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化司法所建设情况

2024-04-16

规范化司法所建设情况(共8篇)

篇1:规范化司法所建设情况

规范化司法所建设情况

单独设立、双重管理。经市编委正式发文单独设立行政机构,作为市司法局的派出机构,受市司法局与镇党委、政府双重管理、以市司法局管理为主。编制X人,所长XX,副科级国家公务员,大专学历,XXXX年参加工作,从事司法工作XXX年,工作人员两名,XXX,女,XX岁,XXX,女,XX岁,均为事业编制,大专学历。

队伍齐整、胜任本职。注重自身队伍建设,建立了政治理论学习制度,能够定期组织开展职业道德、作风纪律教育和自查自纠,多年来全所同志没有违法、违纪现象发生。为提高全所同志文化素质和专业水平,积极参加市局以上各种培训人均在80小时。

制度健全,奖惩分明。所长和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度落实,登记、统计、排查、报表及各项所务工作,遵上规范,薄册有序,遇重大事件有及时记录措施和报告制度;案卷归档成册,专人保管,主要业务上墙图式化。有书面目标责任书,全员定岗、定责、定目标、定奖惩;

工作规范、作风扎实。作为派出机构负责指导管理本行政区域的人民调解工作。辖区内设立的镇调解中心和XX个村居及社内调解组织,有义务调解员XX人,队伍整齐,工作扎实,制度健全,报酬落实。民间纠纷调解率达98%,调解成功率达95%以上。负责管理基层法律服务工作。对法律服务所管理到位,指导得力,能够围绕当地改革和经济建设中心展开基层法律服务工作,当地党委、政府领导和人民群众满意。努力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建立健全安置帮教组织网络,落实各种安置帮教措施,几年来辖区内刑释解教人员xx人,衔接帮教率92%,安置率73%,年内重新违法犯罪率已控在6%以下。组织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辖区内普法单位达到了100%,普法对象受教育面在95%以上,定期教育活动多样化,有固定法制宣传教育专栏。具体组织实施基层依法治理工作。为本级政府和企业单位担当法律顾问xx家,协助本级政府开展依法行政和执法检查监督工作,辖区内依法治理单位达70%以上。以司法所为工作平台,协助本级政府定期组织开展社会矛盾纠纷排查活动,协助本级政府处理重大疑难矛盾纠纷,及时向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报告重大纠纷隐患和不稳定因素,使大多数的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工作得到当地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肯定。配合参加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完成了上级司法行政机关和基层人民政府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设施统配、财政保障。

司法所为纳入司法所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规划的落实单位,有独立办公的X间北京平房,建筑面积110平方米。达到了司法部 “分设所长室、办公室、档案室和调解室” 统一要求。所外正门前悬挂司法行政机关统一制作的标牌,室内工作人员每人一桌一椅一柜,调解厅内悬挂司法部统一制作的人民调解标志,并配备专门桌椅X张、XX位和桌牌,档案室配备了专用档案柜。有制式服装,有电脑、电话、照相录音等办公设备。机动车辆已纳入预算年内配备一台(辆)。人员工资和业务经费已纳入当地县级财政预算,保障良好。

篇2:规范化司法所建设情况

根据塔地司传【2011】38号文件要求,额敏县司法局受地区司法局安排于10月10日至11日由额敏县司法局分管局长带队基层办负责人为成员,对乌苏市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情况进行了复查复验。检查以全部10个自治区级规范化司法所,以《自治区级规范化司法所复查复验考核标准》为标准,对被检查的司法所按规定逐项考核打分,在检查过程中实事求是、严把尺度。现将主要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乌苏市司法局高度重视规范化司法所建设,始终抓住既定工作目标不放松,坚持高标准、高起点、严要求,督促和指导司法所相继建立健全了政治和业务学习制度、岗位目标责任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建立了司法所开展和指导人民调解、安置帮教、基层法律服务等工作的一整套规范性工作流程;通过培训,提高了司法干警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通过实施司法所国债项目建设和下发中央政法补助专款装备,改善了司法所的办公条件和装备技术水平;司法所基础设施建设等硬件和制度建设、文档资料等软件上了一个大的台阶。

总体上看,当前乌苏市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呈现出比较好的发展态势,现有10个司法所基本上达到了省厅确定的标准,实现了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工作目标。

二、检查结果。检查小组根据考核结果,经集体综合评

定,复查复验的10个司法所被评为优秀、合格二个档次,具体为:

优秀:八十四户司法所、西湖司法所、车排子司法所、塔布勒合特司法所、西大沟司法所、古尔图司法所。

合格:九间楼司法所、吉尔格勒特司法所、石桥司法所、哈图布呼司法所。

三、存在的不足。个别司法所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纠纷案卷制作不规范,格式内容不全。

额敏县司法局

篇3:规范化司法所建设情况

关键词:刑事执法,规范化,问题,对策

新形势下, 我国提出的依法治国方略和强调的法治思维, 要求公安机关的一切执法行为必须严格限制在法律的框架之内, 按照法律、法规所明确的职权和程序依法行政。在当前强调以审判为中心的司法改革中, 公安机关不但要强化行政职能, 服务好大局, 更应顺势而为, 突出司法力量的建设, 强化刑事诉讼工作, 才能够做到对犯罪活动, 不枉不纵; 才能够积极适应检法机关主审法官、主诉检察官的改革, 不等不靠; 才能够充分满足公安部提出的“对公安、安全机关具有刑事司法属性的侦查人员探索试行主办侦查员制度, 并完善相应的职业保障制度”改革要求, 不偏不倚。作为公安工作重点之一的执法规范化建设, 应如何建立统一标准, 加强规范化管理, 将是各级公安机关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仅就当前公安刑事执法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作一点粗线的分析, 并就此提出相应的对策, 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

一、当前公安基层刑事执法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 执法程序不够规范

1. 办案程序操作不规范

首先是受理案件。公安机关受案的来源有公民扭送、报案、控告、举报、犯罪嫌疑人自首和其他部门移送等六种情况, 这当中以公民报案占绝大多数, 而公民报案往往是向辖区派出所报案, 或电话或来所。而在我们的刑事案卷中往往缺少派出所的接警登记, 反映的是群众直接向刑警大队报案, 不能如实的、完整反映案件的报案经过。这种情况在一些重大案件的后期诉讼中造成麻烦。比如杀人案件, 派出所接到报案后, 先期到达现场后, 有的要采取现场保护措施、有的要采取紧急措施, 比如抢救被害人、救火等; 如果受案中将派出所接警这一环节省略, 会造成案卷材料前后不一致, 导致案件来源不清。

其次是符合立案条件, 不及时依法立案, 主要表现在:不在规定时间内及时立案, 在调查的案卷中, 21% 的立案决定书与接处警登记表时间间隔较长, 有的超过7 天, 有的长达一个月; 有部分案件不走案事件系统, 以开具纸质立案决定书的方式立案, 也未开具立案告知书; 有的案件立而不侦, 未及时开展相关侦查工作。

再次是撤销案件, 在何种情况下应撤销案件,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中已作出具体规定, 据此, 转治安处罚的案件、不追究刑事责任的未成年人作案及双方协商处理或被害人自诉 ( 公安机关已立案) 的轻伤害案件都应当撤销案件, 但一些该撤销的案件没有撤销。同时转治安处罚的案件, 在撤销刑事案件后如何走治安处罚的程序也存在一定争议。

另外还有一个关于“犯罪嫌疑人归案情况的说明”的问题, 这项内容在《刑事诉讼法》及办案程序规定中都没有提及, 是近年来公安部根据办案实际作出的要求。由于没有统一的格式, 各地写法也不一样。以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归案为例, 有的是以抓获单位出具说明, 有的是参与抓捕的民警以第一人称“我们”共同书写由单位加盖公章, 有的是参与抓捕的民警以个人第一人称分别书写加盖或不加盖单位公章等等, 没有统一的标准。

此外, 还有一个毋庸讳言的环节就是程序倒置现象的存在, 表现在先侦查后立案, 有的甚至案件破了再立案, 有的先采取强制措施后立案; 有的受案、立案、采取强制措施、移送起诉等不依法履行告知程序; 有的先搜查后补手续; 有的对拘逮捕行情况不按规定及时通知检察院等等。

2. 取证程序不规范

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 1) 忽视见证人的作用。见证人作为独立的第三方对保证执法公正有至关重要的法律地位。在现场勘查、搜查、扣押物品、辨认、侦查实验等时都要有见证人见证。在实际办案中见证人往往是派出所的协警。协警作为派出所的协助力量, 从法律地位上说, 不能成为独立的第三方。 ( 2) 对重大案件犯罪嫌疑人使用传唤。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17 规定: 传唤适用于不需要逮捕、拘留的犯罪嫌疑人。而办案中在一些重大案件甚至杀人案件中对嫌疑人使用传唤措施。传唤不属于强制措施, 嫌疑人可来可不来, 有的专家甚至提出如果犯罪嫌疑人在传唤期间主动供述的, 应当以自首论。此外, 对传唤时间的延长, 多数办案单位均无延长传唤时间的呈请报告, 未经审批直接就延长至24 小时。 ( 3) 对嫌疑人、被害人权利义务告知不够重视。让嫌疑人和被害人知晓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对保证诉讼的公正性有重要意义, 也可避免在诉讼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麻烦。告知的程序在笔录中都有所反映, 但多流于形式。对权利义务告知书只是交给嫌疑人、被害人、证人阅读或读给他们听, 而没有对内容作必要的解释。

( 二) 案件取证不到位

1. 犯罪构成的四要素是取证的四个方面。在办案中往往最重视的是犯罪的客观方面, 对案件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等都调查的较清楚, 但对犯罪的主体和主观方面都有所忽视。 ( 1) 对嫌疑人身份的认定。有的是根据嫌疑人自报的身份从全国人口资源库中调取的打印资料, 这种情况在协同办案系统运行之前较突出; 有的甚至缺失, 这在一些未成年嫌疑人轻微案件中较多, 有的办案人员一看嫌疑人在上小学, 肯定不到责任年龄, 干脆连身份证明都省略了。 ( 2) 犯罪主观方面, 包括嫌疑人实施犯罪的动机和目的。犯罪动机更能反映犯罪人的主观恶性, 更需要全面的调查。在实际办案中反映犯罪动机的往往只有嫌疑人自己的供述, 缺少相应的调查材料相印证。

2. 收集证据不全面。有些办案人员先入为主, 只注意收集证明犯罪嫌疑人有罪的证据, 而对犯罪嫌疑人无罪的证据收集不全甚至不去收集, 或未收集另一当事人的过错, 导致案件事实模棱两可, 证据之间不能很好地相互联系和相互印证, 不能够形成完整的证据锁链, 甚至相互矛盾。

3. 对证据的固定, 方法简单, 形式单一。实践中, 侦查员为图简便, 往往只以一种形式固定证据 ( 通常以言词证据和书证居多) , 不太注重运用视听资料固定证据。当前, 虽然运用录音录像固定证据已逐步增多, 但却存在视听资料制作不规范、制作质量不高, 有的甚至不能当庭正常播放的情况, 起不到证明作用。

( 三) 侦查措施运用不规范, 突出表现在扣押、辨认和询问

1. 扣押, 《刑事诉讼法》139 条规定“在侦查活动中发现的可用以证明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无罪的各种财物、文件, 应当查封、扣押”, 这一规定扩大了扣押适用的范围, 改变了刑诉法修改前只能在勘查和搜查时实施扣押的规定。当前, 对扣押措施的运用较为普遍, 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无《呈请扣押报告》和《扣押决定书》、扣押贵重财物时拍照和录像固定扣押的意识不强, 且未及时进行必要的鉴定和估价等手段来补充证明扣押的法律效力、有时扣押嫌疑人与案件无关的物品。

2. 辨认, 作为一项很重要的侦查措施, 在我国《刑事诉讼法》只将辨认笔录规定为证据的一种, 而对相关操作没有具体规定, 这是立法的缺陷, 虽在《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中有一定规定, 也不尽完善。在具体办案中存在最大的问题是指认现场或物品取代对现场或物品的辨认。本身应该由嫌疑人进行辨认的物品和场所, 很多办案单位都按照以往的思维和作法搞成了指认, 导致辨认笔录制作不够规范, 影响了作为证据的“辨认笔录”的证明力。此外, 除制作必要的辨认笔录外, 多数办案部门未对辨认的过程进行录音录像,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辨认结果的真实性, 导致辨认结果的证明力大打折扣。

3. 询问, 作为最常用的一项侦查措施, 实践中, 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对在现场以外的地点进行询问时, 办案民警未出具公安机关的证明文件, 即《询问通知书》。对这一程序的忽略和缺失,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公民权利的保护, 也削弱了询问笔录的证据效力。

( 四) 笔录制作不规范

主要表现有: 有的询、讯问不分; 有的询问笔录未经证人、被害人签名 ( 盖章) 、捺手印; 有的讯问笔录未经犯罪嫌疑人签名、捺印; 有的提讯证上签署的侦查员姓名、时间与讯问笔录上侦查员、时间不相符合; 有的同一民警在同一时间对不同犯罪嫌疑人制作讯问笔录; 有的笔录没有制作的起止时间、地点或者只有一位民警签名; 有的笔录内容残缺不全; 有的笔录涂改后未捺指印; 有的笔录制作水平不高, 该问的问不到, 无关的情节记了不少; 问话方式不正确, 有的先入为主或有指供、诱供的嫌疑; 若干笔录中同一人姓名记录不一致; 有的讯问笔录除时间不同外, 其它内容存在粘贴复制现象; 有的案材料缺少侦查员签收; 电脑制作的文书或笔录, 错别字、漏字、多字的情况常常出现, 等等。

( 五) 法律文书制作不规范

特别是在报立案、制作《呈请立案报告书》, 一些民警未认真参考文书制作范文, 过于简单, 导致不能准确反映该案件的时间、地点、参与人、起因、过程、导致的结果及涉嫌违反的法律条文。

二、解决对策和建议

( 一) 提高思想认识, 明确规范执法的重要性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 决定了行动的方向。每个公安民警都应树立规范执法是公安工作生命线、是公安机关永恒的主题的理念, 执法规范化建设始终是公安工作的核心问题, 更是当前适应我国法制建设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 因此, 理性、文明、规范执法应成为全体公安民警的一种自觉行为和行动要求。同时, 还应认识到, 执法规范化建设不仅是增强公安机关履职能力、提高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的重大举措, 也是提高公安队伍整体素质的有力保障。

( 二) 规范执法环节, 细化执法要求

近年来, 公安部虽然出台了《公安机关执法工作细则》, 对各警种日常执法的范围、程序、标准都作出了明确规定, 但随着日常警情的不断变化所呈现出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为确保民警的每个执法行为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提高现场接处警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就应对执法的各个环节一一细化, 并将与之对应的相关法律法规、注意事项和要求作出明确规定, 还可借助现代化设备对信息的采集、证据的固定、现场处警的操作指导等来提高执法的效果和质量。

( 三) 开拓创新, 以刑侦息化建设为契机, 促进执法规范化建设

信息化建设是将民警从人海战术中解放出来、使传统侦查模式瓶颈得以突破、使有限警力得以增加的有效途径。通过网上办公, 海量信息的采集录入、各类信息数据的梳理、分类、分析、关联, 推行执法办案的网上流程管理、网上审批、网上监督和网上考评, 把信息化手段渗透到执法办案的各个环节。通过执法平台固定执法标准, 强化执法监督, 从而不断提高执法质量, 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工作向纵深发展。

( 四) 完善执法监督管理体系

一是构建完善执法监督体系。法制、纪检、督察、信访等部门要密切配合, 形成合力, 切实改变力量分散、监管不力的状态, 努力在执法责任制落实上求突破、见成效; 二是完善网上监督巡查机制。建立网上监控、网上巡查、网上督查、网上预警等四项监督机制, 随时在网上掌握各单位的接处警信息、发破案动态、使用强制措施情况、涉案人员和财物处理结果, 及时查纠普遍性、苗头性的执法问题, 对接处警、治安调解、监视居住、取保候审是否规范等问题开展重点整治; 三是要落实责任, 严明奖惩, 形成执法规范化建设的长效机制。要按照“职权与责任相统一”的原则, 切实加大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力度; 四是利用公安网络和社会信息网络两个监督平台, 提高公安机关的执法透明度。一方面, 可以充分发挥视频监控系统作用。通过视频信号接入各级监控中心, 由专人对值班人员、窗口人员的执法行为进行监督管理, 规范民警的执法行为。另一方面拓宽网上举报渠道, 通过互联网公开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执法规范化建设工作, 是公安工作的生命线, 探索一直在路上, 永远没有终点, 规范化执法建设任重而道远。只要我们每位民警从自身作起, 转变观念, 加强学习, 与时俱进, 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作好每一份笔录、每一份法律文书, 完成好每一项侦查措施, 办理好每一起案件, 忠于法律赋予我们的职责, 就一定能够实现“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这个中国170 多万人民警察追求的执法理念。

参考文献

[1]佚名.浅谈如何在公安信息化背景下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EB/OL].金盾网, 2009.12.

[2]程振华.基层刑警大队在刑事执法规范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EB/OL].南国警察网, 2011.12.

[3]张萍.关于刑事执法规范化建设工作的探索与思考[J].武汉公安干部学院学报, 2011.

篇4:论新时期司法警察履职规范化建设

摘要: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警察作为人民警察的警种之一,担负着预防和制止妨碍检察活动的违法犯罪行为,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维护检察工作秩序,保障检察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使命。搞好检察机关司法警察队伍履职规范化建设,不断提升司法警察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执法能力,对促进检察院全面建设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司法警察;职责;职权;履职规范化;

中图分类号:D926.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09)24-0161-02

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警察作为人民警察的警种之一,担负着预防和制止妨碍检察活动的违法犯罪行为,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维护检察工作秩序,保障检察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使命。随着依法治国进程的加快,各种利益的冲突日益凸显,甚至进一步激化。化解纠纷、维护稳定,是人民法院的根本任务和职责所在,新时期的形势对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提出了更多、更高、更新的要求,对司法警察的保障能力和服务质量要求也随之提升。对新的形势下法院司法警察职责和职权的调查研究,不断提高保障能力和服务质量水平。因此,搞好检察机关司法警察队伍履职规范化建设,不断提升司法警察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执法能力,对促进检察院全面建设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1我国司法警察职责的概述

①司法警察的职责、职权。根据《人民法院司法警察暂行条例》的规定,人民法院司法警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的警种之一,司法警察的任务是通过行使职权,预防、制止和惩治妨碍审判活动的违法犯罪行为,维护审判秩序,保障审判工作的顺利进行。从以上规定内容可以看出,法院司法警察的工作方式具有不同于法院其他审判辅助人员的特殊性质。目前,各级法院的法警是否负责执行案件各地做法不一,有些法警队负责执行案件,有些法警被安排在执行局从事执行工作,还有些法警队的工作范畴仅仅是警务工作,不办理执行案件.文章倾向执行警务化这一做法.首先,按我国传统的观点认为司法警察是“武官”,执行官就应该是“武官”,就应该具有强制性,“武官”给人在心理上和外观上具有畏惧感。那些“欺软怕硬”的被执行人一见到警察就会在不同程度上打消抗拒执行的念头。司法警察身着威严的警服、驾驶着警车,佩带械具和枪支,威慑力无形中就在人们心中产生,自然就减少了暴力抗法事件的发生。其次,法律赋予司法警察有拘传、拘留等强制措施的实施权,由司法警察承担执行工作的实施,既增强了执行工作的强制性和权威性,又能强化债务人履行债务的自觉性。

另外,根据我国法律的相关规定,执行案件中的裁判行为只能由具有审判职称的人去实施,而执行案件中的具体实施行为并非一定要具有审判职称的人去实施,只要通过了执行员资格考试的都可以实施。而法警特有的身份和特殊的工作性质更适合执行工作,在事关执行中需要变更、追加当事人、执行异议等做出裁判的,由执行人员将案件材料交执行裁判部门以审判员的身份裁决,而在事关查封、扣押、扣划、冻结、拍卖和司法拘留等强制措施的裁定和决定时,可以由执行实施部门以执行员的身份做出.这不仅符合国际惯例,也符合执行裁判权和执行实施权予以分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改革要求,是对我国法院改革中的“审执分立”的进一步完善和深化,这一举措将会大大强化法院的执行工作。

②司法警察的机构设置。人民法院的司法警察,从立警之时起,一直在一条艰难曲折、存废相争、责权不定、身份不明、管理不顺的小道上蹒跚。1951年《人民法院暂行组织条例》首次规定了人民法院内设司法警察。1954年正式颁布《人民法院组织法》,当然地取消人民法院内设的司法警察。从此时起(不含十年动乱),人民法院在开展审判工作中确实存在诸多必须的警力配合的困难,于是,“重新立警”的呼声又在法律界响起,1979年修改通过的《人民法院组织法》正式恢复设立司法警察。此后,1992年7月1日颁行的《人民警察警衔条例》、1995年2月28日颁布的《人民警察法》等法律法规都明确规定了人民法院司法警察这一警种存在的法律地位。最高人民法院对司法警察队伍的建设和管理也作出了一系列相应的规定。

纵观人民法院司法警察的历史沿革和成长史,除了存废之争以外,留给人们一个不争的实事是,人民法院的司法警察有法定警种存在的明确规定,无履行法定职责职权的具体规定;有履行警察义务的相应规定,无执行司法警务行使国家公权力的明确规定;有保障审判工作顺利进行的司法警察的特殊要求,无实现保障的职责范围内的司法警察权能行使的规定。文章认为,如果对法警的职责和职权做出了改变,其机构也应做相应调整。各级人民法院可以设立司法警察局,高级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和基层法院的法警部门应在局下设值庭押解(总、支、大)队、案件执行实施(总、支、大)队和安全保卫(总、支、大)队,高、中级法院的法警部门还可增设一个综合部门。值庭押解队的职责为押解被告人,执行死刑,保障刑事案件的顺利进行;安全保卫队负责院机关以及庭审的安全保卫工作,负责安检、值班和处理突发事件,案件执行实施队负责各类案件的执行实施工作。同时执行工作移交法警部门负责后,执行局的人员和机构也应做相应的改动,执行局应改为执行裁判庭,专司执行中的裁判行为,其人员只能由具有审判职称的人组成,其多余人员符合法警条件的可充实法警队伍。

2司法警察履行职责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检察机关按照上级要求,狠抓司法警察的机构和队伍建设,以规范履行职责为目标,积极发挥警务职能作用,司法警察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但也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亟待解决。

①履行职责错位。由于检察业务和法警业务分工不明确,往往出现混岗混责的情形。有时一些警务职责由检察官代行,司法警察成为一般勤务人员。②编队管理未落实。司法警察没有完全实行编队管理,统一使用,而是分散在其他部门,没有形成合力,难以发挥整体优势。③工作协调不够。警务部门上下之间,横向之间沟通不够,队伍的整体优势没有充分发挥。④履行职务不够规范。主要表现在各项制度不够健全,导致履职不规范。

3司法警察履职规范化的改进措施

3.1 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司法警察规范履职工作机制

机制建设是规范执法,提高执法能力的重要前提和保证。根据司法警察职责要求,按照有关法律规定,建立和完善一套符合检查工作规律,具有司法警察特点的办案工作机制,为司法警察规范履职,保障办案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①建立和规范司法警察编队管理制度。法警大队应真正实行机构单列,人员实行编队管理,以进行集中办公、集中学习、集中履职、集中考评。②建立和规范用警派警制度。申请用警派警审批手续齐全,做到用警先申请,审批后再派警,并做好出警的各种警务登记,确保警力使用的程序合法。③建立完善办案安全防范机制。完善办案安全领导制度,构建检察长负总责,分管领导牵头抓,案件承办部门和警务部门具体抓的工作格局。加强办案工作区的规范管理,完善办案工作区功能,发挥办案工作区的综合效益。同时定期分析办案安全形势,及时发现问题,消除隐患,确保办案安全,严防办案安全事故的发生。④创新追逃工作机制。一是层层落实工作任务。层层签订责任状,明确各自责任任务。二是注重追逃技巧,借助各种社会关系,摸清在逃人员的各种生活规律,采取网上追逃、定点监控、特情耳目等手段,根据情报信息及时执行抓捕任务。⑤拓展司法警察服务职能。法警部门除协助检察官开展职务犯罪侦查工作外,还应与渎侦公诉科、监所科密切联系,拓宽履职面。

3.2提高司法警察规范履职的能力和素质

①加强综合素质培训。以高检院提出的一熟(熟悉法警职责)、两懂(懂检察业务、懂办案程序)、三会(会使用枪械具、会擒拿技术、会微机操作)为标准,进行综合素质培训,使每个法警队员明确法警职责,熟悉办案程序,会微机操作,增强其文明执法、人性执法、有效执法的能力。②加强三项训练。一是体制训练,坚持早晨锻炼一小时的晨炼制度;二是体能训练,组织法警每年定期参加一次为期十日的体能集中训练;三是警务技能训练,开展手枪射击、枪械保养、擒拿格斗等警务技能训练,以增强其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③开展心理素质训练。邀请心理专家对每次参与办案的司法警察,进行心理辅导,让司法警察掌握心理常识,克服心理障碍。

3.3 探索司法警察规范履职的途径和方法

① 司法警察职能的定位。司法警察与查办案件的检察官既紧密配合,又各司其职。坚持决策层面与执行层面任务相分离的原则,对案件执行层面的事务,应由司法警察执行。决策层面的事务,由检察官完成。自觉做到“到位不越位”,在检察官的指挥下完成各项警务任务。

②探索“检警一体化”的办案模式。将法警与检察官共同编组,形成办案的“老搭档”,便于协调、配合;在协助侦查过程中,法警不仅要熟悉自己的职责和技能,又要懂得案件侦查的程序和方法;案件侦查、决策、人员组织、指挥等由主办检察官负责,检察官把主要精力放在制定侦查方向,研究案件的突破和质量把关上;司法警察按照检察官的要求履行职责,协助收集调取证据,查找犯罪嫌疑人和涉案当事人,按照有关规定参与讯问、询问、执行传呼、搜查、看管、提押、配合公安机关执行强制措施等,确保检察官集中精力突破案件,保障办案安全。

③增强警务工作科技含量,提高效益。加强警务工作区规范化建设,按照功能完备、设备齐全、相对封闭、监控到位的要求,加大警务工作区的经费,技术投入。警务工作区功能用房应配有讯问室、指挥监控室、律师(证人)接待室、案件讨论室、警用器械室等。讯问室和讯问室配置办案全程同步录音录像监控设备,为检察办案提供安全规范的场所。同时配备必要的警械具、警用器材和警用车辆,不断改善办公、办案条件,推行办公办案网络化、自动化,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篇5:规范化司法所建设情况

根据首批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回头看”检查的要求,现就美溪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情况作以下汇报。

一、组织建设和队伍建设

美溪司法所为黟县司法局派出机构,现有副科级领导职数1个(分管司法所),司法所充分使用政法专项编制1个。司法所配备2名专职工作人员,都具有本科学历。司法所每半年组织其工作人员接受两次法律知识及业务工作培训,并定期进行司法工作人员信息化应用技能培训。使其能够熟练掌握信息化应用。司法行政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司法所人员素质明显提高。

二、司法行政业务建设

(一)建立健全辖区内人民调解工作网络,化解各种矛盾纠纷。全乡共建调委会5个,专、兼职调解人员总数达到29人,高中专以上文化程度占79%。

(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健全,开展经常性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无因民间纠纷调解不及时或不当而引发民转刑案件或酿成群体性事件。半年来,全乡共开展大规模纠纷排查4次,调解各类民间纠纷17件,调解成功16件,调解率100%,成功率达到94%以上。

(三)人民调解台账卷宗统一规范,资料齐全,装订整 1

齐,及时建档归档。人民调解数据统计及时准确,全面反映调解工作情况。

(四)加强与有关部门衔接,及时做好社区服刑人员接收和登记工作,社区矫正工作制度健全、完善,教育管理措施规范,手续完备,日常监督管理落实到位,有效防止社区服刑人员脱管控。

(五)主动协调有关部门认真做好社区服刑人员的就业培训、生活保障和困难扶助工作。

(六)建立完整的社区矫正工作台帐,社区服刑人员建档率100%,档案资料齐全,记录及时规范,有专人负责管理。

(七)辖区内刑释解教人员底数清,情况明,5年内的刑释人员和3年内的解教人员名册齐备。建立健全了各级安置帮教组织,积极开展对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加强衔接管理,落实帮教措施,明确帮教责任人。

(八)认真贯彻基层普法依法治理规划,普法依法治理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分别在中小学生向学生开展法制教育。

(九)在司法所内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站,积极协助开展法律援助工作,为民解决法律难题。法律服务所积极服务新农村建设。

三、司法行政基础建设

近两年来,在乡党委政府和县司法局的高度重视和关心下,司法所落实办公用房共计达到120平米以上,司法所工

作人员实现了统一着装,司法所标牌标识和办公用房设置统一规范。配齐了桌椅柜、电话、打印机、照相机、档案柜等办公设施,3台电脑,开通政法专网和互联网,实现内外网分开。安装了中央安帮办刑释解教人员信息管理系统、司法部基层工作统计报表系统、我省司法所综合管理系统全面应用。司法所专网网页内容丰富、信息更新及时。为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的发展打下了较好的物质基础。为我乡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四、司法行政制度建设

当前,我乡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社会民主与法制建设不断加强,法治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但我们也要清醒看到,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各种深层次的矛盾逐步凸现,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隐含着大量的不稳定因素。

(一)美溪司法所认真落实《安徽省司法所工作暂行规定》,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和工作制度,各项业务工作步入规范运行轨道。

(二)司法所主要工作制度、工作流程、工作人员照片、联系方式、司法所工作人员行为准则等上墙公布,方便群众上门办事。

(三)建立信息化应用保密管理制度,未发生失密泄密事故。

篇6:司法所规范化建设

3年建设1230个司法所

2年调解纠纷41.5万余件

本网记者 莫小松

广西扎实开展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工作,经过3年的艰苦努力,目前,已建成1230个司法所,其中94.6%达到规范化等级以上标准。两年来,司法所指导和参与调解各类矛盾纠纷41.5376万件,调解成功39.4608万件,调解成功率为95.8%,回访率90%以上,有效化解了各类矛盾纠纷。如今司法所队伍已成为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屏障、平安建设的生力军。

由于经济相对滞后,2003年以前广西基层司法所机构不明确、人员不稳定、办公设施简陋、业务开展困难。为了扭转这一局面,自治区司法厅以司法所规范化建设为载体,大力推进基层司法行政工作。2003年自治区政府投入资金370万元,首先在东兰、巴马、凤山三县开展了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各级政府把司法所建设列为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积极投入专项和配套资金。自治区司法厅分别与14个市司法局签订了建设目标责任状。

2004年至2007年国家先后下达广西三期共863个司法所国债项目,计划建筑总面积9万多平方米,预算内投资6千多万元。目前,第一期218个司法所项目按统一的设计要求全部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第二期451个司法所国债项目建设已基本完工;今年下达的第三期194个司法所国债建设项目正在抓紧施工,部分已建设完工。

广西制定了《2006-2010年基层司法所建设规划》和《基层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标准》等规范性文件,对司法所队伍建设、制度建设、业务建设和硬件设施建

设提出了明确要求,把司法所划分为一级、二级、达标三个创建等级。并从2006年起,在全国率先开展了“队伍建设好,职能发挥好,管理规范好,硬件设施好,群众评价好”的“五好”司法所建设工作。

目前,全区1230个司法所有94.6%达到规范化等级以上标准。其中有630个司法所建成了独立庭院,有18个司法所评为“五好”司法所。

去年11月,自治区编制委员会下文规定,基层司法所长按副科级配备,同时也落实了司法所的编制问题。

2007年,自治区政府再次拨出资金418万元,对大石山区的隆安、天等、马山、都安、大化五个国家级贫困县基层司法所建设给予资金支持。同时将2007年定为“基层司法所工作加强年”,把司法所建设上升为党委、政府直接抓的一项重要工作,从而使司法所建设又跃上了新的台阶。

在司法所规范化建设进程中,自治区司法厅十分注重司法所队伍建设,通过公开招录和考核选调,选拔了一批年轻有为、进取心强、吃苦耐劳、素质较高的人员充实到司法所长岗位,使全区司法所干部进一步专业化、年轻化。同时,通过开展岗位练兵活动,分期分批培训司法所长,强化和提升了基层司法行政工作人员依法行政能力和服务水平。

据自治区司法厅厅长蒙平友介绍,各司法所都建立健全了矛盾纠纷定期排查制度,立足抓早抓小抓苗头,努力把矛盾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防止简单民间纠纷转化为刑事案件或引发群体性事件。另外,把规范调解与民间调解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社情、民意和调处结果相一致,既体现德法、情理,又反映当事人意愿,达到双方皆服,息事宁人,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蒙平友说,“要想后院不起火,必须建好司法所”、“再穷也不能穷司法”已成为各级党政领导的共识;“有纠纷找司法”也是人民群众的意愿,司法所已

篇7:司法所规范化建设自查报告

今年以来,我镇司法行政工作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区司法局的精心指导下,紧紧围绕稳定、改革、发展这一主题,强化基层基础,落实责任措施,在维护基层社会稳定中较好地发挥了“第一道防线”的作用,按照“执法为民”的要求,认真实践依法治国的方略,创新普法与依法治理工作,拓展和规范法律服务,夯实基层基础,加强队伍建设,坚持执法为民思想,牢固树立正确的执法观念和服务观念,紧紧围绕我镇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司法行政工作职能,针对全镇范围内可能出现的不安定因素,坚持“调防结合、以防为主”的方针,及时化解矛盾纠纷,确保了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取得了较好成绩。现将我镇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工作情况开展自查如下:

一、组织队伍建设

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意识,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由镇长为组长,政法委书记为副组长,司法、信访、公安、社保、民政、村镇建设等相关职能部门为组员的人民调解工作领导小组。深入 开展处臵突发性群体民事纠纷工作,不断强化司法所在化解、预防、减少和处臵突发性群体民事纠纷的能力。近年来,我镇司法所人员综合素质、人员和年龄结构、专业及学历构成都得到了明显优化和改善,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目前,我所工作人员有6人,其中人是大专学历,人是本科学历。我所人员积极参加司法局组织的培训,结合我镇实际,认真透彻的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通过学习培训,不断提高司法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结合自身工作特点,坚持立足岗位;通过认真扎实的学习讨论、查找问题、整改提高,努力构建“和谐XX”、“法治XX”。

二、司法所业务建设

(一)、人民调解工作

今年1-7月份司法所参与处理突发事件5起,全镇共排查出各种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124件,受理124件,其中签订矛盾纠纷调解协议19件。总体来看镇矛盾纠纷主要方面是建房造房、土地流转等,集中表现在有一定的群体性。针对各种各样矛盾纠纷的排查和调解,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1、全面推动人民调解工作机制创新。全面加强调解组织、队伍、业务建设,特别是要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衔接与配合,努力探讨新形势下调处化解矛盾纠纷的新办法、新路子,进一步探讨新形势下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的有机结合,使人民调解工作进一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推动形成有效化解矛盾纠纷的大调解工作格局。

2、充分发挥人民调解调处化解矛盾纠纷基础性、主导性作用。要以化解矛盾纠纷为主线,在推动调解工作创新的基础上,大力开展有声势、有影响、有规模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协同有关部门积极介入社会热点、难点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特别是要强化影响社会稳定的群体性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工作。以“无民间纠纷引起的械斗、民转刑、自杀和群体上访”为工作目标,坚持完善矛盾纠纷中排查调处制度,尽最大可能把矛盾纠纷消灭在初始状态,化解在一线,维护基层社会稳定,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3、加强宣传,推广典型。大力宣传和培养人民调解工作先进典型,尤其在要总结推广特色人民调解工作上下功夫,发挥先进典型的激励作用,推动人民调解工作上水平、上台阶。

(二)、社区矫正及安臵帮教工作

1、落实见面和谈话机制。刑释解教人员安臵帮教工作人员必须及时找到本人,根据具体情况、文化程度、思想状况等不同情况,分别以不同方式把当前社会情况、法律法规、村规民约等基本情况,通过简明易懂的方式对其宣传和教育。坚持每季度1至2次谈话,重点 对象每月1次谈话。通过定期谈话和帮教,准确掌握帮教对象的家庭情况、思想动态、回归社会后的困难等,针对性地落实帮教措施。

2、加强衔接工作,严防漏管失控。建立委托帮教与跟踪帮教相结合的制度,努力消除帮教盲点。对于人户分离、外出务工的释解人员,应与其家人沟通,共同做好跟踪帮教工作,另一方面与其所在地的帮教工作机构联系,互通情况,委托帮教。此外,在其逢年过节或秋收秋种返乡时,及时接茬面对面帮教,避免漏管失控现象的发生。

3、建立释解人员安臵帮教、管控责任考查和奖惩制度。对安臵帮教、管控措施落实,工作成绩突出的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安臵帮教、管控责任和措施不落实,造成漏管失控,导致重新犯罪或劳教,造成严重后果的,追究有关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三)法制宣传工作

认真开展“六五普法”宣传教育。总结“五五”普法教育成果,积极开展六五普法工作。今年是“六五”普法的第一年,我们司法所按照镇“六五”普法领导小组制订的教育计划,在五五普法的基础上,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做好法律六进活动,提升法治文化的作用,开展与民生、维护社会稳定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宣传,创新宣传的形式和载体,建立配套考核验收机制,落实督察责任制,深入全民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完成由法制向法治的转变,为建立 法律统治社会创造条件。

三、司法所基础设施建设

我镇司法所具有独立的办公用房,设有6间办公室,面积约320平方米。电脑、电话、传真等办公设备齐全,还配备了司法警车,为开展基层工作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障。司法所行政徽、标牌全部悬挂,业务配套的各种制度上墙公示。

四、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第一,我镇各村司法行政工作有待进一步规范;第二,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与宣传。近几年来,我们司法所根据上级的要求开展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上级领导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认真落实上级的要求,充分发挥每一个成员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的开展工作,以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统揽全局,以深化改革,强化管理及切实搞好自身建设为保障,进一步发挥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

XX镇司法所

篇8:司法文书文种规范化刍议

一、文种混用

文种是司法文书的具体名称, 直接体现出文书的性质和职能。对于文种的使用必须注意讲究准确性和规范性, 不容错用或混用。但在现今的司法文书写作中, 这一问题表现得较为严重, 突出表现为请示与报告不分, 以报告类文书代替请示类文书。公、检、法三家的文种都存在这类问题。

就公安机关而言, 主要有下列五种:

(1) 立案报告。它是公安机关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一条规定, 对符合立案条件的案件提请领导批准立案侦查的内部审批性文书。此种文书在经领导审核批准后, 案件即告成立。

(2) 破案报告。此系公安机关根据公安部《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十七条规定, 在对案件进行侦查, 查明主要犯罪事实、认定罪犯并取得确凿证据的情况下, 需要破案或部分破案时提请上级领导批准破案的文书。

(3) 结案报告。它是公安机关预审部门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九十六条的规定, 对所受理的案件, 认为已经具备结案条件而提请结案并提出对案件和被告人处理意见的内部审批文书。此种文书在经上级领导审批后, 是制作起诉意见书和免予起诉意见书的依据。

(4) 呈请拘留报告书。它是公安机关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四十一条的规定, 对于罪该逮捕的现行犯或者重大犯罪嫌疑分予提请刑事拘留时使用的司法文书。此种受书在经领导批准后, 即成为决定性文书, 是填发《拘留证》的合法依据。

(5) 撤销案件报告。它是公安机关在侦查过程中, 发现有《刑事诉讼法》第十一条规定的情形之一, 或者经过侦查否定了原来立案的根据, 认为不应对被告人追究刑事责任时提请有关负责人批准撤销案件时使用的文书。

就人民检察院而言, 主要有三种:

(1) 立案请示报告。它是检察机关对于控告、检举和自首以及交办、报送的材料, 经过初步审查, 认为符合立案条件而提请领导批准立案侦查的内部审批性司法文书。

(2) 提请批准延长羁押期限报告书。它是检察机关对已依法逮捕的被告人, 因案情重大、复杂, 在《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二条规定的期限内, 届满不能侦查终结, 需要延长期限而向上级人民检察院提请延长羁押期限的司法文书。

(3) 提请抗诉报告书。它是下级人民检察院提请上级人民检察院对已生效而确有错误的判决或裁定提出抗诉的司法文书。

就人民法院而言, 主要有一种, 即刑事案件审理终结报告。它是人民法院在刑事案件审理终结后, 审判人员写明案情和处理意见, 提请上级审查批准的司法文书。此种文书在经上级领导审核批准后, 该刑事案件的审理即告终结。

不难看出, 上列诸种司法文书均混淆了请示与报告文种的界限, 从其各自的内容性质及功用来讲, 都应属请示类文书, 它表明该文书具有明显的请示性质, 要求上级领导给予及时而又明确的批答回复。而这些文书却又统统冠以“报告”, 名实不符, 显然失当。因为根据公文理论, 报告文种只向上级汇报工作, 反映情况, 提出建议, 并不要求予以答复, 属于陈述性上行文;而请示则要求上级机关做出明确的回复, 属于请求行公文。二者无论在内容性质、行文目的, 还是在行文时限、内容含量上均存在明显区别, 不能混淆。相比之下, 人民检察院使用的“立案请示报告”中含有“请示”字样, 似乎较之其他文种进了一步, 但因其将两个文种合二为一, 所以仍然不能改变其混用的事实。

二、文种重叠

在公、检、法三家所制作的司法文书中, 还存在交错重叠的问题。例如公安机关的呈请拘留报告书、传唤通知书、取保候审决定书、起诉意见书、对被捕人家属或单位通知书、释放证明书等等;检察机关的立案决定书、免予起诉决定书、纠正违法通知书、移送起诉被告建议书, 人民法院的起诉通如书、民事决定书等等。这类文种中的“决定”、“通知”、“意见”、“报告”、“建议”等等原本就是公文文种, 但均在末尾冠以“书”字, 而“书"究竟系何种文书, 难以进行归类。因此, 笔者认为, 为何不干脆称作“呈请拘留报告”、“传唤通知”、“取保候审决定”等等呢?可以肯定的是。这样做既可体现出司法文书的庄重性和规范性, 又可使之简易精炼, 并与国家现行公文处理法规中所规定得文种名称相一致, 有利于推进司法文书的规范化建设进程。

三、概念错讹

主要是指在现行司法文书中, 有些文种还存在概念表述不当的问题。较为突出的是检察机关的“移送起诉被告建议书”, 其中“被告”概念的使用显属错误。应将其改为“被告人”, 即该文书名称应称之为“移送起诉被告人建议书”。这是因为“被告”与“被告人”系两个容易混淆而法律意义迥然有别的概念。“被告”是指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被指控一方的当事人;而“被告人”则是指在刑事诉讼中被指控一方的当事人, 即依法被指控犯罪, 并由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人。由此可见, 这一文种混淆了刑事诉讼和民事、行政诉讼的性质。

笔者认为, 要实现司法文书文种使用的规范化, 应当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 严格区分各类文种的使用界限, 坚决纠正“请示”、“报告”混用的现象。要依据公文理论中有关请示与报告文种的使用规定, 对司法文书中性质相近的同类文书进行一次全面“理顺”, 该用请示的就用请示, 该用报告的则用报告。这里, 要特别注意防止搞“一刀切”, 即不分青红皂白, 一律将“报告”改为“请示”。建议由国家司法机关权威部门出面, 通过规章形式予以规范。

第二, 对文种中的不必要成份进行“精减”, 坚决纠正叠床架屋的现象。对于那些诸如“报告书”、“决定书”、“通知书”之类的重叠式文种, 应统一进行“调适”。如前所述, 可将与文种意义不甚重要的“书”字予以砍削。这里, 也应注意防止“教条主义”, 对文种作机械地“精减”。有些文种就不宜这样做, 例如“起诉意见书”、“民事决定书”等, 倘若直接简化为“起诉意见”、“民事决定”等就显得不够顺畅, 可考虑采用法定公文标题的拟制方法, 即改为“关于××××的起诉意见”、“关于××××的决定”。也完全可以避免文种重叠的现象。

上一篇:消防检查表下一篇:党员党员个人对照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