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县法院“三化”创新廉政管理

2024-04-30

滑县法院“三化”创新廉政管理(共10篇)

篇1:滑县法院“三化”创新廉政管理

滑县法院“三化”创新廉政管理

滑县人民法院 吕万众 马胜勤

河南省滑县法院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中,坚持创新工作思路,廉政管理坚持‚三化‛,即层级化、制度化、日常化,努力使党风廉政建设与审判工作同步协调发展,2010年被表彰为全市法院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被省纪委命名为‚全省首批省级廉政文化‘六进’活动示范点‛。

一、权责明确,廉政管理层级化。滑县法院根据党委和上级法院的部署和‚一岗双责‛的要求,明确一把手负总责,各党组成员分工负责,部门负责人具体负责的反腐倡廉责任体系。院长与副院长、副院长与分管部门负责人、部门负责人与一般干警层层签订责任书,层层明确责任区域,实现了 ‚无缝隙‛管理,做到了层层落实,分级负责,权责明确。

二、源头治理,廉政管理制度化。为实现‚从人管人向制度管人,从制度管人向自我约束‛全方位转变,滑县法院坚持从严治院,深化源头治理。为充分发挥纪检监察职能作用,该院制定出台了《2011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规划》等文件,为每位干警都建立了廉政档案,实现了廉政档案的全员覆盖,同时,强化廉政结果的运用,实行晋级、晋职前廉政评价先行制度,对违反廉政规定的坚决实行‚一票否决‛,从而确保了干警公正司法,廉洁办案。另外,该院还坚持实行谈话制度、错案责任追究制度、财务审批制度、警车管理制度、值班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在完善制度的同时,该院还在提高制度执行力上下功夫,专门出台了作风纪律检查督查办法,严格通报制度,并将检查结果纳入绩效考核,强化检查结果的运用,增强督查检查的权威性和警示力,最终实现制度建院的目标。

三、预防为主,廉政管理日常化。滑县法院将2010年定为‚规范化建设年‛,2011年定为‚司法能力提高年‛,完善了一系列制度,并加强检查、督查,强化制度的执行力。如该院完善并严格落实了岗位廉政风险防范制度,使预防腐败工作实现了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探索制订了廉情预警分析会议制度,使反腐倡廉实现了关口前移、及时防范,从而将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探索实行了重大事项‚五议三公开两备案‛决策办法,进一步完善了民主决策机制,保障了重大事项决策民主,执行公开,从而实现了权力运行的阳光透明。

通联:河南省滑县道口镇人民大道北段 滑县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 吕万众 邮编:456400 电话:0372-8165617 *** 信箱:lvwanzhong58@sina.com

篇2:滑县法院“三化”创新廉政管理

一是坚持“集中抓”与“经常建”的统一

。两级法院始终把廉政文化建设作为法院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一项基础工程来抓。一方面,紧贴上级要求和自身实际,集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廉政文化系列活动。先后集中开展了“法官职业道德及反腐倡廉格言警句”征集活动、“勤廉影像月月看”活动、廉政文化“进机关、进法庭、进家庭”活动,以及“组织一次反腐倡廉征文、举行一次反腐倡廉主题演讲、编辑一本反腐倡廉读本、召开一次廉政文化现场推进会、组织一次创作演唱反腐倡廉歌曲”的廉政文化“五个一”活动等等。通过这些看得见、摸得着、参与其中、感受得到的活动形式,大力倡导公平正义、清正廉洁、一心为民的价值追求。另一方面,注重经常性建设,把廉政文化渗透到法院工作的各个环节之中。通过每日上下班时播放“江苏法官廉政之歌”,在资料室开辟廉政文化图书专柜,在局域网开设反腐电视剧专栏,将相关廉政规定制作在门禁卡上和设为电脑屏保内容等形式,时刻提醒干警牢记廉政规定。结合审判法庭、人民法庭和办公楼建设,对廉政文化建设长远规划和设计工作进行准确定位,以颇具廉政寓意的建筑风格、浮雕塑像、名言警句,让法院干警时时处处接受廉政文化的影响和熏陶。同时,不断巩固和发展廉政文化建设的成功做法,逐年加以积累,逐步形成氛围。对一些好的经验,还以制度形式加以固化。比如,重大节日廉政提醒制度、干警廉政档案制度、廉政谈话制度、廉政文化例会交流制度和检查考评制度等等,确保廉政文化建设常抓不懈。

二是坚持领导带头与群众参与的统一。每年年初,在对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进行调整、补充时,都把廉政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层层签订责任书,把廉政文化建设的要求分解到各级领导干部。开展廉政文化活动,始终突出领导干部这个重点,专门在处以上干部中开展了读书思廉献策“四个一”活动:即认真读一本廉政书籍、推荐一篇优秀廉政文章、写一篇廉政心得体会、提一条加强廉政建设的合理化建议。同时,坚持面向全体干警,动员和组织干警积极参与,共同建设。通过召开座谈会、调研会、网上征求意见等形式,广泛征求干警对廉政文化的意见建议,使领导带头与发动和依靠干警紧密结合起来,避免了剃头挑子一头热,实现廉政文化的全覆盖。

三是坚持自律与他律的统一。适应廉政文化具有渗透性的特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寓教育于有益的文化活动之中,做到以德服人、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增强说服力、感染力和亲和力,让干警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促使廉政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中院先后编辑下发了《金陵法官风采录》、《弦歌若水一金陵法官警言廉文集萃》等廉政文化书籍。书中作者来自全市法院各个岗位,大家有感而思,思而有悟,受到干警欢迎,成为自我教育的有效载体。在增强干警廉洁自律意识的同时,通过推进廉政文化进家庭,发挥家庭成员的助廉、促廉作用。专门组织开展了以“赠送一本廉政书、寄一封廉政信、请每个干警向法院提一条廉政建议、向自己爱人提一条廉政忠告”为主要内容的“关心干警进步,共建和谐家庭”活动,发动干警家属常吹廉洁“枕边风”、常念家庭“廉洁经”,共筑家庭廉洁防线。

四是坚持继承与创新的统一。为防止过年过节期间滋生腐败问题,把廉洁文化与传统的“年、节文化”有机融合起来,广泛开展绘“廉”画、写对“廉”、发“廉”短信、上互“廉”网、寄贺“廉”卡等活动,在祝福中播撒廉洁理念,让廉洁文化入眼、入耳、入脑。注意追溯本单位的特色文化资源,研究、提炼、概括本单位的文化积淀,并加以发展和弘扬。

全市两级法院从创新廉政文化建设的实践中,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这些来源于实践,又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发展的启示,为进一步把法院廉政文化建设引向深入奠定了基础。

启示之一:加强领导,加大投入,是创新法院廉政文化建设的保证。两级法院党组高度重视和支持廉政文化建设,并把这项工作列入党组的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反腐倡廉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纪检监察部门主动承担起组织协调责任,充分发挥宣传、机关党委等职能部门的作用,着力构建“大宣教’’格局。同时,加大对基层法院廉政文化建设督促检查的力度,组织力量深入基层法院和人民法庭进行面对面的指导。专门在全国“青年文明号”、江苏省“最佳人民法庭”——江宁区法院汤山法庭,召开了全市法院廉政文化建设现场推进会,组织全市法院纪检监察干部参观了“省廉政文化示范点”——汤山街道锁石村,听取了廉政文化进社区的经验介绍,帮助大家拓宽视野和思路,促进了全市法院廉

政文化建设不断向深度和广度拓展。

启示之二:统一规划,整合资源,是创新法院廉政文化建设的前提。把廉政文化建设纳入法院文化建设、党建工作、宣传工作和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做到同步协调发展,健康有序开展。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廉政文化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既有长期性的战略部署,又有阶段性的工作重点。遵循文

化建设的一般规律,长短结合,开展一批短平快的廉政文化活动,浓氛围、造声势,同时更加注重建立廉政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保证廉政文化建设的各项工作有计划、有措施、有步骤地深入开展。充分利用法院积聚的文化资源、人才资源和文化设施资源,推进廉政文化内容来源的多样化,推进廉政文化表现形式的艺术化。

启示之三:上下联动,整体推进,是创新法院廉政文化建设的基础。通过经常性的检查、讲评,调动基层法院和各部门抓廉政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及时发现、总结基层法院的工作亮点和各具特色的做法,并在工作例会上安排介绍经验,以点带面,示范引路,全面推进。

篇3:滑县法院“三化”创新廉政管理

关键词:三化建设,消防安全,管理创新

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是中哈两国元首达成共识的国家战略项目, 是世界上第一个跨境的经济贸易区和投资合作中心。合作中心的建立与发展对于促进边境地区经济发展, 提高边境居民的生活水平, 巩固我国与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的经贸、安全、反恐等方面的合作关系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一、霍尔果斯特殊经济开发区基本情况

霍尔果斯口岸近期规划用地为30平方公里, 人口10万人, 远期建设目标为规划面积178平方公里, 人口20万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 口岸通关贸易从1993年的10万吨、1.8亿美元发展到目前的60万吨、17.8亿美元。工业经济从无到有, 2009年达4.5亿元。各类经济实体和个体工商户2400余家。城市基础道路100多公里, 各类建筑面积达80万平方米, 供排水、通讯、电力、金融、旅游等设施、机构齐全, 综合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系统相继建设, 具备了良好的城市发展基础。与此同时, 合作中心项目的加快建设, 中央在霍尔果斯设立特殊经济开发区, 进一步形成了区域发展的大框架。

(一) 依托大通道优势, 打造国际化交通枢纽中心, 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 合理布局国际铁路运输、公路运输、仓储、装运、包装、拆分、分拣、装配、配送、信息处理、服务外包等产业齐备、功能完善的综合性物流产业体系, 即:全国最大的公路口岸, 年过货量500万吨;最大最先进的铁路口岸, 年过货3000万吨;最大的管道运输进口通道, 年600亿立方;最大出入境旅客通道, 年出入境人员200~1000万人次。

(二) 围绕综合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兵团霍尔果斯工业园区、进口资源加工区, 打造国际化进出口加工业基地。合理布局轻纺、食品、药品、IT、农副产品加工等出口产品, 建立进口产品纸浆、木材、工矿、皮革、石油副产品粮食、中草药、石材、有色金属等工业。

(三) 围绕合作中心, 打造中国重要的国际贸易和物流中心。承载国际贸易洽谈、交易展示、国际会展、物流仓储等综合功能;开展国际旅游、国际医疗卫生、教育培训等业务, 提供宾馆、金融、保险服务、信息、邮电等综合服务。

二、政府高度重视, 部门通力合作, 深入推进“三化”建设

近年来, 霍尔果斯口岸管委会遵循“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督、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的消防工作原则, 全面推动消防工作责任制的落实, 使口岸社会化消防工作有了长足的发展。为认真吸取教训, 不断加大建筑消防设施专项整治力度, 特别是2009年以来, 强力推行了以提升单位建筑消防设施管理水平和建筑消防设施完好率为主要目标的建筑消防设施标准化、标识化、规范化“三化”建设工作, 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 全盘谋划, 周密部署, 稳步推进“三化”建设工作。

为推动“三化”工作, 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人民政府的要求, 结合口岸实际, 成立了以管委会主任梁新渊挂帅的“三化”工作领导机构, 制订了《霍尔果斯口岸建筑消防设施标准化、标识化、规范化管理实施方案》, 召开了由管委会各相关部门、各街道及辖区32家重点单位会议, 认真分析了口岸辖区建筑消防设施存在的问题, 按照先易后难、稳步推进、逐个达标的步骤, 对“三化”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 期间口岸管委会主要领导多次到现场检查督导“三化”建设工作。

(二) 政府主导, 部门联动, 确保“三化”工作措施落到实处。

我们坚持以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的工作方式大力推行“三化”建设。一是条块结合抓督导。管委会将“三化”工作作为口岸安全防范工作的重点, 与其他工作同部署、同考核、同督办, 各街道办、派出所分别成立了由主管领导任组长的督导组, 落实专项经费, 严格兑现奖惩;安监、工商等部门依据各自管理职责, 采取领导包干、分类指导、分层推进等方式, 较好地发挥了政府部门在“三化”工作中的作用。

(三) 宣传引导, 跟踪问效, 营造浓厚的“三化”建设舆论氛围。

口岸辖区涉及“三化”建设工作, 消防隐患问题复杂, 工作难度非常大, 仅仅靠政府和消防部门大包大揽是无法有效完成的。为充分发挥相关基层组织管理职能作用, 广泛调动社会公众积极参与“三化”建设, 我们在强化工作推进措施的同时, 开展了强大的舆论宣传攻势, 营造了群众广泛关注“三化”建设的良好舆论氛围。一是由各街道办事处、社区及派出所分片包干, 结合治安防范工作, 对所有“三化”建设单位进行上门入户宣讲, 敦促单位负责人提高对“三化”工作的重视;二是利用主流媒体广泛宣传“三化”建设的目的和意义, 提高公众的普遍关注度;三是公开曝光了一批在“三化”建设中存在问题较多的单位, 对其整改情况实时进行跟踪报道, 通过社会舆论向后进单位施加压力, 以此推动整改措施的落实。

三、大力推动社会消防安全管理创新工作机制

眼下百年口岸将涌现出一股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投资热潮。同时也给消防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口岸消防大队提前从思想融入、服务跟上、工作跟进、能力适应上下工夫、见成效, 全面推动口岸消防工作和部队建设创新发展, 更好地服务保障口岸特区经济建设。

(一) 口岸消防大队作为投资企业实施消防监督的执法者, 极力奉行“提前、主动介入”的执法准则。为了真正实现“提前、主动介入”, 口岸消防大队防火监督干部主动登门, 主动服务, 向投资商家和企业宣传消防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 并提供消防咨询服务, 帮助其建立健全消防安全规章及组织制度。

(二) 对入驻的国外建设工程图纸的审核、施工检查和竣工验收, 必须牢牢抓住企业消防监督工作的“牛鼻子”。大队防火监督干部首先从图纸审核入手, 严格按照国家《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有关技术规定, 对工程项目的消防供水、电气设备等进行防火审核及新疆消防总队建筑消防设施“三化”建设和单位“四个能力”建设有关要求, 主动介入与建设单位联系, 提出意见, 确保“审核、检查、验收”这三关, 减少无意义尴尬。

(三) 热情服务, 科学监督, 口岸消防大队与企业之间形成和谐融洽的关系。针对招商引资的重点企业消防大队提前派出业务能力强的干部到企业培训。立足企业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学消防、懂消防、用消防。口岸消防大队提前对投资企业的消防监督工作, 既确保了企业的消防安全, 改善了安全环境, 又为招商引资、发展经济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四) 消防监督执法人员“六心”服务于特区经济建设。随着霍尔果斯特殊经济开发区的发展, 所受理的消防业务也逐年递增, 为了更好地体现执法为民, 避免出现群众来办事脸难看、门难进、效率低等问题, 大队防火监督干部切实转变执法观念, 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事为民所办。以“六心”服务于特区经济建设, 积极打造绿色服务通道, 方便群众办事。一是热心, 对来访办事的群众做到“四个一”:一个微笑、一个问候、一杯热茶、一声再见, 温暖群众心。二是耐心, 在解答群众提出的消防安全和消防技术咨询等问题时切实做到准确、耐心、细致, 消除群众困惑, 给群众满意的答复。三是细心, 为群众办理消防检查、建筑审验等相关手续时, 积极推行服务承诺制, 规定办理、办结时间, 做到限时、快办、办好。四是公心, 在进行消防处罚时, 要严格执行相关的法律法规, 做到公正、合理、合法, 坚决杜绝利用职权吃、拿、卡、要等现象的发生。五是虚心, 实行开门纳谏, 向社会各界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 并虚心接受群众提出的批评意见, 有则改之, 无则加勉, 不断提高执法水平。六是尽心, 通过设立警务公开栏, 公开办事程序和办事权限, 让群众了解和监督消防执法行为。

篇4:滑县法院“三化”创新廉政管理

立案难,难在老百姓参与诉讼时缺少正确指导,对诉讼风险估价不足。难在解决纠纷机制单一,影响矛盾化解。难在边远地方交通不便诉累增加。

涉案信访难,表现在涉案信访成因复杂,信访积案化解艰难。同时,信访途径高端化,信访方式多样化,信访行为极端化的趋势,更增加了涉案信访工作的难度。

执行难是人民法院执行工作面临持久的核心问题。被执行人难找、特殊主体难动、执行财产难寻、协助执行难求、抗拒执行难追究,直接降低了人民法院在社会上的公信力,阻碍和谐社会的构建。

长春市二道区人民法院从解决“三难”入手,打造诉讼服务中心、信访调处中心、执行服务中心。并将“三大中心”建设作为推进法院管理创新的切入点。二道区法院的工作思路得到区委、上级法院的充分肯定,并给予大力指导支持。

一、构建以立案窗口为核心的诉讼服务新格局

二道区法院诉讼服务中心成立于2010年,在解决“立案难”问题上起到了积极作用,得到省市法院的肯定和兄弟单位的认同,被称为“二道模式”在全省推广。

随着司法为民工作的不断深入,法院加大了投入,硬件软件一起上,构建诉讼服务新格局。

一是完善诉讼服务中心功能。建立了诉讼风险告之、诉讼绿色通道和导诉一站式服务制度。并强化咨询接待功能,很多矛盾在接待咨询中得到化解。

二是成立诉讼服务站。法院对八里堡法庭和劝农法庭进行改建,成立了诉讼服务站。设有立案窗口、调解室、接待区、休息区。在劝农法庭开通了“便民诉讼车”,将庭审搬到田间地头,现场解决纠纷。

三是开通远程立案。派出法庭一直存在立案审查难、司法文书盖章难的“两难”问题。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们开通了法院与法庭的网络连接,安装远程立案和电子签章系统。远程立案的开通,使每个案件的当事人节约交通费30元左右。电子签章的使用,全年节省诉讼成本3至4万元。

四是成立诉讼服务室。法院在部分社区、村屯设立了诉讼服务室,组建便民服务网络,并实行电话立案、预约立案、上门立案等方式。为当事人提供了诉讼便利,便捷的服务还增加了邻里之间、村民之间的和谐音符。

五是构建诉前调解新机制。诉前调解采取立案前法律咨询、立案调解和简易案件速裁。组建了由律师、法律工作者、法学院大学生、法学院教授、退休老法官、乡镇司法助理等25名志愿者参加的调解队伍。2011年以来共接待2500余人次,调解326件,判后答疑50余件。诉前调解的应用,使咨询接待人数增长83%,收案数减少30%。诉前调解案件增加56.5%。

法院探索成立的诉讼服务中心、诉讼服务站、诉讼服务室的新格局,架起了法院与广大人民群众联系的桥梁,体现了司法为民、利民、惠民的宗旨。

2011年,二道区法院立案窗口服务被评为全国法院系统先进单位。

二、强化涉案信访工作,化解矛盾冲突

做好涉案信访工作,既是二道区法院创新社会管理的着力点,更是依法化解社会矛盾的攻坚点。

在涉案信访中,法院践行信访评估制度、信访通报制度、约期接谈制度、多元化解制度和信访案件终结制度。按照“五个一批”解决矛盾的工作措施,通过进入程序、无理访甄别、司法救助、多元化解等方式化解信访案件取得实效。三年来该院未发生越级集体访、突发性、群体性事件;信访隐患排查化解率、初访一次办结率、有效信件办结率、上级交办的信访事项按期结案率均为100%;信访案件从2009年的50余件缩减到现在的2件,矛盾得到有效化解。

今年初,二道区法院还加大投入成立“信访调处中心”。

信访调处中心坚持“求同存异,共创和谐”的理念,在功能设置上体现信访流程科学化,信访管理信息化,信访接待领导化,信访工作安全化。落实院长接待制度,采取排期接访、预约接访和集中接访的方式开展院长接待工作,倾听民众呼声,有针对性地及时解决人民群众的合理诉求。

信访调处中心的开通实现了信访工作日常化,日常工作窗口化。连续三年被评为市区信访先进。2011年获得了省法院涉案信访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三、树立服务理念,创新执行新机制

在解决执行难问题上,二道区法院把创新工作的视角放在解决法院自身问题上,着重在执行工作的价值导向、执行模式和管理方式上入手,确立执行工作“能动、快捷、阳光、和谐”的新理念。

法院还打造了执行服务中心,执行服务中心面积400多平方米。设立指挥中心、综合查询、裁决受理、快速反应、财产处置、信访投诉六个窗口,当事人在这个服务中心大厅就可以完成执行诉求。服务中心的具体功能主要有四个:一是查询功能,分为人工查询和自助查询,通过该院执行案件信息登录系统,案件情况一目了然。二是业务受理功能,由窗口人员专门受理执行异议申请、追加被执行人等业务。三是接待功能,设立了三个接待室,实现了公开接待,集中接待,全程录音录像,接待室兼具了便民、公正、安全等多重效用。四是快速反应功能,服务于执行案件的应急需要。大厅内还设立了专门的等候区,提供了必要的打印、饮水、报刊等设备和物品,深受广大当事人的欢迎。为保证服务质量,出台了一系列的服务规范和工作制度,如文明用语、首问负责制,公开了执行干警和联系电话,实现了职责上墙,公开了执行案件流程。

新的执行机制打破了传统的一人一案一包到底的执行工作模式,实行立审执衔接、主动执行、前置送达、多人一案、分段管理、集约执行、节点控制的执行方式。按照新流程进行管理,执结一件案件比传统执行模式缩短3个月。

新的执行模式焕发了执行干警的工作热情,从过去相对孤立的工作状态融入了流程管理、整体协作的规范程序中,增强了执行合力,规范化、科技化、信息化管理提升了执行效率。法院进入首批无执行积案单位,执结率逐年提高。

篇5:党风廉政三化学习心得体会

党风廉政建设教育暨“三化”建设推进会学习

心得体会

x月x日,我参加了xx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党风廉政建设教育暨“三化”建设推进会,认真学习了xx市检察院xxx副检察长和xxx市纪委常委、教育调研室主任xx等几位领导的讲话。通过学习,我进一步增强了思想政治素质,拒腐防变意识和能力,提高保持清正廉洁的自觉性,自觉遵守党纪国法,在思想上筑起党风廉政建设防线和思想道德防线。

本人体会到要做到拒腐防变,必须重视以下三个方面:

一、学习理论、改进思想作风

工商部门停收两费以后,职能主要由收费型向服务型、监管型转变,也就是这一转变,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工作停滞不前、思想观念陈旧、事业心、责任感不强,思想作风不端正,工作作风不扎实,脱离群众;思想理论水平不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能力不强;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强,有的甚至软弱涣散,不起作用。这些问题归结起来,就是不符合党风廉政建设的要求。在这一方面应该重视思想作风的转变,重视政治素质提高,通过学习教育,进一步提高廉政建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做到自律,明确“五要五不能 ”。一是要政治上清醒,不能方向不明;二是要勤政廉洁,不能懈怠

1谋私;三是要令行禁止,不能自行其事;四是要一身正气,不能有失形象;五是求真务实,不能虚妄浮躁。并以不断警示自己,自觉遵守廉政建设的有关制度和规定,不断增强拒腐防变的自觉性。

二、求真务实、转变工作作风

求真务实是我党的优良作风,也是党风廉政建设的重点要求,在新的形势下只有保持和发扬好这一优良作风,才能取得工作实效。务求工作实效就要办实事,决不能搞形式主义。结合消保工作的特点,在工作上既注意讲求工作的形式和方法,注意紧密联系实际,在转变工作作风同时,又突出求真务实地工作,克服事业心、责任感不够强,服务态度不够端正,工作作风不够扎实,工作方法比较简单,政策水平不够高,解决复杂矛盾的能力不强,答复问题不够耐心,处理问题比较草率等等。特别是在工作拓展中,难度高、强度大、责任重,遇到的大大小小、意想不到的问题比较多,要积极开动脑筋,不断创新工作方法,转变工作作风,探讨新思路、寻求新方法,做扎实有效的工作,及时处理、解决这些问题,使自己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的工作要求。

三、从小事做起,时刻敲响警钟

篇6:滑县法院“三化”创新廉政管理

电费管理架构在供电企业整个电力营销工作体系上,属于关键的七分要地,既是抄、核、收三向紧密关联的贯穿型过程,也是个体之间两两牵制的科学性支点。随着企业发展的扩容,客户诉求的亟需和集约管理的进步,目前在电费营销管理上的技术手段和把控水平已经不能满足电费管理的实际需求。

1 提出创新模式的背景原因

(1)企业战略部署的职责要求。一直依赖于原有电费管理系统的“业务分级管理、核查分阶监督、资金分层归集”电费管理方式,是在基层岗位进行自行抄表、计费、统计之后再逐一通过报表汇总,书面上报到站所点营销中心,通过一层一层递阶归总的陈旧管理模式,易导致电费职能分散,责任岗位重复,数据集中混乱,导致业务流程不统一,电费表单准确性低且时效性差。

(2)客户条件制约的迫切要求。以“九山半水半分田”的云和为例,存在不少林地山区,在辖区实际分划下,因为区域的气候条件和落后经济,存在不少无经济能力的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针对一大批无法进行及时电费缴纳的用户群体,无法及时进行电费管理的把控。同时,政策执行不易跟踪检查,存在人为调整报表数据的可能,不能真实反映基层站所的电力销售情况和影响。

2 解析创新模式的实施要点

“三化一式”电费营销管理创新模式是指“制度管理规范化、核查监督严格化、建账立卡合理化和责任考核共联式”的应用模式,它要求电费管理在实际运行中按照“数据集中,集制规范;分级定岗、分岗负责”进行统一管理。

(1)制度管理规范化。内控制度和外控联系的整章建制实现规范化。在抄、核、收业务流程上重点对抄表账本管理、电量电费退补、电费代收回收等关键环节实行重点落实。基层站所在现场基本信息的录入和核实时,需要对客户信息和对等资料进行二次复核;在系统录入电量调整、退补传单需要进行表对表统一编号编制,严格核查流程标准进行审批;任何记录归档中进行清楚事因填写和记录,真实还原数据,方便阶段性复查、核查。同时合理合规制定和完善《抄表管理制度》《应收电费核算管理制度》《电量电费退补管理制度》等相关制度,提升职工服务质效。

(2)核查监督严格化。业务责任和平台载体的核查监督实现严格化。目前,利用互联网平台和手抄传统方式同时进行的基层电费管理工作是常态,因此通过电费缴纳充值卡、微信、支付宝等不断拓宽的交费渠道深入用户群体,以推行使用便捷新媒体平台,打开多次催收、夜间催费的有效路径来实现居民电费全额回收,加强电费代收点的地理位置核查、网络实时监控和服务水平监督。进一步详细核查相关的编制网点、服务质量和人员礼仪等,监督代收平台是否透明化、公开化和公正化,着重解决客户交费难问题。同时针对山区困难用户等各层特殊群体进行上门服务,推行差异化抄、核、收策略。

(3)建账立卡合理化。新老客户和风险管控的建账立卡实现合理化。面对新老客户的不断交替,尤其是辖下新增业扩用户的咨询和需求进行合理化建议、合理化安装和合理化核算,依据用户实际需求进行新装户账卡发放、安装、抄表和核算,从客户方面着想,进行科学化安排。同时,加强电费回收风险预警管控,根据站所的网格化划分,以客户信息系统为参照,针对大客户、中小型客户、小微客户、特殊客户等进行责任人、责任区划分,阶段性对交费情况、经营状况、个体诉求进行综合评估和跟踪,实行欠费风险预警管理。

(4)责任考核共联式。实行层层落实、步步跟踪的岗位责任考核制度,明确各站所的电费管理第一责任人,将辖下电费管理在抄表、核算和收费三大责任分解到具体岗位、具体责任人,以基层员工为根基,形成责任人对责任岗位负责、责任岗位对责任分流监督的“督查到岗、责任到人”的共联大格局。

3 实施创新模式的优势成效

(1)推动企业经济效益的稳步提升。企业以电费营销管理为抓手,以营销环节过程为关键,进一步杜绝了营销漏洞,解决了诉求疑难和人力消耗,通过集中报表统计分析、电费账务合理管理、层级到位责任考核三方并进,进一步实现了精细化的电费管理、高效化的管理效率和精确化的动态监控,将基层电费管理关口前移,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2)提高企业营销服务的质效。在推行阶梯电价的持续过程中,建立一套有制度可依、有责任可定、有数据可查的点对点管理模式,实现了营销数据集中、算费集聚、抄核分开、责任分岗的账目统一化、责任准确性,提高了电费营销管理的整体水平和服务效益。

摘要:随着我国电改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电网建设发展的同时也日益加剧了电力市场的有效竞争,电费管理作为电力营销的市场基础手段更是把控了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渠道。如何提升电费营销管理的质效水平,加强营销系统实现本位一体化,成为了影响企业盈亏及长远发展的关键。为保障供电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提升,本文根据云和地区实际,提出“三化一式”电费管理新模式,着重针对其在电力营销中电费管理的把控进行探讨和研究。

篇7:滑县法院“三化”创新廉政管理

基层人民法院身处社会矛盾纠纷调处的最前沿,直接调处人民群众之间的矛盾,在参与基层社会管理创新中具有重要作用和重大责任。如何把握基层人民法院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角色地位,明确基层人民法院工作与社会管理创新的相互关系,找准基层人民法院在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中的职能作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笔者认为新时期基层法院在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的过程中,应当在诉求表达、多元纠纷解决和社会风险预警三大机制的构筑与完善中找准着力点和立足点,真正把民主司法、和谐司法和能动司法的要求落到实处。

一、民主司法:构建基层人民法院的诉求表达机制

1、基层人民法院诉求表达机制的内涵及功能

所谓诉求表达机制,是指依照舆情变动规律,根据民众利益诉求在党、政府和社会组织决策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直接或间接从事利益诉求表达传输工作的机构和相关工作人员,依靠制度、法律和监督等保障措施,以促成民众表达合理、合法和有序进行的相对稳定的结构和运行过程。0基层人民法院的利益诉求表达机制,是以完善民众司法领域利益诉求表达功能,保证舆情信息反馈渠道畅通,促进民众合理有序表达诉讼和非诉讼利益要求为主要目的,依靠有关人员协同工作和有关制度、组织保障,包含各种具体工作环节并保持运行相对稳定的工作方式。诉求表达既是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也是人民群众寻求权益保障的重要方式。米勒认为,“在很大程度上,一个正义的社会是这样一个社会:其制度被安排成使人们能够得到他们应得的利益,而关于现实社会的许多正当的抱怨可以通过诉求这一原则得以表达。诉求表达有利于增强政策的认同感,降低政策执行成本,直接利益如果得不到解决,政策不彻底执行问题就得不到解决,因而诉求表达成为监督政策执行并产生双向压力的重要途径。

因此,基层人民法院应当健全群众诉求表达机制,畅通群众反映问题的渠道,及时消除矛盾隐患,避免矛盾久拖不决,防止矛盾激化。通过行之有效的办法完善诉求表达机制,及时了解群众对法院在社会管理创新方面的需求,及时发现社会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引导当事人依法有序表达诉求,及时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

2、基层人民法院诉求表达机制建设的基本内容

基层人民法院处于矛盾纠纷处置的最前沿,其诉求表达机制的建设直接关系到民众的诉求能否畅通传达和及时有效解决,直接影响到辖区内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秩序。因此,基层人民法院应当努力构建民众诉求表达系统,从诉求的发生机制、沟通机制、实现机制三个方面着力完善民众诉求的表达和处置机制。诉求的发生机制是诉求表达的初始阶段,这一阶段的基本要求便是充分有效地了解和掌握诉求发生背景及内容,为下一阶段有效沟通奠定基础。诉求沟通机制是诉求发生后,诉求处置的起始阶段。这一阶段是诉求化解的有利时期,应当具备迅速传递和沟通民众诉求的沟通渠道,通过及时沟通当事人和相关部门,达到化解矛盾纠纷,防止矛盾纠纷进一步扩大的目的。诉求的实现机制,是在沟通机制基础上无法及时处置的诉求,通过基层人民法院的进一步调解、判决或与其他部门协调对接,共同化解民众诉求的机制。基层人民法院在致力于社会管理创新的过程中,应当通过诉求的发生机制、沟通机制、实现机制的完善,建立和健全规范、协调、有序的社会协商和对话机制,来帮助和引导社会阶层、社会群体和社会成员以合理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防止社会矛盾的激化,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和谐司法:构建基层人民法院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

1、构建“三位一体”的大调解格局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利益格局、利益主体的多元化,社会公众的利益诉求的日益多元,社会矛盾纠纷也随之复杂化。在建设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柔性纠纷解决机制已经成为大势所趋。2009年全国政法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树立调解也是执法的观念,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位一体的大调解工作体系”。实践证明,构建三位一体的大调解机制是适应当前社会对纠纷解决机制现实需求的正确选择。基层人民法院在构建多元纠纷解决机制中,应当以行政调解、人民调解、司法调解等调解形式的单独或组合运用为手段,推动相关职能部门或机构联动参与,实现纠纷解决的资源共享机制,有效调处社会纠纷,真正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2、建立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

基层人民法院在构建多元纠纷解决机制过程中,应当十分注重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机制的构建,实现矛盾纠纷的诉前分流和司法化解矛盾的时间前移。基层人民法院应当广泛协调和聚集社会资源和力量,依托司法职能,通过党委的统一领导广泛调动多部门、多领域、多行业的资源,实现人民法院的诉讼手段与非诉讼手段的有效对接,形成与转型期矛盾复杂多发的现状相匹配的社会矛盾化解力量,有效配置各种社会资源,形成矛盾综合化解、社会综合管理的大平台,共同推动社会矛盾纠纷的有效化解。

3、建立涉诉信访案件处置与终结机制

信访制度是诞生在新中国政法传统下的一项独具特色的制度发明,是一种中国式的纠纷解决与人权救济机制,也是权力上下运行及相互监督的一种特殊机制。当前涉诉信访成为当事人就诉讼相关事项寻求法律帮助的重要方式,涉诉信访案件有利于监督法院的审判行为,促使法官提高自身素养和裁判水平,公平公正裁判。然而,由于部分当事人法律素质较低加之维权的错误观念,大量的缠防缠诉案件给基层法院的工作带来巨大压力。针对涉诉信访中“缠防缠诉”案件及群体性上访事件,基层人民法院应当紧紧依靠党委领导、人大监督和政府支持,建立完善涉诉信访案件处理和终结机制,从源头上规范涉诉信访这一权利救济机制,合理化解涉诉信访难题。

三、能动司法:构建基层人民法院的社会风险预警机制

篇8:滑县法院“三化”创新廉政管理

社会管理是政府依法对社会事务、社会组织和社会生活的规范和管理, 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整个社会生活和社会体制发生根本性变化, 新的社会事务大量产生, 新的社会问题不断涌现, 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日益成为一项紧迫任务。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举行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 要牢牢把握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要求, 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突出问题为突破口, 切实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当前, 我国正处在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期, 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不断加剧, 合理协调各种利益关系, 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 妥善解决好各种社会问题, 减低社会运行风险, 实现社会有效治理, 成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课题。在推动社会建设和管理进程中, 司法处于社会治理体系的关键环节, 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 我国经济体制发生深刻变革, 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动, 利益格局发生深刻调整, 思想观念发生深刻变化, 越来越多的纠纷提交至法院, 越来越多的领域纳入到司法调整范围, 司法自身的功能定位也随着人们对司法性质和规律认识的深化得以不断完善发展, 司法在社会建设和管理中的作用不断得到凸显, 人民法院在化解社会纠纷, 调整社会关系, 维护社会稳定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司法不仅要对案件是非作出评判, 还要努力化解当事人之间、当事人和社会之间的矛盾, 尽可能修复被破坏的社会关系, 此外, 在任何国家, 司法都与政治密不可分, 都直接或间接地服务于政治的中心任务, 司法必然要为国家的利益和政治需要服务。因此, 法院除了依法公正高效地审理各类案件以外, 还要积极延伸工作职能, 坚持能动司法。

首先, 坚持能动司法, 是由人民法院在国家政权结构中的地位决定的。在我国, 司法权是重要的执政权, 人民法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机关,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捍卫者。其次, 坚持能动司法, 是司法的人民性决定的。人民性是人民法院的本质属性, 这就决定了人民法院必须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践行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第三, 坚持能动司法, 是人民法院工作的目标追求决定的。我们要做到案结事了人和, 实现办案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就要立足本职, 积极作为。

二、审视:法院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角色定位

人民法院坚持能动司法参与社会管理创新, 拓展了法院的司法、审判职能, 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对司法、法院的既有认识, 坚持能动司法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是一项十分复杂的新的探索工作, 需要客观的观察、全面的总结、认真的分析。我认为, 能动司法视野下人民法院参与社会管理创新需要做好五个方面的定位:

(一) 要坚持法院的主体性

能动司法视野下人民法院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应当尊重并突出法院作为国家权力体系中有机组成部分的主体性定位, 坚持能动司法, 需要处理好坚持法院的本职与服务社会的关系, 坚持法院的主体性、自主性的定位, 换言之, 要坚持以审判工作为中心, 以执法办案为中心, 这是人民法院的立身之本, 守土之责。只有坚持公正高效地审执好每一起案件, 依法妥善解决当事人的诉求, 有效化解矛盾, 人民法院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才有立足点和工作基础, 审判工作服务大局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

(二) 要坚持法院的基本功能

能动司法视野下人民法院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应当处理好法院的基本功能、主要功能与法院的延伸功能、间接功能之间的关系。坚持能动司法, 仍然需要强调法院的解决纠纷的基本功能, 坚持司法、审判的固有意义, 突出法院的本来价值。比如, 在建立“大调解”的工作格局中, 法院支持行政机关、仲裁机构、人民调解组织及其他社团组织开展工作, 完善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矛盾机制, 这是以法院的解纷功能为前提的。

(三) 要坚持司法的专业性

法院应当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 实现司法公正, 应当通过坚持法院的专业性, 通过中立性判断权的行使, 加强司法、审判的终极裁判性, 追求司法权威的提高, 强化司法的公信力, 以此保障民众权益、对社会行为进行一定的规制。

(四) 要找准参与的方式

由法院的性质、功能所决定, 法院应当以间接方式为基本方式进行能动司法视野下的社会管理创新。法院毕竟为纠纷解决的主要机构, 应当围绕解纷过程进行附带的社会管理创新, 通过审判活动调整影响社会管理的行为, 从而进行社会利益平衡、参与公共政策、社会决策形成。

(五) 要积极稳妥推进

能动司法视野下进行人民法院参与社会管理创新, 我们既要面对中国社会转型期的特点, 正视客观社会现实和具体国情, 也要思考法制社会常态司法、审判制度的建构, 将当前需要、权宜之计与长远目标、理想愿景恰当地结合起来, 在中国司法的过渡性和稳定性之间进行妥当的把握。

三、实践:法院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若干模式

按照能动司法要求, 各级法院进行人民法院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探索, 形式多样, 具体包括全面实践型、职能拓展型、专项建构型等类型。

(一) 全面实践型

不少人民法院秉承能动司法理念, 重新认识和定位法院与社会关系, 通过改革内外部机制, 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如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人民法院以全面满足社会需求为目标, 探索内部机制社会化, 包括构建多元化解纷机制实现平面解纷向层级解纷转型、构建类案纠纷专业审理机制构建实现分散解纷向高效解纷转型, 构建综合管理机制实现单一分工向主动服务转型;以促进社会管理创新为目标, 探索外部机制社会化, 包括挂职政法副书记工作机制、法官与社区和谐共建工作机制、委托社区调解工作机制、社会联动执行工作机制。[1]

(二) 职能拓展型

许多人民法院按照能动司法的具体要求, 立足本职发挥作用, 积极进行审判等职能拓展, 积极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机制。如江苏省各级人民法院拓展行政审判职能, 服务科学决策的形成、服务社会治理的改进、服务社会矛盾的化解、服务官民沟通的顺畅。[2]

(三) 专项建构型

各地人民法院结合本地实际情况, 坚持能动司法, 通过专题调研、专项工作, 积极参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如天津市三级法院把握司法需求, 建立集诉讼指导、诉前调解、诉讼救助、法律咨询、法官联络、案件查询、判后答疑、信访接待等职能为一体的诉讼服务中心, 搭建诉讼管理与服务新平台, 为民众提供多层次、全方位、全过程、一站式诉讼服务, 成为人民法院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重要窗口。[3]

笔者所在单位厦门市湖里区人民法院以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展的“加强人民调解指导, 促进无讼社区建设”活动为契机, 深入调查研究, 找准切入点, 选择基础较好的社区作为试点, 推行“1+N”社区法官机制, 即由法院派出社区法官定期进驻社区, 指导人民调解, 带案下访巡回审判, 开展综治法制宣传, 提供法律咨询, 发放法官名片等方式, 最大限度地整合司法资源, 前移司法关口, 力争源头化解矛盾, 引导群众依法表达诉求, 进而实现“无讼社区”的目标。目前, 该试点的阶段性成效显著, 受到了来自最高院、省委、省高院的高度肯定和赞扬, 目前正在全区范围内开展推广创建工作。

总结各地人民法院坚持能动司法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具体实践, 具有这样一些共同点:法院领导重视, 积极与当地党委、政府进行沟通、协调, 争取理解和支持;结合当地社会特点, 针对突出问题, 法院认真参与社会管理创新;通过法院、法官的努力, 人民法院坚持能动司法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社会评价较为肯定。

四、结语:法院参与社会管理创新要坚持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

司法是党领导人民管理国家与社会事务的重要方式, 法院作为解决矛盾纠纷的机构, 其职能主要体现为救济民生权利、化解社会矛盾, 制约公共权力, 工作本质是对社会关系的调整和管理。从这个角度来看, 法院首先就是社会管理创新的“参与者”。同时, 法院还担负着为社会管理创新提供保障、为社会确立行动规则和行为导向、推动社会公共政策实施等作用, 充当着社会管理创新“保障者”、“引领者”、“推动者”等多种角色, 法院在社会管理创新的系统中不可或缺。

首先, 法院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参与者”。社会管理的首要目的是调节社会利益关系, 化解社会矛盾, 实现社会秩序。法院是专司解决社会纠纷的国家机关, 同时法院也为民众表达利益诉求提供了一条重要途径。

其次, 法院是社会管理创新的“保障者”。社会管理最重要的主体是政府。法院对政府社会管理创新的保障是通过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来实现的。一方面, 通过对违法行政行为予以撤销、变更或者对行政不作为判定履行职责, 促使行政机关依照法定权限管理社会事务, 认真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另一方面, 通过司法程序对合法行政行为的效力进行确认, 为合法行政行为提供法律支撑, 促进行政机关有效发挥各项社会管理职能。

第三, 法院是社会管理创新的“引领者”。社会管理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通过制定社会政策和行为规范, 将各种社会行为纳入或引导至预定的轨道, 避免社会“失范”引起的社会混乱和动荡, 同时也在这一过程中实现管理主体自身行为的规范化和决策的稳定性。在这一目标上, 社会管理与司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处。法院的基本职能是通过对个案裁判定分止争, 化解矛盾纠纷, 维护社会秩序。此外, 法院还包括通过对具体的个案进行法律评判, 对规范性文件的有效解释, 阐释法律内涵和精神, 使法律成为人们应该如何作为和不应该如何作为的指示和路标。

第四, 法院是社会管理创新的“推动者”。司法主要通过两种途径来实现对公共政策的推动:一种途径是通过个案裁判影响公共政策。由于立法意图的不确定性、语言的模糊性, 法官在适用法律、解释规则时一般会参入公共政策或社会效果的考量, 而且个案判决普遍影响着其他同类案件的处理, 特别是上级法院的案例对下级法院同类案件判决的影响有时几乎是决定性的;另一种途径是通过司法解释或者司法政策的方式来进行。

诚如前文所述, 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等重大理论的提出, 进一步拓展了人民法院的职能空间, 使人民法院突破了狭隘的司法职能观, 但法院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绝非毫无界限, 法院应该立足本职工作, 坚持不越位、不错位的原则, 在坚持法定的职责权限、遵循司法规律的前提下, 更新理念, 突出重点, 强化措施, 为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 维护重要战略机遇期的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和服务。

一是坚持严格司法, 弘扬法治精神。社会管理最终要依靠法治。坚持严格依法办事, 维护法律秩序, 弘扬法治精神, 既是人民法院参与社会建设与管理的根本前提, 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客观需要。

二是妥善化解矛盾, 依法调控社会秩序。依法化解矛盾、解决纠纷, 是当前人民法院参与社会建设与管理的主要任务。要坚持把化解矛盾贯穿于审判执行工作的全过程, 努力从根本上化解当事人之间、当事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 切实发挥司法这一纠纷终结机制的作用, 实现案结、事了、人和的目标。

三是保障合法权益, 促进社会公正。合法权益能够得到有效保护是社会稳定的基础。要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作为参与社会建设的价值追求, 以司法公正促进社会公正, 巩固社会管理的制度基础。

四是依托司法资源优势, 创新参与社会管理的方法。人民法院参与社会建设, 必须依托审判执行工作, 发挥司法的能动作用, 在法律框架内延伸“手臂”, 积极推进综合治理和平安创建。

参考文献

[1]陈勇.能动司法与司法社会化——基层法院促进社会管理创新路径选择[A].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等.人民法院能动司法论坛文集[C].2010.

[2]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能动司法的“度”、“量”、“衡”—以拓展行政审判职能为视角[A].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等.人民法院能动司法论坛文集[C].2010.

篇9:服务管理促成企业“三化”

IT管理日趋紧迫

随着中国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深,企业的业务发展与创新对IT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更多的实践证明,在竞争日益激烈和法规日新月异的外部环境挑战下,如何设计和利用好自身的IT系统、让IT更紧密地配合业务,成为企业进行新一轮较量的战场。因此,越来越多的领先企业已经将IT部门视为创新的驱动部门,而不仅仅是简单的采购或者技术支持部门。

根据IBM对全球765个CEO的调查结果表明,那些IT与业务融合度越高的组织,比起那些尚未真正采取措施的组织,有着将近2倍的成本节省、将近2倍的品质及客户满意度提升,以及将近3倍的营收提升。

角色的转变赋予了企业IT部门更高的使命和责任,与此同时也给IT领导者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如何最大化发挥IT价值,帮助企业的业务发展?如何令IT灵活支持企业对内部控制和法规遵从的要求?如何通过对IT系统有效设计和监控,减少企业内外部风险、防患于未然?如何避免IT事故对企业造成灾难性打击,确保企业连续性?如何在日益复杂的IT运行环境中,降低IT运营成本、提升人力和技术资源使用效率?这些问题成为越来越多的CEO和CIO们思考和探索的焦点。

实现企业“三化”

IBM提出的服务管理解决方案实现了IT和业务的可视化、可控化和自动化,能提供给企业恰当的技术和能力,帮助他们在既定的时间和确定的成本范围内,按照事先的设计,来交付明确的业务结果。

可视化是指企业应当全面了解IT对其业务的影响力,同时,IT系统也应该让企业管理层、业务部门和运维部门及合作伙伴在各自权限范围内,实时地“看到”同自己有关的企业IT和业务状况,从而为企业业务决策提供及时准确信息、避免业务风险和危机、确保企业业务连续性和业务目标的实现。

IBM服务管理解决方案的IT业务仪表板(Business of IT Dashboard)可以使企业业务透明化。它是一个基于资产评估的服务套件,旨在帮助客户评估其当前IT治理领域的优缺点,并使IT业绩与企业业绩实现同步。

可控化是指IT系统能够有效管理和控制企业的IT资产和非IT资产,进而帮助企业提升资产使用效率和投资回报率,降低IT风险。今天仅专注于IT基础架构的管理已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企业不但需要对IT基础架构(包括软件和硬件)、网络环境的管理,更需要对包括企业业务资产等在内的业务元素的管理。IBM服务管理解决方案提供一套统一的方法,能够帮助企业对IT资产与非IT资产进行统一管理和监控。

自动化是指IT系统应当通过整合的IT流程和自动化的工具支持企业关键业务流程,从而降低人力成本和人为因素造成的风险,提升企业敏捷性。

根据IBM的一项调查显示,CIO的预算清单中,约32%花费在人力成本上。也就是说,目前企业主要是由人力来完成IT的运营和维护。IBM服务管理解决方案将从IT角度协助企业实现业务服务和流程的自动化,以在改进服务质量的同时帮助企业提升IT生产力并减少人工花费。

为了切实实现这“三化”,IBM还提出了五个关键切入点,即IT运维、安全运维、存储运维、企业运维和运营商运维。其中从IT运维角度,能够覆盖到服务和流程自动化、服务可用性和性能、SOA管理方面,从安全运维的角度来看,能够覆盖到安全、风险和法规遵从性管理方面,从存储运维的角度来看,覆盖存储和信息管理方面;从企业运维角度来看,覆盖资产和财务管理方面,从运营商运维的角度来看,覆盖服务保障方面。

篇10:滑县法院“三化”创新廉政管理

随着我国进入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时期, 全国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等关系会继续发生深刻变革, 在此过程中, 社会管理理念、主体、方式、方法等也会随之变化。调整好不同阶层、群体的利益关系, 维护社会正常秩序, 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管理的重要课题。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成为人民法院的重大战略任务, 也是人民法院应当承担的重要社会责任。笔者认为,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必须正确认识职能定位, 并掌握科学有效的方法。

一、基层法院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着眼点

作为政法系统中的基层法院, 在社会管理创新这个全社会性的系统体系中, 既是被管理者, 又是社会管理秩序和稳定的捍卫者。这需要基层法院牢牢把握司法审判工作这个着眼点, 立足于矛盾纠纷解决, 通过立案、审判、执行等审判活动全过程来完善社会法则, 规范社会行为, 引导各种社会活动朝着正常、有序、和谐的方向发展, 从而不断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作为基层法院, 要立足自身职能特点和优势, 以执法办案为重点, 提高司法水平, 通过对司法事务的不断创新管理, 通过民商事审判、刑事审判、行政审判及执行工作来调整和规范影响社会管理的行为。

(一) 用刑事打击依法惩处影响社会管理的犯罪行为

坚持宽严相济的刑事方针, 维护法律权威, 依法打击涉黑涉恶性质的各类刑事犯罪活动, 营造和谐有序的社会管理秩序。对惯犯、累犯、主犯以及主观恶性大, 危害性大, 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的犯罪分子依法给予严厉打击;对于偶犯、过失犯等则以教育、挽救为主, 减少社会对立面;对有自首、立功、积极赔偿、退赔、退赃等悔罪实际表现的, 依法予以从轻处罚或减轻处罚。创造性地适用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和刑事和解工作, 减少此类社会矛盾,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二) 通过民商事案件的案结事了来调解社会关系

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的民事审判原则, 用精调、快审、速判、强制执行的审判方法, 纠正民商事活动和行政管理活动中违法、违规、过错行为, 平息和化解各种利益纠纷和冲突, 最大程度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在基层法院的各项审判职能中, 商事审判直接处理新形势下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矛盾纠纷, 与经济社会建设及市场经济体制的联系最为紧密, 也是法院参与社会管理的重要方面。因此, 需要法院在审判过程中充分地考虑经济可持续发展与各利益主体平衡之间的关系, 不断创新工作方法, 努力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三) 不断加强司法审查力度来监督社会管理

坚持抓好矛盾纠纷的协调化解工作, 积极探索把行政案件纳入“三调联动”工作格局和多元化解行政争议的方式方法, 努力化解矛盾, 促进和谐。针对行政争议成因复杂的特点, 努力创新行政审判协调机制, 实现诉前引导、诉中指导、诉后疏导的全程协调。通过采取主动向上级汇报案情、与各部门有效协调、针对性司法建议等方法, 宣传相关法律规定, 把审判中发现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提出来, 引导国家行政机关、集体经济组织、社会团体等组织进行不断纠错、整改、完善, 从而推进社会管理制度的完善和社会管理方式的优化创新。

二、基层法院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出发点

王胜俊院长曾指出, “人民法院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 也是群众工作部门;人民法官既是司法工作者, 也是群众工作者”, 可见, 司法为民是法院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这就要求我们基层法院在积极应对辖区快速发展的新形势的过程中, 不断创新工作思路, 积极探索促进社会管理创新的举措, 建立建全诉求表达、矛盾调解、应急处置等机制, 以优质的司法保障, 为辖区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通过依法审判执行, 化解矛盾纠纷, 来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通过完善司法便民和司法救助机制, 依法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 深化“人民法官为人民”活动理念, 在落实司法为民中提高加强社会管理的能力。

(一) 以服务大局为使命, 增强群众意识

主动能动司法, 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 组织开展法官进企业、进社区、进村屯活动, 通过释法宣传, 达到审理一件案、教育一大片的效果。助力县域经济发展, 规范经济建设秩序, 不断总结经验, 妥善审理涉政涉企案件, 保证县委、县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和重点项目建设的顺利推进。不断增强服务群众的意识, 进一步密切基层法院与人民群众的联系, 想群众之所想, 急群众之所急, 在立案、审判、执行环节开辟“绿色通道”, 对身有残疾、行动不便的当事人, 采取上门立案、上门谈话、上门开庭、上门回访的法律服务。同时积极开展司法救助专题调研和维权宣传教育, 对进入执行程序的涉及弱势群体的案件, 成立专门执行小组优先执行。

(二) 以司法便民为核心, 完善惠民措施

深入贯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司法便民工作的若干意见》, 始终把热情服务与严格执法结合起来。实行立案、导诉、法律咨询等“一站式”服务, 探索建立网上立案、预约立案、电话立案等便民立案方式。主动回应人民群众的现实司法需求, 推行巡回法庭制度, 做到审判服务的“三个延伸”, 即诉讼案件发生在哪里, 巡回法庭就延伸到哪里;法律热点集中在哪里, 普法宣传就延伸到哪里;矛盾纠纷出现在哪里, 联动调解就延伸到哪里。通过送法下乡、普法进村屯, 加强法制宣传, 普及法律知识, 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坚持院领导接访制度, 院长定期接访, 主管副院长全天接访, 建立健全带案下访、领导约访、相关部门共同接访机制, 畅通信访渠道, 积极争取各级行政机关的支持, 妥善解决群众合法诉求。

(三) 以执行联动为统领, 攻克执行难题

调动社会力量共同攻克执行难题, 发挥“三调联动”在矛盾纠纷处理中的有效作用, 加强与公安、工商、银行、税务、房地产、出入境管理及车辆管理等部门的信息共享机制, 加强对被执行人主体经营活动的限制, 定期对拒不履行生效判决法律文书的被执行人予以曝光, 增强执行威慑机制实效, 同时利用网络媒体加大对正反两方面典型案件的宣传力度, 调动全社会的力量清理执行积案。严厉打击拒执罪, 审慎运用反规避执行措施, 扭转被执行人规避执行、严重影响执行秩序的现状, 力求最大限度地保护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

三、基层法院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突破口

基层法院参与社会管理创新, 不是盲目的跟从者, 而是其中的“领头羊”。这个过程中要找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突破口, 能动司法正是基层法院参与社会管理的高级形态, 是人民法院审判职能的良性延伸。在司法审判过程中, 基层法院要切实增强能动司法意识, 了解辖区的社会民情, 通过源头防治、诉调对接、司法建议等途径, 有效规范新形势下各类社会活动、排查重大社会矛盾, 使审判执行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在坚持宪法法律至上的同时兼顾人民群众利益, 使司法审判的过程与效果更加符合社会情理和人们群众的意愿。

(一) 加强源头防治, 完善社会帮扶教育机制建设

通过在村镇建立人民法庭, 法官深入田间地头等方式, 参与社会帮扶教育, 了解辖区特殊群体、弱势群体状况, 加强对社会矛盾的预警能力和化解力度。通过回访、帮教等方式, 努力使管制、缓刑、假释、监外执行等非监刑犯改过自新;通过审理减刑、假释案件, 对少年犯定期回访等方式, 协助做好监禁教育工作, 促使其早日改过自新、回归社会;通过加强网络媒体宣传力度、开设法制教育讲座、发放联系卡等方式, 帮助未成年人增强法制意识。

(二) 加强诉调对接, 建立健全矛盾纠纷预防机制

积极参与社会管理, 与县委政府、企业、各类民间组织加强联系, 针对群发事件、易发矛盾, 以及与民生息息相关的重大决策出台前的风险预测等问题, 定期分析排查通报情况。加强诉前引导, 将各种矛盾纠纷有效预防、分流, 化解在基层, 解决在当地, 遏制在萌芽状态。广泛借助社会力量, 共同探索新型调解机制, 在立案阶段严把立案关, 加强与上级院行政庭、立案庭及政府信访办、法制办的有效沟通、相互配合, 把不应立案的争议转化到其他行政部门解决, 从根源上解决纠纷、化解矛盾, 带动相关部门提高化解矛盾纠纷能力, 不断增强社会管理水平。

(三) 重视司法建议, 促进审判职能延伸

基层法院要紧紧围绕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开展工作, 注重总结审判经验, 将切实优质的司法建议作为服务县政府决策部署、经济建设的有力措施。主动争取地方政府和人大对司法建议工作的领导和支持, 为党委、政府作决策、出政策、上项目提供法律依据, 在推进涉及社会稳定的重点项目时, 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同时建立司法建议回访制度, 与政府法制部门建立司法建议监督落实制度, 对建议措施落实情况进行全程跟踪, 保证司法建议发挥最大的效果, 不断完善社会管理方式方法。

(四) 加强内部管理, 提高司法队伍质量

随着新形式的发展、新问题的产生, 而不断完善和更新法院内部管理制度, 形成以制度管院的格局, 强化责任落实, 通过管理制度的创新来推动社会管理创新水平。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 以与高院、中院的三级联网为契机, 不断加强与上级院、同级院的经验交流学习, 并建好用好管好法院内外网, 不断加强司法公开力度。积极推行裁判文书上网公布, 提高阳光司法透明执法水平。加强正反两方面的司法宣传, 提高全社会对法院工作的知晓度、支持度和理解度。不断完善绩效考核考评制度, 并严格兑现奖惩, 推动法院的创新管理、科学管理、民主管理、依法管理。

总而言之, 随着社会生活和矛盾纠纷的多元化形势日益严峻, 作为社会创新管理的重要主体之一, 基层人民法院需要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这个时代命题既是党和国家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 也是人民法院责无旁贷的神圣职责。我们要坚持以“三项重点”工作为核心, 不断创新工作方法, 充分发挥基层人民法院化解社会矛盾冲突、维护和谐稳定大局的重要职能。

上一篇:欣慰的名言摘抄下一篇:二至四年级语文词语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