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2024-05-24

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精选6篇)

篇1: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生活中有许多的节水方式,关键在于是能具有这样的意识。同时,能够保持住这样的习惯。具体如下:

1、刷牙用水杯洗脸用脸盆,接满水后及时关闭水龙头,可节约一半以上的用水量;

2、洗澡时尽量洗淋浴,每次可节约水五分之四;

3、衣物尽量要集中洗涤以减少洗衣次数,洗涤剂要适量投放,过量投放将浪费大量的水;

4、一水多用,可使用洗涤水、洗衣水冲刷厕所,养鱼的水有机物含量高可以用来浇灌植物。

篇2: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1、洗澡时淋浴比盆浴要节约好多水。

2、家庭用水要尽量做到一水多用.例如:淘米水可以用来洗菜、浇花;

3、在水箱里竖放一块砖头或一只装满水的大可乐瓶,以减少每一次的冲水量。

4、用热水器时起初总有一段冷水,把它用容器装起来洗东西,避免浪费。

5、水龙头随开随关。

篇3:养成读题的好习惯

一、读题现状

1. 师生合作

题目只要有一点难度, 老师就有一起分析的冲动, 常常会问:关键是什么?指名分析, 把“做前提示”当做文本解读的第一步。以后学生手捧数学文本, 等着提示, 不知该如何去解读, 这是读题习惯的悲哀。

2. 关键词解读

只是抓住关键字进行分析, 长期训练后, 学生便产生了条件反射。如只要看到“少”, 就用减法;看到“倍”就用乘法。这种读题习惯使学生把一些关键词当做“本”, 忽视了文本这个“本”。这样解读虽能习得如何解答某一类题, 但碰到其他面生的数学文本, 仍是一筹莫展。

3. 存在问题

数学读题, 还存在着浮光掠影、粗枝大叶、空洞肤浅、以偏概全等问题。

二、读题训练

1. 改造内容, 贴近生活

文本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除了知识结构与学生认知规律之间的不同步, 还有学习区域上的差异。教材中的具体事例, 因为某种原因可能远离学生的生活, 从而使学生对习题产生陌生感。习题的编制要尽量贴近学生生活, 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 对文本的解读就会水到渠成。如教学浓度计算, 学生对百分数本身就比较陌生, 可以这样编制:一种糖水300克, 浓度是20%, 要使浓度变成30%, 可以怎么做?糖水中加糖、蒸发水都能使糖水变甜, 学生很容易理解。

2. 反复阅读, 不断推进

数学题不可能都贴近生活, 对文本进行充分自主的个性化解读, 按数学文本逐字、逐句解读, 让学生静思默想, 在反复阅读文本的基础上, 才能调动起个人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 从不同的角度对文本作出不同解读, 才能体会文本所创设的情境, 弄清楚问题的前因后果。

(1) 圈画标注。画已知和问题, 画关系句……在读题时, 手中拿一支笔, 在需要注意的字眼上作上记号。

如图形习题的解读, 对不统一的单位名称进行圈画, 分率的转换中一个数和另一个数各是多少常用分数或单位“1”的几分之几来进行标注, 图形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也常常用标注的方式写在图上。

(2) 补充完整。数学习题, 有些会省略某些字词, 读题时要让学生养成把关键句及时补充完整的习惯。

如条件“现在降价20%”, 补充完整“现在每件比原来降低20%”, 从中便可顺利找出单位“1”的量, 再进一步分析。

(3) 转换角度。数学文本的解读, 有时读来读去, 还是读不出味道, 找不出好的方法, 这时需要有一些解读的小技巧, 如转换角度等。

3. 配合直观, 有效分析

数学文本均有自身的特点, 怎样从深奥的文本中将蕴含的数量关系清晰化?我们可以通过直观, 用符号、图形等表示出来, 从而实现与文本的有效对话。

例如, 有三根绳子, 第一根比第二根长0.18米, 第二根比第三根短0.25米, 第一根比第三根短 () 米。可以用三条线段清晰地把三根绳子的长度表示出来, 有效地缓减解读的困难, 从而找到解题方法。

4. 内化运用, 走出文本

读题, 需要思维的参与。培养学生解读文本的能力, 并非就着眼于解决这个数学问题, 更重要的是通过读题, 使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 开拓思路, 使孩子们成为运用者和发现者。

(1) 从解读到运用。数学文本这种教育资源只有在学生对它所蕴含的知识进行解读、发现、探究和运用, 并被内化成能力时, 其潜在性才能变为现实性。例如, 对加法的运算定律和乘法的运算定律的解读:a+b=b+a, (a+b) +c=a+ (b+c) , ab=ba, (ab) c=a (bc) , (a+b) c=ac+bc, 目的是要学生在实践中正确运用, 在运用中获得技能。

(2) 从解读到思维。从解读数学文本到运用是一个提升。通过解读引起学生的思考, 让孩子的思维得到提高, 这又是一个提升。

如小明用小棒摆出了下面的图形。从上往下看, 第一层有1个△, 第二层有3个△……

(1) 照这样摆下去, 第五层有 () 个△;

(2) 如果摆七层, 一共有 () 个这样大小的△;

通过解读, 要求第五层有多少个△, 第七层有多少个△?用继续画图的方法, 数一数就能解决, 但并不是这道题全部的要求, 这里面到底有什么规律?三角形的个数和层数又有什么关系?通过读题要让学生读到这样的弦外之意, 在解读中思考, 在解读中寻找, 让孩子的思维利用有限的材料得到充分的提高。

篇4:养成倾听的好习惯

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现状,培养和训练低年级学生的倾听能力呢?为此,笔者在教学中做了以下尝试:

一、关注整体多鼓励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活生生的个体,他们的生活环境不同,原有的知识储备量不等,课外的阅读量不均,对某一个问题的看法也不同。即使成绩平平的学生,他们也爱动脑筋,也想发表自己的见解。此时,他们最需要的就是教师鼓励的目光。如果学生发现教师无心倾听自己的看法,他们的学习热情就会被浇灭。多给学困生一些时间,尊重他们的想法,尽可能多地给予他们肯定和赞扬,让他们在体验到参与的喜悦的同时,重拾自信。

在课堂上,我们不难发现:教师的注意力往往只集中在那些正在“读”或“说”的学生身上,冷落了大部分正在“听”的学生。为此,笔者常常有意坐到“听众”当中,和学生们一起听,让他们明白“倾听”不单单是教师的事情。在倾听学生发言的时候,笔者注意观察四周,以了解学生“听”的情况,及时表扬听得认真的学生,及时提点听得不认真的学生。“瞧,李政今天听得多认真啊!”“大家看,毛佳不仅听懂了别人的发言,还加进了自己的想法,多棒啊!”往往受表扬的是一个,但受益的却是一大片。笔者的这些评价就像兴奋剂,把学生们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他们一个比一个听得认真。

二、游戏是个好帮手

游戏是个很好的方法。虽然倾听是枯燥的,但加入游戏的成分,就能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兴趣。笔者经常跟学生们一起做“有效口令”的游戏。规则是在口令前加上“有效”两个字,那么这个口令就是有效的、要执行的;反之就可以不执行。做这个游戏时,学生们都怕出错,所以听得特别仔细;又如“传悄悄话”的游戏,笔者对第一个学生说一句话,然后由他开始,依次往后传,如果最后一个学生能正确地说出这句话,本组就可以获得“小红花”奖章;再如笔者开展的简单而有趣的听记游戏。笔者先选择了一些字数少、意思浅显的词句进行听写训练,接着,听写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字数也由四五十个增加至七八十个,由一句话到一段话,进而到一篇文章。这种潜移默化的训练,使学生形成了专注倾听的良好习惯,倾听意识也逐渐加强。

三、故事少不了

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结合课题引入故事,或以故事导入新课,或让学生看图说话,再根据故事情节提问、解答,并使故事贯穿教学始终,鼓励学生多讲、多说,学生的注意力便自然而然地集中于教学中。

用耳听、用嘴说的复述练习效果挺不错。笔者特意每周安排一次听说课,选择一些有趣的故事讲给学生听,听完故事后笔者请他们复述,这种复述不是一步到位的。起初,笔者只是提几个简单的问题,如故事的题目、故事中的主人公、结果等,以引导孩子们专心听、用心记。渐渐地,笔者提问的内容越来越丰富,由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引出一些精彩的对话。随着提问的不断深入,孩子们专心听的时间越来越长,专心记的内容也越来越多了。更为可喜的是,经过反复训练,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来越浓,参与面越来越广。有精彩的故事做训练的载体,能使学生在复述时兴趣盎然,从而化难为易。由此,笔者带领学生向“专心倾听,并能简要转述”的阶段又迈进了一步。

学会倾听,也就学会了尊重别人、关心别人,也学会了与他人合作、真诚处事。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将有益于学生的一生。

篇5:从小养成节约粮食的好习惯

满秀东

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从小养成节约粮食的好习惯》 有的同学可能要问了,为什么老是说要节约粮食呢?难道我们的粮食不够吃吗?是!我国是农业大国,虽然粮食最近几年均增产,但是人均粮食占有量长期处于较低的水平。我们国家人口不断增长,耕地面积却逐年减少,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粮食的供需仍将在紧张中度过,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粮食进口国,也就是说,我国自产的粮食已经供不应求了,我们必须从国外进口粮食。

我曾看到这样一篇作文,一个小朋友对奶奶做的很多事情总是看不惯的。他在一篇作文里是这么说的:奶奶是个很节俭的老人。节俭是好事,但我觉得她节俭得有点近乎“抠”,无法理解。一次,烧饭的时候,她不小心把米撒了点在地上,我就顺手准备扫掉。我腰还没弯下去,只见一只满是皱纹的手挡着我,我愣在那不知道为什么?这时,奶奶开口了:“不要扫掉,捡起来洗洗,浪费可惜。”我说:“已经脏了,反正就一点点,算了吧。”奶奶可不理会我,自己佝偻着身体,蹲在地上慢慢地捡着,每捡起一点就用嘴巴对着吹吹,很专注地,仿佛掉在地上的不是米,而是她的宝贝。等到全部捡好后,再用脸盆装着用清水一遍一遍地洗,看她洗完端着米出来,脸上露着孩子般开心的笑,嘴里还自言自语:“看看,多干净,还不一样吃嘛,你们呀„„”我听懂了她未说完的话是什么意思,但我依然是不已为然地摇着头。而奶奶露出了灿烂的笑脸。还有,我们家的电饭锅可能是使用的时间长了,烧饭总是会在下面结锅巴,所以每次都有很多饭不能吃。我总是把那些锅巴倒掉的,有次被奶奶看见了,她老人家又开始了对我的“节约教育”。我不服气说:“这都硬梆梆的,不能吃呀!干吗不能倒掉?”奶奶也不搭理我,从我手上接过电饭锅,然后倒了些开水在里面,泡了一会儿,就见她开始用小勺把那些锅巴,一点一点地刮出来,然后放进自己的嘴里。天哪,我真的是服了她老人家。我半开玩笑地对奶奶说:“奶奶,你真会动脑筋呀”。奶奶听了我的话,不好意思地对我说:“我知道你心里是怎么想的,不过我们老人家是经历了饥荒岁月的,知道粮食的宝贵,我不是小气,只是觉得这样真的很浪费。”听了奶奶的话,我在心里有点改变了对奶奶的看法。

也许这位奶奶说得对,我们这代人没有经历饥荒,不能理解他们的想法吧。我们现在的生活好了,的确不缺粮食吃,但是我们应该知道,我国每年有许多贫困地区、受灾地区的老人、小孩没饭吃,要靠国家救济,要靠大家帮助。我们国家还要花费巨额外汇去进口粮食,粮食确实是宝贵的呀。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曾经是我们从小就会背诵的诗句。我们不会忘却了这首诗的精髓。但是,看看我们食堂的餐厅里,各种浪费粮食的现象依然比比皆是。有的同学很是挑食,吃了几口饭就倒掉了,说这饭菜是自己不喜欢吃的!有的同学光想买零食,不想吃饭;有的同学着急去玩,盛饭的时候,毛手毛脚,就把饭粒洒在地上!有的同学一边吃一边还在打闹„„这些都是在浪费粮食!也许你并不觉得自己在浪费,也许你认为浪费这一点点算不了什么,可是,如果你浪费这一点,他浪费这一点,大家都浪费这一点,那就是一个惊人的损失了!

所以,我们要爱惜粮食、节约粮食。这也是“养成良好习惯”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也是我们创建“绿色学校”、创建“节约型学校”的实际行动,同学们,你想做个文明的小学生吗?那就从文明就餐、节约粮食开始吧!其实节约粮食,做起来很简单: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不要剩饭菜;吃饭的时候,也要集中注意力,认真吃饭,不挑食。无论爸爸妈妈给我们吃的,还是学校里的饭菜,我们都要把肚子吃饱,吃饱才有利于我们身体成长的。为了自己的健康,我们都要通通吃掉它!

我们要树立节约意识。爱粮、惜粮、节粮,不能是空洞口号,它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节约粮食光荣,浪费粮食可耻”的风尚不仅过去需要、现在仍然需要。我们的粮食远未充裕,我们没有糟蹋粮食的权力,也没有糟蹋粮食的条件。希望前面我提到的那些浪费现象不再发生。

我们要强化节约行为。对浪费的现象,我们要坚决反对,坚决抵制。只要我们牢记“节约”,就会养成良好的习惯。

同学们,让我们从今天开始,做一名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的好学生吧!

篇6: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作文

福建省福州市铜盘中心小学三年二班李子衿 最近,我们这一带经常停电,

我问爸爸,是不是我们国家的人太多了,所以电力才不够。爸爸说也有道理,

上一篇:给别人让座范文四百字下一篇:申报十佳青年学生评选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