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高山下的花环有感

2022-08-06

第一篇:读高山下的花环有感

《高山下的花环》读后感

在战火中重生

——读中篇小说《高山下的花环》有感

花了将近一个多星期的零散的时间,将这本中篇小说《高山下的花环》看完了。这应该是我第一次接触到以自卫反击战,即越南战争、反映部队生活的作品。毕竟我们这一代是幸福的一代,对于战争的概念总有一丝历史感。这部作品,通过描写一个连的战前艰苦备战、战中的浴血奋战、战后的感人事迹,使我了解到我们脚下的土地不是用土铺就的,。而是战士们用他们的鲜血,用他们的身躯奋战而成的。

全文以赵蒙生指导员曲线调动为由调入九连,赵指导员由于是“官二代”,住惯了城里繁华的生活,吃惯了城里的大鱼大肉,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公子般”的生活。到了连队里的第二天早上的早操“十公里全副武装越野”就让城里来的赵指导员累的气喘吁吁,全身汗湿的衣服还要让司号员小金清洗。

在赵指导员这些“公子”行为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赵指导员因吃腻了连队里馒头,将吃剩下的一个半馒头扔进了猪食缸中。不巧的是被扔的馒头被梁三喜连长发现了,他立即集合全连,怒斥扔馒头的人不珍惜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并且还要各班召开班务会议议论这件事情。这让我联想到了现在的“光盘行动”。光盘行动的宗旨:餐厅不多打、食堂不多打、厨房不多做。养成生活中珍惜粮食、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习惯,而不要只是一场行动。不只是在餐厅吃饭打包,而是按需点菜,在食堂按需打饭,在家按需做饭。正在发起的“光盘行动”,试图提醒与告诫人们:饥饿感距离我们并不遥远,而即便时至今日,尊重粮食仍是需要被奉行的古老美德之一。有些思想是永远不会过时的。我们将粮食随意的倒入垃圾箱里是对广大劳动人民劳动成果的一种践踏。“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种三岁小孩都会当成顺口溜来背诵的诗句,我们又有谁能真正做到呢?但当然,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光盘行动”已在全国各地展开。为减少“舌尖上的浪费”,北京众多餐厅开启了行业内的“光盘行动”,为顾客提供“半份菜”、“小份菜”、免费打包等服务,鼓励把没吃完的剩菜打包带走。另外有些餐馆在打包时会收取餐盒或塑料袋费用的,此次提出可提供免费打包服务,不再收费。这些活动都是促使人们节约粮食。当我们想想世界上还有一些国家的人民因饥寒交迫而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我们还忍心将粮食倒入垃圾箱吗?

小说中塑造的人物中有太多令人感动的了。有为炮排背那四发子弹并且抵抗不住长途快速穿插前进而活活累死的小金,有为全连因无水而去采甘蔗结果误踩地雷而亡的靳开来副连长。结果就是因为靳开来的采甘蔗违反了上级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连三等功都没有申请到。还有因保护赵指导员而被敌人偷袭而亡的梁三喜连长。其中描写的最感人的要数梁连长为他父亲买药治病的六百二十元的欠账单了。梁连长为了还这笔欠账,平时抽的是黑乎乎的旱烟末,用的牙刷只剩下了“八撮毛”。梁三喜的母亲、妻子和还在吃奶的孩子为了节省路费,从火车站走了上百公里路才走到连里,这体现了劳动人民勤俭节约、老实本分、不畏艰苦的传统美德。同时梁三喜的媳妇也体现了中国妇女的传统形象,即便梁三喜牺牲了,她也任劳任怨的照顾婆婆和孩子,并且当婆婆说说道要把她再次嫁人时,她立即哭喊着说“俺会照顾你一辈子”。

同时,这篇小说也批判了“官二代”。赵蒙生来到九连的曲线调动全是他的妈妈吴爽在后面开的后门,最开始赵蒙生也天天盼望着他母亲能够早点将他调出去,天天焦急的等待着他母亲的来信,了解最新的消息。但就当他母亲为他成功的申请调离时,全连却要出发上前线了,赵蒙生这时也明白这个时候调离就等于是当逃兵了,所以他被逼无赖跟着全连上了火车去前线了。当赵蒙生的母亲知道儿子上了前线之后,立即给曾经救过雷军长一命的军长打去电话,想要调回他的儿子。军长当时正在前线执行任务,电话是十分宝贵的,但就在这时听到吴爽是为了给儿子开后门而打电话过来时他不顾吴爽的救命之恩立即挂断电话,并且火冒三丈。并在战前动员大会上脱帽说要让开后门的人第一个扛着炸药包去炸碉堡。从雷军长可以看出在私情和公平面前他选择了后者。在我们现在也同样会有许许多多开后门的现象,某某官员的儿子考试分数最低却被录取、某某官员的女儿笔试成绩接近满分等等。很多官员并没有想到公平、正义。而是完全为了自己的私情,为自己的儿女开后门。

回到小说,当雷军长在全军羞辱了赵蒙生之后,气得快晕了过去。他立即召集全连说他赵蒙生绝不是贪生怕死之人,是英雄还是狗熊战场上见。似乎就是因为这件事,赵蒙生完全抛弃了自己“公子”的习性,跟着全连战斗。并且在为连长复仇时,他一个人拿着手榴弹闯进了敌洞中消灭了最后的残敌。从这里可以看出,赵蒙生在连队里、在战火中得到了重生,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自己不是胆小鬼。

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以上是我对这篇小说的一些感想和看法。若想感受这篇小说的真谛,现在的你不妨也去读读吧!

陶宏超

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

江汉大学

QQ:806832493

第二篇:《高山下的花环》心得体会

《高山下的花环》这部作品,通过描写一个连的战前艰苦备战、战中的浴血奋战、战后的感人事迹,使我了解到我们脚下的土地不是用土铺就的,。而是战士们用他们的鲜血,用他们的身躯奋战而成的。

小说中塑造的人物中有太多令人感动的了。有为炮排背那四发子弹并且抵抗不住长途快速穿插前进而活活累死的小金,有为全连因无水而去采甘蔗结果误踩地雷而亡的靳开来副连长。结果就是因为靳开来的采甘蔗违反了上级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连三等功都没有申请到。还有因保护赵指导员而被敌人偷袭而亡的梁三喜连长。其中描写的最感人的要数梁连长为他父亲买药治病的六百二十元的欠账单了。梁连长为了还这笔欠账,平时抽的是黑乎乎的旱烟末,用的牙刷只剩下了“八撮毛”。梁三喜的母亲、妻子和还在吃奶的孩子为了节省路费,从火车站走了上百公里路才走到连里,这体现了劳动人民勤俭节约、老实本分、不畏艰苦的传统美德。同时梁三喜的媳妇也体现了中国妇女的传统形象,即便梁三喜牺牲了,她也任劳任怨的照顾婆婆和孩子,并且当婆婆说说道要把她再次嫁人时,她立即哭喊着说“俺会照顾你一辈子”。

同时,这篇小说也批判了“官二代”。赵蒙生来到九连的曲

- 1些感想和看法。若想感受这篇小说的真谛,现在的你不妨也去读向阳中心小学- 3 -

读吧!

丁建民

第三篇:红色影片《高山下的花环》观后感2篇

篇一:红色影片《高山下的花环》>观后感

也许,人到了一定年纪,便喜欢怀旧。最近,由于纪念父亲去世20周年的原因,到南宁书城买了《高山下的花环》DVD,再看一遍,流了泪。多年没有好好流过眼泪了。第一次看电影《高山下的花环》,应该是在小学。百度一下,该片于1984年开始放映。掐指算来,30年已过去。

父亲参加了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战。那时,父亲在前线;母亲带着我,在广东某部队随军生活。依稀记得,战争期间,母亲不时和我到军部,千方百计探听前方情况。当然,一同前往的,还有不少家属。大家紧张、焦急、忧虑,生怕听到自己的亲人牺牲或负伤的消息,氛围令人窒息,似乎可以听到急促的心跳声。有家属扛不住压力,突然就哽咽,突然就捂住脸,突然就痛哭。一帮人便陪着抹眼泪。也有坚强的,但紧锁眉头、神情严肃的样子,令我铭记至今。从小经历过这些情景,使我具有较强的抗压能力,至今面对许多别人认为是“很大事情”时,都能够从容淡定。工作中如此,生活中如此。

父亲好好地从战场上凯旋归来了。16年过后,也就是1995年4月22日,父亲去世。那时,我参加工作不到一年。家庭的变故,母亲和我、妹妹着实茫然无策许久。

电影《高山下的花环》中,梁三喜、靳开来等同志为祖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的亲人,不向国家多索取一分一毫。我流着泪想,如果仅是期盼着军功章和丰厚的奖金,他们会那么勇敢地、那么义无反顾地奔赴战场吗?如果没有对国家、对人民的深厚感情,他们是绝对不会扛枪上战场的!

2007年,家族重修族谱,明确了十条家规祖训,其中第一条就是“热爱祖国,响应祖国号召,依法履行应尽义务,完纳应交课税”。我的族人和亲属,参加了抗日战争、抗美援朝、对越自卫还击战,保家卫国,不怕流血牺牲。此外,第六条:务正业,戒劣行、坏习惯;第七条:切戒借公济私、贪污腐化;第八条:切戒挑拨离间,瓦解集体;第十条:切忌侮辱尊长,欺凌孤寡——这几条训诫,对于公职人员来说,仍有较强现实意义。

这与当前中央所强调的反腐倡廉,其实是一脉相承的。和平时期,需要大力弘扬主旋律,需要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需要全体中国人爱岗敬业、乐作奉献。我的族人和亲属,无论是将军、博士、亿万富翁,还是农民、职员、普通百姓,他们安分守己,走在拥挤的人群中,也许并不显眼。但是,该为国家挺身而出时,没有人甘做缩头乌龟。我想,“中国梦”的实现,也许需要的就是这样的人。

这篇文章,有些凌乱。没有认认真真写电影观后感,没有认认真真写父亲。我也不是太清楚真正想写的是什么。父亲的一幅画作忽然浮现我的脑海:山水间,松树傲然挺立。画作两边是对联: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这的确是父亲的真实写照。

做人做事有原则,该怎样就怎样吧。

篇二:红色影片《高山下的花环》观后感

星期四,我看了一个经典红色影片《高山下的花环》,讲述了革命战争的>故事。

连队的一位指导员拿上一个花环,献给了可敬可爱的连长。记者采访指导员,指导员回忆起当时的场景:

当时,连长吴三喜把指导员介绍给其他军人,并让他担任指导员。有一天,指导员浪费粮食,把一个雪白雪白、干干净净的香馒头扔进了水沟,连长全体教骂了所有军人:不能浪费粮食,要节约。解散以后指导员坦白的告诉连长,馒头是自己扔的。后来,指导员的妈妈寄信给儿子:你们军队要打仗了,十分危险,你赶紧撤离军队吧。指导员也很想逃跑,便和连长说:“我不参加这场战斗了!”连长当着全体军人的面骂了指导员,说他是胆小鬼,就知道当逃兵„„指导员听了连长的教训后,决定参加战斗。

连长对所有的军人说:“每个人不能做逃兵,要去和侵略我们中国的人抗战到底。如果牺牲了,要让自己的儿女当抗日英雄。”指导员听完后,把手指头咬出血,在布上写了6个字——我决不当逃兵。

经过一场激烈的战斗,许许多多的人牺牲了,连长牺牲了,副连长牺牲了,还有一些战士也牺牲了。

最后,指导员回到了家中。把连长唯一留下的纸条递给了连长的父母,还到墓地给连长献了花环。

军人是多么的伟大,为了百姓能过上安定的生活,勇敢地牺牲了。

第四篇:《真情三十年》节目《高山下的花环》精神永恒《读后感》

《真情三十年》节目《高山下的花环》精神永恒《读后感》

怀着悲痛伤感与感人愧疚的心情收看并拜读了至诚大兵所讲述《高山下的花环》精神永恒故事一文读后感就是:人格可贵,品德高尚,精神感人,愧疚万分,催人泪下,期盼关爱,摆脱贫困,享受生活,安康人生!值得弘扬的中华民族伟大精神那就是《高山下的花环》精神永恒!值得弘扬的中华民族感人真情那就是《真情三十年》真情永存!

真心感激至诚大兵为弘扬中华民族真、善、美的德、品、情、怀所做的一切!感激越战烈士王发坤遗孀李金花和她的两个儿子王远碧、王远苍、战友刘满劳及《幸福魔方》节目主持人陈蓉和心理咨询师张怡筠为弘扬中华民族道德与情感所做的一切!

忘记历史就是背叛!我们永远怀念那些为祖国尊严而战、为保护祖国主权不受侵犯而战而牺牲的烈士们!忘记革命烈士就是丧良志!就是丧良心!就是无情的背叛!!!

我们寻找烈士的遗孀、子女和亲人,安排照料好他们的生活,解决他们生活上的困难就是对革命烈士的最好缅怀!最好祭奠!

当我们活着的人看到王发坤烈士遗广孀一家那种艰难的生活能不愧疚吗?我们伟大的祖国,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们的国家和人民确确实实富强了!在这个国泰民安的今天,看到我们的革命烈士遗孀一家那种艰难的生活我们能不愧疚吗???

建议党和政府对我的革命烈士的亲属要加大抚恤照顾力度!!!

建立革命烈士亲属“抚恤基金”保障制度迫在眉睫!采取国家财政预算安排点,社会团体支持点,国家名人资助点,公民捐献点等方式解决“抚恤金”来源保障!尽中华民族真、善、美之责!

帮助革命烈士亲属尽快脱贫治富!实现社会成果共享!小康社会共建的宏伟目标!

以此告慰革命烈士的在天之灵!!!

《真情三十年》节目《高山下的花环》精神永恒《读后感》附原文:

《高山下的花环》精神永恒

——记赴上海东方卫视《幸福魔方》录制《真情三十年》节目

文 / 至诚大兵

6月30日晚上21:20(星期三),东方卫视《幸福魔方》播出《真情三十年》节目,越战烈士王发坤的遗孀李金花和她的两个儿子王远碧、王远苍,战友刘满劳、以及一些在屏幕上出现的其他战友,还有主持人陈蓉、心理咨询师张怡筠,当然还有大兵我自己,一一呈现在观众的面前,在东方卫视《幸福魔方》的《真情三十年》节目里给大家讲述《高山下的花环》的后续故事……

6月9日,大上海,东方卫视,节目佳宾,《幸福魔方》,时空的转换,一切仿佛做梦似的…… 直到走进了《幸福魔方》录制节目现场,面对著名而又美丽的主持人陈蓉,面对她的笑容,大兵我才深出了一口气:哦,《幸福魔方》,大上海人爱的气场,更是凝聚人间大爱的圣洁之坛,而她又并非仅属于大上海,她的视野和情感,连接着普天之下,她的慈爱超月追风,让西部彩云之南的大兵,千里追随来到了《幸福魔方》。

在那《幸福魔方》里,伴随着对上海东方卫视的感激之情,伴随着对英雄“梁三喜”原形王发坤烈士的缅怀,心里堆积良久的情愫一下子涌上心间…… 这个“高山下花环后的故事”,要从去年对越作战30周年的纪念说起。

去年的10月22日,在我原115团老领导王品端政委、团长刘云华的倡导提议下,原115团参加1979年对越作战战友们200多人,自费从16个省市汇集来到云南屏边,深切缅怀烈士英灵,捐资为他们树立纪念碑。1979年作战,我所在的115团打在最前边,撤在最后,尤其是一营经历两场硬仗恶战,英勇顽强,歼敌数百,被中央军委授予了“攻坚英雄营”称号,《高山下的花环》的英雄原型全是我身边的战友,战后作家李存葆到我团采访,写下了这感动全国人民的篇章。

上世纪80年代,反映1979年对越作战的小说《高山下的花环》与同名电影,点燃了无数中国人的爱国热情。然而,该《高山下的花环》的主角梁三喜的主要原型,是贵州省威宁县一位名叫王发坤的烈士,而他的妻子李金花至今仍在边远山村里苦苦思念着自己的丈夫。那场战争31载光阴消逝,可这不朽花环的背后,烈士及妻儿们所作的贡献和牺牲,还有他们所承受的巨大苦难和痛苦,是没有战绩的丰碑。 祭奠扫墓中,我照例虔诚地向牺牲了的最敬仰的英雄下跪,当我跪在《花环》英雄“梁三喜”原形――王发坤烈士墓前时,有来自贵州的战友妻子讲:王发坤的妻子30年没有再嫁,家里依然非常艰苦困难。听到这里,我的心顿时锐器捅了似地好疼好痛,无比的伤悲使我号陶哭泣落泪…… 我对着烈士发誓:“发坤大哥,你放心,我一定要帮助您的亲人们,以此告慰您发坤烈士的在天之灵!!!”我一字一泪一磕头地说:我一定要想办法找到王发坤烈士家属的信息,尽力发动战友们帮助烈士遗属,让他们能够活得有尊严一些。

一位与王发坤烈士一同1968年参军的战友是这样说的:“我们所有牺牲的烈士,说起来王发坤是最不应该牺牲的,用世俗的话来说,他死得最划不来。”原来,王发坤1968年入伍,入伍两年提干,1978年初就确定了转业,并联系好了地方的工作。就在他即将脱下军装的时刻,中越边境风烟骤起,当时在故乡家中的王发坤被部队电报召集回到军营,组织上征求他的意见,“老王,现在要打仗,部队扩编需要大量军官,特别是炮兵干部缺乏。希望你能够放弃转业,留下来参加打仗。”王发坤毫不犹豫表态:“国家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我是参军多年的老兵,上战场义不容辞!” 按说王发坤可以理直气壮地说“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早就命令我转业了的,我不能违抗命令――所以,我不去参战!”因为同样的情况,有人就是这样说的而免上战场。可是,王发坤上了战场,被敌人炮弹炸死牺牲,就在炮弹爆炸之时,他还用生命中最后的力气,将新战士唐顺良猛地推倒在田埂下,保护了唐顺良的安全。战后,部队得知王发坤家居住在简陋的土墙破茅草房中,王发坤家里没有任何值钱的财产,却留下了许多债务。王发坤留下遗言,要求将自己的抚恤金作为还债费用,嘱咐妻子将自己的军大衣作为嫁妆交给以后再嫁的丈夫。这些情节,后来被著名作家李存葆战后写作《花环》时,将英雄的籍贯从不熟悉的贵州威宁县移植到了他所熟悉的沂蒙山老根据地,赋予了更加博大深厚的背景内涵,于是王发坤这“梁三喜”,感动了无穷的中国人。

然而,王发坤牺牲31年了,我们却没想到英雄的亲人却生活得异常地艰辛!

就连李金花嫂子和两位侄子朝思暮想看王发坤烈士的墓地,还要贷款才能成行啊!

31年了,为国捐躯的烈士在边陲默默“站岗”,烈士家属却举步维艰,生活都没有保障,英雄梁三喜们的妻儿老母那样难,怎不让人心痛啊?

我希望全社会更加重视和关怀烈属的窘境,唤起人们帮助烈属脱困。

我身为“花环”英雄的战友,战争的幸存者,我有责任关心帮助烈属!

扫墓归来,我将我的“疼痛”写成博客,我的关于为《高山下花环》的英雄们扫墓及回忆的系列博文,首先在新华社及新华网内部引起了轰动,并引起了网友关注之后,共有超过20万的点击和近千条跟帖留言,各大网站和论坛纷纷转载推荐,网友与民众反映异常强烈,仿佛在网络世界刮起了一场“花环英雄风”,成千上万的国人在关注和关心着英雄烈士们的以前和家人的现在,纷纷表示希望国家更加重视和关怀烈属,也愿意掏钱捐助,哪些留言,感人至深…… 《幸福魔方》里,又一次感受了王发坤烈士的寡妻李金花嫂子和两位侄子的伤痛,失去亲人,改变了他们的生活轨迹,伤悲思念和贫困紧紧伴随他们整个人生…… 时空在高速旋转,望着幸福魔方现场王发坤烈士的遗物,此时仿佛烈士就在幸福魔方――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世事的变迁,那刻骨铭心的战争离那我们越来越远,而牺牲的烈士们与我越来越靠近走拢,更加感恩哪些为民族大业牺牲的英烈。

眼前,一幕幕图像在交替展现,全是我团对越作战牺牲的烈属生活困迫之实际:高山下花环的英雄“梁三喜”原型王发坤烈士的妻子26岁守寡至今,一家扫墓还要贷款、仍然身居破烂茅屋;邓光伦烈士96岁的阿妈在天府之国的富顺艰难度日,没钱没办法到边陲烈士陵园看望儿子,只得由烈士妹妹将母亲照片带到烈士墓看望烈士;石现怀烈士他们家特穷,烈士二老直到去世都没有扫墓过;何田忠烈士父母身居闹市重庆,却80岁了仍然没钱看望云南边境的烈士小儿子;还有那为儿子牺牲了却“差钱”不得扫墓哭瞎了眼的烈士张永辉母亲、烈士肖家栋的母亲;更有湖北一级战斗英雄李水波80有余却无人照顾的老母亲…… 回望远去的硝烟,蓝天鸽哨下曾有烈士们血与火的青春。大兵我人微言轻,得知烈属们纯属因亲人牺牲而贫困成为弱势群体,仍然特别需要外界和社会的帮助,特别想搞个“梁三喜基金”,利用这“梁三喜基金”帮助那些为国捐躯的烈士家庭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后来,我到民政部门请教,才知道要想成立“梁三喜基金”较为复杂,必须要先注册400万元才行。“梁三喜基金”的建立,离开钱真是万万不能的,所以,大兵我想到了在中国做慈善的那些企业家们,要是他们能够将他们每年做慈善的一小部分用来关怀烈属,其取得的政治效益和社会效益都会更大更有示范意义。

提到钱字,我们需要知道,当年烈士为国献身,抚恤费极低,都在500元左右。

能够在东方卫视《幸福魔方》做节目,是我们战争幸存者的荣幸,相信通过东方卫视的关怀和弘扬正气,让《高山下的花环》精神永恒,以高山下花环精神教育人,能够促进社会对烈属的关心,这是时代对主旋律的呼唤。

大屏幕上,山道弯弯,泥泞不堪,映现的是《幸福魔方》编导杭波、卢美毅不辞辛苦,冒着危险深入偏僻的贵州威宁海拔2600多米的乡村,拍摄的原生态镜头。这镜头忠实记录了我们西南三省20位战友找寻探望王发坤烈士家人的实况。一直想寻找和看望王发坤烈士守寡31年的李金花嫂子和两位侄子,我们的朝思暮想,通过东方卫视的关怀眷顾,通过《幸福魔方》节目组的努力,我们终于来到王发坤烈士的故乡,实现了心中31年的夙愿。只是李金花嫂子她才57岁多,可好苍老啊。好在她的儿子,在我们战友刘满劳、姜淑兰夫妇帮助下正在学习修车技术,脱贫致富有望。 节目录制完毕,走出《幸福魔方》,我看到了善良人们的泪水,现场数位东方卫视工作人员向烈属献上了他们的爱心,节目组还集体捐款,美丽的心理学专家张博士捐献的不仅钱厚更是厚爱,更有专程从绍兴赶到上海给烈属捐款2万元的陈勇好人……是的,我们优越地活着,烈属们却太艰难了。实实在在帮助烈属,是一种高尚的爱之表达。 依依不舍却总得离开这幸福的魔方,大兵俯身收拾英雄遗物的时候,脑子里突然明白了东方卫视节目组的匠心独运,有人想花大价钱上幸福魔方不得,他们却要辛苦奔波险途千里去找寻烈士的亲人,原来《幸福魔方》节目组追求弘扬的,是一个民族隽永的精神:纪念英烈,体现民族脊梁与责任的精神。正如一位网友跟帖所说的那样:这场战争的参与者、牺牲者在国家需要的时候,义无反顾,英勇战斗,付出了血汗和宝贵生命,他们的精神永存!每个国家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除了军队之外,她更需要自己的国民儿女拥有为国家利益义无反顾的精神,只要国家利益需要,这个民族的每一分子敢于为祖国赴汤蹈火,这样的国家这样的民族才有希望有未来。

最后要衷心感谢东方卫视的李振国,正是他的正直博爱导致的牵线搭桥,大兵才代表战友走进《幸福魔方》,对朋友们讲述这个《高山下的花环》精神永恒的故事。我坚信,《幸福魔方》的《真情三十年》节目将会把《高山下的花环》精神根植在我们的观众和网友的心里……

第五篇:读《蓝天下的课桌》有感

安溪城厢中心小学 五年2班 陈志江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蓝天下的课桌》,读完后,我深受感动。

《蓝天下的课桌》讲诉了六个农民工子女坚强、勇敢的故事。这六个农民工子女,没有富裕的家境,没有过人的智慧,但他们有比别人更多的坚强、勇敢与忍耐。

在这六个农民工子女中,我最喜欢的是幼时丧父,母亲又患有心脏病的鲁达欣。鲁达欣是个十分懂事的孩子,他认真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就算是放假,也从不偷懒,他总是去拾荒,自己挣钱交学费。

“人穷志不穷”,鲁达欣就有这样的品质。

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鲁达欣在劝阻一位同学别玩玻璃弹珠时,竟然不小心把教室的玻璃打破了,虽然老师只罚了那位同学,但是第二天鲁达欣还是主动把10元钱交给老师。10元钱,对我们来说可能很小的数目,但对鲁达欣一家来说可是好几天的生活费啊!我被鲁达欣诚实,勇于承认错误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

一想到了鲁达欣的种种作为,我就情不自禁地惭愧起来。平时,我不爱劳动,是个大懒虫,早晨闹钟响了又响,可我还是躲在暖和的被窝里不起床,弄到最后差点迟到;前天定好了一天要背一首古诗的计划,可到了现在,却一首都还没动;明明是太冷了不想练字,却骗老师说是忘了。和鲁达欣比起来,我„„哎,真的差得太远了!

我仰望蓝天,不时在想:原来在同一片蓝天下不是每个人都像我一样有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幸福的生活,还有许多同龄人读不上书,揭不开锅„„我应该怎么做才能不辜负这种幸福?

想起了鲁达欣所写的:“沟算什么呢,坎算什么呢,走过去,头上依然是蓝天,脚下依然是大路!”嗯,勇敢!坚强!人生路上难免会有挫折、有困难,甚至是致命的打击,可是只要我们勇敢地面对它,挑战它,头顶那就会有一片蓝天。

点评:

小作者在认真读《蓝天下的课桌》这篇文章后,有感而发。把自己的生活和农民工子女,特别是鲁达欣所具有的美好品质进行比较,并联系自己平时懒惰的缺点,倡议大家学习鲁达欣勇敢地面对困难,挑战困难的精神。

指导老师:王雀莺

上一篇:党建带关建工作计划下一篇:冬季地下室施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