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微笑为话题初中作文

2024-05-09

以微笑为话题初中作文(精选11篇)

篇1:以微笑为话题初中作文

以微笑为话题初中作文700字

你的微笑,是那样的迷人。我也不曾想到,会和你分别。但,时光匆匆,时间如白驹过隙,我们终究是要分开……

你还记得吗?我们儿时的那棵树。你与我躺在树下,我心情不好,不想讲话。你说,不快的事,就如天边的浮云,总会散去。半晌,你又对我露出一丝微笑。这微笑,好像一抹阳光,渗入我的心田,心里涌出一股暖流,不好的心情一下子烟消云散。我笑了,说:“哈,其实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你,依然笑着。

又是一个春节,街上红红火火,张灯结彩,小巷里充满了过年的味道。我们家离的很近,于是一起出去玩。巷子,很热闹,我们走在街上东张西望。突然,我摔着了,你连忙扶起我。脚,崴到了。你搀扶着我,一步一步地走回家。还没到家,我的脚就已经麻了,不想动了。这时,你又对我露出一丝微笑,说:“坚持一下吧,快到了。”你的微笑,如天使般善良。我起身继续向前走。

我们是朋友,但友谊似水晶球般美丽,但也会破碎。我们闹矛盾了。望着你黯然神伤的背影,我的脑海里浮现出我们一起玩耍的`画面。我们一起吃糖葫芦,一起看书,一起在树下乘凉……可是,这些全都没了吗?我后悔了,想向你道歉。我曾站在镜子前一遍又一遍地练着,该如何道歉?可每一次的尝试都以失败告终。

我在街上走着,转过一个弯,看到了你,你与我擦肩而过。可这次,我看不到你的笑容。可谁又曾想到,那是最后一次见面了呢?

好久不见,一直都没有你的消息。我向妈妈问起你时,妈妈说:“你说她啊!她好像和家人搬到台湾去了,临走前她让我给你这个,我一直忘了。”说罢,妈妈拿出一个玻璃瓶,我打开一看,里面有张纸写着:对不起,我家搬到台湾了,虽然不能与你见面,但我希望我们和好,行吗?我笑了,也仿佛看见了你的微笑。你的嫣然一笑,触动着我的心。

再见,但我们的友谊不再见。

我来到海边,一望无际的大海阻拦了你我的距离,但却阻拦不了你我的心。是你的微笑,让我有了信心,让我在困难的时候永不放弃。我会永远记住我们的友谊,记住你的微笑。

大海的另一头,你,是否还在微笑?

篇2:以微笑为话题初中作文

“请把我的歌,带回你的家,请把你的微笑留下……”这充满热情与真挚的歌,说出了微笑在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多一份微笑,就少一份怨恨与责怪;多一份微笑,就少一份落寞与悲伤;多一份微笑,就少一份失望与咒骂;多一份微笑,就少一份抱怨与寂寥。微笑,可以净化你的心灵,滋润你的心田;可以化干戈为玉帛,变苦恼为欢笑。

记得那是在一次课间,由于上了两节连堂的语文课,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出去透透气。我走地太快了,一不小心撞到了一个同学的桌子,桌上的东西都掉了一地。我赶紧捡起来,却发现那支她最心爱的钢笔被摔成了两截。我赶紧道歉:“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我急得快要哭出来了,谁不知道她是班里出了名的“母老虎”,只要动她一根头发都会把你骂的狗血淋头。我这次摔坏了她的钢笔,还指不定会拿我怎么样呢。出乎我的意料的是,她没有发怒,而是向我绽开了一个甜美的微笑说:“不就是一支钢笔嘛,再买一支就可以了。我可不想为了一支钢笔而拆散我们的友谊。”我听了,也朝她微笑:“我们出去玩吧。”“好啊。”于是,我们俩手拉着手,开开心心地出去玩了。

微笑是一缕温暖的阳光,消融人们脸上的冬色;微笑是一股清澈的泉水,冲去我们心灵的污垢;微笑是一首动听的曲子,弹奏着我们快乐的时光。所以,朋友们,请不要吝啬你的微笑,用它来化解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用它来带给别人温暖。

篇3:以微笑为话题初中作文

“机制”是事物内部组织和运行变化的规律。网络群体事件的舆论传播机制则是指:网络群体事件在发生发展传播过程中, 事件舆论的内部生成、组织及运行变化的规律;它具体表现为一连串不可分割的前后延续过程, 即舆论的潜伏阶段———扩散阶段———爆发阶段———蔓延阶段———终结阶段。

一、“微笑局长”事件

2012年8月26日, 陕西前安监局局长杨达才在延安特大交通事故现场陷入“微笑”门而被网民围观, 又因回应言辞欠妥, 陷入诚信危机;继而被扒出“戴名表”和豪华眼镜等奢侈品, 舆论焦点转向对杨达才的腐败追查, 强大的网络舆论最终促使相关部门对其作出撤职调查的处理。该事件发生之后迅速在网络上传播散开, 引发广大网民在各大网络社区、微博上热议。见下表:

说明:以上数据中各论坛只算原帖数, 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则包括原帖和跟帖;数据统计时间由2012年8月1日至2012年11月29日止。

由发帖数据统计可以看出, 该事件受到网民关注的强度比较大, 而且形成整个8、9月份的舆论焦点;而消息传播和舆论形成的主要场地也由之前的网络论坛转移到微博。但是, 以上数据统计只能整体体现事件被关注的程度, 而不能呈现事件在不同时间段, 网民关注的强弱度和舆论的基本走势。因此, 我们还要查看事件的百度指数图:

通过此图我们可以看出, 媒体与网友的关注度几乎是同步发展。关注度高峰主要集中在9月6日前后纪委对杨达才调查的质疑, 以及9月21日对杨达才的撤职处理。随着事件进展变化, 由于各种“戴表照”不断被曝光, 关于杨达才“政坛神童”、财产公开的讨论以及后期对事件的各种讨论分析, 在8月30日、9月4日、9月25日几个时间节点涌现几个小高潮。据此, 我们可以将事件舆论传播分为:潜伏阶段 (8.26-8.27) ;扩散阶段 (8.28-9.16) ;爆发阶段 (9.17-9.21) ;蔓延阶段 (9.22-10.10) ;终结阶段 (10.11-11.30) 。

二、网络群体事件舆论传播机制的五阶段

(一) 舆论潜伏阶段

这一阶段是事件已经发生, 网络中关于事件的各种话题已经传播, 但不广泛, 传播尚处于分散阶段未形成舆论关注点, 社会也还未出现群体集合现象, 是事件的原初阶段。在这个阶段及时进行引导和调控能获得最大效果, 但同时也是事件最难被察觉阶段。在对事件的披露中, 既可能是传统媒体首先报道, 进而在网络上广为流传形成网络舆论, 也可能是网络率先发声, 传统媒体跟进。不管率先披露的是什么媒体, 对于处在不易觉察但有可能发展为网络群体事件的话题和事件, 最好的处理方式就是在事件尚处初发阶段就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和调控, 否则事态就会继续升级发展。

网友“@Jade Cong”在翻看“8·26”陕西延安特大交通事故的现场图片时被一名官员的笑容激怒后, 于16时35分发微博称:“事故现场官员满面笑容, 情绪稳定。”并附上了相关截图。该微博被广泛转发后, 36人死亡的惨剧与冷血官员的微笑形成鲜明对比。此后一场针对当事人的人肉搜索大幕拉开, 网友不仅公开“局长”的个人资料, 还陆续曝光其在不同场合佩戴不同款式的豪华手表, 对5块手表进行估价的微博成为关注重点, 被转发14531次, 引发评论5350条。杨达才因此也被网民戏称为“表哥”, 事件继续升级发酵。

(二) 舆论扩散阶段

对于那些已备受网民关注且网上流传的话题或事件, 如果缺乏权威消息来源, 当地媒体又三缄其口的话, 关于事件的不同流言便会找到滋生和传播的温床, 网络便会呈现出舆论搅拌机和放大器的作用。网民的集体无意识在网络的扩散传播中得到混合和放大, 最后由量的积累产生质的变化。这一阶段是网络事件控制和引导的关键点。一方面广大网民在各种传言的误导煽动下, 不断积蓄大量的抱怨、困惑甚至是愤懑情绪;另一面, 被压抑的情绪尚未爆发, 局势仍在可控范围。这时如果引导得当就有可能化解危机, 如果引导不当或者不作为任由事态发展, 结局就是舆论的“雪崩”。

面临日渐升温的网络质疑, 与其他无视网民指责、躲避媒体采访的官员相比, 杨达才选择了迅速回应。8月28日晚, 杨达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尽快对网友的质疑作出回应。29日21时至22时, 杨达才主动在新浪微博中回答网友提问并就事件进行解释, 向网民致歉。30日, 陕西省纪委回应称将对事件作认真深入的调查。9月1日三峡大学学生上书要求陕西省财政厅公开杨达才财产信息。9月2日, 《新快报》记者刘虎爆料杨达才兼任省纪委委员事实, 引发网民对陕西省纪委的调查质疑。9月5日, 湖北新亚特集团公司董事长爆料称, 杨达才从参加工作到任县委常委仅仅用了2年零8个月, 是“政坛神童”。9月6日后, 部分媒体陆续从杨达才的豪华手表到眼镜再到腰带的挖掘爆料, 直到9月17日舆论大爆发前的20多天里, 各方意见和观点进行了激烈交锋、博弈、扩散。

在此次事件中, 反腐职能部门和陕西省财政厅由于未能准确研判舆情、及时回应网民关切, 因而成为舆论质疑的主要对象。如在网上要求杨达才公开个人收入自证清白的呼声未能得到回应后, 湖北三峡大学在校学生于9月1日即向陕西省财政厅提交要求公开杨达才工资的申请, 却在20天后收到了个人工资收入事项不属于政府信息公开范围的答复。而杨达才的及时回应却又未触及财产和实质问题, 更不能自圆其说, 这让杨达才“低调、诚恳”的正面评价演化为诚信危机。越来越多的“表”的曝光, 也让杨达才从“微笑局长”晋升为“表哥”和“表叔”。

(三) 舆论爆发阶段

当事件在前两个阶段未能得到较好控制和引导, 或者相关管理部门处置失当, 迅速升温的网民情绪便会在短时间内迅速聚集、强化、感染, 引发大规模的网络集结, 甚至是社会骚乱或社会运动。这一阶段, 由于大量的传统媒体强势介入, 网络论坛、社区、微博广泛传播热议使得事件在短时间迅速演变为焦点事件, 潜舆论也转为强势显舆论。因此, 有研究者提出处置突发事件的“‘黄金四小时’观念, 要求及时发布新闻, 政府第一时间发声, 第一时间处理问题, 做突发事件的‘第一定义者’”[1]。

如在“微笑局长”事件中:由于事件前期的舆论积蓄和扩散, 9月17日, 《钱江晚报》刊文《局长天天在正常上班》。该消息被凤凰网转载后, 点击量高达33913人次。9月21日《I时代》刊文《大学生申请公开“微笑局长”工资遭拒》, 《河南商报》微博:《媒体称陕西拒绝公布工资信息“微笑局长”笑了》, 网友直呼“表哥就是势大, 靠山不一般呐!!”评论直指山西财政厅和省纪委。《中国日报》、《京华时报》、《法制日报》等多家报纸及人民网、新华网、搜狐、新浪、网易等主流网站及其他网站围绕财产公开被拒展开热议和讨论, 甚至嘲讽挖苦, 迅速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同日, 山西省纪委在其官方网站公布对杨达才撤职的处罚决定。据百度数据统计, 该日网民关注度高达23020。而据新浪微博数据统计, 事件在该日获得的微博贴数数量更是多达262808个, 事件舆论走向高潮。

此外, 舆论爆发阶段的另一个特点是网络谣言的大量滋生传播。因为担心事态的继续恶化, 或者是出于消除管理部门的负面影响, 往往对网络舆论采取压制措施, 封锁消息来源, 使处于焦虑愤懑中的群体获知真相的信息渠道受阻。压抑与愤怒的社会情绪在网络与现实中迅速弥漫开来, 关于事件真相的各种猜测、谣言便会迅速在人群中传播散布。当网络上的网民围观演化为现实中的群体聚集时, 相关部门就会动用警察、公安、特警对聚集群体进行驱散弹压, 网络世界的舆论对立就会演化为现实的冲突斗争。在群体无意识、情绪的相互感染、“法不责众”的侥幸心理驱使下局面迅速恶化, 这时只要有人点上哪怕一点点火星, 群体聚集就会马上转为群体暴力。

(四) 舆论蔓延阶段

有些网络群体事件在爆发之后并不是马上就消解和终结, 而是经历一个比较长的蔓延期。具体表现为随着事件致因的消除, 网络关注度逐步降低, 舆论在经过爆发期的各种观点交锋之后逐步趋于稳定。传统媒体、网民、相关机构、专家学者纷纷从各自的视角出发探讨研究事件的性质、影响和启示, 共同推动舆论的发展走向。需要注意的是, 并不是每一件网络群体事件都必须经历蔓延阶段, 只是那些具有代表性的, 关涉群众利益而相关部门又处置失当的事件, 才会在经历爆破式的释放之后影响仍继续延伸。那些在事件传播中被网民概括出的具有象征意义的网络流行语和网络热词也将继续传递着特定阶段的网络情绪。如“俯卧撑”、“打酱油”、“躲猫猫”、“洗脸死”、“蒜你狠”、“桥修修”、“表哥”、“房叔”等等。

在“微笑局长”事件中, 9月21日后, 舆论关注度迅速下降, 舆论逐步趋于平稳。但25日又陆续有消息爆出“微笑局长”存款超1600万, 名表83块, 使本来逐步平稳的舆论又出现一个小高潮, 此后舆论开始降温回复平稳。10月10日, 大学生刘艳锋正式就两机构拒绝公开局长工资提起行政诉讼。随后“表哥”事件关注度继续平稳下降, 但其影响仍继续存在。网民、相关部门及专家学者纷纷就事件从各种视角作伦理、学理、法理等的探讨和现实批判。网络热词“表哥”、“微笑局长”成为事件当事人的身份符号, 在网络空间流行。

(五) 舆论终结阶段

舆论终结期中, 舆论强度下降, 媒体对事件的关注度持续减弱, 事件本身由于得到解决以及新的网络议题的出现, 事件逐渐淡出人民的视线。在“微笑局长”事件中, 随着当事人被处理, 中日钓鱼岛之争、莫言获诺奖以及十八大召开在即等新鲜话题和兴奋点的不断出现, 转移了人们的视线。10月10日以后, 事件基本上处于渐行渐远的终结状态。虽然如此, 但是事件的影响并没有完全消解, 并且还会在一段时间内继续存在;而网络热词“表哥”、“表叔”也被用来移指与此事相似的其他人。譬如网民把“手戴5万雷达镶钻手表, 腰系15000元的爱马仕腰带”的某官员称为“表叔”, 把拥有21处房产的广州城管蔡彬称为“房叔”等等。

三、网络群体事件的政府治理

(一) 建立政府响应机制

政府响应, 包括:1.各级政府部门对发生的网络热点话题或事件能否及时回应及回应的态度和层级;2.面对不断发展的网络舆情能否实时跟踪、互动和预判。网络群体事件发生后, 作为行使国家公权力的政府机构, 不仅是平息舆论的实施者, 而且也是民众心理的期待对象。期待对事件的回应, 处理的速度、力度等是否与心理预判一致。如果响应及时到位且与网民心理预判一致, 那么舆论调控效果就好, 政府部门的公信力就高。

转型时期的社会问题多, 各种矛盾冲突频繁, 如何化解矛盾, 做好社会稳定工作, 成为摆在各级政府和管理部门面前的首要任务。反观众多网络事件, 很多是与群众或个人利益权益受到侵害和不公正对待引起的, 对于侵害群众利益事件, 不仅要完善维权机制, 更重要的是相关管理部门能把事情真正管起来, 让老百姓的事有人管, 话有人听, 冤有处申, 是非有人断。因此, 在政府舆情应对中, 应尽可能主动出击, 建立舆论响应机制, “从根本上说, 最好的自动响应乃是主动:不是等问题发生, 而是消除问题产生的土壤;不是等问题严重再响应, 而是在萌芽之时解决;不是等问题找上门, 而是上门找问题。”[2]

(二) 坚持信息公开原则

《信息公开条例》自2008年5月1日颁布实施以来, 已经成为人们评价群体性事件中政府公信力的经验性标准。信息公布公开、何时公开以及如何公开都可能成为群体情绪激发扩散乃至爆发的关键因素。由于网络传播的迅捷、匿名和互动特征, 使得在网络群体事件中, 信息公开显得尤为重要。事件发生后, 政府部门坚持信息公开, 抢在第一时间发声, 不仅能掌握舆论走向主动权, 而且对消除政府负面影响, 提升公信力具有重要作用。相反, 如不公开或不能及时公开, 那么, 对事件的各种猜测、谣言就会在数小时内泛滥开来。“真理还在穿鞋, 谣言已走遍天下。”

(三) 构建行政问责机制

行政问责概念最先由美国杰·M·谢菲尔茨提出, 我国学者的理解是“指特定的问责主体针对各级政府及其公务员承担的职责和义务的履行情况而实施的、并要求其承担否定性结果的一种规范。”[3]行政问责机制由“问责主体、问责对象、问责范围、问责程序和问责结果等基本要素构成。”[4]行政问责是我国政府在面对社会诉求时所作的比较积极的回应, 是社会舆情应对中最基础和带有实质性的环节。

行政问责不仅是对事件的彻底处置, 杜绝网络质疑;而且是对事故的责任区分, 修复政府公信力的有力措施。如果对事件所涉相关人员没能及时问责, 即使在舆论引导上再怎么努力, 都难以有效地平息舆论。《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在其微博中评论“微笑局长”事件时称:“这是网络监督的又一胜利。这个结果在杨的11块手表被曝光时就已经注定了。而由于陕西官方在很长时间里无态度, 致使这一个月政府公信力被杨达才不断糟蹋。这很可悲。政府公信力已经很弱, 决不能再被贪官绑架。应当形成就网络针对官员腐败质疑的快速评估与反应机制。”

(四) 建立网络 (微博) 问政平台

网络问政是指“通过网络这种新的技术形式, 进行党政机关和民间的平等对话, 在网络中显现公民民主需求的政治手段和行为。”[5]网络问政作为民众参政议政的新渠道, 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新形式, 2009年网络问政达到高峰。随着微博的发展和舆论重心向微博转移, 微博问政在2010年出现并流行。中国社科院《中国社会舆情与危机管理报告 (2011) 》显示, 截至2011年7月, 我国已开通并认证的政府机构微博有1300多个, 其中公安微博692个, 政府机构216个, 官员426个;微博问政已如雨后春笋, 遍地开花。网络问政不仅是实现官民平等对话的渠道, 而且也是实施舆论监督的新方式。这种形式的监督具有监督主体的多样性、地域的广泛性, 自发性和主动性, 有助于推动政府行政的透明公开, 实施科学决策。

(五) 构建舆论响应的联动机制

任何一个有争议的社会公共事务成为网络热议焦点, 最终都需要得到妥善解决, 网络既不是群体事件的起点, 也不是终点;而问题的最终解决也决不是靠一家或某一个部门, 它需要党政机关、宣传部门和民众多方联合起来行动, 特别是以多部门联合构建事件的第三方代表介入, 对恢复事件真相, 平息公众舆论具有一定作用。南京大学杜俊飞教授在对“躲猫猫”事件做学理解释时, 引用其他研究者借用麦克劳德和查菲在1973年提出的“互向模式”进行解释:[6]

事件中, 云南省宣传部征集的由公安司法、媒体和网民三方代表组成的调查委员会的介入, 对促成事件真相的发现和舆论注意力的转移起到了一定作用。虽然这个主动回应被广大网民看作是政府的“作秀”之举, 但大多数媒体和部分网民对此给予了正面的评价。实际上, 这也是开创了一个政府、媒体和民众面对公共事件的联动合作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1]人民网舆情检测室著, 刘鹏飞执笔.如何应对网络舆情——网络舆情分析师手册[M].北京:新华出版社, 2011:13—19.[1]人民网舆情检测室著, 刘鹏飞执笔.如何应对网络舆情——网络舆情分析师手册[M].北京:新华出版社, 2011:13—19.

[2]陈家兴.需要维权机制, 更要自动响应[N].京华时报, 2011-06-01.[2]陈家兴.需要维权机制, 更要自动响应[N].京华时报, 2011-06-01.

[3]周亚越.行政问责制的内涵及其意义[J].理论与改革, 2004 (4) :42.[3]周亚越.行政问责制的内涵及其意义[J].理论与改革, 2004 (4) :42.

[4]陈党.论构建有效的行政问责法律制度[J].河北法学, 2007 (2) :76.[4]陈党.论构建有效的行政问责法律制度[J].河北法学, 2007 (2) :76.

[5]张尚仁.网络问政——公共管理的新形式[J].云南社会科学, 2010 (3) :29.[5]张尚仁.网络问政——公共管理的新形式[J].云南社会科学, 2010 (3) :29.

篇4:以微笑为话题初中作文

关键词:主旨 理解 缝合 创新

一、经典拟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繁星(三四)冰心

创造新陆地的,不是那滚滚的波浪,却是它低下细小的泥沙。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或感悟。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少于800字。

二、技法导航

(一)读懂材料,把握主旨

写作中依托立意的材料都是短小的现代诗歌,所以当审读材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现代诗歌的特点和一些理解鉴赏的方法。这些材料一般都是形式短小、思想深刻的几行现代小诗,虽没有太浓烈的情感抒发却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它往往托物言志,借助一两个事物体现作者的思想。因此,理解诗歌首先要抓住关键的词语,主要的事物(作者依托的对象)的特征,然后思考分析诗中事物间的关系,借助想象联想得出诗歌的内涵主旨。诗中如果只有一个事物,就分析该事物的特点,然后结合平时积累,利用联想渗透主旨;如果诗中的事物是两个或多个,就要分析其中的关系,是并列、对比还是包含或其他。并列的类型就从事物共同点得出主旨;对比类型主要从相异之处得到主旨;包含关系的看范围大的事物的特点,代表着一般、典型,从中理解主旨。

如阅读冰心的《繁星(三四)》,这是一首典型的微型哲理诗。找关键词“新陆地”“波浪”“泥沙”,是诗中借以表情达意的事物。看事物特点和关系,“滚滚”和“细小”,事物间是对比的关系,表明诗中情感倾向的词语“不是\却是”很容易得出诗歌的主旨:“创造新陆地的”,或者说,创造伟大事业的,究竟是什么呢?诗人在“波浪”和“泥沙”的鲜明对比间,揭示出深刻的人生哲理:创造新事业的,不是波浪般的豪言壮语,而是细小的泥沙坚持不懈的积累。

(二)全面理解,最佳切入

材料作文忌貌合神离,偏离材料主旨。不能把枝叶当成主干同时也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造成审题失误,导致行文脱离题意。因此,全面理解诗歌材料,不仅要抓住关键还要看到细微。还要看清“要求语”,有的要求中明确了话题,指明了写作的方向,而有的则要依据诗歌的内蕴含义,自己确定话题,确定恰当的写作方向。

这首微型诗包含了五个方面的对比,其一,波浪滚滚惊天动地,泥沙细小不屑一顾;其二,波浪滚滚而来风光无限,泥沙深埋地下默默无闻;其三,波浪常在动态中喧嚣,泥沙似在静态中沉积;其四,波浪借风乘势奔涌,泥沙靠内力凝聚;其五,波浪滚涌激情阵阵,泥沙淤积历经沧桑。总之,波浪是外在的现象,泥沙是内蕴的力量。“创造新陆地的”,不是那种看似有着滚滚气势的波浪,而是这种微细但却坚韧的、在悄无声息中奋斗的泥沙。

全面理解了材料之后,就要选择合适自己写作的角度,进入到构思环节。要善于化大为小,使用以小见大的手法,从小处入手会使文章更充实而深刻。从本诗的主旨出发写创造新事业的不是波浪般的豪言壮语,而是细小的泥沙坚持不懈的积累,这固然是最为稳妥正面切入,也可以从浮躁、喧嚣造成失败的反面例子入手,然后正面写那些默默积聚获得成功的例子。也可以写景切入,如写浮云、写雾气、写沙滩上的足迹……切入最好简短、有新意,但不要离材料太远。

(三)善于缝合,消化使用

试题所提供的材料是写作的引子,全文的中心、观点、论证都是由此材料生发出来的,写议论文不能“过河拆桥”,抛弃试题材料,其他文体也不能整篇脱离所给材料。写议论文时开头应概述材料,结尾还应回扣材料。可把材料变成作文内容的一部分,也可在原材料基础上加以挖掘和提炼,使文章高人一筹。这样还可以避免作文信马由缰、脱离话题的弊病。本则材料可以用在开头或结尾,以此诗的句子为主干,写几个排比的句子,这样既彰显了你的文采又扣住话题,同时还增加了作文的思想内涵。此外,材料中的“陆地”“波浪”“泥沙”,也可以在自己的文章中出现,深入准确地赋予其比喻含义就可以。

(四)准确为文,开拓创新

现代作文鼓励个性张扬,激励创新思维,要缝制新的形式外衣,力求结构形式超乎常规,别具一格。文章有好的内容,还需要好的形式来“包装”。可以摆脱一般的结构形式的束缚,写成日记、书信、演讲稿、寓言、童话、网络论坛等等,使文章生动活泼,摇曳多姿。如果把这个试题写成寓言应该是很容易出彩的,通过正反方面的叙述达到吻合中心话题的目的。同样写成议论文可以找到很多成功在于默默积淀、点滴积累的事例论据,如课本内外、古今中外、社会各个行业的例子。写记叙文可以用小小说的体裁,欲扬先抑,注意安排情节,使之波澜起伏。写书信的体裁可以从反面写,如一个失败的人物思考回忆自己的往昔故事。写成演讲稿,则要角度换位,以一个成功者的身份追述自己奋斗的历程,叙述中注意详略和线索。

总之,以现代新诗为材料的话题作文,写作中除了遵循材料作文写作的原则外要注意:主旨是关键,理解要全面,缝合与消化,创新务为念。

三、模拟练习

阅读欣赏下面这首诗歌,根据要求作文。

《故乡》杨孟芳

李白的霜,染白,一条小路。沿着小路,我,走回去,走到母亲床前才知道,我是她的故乡。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和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思路点拨

这首诗的“诗意”和“哲理”在最后的三句,“故乡”的含义在这里又有了新的诠释。平时,我们常常会这样问自己:我的故乡在哪里?出生地?父亲的出生地?祖父的出生地?是,又似乎不是。然而当我吟诵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时候,我们似乎都在心灵的深处呼唤着“我的故乡”。对母亲来说,“故乡”就是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游子来说,“故乡”就是梦牵萦绕的故土。这时,我们才知道“故乡”只是每一个人的心灵寄托。

篇5:以微笑为话题初中作文

---题记

曾在语文课上学过一片文章《笑》,文中那安琪儿的笑,乡童的笑以及老妇人的笑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有时曾想过,笑就那么重要吗?回答:“是的。”一个笑就能拉近陌生人与陌生人之间的关系,甚至化干戈为玉帛。

记得上个月……

太阳很耀眼,路上的车喇叭声音很响,仿佛连太阳都在讽刺我呢!我闷闷不乐的回到了家,连父母的问候听起来也是那么的刺耳,回到房间里仔细想着自己到底哪里错了,为什么好友小慧突然间和自己吵架了?下个礼拜去学校该怎么面对她呢?

……

篇6:以微笑为话题600字演讲稿初中

事情要从这场疫情说起。的寒假是我来启智园有史以来经历过的最漫长的一次寒假。受疫情影响,2月10日启智园开展了线上督导活动。我和然然第一次以电脑屏幕的方式见面。当他在屏幕里看见我的时候,呵呵呵笑出声来,“赵老师!赵老师!我想你了!”抖动起不知如何安放的小手。笑容像花儿一般灿烂。我的心仿佛被融化了,一句“我想你了”需要融入多少心酸与汗水。

回想起然然5月刚来的时候,无语言,伴有严重的多动,不能坐住椅子,喜欢看汽车的轮子。仿佛每天都在为收集全园的汽车忙碌着,妈妈每天的工作就是追着他让他把从各个班级抢来的汽车还回去。

现在的然然真的有了很大变化,可以熟练的做自我介绍,背古诗背儿歌全都不在话下,可以和小朋友完成简单的对话,喜欢和小朋友做游戏。当然现在他依然喜欢汽车,但不在着迷轮子,而是和小朋友们用各种交通工具来玩简单假扮游戏。还有就是喜欢上我的个训课,我每天的课表他都熟记于心,每次他的课他都早早等在我的个训室门口。当我打开门的时候,他总会拍着小手开心的说:“上赵老师课!”有一次周五,然然没有课,他依然等在我门口,我习惯的以为是他的课带他进教室,这时候一位家长带着孩子来上课。我看着然然,他说着“没有然然课,是游戏课,”然后自顾自的跑去上课了。

篇7:以微笑为话题作文

那天风大-天昏-地寒。

我因犯错被罚请家长,还要停宿三天,心里万分沉重,我害怕父亲,担心他会失望乃至绝望,担心他会哀求乃至流泪祈求老师,不要惩罚我。就这样,我留下了一行行的泪珠……

那天心快-步慢-泪流。

越来越近,越来越近……我该作何解释呢?应该怎么办才好……心跳越来越快,表情越来越凝重――父亲已在办公室里静静等着我。“报告!”我艰难地走了进去。他在窗边静立着呆望着,或许他在思考我犯了什么错误吧!

我哭了,再也控制不住内心的悲伤,泪水夺眶而出,我不敢正视父亲,只是偷偷望了父亲一下,父亲的眼里只有关怀。父亲到我身边,用手抚摸着我的头,亲切的说:“孰能无过,爸爸也借此机会来看看你,了解你的学习情况。”阳光透过玻璃罩在父亲的脸上,一点亮光从父亲眼角一闪而过,父亲为我流泪了。父亲似乎觉察到了,赶忙用那双粗糙的手试了一下眼角,那是一双干枯得像松树皮的手,手指尖的泥土还未洗掉,但它留给我的只有温暖。

篇8:以微笑为话题初中作文

一、当前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作为一名从事初中语文教育的老师,我深深知道作文教学在应试教育和固有教学模式的束缚下,严重地影响了学生文字表达能力,抑制了学生对社会对人生的感悟。即便我们大力呼吁推进素质教育,但是遗憾的是我们依然在主观上忽视作文教学,在客观上没有一套科学的作文教学方法。针对作文教学水平的长期低下,我总结了如下原因。

1、主观上对作文教学不够重视。长久以来,在传统的教学思想中,我国中学语文教学指导思想中一直占主导地位的是“以读带写,读写结合”,而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却是“以阅读为本位”。作文教学时间少,作文训练量严重不足,大纲规定的篇数,也常常不能完成,作文教学在当前的语文教学过程中仍然处于次要的地位。

2、作文教学思想的落后。长期以来,我国中学作文教学指导思想中一直占主导地位的是“文体中心”论,这种作文教学仅局限在文体训练的范围内,偏重写作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学生智力的发展,不可能从根本上提高写作能力和文章的质量,却使作文教学走向机械化、模式化的道路,造成学生作文思维定势。

3、学生严重缺乏生活实践。作文灵感来源是生活,但是当下的学生升学的压力下,成天游弋于试题、答案的汪洋大海,生活范围仅限于寝室、教室、厕所和食堂,课外生活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在这种几乎与世隔绝的状态下,仅靠教师作文课上传授的几条技巧怎么能提高作文水平。

4、教师自身水平不够。作文教学是一门实践课,首先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写作水平。但是现实却是许多教师自己本来就不会写作,却一本正经地教学生写作文。教师没有写作经验,单靠教学参考书上的那几条怎么去评价、指导学生作文呢?这样的教学效果肯定大打折扣。

二、关于提高中学作文教学质量的意见和建议

作文教学的几要素大致如下:阅读、观察、表达方式、思维方式、内容、语言文字、结构布局、分析归纳总结。由于作文教学缺乏统一的布局和安排,不少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显得随意和盲目,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缺少明确的目的,学生把写作变成了一项机械的重复活动,原本生动有趣的写作课也因此失去了应有的趣味。下面根据作文教学的几个要素,具体谈谈作文教学的系统性思想及训练构想。

1、阅读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积累材料厚积薄发的源头。这里的阅读不仅仅是指语文课内的阅读,更不等同于语文课本的学习,还包括大量的课外阅读。阅读是基础,感悟是关键,运用是提升。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阅读一些课外书,哪怕是童话、故事、漫画书等,也能对学生积累词汇起到一定的作用。中学阶段的阅读就可以适当扩大,中外名著、《美文(青春文学)》、《少年文艺》、《萌芽》都可以拿来阅读,一味地看作文训练反而拘囿了视野,固化了思维。

2、观察。观察是写作基本功的训练内容之一,小学一般练习定点观察,比如观察某棵树,某个建筑物,某个人。中学就可以练习某时间段内的连续性观察,比如一个人的一天,某棵树的四季等。 没有仔细的观察就没有直观的感受,但是只有直观的观察也不够,因此中学生在观察事物的同时,也要学会思考和总结,这才是观察的意义。

3、表达方式。表达方式是写作能力的直接体现,叙述能力,小学阶段偏重单一的叙事能力,例如针对某物某事某人的片段性叙述。中学可以训练对有内在关联的多件事的叙述,可以叙述不同的人不同的神态和反应。抒情能力,小学多是直接抒情,中学需要练习借物抒情,借景抒情,依托人物动作、神态等的抒情,这是一种有目的的抒情。

4、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决定作文的立意高低,作文离不开思维。小学一般同类思维,很少发散、对比思维,这是由小学生的特点决定的。中学生就可以训练对比思维、因果思维、发散思维、类比思维等等。

5、内容与语言。关于文章内容,小学以记叙为主,可以指导夹叙夹议以叙述为主。初中除了写人记事之外,要侧重于内心情感和个人见解的表达,表达的方式上侧重叙述抒情描写的结合。在语言文字上,小学生要求流畅。中学生则在其基础上,注意语言的形象生动,用词准确等等,清晰明了是基本的要求,文字精准,有一定的感染力才是对初中生的要求。

6、结构布局。谋篇布局是文章的骨架,小学的时候对这方面不太重视,着重训练片段式写作。初中生应该开始重视这方面的训练。有了这个基础,学生写东西不会愁怎么串接灵感,也不会把文章写的七零八落。

7、分析归纳总结。分析归纳总结是一种高层次的要求,小学作文教学一般不做过多要求,但是初中生需要加强这方面训练了,这种能力的提高可对高考作文有直接的好处,也对培养好的思维习惯,对其他学科有所帮助。

从写作能力方面来看,初中是培养写作能力的最佳时期。关于初中作文教学的系统性,我结合教学实践,提出如下具体设想。

初一侧重要求学生重视阅读和摘记训练。教导学生对于一本好书,反复诵读,在读中自悟。自己的感受以及好词佳句,古诗名句和名人名言等,分门别类地摘在笔记本上。再对这本书其他内容进行快速的浏览,得到想要的要点或具体的信息,就停下来,把它们记下。读完全书以后,回顾全文内容,根据要点列成提纲,从而整体把握。

初二侧重于积累生活,拓展随笔练习。生活是文章写作的源泉。文章的内容及其表达,和作者的生活知识储备有着密切的关系。生活阅历浅,知识贫乏,很难写出好文章。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广博的知识,不仅给作者提供了大量的写作信息,而且可以激发作者的写作欲望。学生通过大量的随笔练习,学会在生活的感知中积累经验,为灵感的触发和文思的活跃提供更多的水源或燃料。 初三侧重于要训练思维,文章结构与布局安排的能力。写作是以思维为核心组织各种能力和技巧的一种综合性智力活动,没有积极而富有创造性的思维,谋篇布局的能力和技巧难以发挥,写作对象也主很难如意地转化成理想的文章形式。为此,初三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品质,提高创新能力。

关于中学作文教学中的对策、观点,惶惶不可胜数,此类论文也比比皆是,当然各自都有各自的道理,我这里重点谈论的是中学作文中的系统性教学,严格来说,这不是我的首创,只是我的一个设想,供广大同业参考。

篇9:以微笑为话题初中作文

微笑是对生活的一种积极态度,跟地位、财富和处境并没有太大的关系。一个有钱人有可能一整天郁郁寡欢,而一个穷人可能神采飞扬;一位残疾人士可能豁达开朗,一位状况顺利的人可能会愁云满面,一位身处困境的人仍可能面带微笑......

一个人在生活中的心情受处境的影响是很正常的,但你愁眉苦脸,一副血海深仇的样子,对当时的处境并不会有太大的改变。相反,如果用微笑去面对生活,那样会增加自身的亲和力,陌生人也会更乐于与你交谈往来,能得到的机会也会更多。

心里有阳光的人才能感受到现实生活中的明媚,如果连自己都经常板着脸,那生活该如何美好呢?生活就是一面镜子,照到的是我们的镜像,当我们哭泣时,生活也会下起雨;当我们微笑时,生活也会是晴朗无云。

微笑发自肺腑,不骄不躁,它既不是对弱者的戏弄,也不是对强者的阿谀奉承。讨好奉承的微笑是一种带着面具的假笑,而面具始终会有脱掉的一天。一旦有机会,他们便会脱下面具露出真实的面貌。

微笑是没有目的的,不论是对老师,同学,笑容都是一样的。微笑是对别人的尊敬,同时也是对他人以及自己生活的尊重。微笑是会“答谢”人的,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就像是力的平衡,你如何对待他人,别人就会怎样对待你,你对其他人的微笑越多,别人给你的微笑也会更多。

篇10:以微笑为话题的作文

微笑——失败时的力量

仍记得,那次数学考试,那么简单的题我却错了一大堆,全是粗心,全是大意。我恨不得狠狠地扇自己。垂头丧气地进了家门,一下子跌坐在沙发上,抱怨起来。

妈妈依然带着微笑走了出来,看到我的“苦瓜脸”问道:“哎呀,哎呀,什么事这么不开心呀?”我于是将考试失误很多的事说了一遍。

妈妈却一笑:“好了好了,不以成败论英雄!一次不算什么,不过,可得吸取教训啊!”她又耐心地帮我分析试卷,指导我改正错处。

这一抹淡淡的,转瞬即逝的微笑助我从跌倒中坚定、坚强地站起,为我照亮前进的路。

微笑——成功时的鼓励

到现在,我都忘不了老师的笑。那次,老师知道我考试成绩不错,拍着我的肩头,微笑着,像个孩子般的发自肺腑地微笑着,记忆中,老师总是这样爽朗开心的。

我于是更加努力,我想永久地留住这美好的表情。

微笑——生命中的风景

记不起有多少次,看到幼小的表妹边大声喊着“哥哥”便冲我笑:见到顽皮的表弟搞了一个恶作剧后那“灿烂”的笑……这些记忆,在童年有多少?现在却随着记忆渐行渐远……

篇11:以“微笑”为话题(作文资料)

一、题目:

微笑是一张通行证,微笑让生活更美丽,微笑是一种力量,微笑是一朵美丽的花,有一种美丽叫微笑,微笑是最好的身份证,微笑是一种财富等等。

二、精美语言:

1、一个微笑,花费很小,价值却很高,在人生的旅途上,最好的身份证就是微笑。

2、生活挫折并不可怕,心灵的夭折才是真正可怕,而微笑是治疗自己心灵夭折的良方妙药。圣经说“喜乐的心乃是良药。”

3、微笑像黑暗中的一缕阳光,给人们带来光明和希望;微笑像久旱后的甘霖,滋润着枯渴的心灵;微笑是生活中最通俗的语言,能使不同肤色的人心有灵犀一点通。

4、平凡的人因有微笑而出众,穷苦的人因有微笑而富有。

5、爱是一朵鲜艳的红花,微笑就是一片绿叶;有绿叶陪衬的红花,会更加美丽动人。

6、古人说: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既然这样,我们何不笑对生活?鲜花与荆棘相伴,阳光和风雨同在,成功与失败共存,我们要相信:阳光总在风雨后!你笑对生活,生活也会对你微笑!

7、亲人的微笑,是隆冬的火炉,她可以使你暖心;朋友的微笑,是炎夏的薄荷,她可以使你清心;同事的微笑,是深秋的清空,她可以使你爽心;就连仇人的微笑,也是开春的暖流,可以让你沁心;而开在自己脸盘上的微笑,则是松风竹雨、晓露晚荷,是照亮别人的温馨和友善。

8、微笑之花是一张递过来的明信片,是一份端上桌的精神大餐,是一只装满悦耳音乐的神秘之盒,是一缕具有永恒神秘力量的芬芳。她给人无声的幸福,给人身心的畅快,给人春天的温暖,给人心田的滋润。

9、微笑可以化解人心中的仇恨,可以洗刷人的灵魂,虽然它无法扭转乾坤,却可以把悲愤变成快乐,让挫折变为挑战。它比春风温暖,吹绿了杨柳;它比花儿芬芳,让心田花香弥漫;它比太阳伟大,照耀着人们,把希望带给大家,用阳光扫遍每一个角落,扫去一切黑暗。熄灭你的怒火牢骚,给予你春风拂面的清爽。它是宙斯的法宝,代表着永恒,拥有神圣而不可估计的力量。

三、材料:

1、在美国,有一根电线断了,电到了一个小孩的脸,虽然没有致命,可是把左边的脸颊烧坏了,因而引起了一场官司。在法院里,原告的辩护律师要小孩把脸转向陪审团笑一笑,结果只有右脸颊能笑,左脸颊因神经烧坏,根本笑不起来。只花了12分钟,陪审团就一致通过,小孩可获得两万美元的赔偿金。小男孩就因为这一微笑,搏得了陪审团的同情心,让他在法律上赢得了胜利。

2、世界上最了解微笑的真谛与价值的人,可能是希尔顿饭店的创办人康拉德•希尔顿。他曾说:“如果我的旅馆只有一流的设备,而没有一流服务员的微笑的话,那就像一家永不见温暖阳光的旅馆,又有何情趣可言呢?”微笑代表了友善、亲切、礼貌与关怀。它不用花什么力气,就能使人浑身舒畅。只要你养成逢人就亲切微笑的好习惯,保证你广结善缘,事事顺利成功。

3、美国著名盲聋女作家海伦•凯勒以“忘我就是快乐”的信念来克服生理缺陷所造成的精神痛苦。她说:“我要把别人眼睛所看到的光明当作我的太阳,把别人耳朵听到的音乐当作我的交响乐,把别人嘴角的微笑当作我的幸福。”从海伦•凯勒的一席话中我深刻地领悟到:微笑它的价值有多大,它可以让一个身处绝境的人获得新生和幸福。

4、小狗为什么会成为人类的好友呢?它博得人类欢心的秘诀就是摇尾巴。每当看到主人时,它立刻猛摇尾巴,于是主人马上产生愉快的联想——它真善解人意。人类没有尾巴,但有一样比摇尾巴更管用的东西,那就是“微笑”

5、杨贵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笑得千娇百媚;弥勒佛“笑口常开”,给苦难人多少心灵的安慰;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让多少人心旌摇荡。

6、“我是带着橄榄枝和自由战士的枪来到这里,请不要让橄榄枝从我手中滑落。”这句话是带着橄榄枝苦苦寻求和平的老人巴勒斯坦的民族领袖──阿拉法特的经典话语。直到他永远离开人世的时刻,他也不曾放下心中的橄榄枝。

从埃及议会的餐饮服务员到“法塔赫”的领袖,再到巴勒斯坦的最高领导人,阿拉法特总是以黑白间格头巾,深绿色军衣永远存活在我们的记忆中。记忆中最生动的是他的微笑,他的微笑伴随他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神奇。

在他同沙龙对抗的数十年中,先后十次接“死亡通知”,但是,阿拉法特面带微笑地告诉以色列人他不畏死亡,沙龙算不了什么。沙龙与阿拉法特在一起,紧锁的眉头与阿翁的笑恰形成了鲜明对比。可以说沙龙不怕法塔赫,他只畏惧阿翁的笑容,因为他的笑代表着巴勒斯坦的民族精神──无法消灭的民族精神!

直到死神降临,阿翁仍然是一位乐观的微笑者。“如果情况允许,我会很快回来!”这是他去法国就医前留下的最后一句话。当他被转入贝尔西医院,当他最后一次在媒体露面时,他真的老了,没有头巾,也没有军衣,而唯一不变的仍是他坚定的微笑,正如一生也不曾背离的信念一般,他用微笑留给了人们最后一个镜头。

7、我们敬佩的体操运动员桑兰,被誉为“跳马王”,在第四届世界“友好”运动会上,不幸意外摔伤,将永远与轮椅相伴。可出人意料的是,当人们再次看到她,她的脸上却绽放出阳光般的微笑。这微笑比春花更绚丽,比小草更顽强。她在微笑中,学会了吃饭穿衣;在微笑中,走进了大学;在微笑中,成为了记者,并当上了2008申奥的形象大使。

上一篇:星星一班班务计划下一篇:分子的性质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