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三政治复习策略

2024-04-20

浅谈高三政治复习策略(精选8篇)

篇1:浅谈高三政治复习策略

高三政治复习备考策略

一、重视研究,提高复习备考的针对性

第一,是研究高考考试说明,特别是近几年的全国高考文综试卷。

众所周知,高考说明是高三复习备考的指南针。认真研究、揣摩高考考试说明,有助于我们把握高考命题的原则、特点和走向,了解高考对知识、能力、热点的考查方式和考查重点,从而提高复习的针对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如果在分析研究当年高考试题的同时,也回顾当初我们的复习备考情况,两相对照,还可帮助我们发现过去复习备考中的缺失,从而改进现在的做法。

我们知道,这些年的高考试卷总的走势是“稳中求变,稳中求新,稳中求进”。因此,从纵向的角度看,对近几年的广东高考题特别是2010和2011年的高考题,既要分析研究其中相对稳定的、不变的东西,甚至是规律性的东西;又要分析研究其中的变化,并寻找其变化的依据、方向和趋势。从横向的角度,则应该研究高考试卷的五个方面:①涉及的考点,特别是其中的常考点;②涉及的能力点;③涉及的热点;④题型及对前述三个方面的考查方式;⑤主观试题答案的形成、组织和表述。我们学校在制定高三政治总体复习计划时,首先针对2011年的高考说明以及2010和2011年的高考题进行了认真的学习和讨论,根据去年备考的情况以及出现的问题,在今年的复习备考中做了相应的调整,进一步明确了备考的针对性,争取做到复习有针对,复习有效率,复习出成绩!二,研究学情和教法。

我们学校的学生生源情况不良,层次差别很明显,接受知识的态度以及能力差别很大,对于整个高考备考来说,研究学情是非常难的事情,但也是必须要做好的一件事情。研究学情,既需要了解学生在不同的学习内容上、不同的学习阶段中,知识上存在的疑点和难点、能力上存在的弱点和缺失、心理上存在的困惑和障碍;也需要了解学生在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而且,后者似乎更重要。研究前者固然可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提高复习备考的效率,但如果能在研究后者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帮助和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教师的教学也许将产生四两拔千斤的效用,更大程度上提高复习备考的效率。至于教法的研究,我们学校实行每周公开课制度,公开课有五个步骤,集体备课、公开课示范、教师说课、集体评课、教学反思。在公开课的演示中,整个高三备课组进一步深化了对课本知识的认识,以及对高考考点的深入了解,也通过公开课的演示,让同事对自己的教法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个人的反思,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同时,我们还实行师徒结对活动,由学科骨干、高级教师和科组长与新上高三的年轻教师结对,老教师在复习备考中对年轻教师进行教学指导,徒弟每周都必须听师傅至少两节课,以此来提高徒弟的教学水平,也对老教师个人提出新的见解。

三、重视基础,把握复习备考的根本

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能力以知识为载体。高考无论怎么改革、怎么突出对能力和素质的考查,都不可能完全脱离中学教学实际,脱离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脱离中学的基本教学内容。事实证明,文综考试中综合能力的考查正是以基础知识的掌握为前提,以课程标准规定的基础知识及教学目标为依据。而且,知识越基础,其运用的范围和适应性越广,在考查综合能力时涉及的可能性越大。因此,在高三复习备考中,必须强化主干知识,夯实基础。这是争取高考胜利的基本前提。

但是,强调主干知识并不意味着鼓励学生死记硬背所有的知识点,而是要通过对学科知识体系的总体把握,提炼和构建有机的知识框架和理论体系,全面认识和理解学科知识的主旨,做到“准、全、活、精”。

所谓“准”,就是能准确把握知识本身的意义和规定性,能区分相近相似,易混易错的知识点,必要时能准确地再现、再认知识。所谓“全”,就是既能从微观上对知识点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地理解和分析;又能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在宏观上形成知识网络和体系,能抓住教材主线。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会督促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建立知识结构图,形成对知识的全面了解,也增强了学生对知识体系的了解。所谓“话”,就是学活用活,既能在形成知识网络的基础上,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随时提取,灵活重组;又能对知识进行迁移、转化或提炼概括,用之分析、解决具体问题。相对来说,学生在活学活用这点上,能力就相对差一点,但这也是提升学生解读材料,提取知识信息的关键。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包括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要花费很多时间帮助学生来理解材料,以及通过对材料的分析,解答相关的问题。我们在备考中非常注意这方面的讲解,通

常会联系一些时政材料,或者找到一些最新的热点材料,让学生来共同分析,共同讨论,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相应的题目,在考试的试题中,也会涉及到相关能力的题目,让学生在掌握考点的同时,力争做到活学活用。所谓“精”,就是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能平均用力,而要突出重点。这既包括近年高考中常考的知识点或考查频率较高的知识点,也包括教材中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

为此,在复习备考特别是第一轮复习中,应做到以下四个方面:一是,通过对知识点尤其是重要知识点进行立体分析、纵横比较和练习讲评,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准确把握主干知识;二是通过揭示知识内在联系,整理教材主线,帮助学生编织知识网络;三是在研究高考考题、说明和教材的基础上,使学生明确知识重点,正确把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一般来说,高考常考或重要知识与热点结合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重点知识与新热点结合的问题不宜讲得太深太广。四是通过渗透热点、科学训练,引导学生学会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具体问题。

四、重视落实,加强复习备考的实效

复习备考,贵在落实,落实才能真正出成效。那么,需要怎样去落实呢? 第一,要循序渐进。“知识——能力——综合素质”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因此,在复习中不能操之过急,不能对学生要求太多太高,使之手忙脚乱,无所适从。从第一轮复习到第三轮复习应统筹兼顾而又各有侧重,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并让学生明白每一阶段复习的主要任务和要达到的目标,以便其自我观照,及时跟进。第二,要抓好常规。即要求学生平时认真听课,做好笔记,及时预习、复习和完成练习,制定好计划,建立错题集等。

第三,要讲练结合。从掌握知识,到知识内化为能力,能力升华为素质,光靠讲是做不到的,每一步都必须辅之以必要的练习,能力在一定意义上是训练出来的。必要的练习可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问题和不足,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使学生更加准确地掌握知识。一般而言,高三复习备考中,除每节课课堂上要有针对性的练习之外,每一课书复习结束后也需做一次系统的练习。此外,还可通过月考、周考和适应性综合性训练来进行练习。但不可搞题海战术。当然,无论那一种形式的练习,选题都须尽量科学规范、合理适度,并针对疑点、突出重点、折射热点;讲评必须及时精炼,有的放矢,多讲方法和过程,多点拨少包办。

第四,要加强辅导。这主要包括学法指导、考法指导、心理辅导。采取的形式,既应有集中辅导,更要有个别辅导;既要渗透在平时的上课、值班的过程中,也要抽出一定的专门时间进行辅导。不仅要辅导其学习,还要关心其生活、心理;辅导的内容,不仅要帮助其提高学习水平,还要帮助其改进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总之,要通过老师的辅导,让更多的学生在高考前达到自己应有的学科水平高度,在高考中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水平,使政治学科的弱者不弱,强者更强。

五、重视信息,认清复习备考的走向

我们知道,信息是一种很重要的资源。对于高考复习备考,信息的重要性同样不可忽视。充分而有效的信息,将可以引领我们穿过复习备考的迷雾,似拨云见日般让人豁然开朗。而在这个方面,我们应注意两点。

第一要尽量扩大信息面。信息包括国内外重大时事和社会热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各种高考信息和其他地方复习备考的动态及相关资料,这些都应该尽量地去了解、关注,我们会适时的放映一些有关广东、国内、国际的新闻视频,让学生对时政材料有了更深的体会。当然还要分析高考考试说明,及时了解考试说明,认真研究考试说明,特别是其中的变化,这有助于我们把握备考的重点,明确备考的方向。在2012高考说明还没有下发的时候,可以根据2011届的高考说明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

第二要注意对信息的取舍和整合。比如,在四、五份里,对纷至沓来、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各种高考信息,便要善加甄别、科学取舍。对来自各地的模拟题或信息题,不能照搬照用,而有必要研究它们的共性,即它们的聚焦点是什么;同时,也要换位思考,寻找焦点之中的盲点,即热点中的冷点,进而发掘冷点中有可能进入命题者视野的东西,即冷点中的热点。另外,还需研究它们各自的个性,即每套试卷的特色,特别是在选材、角度、命题形式上的创新,并加以借鉴。这样,既有取舍,又有整合,更有推陈出新,信息资源才能发挥其更大的作用,复习才会更有成效。

六、重视协作,形成复习备考的合力

学科间客观上存在的内在联系和交融、文科综合考试的特点和要求,必然要求政、史、地三科在整个复习备考中加强合作。而且越接近高考,这种合作就越

有必要,越要加强,也越重要。具体的做法,可以是开展集体备课,共同研讨;也可以采取联合讲座形式,联合辅导弱科对象;还可以互通有无,资源共享。但是,不管采取何种形式,必须统一组考,集体阅卷,形成复习备考的合力。

篇2:浅谈高三政治复习策略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策略

一、要以课本为主 建构体系

无论是应付单科考试,还是综合考试,都要以本为本,全面理解与掌握政治学科的三门课知识,以致于灵活应用,进而创造性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些要求回归课本,通览全书,整合相关知识点,建构知识体系,让所学的知识系统化,立体化,真正达到运用自如的程度。比如说“经济效益”这一知识点,它自身包括含义、内容、表示公式、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性与途径,同时还要找到它与价值规律、国企改革、市场经济的特征、市场交易的原则、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企业经营者的素质和正当竞争手段等经济学知识点的联系;还要进一步扩展到哲学中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和可持续发展等知识;另外还要联系政治常识中的国家职能、国际竞争的实质等内容,从而全面理解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高度统一的真正内涵。

二、要注意复习课本的方法和技巧

复习课本不是像刚学习的时候那样的细致,但也不是简单的翻一遍,或是单纯的背诵一遍,必须要注意方法和技巧。虽说是第一轮复习,但实际上它包含两遍:

第一,先把课本读“厚”。具体做法是:结合《2010年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把每一课的知识点都找出来,逐个消化。需要知识的识记,需要理解运用的知识点,要再通读一下课本上的相关内容,特别是以自己不理解的重点问题,除了要问老师和同学之外,还要做少量相关的习题。这一遍复习不能留下任何的知识死角。要下苦功夫细致地复习,时间不够要抽时间,把识记、看课本和做题有效地结合起来。另外,每复习一个阶段要做一套检测题,检查一下自己知识点上还有没有漏洞,以便及时查漏补缺。

第二,再把课本读“薄”。根据记忆规律,过一段时间还要进行第二轮复习,但时间有限,必须找出可行的方法!每进行完一个阶段,就要及时地总结一下,用一个专门的本子,列出这一个阶段的知识框架结构,并找出里面重点的知识和自己认为比较难的知识点,以备日后快速有效的复习。同时要做一个习题集,记录下那些自己做错的且比较重要的试题,每次考试前都要抽时间翻一下。

三、处理好课内和课外的关系

如果考生的政治基础比较好,那么只要做好上面的两步,并跟上老师的复习进度,就基本可以了。但是如果考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那就要投入比较多的时间来做好第一步,除了课内要跟上老师的复习进度,还要安排好课外时间。比如,要抽出时间记忆知识点和知识框架结构;要抽出时间做一定量的习题;要抽出时间理解和消化课本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在这个时间的安排上,我认为:前一类学生的课外时间投入最好是每天50分钟左右,而后一类学生的课外时间投入最少要90分钟,用30分钟时间记忆,30分钟理解,30分钟做题,等到基础知识牢固了,可以适当地减少课外的时间的投入。那种在考前突击记忆的做法是十分有害的,历次实践证明:如果平时没有时间,那么考前更没有时间,也没有好的心态去记忆,政治虽是文科,但同时要把功夫放在平时。

四、注意时事政治的积累

政治科考试的最大特点是和当年的时政结合紧密。因此“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背政治书”的做法无疑也是错误的。所以,我们要在平时注意积累时政。步骤有两个:

第一,在平时注意把当月的重点时政记录下来,并作一归类。可以分为政治类、经济类、文化类、科技类、体育类等,特别要注意各个领域内的重大时政。

第二,在积累时政的过程中,把其与课本的复习相结合,学会自己命题。这一步要求多角度、多方面去分析时政,用所学的知识自己跟自己提问,同时要注意平时考试中知识点和时政的结合角度。

作为高三学生要注意克服自己浮躁的毛病,要有“甘当小学生”的心态去认真做好第一轮的复习,不可太毛躁,切忌好高骛远和粗枝大叶,特别是不能眼高手低!该重新记的要记一下,该做的大题要做一下,不能只看看。组织答案也是一种能力,需要在平时培养,不能光用眼而不用手。在第一轮复习中,考生要平静自己,一步一步地走,稳扎稳打,只有保持一份好的心态做好第一轮复习,才能在以后的复习中游刃有余,轻松制胜。

高考冲刺阶段政治复习策略

第一、重视对基本概念的记忆和理解,以不变应万变。如果对某个知识点一无所知或知之不全,一旦考到就很难得到高分,对于考点的理解,必须抓住概念“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第二、学会对重点知识的整合和重组,真正做到融合贯通。例如,要正确回答“如何看待农产品价格变动带动市场物价的变动”,必须对导致商品价格变动的各种因素都有所了解,包括商品的价值、供求关系、货币本身的价值、纸币的发行量、国家的政策、营销策略、消费心理等。

第三、注重政治概念的敏锐性。近几年的高考政治往往迎着社会热点上,以现实问题为载体,设置一些新情景、新材料、多角度、多层面、全方位立意问题,所以,必须对热点问题予以高度关注。

高考复习政治复习六大建议

一、基本指导思想

要以课本为主。有些考生认为:“课本没什么看的!太简单了!”这种想法是绝对不可取的。“万变不离其宗”,千变万化的试题只是命题角度的变化,高考试题也同样如此,它不会脱离《考试大纲》,不会脱离课本的知识点。所以在第一轮复习中,我们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课本上。

二、要注意复习课本的方法和技巧

复习课本不是像刚学习的时候那样的细致,但也不是简单的翻一遍,或是单纯的背诵一遍,必须要注意方法和技巧。虽说是第一轮复习,但实际上它包含两遍:

第一,先把课本读“厚”。具体做法是:结合《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把每一课的知识点都找出来,逐个消化。需要知识的识记,需要理解运用的知识点,要再通读一下课本上的相关内容,特别是以自己不一理解的重点问题,除了要问老师和同学之外,还要做少量相关的习题。这一遍复习不能留下任何的知识死角。要下苦功夫细致地复习,时间不够要抽时间,把识记、看课本和做题有效地结合起来。另外,每复习一个阶段要做一套检测题,检查一下自己知识点上还有没有漏洞,以便及时查漏补缺。我建议:以每两课为一个阶段,复习完两课后做一套试题,自我检测一下。

第二,再把课本读“薄”。根据记忆规律,我们过一段时间还要重复复习一个前面我们复习进的内容,但时间有限,我们必须找出可行的方法!我的建议是:每进行完一个阶段(也就是两课),就要及时地总结一下,用一个专门的本子,列出两课的知识框架结构,并找出里面重点的知识和自己认为比较难的知识点,以备日后快速有效的复习。同时要做一个习题集,记录下那些自己做错的且比较重要的试题,每次考试前都要抽时间翻一下。

三、处理好课内和课外的关系

如果考生的政治基础比较好,那么只要做好上面的两步,并跟上老师的复习进度,就基本可以了。但是如果考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那就要投入比较多的时间来做好第一步,除了课内要跟上老师的复习进度,还要安排好课外时间。比如,要抽出时间记忆知识点和知识框架结构;要抽出时间做一定量的习题;要抽出时间理解和消化课本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在这个时间的安排上,我认为:前一类学生的课外时间投入最好是每天50分钟左右,而后一类学生的课外时间投入最少要90分钟,用30分钟时间记忆,30分钟理解,30分钟做题,等到基础知识牢固了,可以适当地减少课外的时间的投入。那种靠考前突击记忆的做法是十分有害的,历次实践证明:如果平时没有时间,那么考前更没有时间,也没有好的心态去记忆,政治虽是文科,但同时要把功夫放在平时。

四、注意时事政治的积累

政治科考试的最大特点是和当年的时政结合紧密。因此“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背政治书”的做法无疑也是错误的。所以,我们要在平时注意积累时政。步骤有两个:

第一,在平时注意把当月的重点时政记录下来,并作一归类。可以分为政治类、经济类、文化类、科技类、体育类等,特别要注意各个领域内的重大时政。

第二,在积累时政的过程中,把其与课本的复习相结合,学会自己命题。这一步要求考生多角度、多方面去分析时政,用所学的知识自己跟自己提问,同时要注意平时考试中知识点和时政的结合角度。

五、时间安排

由于各学校情况不一样,所以考生的时间安排要和本学校的教学进度相吻合。下面仅以我们学校的时间安排为例给出建议,希望考生能举一反三,合理安排自己的课外时间。第一轮复习时间总体控制一般在两个半月,而政治常识相对于高三应届生而言比较陌生,所以用一个月的时间学习。考生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如果哪一部分相对薄弱,就要投入的时间长一些。可以在跟随老师同步复习的同时加大自己弱势部分的复习。找出每天中自己记忆力比较好的时间段记一些比较难记的东西,找出自己理解力比较强的时间段做一些自己认为比较难的部分的试题。但是要注意量,不可能花所有的课外时间去学习政治,毕竟还有其他功课,所以要合理安排好每一天的时间。比如今天有政治课,那么今天的课外时间就适当少分一点时间给政治,只需把课堂上老师讲的消化一下就可以了;如果今天没有政治课,那就多分一些时间给政治,自己合理安排时间,可以预习下一节要讲的内容,也可以单独找一些试题做一下以巩固自己学过的知识。

六、心态调整

篇3:浅谈高三后期政治复习策略

一、后期复习的指导思想

这一阶段是二轮复习和时政热点专题复习, 主要任务是突出重要考点、考点和考点间的内在联系、重大热点、查漏补缺和加强训练。要在复习中发现不足, 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 补充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提高自己的实战本领, 引导学生自信地面对高考试题, 准确认定所用知识与方法, 完整迅速地解决问题, 在高考中获胜。

二、具体策略

1. 关注《考试说明》, 梳理考点。

《考试说明》就是考纲, 它是最权威、最准确的信息源。在教学中, 应以《考试说明》为基本框架, 以课本为血液, 引导学生对考点进行必要的梳理, 深化对课本的理解。

(1) 关注新增考点。

每年的《考试说明》规定的考试范围都有一定量的增减。当年新增的知识考点是后期复习的重点内容, 比如:外汇与汇率;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了解国情, 立足国情;江泽民十六大报告、十六届三中全会公报等等。这些新增考点与现实问题有密切联系, 只有将新增考点作为重点来复习, 才有针对性, 才能在高考中考出好成绩。如:2003年高考试卷就考到了新增考点“人与自然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 认真研读样卷, 明确方向。

今年《考试说明》中的样卷, 有如下特点: (1) 选择题题干材料丰富, 时代感强; (2) 比较注重与学生的生活联系, 关注学生身边的事; (3) 反映重大时政, 体现了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和重大政策; (4) 注重考查学生的辩证思维; (5) 有综合性试题, 考学生的综合能力, 这些都应该在近期复习中注意把握。

2. 突出教材重点概念, 紧扣教材核心知识, 体现基础性。

所谓教材重点概念和核心知识:一是《考试说明》规定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原理和观点等;二是与当年高考热点问题相联系的概念、原理和观点。如《经济常识》中的新型工业化、恩格尔系数、劳动者权益、公平与效率、不同的投资行为、宏观调控、对外开放等有关知识;《政治常识》中我国的国家性质、国家职能、社会主义民主、公民参与政治生活、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人大代表的职权、国际关系等;《哲学常识》中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世界的物质性、意识的本质和作用、真理的具体性、条件性、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等原理等内容。

3. 关注社会现实问题,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贴近学生生活, 体现时代性。

当今社会重大的热点、焦点问题被用作命题的背景材料。特别是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当前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 也是政治高考命题所关注的焦点。民生问题涉及方方面面, 试题涉及贫困线标准的提高、国家法定节假日的调整、基层民主、规范劳动关系等。不回避热点, 迎着热点上, 试题涉及粮食价格上涨、巴厘岛路线图、汶川地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2008年奥运、国际国内重大热点问题。试题贴近学生生活, 成为试题的背景材料, 紧紧围绕学生的生活来展开。

4. 适当选做真题, 强化考前训练, 进一步提高审题和解题能力。

适度的试题练习及强化训练, 可以帮助学生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提高对知识运用的熟练程度。考生在后期复习中尤其要注意解题思路、方法技能的训练, 同时, 要把知识学活、用活。政治课本上的理论观点即使背熟了也不见得能掌握了, 应努力使之内化为信念、思维方式, 培养独立分析问题的态度以及扎实的分析问题的能力。这段时间的试题要做, 但不是盲目地做, 选择有针对性的试题去研究、探索。要认真分析每一道题答案的合理性, 为什么要选择这个答案而不是别的, 阐述出理由, 找出根据, 而这个根据就是教材中的内容和材料的结合。注意多思多问, 注重综合, 掌握科学的答题方法和技巧, 使学生把知识与设问相结合, 这也是得分的关键。

具体措施:

(1) 在教师指导下研读典型的高考试题, 找出组织答案的规律性并加以借鉴;

(2) 遇到问题经常多角度辩证地思考, 努力培养自己辩证的思维品质;

(3) 了解高考题型的一般特点和解题思路、方法技巧, 提高答题的得分率;

(4) 加强专项训练, 尤其是自己薄弱项目的训练, 通过练习提高解题技能。

5. 反思总结, 回归书本, 突出主干, 关注盲点。

篇4:浅谈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策略

一、注重课本,夯实基础

有些考生认为:“课本没什么看的!太简单了!”这种想法是绝对不可取的。“万变不离其宗”,千变万化的试题只是命题角度的变化,高考试题也同样如此,它不会脱离课本的知识点。高三一轮政治复习我校学生实际大约用时5个半月,主要是强化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夯实基础。力求对基础知识掌握做到全面不留死角,彻底扫除知识理解上的障碍。因为在高考中,任何一个知识点的疏漏都可能导致高考的失败,所以在备考中,既要突出重点,又要确保没有遗漏。既然课本这么重要,那我们如何才能读透课本呢?在我看来要注意两点:

第一,先把课本读“厚”。具体做法是:把每一课的知识点都找出来,逐个消化。需要知识的识记,一定要记忆下来;需要理解运用的知识点,要再通读一下课本上的相关内容,特别是自己不理解的重点问题,除了要问老师和同学之外,还要做一定量的习题,这一遍复习不能留下任何的知识死角。要下苦功夫细致地复习,时间不够要抽时间,把识记、看课本和做题有效地结合起来。另外,每复习一个阶段要做一套检测题,检查一下自己知识点上还有没有漏洞,以便及时查漏补缺。我建议:以每个单元为一个阶段,复习完一个单元做一套试题,自我检测一下。(如果时间不够,跟住老师安排即可,我们每一个单元都会有单元检测,把单元检测的题做好。)总之,做题也是为了巩固教材,力争通过一轮复习,把四本教材装进脑子里。

第二,再把课本读“薄”。根据记忆规律,我们过一段时间还要重复复习一下前面我们复习过的内容,但时间有限,我们复习不能面面俱到,但是我们必须做到把框架和重点知识熟记于心,常挂嘴边。我的建议是:每进行一个单元,就要及时地总结一下,自己默写和提炼本单元重点。还要记得每次考试前都要抽时间翻一下。

二、加强知识整合,构建知识网络

学会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综合能力考试多以现实生活中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立意命题,对事物的整体结构、功能和作用的认识,以及对事物变化发展过程的分析理解。

考试所涉及的知识,多以多样性、复杂性和综合性呈现出来,所强调的能力,主要是学习能力,即选择、加工、提取信息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了对解决问题思路的宏观整体把握。因此,考生在第一轮复习中必须加强对知识的整合,学会从整体上把握知识。

例如,对于《哲学常识》的学习,必须根据各个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加以梳理,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从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价值观四个方面来把握,然后再从宏观上形成对哲学的整体印象,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融会贯通。另外,综合能力测试既反映学科知识的系统联系,又注重考生多层次、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对对于规定的知识内容,不能仅仅满足于简单的记忆,还要挖掘它们的内在联系、弄清每个知识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为此,对于每个知识内容,我们必须懂得“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只有真正懂得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才能全面、准确地掌握这一重点知识点。这就要求考生更要重视挖掘知识,特别是主干知识的内在联系,必须在对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原理的掌握的基础上,根据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打破章节界限,形成教材的知识网络,构建起科学的知识体系。然后在此基础上,形成学科内跨教材的知识渗透,把不同内容的政治知识融合起来。把一些看起来不相干的知识加以归类,并使之网络化、序列化和专题化,提高自己从变化中找不变,以不变应万变的能力。

三、关注热点,掌握重点,提高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考作为国家级考试,必然要体现国家意志,试题中设置的新情况、新材料和新问题必然会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和现实性。因此,这就要求学生熟练地掌握书本知识,而且还要求学生走出书本和课堂,去融入社会,解决实际问题。广大考生一定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关注国家、关注社会、关注世界、关注我们共同生存的空间。如果考生在学习中不“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而是死搬教材,死背书本,那是肯定考不好的。为此,考生要注意平时对时政知识的积累,利用电视、广播、报刊、互联网等各种渠道和手段获取大量的社会信息。

在第一轮复习中以掌握知识为主,但也要根据教材知识结合热点问题进行分析。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对热点问题及时了解和思考,又可以保证热点问题的覆盖面。当然综合能力测试对时政知识把握的程度不一定要有多深,但把握的面一定要广。平时的单科考试中不一定热的问题,在综合考试中却会经常出现。如近几年文综考试中涉及的巴拿马问题、非洲问题等,不少考生都因平时的忽视而失分。另外,综合考试毕竟不追求试题的广度和深度,往往是抓住一个主题或中心形成若干道试题。

四、加强有效训练、提高学生审题答题能力

从近两年的高考题来看,题型的设计及难易程度都适中,但学生的得分并不高,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缺少对题型的强化训练。要加强审题和答题能力的培养,通过典型习题的训练和常见错误的分类分析,提高考生对试题的分析能力和答题要点的构建能力等。要处理好讲和练的关系,要用好每一节课,第一轮训练要专题知识训练和综合训练相结合,以专题训练为主。专题知识训练能反复强化知识点,使学生能拓宽视野、稳扎稳打;综合训练又能让学生有全局意识,并可及时查漏补缺、发现薄弱环节。在训练中还要加强文字书写规范性的训练,下功夫练字提高书写水平,答案设计要美观、合理,在训练时要特别注意做好基础题,高考试题难度结构为容易题(基础题)、中等难度题和高难度题比例是3:5:2,要在高考中获胜,必须把握好基础题目,要全批全改,当天的作业、测验当天批阅,第二天讲解。

篇5:高三政治复习方法技巧策略

重复的进行记忆,虽然很费时间,但是可以有效的加深我们对所看知识的记忆程度,循环法进行复习就是指各位同学一遍又一遍的将要复习的知识进行查看,记忆。学生如果选择循环法复习可以制定一个计划,将高中政治分为几个层次,确定自己需要重复复习几遍才可以将这些知识全部记住。使用这种方法复习高中政治的同学吗,在对知识掌握的准确性、熟练性都较强。

篇6: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策略

无论是应付单科考试,还是综合考试,都要以本为本,全面理解与掌握政治学科的三门课知识,以致于灵活应用,进而创造性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些要求回归课本,通览全书,整合相关知识点,建构知识体系,让所学的知识系统化,立体化,真正达到运用自如的程度。比如说“经济效益”这一知识点,它自身包括含义、内容、表示公式、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性与途径,同时还要找到它与价值规律、国企改革、市场经济的特征、市场交易的原则、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企业经营者的素质和正当竞争手段等经济学知识点的联系;还要进一步扩展到哲学中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和可持续发展等知识;另外还要联系政治常识中的国家职能、国际竞争的实质等内容,从而全面理解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高度统一的真正内涵。

二、要注意复习课本的方法和技巧

复习课本不是像刚学习的时候那样的细致,但也不是简单的翻一遍,或是单纯的背诵一遍,必须要注意方法和技巧。虽说是第一轮复习,但实际上它包含两遍:

第一,先把课本读“厚”。具体做法是:结合《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把每一课的知识点都找出来,逐个消化。需要知识的识记,需要理解运用的知识点,要再通读一下课本上的相关内容,特别是以自己不理解的重点问题,除了要问老师和同学之外,还要做少量相关的习题。这一遍复习不能留下任何的知识死角。要下苦功夫细致地复习,时间不够要抽时间,把识记、看课本和做题有效地结合起来。另外,每复习一个阶段要做一套检测题,检查一下自己知识点上还有没有漏洞,以便及时查漏补缺。

第二,再把课本读“薄”。根据记忆规律,过一段时间还要进行第二轮复习,但时间有限,必须找出可行的方法!每进行完一个阶段,就要及时地总结一下,用一个专门的本子,列出这一个阶段的知识框架结构,并找出里面重点的知识和自己认为比较难的知识点,以备日后快速有效的复习。同时要做一个习题集,记录下那些自己做错的且比较重要的试题,每次考试前都要抽时间翻一下。

三、处理好课内和课外的关系

如果考生的政治基础比较好,那么只要做好上面的两步,并跟上老师的复习进度,就基本可以了。但是如果考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那就要投入比较多的时间来做好第一步,除了课内要跟上老师的复习进度,还要安排好课外时间。比如,要抽出时间记忆知识点和知识框架结构;要抽出时间做一定量的习题;要抽出时间理解和消化课本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在这个时间的安排上,我认为:前一类学生的课外时间投入最好是每天50分钟左右,而后一类学生的课外时间投入最少要90分钟,用30分钟时间记忆,30分钟理解,30分钟做题,等到基础知识牢固了,可以适当地减少课外的时间的投入。那种在考前突击记忆的做法是十分有害的,历次实践证明:如果平时没有时间,那么考前更没有时间,也没有好的心态去记忆,政治虽是文科,但同时要把功夫放在平时。

四、注意时事政治的积累

政治科考试的最大特点是和当年的时政结合紧密。因此“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背政治书”的做法无疑也是错误的。所以,我们要在平时注意积累时政。步骤有两个:

第一,在平时注意把当月的重点时政记录下来,并作一归类。可以分为政治类、经济类、文化类、科技类、体育类等,特别要注意各个领域内的重大时政。

第二,在积累时政的过程中,把其与课本的复习相结合,学会自己命题。这一步要求多角度、多方面去分析时政,用所学的知识自己跟自己提问,同时要注意平时考试中知识点和时政的结合角度。

篇7:高三政治复习策略与重点

发布时间:2011-8-19 浏览人数:875 本文编辑:高考学习

高三政治复习策略与重点

高考政治复习期间,和理科相比,文综科目或者是政治科目有更大的成绩提升空间。在这段时间,还是要以课本为依据,把所有的考点梳理一遍。梳理先从宏观后从微观,例如政治学、哲学、经济学是宏观;在哲学里面有辩证法、人生观、价值观、唯物论、认识论,在辩证法里有联系、发展、全面、量变、质变、内外因等理论,这些是微观。实际上梳理一下没有多少内容,自己做有自己做的好处,可以增强记忆能力。

在这个阶段切忌浮躁,不要觉得做什么都没意思,做什么都无所谓,这是很危险的。应对高考,此段时间是关键,其复习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1.加强理解《考试大纲》

要全面把握有关政治课各个知识点的内涵及其范围,各个知识点之间联系和区别。正确理解各个知识点,理清知识脉络,对于应对高考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大纲》中有关高考内容和要求毕竟是高考命题的依据。从历年高考来看,政治试卷试题内容覆盖了《大纲》中绝大部分知识点,其中有些试题是明确考查学生识记能力的,有些是明确考查学生理解能力的,尽管题干中材料相当部分引用的是一些社会热点现象。《大纲》还为我们去分析和解答更多的题目奠定了一个良好的理论基础。

2.围绕热点问题分析思考

如果说上学期学习,主要是围绕知识点学习,使我们能在各种社会、政治、经济现象中予以再认和再现,那么第二轮复习则恰恰相反,应以社会重大时政热点为中心,去多角度、多层次地寻找与其相关的知识点,以便对此热点事件进行分析和评价,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思路。因为政治学课是一门具有强烈时代特征的学科,高考试题必然会反映国家意志,重大时政热点必然是高考试题的重要对象,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说明评价重大时政热点,是对应考学生的必然要求。当然在选择重大时政热点时,应进行筛选,主要依据是:中央在理论时间上的重大突破点,即与所学知识有关的新提法、新思路;国内外重大事件的时效性,即谁最近热,谁最热;发生在我们周围似乎是小事,却又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热点问题。找出这些热点背景材料,通过一定的切入角度,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评价。

3.主动关注高考动向

篇8:浅谈高三政治二轮复习策略

关键词:高三政治,二轮复习,复习策略

一、指导思想

认真钻研和把握一轮复习的现状和期末考试所取得的成绩与不足, 服从学校的整体统筹安排, 在教学安排上进行调整, 继续钻研考试说明, 把握考点要求, 紧扣教材, 帮助学生熟悉知识结构体系, 能够进行较强的知识迁移和知识库的灵活调用。同时, 结合各地模拟试题, 创编复习学案, 加强热点提示和时政材料的导入, 进行多角度命题与变式, 讲练背相结合, 提高学生能力。继续研究和实施轻负高效的课堂, 强化新课程理念, 突出学生主体, 少讲精讲, 优化教学过程, 注重答题策略和技巧的培养以提高复习效率。提高复习效率, 使学生在高考中取得良好成绩。

二、基本思路

1.对已经结束的第一轮复习进行查漏补缺, 继续夯实基础, 把握重点, 过关考点, 注重复习的质量与效率。

2.结合学生的实际与总体教学时间的分配与安排进行第二轮复习。二轮复习主要进行专题复习, 以课本为主, 以考试大纲为标准;打破教材的原有体系, 将所有有本质联系的知识进行划分形成专题, 将知识和理论热点进行结合;理论和实际进行联系, 发现热点和理论的结合点, 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复习;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训练学生规范答题和答题技巧, 提高学生的答题效率和得分率。期间穿插进行各地期末试题、一模试题和二模试题的训练, 从中把握各地高考命题的方向与走势。

3.积极参加校际的高三教学研究与交流, 研究与吸收各方经验, 及时调整和掌握最新高考资源、信息和教学策略。

4.认真备好每一节课, 做到备考点、备知识网、备易混点、备设题角度、备思维和方法。精心上好每一节课, 注重让学生参与, 培养学生在新材料、新情景中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5.强化能力提高的训练: (1) 注重有针对性的训练, 重视对解题思路的梳理, 提高训练的效率。这里所说的“针对性”即针对“增分点”和“弱点”进行训练。可采用多角度思考的方式对一些重点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进行梳理。在训练过程中, 对评价和总结要及时关注, 总结有关的内容思考以及对问题进行判断和解答的规律。 (2) 加强客观题和主观题训练, 突出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 (3) 重点训练“三多”。高考命题的主要特点是“一题多问, 层层递进”。复习过程中, 对“多问题”反复练, 对“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的分解训练进行加强, 多做发散性总结的训练。 (4) 加强训练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三、复习策略

1.第一阶段:知识专题复习 (2015年2月底—2015年3月底) 。

本阶段的主要目标任务是整合知识、构建网络, 同时兼顾查漏补缺、巩固知识。通过专项的整理复习, 对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情况进行分析指正, 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按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哲学生活、文化生活四大板块的理论知识, 将其分为十二个专项, 引导学生学会梳理基础知识的把握、对知识点归纳, 将原理和知识重新整理, 总结考点中类似、相近或相关的知识点, 构建知识小板块, 把握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学科内部的交叉联系、考点与时政热点的联系, 力求使学生从宏观上掌握所学知识, 进而使其条理化、网络化、系统化, 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具体做法: (1) 每个专题安排两节课, 课堂上老师讲5~10分钟, 留下30~35分钟让学生思考。课上对规律、技巧、方法、思路进行讲解, 达到高质量教学。教学并不是教材上的内容简单叙述, 而是对“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一过程的解决。在学生自主把握的时间里要引导学生复习整理, 对错误及时改正, 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使学生通过自己所写、自己所思、自己所做来对知识进行掌握, 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2) 建立主干网络, 扎实基础知识。检验专题复习效果的重要因素是知识是否过关。要重视课本知识, 着重构建基础、主干、盲点知识结构, 重点强调各学科的特点, 注重知识的转化、迁移和运用, 要注意总结近五年来高考的高频高点和冷点, 让学生明白各课各单元高考主要考什么, 自己应该记什么, 做到心中有数。另外, 二轮复习中我们仍然要脚踏实地地抓好双基落实, 指导学生对“主干知识网络”进行构建。因为对主干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是高考考核的重中之重, 指导学生建成自己的主干知识网络就可以在学生心中建立一个“网”, 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 全方位地进行全面思考。 (3) 精选训练题目, 提高训练效率。二轮复习的效果与考试训练题的质量以及训练程度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必须树立通过检测来强化课本知识的巩固和落实的理念, 重视每周的午测、周考, 这就要求教师切实抓好选题、组题、评讲的工作。各地来的高考模拟题一定要认真整合、精选, 定时定量按照高考的考试要求和原则进行强化训练, 使学生适应高考对基础知识、解题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的检验。

2.第二阶段:题型专题复习 (2015年4月初—2015年4月中旬) 。

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对学习方法加强指导, 提高学生对信息进行有效选择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及对知识进行分析总结的能力。对不同题型进行归类整理并总结, 专门对事例型、引文型、图表型、漫画寓意型、计算型选择题专项讲解和训练, 同时更要加强对体现类、启示类、意义类、原因类、依据类、措施类等主观性题目的训练, 总结解决问题的经验, 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训练:一是问题要求的训练, 要仔细审阅相关材料和问题的要求, 对问题的规定性条件要更加注意。二是选择信息的训练, 要找出准确的关键词, 关键词是解题的重要依据和切入点。三是训练寻找和试题有关联的知识点, 这是答题的基础。四是训练作者的语言表达能力, 要用合适的专业术语, 有条理有逻辑地对自己对问题的知识进行表达。五是注重训练学生答题的速度, 合理对时间进行安排。通过对这几个方面的训练, 要达到下面的目的:1.有规律地答题, 在指导学生归纳总结某一类型的解题方法和思路时, 要结合对训练的检验和评价。2.规范性地解题。对待练习题要像对待高考题一样, 作答时要严格根据各种试题的标准, 规范性地使用政治术语。3.训练的纠正性。有针对性地对某一方面进行训练, 对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存在的缺点进行弥补和纠正。

3.第三阶段:时政专题复习 (2015年4月中旬—2015年4月底) 。

本阶段的主要目的与任务是以社会重大时政热点为中心, 从经济生活、哲学生活、政治生活, 文化生活从多方面、多层次地对有关的知识点进行寻找, 对社会上的热点话题进行分析评价, 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帮助学生理解社会热点事件的发生过程, 集合有关联的教材理论知识, 将热点事件与对知识点的复习过程进行融合, 运用知识对热点进行分析, 利用热点复习知识, 多角度、多方位地分析现实中的问题, 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一定的提高。对热点的讲解不需要讲的太多太详细, 可以通过多次的练习进行掌握。还要尽量把简明的热点专题资料发给学生, 通过几个要点把主要问题准确地表达出来即可, 这大大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要积极落实社会热点事件中的关键词语, 并指导学生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

4.第四阶段:回归课本, 查缺补漏, 综合模拟训练 (2015年5月初—2014年6月初) 。

这一阶段的一个重要任务, 是对知识进行检验补充, 努力克服对难点知识的学习, 对重点知识进行加强补充, 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 加强训练解题方法。要以2015年的《考试大纲》中所提到的考点为标准, 对经常考的知识点进行明确, 加强必考点的学习。强调学生对基础知识点的学习, 并且有目的地对重点知识进行模拟练习。在这个阶段, 有大量的考试和外来信息。所以, 对复习中遇到的问题要仔细总结归纳, 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查漏补缺, 精心选择模拟试题进行专项训练, 但必须告诫学生不能毫无目标地做题, 更不能为了做题而做题。这一阶段的复习, 注重的是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 提高学生自主复习的能力。

具体的方法有: (1) 回归教材:第一要与考试大纲相结合, 要高度重视重点考点和从未涉及考点, 以及最新添加的考点。力求掌握的系统性、规范性和完整性。第二对知识主干反复复习, 实现知识的系统性。要加强梳理网络知识结构, 强调从宏观上对知识的结构体系进行把握, 了解有内在联系的知识, 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 使其更加系统化、条理化、系统化, 对主要知识以及重点难点扎实掌握, 进而使学生的解题方法和应试技巧得到提高, 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学会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2) 重视热点知识和重点知识:首先要做到对旧题反复温习, 做到对规范的思维方法熟练掌握并运用;第二要熟悉课本的关键内容。第三要运用教材精心选择热点资料。 (3) 对答题技巧进行训练, 对各种题型的解答模式及规律进行掌握。

上一篇:大转盘抽奖活动方案下一篇:群租户管理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