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知识点必修二

2024-04-18

高三政治知识点必修二(精选11篇)

篇1:高三政治知识点必修二

1、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A 法律地位: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国家权力机关)

B 职权: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C全国人大-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地位,其它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2、人大代表

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组成人员,代表人民群众直接行使国家权利。

产生方式--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 每届的任期--五年。

权利: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A 地位: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B 组织和活动的特点:民主集中制(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

民主集中制体现:人民与人大代表的关系;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的关系。

2、我国的政党制度

1、中国共产党:

地位:是我国的执政党,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性质: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领导方式:政治领导、组织领导、_领导

执政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基本方式)

执政理念: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指导_:A.马克思列宁主义,__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三、科)

2、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地位: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主要内容:

①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是亲密友党。

②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③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相互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④多党合作的根本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

⑤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

人民政协性质:是爱国统一战线组织(不是国家机关,不能说履行什么国家职能),也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根本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职能(作用):(1)政治协商(2)民主监督(3)参政议政。

(3)优越性

(1)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2)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3)有利于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实现。也有利于协调各阶层的利益和要求,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也有利于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3、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1、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A.是什么--我国已建立起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B.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C.怎样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1)坚持和完善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2)制定和完善有关法律,提供法律保障。

(3)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提供制度保障。

(4)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是什么: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优越性:①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全。

②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以实现。

③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④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

3、我国的宗教政策

(1)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2)国家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3)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4)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基本经济制度结合起来、

坚持把国家层面的民主制度同基层民主制度结合起来,

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结合起来。

篇2:高三政治知识点必修二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三政治必修二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知识点》的内容,具体内容:高三政治复习时,主要是复习重要知识点,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希望对你有帮助。高三政治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知识点 1、我国政府的性质。2、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3...高三政治复习时,主要是复习重要知识点,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三政治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知识点

1、我国政府的性质。

2、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

3、政府如何履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4、我国政府的作用寓中概括为哪两个方面?

5、我国政府的宗旨是什么?

6、政府如何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

7、当公民遇到困难或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怎么办?

8、政府依法行政的必要性是什么?

9、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

10、如何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

11、如何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

12、简述我国目前的行政监督体系。

13、政府接受监督的重要意义?★

第二单元核心问题识记

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来自人民。

2、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

3、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有:(1)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2)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3)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4)提供社会公共服务。

4、政府履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主要是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5、政府要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能,不失位、不越位、不错位,有所为有所不为。

6、我国政府的作用集中概括为人们的公共生活受到政府管理和人们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两个方面。

7、我国政府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8、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9、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地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10、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11、政府及其公职人员行使行政权力必须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宪法

和法律是堂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从根本上讲,政府依法行政,就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就是体现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12、政府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保证政府及其公职人员不变质,增强政府的权威;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篇3:高三政治知识点必修二

新课程实验为高三政治总复习开辟一条科学的途径:引导学生把自己已学的知识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重组, 构建知识应用系统, 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复习指向:关注知识应用系统

思想政治课的生命力就在于理论联系实际, 掌握知识的目的在于运用知识。

回顾历史, 中国古代科技之所以能够长期走在世界的前列, 就在于中国古代科学特别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当代中国之所出不了获诺贝尔奖的大师级人物, 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当代中国人更多地喜欢坐而论道, 从理论到理论, 或轻实践重理论, 或注重考试, 不注重对知识的运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 要改变课程内容“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 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 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 高考试题逐步转向社会生活实际。最近两年, 福建省省质检卷和高考卷试题都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问题。如2010年福建省高考卷第39题第 (3) 问:让学生想想办法从农民工、买菜大妈和企业家中任选一位谈谈如何提高他们幸福指数。再如2011年福建省质检卷第39题第 (3) 问: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消费方面相关知识劝自己的同学坐高铁不坐飞机和其他交通工具。因此, 高三政治总复习指导学生建立知识应用系统, 让学生学以致用, 既提高自身的思想素养、情感态度, 也提高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策略:构建知识应用系统

1. 立足于现实生活

学以致用, 学习知识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解决社会现实问题, 离开这个宗旨, 任何学习只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

(1) 关注热点。在引导学生构建知识应用系统过程中应该首先从现实需要出发, 研究社会热点问题, 如我国当前最突出的问题是分配公平问题、经济发展方式问题、就业问题、食品安全问题、经济结构问题, 把这些热点问题利用上课时间和学生一起探讨如何解决, 谁来解决, 根据解决这些问题的主体把考试说明上相关的知识按照从国家、企业、社会和个人等几个方面进行归纳, 帮助学生构建解决问题的知识应用系统, 并让学生养成用系统优化的思维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 这样在考试或在平时生活中遇到问题时能举一反三, 灵活运用。

(2) 结合生活。构建高三知识应用系统应引导学生从关注身边生活小事出发, 让学生体会到政治上的道理就在我们身边, 就在平常的日常生活中。2010年, 我在给学生复习公民政治生活时, 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我亲身经历的案例。5月21日, 晋江一中高三年段全体老师在图书馆集体备课, 校长突然进来宣布:高考后全体老师到上海看世博会, 并请蔡清涵、郑海华老师负责安排。会后, 蔡清涵老师积极联系旅行社, 海华老师负责老师的报名。没过几天, 47个老师联名写意见书, 认为旅行社报价过高, 学校有赚老师钱之嫌。我把这个案例引进课堂, 问同学们该怎么办?同学们七嘴八舌讨论起来。然后, 我告诉同学们我是这样做的:我把清涵、海华和其他几个意见强烈的老师召集起来, 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 最后决定开辟两条路线:一条去张家界, 一条去上海世博会。最后由于时间的原因, 旅行社新的定价比原价还要高, 但老师们还是乐于接受。最后我问同学们如何把公众之事做好, 同学异口同声地回答到应该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和民主选举。这样给同学上了一堂生动地传播民主思想和提高学生管理能力的政治复习课, 提升了学生认知水平和思想质量。

2. 构建知识网络

(1) 系统依据。课程目标是高考命题的总体方向, 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主要依据, 教材和时事是高考命题的重要素材, 这是做好高三总复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构建思想政治知识应用体系时应对照考试说明, 将其中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的知识点, 参考教材按照一定逻辑重组成新知识体系, 既便于学生记忆, 减轻学生负担, 又达到让学生融会贯通、灵活运用的双重目的。

(2) 结构梳理。梳理知识结构, 是建立知识应用系统的基础和条件。以《经济生活》为例, 把经济活动把相关知识划分成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四个板块, 每一板块从主体、客体、载体三个角度对知识点进行归类, 如“生产板块”应用知识系统建构如下:

●国家: (1) 落实科学发展观; (2) 市场调节、宏观调控、资源合理配置; (3) 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5点) 。

●企业: (1) 面向市场, 遵循价值规律, 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2)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手段, 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3) 诚信经营, 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

●社会:社会公平、社会和谐、全面小康社会、社会保障障制度。

●个人:

消费者: (1)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4点)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 维护合法权益; (3) 消费心理 (4点) 。

劳动者: (1)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平等、竞争、多种、自主) , 全面提升素质; (2) 合法权益和义务; (3) 就业问题 (WHY、HOW) 。

共有词:就业→收入→人民生活水平→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制度: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一般不用, 分析成就或生产力发展时用) 。

●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其中, 生产起决定作用, 消费是目的和动力, 分配和交换是桥梁和纽带 (一般不用) 。

这样的结构, 脉络清晰, 简明扼要, 提纲挈领, 形成一个“以不变应万变”的知识应用系统。

篇4:高三政治知识点必修二

【关键词】结构图 学生 建构体系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1-0061-01

高三政治复习中似乎一讲就懂、一看就会,却一做就错,这样的顽疾原因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理解不深,分析不透,简单重复,不重视思考,别人指出关键才豁然开朗;二是知识不成系统,胡乱堆砌,用时找不着,不重视联系,别人建起联系才理清思路。这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发现联系、建构知识体系。

心理学研究表明,要想长久地保持信息,最有效的策略就是对信息进行合理组织,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将分散的、孤立的知识建构成一个整体,这一思维的过程可以通过绘制知识结构图的方式呈现出来,这也是再次理解、加工所学知识的过程。学生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再次分析、归纳、概括、联想,从而同化、吸收,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这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多元智能学习理论的要求,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一、简单的图,丰富的阐述

图一是一位同学在复习完“影响价格的因素”后所画的“价格形成原理”的结构图,这张图非常简单,只有三个概念(价格、供、求)四个字,却概述了一框题的内容,也是《经济生活》的第一个重要原理。这个结构图在黑板上一画出来,就有同学质疑:决定商品价格的是价值,图中漏了商品价格形成的一个原因,而这位学生的解释是:价值是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供给方即生产者生产的效率直接决定了商品的价格,效率越高自然价格越低,反之亦然,当然这也受到需求方即消费者的影响,供求双方的博弈影响商品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涨,反之亦然。这位同学的图极其简单,但其阐述却是极其丰富的;有些同学在这张图中只看到供求对价格的影响,而没有看到价值对价格的决定作用,因为他们的结构图是这样的:

图二似乎完善了,但却是真正简单机械,缺少思考体现的,只是把书上的内容简单地罗列出来。而图一乍看是简单地甚至有遗漏,但实际上却暗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精髓,西方经济学只承认供求关系变化是商品价格变化的原因,而马克思却看到了生产的效率或者说生产的成本在这其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也许画出图一的同学并没有意识到这实际上是西方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的区别,但其思考已经触及到了这一点。更值得提的是他下面的解释:从哲学上看,供求双方作为矛盾的双方,生产者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所以其决定了价格的高低;在第四课中我们知道生产决定消费,所以价格由生产者决定,当然这不是生产者主观决定,而是由生产的效率或者说生产的成本决定的。一个简单的图,把哲学的方法论运用到经济学的分析过程中,把其他单元框题的知识联系运用到本框中来,简单的图显得格外丰满。我又提示同学们,图一改个箭头方向将又是一个新的原理的结构图(价格对供求双方、即生产与需求的影响,也就是下一框的内容)。我又继续提示在投资理财中,哪些价格变动我们也很关注(汇价——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例,利息、股息是货币的价格)。这张图还在第四单元复习市场配置资源时再次被运用。一张简单的图,可以在多个单元、框题中运用,这取于你对知识的理解与把握,从而去阐述。

二、复杂的图,清晰的把握

一个原理、一框一课、一个单元的结构图相对简单,但跨单元、整本书、跨模块的知识结构图就会比较复杂,牵涉到的概念原理多、内在关系复杂,绘制结构图难度也比较大,尤其是要能清晰显示知识的整体和内在的联系。图三是一位同学在《政治生活》复习完后绘制的结构图,非常清晰的呈现了政治生活中公民与国家这两大主体,国家又细化为政党、人大、政府,并从地位、行为、要求这三个方面对每个主体进行归纳总结,揭示了政治生活主体的行为准则是宪法和法律,三个单元的主要内容清晰完整地呈现出来,而围绕国家利益这个关键词建构了第四单元的知识,并且很好地前三个单元进行了衔接。复杂的结构图因为对知识的清晰准确把握也就显得不复杂了,甚至变得简单明了。

三、唯美的图,深刻的理解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共三课洋洋洒洒三十多页,而且第三、四课核心观点又在第五课中再次重复,不少同学找不到重点,理不顺关系。图四是上完《文化生活》第二单元后,一位同学所画的结构图。这张图抓住了四个核心概念建起知识体系,拎起了第三单元的总体脉络;而且图也画得很唯美。这位同学的解释是:我们追求文化创新,但又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对外来文化的汲取,这构成了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而且也回答了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不管传统文化、还是外来文化都是不同时期、不同民族社会历史实践发展的产物,而文化创新更离不开实践,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所以居于中心、重心,也回答了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实践,两个基本途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这样唯美的图,是他对教材知识的深刻理解后的创作,一张好的结构图,可以很好地呈现学生思维的过程与结果,还能带给我们美的享受,这是思考的力量,地球上最美的花朵。

篇5:高三政治必修四必考知识点

1、哲学是什么?

(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的统一(世界观决定方,方体现世界观。)

(3)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的指导。)

(4)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的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5)哲学指导生活。①哲学就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②哲学的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的基本问题

(1)内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一方面,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另一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依据——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②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③它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3、唯物主义及其形态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特点: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物质形态,如水、火、气、土等)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特点:把物质归结为原子,机械性、形而上学性)

(3)辩证唯物主义(特点:A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B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C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历史唯物主义(特点:A它是时代的思想智慧,B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要求,C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4、唯心主义及其形态

(1)主观唯心主义(人的主观精神是唯一的实在, 是第一性的东西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

(2)客观唯心主义(客观精神是世界的主宰和本源。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

5、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①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②自然科学基础:19世纪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最具代表性的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三大发现。

③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①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②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③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篇6:高三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

1、什么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1)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它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2)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人类社会中各种精神生活现象的总称.

2、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之间的辨证关系是什么?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包括歪曲虚假的社会意识归根到底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2)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3、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什么?

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它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决定着社会形态的变革和更替.

4、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什么?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

5、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什么?

是生产力的生产关系的矛盾.

6、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7、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通过什么途径实现的?

(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过程是曲折的.

(2)途径:①在阶级社会,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②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通过改革完成的.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8、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根本动力、强大动力、直接动力各是什么?

(1)社会发展的动力是创新;

(2)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3)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改革;

(4)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阶级斗争.

9、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

(2)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他们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3)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精神财富形成的源泉,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精神财富;

(4)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10、什么是人民群众?

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人民群众具有历史性,但其主体是劳动群众.

11、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12、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13、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什么?

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群众路线.

14、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意义是什么?

(1)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

(2)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15、什么是哲学意义上的价值?

指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

16、什么是人的价值?它包括哪些方面?

(1)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

(2)人的价值包括:①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②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17、评价一个人有无价值的标准是什么?

主要是看他的贡献,即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

18、什么是价值观?

指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价值观实质上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19、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体现在哪里?

(1)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①价值观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②价值观影响着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

(2)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是我们能否拥有美好生活的航标.

20、怎样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1)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2)当个人利益同人民群众的利益发生冲突时,要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选择;当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要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当选择;当个人的利益与社会、集体和他人没有冲突时,要把个人、集体、社会三者的统一作为自己的选择标准.

21、为什么说在劳动和奉献中才能创造价值?

(1)一个人在劳动中创造的财富越多,则对社会和人民的贡献就越大,自身的价值就越大;

(2)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自由地彰显和发挥自己的智力和体力,从而实现和证明自己的价值.社会主义社会,劳动是创造人类美好生活、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3)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22、怎样才能在个人和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1)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完全脱离社会的“个人奋斗”和“自我实现”是不可能的;

篇7:高三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分析

(1)文景之治:西汉初期,很注意吸取秦亡教训,再加上汉初经济困窘等因素,使汉初文帝、景帝能够从稳定统治秩序大局和恢复社会经济的现实需要出发,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并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出现了“文景之治”第一个盛世局面,为汉武帝时期的强盛奠定了基础。

(2)光武中兴:东汉光武帝在位期间,注意调整统治政策,在政治、经济等方面采取重用文臣、扩大尚书台、裁并官衙、削减官吏等措施,使全国出现了较为安定的“光武中兴”局面。

(3)贞观之治:唐太宗继位后吸取隋亡教训,正确认识君民关系,善于招贤纳谏,调整统治政策,从而使其在位时社会稳定,政治较清明,经济恢复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增强,百姓生活有所改善,史称“贞观之治”。

(4)开元盛世:在唐太宗治理国家的基础上,经过武则天的推进,到唐玄宗开元年间,政治安定,社会经济继续发展,中国封建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史称“开元盛世”。

篇8:高三政治复习中的几种知识串联法

关键词:中心词发散,原理要求梳理,生活情境引入,热点问题分析,经典试题演练

【摘要】针对新课程标准和高考政治学科对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要求以及政治学科自身的特点, 本文结合笔者在高三政治复习中的思考与体会, 谈谈如何将政治理论知识有效串联起来, 以提高政治复习课的实效。本文主要介绍以下几种方法:中心词发散法、原理要求梳理法、生活情境引入法、热点问题分析法、经典试题演练法。

【关键词】中心词发散原理要求梳理生活情境引入热点问题分析经典试题演练

相对于基础年级生动活泼的动态生成的政治课堂, 高三政治理论复习课为了适应高考要求更侧重于理论的系统把握和综合运用, 其课堂容量比基础年级多得多, 不可能像基础年级政治课那样大量引入或编演生活情境而组织课堂讨论以生成知识、情感、价值观。因此, 如何把有关理论知识以一种易被学生掌握且乐于接受的形式串联起来便显得特别重要。为保持高三政治理论复习课的新鲜感, 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我们教师不得不思考如何把同样的内容以不同的形式呈现出来, 使学生每一次都能在惊喜中大有收获。以下几种形式是本人在政治课复习中常用的形式 (以《经济与生活》为例) , 与同仁商讨。

一、中心词发散法

在政治课新授课和一轮复习时, 课堂容量相对比较小, 我们往往以框题为单位, 学生应该比较好地掌握以中心词发散的方式来构建学科知识。如:《经济与生活》第一课第二框“多变的价格”中心词为“价格的变动”, 本框知识可以简单构建为以下体系 (以“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贯穿其中) :

在政治知识系统复习中, 我们需要以课或单元甚至以整本书为单位进行知识整合, 在学生较好地掌握了关键词整合框题知识的基础上,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将更多的知识围绕一两个中心词以一定的内在逻辑串联起来。这种方法, 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发散与聚合思维能力, 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 更有助于培养与提高学生抓准试题材料中的关键词并迅速准确地联想到课本理论知识的能力。如:《经济与生活》一本书可以“生产”与“消费”为中心词层层设问拓展, 如图所示:

以上图示可以视具体情况继续拓展, 如:在讲稳定物价处可穿插价格的有关知识;在市场调节处可穿插价值规律的相关内容;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求之统筹国内外经济处插入对外经济的相关内容;在增加收入处插入投资理财的相关内容……

采用这样的形式可以激发逐步提出与解决问题的欲望, 更有一种欲罢不能之感。尽管是理论再现课, 但因具有极大的挑战性, 因而容易吸引学生、启迪学生。

二、原理要求梳理法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我们都知道若能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理和方法论把握透彻, 解决哲学题几乎是没什么问题的。具体学科在一定意义上其实也是原理和要求的统一, 若能将之熟练掌握, 其意义是可想而知的。如:

商品理论及要求:

原理: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要求:生产者要提高效率, 生产适销对路的优质产品, 消费者要寻求物美价廉的商品。

货币理论及要求:

原理: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个基本职能, 其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是财富的象征。

要求:我们要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具体要求略)

价格理论及要求:

原理:价格由价值决定, 并受供求关系的影响, 价格变动会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具体内容略)

要求:我们要遵循价值规律。 (具体要求略)

消费理论及要求:

原理: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具体内容略) , 消费受很多因素的影响 (具体内容略) 。

要求: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具体要求略) , 发展生产, 稳定物价, 增加收入。

……

哲学原理、方法论包括辩证唯物主义 (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 和历史唯物主义 (社会历史观、群众史观、人生价值观) 。我们亦可以将经济生活的原理、方法论进行类似的对应归类:生产理论、交换理论、分配理论、消费理论。

原理要求法由于内容短小、精悍, 因而一方面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学生零散记忆的负担, 另一方面又可使学生在遇到相关问题时能自信轻松准确地提取对应知识加以解决。

三、生活情境引入法

人都是社会生活中的活生生的人, 任何人都会对活生生的生活感兴趣, 尤其是有一定思想的高中学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引入生活素材, 是课堂的生命所在。演一场非专业的表演、说一段意味深长的相声、来两句逗人的幽默, 讲述某人的发人深省的行为, 展示几张典型的生活照片……生活情境的引入使紧张的学习气氛得以缓解, 同时知识在不经意间得以生成、巩固和运用。

四、热点问题分析法

历年的政治高考命题都会围绕国内外的时政热点。热点应是政治复习的切入点、提升点, 做好热点专题复习, 可以拓展学生思维, 提高学生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围绕国际、国内粮油价格上涨问题, 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经济与生活》以下知识的复习: (围绕原因、结果、对策, 从国家、企业、公民角度)

1. 价格变动的原因、影响

2. 如何提高人民生活消费水平

3. 粮油价格上涨背景下的农业生产策略

4. 国家的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等

在“一题多问”过程中, 我们可以尝试“一题多解”、“一问多思”的做法。同时, 可适时地针对课堂中发现的学生知识上的缺、漏、弱点及时拓展、补充、强化, 从而达到“一而十, 十而百”的惊人效果。

五、经典试题演练法

此方式是建立在前几种方式的基础上知识的一种解题实战, 亦是查漏补缺, 强化考点的常用方法, 是对前几种方式的自习、巩固和提升。在分析试题的过程中, 一定要重视培养学生把握材料关键词、中心思想的能力、切入书本理论的能力, 利用材料自主编题的能力。亦要自然融入解题指导, 特别要采用合作讨论分享的方式, 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增强学有所用的成就感, 减轻对高考试卷神秘、紧张心理, 以赢得自然、轻松的高考心理, 从而使学生在考试过程中正常甚至超常发挥。

篇9:高三政治复习中的几种知识串联法

【关键词】 中心词发散 原理要求梳理 生活情境引入 热点问题分析 经典试题演练

相对于基础年级生动活泼的动态生成的政治课堂,高三政治理论复习课为了适应高考要求更侧重于理论的系统把握和综合运用,其课堂容量比基础年级多得多,不可能像基础年级政治课那样大量引入或编演生活情境而组织课堂讨论以生成知识、情感、价值观。因此,如何把有关理论知识以一种易被学生掌握且乐于接受的形式串联起来便显得特别重要。为保持高三政治理论复习课的新鲜感,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教师不得不思考如何把同样的内容以不同的形式呈现出来,使学生每一次都能在惊喜中大有收获。以下几种形式是本人在政治课复习中常用的形式(以《经济与生活》为例),与同仁商讨。

一、中心词发散法

在政治课新授课和一轮复习时,课堂容量相对比较小,我们往往以框题为单位,学生应该比较好地掌握以中心词发散的方式来构建学科知识。如:《经济与生活》第一课第二框“多变的价格”中心词为“价格的变动”,本框知识可以简单构建为以下体系(以“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贯穿其中):

在政治知识系统复习中,我们需要以课或单元甚至以整本书为单位进行知识整合,在学生较好地掌握了关键词整合框题知识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将更多的知识围绕一两个中心词以一定的内在逻辑串联起来。这种方法,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发散与聚合思维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更有助于培养与提高学生抓准试题材料中的关键词并迅速准确地联想到课本理论知识的能力。如:《经济与生活》一本书可以“生产”与“消费”为中心词层层设问拓展,如图所示:

以上图示可以视具体情况继续拓展,如:在讲稳定物价处可穿插价格的有关知识;在市场调节处可穿插价值规律的相关内容;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求之统筹国内外经济处插入对外经济的相关内容;在增加收入处插入投资理财的相关内容……

采用这样的形式可以激发逐步提出与解决问题的欲望,更有一种欲罢不能之感。尽管是理论再现课,但因具有极大的挑战性,因而容易吸引学生、启迪学生。

二、原理要求梳理法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我们都知道若能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理和方法论把握透彻,解决哲学题几乎是没什么问题的。具体学科在一定意义上其实也是原理和要求的统一,若能将之熟练掌握,其意义是可想而知的。如:

商品理论及要求:

原理: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要求:生产者要提高效率,生产适销对路的优质产品,消费者要寻求物美价廉的商品。

货币理论及要求:

原理: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个基本职能,其本质是一般等价物,是财富的象征。

要求:我们要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具体要求略)

价格理论及要求:

原理:价格由价值决定,并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价格变动会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具体内容略)

要求:我们要遵循价值规律。(具体要求略)

消费理论及要求:

原理:消费反作用于生产(具体内容略),消费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具体内容略)。

要求: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具体要求略),发展生产,稳定物价,增加收入。

……

哲学原理、方法论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历史观、群众史观、人生价值观)。我们亦可以将经济生活的原理、方法论进行类似的对应归类:生产理论、交换理论、分配理论、消费理论。

原理要求法由于内容短小、精悍,因而一方面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学生零散记忆的负担,另一方面又可使学生在遇到相关问题时能自信轻松准确地提取对应知识加以解决。

三、生活情境引入法

人都是社会生活中的活生生的人,任何人都会对活生生的生活感兴趣,尤其是有一定思想的高中学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引入生活素材,是课堂的生命所在。演一场非专业的表演、说一段意味深长的相声、来两句逗人的幽默,讲述某人的发人深省的行为,展示几张典型的生活照片……生活情境的引入使紧张的学习气氛得以缓解,同时知识在不经意间得以生成、巩固和运用。

四、热点问题分析法

历年的政治高考命题都会围绕国内外的时政热点。热点应是政治复习的切入点、提升点,做好热点专题复习,可以拓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围绕国际、国内粮油价格上涨问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经济与生活》以下知识的复习:(围绕原因、结果、对策,从国家、企业、公民角度)

1.价格变动的原因、影响

2.如何提高人民生活消费水平

3.粮油价格上涨背景下的农业生产策略

4.国家的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等

在“一题多问”过程中,我们可以尝试“一题多解”、“一问多思”的做法。同时,可适时地针对课堂中发现的学生知识上的缺、漏、弱点及时拓展、补充、强化,从而达到“一而十,十而百”的惊人效果。

五、经典试题演练法

此方式是建立在前几种方式的基础上知识的一种解题实战,亦是查漏补缺,强化考点的常用方法,是对前几种方式的自习、巩固和提升。在分析试题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培养学生把握材料关键词、中心思想的能力、切入书本理论的能力,利用材料自主编题的能力。亦要自然融入解题指导,特别要采用合作讨论分享的方式,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增强学有所用的成就感,减轻对高考试卷神秘、紧张心理,以赢得自然、轻松的高考心理,从而使学生在考试过程中正常甚至超常发挥。

以上几种方法虽各有其特点且形式多变,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围绕“九字真经”(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和“五W”(how、what、why、who、where)以层层设问架设、步步深入拓展的形式串联课本理论,并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由于“九字真经”和“五W”始终作为一根红线在贯穿着,其操作实际上是简单而轻松的,意义更是不容怀疑的。因为,一旦学生能将课本知识有机串联起来,在需要的时候,就可以像查字典一样准确而轻松地捕捉到所需知识。很多人都说“高考赢在心态”,如果我们的学生能以多种方式将政治课本理论清晰而系统地展现在头脑中,又何尝没有稳操胜券的优良心态而决胜政治高考?

篇10:高三地理必修二第三单元的知识点

天然气的利用:优点:①干净、清洁、使用方便;②燃烧效率高、比较价格低

地位:我国将天然气开发和利用作为21世纪初能源结构优化和石油工业产业升级的重点

天然气的分布(陆上):特点:西多东少,北多南少;分布地区:四川、陕甘宁、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

四大气区:新疆、青海、川渝、鄂尔多斯开发利用格局:

①东部油气田(东北、华北)产量递减;

②西部地区是我国油气工业新的战略接替区;

③西部地区油气开发的限制条件(a勘探开发资金短缺日益严重b西部地区对天然气的市场需求量有限c现有基础设施不能满足外运需要);

篇11:政治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一、我国的国体(国家性质)

1.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什么?(国体)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什么?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2.人民民主的特点是什么?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我国的国家性质有广泛性和真实性的特点;

②我国人民民主的广泛性,不仅表现在人民具有广泛的政治权利,而且表现在人民民主主体的广泛性;我国人民民主的真实性,表现在人民当家做主做主的权力有制度、法律、物质的保障,而且表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体现。

二、公民:

1.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有哪些?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广泛的政治自由;各项监督权。

2.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有哪些?

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3.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公民平等的享受权利,平等的履行义务,平等的适用法律

(2)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3)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个人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4.我国公民参加民主选举的方式有哪些?

有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

5.如何珍惜自己的选举权?

①不断提高民主选举的素养,行使好民主选举的权利;

②积极参加选举,提高参与意识和主人翁意识;

③珍惜自己的选举权,以人民利益为重;

④要了解候选人的品德和表现,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审慎投票。

6.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有哪些?

(1)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2)通过专家咨询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3)通过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4)通过社会听证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7.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重大意义有哪些?

(1)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

(2)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3)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

(4)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8.基层民主管理的方式

①直接投票选举村委成员

②通过村民大会参与民主决策和管理

③通过相关规定约束监督村干部

④村务公开、工作汇报

9.发展基层民主的意义

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实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的途径。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可以不断地学习民主管理的知识和方法,体会其价值和意义,并在民主实践中,逐步增强自己政治参与的责任意识和实际本领。

10.公民实行民主监督的合法渠道有哪些?

⑴通过信访举报制度行使监督权。

⑵通过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实行民主监督。

⑶通过舆论监督制度行使监督权。

⑷其他方式: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

11.民主监督的意义有哪些?

①有利于消除腐败现象,克服官僚主义和不正之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②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

③有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三、政府

1.我国政府的性质:

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

2.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有哪些?

⑴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

⑵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包括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⑶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⑷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3.我国政府的宗旨和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分别是什么?

为人民服务是政府的宗旨,对人民负责是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

4.怎样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①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

②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③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5.政府为什么要依法行政?

①有利于保证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

②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保证政府及其公职人员不变质,增强政府的权威;

③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利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④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6.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是:

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

7.为什么要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

权利是把双刃剑。政府权力运用得好,可以造福人民;权力一旦被少数人滥用,就可能滋生腐败,贻害无穷。为了防止权利的滥用,需要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来为人民谋利益。

8.怎样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

1)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利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①发挥人民民主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就要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的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使人民能够有效的监督政府权力的运行;②加强法制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就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

2)依据宪法和法律,建立和完善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

3)政府自觉接受监督,建设法治政府。

9.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是什么?

①只有接受监督,才能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减少和防治工作失误;

②才能防止滥用权力,防止腐败行为,保正清正廉洁;

③才能更好的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做出正确的决策;

④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造福于人民,从而建立起一个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全国人大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其他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和职权?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在我国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最高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3.人民代表的权利义务是什么?

义务: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权利:审议各项议案权、表决权、提案权和质询权。

4.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的最重要特点是什么?表现是什么?

民主集中制

⑴在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⑵在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上,只有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都有人民代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⑶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上,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职权,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的两个积极性。

五、中国共产党

1.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性质和地位是什么?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它的宗旨。

性质:两个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2.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3.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始终保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并为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才能最广泛,最充分的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4.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什么?基本内容?

(1)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3)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略读)

(4)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略读)

(5)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

(6)多党合作的重要活动机构:政协(爱国统一战线,不是国家机关)

六、民族、宗教问题

1.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2.处理民族关系三个原则之间的关系?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七、国际关系

1.主权的地位:主权作为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2.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有哪些? 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

3.主权国家的义务? 履行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等义务。

4.影响国际关系变化的决定因素? 由国家利益决定。

5.当今世界的主题?和平与发展

6.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7.我国的外交政策是什么?是由什么决定的?

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8、我国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 :

⑴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⑵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上一篇:伊滨一高学生会主席团成员竞聘公告下一篇:秦风·无衣原文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