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市创建文明城市问题的看法及建议

2024-05-12

对我市创建文明城市问题的看法及建议(通用5篇)

篇1:对我市创建文明城市问题的看法及建议

对我市创建文明城市问题的看法及建议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们徐州市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创建文明社会。但是,为什么创建了那么久文明社会,都没有创建玩好呢?

什么叫做文明城市?文明城市是指人人和谐共处,人人安律守己,人人以身作则。这也是我们没有创好文明城市的重要因素。

先不说我们平民百姓,先说那令人难以容忍的“官二代”。他们自恃身出豪门,便觉得高人一等,就可以傲慢无礼,到头来连引以为豪的父母都弃之不理。如果市里对这些“官二代”进行教育的话,也许会让他们回头是岸,成为祖国的栋梁。

再说说我们普通市民。前两天,我看见报纸上登的一组关于云龙湖畔的不文明现象的图片。对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中年男子躺在长椅上的图片。他在长椅上“恬然入睡”,但是却“占领”了其余游客的休息地。如果我们的游客谁去摇醒他,也许那个人就会知错就改,毕竟这也是件好事嘛!

对于社会建设文明城市,我们每人都要参与,只要杜绝了不文明因素,我相信,我们徐州将会有一个美好的明天!

江苏徐州云龙区撷秀中学初二:郭志强

篇2:对我市创建文明城市问题的看法及建议

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对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全国文明城市是一个城市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综合性评价的最高荣誉称号,是城市形象、品牌和整体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对于我市来说,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既是对城市荣誉的追求,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社会文明的保障。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越高,发展经济就越具竞争力和优势。因此,努力创建一个市民素质高、城市环境优美、人际关系和谐的人文社会环境,对于推动XXX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1、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一项围绕发展、服务发展、推动发展的系统工程,其根本任务和目标是为改革发展创建良好环境,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体现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新形势下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有效载体,体现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移风易俗、创造美好生活的生动实践,遵循着以人为本、造福民众的指导原则,体现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从创建文明家庭、文明单位到创建文明城市完全符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精神实质。多年来的实践也充分证明,从创建文明家庭、文明单位到创建文明城市都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的稳定快速发展,有力地推动了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强市建设,有效地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提高了市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

2、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效载体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五个统筹”、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其本质和核心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涉及到全市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它将着力于改善城市的投资发展环境,促进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着力于加强资源环境保护,保障可持续发展;着力于协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着力于全面改善人居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着力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城乡文明程度和人的素质提高。因此,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效载体和实践活动。

3、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实现我市“两最两强”目标的有效途径

全国文明城市必须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城市;必须是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绩,市民整体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较高的城市;必须是在改革发展和建设进程中各项工作处于率先领先地位的城市。因此,我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就要求我们的各项工作必须要有更高的水准和定位,要有更强大的实践推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讲,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就是推动我市加快实现“具有最佳人居环境和最佳创业环境的四川经济强市和全国文化强市”奋斗目标实实在在的抓手。面对区域综合竞争日趋激烈的态势,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有利于进一步调动我市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增强凝聚力,确立我市三个文明发展新优势,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也有利于更好地弘扬争先创优、争创一流的精神,为我市的改革发展事业注入强劲的精神动力,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

二、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现实性和可行性分析

1、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供了物质基础

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以物质文明建设作为基础和条件。如果没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作支撑,一个城市不可能实现现代文明。即使取得某些进步,也只能是局部的、片面的,更难于保持和发展。因此,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必须要有高速发展的经济作为基础。近年来,我市经济一直保持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经过全市人民的艰苦奋战,市域经济综合实力大大增强,先后跻身四川省县域经济综合评价十强县(市)行列和中国西部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第11位。2004年,全市经济继续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预计GDp超过9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超过3亿元,市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大大提高。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更加追求精神生活,崇尚文明新风,“衣食足而礼仪兴”,建设一个现代文明的城市已成为广大市民的共同愿望。

2、深入持久地开展各种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奠定了坚实的工作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XXX市历届党委、政府都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早在1985年,我市就成立了精神文明建设专门机构,配备了专职人员。近20年来,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地贯彻中央“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狠抓精神文明建设不放松,通过在全市坚持不懈地开展各种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如“三优一学”文明城市、全国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环保模范城市以及文明行业、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等文明细胞建设,大大地提升了我市城乡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特别是1998年以来,我市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绩,获得了一系列国家级、省级品牌和荣誉:首批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连续荣获全国卫生先进城市、全国文化先进市,XXX和青城山两大景区被评为全国文明风景区,获得四川省第六届、第七届“三优一学”文明城市竞赛县级市一等奖,被评为省双拥模范城市。前不久,我市又从全国众多城市中脱颖而出,被评为“最佳中国魅力城市”。通过各类大规模深层次的创建活动,经济社会得到了发展,人居环境得到了优化,人民群众得到了实惠,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打下了坚实的工作基础,并积累了宝贵的工作经验。

3、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创造了良好的城市环境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围绕生态文化旅游城市的定位,坚持“经营城市”理念和“精美特”建设标准,多渠道筹集城建资金近10亿元,先后实施了“亮山、亮水、亮节点”、“绿化、美化、亮化”和城市总体风貌改造等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工程,完成了建设路、蒲阳路、幸福路、公园路等城市主要道路的路面改造工程,建成了XXX水文化广场、李冰广场、新世纪啤酒广场、城市“绿色通道”、青城桥节点、XXX大道节点等城市形象工程,新增城市绿化面积32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达10多平方米,充分展现了“山在城中,城在水中,路在绿中,人在花中”的山水园林城市特色。与此同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完善,建成了以成灌高速公路为主轴、国道和省道干线为骨架、县乡村道相互连接的交通网络。2004年,实施了省道106线XXX段(青城大道)综合整治,打通了连接XXX——青城山两个遗产地的旅游快速通道,全面完成了河东乡道路面整治,全市实现了村村通水泥(柏油)路。完成了自来水厂、垃圾处理厂和污水处理厂等城市公共设施建设。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畅通工程”通过国家验收,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连续两年获全省县级市第一名,市政府系统和XXX景区、青城山景区通过ISO14001国际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大力推广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大气环境和优质水源得到有效保护,城市人居环境进一步优化。初步形成了生态文化旅游名城的格局。良好的城市公共环境、优美的居家之地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创造了有利条件。

4、强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有效地促进了社会整体文明

2003年以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成都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把“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作为统揽全局的中心工作,立足XXX市实际,制定了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的《实施意见》,确立了发展思路和总体目标。一年多来,全市上下通过大力实施“三大战略”、构建“三大平台”,扎实推进“三个集中”,有力地推进了我市城乡一体化进程,使我市在统筹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配套政策措施,加速农民向市民转变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促进了全市城乡整体文明程度的提升。

一是通过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进一步强化了城乡生产力和产业布局规划,构建了市域城市、中心镇、中心村“三位一体”的城乡发展体系。二是通过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了城乡产业布局,加快了产业的集聚、整合和发展,促进了城乡经济相互融合和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三是通过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了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大了道路、交通、供水、供电、供气、通讯、光纤电视等公益性基础设施投入建设力度,大大地改善了城乡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城乡社会共同进步。四是通过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建立和完善了市场配置资源的新机制,基本消除了户籍管理、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城乡有别的体制性障碍,营造了统筹城乡居民劳动培训就业、社会保障、户籍管理一体化的新环境,推进了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五是通过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进一步提高了城乡居民素质。通过大力实施“农民素质工程”和“农民增收教育培训工程”,加强对农民科学文化、思想道德和劳动技能的教育培训,促进他们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提高他们的生存素质和发展素质。

5、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有力地展现了社会人文风貌

近年来,立足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优势,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有力地促进了我市全国文化强市建设。一是紧紧把握发展先进文化的方向,既立足实际,更着眼未来,较高水平地完成了《关于建设全国文化强市的若干意见》、《XXX市2003—2007年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纲要》以及《“绿色XXX”五个一文化精品工程规划方案》,并积极组织实施;二是积极推进文化阵地和文化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以乡镇文化服务中心和城市社区为重点的基层文化网络;三是抓好重大纪念日和传统节日庆典文化活动,如元旦、春节、五一、七

一、国庆等大型文化庆祝活动,消夏夜啤酒节、清明放水节、首届中国道教文化节、首届XXX?中国长寿文化节等节庆活动,既传承了我市悠远的历史文脉,展现了我市深厚的文化内涵,又丰富了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活跃了节日气氛;四是大力开展广场文化活动,积极推动全民健身。市政府近年来投入巨资在城区和中心镇建设了一批公共活动场所,添置了文体设施,为群众参与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提供了良好条件。各级领导大力倡导并带头参加广场群众文体活动,在XXX市城区的各大广场、各个社区及中心城镇,群众参加广场文体活动已蔚然成风。

三、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面临的主要任务

中央文明委将于2005年正式表彰首届“全国文明城市”。这是一个城市“三个文明”建设整体水平的综合性最高荣誉称号,是最有价值的无形资产和最综合、最重要的城市品牌。从中央文明委颁发的《县级文明城市测评体系》所列测评标准分析,内容包含8条基本指标、4条特色指标,其基本测评指标含盖35个项目、92个子项、145个细目,可以说要求甚严、标准甚高,涉及的测评内容点多面广,是一项复杂宏大的系统工程,是对一个城市“三个文明”建设成就的综合大检验。基于此,我们必须严格按照《县级文明城市测评体系》的测评标准,在整体推进的同时,抓住重点,发挥自身特色和比较优势,举全市之力,只争朝夕,全面深入开展创建工作。

1、加强领导,完善机制,为创建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奋斗目标,如果没有全社会的整体努力,不下硬功夫,不花大力气,不付大代价,是难以实现的。一方面,文明城市是一个区域、一个时期“三个文明”建设成果的标志性评价。同时,我们也应充分认识到,文明城市创建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创建只是载体、是手段,目的是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因此,我们更应注重创建过程,不能指望通过“运动”突击而一劳永逸,必须建立一套能持续稳定运转的组织机制和运行机制,以保证创建工作的与时俱进。

一是建立领导负责机制。从市委、市政府到各部门、各单位和各街道社区,要对照创建要求,分析测评标准,订立创建进度表,明确责任人的职责,确保创建工作的有效开展。今年7月,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实施意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目标责任书》已经制定和出台,同时印发了《XXX市测评对比参考资料》,各部门、各单位的当务之急就是要严格对照责任目标,拿出创建措施和实施进度表,不存侥幸,不留盲区死角,确保各项指标顺利达标。

二是建立群众参与机制。离开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计划也只是一纸空文。因此,要精心设计各种各样的活动,广泛地吸引群众参与,最大可能地激发群众的创建热情,让群众真正成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主体。

三是建立统分结合的创建机制。创建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市委、市政府统揽创建全局之下,各牵头部门要切实起好组织、协调、督促的作用,各责任部门既要分工负责,又要密切配合,实现整体联动。各区域性的精神文明共建组织,要对本区域内的创建工作的重大事项进行统筹协调和组织实施。

四是逗硬奖惩机制。通过制定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考核评比办法,对创建工作实行量化考核。要加大对创建工作的检查督促力度,注重创建过程,及时查找问题,寻求突破方法。要注重新闻媒体对创建过程的舆论引导,既要宣传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和典型事例,又要鞭策状态不佳、成效不显甚至拖全市创建进程后腿的不良事例。

2、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城市品牌,构建优良的生态人居环境

特色鲜明的城市品牌、优良的生态人居环境,是一个文明城市的外在表现。城市品牌,是公众对一个城市发展特色的集中认同,也是一个城市的宝贵资源和巨大的无形资产。要按照《县级文明城市测评体系》中特色指标的要求,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以我市厚重的文化资源和优良的生态环境为支撑,全力争创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级生态城市,进一步提高城市生态建设水平;奋力打造中国西部休闲度假第一城、国际旅游城市,进一步增强旅游综合功能;努力建设全国文化强市,进一步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品牌的创建过程,就是我市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各项工作水平跃上新台阶的过程;品牌的成功创建,就是文明城市创建特色实实在在的体现。众多的单项优秀品牌,正是文明城市光芒的真正光源。

良好的生态人居环境不仅能为市民提供高质量的工作和生活空间,增强城市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而且也给外地来宾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增强对外地资本、技术和人才的吸引力。从这种意义上说,环境既是资源,又是资本;既是生产力,又是竞争力。我市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文化资源,具有其它许多地方不具有的比较优势,但是我们也应清醒看到,我市部分城市基础设施已随岁月的流逝,面貌逐渐沧桑老化,功能也不配套;城市中心区域过份注重房地产开发,对文化设施、体育休闲场所没有预留足够的空间,有些建筑缺乏文化的内涵和品味;有些冷街僻巷处,甚至一些公开场合,脏乱差现象仍很突出;有些地方污水横溢或直接排入河中,2004年城市集中污水处理率只有20%左右,离《县级文明城市测评体系》A级标准40%还有较大差距;有些地方,市场经营秩序混乱,城镇管理水平不高;在构建安定祥和的社会稳定环境上,《县级文明城市测评体系》A级标准要求,八类重大刑事案件的发生率应小于2.2起/万人,我市眼下还有较大差距。对照标准,我市许多方面还需要付出艰苦努力才能达标。

目前,我市正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新一轮经营城市工作正在全面展开。按照《县级文明城市测评体系》中特色指标要求,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城市面貌要发生巨大变化。我们要以“创卫”、“创模”为契机,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同时加大市容环境秩序整治,狠抓污染物、扬尘、污水、垃圾治理,努力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让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我们必须抓住新一轮城市建设和城市风貌改造的契机,依托鲜活的水源来承载文化,突出川西民居建筑风格,认真搞好规划,完善文化功能,定位城市特色,打造城市精品。

3、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大力发展社会事业

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强调“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各项社会事业虽然取得长足进步,但总体上看,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还存在着“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在科技、教育、卫生、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都还相对滞后,实施历史文化复兴工程,新建XXX中学、市人民医院、市群艺馆、市文化艺术中心等文化基础设施和以乡镇宣传文化服务中心为重点的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或由于资金限制,或由于土地审批限制等原因,迟迟难以启动。事实上,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和欠缺已成为制约社会事业快速发展的瓶颈。另外,我市就业和失业问题仍很突出,就业面临城乡双重压力,总量问题与结构问题交织,新增劳动力与失业人员并存,其矛盾日渐突出。通过对比《县级文明城市测评体系》标准,我市在科技教育和文体卫生这一大块,现实情况与A级标准还有较大差距:财政性教育支出占GDp比重A级标准是大于4.5%,2003年我市GDp是80.11亿元,财政对教育支出是14000万元,占GDp 1.9 %;硬件设施上,A级标准要求建有达标的科技馆1座,市文化馆、图书馆为一级文化馆、图书馆,每个社区都有室内社区文化活动场所、文化中心,80%以上社区建有科普画廊,人均拥有公共体育设施大于0.15m2。我市的实际情况是:科技馆没有,新文化馆还未建成,市图书馆馆舍面积达不到一级图书馆要求,社区内基本无室内文化活动场所、文化中心配置,社区科普画廊全市只有2处,还都十分简陋。

可以这样说,创建工作能否基本达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能否上得去,这是压在这个城市肩上的沉甸甸的担子,真可谓差距大、压力大、责任重。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必须花大力气突破。与此同时,我市还要深化改革,完善政策,实行鼓励、引导的政策措施,调动企业和社会各方面参与投资社会事业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4、加强市民文明素质工程建设,提高城市整体文明程度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提高市民文明素质、提高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举措,也为一座城市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随着社会的发展,市民的文化素质和文明素质在不断提升,城市文明程度也在不断提高。但当你留意一下身边琐事时,就会发现一些不文明的语言、不文明的行为,一些人人情冷漠、不讲公德、不遵守公共秩序甚至损人利己、损公肥私,给我们这个以文化著称的旅游城市丢了脸、抹了黑。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就是要通过全市人民的长期共同努力,引导市民的文明行为规范,力争达到《县级文明城市测评体系》的A级标准,让市民文明素质不断跃升,让城市的文明程度不断提高。

创建文明城市的核心和关键是提升人的文明素质,因为离开了人的文明,城市的文明便成了空中楼阁。而人的文明素质是一个综合概念,其中包含了思想政治素质、法律道德素质、科技文化素质等等。就我市而言,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多管齐下,刚柔并举,持之以恒。

一是加强法制建设,为提升市民文明素质提供坚实保障。要结合“四五”普法,积极开展“送法下乡、送法进社区”活动,组织市民学习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培养他们自觉维护城镇公共设施、生活环境、交通秩序和社会治安的意识。要在大力普及法律知识的同时,严格管理,依法处罚各种违法违规事件,坚决惩戒各种不文明行为。

二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为提升市民文明素质打下扎实基础。要深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推进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形成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公正公平的法制环境、规范守信的市场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打造诚信XXX品牌。要正确引导市民的文明意识,做到是非观念明确,以损害城市文明形象为耻,以建设美好家园为荣。我们这座城市,蕴藏着追求文明、追求进步的巨大潜能,弘扬集体主义思想就是开发这种潜能的钥匙。当每一个市民都把我们的城市当成自己的大家时,城市的文明程度便会大幅提升。

三是大力引进文明,为提升市民文明素质提供美好的精神食粮和成功经验。“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要在大力弘扬XXX传统文化的同时,努力引进外地以及国外的先进文化和文明理念,发挥先进文化的辐射示范作用,与我市的文化底蕴和文明习惯相互激荡,相互融合,形成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开放包容的城市精神和文明新风。近年来,我国不少大中城市都先后启动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并在创建过程中总结出不少好的经验和做法,这些都非常值得我们好好地学习借鉴。我们要在立足我市实际的基础上,创新思路,大胆借鉴,逐步形成自成特色又富有成效的创建之路。

四是积极开展各类群众性创建活动,为提升市民文明素质构建有效载体。实践证明,每一个创建活动的开展,都能使各创建主体正确认识自己,并通过想办法、添措施努力达到创建标准,从而使各项工作水平跃上新的台阶,使群众的素质得到较大提升。要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大力开展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村镇、文明街道、文明家庭的创建活动,2005年确保在成都市第八届“三优一学”文明城市竞赛的检查验收中“保全优,获第一”。

四、以求真务实精神扎实推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进程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城市“三个文明”发展到较高阶段的必然选择,是城市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创建本身不是根本目的,只是一种手段,注重的则是过程,是要用创建统率我市“三个文明”建设,最终目的是促进我市“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和不断进步。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进程中,我们必须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弘扬求真务实之风,切忌贪大求洋、劳民伤财、不求实际。为此,创建过程必须坚持以下几项原则:

1、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一项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民心工程”,从兴起到发展,从内容到形式,都始终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联,它源于群众,根植于群众,主体是群众,目的也是为了群众。因此,在创建指导思想上,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各创建单位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化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切实解决群众呼声强烈的问题,办好为群众“雪中送炭”的实事,满腔热情地解决好群众身边的点滴小事。要完善机制,通过各种有效的形式,畅通群众投诉、反映问题的渠道,保证群众的问题能及时有效解决,给群众一个满意的政务空间。要坚持把创建达标与让群众满意统一起来,并把群众满意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首要标准,把着力点放在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为群众所欢迎的事情上。如在城市改造建设中,始终从群众生活需要出发,真正还路于民,还绿于民,还净于民;在社区管理上,要增强人性化管理理念,真正实现从管理向服务上转变;在文化体育和基础设施的布局中,做到标志性、功能性和方便群众参与的有机结合;在完善城市功能上,采取组团式开发,便于为群众提供快捷的服务;在城市管理上,做到既严格执法,又热情服务,注重疏导,合情合理,等等。同时,还要坚持因势利导,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广大群众的聪明才智极大地激发出来,把大家的力量高度凝聚起来,形成全民参与、团结奋斗的工作局面,使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始终充满勃勃生机和强劲活力。

2、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必须坚持城乡共融的原则

一座文明的城市,必然是一座辐射文明、带动乡村共同发展的城市。我市人口近63万,但43万多人口仍在农村。和城市相比,我市农村经济文化欠发达,群众生活水平和文明程度都还不高。如果离开广大农村去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就偏离了创建的初衷,偏离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更加剧 了城乡的不均衡发展。因此,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必须坚持城乡共进、城乡共融。

当前,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战役已经打响,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这一工作主线已经全面铺开。这两项重大工作其实并不独自孤立,实际上二者相辅相成,城乡一体化的最终目的是彻底消除城乡差别,实现城乡共进、城乡相融,使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城乡共享。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和城乡一体化工作,要着力解决的就是从根本上引导、帮助农民从生存方式、生产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融入城市、融入科学、融入文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城镇化建设步伐,积极转变农民身份,加大产业支撑力度等等是一个重要方面,同时加快农村文化、教育、科技、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的发展,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力度,提升农民科技文化法律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也是当务之急。

3、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必须坚持依法治市的原则

依法治市是一个城市政治文明进步的突出表现,是依法治国方略在地方最直接、最具体、最重要的实践。一座城市文明程度的高低,很大程度上要看城市法制程度的高低。不说新加坡等国外发达城市法制如何完善,人们的行为如何规范;单就我国沿海一些城市而言,如上海、苏州等城市,近些年来法制程度的不断提升,给城市发展带来实实在在的成效:国内外投资者大胆放心投资,城市经济迅猛发展,市民文明素质、城市文明程度提升快,形成了文明、安定、健康、有序的社会风尚,三个文明协同发展,齐头并进,等等。一个开放程度高、法制程度高的城市,更是要靠制度、法律和规章来规范约束人的行为。因此,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进程中,要坚持把依法治市工作贯穿于城市发展的各个环节,把功夫下在长效管理上,推进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使依法治市工作进入经常化、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

4、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是一项持之以恒的工程,既要立足当前,更要着眼长远,要为城市的健康、协调发展预留足够的空间和资源,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我市人口发展上,《县级文明城市测评体系》A级标准要求,计划生育率大于98%,2003年我市是95.32%,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人才是城市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积极发展高等教育、中等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为城市明天的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资源。在土地利用上,严格执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积极清理闲置土地,实施工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业主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集约利用土地。在资源利用上,无论是矿产资源、水利资源、旅游资源、特色资源等,严禁野蛮掠夺式开发,做到合理开发又严格保护。在环境保护上,我市是世界文化遗产所在地,地处岷江上游和成都市上风上水的位置,要坚定不移地发展环保的、生态的绿色工业、绿色农业、绿色第三产业,这是一个重大的原则,是对历史负责,也是对子孙后代负责。要提高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的水平,加大市场建设、环境卫生整治的力度,促进市民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争取早日建成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和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为最终建成全国文明城市打下扎实的基础。

篇3:对我市创建文明城市问题的看法及建议

1 我市粮食生产的形势

我市国土面积与人口均居全省首位,粮食作物是我市的大宗作物,粮食生产在我市经济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农民经济收入中仍然占有一定比重。我市作为农业大市,理应将粮食稳定增长放在重要地位,为国家粮食安全作贡献。然而我市的夏粮生产遇到了一系列困难和挑战。

我市早稻种植面积显著减少。我市常年早稻种植面积在11.33万hm2左右,约占全省双早稻种植面积的40%,在全省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今年随着农资价格及劳动力成本的大幅增加,比较效益进一步下降,早稻种植面积进一步减少。

早、中稻受灾面积大。由于去年7月上旬全市大范围持续降雨,形成严重洪涝灾害,早稻绝收0.67万余hm2,中稻绝收2万余hm2,部分农户损失惨重,农民种粮积极性进一步下降。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稳定社会和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最重要的战略物资。目前种粮收益又到瓶颈期,必须引起各级领导及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2 小麦生产异军突起

2.1 种植面积迅速扩大

近年我市小麦上报种植面积已突破6.67万hm2。居我省沿江地市首位。小麦生产已成为我市仅次于水稻、油菜之后的第三大类作物。种植区域已集中到望江、宿松、桐城等沿江县(市)的丘陵及平原地带。其中桐城市已达0.67万hm2,望江县在1.33万hm2以上。茬口主要为稻—麦及棉—麦两熟制,多为种粮大户集中连片种植。

2.2 单产水平得以提升

我市小麦主要种植扬麦158等扬麦系列及皖麦54等皖麦系列的高产品种,单产水平得以大幅提升,亩产由原来的100kg上升到200~250kg。桐城市小面积亩产已达到300kg,望江县亩产已达250kg。我市小麦新品种筛选试验中,宁麦0569、镇麦05185两个心品种,亩产分别为365.0kg、335.8kg,较对照扬麦158分别增产30.36%、19.94%,达到极显著水平。彻底改变了原来的低产低效作物的形象。

2.3 种麦效益好,收益稳定可靠

去年6月份根据市农机人员到望江县杨湾镇种粮大户承包地进行调查:该种植户在杨湾镇大治圩种植小麦1000亩。前茬为水稻,小麦品种为扬麦158。种植成本:种植35元,化肥65元,除草剂20元,柴油农药20元,开沟整地40元,播种20元,收割40元,总计成本240元;收益:小麦亩产220kg,市场售价2.0元/kg,每亩收益440元,良种补贴10元,粮食直补50元。每亩收益总计500元,每亩纯收益为260元。高于种植早稻亩收益,且省工省力省事。种植小麦规模经营者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显著,对于促进我市粮食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 小麦种植面积应快速扩大的原因分析

3.1 全程机械化作业,省工省力

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农业机械化有了长足的发展。目前小麦整地、开沟、播种机收割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为规模化种植提供了人力物力保障,节约了成本开支,增加了效益。受到规模经营者的欢迎。目前我市大宗农作物如水稻、油菜、棉花等作物中,小麦生产是机械化作业程度最高的。

3.2 自然风险较小,收益稳定

我市介于暖温带及亚热带过渡地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足,无霜期长,适宜于发展水稻、油菜、小麦等大宗作物。但是由于气温、降水、日照四季分布不均匀,并且年际差异大,从而导致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特别是6~7月份的梅雨季节,降水集中,极易形成洪涝灾害。根据我市近50年的气象资料分析,我市洪涝及干旱灾害平均为3年发生一次,高温热害为15年发生一次。对水稻、棉花等夏季作物危害较大。而小麦为秋冬作物,耐低温、干旱,自然风险较小,具有一定的安全性、稳产性,有利于保障种粮大户稳定收益。

3.3 多种惠农政策的落实,提高了种粮大户的积极性

近年来,国家实施了一系列的惠农政策。2007年开始实施粮食直补。小麦生产每亩增加50元补贴,小麦良种补贴每亩节约成本10元。这些补贴意义重大,受到广大种植户的欢迎,促进了小麦良种的推广,实现了单产提高,品质改善,成本降低,一补多效。另外,国家实施农机购置补贴,促进了大户购买农机的积极性,促进了小麦生产机械化作业水平的提高,节省了人工及成本。

4 我市小麦生产存在的问题

4.1 认识上仍然有偏差,小麦生产没有摆到应有位置

近年来我市小麦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仍然没有引起各级领导及主管部门的重视。我市小麦生产已成为我省沿江地区种植面积最大、种植面积最集中的地区,但尚未列入安徽省小麦高产攻关第二期示范区,仍然认为沿江地区小麦是低产低效作物。没有认识到发展小麦生产,对沿江市、县大力发展秋冬作物,增加复种指数,发展避灾农业,促进土地流转,增加规模种植,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所具有的积极意义。

对我市而言,光温资源优越,稻麦接茬时间充足,水旱轮作有利于改良土壤结构,有利于后茬高产。我市夏秋26.67万hm2水稻、6.67万hm2棉田中,除秋冬发展10万~13.33万hm2油菜外,小麦生产近期完全可能发展到10万~13.33万hm2,小麦总产确保40万~50万t,成为我市粮食新的增长点。

另外,我市的方便面、饼干、膨化食品等主要面食品为外地企业的产品占领。发展小麦生产对于实现我市龙头企业的壮大发展,实现粮食及食品加工板块到2013年实现745亿元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2 小麦单产水平仍然较低

我市小麦种植面积近年迅速扩大,上升为水稻、油菜之后的第三大农作物,但是由于发展小麦生产自然资源条件相对不足,高产栽培技术集成创新水平不高,小麦单产水平仍然较低。与全省小麦平均单产340kg,淮北部分县小麦单产500kg相比仍然有较大差距,从而制约了种植面积的进一步扩大。

4.3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集成创新不足

我市春夏降雨量多、气温较高,有利于小麦赤霉病、白粉病等病虫害的发生。我市目前种植的小麦品种为扬麦系列及皖麦系列。经多年的种植抗性下降,特别是抗赤霉病能力下降,每年造成的损失在20%以上。

另外,播种期较迟,春性品种比例较大,半冬性品种比例较小,播种量较高(12kg/667m2~15kg/667m2),密度大,不利于大穗的形成。据调查扬麦158小穗比例超过50%,每穗实粒数不足30粒,而淮北高产田块达到40粒以上,制约了产量的提升。

科技部门对于我市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的集成创新研究及应用课题多年未列入公关计划中。农业部门对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示范应用也未列入工作重点。

5 我市小麦生产发展的几点建议

5.1 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发展我市小麦生产对于我市粮食稳定增长、促进土地流转、发展规模生产、做大做强我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应加强组织领导,分管领导挂帅,成立由农业、财政、科技、气象、水利、农机等部门为成员的小麦高产攻关组织,争取将我市小麦高产攻关列入全省第二期小麦高产攻关示范区。以集成创新为抓手,以建设核心示范区、示范片、示范大户为重点,为实施我市小麦高产攻关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用2~3年的时间将我市的小麦产量提高到300kg。

5.2 强化高产栽培技术的集成创新,充分发挥科技的支撑作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小麦生产攻关,重要的内涵急速技术攻关。科学及农业部门应做好高产抗病新品种的引进筛选及展示。种子部门应建立繁育基地,做好主推品种的繁育工作,逐步淘汰扬麦158等品种,缩减春性品种的种植面积,扩大半冬性品种的种植面积。重点推广产量有潜力、高抗赤霉病(1级)的镇麦05185及宁麦0569等品种。保证种子供应、提高种子质量,降低种子成本,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小麦产量潜力。

加强对精量播种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农机农艺新技术等几项关键技术的集成创新应用研究,争取把我市攻关片小麦单产提高到350kg以上。

5.3 强化技术服务,重视大片和大户的典型带动作用

建立市、县农业专家联合大户制度,实行定向定期联系,面对面指导服务。对于病虫草害,植保部门要认真做好预测预报。特别是4月中旬赤霉病、条锈病、白粉病高发时期,要组织专业防治队伍,开展预测预防,做到一喷三防,解决种麦农户的后顾之忧,促进社会化服务。

5.4 扶持龙头企业,发展订单生产

篇4:对社区医疗体系建设的看法及建议

关键词:社区医疗服务体系;健康;全科医生

中图分类号: R19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1-0124-01

社区医疗即社区卫生服务最早起源于18世纪,那时由受过一般医学训练且不分科的基层医生提供医疗服务,这种基层医生被称为全科医生。全科医生大多是在社区独立行医,他们生活、工作在社区,解决患者的一般健康问题,为社区的居民排忧解难。其后,社会与政府对于社区卫生服务的建设日益重视,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先后开展了社区卫生服务。我国的社区卫生服务在20世纪五六时年代第一次卫生革命时期便开始起步,但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还没有获得长足的发展。同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社区卫生服务起步较晚并且早期社区建设不完善,这都是导致我国社区医疗服务相对比较落后的处境。

一、我国社区医疗服务体系的基本建立模式

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的主要服务对象是社区、家庭和居民,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居民,开展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等技术服务和一般常见疾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

(一)我国的社区医疗服务体系的设置是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为主体,诊所、医务室、护理员等其他基层医疗机构作为补充,形成一个完整全面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

(二)关于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人员配置及培养。我国各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人员配置都要求是全科医生专业的临床类执业医师、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公共卫生执业医师、注册护士等人员。对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人员配置来说,规定的较为全面并且多种服务人员较为合适。但我国现有的工作人员大部分是医院下派或招聘的,并非是全科医生,部分偏远地区的从业人员并没有职业资格认定。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中,全科医生缺乏,社区护士也较少。

二、对我国社区医疗服务体系的看法及建议

我国社区医疗体系的宣传工作较差,很多人的常见病或者多发病还是习惯到大医院进行就诊。这使得一方面大医院超负荷工作,另一方面社区的医疗资源被很大程度的浪费。所以在合理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规划下,还是应该妥善的做好宣传工作,居民习惯去社区的医疗服务站就诊。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投资主体是中央和地方政府,这是我国社区医疗服务体系的较明显的一个优势,同时也是劣势。中央和地方政府主导建设社区医疗服务体系首先能较快推到体系的建立、普及和宣传,这一方面可以有效控制我国各地社区医疗体系建设的统一性、完备性以及服务者的专业性,但另一方面,我国国土面积辽阔,社会自发力量的参与度较低也导致了国家对于建设社区医疗服务体系的压力巨大。在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注重引入市场机制,大量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由私人开办,形式多样化的非盈利组织和慈善机构参与到社区卫生服务当中,这对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社区卫生医疗服务体系的促动是很大的。而我国目前对于这一建设正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暂时中央和地方政府仍处于主导地位,加大资金的投入的同时也鼓励市场资源和民间力量的参与,以弥补国家财政力量的不足。

关于社区医疗服务的人员培养和人员配给问题。我国的大部分医护人员集中在大医院,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全科医生和注册护士比较缺乏。全国医学类的高校,还有很多并没有开设全科医学系或家庭医生学科,而现有的医护人员很难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这些对社区医疗体系的建设是一个很大的阻碍。未来应该更加注重全科医生和护理人员的培养,提高医护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能力,合理分配卫生资源,采取鼓励措施,促使优秀人员流向基层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和中西部偏远地区。鼓励专业性和志愿性人员,更多的参与到社区医疗的建设之中,以满足社区居民的多样化需求。

社区医疗服务体系所提供的诊断服务毕竟只是一些常见病、多发病,所以当遇到重大疾病或意外,如骨折等,在无法及时就诊大医院的情况下,社区医疗服务应该作为一种应急处理的角色及时的缓解或减轻患者的病痛。而这一应急能力,在处于社区医疗卫生体系的发展初期的我国,是明显不够的,尤其是中西部偏远地区。面对这种局面,除了培养和配给外医疗人才,还应建立一种社区医疗服务水平的监督机构,去诊测各个社区医疗单位的应急能力是否合乎需求。对于不合乎需求的社区,应及时注意并配给较好的医护人员或者给当地医护人员进行培训。

社区医疗服务体系的建设是为了更好的保障社区居民的身体状况,如果可以建设社区成员的健康档案,则会更好的帮助社区医疗工作者开展工作。社区成员的健康档案是包括居民的基本状况和身体素质的全面搜集,除了听力、视力、血压、血型等基本状况,及心脏、肾、肺等主要器官的健康状况外,还应包括居民历次的病例、治疗方案及用药情况等。但档案建立的初期,居民对于这项工作的信任度较低,缺乏有效配合,建档难度大等问题都是不可避免的。这样除了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宣传外,也应尊重社区居民的意愿,从自愿原则出发。档案建立好后,由专人看管整理,有条件的地区甚至可以进行微机管理,以方便查阅和储存。这些资料也是属于个人隐私,未经居民本人同意其他人不可翻阅。

我国的社区医疗服务体系毕竟还不够完善,很多问题很多地方需要去解决去改善,而社区工作者在这之中也应该起到一种配合建设、宣传的作用。并且尽可能的把社区医疗做的更加全面更加具体,而不仅仅局限于医疗一块,更可能多的去增加社区保健、社区康复、健康教育以及社区照顾等多方面的内容。使得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更加健全。

参考文献:

[1]汪大海 魏娜.社区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2]徐勇 陈伟东.社区工作实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赵志强 刘善敏.环境伦理与社区卫生[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

[4]侯岩.中国城市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

篇5:对我市创建文明城市问题的看法及建议

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建议

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号角已吹响,社区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中的最前沿,是决定成败的关键。针对社区创建工作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12月初,市政协办公室组织包保社区——××社区赴××市考察学习社区“创文”工作。考察组结合社区“创文”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一、老旧基础设施怎么改的问题。

我市老城区特别是老旧小区(包括城中村)楼栋破旧、违建违搭、道路破损、下水道淤塞、线缆乱拉乱绕、绿化参差残缺等问题仍然突出。××市海港区是类似我市××区的主城区,初创时期同样面临此难题。2016年至2017年,在市政府的支持下,××区一次性投入老旧基础设施改造资金5亿元。资金怎么来?责任主体是哪个部门?借鉴秦皇岛市的做法,建议资金渠道通过“四个一部分”解决:即棚户区改造项目覆盖一部分,城区改造项目开发商公益认领一部分,辖区有实力的企业(大型商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商会等社会捐资一部分,剩余部分由财政兜底完成改造升级。实施主体建议由市、区住建部门负责,结合社区调查摸底、拿出方案、总体规划、分期实施(不在棚改范围内的老旧小区,应逐步改旧翻新,完善公共设施)。通过3至6年努力,基本解决社区基础设施老旧破损问题,使城区面貌焕然一新。

二、无物业小区怎么管的问题。

城区无人管小区主要是单位老旧宿舍区、企业改制小区等,主要集中在老城区。××城区仅××社区无物业管理的楼栋就有90多栋(院),是城区创建的死角和难点。如何加强管理,做到每一平方米有人管,建议借鉴××市的做法,居民自筹与财政补贴相结合,前期由街道办事处指定物业公司进行管理,规范后逐步实行物业收费(××市收费标准:卫生费、排污费72元/月.户)。

三、党员志愿者怎么发动的问题。

我市志愿者注册登记工作正在铺开,××社区虽然已造册志愿者446人,但是真正参与过社区志愿者活动主要是政府帮扶对象,不足登记造册志愿者的三分之一。创建文明城市志愿者特别是党员志愿者是骨干力量,如何充分调动志愿者特别是党员志愿者的参与热情,积极参与文明交通志愿服务、文明旅游志愿引导服务、先进典型学习接力行动、社区义务劳动等活动,形成社会参与的常态机制?建议由××区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志愿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颁发志愿者证、培训志愿者、评定志愿者星级、建立志愿服务表彰及激励回馈机制;联合有条件的商户、诊所、保险机构等为一定星级的志愿者按提供“吃、住、行、医、购、娱”等优先优待、打折优惠。如提供免费体检、旅游门票等奖励,在工作日给予午餐补助。

四、市、区部门怎么联动的问题。

××市海港区和我市××区同属主城区,“创文”工作中同样存在市、区部门“两张皮”、区政府文件在市直部门不“买帐”等问题。建议发挥我市市区一体的体制优势,建立“创文”整治快速反应机制,打通市区体制,成立基础设施、卫生环境、文化教育、城乡结合部、集贸市场、控违拆违等专门工作组,以专门工作组为核心建立专门微信工作群(××区已建立“创文”总群),社区创建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将图片或文字上传专门工作群,由专门工作群在规定时间内及时反应、及时处置、及时反馈通报。以清理“牛皮癣”小广告为例,社区巡查发现,及时将广告电话号码报城管执法群,由城管执法群将电话号码移交至通讯公司,通讯公司负责办理停机业务。再如市容环境整治问题,由社区开展排查摸底,形成问题清单,由街道办事处解决街道职权范围内的问题,街道办事处无法解决的上报市、区创建办处理,同时报请网格包保单位全程跟踪协调。以专门工作群为纽带实现实时联通、一呼即应。

上一篇:社会大课堂体会下一篇:怎样不利于工作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