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黄鹂-教学教案

2024-04-26

语文教案-黄鹂-教学教案(精选13篇)

篇1:语文教案-黄鹂-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蕴涵的哲理;

2.借鉴课文的写作方法,学习精彩语言;

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成为独立的思考者。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大自然中栖息着千姿百态的鸟儿,你见过黄鹂这种鸟吗?黄鹂不仅是一种美丽的鸟,而且几乎成为一种文化的象征,在古代诗人的笔下多有描写,大家能吟出几句吗?

有关“黄鹂”的古代诗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杜甫)

这些诗句通过描写黄鹂的啼鸣、飞舞表现了黄鹂娇好美丽的形象,抒发了对“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美好春天的热爱之情。今天我们要学习现代著名作家孙犁的一篇散文《黄鹂》,那么在孙犁的这篇散文里,黄鹂又是怎样的形象?作者抒发的又是怎样的感情呢?让我们来学习这篇课文。

2.作者简介

孙犁:现代著名作家。河北省安平县人,原名孙树勋。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短篇小说《荷花淀》。其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初期创作的小说、散文结集为《白洋淀纪事》。其小说充满诗情画意,有“诗体小说”之称。是文学史上“荷花淀派”的代表作家。

二、整体感知

1.朗读

找四位同学分段落朗读课文,尽量把文章的思路体现出来。

2.(师)概括课文内容

通过刚才读课文,我们熟悉了文章的内容,概括地说,作者叙述了“我”和黄鹂的几次相遇,其中有抗战时期的黄鹂,在青岛养病时见到的黄鹂,鸟市上的黄鹂,还有江南的黄鹂,通过这四次写黄鹂,作者表达了自己的思想。

三、学习文章的思想内容(哲理)

读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收获呢?先说思想上的收获,文章使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学生可能列举的内容与教师的分析引申:

(1)要爱护鸟类,爱护动物,保护环境。

分析引申:可以这样理解。黄鹂在文中是美的化身,作者反抗人类对美的暴力破坏。

(2)各种事物都有极致。在一定的环境里,才能发挥这种极致。

分析引申:文中举了哪些例子说明各种事物都有极致?黄鹂的极致是什么?黄鹂的禁锢和限制又是什么? 学生分析讨论

明确:说明各种事物都有极致的例子:虎啸深山,鱼游潭底,驼走大漠,雁排长空。

黄鹂的极致:它们的啼叫,是要伴着春雨、宿露,它们的飞翔,是要伴着朝霞和彩虹的。在这种环境下,黄鹂达到了它们的极致。

黄鹂的禁锢和限制:①抗战时期,炮火连天的环境,美丽的黄鹂只是一闪而过,不能达到美的极致;②青岛养病时,病友史同志举枪瞄准,黄鹂成了惊弓之鸟,从此一去不返,人类的射杀,是黄鹂不能达到美的极致的禁锢和限制;③逛鸟市时见到的黄鹂,被系在一根木棍上,一会儿悬空吊着,一会儿被拉上来,这成了它们的禁锢和限制。(第三点学生一般能找出,第一点和第二点需要教师的引导)

(3)(师)小结

所以,黄鹂只有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自由飞翔,自由生活,才能活出它的本性,才能现出“美的极致”。而且,作者的思索由黄鹂转向大千世界,茫茫宇宙。既然黄鹂的啼叫、飞翔要伴随着春雨、宿露,朝霞、彩虹,那么,虎、鱼、驼、雁这些更加壮观的美的极致呢?难道不需要深山、潭底、大漠、长空这样的美的极致?美的极致,只有在一定的环境里,才能发挥:这是从平凡生活中升华出来的哲理,作者把人们的思想、追求推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4)作者提到的各种事物,除了黄鹂、虎、鱼、驼、雁以外,还提到了什么?请同学们看最后一自然段。

明确:“景物一体”、“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是艺术上不容易遇到的一种境界。

由此可见,作者说的是黄鹂,实则讲的是艺术。把黄鹂看作艺术的化身,看作文学艺术家的化身,这种写作手法称为象征,例如高尔基的《海燕》、茅盾的《白杨礼赞》等,只是本文叙事性更强,每个片段都蕴含着一定的意义,含蓄丰富。为什么这么说呢?请同学们注意一下本文的写作背景:

四、本文的两个历史背景

1.抗日战争期间的历史背景

抗日战争是“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论持久战》),“这个战争促进中国人民的觉悟和团结的程度,是近年来中国人民的一切伟大斗争没有一次比得上的”(《论联合政府》)。在文艺战线上,党鼓励革命文艺家积极地亲近工农兵,给他们到群众中去的完全自由,给他们创作真正革命文艺的完全自由。

2.“文化大革命”前十年的历史背景

从1957年开始,在文艺界开展了反右派斗争和对修正主义文艺思想的批判。文艺思想上机械论、简单化、庸俗化的倾向更加发展,粗暴武断、无限上纲的文艺批判几乎成为一时风尚。创作上,违背生活真实和缺乏艺术性的虚假文字和公式化、概念化作品风行一时。1958年的新民歌运动更是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写真实、写人性的作品和作家纷纷遭到批判,到1962年,由于“左”的错误倾向的影响,把“文艺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口号理解为“要求文学艺术从属于临时的、具体的、直接的政治任务”,干涉了许多不应当干涉的事情。本文就写于此时。1962年以后,“左”的错误愈演愈烈,终于酿成“文化大革命”。

五、分析黄鹂的象征意义

1.男生齐读第一次见到黄鹂时的语段

(师)分析:第一次见到黄鹂,正是抗日战争时期,黄鹂的形象是“革命文艺”的象征,“在不断的炮火洗礼中”,在空前伟大的斗争环境中,黄鹂充满战斗的激情,展现出矫健、鲜丽、动人的形象,那“尖利的富有召唤性和启发性的啼叫”,在神圣的民族解放斗争中发挥了战斗作用。

2.找学生朗读第二、三次见到黄鹂时的语段

(师)分析:第二、三次见到黄鹂,正是社会主义建设初期,人们无比欢欣地迎来了社会主义,艺术乃至一切事业都应该找到发挥极致的最佳环境,像那两只黄鹂找到“深密幽静的一片树林”“大有安家落户的意思”一样,去发挥自己的极致,但令人痛惜而感慨的是,好景不长,厄运接连不断,“左”的错误,像史同志一样,或像那个“穿皮大衣戴皮帽的中年人”一样,或像那个卖鸟笼的老头儿一样,破坏了艺术发展的环境,使“黄鹂”一去不返,或成惊弓之鸟,或倒毙枪口,或焦黄凄惨,艺术正像黄鹂那样,需要一个广阔的天地。作者思索着、呼唤着,何时才能有这样的广阔天地呢?

3.女生齐读第四次见到黄鹂时的语段

(师)分析:第四次见到黄鹂的情景,作者热情洋溢地赞美江南,赞美黄鹂“真正的家乡,安居乐业的所在”,正是寄寓着自己的探索和憧憬,理想和追求,也是对未来的乐观预示,这个预示在1987年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后终于到来了,可见作者预示的瞻前性、准确性。

六、借鉴课文的写作方法与语言技巧

1.写作方法

从叙事到说理水到渠成,说理恰倒好处。

(1)水到渠成:①从几个片段的叙事到篇末的说理,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的。②看到太湖的环境,看到黄鹂的全部美丽,联想到虎、鱼、驼、雁等各种事物的极致,已有“水到渠成”之势,篇末的说理真是自然而然。

(2)说理恰倒好处:说理也不宜长篇大论,只须点到为止,若隐若显,这才耐人寻味,恰倒好处。作者点到“各种事物”,点到“艺术”,读者自然心领神会。说理要注意说到什么地步才好,本文值得借鉴。

2.精彩的语言

(1)适当的文言句子使文章增色。“虎啸深山,鱼游潭底,驼走大漠,雁排长空”。

(2)善用对句,语言简练,增强了作品的文学性。在习作中,修改润色,用点心思,可用这样的句子。“它们的啼叫,是要伴着春雨、宿露,它们的飞翔,是要伴着朝霞和彩虹的。”

(3)还多次使用排比句。“这里„„这里„„这里„„。”

总之,整句与散句相结合,工整中求变化,长短错落有致,不呆板。

七、布置作业

文章把黄鹂在江南的极致写得非常美,请从作者略写的“虎啸深山,鱼游潭底,驼走大漠,雁排长空”选取一种,模仿文章的写法,扩写成百字左右的文字。

篇2:语文教案-黄鹂-教学教案

吴江

教学目的

1.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蕴涵的哲理,引导学生对课文的哲理作一点分析评价。

2.鉴赏哲理性散文的写法,并作延伸性赏析,让学生在丰富的感性材料上,领悟写作之道。

3.通过本文学习的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思维力,使学生成为一个独立的思考者。

教学重难点

1.对课文的哲理作一点分析评价。

2.借鉴课文的写法,学习精彩语言。

教学设想

自读--质疑--讨论--吟诵--训练

教学时数:3课时

第一课时

一.出示自学目标:

研求《黄鹂》一文蕴涵的哲理并作初步评价。

导语设计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评价文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只要博览精思,经常练习,就能不断提高评价文章的水平。《黄鹂》一文托物言志,动人心怀,大有深意,富有哲理,须宏观把握,微观突破。

因此,在自读过程中,给同学们三点要求:

1.评价应在充分理解读物的基础上进行,不能离开背景材料,不能架空分析。

2.学会多作具体分析:从原作中找材料具体分析,在平淡中发现新奇,在朴实中看到瑰丽。

3.提出的问题是思维路标,要善于提出问题。人的思维活动是由提出问题开始的,阅读中的分析评价、审美欣赏活动,也是在质疑的过程中实现的。

二.为了配合学生自学,出示阅读背景材料。

抗日战争是“战争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论持久战》),“这个战争促进中国人民的一切伟大斗争没有一次比得上的”(《论联合政府》)在文艺战线上,党鼓励革命文艺家积极地亲近工农兵,给他们以到群众中去的完全自由,给他们以创作真正革命文艺的完全自由。

作者介绍:

孙梨,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河北人,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主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冀中区从事革命文化工作,1944年去延安,发表《荷花淀》、《芦花荡》等作品。新中国成立后,写了中篇小说《铁木前传》,散文集《津门小集》、论文集《文学短论》等。孙梨解放前及初期的创作结集为《白洋淀纪事》,是作者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的创造风格的一部小说与散文,笔调明丽流畅、秀雅、隽永。其中《荷花淀》被视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

三.自读研求

1.默读课文,消灭文字、词语障碍。

2.学生围绕教学目标,深入寻读,质疑解疑。

学习“问”的方法:

理解性的发问:

A.先问中心是什么?

B.再问具体材料与中心关系怎样。

例:本文蕴涵哲理是什么?(“各种事物都有它的极致”“在一定的环境里才能发挥这种极致”。)

例:四次追寻黄鹂的经历与中心的关系怎样?(作者写了四次追寻黄鹂的经历:童年时迷恋捕鸟,却没有见过黄鹂;抗日战争时期,见了色彩鲜丽、声音诱人、姿态矫健的黄鹂,但“一闪而过”;在病中,见了黄鹂,可惜被吓得飞走了;逛鸟市,却看到被玩弄、囚禁的黄鹂。因为黄鹂是一切美的事物的.代表,连类而及,转向在大千世界,不仅黄鹂,世上所有的事物的美的极致,都是在一定的环境里发挥他的极致。这一人生哲理(中心)是在追寻黄鹂的经历中水到渠成地升华出来的。

延伸性理解发问:

A.问作品的社会效果。

B.问主题的现实意义,时代意义。

四.课后作业:

延伸性阅读:阅读《华南虎》,比较《黄鹂》与《华南虎》的主题,进一步理解《黄鹂》蕴涵的哲理。

第二课时

一.出示学习目标:

对课文的哲理作点分析评价。

二.小结上节课学生自学课文时提出的问题及理解与分析:

虽然很可能不尽完善、正确,但确是学生一次真正独立的学习,就正面肯定。

1.学生围绕课文哲理,  质疑解疑归类举例,讨论解决。

例A:黄鹂的美与残酷的战争环境、观察黄鹂的闲情逸致与战争的气氛是否协调?

明确:不协调,但有内在的统一,抗日战争的本质就在于通过血与火的考验,带来国家、民族、人民的新生,创造出美的生活和美的自然。因此,抗日战争中,黄鹂神态和环境的自然结合和相互发挥,才能在炮火中展翅高飞,作者才能有闲情逸致观察黄鹂。

例B:和种事物都有它的极致,在一定的环境里,才能发挥这种极致,对于“科技人才”,这种环境指的是什么?

明确:指重用人者发展人才的时代、社会。

例C:作品的社会效果?

明确:作家对能够容忍、发展美的新时代的期待与呼喊。唤醒人们要不懈地理解努力创造容忍美、创造美、发展美的环境。

例D:作品蕴涵的哲理时代意义:“孔雀东南飞,人才美国飞”的时代思考。

例E:为什么写到与黄鹂无关的海鸥。

三.课堂小结:

在这一堂课里,我们通过质疑解疑,讨论分析,训练了思维,锻炼了口才,理清了思路,明晓了道理。最重要的是学会了质疑,这是学问的开始。

四.布置作业

1.从关于课文的哲理的分析评价中选取一个角度,写成书面作业,300个字左右。

2.背诵课文后四段。

第三段

一.检查作业

1.诵读300字的对课文哲理分析评价,并进行点评。

2.结合思考练习题三,检查背诵。

A.要求背诵出气势,背诵出神韵,在背诵中品味语言。

B.讨论用了哪些修辞方法?句式上有什么特点?对增强表达效果有什么作用?

二.仿写训练:

1.学习本文后四段句式特点:在工整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整齐,长短错落而不呆板,比喻排比的作用。以“成熟”为话题,仿写几段话。

2.口头交流写作片段。

三.分析几处黄鹂不同的形象,体会抓特征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

四.作业:自我总结学习本文所得。

附:课堂板书设计:

童年:迷恋鸟却没见黄鹂

抗战:色彩鲜丽,声音诱人,姿态矫健的黄鹂一闪而过

病中:见黄鹂却被吓飞走

逛鸟市:黄鹂被囚禁玩弄

真正的家乡(江南太湖):看到了黄鹂的全部美丽,黄鹂是美的事物

的象征,连类而及

篇3:审美教育在《黄鹂》教学中的应用

一.创设审美氛围

审美氛围具有丰富多彩的审美因素, 可以通过多种渠道, 综合地、整体地对学生施以影响, 从而让学生在美的氛围中接受审美熏陶。

首先要精选教学媒介。我在课件制作上侧重于图片与音乐的制作。图片制作上紧扣课文, 以江南草长莺飞等最能体现江南特征和美的极致画面为主。音乐的制作上我采用轻盈的清音乐《摇篮曲》作为文章朗读的背景音乐, 用《神秘园》作为欣赏画面的背景音乐, 从而让学生有了一个视听结合的审美氛围。

其次要渲染审美气氛。本文教学中我用大量的时间来介绍江南美景以及带领学生一起回忆我们身边的极致之美。在细致的描述与优美音乐引导下让学生学会感悟美、享受美。在享受美的同时使学生进行积极的审美鉴赏。

二.激发审美动因

为了调动学生的主动求知欲与审美鉴赏欲, 我在本课教学设计上主要从下面两个方面着手:

其一、认知人生倾向。

为了让学生在学习本文后有较大的收获, 特别是在自我人生的提升上有更多的发现, 我设计的导入语主要从“美”着手:如何发现美, 展现美, 感悟美。

其二、人格魅力倾向。

今天, 偶像倾向性和人格魅力在大部分学生的意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 作者以及作品中的人物都能对学生积极性的调动起着重要的作用。针对这一点, 我在介绍作家孙犁时, 除了介绍他的创作风格以外还用大量的篇目介绍了专家对孙犁的评价, 从而深化孙犁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三.激起审美情感

审美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 其特点是以情动人, 以美感人, 用情感来撞开学生的心扉。

其一, 从文章的创作背景上入手, 激起学生的审美情感。文章的创作背景是:“黄鹂”是文学乃至文艺的象征。童年, 爱鸟却没见过黄鹂, 以后几次遇到黄鹂, 黄鹂的境遇各不相同。由黄鹂的“极致”想到各种事物都有它的极致, 而在一定的环境里才能发挥这种极致。

其二, 从审美对象出发引发学生的审美愉悦快感。这既是一种享受, 又是一种陶冶和教育。本文中作家孙犁透过黄鹂讲述的是关于极致的问题, 以本文的审美鉴赏就必须去调动学生在理解自然界的极致的基础上, 通过多角度的联想与想象, 去探究、认识人的个体与群体的极致, 即在寻找作为学生的美的极致的同时提升个人对自身价值的认识和在探讨社会美的极致同时去探讨社会的和谐发展。

其三, 吟诵作品时诱导学生产生同步联想是激发审美情感, 从感性直观上升到理性领悟进行审美教育的一种切实有效的方法。作家孙犁的作品, 之所以那样惹人喜爱, 被人传诵, 是与他的语言分不开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在现代作家中, 孙犁同志不愧是一位卓越的语言巨匠。谈到孙犁作品的语言, 大家喜欢用“诗的语言”来概括它, 赞美它。的确, 在创作上, 孙犁是着力表现和歌颂美的。他善于发现生活中的诗意, 并善于运用饱含诗意的笔触来表现它。这就决定了他的作品的语言具有一种诗的特色, 富有诗情画意, 简洁、优美, 具有诗的节奏和声韵。而《黄鹂》就是孙犁最喜欢的作品之一, 因此在本文的审美体验中, 一定要加强作品的语言赏析, 特别是对文章中最后四段语言的赏析。最后四段的语言是作者的顿悟, 是顿悟后诗性的流露, 这里展现了黄鹂的美的极致特别是这湖光山色、密柳长堤、茂林修竹、桑田苇泊、乍雨乍晴的诗性环境, 还有凝练又包含诗意的虎啸深山、鱼游潭底、驼走大漠、雁排长空等生命之美, 这些诗化的语言必须通过反复的揣摩与吟诵才能产生审美共鸣。

四.诱发审美体验

审美体验的本质是一种对象化的自我享受。作为一种审美享受, 所欣赏并为之感到愉快的不应该是客观的对象, 而应该是自我的情感陶冶。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就必须诱导激发学生对审美客体的喜悦感、自由感、惊异感等, 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地调动审美主体的审美潜力, 产生审美激情, 进行深刻的审美体验。为了达到激发审美体验之目的, 我在本课教学实践中尝试了如下四种方法。

第一、设计审美论题。

为了保持这种高涨的情绪和求知欲望, 我在介绍名家评价孙犁之后, 迅速转移到文章的审美体验上。提出这样的问题:作者是怎样追求和发现黄鹂的美的, 用“符号法”标出, 并在做标记的同时体验作者是如何通过对黄鹂美的追求来寻找人生的极致的。学生找到了作者是如何追求美的, 并在寻找与体验中得到了“美”的陶冶。

学生阅读完之后, 要求将自己画的追求美的内容概括, 此时我针对性指导“四四式”的好处, 即整齐美 (详见板书) , 也为了充分展示学生的个体体验成果, 我说:“其实班级或集体亦如此, 当然你们都有自己的个性, 因此‘四四式’内语言要灵活, 能展示对文章内容的体验即可”, 此时又在内容的个性化提炼的体验中得到一次美的陶冶。

第二、变换角度, 创设“美”点。

学生从整齐美中感受美点后, 再换个角度即文章写了黄鹂哪几个方面的美, 充分利用学生高涨的审美情绪。当学生找完之后, 教师追问“黄鹂的极致是什么?”学生自然会在美的环境即湖光山色、密柳长堤、茂林修竹、桑田苇泊、乍雨乍晴的美环境中得到第三次审美体验。

第三:寻找倾心赏美亮点。

我在教学中注意启发学生捕捉、赏析、质疑等审美品质, 让学生自由选择审美点, 学会鉴赏、学会体验并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体验成果。通过自选适合于自己倾向性的审美亮点, 学生们普遍认为没有强迫接受知识之感, 思维有自由飞翔的天空, 能够陶醉于趣味无穷的体验与想象之中, 作称心快意的审美品味。因此, 作为审美教育, 一定要培养学生寻找倾心赏美亮点的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发现美, 产生美的体验。

第四、深化美点, 美化板书。

在本课的板书设计上我也精心构思, 让学生在轻松回顾中激情陡然猛升 (板书见下) 。这就是美上的最美, 美的极致。

极致

童年迷恋 但没见过

抗战见过 一闪而过

病中又见 被吓飞走

鸟市再遇 没有自由

江南见到 全部的美

这样学生得到第七次审美陶冶, 似有“余音绕梁”之感, 审美陶冶也同样“三日不绝”。

五.升华审美顿悟

审美主体对美的判断通常不是通过严谨的逻辑推理获得的, 而是以一种突然而不明确的方式领悟审美对象极其丰富的内涵。从现代心理学的观点看, “顿悟”状态伴随着强烈的感情愉悦, 此时, 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在某一点上保持高度契合, 主体和客体在某一点的交融, 使审美主体的全部意识暂时都被这种“顿悟”所笼罩, 出现所谓的忘我状态, 这实际上就是马斯洛所说的“高峰体验”。进行审美鉴赏的关键是升华自己的审美顿悟。

本文最精彩之处在结尾处, 审美鉴赏的关键也是在最后。因此我把审美顿悟的升华也放在最后对极致的顿悟上。既然找到了黄鹂美的极致, 那么我们大家自己美的极致应在哪里?学生自然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和责任, 但此时教师仍不应作答, 而是让学生带着更浓厚的悬念来体会四种动物的极致, 通过齐读齐论, 学生再次从整齐美、真实美、音律节奏美中得到美的陶冶, 从而追问探讨自己的极致, 很自然作为学生能够达到极致的环境只能是学校, 而在学校中自己的极致该如何去实现, 哪一个字最能概括体现呢?促使学生在品味自己人生极致时实现审美顿悟。学生各抒己见, 在表达自己体验时得到第八次陶冶。

篇4:语文教案-黄鹂-教学教案

1. 理解课文蕴含的哲理。

2. 品味、学习本文精彩的语言。

3.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蕴含的哲理 教学难点

文中插入海鸥这一材料的用意 教学设想

1.事先了解常州北郊中学的校园环境,由环境导入,以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2.本文的内容并不艰深,因此,当较多地让学生自主探讨,自主学习。教学过程及主要内容

一、导入课文

二、引用诗句

引导:你们学过哪些写黄鹂的诗句?

回忆后,导入——在我的心里,下列诗句是写黄鹂的佳句。出示下列投影 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唐·杜 甫《绝句》

2.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唐·杜 牧《江南春绝句》

4.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宋·晏 殊《破阵子》 思考:这些诗中的黄鹂的生活状态怎样?你是从哪些词中读出来的? 明确——生活得自由欢畅,可以从“鸣”、“争”、“啼”、“一两声”等词中感受到。明确——美丽的春景之中,可以从“翠柳”、“暖树”、“绿映红”、“日长飞絮轻”等语句中感受到。

总结:读着这样的诗句,我们读者感受到的是美,一种景物一体的和谐之美。下面我们来研究今天要学的课文,看看文中的黄鹂和生存环境和生活状态。

三、研读课文

要求:快速浏览课文,在文中标注出表现黄鹂的生存环境和形色神态的语句。1.学生自由交流。

2.讨论、小结有关黄鹂的材料,按照“地点”——“生存环境”——“形色神态”的顺序完成表格。

地 点 生 存 环 境 形 色 神 态

阜平丛林、阳光 尖利啼叫、迅若流星、金色羽毛 青 岛 林林深密幽静 追逐逗闹 枪口之下 一去不返

鸟 市 玩弄之中 焦黄羽毛、凄惨

江 南 湖光山色、密柳长堤、茂林修竹、桑田苇泊 全部美丽

3.引导:请大家他细研讨一下这五幅画面,按一定的标准分类,分类后你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讨论得出:呼吁为黄鹂创设优美和谐的生活环境。(直接表露这一主旨的是§22和§23段,齐读!)

讨论得出:这是类比,因为黄鹂曾有过与海鸥完全相同的生活遭遇。

5.引导:可是,文章并没有到23节就结束,请大家齐读§24和§25,看看对本文的主旨有没有新的认识。讨论后总结:呼唤为各种美的事物创设优美和谐的生活环境。读到这里,我们懂了,文中的黄鹂,是美的事物的象征。

四、阅读方法指导

到这里,我们还只是注重了文学作品本身,基本上没有考虑作品以外的因素。这种品文体情的过程,称为主观性阅读。投影下列资料:

主观性阅读——只是注重了文学作品本身,基本上没有考虑作品以外的因素。(即“品文体情”)投影下列资料:

实证性阅读——既考虑作品,又特别注重作品的写作背景等因素的阅读。(即“知人论世”)投影下列材料: 作 者 介 绍 孙犁(1913——),原名孙树勋,现、当代作家。他的《荷花淀》、《嘱咐》等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名篇,也是“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1956年写完《铁木前传》后,他因病再也不写小说了。

本文写于1962年,其时孙犁49岁。知人论世 ●

目前为文,总是思前想后,顾虑重重,环境越来越“宽松”,人对人越来越“宽容”,创作越来越“自由”,周围的呼声越来越高,我却对写东西越来越感受到困难,没有意思,甚至厌倦了。

——孙 犁《 文 虑 》

● 政治斗争的形势,也有变化。上层建筑领域,进入了多事之秋,不少人跌落下来,作家是脆弱的,也是敏感的。他兢兢业业,唯恐有什么过失,引来大的灾难。——孙 犁《说赵树理》

五、总结

从美学角度看,和谐是一种极致的美——黄鹂与环境是这样,我想:昨天我所看到北郊中学的美也是如此。当然比这种自然的极致更美的是创造极致的人。美的事物

篇5:《黄鹂》教案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学习了解作者孙犁及其文学创作。

2、熟读、品味文章,把握本文传达的深刻哲理。

3、学习借鉴托物言志的写法。

二、学习重点与难点

1、对课文的哲理作一点分析评价。

2、借鉴课文的写法,学习精彩语言。

3、学习体会孙犁散文的特色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优秀的作家对生活和人生的关注方式是多样的独到的,有许多现代作家就是通过写鸟来表现他对生活和人生的认识的。老舍先生写小麻雀,表现的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周瘦鹃写杜鹃蕴含着的是对传统习惯看法的思考。而作家孙犁则要向大家介绍一种非常可爱的鸟——黄鹂。

2、提问:黄鹂是怎样一种鸟?

3、要求学生结合课本插图对黄鹂进行描述。

4、要求学生回忆说出与黄鹂有关的诗句。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清天。(杜甫)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

5、提问:本文题为“黄鹂”,目的是否真的是介绍“黄鹂”这种鸟? 明确:不是。目的是借黄鹂来说理。分析写法特点: 板书:托物言志

(二)学法指导

本文语言优美,主旨深刻,条理又十分清晰,稍作点拨,学生即能够理解,故应该以学生精读文章、把握语言、领会主旨为主。要求学生结合课后思考练习熟读文章,尤其要认真阅读全文的结尾部分(从“从此”至全文结束。)。教师则适当介绍作者及文章背景。

由于学生基础较差,所以教师亦应注重基础知识的点拨与分析。

(三)作者介绍

孙犁,河北安平人,现代小说家、散文家。1913年4月6日生。高中毕业后流浪北平,在图书馆读书、在大学旁听,用“芸夫”的笔名在《大公报》上发表文章,先后在市政机关和小学当过职员,1936年暑假后,到河北安新县小学教书,了解白洋淀一带人民生活。1944年在延安发表《荷花淀》、《芦花荡》等作品。孙犁解放前及解放初期的创作结集为《白洋淀纪事》,是作者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的创作风格的一部集子。作品从多方面勾勒了时代和社会的历史风俗画面,以明丽流畅的笔调、秀雅隽永的风格和丰富的劳动者的鲜明形象,在读者中间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成为“荷花淀派”的代表作。其他作品主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和中篇小说《铁木前传》,此外还写有散文集《津门小集》等作品。

(四)全文结构分析

1、要求学生首先熟习全文内容,把握文章整体结构,尤其要把握黄鹂在不同环境中不同的生存状态。

2、提问分析:

(1)文章一共几次写到黄鹂?

(2)分析各次不同的时间以及黄鹂的生存状况。

3、结合学生分析,理清文章结构:

次数

时间

地点

生存状况

第一次

抗战期间

阜平山村

尖利啼叫、忽隐忽现、美丽极了 第二次

前几年

青岛

追逐、逗闹

第三次

有一天

鸟市

系在木棍上、羽毛焦黄、神情凄惨 第四次

第二年春天

江南太湖

展现全部美丽、自由啼叫、安居乐业

小结:随着时间的推移,黄鹂的生存状况在不断发生改变,在这个过程中,作者逐步向读者揭示出某种哲理,应该引起思考和重视。

(五)分析课文重点

1、根据作者对黄鹂不同境遇的态度,用一句话说出本表所要表达的意思。表现了作者对美的事物的追求。

2、文章写黄鹂,开篇却写与之无关的“红靛儿”、“虎不拉儿”、“黧鸡儿”,有何用意?

黄鹂对生存环境有自己的要求,为下文分析黄鹂和生存环境的关系作铺垫。

3、作者为什么写到与黄鹂无关的海鸥?用了怎样的写法?

明确:由老史试枪引发联想,表现作者对摧残鸟儿这类丑恶行径的义愤。因为海鸥和黄鹂一样,都是鸟,也都是美的事物的象征。

作者采用了插叙的手法来写。

4、从环境和黄鹂的关系看,“极致”在文中的含义?

文中多次提及黄鹂的生存状态,大体上一种是好的或比较好的,而另一种则是不好的。两者相比,不难发现黄鹂的自由与美丽的展现应该有它良好的生存环境,而这种“形色神态和环境的自然结合和相互发挥的‘景物一体’的境界”便是文中所言“极致”的具体含义。

(六)分析鉴赏课文后五段

1、用一两句话说明作者悟出的哲理。(1)各种事物都有它的极致。

(2)在一定的环境里,才能发挥这种极致。

2、在这五段文字中,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排比——虎啸深山,鱼游潭底,驼走大漠,雁排长空。说明“形色神态和环境的自然结合和相互发挥”,才能成为极致。

(2)引用——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增添文章的文学色彩。

3、倒数第三、四自然段,句式上有什么特点?

作者在这里用整散结合的写法,句式上长短相间,如同古代华丽的赋文一般,极富韵味。而“湖光山色,密柳长堤”,“茂林修竹,桑田苇泊”,春雨、宿露、朝露、彩虹等词语简洁地描绘出江南春季美丽的自然景色。黄鹂婉转的啼叫、俊美的身影在这美丽的环境中展示出全部的美丽,使人自然地联想到王勃“落霞与孤骛齐飞,秋谁共长天一色”的名句,真正受到一种美的极致。

(七)本文的写作特色分析

1、用象征来说理。这种手法富有文学性,形象生动,富有美感,而且比较含蓄。

2、从叙事到说理水到渠成,说理又恰到好处。

从叙事到篇末的说理,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篇末的说理自然而然。

3、随时间的推移,深化文章主旨。

4、托物言志、含义深刻、富有哲理。

5、精彩的语言

(1)用排句和对句,使语句整齐

(2)运用比喻、排比、对偶等形象的语言来描写事物。(3)运用富有哲理的语言。

(八)全文总结

本文围绕黄鹂以时间顺序展开,记叙了作者对黄鹂的迷恋,对摧残这类鸟儿的丑恶行径的义愤,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对生物(包括人类)与自然环境、生存最佳结合的向往,从而给读者人生哲理的启迪。黄鹂在不同的环境中有不同的状态,说明“各种事物都有它的极致”,只有“在一定的环境里,才能发挥这种极致”的道理。

(九)文章背景知识

1、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背景。

在文艺战线上,党鼓励革命文艺家积极地亲近工农兵,给他们以到群众中去的完全自由,给他们以创作真正革命文艺的完全自由。

2、文化大革命前十七年的历史背景。

当时也有“左”的错误倾向,把文艺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口号理解为“要求文学艺术从属于临时的、具体的、直接的政治任务,”干涉了许多不应当干涉的事情。

(十)课堂练习与作业布置

1、熟读课文后五段,并背诵。

篇6:蜗牛与黄鹂教案

导入 新课

1、教师演唱歌曲《阿里山的姑娘》

师:同学们,你知道刚才老师演唱的歌曲歌名叫什么?它是哪里的民歌?

2、学生谈谈自己所知道的台湾方面的知识。

3、用多媒体演示台湾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名胜古迹等,教师简介台湾。师:在我国的东南海域上,有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就是我国的一个宝岛——台湾。台湾四面环海,四季如春。

4、放映其它图片

师:台湾所特有的地理环境,塑造了一批正直、朴实、真挚、爽朗的台湾人,正是台湾人的这种性格特点,孕育了具有台湾风格的艺术形式。

5、体会台湾校园歌曲亲切、朴实、明朗等特点。多媒体演示:

点 歌 台 l 童年 l 乡间的小路 l 外婆的澎湖湾 l 兰花草 l 龙的传人

二、自主感受与体验

师:台湾的校园歌曲亲切、朴实,台湾的民歌更是活泼风趣、天真纯朴,大家想听吗?提问:歌曲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它是用什么样的情绪演唱的?

1、学生初步欣赏《蜗牛与黄鹂鸟》。

学生边听边思考:歌曲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它是用什么样的情绪演唱的?

2、学生复听歌曲,用拍手、跺脚、捻指、摆动身体等体态感受歌曲活泼风趣的情绪。

3、引导学生随范唱轻声学唱歌曲,进一步体验歌曲活泼风趣的情感。

4、用自然纯美的声音演唱歌曲,表达歌曲活泼风趣的情感。

三、合作创编表现

1、小组交流讨论歌曲中有几个角色?每个角色演唱时在音色和语气上有什么区别? 生:回答

2、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练唱。学生:讨论,练习

3、同学汇报,并演唱。

4、分组讨论,创编歌词。

5、交流并演唱学生自己创编的歌曲。

6、合作创编音乐剧

师:《蜗牛与黄鹂鸟》是一首寓言式的叙事歌曲。刚才我们用唱歌的形式表现了歌曲,下面我们用音乐剧的形式来表现歌曲内容(出示课件)

多媒体演示:

音 乐 剧: 蜗牛与黄鹂鸟 第 一 幕: 葡萄成熟前 背景音乐: 春天在哪里 第 二 幕: 葡萄成熟后 背景音乐: 蜗牛与黄鹂鸟

7、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幕,分配角色,设计简单台词,合作排练。

8、学生分两幕表演音乐剧。

8、引导学生谈谈受到的启发:象蜗牛一样具有坚持不懈、努力前进的进取精神……

四、师生评价与反思

1、师生评价表演的成功与不足,并评出最佳个人表演奖、集体配合奖、文明观众奖,进行颁奖。

篇7:蜗牛与黄鹂鸟教案

教学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作,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完善评价机制。

教学分析:这是一首民族特色浓郁的港台歌曲。歌曲的旋律轻松活泼,歌词生动有趣,隐喻着日常生活中人们不畏艰难、对奋斗目标执着追求的顽强精神。歌词采用民间寓言的方式,树上的黄鹂鸟与背负重壳的蜗牛对同一事物所表现出的不同心态,托物言志,意义深刻。歌颂了像蜗牛这种任劳任怨,知难而进,不断进取的精神。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学会歌曲《蜗牛与黄鹂鸟》,并有表情地演唱、歌曲。过程与方法: 通过聆听、比较音乐形象,主动表现歌曲。情感态度价值观:从歌曲中学习蜗牛“笨鸟先飞”的精神。教具准备:录音机、《蜗牛与黄鹂鸟》磁带,蜗牛、黄鹂鸟的图片、头饰等相关教具。

教学重点:让学生真正深入角色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深入角色地演唱歌曲,正确表现附点节奏。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律动(小象)

三、新歌教学

1、导入: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故事,想听吗?(想)请把眼睛轻轻地闭上,认真地听,边听边思考,老师讲的是谁和谁的故事。听完后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

在一个农家小院的门前有一棵葡萄树。春天到了葡萄藤上长出了嫩绿的枝芽,一只蜗牛看见了心想,什么时候才能结出葡萄啊,我可真想吃呀,于是小蜗牛背着它那重重的房子一步一地向葡萄架爬去。爬呀爬呀,大中午了,它才爬了一小段,这时刚好被站在葡萄架上的两只黄鹂鸟看见了,他们嘻嘻哈哈的笑蜗牛说:“蜗牛兄弟你上来干什么呀?”蜗牛答到:“吃葡萄呀!”两只黄鹂鸟听了哈哈大笑道:“嘿!葡萄树才刚刚发芽,葡萄成熟还早得很!你这么早上来干什么呀?小蜗牛听了,不以为然,一边擦汗一边说道:“你们不要笑,我天生爬行速度慢,等我爬到树顶的时候,葡萄不就成熟了吗?黄莺鸟听了摇摇头飞走了。”

师:听完故事那位同学说说,老师讲的是谁和谁的故事? 生:………….师:小朋友,你见过蜗牛吗?它长什么样?下面老师就把这两位小主人翁请出来好吗?(出示课件分别展示蜗牛和黄鹂鸟的图片)。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歌曲就是刚才的故事改编而来的,他的名字叫——《蜗牛与黄鹂鸟》(学生齐读课题),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歌好吗?请同学们快速的把书翻到37页。

3、在学习歌曲之前呢老师来弹奏两段音乐,你们来听一听那段音乐是表现蜗牛的? 那段音乐是表现黄鹂鸟的?并用动作表现出来好吗? 师:同学们表演的真好,下面我们来听听这首歌

4、出示歌谱听范唱(播放录音)

设问:听完歌曲,你有什么感受? 生:(学生自由说)

师:蜗牛 ——不怕困难,坚持不懈,对奋斗目标执着追求。

黄鹂鸟——自以为是,拿自己的长处来取笑别人的短处

5、复听范唱(注意唱准“阿黄阿黄鹂儿不要笑”处的音)如:第二段开头或是结尾处的换气„„,根学唱情况而定。

6、学生用啦啦啦……..来唱旋律

7、试唱歌谱

8、完整演唱歌曲

四、歌曲演唱处理(1)处理第一段

师:今天同学表现真棒,一下子就会唱了,不过光是会唱可不行,我们还要把歌曲唱好!请大家抬头挺胸坐好了。我们先来唱唱第一段,看看是谁出场了?(生:蜗牛)

A、师:“蜗牛从大树刚刚发嫩芽的时候就开始爬,一直爬到葡萄成熟。你知道蜗牛从什么季节爬到什么季节么?”

生:蜗牛从春天一直爬到秋天 B、师:它要爬这么漫长的时间,你对蜗牛有什么评价?

启发学生要学习蜗牛“坚持不懈、努力追求”的精神。C、师:哪一句最能体现蜗牛坚持不懈的精神? D、谁能够试试把蜗牛的这种坚定的感觉唱出来。E、请你一边唱一边用你的动作表现出来。(全体)

(2)处理第二段

A、师:我们来唱唱第二段,看看这时候谁出场了? 生:黄鹂鸟

B、师:“黄鹂鸟对蜗牛的这一做法是什么态度呢?”(启发学生说出黄鹂鸟嘲笑、蔑视、骄傲、看不起„„。)C、师:谁能够试试把黄鹂鸟骄傲的感觉,嘲笑的语气唱出来? D、我们一起用嘲笑、骄傲的语气,读一读黄鹂鸟的歌词,再唱一遍。E、请你一边唱一边用你的动作来表现傲气的黄鹂鸟。(全体)

(3)处理最后一句

(1)演唱最后一句,注意换气记号

师:蜗牛在黄鹂鸟的嘲笑下不仅没有退缩,还告诉黄鹂鸟一个什么道理呢?”

(启发学生说出只要努力就能成功,对目标不断追求的道理)(2)请你用“坚定”的语气把结尾唱出来。5.有角色地,富有情趣地完整演唱全曲。

6、全体起立,自己为歌曲编上动作,声情并茂地演唱全曲。

五、小小音乐剧、演一演(1)指名几个学生,带头饰表演歌曲(葡萄树、蜗牛、黄鹂鸟)。(2)师生评价

师:我看下面的同学都坐不住想表演,那我们随着音乐动起来吧!(3)全体分角色角色演唱全曲

师:你们表演的太精彩了,每一位同学都是很棒的小演员,老师为你们鼓掌!

六、拓展

师: 蜗牛最后吃没吃到葡萄呢?(生答)

师:学会了这首歌,小蜗牛和黄鹂鸟你们更喜欢谁呢?为什么黄鹂鸟不受大家的欢迎呢?

生:黄鹂鸟他没有礼貌,嘲笑别人,所以我们不喜欢她!师:如果你是小黄鹂鸟,你会对蜗牛说什么呢?

师:黄鹂鸟听到了我们的批评之后,它很难过,于是飞到了葡萄树下,那我们再来想象一下:秋天到了葡萄成熟了,蜗牛和黄鹂鸟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生:„„„

师:老师续写了一段歌词,请跟老师一起来读一读吧

阿蜗阿牛你呀别生气,我们不应该呀嘲笑你,想吃葡萄容易得很哪,我们可以来帮助你。阿黄阿黄鹂儿谢谢你,一起吃到葡萄真甜蜜。

篇8:《蜗牛与黄鹂鸟》教案

1、技能目标:能选择合适的乐器为歌曲伴奏。

2、情感目标:感受歌曲中活泼、诙谐的性质,会用身体动作表现歌曲的节奏。

活动重点:

能用身体动作表现歌曲的节奏。

活动难点:

会选择合适的打击乐为乐器伴奏。

活动准备:

前经验准备:尝试过用打击乐器给歌曲伴奏。

物质准备:歌曲《蜗牛与黄鹂鸟》的音乐、蜗牛与黄鹂鸟各一个、节奏图谱一张、铃铛和木鱼幼儿人手一个。

活动过程:

一、通过故事,引出课题。

1、(出示蜗牛与黄鹂鸟)对,有一天,小蜗牛背着重重的壳来到了一颗葡萄树下,这时候一只黄鹂鸟高高兴兴地也飞过来了停在了葡萄树上,但是这时候发生了一件事情,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接下来我们来听一听音乐就知道了!

二、聆听歌曲使幼儿第一次感受歌曲的节奏。

(一)出示图片

1、小蜗牛也想爬到哪里去呢?,它有又是怎样爬的呢?

师:同时引导幼儿唱一唱、学一学蜗牛的动作师:这时候黄鹂鸟是怎样做的,有对它说了些什么呢?

幼:阿黄阿黄鹂儿不要笑,等我爬上它就成熟了同时引导幼儿唱一唱。

三、看图谱用动作表现出歌曲的节奏。

1、“其实蜗牛与黄鹂鸟也给我们准备了很多动作,咦,躲到哪里去了呢?”

2、(出示图谱)图谱上面画了些什么呢,请你找一找幼:有拍手、搭肩、跺脚。

师:原来蜗牛和黄鹂鸟想让小朋友也来学一学它们的动作。

3、引导幼儿学会看图谱做动作,教师边示范做动作。

4、接下来我们听着音乐一起来学一学蜗牛和黄鹂鸟吧!(全体幼儿一起跟着音乐做动作。)

5、幼儿互相合作打节奏(面对面拍手)结束。

篇9:蜗牛与黄鹂鸟教案

幼儿天生喜欢音乐。音乐也是幼儿表现情绪和情感的最好方式。新课标指出面向全体幼儿,注重幼儿个体发展是新时代音乐教学的重要理念。在这堂课中通过给幼儿一个机会,一种表现欲望,一种创新的动机和一种发散思维的环境,引导幼儿学习蜗牛身上那种对奋斗目标执着追求的顽强精神。

2.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蜗牛与黄鹂鸟》。

(2)了解歌曲中欢快活泼的特点,感受蜗牛坚持不懈的进取精神。

(3)大胆想象能够用自己喜欢的动作表现歌曲的内容。

3活动准备:

(1)《蜗牛与黄鹂鸟》PPT

(2)蜗牛和黄鹂鸟,两只小动物的教学纸片各一张。

(3)奥尔夫乐器手铃16对

4.教学过程:

(1)导入环节(甲)老师;(乙)幼儿

甲:小朋友们,你们好!昨天呀,老师去动物园里转了一圈。小朋友们想一想动物园里都有什么呢?请小朋友们把答案埋在自己心里。然后老师要跟小朋友们玩一个逛三园的游戏。(玩游戏)今天老师从动物园里请来了两只小动物。小朋友们看一看。他们是哪两只小动物呀!互动问题①小朋友们先看老师的右手里拿的是什么小动物呀?请小朋友们举手回答。小朋友们回答的可真棒呀!这的确是一只鸟。但是它是一只漂亮的黄鹂鸟。互动问题②那就有请小朋友们再看看老师的右手拿的是一只什么动物呀?请小朋友们举手回答。哦,它是一只蜗牛呀。但是老是觉得他是一只悠闲自在的蜗牛。互动问题③那老师想问问小朋友们想不想和他们一起玩,一起做朋友呢?好的,小黄鹂鸟和蜗牛给老师来了一封信,说道:“小朋友们,你们好呀!如果你们想要和我们一起玩,一起做朋友的话,你们就要和老师一起学会一首关于我们的儿歌,还要学会老师的动作进行表演,小朋友们加油哦!”原来这就是黄鹂鸟和蜗牛给小朋友们的写的信呀!互动问题④那小朋友们愿不愿意和老师一起学习这首好听的儿歌呢?好的。

(2)教师表演:小朋友们这首儿歌的名字就叫做《蜗牛与黄鹂鸟》,现在老师先唱一遍,小朋友们仔细听,仔细看哦。

歌词

阿门阿前一颗葡萄树, 阿嫩阿绿的刚发芽。

蜗牛背着那重重的壳, 一步一步的往上爬。

阿树阿上两只黄鹂鸟, 阿嘻阿嘻哈哈在笑他。

葡萄成熟了还早得很哪,现在上来干什么。

阿黄阿黄鹂儿不要笑, 等我爬上它就成熟了。

(3)小朋友们跟老师学习

甲:小朋友们,老师唱完啦,现在老师要分给你们一些乐器。需要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学唱这首儿歌。老师一句小朋友们唱一句。小朋友们准备好了吗?(老师带领幼儿唱一遍。)小朋友们刚跟老师学习了一遍,老师看到有些小朋友对对儿歌还是不太熟练。那现在就有请小朋友们在跟老师学习一遍。(老师带领幼儿再唱一遍)

(4)小蜗牛和黄鹂鸟跟小朋友们一起表演

甲:小朋友们唱的可真好呀!看来小朋友们现在已经学会了这首儿歌。互动问题⑤小朋友们,看那边是谁来了呀?小朋友们说的可真棒呀!原来是小蜗牛和黄鹂鸟要来看小朋友们的表演。那小朋友们准备好了吗?(放音乐,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完整的表演第一遍。)哇,小朋友们学的可真快呀!小蜗牛和黄鹂鸟看了高兴极啦。他们激动地想和小朋友们一起来表演。那就有请小朋友们和小蜗牛和黄鹂鸟一起再表演一遍吧。(第二遍,蜗牛和黄鹂鸟一起加入表演。)

5.活动延伸: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习了《蜗牛与黄鹂鸟》的儿歌。老师布置一个小小的作业。那这个作业就是小朋友们今天回家都要去当小小老师给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教一下这首《蜗牛与黄鹂鸟》的儿歌!

6.活动结束:

(叮咚)小朋友们,小蜗牛和小黄鹂鸟到了回家的时间。他们压钢队老师说你们表演的非常的棒,想以后邀请你们一起去动物园里去找他们玩,好不好呀?

好啦,各位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的课就上完了,小朋友们再见!

7.活动反思:

在这课的设计中,我注意从幼儿的兴趣爱好出发,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让幼儿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并本着“变难为易、变厌为趣、变被动为主动”,培养幼儿听辨、感受音乐旋律能力为指导思想,充分启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作力,突出了“面向全体幼儿,注重个性发展”的教学理念,整节课来看幼儿在轻松活泼、愉快合作的氛围不仅很快地学会了歌曲,还理解到了这一课的含义。

篇10:蜗牛与黄鹂鸟教案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应聘小学音乐的号考生!

一、教学分析

我今天要说课的课题是《蜗牛与黄鹂鸟》(写板书,侧身写,速度要快,字要好看),这是人教版小学音乐教书三年级的知识内容,是一首风趣、活泼的叙事性的民族歌谣。歌曲以叙述的口吻讲述了蜗牛在葡萄树刚发芽时就背着重重的壳往上爬,而黄鹂鸟却在一旁讥笑它 的情景。歌曲歌颂了蜗牛坚持不懈的进取精神,音乐形象天真纯朴富有生活气息。歌词结合紧密,大多一字一音,与口语相近,质朴自然。

二、说学情

三年级的孩子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上都带有幼儿的特征,其思维以具体思维为主,他们往往表现出好奇,好动,好模仿的特点。从音乐教学的角度,在本学段里,激发培养他们的音乐兴趣,开发音乐感知力,培养他们歌唱、表现、创造力都十分重要

三、教学目标

1.(边说边写)学生能够准确生动地演唱歌曲,熟练掌握切分节奏,附点音符和换气记号(板书:演唱歌曲)

2.学生从音乐中受到思想上的启迪和教育,能够学习蜗牛坚持不懈、坚忍不拔的进取精神。(板书:学习蜗牛坚持不懈的精神)3.通过聆听、表演、欣赏比较音乐形象等过程与方法学习歌曲并积极参与舞蹈表演,使他们创造美的能力得到锻炼,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板书:参与表演)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准确生动地演唱歌曲,把握歌曲的节奏型,掌握切分音、附点音符和换气记号。(板书:学歌曲,掌握节奏)

五、说教学法:

教学时,我避开一些比较沉闷的单一的教学法,因为这些教法对于一群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的小孩而言是非常的枯燥无味。但他们往往容易对有趣、富有童趣的事物产生兴趣。所以在教学课堂里,我比较注重肢体语言以及语音语速的起伏变化,配合生动的多媒体教学。这样目的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感。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重点采用引导法、情境教学法等方法设计本课过程的。

六、教具准备

钢琴、头饰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七、我的教学过程分三个步骤进行。

1、情景导入,(板书:情景导入)为了吸引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兴趣,与学生互动,我会用《蜗牛与黄鹂鸟》的故事来导入,这样孩子们能够直观的有兴趣的跟着我一起融入到我的课堂情景中。2.进行完兴趣导入开始学唱歌曲,(板书:学唱歌曲)这个教学过程分两个环节进行,把握音乐风格和学唱歌曲(板书:音乐风格,学唱歌曲)孩子们只有多听音乐才能获得感性认识和审美经验,让孩子们欣赏、聆听两遍音乐,感受音乐风格,学生每次欣赏都要带着不同层次的问题,如:这首歌的音乐风格是什么?这首歌赞扬了哪个动物的品质?孩子们举手回答,当回答出欢快活泼的音乐风格我会马上抓住这一点,继续引导,这样的音乐风格有什么样的节奏和歌词呢?进入歌唱的第二个环节,考虑到这个环节比较枯燥,因此我会让小朋友创编每个小动物的动作,最后我和孩子们选出最好的动作随着我的琴声分句模唱来做律动,这样孩子们会对歌曲由陌生到熟悉,学习歌词理解歌词的情绪,最后我弹琴伴奏,学生在我的伴奏中,激情更加饱满,角色扮演的更加投入,更加形象。

3.当小朋友们熟练的深入角色的演唱歌曲了,就开始我的第三个教学过程,参加到情景剧的演出中了,我把小朋友分成四人一组,一个人演葡萄树,一个人演蜗牛,两个人演黄鹂,此时放着音乐让小朋友们自己根据每句歌词编创,演出葡萄树刚发芽的快乐、蜗牛吃力的爬行还有黄鹂鸟傲慢嘲笑的动作,最后请一组同学和我一起表演,台下的小朋友们也要用双手打着节奏唱着歌一起参与到课堂来。

在这种欢快的气氛中,让小朋友自己主动的表演,去体会蜗牛坚持不懈的精神,告诉小朋友们,在学习生活中,也要像小蜗牛那样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向上攀登,不能像黄鹂鸟那样傲慢去取笑他人,这时会有小朋友说:老师不能学习蜗牛,它太慢了,要是我们那么慢的话就完成不了家庭作业了。我们学习黄鹂鸟那样灵活快速的完成事情。此时,我会夸奖小朋友从另一方面考虑问题,并告诉全班的同学,在我们每一个小朋友身上也存在优点和缺点,要学习他人的优点,不能取笑他人的缺点,做任何事情不能磨蹭,但要有恒心。

八、课后小结和作业

篇11:《蜗牛和黄鹂鸟》音乐教案

1、掌握切分音节奏,学习用不同的音色和语气进行演唱。 (重点难点)

2、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能够用自己喜欢的舞蹈动作表现歌曲内容。(重点)

3、通过活动,感受歌曲诙谐幽默、活泼轻快地特点。

活动过程:

一、活动开始。

1、听音乐《恭喜恭喜》走进活动室。

2、节奏练习:

今天,有很多小动物来和我们一起做游戏。我们听听谁来了。

师:X X X X XX

小黄狗 汪汪汪 (还有小青蛙和小鸭)

幼儿模仿

二、基本部分

1、感知小蜗牛与黄鹂鸟的不同特点。

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位朋友,你们猜猜它是谁?(出示蜗牛图片)

小蜗牛走路有什么特点?(很慢)

它走路那么慢,那他说话会是什么样呢?(慢,声音可能粗)

谁来模仿一下蜗牛向小朋友问好?

出示黄鹂鸟图片:

还有两只黄鹂鸟来到了我们班。小朋友想一想,黄鹂鸟有什么本领?(会飞,还会唱歌),它说话的声音会是什么样的?(清脆),如果黄鹂鸟看到蜗牛爬的那么慢会怎么样呢?(笑话它)

2、看背景图,老师用不同的语气和音色将歌词编成故事讲述。

3、教师范唱:

提问:(1)歌里哪一句是黄鹂鸟说的话?(引导幼儿知道这一句话是黄鹂鸟嘲笑蜗牛的。并边拍节奏边用嘲笑的语气朗诵歌词并唱一唱)。(2)小蜗牛是怎样回答的?(体会此时蜗牛的想法和语气。并边拍节奏边用嘲笑的语气朗诵歌词并唱一唱)。(3)歌曲中的“阿门阿前”的“阿”是什么意思?(是台湾方言,没有实际意义。)

4、带幼儿跟琴唱完整歌曲。

5、看指挥分角色唱歌曲。

6、出示视频幼儿完整欣赏歌曲。

7、引导幼儿创编舞蹈动作。

师: 蜗牛和黄鹂鸟可真是好玩。我们一起来根据歌词把它编成一个舞蹈跳起来吧。

8、幼儿自编舞蹈动作进行歌表演。

9、面向全体教师表演。

三、活动结束。

篇12:《蜗牛与黄鹂鸟》教案04

教学目标 :

一、学习带休止符的节奏型:o x o x | o x x ‖。

二、通过学唱歌曲使同学们懂得不能象黄鹂鸟那样自以为是、以自己的长处取笑别人的短处,和在生活中要学习蜗牛不畏艰难,对奋斗目标执着追求的顽强精神。

三、通过绘画创作和编、导、演歌曲内容情景,培养学生创新性、发散性思维和探究团结的精神。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蜗牛与黄鹂鸟》。

2、学习节奏0 x 0 x∣0 x x‖为歌曲伴奏。

3、创编活动。

教学准备:画纸、画笔、多媒体平台、实物投影机、头饰等。教学过程 :

一、以故事法导入

1、(师)提问:同学们见过蜗牛吗?(生:见过)那同学们愿意把你印象中的蜗牛表现出来吗?如通过画画,或描述蜗牛外貌特征和模仿蜗牛爬行动作等等。(让学生充分发挥表演才能,有特色的给予奖励)。

2、等画画的同学差不多画好了就结束表演,老师选一些画贴在黑板上,老师对表现较好的同学给予奖励。

3、(师)同学们不但模仿得象,而且画得也好。老师这里有一个蜗牛的图片(出示图片课件),同学们见过黄鹂鸟吗?老师这里也有一个黄鹂鸟的图片(出示图片课件),下面老师要给同学们讲一个发生在蜗牛和黄鹂鸟之间的故事:冬冬家门前有一棵葡萄树,春天葡萄树刚长出嫩绿的叶芽,一只蜗牛背着它那重重的壳就开始从树低下慢慢的往上爬,这时正好被站在树枝上的两只黄鹂鸟看见了,它们俩在那里嘻嘻哈哈的笑蜗牛,“蜗牛兄弟,葡萄成熟还早着呢,你这么急着就想吃葡萄了!哈哈……”蜗牛抬头看了看黄鹂鸟说:“这有什么好笑的呀,等我爬上葡萄架上的时候,葡萄不就成熟罗!”黄鹂鸟听了摇摇头飞走了。

二、学唱歌曲

有位叔叔把这个故事编成了一首歌曲,歌名叫《蜗牛与黄鹂鸟》让我们来听听。(放课件VCD)

(边听边带着学生摇摇身体,摆摆头,感受音乐的美感。)同学们一定觉得这首歌曲很好听吧!(生:是)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唱这首歌曲吧。

1、再次听唱,要求同学们带上表情来听唱(从学生中找出一个表情好的同学做示范。)

2、跟老师的钢琴唱,从学生的声音、音准、吐字、表情等方面出发,使学生能得到提高。

3、让同学们站起来声情并茂的演唱一次,同学们也可随着音乐做律动。

三、学习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1、老师这里有两个节奏型(出示课件)

1、o x o x | o x x ‖ 2、xxxx x | xxxx x ‖ 老师示范拍节奏

2、(师)同学们讨论一下,哪条节奏型更象蜗牛爬行的样子,等一下我们就用它为歌曲伴奏(学生讨论并回答)。

3、练习节奏

听歌曲为歌曲伴奏两遍,同学们可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老师作指导。

四、创编活动

(师)老师觉得这首歌曲不但内容有趣,旋律轻快、活泼,而且也是一幅非常美丽的画面,下面同学们能不能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现这首歌。比如,喜欢表演的同学们可以为这首歌曲设计舞蹈动作,或者邀上你的几个朋友,一起来创编这首歌曲的情境。

组织学生表演完后,让学生来评价学生,老师给予肯定和奖示然后贴在黑板上。(师)我们的小画家也创作完了,让大家来欣赏欣赏。(在实物投影机上展

五、德育渗透

(师)同学们:我们通过学习这首歌曲,你能从蜗牛和黄鹂鸟身上分别学到一些什么?(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注意学生回答问题的完整性。)

六、小结下课

篇13:音乐教材《蜗牛与黄鹂鸟》教案

《蜗牛与黄鹂鸟》是一首流行于台湾的叙事性民歌,歌词以叙述者的口吻,讲述了蜗牛在葡萄树刚发芽的时候就背着重重的壳往上爬,而黄鹂鸟在一旁讥笑它的有趣情景。

学情分析

由于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积极的参与和大胆表现。我还要尽量地鼓励更多孩子的思维行动起来,让他们每一个都加入到愉快的音乐氛围中,为他们提供一个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学习带休止符的节奏,并为歌曲伴奏。

二、情感目标:通过学唱歌曲使同学们懂得不能象黄鹂鸟那样自以为是、以自己的长处取笑别人的短处,和在生活中要学习蜗牛不畏艰难,对奋斗目标执着追求的顽强精神。

三、能力目标:通过创编、表演,培养学生创新性、发散性思维和探究团结的精神。初步学会评价。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难点:

1、感受音乐情绪表现音乐内涵。

2、掌握ⅩⅩⅩ节奏型。

3、用明亮、轻巧的声音,用不同的音色和语气演唱叙事性民歌。

教学过程:

慢慢的往上爬,这时正好被站在树枝上的两只黄鹂鸟看见了,它们俩在那里嘻嘻哈哈的笑蜗牛,“蜗牛兄弟,葡萄成熟还早着呢,你这么急着就想吃葡萄了!哈哈……”蜗牛抬头看了看黄鹂鸟说:“这有什么好笑的呀,等我爬上葡萄架上的时候,葡萄不就成熟罗!”黄鹂鸟听了摇摇头飞走了。

教学设想

上一篇:~学年上学期工作计划下一篇:英德市驻村干部工作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