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比较学教学设计

2024-05-12

课内比较学教学设计(通用11篇)

篇1:课内比较学教学设计

“课内比较学”心得体会

紧张而有序的 “课内比教学”活动已经接近尾声,我作为其中的一员,经历了赛课、评课等比教学过程,深深感触到这次赛课不仅仅是一次活动的开展,更是一场智慧与能力的较量。教师们精彩纷呈的课堂表现,给我送上的是一份丰盛的精神大餐,让我受益匪浅、收获颇多。

“课内比教学”活动,让我看到的是一群刻苦钻研,敬业好学、与时俱进的同事。一堂堂精彩的赛课充分体现出了授课教师的细心、耐心和精心。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环节的优化、教学问题的设计、教学方法的更新、教学语言的精炼、教学课件的恰当运用,更是体现出了各年龄段教师较强的综合素质和过硬的教学能力。

本次“课内比教学”活动让我懂得了认真组织的课堂是多么的美妙。多媒体中的动画与幅幅动人场面引领着孩子们走进乐趣无比的教学氛围中。课堂中老师春风化雨般的引导和点拨,满面春风的微笑和亲切和蔼的启发让学生在轻松自如的学习氛围中汲取更多的知识。师生互动、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热烈场面充分彰显了学生的个性,把学生的自主学习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让我们的课堂不再沉闷,不再是老师唱独角戏,每一位学生都能“张口就说,提笔就写”,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语文课堂中教者既轻松引领学生们走进了文本,主导着学生学习使学生学而有得,教学环节中的分析课文到拓展延伸等环节就是老师领着学生们走进文本,再走出文本步入现实的生活。这样的知识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就是让学生们能学以致用。

本次活动让我认识到只有大量地阅读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才能解决源头活水的问题。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自己要勤于学习,大胆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才会探究出适合新课标要求和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

通过“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的开展,会给我的感官和视觉上以冲击,也会让我的心灵受到一次洗涤和更新。我会以这次活动为契机,努力把握学习提高的机遇,除了做好手头上的教育教学工作,还要紧跟时代步伐,学习新的教育理念与方法,努力提高自己。我相信:我一定会踏上新的征途,取得新的成绩,创造辉煌的明天。

篇2:课内比较学教学设计

寺坪小学课内比教学活动札记

教学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课内比教学比什么?怎么比?比教学本来是教学常规管理的关键一环,如何打破常规、平中见奇?寺坪镇小学以“夯实教师基本功,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课堂效率”为目标,主要采取“一问二比三落实”来推动此项活动的开展与落实。

一问“课内比教学”的内涵

“课内比教学”顾名思义就是要进行课内教学的研究与反思,打造高效课堂。但如何将这内涵上升为学校的认识,内化为学校行为,是关键,为此我校通过“问”来提高认识,内化为自我需求。

一问领导小组:“比”的重点是什么?一所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我们比教学,就是要比出教师的专业高水平来,比出课堂教学的高效益来,比出学生的轻负担高素质来,比出学生身心健康高指标来,最后,比出人民群众高满意度的学校来。

二问教研组:“比”的效果在哪里?我们将“比 “划分了三个层次。第一:自己和自己比,今年的自己和去年的自己比,这学期的自己和上学期的自己比,活动后的自己和活动前的自己比,希望通过这样的比较,老师们发现自己成长和进步的足迹,体会教学带来的乐趣,促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走向专业化和个性化。第二:自己和榜样比,我们学校经过几年的努力,成长起来了一批骨干。教师通过与学科榜样、骨干的课堂教学的对比,发现自己的差距和不足,从而催促自己学习、提高、进步!第三:立足小环节比,部分教师确实感觉与榜样差距很大,却又不甘落后。那么在整体上比不过,我们就从细节上比。譬如我们可以比课堂的导入和情景的创设,可以比课堂练习的设计和课堂小结,比学生的辅导等。

三问教导处:“比”的特色在哪里?学校教导处在组织这次“比教学”活动中,着力彰显特色,通过打造特色来推进“比“的工作。我们针对学校实际和比的效果需要,实施以“同课异构”为主线,以同年级、同学段比赛主要的比较方式,以“有效教学“为重要的衡量标准,以“课前陈述—课堂教学—课后答辩”为主要流程。不断加强和推进教师的业务素质和课堂教学水平。

二比“课内比教学”的效果

“课内比教学”活动重在一个“比”字,只有相互比,自我比,才会有效果,离开了比,就像鱼儿离开了水。我校在整个活动中做到“五个比”,即一比教师基本功;二比教学观念和艺术;三比学生的参与度;四比轻负高效;五比个人反思与成长。

一、通过专项竞赛比基本功

在教学领域里,“教学基本功”是一个常见的概念,它到底指什么呢?根据“基本功”的定义:从事某种工作所必须掌握的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我校是一所农村乡镇小学,教师素质可圈可点。课内比教学的第一阶段,我们把“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普通话,简笔画,板书设计,作业精选,考试命题,白纸备课”这些教学中最直观的九个方面作为比赛内容。各教研组分组开展,合格教师上报教导处集中验收。

二、通过课前陈述比教学观念

陈述的内容涵盖对教材的分析,分析教学内容的知识类型,分析教材内容的相互联系,分析教材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分析和挖掘教材知识的价值;对学生的分析,分析学生学习的起点,分析学生的生活经验,分析学生的认知方式和学习困难;对教学策略的思考,思考解决学生的认知困难如何突破,思考学生知识体系的建构等。

这种方式有效改变了以前老师们照着稿子读说课材料的弊端,他们在陈述这节课之前,要对本节课在某一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知识的教学对于学生的意义,学生的学习困难,采用什么样的策略去解决等方面做大量的思考,充分利用这种方式促使教师自觉研究教材和学生,让研究成为一种习惯。

三、通过同课异构比课堂教学

课堂是主阵地,采用同课异构的方式既有利于教师切磋交流、共探规律,实现目标;又有利于教师各展本领,各显特长,让教学异彩纷呈,形式多样。

我们采用同年级老师同课异构,中老年教师和年轻教师同课异构,骨干教师和新手教师同课异构,其目的在于让老师们对于课堂教学进行自觉的比较和反思。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由此打开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彰显教师教学个性,使继承和批判的统一,真正体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对于异构的内容要求教师既要重“异”,采用不同的方式,体现不同的特色,又要重“同”,因为同是起点,教的内容相同是要求,要遵循基本规律与原则,更是终点和结果,不管方式多么不同,都要实现共同的目标,“殊途”但要“同归”

四、通过减负增效比学生素质

精练得当的练习题,轻松活泼的学习方式是课堂教学的永恒追求,我们在白纸备课环节,基本功展示环节都有设计课堂练习的部分,通过对老师们练习题设计的对比,展现出教师对教材、课标、学生的认知规律的把握程度,把老师们从汗水主义的夹缝里拉出来,走向课堂教学的高效。

五、通过课后答辩比个人成长

每位教师讲课后,一律有评委或骨干教师针对这节课的优势与不足,提出问题,讲课教师现场答辩。这意味着每位教师对自己所教学的课程,得有一个研究的历程,在提出这项任务后,我们可喜的看到很多老师把搁浅很久的《课标》拿起来了,把教育理论书籍放到了办工作桌上,潜心研究。这样有效克制了教师的网络依赖症,他们切实感受到:只有自己理论结构坚实了,才能成竹在胸,才能切实对自己的教学策略有效取舍,从而常教常新。

三重“课内比教学”的落实

课内比教学活动,落实在嘴上是务虚,落实到行动上才是务实,才会有效果,我校通过三个方面来落实这一活动。

(一)统筹规划,引领落实。

1、我们与常规的教育教学研究相结合,与教师个人课题研究相结合,制定符合学校实际的活动方案,不把“课内比教学”活动独立开来。

2、建立校本研修的团队。根据学校发展的需要和教师的结构现状建立相对稳定的学科研修团队,通过“引、帮、助”的形式促进教师基本功的提高。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通过示范课、观摩课展示先进的教学理念、科学的教学手段、高效的教学组织、及时的教学评价等。引领学科研修团队整体的提高。通过学校领导或关键教师对个体教师进行“一对一”的帮助,从思想上得到共鸣,从行动上进行指引。达到同伴互助的习惯性,在同伴互助中既有观念的统一又有特色彰显;既有困惑的交流又有个人的感悟;既有资源的共享又有自主开发。

(二)、建章立制,保障落实。

1、学校在制定了客观公正,可操作性强的考核办法和考核要求。

2、学校建立一了支专业水平强,教师信赖度高的考核队伍。

3、学校建立了有利于学校长远发展地考核激励机制。让发挥引领作用的教师的价值得到尊重,让在活动中提高较大的教师的付出得到承认。

(三)、全员参与,过程落实。

学校结合上级要求,开展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品社、体育、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9大科的比教学活动,分为中青年教师和老年教师两大组,全员参与。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从课前陈述到课后答辩要求所有教师必须参加,使活动的整体流程、活动的整体内容、所有课堂教学都在每个老师的记忆中,这样即使活动结束,也能在老师们心目中沉淀下有意义的教学智慧。

总之,只有我们一起共同努力,才能达到“课内比教学活动”的目标:开展教师课内比教学活动,重点是进行教学基本功比武。活动要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打造高效课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导向,组织教师全员参与,搭建教师展示自我、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比武平台,促进教师刻苦钻研教学业务,努力创新教学方式,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篇3:课内比较学教学设计

关键词:工效学,工业工程,实验教学,日本

工效学是近几十年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它将“人—机—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系统来研究,并根据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来设计和改进这个系统,在保证作业者安全、健康、舒适的前提下,使人能高效率工作和舒适生活。工效学的主导思想与近年来国家所倡导的“以人为本”“人性化管理”等理念相一致。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工效学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受到各行各业的高度重视。因此学习和掌握工效学的知识和方法,对科学指导生产实践、提高企业的综合经济效益和保障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具有重要意义[1]。

工效学是工业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由于该学科在我国发展时间较短,尚缺少足够的专业实验室和实验设备,目前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教学模式以传播知识为主,教学形式大多以课堂理论授课为主,辅以案例讨论。传统的授课方式虽然可以突出知识的基础性、专业性,但以应试为目的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方式,使学生被动学习,学习效率不高。(2)缺乏专门的工效学实验条件,实验教学效果不佳[2]。(3)忽视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实践机会少,脱离生活或生产实际,学习效果不佳[2,3]。在学生的作业或小论文中也发现学生选题狭隘,缺乏运用工效学知识或方法去发现、解决生活或企业实践中问题的能力,调查缺乏数据统计,论文撰写不规范等问题,这些对于培养合格的工业工程人才都是不足。

因此,笔者借鉴在日本留学时学习工效学的体会,结合教学实践,对工效学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

1 日本工效学课程教学介绍

工效学在日本称为“人间工学”,学会组织至今已有53年的历史,许多大学根据各自的研究特色,设立了相关课程和讲座。这里以日本某大学工业经营学科为例做一简单介绍。课程名为“人间工学演习”,设置在三年级下学期讲授。教学大致可分4个阶段:

第一阶段:统计基础知识的学习。主要以教师课堂授课为主,辅以课堂练习。通过教师教授、学生练习来学习统计知识,掌握数据处理的基本能力。

第二阶段:实验器具的了解和熟悉。由教师总负责,具体由研究生助教(Teaching Assistant,TA)进行讲授和演示。通过学习可以使学生认识、熟悉工效学常用的实验器具和量表,了解实验的基本方法、注意点等,对工效学有初步的感性认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4]:

(1)了解人的身体、生理机能。如常用的人体测量器材—马丁式人体测量器、人体测量用直脚规和弯脚规、医用磅秤、软卷尺、握力计、EMG(筋电计)、EEG(脑波计)、HR(脉搏计)、体温计、血压计、重心动摇计等。

(2)了解人的心理和精神内面。如错觉仪、两点阈量规、重量辨别计、YG性格检查、内田-克雷佩林心理测验(即UK心理测验)、疲劳自觉症状调查表、反应时间测定器、CFF(闪光融合频率计)、驾驶适应性测定等。

(3)了解作业环境。如黑球温度计、温湿度计、电子(热球)微风仪、照度仪、辉度仪、孟塞尔色立体模型、测色仪、噪声噪音计、数字式声级计等。

(4)了解人—机—环境关系的评测方法。如Time study法、Event study法、工作流程图、Checklist法、生活时间调查、THI(东大式健康调查表)、CMI(康奈尔式健康调查表)、CFSI(蓄积性疲劳症状调查表)等。

第三阶段:开展实验或调查。在第二阶段的基础上,学生自由研究,自找课题,开展调查或实验。一般2人1组,也有多人数的调研,需明确每人的分工和分担部分。由教师总负责,具体指导工作由助教配合进行。通过这阶段的实践,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分工合作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撰写论文的基本能力。

第四阶段:进行答辩。各人形成调查实验报告(小论文),制作演示用的幻灯片,进行答辩。答辩会由助教主持,由教师总点评。每个课题一般答辩时间为15分钟,多人数的为20分钟,组员必须分工答辩。

课程考核成绩由平时的课堂出勤、报告的完成情况和答辩综合评定。

通过一学期的演习,学生研究能力得到培养,许多学生从中了解了人间工学课程并对此研究产生浓厚兴趣,四年级时选择人间工学为研究方向,结合毕业论文进一步研究。

2 工效学实验教学设计

2.1 实验教学目标

通过开设实验课程,达到的基本目的:(1)增强亲验性教学内容,使学生增强对工效学的感性认识;(2)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使学生熟悉工效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掌握必要的软件工具,加深对人—机—环境系统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3)参与调研,增强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团队合作、语言表达沟通能力等,为实际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5]。

2.2 实验教程基本要求

通过实验课程,要求学生:(1)能了解和熟悉工效学中常用器材;(2)掌握工效学基本的测量方法;(3)运用所测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4)灵活运用工效学知识,撰写工效学的调研报告,并进行表述和答疑。

2.3 实验课程的实施

实验课程可从以下阶段展开:

(1)课堂实境教学阶段。在讲授工效学《概论》之后可进行实验器材的介绍,使学生有初步感官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综合实验训练阶段。在讲授各章节知识后,指导学生进行测定和测量。可以在实验室内进行实验室实验,如果有条件也可到实践中进行自然实验(现场实验)。实验评估包括:(1)报告或小论文;(2)报告演示。要求小组按论文撰写规范完成报告或小论文,并利用计算机制作幻灯片演示。要求学生能熟练应用电脑、投影仪、大屏幕,能够控制现场气氛,自如回答现场提问。学生成绩可以根据小论文质量和演示、答辩结果综合评判。

(3)实践应用阶段。工效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在学习本课程后,可以与本专业的认识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实践课程结合,也可结合研究课题开展相关调查和研究,将工效学运用到产业现场和生活实践中去。如鼓励、支持学生参加各种社会性创新活动竞赛;以中小企业管理为特色,运用工效学原理和方法进行职场环境改善的实践活动[6];结合苏南先进制造业的产业特点,运用工效学手段构筑OSHMS(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等[7],积极为地方经济建设、产业转型升级服务。

2.4 实验课程的主要内容

工效学实验内容很多,如人体测量及数据分析、环境照明、环境噪音、简单反应时测定、心率与耗氧量测定、劳动强度测定、微气候、人—计算机界面设计等[8,9]。基于工效学人—机—环境三大核心内容和安全、健康、舒适三大视角,结合工业工程专业,实验主要从以下角度进行:

(1)人的因素。包括人的生理、心理性格、人体测量、疲劳、工作强度等。可以进行人体尺寸测量、感觉知觉(反应时间)、个性心理(以卡式16种人格测试为例)、作业特征(劳动强度、工作疲劳)的实验。以人体工程实验(人体尺寸测量)为例,通过该实验,了解人体测量基础相关的国家标准;获得直接的人体尺寸设计经验;熟悉人体工程设计所涉及的范围[10]。

(2)环境因素。包括温湿度、照明环境、噪声环境、色彩环境、工场布置等。可以在温湿度、照明、噪音等因素中选择1~2个进行实验。以照明环境设计实验为例,通过该实验,了解IE工程师在进行厂房采光设计时的工作步骤及流程;掌握设计照明环境的类型、参数和所需结果;了解照明环境设计相关的国家标准。

(3)机的因素。包括人机界面、工作分析、动作与时间分析、作业研究等。以工作疲劳实验为例,通过生理指标和量表测定,了解人体极限工作能力,计算极限疲劳恢复时间和极限连续工作疲劳时间,为制定标准工时提供科学参考和依据[11]。

3 结束语

篇4:课内课外学作文

关键词:激起兴趣;学作文;小组合作

要从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观察能力,奠定良好作文的开端。以下就根据多年的教学,总结提高写作能力的方法,与大家一起讨论研究。

一、激起兴趣

为了更大地激起学生对作文的兴趣,让他们爱上说话、写话,教师应该精心为学生创设“小小图书角”,利用课余时间带学生走进书的海洋,不时夸奖学生的认真劲儿,一个读书的环境很自然地就创设了。当然,仅仅如此是不够的,为了能更好地培养他们的作文能力,在以下几点要多下功夫:(1)课后说;(2)课后写;(3)看后写。通过这些方式的训练,学生对于写话的兴趣提高了很多,但这离写好一篇完整优美的作文还差很远,所以应该在训练方式上多加练习。

二、训练方法

1.口头作文

在课堂内现场命题,让学生快速决定讲话的中心、选用的材料、话语的思路设计和说话的态度。在说以前要理清思路,脑中有大提纲。学生在课堂上练习时,教师要多鼓励,同时可鼓励学生参加点评。

2.看图作文

利用学生都喜欢看图写话的特点,引导学生集中精力,花一定时间认真观察画中的内容。我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理解图画中什么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还要想象出人物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做了些什么。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找到好看有趣的图片,大大地激发了他们写作的欲望,也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

3.点评

点评突出的特点是:有感而发,针对性强,观点集中;它不受书、文的限制,写起来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三、小组合作比能力

方法和训练有机结合,能够大幅度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引进竞争机制在作文教学中会大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1.课内兴趣小组

在作文教学中,我也相应地引入竞争机制,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在竞争中发挥潜能。

2.课外兴趣小组

针对小学生好动的天性,我鼓励他们成立课外兴趣小组,运用小短剧、小品、小话剧的形式来展示作文成果。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将一些课外书上有意思的故事排成小短剧,在班会课上给大家演出,每个学生都有当小演员的经历。演出结束后,让小演员说说自己哪些地方可以更加精益求精。

点滴之水能汇集成河,作文教学也强调积累。只要我们不断拓展学生的写作思路,不断积累写作材料,必将为以后的写作打好扎实的基础。

篇5:课内比较学总结

———凉水河镇小学 李超

今年,我校语文教研组根据省、丹江口市“比教学,访万家”活动方案有序地开展了教学比武活动。具体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 深挖教材,写好一份说课稿

在教研组的安排下,各教师都切实做好文本的研讨工作,分析教材,分析学生,根据各班实际情况拟写出了说课稿。特别是张霞老师、王燕老师的说课稿,充分体现了新课改中的三维目标。杨婷婷老师是新上岗的新手,在备课组长的指导下也写出了一份优秀的说课稿,学生的能力的培养以及课堂教学目标的落实抓的很准。周林老师的说课稿设计也颇具特色。各个环节的设计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充分地体现出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模式。

二 精心设计,备好一份课案

课案的设计以年级组为单位,由备课组长牵头,相互修改,相互探讨,写好教案。整理好后,在教研组活动中供大家交流学习,教师们各抒己见。这次教案探讨活动真正体现出了教师之间的合作。

三 实地教学,讲好一堂公开课

本组教师都设计好了课件,纷纷呈现出一堂又一堂精彩的公开课。中年教师熊雪平同志声情并茂的诵读令所有听课教师陶醉其中。张霞、王燕老师流利的普通话让所有教师敬佩。师生互动,在合作、探讨中完成教学,“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模式得到充分的展示。周林老师精彩纷呈的课堂环节以及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领导、教师们竖起了大拇指。杨婷婷老师多样化的课件,熟练的操作,以及师生互动与培养学生能力的环节都是相当精彩的。

四 及时反馈,评好每一堂课

教师的课堂比武活动结束后,教研组迅速组织教师进行评课活动。在评课中,各教师分别对每一位教师的优点、缺点以及值得探讨的地方都一一指出来,让大家学习、交流,特别是学校杨主任精辟的评课让每一位教师看到自己在讲课中显现的优点的同时,也暴露出自己的缺点。让每位教师深切的感受到这次比武活动给自己带来的收获,特别是让年轻教师王攀受益匪浅。

篇6:课内比较学活动体会

洪湖市双语实验学校

马娇琴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努力构建高效课堂,我校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认真组织并积极开展了“课内比教学”活动。通过参加这次活动,我感触颇多。觉课内比教学学生当堂完成练习,努力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使课堂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

2、“课内比教学”是一次提升教学基本功的机会。比教学,就是比教学基本功。因此,开展“课内比教学”活动,给教师提供了一个自我展示的有效平台。使教师的专业技能增加了新的内容。教师在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制定好教案、学案,课堂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这样做,既提升了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基本功,让老师得到了锻炼,又提升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基本功,可以说是实现了教师与学生的双赢。

3、“课内比教学”是一次相互学习的机会。“课内比教学”不仅是一次活动的开展,更是一场智慧与能力的较量。教师们精彩的课堂表现,使我获得了一份丰富的精神大餐,学到了其他老师教育教学的长处。

篇7:课内比较学心得体会

朝阳中学 吴琼

本学期,我校开展了“课内比教学”活动,作为地理教师的我,积极参与了此项活动,使我感受颇多,下面略谈一些体会。

我的公开课为《中东》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亚洲、日本、东南亚、印度、俄罗斯,基本上了解了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再加上平时我经常利用地图教学,学生对于分析图来解决问题已经不是很困难,俗话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方法的选择恰当与否,将会影响到整节课的效果。可以说,本节课有成功也有不足,下面我对本节课的反思如下:

根据初一学生的年龄特征,本人采用问题讨论法、启发式谈话法、读图分析法、讲授法等方法,尽量多给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动情、动心的机会,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另外,我觉得在课堂上多媒体利用的效果较好,尤其是中东石油的分布,以及石油的外运路线图利用的恰到好处,直观性较强,利用动感效果,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脑、眼协调运用,增强学生的印象,达到良好的效果。另外,对于中东和西亚的区别,我在图片上做闪动的效果,起到强调的作用,使学生过目不忘,印象很深。把中东的范围用数学的形式表示出来,“东=西亚-阿富汗+埃及+土耳其的欧洲部分”使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中东的地理位置。然后,为了让学生确实感受中东成为长期的热点地区给人们带来的是痛苦和灾害。我设计了这样的情境:播放中东地区战争残酷的图片,使学生感受到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后果是惨痛的。这些图片给学生强烈的震撼,激发学生对和平的珍惜之情,很好的达到对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通过谈印象中的中东,真正让学生认识到中东是世界的热点。让战争的疑问一直存在他们的脑海,时时牵动他们的思维,积极去分析教师提出的问题。达到预期的效果。

不足之处,本人教学时间还是短,缺乏教学经验,教材挖掘的深度还不够。

这次活动我还听了几节其他学科的课,如数学课、品德课、体育课等。数学课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观察事物、认识事物,在脑海中建立逻辑比较的关系,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篇8:课内比较学教学设计

2012年到宝岛台湾考察小学语文教育教学, 考察学校送给我们三套正在使用的小学《国语》教材 (康轩版、南一书局版、翰林版) 。打开一看, 三种版本的教材, 都是从三年级开始编写修辞, 并且非常详细, 很多修辞我们一行40多位特级教师听都没有听过。回到家中, 我把书中所有修辞全部摘录了出来, 共有16种之多, 它们分别是:譬喻 (明喻、暗喻) 、排比、摹写、对偶、引用 (明引、暗引) 、设问、转化 (拟人或拟物) 、夸饰 (夸张) 、顶真、呼告、映衬、双关、借代、感叹、类叠、层递等。台湾的教材是怎么编写修辞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康轩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认识修辞———拟人”、第二单元的“认识修辞———类叠”。

认识修辞———拟人

说故事或写作时, 为了让表达更生动, 让想象更丰富, 我们常常会将物当作人来描述, 使它们具有像人类一样的动作或感情, 这就是“拟人”。例如:

1援春天来了。 (加上“拟人”之后) 春天在田野上散步。

2援春风中充满花草的香味。 (加上“拟人”之后) 春风轻轻抚动她的长发, 就传来淡淡的青草香和浓浓的花香。

3援正午的太阳很大。 (加上“拟人”之后) 正午的太阳龇牙咧嘴地对着人们发威。

让春天、春风和正午的太阳像人一样, 会散步、有头发和情绪, 这样的文句是不是更鲜明活泼, 让文章更充满生命力呢?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使用“拟人”的句子:

1.那青翠的草地, 为春天散布了清新的气息。

2.稻子笑弯了腰。

3.星星对我眨着眼睛。

4.热情的蝴蝶以翅膀拍手。

5. 坚强的小草是我的好朋友。

6. 快乐的云在天空自由自在旅行。

找一找, 第一单元的课文里还有哪些文句也使用了“拟人”的手法呢?

认识修辞———类叠

说话或写作时, 为了让文句读起来有节奏感, 让重点更清楚明白, 我们常常会将相同的字词或语句, 重叠反复地出现, 这就是“类叠”。例如:“这些‘生活创意家’的实例数不清、说不完。”加上“类叠”后, 变成:“这些‘生活创意家’的实例, 数也数不清, 说也说不完。”这样读起来, 是不是更有音乐的节奏感?语气是不是更加活泼?而且使重点更加清楚呢?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使用“类叠”的句子:

1. 我们捡到三颗圆滚滚的石头。 (同一个字连续使用)

2. 我们在车站内来来回回地走着。 (同一个字连续使用)

3.爷爷退休后的生活, 又有趣又充实。 (同一个字间隔使用)

4.一件产品的发明, 常要花费许多心力和许多创意。 (同一个词语间隔使用)

5. 海曼高兴地说着:“我想到好点子了!我想到好点子了!” (同一个语句连续使用)

6.盼望着, 盼望着, 东风来了, 春天的脚步近了。 (同一个语句连续使用)

7. 淅淅沥沥的小雨, 闻起来, 青草香;淅淅沥沥的小雨, 摸起来, 清又凉。 (同一个语句间隔使用)

8.在车站内, 我们看到来往的忙碌乘客;在车站内, 我们看到特别的创作艺术。 (同一个语句间隔使用)

找一找, 第二单元的课文里还有哪些文句也使用了“类叠”呢?

大陆2011年版课标虽然不要求教师教拟人、类叠, 但文本中、练习题中有。比如“类叠”, 大陆绝大多数教师是不知道的, 但课堂教学中无数次地出现过“叠词”。课标没有要求, 教材也没有编排, 因此, 教师凭借什么来教, 教到什么程度, 练的效果如何, 多年来陷入集体失语的境地, 教学杂志中也鲜见这类研究文章。

像台湾的教材这样编修辞, 学生在课堂中会感觉到难吗?我咨询了几位台湾老师, 他们感觉很诧异。不过他们还是非常认真地告诉我:这些内容, 学生一读都明白, 例子都是来自课文, 没有任何难度。在自主阅读中, 学生就可以发现用与不用在表达上的显著不同。当人们认识到某种东西有显著的不同时, 往往就会自动改变, 儿童写作也是如此。当学生感受到用与不用修辞手法存在着明显的区别时, 在作文中就会自然而然地使用了, 这不需要什么特别的训练。

那台湾小学《国语》教材为什么要编这么多的修辞呢?我们来看一看台湾的《九年义务教育国语文课程纲要》, 该课程纲要关于小学阶段的修辞教学有如下规定:

在阅读能力方面有两条规定:三年级的要求是“能理解简易的文法及修辞”;四年级的要求是“能欣赏作品的写作风格、特色及修辞技巧”。

在写作能力方面, 三年级的规定是“能理解简单的修辞技巧, 并练习应用在实际写作中”。四年级的规定是“能灵活地运用修辞技巧, 让作品更加精致优美”。

而在教材编写原则中也提到了修辞。在阅读能力培养中提出“课文教学, 要先概览全文, 然后逐节分析, 先探究内容, 再探求文章的形式, 进而能欣赏修辞技巧、篇章结构, 乃至其内涵特色、作品风格”;在写作能力培养中提出“了解文法与修辞的特性, 并能尝试欣赏与运用”;在学习评量中规定“写作能力之评量原则, 可依阶段能力指标, 就创意、字句、取材、内容、结构、文法、修辞、标点等向度, 自订量表进行评量”。

两岸课程标准相比较, 在小学阶段, 我们的修辞教学是零要求, 台湾的要求比我们多得多, 但台湾小学《国语》教材, 具体要编哪些修辞, 课程纲要并没有明确的规定。但从台湾的三套教材来看, 编写者非常用心, 每个修辞为什么要学, 学到什么程度, 如何学, 写得清清楚楚。我们从台湾还带回很多篇学生的文章, 与我所教班学生的作文对比后, 我觉得台湾小学生会使用多种修辞, 那些有修辞加入的文章更像儿童作文。

篇9:课内课外学作文

关键词:作文;兴趣;方法

作文要从娃娃抓起,即从低段甚至从学前班和幼儿时期抓起。从小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观察能力,奠定良好作文的开端。以下就根据支教过程中的经验,总结提高写作能力的方法,与大家一起讨论研究。

一、激发兴趣

1.课后说。在课堂上应注重这方面的引导,因为一、二年级的课文故事性很强,每学完一篇课文时,教师都应该要求他们把所学内容讲给家长听,并要求家长给予评价。这样,会让孩子们的学习劲头很足,从第二天反馈时学生个个神气十足地念家长的评价就可以看出。在家长与老师的互相配合下,他们不但在口头表达能力、概括能力上得到锻炼,而且对今后写作文也有很大的帮助。这样,孩子在写作文时都能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

2.课后写。低年级的写话教学,教师经常采用多种方式的小练笔。在课内,把学文与写文有机地结合起来。如,在学完《火烧云》后,抓住时机让他们模仿课文的写作结构,根据自己观察到的景象也写一篇《火烧云》的作文。在课文学习中,每学完一课,都让他们自己写写感受、启发和收获。可针对全文写,也可以针对文中感受深的段落写,这样在平时的学习中就养成了勤动手、勤动脑的好习惯。

3.看后写。和课文插图配合,有机地进行看图写话。学生的写作离不开积累,要写出自己的个性语言,需要充分的语言储备。课堂上,我常引导孩子们在自读自悟、合作交流中积累喜欢的词语、句子和段落,为写作打下基础。课外,我鼓励孩子们坚持课外阅读,每学完一篇课文,阅读一篇课外读物,就积累名言警句、优美词句、精彩片段,并把积累抄在“收集本”里,积累的东西多了,写起来就得心应手了。

二、训练方法

1.口头作文。在课堂内现场命题,让学生快速决定讲话的中心、选用的材料、话语的思路设计和说话的态度。在说以前要理清思路,脑中有大提纲。学生在课堂上练习时,老师要多鼓励,同时可以鼓励学生参加点评。这样做,一方面能让学生较深刻地体会到哪些地方正确,哪些地方需要修改,从而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另一方面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评改意见,让其他学生用心倾听,记下别人口头作文中的优点,当点评结束时,他们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把话说清楚,这个时候要注意给予适当的引导和鼓励,下一次学生就会更有信心。

2.看图作文。利用孩子们都喜欢看图写话的特点,引导学生集中精力,花一定时间认真观察画中的内容。我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理解图画中什么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还要想象出人物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做了些什么。利用课余时间让孩子找到好看有趣的图片,贴在自己的小练习本上进行看图写话训练,大大地激发了他们写作的欲望,也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

三、小组合作比能力

方法和训练有机结合,能大幅度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引进竞争机制在作文教学中会大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1.课内兴趣小组。在作文教学中,我也相应地引入竞争机制,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在竞争中发挥潜能。我让小组长把每周写的小练笔和每单元一篇必写的作文收集起来,让学生抄写下来,由各小队组长统一收好,每周班会课汇报学习时,由组长汇报小组内作品的件数,以小队形式进行公平竞争。我把收集起来的作品装订成“作文集”,在班级的“作文园地”中展出,每个学生都能有自己的“大作”,让他们都体验当小作家的心情,每周抽时间让他们共同讨论成果,小作者在同学们面前大声朗读自己的作品,读后说说好在哪里,哪里可以修改得更好。孩子们看着自己小组的作品多,都特别高兴,让他们从中体验到成就感,这样就大大促进了练笔的效果。孩子们在书写和内容上都格外认真,都想着让自己小组的作品超过别人。

2.课外兴趣小组。针对孩子好动的天性,我鼓励他们成立课外兴趣小组,运用小短剧、小品、小话剧的形式来展示作文成果。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将一些课外书上有意思的故事排成小短剧,在班会课上给大家演出,每个学生都有当小演员的经历,演出结束之后,让小演员说说自己哪些地方可以更加精益求精。这样比老师直接告诉他们哪里好与不好更有意义。通过一系列的表演形式让学生大大增强了上台表演的自信心,让他们从中体会到自豪与乐趣。

点滴之水能汇集成河,作文教学也强调积累。只要我们不断拓展学生的写作思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写出一点新内容、抒发一点新感受,不断积累写作材料,必将为以后的写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特克斯县第五小学)

篇10:课内比较学教学设计

反思“课内比较学,课外访万家”

单位:湖北团风县杜皮中小学校

姓名:程峰

电话:***

QQ:2247488395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办好教育的基础有了好的教师,才会有好的教育,因而提高教育质量关键在师资。鉴于此,教师“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在荆楚大地上轰轰烈烈的拉开了帷幕。

何为“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呢? “课内比教学“活动,就是要以课堂教学为重点,强化教学基本功训练,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课内比武,人人讲课、人人听课。“课外访万家”活动则是学校领导、教师逢周末、节假日走出校园,走访每一个学生,深入到了每一个学生的家庭,忠诚地与学生、与家长交流,了解每一个学生在家的表现,了解到家长的希望。让家长、学生与老师和学校之间架起和谐沟通的桥梁,以便更好的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课内比较学,课外访万家”活动在全省拉开序幕后,此项活动在校领导的指挥下也在我校如火如荼的展开了。学校采取了多种形式组织教师参与此项活动。比如,组织全体教师观看“课内比较学,课外访万家”活动推进会视频会议,了解开展此项活动的目的、意义、方法;迅速组成“比较学”评委团,进行教师“课堂大比武”活动等等。

在参加了学校为期一个月的“课内比较学”活动之后,我有以下三点感受:

一、学校的教学效率提高了。我校所有参加“比较学”的教师们聚在一起潜心研究,集体备课,自我反思,沟通交流,用心备好每节课,使每节课都真切朴

实而富有成效。每一位参加听课的老师都能汲取其他教师的优点,每一位授课的教师也能在与其他老师的交流中找出自己教学的失误和缺陷。这样一来,大家就共同进步,共同成长了,学校的总体教学效率也随之大大提高了。

二、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了。教师们集体备课,让学生转变为课堂的主角,使每一节课都成为生动、快乐、高效的课堂。课堂上成立学习小组,把问题交给学生自主探究讨论,这样一来课堂气氛活跃融洽了,学生也变的更加大胆主动了。老师讲得少了,但讲得精彩了,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时间多了,学生参与多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得到了明显提高。”

三、师生的关系更融洽了。通过“比教学”,教师由演员转型为导演,课堂中老师如春风化雨般的引导和点拨,满面春风的微笑和亲切和蔼的启发让学生在轻松自如的学习氛围中汲取了更多的知识。师生互动,小组讨论,合作交流,课堂交给了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有锻炼的机会,每一个学生都能真正的进入课堂学习之中,都能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学生爱上了课堂,那么与老师的关系就亲近了,师生关系从而也就更加融洽了。

伴随着“课内比较学”活动的开展,“课外访万家”的活动也紧锣密鼓的在我校展开了。学校给每一位教师发放《家访手记》,并逐项提出具体要求。家访前,学校让我们教师先从学生口中摸清家庭情况,设计“因家施访”方案;家访中,要求我们教师态度谦和,尊重家长,尊重学生,平等交流;家访后,填写《家访手记》,学校盖章验收,梳理情况,反馈交流。

通过此次“访万家”活动,受益匪浅。具体地反思体会有以下两点:

一、必须关注留守儿童问题。早在几年之前“留守儿童”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教育教学的重中之重。在我校四百多名学

生中,有一半以上的学生是留守儿童。就拿我们班来说吧,22名学生中有18人为留守儿童,他们多由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代管,他们在缺乏父母关爱的同时,又接收着老年人对他们的宠溺,这让学生的心理更加放纵。他们当中有许多人养成好动,不遵守纪律,不爱学习的坏习惯,让学校教育工作难上加难,他们的教育问题对我们教师来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通过这次“访万家”活动对他们的走访,让我在教学以及管理班集体活动当中能够摸清对象,对症下药,并且能够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使这些学生能够转变态度,真正融入到学校生活之中。

二、必须注重对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有很多学生在班上学习成绩每次只考了几十分,属于典型的学困生。而在家里,却是家长的百分之百,家长对他们寄托了厚厚的期望。家访过程中,很多家长对我说:“孩子回家后根本就不听父母的话,只听老师的话,老师一定要管得严一些。”他们把教育的责任与希望全部寄托到老师的身上。可怜天下父母心,让家长放心是我们的职责所在,我们必须以十分的热情、百倍的努力去做好自己的每一项工作。通过家访中与家长的交流,我看出有很多家长对学生寄托了他们的全部希望,但似乎方法不得当。因为他们只是一味的关注学生的成绩,看重学生的分数,而不去关心孩子的学习习惯。针对此,我认为,学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要经常举行“家长学习交流座谈会”,让家长了解学校教书育人的目的不是培养“考试的机器”。考试是学习的一种过程,是学校了解孩子掌握知识多少的一种手段,但不是最终考察孩子的唯一方法,有的即使分数有差距,但不代表孩子没有掌握知识,而实际上是因为有些孩子考试时发挥不好,针对这种情况,做为家长与老师都不要一味地指责孩子,不仅如此,还要帮助孩子找到失误的原因。要让家长意识到分数绝对不是评价学生将来

是不是成材的唯一标准,而一个良好的习惯的培养却能塑造一个优秀的人才。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有最大的收获,同时我们教师的教学工作才能最有效率的开展。

通过参加“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给我留下了很多的思考。这次活动不仅丰富了我的人生阅历,更让我在师德修养和专业能力方面有了很大的自省、改进与提高。更让我明白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学校和家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两方面不断相互沟通配合,才能发挥各自的优势,保证孩子健康成长。通过沟通,可以很好的、及时的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沟通是理解的桥梁,也是学生家庭与学校联系中很必要的手段。教育是一个过程,教育者对教育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孩子是未来的希望,我们任何人没有理由不重视教育的作用。

“课内比较学,课外访万家”活动为搭建教育交流平台,构建社会和谐桥梁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这两项活动的开展不仅锻炼了教师教学能力,提高了教师师德素养,还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师生之间、家校之间,形成了良性互动,学生学习能力提高了,教师教学水平增长了,学校教学质量上升了。

篇11:课内比较学教学设计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办好教育的第一资源。有了好的教师,才会有好的教育,因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关键在师资。因此,教师“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在崇阳县内轰轰烈烈的拉开了帷幕。

何为“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呢? “课内比教学“活动,就是要以课堂教学为重点,强化教学基本功训练,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课内比武,人人讲课、人人听课。“课外访万家”活动则是学校领导、教师逢周末、节假日走出校园,走访每一个学生,深入到了每一个学生的家庭,忠诚地与学生、与家长交流,了解每一个学生在家的表现,了解到家长的希望。让家长、学生与老师和学校之间架起和谐沟通的桥梁,以便更好的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在参加了学校为期一个月的“课内比教学”活动之后,我有以下三点感受:

一、学校的教学效率提高了。我校所有参加“比教学”的教师们聚在一起潜心研究,集体备课,自我反思,沟通交流,用心备好每节

课,使每节课都真切朴实而富有成效。每一位参加听课的老师都能汲取其他教师的优点,每一位授课的教师也能在与其他老师的交流中找出自己教学的失误和缺陷。这样一来,大家就共同进步,共同成长了,学校的总体教学效率也随之大大提高了。

二、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了。教师们集体备课,让学生转变为课堂的主角,使每一节课都成为生动、快乐、高效的课堂。课堂上成立学习小组,把问题交给学生自主探究讨论,这样一来课堂气氛活跃融洽了,学生也变的更加大胆主动了。老师讲得少了,但讲得精彩了,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时间多了,学生参与多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得到了明显提高。

三、师生的关系更融洽了。通过“比教学”,教师由演员转型为导演,课堂中老师如春风化雨般的引导和点拨,满面春风的微笑和亲切和蔼的启发让学生在轻松自如的学习氛围中汲取了更多的知识。师生互动,小组讨论,合作交流,课堂交给了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有锻炼的机会,每一个学生都能真正的进入课堂学习之中,都能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学生爱上了课堂,那么与老师的关系就亲近了,师生关系从而也就更加融洽了。

通过“课内比教学”,我的教学基本功得到了很大的锤炼,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在二小这个大家庭中,我作为一个新手,既感到巨大的压力,也感到很大的危机,怕自己跟不上大家的步伐,因此,在通过听公开课和讲公开课等一系列的活动中,上网查教学视频,查优质课说课稿,写听课笔记、教学反思和心得体会等成为我课余生活的一部分,在不断学习他人的优点的同时,我也在不断的进步着,虽说有些忙碌,但很充实,可以说,通过“课内比教学”活动促使我不断充电,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伴随着“课内比教学”活动的开展,“课外访万家”的活动也紧锣密鼓的在我校展开了。学校给每一位教师发放《家访手记》,并逐项提出具体要求。家访前,学校让我们教师先从学生口中摸清家庭情况,设计“因家施访”方案;家访中,要求我们教师态度谦和,尊重家长,尊重学生,平等交流;家访后,填写《家访手记》,学校盖章验收,梳理情况,反馈交流。

作为班主任的我,通过此次“访万家”活动,感觉颇多,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家长的热情

家访期间,我们每到一个家庭,都能看见家长热情的笑脸,我们都能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和家长进行亲切的交流。为配合我们的家访,很多家长特意早早的在家中等候。虽然对每户家庭的家访只有20分钟左右,但是很多家长提前准备等半天之久。家访中,我们对每户家庭的住址具体在哪并不清楚,家长主动提出说我们老师到了附近就电话联系他们,然后来接我们。有些家长知道我们要去家访,还早早准备了水果、饮料等东西,虽然我们没有吃,但家长们的热情温暖着我们的心,让我们家访的脚步更坚实。

二、家长对孩子教育的态度

经过我的观察,就孩子的教育问题,家长们的态度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家庭条件较好,可以负担起孩子的读书开销,而且会为孩子们作出额外的投资;还有一种则是家庭条件较差的,心里想着孩子的未来却是没有办法付出太多,心有余而力不足。对于前者,有的家长付出挺多,但是对孩子的学习关注不够,他们的心思并没有完全放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他们或许是认为给孩子提供一个好的条件就够啦,其实不然,孩子还小,重点应该放在养成教育方面。对于后者,有的家长很关心孩子的学习,但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因为生活毕竟是生活。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有对孩子学习很上心的家长,积极配合老师的工作,孩子在家的学习怎么样,都有跟我们说,在学校的表现怎么样,也有问,互相了解,让孩子的教育有一个更好的保障!

通过参加“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给我留下了很多的思考。这次活动不仅丰富了我的人生阅历,更让我在师德修养和专业能力方面有了很大的自省、改进与提高。更让我明白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学校和家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两方面不断相互沟通配合,才能发挥各自的优势,保证孩子健康成长。通过沟通,可以很好的、及时的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沟通是理解的桥梁,也是学生家庭与学校联系中很必要的手段。教育是一个过程,教育者对教育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孩子是未来的希望,我们任何人没有理由不重视教育的作用。“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为搭建教育交流平台,构建社会和谐桥梁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这两项活动的开展不仅锻炼了教师教学能力,提高了教师师德素养,还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师生之间、家校之间,形成了良性互动,学生学习能力提高了,教师教学水平增

上一篇:考研政治之多选题答题技巧下一篇:政策性粮食库存数量和质量大清查质量检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