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流水的历史典故

2024-05-04

高山流水的历史典故(共9篇)

篇1:高山流水的历史典故

1、成语人物简介

伯牙,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上大夫,原籍是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经考证,伯牙原本就姓伯,说他“姓俞名瑞,字伯牙”是明末小说家冯梦龙在小说中的杜撰,而在此之前的《史书》与《荀子》、《琴操》、《列子》等书中均为“伯牙”。东汉高诱注曰:“伯姓,牙名,或作雅”,现代的《辞源》也注曰:“伯姓牙名”。伯在古代是个很普通的姓,如周武王时不食周粟的伯夷,秦穆王时擅长相马的伯乐等。

钟子期,名徽,字子期。春秋楚国(今湖北汉阳)人。相传钟子期是一个戴斗笠、披蓑衣、背冲担、拿板斧的樵夫。历史上记载俞伯牙在汉江边鼓琴,钟子期感叹说:“巍巍乎若高山,荡荡乎若流水。”两人就成了至交。钟子期死后,俞伯牙认为世上已无知音,终身不再鼓琴。

2、高山流水的典故

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俞伯牙年轻的时候聪颖好学,曾拜高人为师,琴技达到水平,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伯牙的老师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大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波涛声。伯牙举目眺望,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山林树木,郁郁葱葱,如入仙境一般。一种奇妙的感觉油然而生,耳边仿佛咯起了大自然那和谐动听的音乐。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伯牙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境界。老师告诉他:“你已经学了。”

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忽听岸上有人叫绝。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他知道此人是知音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兴奋极了,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筝曲《高山流水》,就取材于“伯牙鼓琴遇知音”。现有多种流派谱本。而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则是浙江武林派的传谱,旋律典雅,韵味隽永,颇具“高山之巍巍,流水之洋洋”貌。

1.关于水的成语

2.描写水的成语

3.形容水的成语有哪些

4.含水的成语

5.有关水的成语_少儿成语大全

6.关于描写水的成语【精选】

7.描写山水的成语

8.水的描写自然景色成语

9.至死不渝的成语典故

10.尊师重教的成语典故

篇2:高山流水的历史典故

【释义】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用法】作宾语;比喻乐曲高妙

篇3:高山流水的历史典故

初听《高山》并未听出山的险峻,也感受不到山的雄浑,亦体会不到山的神秘。因为在我们平常接触到描绘山高的音乐,大都有挺拔的上行大跳如:或

,或者音乐都在高音区回旋,而《高山流水》中的高山,一开始就是
这样的低音区旋律进行,并且较多的粤剧都是自高向低的大跳,大跌宕,乐曲的节奏也是非常缓慢的。如:
等。因此让我们未感到山之高,先感到山之“静”、“空”。山总向下俯瞰它扎根的大地,它稳稳地在那里耸立着、横亘着。那样凝重,那样深沉而空灵,象一个默默无语的老者,心中却满怀对千年世事的洞察,睿智的心声在空谷中缓缓地回响着。

直到乐曲的后半部(乐谱中第六段)高山才拔地而起

然而即使是这样的高峰也还有
这样的落差,犹如从千仞高峰上跌落下来,然后再拔上去再拔……一直拔高到极致
这时才体现了山在人心中的崇高。正如操琴者伯牙曰:“志在高山”。这里表现的是“志”——如高山一样,崇高而质朴,巍峨而空灵,不骄不躁,淡定静默。《高山》显示出道家的音乐思想:超脱外形。道家认为:作为艺术存在的音乐,更重视美——高于形式美的内在美,精神美。(引自《中国音乐史略》32页)所以伯牙在此不着重表现表象,而是追求用山寄托自己的精神追求——志。

2 剖析《高山流水》之《流水》

引子的再听《流水》就已经勾勒出高山。《流水》对表象的描绘更直接,更生动上的泉涧。滴落到深潭的声音:清亮、透明。随着水的积聚,潭水溢出,泛起涟漪,汩汩地流出山沟,涌入小溪、江河。此时通过操琴者用滚拂的演奏手法,描绘出流水的滚动、漩涡、湍急,波起浪涌而不停息地向前奔涌,直至进入宽大浩淼的水域,最终浩浩然,荡荡然缓慢的进入大海,一切又归于平静,安宁。象生命的多舛而不息,永远繁衍生息向前,又象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宽阔胸怀。伯牙又曰:“志在流水”。他的志向又如流水般纯净、灵动,浩渺而平和。

《流水》的结构精巧,曲调开朗明快。乐曲开头出现的泛音主题,就表现了赞赏自然景色的喜悦心情:

(引自《中国音乐史略》74页)。“流水”是用不断模进的小乐汇重复叠置组成,采用变头不变尾的主题重复变奏来描绘流淌不息的溪流和泉水。比如:

《流水》采用了较多的作曲技法来描写景物,以景托情。在乐曲的结尾部分,还采用移位的手法,一个主题不断地移高四度

这就很生动地表现出水流不断跳跃向前一直冲入大海,豁然开朗(乐谱引自《中国音乐史略》74页)。《流水》更多体现了儒家的音乐思想,儒家弟子公孙尼在他的著作《乐记》中提到:“乐者,象成者也”(音乐是反映已完成的事务),又“唯乐不可伪”充分肯定了音乐对现实的反映(引自《中国音乐史略》73页)。

3《高山》与《流水》的比较与鉴赏

《流水》虽然比《高山》用了更多的作曲和演奏技巧来描绘流水的形象,但它也是通过表象来反映人的真实思想感情,所以伯牙把高山与流水都归于言志。

伯牙的高山巍峨而不失凝重,平实而不失典雅。伯牙的流水灵动而不失矜持,浩荡而不失平和,这在审美的层次上又高出一个平台。

隐士钟子期能听出伯牙琴声中“魏巍然若高山,浩浩然若流水”而一般渔人及樵夫听不出,说明钟子期的文化及音乐修养,让他能透过音乐的表象品出内蕴的“志”并且与自己的平生体验产生共鸣。因此才能成为伯牙的知音,以致他去世后伯牙从此不操琴,因为没有了知音。

这也是中外古今有识之士提倡艺术作为教化手段的原因所在。而教化中当以提高人的审美能力水平为要,因审美提高了才能正确地审视自身和客观世界的真、善、美与假、恶、丑,人的综合素质才能有所提高。

《高山》、《流水》的作者,据说与战国时著名琴家伯牙有关,不过次数哦尚无确证。从现有记载来看,《流水》在南北朝时常有诗句提到它,因此,它们至晚应该是汉魏六朝时期的作品(引自《中国音乐史略》73页)。

据明—朱权《神奇秘谱》小序称《高山》、《流水》两曲本只一曲,至唐分为两曲,不分段数。现存乐谱即“不分段数的唐时传谱。(引自《中国音乐史略》73页)。

无论作为一曲或两曲,其所用手段虽不同,却体现了一个“志”字,这个“志”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的一种精神追求。

高山的沉静而坚不可摧,流水的纯洁而有容乃大。正如一曲歌词唱到: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

待亲人与友人,中国人向来包容、友好,这时她就像流水。而在豺狼面前,她则稳如泰山,固若喜马拉雅,是不可冒犯的,是不能冒犯的。

篇4:鲁纳峰上的高山流水

世界上最优秀的新锐攀登家之一,生于1990年。五岁时,喜马拉雅山区的登山老手Peter Habeler第一次看见他攀登,就发现了他这方面的天赋。2003年David 12岁的时候,征服了一条8b+难度的线路,他也成为了这项运动历史上完成这个级别最年轻的人。15岁时,他成为参加世界杯比赛最年轻的人。2012年他首次以自由攀登的方式完成了巴塔哥尼亚Cerro Torre塔峰上的标志性线路“压缩机”(Compressor Route)。

Conrad Anker(康拉德·安科尔)

美国有名的攀岩家、登山家和作家,生于1962年。他因在喜马拉雅山脉和南极洲的高海拔挑战而闻名于世,他还是The North Face登山队的队长。1999年,身为搜救队的一员,他在珠穆朗玛峰上找到了英国传奇登山家乔治·马洛里(George Mallory)的遗体。此外,他和Jimmy Chin、Renan Ozturk等搭档攀登梅鲁峰的鲨鱼鳍线路(Shark's Fin route)的经历拍成了2015年最火的攀登纪录片《Meru》。

一老一幼的高山流水

1962年出生的Conrad Anker(康拉德·安科尔)和1990年出生的David Lama(大卫·拉玛),一个住在美国,一个住在奥地利,相差这么远,为什么选择彼此作为探险的伙伴呢?

Conrad回忆道:“我第一次是从Peter Habeler那儿听说的David这个人,那是好几年前的事了,我们在奥地利一个电影节上碰到的。要知道Habeler可是世界上最有成就的登山家之一,1978年他和Reinhold Messner(莱因霍尔德·梅斯纳尔,被誉为意大利登山皇帝、山峰先生)成为第一批无氧登顶珠峰的人。Peter在奥地利运营一家登山学校,从David三岁起就开始训练他。David的父亲是名夏尔巴,他的母亲是来自奥地利的竞技攀岩者。几年前,David联系我,咨询我1995年在巴塔哥尼亚攀登过的Torre Egger一条线路的信息。我和David开始聊天,我们非常合得来,很快就详细讨论如何一起去攀登的细节了。2015年夏天他来美国参加某个电影展,我们在拉斯维加斯碰面,一起开车去了锡安国家公园,一起自由攀登一条我在20年前开发的大岩壁路线Watchman。”

David 补充说:“从我们第一次遇见起,到锡安第一次共同攀登,我们一起共事得很好。我确信Conrad的激情和我一样,将会在鲁纳峰那样的山上交相辉映。过去这些年,我一直希望回到我父亲长大的那个国家。一方面,我想去看看尼泊尔那边的亲戚;另一方面,我也想在那儿爬爬山。”

Conrad比David的父亲Rinzi还要大三岁,从很多方面看,他们两代人也许有一些差异,但Conrad和David的看法是一致的。事实证明,这对一老一幼有着28岁年龄差的搭档,的确在他们热爱且擅长的事情—攀登上有着高山流水般的共鸣—他们都致力于阿式攀登,探索高山是他们信念里坚实的基础。

“David也许会觉得我要带的东西太多了,会减慢我们的速度,但这也会让我们更安全舒适。除了到底要带多少豆子罐头之外,我们关于如何攀登的意见还是一致的——那就是技术和时机。我们为什么要攀登?我们是一个整体,要发扬彼此的长处,弥补彼此的短处。”

通过攀登,他们从彼此身上学习和交流经验,成为亲密的朋友,经常互相打趣。David说Conrad跟他的年纪一点也不符合,他仍然充满了动力和能量,攀登经验非常丰富。Conrad称赞David长着一双“尼泊尔脚”—它们有力、平衡感极好,“那归因于许多代先人在陆地上的行走所致(也可能因为有小鸡在后面追着啄,哈哈)。这种与大地和垂直世界的联系是他攀登专长的基础。就我个人观点而言,David沟通效率很高,知道需要拍档做什么。他说话思路清晰,目的明确。难道是因为他是Lama家的后代?哈哈!”

并未登顶的首登

2015年11月,奥地利登山家David Lama和他的美国搭档Conrad Anker开始了一趟远征,目标是位于尼泊尔和西藏之间6907米高的鲁纳峰(Lunag Ri),这座山峰之前从未被人类登顶过。这个6907米的花岗岩巨人横亘在尼泊尔和西藏之间,无论从哪一侧攀登鲁纳峰都非常具有挑战性,这也是之前所有人的尝试都以失败告终的原因。经研究商议后,David和Conrad决定从山峰的西北侧开发一条新线路首登这座未登峰。

David和Conrad出发的那天天气很好,他们准备为首登放手一搏,并把整个过程拍摄成视频。可当他们准备登顶的时候,却面临着严寒的侵袭,而且天气预报说未来会有强风。

David解释道:“因此我们只有一天的时间窗口。天气非常完美,我们想好好把握住它。在那以后,强风就要来了。希望赌上一把,试一下。我们会全速攀登,打算把露营装备就近安放,轻装登顶。”

2015年11月13日黎明前,他们登上了西北山麓一块陡峭的岩壁,开始了登顶之旅,之后12个小时都要暴露在山脊之上。他们的攀登惊心动魄,有时几乎没有保护。David说:“在山脊上,岩表的状况非常糟糕,我们发现有几段斜面都没有冰,绳距不得不拉长到100米一段。第一段攀登就是整个100米的绳距,接着第二段仍然如此。这种情况下,我们两个用同时攀登的方式,一个人在雪檐的右面爬,另一个人在雪檐的左面爬。两个人分别位于山脊的两侧,万一有人掉下去,至少能起到保护作用。”

nlc202309082218

但是最终他们并没有如愿登顶。穿越那个危险的山脊之后,峰顶和他们之间仍有一段400米的陡壁要爬,在零下25℃的气温和狂风下,既没有帐篷也没有睡袋,是相当冒险的。当二人意识到已经不可能完成这个任务的时候,也只能就此收手,打道回府。攀登鲁纳峰,如果登顶,必将是伟大的成就,但这趟旅程对于David来说即使未登顶也是一次鲜活的体验。他父亲就生在这片土地,这里的山河像故园一般吸引着他。

David Lama是一个混血儿,母亲是来自奥地利的竞技攀岩者,父亲是尼泊尔的高山向导。他从小在奥地利长大,驰骋攀登界这些年都莫名其妙地绕开了喜马拉雅山脉地区的山峰。作为半个尼泊尔人,David从未到过这个他父亲生长的地方,直到2015年的这次鲁纳峰攀登。

登山老手Conrad更是着迷于这样的体验:“你将要去一个从来没有人到过的地方,站在一片嶙峋的山脊上,恰好它是西藏和尼泊尔的分水岭,那感觉十分美妙。”Conrad说:“我们本应该把营地上移,没有这么做是我们的错。我们过于野心勃勃,想一口就吃成个大胖子。”

他们会回去吗?他们觉得应该回去。

2016年秋天,由David Lama和Conrad Anker拍摄的鲁纳峰攀登纪录片的完整版将会在Servus电视台播出,而且这部纪录片还会在2016/2017年度的欧洲户外电影巡展中放映。

户外探险:给我们讲讲在鲁纳峰(Lunag Ri)上发生的事情吧。 David Lama:2015年11月底,Conrad和我前往尼泊尔,准备攀登尚未被人类登顶的鲁纳峰。感谢完美的天气,我们在大本营适应得很快,只用了不到两周的时间就做好了准备。因为山峰基部的冰和雪都很少,我们选择了一条地形更为陡峭、也更难的路线。第一天,我们攀登了大约12个绳距才爬上预计到达的山脊,沿着这条山脊就能登顶。第二天,天气预报迫使我们不得不赌一把,所以凌晨3点的时候,我们把露营装备和一个背包留在原地。大概下午3点的时候,我们离峰顶只有大约400米了,却不得不接受现实——我们的速度太慢了,没有办法在当天剩下的时间里攀上那么难的岩壁,而且没有帐篷和睡袋,我们只能露天席地——在零下25℃和每小时50~70公里的狂风下这无异于作死,所以我们被迫下撤。 Conrad Anker:11月12日、13日和14日,David和我用阿式攀登的方式向鲁纳峰的西山脊发起了冲锋。我俩各领攀了三个绳距,发现穿越这段山脊难度实在是太大了。13日,我们希望从临时营地出发、当天能够登顶,但是很可惜这段攀登比预期的要复杂得多,且峰顶下最后的那段陡壁比我们预想的要陡峭得多。

户外探险:你们并没有登顶,但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次探险应该也算是成功的。

David Lama:我们攀登的是一条完全处于原始状态的地形中的新路线,一直爬到顶峰下方400米的地方,这对于这座山的攀登来说是一个新高度。同时,我们还收集了很多有价值的信息,这将会极大帮助我们完成明年的下一次攀登。

Conrad Anker:探险攀登本身就是一场冒险。我们冒险了吗?当然!还不少呢。攀登的困难之处让我们处于这场游戏的顶端。毫无疑问,这是一次积极的、无价的经历。我单纯地喜欢待在山里,和一群新朋友分享这些故事,本身就很特别呀。

户外探险:这趟旅程有哪些亮点? David Lama:在我们放弃登顶前,最后那段攀登会在我的记忆中留存相当长时间。我们沿着非常薄的裂缝攀登,空隙小得只容冰镐凿进去,冰爪只能在下面厚雪覆盖的台面上勉强找到着力点。

Conrad Anker:11月7日,星期六,我们在“狐狸峰”(这个名字是从夏尔巴或藏语翻译而来)那里适应环境。5700米的海拔高度,视野异常辽阔,四周一望可见。太阳在我们背后,落日的余晖洒在珠穆朗玛峰、洛子峰和马卡鲁峰上,那一幕太罕见了。那是个全新的角度去看昆布山群。月亮渐渐在珠穆朗玛峰和洛子峰之间升起,我们感受到了这个星球的威严庄重。

户外探险:感觉最糟糕的时刻是什么呢?

David Lama:在连续19个小时的全力攀登和绳降后,我们发现我们降到了帐篷下方50米的地方。我们拉了拉绳索,发现其中一条在我们下方卡住了,所以在我们向上攀登到帐篷前,不得不继续下降,先去解开那条绳索。

Conrad Anker:我们登山圈的朋友在Tawoche山北峰攀登了一条新线路。在下降过程中,其中一位不幸坠亡。听到这事的时候,我的心情很沉痛。生命的意义究竟为何?尤其是,阿式攀登的挑战就是在这样的时刻。生命就是一份礼物,每一天我们都要重新打开它。

户外探险:所以,你俩下一步的计划是什么?

David Lama:冬季就要到来了,我在阿尔卑斯山有几个计划,接下来这几个月我都会在这里攀登。至于鲁纳峰,当我们决定回来再战时,就意识到我们有多么想登上它的峰顶。明年我们会再次披挂上阵。

Conrad Anker:接下来的六个月我会在各种环境下训练,包括冰面、阿尔卑斯山的岩石以及蒙大拿州的健身房。我的剑锋所指就是2016年重回鲁纳峰,只要David愿意和我一起攀登,我的动力就不会减少一分一毫。我这辈子就是为攀登而生的,我们一定会登顶鲁纳峰。

篇5:高山流水之知音历史故事

1、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高山流水的故事出自《列子•汤问》,书中记载: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若江河!”我记不清是那一本书了,同样记载了这个故事,但要比这个要长一些,它的记载是:在山之滨,水之湄,士大夫俞伯牙与山野樵夫钟子期相遇,琴韵丁冬声里,弥漫着巍巍高山,浩浩江水,意境开阔吞吐万物,高山巍峨,流水浩瀚,樵夫钟子期听懂了俞伯牙的琴意,歌声相和。俞伯牙把钟子期引为人生知己,因为音乃心之声,听懂他的琴意,就是明白他的灵魂,这是知音。后来二人不但是知音,还成了终生挚友,钟子期早亡,俞伯牙悉知以后,在钟子期的坟前抚了平生最后一支曲子,然后尽断琴弦,终生不复鼓琴。

2、豫让吞碳

春秋时,晋国人豫让投奔智伯后,受到重视和尊重。后来智伯被庄襄子杀死,豫让说:“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我一定报答智伯”。意思是志士要为欣赏自己的人献出生命,美女要为喜爱自己的人打扮。他将替智伯报仇。于是他躲进山里,改变自己的形貌,又用吞火炭的方式弄坏自己的声带,不让别人听出自己的声音。经过伪装后,他找机会接近了庄襄子,不料被庄襄子察觉。豫让看报仇无望,便自杀了。《战国策》

2、季札挂剑

春秋时,吴国公子季札出使晋国,途径徐国时去拜见徐君。两人闲谈时,徐君将季札所佩的宝剑把玩许久。季札很明白徐君想要宝剑,但因为出使上国,必须带上佩剑,因而没有送给徐君。季札完成使命归国时,经过徐国,想把宝剑赠给徐君,遗憾的是此时徐君已死,季札便将宝剑赠送给徐君的继承人。但徐君的继承人说:“先君没有遗命,我不敢接受你的剑。”季札见嗣君坚辞不受,便将宝剑挂在徐君目前的树上,方才离郑回国,徐国人作歌称赞他道:“延陵季子呵不忘故旧,千金之剑呵挂于陵墓。”《史记@吴太伯世家》、汉刘向《新序@节士》

3、管鲍之谊

春秋时,齐国管仲与鲍叔牙是好朋友,管仲曾感叹说:“我年少时穷困,曾经同鲍叔合伙做生意,总是多分钱给自己,鲍叔不认为我贪财,知道是因为我贫困。我曾替鲍叔办事,结果很糟,鲍叔不认为我愚笨,而知道是因为事情有顺利不顺利。我曾三次做官,三次被国君罢免,鲍叔不认为我没有贤能,而知道是因为生不逢时。我曾参加三次战争,三次败逃,鲍叔不认为我胆怯,而知道是因为我家有老母。公子纠失败,召忽为之自杀,我却甘愿受辱成为囚犯,鲍叔不认为我无耻,而知道是我不在意小节,而是以不能名扬天下为耻。生我的人是父母,了解我的人是鲍叔啊!”《列子@力命》

4、陈雷胶漆

东汉豫章宜春人陈重从小与同郡雷义为友。太守张云推荐陈重为孝廉,陈重为了让给雷义,前后上书十多次推辞,张云不听从。第二年,雷义也被推荐为孝廉,两人同在郎署任职,又都被任命为尚书郎。后来雷义因代同僚受过而被罢黜,陈重也辞病回乡。雷义回到家乡,又被举为茂才,他坚决要让给陈重,刺史不听,雷义就装疯披发而逃。乡里有谚语云:“胶漆自谓坚,不如雷与陈”《后汉书@独行传@陈重》、《后汉书@独行传@雷义》

5、范张鸡黍

东汉时,山阳郡的范式同汝南郡的张劭是好朋友。两人同在外地游学,临别前,约定两年后的九月十五日范式去张劭家里看望张的父母。到了那天,张劭就杀鸡做黍米饭,等待范式前来。张劭的父母笑着说:“山阳距汝南有数千里,你怎么知道他一定会来?”张劭说:“范式很讲信用,不会失约。”话未说完,范式果然到了。(《太平御览》卷四0七引谢承《后汉书》)

6、兄肥弟瘦

东汉时,赵孝曾任郎官,他对父母孝敬,对兄弟友爱,他高洁的品格为当时之人称道。当时天下大乱,灾荒严重,强盗将赵孝的弟弟赵礼捉去,准备吃掉。赵孝把自己绑起来去见强盗,说:“我弟弟过于瘦弱,我比他胖一些,让我代替他吧。”强盗深为感动,把兄弟二人都放了。(《东观汉记·赵孝传》)

7、《三国志》与《晋书》上记载的两个人物,陆抗和羊祜。陆抗和羊祜分别魏、吴两国的将领,羊祜在襄阳为官,陆抗镇守荆州,两个人你想统一我,我想灭掉你,但却丝毫不妨碍二者是知音。陆抗病了,羊祜赶忙送药来,陆抗手下东吴将领齐劝陆抗不要吃。陆抗答道:“岂有鸩人羊叔子哉,汝众人勿疑”。遂服之。陆抗知羊祜爱饮酒,送自己亲酿佳酿给羊祜,羊祜部将陈元劝别饮恐有诈,羊祜说:“抗非毒人者也,不必疑虑”。竟倾壶饮之。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也不必说易子救孤的程婴

《史记•刺客列传》专诸、预让、聂政等为报知遇,死而无怨,尤其荆珂刺秦王,更是浴血奋战生死无悔。荆珂原为齐国人,后迁徙卫国,他刺杀秦王即不为利,亦非为民族,为国家诸等正义,他是为了受托于知己田光,报燕太子丹之知遇,他让秦王惊慌失措,负剑逃窜,尽失王者风范。在身受巨创,面不改色,倚柱而笑,并且指着秦王骂道:“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燕国名士羊角哀与左伯桃为友,闻楚王贤,共往投奔。路遇风雪,衣薄粮少,左伯桃并衣粮于羊角哀,自入空树死。羊角哀入楚为上卿,备厚礼葬左伯桃。羊角哀梦见左伯桃诉说被墓邻滋扰,不得安息,醒后即拔剑自刎,急赴九泉去护故人。后世遂称友谊深厚者为“羊左”、“羊左之交”。

桃园三结义

篇6:高山流水的历史典故

高山流水,高山流水吴文英,高山流水的意思,高山流水赏析 -诗词大全

高山流水

作者:吴文英朝代:宋体裁:词 素弦一一起秋风。写柔情、都在春葱。徽外断肠声,霜霄暗落惊鸿。低颦处、翦绿裁红。仙郎伴、新制还赓旧曲,映月帘栊。似名花并蒂,日日醉春浓。吴中。空传有西子,应不解、换徵移宫。兰蕙满襟怀,唾碧总喷花茸。後堂深、想费春工。客愁重、时听蕉寒雨碎,泪湿琼锺。恁风流也称,金屋贮娇慵。

篇7:高山流水的友情句子

有一种伤叫悲伤,是睫毛再也承受不住泪球的重,轻轻碰到就会滴落。

那些背叛同伴的人,常常不知不觉地把自己也一起灭亡了。

没有信的日子,如同一堆温柴,被回忆点着,一脑子的浓烟。

回首昨天,应问心无愧;面对今天,应信心百倍;展望未来,应倍加珍惜。

相逢又告别,归帆又离岸,是往日欢乐的终结,未来幸福的开端。

好朋友简简单单,好情谊清清爽爽,好缘份久久长长。

真情犹如潮水,失恋化作晚风;无情只是一时,友情有始有终。

回忆那些在一起的时光,友情的岁月,是记忆里最美的画面。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思念是多情的海滩,将我丝丝思念化作暖暖的祝福,捎给远方的你。

春晓,春晓,处处绿杨芳草。山山水水,欢欢笑笑,共祝六合同春,步步登高。

朋友是一种相契。朋友就是彼此一种心灵的感应,是一种心照不宣的感悟。朋友的每一字每一词每一句都让我感觉到那是一种最温柔、最惬意、最畅快、最美好的意境!祝朋友幸福快乐直到永远天涯海角咫尺遥,长伴银屏话诗篇。

朋友是彼此的牵挂,彼此的思念,彼此的关心,彼此的依靠。思念就像是一条不尽的河流,像一片温柔轻拂的流云,像一朵幽香阵阵的花蕊,像一曲余音袅袅的洞箫。她有时也是一种淡淡的回忆、淡淡的品茗、淡淡的共鸣。

时光不老,我们不散。繁华落幕,我陪你落日流年。只因为现在的你还能记得当初的我,我想有些情谊在岁月长河里只会越来越清晰,坚信无论过了多久,我们依旧会再次重逢。

四年,在人生的旅程中不过是短短的一段,然而和你同窗四载,却使我终生难以忘怀。你是我记忆中的一粒珍珠,心里天幕上的一颗明星。

友谊是雨季里的小伞,撑起了一片晴天;友谊是寒夜里的一盏灯,燃烧着热情的火焰;友谊是一阵温馨的风,抚慰了受伤的心灵;友谊是一块洁白的手帕,拭干你腮边的泪痕。

有一种情怀,在你的生命里诞生,走过青春,走过年少,便再也抹不去,也许直到你生活完结。你自己固执地把它定义为爱情,但无论怎样,你们还是朋友,你们只是朋友。

人生中朋友不单是谈笑风生,还会分担烦恼,朋友不一定与你经常见面,但会常常惦念,朋友不全能为你两肋插刀,但能给你送上深深的祝福。

形容友谊的句子朋友是琴,演奏一生的美妙,朋友是茶,品位一世的清香,朋友是笔,写出一生一世的幸福和快乐,朋友是歌,唱出一辈子的温馨,祝您天天快乐!

友谊是开心果,当朋友高兴时,它给予他祝福;友谊是消气丸,当朋友伤心痛苦时,他给予他的是及时的安慰;友谊是清醒剂,当朋友将要误入歧途时,它会使他迷途知返。

友谊,就是这样难舍难离,可友谊同样需要精心呵护。在人际关系日益商品化的今天,人们的精神似乎麻木了,友情似乎也成了儿戏,纯真的友情一去不复返,更难寻的是知己。

老同学,得到你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学府的消息很是高兴,在此你的几位同窗拍手为你叫好。希望你珍惜已取得的成绩,再接再厉,争取在学业上有所造诣。

露水的晶莹是对你的眷恋,霜花的曼妙是对你的期盼,飞雪的覆盖是欣慰一年的平安,亲爱的朋友,友谊的长久牵着流年,情意的甘甜陈酿青春的诺言,祝愿友谊地久天长。

真正的友情不依靠什么,不依靠事业、祸福和身份,不依靠经历、地位和处境。他在本质上拒绝功利,拒绝归属,拒绝契约。他是独立人格之间的互相呼应和确认,他使人们独而不孤,互相解读自己存在的意义。因此,所谓朋友,是使对方活得更加温暖、更加自在的那些人。

友情的世界因无私而纯洁,多彩的空间因朋友的祝福而温馨,不因忙碌而疏远,更不因时间的冲刷而淡忘你,秋花冬雪,夏去又立秋,季节虽变,我的关心未曾改变,祝福你拥有一个硕果累累的秋天,愿我们的友谊永远是绚丽多彩的春天。

亲情是一种深度,友情是一种广度,而爱情则是一种纯度。亲情是一种没有条件、不求回报的阳光沐浴;友情是一种浩荡宏大、可以安然栖息的理解堤岸;而爱情则是一种神秘无边、可以使歌至到忘情的心灵照耀。

朋友就是漫漫人生路上的彼此相扶、相承、相伴、相佐。她是你烦闷时送上的绵绵心语或大吼大叫,寂寞时的欢歌笑语或款款情意,快乐时的如痴如醉或痛快淋漓,得意时善意的一盆凉水。在倾诉和聆听中感知朋友深情,在交流和接触中不断握手和感激。

没有友谊,生命之树就会在时间的涛声中枯萎;心灵之壤就会在季节的变奏里荒芜。缺乏真正的朋友乃是最纯粹最可怜的孤独;没有友谊则斯世不过是一片荒野。——培根友谊也像花朵,好好地培养,可以开得心花怒放,可是一旦任情或者不幸从根本上破坏了友谊,这朵心上盛开的花,就会立刻委顿凋谢。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的朋友,也许就是那一个个的小小的站台。也许有很多站台我们都没有停留,也许我们会在一个小站台稍时休息,也许我们还会在某个站台停留许久!

篇8:高山流水的历史典故

著名琴师俞伯牙弹奏高山流水, 巧遇樵夫钟子期, 琴心相通, 二人从此结为莫逆。后来, 钟子期死去, 伯牙悲痛万分, 在子期墓前弹了最后一曲后, 将瑶琴摔碎, 从此不再弹琴;鲍叔牙与管仲车笠之交, 少时管仲贫贱, 鲍叔牙对他谦让宽容有加, 甚至最后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荣耀拱手相让;蔺相如以三寸之舌在赵国平步青云, 位至列卿, 廉颇心中不平, 挑衅中伤, 蔺相如退避三舍, 终使得廉颇负荆请罪, 二人前嫌尽弃, 成为刎颈之交。历史上知己之交的美妙篇章, 无一不是超越了贫富与身份的差别, 超越了年龄和地域的隔阂。他们注重的是心灵相通, 彼此以心相许, 心心相印。难怪刘勰思有言:“逢其知音, 千载其一乎!”

中国古代社会制度决定了文人的悲剧命运, 世与相违, 知音所稀。自古圣贤皆寂寞。千金易得, 知音难觅。在寥落的历史夜空中, 只闪烁着几颗文人相知的荧荧明星。

一、李杜——青天里太阳月亮走碰了头

“李杜文章在, 光焰万丈长。”作为浪漫主义诗歌和现实主义诗歌的两位集大成者, 李白、杜甫在文学领域比肩齐驱, 在生活和感情世界里, 也是一杯酒, 一生情, 情如手足。

唐天宝三年 (公元744年) , 诗仙李白刚刚结束“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御用文人生活, 愤懑不已;诗圣杜甫刚刚离开“朝扣富儿门, 暮随肥马尘”的寄人篱下境遇, 抑郁不尽。两人初次相遇于洛阳。这一遇, 好似青天里太阳月亮碰了头, 恰是“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二人一见如故, 遂结为忘年之好。他们同声相应, 同气相求, 结伴交游于齐鲁之间, 留下了许多动人诗篇, 也留下了许多动人的相知故事。

李杜当时居则同食, 寝则同席, 出则同行, 形影不离。杜甫在《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中写道:“余亦东蒙客, 怜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 携手日同行。”两人能够这样朝夕相处, 足可见其深厚感情。

李白获罪于李璘, 几乎面临着死罪, 四面受敌, 风声鹤唳。杜甫危难之时力排众议, 写下十分感人的《不见》:“不见李生久, 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之, 吾意独怜才……”患难中的肝胆相照、生死与共由此可见。

听到李白流放夜郎, 杜甫积思成梦:“死别已吞声, 生别常恻恻。江南瘴疠地, 逐客无消息。故人入我梦, 明我长相忆……”李白获释后, 杜甫未得到具体情况, 忧思成疾, 在《天末怀李白》中为他鸣冤不平:“文章憎命达, 魑魅喜人过。应共冤魂语, 投诗赠汨罗。”

李白对杜甫同样情深意笃。与杜甫分别后, 常常写诗以寄托对杜甫的无限思念:“鲁酒不可醉, 齐歌空复情。思君若汶水, 浩荡寄南征。”

一次相聚, 让二人情系终生。共同的命运让彼此用真诚友情相互温暖, 相互关心。感动之余, 想起了那句歌词:一句话, 一辈子;一生情, 一杯酒。

二、刘柳——芭蕉冷雨里的惺惺相惜

如果要为一对历经坎坷的知己相聚设定一个情境, 那么, 莫如是在秋雨如注的暗夜, 寒意彻骨的窗前, 一壶浊酒, 几粒青豆, 喜相逢!相见尽欢, 人生苦难, 都化在酣饮畅谈中。

在凄风苦雨中, 刘禹锡、柳宗元就是这样一对天涯咫尺的友人。二人经历十分相似, 一起进京考试, 同榜登进士第。同朝为官, 一起共事。一齐参与永贞革新, 并肩战斗;共同创作诗文, 趣味相投。后双双因革新失败一贬再贬。

共同的志向、共同的趣味、共同的遭遇, 使他们结下深厚的友谊。顺境中, 他们相互支持, 相互砥砺;逆境中, 他们彼此关心, 彼此怜惜。

元和十年, 二人再次被贬异地, 歧路重别, 以诗赠答, 二人的惺惺相惜之情于一唱一和中得以充分表现。柳宗元作《重别梦得》:“二十年来万事同, 今朝歧路忽西东。皇恩若许归田去, 晚岁当为邻舍翁。”诗中回忆二十年来二人共同经历的宦海浮沉、人世沧桑, 预感如今一别或许就是永别, 希望能与对方离官归田, 做邻居老翁。有诗云“落日见秋草, 暮年逢故人”, 又有云“说尽向来无限事, 相看摩捋白髭须”。柳宗元历经沧桑后, 最渴望的就是与挚友刘禹锡一同闲看庭前花开花落, 静望天外云卷云舒。刘禹锡在酬答诗中同样表达了举手长劳劳, 二情同依依的深情:“去国十年同起召, 渡湘千里又分岐”, “桂江东过连山下, 相望长吟有所思。”

现实中, 二人此别竟成了诀别。元和十四年, 年仅四十七岁的柳宗元含冤长逝。这时, 刘禹锡正护送母亲灵柩回乡, 当接到柳宗元去世的噩耗后, 肝肠寸断、悲痛欲绝。他立即停下来为柳宗元料理后事。后来又几次以诗文寄托无尽之悲, 并帮助抚养柳宗元的遗腹子, 还将余生用于整理柳宗元生前的文章, 编纂成《柳宗元文集》。

这种贵贱不相移, 生死不相弃的友情实在难能可贵!正因难能, 所以可贵。真是岁寒知松柏, 患难见真情!

三、元白——天涯芳草有时尽, 此情绵绵无绝期

真正的友情是经得住任何考验的。世路愈是凶险, 愈能见出友情的高贵与伟大。翻开唐朝的诗歌, 我们会被另外一对友人的那份默契所感动。元稹、白居易, 他们即使天各一方也能灵犀相通, 命途多舛却始终休戚与共。

他们也有许多相同经历, 同中进士, 同朝为官, 同被贬外, 又同倡新乐府诗, 志同而道合。白居易在《赠元稹》一诗中道出二人心有灵犀:“不为同登科, 不为同署官。所合在方寸, 心源无异端。”因此, 元白几十年如一日, 亲密交往, 从未间断。

唐宪宗元和十二年, 元稹贬官通州, 白居易谪居江州。二人隔月相望, 鸿雁传信。当元稹听说朋友被贬官降职时, 他病中惊起, 愁苦万分:“残灯无焰影幢幢, 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 暗风吹雨入寒窗。”白居易千里之外, 也临风怀想, 鱼传尺素:“晨起临风一惆怅, 通川湓水断相闻。不知忆我因何事, 昨夜三更梦见君。”相思成熬, 苦思成梦。当元稹听说朋友梦中思念自己时, 他病中梦非所想, 悔恨交加, 当即赋诗一首《酬乐天频梦微之》:“山水万重书断绝, 念君怜我梦相闻。我今因病魂颠倒, 惟梦闲人不梦君。”当元稹接到朋友千里来信时, 他泣不成声, 老泪纵横, “远信入门先有泪, 妻惊女哭问何如。寻常不省曾如此, 应是江州司马书!”他异乎寻常的举动让妻女惊异哭泣, 不禁猜想:谁的信让他如此激动, 如此伤心?没有别人, 唯有一个白乐天!

篇9:高山流水的历史典故

此消息一出,热爱“林妹妹”的人们悲痛不已,雪片般的纪念文章更是在网络上潮涌。而此时,正在山东临沂拍摄一部名叫《纯真岁月》电视连续剧的“宝哥哥”欧阳奋强,接到“林妹妹”病逝的消息时,双手发抖,差点拿不住手机。颓然地坐下后,一语不发地沉默了好长时间——往事历历在目,然斯人已逝,他的眼眶里有泪花在颤动。

“宝”“黛”相聚

陈晓旭1965年10月29日生于辽宁省鞍山市,15岁成为鞍山市话剧团演员。1983年5月,18岁的她听说王扶林导演要拍摄《红楼梦》,便兴冲冲地给王扶林写了一封长长的自荐信,希望能够出演林黛玉一角。信写好后,她又随信装进了一张自己的照片、一张有自己肖像的挂历,并在照片背面题写了自己曾经发表的一首名叫《柳絮》的小诗。

“我是一朵柳絮,

长大在美丽的春天里;

因为父母过早地将我遗弃,

我便和春风结成了知己。

我是一朵柳絮,

不要问我的家在哪里,

愿春风把我吹到天涯海角,

我要给大海的角落带去春的消息。”

收到这封颇有心思的信之后,王扶林一边读着这首小诗,一边端详着照片上那个有着一双纯真而略显忧郁的眼睛,看上去有一种天生的孤傲与敏感,有几分诗人气质的小姑娘。他有些动心了,提笔给陈晓旭回了一封信:我们非常欢迎你来我们剧组,如果你真有这个理想,最好来北京一见……就这样,陈晓旭最终成了林黛玉的扮演者。

贾宝玉的扮演者欧阳奋强的经历也比较曲折。1964年3月5日出生的欧阳奋强14岁起就在峨眉电影制片厂当演员。可是,从14岁到20岁,他一直都只能演些匪兵甲、匪兵乙之类的角色,原因是他长着一张娃娃脸,演青年小了,演儿童又大了。看着别人忙着演戏,而自己却闲得无聊,他在羡慕别人的同时也备感自卑且苦闷,他不知道这种日子什么时候能熬到头,甚至开始后悔入了演员这一行。

1984年夏的一天,他从片场收工回家后,父亲告诉他说,拟拍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的王扶林导演到成都挑演员,叫他去试试。在普通戏里要演一个角色都难上加难,自己怎么可能被《红楼梦》剧组选中呢,本能的自卑让他对此提不起兴趣。但他父亲却积极鼓动他:“天生我才必有用,不去试试,怎么知道自己不行。”在父亲的反复劝说下,他最终很不情愿地去碰运气了。

那天晚上,穿着背心、大裤衩儿、拖鞋,好像刚从地里收工的他骑着自行车到了王扶林下榻的锦江宾馆时,已是晚上十点多了。王扶林在对他进行一番打量后,发现他“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顿时喜不自禁:眼看电视剧就要开拍了,可贾宝玉一角却一直没有找到满意的演员,这让自己和剧组的人员都着急不已,因而见到欧阳奋强时,他大有一种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的感觉。但他仍不动声色地对欧阳奋强说。“过几天到北京去试试镜吧!也许贾宝玉那个角色适合你!”

“去北京啊!坐火车来回四天,再试镜头就是六天,好耽误时间哟!”听了王扶林的话,一心想着自己即将在成都一个电影中要出演的匪兵甲角色,“不知好歹”的他很不情愿地说道。

“你要嫌坐火车耽误时间的话,那乘飞机吧!我给你报销。”就这样,欧阳奋强决定去试一试,因为他没坐过飞机,正好可以坐一坐,同时也可以看看久仰的天安门!

欧阳奋强是最后一个敲定的主要演员。由于比其他演员晚进剧组三个月,也没参加培训,所以他跟剧组的人都不熟,尤其在美女堆里,天性腼腆的他更显拘束。为了让他与《红楼梦》中那个带着脂粉气,面如粉团,唇若施朱,每日只知花前月下、不务正业的贾宝玉融为一体,总导演王扶林不仅告诉他不要紧张,还给了他特权:“你可以和女孩子们打打闹闹,耳鬓厮磨,甚至可以上她们的床——聊天。”

是啊,要演好贾宝玉一角怎能在见美女时瞳表现得紧张和羞涩呢,于是他在心里刻意地将自己当成女孩子。把那些美女当成自己的姐妹,与她们打打闹闹起来。特别是跟林黛玉的扮演者陈晓旭,他更是对她亲热得不得了,不仅一起读书,低角嬉戏,也像剧中情节那般,时不时地惹得性格内向的陈晓旭生气,之后又像讨好恋人般地连连赔不是。

陈晓旭演戏很投入,几乎完全将生活中的自己融入到戏中角色。她与宝钗的扮演者张莉住在一起,因为“神魂颠倒”,她总是把对宝钗的怨恨都发泄在张莉身上,两个小姐妹时常闹矛盾,弄得相对清醒的张莉又好气又好笑,每次都得主动跟她和解。

“葬花”是黛玉的重头戏。在一夜大雨之后,拍摄地的梅花红红白白地落了一地,红消香断的情景令人心痛。目睹这一切,堪比零落梅花的陈晓旭心中的自怜油然而生,泪流满面。她旁若无人的伤感不仅打动了拍摄现场的演职人员,日后播出时更打动了无数观众。

贾琏的扮演者高洪亮在事后所写的回忆录中说:在《红楼梦》中,陈晓旭根本就没在演,因为她自己就是林黛玉——言谈举止含诗吐韵,走路又是莲步轻移,轻盈如风;性格郁郁寡欢,身体弱不禁风,她的清高与自闭更是超凡脱俗。

有意思的是,“贾宝玉”和“林黛玉”二人的初次相遇却火药味十足。在配戏时,欧阳奋强开玩笑地说自己对林黛玉这一角色比较反感,说太矫情。有些令人起鸡皮疙瘩,还是贾宝玉好,风流倜傥。不想欧阳奋强的话却遭到了陈晓旭的激烈反驳:“你根本就欣赏不了她的美,不过是个凡夫俗子罢了!你认为你那个宝玉可爱啊,到处留情,是个须眉浊物,黛玉怎么会爱上他,奇怪!”

之后,两人在排戏之时总是争吵,但彼此之间的感情似乎越吵越亲;吵过之后,他们很快又好得跟一个人似的,更没有影响两人在私下一起搞恶作剧捉弄剧组其他人的亲密关系。

除了与陈晓旭嬉戏之外,欧阳奋强平常也很关心陈晓旭,特别是当陈晓旭生病之后,他更是像贾宝玉照顾林黛玉那般给陈晓旭端药递水。望着为了自己忙来转去的欧阳奋强,陈晓旭已分不清是戏里戏外……

《红楼梦》自1984年9月10日正式开机,在安徽黄山拍下了第一组镜头后,先后到10个省市的41个地区的219个景点,共拍摄了近一万个镜头,至1987年上半年终于完成。在这三年漫长的拍摄时间里,陈晓旭与欧阳奋强已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那种亦兄妹亦恋人的感情将两颗心紧紧地联系到了一起,以至于这种感情伴随了他们一生。

商艺殊途

1987年5月1日,《红楼梦》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

间播出后。观众们好评如潮。随后该剧又被全国各地电视台重播了700多次。陈晓旭凭借自己精彩的表演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刚开始那段时间,一些导演纷纷找上门来,请她接拍一些影视剧中的重要角色。

然而,陈晓旭在接拍了电视剧《家春秋》中的梅表姐一角后。却并没有给导演和观众带来多少惊喜:在《家春秋》中,人们只是看到了一个现代版的林黛玉而已。再加上陈晓旭性格固执、内向,此后再没有导演主动上门找她了。于是她的星途日益暗淡起来——《红楼梦》打开了一扇窗,让她发现了精彩的大千世界.却又向她关上了一扇门,使她不能继续演艺事业。

除了事业不顺之外,陈晓旭的爱情也遭遇了磨难——自己心里爱着的人,却不敢与他在一起;自己不爱的人,却要报恩于他。

当年,在鞍山市话剧团,陈晓旭长得温柔美丽而又极富才气,因而追求她的小伙子很多。在这些追求者当中,有一个高大魁梧、成熟帅气的小伙子走进了她的生活,他就是陈晓旭的第一任丈夫毕彦君。

在陈晓旭的眼中,毕彦君是自己的大哥,更是自己的恩人。1983年的一天,毕彦君在《大众电视》杂志上看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中央电视台准备筹拍电视连续剧《红楼梦》时,便建议陈晓旭给该剧导演王扶林写信,自荐出演林黛玉一角:“你无论神韵、气质,还是性格以及才气都是演林黛玉的最佳人选,你不写这封信真是可惜!”

就这样,她大胆地给王扶林写了那封自荐信。她原以为这封信会泥牛入海,却没想到10多天后,她竟收到了导演王扶林的回信,约她进京面试,于是,从此将自己一生的命运锁定在了林黛玉身上。

陈晓旭是一个记情的人。她曾经充满感激之情地对媒体记者说过。是毕彦君发现了她潜在的素质,没有毕彦君就没有她出演的林黛玉。因而两人为了相互表示忠贞,她在离开鞍山之前,毅然地与毕彦君领取了结婚证。

后来,虽然在拍戏的过程中心中有了千千结,可是传统道德却又不容许她越雷池半步,因为她不能做对毕彦君来说忘恩负义之事。

“宝哥哥”也有属于自己的情思历程。在《红楼梦》剧中,贾宝玉身边总有无数个妹妹,卸妆之后走出大观园的欧阳奋强在生活中的林妹妹却只有一个,那就是后来成为他妻子的康丽。

康丽是欧阳奋强的初恋。他和康丽因为拍一部戏相识并相恋——欧阳奋强在那部剧中跑龙套,而康丽却是女主角。在他们热恋期间,欧阳奋强机缘巧合地被《红楼梦》导演相中,拍戏一走就是三年。

在那三年里,很牵挂康丽的欧阳奋强为了能听到女友的声音,常常不惜来回花上6个多小时从外景地坐车去香山,再倒车去颐和园,接着到动物园,然后再转车到电报大楼给康丽打电话。

所以,陈晓旭心中非常痛苦,只得将那一腔心事独自藏在心里,或者展示在拍戏的过程中。剧中郁郁寡欢,如梨花带泪;剧外却又若无其事,掩泪装欢。

拍完《红楼梦》之后,剧组很多演员都留在北京。但欧阳奋强却毅然决然地去深圳大学读书。之后又被分到了四川电视台,当上了导演。再之后,他与康丽结婚了。

一直以来,不少观众都想知道陈晓旭与欧阳奋强当年是否相爱:三年亲密相处,无论是什么感情,都应该是很深刻的。陈晓旭与欧阳奋强很般配,他们没在一起,似乎成了最大的遗憾!

在《红楼梦》剧组的关机晚会上,陈晓旭与伙伴们相拥痛哭,那时候,她心中的感觉就如同自己与林黛玉那脆弱的生命一般。都将结束了。之后,为了报答那份恩情,她回到了丈夫毕彦君的身边。

然而,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陈晓旭在与丈夫毕彦君的相处过程中,却发现毕彦君并不是自己心中的贾宝玉,因而她很不快乐;而毕彦君虽对她疼爱有加,却也发现自从她成功扮演林黛玉后,性格相比于从前更加固执、忧郁、多疑且不易与人相处了……因而他们婚后没多久,便心平气和地分了手。

就在陈晓旭恢复了爱的资格,准备给欧阳奋强打电话联系时。她却在报纸上看到:欧阳奋强同女友康丽喜结良缘!她颤抖着双手,机械地放落话筒,心里一酸,顿时悲从中来——她没想到,戏里戏外自己的命运竟是那么相似。

事业和感情两败俱伤之后,她阴差阳错地转入了商界,1994年,29岁的她创立了自己的公司——世邦联合广告公司,并担任董事长。有了新的事业之后,她很投入,并专注于财富的积累。随后,公司越发展越大。到2000年时,已发展成包括广告、文化和商贸三家公司的一个品牌企业;到2006年时,其营业额已达到2亿元。陈晓旭自己也被评为“2005—2006年度中国十大最具风采女性广告人”、“中国2005年度经济风云人物”、“2004—2005年度中国30位杰出女性广告人”。

虽然情感有了寄托,可是在陈晓旭心里,一直有着欧阳奋强的影子。

在离开《红楼梦》剧组的20多年的岁月里,欧阳奋强从24岁当导演开始,先后执导过《山梁上的太阳》、《我的妈妈在西藏》、《爱在雨季》、《父亲》、《欲海狂潮》等30多部、300多集影视剧,也把国内各种电视剧奖拿了个遍。

在岁月的更迭中,欧阳奋强人也变了许多,长胖了,蓄起了胡子,看上去苍老了许多……但是无论岁月如何变幻,外貌如何改变,他的内心以及对“林妹妹”的感情却没变,相反历久弥香。一别《红楼梦》剧组后,虽然他与陈晓旭天各一方,但是却一直保持着联系,两人将在虚幻的戏中与现实中苦求不得的爱情,转变成了一种兄妹亲情。陈晓旭遭遇到挫折,第一个想到的肯定是“宝哥哥”,每逢接到她的电话,欧阳奋强就会拿出万般小心、千种柔情,将“林妹妹”哄到粲然一笑,方才罢休。那一刻,他们似乎都回到了从前。陈晓旭更是柔肠百结。

欧阳奋强每次到北京,也都会与陈晓旭相约见面。

欧阳奋强记忆最深刻的是2002年夏天他去北京见陈晓旭时的情景:两人见面后二话没说陈晓旭便送给他一张包装精美的DVD光碟。这是一张名叫《了凡四训》的电视剧光碟,内容讲的是明代一个弃恶从善,从而改变命运的名叫袁了凡的人,在悟透人生后教儿子如何作人处事、如何消除灾难、如何修善积福的故事。该片的制作单位是陈晓旭曾任董事长的北京世邦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欧阳奋强收到这份礼物后,笑着问陈晓旭道:“这么有深度的电视剧你也敢拍,不担心曲高和寡吗?不过,我相信这部片子有着很深的哲理,回头我会好好欣赏的。”

听了他的话,陈晓旭若有所思地说:“我拍摄这部片子并非是想赚钱,而是想弘扬了凡为人处世的道理,所制作的光碟都是以赠送的方式免费送人的。授人鱼不若授人渔,与其经常资助别人,不如让别人在漫长的人生中自己资助自己!”

陈晓旭的一番话让欧阳奋强感慨良多。

情缘难了

陈晓旭与欧阳奋强在荧屏上做了一对中国文学史上最让人感动的恋人,就算放眼全球,纵观古今,“他们”的爱情也是排名在前面的。荧屏上如此,卸妆

后也是如此吗?他们两个很投入地演出。将自己的真实生命完全融入到剧中人物身上,并且为了剧情需要而在现实生活中经常约会、嬉戏、打闹,甚至躺在床上聊天,他们纵然是木头人,青春的身体里也应该产生感情……只是世事疲惫了他们彼此,加上不济的命运捉弄,情深缘浅。于是陈晓旭跑去搞广告了,欧阳奋强去当导演了,两个人就这样在爱的十字路口遗憾地错过了,从此天各一方。

虽然陈晓旭与欧阳奋强心中的那段感情自从分开后就在各自的心中冰封,可是越冰封的东西却越鲜活,因而在朝朝暮暮更迭的时间长河中,时位虽远他们心灵却近,商艺殊途却真情如昨;他们从不表达,但“群众的眼睛却是雪亮的”……

2006年9月的一天,在央视《艺术人生》节目现场,导演特意安排欧阳奋强和陈晓旭出场,希望制造一种“天上掉下个林妹妹”的戏剧性场面,以活跃气氛。但陈晓旭与欧阳奋强上场后,两人都不约而同地回避了视线,那场面着实尴尬。继而,他们只是在观众面前淡淡地握了一下手,甚至,陈晓旭的表情还极为冷淡,仿佛刚认识一样。

见此情景,观众们吃惊了:他们这是怎么了?难道昔日的友情被时间的流水冲刷得如此平淡?然而,当人们接着看到欧阳奋强没位置坐,陈晓旭轻轻拉了他一下,帮他找位子时,似乎又明白了什么:因为谁都知道,只有两个人在特别默契之时才会在公共场合显得特别安静。这是多么温暖的感情啊!

在做节目的过程中,当朱军谈到在当年拍摄《红楼梦》的集体生活中欧阳奋强时常捉弄人一事时,朱军问欧阳奋强道:“听说由于剧情的需要,导演给你安排的任务是叫你多多地捉弄人,有这么回事吗?”欧阳奋强笑着说:“我承认我是捉弄过不少人,但这些点子都是陈晓旭出的。”对这个问题,朱军又问陈晓旭,希望从她口中得到证实,哪知陈晓旭却马上把话题扯开了……

在整个节目中,二人之间没说过一句话,仿佛对方不存在;但在做完节目,二人下场时,却又都莫名地落下了泪,个中滋味,或许只有他们自己才最清楚。

节目做完后,编导曾问陈晓旭会不会关注《红楼梦》重拍。陈晓旭却说:“《红楼梦》早已结束了,宝玉走了、黛玉死了,还能再拍出什么来呢?要拍,就等我们都死了再说吧……”

2007年2月22日,正在西昌的欧阳奋强接到邓捷的电话:“晓旭要出家了,我们要不要劝一劝她,让她考虑成熟一点再做决定。”随后,欧阳奋强立即给陈晓旭打电话,发现她已关机。他又给其他人打电话,得知扮演妙玉的姬玉和当年《红楼梦》的编剧周岭等人已经陪陈晓旭到长春了。

欧阳奋强又给周岭发了短信,希望把他们的劝告转告陈晓旭。短信发出后,第二天中午他才收到回复。周岭说,晓旭已经知道了大家的想法,但这是她的选择,希望朋友们尊重她。

2007年2月23日,陈晓旭在长春百国兴隆寺举行了剃度仪式,法号妙真。周岭和当年《红楼梦》的摄影师、妙玉的扮演者姬玉,以及陈晓旭的其他30多位好友一同见证这一时刻。

既然这样,欧阳奋强只有真心地祝福她了。

虽然陈晓旭的这种作法在一般人的眼中不可理喻,欧阳奋强却能理解,但他没想到陈晓旭学佛之举却是如此投入和了无牵挂。

更令欧阳奋强意外的是,他每次到北京都会到陈晓旭公司去找她,陈晓旭的气色一直很好,她怎么会身患乳腺癌,并因此而溘然长逝呢?

2007年5月16日,QQ新闻曝出猛料,称陈晓旭因为身患乳腺癌,在深圳一家佛堂不幸去世。消息一传出,立即引发全国各大网站的高度关注。但该新闻虚实不定,显得扑朔迷离。

正在人们持怀疑态度时,第二天清晨,这个消息得到了确认:刚刚于5月16日创立的陈晓旭慈善基金会代表陈晓旭的家人,正式通过网络发表声明,证实了陈晓旭因患乳腺癌已于5月13日18时57分辞世的消息。

于是,全国各地的记者纷纷飞往深圳采访。全国各大网站更是快速出击,铺天盖地地以最醒目的图片加文字报道陈晓旭的去世,文章主题几乎全是围绕着香消玉殒,天妒红颜:内容更是让喜爱陈晓旭的人们看得眼里泪珠子打转。

2007年5月18日,在陈晓旭的葬礼上,无法接受原本活生生的“林妹妹”竟永别人世事实的欧阳奋强,特地请周岭带去了自己的哀思。

欧阳奋强、陈晓旭与贾宝玉、林黛玉前生今世剪不断理还乱的情缘,是否在诉说人生如戏,总有那么多缺憾和不完美。

上一篇:(二)北京市行政审判法律问题的解答下一篇:关于医保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