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读者受众选择在goodreads(类似中国的“豆瓣”)或者亚马逊上,甚至是个人博客或者脸书上发表书评。这些正是我们获取广大海外读者接受的有效途径。笔者在此筛选几个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评论。《北京折叠》在goodreads网站上获三星半好评,其中有网友Tadiana评四星认为“这是中篇科幻小说的珍宝,它反映了不同阶层间的经济和社会差异与不公,甚至生活本质的不同。故事情节极具戏剧性,但每次紧张情节后又复归平静,可见郝景芳追求的不是戏剧化地故事情节而更多的是生命细节。”{7}该评论收到了最多网友点赞。美籍法国推理小说作家Aliette de Bodard评价《北京折叠》构筑了穷富对立的反乌托邦社会,但是未来肯定会越来越好。并且她还非常看好这是科幻小说走出中国的时刻,也是世界科幻文学的黄金时代。{8}高级软件工程师兼书评者Marco Zennaro在个人网站上发表评论:“通过不同文化的视角去看现在和未来的世界,当代中国的人口和经济增长,经济不平等以及科技、工程奇迹就是《北京折叠》的主旨。这是对未来的可怕设想,与十分微弱的希望共存。”{9}Jonathan Crowe在关于中国当代科幻小说选集《看不见的星球》的书评中评述了整本书以及部分文章:正如Ken Liu所说当代中国的文化具有复杂性和矛盾性,试图精炼概括它是没有价值的,也是刻板片面的。《看不见的星球》这本书主要内容是关于中国科幻小说的走向而不是它的位置,是介绍而不是定义。{10}

中国国内读者将《北京折叠》解读为一种文学上的政治隐喻,评论界大多将关注点放在诸如作品体现的社会阶层分化与特权存在的不公平现象;而海外读者的关注点却不在于此,国外的读者主要关注后半章叙述关于机器化和自动化对人的影响,机器取代人可能造成的劳工失业后果。笔者整理了一些英语世界读者对《北京折叠》的热门评论发现:虽然其中不乏对中国科幻的质疑,但更多的是期待。评论中较为频繁的关注点是中国,甚至是北京,因此《北京折叠》这部中短篇科幻小说给英语世界带去的更多是中国元素以及对未来世界的想象。

在接受Uncanny杂志的采访时,郝景芳表示小说的目的是“通过多重视角反映现实,书中的主人公们关心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东西:家庭、爱、权力和财富,但读者能看到他们世界里的根本性不公平。”{11}并且,她也在后来的雨果奖获奖感言中说到:“在《北京折叠》中,我提出了未来的一种可能性,面对着自动化、技术进步、失业、经济停滞等各方面的问题。同时,我也提到了一种解决方案,显然并非最好的结果,但也并非最坏的。在这个悲伤的故事中,至少人们不会如同真实世界里上演的那样因饥饿而死亡,政府也没有送贫穷的青年人上战场。我个人不希望我的小说成真,我真诚地希望未来会更加光明。”{12}

因此,界定《北京折叠》是关于未来世界的科幻小说是合理的,在刘宇昆的翻译推荐下,随着海外传播的扩散,英语世界读者也将进一步认识《北京折叠》的文学价值,并且使得《北京折叠》在英语世界阅读过程中实现“意义增殖”。

注释:

{1}孙致礼:《新编英汉翻译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查明建、田宇:《论译者主体性——从译者文化地位的边缘化谈起》,《中国翻译》2003年第1期。

{3}http://uncannymagazine.com/article/interview-hao-jingfang/.

{4}http://www.goodreads.com/review/show/1717749096?book_show_action=true&from_review_page=1.

{5}http://publishingperspectives.com/2016/07/dystopian-fiction-trending-globally/#.WElyRmRB2rU.

{6} http://books.zennaro.net/the-hugo-awards-2016-best-novelette.

{7}http://www.jonathancrowe.net/2016/11/invisible-planets/.

{8}http://uncannymagazine.com/article/interview-hao-jingfang/.

{9}见郝景芳新浪微博,2015年8月21日。

{10}《翻译通讯》编辑部:《翻译研究论文集( 1894—1948)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4年版。

{11}钱钟书:《林纾的翻译》,《中国翻译》1985年第11期。

{12} 乔治·斯坦纳:《通天塔之后:语言与翻译面面观》,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13}https://www.huxiu.com/article/161071.html?f=index_feed_article.

篇5:2校园里的动物教学设计

嘉善县实验小学 沈菲菲

【教材简析】

《校园里的动物》一课将带领学生到校园里去寻访动物,认识身边的常见动物,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和交流表达的能力。教材主要安排了三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校园里生活着哪些动物”是调查学生对校园动物的原有认知,通过说一说、认一认的活动,帮助学生来聚集和认识校园里的一些常见动物。第二活动是“到校园里去寻找动物”中,将带领学生学习使用科学有序的观察方法,借助一定的工具,寻访校园里生活着哪些动物?生活在哪里?它们的身体特征和运动情况等。在寻访后的研讨活动中,学生通过交流观察记录,把自己观察到的动物名称、生活地点、在做什么等信息与同学们进行交流,提升学生对校园动物的认识,并为后续活动提出新的研究方向。

通过以上三个活动,在带领学生初步感受动物多样性的同时,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环境与动物之间的联系,即动物需要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因此校园实地寻访是重要环节。学生在习得观察、寻找动物的方法后,使用一定的工具到校园实地去寻找动物,并用图示记录观察到的动物的外形特征及生活地点,促使学生更细致和深入地观察。通过交流研讨活动,把学生的寻访结果汇总成“班级记录表”,帮助学生强化校园中生活着多种多样的动物,不同的动物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的认识,进一步体会到动物的多样性,提升了学生研究动物的兴趣。

【学情分析】

儿童从小就对身边的动物充满了好奇,在成长过程中也时刻有意无意地进行着观察,但是这些无目的、随意观察中获得的信息比较零碎。一年级学生对生活在周围的动物有一定的观察,知道它们的名称,像甲虫、蜗牛等,知道它们生活的环境,却无法从自然环境中准确地找到他们。孩子们虽然经过了上学期“观察校园里的植物”的实地考察任务,但是在走出教室寻访校园里的动物时,由于缺少相应的观察技能和寻访方法,仍然很容易出现兴奋有余,活动目标不明确等现象,显得“无序”、“盲目”。在观察时常常忽略记录,而在研讨时,却不够准确。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校园中生活着不同的动物,动物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动物。◆科学探究

通过实地观察,认识校园中常见动物的名称及其特征。

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利用简单的工具来观察动物的外部形态特征及运动情况。

在教师的指导下,能用图画来记录动物的外形特征。◆科学态度

通过实地观察动物,产生研究动物的浓厚兴趣。愿意倾听、分享同伴发现的有关校园动物的信息。◆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感受到校园动物的多样性,形成珍爱生命,保护身边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地观察,认识校园中觉动物的名称用其特征。难点:在实地观察中,能用图画来记录动物的外形特征。【器材准备】

为学生准备:放大镜(四人小组1个)、棉签、笔、学生活动手册。教师准备:课件、确定寻访区域、布置寻访动物的环境、观察地点的平面图、班级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校园里生活着哪些动物?

1.老师这里有两个关于动物的谜语,看看谁能猜出来。名字叫小花,喜欢摇尾巴,夜晚睡门口,小偷最怕他。——狗 两撇小胡子,油嘴小牙齿,贼头又贼脑,喜欢偷油吃。——老鼠

2.狗和老鼠都是生活在我们周围的动物,你的周围还有哪些地方也生活着动物?生活着什么动物?

3.同学们,我们的校园里生活着动物吗?老师这里有一些校园里生活着的动物们,我们去认识一下它们吧。(课件出示动物,学生认识)

4.(教师出示观察区域图片)你看,这是学校里的一个花坛,里面有大树、有草丛等各种植物。你猜猜这里可能生活着哪些动物呢?生活在哪里?(提示,那在地底下有动物吗?)小组讨论,汇报。

教师将动物卡片贴到对应的位置上。

二、寻找动物的准备

1.同学们猜得对不对呢?今天我们就要到这个花坛里去寻找动物。2.去之前,老师有三个问题想请大家思考一下,①哪里去找动物?②怎么找?③怎么记录。

①哪里有动物?(大树上、草丛里、枯叶堆里、泥土里……)

②怎么找?(轻轻地,不要打扰动物的活动、不破坏它们的“家”,注意安全)在教室里进行模拟寻访。在模仿时解决以下问题:

对于一些难于接近的小动物如何来观察呢?如蝴蝶、蜈蚣……

(出示放大镜、棉签分别介绍作用)老师带来了放大镜,如果动物太小了,使用它可以让我们把动物的身体看得更清楚。出示棉签:寻访观察动物的时候,可以轻轻拨动草丛泥土甚至一些危险的小动物。

③怎么记录。(记录在活动记录手册上,看到什么画什么,尽可能画得与我们看到的一样,在图的下面记下它们生活的地方。)

3.找到了动物后,你打算观察什么呢?

观察动物的身体、运动情况,动物在干什么?数一数有多少数量。教师小结,再次确认要点:到大树、草丛中、或者泥土里借助放大镜、棉签来观察动物,看看身体、运动情况,在干什么,也可以数数数量,边观察边画出它们的样子,观察时不惊动、不伤害、不破坏它们的“家”。

让我们带上工具到校园里去寻找动物吧。

三、寻找并观察校园里的动物

1.现在,请小朋友们拿上工具,看哪组小朋友又快又安静,整齐排好队列,我们就最先出发啦!

教师带领学生排队到观察区域。2.现场演示如何有序寻访动物。

(1)以队列的形式,安静地看,观察周围环境中有什么动物,如天上飞的小蚊虫、小鸟等,记录下寻找到的动物。(2)教师演示轻轻地、悄悄地走到树边,观察树枝、树干、树叶,记录下寻找到的动物。

(3)教师演示轻轻地走到草丛里或树底下,翻看,记录下寻找到动物。3.明确寻访的方法后,分小组确定观察地点,进行观察、画图。教师巡视指导。

4.观察后教师整队,带领学生排队回教室。

四、交流研讨

1.说说你们小组找到了哪些动物,是在哪里发现的。(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作品,边介绍边评价)

2.我们可以用这样的句子来汇报:①我找到……种动物,有……。

②我最喜欢的是……它在……(板书学生所说,形成班级记录表)

3.展示环节可以让其他小朋友猜一猜,这位同学观察到的是哪种动物?猜不到的让展示的学生自己来介绍下是哪种动物。

五、小结

1.今天我们在这个花坛里寻找了这么多生活在校园里的小动物,那整个校园里会生活着多少种动物呢?学生猜测。在我们的校园里生活着多种多样的动物。

2.关于这些生活在校园里的动物,你还想知道什么?

板书:

校园里的动物(班级记录表)

日期:

蚂蚁

草地上、树上……

蜗牛

草丛里、枯叶堆……

潮虫

枯叶堆……

……

……

【活动手册使用】

篇6:英语教学里的动物世界

活动设计背景

《纲要》中指出:大班幼儿能够运用多种感官感知、观察动物,体验大自然与人类的依存关系,初步形成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关系、保护大自然。因为动物是我们的朋友,认识到动物与动物,动物与环境之间的变化,培养幼儿关心爱护小动物的情感,丰富幼儿的知识。为此,我设计了《森林里的动物》这一活动,意在和幼儿一起进一步探索动物的奥秘,满足幼儿的好奇。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亲近大自然,爱护动物的情感。

2、认识一些森林里的动物,初步了解森林被毁坏的后果,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3、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4、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

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森林里的动物。

难点:了解森林被毁坏的后果,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挂图、头饰、音乐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小朋友,你们知道吗?昨天晚上井老师做了一个梦,你们想知道梦见什么了吗?(想)梦见了美丽的白雪公主,他告诉井老师在一片茂盛的大森林里,有一个蘑菇屋,那个蘑菇屋可神奇了,它不但能让我们和许多小动物做朋友、玩游戏,还能让我们认识一些我们以前没见过的动物,你们想不想去看看那!(想)那就让我们随着音乐出发吧!快看蘑菇屋到了,看看是谁在欢迎我们呢?(长颈鹿)

(小朋友,欢迎你们来到蘑菇屋,我的朋友们等了你们好久了,快去看看它们吧!)(出示挂图)

二、感知特征,描绘形象

1、小朋友你们都看到了谁呀?它们长的什么样?它们怎么样走路?喜欢吃什么?

2、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生活在森林里?

3、模仿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它们吗?现在我们和它们开个联欢会吧!出自:快思老.师!老师这里有一些动物的头饰,小朋友要扮演你头饰上的动物朋友,你可以用你的动作、叫声来表演动物朋友。

三、猜想、讨论

1、动物们也累了,我们回座位休息一会。

2、放音乐(伐木声、枪声)

小朋友听这是什么声音,这些声音对森林意味着什么?(看挂图)这些小动物为什么哭了?

3、小朋友们互相讨论一下,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动物的家?

四、幼儿绘画:美丽的森林

五、延伸活动

今天这么高兴,现在我们一起到森林里做个环保小卫士吧!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中,我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教师富有情境的语言,调动幼儿的兴趣,使幼儿积极的进入活动。另外,设置问题让幼儿去说,带上头饰让幼儿去演,都能使幼儿更好的认识动物,了解动物。但活动中还有欠缺之处,例如没有更好的关注所有幼儿,课堂时间把握的还不够好,以后我会改掉不足,逐步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

上一篇:红领巾广播文明在校园下一篇:2015年肠道门诊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