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效果实施评价

2024-04-25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效果实施评价(精选8篇)

篇1: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效果实施评价

2013年第一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效果实施评价

为进一步提高我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评价我院新住院医 师规范化培训工作以来实施效果,考核及督促各科室提高带教质量以及住院医师培训后临床分析能力,医务科于2013年3月7日组织2011、2012、2013年留院住院医师进行基础考核。

此次考核采取闭卷笔试的形式,由各科室相关专家结合我院临床诊疗工作进行命题并组成题库。同时,医务科对住院医师进行匿名问卷调查,旨在掌握我院在培训过程中存在问题以及住院医师对培训工作的需求,使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可持续改进。

通过此次考核、考试及调查:培训医师在各科整体表现较好,能顺利在最短时间内适应科室的工作节奏,投身于临床工作中。认真仔细、勤勤恳恳,得到了科室主任的诸多肯定和好评。临床工作上,已经安排已获得执业医师资格证(包括已经通过全国执业医师考试)的医师独立值班,以及在带教老师指导下管理病人。考核考试全部通过。

三、存在问题:住院医师培训过程中,也有很多问题值得关注,主要可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科室方面:对于带教老师无针对性的带教前培训,导致带教教员某些操作不十分规范。

(二)规范化培训医师方面:1.规范化培训医师在病历书写上面,基本功不是特别扎实,体格检查不够仔细等问题导致病历书写质量不高;2.与患者家属交代病情时,医学态度不够严谨,有时表达过于繁琐,不够清晰;3.医学基础知识掌握深度不够,临床思维方面需加强锻炼。

四、改进措施建议及下一步工作思路:总体来讲,住院医师培训工作在我院进行顺利,工作热情较高,得到了领导的好评。但是,针对以上存在的两方面问题,我院将提出三项改进措施:

(一)合理安排科室医生带教,对带教医生不定期进行全面考核评定,争取全面提高带教医生的素质,以高质量为要求,完成临床带教任务;

(二)对于规范化培训医师,严格要求,其独立完成的病历必须经过带教老师或上级医生的审阅,方可提交归档,及时对病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通报,加强规范化培训医师的病历书写能力;

(三),为提高规范化医师临床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心,可安排已获得执业医师资格证(包括已经通过全国执业医师考试)的医师独立值班和临床管理患者,培养他们临床思维和判断力。

2013年3月11日

篇2: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效果实施评价

一、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组织管理

在院教学(继续医学教育)领导小组领导下,统一规划,统一实施。具体工作由内科教学领导小组及各二级学科教学小组实施与管理。第一年临床轮转由科教科负责安排实施,2-5年由内科教学组统一安排。理论学习及考试由科教科和内科各二级学科组织实施及学分登记。

二、培训对象

新毕业来院从事内科临床医疗专业的在职临床住院医师。

三、培训时间

每一周期培训的时间为本科毕业6年,专科毕业7年,七年制医科毕业生为5年,实验型研究生毕业5年,临床研究生毕业5年,从毕业参加工作的当年8月1日开始。

四、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包括:临床实践与理论学习两大部分,以临床轮转和课程学习的形式进行学分登记。

1、临床实践及学分要求:

(1)临床轮转:由医务科和内科根据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的要求结合医院实际排出轮转表,各科住院医师按计划轮转,不得擅自改变轮转计划,如需变动轮转计划须经分管院长或医务科批准。

(2)轮转医师3年内必须自觉遵守12小时留院制(或24小时负责制),并在病区值班交班本上签字、记录。休息日也必须来院查房,如有特殊情况,须向科主任请假。无故擅自不到者,每次在平时考核中扣0.1分。

(3)实践学分要求:5年内应达到120学分,平均每月2学分,每年24学分。如脱离临床工作(脱产学习或病、事假、哺乳假等)每月累计在15天以上者,按月扣减2学分(法定假除外,如探亲假、年休假、产假、婚假等)所缺学分必须补上,因为违纪扣分者,必须补足,缺0.1--1分补一个月,1.1--2分补2个月,依次类推,满120学分后方可晋升。

2、理论课及学分要求:

(1)理论课程包括专业必修,公共必修和选修,总分要求达50学分。其中五年学分要求专业必修课达15学分,公共必修课达20学分,选修课达15学分。

(2)专业必修课,公共必修课,选修课课程内容和教材,由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统一制定。

五、培训方式:坚持以实践为主,技能为主,自学为主,业余为主的培训原则。

1、临床实践: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轮转阶段:毕业后第一年,在医院各临床、医技科室轮转。如因病或其他原则未能按时完成轮转制,则应延期完成。

第二阶段:专业培训阶段:毕业后2-5年,内科各二级学科及急诊、门诊轮转培训。此阶段原则上不得安排外出进修及外出在职硕士研究生学习,特殊情况经院领导批准。

2、理论学习:对规定的公共必修、选修等理论课均可采取自学或组织在职业余学习的方式。

住院医师必须参加医院组织的专科讲座和科室组织的业余学习,到课率分别达85%和95%以上。每降低1%,在平时考核中扣0.1分。

六、考核、考试制度:

1、临床实践的考核:

(1)考核内容:包括政治思想、基础理论、临床技能、临床决策能力、计算机考核等。(2)考核方式:

a.平时考核:轮转阶段,每一科室轮转结束由科(病区)主任考核,采用无记名评分方式进行。专业培训阶段(即后2-5年)由科主任组织科室主治医师以上人员、护士长进行综合考核,考核成绩均记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手册,违反劳动纪律者,每次在平时考核中扣0.2分,三基考试不合格,每降低一分在平时考核中扣分;按规定完成住院完整病历180份,每少1份扣0.1分,出现1份乙级病历扣0.2分,出现1份丙级病历扣1分;发生医疗差错者,每次在平时考核中扣0。2分;索要或收受红报、回扣者,发生等级医疗事故主要负责人当年直接进入考核不合格,平时考核为0分。

b.阶段考核:在第一阶段轮转结束及培训结束时,由科教科统一组织考核。

2、理论考试:

包括专业理论、公共必修课、选修课、专业外语的考试。

(1)专业理论课:从培训的第四年开始临床住院医师可申请参加每年一次的专业理论考试,时间一般定于每年4月中旬。

(2)公共必修课和外语:实行全省统一试题,在每年的1月和7月进行两次。计算机理论考试参加市人事部门组织的计算机考试,成绩合格计学分。(由人事科负责)

(3)专业选修科:由各培训点或分中心组织安排考试时间及内容。

各课程成绩由科教科逐门登记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手册中。考试不合格者,必须重考,辅导、考务等费用自理。

七、证书管理:

篇3: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效果实施评价

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规培”) 政策正式实施至今已经5年,仅严丽娟[2]、张云[3]等对上海市已毕业的住院医师进行过相关研究,且研究重点偏向政策化或仅针对某一专业。本研究作为“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政策评估与推广研究”项目的子项目之一,拟从曾经接受过规培、目前已毕业并在上海市卫生系统就业的住院医师(以下简称“就业医师”)角度,对上海市规培成效进行评价。

1材料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此次调查对象为全体2010年参与规培、目前已毕业并在上海卫生系统工作的1 530名住院医师,包括2011年、2012年以及2013年出站的本科生、硕士和博士。他们在参与此次调查时,已在各单位至少就业一年。此次调查问卷共发放1 530份,有效反馈1042份,问卷有效反馈率为68.10%。

1.2调查方法

在文献评阅的基础上,根据规培的实际情况,自行设计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规培对目前工作作用程度,对规培条件、带教工作、规培方式和考核方式的满意度。

此次调查在2015年1月进行。由上海市卫生计生委科教处统一下发问卷到已毕业医师目前所在医院。 问卷完成后,医院统一反馈至课题组。

1.3数据分析

利用Epi Data 3.1进行数据录入,数据导入SPSS 20.0进行统计分析。描述性分析主要指标为均数和标准差;检验水准α=0.05,不同文化程度就业医师对规培作用的评价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用方差分析比较不同文化程度就业医师对规培工作的满意度,不同文化程度间的两两比较采用LSD检验。

2结果与分析

2.1调查对象基本信息

被调查者中,女性人数为645人,占61.90% ;年龄主要分布在26~30岁,占56.33% ;进入规培时被调查者文化程度以硕士研究生为主,占65.07% ;规培所在医疗机构以三级医院为主,在三级综合医院、三级专科医院和二级综合医院接受规培的被调查者分别为76.39%、17.56% 和2.30%。

2.2就业医师对规培作用程度的评价

48.99%的被调查者认为,规培大部分和完全能解决目前遇到的工作问题。本科学历的住院医师对规培作用的认可度最高,为71.63%,而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对规培作用的认可度逐渐下降,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文化程度医师对规培作用的评价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ρ=0.248,P=0.000)(表1)。

2.3就业医师对规培工作的满意度

该部分评价采用5分制,表中各项为(均数 ± 标准差),分值越高,满意度越高。

2.3.1对规培医院相关条件的满意度

总体满意度为(4.26±4.14)分(相当于85分)。其中,就业医师对带教老师数量和质量的满意度最高,但是对规培医院的硬件投入满意度最低(表2)。

不同文化程度就业医师的满意度比较中,本科学历的医师满意度相对略高。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文化程度就业医师对规培医院相关条件满意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表2)。

2.3.2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

被调查者的总体满意度较高,为(4.39±0.70)分(相当于88分)。其中,对带教老师的业务水平和指导能力方面的满意度最高,分别为(4.57±0.69)分和(4.53±0.71)分。不同文化程度比较,本科满意度最高,为(4.52±0.54)分,高于硕士(4.35±0.70)分和博士(4.34±0.69)分。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文化程度就业医师对带教老师的指导能力、指导方式、带教积极性和对培训要求的了解程度满意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3)。

通过LSD检验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在带教老师的指导能力、指导方式和对培训要求的了解程度方面,本科与硕士、本科与博士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硕士和博士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在带教积极性方面,本科和硕士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满意度总体评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952,P=0.007) (表3)。

2.3.3对规培方式的满意度

被调查者对规培方式的总体满意度为(4.21±0.69)分(相当于84分),对“典型病例示教及讨论”和“基本技能操作实践”的评分最高,对“学术讲座”的满意度最低,为(4.00±0.90)分。不同文化程度间比较,本科最高,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文化程度间的满意度总体评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558,P=0.001)(表4)。

通过LSD检验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在典型病例示教及讨论、临床小讲课和基本技能操作实践方面, 本科与硕士、本科与博士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硕士和博士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2.3.4对考核方式的满意度

被调查者对考核方式的总体满意度为(3.99±0.86)分(相当于80分)。其中对于结业综合考试的满意度最高,为(4.11±0.94)分,对于审查出勤情况的日常考核满意度最低,为(3.91±1.14)分(表5)。

不同文化程度间比较,随文化程度的提高就业医师对考核方式满意度降低,本科最高,博士最低。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文化程度间满意度总体评价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40,P=0.029)(表5)。

通过LSD检验两两比较,发现在不定期进行理论或临床技能抽查、结业综合考试方面,本科与硕士、 本科与博士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硕士和博士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在出科考核、年度考核和定期通过带教老师了解住院医师培训情况方面,本科与博士间满意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本科与硕士、硕士与博士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与政策建议

3.1就业医师对规培的总体满意度较高

此次被调查的就业医师已有一定工作经验,在工作中实践了规培所学技能和知识,因此对规培有更客观的理解和评价。就业医师对规培各方面的评价值均在80分以上,表现出非常高的满意度。因此,有理由认为,上海市的规培是有实效的,能解决就业医师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该项政策得到了就业医师的高度认可。

就业医师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最高,对带教老师的素质、能力和奉献精神也给予了肯定。上海市对规培的相关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强调其规范化,并形成制度化。上海市出台的《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院和师资管理办法(试行)》明确规定了带教老师的学历、职称等选择标准,要求这些老师按照《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细则》和教学计划开展带教活动。各规培医院对选定的带教老师进行了上岗前的政策解读,培训了相关带教技巧。

但是,就业医师对规培的硬件条件,尤其对住宿条件的满意度相对偏低。上海市高生活成本与学员的收入待遇有一定差距,尤以住宿问题比较突出。不少规培医院也没有足够的资源为住院医师提供必要的住宿条件。住院医师自身薪酬待遇无法完全负担医院周边房源的租借。而“24 h住院医师负责制”的推行需要住院医师能在医院内或医院周边就住。因此,住宿困境直接影响到住院医师参与上海市规培的意愿。这也可能造成本地学校毕业生外流和外地学校毕业生止步[4]。

建议加强对规培项目的财政补贴,尤其是向住宿等福利政策倾向。比如,在医院或医院附近兴建住院医师公寓[4],或为住院医师租住公寓、对其进行住宿和交通补贴等。补贴不仅仅是单纯的金钱数字,而是真正落到实处的后勤保障措施[5]。

3.2就业医师更愿意接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就业医师更愿意接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规培方式,病例示教、教学查房等实践性技能的培训将理论融于实践,实现了病人、带教老师和医师的互动,有利于培养住院医师的临床思维方法和学习能力[6]。这种方式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作为参与和引导者,以“提出问题—引导解决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提高分析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能根据住院医师的提问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予以针对指导。而纯理论的“学术讲座”教学方式由于形式较为枯燥单一,教学效果不理想。但是理论教学也是规培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带教老师可通过改善方式,如改进学术讲座的形式、增加与住院医师的互动来改善效果,住院医师则需要提升主动学习理论知识的意识。

建议带教老师在带教过程中应加强住院医师的病历讨论与示教、基本技能操作以及临床教学查房的频率,提高外科住院医师做主刀和第一助手的手术量,将“见习”转化为“实习”,使住院医师能更加密切地接触病人,以自我发现并解决问题的方式成长。 同时,带教老师要“放手不放眼”,保证实践数量的同时更要注重规培质量,指导住院医师合理规范地展开操作,以防临床事故的发生。

3.3本科学历就业医师满意度高于硕士和博士

总体而言,本科学历就业医师对规培的肯定程度和满意度明显高于硕士和博士。对就业医师而言,随文化程度的提高规培的隐性成本增加,硕士和博士相对于本科生,面临的社会压力和心理压力更大。

上海市针对本科生实行“四证合一”政策,将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与规培进行结合,即本科生在接受规培的同时,通过考试后就可以规培基地研究生的身份同时进行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结束3年的规培后,他们可同时获得规培证书、硕士毕业证、硕士学位证和执业资格证。因此,本科学历住院医师的教育时间为5年本科加3年规培。而硕士学位的住院医师,需要5年本科教育加3年研究生教育,再加2年规培。虽然他们受教育时间多2年,但在就业时已失去了学历的竞争优势,相对本科而言,硕士在政策层面就加大了规培成本,因此满意度相对低于本科学历的住院医师[7]。此外,研究生学历的住院医师在研究生教育阶段已获得临床实践机会,他们进入规培时临床实践能力相对较高,因此,对于规培的认同度和满意度会相对偏低。

博士学位的就业医师对规培各方面的满意度都偏低,或许与其接受教育时间较长有关。他们虽然一般只需要一年的规培周期,但是他们在进入规培前至少已接受了8年的学校教育,对教育的体系和方式等有了更深入的体会和了解。相较受教育时间较短的本科和硕士,除了年龄、收入、婚恋等社会和心理压力, 对教育模式的不满也是重要原因。

建议今后进一步完善规培政策的顶层设计,对于不同文化程度的住院医师提供更细化、可行的规培方案,使规培工作发挥实效,而非流于形式。

4结论

就业医师对规培在临床工作的实际效果认同度较高,对其给予了极大的肯定。

作者声明本文无实际或潜在的利益冲突。

参考文献

[1]陈英耀,唐檬,王婧妍,等.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阶段性评估[J].中国卫生资源,2011,14(6):358-360.

[2]严丽娟,姚智泉,张明.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二次就业探讨[J].现代医院管理,2013,11(2):53-55.

[3]张云,方华,赵敏.精神科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的二次就业现状分析[J].上海医药,2014,35(20):8-10.

[4]何珂.复旦大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基本信息的调查分析[J].中国卫生资源,2011,14(6):366-367.

[5]洪丽冰.杭州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分析与建议[D].长沙:中南大学,2014.

[6]张文刚.借鉴美国医学教育经验促进中国住院医师培训[J].医学教育,2005(1):77-80.

篇4: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效果实施评价

【关键词】病史采集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医患沟通 医学教育 评估

20世纪70年代,仅凭病史就可以为82.5%的病人做出诊断[1],伴随着辅助检查技术的不断丰富和愈加准确,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依靠病史进行诊断的病人仍高达76.00%—78.58%[2-3]。病史采集的内容和过程技巧是有效医学沟通的核心内容,不佳的病史采集方式会导致病史采集的过程效率低下,甚至导致信息不准确、不全面[4]。因此,接受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进行病史采集,对于未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及教学意义。

一、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

所有2015—2016年开始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40名住院医师。其中,本科学位11人,硕士学位27人,博士学位2人。

(二)评估方法

考评未告知受试医师,在住院医师开始轮转的第二个科室和最后一个科室的出科考试时,由三位经过培训的来自相应科室均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医师组成考评组,对住院医师病史采集方式进行评估、分类并记录。病史采集方式的分类如下。

1. 无效沟通方式

沟通中缺乏条理,顺序和结构不清,传统病史采集不全,可能未成功找到患者的主要就诊原因。

2. 传统医学方式(以医生为中心)

谈话由医师主导,沟通条理较清晰,传统病史采集全面,常用闭合性问题提问,未对患者自身对疾病的理解、看法就诊期望、担忧、感受进行详细的沟通,可能出现对主要就诊原因的理解偏差。

3. 疾病—患病方式(以患者为中心)

在传统病史采集的基础上,使用开放性问题提问,进一步了解患者对自身症状或疾病的感觉、看法、期望和担忧,准确定位患者就诊的原因。

(三)统计方法

根据数据结果使用SPSS19.0软件,选择适宜的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规培前医师的学位与其沟通方式之间的统计学差异;I类错误概率a=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根据数据结果使用适宜的x2检验方法,比较规培前后所有医师使用沟通方式分布的统计学差异;I类错误概率a=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結果

在第一次评估分类中,40名临床医学毕业生中约有19.8%在病史采集中使用无效沟通方式,53.1%仍使用传统方式采集病史,而使用疾病—患病方式的仅有22.2%(表1)。使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不同医师之间的病史采集方式差异,提示不同的住院医师的病史采集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在第二次评估分类中,仅有1.2%的医师数使用无效沟通方式,59.3%使用传统方式采集病史,34.6%使用疾病—患病方式。使用Pearson x2检验确切概率法比较两次评估分类中所有住院医师使用病史采集方式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三、讨论

病史采集往往是医患沟通的第一步,也是形成诊疗计划的关键步骤。规培前有19.8%的医学生运用无效沟通方式采集病史,经过两年的临床工作之后,仅剩1.2%还不能使用有效沟通方式。提示规培中的临床实践和带教教师对于规培学生起到了一定的正面作用,也提示我国临床医患沟通教育培训方面的基础工作仍存在较多的问题,其中临床经验不足可能是主要原因。这也一定程度解释了为什么不同学位医师问的病史采集方式存在显著差异。此外,缺乏临床病史采集适宜方式的训练以及毕业考核中忽视沟通技能的考核也可能是重要原因。为了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程度,新参加工作的住院医师可能需要接受规范化的沟通技能培训或资格认证,以期更好地胜任临床工作。

【参考文献】

[1]Hampton JRHarrison MJMitchell JRet a1. Relative contributions of history—takingphysical examinationand laboratory investigation to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medical outpatients. Br MedJ, 1975, 2(5969): 486-489.

[2]Peterson MCHolbrook JHYon Hales Det a1. Contributions of the history, physical examinationand laboratory investigation in making medical diagnoses. West J Med, 1992, 156(2):163-165.

[3]Roshan M, Rao AP. A study on relative contributions of the history, physical examination and investigations in making medical diagnosis. J Assoc Physicians India, 2000,48(8):771-775.

篇5: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方案

为贯彻国家卫生计生委等七部门《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卫科教发〔2013〕56号),建立我区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实施我区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结合自治区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重要意义。

建立和推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是培养和建设一支适应我区人民群众健康保障需要的临床医师队伍,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医学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对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医疗卫生工作质量和水平起到关键作用,是毕业后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临床医师成长的必由之路。根本目的是为各级医疗机构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能独立完成本专业临床诊疗任务要求的住院医生,以规范和高质量的服务惠及于民。

(二)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卫”战略,按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遵循医学教育和医学人才成长规律,不断完善政策,健全体系,严格管理,建立健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全面提高我区医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

(三)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同、行业牵头、多方参与,建立健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机制。

坚持统筹规划、需求导向、稳妥推进、逐步完善,蒙中西医并重,积极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

坚持统一标准、突出实践、规范管理、注重实效,切实提高医师队伍执业素质和实际诊疗能力。

(四)工作目标。

2015年在我区全面启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到2020年,在我区基本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所有新进医疗岗位的本科及以上学历临床医师均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逐步实现“一种模式”(“5+3”五年本科加三年规范化培训)、“双重身份”(住院医师、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三个结合”(招生和住院医师招录、培养和住院医师培训、学位授予和医师准入)、“四证合一”(执业医师资格证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研究生毕业证书、硕士学位证书)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

二、组织领导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自治区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自治区卫生计生委、编办、发展改革委、教育厅、财政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蒙中医药管理局等部门以及区直相关单位领导组成的自治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各盟市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推进本地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建立和实施。

(二)加强技术支持。成立自治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家委员会和学科专家组等相应专业组织,为培训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三)明确各部门职能职责。

自治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领导协调和相关政策制定工作。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培训管理工作和统筹协调。

自治区卫生计委负责全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组织实施和管理监督。按照国家政策规定,制定培训实施方案、编制落实培训规划和培训计划;按照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规划与标准,建设、认定和管理培训基地;组建专家委员会或指定有关行业组织、单位负责本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具体业务技术指导、建设和日常管理工作。

自治区机构编制办公室在制订医疗卫生机构编制(培训基地)标准时,应将有关机构承担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任务作为核定编制时统筹考虑的因素。

自治区发展改革委负责支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建设;负责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费用标准的制定等。

自治区教育厅负责完善临床医学基础教育内容审核备案,组织相关高校制定落实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有机衔接的办法和具体方案,会同卫生计生部门共同做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师资队伍的建设与管理。

自治区财政厅负责推进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所需有关经费的保障以及经费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负责落实人员聘(录)用、岗位设置管理、工资待遇和职称评定等相关政策和吸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者到基层医疗机构服务的优惠待遇等。

各地卫生计生、编制、发展改革、教育、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蒙中医药等行政部门根据各自职责,配合做好当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关工作。

三、培训事项

(一)培训对象。

拟在内蒙古自治区行政区域内从事临床医疗工作的高等院校医学类专业(指临床医学类、蒙医学类、中医学类、蒙西医结合类、中西医结合类、口腔医学类,下同)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在边境农牧业、贫困旗县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拟从事临床医疗工作的3年制医学类专业专科毕业生;已从事临床医疗工作并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书,需要接受培训的人员。

(二)培训模式。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主要模式是“5+3”,即完成5年医学类专业本科教育的毕业生,在培训基地接受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对临床医学类专科学历毕业生,应参照上述原则在培训基地接受2年毕业后培训(培训内容及标准等另行制订)。

(三)培训招生。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对象招录按照“公开公平、双向选择、择优录取、统筹调配”的原则进行。自治区卫生计生委负责招生计划。依据培训基地核定规模,主要通过招收考试形式,招收符合条件的医疗卫生单位委派人员和社会人员参加培训。

(四)培训时间。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时间为三年。已具有临床医学相应专业研究生学历的人员和已从事临床医疗工作的医师参加培训,由培训基地根据其临床经历和诊疗能力确定接受培训的时间及内容。原则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减免时间不超过1年,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减免时间不超过2年。

(五)培训内容。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依据国家卫生计生委以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培训内容与标准分专业实施。培训内容包括医德医风、政策法规、临床实践技能、专业理论知识、人际沟通交流等,重点提高临床规范诊疗能力。

(六)基地遴选。

培训基地依据培训需求和基地标准进行认定,原则上设在三级甲等医院(西医综合医院及蒙中医综合医院,下同),并结合当地医疗资源实际情况,将符合条件的其他三级医院和二级甲等医院作为补充,合理规划布局。区域内培训基地实行动态管理,可按照专业分类协同协作,共同承担有关培训工作。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地除临床基地外还应当包括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

(七)考核认证。

包括过程考核和结业考核。过程考核是对住院医师轮转培训过程的综合评价,考核内容包括医德医风、出勤情况、临床实践能力、培训指标完成情况和参加业务学习情况等方面。结业考核包括公共科目考核、专业理论知识考核和临床实践能力考核,重点考核住院医师医学专业理论、临床实践能力和相关人文知识。合格者颁发统一制式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符合国家学位要求的临床医师可授予医学硕士专业学位。

四、实施要求

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领导小组领导下,卫生计生、编制、发展改革、教育、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蒙中医药等部门建立工作机制和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协调配合,及时研究解决实施中的有关问题,不断探索完善相关措施,推动本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扎实、稳妥、有效开展。

(一)建立管理机制。

成立自治区组织管理机构,明确各相关部门工作职责,做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组织领导和政策协调。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各盟市卫生计生行政管理部门及蒙中医药管理部门组织和参与本地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管理工作。各培训基地要统一组织协调本基地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设立专门的培训管理部门。

加强部门协同,逐步建立毕业生数量、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培训容量与临床医师岗位需求量相匹配的机制。

(二)严格学员招收。

自治区卫生计生委及蒙中医药管理局负责制定全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招收实施细则,会同相关部门确定招收计划。按照招收工作要求,自治区卫生计生委或指定行业组织、单位负责报考对象资格审核、招收考试实施及录取和公布招收结果等工作,并逐步实现通过信息系统进行招录管理。各地卫生计生部门应配合做好本地委派学员的审核、推荐等相关招收工作。

(三)开展基地认定。

自治区卫生计生委依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培训需求和培训基地标准组织认定培训基地,规划全区的培训基地及培训专业,核定培训规模,合理布局。对培训基地和培训专业进行动态管理,并遴选部分能发挥引领示范作用的培训基地作为示范基地。区域内培训基地可协同协作,共同承担有关培训工作。

(四)严格考核认证。

自治区卫生计生委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进行统筹管理和监督指导。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包括过程考核和结业考核,以过程考核为重点。住院医师参加结业考核须经资格审核,过程考核合格和取得执业医师资格是参加结业考核的必备条件。考核结果作为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的依据。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在自治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各盟市、计划单列市和相关委办厅局要按照本指导意见,抓好组织落实,制定适合本地区情况的具体实施方案。各级卫生计生及蒙中医药行政部门履行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管理职能,并充分发挥相关行业协会、专业学会及相关机构的优势和作用。

(二)明确权利义务。

培训对象在培训期间,依法参加并享有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享受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以及协议约定的相关福利待遇。

单位委派的培训对象人事工资关系、社会保险关系不变,由委派单位、培训基地和培训对象三方签订委托培训协议,委派单位发放的工资低于培训基地同等条件住院医师工资水平的部分由培训基地负责发放。面向社会招收的培训对象与培训基地签订培训协议,培训期间由培训基地按培训协议(合同)发放生活补贴,标准参照培训基地同等条件住院医师工资水平确定。具有研究生身份的培训对象执行国家研究生教育有关规定,培训基地可根据培训考核情况向其发放适当生活补贴。

(三)统筹经费保障。

建立政府投入、基地自筹、社会支持的多元投入机制。政府对按规划建设设置的培训基地基础设施建设、设备购置、教学实践活动以及面向社会招收和单位委派培训对象给予必要补助。在中央财政补助的基层上,自治区财政给予相应支持。

(四)做好政策衔接。

探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指临床医学、蒙医、中医、口腔,下同)研究生教育有机衔接的办法,逐步统一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内容和方式。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并符合国家学位要求的临床医师,可授予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符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要求,按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内容进行培训并考核合格的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可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

规范化培训前已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书》的培训对象,应当将培训基地注册为执业地点,可不限执业范围。培训期间尚未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书》的,可在具有执业资格的带教师资指导下进行临床诊疗工作。培训期间,可依照《执业医师法》相关规定参加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后,医师执业证书应当注明类别,可不限执业范围,但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填写相应规范化培训信息。培训结束后,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执业范围和地点,依法办理相应执业注册变更手续。

篇6: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效果实施评价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积极稳妥推进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全面提高我省临床医师专业技能素质,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和卫生部等部委《关于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卫人发〔2009〕131号)、《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卫医管发〔2010〕20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目标是为我省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掌握扎实医学理论、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能够独立承担本学科常见疾病诊治工作的临床医师。

第二章 培训对象

第三条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对象(以下简称“培训对象”)为2010年以后(含2010年)进入我省医疗卫生机构从事临床工作的本科及以上学历医学专业毕业生。

第四条 对未与我省医疗卫生机构确立聘用关系,又准备在我省从事临床工作的医学专业毕业生,其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实施办法将另行制定。

第三章 培训医院

第五条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在经认定的培训医院内进行。培训对象在医院符合条件的临床科室间进行轮转培训。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院认定管理办法和临床科室标准细则由省卫生厅另行制定。

第六条

因机构设置或条件限制无法完成个别科室轮转的,培训医院应与其他符合条件的医院签订联合培训协议,并上报省卫生厅备案。

第七条 省卫生厅对培训医院实行动态管理,对培训医院培训工作情况定期进行抽查督导,每3-5年进行一次重新认定。未经认定的医院不得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

第八条 培训医院应落实相应管理部门和工作人员,具体负责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

第九条 各培训医院要制定培训相关管理制度,强化培训全过程监管,严格按照培养标准实施培训工作;加强临床学科建设和指导医师培养,结合实际需求,注意控制规模,确保培训质量。同时,要为培训学员提供必要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第十条 各培训医院应于每年8月底前将当年的培训学员招录、培训情况以及下一招录计划报送所属卫生行政部门,并报省卫生厅备案。

第四章 培训和考核

第十一条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分全科方向和专科方向进行培训。全科方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急诊科等学科轮转培训为主,并到基层完成一定时限的基层服务实践锻炼。专科方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重点完成本专业临床二级学科的轮转培训。

第十二条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按照卫生部培训大纲的要求进行,培训内容包括政治思想与职业道德、临床实践技能、专业理论知识、人际交流等,以临床实践技能训练为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时间为三年。研究生等已有临床工作经历的培训对象,可根据其已有临床经历和实践技能相应减少培训时间,但培训时间最少不得低于一年。

第十三条 培训对象的日常考核、出科考核和考核等由培训医院负责组织;培训对象的公共课程考核、临床技能考核等由各市卫生局负责组织。考核结果作为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的依据,并在《住院医师培训登记手册》中如实记录。

第十四条 培训结束后,培训对象须参加由省卫生厅组织的结业统考。报名参加结业统考者,应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并通过培训医院和各市卫生局组织的相关考核。

第十五条 结业统考合格者,由培训医院和各市卫生局审核资格后上报省卫生厅备案。经省卫生厅验印后,颁发卫生部统一印制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

第十六条 获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并符合申请学位条件者,可向有关学位授予单位优先申请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具体办法由省教育厅、卫生厅另行制定。

第五章 保障措施

第十七条 建立江苏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由省卫生厅、编办、发展改革委、教育厅、财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等部门负责同志组成,协调解决全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的相关问题。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日常管理工作,包括制定培训大纲、认定培训医院、培训带教师资、实施过程监管、评估考核发证等,由省卫生厅负责。

第十八条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和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内容,各级政府要将其纳入本地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加强组织领导,有序有力推进,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卫生、发展改革委、教育、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的指导、协调和质量监控、评估工作。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培训医院要按有关规定,结合实际制定实施细则,加强日常管理,改善培训医院的硬件设施和教学条件,提高临床师资队伍水平,保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

第十九条 各市卫生局是住院医师培训工作的责任主体,应指定相应职能部门,全面负责实施辖区内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并加强与各市编办、发展改革委、教育局、财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等部门沟通协调,研究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和措施,保障培训工作顺利开展。

第二十条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临床医师培养所特有和必经的毕业后教育阶段。自2012年起,全省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应逐步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作为临床岗位聘用和晋升、聘任主治医师的必备条件。

第二十一条 用人单位有责任将新进入并从事临床工作的本科及以上学历医学毕业生分批选送到培训医院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培训期间,用人单位应与培训对象签订培训协议,协商约定服务期限,并负责其人事档案管理、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报名及注册、培训期间的工资、福利待遇和社会保障等。培训对象工资待遇参照用人单位同类人员水平发放。按规定参加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工伤社会保险、落实住房公积金等保障措施,享受国家法律法规所规定的和合同约定的有关福利待遇。培训结束后回用人单位工作,培训医院不得留用。培训年限计为在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培训期间,不适用《关于公开招募医学类相关专业人员到苏北苏中经济薄弱地区乡镇卫生院工作管理办法》(苏卫人﹝2008﹞27号、苏财社﹝2008﹞54号)。

第二十二条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后到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的人员,可按国家规定年限标准,提前一年参加全国卫生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第二十三条 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多元投入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经费保障机制,所需经费由政府、培训医院、用人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各级财政应对本地医疗卫生机构住院医师培训工作给予经费支持。省财政对省级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住院医师培训工作给予专项补助。

培训经费按照专款专用方式进行专项管理。鼓励社会力量捐款资助培训工作。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由省财政厅、卫生厅另行制定。

第二十四条 除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原因外,因个人原因需延长培训期限的,须由本人申请,用人单位和培训医院同意。延长期内培训所需费用由个人承担。

第六章 附则

篇7: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效果实施评价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培养合格的临床医师,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的医疗卫生服务,根据卫生部《2010—2020年医药卫生人才发展规划》和《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指医学专业毕业生完成院校教育之后,在经过认可的培训基地中,以住院医师的身份,接受以提高临床能力为主的系统、规范的培训。

第三条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属于毕业后医学教育范畴,是为全省各级医疗机构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扎实的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能独立处理本专科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工作的合格临床医师。特别是为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养能够胜任岗位要求的全科医师。

第二章 培训对象

第四条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对象为拟从事临床医疗工作的医学专业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或已从事临床医疗工作并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书,需要接受培训的人员。

(一)2011年已被我省医疗机构正式招聘的具有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拟从事和已从事临床医疗工作的人员都要到经认可的培训基地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二)自2011年起,具有高等院校医学专业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拟在我省从事住院医师工作的毕业生和拟在我省基层医疗机构从事全科方向的具备全日制本科学历(在3年内适当放宽至大专学历)的毕业生,必须到培训基地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三)鼓励通过医改实施的《乡镇卫生院招聘执业医师项目》的受聘人员参加全科方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三年后,《乡镇卫生院招聘执业医师项目》所招聘的具有医师资格的人员,除具有执业医师资格外,还应获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

第五条 申请参加培训的已毕业研究生,可根据其临床培训经历和临床诊疗能力确定接受培训的时间和内容。培训结束后,根据需求,部分住院医师可进入相应的专科医师培训阶段。专科医师培训办法由卫生行政部门另行规定。

第六条 培训专科范围

按照卫生部公布的培训专科目录设置要求开展培训。如需增设或调整培训专科,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实际需要,报请卫生部审批后实施。

第三章 培训基地

第七条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在经认定的培训基地内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设置在符合条件的综合医院或专科医院。培训基地下设培训专科,具体承担各有关专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任务。

第八条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管理办法、培训基地标准及培训专科设置标准由卫生部发布。省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认定培训基地及培训专科的设置资格,核定培训规模并对培训基地、培训专科进行动态管理,周期一般为3—5年。

第九条 培训基地应当具备满足培训所需的科室设置、诊疗条件和教学设施等基本教学条件。培训专科应当具备满足本专科培训要求的师资队伍、诊疗规模和病种病例等培训条件。

培训基地及培训专科应当选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丰富的临床经验,以及一定的教学经验和带教能力的临床医师作为带教师资,并将带教工作作为临床医师考核的重要内容。带教师资与接受培训的住院医师比例应不低于1:2。

第十条 培训基地及培训专科应当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制度,制订科学、合理、严谨的培训方案,加强对培训对象的思想和业务指导,强化培训全过程监管,按照培训标准要求做好培训工作,确保培训质量和医疗安全。

第四章 培训招录

第十一条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会同相关部门,依据辖区对临床医师的岗位需求和基地的培训能力,合理确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培训招录计划,并向各培训基地下达培训招录任务。

第十二条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制定辖区培训招录管理办法,并将培训基地基本情况、招录计划、报名条件、招录程序等相关信息通过网络或其他适宜形式向社会公布。

第十三条 培训对象根据培训基地情况、招录计划等填报本人志愿,并按要求上报相关材料。

第十四条 省毕教委办公室负责对培训对象报名等相关材料进行审核,汇总招录信息,并报送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审定。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可在培训招录计划内对未被录取的申请者进行调剂。

第十五条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将本培训招录结果予以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录取结果报卫生部备案。

第十六条 培训基地应当与招录的培训对象签订有关协议,并做好个人档案的移交与管理工作。

第五章 培训实施

第十七条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时间为3年,培训方式在培训基地带教医师的指导下,接受以提高临床实践能力为主的相关科室轮转培训,实行24小时住院医师负责制。

第十八条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依据卫生部制定的培训标准实施。培训内容包括法律法规、职业道德、临床实践技能、专业理论知识、医学伦理、人际沟通技巧、公共卫生服务技能等相关知识。

第十九条 住院医师培训期间实行培训信息登记管理制度,培训对象应当及时、准确、详实地将培训过程和培训内容记录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登记手册》中,并妥善保存,作为培训考核的重要依据。

第二十条 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信息管理系统,实行住院医师培训招录、培训实施、质量评估等全过程信息化管理。

第六章 培训考核

第二十一条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分为培训过程考核和培训结业考核,以培训过程考核为重点。培训过程考核合格和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是参加培训结业考核的必备条件。

第二十二条 培训过程考核是对住院医师轮转培训过程的综合评价。考核内容包括医德医风、出勤情况、临床实践指标完成情况、临床综合能力和参加业务学习活动等方面。

第二十三条 培训结业考核包括笔试和临床实践技能考核。笔试内容包括医学专业理论、公共科目理论、临床思维能力和相关人文知识。临床实践技能考核重点评价住院医师对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诊治能力。

第二十四条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培训考核工作,其中培训过程考核主要由培训基地具体组织实施,培训结业考核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统一组织实施。

第二十五条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者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颁发卫生部统一印制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

第七章 组织管理

第二十六条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实行全行业属地化管理。

第二十七条 建立由省政府主管领导为组长,省卫生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编办、省教育厅、省中医药管理局等部门以及中省直相关单位领导组成的吉林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负责全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领导协调和相关政策制定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省卫生厅。

办公室负责组建由省卫生厅、部分市州卫生局、高等医学院校、社团组织和医疗卫生机构的领导及专家组成的吉林省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负责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日常管理工作。

第二十八条 自2011年开始,医疗机构招聘的住院医师须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中选聘,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过渡期为3年。

第二十九条 培训对象培训期间按照所在医院在编职工进行管理。

培训基地与社会化招收的培训对象签订培训暨劳动合同,其人事档案可由医院人事部门单独管理或委托人才服务机构实行代理。培训对象与培训基地职工同工同酬,按规定参加社会保险,按照培训基地规定享受科室绩效工资(奖金)及相关补助待遇,享受国家规定的法定节假日休假制度。培训结束后劳动合同终止,由培训基地按照相关规定为其办理终止劳动合同手续,培训对象自主择业。

非培训基地选送到培训基地进行培训的住院医师与培训基地签订培训协议,培训期间其人事关系、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障等待遇不变,费用由原单位负责,享受培训基地的绩效工资(奖金)及相关补助待遇,培训考核成绩作为事业单位考核结果。培训合格后回原单位从事临床医疗工作。

第三十条 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的地区、高等医学院校及医疗机构要明确具体部门和人员负责该项工作。

第三十一条 对未按要求完成培训内容取消其参加考试考核资格,因客观原因培训时间可顺延;对弄虚作假者进行相应的处罚,情节严重的取消其培训资格;因个人原因需延长培训期限(仅限1年)的,须由本人申请,培训基地同意,培训所需费用由个人承担;延长期内只签订培训协议,不再签订劳动合同,不再享受相应待遇。

第八章 保障措施

第三十二条 切实加强领导,主管省领导负全责,领导小组组成部门的主要领导要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纳入到工作日程,按照职责分工认真加以落实。领导小组工作会议每半年召开一次。

第三十三条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已纳入我省中长期发展规划中,作为一种长效机制,从根本上解决我省临床医疗人力资源短缺和质量问题。

第三十四条 省级财政安排专项经费,用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有条件的用人单位和学员可自筹经费参加培训,鼓励社会和个人资本无偿参与培训工作。

第三十五条 自2015年起拟在我省从事住院医师工作的人员必须获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才能进行执业医师注册。

第三十六条 2011年以后参加工作的住院医师必须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作为报考聘任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重要条件之一。

第三十七条 参加全科方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者,到基层医疗机构工作的,按国家规定年限标准,可提前一年申请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并可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聘任。

第三十八条 制定我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者攻读临床医学与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管理办法。

第三十九条 全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评审基地、统一招生考试、统一培训方案、统一培训手册、统一考核发证。

第九章附则

第四十条 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由省中医药管理局制定实施办法。

第四十一条 本办法由省卫生厅负责解释。

篇8: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效果实施评价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定量调查的形式对山东省某综合性医院的住院医师进行全面调查,以2014和2015年份参加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共258人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所有住院医师均为临床科室,医技等辅助科室不在此调查范围之内),发放调查问卷258份,回收252份,有效率97.67%。

1.2 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问卷设计参考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多维度评价的有关内容,并征求了部分临床专家的意见,将调查问卷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和修改。问卷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住院医师个人基本信息(性别、参加培训的年份、所在临床科室性质等方面);第二部分为住院医师培训项目,包括培训环境、科室间的相互支持、会诊的有效性、辅助检查服务、培训活动、师资、诊疗设施条件7个维度30个项目,采用1到5分制的计分方法进行评分,在预调查的基础上开展正式调查。

1.3 质量控制

通过定期召开住院医师培训会议,要求住院医师在对规范化培训过程中的各个项目给出客观真实评价,要求发表住院医师个人的真实看法和客观评价,各科室对该项调查需认真对待。发放调查问卷时进行详细的解释和说明,并在填写后进行及时核查和完善,保证内容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1.4 统计分析方法

收集的调查问卷建立Epidata3.1数据库,利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由于资料不服从正态分布,假设检验采用非参数检验方法。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本研究共调查252人,其中男性144人,女性108人,其中2014年参加培训的有58人,占22.8%,其余77.2%的人员均为2015年参加培训人员,内科系统的占45.7%,外科系统占54.3%。

2.2 不同培训年份住院医师对培训项目各维度评分比较

培训评价项目主要包括7个维度,分别为培训环境、相互支持、会诊的有效性、辅助检查服务、培训活动、师资、诊疗设施条件,7个维度中只有“会诊的有效性”、“培训活动”两个维度在两个年份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他5个维度不同年份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5年各项目评分均高于2014年。结果见表2。

2.2.1 培训环境

培训环境共包含5个项目,分别为病种的质量与多样性、工作量规定合理、临床实践机会充足、住院轮转实践的总体质量、轮转科室会诊的总体质量。通过比较,各项目评分不同年份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5年高于2014年。具体结果见表3。

2.2.2 科室间的相互支持

科室间相互支持维度主要包含护理部门、营养部门和药学部门间的相互支持,三个部门相互支持维度平均得分相差不大,两个年份均以营养部门得分最低,2014年和2015年分别为4.45分和4.70分,不同年份差异相比较,营养部门、药学部门不同年份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护理部门不同年份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2),具体见表4。

2.2.3 辅助检查服务

该维度包括放射科、检验科、病案检索服务、患者运送服务、行政管理服务5个项目,通过对辅助检查服务中的不同项目的分析发现,“患者运送服务”和“行政管理服务”两个项目在2014年和2015年间均有统计学差异,且2015年得分均高于2014年,其他项目两个年份间均无统计学差异。见表5。

2.2.4 师资

师资主要包括教学的责任感、主治医师查房的有效性、主治医师指导的充分性和质量、以及提高科学文献能力5个方面,通过这5个项目不同年份的分析发现,5个项目中只有“提高科学文献能力”方面在两个年份中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其他项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6。

2.2.5 诊疗设施条件

通过对诊疗设施条件中不同项目的分析发现,“停车便利性”项目不同年份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其他几个项目不同年份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充足的空间”和“安全性”方面得到提高,而“保密性”方面得分却下降,具体得分见表7。

3 讨论

3.1 规范化培训的过程管理欠缺

调查显示,在科室间的相互支持、辅助检查服务中病案检索服务和患者运送服务、培训活动中多学科病例讨论会等方面不同年份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培训效果有所改进,但是在会诊的有效性方面没有得到改进,说明科室之间的交流还存在欠缺,应加强科室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进而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与质量。由于在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过程中,临床科室在诊疗方面工作繁忙,除此之外,还要忙于应复日常事务,加上有关工作的绩效考核、电子病历、不了解培训要求等原因,造成各临床科室重临床轻教学,科室带教意识薄弱,使得住院医师缺乏规范的指导,直接影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效果,更进一步影响他们对规范化培训过程有关项目的认识,使其在对培训项目的评价中有很多不满[4]。因此,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管理部门应切实加强对培训住院医师的日常管理,在医院领导重视的情况下建立专门的培训中心,设专人专职管理,经常深入科室了解并掌握培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专项原因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确保培训质量[5,6]。同时,医院人事部门应将住院医师指导工作的效果纳入指导教师的绩效考核[7],促使科室及指导教师重视并认真完成指导任务。

3.2 住院医师培训环境与基础设施建设有待改善

从病种的质量与多样性、工作量规定合理、临床实践机会充足、住院轮转实践的总体质量、轮转科室会诊的总体质量等在培训的软件设施方面得到很大改进,在此基础上不断提升培训质量,医院作为培训载体和基地,应积极通过多种渠道和途径来筹措经费,努力提高住院医师的待遇[8]。同时还应加大与培训有关的大型医疗学习设备的投入和基础设施建设,在空间、保密性和安全性方面得到改进的同时,加强医院室外公共设施建设和环境建设,改善医院室外就医环境,方面就医。

3.3 住院医师临床技能和自我学习能力有待提升

提高医技人员素质,提升临床技能水平是从源头上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的重要措施,而住院医师培训是实现这一措施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规范化培训评价项目中教学的责任感、主治医师查房的有效性、主治医师指导的充分性和质量,以及提高科学文献能力等师资水平和学习方面来看,两年来,除了“提高科学文献能力”方面有所改进之外,其他几个方面的能力均未得到提高。因此,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过程中,要注意培训医师自身学习能力提升的同时,提高带教医生的教学责任感,督促其做好带教和指导工作。我国的住院医师培训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在某些方面没有明显差异,然而在职业道德、临床实践能力及工作中为人处事等方面的培训比较薄弱[9]。随着社会日新月异地发展,同时由于人们对知识更新速度认识地加快,更突出地表现在医疗技术和方法方面,因此对住院医师相关能力的训练和培养进行提升,才能达到住院医师对培训项目真正地体会和学习。

3.4 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包括轮转过程中的考核与评价

在本次研究中住院医师对培训项目中的住院轮转实践的总体质量及轮转科室会诊的总体质量等项目存在明显差异。住院医师仍然是一名学生,除了在完成相应的临床工作外,还应有一套属于自己的学习计划,来进行有关医学方面知识的学习,并在住院轮转实践中培养自我学习和提高的能力延长轮转时间,加强出科考核与管理[11]。比如安排经典病例分析交流会,由相关住院医师主持,并有主治医师以上人员参与,讨论方式按照病例上的内容,重点讨论诊断和鉴别诊断,目的是让他们养成习惯,养成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并且锻炼每一位住院医师在讨论中互相交流、沟通的能力等活动来培养自我学习意识。

另外,当前该医院对住院医师培训项目的考核评价体系还不够完善和科学,探索并进一步建立更加公正客观的多维度考核评价模块[10,11],避免单一因素考核的局限性,通过横向360度双向考核及纵向多阶段考核,准确、全面地反映住院医师在培训期间对培训项目质量的评分效果,进而发现培训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及时给予反馈,来促进医院和住院医师共同改进和规范住院培训质量。

摘要:目的:通过对某综合性医院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254名住院医生进行调查,了解其对规范化培训项目各维度评价的现状和存在问题,为更好的开展和规范住院医师规范化提供参考建议。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对参加该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为调查对象,收集的资料采用双人录入的方式建立Epidata3.1数据库,利用SPSS21.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评价项目中培训环境、相互支持、辅助检查服务、师资、诊疗设施条件5个维度2014年与2015年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5年评价得分均高于2014年得分。“病种的质量与多样性”、“工作量规定合理”、“临床实践机会充足”、“住院轮转实践的总体质量”、“轮转科室会诊的总体质量”、“患者运送服务”、“行政管理服务”、“提高科学文献能力”、“充足的空间”、“安全性”、“保密性”在2014年与2015年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化培训各维度在2014年与2015年间均得到显著性改善,提示该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整体效果得到提高,为进一步规范和改进提出建议。

关键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多维度评价

参考文献

[1]石景芬,张乐莉,王星月.四川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现状及建立长效保障机制的对策建议[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2,29(9):697-699.

[2]齐晓昀,王莉坤.住院医师能力评价的调查分析[J].重庆医学,2014,43(30):4059-4061.

[3]薄红,孙宝志,左天明,等.对毕业后医学教育全球基本标准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8),35-36.

[4]朱文华,方力争,戴红蕾,等.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多维度考核评估的探索[J].中华医院管理,2014,3(03):231-233.

[5]孙同琳.住院医师规范化培新模式效果的分析研究[D].青岛大学.2014.

[6]王宇,赵宏峰,蒋晓青.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临床实践能力培训的探讨[J].西部医学,2012,23(7):1404-1046.

[7]王滔,郑富豪,袁静,等.福建省立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实践与探索[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0,29(1):176-179.

[8]潘益民,张敏.以考促训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作用[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1997,24(2):70.

[9]王梅,李静,欧阳薇薇,等.重庆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认知态度调查[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6,33(3):214-216.

[10]桑杨,汪卓赟,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效果评价研究[J].现代医院,2014,14(10):121-122.

上一篇:提效降本下一篇:细河区第二届民办教育艺术节展演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