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促进我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的若干建议

2024-05-16

关于促进我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的若干建议(共9篇)

篇1:关于促进我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的若干建议

关于促进我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的若干建议

案由: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住宅小区的物业管理关系到千家万户,加强我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是增强物业效用、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文明、加强社会管理,建设幸福汕头的现实需要。

据统计,我市中心城区住宅有物业管理的小区与无物业管理的小区约各占50%。截止至2012年9月,我市现有528个物业管理小区中,成立业主大会及选举业主委员会的只有64个。我市有三级以上资质物业服务企业共185家,其中:一级资质5家,二级资质4家,三级资质176家。物业服务从业人员约1万人。

在市人大常委会及有关部门的努力下,我市于2012年8月正式通过了《汕头经济特区物业管理条例》,并于2012年12月正式施行。标志着我市物业管理开始有法可依。但根据我会2012年5-9月间开展的住宅小区物业管理专项调研发现,现实中仍存在不少难题亟待政府及有关部门重视及解决。诸如业委会成立比例偏低;业委会运转困难、缺乏指导;部分业主与物业服务企业权利义务不明晰;物管行业市场化程度低、缺乏退出机制;物业管理纠纷有时涉及多个部门,存在执法难;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归集难、提取难;老旧小区的物业管理缺位。

因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各方法律意识。应通过媒体、市物管协会、各小区物管、业委会等多渠道广泛宣传《汕头经济特区物业管理条例》,让业主及物业服务企业明确自己的权利与义务。

二、加大扶持力度,积极推进小区业委会成立,并给予培训指导。由房管局组织街道、居(村)委相关工作人员,小区业委会人员或业主代表,小区物管负责人等人员学习《物业管理条例》及其它物管相关的法规,以提高街道、居委、村委今后在指导辖区内业主大会的召开、选举业主委员会,协调物管纠纷等方面的业务水平;提高业委会、物管服务企业的依法履职水平。

三、出台政策,让业委会开设银行公户有规可循。建议学习顺德地区的做法,出台法规,给业委会发放组织机构代码证,使其能顺利开设银行公户。

四、理顺机制,明确执法主体。小区的管理涉及到许多部门,如出现违规装修、乱搭乱建等违法行为,需要有执法权的规划主管部门牵头、城管执法部门、街道及居委会、公安派出所、房管等部门协同处理。但其解决问题的协调机制还未明确,政府应进一步明确责权,确定执法主体。

五、提高物业行业市场化水平

(一)出台招投标、评标办法。应出台物业服务企业招投标、评标的具体操作办法,进一步规范管理。

(二)建立物业服务退出机制。应出台我市《物业服务企业退出物业项目管理办法》。

(三)定期开展物业小区服务等级核定。对业主投诉多、整改不达标的,坚决予以收费降级或吊销资质,以督促物业服务企业依法经营,确保提供质价相符的物业服务。

(四)建立物业服务企业诚信档案。向社会公布信息,方便业主、业委会了解和选择优质的物业服务企业。

六、进一步规范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归集、提取

(一)在1998年10月1日到2003年8月31日期间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的住宅项目,按省《物业管理条例》规定是必须由开发商来缴存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政府需要通过各种措施督促开发商补缴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对于开发商破产结业的,政府需要出台办法予以解决。

(二)我市2010年出台了《汕头市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实施办法》,但在维修资金的提取和使用标准、程序等,可操作性较差。应出台我市《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使用标准和程序》进一步细化,使其更具可操作性。

七、老旧小区的物业托管

我市老旧小区多数集中在老市区,且多数还是无物业管理的。这对我市的创文、创卫等工作很不利。建议采用网格化管理机制,由街道、居委成立一个物业服务企业,对片区内的无物业小区,进行统一管理。

篇2:关于促进我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的若干建议

沈阳铁道青年国际旅行社 于波

旅游业是当今世界具有蓬勃活力和巨大潜力的新兴产业,被喻为“无烟产业”、“朝阳产业”。旅游业作为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其快速发展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而且前景广阔。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与此相适应的是,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沈阳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和服务业龙头产业的地位得到了全面确定;由此也奠定了沈阳市在全国创建优秀旅游城市、推动城乡联动发展、区域共同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方面发挥先导作用的地位。尽管如此我们也必须看到,相对于其他国内外先进旅游城市我市的旅游产业发展还存在差距,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1.在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同时,经营理念缺乏前瞻性,从业人员总体素质偏低,服务水平不高,缺乏有效的经营管理体制。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沈阳部分区、县政府分管旅游领导和工作人员缺乏长远发展意识和现代经营管理理念,市场竞争意识不强。旅游企业经营管理者、服务人员长期缺乏专业的培训和指导,对旅游服务行业服务规范及要求了解甚少,甚至对本地的一些风土人情,民俗、民风缺乏系统的了解,难以给游客提供带有本土文化色彩的民俗风情、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农耕文化、工业旅游文化等文化产品与服务。

2.特色是旅游产品的生命力所在,是支撑旅游产业发展壮大的灵魂;沈阳具有享誉中外的旅游客体,却没有夺人眼球的旅游形象营销。长期以来沈阳旅游形象宣传总体水平不高,旅游产品单调,缺乏特色,雷同单一,对地方所独具特色的民俗民族文化挖掘不够,对独特的民族文化、宗教和民族生活方式以及历史遗留的工业旅游遗产展示不足,缺乏对游客的吸引力,影响了旅游的品位和丰富性。

3.具备良好的旅游生态环境,开发策划却仍停留在简单回归自然的初级阶段。

4.丰富的旅游产品,深厚的文化底蕴,却在产品组合中不够完善。新产品开发缺乏针对性,与国际国内优秀旅游城市相比,在产品体系建设、旅游企业竞争力、城市旅游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等方面还存在着诸多不足。

因此,为促进我市旅游产业整体全面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通过改革旅游产业经营管理体制,整合旅游资源,从机制上保障旅游业的发展。

积极引入市场机制,改革旅游产业的经营管理体制。旅游产业客观上要求景区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资源开发权与保护权统一。地方政府部门是旅游资源所有权的代表,经营权理权归经营企业所有。从管理的角度,调整组织机构,让旅游资源所有者统一旅游区的管理,以避免多头管理、体制不清,建议成立通管全市的“旅游管理委员会”,以打破目前条块割据的旅游诸侯经济,统一整合旅游资源和科学规划,保障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树立浓烈地方特色的旅游品牌,整合营销资源,联动开展旅游区域的整体营销宣传。

设计出独特鲜明、地方特色浓烈、具有感召力的沈阳旅游品牌,树立形象,需要对沈阳现有的旅游资源进行深度挖掘。建立起旅游区域的主打品牌,贯穿旅游区内孤立、分散的景点,对各区、县的旅游要素进行系统化重组,实现资源有效配置,提高区域旅游资源的利用率(比如与吉林长白山景区、黑龙江镜泊湖景区、内蒙古草原景区的联动营销),增强旅游区域整体竞争力,叫响“游遍东北,最佳沈阳”的宣传口号。建立“沈阳旅游经济圈”,提升圈内旅游产业的资源功能,加强各单元资源之间的协作,实现旅游区域资源整合,将经过合理有效整合的沈阳区域旅游品牌,在省内外、境内外广泛宣传,整体营销。

3.从强调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好旅游地居民日常生活的角度,注重对旅游环境的建设。

旅游生态环境的建设是开展生态旅游的前提,通过对旅游区域整体的策划,完善旅游环境的规划与建设,有效保护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掘和科学利用,规范旅游者的观赏与保护性旅游行为。通过立法对旅游区的开发建设者和管理者随时可能出现的越轨行为处以重罚严惩。对旅游者而言,也需通过法律法规来对其旅游行为加以约束,使旅游者在生态旅游的过程中,享受到健康、生动、具体的生态教育。良好的旅游生态势必催生出丰富的生态旅游产品,富裕一方百姓。目前,沈阳旅游产品仅仅依靠“一宫两陵”、“一山一府”等观光类旅游产品已不能满足市场需要,必须有多种类型的旅游新项目、新产品满足变化的市场需求,旅游产品转型升级的时代悄然而至。因此,我们应提倡“旅游城市化、城市景观化”的理念,明确旅游产品要从以观光为主的单一性结构向以观光为基础、休闲度假为重点、各类特色产品为补充的多元化旅游产品体系转变。

4.调整传统产品的结构,通过转型,提高沈阳旅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实施旅游精品工程。

关于社会环境与旅游目的地打造问题。我们认为,沈阳旅游要在更高的平台上实现新的跨越,早日建成文化旅游城市的目标,需要全社会共同树立“旅游城市化、城市景观化”的发展理念,通过理念强化意识,用意识转变思维,以思维营造氛围,形成“大旅游”的共识。把旅游经济放在招商引资、制造业以及科技创新的同等位置,投入更多的财力、物力和精力,从全局和战略高度,真正把旅游作为支柱产业加以培育和扶持。要加速城市旅游文化改造,科学规划、舍得投入,把城市作为最大最美的景区来打造。加大舆论宣传的支撑,让广大市民充分认识发展旅游不仅是政府的事情,更是与市民生活切身利益相关。通过开发沈阳原汁原味的满、汉旅游产品、大力开拓老工业基地工业旅游和度假旅游、会议会展旅游等,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利用合理的产品结构,加大实施旅游精品工程力度,留住游客,延长游客在沈阳观光的时日,提高本地旅游产品的经济效益。

5.按游客消费心理需求,在巩固传统观光旅游产品优势的同时,开发适合市场需求的新品。

根据不同消费层次游客消费的心理需求,创新设计不同的商务旅游、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旅游、自然山水旅游、游乐竞技旅游、古镇(街)观光旅游、自驾游、进香礼佛游、现代工业游等旅游产品。深度挖掘环沈阳旅游产品,将沈阳旅游产业从观光旅游向以休闲度假旅游为主体的复合式旅游模式推进。

6.改善旅游市场产品营销策略,加强产品开发的针对性,丰富营销手段。

我们认为城市旅游整体形象构造与品牌营销应坚持国际、国内并重,“冷热结合、远近互动”的营销策略,构建形式多样、层次分明的旅游营销体系。一方面有效整合沈阳各区、县旅游宣传资源,强化沈阳市整体形象宣传,在中央电视台1、2、4套、有关省、市、自治区卫星电视台黄金时段、以及中国旅游报、新华日报等国内媒体上宣传城市形象和产品。推进区域联合营销,巩固大东北旅游区域合作关系,加入中国古城旅游合作联盟;完善旅游大篷车促销计划,与各县市和旅游企业一起赴国内外及长三角、珠三角和西北地区、环渤海地区等重点旅游客源地进行推介促销。有选择地整体参与境内外著名节庆活动和观众流量大的国际性博览会、展销会,与境内外旅游机构、媒体和旅行商签约合作。加入国内外知名旅游网、友好城市网站,建立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和12301旅游公共呼叫平台,24小时提供咨询、培训、集散、投诉和应急服务。另一方面建立以市场细分为基础的专业化营销体系,与旅行社等企业合作,分时段、分对象、分产品组织宣传促销,做到贴近市场、贴近企业、贴近游客。针对像提案中所述的自驾游、商务游、古镇游、山水游等不同类型产品和市场主体,分类在网络、平面、立体媒体上充分宣传营销,从根本上改变沈阳的旅游资源“养在深闺人不识”的现象。

7.发挥本地旅行社对旅游产品的主推手作用,降低运作成本,杜绝“黑导”现象,净化旅游环境。

针对我市旅游业人才缺乏,景区、旅行社、饭店从业人员大多是初、高中、大专毕业生,学历偏低,整体队伍不适应旅游业发展的要求,服务质量欠缺,违规违纪现象频出,尤其是中高级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策划、旅游商品开发、旅游规划、休闲娱乐经营、旅游电子商务、旅游培训师等紧俏人才奇缺的问题,从整体素质强化培训提高入手;通过严格执法来规范旅游市场。重新制订《沈阳市旅游管理条例》,充分发挥联合执法优势,着重加强旅游市场综合治理,重点旅游景区、“黄金周”市场监管和“零负团费”治理工作。建立24小时的110旅游维权网络,成立沈阳市旅游执法大队,全面净化旅游市场。构建旅游诚信体系,通过诚信和合理公平交易,引导游客消费,督促市场良性竞争。坚持标准化引领,不断延伸管理和服务领域,完善和制定酒店、餐饮、车船、乡村区(点)的服务标准,通过服务达标、等级评定等形式,引导企业参与标准化工作,共同创造和谐旅游环境,大力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另一方面,通过培训来引导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定期开展知识技能、服务技巧交流活动,组织旅游从业人员开展技能大赛、厨艺大赛、导游大赛,评选出的优秀人才享受特殊津贴,正面引导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改善旅游市场环境。

要从严整治“服务低劣”、“压价竞争”和“黑车”、“黑导”现象,净化旅游产品环境,彻底铲除误导、瞎导的“黑导”现象,维护好沈阳旅游产品的国际品牌形象,保障全面推进沈阳旅游产业的更好、更快地发展。

篇3:关于促进我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的若干建议

税务机关在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与信息化方面建设应紧密结合税务系统的相关法规政策, 与依法治税、加强税收征管、深化改革税务管理问题相结合, 使税务档案工作现代化与信息化更能和机关业务相融合[2]。在此我认为, 在促进税务机关档案工作信息化和现代化这两方面, 应从如下四个方面来进行。

一、领导应给予高度的重视, 增强各级专兼职档案员对档案工作的创造性与主观能动性

在当前大数据时代, 信息的冗杂、繁多已成普遍现象, 而高效、准确的信息资源较在短时间内获取。高效准确的信息资源也从此成为各部门工作能较快、较高效完成的“制胜法宝”, 成为部门开展工作起决定性作用的最核心因素。在互联网络快速发展的大数据时代, 归入档案室内的档案作为本单位最珍贵、最有价值的信息资源, 无疑将显得它的光芒, 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因此, 我区地税系统的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与信息化的开展, 如何同税收工作的实际情况与特点相结合起来成为一大重点与难点。将档案工作纳入到领导的议事日程也变得异常紧迫。

首先, 各级税务机关应在思想上高度给予重视, 实行统一领导、分机管理的档案工作原则, 各级税务机关领导应做到层层落实, 一定不能使工作成为一种形式。关键环节点要把好关, 责任落实到专人, 档案宣传工作做到位, 使各个科室及业务部门的专兼职档案人员, 在归档环节上充分调动起积极性与主动性。各个部门间良好的协调统一性是档案工作高效、快速发展的通行证, 同时还要在各税务部门内部建立起以局长为组长的档案监督检查小组, 定期进行考评, 对表现优异的科室部门进行表彰, 以起到互相激励的作用。

其次, 完善档案管理机制, 对档案工作各项流程进行规范。对各个税务机关的档案管理制度进行重新完善和补充, 使档案管理制度能紧贴税务工作的实际。加强对各科室的监督检查工作, 结合各科室及档案室的实际工作情况, 制定出明确的考核标准, 并定期组织进行巡检。对于税收征管档案、税务稽查档案, 可采取交叉检查的方式, 让检查人员到纳税企业进行详细检查, 对一些不符合稽查档案、征管档案规定的文件材料进行补充与完善。

二、狠抓案卷质量, 搞好基础业务和信息化业务建设, 提升价值意识

各级税务机关应重视各门类档案的收集及保管工作, 各单位业务部门平时注重归档立卷环节, 每年业务部门形成的材料都应严格按照档案室制定的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予以归档, 归档案卷一定要保质保量[3]。对档案工作的基础性业务进行夯实, 实体管理与电子管理进行双向对接, 搭建信息化平台, 充分调动起室藏档案资源。档案其本身蕴含着无限的价值, 所有的档案本身也都有着价值, 但不是所有的档案都能最后归入档案室。我们要借用美国档案学家谢伦伯格的“文件双重价值理论”及加拿大档案学者特里库克的“宏观接收理论”来对文件进行鉴定, 给予文件相应的保管期限, 对那些重复、无价值的文件材料给予清理及销毁。对于那些划分好保管期限的文件, 应进行收集、整理、登记, 充分发掘档案的自身价值, 实现其自身的保值与增值。

按照国家十二五规划关于信息化建设的精神, 国家档案局以及市档案局均出台了相关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规范标准以及目标。税务部门档案室在信息化建设上也应加大力度, 在档案信息管理质量上、档案网站建设、电子文件归档及保管质量上都应制定相关规章制度, 使档案信息资源得到规范后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对于电子公文的管理及归档应严格遵循国家档案局制发的 《电子公文归档管理办法》 的规范及要求, 并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自身部门的电子文件管理制度, 避免出现找不到责任人、一个政策文件出于多家等情况。与此同时, 税务部门还应与属地的档案管理部门保持沟通与联系, 多向档案部门学习信息化方面的业务, 以此充实自身档案信息化方面的基础, 保证税务部门电子文件的保值与增值。

三、对档案人才结构与队伍进行优化, 提升单位人员整体业务素质和专业素质

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 档案工作一定要与时俱进, 跟上潮流, 不然会被信息大潮所淘汰。为此档案管理工作方式会随着信息浪潮所转变, 伴随着必然是档案人才队伍的优化与更新。人才是一个国家创新的基础, 档案人才是档案馆 (室) 工作主动性与创造性的最基础源泉。在这样背景之下, 建设一支业务素质优良、专业素质达标、责任意识强、甘于默默奉献的档案人才队伍迫在眉睫。基于税务部门档案工作的专业性, 应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人才队伍建设。

首先, 做好档案室人员的培训工作以及继续教育工作。一方面, 以现代档案管理理论及方法为基础, 结合各级税务机关的实际情况与单位档案室管理人员的岗位、层级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培训及开展继续教育工作。另一方面, 要根据各级税务单位档案室的实际情况, 突出各单位档案工作的重点以及难点, 全面、高效的完善与补充各级单位档案管理人员的知识网络结构, 改善其老档案员与半路出家档案员的知识老化、不全面的问题。同时, 各级税务部门档案室还要对各级档案员普及税务、稽查、财会相当的专业知识, 使其在档案工作中能很好的适应自身专业档案。在知识网络结构框架中, 还应掌握计算机专业知识、数据库编程方面理论以及档案室各项工作实际情况, 做到“自家财物”心中有数。

其次, 作为一名优秀的档案者、兰台人, 要懂得自我学习、自我提高, 积极补充自己的知识储备。“逆水行舟, 不进则退”, 随着互联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 先前所学的档案理论与方法, 大多不能较好的与实际档案工作相结合, 这就需要档案管理人员要与时俱进, 自我充电。在学习过程中要努力培养自己的专业素养与信息素养, 能敏锐捕捉到信息的“踪迹”, 使自己成为信息的专家。

四、充分发挥档案自身的情报价值以及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

档案管理工作中的档案利用工作是与服务工作最密切相关的一个环节, 档案利用工作开展的如何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其服务效果是何样的。一方面, 要努力提高税务机关兼职档案工作人员与专职档案管理人员参与档案工作的服务热情与服务意识。另一方面, 税务机关档案部门要努力挖掘档案自身所蕴含的情报价值, 实现其综合分析的能力, 以此来支持税务工作。

一是要加大对档案软硬件设施的投入, 宣传工作加大力度, 奖惩体系建立完善, 这三点是体现出档案服务意识的基本条件。硬件方面的投入, 是保持档案室正常开展工作的基本性工作。在档案室管理上要做到“八防”工作、温湿度防测工作以及光照通风等。同时, 在提升档案人员服务意识上, 要将档案工作“三纳入”, 即档案工作纳入到单位工作计划;纳入到领导工作议事日程;纳入到单位职工的经济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中[4]。二是档案员要深入挖掘税务部门档案所蕴藏的情报价值, 以此来支持领导决策、部门业务开展。档案信息资源是无形的财富, 税务部门档案管理人员要运用好本单位的档案资料, 努力做到使一分价值变为二分价值, 实现其增值的效果。实现其综合分析能力, 挖掘情报价值也就是实现了档案自身的服务价值。

税务机关档案工作信息化是指应用当前互联网络技术与手段对税务档案信息资源进行科学、高效的管理, 包括档案信息资源的收集与获取、整理与分类、鉴定与保管、科研与应用等环节。税务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为税务工作提供更加快捷便利、更加丰富详实、更具原始考证价值、更加准确高效的利用服务。

参考文献

[1]黄玉翠.高校档案现代化建设之我见[J].新校园:理论版, 2011.

[2]潘相琳.我国税务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公共管理, 2009.

[3]潘相琳.我国税务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公共管理, 2009.

篇4:关于促进我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的若干建议

摘 要 随着电力企业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物资管理也随之深化。本文探讨了电力企业物资管理的现状,提出了若干的有效建议,达到有效的物资管理工作。

关键词 电力企业 物资管理 现状 问题建议

一、电力物资管理现状

为了解目前电力物资管理制度执行情况,加强监督管理,推进物资工作的管理水平。笔者对某些电力企业的有关物资管理制度健全、组织机构设立、流程管理、合同签定情况以及近年来在电网建设、县城配网、技改、小型基建等项目的物资采购及废旧物资处理工作中执行上级有关规定的执行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检查的总体情况如下:

(一)总体情况

从这次检查的情况上看,目前各单位都能建立物资管理机构,制定物资管理实施细则;完善监督保障体系,监察、审计部门能积极参与监督管理。但大部分单位在执行合同签定、内部资料管理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存在问题

1.县城电网物资管理文件资料不全没有归档。

2.物资公司的物资台账剩余库存金额与财务账上金额不符。

3.物资结算价格方面:普遍存在违规加价现象。

4.物资公司没有单独建立废旧物资台账与生产废旧台账做在一起;个别公司有折旧物资退料间,但在物资公司废旧物资台账中找不到;有的将折旧废旧物资直接转到生产部门用,物资公司台账也没有登记。

二、进一步加强电力企业物资供应管理的若干建议

为全面提升企业物资管理水平,按质按量按要求保障电力物资供应,确保电力企业生产建设顺利进行,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加强物资管理工作。

(一)围绕大局,服务中心,确保电力物资供应

要进一步理清思路,找准定位,突出重点,增强大局意识、服务意识,明确各物资公司作为实施电力物资供应保障工作的定位,打造综合型现代物流企业,以保障全区电力物资供应为己任,切实履行职责。坚持“三个服务”,即物资公司的工作要自觉服务于全局的中心工作,服务于全区的电力生产建设,服务于各县电力企业,以优质服务求生存、求信誉、求发展。进一步强化项目责任管理制,强化物资采购配送管理,充分发挥规模效益,主动参与项目前期工作,积极深入现场,全过程跟踪工程进展情况,进一步加强与各局各部门和各县公司的沟通,构筑剩物资信息沟通渠道,及时发现并协调解决物资供应中的问题。确保全面完成全区电网生产建设工程物资供应任务。

(二)创新思维,顺应形势,探索物流改革新路

在一定范围内,遵循“规范、优质、高效、低成本、保障供应”的原则,逐步形成统一计划、统一采购、统一调剂,使全区系统物资管理水平上新台阶。通过物资经营体制改革,做大做强全区物流业。

(三)完善制度,规范管理,推动物资管理健康发展

各公司要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依法治企,规范动作,强化公司精细化管理,防范经营风险,确保经营安全;坚持依法决策,严格执行重大事项审批核准制度;坚持按章办事,规范优化业务流程。这是各公司规范和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四)加大力度,整合资源,积极拓展外部市场

各公司坚持立足主营物流业务,充分发挥各公司自身优势,积极拓展其他领域项目,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充分利用信息网的优势,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拓展其他领域以及电力生产品的代理等商务贸易业务,实行多元化经营;各单位之间形成联盟实现信息和资源的共享,围绕核心业务,利用各自资源优势,以共赢为目的开展物资贸易活动。

(五)加强自身廉政建设,自觉接受监督

物资管理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协调面广、复杂而又敏感的工作。要求物资管理工作人员正视工作存在的问题,寻找易产生腐败的土壤和空间,提高业务素质的同时注重自身道德、法纪观念的修养,提高防腐意识,自觉接受监督,从源头防范和治理腐,要在头脑中时刻绷紧廉洁守纪的弦,在思想上牢筑廉政防线。通过招标实践,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寻找对策,切实从制度上依法规范物资管理活动,防止违法行为的发生。

(六)建立多种有效的物质材料供货渠道

电力企业日常生产需要的原材料采购应尽量定点在信誉、质量较好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或合资、联营企业进行,由买卖双方事先约定供货合同,也可根据需要签订中、长期供货合同,同时还要注意协作好计划安排、贷款、结算、质量纠纷等方面的工作,确保货源的相对稳定。还可与物资材料质价比高、服务信誉好的厂商签订物资配送协议,实行配送时应该减少或制止到小集体、个体户采购大批物资材料,并防止企业各部门科室、班组自行到社会上采购或主动给物资部门指定供货商,以防止“回扣”的产生。

(七)实施物资采购管理现代化和采购信息系统更新

信息社会推动着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快速增长,对于电力企业而言,高附加值的先进技术也在层出不穷,因此,电力企业要认真学习和广泛推广先进技术,并结合国内外其他电力企业的物资采购管理方法,建立精干、高效的物资采购管理系统。

篇5:关于促进我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的若干建议

九三学社杭州市委员会

去年杭州市委、市政府为了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调整经济结构,出台了《关于实施“服务业优先”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首次将科技服务业列为我市现代服务业的十大产业之一。科技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制造业的重要科技支撑。它一方面将知识、技术通过研发与技术转移活动转化为社会科技服务行业,成为现代服务业中具有高端、高效、高附加值特征的重要产业;另一方面科技服务业作为生产性服务业中最典型的行业,能为制造业产业增值、能级提升以及提高竞争力提供科技支撑,对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具有强大的引领带动作用。因此我们认为,在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过程中,有必要把科技服务业放在突出重要的地位,予以重点扶持和发展。

从目前来看,杭州市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已具有一定的条件。一是我市作为省会城市,科技和人才资源相对丰富,为科技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资源条件;二是我市制造业较为发达,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对科技服务的社会需求较大,为科技服务业提供了较大的发展空间;三是自2005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加大了对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科技服务业发展开始提速。据初步统计,目前我市已有科技服务业企业951家,2009年前三季度科技服务业实现增加值64.09亿元,同比增长23.0 %,高于GDP增速14.5个百分点,高于服务业增加值增速9.2个百分点。2009年我市技术转让、技术开发、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的成交额已达到41.73亿元,比2006年增长23.32%。

一、我市科技服务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科技服务业的发展势头良好,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科技服务业的发展与我市产业转型升级、结构优化调整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对现代服务业发展、制造业提升的带动和支撑作用还不明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产业总量偏低。从目前我市现代服务业十大产业来看,科技服务业无论从产业规模还是增加值来看,都是比较低的。2009年前三季度科技服务业实现增加值64.09亿元,只占现代服务业总增加值的3.14%,在十大产业中排名第七。产业成熟度不高,规模总量偏低,这有历史的原因,也是当前发展科技服务业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产业发展不平衡。由于区位条件的关系,科技服务业在中心市区集聚度比较高,而在县(市)地区相当薄弱。在目前951家科技服务业企业中,有840家分布在杭州城区,占企业总数88.32%。同时在科技服务业内,行业分布也不均衡。现有的科技服务业企业中相当部分是从事高新技术产

品制造的公司,而从事科技研发、技术转移、技术推广、技术评估、技术交易等专业性的机构十分缺乏,此类机构数量目前不到科技服务业企业总数的10%。

3、企业规模偏小。我市科技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其他产业如金融、软件、房地产、商贸、旅游等相比,企业规模偏小,具有较大规模和竞争力的企业集团不多。在目前我市科技服务业中税收超千万元的不到10家。尤其是科技服务业中的重点行业,如研究和试验发展业中的各类科研院所在我市为数不多,科技交流和推广服务业中的工程技术中心、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科技信息服务、高新技术创业、科技评估、科技咨询、技术贸易等机构不仅数量少,而且规模也相当小。

4、中高端人才短缺。随着我市产业结构调整速度加快,对科技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但由于科技服务业中高端人才短缺,不仅影响了自身的发展,而且对制造业的带动和支撑作用也难以显现。在2008年举行的“浙江—上海高层次人才洽谈会”上,我市共推出近5000个岗位,其中高级工程师、高级研发经理、首席设计师、工程师、技术开发(研究)等涉及科技服务业的岗位超过1500个,占总岗位数的30%,这从一个侧面反映科技服务业对中高端人才的需求程度。

二、大力发展我市科技服务业的建议

根据市委、市政府“服务业优先”的发展战略,我们要加大贯彻落实《关于实施“服务业优先”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力度,在现代服务业发展中,要把科技服务业放到突出的位置,针对目前科技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加快发展。对此我们建议:

1、加紧制定我市科技服务业发展规划。科技服务业作为一个产业是2009年首次形成的,产业成形晚,成熟度不高。从目前来看,我市科技服务业作为一个产业,其行业及企业如何科学界定,战略目标、总体思路如何制定,重点发展那些行业,采取什么样的发展措施,以及科技服务业如何专业化分工,与制造业如何良性互动等等,还缺乏系统的研究,没有明晰的规划。没有纲领性的规划,很难指导科技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我们建议,在对科技服务业现状调查和“十二五”发展研究的基础上,加快制定我市科技服务业中长远发展规划。规划要统筹兼顾,既要立足于当前的产业基础,又要具有“十二五”发展的前瞻性,并将科技服务业纳入我市的“十二五”规划。

2、切实制定推出杭州科技服务业发展意见。我市现代服务业十大产业其产业特点各有不同,科技服务业也有其自身发展的要求和条件。如何加快我市科技服务业发展,我们认为从目前状况来看,政府强力推动,营造良好政策环境是十分必要的。政府有关职能部门有必要根据市委、市政府文件精神,制定出台我市科技服务业发展意见,结合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要

求条件以及我市的实际情况,对以往出台的相关科技政策和产业政策进行认真梳理、完善和补充,尽快形成扶持和发展科技服务业的政策体系,在财政支持、税收优惠、行业进入、融资、用地、服务采购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

3、加大对科技服务业的财政投入。鉴于目前我市科技服务业产业基础薄弱,科技服务能力不强的状况,政府应加大对科技服务业的投入。我们建议,在市本级财政及各区、县(市)财政中设立科技服务业专项资金,主要用于:一是资助当前亟需重点发展的,但自身发展能力较弱的科技服务机构,如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科技信息服务、高新技术创业、科技评估、科技咨询、技术贸易、科技中介等机构;二是扶持整合资源,兼并重组,做大做强,打造有品牌的科技服务优势机构;三是补助从事服务中小企业或者先进制造业的公益性科技服务机构;四是奖励对我市科技服务业发展有突出贡献的科技服务工作者和机构。通过加大财政投入,积极调动社会资源参与科技服务业发展。

4、加速培育科技服务业骨干机构。我市科技服务业“量低个小”,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要求难以适应,尤其是具有一定规模、科技专业服务能力较强、有较大社会影响力的骨干机构很少。因此在培育和发展新兴科技服务行业和机构的同时,要花力气,通过资源整合、兼并重组、招商引进等途径,大力培育科技服务业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引导科技服务业机构做大做强,向集团化、规模化发展,为科技服务业发展发挥支撑作用。对隶属于政府各部门,从事科技服务的事业单位要加大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力度,增强其自我发展功能,使其向科技服务专业化、社会化和市场化方向发展。

5、积极发展科技服务业聚集基地。通过规划布局、政策引导和必要的财政支持等形式,积极发展科技服务业聚集基地。要抓住我市建设产业大平台的契机,在滨江科技城、下沙科技城、钱江科技城、临安省科创基地等科技城的建设中,加大科技招商力度,大力引进国内外的科技资源,创建各类科研院所、技术工程中心、研发中心、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等,形成支撑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聚集效应。同时结合楼宇经济,重点发展科技咨询、科技评估、科技中介等科技服务机构,集聚科技服务要素,强化辐射效应。各县(市)可围绕本地工业功能区提升的要求,建立相应的研发中心、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技术咨询中心等科技服务机构,增强县(市)一级的科技服务聚集度。

6、加强科技服务业人才伍建设。针对科技服务业中高端管理和专业人才缺乏的现状,大力推进科技服务业人才队伍的集群建设。要通过人才招聘、业务联盟等方式,广揽国内外业务素质高、创新意识强、活动能力大的科技服务业管理和专业人才,以带动、支撑和引领科技服务业的发展。同时要对现有科技服务业机构的管理和专业人才要开展制度化的得专业培

训,提高其管理和业务水平。要依托在杭高等院校,设立有关科技服务业的专业课程,扩大科技服务业高质量从业人员的渠道。

篇6:关于促进我市企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提案人:佟国山(赤峰远联钢铁有限责任)

关于促进我市企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企业是实体经济主力军,是扩大内需的主体,也是转型、创新的主体,更是国家经济稳定发展的根基。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促进企业发展作为实现工业突破、富民强市的重要举措,在创业、创新、奖励、维权、服务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通过加强组织引导、强化政策落实,推动全民创业,改善企业发展环境等方式,使全市企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就当前情况看,仍有许多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面临诸多困难,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停产、半停产企业增多。二是由于受市场和整体环境的影响,许多企业的生产经营明显下滑,利润空间大幅缩水。

我市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除了受到宏观经济形势变化的影响,在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政府部门支持帮助等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部分工作还需要进一步改进:一是相关部门和单位对企业在地区经济发展中,起到的推动作用和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二是对企业的服务指导力度还不够,提供专业化服务的组织数量不多,致使一些企业由于不了解政策,未能享受到政策带来的实惠。三是对企业发展难题的破解力度还不够,劳动力成本上升、招工难、人才缺乏、原

材料价格上涨、税费负担过重、融资成本过高、利润微薄等问题,没有得到有效缓解。四是变相收取费用的现象依然存在。少数部门以 “委托检验”、“代理服务”为名,收取费用。五是收费项目自由裁量权较大透明度不高。一些执法部门审批流程繁琐、没有程序化,收费标准较高,收费较乱的现象没有改善。

为进一步推进我市企业健康快速发展,增强经济发展活力,推进工业强市战略的实施,实现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和谐发展的目标。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切实排忧解难。各级政府要充分考虑我市各企业目前存在的实际困难,把为企业排忧解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督促、协调各部门严格执行国家关于促进企业发展的政策,各部门要联系工作实际,对照检查,作对的要坚持,不足的要改进,违背的要纠正。要不断建立、健全企业发展的有效机制。要简化办事手续,提高工作效率,为企业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构建企业发展的平台。同时,从减轻企业负担入手,给予企业更大扶持。目前,许多企业陷入保生存的困境,企业经营亏损。因此,各级政府及各部门要从财政、电力、水利、税收等多方位入手加大扶持企业的力度。对生存困难的实体经济企业,政府应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减轻企业负担,对实体经济和纳税大户的企业,从纳税额中提取一部分补助给企业,抵扣企业融资成本高、劳动力成本增加等的经营成本,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二、强化服务指导。一要鼓励发展各类社会中介机构,为企业提供代理服务,同时希望政府出台相应的行业工资标准,规范微小企业为职工缴纳各类社会保险,积极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及引进外来劳动力,缓解大中型企业招工难、人才匮乏等问题。二要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增加财政专项资金安排,激励企业加快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步伐。三要整合职业教育资源,促进校企合作,提高培训质量,为企业培养专业人才。四要注重产业配套体系建设,把企业与全市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引导企业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求。五要支持企业开拓市场,提高产品的占有率。六要加大对企业的宣传力度,提高本市产品的影响力,打造企业的品牌。

篇7:关于促进我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的若干建议

中共秦皇岛市委党校

赵桂华

摘要: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我市将围绕“宜居宜业宜游、富庶文明和谐”滨海名城的奋斗目标,瞄准国内外一流滨海城市跨越追赶,加快打造国家休闲城市和国际旅游名城。在新形势下,旅游和文化的深度融合,是目前我市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旅游+文化+生态

文化旅游

“十二五”期间,秦皇岛市将以“旅游+文化+生态”为着眼点,深度整合旅游资源和关联产业,全力构建以旅游为中心的现代产业体系,把秦皇岛打造成为“长城滨海画廊、四季休闲天堂”。在新形势下,旅游和文化的深度融合,是目前我市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的必然选择。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今年上半年,赴山西大同、晋中,陕西西安、宝鸡及河南焦作等地考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情况,考察地的成功经验及做法值得借鉴。下面就如何加强文化旅游深度融合,促进我市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1、高起点谋划大手笔运作。项目建设必须规划先行,1 规划是前提,是基础,是关键,规划得好才能建设得好,管理得好。而文化旅游项目规划要按照“做绝世精品、做旷世之作”的理念坚持高起点、高标准,使其更加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体现秦皇岛文化独具的特色魅力,切实把项目做特、做精。大唐芙蓉园以“大型皇家园林式文化主题公园”为定位,面向国际招标,高端策划创意,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锦秋担纲总体规划与建筑设计,日本园林大师秋山宽承担园林景观设计,是以水为核心,集体验观光、休闲度假、餐饮娱乐为一体,浓缩盛唐文化的大型主题博物园。同时,规划注重夜晚景观营造,灯火璀璨,流光溢彩,美妙绝伦,建设了一座大唐不夜城。法门寺景区是由台湾著名建筑设计大师李祖原先生主持设计的,景区全面展示了佛文化在哲学、政治、艺术等方面的成就,彰显了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文化,成为了陕西省委、省政府强力推出的继兵马俑之后的陕西第二个文化符号。

2、强力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旅游产业是高度依赖基础设施的产业。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基础设施必须先行。考察地始终坚持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跳出旅游办旅游,把基础设施建设纳入旅游产业发展范围,多渠道投入资金,集中力量,优先发展。各地通向主要景区(点)的道路交通,景区内部道路及水、电、通信和环卫等基础设施十分完善,形成了功能齐全、协调配套的旅游服务体系。而作为全国首 批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之一的秦皇岛市通向主要景区(点)的道路交通、环卫等基础设施却亟待完善,直接影响了我市旅游形象,制约了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焦作市为打造旅游精品景区,投入60多亿元修建景区外围的道路,先后建成了连接各主要景区的14条旅游景观大道;自筹资金25亿元在城市外围修建了焦郑、焦晋高速公路和焦作黄河公路大桥;投资1亿多元修建了全长36.8公里的焦青旅游公路,还投资2194万元修建了3条观光索道共2247米。云南丽江在资金缺乏的情况下,通过以旅游资源为抵押或以景点门票收入为抵押的方式争取银行贷款,加大景区基础设施建设。丽江市先后投资3亿多元,对地震后的丽江古城进行综合改造,拆除了不协调的建筑物,建设了排污系统、消防报警系统等,修复了古城原貌,特别是深入开发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使丽江市成为全国唯一拥有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记忆遗产3项桂冠的地级市,创造了“民族文化与经济对接、世界遗产保护与带动旅游发展”的“丽江现象”。

3、打造文化旅游精品线路。旅游要以特色文化为亮点,不断完善文化旅游产品结构,包装推出精品特色专项文化旅游线路,通过文化旅游产品结构来改变和完善文化旅游客源结构。我市应进一步整合优势旅游文化资源,深度推进区域旅游文化合作,按照资源特色和区位关系进行优化组合,打 造更具市场竞争力的特色旅游文化精品线路,促使旅游行为由观光型向体验型、度假型转化。建议重点打造京东旅游环线(北京—承德—秦皇岛—唐山,感受浓郁的帝王文化气息),海上金三角之旅(秦皇岛—大连—青岛体验海洋休闲文化),长城文化游(包括天下第一关、长城博物馆、老龙头、孟姜女庙、角山长城、可延伸至抚宁董家口长城、抚宁板厂峪长城及长城砖窖),养生文化长寿游(包括秦皇岛求仙入海处、秦始皇行宫遗址、长寿山),名人别墅游(以北戴河近代老别墅观光及住宿体验为主),红酒文化游(包括昌黎华夏葡萄酒庄园、朗格斯酒庄、昌黎葡萄沟、昌黎玛蒂尼酒庄、抚宁县天马山、卢龙鲍子沟、德源山庄、柳河山谷),观鸟生态游(以爱鸟、观鸟、保护生态环境为主题的专项旅游产品,包括鸟类博物馆、北戴河湿地、北戴河浅水湾、联峰山公园、山海关石河、昌黎七里海、昌黎大蒲河口、抚宁天马湖、卢龙桃林口)及浪漫婚庆游(重点推山海关老龙头、孟姜女庙、北戴河区整体、北戴河湿地、青龙祖山等产品,注意结合薰衣草种植基地以及卢龙玫瑰庄园等特色景点)等8条旅游文化精品线路。

4、加大宣传促销推介力度。晋中深入挖掘晋商文化内涵,有效整合自然、人文旅游资源,广泛开辟渠道,不断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大力提高知名度。我市应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唱、集中优势、整体出击”的营销策略,高规格,大 声势营销。营销经费上,起步阶段,政府占主导,而后逐步转变为以企业为主、政府为辅。营销方式上,一是扩大在中央和境外媒体旅游宣传,强化省内媒体旅游推介作用,本地媒体积极开展旅游节目和栏目,特别是要强化互联网宣传;二是举办和参加各类旅游联谊会、推介会、区域性旅游交易会,通过资源(产品)的展示、推介活动、资源(产品)状况的实地考察,与合作伙伴加强联络和沟通,推出最新的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三是集思广益,加大制作开发旅游宣传品力度,形成全市特色旅游宣传品系列,包括画册、声像宣传品、旅游书籍、文艺作品、旅游卡通形象、特色旅游纪念品、有针对性的特定市场宣传资料等。四是支持各县区、相关单位和旅游企业,策划和举办多种形式的旅游节庆、会展和旅游文化活动,增加旅游产业的文化内涵和旅游产品吸引力。

5、深度开发文化旅游工艺品。旅游购物是直接拉动旅游收入最直接的重要因素,在旅游消费各要素中,购物作为最大需求弹性要素之一,具有相当的可塑性和拓展空间。在世界上旅游业发达的国家,旅游商品收入占整个旅游收入的50%。依托丰富的文化资源,鼓励创意制作符合地方文化特点的文化旅游工艺品(纪念品),挖掘旅游品牌的形象价值,拓展旅游品牌的产业链条已是当务之急。目前,秦皇岛文化旅游工艺品的开发刚刚起步,几乎尚属空白。各旅游景点销 售同样的旅游工艺品,缺乏地域文化特色,甚至出现了在我市景区购买的旅游纪念品,在国内其他旅游景区也可以买到的情况。因此,秦皇岛文化旅游工艺品的市场开发,要集中体现秦皇岛的历史文化、葡萄酒文化、海洋文化、长城文化及生态文化特色,集纪念性、欣赏性、实用性、便携性、收藏性于一体,注重新颖的品味、馈赠的价值,应有高中低三个档次,以满足不同阶层旅游消费者的需要。

6、打造高品质旅游演艺产品。一是从促进旅游发展的角度,鼓励对现有演艺资源进行整合利用,鼓励社会资本以投资、参股、控股、并购等方式进入旅游演出市场。二是鼓励运用现代高新科学技术,创新演出形式,提升节目创意,突出地域特点和文化特色,打造优秀旅游演出节目。三是积极吸引影视作品创作拍摄,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四是旅游景区(点)要广泛吸纳文艺演出团体和艺术表演人才以多种方式灵活参与景区经营,让吹歌、民歌、地秧歌、皮影、猴打棒等特色民俗表演走入景区,不断提高景区(点)文化内涵。五是提倡各景区错时举办风格各异文化旅游节庆活动,设计开发具有文化内涵的参与性游艺项目。

7、实施饮食文化品牌战略。由于饮食文化具有地域性、民族性等特点,往往为一个国家与地区所独有,很难模仿和复制。这样在竞争中就减少了可比性,具有垄断的地位,易于形成强有力的竞争能力,也易于创出自己的特色和品牌。因此,搞好饮食文化的品牌战略是旅游竞争中的无形法宝,更是促进旅游业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宝贵资源。随着游客吃的消费在旅游六大要素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饮食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已越来越显示出重要性。具体来说,一是要加大政府对饮食文化的保护、开发和扶持力度(比如长城饽椤饼、四条包子、荤锅、杨肠子火腿肠、老二位麻酱烧饼及赵家馆饺子等);二是要强化餐饮企业品牌意识,加大“老字号”餐饮品牌及优秀知名餐饮企业的宣传力度;三是建立特色饮食中心、饮食文化展示馆,举办美食文化节,与其他节日形成互动。

8、规范文化旅游市场经营秩序。文化市场执法机构与旅游质监机构要尽快建立规范文化旅游市场经营秩序的联合监管机制,开展联合执法和日常监督检查。要依照法律法规规定,抓住重点问题、关键环节实施监管。坚决打击欺骗、胁迫旅游者参加计划外自付费项目或强制购物的行为;打击导游司机私自收受高额回扣行为;打击假冒伪劣文化旅游工艺品(纪念品);打击宣扬低俗色情和封建迷信的文化旅游产品和非法经营行为。

9、积极培育文化旅游人才。一是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规划,以规划优化人才结构。应当强化人才兴业的观念,结合秦皇岛实际,进一步研究制定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规划。既要从秦皇岛的市情出发满足当前文化旅游产业大发展 的需要,又要放眼世情和国情,用世界眼光和国家高度来规划人才发展,不仅扩充人才数量,而且不断优化人才结构,提高并且完善人才素质。这样,我们的人才规划才不落伍、不闭塞、不保守,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二是根据市场需求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实际,加快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开发培育,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定期组织文化旅游从业人员业务培训,联合开展导游和讲解员培训,努力培育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文化旅游人才队伍;开发培育一大批高水平的文学艺术原创人才和表演人才;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全球战略眼光、市场开拓精神、管理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文化企业家和一支高水平的文化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一大批旅游文化产业的领军人物、创意策划人才和既懂文化又懂经济又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应当充分发挥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作用,加强对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旅游、会展管理、动漫游戏、资本运营等各类专业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文化部、国家旅游局《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

2、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报告--《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3、秦皇岛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强化战略举措,推动科学发展,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富庶文明和谐滨海名城》

4、《秦皇岛市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

5、《秦皇岛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刚要》

核心观点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我市将以“旅游+文化+生态”为着眼点,深度整合旅游资源和关联产业,全力构建以旅游为中心的现代产业体系。围绕“宜居宜业宜游、富庶文明和谐”滨海名城的奋斗目标,瞄准国内外一流滨海城市跨越追赶,加快打造国家休闲城市和国际旅游名城,成为享誉全国乃至世界的“长城滨海画廊、四季休闲天堂”。在新形势下,旅游和文化的深度融合,是目前我市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的必然选择。结合考察地的成功经验及做法就如何发展秦皇岛文化旅游产业提出了对策建议,主要核心观点有:高起点谋划大手笔运作、强力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加大宣传促销推介力度、深度开发文化旅游工艺品、实施饮食文化品牌战略、打造高品质旅游演艺产品、规范文化旅游市场经营秩序、积极培育旅游文化人才,等等。

篇8:关于促进我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的若干建议

建设工程质量不仅关系到建设工程的适用性和建设项目的投资效益, 同时也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在施工质量管理方面, 虽然我国颁布实施了《建筑法》及《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但由于这些法律条文在实际的工程质量管理中的可操作性不强, 因此, 一些国际通行的标准体系也逐渐为国内建筑施工企业所采用, 其中应用最多的就是建立质量认证制度。

建立完整的质量认证制度, 可以提高产品信誉, 减少重复检验, 维护生产者、经销者和消费者等各方权益。可以促进企业建立严谨的、体系化的经营管理模式, 优化组织结构, 完善经营管理, 建立减少、消除、预防质量缺陷的机制。而若要通过认证, 就必须制定明确的质量方针与目标, 贯彻规范管理体系、提高管理水平的指导方针, 增强质量保证能力;坚持预防为主、纠正为辅的原则。

建筑施工生产在当前的社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 其产品质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建筑工程施工流动性大, 手工操作多, 施工工艺复杂, 国家标准、规范及地方条文多, 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 对于建筑产品的生产者——建筑施工企业来讲, 质量控制工作是企业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就施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及执行中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1 施工质量管理应做好的几项基础性工作

1.1 明确管理职责

首先, 根据项目的特点, 提出企业的质量方针及目标。目标的针对性要强, 目的明确。其次, 通过对目标的分解, 制定出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岗位的职责, 将责任落实到人, 做到“事事有人管”, 保证管理制度能够贯彻执行。

1.2 编制质量计划

依据现有工程, 制定出合理的、有可操作性的、效果良好的质量措施, 以确保工程质量达到相关标准的要求。编制质量计划一般由技术负责人组织, 各相关部门、相关人员配合, 质量计划中要明确过程的执行及操作步骤, 尤其要重视制定工程质量问题的预防措施。为起到一定的警示和约束作用, 必须将工程质量要求写进承包合同, 同时应明确必要的经济制裁方式及过程检查形式。

1.3 采用合格的检测设备

施工中常用的检测工具, 如钢卷尺、水准仪、经纬仪等一些检验测量设备, 必须定期送具有检定资质的单位进行校验, 并将校验情况及检定日期标识在器具上, 以保证器具的有效性。检测工具须由专人保管, 并定期进行保养。如果发现问题应及时纠正, 以保证不会因仪器设备误差而影响工程质量。

2 严格把握材料购进及复检

2.1 材料采购控制

影响工程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原材料的质量, 确保材料采购符合规定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工程物资采购要优选供货厂家, 查验其生产产品的有关证明, 例如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性能检测报告、产品质量等级等。

2.2 材料复检要求

原材料进场后要对其进行复检, 如果此时发现质量问题, 必须及时予以更换或退货。根据国家相关标准的规定, 主要结构用材如钢材、水泥及其他关系到使用功能的材料, 因其对建筑产品的质量影响较为严重, 进场时必须按标准进行现场抽样检验, 检测工作需委托经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授权的、具有检测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 并按其营业范围进行检测。否则检测报告无效, 不具有法律效力。

由业主提供的材料产品, 也要按规定进行验收验证。对于与合同内容不符、没有质量证明或质量不符合要求的物资应拒收。验收合格的产品应采取登记、挂牌的方式进行标识, 并与其他物资分类存放。

3 不合格品的分类、认定及处理

3.1 不合格品的分类

不合格品通常可分为3类:轻微不合格、一般不合格及严重不合格。轻微不合格是指直接经济损失较小, 不属于影响结构安全类的质量事故;一般不合格是指直接经济损失较大, 但结构能够使用或经修复后能够使用, 对安全也没有过大的影响;严重不合格是指建筑物或构筑物主要结构倒塌, 基础沉降、倾斜超标, 或结构开裂和结构强度严重不足以及影响结构安全和建筑寿命, 造成不可补救的永久性缺陷。

3.2 不合格品的认定及处理

产品质量的轻微不合格由质检员现场进行检测评定;一般不合格由项目总工负责进行评定;严重不合格由企业技术部门组织有关单位进行鉴定。所有情况必须按规定记录、汇总并上报, 同时要组织人员对出现问题的部位进行处理。

4 重视过程控制

4.1 计划控制

对于计划控制, 应编制年、季、月进度计划, 编制各施工阶段的施工横道图或网络图, 根据施工进度提出资源需求计划等, 检查关键线路上的工作的完成情况, 绘制进度前锋线, 及时发现进度延后的工作并制定赶工措施, 必要时修改进度计划。

4.2 质量控制原则及要点

对于质量控制, 应根据项目特点、图纸要求、标准及规范, 编制操作性技术文件, 进行技术交底等工作, 执行持证上岗制度及“三定”制度。认真做好每道工序的“自检、互检、交接检”工作,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做好预防工作。

同时, 要严格把握以下要点, 使施工质量控制工作更加完善。

(1) 设置专职质检员, 任命具有一定资历的工程技术人员为现场技术员, 配合质检员控制工程质量。

(2) 做好准备工作, 对图纸会审要形成详细记录, 并作为技术文件存档。重视技术交底工作。

(3) 执行持证上岗制度, 对项目的工程技术人员的任职资格进行考核验证, 确保其技术素质能满足工程要求。必要时, 还要对特殊工种人员进行岗前培训等工作。

(4) 在施工过程中, 要做好“三检”工作, 发现问题时按照不合格品的处理程序解决, 并提出改进措施, 对质量情况做好记录。

5 关于知识更新问题

5.1 知识更新的主要措施

为确保技术人员能胜任本岗位的工作, 掌握不断更新的技术标准、操作规程, 提高职工的技术素质, 帮助职工提高自身的知识储备, 要定期对其进行培训。各企业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及需要, 制定适合本企业的培训计划及培训要求。学习内容可以灵活多样, 如组织学习标准、法规、公司内部规章制度, 也可以对参加职业资格考试的职工进行辅导等。授课形式可采取面授、函授、讲座、送外委培等多种方法, 应根据企业自身的需求进行选择。同时要组织好培训人员的考核工作, 检查培训效果, 确保培训工作能收到实效, 不流于形式, 造成资源的浪费。

5.2 新标准的宣传贯彻

工程质量及标准要求是依据国家及地方主管部门颁布的有关规程、规范、操作要求制定的法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不断涌现, 各类规范、标准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施工企业作为工程质量的责任人, 必须将这些变化及时地传达给基层的技术人员。传达的有效方式就是对员工进行宣传和培训。

6 结语

当前, 国内多数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不具有可操作性, 在实际的质量控制中无法发挥其作用。工程项目的质量是项目建设的核心, 是决定工程成败的关键。因此, 建立规范、完整、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 对于提高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就建立施工质量管理体系及保证体系有效运行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篇9:关于促进我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的若干建议

摘    要:农业科研档案是非常珍贵的农业科学资源,对发展农业生产和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当前农业科技的不断发展,农业科研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日益凸显。笔者从农业科研单位档案管理的特点着手,并结合作者多年档案管理工作的体会,分析了农业科研档案管理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农业科研档案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农业科研档案;管理;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6.01.028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on the Management of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Research Files

WANG Chunmin, LIU Min, LI Sumin

(Tianjin Crops Research Institute, Tianjin 300384, China)

Abstract: As precious resources, agriculture scientific research files are of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o enhance the agricultural producing and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griculture scientific research files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It analyzed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and advance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ccording to the understanding and the characteristic of agriculture scientific research files.

Key words: agriculture scientific research files; management; countermeasure; suggestion

农业科研档案是农业科技工作者在科研活动中形成的文字、图表、数据、声像、电子材料等的总称,是对科研活动过程中科技工作者的思路、材料、方法、数据、结论的真实记录,是总结经验教训、分析科学规律、保护知识产权的重要依据,是宝贵的知识财富和信息资源[1-3]。认识当前农业科研档案管理的特点和现状,深入分析农业科研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探索如何进一步加强农业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对于提高农业科研院所的科研水平、提升其科技创新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农业科研档案管理的特点

农业科研档案是农业科研工作的第一手资料,是对科研工作的详细和真实记录,也是农业科研单位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提高竞争力的一种重要智力资源[4]。农业科研档案的形成不同于一般文件档案,具有以下特点。

1.1 农业科研档案种类多、数据量大

农业科研档案往往涉及不同的学科和领域,记载大量的科研数据和成果。以天津市农作物研究所为例,农作物科研档案既包括水稻、小麦、玉米、马铃薯等粮食作物,也包括大豆、红豆、棉花等经济作物。同一作物的科研档案往往既包括基因定位、克隆和转基因等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学科内容,也包括新品种选育、种子生产技术研究、配套栽培技术研究等应用学科内容,甚至包括种子生产、中试示范、品种推广、农产品深加工等研究内容,基本覆盖了产业链的全部关键环节。即使新品种选育单项科研档案也是包括育种计划制订、组合配制,夏季当地后代表现和选择、冬季南繁加代后代表现和选择,定型品系在不同生态区域内示范表现情况,参加国家或省级品种区域试验情况等方方面面内容,十分复杂。

1.2 农业科研档案收集范围广、收集周期长、形成时间分散

项目是科研的核心,农业科研也不例外。农业科研论文的发表、科研成果鉴定和登记、专利和品种权申请等往往都围绕项目进行。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国家对农业科技越来越重视,一个课题组所承担的科研项目类型也往往比较丰富。既有同国内外其他科研团队联合执行的合作项目,也有本课题组独立承担的各种类型的项目,甚至一个课题组在某个时期内同时承担几个不同类型的科研项目,因此农业科研档案收集的范围较广。农业科研周期一般较长,例如一个农作物新品种从组合配制到获得审定证书往往需要七到八年,甚至更长[5],时间跨度大形成时间分散,导致农业科研档案的收集周期也比较漫长,少则三五年,多则十来年甚至更长。

1.3 农业科研档案专有性、保密性和成果性强

农业科研档案是农业科研活动的真实记录,因此其专有性和保密性较强。但由于农业科研研究周期的长期性,科研过程中和成果应用后所涉及的地域的广泛性,导致农业科技成果的可控性和保密性。例如农作物育种既要夏季在当地种植,还要海南或云南南繁加代。有些成果既要在当地应用,还要在相同生态区域内应用,有时候一个品种适宜种植区域甚至达到几百万公顷,涉及几个甚至十几个省份。再加上农业生产中繁殖后代所用材料既包括籽粒,也包括根、茎、叶、苗等多种形态,极易发生侵权行为,而且被侵权后调查取证不易,往往难以辨别,鉴定过程较为复杂,造成保护困难。而农业科研档案则因为真实详细地记录了相关科研活动,成为农业知识产权保护中最直接和有力的证据[6-8]。

2 农业科研档案管理现状和问题

2.1 认识存在不足,管理力量薄弱

多数农业科研单位往往只重视科研项目的申请、执行和成果申报等工作,对科研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和专业性认识不足。认为只要档案保存无差错,检查能过关就可以,档案工作不纳入年终考核范围,因而科研人员普遍不很重视档案工作。此外,部分单位档案管理人员为科研部门人员兼职,而且管理人员多数不具备档案管理的专业知识,管理力量薄弱。

2.2 收集难,档案不全

客观上,多数农业科研工作者档案意识模糊或缺失,不了解归档的要求、范围和重要性,在一些科研活动中,对资料收集不重视,不能及时、有效、全面、系统地保存有价值的档案资料。在科研活动结束后,部分科研人员缺乏归档意识,一是存在认为档案材料留在自己手里用起来比较方便的思想,二是某种程度上不愿意核心内容材料和成果公开。不能做到及时归档,使一些原始调查数据、图片、声像等档案资料散落于本部门、各成员的办公室里,久而久之,遇到打扫卫生、调换办公室或搬家等无意中被当作废品丢弃,宝贵的历史资料从此流失。这些行为严重影响了农业科研档案的系统性、完整性和真实性。

2.3 管理手段落后,利用程度低

随着社会进步和农业科技的发展,农业科研档案数量也日益增多,同时光盘、U盘、硬盘等记录载体种类的日益多样性,农业科研档案的收集、整理和利用也越来越复杂。传统农业档案管理工作多采用纸质管理,往往以年份和种类作为分类依据,在不知道具体的时间和关键类别的情况下,要查询档案只能采取大范围逐一查找的方式,不仅要耗费大量时间,更不利于档案的保护,已经难以满足和适应时代的发展。同时由于农业科研工作周期长,涉及面广,科技文件的形式和积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这就导致农业科研档案管理中存在重视保管、轻视利用的现象,科研档案一旦归档就被放置,很少借阅,利用程度较低,影响了档案的高质量管理和开发利用[9-10]。

3 加强农业科研档案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3.1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高度重视

应清楚地认识到科研档案管理不光是档案管理人员的事,而应该是全体科技人员的行为。单位负责人乃至各部门都要切实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大意义,把健全档案管理作为实现信息共享、提高工作效率的重点抓手,充分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也是农业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档案工作的开展是全体科技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树立“档案工作没做好、等于今年什么事情都没做”的责任意识。

3.2 进一步明确科研档案的保管范围,重注平时收集整理

农业科研单位档案的保管范围应该涵盖所涉及的农业科技的活动全部[11],主要包括:(1)科研准备阶段的各级相关文件、项目申请书、项目合同书(计划任务书或立项批复)、项目预算书、项目实施方案等;(2)科研实施阶段的年度工作计划和试验设计、各种类型试验的原始数据和统计分析,项目执行过程中涉及的图片和视频等资料,项目取得的论文、专著、专利证书等知识产权资料,国内外学术交流和学术会议等;(3)科研总结、结题验收阶段的工作报告、技术报告、应用报告、资金决算报告、查新报告、技术鉴定报告、结题验收报告等资料;(4)成果和奖励申报阶段的申报申请书、奖励公告、奖励证书等资料;(5)推广应用阶段的成果转让合同、技术服务合同、成果应用意见反馈等资料。上述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应该多在平时下工夫,每项科技活动结束后立即对档案材料进行整理,并保存至相应的分类档案盒中,以利于最后的统一归档。

3.3 加强培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能力

当前农业科研档案管理人员接受培训的机会很少,接受培训的人员范围也比较狭窄、培训对象较为单一,往往是本单位专职或兼职档案员一人参加,很少有全体农业科研相关人员参与档案管理培训的机会。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农业科研档案不再仅仅包括原始纸质文档,还包括一些电子数据、影像资料等,新型记录载体的出现对档案管理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档案工作连续性强,需要档案人员较长时间学习,探索新途径,寻找新方法,在传统档案服务的基础上依托网络展开方便快捷管理,有计划地对原有目录数据进行整合,使电子文档管理系统更加科学化,信息资源网络系统更加安全化,实现电子数据直接查询。这就要求档案人员光有责任心、耐心和细心是不够的,还需要掌握适应当前形势要求的档案知识,熟练计算机应用。

3.4 健全档案管理制度,提升硬件保障水平

建立健全包括档案工作岗位责任制度、归档制度、借阅制度、保密制度、备份制度、库房管理制度在内的各项档案管理规章制度,并组织部门负责人和档案人员进行不定期学习,分析总结档案工作目前存在的不足、查找原因,为下一步做好档案工作明确思路。并组织相关部门负责人定期进行督导检查,注重平时档案管理工作,使各项档案工作日积月累、循序渐进,避免“临时抱佛脚”的现象发生。要不断加大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资金投入,在进行档案库房建设时,要按照国家的相关要求,充分考虑防震、防火、防盗、防水、防霉、防虫蛀等安全因素;加快信息化建设,购置档案管理专用的扫描仪、数码相机、计算机、移动硬盘等设备,努力提高档案管理的硬件保障水平。

参考文献:

[1] 王传宇.科技档案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2] 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国家档案局.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暂行规定[EB/OL].[2015-11-16].http://www.law-lib.com/law/law_view.asp?id=105233.

[3] 马万福.农业科技成果管理[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4] 张虹,姬瑞环.档案管理基础[M].2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5] 张天真.作物育种学总论[M].3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6] 邹华英.知识产权保护视野下的农业科研档案管理[J].云南科技管理,2012(5):37-39.

[7] 张汛.知识产权保护视角下的农业科研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3(21):301-302.

[8] 李雪梅,王博翰,杜海英,等.新形势下农业科研档案管理模式探讨[J].河北农业科学,2011,15(3):164-165.

[9] 刘紫霞.农业科研档案的编研与利用[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3,33(4):261-262.

[10] 梅盈洁,邱俊,荣刘军,等.加强农业科研档案管理提高农业科研管理水平[J].农业科技管理,2011,30(2):14-17.

上一篇:中英文简历范文带翻译下一篇:会议预备相关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