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三年级政治教学计划

2024-04-21

高中三年级政治教学计划(共9篇)

篇1:高中三年级政治教学计划

高中三年级政治教学计划

一、教学措施

(一)、加大备课力度,提高备课水平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无数教学事实一次又一次地说明,备不出高水平的教案,一定上不好课。只有兢兢业业、深入探索,不断提高备课水平,才能为提高教学成绩奠定基础。在新学期里,决心进一步坚持以前的成功做法,认真钻研教材、考纲、近几年的高考政治试题,仔细揣摩教学对象的具体实际情况,反复选择筛选典型生动的事例,备出卓有成效的充实的受教学对象欢迎的教案来。绝对不能打无把握之仗,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对待备课工作。

(二)、积极改革开拓,实施素质教育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世界需要球形的人才。那些只懂书本、不切实际的书呆子,是难以适应当今世界形势之需的`,我国亦是如此。在新学期里,要加大课堂改革的力度,要改变过去那种偏重应试教育的模式,向素质教育的方向发展。具体来说就是,既不拘泥于课本,又要持之有度,引导学生学好教材,打好理论基础,同时指导学生有选择的阅读一些课外读物,扩大知识视野,身在课堂,思接万载,了解课堂以外的东西,关心祖国和世界的发展和变化。同时,要强化能力培养和训练,并且要渗透到日常教学之中去。在能力培养方面,要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形式,时时处处注意培养能力。加强集体和个人辅导,加强检查督促工作。本学期中以基础知识复习为主,兼顾能力训练,下学期以能力训练为主,基础知识复习为附。通过本学期的努力,使学生较好的掌握考纲规定的知识网络,培养起一定的能力水平

(三)、了解学生实际,有的放矢的实教

俗话说,一把钥匙一把锁,要因人而异,看人端菜碟。教学也是如此。在新学期中,要想方设法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如思想、知识、性格等情况。情况明了后,要针对性的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指导,循循善诱的引导其走上轨道,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四)、加强在职进修,提高自身素质

打铁先得本身硬。要圆满完成本学期的教学计划,离不开自身较好的素质。本学期中,要认真坚持政治理论的学习,坚持先进教育思想方法的学习,坚持专业知识的探讨,同时尽量涉猎与专业有关的学科,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

二、教学进度

2、3月份第二轮复习

3、4月份时政热点透析

4、5月份文综大型练习

5月份考前心理辅导,做好迎考准备

篇2:高中三年级政治教学计划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政治部分)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3页,第Ⅱ卷3至4页。全卷共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报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贴在答题卡上对应的虚线框内。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第Ⅱ卷用0.5mm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人只将答题卡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假定2011年我国某商品价值用人民币表示为156元,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为1:6.5。如果2012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0%,且人民币对美元升值5%,其他条件不变,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该商品以美元标价,2012年的价格为

A.19美元 B.20美元 C.21美元 D.24美元

2.在“微经济时代”,众多小微企业对经济的总体贡献将大大超过少数垄断性企业,个人消费对国民经济的拉动效应将远远超过政府投资的作用,而当前我国以上两大主体的处境都不容乐观。这启示我们,在“微经济时代”要①转变个人消费观念,倡导勤俭节约②改善企业经营环境,转变企业经济发展方式③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决定性作用④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提升居民的消费信心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根据以上信息,该省要进一步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应该①转变外贸出口方式,优化出口产口结构②扩大对外开放领域,加大招商引资力度③优化对外投资结构,创新对外投资方式④进一步优化利用外资结构,提高利用外资水平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4.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大范围普及和迅速发展,互联网领域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保护公民的个人信息隐私越来越受到关注。“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结合右边漫画,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文科综合(政治)试卷第1页(共4页)

①任何公民的权益都受法律保护②公民应履行不侵犯他人

合法权益的义务③政府要切实履行职能,加强对市场的监

管④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A.①③④

C.①②④ B.②③④ D.①②③

5.政府公信力是政府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也是人民群众对政府的评价,反映着人民群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下列措施中能有效提高政府公信力的是①市委组织召开各界代表人士座谈会,共商该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大计②市城市建设委员会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该市广场绿色工程建设③政府职能部门积极履行职责,充分发挥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④政府依据《行政许可法》继续推进审批方式改革

A.①② B.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2013年2月12日,朝鲜不顾国际社会的坚决反对,在北部地下核试验场成功进行了第三次核试验。3月7日,安理会表决通过了对朝制裁决议;中方支持安理会对朝鲜核试验作出必要、适度反应。这说明

A.和平主题受到核威胁发生了本质变化

B.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C.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军事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D.独立自主是各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7.2012年12月30日,总书记来到海拔1512米的河北阜平县骆驼村,走访看望困难群众。习总对当地干部说,窥一斑可见全豹,到这里来就是要了解我国的真实贫困状态。从辩证唯物论角度看,总书记“看真贫”体现了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②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④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8.2011~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分别是: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一号文件”均关注“三农”问题,但主题不同,说明①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②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和发展的环节③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彻底否定④创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革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9.包含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源于中国(ofChina)、属于中国(byChina)、为了中国(forChina)。从哲学角度看,“中国梦”是

A.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动力

B.制约客观事物发展的主观能动性

C.新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D.在价值判断基础上的正确价值选择

10.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的成功对接、“蛟龙”号成功突破7000

米深潜、我国首艘航母辽宁舰的正式交付……这一切极大振奋了民族精神、增强了民族凝聚力。从文化生活角度看,是因为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②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④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1.最新民调显示,台湾民众认同自己是中国人的比例占61%,认同自己是中华民族的比例高达90.4%,这说明有步骤地推动两岸人民之间的融合,有利于共同构建一个属于两岸人民认同的“未来中国”。从文化生活角度看,材料说明①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与政治发展同步②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③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之魂④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亘古不变的主题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2.当前,我国正在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应学习借鉴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发展模式的一些成功经验,但决不能照搬。下列符合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经济模式的有①私人经济占绝对主导,国有经济比重小②私人资本集中程度高,垄断性强③市场自发调节作用大,国家干预强④劳动力市场的自由开放程度高、流动性大,就业竞争压力大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13.(32分)收入分配公平关系民生幸福和社会和谐。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03年至2012年我国基尼系数变化曲线图

中国全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

注:基尼系数用于衡量居民收入差距,数值在0和1之间,数值越大说明居民收入差距越大;按照国际标准,0.4以上的基尼系数表示收入差距较大。2010年全球基尼系数平均为0.44。

材料二盘点2012年:GDP增速达到7.8%,略高出年初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7.5%的增长预期目标,呈现企稳回升态势;全国城镇就业人员增加1188万人,好于年初预期目标新增就业900万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4565元和7917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6%和10.7%,均高于全年7.8%的GDP增速,城乡收入比3.10:1,是10年来的最低值;国家高度重视收入分配改革,采取了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和企业养老金标准、调整个人所得税税率和起征点、增加对低收入群体的转移支付等措施调整收入分配结构……

(1)材料一中图(含注)反映了什么经济信息?(2分)结合材料二,分析我国基尼系数降为0.474的经济生活依据。(8分)

材料三中国共产党首次在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居民收入倍增目标: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这要求党坚持与时俱进,重视和加强自身建设,肩负起历史赋予的民生“中国梦”。

材料四从孔子“不患寡,而患不均”、陈胜、吴广“等贵贱,均贫富”、洪秀全“无处不均匀,无处不保暖”到邓小平“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和十八大“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无不体现出对效率和公平的关注。

(3)结合材料四,运用“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有关知识,分析十八大提出的分配原则(4)亚当·斯密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奠基人,他的主张对今天发展市场经济有重要借鉴。运用

14.(20分)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注:世界经济论坛指出:低产值、高污染的工业生产模式将造成国家未富而资源、环境先衰。材料二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环境保护: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党的十八大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1)结合材料

一、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分析如何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资阳市2012~2013学高中三年级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政治部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48分)

1——5CBCBB6——10BACDA11——12BC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3.(32分)(1)信息:我国基尼系数近十年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收入差距虽有所缩小但始终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且超过0.4的国际警戒线,表明收入差距仍然较大。(2分)

依据:①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收入增加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2分)②党和政府重视就业和就业机制的完善,通过扩大就业增加了收入来源;(2分)③统筹城乡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增加,收入差距缩小;(2分)④国家加快收入分配体制改革,调整分配结构,通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增加了居民收入。(2分)

(2)①党要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作用,通过不断完善其领导方式以实现收入倍增目标;(2分)②要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不断探索和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2分)③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分)④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确保党始终成为实现收入倍增目标的坚强领导核心。(2分)

(3)①文化具有继承性和相对稳定性。十八大提出的分配原则是对传统文化中分配公平的继承;(3分)②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十八大提出的分配原则是在继承“公平”说和“效率”说基础上的发展,是继承与发展的有机统一;(3分)③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十八大提出的分配原则是对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的保持和发扬。(2分)

(4)①斯密主张给人民提供充足的收入。让人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的“民富”有利于发挥消费对生产的拉动作用,促进生产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社会和谐;(3分)②斯密主张给国家提供充分的收入,使公务得以进行。财政收入充足的“国强”有利于国家顺利的履行各项职能。(3分)

14.(20分)(1)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通过科技进步、管理创新提高资源利用率,构建两型社会,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发展;(2分)②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积极开展国际能源合作与交流,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维护国家能源安全;(2分)③企业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分)④消费者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绿色消费,推动美丽中国永续发展。(2分)

(2)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经济建设中环境保护的压力催生了环保观念的产生;(3分)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矛盾运动,推动着生态文明观念的形成与发展;(3分)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环保意识的加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良性互动;(3分)④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党的生态观念的不断深化,体现了实践基础上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3分)

篇3:高中三年级政治教学计划

一、要注重探究

所谓探究就是利用事实和观察来回答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这是学生进行知识建构的一种主要形式。探究性教学有三个明显的特征:以学习者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以创设情境为关键。政治新课标不仅把探究能力的培养作为学习的目标, 还把探究作为实现意义建构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新课程要求教师积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 为学生提供足够的选择空间和交流机会, 并能够从各自的特长和关注角度出发, 主动经历观察、操作、讨论、质疑、探究的过程, 富有个性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以利于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态度和创新精神。

(一) 要深入研究教材内容

为适应新课程改革, 新教材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作了重大修改。其中就把许多封闭性、定向性、单一性的习题改成探究性的问题。《思想政治》 (必修) 每一单元的后面都设置了“综合探究题”。这些探究性问题的条件、结论和思路等都具有较强的开放性, 没有了以前的标准答案, 这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挑战。教师为适应这样的变化, 必须花较多的时间和精力钻研教材, 而且要对教材所涉及的实际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掌握相关资料, 弄清探究的途径和方向, 预测所能达到的效果。所以, 教师只有把教材研究透彻, 才能较好地引导学生去探究。

(二) 要积极创设良好的情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是意义建构的基本条件, 但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所以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探究情境。思想政治课的探究情境包括新闻背景资料、档案资料、探究时间和空间安排、器材、活动组织、参与者心理状态等。要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探究的机会, 教师必须对探究活动进行合理的组织和安排;要保证学生有探究的余地, 教师必须给学生安排充裕的时间和空间;要增强学生探究的动力, 教师必须收集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素材, 而且要根据探究的内容, 合理运用各种活动方式和方法, 如做游戏、讲社会热点故事、竞赛、新闻事件表演、背景材料演示等。

(三) 对学生的探究给予宏观的引导与具体帮助

学生的探究要经历由被动到主动、由依赖到独立逐步发展的过程, 而这个过程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对学生的探究和学习进行积极有效的引导和帮助是体现教师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

1. 要对学生的探究进行正确的导向

教师要努力使学生的探究有价值, 避免无意义的探究。任何放任自流的探究活动都很难取得好的效果。

2. 把探究性学习和其他学习方式有机结合

新课程改革以来, 许多教师完全抛弃了传统的教学方式, “讲授式”教学及相应的“接受性”学习成了“落后”的代名词, 人们唯恐避之不及。其实这种观念是十分错误的。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所提倡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 但是其他的教学方式也有其可取之处, 教师要视学习内容和学生的情况而定。教师应根据新课程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教学方式, 把探究性学习和其他学习方式有机结合起来。教无定式, 教无定法, 只要能够促进意义建构的教学方式、方法都是好的。

二、要注重实际应用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的许多内容跟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 并把“生活”两个字作为必修课程模块标题的一部分, “生活与哲学”为学生提供了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指导, “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等内容的学习可以让学生获得参与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和能力。新课标建议要“注意学科知识与生活主题相结合”, 要求:“恰当运用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等学科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努力把基本观点、原理融入生活题材之中;结合应用性常识, 围绕学生关注的社会问题组织教学。”所以思想政治课教学回归生活、贴近生活, 是思想政治课课程价值的一个重要体现。

(一) 思想政治课教学要经历“从实际中来, 到实际中去”的过程

“从实际中来, 到实际中去”是哲学的一个基本方法论, 也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对新学习的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等学科知识, 教师应多方收集现实生活中与此类知识有联系的背景材料, 由这些材料引出新知识;当学生掌握了有关知识后, 再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探求应用的对象, 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这样, 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成为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相互提高的过程。

(二) 要加强实践活动的开展

实践活动是学生回归生活、贴近生活的基本途径。新课标要求, 教学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服务、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 教学内容可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学生关注的、有意义的题材, 时事政策教育、党团活动、班级活动等也要与课堂教学建立互补关系, 从而使课程的实施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 形成网络式的教学系统, 以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社会参与能力。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实践活动包括参观、调查、访谈等。长期以来, 在很多学生眼中, 学习政治学科只需要“画画课本、背背答案”, 以至于对所学内容没有充分地感知和理解, 对“国事”“天下事”和“身边事”缺乏积极、主动的关注, 并由此产生对生活、社会和对人类及个体生命发展的淡漠。所以实践活动的开展可以极好地融合知识与生活, 增强学生对社会的了解, 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要注重教学评价

新课程评价的功能重在强调“发展”, 即从“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转到“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新课程评价应该为所有学生都获得良好的发展而创造平等、公正的机会与条件。可见教学评价在教学活动中起着导向和激励的作用。“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 而在于激励、呼唤、鼓舞。”这是大教育家第斯多惠提出的,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教学评价。

(一) 对学生的学习表现应给予科学的评价

1. 要把思想政治、思想品德的评价放在突出位置

这是由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和课程目标所决定的。新课标指出,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与初中思想品德课和高校政治理论课相互衔接, 与时事政策教育相互补充, 共同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所以在教学评价时应该把学生的思想政治、思想品德凸显出来。

2. 要坚持多元开放的评价方式

多元评价既包括参与评价主体的多元 (包括学生本人、同学、教师及家长、社会等) , 也包括评价方式和评价工具的多元 (包括谈话、观察、项目评议、学生自评与同学互评、个人成长记录等) 。教育评价要立足差异性, 从思想上、情感上、行动上接纳智力不同、兴趣爱好不同、个性心理品质不同的学生, 力求实现评价的真实、准确、全面。

3. 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对学生的评价要着眼于学生发展的过程, 并且要从学生积极的方面, 用发展的眼光给予评价, 尊重学生的自主发展和人格完善。

(二) 要给评价创造良好的氛围

篇4:高中三年级政治教学计划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探究教学;抓手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1-069-1

一、预习——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究式教学的基础

1.确保学生预习环节的时间。没有良好的预习就没有优秀的课堂,在认识到有效预习的重要性之后,必须将预习这一板块纳入政治课堂教学。每堂课始终注意留有5~10分钟时间给孩子们自主预习,经过一段时间的督促,学生们能够意识到“预习”的重要性并且能够认真完成阅读任务。课堂状态正像赫尔巴特所说“课堂中的沉默并不总是代表师生间配合的尴尬,那是一种学生的心理处于‘静止的专心状态”。

2.做好学生预习阅读方法的指导。首先,仔细向学生介绍《思想政治》教材编写的特点,强调案例分析与问题思考的地位,解释教材理论知识与“相关链接”、“专家点评”等知识之间的联系;其次,将教材知识点问题化,每次讲授新课必须将学生要学的内容以问题的形式通过课件呈现,适当将简单问题与难点问题相结合,要求学生在独立阅读的基础上做好对问题的独立思考和探究;再次,对学生的预习结果作出明确的要求,在书本中要求留下自己思考和探究的痕迹,并及时作出整理。

实践表明,保证学生在课堂进行过程中的预习时间,对预习结果作出明确的要求,并且作一些适当的检查,能够养成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并且为自主课堂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合作——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究式教学的灵魂

1.小组组合科学化。首先,在组织学生们划分学习小组时,尽量能够做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根据学生的政治知识基础、政治学习能力、政治兴趣爱好等进行综合评价,组建好的合作小组应力求小组间力量均衡;其次,小组成员要合理分工,小组内谁是小组长,谁负责记录、汇报等,使小组内成员能各司其职,避免“吃大锅饭”,达到组内同学间的优势互补。再次,组内同学担任的角色不一定固定不变,分工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进行变换,使每个同学都能担当不同的角色,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学会合作。

2.问题设置合理化。在做好严格的预习阅读训练之后,政治教师要学会慢慢放手。对一些简单问题的理解让学生去自己探究理解,课堂时间会由过去堆满所谓“探究活动”的拥挤到现在的只对核心问题进行探究的从容。当问题抛出之后,学生们会想尽各种方法去获取知识,有的学生会边讨论边记录,有的学生会前后翻书,有的学生会拿出自己的资料等等,各种方式只有一个目的:解决核心问题。例如在学习《经济生活》中《经济全球化》这一框题的时候,将一些简单的知识点交给学生自主探究完成后,在课堂中,我们就重点探究“经济全球化的影响”这一问题,同学们将思维发散开来,并且能够辐射到世界经济的其他角度。

3.关注学生探究的广度和深度。首先,创设民主和谐、自由平等的气氛,引导学生在讨论时要大胆放手,使学生在这种氛围中既敢于争论,大胆质疑,又各抒己见,暴露问题。其次,在小组合作开展探究活动时,要注意观察每个学生的行为,防止一部分优秀的学生控制和把持着小组学习探讨的主导角色,避免学习优秀者一手遮天、学习差者一言不发的现象。再次,在讨论的过程中,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和调控者,始终密切关注学生探究的动态,及时把握学生学习情况,科学加工处理学情信息,适时调控学习的进程,使学生对于问题的研究朝着深层次的方向发展。例如,在学习《政治生活》中《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这一框题时,当情境材料描述中美就南海问题发生争端时,同学们表示“要坚定地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这时教师可以抛出“我国的国家利益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以及“我们怎样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这三个问题,层层递进,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三、竞争——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究式教学的升华

1.培养学生的课堂礼仪。我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先驱孔子就曾提出“礼、义、仁、智、信”五常之说,为中华民族的礼仪之邦奠定理论基础。在竞争中,基本的课堂礼仪是一节有序、温和课堂的保证。首先,学会聆听,要求各小组在课堂中注意基本的礼仪,当有人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即使没有探究结束也必须保持安静,静静地聆听;其次,有序回答,抢答可以,站起来之后若有突然的灵感思考一小会儿也可以,但必须在5秒之内,5秒之后其他小组就有权抢走该问题的解答权;再次,合理利用参考资料,参考资料可以用,但不可以就资料读资料,解答问题时要求“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否则只能被视作无效答案。这样的规定符合绝大部分同学的利益,课堂竞争转为有序。

2.推动竞争结果,促进学生进步。首先,做好记分准备。政治教师走进教室的要从上到下在黑板上写下各小组组别,准备计分。其次,制定加分政策。对于课堂竞争的加分层次化,例如简单的一目了然的问题的解答加0.5分,在经过独立思考、小组探究基础上形成的解答如合理并且有严密的逻辑加1分,最重要的是当对别人的解答提出质疑并做出思考性的解读时加分尽量增加。最后,计分奖惩。每节课计分,按月测算,每月得分最低的小组要完成对该月所有课程知识点的回顾整理,要求手写完成;学期总评测算,对于一学期以来表现最优秀的前三小组给予适当的奖励。

篇5:高中三年级政治教学计划

【第一篇】九年级政治教学计划

正正在本教期义务中,我单方面贯彻教校的讲解改革企图,面向局部师长教师,果材施教,提高师长教师的综开素养,提高讲解效果,坚持依法执教,果教论教,充分利用本教科的优势,突出教科的服从,提高师长教师的思维省悟战人格品行,培养栽种汲引师长教师自主学习的潜力。

1、本教期的紧张讲解目标:

1:让师长教师正正在正确熟习个人取社会闭系的根蒂上,感悟自己对社会应背的职责,增强职责熟悉,做一个背职责的公民。

2:勾引师长教师从自己的理论启航,懂得我们宏大的祖国的基础国情、基础国策、专大年夜高深的文化战生生没有息的夷易远族精神,进而增进对社会主义祖国的自傲心、自傲心战自信感。

3:辅佐师长教师懂得我国的基础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拔擢的有闭资料,以利于师长教师更好地参预社会生活。

4:勾引师长教师树立合营理想战个人理想,并为之艰苦奋斗、有所做为,把个人的前途命运运限取祖国的前途命运运限自觉地星散起来。

2、教情分析:

1、由于是新接的师长教师,对师长教师的学习状况、心机特征不足懂得。

2、教校刚执行讲解改革,那届师长教师已经开端了一教期,闭于师长教师的合作潜力,交游潜力,自教潜力有待于进一步懂得。

3、给与的程序:

正正在讲解中,星散理论条件创设丰厚的讲解情境,爱护战培养栽种汲引好学生的猎偶心、自傲心,挖掘战拓荒蕴藏正正在师长教师身上暗藏的造制性品行,保护师长教师的索供精神,坐同思想,辅佐师长教师自主学习、独立斟酌,修建崇尚实知、遁供真理的氛围,为师长教师的禀赋战潜能的充分拓荒造制一种宽紧的状况。遵照课程标准,做好学生的知识身手的讲解,抓好常规讲解。

1、正正在讲解中,师长教师掌握的根蒂知识斗劲安定,但不足单方面,我进一步加强了将根蒂知识改动为基础身手那一环节,加强了综开知识的操练。

2、由于师长教师对本教科的学习兴趣低,学习劲头好,所以进一步中止支学习本教科兴趣的教育。

3、加强学习坐场、目的的教育义务者,使师长教师明白本教科的告急性。

4、正正在课堂上,中止分层次讲解,果材施教,充分变动师长教师学习的主动性战用心性

3、加大年夜教诲力度,教诲劣生浮现拔下,教诲好生突出单基,各有所获。

4、大意备课,想象好每节课。正正在第一周就把本教期的局部讲解目标示知师长教师,让师长教师遵照目标中止自教一周,然后,正正在遵照章节中止讲解。

5、认真对待讲解中的每一个环节,及时支现结果,及时解决结果。

总之,正正在本教期义务中,针对课堂讲解改革,有及时支现结果,及时解决结果。

【第二篇】九年级政治教学计划

一、基本状况

1、成绩状况

总体来说上期期终教学成绩比中考有所进步,及格率、优秀率和人平分都有所提高。同上年度相比,全县排行提高了五个名次,首次进入了全县前十名,这是值得自己高兴的事。但仔细看一看学生的成绩,心里怎样也高兴不起来了:期考时复习了近两个星期,考试的资料基本上都在复习的范围内,可学生答起题来就模棱两可,极简单的问题也出现错误,个别学生的问答题几乎是空白,写的几句话也是八杆子不着边。同兄弟学校相比差距更大。一中人平86分,我的仅71点多,及格率别人96%点多,我的才80%多一点,要想追赶别人,我不知要下什么样的功夫,即使我不睡觉,可能也赶不上人家了。

2、学习状况

大部分学生的课堂纪律较好,上课能专心听讲,笔记做得认真,课堂所学资料也能基本消化。但学习的主动性差,课堂上不能用心地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学生的学习是一种抽屉式学习——即老师进教室,课本从抽屉里爬出来,老师离开教室课本立刻睡到抽屉里,平时从不出来见见阳光。其次学生的综合潜力较差,遇到开放性问题束手无策。第三,平时积累不够,观察潜力不强,比如让他们举例说明身边的环境污染,他们只会说汽车尾气,总不会联想到河流污染和农村烧柴的烟雾污染空气上。第四,部分学生上劲心不够,这一部分学生本来就基础差,在学习上反而懒散,不求上劲,学习成绩比别人相差甚远也心不跳脸不红,照玩不误。

3、教师状况

本人不是专职的政治老师,而且又是初次上政治课,教材陌生,备课吃力,课上得也不流畅,有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能当场解决,因而对学生的成绩有不少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

本学期的主要教学目标:

1、加强老师的业务学习,提高老师的教学潜力。

2、扭转个别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的潜力,使学生的分析思维潜力有明显的进步,到达学校要求的教学目标。透过本学期思品学科的学习,培养学生了解时政的潜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了解国家大事,以此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3、培养师生情感,加强师生合作。

4、毕业考试保八争六。

三、具体措施

1、三月底前完成新教学任务,四月初开始全面复习。

2、制定计划,系统复习。

第一轮复习(4月份)。重点复习九年级资料,然后列出各章节的复习提纲,构成相应的知识网络,全面、系统、牢固、准确地掌握教材,只有做到“心中有书”,在考场上答题时才会得心应手。这一轮复习以基础训练为线索,加强学生练习与巩固。第二轮复习(5月份)。重点以怀化版的复习指导为依据,在这一阶段,打破课与课、单元与单元、册与册之间的界限,将相关知识综合归类,构成一条条知识线,进行归纳复习。第三轮复习(6月份)。重点是综合性复习,查漏补缺,把时事政治参与其中。这一轮复习,主要让学生自学为主,老师个别辅导。

3、加强潜能生的辅导工作,培养他们学习的信心,缩短与优秀学生的距离。

4、注重学生平时的学习,督促他们认真完成当天的学习任务,尽量做到学到哪记到哪,避免临时抱佛脚的现象。

5、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解决问题,绷紧学习这根弦。

6、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教师教得自然,学生学得简单,消化良好。

7、加强情感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教育教学中,加强师生感情交流,做到师生感情融洽,合作愉快。

四、教学进度(略)

【第三篇】九年级政治教学计划

在本学期工作中,我全面贯彻学校的教学改革方案,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学成绩,坚持依法执教,因学论教,充分利用本学科的优势,突出学科的功能,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潜力。

一、本学期的主要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基础上,感悟自己对社会应负的职责,增强职责意识,做一个负职责的公民。

2: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了解我们伟大的祖国的基本国情、基本国策、博大精深的文化和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进而增进对社会主义祖国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3:帮忙学生了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关资料,以利于学生更好地参与社会生活。

4:引导学生确立共同理想和个人理想,并为之艰苦奋斗、有所作为,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祖国的前途命运自觉地结合起来。

二、学情分析:

1、由于是新接的学生,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心理特征不够了解。

2、学校刚实施教学改革,这届学生已经开始了一学期,对于学生的合作潜力,交往潜力,自学潜力有待于进一步了解。

三、采取的措施:

在教学中,结合实际条件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爱护和培养好学生的好奇心、自尊心,发掘和开发蕴藏在学生身上潜在的创造性品质,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帮忙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按照课程标准,做好学生的知识技能的教学,抓好常规教学。

1、在教学中,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比较牢固,但不够全面,我进一步加强了将基础知识转变为基本技能这一环节,加强了综合知识的训练。

2、由于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兴趣低,学习劲头差,所以进一步进行发学习本学科兴趣的教育。

3、加强学习态度、目的的教育工作者,使学生明白本学科的重要性。

4、在课堂上,进行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用心性

3、加大辅导力度,辅导优生体现拔高,辅导差生突出双基,各有所获。

4、精心备课,设计好每一节课。在第一周就把本学期的所有教学目标告诉学生,让学生按照目标进行自学一周,然后,在按照章节进行讲解。

5、认真对待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篇6:七年级政治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本单元地位:

伴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的生活范围逐渐扩展,其交往的对象也逐渐从局限于家庭和学校范围向更广阔的社会公共领域扩张,这也就意味着学生开始日益频繁地接触社会公共生活。面对着社会公共生活,每个具有自身独特个性的人都会有自己的不同认识,并进而会采取不同的方式去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为避免上述原因导致的各行其是最终引起社会生活陷于混乱,就必须在一定的价值观念的基础之上确定相应的社会公共生活的规则体系,并以之规范人们的行为,从而实现公共生活秩序与个人充分自由发展二者之间的和谐统一。在所有的公共行为规则中,法律是一种特殊而又必不可少的行为规则,它与社会公共生活秩序密切相关,每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应当自觉地以法律这种特殊的行为规则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并同时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复习重点:

1、理解公共生活:每个人在公共生活中有不同个角色或身份,从身边小事做起,对自己负责;需要具备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不要盲目从众。2、社会公共生活需要共同规则:共同规则有有形(法律、法规、纪律等)和无形(道德、伦理规则等)两类。

3、我们要遵守公共生活规则: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遵守公德和秩序;学法、守法、懂法、用法,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4、法律是特殊的社会规则:违反法律会将依受到法强制矫正;法律是各类规则中最低准则;违法行为必须承担相应的后果。5、法律的特点:法律是唯一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则(创制);法律对全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效力);法律通过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保障);法律的目的不在惩罚,而在于关怀和保障(目的)。

6、法律就在我们身边:社会的安定和和谐离不开法律;法律是使人际关系得以和谐的调节器;法律调整人们之间利益关系。

7、用法律维护权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会涉及到法律问题;法律是维护权益的最强有力的救助手段(调解、和解、诉讼、仲裁等)。

通过本课教学,发展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能力。初步形成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独立做出正确选择的能力。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每个人都具有不同的社会角色,而基于不同的社会角色就应当承担各自相应的责任。能够关注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从众现象并正确认识从众心理。在了解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基础之上进一步了解规则对于社会公共生活所具有的意义。

二、教材分析

1.逻辑分析

马克思主义认为,个人生活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社会公共生活。个人的发展离不开对社会公共生活的认知与适应。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交往面的逐渐扩展,学生已经步入其社会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能否学会正确看待社会公共生活,以及能否适应社会公共生活中的各种规则,尤其是法律规则,对于学生的社会化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从内容结构上来说,本课着重教育学生正确看待社会公共生活,以及正确看待在社会公共生活中规则所具有的重要意义,从而形成自觉承担社会责任,认真遵守公共规则的价值取向。

2.内容分析

本课共分两站。

第一站:理解公共生活。

主要目标在于教育学生全面正确地看待社会公共生活。个人要能够顺利地融入社会公共生活,首先就应当认真看待个人在公共生活中所担负的责任——不同的人在社会生活中具有不同的社会角色,而每一个人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又同时具有多种社会角色,并因其自身的不同角色而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承担责任在某种程度上对个人而言是一种代价和付出,从而需要个人具有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以期能够战胜自我的惰性和对不正当利益的追求。

第二站:学会遵守规则。

主要目标在于使学生认识到规则对于社会公共生活所具有的重要意义,从而初步形成在社会公共生活中的规则意识。

就规则本身而言,主要有无形的道德规则和有形的法律规则两种。这两种规则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在社会生活中共同发挥着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作用。人们应该自觉遵守社会公共生活的规则,使服从公共生活的规则成为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和习惯。只有这样,生活才能够更和谐、更完美。

第八课 法律是特殊的规则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有关法律规则内容的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使其初步形成对社会现象及个人行为进行法律评价的意识,同时在了解法律作用的基础上形成自觉守法的意识。

通过讲授关于法律规则特征的相关内容,使学生形成对法律规则与其他行为规则的辨别能力;进一步形成在社会公共生活中自尊遵守法律规则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形成运用法律知识分析自身行为的能力。

通过本课相关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法律是具有国家强制力的社会规则以及法律的其他显著特征;了解我国法律在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秩序、维护个人生活正常进行方面所具有的重要作用;了解自觉遵守法律规则的重要意义。

二、教材分析

1.逻辑分析

维护公共生活的和谐离不开一定的规则,不同的规则共同组成了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的有机体系,在这个体系中,道德、伦理、法律等各种规则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与其它行为规则相比较而言,法律规则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则,这种特殊性最主要就体现在法律是一种具有国家强制力作为保障的社会规则,并因为这种国家强制力作为保障的特点而衍生出与其他行为规则相比较而言所具有的明显不同点。正是法律规则的这种特殊性决定了其在维护社会公共生活方面具有的独特作用,而且这种作用是其他行为规则所无法取代的。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更应当重视法律规则的作用,进而自觉遵守法律规则。

2.内容分析

本课共分两站

第一站:认识法律规则。

主要目标在于教育学生初步认识法律规则。为保障社会秩序的正常,客观上就要求存在一定的规则。在社会生活中,规范公共生活秩序的规则是多种多样的,包括了道德规则、伦理规则、法律规则等多方面。这些规则相互协调、相互补充,形成了维持公共生活秩序的规则体系。在这个规则体系中,道德规则、伦理规则等规则都发挥着重要而不可替代的作用。法律规则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行为规则,但这种特殊的行为规则在公共生活中同样不可或缺。与其他在公共生活中发挥作用的行为规则相比较而言,法律规则最特殊的地方就在于它是一种具有国家强制力的规则。

第二站:遵守法律规则。

主要目标在于使学生在进一步了解法律规则特点的.基础上,认识到法律规则在维护社会秩序中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增强自觉遵守法律规则的意识。

第九课 法律与生活

一、教学目标

通过对法律与生活关系相关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形成自觉遵守法律规则的意识。通过关于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

通过本课内容的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相关社会现象进行法律分析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形成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法律的基本分类,了解法律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巨大作用以及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基本方式。

二、教材分析

1.逻辑分析

就本单元在整个课程设置中的作用来看,其主要目的在于教育学生从整体上认识到法律规则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并初步形成运用法律手段维护公共生活秩序以及个人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因此,从逻辑上来说,在前两课教学已经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公共生活离不开规则,法律是维持社会稳定与和谐的特殊规则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分析法律规则的作用在个人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就成为了必然要求,本课的主要作用就在于解决这个问题。从内容上说,本课主要涵盖了两个方面:一是法律通过对人与人之间的人际关系和利益划分进行调节以建立正常的社会秩序;二是法律的上述作用在生活中的具体体现。

2.内容分析

本课共分两站:

第一站:法律就在身边。

主要目标在于让学生了解到法律发挥作用的途径。从法律发挥作用的途径上来说,主要是通过规定法律关系主体的相关权利与义务,进而对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法律关系进行调节。

第二站:用法律维护权益。

本课前一站主要介绍法律在现实生活中发挥作用的途径,而本站则主要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分析教育学生学会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七年级政治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七年级政治下册第三单元习题及答案

2.七年级政治下册第三单元试题

3.七年级政治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节试题

4.语文第三单元下册作文

5.七年级政治第三单元试卷

6.七年级第三单元政治练习题及答案

7.七年级下册英语第三单元课件

8.初一政治第三单元测试题

篇7:高中一年级政治第一学期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为适应时代发展,积极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课程标准》),加强和改进我校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育教学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工作,本学期高一政治备课组将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认真贯彻新课程理念。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课题研究为主线,以学校的工作计划为指南,以提高教学质量此文来自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为目标,大力推进教育创新,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实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促使教学实效的提高。

二、教学目标和要求

用科学的发展观,以学生为本的新课程教育理念,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马克思列宁主义、XX东思想、XX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思想为指导,把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统一起来;针对高中生成长阶段的特点,循循善诱地进行思想教育;努力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气氛中受到知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熏陶。

我校20XX届高一新生共分5个教学班,学生水平不一,刚进入高中一年,接触《经济生活》,会感到陌生,不好理解。因此教学中将面向全体,搞好衔接;立足课本,注重规范;强化积累,拓展视野;注重基础,因材施教。

三、具体工作

(一)加强对新《课程标准》、新教材的学习与研究,转变教学观念,更新知识结构,了解考试评价方法,严格按照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认真学习教育教学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理论,深入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将学习和研究新课标、新教材作为提高专业素质的必修课,并与日常的教学教研活动结合起来,重点是加强课程建设与教法改革研究。

(二)健全集体备课,集体协作,积极发挥集体的智慧。固定备课时间,明确每位老师职责,提高备课效率,努力实现资源共享。备课组成员之间加强沟通,共同研究,寻找有效的教学方法。

(三)结合学校实际,立足课本,注重夯实基础。落实备、教、批、辅、考、评等各个环节,向课堂要效率,认真做好四备、五点、两法(四备即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备练习;五点即每堂课都要钻透重点、难点、知识点、能力点、教育点;两法即既要研究教法,又要研究学法)。

(四)优化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加强学法指导,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政治学习。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Net]学习政治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做到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自己帮助自己提高,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五)组织开展课外活动,成立政治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Net]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时政,挖掘学生的潜能。

四、教学进度:

周次教学内容(包括章节名称、内容、考试范围等)课时

1《经济生活》前言1

2第一课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信用工具和外汇2

3第二课多变的价格24国庆放假0

5第三课多彩的消费26第一单元练习讲评和考试2

7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28第五课企业和劳动者2

9第六课投资理财的选择2

篇8:高中三年级政治教学计划

一、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

传统教学中教师就是权威, 就是真理的化身。传统教学是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的“授受式”教学。它注重教师单方面的输出作用, 而忽视输出后学生的吸收、反馈过程, 不利于学生潜能的开发和创造力的培养, 也不利于培养具有独立个性的新型人才。传统教学模式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 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 不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 使学生在学习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 成为教师灌输知识的容器。在应试教育体制下, 教师为分数而教, 学生为分数而学。长此以往, 学生负担过重, 不利于学生个体的发展, 更不利于社会的发展。因此, 我们应该用现代教学新模式代替传统教学旧模式, 即用“以学生及其发展为中心”代替“以教师为中心”;“以学生的知识框架建构为中心”代替“以书本为中心”;“以学生课堂活动与课外实践为中心”代替“以讲授为中心”, 使书本成为学生学习的载体, 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使课堂成为学生独立探索、主动学习的场所。这就要求教师转变观念, 转换角色, 真正成为教学的合作者、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因此, 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做到尊重学生,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现有的知识水平对教材进行巧妙处理, 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 通过设疑提问,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要以问题为主线,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 甚至解决问题, 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让学生多看、多问、多想、多讲。使学生在愉悦、民主、和谐的氛围中获取知识, 锻炼思维, 提高能力, 从而获得全面的发展。

二、教师必须转变教学方式

先进的教学理念要通过科学的教学方式去实施, 因此, 新课改下的高中政治教学方式必须转变。传统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基本上是教师“满堂灌”, 讲满四十五分钟, 不给学生主动思考和消化的时间, 这种教学方式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 失去了学习政治的兴趣和积极性。要改变高中政治课教学方式和方法, 就必须打破呆板、单调、机械地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为此, 我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努力做到四点。第一, 研究新教材内容, 将时政热点与抽象的政治理论知识生动、形象地结合起来, 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让学生感到政治就在身边, 并不神秘, 消除对政治的畏惧感。第二, 在教学过程中, 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 想方设法让他们“动”起来。比如, 让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并思考, 然后分组讨论教师所提出的问题, 进而让学生发言、谈看法, 最后教师归纳总结, 这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启迪了学生的思维, 会取得事半功倍之效。第三, 结合新课程要求, 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比如, 除常规方法外, 我们还可以运用幻灯片、录像等现代媒介, 把多媒体充分运用到教学中去。让学生直观感知并领悟知识的内涵,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第四, 政治课堂教学应将整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结合起来,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 尊重个体差异, 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创设独具吸引力的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使每个学生在学习中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三、学生必须转变学习方式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这次新课程改革的基本任务。学生的学习方式受教师的教学方式影响很大, 因此,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以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为基础。传统的政治课堂教学主要以“灌输——接受”为主, 学生的学习方式也主要以“听讲——背诵——练习——记忆”为主, 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 不仅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 更严重的是磨灭了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和热情, 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更何况高考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查, 这就必须引导学生进行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从而适应高考。为此, 我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学习时的发现、质疑、探索、讨论等认识活动突出表现出来, 关注学生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上的差异, 引导学生以质疑问难、调查探究、交流讨论、自主合作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以此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为他们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使他们经历提出问题、自主设计方案、解决问题并获得结论的过程。实现由被动接受知识向自主、合作、探究等多样化学习的转变, 并使学生在自主学习、设疑探究的学习过程中逐渐掌握科学方法, 更好地学习知识, 运用知识, 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为了达到新课改的要求,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培养高素质人才, 我在教学实践中除了努力做到“三转变”外, 还力争做到“三注重”。

一、注重“双基”教学

在平时的政治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根据考试大纲内容, 对于考点和基本知识点既要讲清楚、讲透彻, 又要引导学生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运用, 更要注意联系时政热点, 训练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处理好知识与能力的关系。知识是能力的基础, 能力是对知识的运用和提高。政治课程理论性强、内容庞杂, 如何在教学中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呢?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把知识网络化、系统化, 在把握知识点的基础上注重概念的理解, 既要讲解其内涵, 又要触及其外延, 把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区分开来;注重把握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使新旧知识有机结合起来, 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从而为灵活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打下坚实基础。引导学生由“学会”发展到“会学”, 实现“知识型”向“智能型”的转变, 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政治教学必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处理好书本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具体来说就是把教材知识和时政热点结合起来。思想政治课要求学生注意研究社会热点问题, 把政治基本原理、社会热点问题和学生的思考结果结合起来, 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也是高考命题的价值取向。所以教师应鼓励学生多看报刊杂志, 多关心时政要闻和热点, 学会评说时政, 以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良好习惯, 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思辨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注重学科间的交叉和渗透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各门学科相互渗透、彼此交叉的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 这就需要学生在学好各门学科知识的同时努力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注重学科间的渗透和交叉。而政治为其他学科提供着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 具有很强的指导性。为此, 我们应该从纵横两个方面构建“一科多用, 多科渗透”的教学模式。教会学生用物理、化学中的一些现象来论证政治原理, 如, 运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来论证矛盾的对立统一原理, 用化学反应说明事物的质变等;用政治原理分析历史、地理问题, 如对近年来北方的沙尘暴现象既可以运用政治学科中事物的普遍性原理来分析, 还可以从地理角度分析其根源, 还可以从生态角度来论证等;利用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来渗透政治理论, 比如, 用文学作品中的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来分析哲学中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对于这样的教学, 学生觉得很新鲜, 很感兴趣, 有利于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9:高中三年级政治教学计划

关键词:高一思想政治;课程衔接;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

本人多年从事初中及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感觉到初高中的思想政治课存在很大差异:(1)课堂教学方面,初中思想品德内容较浅,具有课时相对充裕、节奏慢、采用开卷考试、知识重复性强等特点;而高中思想品德则具有知识容量大、闭卷考试、课时相对紧、节奏快等特点。(2)教材安排方面,初中教材内容直观、形象、具体,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稍加指点便可理解;高中思想品德教材內容抽象、含义深奥、高理论性,需要一定的理解能力,学生自学难度较大。(3)重视程度上,初中思想品德虽然作为中考项目,但是分值只有50分;高中阶段目前江苏省采用的等级分模式,学生选择性强,但也容易造成主观的不重视,甚至出现理科生不重视文科科目、文科生也不重视文科科目的现象。目前江苏高考采用的小高考是在高中二年级时进行等级科目考试,所以高一思想品德基础的重要性也凸显出来。作为任课教师,必须积极引导学生重视思想品德科目,同时也应当帮助学生完成从初中思想品德学习向高中思想品德学习的良性转变,避免学生进入高中后对政治科目学习的不适应。经过本人教学过程中的探索与总结,做好初中与高中思想品德教学有效衔接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吃透教材内容,实现知识的无缝对接

在多年教学工作中,发现要想做好衔接工作,作为高一思想品德教师,必须吃透教材的知识内容,首先自我实现知识的无缝连接,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普及知识对接方法,做好过渡工作,主要是吃透初高中教材的区别,明确知识点的重复部分,教学过程中大胆取舍,在课堂上教给学生知识的时候使学生保持新鲜感,避免总是重复初中知识点。教师也需要做到由浅入深,善意引导,培养学生对高中政治科目的兴趣,使学生觉得高中的思想品德课比起初中思想品德课更加有趣,这也需要任课教师多关注课本知识点与现实生活中的联系。

二、引导学生端正思想认识,明确高中思想品德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依据本人的教学经验及与同事们的教学总结,认为教师在高一学生刚入学时第一节课就要对高中政治科目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进行宣传、教育,使新生知道:无论读理科还是读文科,无论要计入高考总分还是只作为等级考试科目,学习思想品德都是有用的,在作为大学入学的参考等级以外,还可以提高一个人的人文素养,提高其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还应当告知学生,思想政治科目实际上是一门哲学入门知识,其中的知识包含了社会学、经济学、科学史等入门知识,学好思想品德课可以增强个人的哲学素养,让学生彻底明白学习思想政治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三、给学生灌输正确的学习方法,授之以渔

高中学习的关键是必须学会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做到不完全依赖教师学习!作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授学生以渔”:预习时做到学会看书、学会阅读教材。教师事先准备思考题让学生通过预习来完成,课堂教学中将这些思考题进行解答;听课时在教材上圈划、批注、补充,积极组织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开设师生研讨活动;学生课后复习,反复强化,做到随教随清,知识点不落下;引导学生解题时从题干入手,注意关键字,提取有效信息。其次,组织答案时做到:答题注意要点、段落、层次、逻辑四要素。总而言之,在教学过程中,尽量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力。

四、引进新媒体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和吸引力

高中学生学业负担重,学生很难抽出时间专门对政治进行预习、复习。再加上政治课堂教学平均一周只有2课时。因此,课堂上效率的提高十分重要,建议高中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可考虑适当引入新媒体教学,利用学生熟悉并关心的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笔者所在地区新媒体平台在学生中已普及),建议学生在课后(长假和寒暑假)利用这些平台关注国内的相关部门的公共号,对热点问题进行关注,结合课本知识进行公共讨论,或者采用分组式进行研究学习,具体可表现为针对课本某一知识点,分组搜集相关信息,然后向任课教师反馈信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梳理,发现其中与课本知识点的联系,进而提高课堂知识的课后吸收消化率。

总之,初高中思想品德在各方面都发生了变化,思想品德教师更应在这方面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帮助,并在教学上做适当调整,使学生能更快地适应高中思想品德的学习,不断提高学习成绩。

上一篇:陈嘉庚的故事阅读答案下一篇:送爸爸新年祝贺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