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庄九小“五项规范”落实情况

2024-04-18

梁庄九小“五项规范”落实情况(精选2篇)

篇1:梁庄九小“五项规范”落实情况

“五项规范”情况工作汇报

梁庄九小

在内黄县教体局、镇中心校“五项规范”文件的引领下,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了“五项规范”工作台账,并围绕“五项规范”工作台账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现将具体工作汇报如下:

一、备课

1.备课是教师上课前准备工作。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上课前,教师必须备好课、写出教案。教师不备课不能上课。学校领导要定期、不定期的检查教师的教案。

2.一个完整的教案应该包括以下内容:上课年级、学科名称、授课时间、课题、教学目标、课的类型、教学方法、教具、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课后反思等。“教学过程”要以学生活动为主线,体现活动设计的理念。所有教师要用手写教案。学校主任负责落实备课要求。3.每学期教案的数量为:﹝本学期周数(不满一周的按一周计算)﹣10﹞×课程实施方案规定的周节数。

4.学校每三周对教师的备课情况和个人教案进行检查,每次检查要对教案进行量化评定,对在检查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整改。

二、讲课

课堂教学是教学点基本组织形式。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要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必须上好课。对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是:

1、教学目标明确;

2、教学内容正确;

3、教学组织严密;

4、教学方法得当;

5、教学中要根据学科特点,结合教材内容恰当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既教书又育人;

6、教学时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给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

7、教学要面向大多数学生,既要培尖又要补差,使各类学生学有所得;

8、教学语言规范、清晰、生动,板书精要、工整有用;

9、教学效果良好,学生能当堂完成或基本完成学习任务,学习效果明显、扎实、真实;

10、教态自然、大方、亲切,衣着朴素整洁,教风朴实;

11、按时上课、下课,上课不迟到,下课不拖堂。

三、批改作业

作业的布置与批改是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教师应重视作业布置和批改,要求做到:

1、作业内容要符合大纲和教材的要求;

2、作业分量要适当,难易要适度,防止学生负担过重;

3、布置作业的要求明确、严格;

4、对学生的要求要及时,认真检查和批改,并对作业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错误给予指导和纠正。

5.每学期开展一次以上优秀学生作业或作品展示活动。6.每三周进行一次常规检查,有详细的检查记录,将检查情况进行总结通报,每次检查要对作业进行量化,对在检查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整改。

四、辅导

1.辅导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辅导工作必须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要有目的,有重点,有针对性。要讲求辅导的实效和方法,要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教师对学生的辅导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抓好“两尖”。对基础好的“尖子”生,要加强指导,发挥优势,培养特长。对学习有困难的差生,要具体分析,重点指导,满腔热情,循循善诱。做到辅导课上人人有收获,每次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3.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对差生的辅导,尽量防止知识缺陷。在辅导中要以鼓励为主。在补习功课的同时,要进行学法指导,要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善于发现他们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因素,帮助他们增强信心,切忌讽刺、挖苦,更不能体罚和变相体罚。

4.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学习和课外兴趣活动的指导,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发展兴趣爱好。

五、考试

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考核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手段,考试的目的在于教学情况,总结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为制定措施,改进教学提供依据。要认真做好这项工作,对成绩考核的要求是: 1学期要组织好月考期中及升级考试。

2.每次考试后,组织教师做好成绩分析会,班主任开好家长会和学生会,成绩横向对比分析,班级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低分率要统计,并结合情况,制定出措施。

篇2:梁庄九小“五项规范”落实情况

为全面了解国家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落实情况,了解我国基础教育阶段汉语拼音教学情况,本文选取国内小学教育阶段使用的四套最有代表性的教材进行考查。考查的内容主要是小学教材中汉语拼音教学与《汉语拼音方案》及相关规则的相符性,以及几种教材之间对相关考察项的不同处理,包括声母、韵母、标调( 变调、轻声) 、拼写等方面。

四套语文教材的出版单位分别为人民教育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和语文出版社,以下分别简称“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和“语文版”。我们运用数据库技术,使用计量统计和对比分析的方法对上述四套小学语文教材进行了调查研究。

我们依据的国家语言文字规范标准是《汉语拼音方案》( 1958) 、《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 2012) 、《中国人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规则》( 2011) 、《中国地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规则》( 汉语地名部分) ( 1984) 。

一教材汉语拼音声母规范调查

声母规范方面,四套教材主要表现为y、w的使用与《汉语拼音方案》不符。

四套教材在汉语拼音教学中所列出的声母数目是一样的,共23个:

声母( 23 个) : b p m f d t n l ɡ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y w。

这就表明,上述教材无一不把y、w作为声母教学。比如语文版《语文教学参考》明确指出: “第3 课安排学习单韵母……声母y、w及整体认读音节……”(1)。

而《汉语拼音方案》声母表中明确列出普通话21 个辅音声母,y、w只是拼写时规定的改写形式,同时起隔音符号的作用。

《汉语拼音方案》规定:

i行的韵母,前面没有声母的时候,写成yi( 衣) ,yɑ( 呀) ,ye ( 耶) ,yɑo ( 腰) ,you ( 忧) ,yɑn( 烟) ,yin( 因) ,yɑnɡ( 央) ,yinɡ( 英) ,yonɡ( 雍) 。

u行的韵母,前面没有声母的时候,写成wu ( 乌) ,wɑ ( 蛙) ,wo ( 窝) ,wɑi ( 歪) ,wei ( 威) ,wɑn( 弯) ,wen( 温) ,wɑnɡ( 汪) ,wenɡ( 翁) 。

ü 行的韵母,前面没有声母的时候,写成yu( 迂) ,yue( 约) ,yuɑn( 冤) ,yun( 晕) ; ü 上两点省略。

可见,教材中将y、w划入声母之列,与《汉语拼音方案》不符。

二教材汉语拼音韵母规范调查

( 一) 韵母表情况调查

四套教材中韵母表是完全一致的,均列出24 个韵母,即6 个单韵母,9 个复韵母,9 个鼻音韵尾韵母,还列出16 个整体认读音节:

单韵母( 6 个) : ɑ o e i u ü

复韵母( 9 个) : ɑi ei ui ɑo ou iu ie üe er

鼻音韵尾韵母( 9 个) : ɑn en in un ün ɑnɡ enɡ inɡ onɡ

整体认读音节( 16 个) : zhi chi shi ri zi ci si yi wu yu ye yue yuɑn yin yun yinɡ

然而,对比《汉语拼音方案》我们发现,语文教材中韵母使用情况与相关规范标准出入较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汉语拼音方案》中有10 个单韵母; 上述教材只有6 个,比《汉语拼音方案》少4 个:在《汉语拼音方案》韵母表的说明中列出,并未明确列出,但在韵母表说明中提到了用i代替) 。

2.《汉语拼音方案》有复韵母13 个; 上述教材只有9 个,比《汉语拼音方案》多1 个: er,少5 个: iɑ、iɑo、uɑ、uo、uɑi。

3.《汉语拼音方案》有鼻音尾韵母16 个; 上述教材有9 个,比《汉语拼音方案》少7 个:iɑn、iɑnɡ、ionɡ、uɑn、uɑnɡ、uenɡ、üɑn。

4.《汉语拼音方案》没有整体认读音节;上述教材列出了16个整体认读音节。

综上所述,教材中的韵母表与《汉语拼音方案》明显不同,缺少下列15个韵母:

( 二) 韵母使用情况调查

1. 四套教材的韵母表中虽然没有明确列出上述15 个韵母,但课文中却出现了它们做韵母的拼写形式。

如一上中的词语:

我们发现,韵母表中没有但课文教学中却出现的这些韵母,四套教材都没有给出明确的处理意见。个别韵母似乎被分解为“介音+ 韵”的形式来处理,如人教版一上讲到“ɑo、ou、iu”韵母时,顺便列出了j-i-ɑo—jiɑo,q-i-ɑo—qiɑo,x-i-ɑo—xiɑo的形式( 第28 页) ,形成“声母+ 介音+ 韵”三拼,但这种形式无法告诉学生iɑo到底是个什么样的身份。同一页还有y-ɑo—yɑo,y-ou—you的形式,这种拼写形式好像告诉学生在yɑo、you中韵母是 ɑo、ou。上述处理不但与《汉语拼音方案》等规范不符,而且也无法给学生讲清楚iɑo、iu的身份问题。

2. 按照四套教材韵母表的排列方式,很明显语文教材把er作为复韵母进行教学,这也有悖于汉语语音学对er形成的共识。当然,因为小学阶段一般不讲单韵母、复韵母等语音概念,将er临时看作复韵母,也似无大碍。

3. 四套教材关于儿化韵的标注没有统一的标准。《汉语拼音方案》韵母表规定: 韵母ㄦ写成er,用作韵尾的时候写成r。例如: “儿童”拼作ertonɡ,“花儿”拼作huɑr(2)。

对于儿化韵的标注,语文版均标儿化音r,符合《汉语拼音方案》的规定。而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都处理为独立的轻声音节,标注为er,不符合规定。

如表2 中列举的例子。

三教材汉语拼音标调及拼写规范调查

有的教材对所采取的标调原则做出了明确说明,如: “ A.‘儿、子、头’等词缀标注轻声; B.‘一、不’标注变调; C. 名词叠词( 如‘妈妈’) 、动词叠词( 如‘说说’) 后一个字标注轻声。”(3)

从标调情况来看,四套教材内部差异较大,主要表现在轻声词以及各种变调方面。

( 一) “一”“不”的标调

《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规定: “一”“不”一般标原调,不标变调。在语言教学方面,可根据需要按变调标写。

四套教材中“一”“不”的标调比较混乱,没有统一的标准。据统计,四套教材牵涉口语中需变调的“一”,共计648 例; 牵涉口语中需变调的“不”,共计73 例。

北师大版“一”“不”在任何情况下都标本字调,“一”标阴平,“不”标去声,不标变调。其余三种教材全部按照变调标写,但又有不同: 当处在相同的词语之间形成“x一x”格式时,语文版、苏教版都按照轻声处理,不标调; 人教版不按轻声处理,标变调。当处在相同的词语之间形成“x不x”格式以及“不x”作补语时,只有苏教版的“不”都按照轻声处理,不标调。可见,四套教材标调比较混乱。如同样是“想一想”中的“一”,北师大版标为阴平; 人教版标为去声;语文版、苏教版都作为轻声处理,不标调。而“对不对”“数不清”中的“不”,北师大版标为去声; 苏教版标为轻声; 语文版和人教版都标变调,但语文版对“对不起”“来不及”中的“不”却又按轻声处理。

( 二) 轻声音节

在口语交际中有些音节的声调习惯上读轻声,现行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对这部分没有明确的规定,因此,四套教材的轻声音节声调标注更加混乱。我们选取口语中比较常见读轻声的量词“个”、方位词、做补语的趋向动词进行全面调查,发现有的教材标轻声,有的不标。甚至在同一种教材中,也出现了前后不一改的情况。

1. 量词“个”

四套教材一年级出现量词“个”,共计117 例。人教版40 例和北师大版19 例都标本字调去声; 苏教版有31 例,其中30 例全部标轻声,这30 例“个”的后面都带有名词中心语,1 例( 再一个接一个悄悄地传下去) 不带名词中心语的标为本字调去声; 语文版27 例,除“这个大南瓜”和“这个办法真好”2 例的“个”标为轻声,其余全部是本字调去声。

2. 方位词“上”

四套教材一年级上册共有方位词“上”55 例,下册共有139 例,共计194 例。人教版76 例和北师大版42 例都标本字调去声; 苏教版22 例全部标轻声; 语文版54 例,除“屁股上印了两道杠杠”中的“上”标为轻声,其余皆标本字调去声。

3. 方位词“边”

四套教材一年级共出现“边”7 例,人教版、北师大版和苏教版皆标本字调阴平,语文版有1 例( “东边”) 标为轻声。

4. 方位词“里”

四套教材一年级“里”总计139 例。北师大版26 例、人教版40 例均标本字调上声; 苏教版38 例、语文版34 例都标为轻声,语文版有1 例标为上声( “掉在土里”) 。

5. 方位词“面”

四套教材一年级上册中共有“面”14 例,下册共40 例,总计54 例。人教版6 例和北师大版8 例都标本字调去声; 语文版5 例和苏教版35 例皆标轻声。

《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6. 1. 1. 1”例子“mén wàimian( 门外面) ”“hé lǐmian( 河里面) ”“huǒchē shànɡmian( 火车上面) ”中,“面”注音都标轻声。

6. 趋向动词

( 1) 趋向动词“上”

四套教材一年级趋向动词“上”总计48 例。人教版12 例和北师大版6 例都标本字调; 苏教版15 例中,只有2 例( “爬上山坡”“登上山冈”) 标本字调去声,其余13 例标轻声; 语文版15 例中,有13 例标去声,2 例( 一屁股坐上”“刚刚刷的油漆”) 标轻声。

( 2) 趋向动词“下”

四套教材一年级共有“下”25 例( 作一般动词用的不计在内) 。其中方位词有8 例,所有教材均标去声。四套教材趋向动词“下”共有16 例,人教版、语文版、北师大版都标去声; 苏教版共7 例,只有1 例( “伸下树枝”) 标去声,其余皆标轻声。苏教版另有1 例“下”作量词( “介绍一下”) ,标去声。

( 3) 单音趋向动词“来”

四套教材标调不统一: 人教版和北师大版全部标本字调; 语文版和苏教版全部标为轻声。

《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6. 1. 2. 4”例子“zǒu jìnlái( 走进来) ”和“6. 1. 4. 1”例子“tāmen huílái le( 他们回来了) ”都标本字调,只有人教版与北师大版与之相符。

( 4) 单音趋向动词“去”

四套教材的标调情况与趋向动词“来”相同,即人教版和北师大版全部标本字调; 语文版和苏教版都标为轻声。

( 5) 复音趋向动词

我们主要考查了“v过去、v过来、v起来、v出来、v出去、v下来、v下去、v回来”8 个。四套教材也存在一定的分歧,具体情况如下:

人教版和北师大版一致,动词后的复音趋向动词全部标本字调。如:

小白兔跑过去pǎoɡuòqù;忍不住喊起来hǎn qǐlái

语文版只把最后一个音节标轻声。如:

走过去问zǒuɡuòqu;也跟着跑起来pǎo qǐlɑi

苏教版的复音趋向动词全部标轻声。如:

西北风呼呼地刮起来 ɡuā qi lɑi; 跑过去pǎo ɡuo qu

( 三) 拼写问题

1. 词的连写

《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总则中明确规定: “拼写普通话基本上以词为书写单位。”遗憾的是,我们调查的四套教材都没有落实这一规定,出现明显的“失范”现象。但语文版从二下开始,课文括号内生词的注音做到了词的连写。如:

尸骸(shīhái)嚎啕(háotáo)大哭沐浴(mùyù)在春风里

其他三种教材自始至终都没有做到注音时词的连写。如:

人教版: 艰( jiān) 辛( xīn) 、鼎( dǐnɡ) 沸( fèi)

苏教版:脍(kuài)炙(zhì)人口、俸(fènɡ)禄(lù)

北师大版:鹧鸪(zhèɡū)、囫囵(húlún)吞枣

2. 句子开头字母大写

《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6. 3 大写规则”: “句子开头的字母要大写。”四套教材都没有落实这一规范,句子开头的字母均未大写。

3. 人名、地名拼写规则

《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规定: “汉语人名中姓与名首字母大写; 汉语地名中的专名和通名分写,每一分写部分的首字母大写……”四套教材都没有落实这一规范。由此可见,对于字母大写问题,各教材贯彻力度很不够,存在明显的“失范”现象。

四教材与规范标准不符的原因

语文教材汉语拼音与《汉语拼音方案》等国家规范标准出现了很多不相符的情况。主要表现为几个方面:

1. 声母数量不同。《汉语拼音方案》中列出21 个声母,小学语文教材中有23 个声母,多出y、w两个。

2. 韵母不同。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无论是韵母的数量还是分类都与《汉语拼音方案》有差异。

3. 小学语文教材拼音拼写不符合《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等相关规则的要求。

4. 小学语文教材中汉语拼音标调比较混乱。

这些“失范”现象的存在,我们认为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从实际教学的需要出发,在教学实践中对《汉语拼音方案》内容做出一定的变通。教材编写者也许从小学生思维水平和认知能力角度出发,考虑到教学的效果做出了规则允许之外的变通。比如,把y、w看作声母,或许对理解i、u、ü 开头的音节更有利一些,由语文教材韵母表中缺少的主要是i、u开头的韵母就可以明白编写者这一思路。

其次,《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变通规则第一条指出: “根据识字需要( 如小学低年级和幼儿汉语识字读物) ,可按字注音。”这一条标准的弹性比较大,导致不同的教材写编者把握的度会不一样,由此造成注音拼写方面的差异问题。

再次,教材编写方面的疏漏,比如同类现象出现个别不一样的处理方式。这一问题是由主观原因导致的,完全可以避免。

五对汉语拼音教学的建议

如前所述,教材中汉语拼音教学内容与《汉语拼音方案》等国家规范标准不符,主要的问题是教学中出现变通。前辈时贤以及教材编写者为孩子们想得太过周全,对汉语拼音做出改写或变通,但有些改写没有必要。一些看似复杂的规则,比如人名、地名、词内连写等问题,只要讲解到位,就不难掌握,即使一时不能掌握,由于小学阶段持续学习汉语拼音,也终究会掌握。况且,既然是国家标准,既然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就应该尽量按照标准的要求去做,而不是想着变通。即使要变通,也应该让学习者明确它曾经的标准和要求是什么。汉语拼音的学习主要是在小学阶段,除了相关专业,成人几乎没有再学习汉语拼音的情况。这就要求我们更得严格贯彻规范标准,使学习者有清晰的规范标准,而不能让他们形成错误的认识。从我们多年的教学经验来看,大学中文系的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现代汉语之前写不全汉语拼音是一种普遍现象,更不要说其他专业的学生了,这在很大程度上恐怕要归咎于基础教育。李宇明( 2001) 曾指出: “语音、文字方面的规范和标准可以刚硬一些……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应当既要制定又要维护。”(4)因此,针对目前小学语文汉语拼音方面的内容,我们认为教材的编写应该尽量符合规范标准,即使变通,也不能与标准相抵触。

( 一) y、w的处理

《汉语拼音方案》中,y、w只见于字母表,不见于声母表,也不见于韵母表,但却在汉语音节拼写中大量出现,这是在汉语拼音教学中让教师们比较头痛的。但无论怎样,小学语文教材把它们处理成声母是不妥当的。教学时必须要向学生强调y、w只是拼写时规定的改写形式,同时起隔音符号的作用,并结合《汉语拼音方案》韵母表后的说明对规则进行讲解。只需学生记住三个整体认读音节yi、wu、yu,除了这三个音节,只要是 ü 开头的音节,都加y; i开头的音节,除了两个in、inɡ,都把i改写成y; u开头的把u都改写成w。

( 二) 韵母教学

我们认为,在教材的编写以及汉语拼音的教学中尽可能地按照《汉语拼音方案》的内容组织教学。在不违反规范标准的情况下,做些变通是可以的。

比如整体认读音节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四套语文教材中的16 个整体认读音节,数目过于庞大,并不利于学习者理解和掌握汉语拼音。在16 个整体认读音节中,建议教材只保留zhi、chi、shi、ri、zi、ci、si、yi、wu、yu等10 个。

将yi、wu、yu作为整体认读音节,目的是避免把y、w看作声母,只需向学生说明,单韵母的i、u、ü 在自成音节时要在i、ü 前加y,u前加w。

至于ye、yue、yuɑn、yin、yun、yinɡ 则要恢复其复韵母、鼻音尾韵母身份。况且除了yuɑn之外,其余5 个都已经出现在教材所列出的复韵母中。

对于小学语文教材中缺少的15 个韵母//、//、ê、iɑ、uɑ、uo、iɑo、uɑi、iɑn、uɑn、üɑn、ionɡ、uɑnɡ、uenɡ iɑnɡ,两个舌尖元音和 ê 可不必强调,按教材现在的处理即可。其余要明确列入韵母表中。如果不列入韵母表,却又在教材正文中出现,这既与《汉语拼音方案》不符,教学中又面临尴尬的困境。比如“jiɑo”音节中的“iɑo”到底是什么,该怎样给学生讲解? 都没有一个满意的答案。如果在教材的编写中,有意识地按汉语四呼的分类进行整齐排列,或者教学中有意识地按照i类韵母、u类韵母、ü 类韵母进行归类引导,这样的韵母并不难记。学了u和 ɑ,学uɑ 很容易; 学了i和 ɑ,iɑ 并不难发,以此类推。

( 三) 标调

汉语拼音标调问题很复杂,因为语音在言语交际中会发生临时变化,所以除了确定的轻声词外,建议都标本字调。要形成一个明确的标准,有利于各教材的统一。

( 四) 拼写

虽然《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变通法则允许单个字注音,但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感,避免一字一顿地念书现象,以词为书写单位是很有必要的。建议按照《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拼写普通话基本上以词为书写单位”的要求编写教材并进行教学。如果一个词内各音节都需要注音,就要做到词内各音节拼音连写,如“沐浴( mùyù) 、苇秆( wěiɡǎn) ”等; 词内至少两个音节( 不是全部) 需要注音,且需注音部分文字相连接,并且连起来所表意义符合该词意义要求,则拼音连写,如“衣衫褴褛( lánlǚ) 、铿锵( kēnɡqiānɡ) 有力”; 一个词内对不相连的音节注音,则个别注音,如“崇( chónɡ) 山峻( jùn) 岭、颐( yí) 和园”。

句子、人名、地名等拼写也要严格按照规则要求执行,以树立汉语拼音学习的规范意识。拼写方面各教材存在很大的混乱,且失范现象突出,亟需引导和规范。

摘要:结合《汉语拼音方案》等相关语言文字规范标准,本文对国内小学教育阶段目前使用的四套语文教材汉语拼音使用和教学的情况进行调研。研究发现,国家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在语文教材中并没有完全落实,小学汉语拼音教学中存在着一些不合规范的现象,如“y、w”是不是声母、韵母的数量、以及标调、拼写规则等。这些失范问题值得重视,亟需科学合理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语文教材,小学,拼音方案,规范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语言文字规范标准手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

[2]苏新春等.教材语言的性质、特点及研究意义[J].语言文字应用,2007,(4).

[3]王均.再论汉语拼音方案是最佳方案[J].语言文字应用,2003,(2).

[4]王理嘉.汉语拼音60年的见证与前瞻[J].语言文字应用,2009,(4).

[5]李志江.关于完善《汉语拼音方案》的几点建议[J].语言文字应用,2008,(3).

上一篇:冬到葡萄沟散文下一篇:拆迁总结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