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三语文文言文复习教案:《渔父》(苏教版必修5)

2024-04-07

2011年高三语文文言文复习教案:《渔父》(苏教版必修5)(精选5篇)

篇1:2011年高三语文文言文复习教案:《渔父》(苏教版必修5)

必修五文言文复习----《渔父》复习教案 【学习目标】

1、重点积累相关的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掌握相关的特殊文言句式。

3、积累课内写作素材。

一、知识回顾

(一)文学常识

《楚辞》作为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由于诗歌的形式是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加工形成,篇中又大量引用楚地的风土物产和方言词汇,所以叫“楚辞”。《楚辞》主要是屈原的作品,其代表作是《离骚》,后人因此又称“楚辞”为“_____”。西汉末年,刘向搜集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辑录成集。《楚辞》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不仅开启了后来的赋体,而且影响历代散文创作,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

(二)实词含义

1、颜色憔悴

2、形容枯槁

3、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

(三)虚词用法

1、屈原既放

2、是以见放

3、何故深思高举

4、自令放为

5、渔父莞尔而笑

(四)课内外名句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隔江犹唱后庭花。

3、三岁为妇,靡室劳矣;_____________,靡有朝矣。

4、___________________,蓝田日暖玉生烟。

5、千呼万唤始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非志无以成学。

7、_________________,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8、_______________,吾未见其明也。

9、风急天高猿啸哀,____________________。

10、庄生晓梦迷蝴蝶,___________________。

(五)翻译训练

1、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能力迁移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12题。

杨慎,字用修,新都人,少师廷和子也。年二十四,举正德六年殿试第一,授翰林修撰。丁继母忧,服阕起故官。十二年八月,武宗微行,始出居庸关,慎抗疏切谏。寻称疾归。世宗嗣位,起充经筵讲官。常讲《舜典》,言:“圣人设赎刑,乃施于小过,俾民自新。若元恶大奸,无可赎之理。”时大珰①张锐、于经论死,或言进金银获宥,故及之。嘉靖三年,世宗纳桂萼、张璁言,召为翰林学士。慎偕同列三十六人上言:“臣等与萼辈学术不同,议论异。臣等所执者,程颐、朱熹之说也。萼等所执者,冷褒、段犹之余也。今陛下既超擢萼辈,不以臣等言为是,愿赐罢斥。” 世宗怒,切责,停俸有差。逾月,又偕学士丰熙等疏谏。不得命,偕廷臣伏左顺门力谏。帝震怒,命执首事八人下诏狱。于是慎及检讨王元正等撼门大哭,声彻殿庭。帝益怒,悉下诏狱,廷杖之。阅十日,有言前此朝罢,群臣已散,慎、元正及给事中刘济、安磐、张汉卿、张原,御史王时柯实纠众伏哭。乃再杖七人于廷。慎、元正、济并谪戍,余削籍。慎得云南永昌卫。先是,廷和当国,尽斥锦衣冒滥官。及是伺诸途,将害慎,慎知而谨备之,至临清始散去。扶病驰万里,惫甚,抵戍所,几不起。五年闻廷和疾,驰至家。廷和喜,疾愈。还永昌,闻寻甸安铨、武定凤朝文作乱,率僮奴及步卒百余,驰赴木密所与守臣击败贼。八年闻廷和讣,奔告巡抚欧阳重请于朝,获归葬,葬讫复还。自是,或归蜀,或居云南会城,或留戍所,大吏咸善视之。及年七十,还蜀,巡抚遣四指挥逮之还。嘉靖三十八年七月卒,年七十有二。慎幼警敏,十一岁能诗。入京,赋《黄叶诗》,李东阳见而嗟赏,令受业门下。尝奉使过镇江,谒杨一清,阅所藏书。叩以疑义,一清皆成诵。慎惊异,益肆力古学。既投荒②多暇,书无所不览。尝语人曰:“ 资性不足恃,日新德业,当自学问中来。” 故好学穷理,老而弥笃。明世记诵之博,著作之富,推慎为第一。隆庆初,赠光禄少卿。天启中,追谥文宪。【注】①大珰:大宦官。②投荒:被流放边地。

(选自《明史?卷一百九十二?列传第八十》,有删改)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大珰张锐、于经论死 论:判罪 B.施于小过,俾民自新 俾:使 C.命执首事八人下诏狱 执:司法官员 D.叩以疑义 叩:询问

7、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杨慎禀性刚

篇2:2011年高三语文文言文复习教案:《渔父》(苏教版必修5)

【学习目标】

1、重点积累相关的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掌握相关的特殊文言句式。

3、积累课内写作素材。

一、知识回顾

(一)文学常识

作者李密,________(朝代)时人,蜀亡后,晋武帝征他任太子洗马。他上《陈情表》辞谢,恳请晋武帝允许他辞不赴命,供养祖母。直至祖母死后,他才出仕,官至汉中太守。

(二)实词含义

1、臣以险衅 .

2、夙遭闵凶 ..

3、慈父见背 .

4、舅夺母志 .

5、祖母刘愍臣孤弱 .

6、终鲜兄弟 .

7、门衰祚薄 .

8、晚有儿息 .

9、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

10、茕茕孑立 ..

11、形影相吊 .

12、而刘夙婴疾病 .

13、拜臣郎中 .

14、除臣洗马 .

15、猥以微贱 .

16、当侍东宫 ..

17、臣具以表闻 .

18、责臣逋慢 .

19、则刘病日笃 .20、凡在故老,犹蒙矜育 .

21、且臣少仕伪朝 .

22、历职郎署 .

23、不矜名节 .

24、过蒙拔擢 ..

25、但以刘日薄西山 .

26、臣之辛苦 ..

十里。大治宫室,为复道,自宫连属于平台三十余里。得赐天子旌旗,出入千乘万骑。东西驰猎,拟于天子。出言跸,入言警。招延四方豪桀,自山以东游说之士,莫不毕至,齐人羊胜、公孙诡、邹阳之属。公孙诡多奇邪计,初见王,赐千金,官至中尉,梁号之曰公孙将军。梁多作兵器弩弓矛数十万,而府库金钱且百巨万,珠玉宝器多于京师。

二十九年十月,梁孝王入朝。景帝使使持节乘舆驷马,迎梁王于关下。既朝,上疏因留,以太后亲故。王入则侍景帝同辇,出则同车游猎,射禽兽上林中。梁之侍中、郎、谒者著籍引出入天子殿门,与汉宦官无异。

十一月,上废栗太子,窦太后心欲以梁王为后嗣。大臣及袁盎等有所关说于景帝,窦太后义格②,亦遂不复言以梁王为嗣事。乃辞归国。

其夏四月,上立胶东王为太子。梁王怨袁盎及议臣,乃与羊胜、公孙诡之属阴使人刺杀袁盎及他议臣十余人。逐其贼,未得也。于是天子意梁王,逐贼,果梁使之。乃遣使冠盖相属于道,覆按于梁,捕公孙诡、羊胜。公孙诡、羊胜匿王后宫。使者责二千石③急,梁相轩丘豹及内史韩安国进谏王,王乃令胜、诡皆自杀,出之。上由此怨望于梁王。梁王恐,乃使韩安国因长公主谢罪太后,然后得释。

上怒稍解,因上书请朝。既至关,茅兰说王,使乘布车,从两骑入,匿于长公主园。汉使使迎王,王已入关,车骑尽居外,不知王处。太后泣曰:“帝杀吾子!”景帝忧恐。于是梁王伏斧质于阙下,谢罪,然后太后、景帝大喜,相泣,复如故。悉召王从官入关。然景帝益疏王,不同车辇矣。

太史公曰:梁孝王虽以亲爱之故,王膏腴之地,然会汉家隆盛,百姓殷富,故能植其财货,广宫室,车服拟于天子。然亦僭矣。

(《史记•梁孝王世家》)

注释:①梁孝王:名武,封为梁王,谥号孝王。②义格:建议被阻遏。“义”通“议”。③二千石:指下文的梁相轩丘豹。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广睢阳城七十里 广:扩大 B.东西驰猎,拟于天子 拟:类似 C.上由此怨望于梁王 望:怨恨 D.故能植其财货 植:培植

7、下列各组句子中,都能反映梁孝王僭越本分的一组是(3分)①二十四年,入朝。二十五年,复入朝

②梁多作兵器弩弓矛数十万

③府库金钱且百巨万,珠玉宝器多于京师 ④东西驰猎,拟于天子

⑤梁之侍中、郎、谒者著籍引出入天子殿门,与汉宦官无异 ⑥汉使使迎王,王已入关,车骑尽居外,不知王处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⑤ C.②③⑤⑥ D.①②④⑤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孝景帝和梁孝王一起喝酒时曾从容对梁孝王承诺:自己死后将帝位传给梁孝王。梁孝王谢恩推辞,虽然知道皇帝说的不是真心诚意的话,内心还是十分高兴的。

B.二十九年十月,梁孝王入朝后留在京城,出入游玩一如皇帝待遇,其属官只要登记之后,便可如朝廷宦官一样出入宫禁。

C.梁孝王再次进京时,在茅兰的劝说下,他轻装简行,跟在使者后面入城,并且没有马上去见皇帝,而是躲藏进长公主府中暂避风头。

篇3:2011年高三语文文言文复习教案:《渔父》(苏教版必修5)

一、文言实词 1.特殊词义 (1)语气词,表反问 (2)指示代词,这 (3)句首发语词 (4)整治

2.词类活用 (1) 使动用法。 (2) 名词作动词。

二、文言虚词

1.而(1) 连词,表转折。 (2) 连词,表并列。 2.之 (1) 助词,的。 (2) 代词。

3.且 (1) 连词,而且,并且。 (2) 连词,况且。 4.为 (1) 动词,成为。 (2) 语气词,表反问。

5.也 (1) 语气词,表判断。 (2) 句中语气词。 (3)句末语气词。

6.以 (1) 介词,用(2) 连词,表目的,相当于“以便”。 7.于 (1) 介词,对 (2) 介词,从(3) 介词,在。

三、文言句式

1.判断句 2.宾语前置句 3、宾语前置 4、疑问句 5、省略句 6、省略句

7、省略句 8、省略句 9、介宾短语后置 10、介宾短语后置 11、介宾短语后置

寡人之于国

一、文言实词

1. 通假字 (1)通“毋”,不要 (2) 通“毋”,不要(3) 通“斑”,此处指头发花白 (4)同“途”,道路

2. 特殊词义 (1) 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2) 副词,更、更加 (3) 只是,不过 (4) 细密

3.一词多义 前一个为动词,吃;后一个为名词,食物 4.词类活用 名词作动词。

二、文言虚词

1.而 (1) 连词,连接状语和中心语,表修饰。 (2) 连词,表承接。 (3)连词,表转折。 (4) 连词,表并列。

2.其 (1) 指示代词,相当于“那”“那里”。 (2) 代词,作定语成分

3.之 (1)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2) 结构助词,的。 (3)衬音助词,无义。 ⑷代词,作宾语成分

4.焉 (1) 句末语气助词。 (2) 代词

5.然 (1) 指示代词,这样。 (2) 形容词词尾,相当于“地”。

6.于 (1)介词,对于。 (2) 介词,表比较,比。 (3) 介词,在。

三、文言句式

1、判断句 2、判断句、宾语前置3、判断句4、宾语前置5、省略句(省去主语“寡人”)6、省略句

篇4:苏教版必修四语文文言文复习学案

【文学常识】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它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编辑而成。《论语》各章各节独立成篇,涉及的领域极其广泛,记录了孔子关于哲学、经济、政治、伦理、美学、文学、音乐、道德等方面的言论,始终如一地贯穿了“仁”这一核心思想,是研究孔子及其创立的儒家学说的主要文献。

简介背景 《季氏将伐颛臾》记载了孔子和弟子冉有、季路的一场对话,这场对话究竟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进行的?

篇5:2011年高三语文文言文复习教案:《渔父》(苏教版必修5)

【文学常识】

作者介绍:张溥,字天如,号西铭,江苏太仓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社会活动家。自幼刻苦自励,勤奋好学,每次读书一定要先亲手抄一遍,抄后读过即焚去,然后再抄、再读、再焚,至七次始罢。崇祯四年进士,曾集郡中文士,结复社评议时政,为权贵所恶,后以党祸而死。著有《七录斋集》等。

时代背景:明王朝为维护其反动统治,设立了锦衣卫等特务机构,在全国范围内由上到下地建立了一整套特务统治。这些机构的组织者,大多是皇上宠信的宦官。宦官魏忠贤把持朝政达七年之久,党羽遍布天下。

应天巡抚周起元得罪于魏阉而被免职。已削职乡居的周顺昌(蓼洲周公),同情周起元,当众辱骂魏阉,魏因此怀恨在心。天启四年,魏阉借机指使死党苏州巡抚毛一鹭加罪周顺昌并逮捕了周顺昌。这一行为激起了苏州人民极大愤慨,于是趁毛一鹭等人逮捕周顺昌之机,群起反抗。他们毁官府,杀缇骑,毛一鹭躲进厕所才免一崐死。这次斗争被镇压后,朝庭在苏州大肆捕人,颜佩韦等五人挺身而出,慷慨就义。一年以后魏阉被皇帝贬往凤阳看陵,魏忠贤于途中畏罪自杀。周顺昌冤案始得昭雪,魏忠贤生祠一夜被捣毁。苏州乡绅吴默等人收葬颜佩韦等五人尸体重葬于魏生祠原址,并立了墓碑。

【重点梳理】

一、文言实词

1.通假字

(1)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2)独五人之曒曒,何也 (3)敛赀财以送其行

(4)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5)亦曷故哉

2.古今异义

(1)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2)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3)吴之民方痛心焉

(4)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

(5)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

(6)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7)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8)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

3.一词多义

(1)发 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 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发其志士之悲哉 而又有剪发杜门

(2)行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其辱人贱行 行之敛赀财以送其行

(3)固 轻重固何如哉 斯固百世之遇也

(4)使 公之逮所由使也 人皆得以隶使之

(5)徒 慷慨得志之徒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6)按 缇骑按剑而前 按诛五人

(7)得 慷慨得志之徒 人皆得以隶使之

4.词类活用

(1) 去今之墓而葬焉 / 其疾病而死 / 缇骑按剑而前 / 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 买五人之头而函之 /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2) 人皆得以隶使之

(3) 众不能堪,抶而仆之 / 安能屈豪杰之流

(4) 不敢复有株治 (5) 不能容于远近

二、文言虚词

1.而 (1) 去今之墓而葬焉死而湮没不足道者/ 抶而仆之/买五人之头而函之

(2) 其疾病而死/则噪而相逐

2.以

(1) 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亦以明死生之大 (2) 中丞匿于溷藩以免

(3) 于是乘其厉声以呵 (4)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5)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 (6) 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

3.焉

(1) 激于义而死焉(于之,在这件事上) (2) 去今之墓而葬焉(代五义士)

(3) 吴之民方痛心焉(无实义)

4.之

(1) 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2) 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

(3) 钩党之捕遍于天下 (4) 佯狂不知所之者

(5) 人皆得以隶使之 /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 初中文言文复习纲要(九年级备课资料)

★ 一份心灵的测试卷6(必修备课资料)

★ 人教版初中文言文复习

★ 高三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

★ 《我有一个梦想》(高一必修备课资料)

★ 广东省高考满分作文(高三必修备课资料)

★ 沁园春长沙 备课资料(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 高中政治重点知识资料

★ 高中语文必修文言文

上一篇:智囊侯赢及翻译冯梦龙下一篇:简历:日语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