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县新农合村级定点医疗机构服务协议书

2024-04-09

滑县新农合村级定点医疗机构服务协议书(精选5篇)

篇1:滑县新农合村级定点医疗机构服务协议书

滑县新农合村级定点医疗机构服务

甲方: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乙方:

为保证广大参合农民享受基本医疗服务、促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下称新农合)健康发展,按照河南省卫生厅的有关规定,经甲乙双方协商,甲方确立乙方为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签定如下协议:

一、甲乙双方应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有关规定及滑县新农合管理办法及各项政策规定。

二、甲方应加强对乙方的监管,实行动态管理,对违反规定者给予处罚,直至取消其定点医疗机构资格。

三、乙方有责任为甲方提供与新农合有关的材料和数据;甲方如需查看参合农民有关资料、询问当事人、意外伤害调查等,乙方应予以合作。

四、乙方应为参合农民建立门诊登记,就诊记录应清晰、准确、完整,并按有关规定妥善保存备查。

五、乙方不得为参合农民提供假药、劣药。

六、乙方应积极配合新农合筹资及做好大额补助公示工作。

七、乙方不得扣留参合农民医疗证,不得提前支取参合农民 家庭账户资金,对违反规定者给予处罚,直至取消其定点医疗机构资格。

八、本协议有效期自2010年 月 日至2010年 月 日。协议执行期间,国家法律、法规有调整的,甲乙双方按照新规定修改本协议。

九、本协议未尽事宜,今后可以文本形式补充,具有本协议同等效力。遇有疑难事项,由甲乙双方协商解决。

十、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

甲方: 乙方:

甲方代表(签字)乙方代表(签字)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篇2:滑县新农合村级定点医疗机构服务协议书

甲方:乐安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 乙方:

根据《江西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办法(修订稿)》(赣卫农卫字[2011]13号)和《乐安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办法》(试行),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应与县级定点医疗机构签订医疗直补服务协议,确保在县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的参合农民享受及时、高效、优质、价格合理、行为规范的医疗服务,经甲、乙双方平等协定,自愿签订以下协议:

第一条

甲方的权利

1、对乙方的医疗服务行为进行监督和评价,并将情况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委会和县卫生局反映;对乙方违反本协议规定的行为可对其作出整改要求,直至解除本协议。

2、对乙方违反物价收费标准收取的费用,使用目录外药品超过15%的费用,审核发现有不符合政策的补偿、存在其他不予回付的款项,甲方经过与乙方沟通后有权在资金回拨时扣除。

3、.对乙方补偿的资料的真实性或诊疗的规范性有疑问时,可在乙方的协助下,对乙方的相关原始资料如病例、收费清单等进行核实。第二条

甲方的义务

1、要采取各种方法将乙方作为县级定点医疗机构向参合农民进行告知,并向社会进行告示。

2、须将本县的新农合补偿方案送达、告知乙方,以便乙方以此作为 对甲方辖区的参合农民住院申请报销时,进行审核和支付补偿的依据。

3、接到乙方报送的相关补偿资料和报表,应及时审核,并在每月15日前向县财政局申请乙方上月的垫付款项,以保证财政部门能在接到申请后7个工作日内支付乙方垫付的直补款项。

第三条 乙方的权利

1、对本县参合农民来住院诊治,要根据临床诊断结果,按照有关的诊疗规范进行治疗。

2、根据物价部门核定的服务项目或材料价格向患者收取相关费用 要求甲方及时回拨上月垫付的补偿款 第四条 乙方的义务

1、执行诊疗规范、药品使用规范、费用补偿规定等,按照因病施治的原则,做到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收费。

2、医务人员要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为参合农民就医提供各种优质服务。

3、在对参合农民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严格执行《乐安县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基本用药目录》2011年版(以下简称《目录》)及《江西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统筹基金不予支付和支付部分费用的诊疗项目和医疗服务设施范围》的规定。凡需要使用《目录》外的药品,或拟选用自费的诊疗项目和医疗服务设施,自费药品的比例必须控制在15%以内(以核报总药品费用计算)。超过部分有乙方承担,即:甲方有权在回付款中扣罚。乙方不能要求住院参合农民另行在医疗机构购买目录外用药。

4、为参合农民办理住院手续时应认真核对其身份和证件,不得出现“串户”现象,出院时应为其提供详实的医疗费用清单、出院小结、医疗费用发票等有关材料,收集、整理和填写相关报账资料和报表。

5、对参合患者的病情无诊治条件或医治无效者,需转诊、出院的,应及时办理,不得截留病人。

6、出院参合农民提出申请补偿时,医院直补窗口要免费为参合患者复印补偿所需的材料,并严格按照本县新农合实施方案的补偿比例进行补偿,做到即审即付补偿现金,及时准确地在《合作医疗证》上记录。如因乙方审核错误,给参合患者多补,费用由乙方自负。

7、要在每月28日以前将分乡镇统计、汇总的加盖公章的参合农民住院情况月报表及相关补偿资料直接交送至甲方。

8、对于参合农民不是以户为单位参合,合作医疗证号不全,不准、姓名不清、填写内容不全不清、未盖当地农医所当年已缴费章等,乙方有权拒绝给予补偿,订正后可以给予补偿。

9、县级定点医疗机构必须配备符合省级新农合规范接口的信息管理系统(HIS),并使用信息系统开展新农合直补工作。

10、要按照甲方要求,及时提提供各种医疗信息和有关资料。第五条 乙方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甲方可要求乙方限期整改,并将情况向县新农合管委会和县卫生局反映,按新农合有关政策处罚,直至解除本协议。

1、挂床住院套取新农合基金,采用虚假宣传以及其它不正当手段诱骗参合农民住院的,或将符合出院标准应予出院的参合农民继续滞留住院的;

2、未审核而将新农合基金不予支付的医药费用列入支付范围的;

3、非诊疗需要进行过度检查治疗或重复检查治疗的,或违反临床用药常规及联合用药规范,超剂量、超品种用药的,使用非本病种治疗药物的,医嘱外滥用药的;

4、不记载病历或病历记载不清楚、不完整、不真实,导致发生的医疗费用不符的;

5、违反医疗服务价格政策,擅自提高收费标准、分解项目收费、私立项目收费的;

6、违反药品价格政策,擅自提高药品价格的;

7、超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用药目录用药和检查范围,未履行向参合农民患者或家属告知义务的。

8、未按有关规定执行直补,并让参合农民承担新农合基金不予支付的不合理医药费用的;

9、弄需作假,乱改医疗文书,医患勾结,套取新农合资金的。

10、对参合农民的病情无诊治条件或医治无效者,需转诊、转院,而不及时转诊延误病情的。

11、其他违反新农合管理规定的。

第六条 本协议执行过程中如发生争议,双方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向县卫生行政部门申请行政复议或向县人民法院提请行政诉讼。

第七条 本协议未尽事宜,甲乙双方可以换文形式进行补充,效力与本协议相同。

第八条 本协议有效期自签订日起至201 年12月31止。第九条 本协议一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持一份,本协议经双方签字后即发生法律效力。

第十条 协议期满,经双方协商,可以在协议期满前1个月内续签。

甲方负责人签字(盖章)乙方负责人签字(盖章)

篇3:滑县新农合村级定点医疗机构服务协议书

尽管北京市在建立基本医疗卫生保健制度和新农合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 使广大农村居民享受到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 减轻了农村居民的经济负担。但由于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城镇化进程不断加速, 新农合的统筹管理面临着较大的挑战[1]。本文从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服务能力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选择代表北京不同经济发展、新农合筹资和管理水平的顺义、房山和延庆县等区县, 对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服务能力进行现场调查和问卷调查。

1.2 研究方法

一个地区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直接影响到当地新农合病人的就诊流向, 衡量某地区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主要选择本区域内服务能力最强的医疗机构。因此, 本研究中主要对区级医院的服务能力进行评价。服务能力主要从服务规模、服务项目和设备配备情况等进行描述和分析。

2 结果

2.1 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服务规模

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和每床位业务用房面积是衡量医疗机构床位配置和建筑规模的重要指标, 医疗机构的服务规模直接影响到其服务人口的大小和服务能力。本次调查通过每床位业务用房面积和每千人口医院床位数两个方面对区级医院的服务规模进行评估。

2.1.1 每千人口医院和卫生院床位数。

由于北京市常住人口规模大以及各区县人口分布不均, 被调查各区县每千人口医院和卫生院的床位数差距较大 (表1) 。

2.1.2 每床位业务用房面积。

区级医院业务用房和床位数多少与其提供服务的能力大小息息相关, 在满足一定的使用率的情况下, 相应地增加床位数, 能够给当地居民提供更多的服务。而业务用房的建筑面积应该与住院床位数和服务人口相适应 (表2) 。

2.2 各级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服务项目

衡量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的另一个指标是科室设置和服务项目的开展情况, 鉴于目前国家和北京市对各级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均作出了明确规定, 并制定了科室设置标准。本研究仅对服务项目的开展情况进行评价, 其中选取了最具有代表性的区级医院普外科手术项目和胸脑外科手术项目两项。

区级医院作为全县的医疗中心, 开展必要的手术将有助于提高全县农民群众的健康水平, 所以本次调查对区级医院开展手术的情况从普外科手术、胸外和脑外科手术两个方面进行了调查, 以分析区级医院的手术服务提供情况。

注:房山的业务用房面积数缺失;全国2010年每床业务用房面积为61.83m2。

在普通外科手术的开展情况中, 区级医院普外科手术开展率参差不齐, 作为对医院技术水平要求较高的胸外和脑外科手术, 区级医疗机构普遍可以开展肺叶切除术, 但均不能开展二尖瓣分离术和脑血管吻合术。各区级医院开展手术情况见表3、表4。

2.3 大型仪器设备配备和利用情况

大型仪器设备的配备和利用情况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本次调查对区级医院的大型仪器设备进行了分析, 调查显示, 各区级医院大型医疗设备配备齐全, 均配备了自动生化分析仪、内窥镜、X线造影机、数字X线摄影 (DR) 、计算机数据扫描 (CT) 、核磁共振成像 (MRI) 和彩超, 可以开展相关的检验检查项目, 结果见表5。

3 讨论

北京市各区县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不同, 政府财政收入和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也存在较大差距, 因此各区县筹资水平和服务能力也存在较大的差异[2,3]。

从服务规模可以看出, 各郊区县的床位标准明显低于北京市平均水平, 其中顺义和延庆两地也低于全国的平均床位标准。从每床位业务用房面积的数据来看, 延庆和朝阳区每床位业务用房面积均低于60m2, 门头沟区每床业务用房面积为75.7m2, 每床面积最大。但是根据卫生《综合医院建筑标准》, 与编制床位数相结合, 目前三个区县区级医院的每床位业务用房面积均低于部颁标准, 仍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卫生服务需求。目前区级医院均能开展常见病的手术治疗, 但对于癌症根治术等需要较高技术水平的疾病, 其能力还无法满足。从服务量开看, 尽管有些手术各区县可以开展, 但是手术例数并不多, 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区县居民更倾向于到市级三甲医院看病的现象。

总体来看, 此次调查的6个区的区级医院手术服务项目并没有广泛开展, 利用程度并不是很高, 这可能和北京市三甲级的综合医院较多, 交通方便, 病人直接去市区大型医院手术治疗有关。

从大型仪器设备的利用情况来看, 6个区级医院尚未全部开展外, 6个区目前已经全部开展内窥镜检查、X线造影、DR、CT、MRI、彩超检查。这些设备的开展大幅提升了区级医院的医技检查能力。

总之, 由于各区县参合农民的卫生服务利用情况不同, 各区县农民的受益程度也不同。根据社会医疗公平性原理, 需体现筹资的垂直公平和服务的水平公平, 即收入越高的人筹资比例也越高, 收入越低的人筹资的比例也越低, 具有等量卫生服务需要的人群, 无论其收入情况如何, 都能得到相同质量和数量的医疗服务。同时应加强新农合经办机构的硬件设施建设, 改善其设备和人员培训情况, 加强网络信息化等建设。

参考文献

[1]高强.关于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的报告[EB/OL][.2012-07-25].http://news.xinhuanet.com/health/2005-08-01.

[2]马振江.城乡卫生资源分配不公的原因、影响及对策[J].中国卫生经济, 1997, 16 (5) :19.

篇4:滑县新农合村级定点医疗机构服务协议书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下午好!

在这丹桂飘香,秋实累累的时节,我们迎来了市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分级管理评审组的各位领导和专家!首先请让我代表全院干部职工对各位领导、专家来我院检查指导工作表示最热烈的欢迎,也对各位领导、专家长期对我院新农合工作的指导与帮助表示诚挚的感谢!

自实施新农合政策来,我院模范执行上级有关新农合政策规定,切实履行定点医疗机构服务协议,管理制度健全并落实到位,医疗服务行为规范,认真控制医药费用,创新服务方法,积极参与新农合制度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目前我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面不断扩大,基金运行平稳,发展态势良好,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拥护和欢迎。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及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新农合的精细管理年。在全面启动等级评审工作以后,我们高度重视,齐心协力,坚持以3A级医疗机构评审标准开展各项工作,持续改进,使医院新农合管理、医疗服务、费用控制等工作得到不断提升。现就我院创建3A级定点医疗机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 医院概况及新农合基本情况

XXXX卫生院是集卫生行政管理、医疗预防保健、社区卫生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医院,1996年被授予“一级甲等”医院称号,2006年被确定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现辖有42个行政村,17个村卫生室,2011年全镇有16250户、57554人参加了新农合,农民参合率达99.3%,创历年参合新高。二 主要工作情况

(一)强基固本,夯实基础,新农合实现信息化管理

1.经办机构建设得到巩固:新农合工作量大面广,政策性较强,我们高度重视经办机构建设,建立了新农合工作领导小组,设置了合管办,办公场所宽敞、环境优美,配置了专职工作人员,落实了合管员的待遇,同时我们加大建设力度,在办公室安装了空调,极大的改善了办公条件。

2.管理体系得到畅通:作为市合管办业务管理的延伸,合管办与医院管理沟通体系进一步完善,管理渠道更加畅通。医院积极配合市合管办对医疗服务过程及医疗费用进行监督, 按要求报送各类报表及相关资料, 按时参加市合管办组织的各种会议以及培训。合管办也积极当好医院领导参谋,为医院建设出好谋、划好策。合管办每月根据医院新农合运行情况,做好二级审核,提供当月分析材料,提出改进要求,同时积极传达市合管办会议精神,根据上级要求结合医院实际认真落实各项新农合管理工作。

3.信息系统建设得到完善:信息化建设是新农合实现“管理科学、操作规范、监督有力、补偿便捷”的必然途径和重要手段。继09年医院完成HIS系统建设后,去年结合门诊统筹工作,积极筹措资金,加大投入,高起点、高要求,全面启用了村级新农合信息管理系统,推行门诊统筹工作计算机网络管理,实现了市合管办、镇合管办、镇村两级定点医疗机构的三级联网,为参合农民就医补偿提供了便捷服务,也为各级管理部门的适时监控提供了基础条件,初步达到了预期目标,在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实现资源共享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4.信息采集工作初步完成:参合农民信息采集是信息化管理的重要基础,根据上级要求,我们结合一卡通工作,采取电话联系、派出所查询、关联信息倒查等办法进行参合人员身份信息的查差补漏,并及时录入,不断完善新农合数据库。目前全镇57554条参合农民身份信息已完成57327条录入工作,信息采集率达99.8%,位居乡镇办第一,参合信息录入数量和质量继续保持前列。

(二)完善流程,规范运行,新农合实现了住院规范化管理

医院规范化管理是合作医疗制度的重要一环,也是确保基金运行安全、提高受益水平的关键所在。为此我们在规范医疗机构服务行为方面作了大量努力,不断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工作程序,深化管理细节,努力提高新农合管理水平和运行质量。

1、开通新农合绿色通道服务:积极落实新农合绿色标识制度,医院在门诊楼悬挂“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标牌,在门诊结算处,药房等位置设置新农合绿色窗口,方便新农合病人就诊。参合患者住院应用草绿色的静脉输液卡,住院病历夹,住院一览表卡片也使用草绿色专用标签加以区别。

2、提供新农合便民服务:我们把群众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好坏的重要标准,让参合患者满意作为新农合工作的落脚点。端正服务态度,改善服务环境,提高服务质量,在服务各个环节做好便民服务,为参合农民提供便捷、高效、热情的新农合服务,让参合农民身缠病痛而来,心怀满意而归,社会满意度不断提高。

2、制定便捷的住院流程:根据新农合住院管理要求,我们结合医院实际制定了一套合理的住院流程。参合病人入院必须及时审批,由合管办根据审批情况录入新农合管理系统中,相关资料传入结算处,病人出院可直接在结算处实现现场补偿,减少病人奔波之苦。

3、严格执行入、出院标准:我们要求医务人员严格遵循住院管理制度,把握住院指征,严禁随意降低住院标准,杜绝人为将不符合住院标准的患者转入住院,将可在门诊治疗的疾病诱导患者住院,严禁挂床现象发生。多年来,我们坚持首诊医师负责制,根据病情需要,积极治疗,各科室及各临床医师决不允许推诿新农合单病种病人。

4、做好身份审核 :严格落实市合管办住院管理规定,实行“一证通”制度,严把患者身份确认审核关,杜绝冒名顶替现象发生。规

范入院审核程序,制订了新农合病人身份审查规范,要求患者住院作到“两步四查对”,第一步由首诊医生核查患者合作医疗证(卡)和身份证,看是否参合;第二步查由合管办核查患者的户口本和系统录入情况,看是否人证相符。

5、严格执行住院一日清单制度:我们站立维护参合农民利益的高度,严格执行一日清单制度。护士站录入病人费用后即打印一日清单交病人或家属签字,保证了每位病人的清清楚楚用药、明明白白消费,促进了新农合的规范性操作。

6、严格执行新农合告知制度:合管办向每位病人发放了入院告知书,告知合作医疗的有关程序及其应享有的权利。同时创新工作方法,对住院病人入院告知进行了规范,对需要告知的共性问题,全部打印在入院告知书上,由合管办在审批时发放。医院在门诊大厅公布参合患者就诊流程、报销流程、报销比例及各种收费项目和价格,医护人员也积极做好新农合政策告知工作,对要实施的诊疗方案项目、用药种类主动告知,对特殊检查、治疗和自费药品的使用,必须征得患者或家属同意并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充分尊重病人的知情权。

7、严格查房制度:合管员每日佩带稽查证走入病房,深入床头,认真开展新农合查房工作。常规的例行查房重点督导医疗机构不合理用药、不合理收费、不合理检查及挂床、冒名住院等问题。为方便管理,合管办改进了查房工作日志,每位病人从住院开始到出院建立一份查房记录,详细记载了病人身份核对、医嘱执行、处方用药、项目收费及其他事项情况,病人住院情况一目了然。

8、严格实时监审:新农合管理系统与医院HIS系统对接后,我们依托网络优势,开展网上实时监审。每日合管办在管理系统对在院病人查询住院费用变化,发现不合理收费及时通知相关科室更改,实现了动态监审。

(三)创新机制,严格监管,新农合实现门诊统筹制度化管理

实行新农合门诊统筹管理,是新农合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要求,是扩大受益面、提高受益率的主要途径,也是医院新农合管理的重要内容。今年是新农合的精细管理年,我们着重强化新农合门诊统筹管理,坚持以完善运行机制为核心,以规范运行管理为重点,创新工作制度,促进了新农合门诊统筹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管理。

1、是创新“三个制度”,完善门诊统筹运行机制:

1、实行年度综合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制度:结合医院实际提出了“七个规范,五项制度”的管理办法,按组织建设、补偿流程管理、报销资料管理、费用控制管理等方面实行年度综合目标管理和季度考核,实行年度有目标、季季有考核的管理模式;

2、实行协议管理制度:我们与各卫生室签订了门诊统筹医疗服务协议书,从就诊管理、诊疗项目管理、药品管理、费用补偿及违规责任等6个方面明确了双方的责、权、利,做到责任清楚,利益明确;

3、实行红线惩戒和次均费用控制制度:为切实提高参合群众受益水平,确保基金安全,我们自去年12月份就实行红线补偿率和次均门诊费用指标控制。要求各卫生室红线补偿率不得低于25%,次均门诊费用不得超过30元。这一指标被市合管办做为全市通用标准,成为4月份的全市门诊统筹大检查考核指标。

2、是落实“四个强化”,规范门诊统筹运行管理:

1、是强化现场监督工作:门诊统筹的监管重点是在村卫生室,难点也在村卫生室。实行信息化管理后,我们不断改进卫生室的监管模式和监管内容,我们主动深入卫生室开展现场监督,积极督查。监管工作实行规范化管理,做到工作有记录,意见有反馈,整改有措施,过程有督办;

2、是强化补偿资料质量管理:门诊统筹报销资料是门诊统筹报销的财务凭证。我们要求各卫生室认真执行新农合门诊统筹报销资料填写及档案保管要求,不断加强门诊报销资料的管理,提高报表质量;

3、是强化公示制度:为确保合作医疗资金,特别是门诊统筹补偿全部、公平、有效地用在农民身上,确保他们的知情、监督的权利,我们对

17个卫生室全部配置了新农合公示栏,要求各卫生室认真落实公示制度,公示不流形式,不走过场,主动接受参合群众的监督;

4、是强化重点卫生室管理:对少数政策理解不透、执行不到位、存在私自提高收费标准的卫生室,我们将其作为重点督导对象进行重点督导,帮助其查找原因,整改落实到位。

3、是规范新农合档案管理:为有效的保护和利用新农合档案,在卫生院用房紧张的情况下,我们克服困难,腾出用房建立档案室,配备了防盗防尘等必要设施,购置了标准的档案柜,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同时鼓励各卫生室配备新农合资料专柜,做到各种资料分类存放、归档。3月份,集中时间对历年来的合作医疗资料分类整理,装订成册,各种上报的处方、票据、补偿凭证等做到分月装订,标识清楚、便于查询、保存妥善,新农合档案管理初见成效。

(四)控制费用,优质服务,新农合实现了和谐可持续发展

控制医疗服务费用的不合理增长,真正让农民得到价廉质优的卫生服务, 从而取信于民,最大限度惠及群众,是新农合长久发展的保证。我们始终以抓好医药费用控制为工作核心,以落实四个规范为基础,以执行五项制度为抓手做好医药费用控制工作。工作中主要做到四个规范:即要求临床医生在工作中要规范用药行为,降低目录外药品使用比例;规范诊疗行为,杜绝不合理检查;规范收费行为,严格执行物价政策;规范住院收治行为,严禁将不符合住院条件的患者转为住院治疗,严禁门诊病人挂床住院。同时严格执行实行部分药品限价及限用管理单病种限额付费住院补偿率红线惩诫例均住院费用控制制度。打击医务人员滥开大处方、滥用抗生素、乱检查的行为,确保我院例均住院费用不超标,单病种不超额,补偿率达标准。

截止2011年8月,我院次均门诊费用29.5元、例均住院医药费用1083.1元,未超过市合管办规定标准;日均住院费用与上年度同期比下降8.5%;未发现单病种超过限价规定;报销核减率为0.7%;

住院补偿率73.9%,均达到市合管办规定的要求。说明我院对各项管控措施的常抓不懈,遏制了不合理检查、不合理用药、不合理收费行为,有效控制了医药费用的不合理增长。

以上是我们的工作汇报。这次评审是对我院新农合工作的一次认真、细致、系统、全面的大检阅、大检查,通过创建,医院新农合管理水平得到提高,服务行为更加规范,服务效果更加满意,不仅规范了医院的新农合工作,更重要的是通过各位专家的检查,对我们的工作起到督促指导作用,使我院的各项工作得以持续改进。在创建过程中,虽然自查达到96分,但仍有许多这样和那样的问题。我们热切地期望本次来院检查的领导、专家不吝指教、帮助我们努力改进工作,我们将以此为今后工作的新起点和新动力,不断持续改进,为促进新农合工作健康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篇5:滑县新农合村级定点医疗机构服务协议书

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践中, 定点医疗机构道德风险的发生主要表现在:一些定点医疗机构违背临床医学规范和伦理准则, 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考虑, 在提供医疗服务的过程中故意诱导患者医疗需求或脱离病人病情实际过度提供医疗服务。如医生在给参合患者诊治时故意开大处方、多开药、开贵药, 一些定点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利用医患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诱使参合农民进行一些不必要的医疗检查。据山东省卫生厅的调查, 冠心病患者刘某在山东省临清市第四人民医院住院9天, 医院为其使用了鲁南欣康4盒, 西比灵3盒, 速效救心丸5盒, 异舒吉每天3支, 明显存在着多种药物重复超量使用的现象;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对患右腹股沟斜疝的儿科患者, 在没有感染的情况下, 联合使用先锋霉素、青霉素、氨苄青霉素等3种抗生素;一肠梗阻患者在无头痛、头晕、呕吐等神经系统症状体征的前提下, 聊城市国际和平医院却给病人进行了CT检查;聊城市开发区东城卫生院为一患前列腺炎的病人多次重复使用辅助治疗, 其中仅微波治疗的辅助治疗费用就高达1 360元, 占总治疗费用的50%以上[1]。

定点医疗机构在为参合患者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所以会发生道德风险, 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医疗服务的高度专业垄断性使得定点医疗机构有条件、有能力诱导患者医疗需求或过度提供医疗服务;二是我国医疗管理体制的市场化改革, 使得定点医疗机构的生存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收入的多少, 这使得各定点医疗机构出于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 具有较强的内在动力向患者提供过度的医疗服务。

与消费者购买其他的产品和服务不同, 医疗服务消费具有明显的乏知性、被动性和不确定性的特征。所谓乏知性是指患者由于自身知识结构的局限, 对自己所患疾病的种类及严重程度缺乏明确的认识和判断, 欠缺对所供给的卫生服务的质与量是否符合自己病情的判断信息。所谓被动性是指患者的医疗服务需求主要是由医生决定的, 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时不能讨价还价, 只能被动地听从医生的安排和处置。所谓不确定性是指人们对于医疗服务质量、医疗服务效果的评判很难统一化、标准化。因为疾病的表现是复杂多样的, 患者的个体差异也是非常大的, 因此, 即使是对同一种疾病、同样的患者, 不同的医生也可能会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或治疗手段。由于医疗服务消费具有明显的乏知性、被动性、不确定性等特征, 从而决定了在医疗服务市场上, 有效需求常常是由供方决定的, 医生常常处于一种非常特殊的垄断地位。这种状况就为医生诱导患者医疗需求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和可能, 并且医患之间信息不对称程度越高, 医生就越有可能诱导患者的医疗需求[2]。

我国医疗管理体制的市场化改革也使得医疗机构有较强的内在动力去诱导患者的医疗需求。长期以来, 在我国医疗体制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 大多数医疗服务机构成了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 医疗机构的生存与发展越来越依赖自己的经营收入。在这种体制下, 争取利润最大化便成了一些医疗机构的主要经营目标。为了达到这一目标, 一些医疗机构便利用利益激励机制调动医生的工作积极性, 将医生的收入与医疗机构的总体收入状况挂钩, 对医生实行按工作数量或按个人对医疗机构收入的贡献率进行收入分配。这使得一些医生为了实现自身收入最大化, 往往并不是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提供最必要数量和最适宜的医疗服务, 而是向患者推荐或实施过量的医疗服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后, 由于参合农民在医疗服务利用方面的支付能力相对改善, 因此定点医疗机构在经济利益刺激下便有更强的动机诱导参合患者的医疗需求或过度向参合患者提供医疗服务。

定点医疗机构在利益动机驱使下诱导参合患者医疗需求或过度提供医疗服务的的行为, 不仅极大地损害了医生的“白医天使”形象, 严重影响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医疗服务效率, 而且会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 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定点医疗机构诱导患者医疗需求——医疗费用上涨——增加基金管理难度——影响补偿方案的制定——降低受益水平——淡化农民互助共济理念——加深农民的信任危机和逆向选择——增加筹资的难度——增加政府管理的难度——影响和制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可持续发展[3]。因此, 采取有效措施, 防范定点医疗机构诱导患者医疗需求或过度提供医疗服务的不道德行为发生, 就不仅是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更是确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2 防范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道德风险发生的有效策略

2.1 完善定点医疗机构内部的监管制度

内因是变化的根据,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要有效约束和防范定点医疗机构诱导患者医疗需求和过度提供医疗服务的道德风险, 必须加强和完善定点医疗机构的内部监管制度。

首先, 完善定点医疗机构的内部管理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要规范定点医疗机构的诊疗行为, 防范定点医疗机构道德风险的发生, 必须首先强化制度管理。定点医疗机构应从接收病人开始, 在检查、诊断、用药、收费等各个环节, 都应该有明确而严格的制度规定, 如:在检查环节, 应制订和执行《基本诊疗规范》、《特殊检查告知同意、签字制度》、《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签字及事前审批制度》等;在用药环节, 应制订和执行《基本用药目录》、《特殊用药事前审批制度》、《限量出院带药制度》、《抗菌药物用量和联用的限制》等;在收费环节, 应制订和执行《帐目公开、公示、监督、审计制度》、《医疗费用签字确认制度》等。通过建章立制, 确立目标、明确职责、设立标准、明确操作规程, 以此约束和规范定点医疗机构的服务行为, 确保定点医疗机构向农民提供合理、有效、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其次, 深化定点医疗机构内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改革将医务人员的收入与其提供服务的数量和所创收入挂钩的简单做法, 建立科学的内部收入核算分配制度, 鼓励医务人员以高超的技术和诚信的服务获取较高的报酬[4]。如可以考虑建立级别工资和岗位津贴相结合的动态收入体系:级别工资主要根据医生的技术职称、工龄等确定;岗位津贴主要根据医生诊治病人的数量、治疗效果、服务态度、被投诉次数、大处方的次数和加班津贴等来确定。只有这样, 才能正确引导医生的医疗行为, 才能从根本上扭转医生过度提供医疗服务的倾向。

再次, 完善定点医疗机构的内部监督制度。各定点医疗机构应成立专门的检查督导小组, 经常性地对医生的处方等进行抽样检查和分析, 一旦发现明显的药品使用不合理、检查不规范等现象, 就要严肃追究相关医生的责任, 对于违规违法者给予公开警告, 严重的终身取消行医资格, 以此来规范和约束医生的行为。

第四, 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医德医风教育, 提高医务人员的道德素质。定点医疗机构道德风险的产生, 很大程度上与医务人员的道德素质有关。因此, 要从根本上解决定点医疗机构的道德风险问题, 必须强化对定点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促使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时刻不忘“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职责, 牢固树立“以病人为本”的医德风范, 提高其自觉抵制不道德行为的能力。

2.2 强化政府行政主管部门的外部监管力度

各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采用网上监测、现场检查、年终考核等多种形式经常性地对定点医疗机构的服务行为、收费情况等进行监督、检查。其一, 监督、检查定点医疗机构的基本药物目录、诊疗规范及操作规程的制定与执行情况, 包括基本药物目录外用药比例、基本诊疗程序、诊疗行为和方法是否正确等;其二, 监督、检查定点医疗机构用药的规范性与合理性, 包括有无重复用药、有无不科学配伍用药, 是否用药过度, 有无大处方用药等;其三, 监督、检查定点医疗机构检查、收费的合理性, 包括有无滥检查、重复检查、不经审批特殊检查、重复收费、分解收费等;其四, 监督、检查定点医疗机构复诊率、重复住院率的变化情况, 包括与参合前或非参合农民比较, 复诊率、同一疾病的重复住院率有无提高等。通过经常性的监督、检查, 了解定点医疗机构的服务状况, 并据此确定定点医疗机构的信用等级, 同时, 将不同信用级别的定点医疗机构诊治同种疾病的平均费用、住院天数、检查项目等通过媒体公示, 以引导参合患者选择信用等级高的医疗机构就诊。这样做, 对定点医疗机构而言, 既是一种压力, 也是一种激励, 会促使它充分重视自身信誉, 自觉约束自身行为, 进而起到有效防范定点医疗机构道德风险发生的作用。

2.3 改革新农合费用支付方式

医疗费用的支付方式与医疗机构的行为密切相关。不同的医疗费用支付方式, 会对医疗机构产生不同的激励和约束, 进而会对其医疗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如实行按服务项目付费, 容易诱导供方过度提供医疗服务;实行按人头付费, 容易导致供方服务不足或拒绝重病患者;实行按病种付费, 容易使供方诊断升级;按总额付费, 容易使供方减少必要的服务。可见, 任何单一的支付方式都不能有效遏制医疗机构的“道德风险”。只有将不同费用支付方式进行有机组合, 才可以有效转换医疗服务服务方与付费方之间经济风险的担当比重, 才有助于规范和约束医疗机构的服务行为, 进而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从国外的经验看, 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纷纷将医疗保险的费用支付方式由后付制、单一的项目付费方式向定额结算、总额控制的预付制转变, 目的就是将医疗机构的“道德风险”转移到由医疗机构自己承担, 以期减少医疗机构“道德风险”发生的可能。结合我国农村现阶段的实际情况, 也可尝试采取按病种付费、按人头预付费、按总额付费等费用支付方式。如对村级定点医疗机构可实行按人头付费的方式, 对县、乡级定点医疗机构可在总额预付控制的基础上实行按病种付费的费用结算方式[1]。这样做, 不仅可以从经济上促使各级定点医疗机构特别是村级定点医疗机构主动降低或控制成本, 而且可以使参合农民享受到质量统一和规范的医疗服务, 不仅可以有效减轻农民的医疗负担, 而且可以使参合农民看病消费明明白白。

参考文献

[1]刘雅静.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可持续发展研究[M].山东大学出版社, 2010:195.

[2]刘雅静.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的不端行为及其治理[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2 (1) :39-45、51.

[3]欧阳仁根, 高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的定位与规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10 (1) :105-107.

上一篇:客房部人员配置方案下一篇:银行家算法实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