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探讨论文

2024-05-16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探讨论文(精选14篇)

篇1: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探讨论文

环境监测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便是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能够对监测数据以及监测信息的准确性、精密性、代表性、可比性、完整性、进行全面的评估。但就现阶段而言,因为环境监测领域的扩大、环境监测任务的加重,直接导致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要求的不断上升。因此,必须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才能够满足环境监测的相关需求。

1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强化的必要性

我国近些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牺牲了生态环境而获得发展的,在我国经济发展前期,大量传统的工业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就目前而言,我国生态系统不断恶化、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各类资源日益减少,此类问题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因此,在近些年来,我国相关部门对于生态系统的维护、环境的治理、节能减排等工作越来越重视。而环境保护工作的主要基础以及技术支撑便是环境监测,把环境监测这一工作在保护环境的工作中发挥出了极大的作用。因此,必须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体系进行科学的强化,使环境监测工作获得的结论具备更高的真实性客观性。总而言之,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具有极极为重要的作用,我国各个地区的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必须提高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力度,提高重视程度。使其能为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良好进行奠定管理上的基础,2现阶段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现状浅析

就现阶段而言,虽然我国相关部门对于环境检测质量管理工作已经提高了重视程度,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管理办法的制定,并规定了关于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处罚、工作内容、机构职责等。并对环境监测人员上岗的条件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促使环境监测人员的上岗实现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最后构建质控考核、技术培训、工作检查为基础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就实际情况而言,我国现阶段质量管理体系仍存在着较大的不足,笔者参阅了相关的文件资料,同时对我国相关的环境检测机构到实际情况进行了一定的调研分析,最后对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现状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总结:

2.1质控手段的缺乏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环境监测技术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但现阶段因为质控技术的滞后、环境监测标准的失准、技术规范的不完善等问题,直接导致了质控手段无法满足现代环境管理的相关要求。同时因为环境监测信息化应用以及环境标种物质开发程度存在较大的不足,所以导致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绩效呈现出低下的特点[1]。

2.2体制与制度的不完善

现阶段我国诸多环境监测机构其并不具备较为完善的体制机制指导,同时没有设置相对独立的质量管理部门,纵使已经设置了相应管理部门的环境监测机构,也存在着质量管理人员欠缺的问题,还存在着职能交叉的问题。最终导致了各个部门之间在环境监测的诸多环节之中不能做到工作上的协调沟通,甚至出现了诸多环境监测机构对环境监测工作的相互推脱,及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无法落实到位。

2.3人员素质水平较低

现阶段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便是相关的专业管理人员缺少、管理人员素质较低的问题。同时在诸多的环境监测机构中出现人员岗位频繁调动、不具备系统性专业的培训系统性专业的培训,这就直接导致一部分质量管理人员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之中不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较强的技术能力、缺少管理经验等诸多问题,无法满足质量管理工作对人员素质的相关要求。

2.4对环境质量监测工作不够重视

在现阶段环境质量监测工作中,诸多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性并没有一个真正的认识以及深入的了解。甚至在具体的环境监测工作中出现了不正当行政干预、私自修改、变更相关的监测数据。如此恶劣的做法会直接导致其监测数据失去应有的价值,同时使得环境监测机构缺失了相对的独立性,导致检测数据失去了公正性和权威性。

3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对策简析

在上文中我们主要论述了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必要性,同时对现阶段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现状进行了简要的分析。通过对上文的论述,我们可以得知,现阶段我国生态环境的恶化以及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得必要手段,便是加强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因此,在本节中,笔者以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现状进行了对策的总结。

3.1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社会经济的发展导致我国现阶段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必须要面对各类复杂的情况,处理繁重的任务。基于此,传统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环境监测工作的实际需求。因此,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必须对相关的环境监测法律法规进行全面的完善修订。切实的构建完善的环境监测制度,最大程度的利用法律的威慑性以及强制性,从而实现对环境监测数据数据的真实性以及准确性的保证。例如,在环境监测工作的过程中,利用相关法律法规来实现对环境监测工作中的监测网络建立、监测人员资格审核、监测机构资质确认、监测规范制定等各个环节进行规范约束。最终构建出具有标准化的环境监测,促使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合理性[2]。

3.2规范相应的环境监测技术体系

环境监测技术体系的规范是保证强化环境监督管理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同时其也是提升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主要手段,我国现阶段诸多环境监测机构引进的,并取得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但在实践过程中,因为存在技术标准严重滞后、规范差异较大等问题,导致著多先进的监测设备以及监测仪器并没有切实的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因此,笔者认为,我国现阶段相关监测机构必须提升对各类新型技术以及新的监测方法的研发力度,控制监测技术发展的具体方向。同时提升制定监测设备仪器的技术审核制度以及准入制度的速度。对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管理经验予以学习借鉴。对先进的生产设备仪器到相关参数进行明确的掌握,便能够切实的解决上述问题。

3.3提高人员素质培养力度

质量监督人员在环境质量监督管理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相关的环境监测机构用人时必须明确其优点,让其选择能够熟练掌控的质量管理体系。同时这类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责任心、丰富的环境质量管理基础知识等。在人员选择完成之后,对其必须展开定期的培训,例如可以展开技能培训或者管理培训等,来实现对管理人员管理能力以及技术水平的提升。同时构建较为完善的考核制度,对质量监督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进行科学合理的考核。

3.4创新相关工作机制

强化环境质量监督管理体系的首要工作,便是对工作机制进行一定的创新,其主要是在监测活动这一过程中,对存在的各类环节的诸多工作进行全程的监控,不能仅仅局限在技术层面之中。同时构建同时构建合理而灵活的反馈机制。在环境监测工作过程中,必须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环境监测工作的发展为基础,从而实现对环境质量控制以及环境质量控制标准得不断调整,全面落实环境质量监督管理[3]。

4结语

综合全文而言,强化环境监督管理体系建设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控制我国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主要手段。环境监督这一工作必须重视,同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必须要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而发展经济。

参考文献

[1]黄汉中,高月.质量管理在污水检测中应用的解析[J].化工管理,2015(03).[2]廖伟.环境现场监测中质量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16).[3]内蒙古环境科学研究院引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努力与国际标准接轨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J].北方环境,2012(06).

篇2: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探讨论文

3.1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社会经济的发展导致我国现阶段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必须要面对各类复杂的情况,处理繁重的任务。基于此,传统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环境监测工作的实际需求。因此,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必须对相关的环境监测法律法规进行全面的完善修订。切实的构建完善的环境监测制度,最大程度的利用法律的威慑性以及强制性,从而实现对环境监测数据数据的真实性以及准确性的保证。例如,在环境监测工作的过程中,利用相关法律法规来实现对环境监测工作中的监测网络建立、监测人员资格审核、监测机构资质确认、监测规范制定等各个环节进行规范约束。最终构建出具有标准化的环境监测,促使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合理性[2]。

3.2规范相应的环境监测技术体系

环境监测技术体系的规范是保证强化环境监督管理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同时其也是提升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主要手段,我国现阶段诸多环境监测机构引进的,并取得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但在实践过程中,因为存在技术标准严重滞后、规范差异较大等问题,导致著多先进的监测设备以及监测仪器并没有切实的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因此,笔者认为,我国现阶段相关监测机构必须提升对各类新型技术以及新的监测方法的研发力度,控制监测技术发展的具体方向。同时提升制定监测设备仪器的技术审核制度以及准入制度的速度。对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管理经验予以学习借鉴。对先进的生产设备仪器到相关参数进行明确的掌握,便能够切实的解决上述问题。

3.3提高人员素质培养力度

质量监督人员在环境质量监督管理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相关的环境监测机构用人时必须明确其优点,让其选择能够熟练掌控的质量管理体系。同时这类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责任心、丰富的环境质量管理基础知识等。在人员选择完成之后,对其必须展开定期的培训,例如可以展开技能培训或者管理培训等,来实现对管理人员管理能力以及技术水平的提升。同时构建较为完善的考核制度,对质量监督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进行科学合理的考核。

3.4创新相关工作机制

强化环境质量监督管理体系的首要工作,便是对工作机制进行一定的创新,其主要是在监测活动这一过程中,对存在的各类环节的诸多工作进行全程的监控,不能仅仅局限在技术层面之中。同时构建同时构建合理而灵活的反馈机制。在环境监测工作过程中,必须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环境监测工作的发展为基础,从而实现对环境质量控制以及环境质量控制标准得不断调整,全面落实环境质量监督管理[3]。

4结语

综合全文而言,强化环境监督管理体系建设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控制我国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主要手段。环境监督这一工作必须重视,同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必须要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而发展经济。

参考文献

[1]黄汉中,高月.质量管理在污水检测中应用的解析[J].化工管理,(03).

[2]廖伟.环境现场监测中质量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16).

篇3: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探讨

1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现状

1.1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员水平不高

一直以来, 环境监测工作都存在着工作量很大, 但是人员却很少的问题, 与此同时, 还存在着经费过少的问题。监测人员主要将工作重心放在日常的监测工作上, 而环境监测业务范围在不断的扩大, 业务量也在不断的增长, 这使得很多监测人员注重工作完成的数量, 而忽视了质量。另外, 绝大部分监测人员都注重实验室监测数据, 而忽视现场数据监测。而实际上, 实验室数据对现场环境监测并没有产生过于明显的意义。正是因为很多监测人员一直将实验室数据看作是现场环境监测的主要依据, 所以市场出现监测结果不够准确的问题。从上述的阐释中, 可以明显的看出我国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员的水平并不高, 只注重常规工作以及实验室数据, 再进行深入的研究就有一定的难度。

1.2 质量管理体系执行不到位, 有效性比较低

现阶段, 我国的环境监测机构都已经取得了计量认证资质, 同时也通过国家评审, 基本上都构建了质量管理体系。但是还有一些环境监测机构依然处于完成简单监测业务的基础上, 基本上不考虑质量管理体系的问题, 某些环境监测机构甚至将质量监管体系看作是障碍, 认为质量管理体系执行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支持, 占用了大量资源, 因此对质量监管体系毫不在乎。这样想法, 势必会导致质量管理体系无法发挥监管的作用。质量管理体系中, 最为重要的就是内部审核, 但是有些环境监测机构只是将审核停留在文字记录方面, 很多评审也只是走走过场, 完全未能达到评审的作用。上述这些因素的存在, 都导致质量管理体系无法正常执行。

1.3 质量管理技术不符合现实需求

随着环境的发展变化, 监测技术水平也随之提高, 在此推动下, 我国的环境监测能力建设也取得了比较大的进步。监测领域也逐步扩宽, 很多新兴领域已经可以进行检测, 比如生物、土壤等。此外, 监测项目也有一定的补充, 比如空气质量中的PM2.5, 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等。这些新兴监测领域的出现, 传统的质量管理技术并不能满足监测要求, 但是现阶段, 我国并未有更为先进的质量管理技术。现阶段, 我国平时监测工作中所使用的质量检测方法与现实工作并没有过多的联系, 再加之, 监测手段比较单一, 同时不具备一定的针对性, 因此无法保证所监测的数据真实。除此之外, 我国某些环境监测机构现行使用的质量控制模式, 仅仅能够解决数据比对、平行样的问题, 而质量管理途径也仅仅能够解决能力验证、理论考核等方面的内容, 与现实需求相差很大。

2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水平提高的策略

2.1 注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员管理

首先负责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技术水平, 同时懂得操作相应的设备;其次,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员还应该具备质量第一的意识, 时时刻刻按照这一理念去进行监测;最后, 监测站应该制定质量管理机制, 以此规范质量管理人员的行为。

2.2 完善质量管理制度

(1) 应明确管理机制、管理职责、主要工作内容和基本要求等, 应建立定量考核、同步监测和质量巡检、抽查等制度, 逐步完善质量管理制度化建设。 (2) 应尽快完善各个监测业务领域的质量管理制度, 并加强各类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和检查。 (3) 尽快建设规范化的环境监测质量评价模式, 特别是要强化全程序监测质管理理念, 将质量管理评价模式从实验室内的量控制扩大到所有相关环节、甚至扩大到整个监测站。

2.3 完善环境监测网络体系建设

目前, 我国已经建立了四级环境监测站, 通过近几年的努力, 环境监测软硬件建设都得到了较大的加强, 对监测各种环境污染因子形成了一定的监测能力, 对强化环境管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还不能完全满足当前环境管理的实际需要。要强化“环境监测工作, 完善我国环境监测网络体系, 运行稳定高效”的总体思路进行。

2.4 提高监测数据的可信水平

由于环境监测分析大多数都是微量分析, 所以监测数据的质量与实验室环境有很大关系。当然, 除了改善实验室环境, 还应该加强实验室标准化、规范化管理。

3 结语

综上所述, 可知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起步相对比较远, 从开始至今只有20 多年历史, 但是经过这些年的发展, 我国已经探索出了符合我国现有国情环境监测质量的模式。虽然此种模式还有一定的缺陷, 但是随着国家投入的加大, 研究的深入, 我国的环境监测质量模式定会越加完善。

参考文献

[1]侯建强.浅谈质量管理在环境监测中的作用[J].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4 (03) .

[2]丁品.甘肃省建立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与考核机制[J].环境经济, 2006 (10) .

[3]钱线.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09 (05) .

[4]王秀玲.浅谈环境监测质量管理[J].中国城市经济, 2010 (08) .

篇4: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探讨论文

摘要:现今的生态环境面临着很严重的问题,污染越来越严重,保护环境变得尤为重要。在目前的形势下环境监测管理体系建设需要不断地进行完善,来满足控制环境污染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检测的数据准确有效,才能够真正的控制环境污染。本文就对于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需要完善的内容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完善体系

环境问题是属于世界性的大难题,由于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在利益增加的同时,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特别是人们熟知的大气臭氧层已经受到严重的破坏。环境对于人类的生存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此环境保护工作必须引起重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是对环境监测的一个重要措施,对监测数据能够进行有效分析,它能够全面的反应出环境质量状况,因此数据的准确性非常的重要,所以要不断地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做到高质量数据的收集。

一、目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出现的问题

(一)环境监测质量体系不完善

由于监测人员没有一个正确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观念,不能够有效的对管理体系进行应用和完善,因此很多的体制存在着漏洞。在实际的工作中,相关监测工作人员不能够真正的将质量问题放在工作的重要位置上,因此对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导致监测工作不能够有效的完成。

(二)监测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对环境问题的研究还处于一个发展时期,人们对于它的认知还比较少,因此在早期没有可参考的工作模式。环境监测工作人员对于环境监测工作的意义没有真正的理解,因此不够重视。环境保护工作是当前世界的一大难题,而环境监测作为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负责向社会提供公正、科学、准确的监测数据,监测数据是监测工作质量最直接的反映,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确保监测数据的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可比性和完整性是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贯穿于监测工作的全过程。一方面它要求监测工作人员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技术能力,能够准确的掌握环境质量状况和污染源的动态变化;另一方面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环境监测工作变得更加的复杂,需要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才才能够真正的为环境保护工作保驾护航。

二、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完善

完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主要是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监测方法;二是规范技术,这两者都对环境监测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利用科学技术,进行实时跟踪

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显现出了实时跟踪的作用。监控技术已经在各行各业中广泛应用,而且也普及到了住户家庭。在如此发达的科技下,大量的仪器设备广泛的应用于环境监测技术体系中,随着监测领域的不断变化和监测对象的转变,为尽可能避免对于引进的先进仪器设备不会使用的情况。因此要持续不断地进行研究,着重于技术的发展,能够进行实时跟踪记录,这是现在环境监测需要做的重要工作。

(二)完善环境监测控制制度

由于监测仪器在监测工作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当新的监测仪器应用于市场环境监测时,可能就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就可能为环境监测埋下隐患。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首先是要规范制度监测,按照实际环境的动态变化情况,制定合适的监测方式方法,建立一个明确的标准和技术的审定制度,为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性提供有效的保障,建立健全完善的控制制度是质量控制的根本。

(三)技术的稳定,保证数据能够有可比性

数据的可比性需要在相同的环境下进行,现在的监测设备虽然能够和监测技术共同发展,但是只是在硬件设备上进行武装是不够的,还需要一套完整的监测管理制度,如定期、不定期的进行比对监测,验证监测方法和技术,保证检测得到的数据稳定以及有效。

(四)建立相关的验证机构,规范质量管理

能收集足够的验证方法,在验证机构中设有监督环节,才能够确定监测有效,保证数据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保证检测质量。

三、提高环境监测人员的技术

在环境监测工作中,依靠的是操作者对机器的操作、记录,虽然现今的机械影响着数据的真实可靠性,但是人在环境监测工作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人员的素质提高,自身的技术提高,监测工作质量才能够提高。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成工作人员的技术问题:

(一)教育培训和实践交流

教育和交流都是能够提高人素质水平的有效途径。加强培训教育能够让工作人员对于工作的职责更为清晰,能够更清楚的意识到工作的重要性,让他们能够掌握监测业务知识,熟悉相关标准、规范和技术方法,可以通过培训班的方式来进行有效的培训教育和技术交流。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做到理论和实践有效的结合,提高监测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二)充实培训内容,扩展培训方法

培训只是一个提高的方式,但是培训的内容就能够实际决定培训的效果。因此在环境监测工作人员的培训中,一定要通过多种多样的培训方式,采用不同的内容,以监测环境质量为主体核心,加大培训的效果。为了更方便进行培训,应该建立起专门的培训基地,让环境监测工作者能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培训,只有这样才能够彻底的改善环境监测人员技术水平有限的现状。

四、建立健全的监测质量管理机制

现在的网络信息技术非常的发达,让监督管理更加的方便。建立健全监测质量管理机制,能够更好的开展监督活动,也能更容易确保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准确性。

(一)互联网统一管理,和谐调配

环境监测系统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它是由国家环境监测局进行统一管理。全国性的环境管理思路能够保证监测技术的稳定性和数据的可比性,因此建立互联网管理是非常必要的。全国统一管理,和谐调配能够更好的做好污染源的管理控制,在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件的时候,能够立即进行有效的处理。

(二)研究更适于环境管理的方法,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

现在的监督方式是以单个领域、零散型为主的监督模式,那么就按照这个目的为核心,加强监督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的探索,不断地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应用各种方式方法进行有效的监督。

(三)建立管理评价体系,实施有效管理监督工作

根据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核心思想,按照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工作要求,以衡量质量管理水平为目的,建立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评价体系,形成有效的管理模式,通过不断地改进和完善,最终将其作为一个实施质量监督的标准。

五、总结

综上所述: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现在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一方面表现在制度上,由于制度的不完善,应切实改变制度和实际情况不相符合的状况,建立起定量考核、同步监测、质量抽查等各项制度;另一方面表现在工作人员上,监测人员的技术水平有限,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繁重的监测工作。因此加强监测质量管理,建立健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全面提升监测整体水平,为政府决策和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袁庆.浅析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4,01:17.

[2]谢志珺.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探析[J].硅谷,2014,04:154-168.

[3]宗仁琴.淺谈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12:159.

[4]柏仇勇,胡冠九,袁力.创新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初探[J].中国环境监测,2008,04:1-4.

[5]丁玉波.论述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发展[J].民营科技,2014,11:222.

篇5: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探讨论文

1引言

关于环境监测工作方面,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通过这一体系的建设才能够按照相关质量标准,对其监测数据进行有效分析。只有保证数据的准确,才能对我们周围的环境做出合理的分析,从而有针对性的开展环保工作,这样才能较快的改善我们的环境。因此,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是环境监测工作中最首要的目标,只有完善的管理体系才能保证环境监测数据准确有效。

篇6: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探讨论文

现代社会正逐步向工业化方向发展,这一形势给人们创造了更多的财富,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这种经济发展模式严重的破坏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了我们生态环境的失衡。随着人民环境意识的不断提升,对于我们环境的保护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因此,在当下的环境治理工作中,加强了环境的监测管理,关于环境监测工作中,强化质量管理体系工作是十分必要的,这种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对环境监测工作起到规范作用,这样使得监测数据更加准确科学,从而为环保工作的顺利展开提供了理论依据[1]。

篇7: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探讨论文

1提升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在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人们过于重视经济的发展所产生的后果就是我国的生活环境质量越来越差,这直接体现在空气质量直线下滑,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等问题上。如果人类连一}}新鲜的空气都呼吸不到,连一滴纯净的水都喝不到,那么还如何生活在这世界上?因此在一心追逐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加应该对环境质量予以重视,只有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才能将人类长远的繁衍与生存下去。建立起系统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实际上就是起到一个强化的作用,对环境监测工作进行系统化、科学化的管理,这样才能行之有效的实现对环境质量的有效监管。

2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在我国的现状

从整体性上进行分析,我国在这方面的工作己经愈发受到应有的重视,国家也在从多方面入手对这一问题进行管理,在发展的过程中,发现主要存在几下几点不足之处。

2.1重视程度仍有待提升。虽然在整体的认识性方面,我国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识呈现出一种发展的状态,但是在某些行政主管部门中,依然存在认识不到位的现象。也就是说在横向发展上还需要得到进一步提升,这样才能更加全面的对我国的环境质量进行监测,获取更为准确的数据。

2.2人员综合素质较低。我国缺少专业化的监测管理人才是长期以来的一个通病,因为培养这方面的人才需要长时间的过程,而我国在这方面的发展还处在较低的阶段中,所以难以吸引更加优秀的人才从事这方面的事业。并且在人员的岗位调动上过于频繁,缺少必要的培训也是常见的人资方面的通病。针对这一问题,使得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难以建立起来。

2.3质量控制的手段不到位。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在环境监测方面所应用到的技术手段也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是在长时间的发展中,过于偏重监测手段的提高而忽视了质量控制手段水平的提升则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导致二者不能相互适应,这就造成我国在环境监测质量的有效控制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之处,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发展。

篇8: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研究

质量控制结果评定依据是否明确直接影响监测数据的可靠性、科学性和权威性。完善、科学的质量控制指标是质量控制结果的重要依据, 是保障质量控制措施得以实施的基础条件。

1.1 重视对环保质量控制措施的理论研究与学习, 强化监测过程的质控, 循序渐进改变以往依赖结果控制质量的传统做法, 树立过程控制和全程控制意识, 逐步完善监测技术体系并不断探索新的质量控制模式。

1.2 应强调质量控制活动策划的意识, 建立明确的质量控制目标和任务, 改变以往模糊管理的状况, 强化对质量控制数据的分类统计, 做到质量控制数据与监测结果审核和报送同步并进行定量考核。

1.3 强化质量控制目标意识。努力使质量控制指标与质量控制目标相协调, 确立合适的质量控制措施和质量控制指标, 杜绝质量控制指标一刀切的做法。每个实验室应根据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 因地制宜, 根据考核范围和工作需要, 确定切实可行的质量控制指标。

2 完善监测技术体系

2.1 深化专业研究, 与时俱进推动技术进步。

环保部门应与时俱进, 及时跟踪监测技术发展状况, 尽可能避免发生对于引进的先进仪器设备不会使用的情况, 杜绝监测方法、技术规范滞后的情况。与此同时, 加大在前沿技术上的科研力度, 争取获得先发优势。

2.2 加强硬件设施建设, 努力提高监测的可靠性。

加大硬件设施投入, 尤其是引进新的监测仪器, 首次投入市场后, 可能会存在其他硬件设施不配套的情况。各环保职能部门应积极借鉴环境监测方法标准制度积极合理配置其他硬件设备, 修订管理模式, 并明确仪器生产方提供技术规则及验证数据的职责, 齐抓共管努力提高设备投入市场后进行监测的可靠性。

3 增强环境监测人员的技术能力

3.1 加大培训力度, 加强技术交流。

实践证明, 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是增强员工技术能力的重要手段, 环保监测也不例外。可以考虑实施技术培训进一步促进技术交流。根据实践中监测技术发展的实际需要, 制定培训内容, 加大沟通交流力度。

3.2 丰富培训形式, 提升培训效率。

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无疑能够大大提高培训效率。各单位科针对监测仪器培训需求, 逐步建立并完善互动式、跟班式培训制度。还可利用多媒体制作直观、易懂的培训课件, 达到普及监测技术、推广规范操作技能、丰富教学模式的目的。树立终身学习意识, 激发员工培训热情。树立员工终生学习意识, 要求每位员工都能继续学习、接受再教育, 并激发在岗培训热情, 积极开发环保资源, 拓展研究领域, 为开展监测项目提供技术支持。

4 建立健全监测质量监督机制

4.1 整合管理资源, 促进各部门、各系统协调发展。

各环境监测机构不是独立的互不相干的部门, 而是相互影响、彼此制约的, 通常承担着多个区域的不同监测任务。只有整合管理资源, 才能促进各部门、各系统协调发展。

4.2 逐步完善质管评价体系, 提高监督与管理的有效性。

各环保部门应根据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路和总的目标要求, 以进一步提高质量管理水平为终极目标, 细化、量化质量管理工作考核指标量, 逐步形成统一的、系统的质量管理评价体系, 并依此为依据逐步提高监测机构的监测质量和管理水平。

5 小结

综上所述, 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需要各单位各职能部门齐抓共管, 综合利用多项措施, 从建立质量控制指标体系、完善监测技术体系、增强环境监测人员技术能力和建立健全监测质量监督机制着手, 实现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再上新台阶。

摘要:环境监测技术的纵深发展, 使环境保护管理要求越来越高。受监测领域、监测因子、监测任务的制约与影响, 对监测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做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是环境监测工作的重中之重, 只有做好环境监测工作才能保障监测结果的科学和客观。新时期加强环境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提升监测质量水平, 是实现环境监测与环境管理科学化、定量化和标准化的内在要求。

关键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 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1]林军.城市政府建立环境监测管理体系的绩效分析[J].环境保护, 2002 (02) .

[2]谭萌佳.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定量评价的生态位适宜度模型研究[D].浙江大学, 2006.

[3]北京市市容环境卫生社会评价体系研究课题组.北京市市容环境卫生社会评价体系概述[J].城市管理与科技, 2006.

[4]戚本超, 周达.美国的城市环境监测管理及对北京的启示[J].城市问题, 2009 (08) .

[5]彭刚华, 梁富生.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现状及发展对策初探[J].中国环境监测, 2006 (06) .

[6]王向明, 黄文.上海市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规划探讨[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010 (22) .

篇9: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探讨论文

关键字: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通俗地说是指环境监测的全过程,以确保监测数据的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可比性和构建信息系统的完整性。而加强质量管理的环境监测质量所要求的监测环境监测是很重要的,不仅要有这方面良好的认识,同时还需要经过环境监测过程建立一个环境监测和完善的质量管理的体系。目前,这已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文章将从几个方面分析怎样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

一、完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

1.完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技术的体系

环境监测方法的标准和技术的规范是实施监测的技术和质量管理活动的基础,其完善是提高质量监控的重要部分。第一,加强科学的研究,并及时跟踪监测技术的发展;第二,实施监测仪器准入的制度,并保证监测的依据可靠;第三,稳定监测技术的水平,并保证监测数据的可比性;第四,建立监测方法的验证机构,并保证工作的标准质量。

2.完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工作的体系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实际上就是真实性,代表性,准确性以及环境监测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监督。第一,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能保证监测数据的可靠性;第二,完善其体系可以通过法律规定来将其体系明确化,强化其管理,负责环境监测数据的发布;第三,完善其体系还有利于解决环境污染的问题,对于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理的地区也会有很大的帮助,不仅可以改善,还可以保持当地的可持续性发展。

3.完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管理体系

针对我国的国情,想要完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就需要在原有的环境监测模式上,改造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管理体系。

4.完善监测质量控制制度

健全并完善的制度始终是质量控制的根本。首先,明确管理的机制与职责、主要的工作内容和基本要求等;然后,完善监测业务领域的质量控制体系;最后,建立环境监测机构的标准化的质量评估,特别是要制定出程序和监督的全新概念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

5.加强对监测人员的培养和监测队伍素质的建设

在我国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素质的监控环境质量的人员。监测人员的素质不仅包含其业务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还包括其敬业精神和责任心。人才的培养和监测队伍素质的提高是加强监测能力建设的重要环节。环境质量监控人员的素质,不仅局限其业务的能力,还包含了其敬业精神和责任感。培训和提高工作人员在监测队伍中的素质也是加強监测能力建设的重要部分。如果各地的监测机构不重视监测人员的教育和培训,使其对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强烈,这会导致监测队伍不能完成繁重的监测工作。提高监测人员对技术的意识和质量管理的认识,以监测和改进的评价机制为目的,是提高环境质量监督的有效措施。

二、建立健全的监测质量监督机制

通过对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模式的调查调查,发现我国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逐步形成的以技术培训,质量控制考核以及检查为主导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模式。这种模式从一定的程度上标志着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在制度建设方面的进步。但是,这种模式也让我国环境监测管理出现一些问题,使得质量体系效能没有充分发挥。就美国而言,政府层面的环境保护是由联邦政府和州政府两级机构共同负责;而日本的环境监测管理工作则是由环境省内设的环境监测管理机构-水/大气环境局负责,同时地方也都会设有相应的环境监测管理机构。通过与美日两国的对比可以看出,我国现行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环境管理的要求,严重制约了环境监测事业的发展,所以强化创新我国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制和机制已经势在必行了。所以,建立健全的监测质量监督机制,是开展质量监督活动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保证监测质量的重要手段。

总结:面对如雨后春笋般崛起的工厂,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国家防治大量工厂为我国公民带来的环境污染的工作,使得我国公民生活水平变得更加美好;还可以为政府、国家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夏新.浅谈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2(1):1-4.

[2]黄卫东.创新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几点建议[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16):147.

[3]柏仇勇,胡冠九,袁力.创新我国环境质量管理体系初探[J].中国环境监测,2008(4):1-4.

[4]袁力.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员队伍建设的思考[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0,22(5):5-7.

篇10: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探讨论文

质量安全环境与健康(QHSE)一体化管理体系探讨

对企业建立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整合思路,列出了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的整合清单.

作 者:张武星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洛阳分公司,河南,洛阳,471012 刊 名:安全、健康和环境 英文刊名:SAFETY HEALTH & ENVIRONMENT 年,卷(期):2004 4(9) 分类号: 关键词:质量   环境   健康   安全一体化管理体系  

篇11: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探讨论文

加强监测 完善体系 全力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宝鸡市金台区政府)2011年7月14日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农业局的精心指导下,我区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生态农业和休闲农业,严格贯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不断健全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管理体系,坚持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相互配套,进行产地、投入品和产出品全程监管,着力解决本地农产品和市场流通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全力保障城市有效供给和消费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建立监测管理体系,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中的紧迫任务。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将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由区政府区长任组长、分管副区长任副组长,区农业局、商贸局、工商分局、药监局、质监分局、环保分局、水利局、财政局、公安分局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农业局,具体

负责监测日常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解决影响食品安全工作开展的突出问题。各乡镇、涉农街道办事处也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负责本辖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协调和处理相关事务。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我们在全区102个村设立村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88名,由村干部或种养殖业协会技术员担任,对本村农产品的生产进行监督和管理,指导农户合理、安全、科学地使用农业投入品,并做好田间生产记录。同时,区政府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考核内容,细化明确了各职能部门工作职责和任务,建立起农产品质量安全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和考评机制,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重大事件的处置能力。对不履行监督职责或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单位与责任人,依法予以追究,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二、健全检验检测体系,实现农产品质量全程监管 我区于2003年元月,在全市率先成立了金台区无公害农产品监测检验中心,在人民街综合批发市场筹建起检测所,开展上市蔬菜农药残留日常检测工作。随后,按照省市安排,支持和指导恒丰蔬菜批发市场、宝鸡水果批发市场、宝商家美家超市(陈仓园店)建立无公害农产品检测室3个,形成了覆盖全区大宗蔬菜、水果批发零售市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网络,全面推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但随着城市居民对农产品消费需求的不断提高,我们认识到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要从产地准出入手,禁止

不合格农产品进入流通环节,为此,我们主要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健全检验检测机构。撤销“金台区无公害农产品监测检验中心”,成立了“金台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编制10名,从农业系统现有专业技术人员中抽调人员开展检测工作。在5个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加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室”牌子,由各乡镇确定检测人员2名,负责田间生产监督检查和产地准出日常检测。

二是加快检测室硬件建设。按照区级检测室面积不少于200平方米、乡镇检测室面积不少于20平方米的建设标准,我们协同乡镇政府及时落实检测用房4处、105平方米。区财政列支专项资金,为乡镇检测室配备速测仪器、工作台、办公设备等20台(套),同时将检验检测运行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确保每个乡镇检测室检测能力达到能够开展日常农残速测,年检2000个以上样品的能力。

三是规范运行模式。在工作职能划分方面,我们坚持区检测站重点开展每月2次的常规分析和定性速测,市场和超市检测室开展常规项目的准入性检测,乡镇检测室负责大宗农产品产地准出检测工作。在日常管理方面,我们制定了《检测工作流程》、《信息报告制度》《检测结果档案管理》、《检测工作人员岗位管理制度》等制度,要求质检员定期采样抽检,检测结果记入台账备查,并每月上报一次检测信息。在推行市场准入方面,我们坚持对检

测农药超标农产品禁止销售和交易,进行退市处理;对2次以上检测不合格的,下达“更换采购地点通知单”,不再从该生产基地进货;对检测结果合格的,在摊位前悬挂“无公害蔬菜(果品)标志牌”,引导市民安全消费。目前,全区农产品质量检测形成了三级机构健全、人员落实到位、监管制度完善的良好局面。

三、完善生产服务体系,提高农产品标准化水平

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到千家万户,我们的工作也必须让千家万户每个人都知道,否则就是失职。我们通过宣传引导、化学投入品监管、和技术指导等途径,有效提高了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水平。

一是积极营造良好氛围。通过召开区、乡(镇)、村各类会议,逢会必讲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意义和重要性,同时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和网络等现代媒体,广泛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共在批发市场、超市张贴无公害农产品宣传标语80多幅,办墙体板报10多期,发放技术材料2000多份,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

二是加强农业化学投入品监管。由区农业综合执法大队牵头,制定农业投入品登记备案制度、进销台账制度、质量承诺制度及农作物种子管理办法,对农业化学投入品销售渠道进行清理,实行专供专营。同时以高剧毒农药和瘦肉精为重点,严肃查处违法生产及经营禁用农药、兽药的行为,严禁剧毒、违禁农业化学投入品流入市场。上半年共出动农业执法检查人员71人次,检

查农资市场8次,抽检农药、肥料、种子样品63个,样品合格率93.8%,下发整改通知书12份,从源头上控制了污染,维护了农民利益。

三是加强对农产品生产过程的指导服务。组织区农业局编写了《金台区无公害蔬菜(果品)栽培技术规程》等资料,落实技术人员包抓制度,选派技术人员深入到生产基地,按照农事季节,分期、分批、多场次集中培训,指导各生产基地严格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操作。各生产基地、协会通过引进和推广高效低毒新型农(兽)药和抗病虫新品种,推广“三品”生产标准规程,对生产基地实行“五统一”(统一农资供应、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生产管理、统一质量检测、统一收购销售),提高农业标准化栽培的普及程度,实现基地生产标准化、规模化和产品的无公害化和优质化。截止目前全区认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3个,注册马家塬牌葡萄、杨家槽牌苹果无公害品牌2个。

篇12: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探讨论文

当前我国市政工程已经发展到一定规模,市政工程要求我国市政工程施工人员需具备一定水准,且具备足够适应能力。市政工程招标完成后系统建成之后即要求施工人员立即投入工作。众多施工人员在投入工作前并未接受较为系统的岗前训练,对市政工程施工涉及的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了解不够,因此造成市政施工存在隐患。基于此,必须采取如下措施:①建立专业化管理团队,不断提升作业人员专业技能,保障电力调度系统稳定运行;②根据施工设计方案对施工关键点进行分析,将其细化;③对施工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施工人员质量安全意识,员工树立质量安全后便可为市政施工奠定基础。

2.2提高市政工程设计安全质量

市政工程设计是后期施工以及工程预算的基础,也是保障工程质量安全的基础。市政工程设计人员在工作中需要结合市政工程实际状况展开研究。主要有。①根据主办方要求对施工现场进行勘察,合理规划,确保施工现场可满足施工质量要求;②详细规定各施工部分,如基础部分深度、基础材料及厚度、支撑结构材料及相关参数等;③合理规定施工部分,明确施工要点,确保各个部分协调配合,以此提高市政工程质量。

2.3科学管理施工材料及施工设备

严格控制施工材料及施工设备。主要措施如下:①材料选购时需结合市政设计选择满足需求的材料,在市场上进行材料招标,选择性价比较高的材料,确保施工质量;②材料进厂时应该进行合格检验,确保材料各项系数满足施工要求,避免次品流入施工现场。施工单位可邀请国家机关定期对材料进行抽验;③检验设备性能,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设备性能若无法满足施工需求应及时更换,为施工质量安全提高奠定基础;④做好现场防火、防电管理,降低施工现场不确定性。

2.4加强市政施工过程质量安全管理

工程建设过程需要保障施工质量,确保施工工程完成后可满足实际需求。施工前需建立施工质量管理体系,由各个部门进行施工监督。对施工人员进行施工细节宣导,对关键施工制定标准作业指导书,宣导施工人员严格按照标准施工。施工过程中对各个施工部分进行明确分工,将责任分摊到个人,以此提高施工人员及管理团队责任性。出现问题后可及时追踪责任人,有助于工程质量安全管理。

3结束语

市政工程建设事关社会稳定与国家发展,提高市政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是对人民负责的重要体现。基于此必须做好提升施工人员质量安全意识、提高市政工程设计安全质量、科学管理施工材料及施工设备、加强市政施工过程质量安全管理等一系列举措,克服市政施工存在的问题,从根本上加强市政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管理。

参考文献:

[1]徐浩.市政工程施工技术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1):186.

[2]江梦策.青岛市市政工程安全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

篇13: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探讨论文

关键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强化

20世纪90年代时我国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才逐渐建立, 直至2006年才形成明文规定, 由此可见, 在此之前我国的环境问题一直得不到重视[1]。随着我国GDP的飞速增长, 环境问题日益恶化才引起人们重视。在2006年颁布新《规定》后, 环境问题才逐渐进入到行政阶层中[2]。但如何进行环境保护, 还需从强化环境监测管理体系的建设开始谈起。

1 完善环境监测的相关法律法规

目前使用的《全国环境监测管理条例》仍然是20世纪80年代由当时的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所颁布的条例, 在经过多年的变迁后, 陈旧的条例已不适用于现代化的环境建设中, 更不符合现代化环境监测的要求。因此, 应结合现代化环境监测的要求和特点, 尽快修订和完善环境监测的法律法规和保障系统, 细化至每一个环节的环境监测细节, 从而建立完整、健全的环境监测制度, 在法律法规强有力的约束下和威慑下, 确保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如, 在相关法律的约束下, 对监测机构中的资质、监测工作人员的资格、监测规章制度的制定、监测网络的建立等予以明确、严格的规范, 从而逐渐推行标注化建设, 真正确保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规范性和稳定性。

2 规范环境监测技术管理体系

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和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主要依据于环境监测设备的技术规范, 因此建立有效的环境技术管理体系, 对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要想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技术管理体系, 首先要加强对监测设备和科学技术的研究力度。目前我国虽已引进先进的监测设备, 并投入到环境监测工作中。但新技术和新设备在投入使用的过程中, 常出现新旧设备和技术使用方法不一的情况, 旧设备和旧技术严重落后, 跟不上先进技术的步伐。因此, 要不断加强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 及时更新以往监测技术, 掌握和跟进现代先进的环境监测技术;同时要尽快制定出新的技术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 确保环境监测工作的合规性。另外, 由于许多进口的新监测设备和技术在投入使用过程中, 存在许多诸如监测方法不恰当、监测流程不完整、使用方法与设备不一等问题。因此, 应制定和出台进口监测设备的准入规章制度和技术审核制度, 通过借鉴国外对监测设备和技术的管理经验, 结合我国环境监测的实际情况, 从而制定出符合我国环境监测要求的准入制度和技术审核制度, 规范我国的环境监测技术管理。

3 提高环境监测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

环境监测工作过程中, 质量监督员职业素养的高低决定着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高低, 因此在选拔新人时, 应选用工作能力较强、经验丰富、技术过硬等整体职业素养较高的人员担任质量监督员的职务。而对于原有员工, 应展开全方面的职业素养培训, 主要包括增强职员的监测技术、加强职员的相关知识涵养、提高职员的工作能力、培养职员的责任意识等, 从而切实提高质量监督员的整体职业素养。同时还应强化考核, 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 对职员的技术、能力和知识程度等项目进行严格考核, 对能力较差、不合格的职员应给予相应惩罚并加强培训力度, 从而全方面提高质量监督员的职业素养和工作能力, 不断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工作水平。

4 创新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工作机制

目前我国许多环境监测机构, 都将国家规定的计量认证与国家实验室制定的标准作为依据来进行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但在实际工作中, 根据规定和标准来进行环境监测是远远不够并且行不通的, 无法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因此, 要想实现质量数据的真实和准确, 则必须要确保监测设备的准确性、监测方案的科学性、监测地点的代表性、实地取样的规范性、样品保持的完整性与分析结果的合理性等, 才能提出具有指导意义的环境决策。由此可见, 创新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机制是非常有必要的。而要实现创新, 则必须要完善环境监测的监督体系, 全方面监控监测工作的准备、采集、保存、检测、报告等工作;还需建立灵活且有效的反馈机制, 质控制度和标准应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要求进行适时调整, 从而保证环境监测工作的有效、有序进行。

5 结语

环境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不仅影响着政府对环境决策的科学性、环境执法的公正性, 还影响着环境管理服务的质量[3,4]。随着世界环境监测技术的日益发展和水平的不断提升, 我国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也应与时俱进、不断强化和完善。通过完善环境监测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环境监测技术管理体系、提高环境监测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创新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工作机制等手段, 从而不断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

参考文献

[1]李羲.浅谈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J].科技与创新, 2015 (02) :39-40.

[2]刘澍.建立主动型、预防型、信息化型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 2013 (11) :130-133.

[3]吴迪.浅谈环境监测质量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J].房地产导刊, 2015 (08) :307.

篇14: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探讨论文

关键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强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X8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24-0135-02

在环境监测工作中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属于重要的一项内容,只有充分的做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才能够确保监测数据和信息的完整性、可比性、精密性、准确性和代表性。由于现在的环境监测领域变得越来越大,因此环境监测工作任务越来越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要求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相关部门就必须要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进行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使环境监测数据的质量得以提升,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地保证环境决策的科学性,环境执法的公正性。

1 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进行强化的重要作用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传统工业往往造成了大量的环境污染,并且对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产生了极大的破坏作。在生态系统不断退化、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以及资源约束变得日趋紧迫的今天,人们开始越来越多的重视环境的保护工作。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的技术支撑和重要基础,因此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必须要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进行不断的强化,从而能够保证可以获得真实、客观的分析结论,将科学、有效的指导和参考提供给环境保护工作,从而使环境保护工作能够顺利的开展。总之,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各级环境保护部门都必须要充分的重视建设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工作。

2 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现状分析

虽然我国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一直比较重视,并且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办法,详细地规定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经费保障、处罚、工作内容、机构职责,同时也对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进行了制度化、程序化和规范化的规定,最终形成以检查、质控考核、技术培训等为主要内容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模式。但是我国的环境质量管理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

2.1 缺乏足够的重视

现在一些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并没有真正的认识和理解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作用,往往在具体的监测工作中进行不正当的行政干预,或者是私自变更、修改监测数据,这样就使得环境监测机构的独立性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并且使监测数据的权威性和公正性受到了极大的削弱。

2.2 人员素质不高

现在我国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中存在着专业管理人员较少的问题,而且严重缺乏深入研究质量管理的人才。与此同时,频繁调动的人员岗位、缺乏系统专业的培训等导致很多质量管理人员在具体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中存在着较低的专业素质、较差的技术能力、不具备管理经验等各种问题,因此并不符合质量管理工作的要求。

2.3 缺乏有效的质控手段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环境监测技术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然而由于严重滞后的质控技术、技术规范和环境监测标准等,导致质控手段无法适应现代环境管理的要求。与此同时,现在还存在着不充分的环境监测信息化应用和环境标准物质开发程度,因此使得我国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绩效整体低下。

2.4 制度和体制不完备

现在很多环境监测机构由于不具备完善的体制机制指导,因此并没有对独立的质量管理部门进行设置,或者尽管对管理部门进行了设置,质量管理人员却很少,而且还往往具有职能交叉的情况,使得各个环节以及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很难真正的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3 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对策

3.1 对相关的法律进行积极的完善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我国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新情况和新任务,因此,旧有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法律法规无法与新时期要求相适应。面对这种情况,相关部门必须要对环境监测的法律保障体系进行积极的修订和完善,要将环境监测制度自上而下地建立起来,积极地利用法律的强制性和威慑性,使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得以确保。比如,在相关的法律法规中需要严格的要求和规范环境监测设备、监测网络的建立、监测人员的资格、监测机构的资质以及监测规范的制定,从而对标准化建设进行逐步的推行,最终使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得到充分的保证。

3.2 对环境监测技术体系进行规范

环境监测的方法标准和技术规范是进行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以及监测活动的重要依据,所以必须要将科学合理的环境监测技术保障体系建立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够使环境监测数据的质量得以全面提升。要对环境监测技术保障体系进行规范,首先要积极的开展环境监测科学技术的研究工作,目前我国对大批的先进的监测设备和监测仪器进行了引进,并且在新的环境监测领域中对其进行了广泛的应用。然而在实际的工作中由于严重滞后的技术标准、规范和差异较大的新旧监测方法,使得这些先进的监测设备和仪器的作用无法充分的发挥出来。为此,首先,要大力的研发各种新技术和新方法,将监测技术发展的方向及时地掌握住,并且予以跟进;其次,要加快制定监测设备仪器的技术审核制度和准入制度,对发达国家在环境质量监测设备和仪器等各个方面的管理经验进行积极的借鉴,并且对生产设备仪器厂家的技术参数和使用方法进行验证或者校正,这样就能够使仪器规定使用方法和设备实际使用情况之间存在的差异问题很好的解决掉。

3.3 重视对人员素质的培养工作

在质量管理工作中质量监督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每一个人在工作经验、理论基础以及技术水平等各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所以必须要选择熟悉质量管理体系、具有较强的责任心、过硬的技术的人员作为质量监督员。与此同时,还要不断的加强培训工作,利用各种各样的技能培训和管理培训是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得以全面提升。最后,还要将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建立起来,综合评价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最终能够使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水平得以不断提升。

3.4 对工作机制进行创新

首先,要对符合环境监测特点的监督体系进行不断的完善,对监测活动的各个环节的工作进行全程监控,而不能够只是局限在技术层面;其次,要将有效灵活的反馈机制建立起来,要严格的以环境监测工作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为根据对质控制度和标准进行不断的调整,从而能够顺利地开展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

4 结 语

综上所述,要想发挥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作用,需要以监测质量管理的总体发展思路以及目标要求为根据,认真的做好环境监测的管理工作和监督工作,同时将过硬的技术支持提供出来,保证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顺利开展。将系统的、科学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立起来,从而很好的解决掉我国现在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问题,使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科学性和真实性得到保障,最终能够使信息化、定量化以及法制化的环境管理需求得到充分的满足。

参考文献:

[1] 谢志珺.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探析[J].硅谷,2014,(4).

[2] 刘澍.建立主动型、预防型、信息化型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3,(11).

[3] 韩英.有效开展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思考[J].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2012,(1).

上一篇:谈企业如何追求利润最大化下一篇:医务员行风建设九不准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