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德智体全面发展

2024-04-13

论德智体全面发展(通用11篇)

篇1:论德智体全面发展

《如何培养孩子德智体能全面发展》观后感

于丹老师主要讲了三个主题:一是如何培养孩子的孝心,教育孩子理解父母,尊敬老师,懂得感恩:二是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正确引导在人际交往中的一些技巧;三是如何培养孩子自立、自强、自信以及抵抗挫折的能力。

她在第一个主题中讲到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小孩喜欢在一棵大树下玩,他每天都来,可有一天,小孩愁容满面地对大树说:“你看别的孩子都上学了,每天都有好玩的玩具,可我没有”。大树说:“你把我结的果子摘了去卖,你就有玩具了。”以后,孩子只有秋天才会来大树下。过了几年,小孩成了青年,他对大树说:“别人都有房子了,可我没有。”大树说:“你可以把的树枝砍了做房子。”又过了多年,青年成了中年人,他对大树说:“别人都漂洋过海了,可我没有。”大树说:“你可以把我的树干砍了做独木舟。”中年把独木舟推进海里走了。渐渐的中年长出了一根根白发,他来到树桩前,树桩问他:“我已经是一个没有用的树桩了,你也不会理我了!”这个人说:“不,我会一直陪你晒太阳。”

这正是父母完成了对孩子一生的成全。在我们的一生中无私而又不求回报的养育着我们。孝为德之本,我们要懂得感恩,要勇敢承担爱与责任。

德育方面:要培养孩子从小就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勤奋学习,遵守纪律,热爱劳动,关心他人,艰苦朴素。特别是家庭美德教育的内容是对孩子进行珍爱家庭,孝敬父母,勤劳俭朴,文明礼貌的教育。人的生活从家庭开始。家长要教育孩子爱自己的家,爱自己的家人,尊敬、关心父母,听从他们的教导和指点。最近孩子的爷爷生病了,他主动提出要把自己的压岁钱拿出来给爷爷买营养品。在生活上也不攀比,不追求高消费,一双鞋子坏了,买了一双新的,去学校的时候还是穿了旧的,说还能穿,没关系的。看到这些,我们也家长很欣慰。

智育方面:要时时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平时光是问一问是不够的,必须深入了解情况和老师做沟通交流。周末可以参与孩子的学习当中去,一起看看书,做做题,方可充分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此外还要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比如上课要专心听讲,积极思考,主动发言,保质保量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要养成认真检查的习惯等等。我家孩子在四年级下学期的时候上课专心的程度,作业的上交情况,认真检查的习惯等方面做得不够,老师也经常与家长联系沟通,共同来面对这些在小学中段经常出现的问题,和孩子一起找原因,寻方法,让他也认识到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体育方面: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的时期,特点是爱动,家长必须适度的引导孩子运动。不能由于玩的过度,影响休息和学习,要鼓励孩子做些正当的安全的有益的活动,以促进孩子的健康和发育。饮食方面要教育孩子不偏食,样样菜都要吃,以吸取多种营养,还要教育孩子讲究卫生。孩子因为体质弱,体育锻炼不是很主动积极,这方面在假期我们家长也要注意引导,带他经常去锻炼锻炼。我们家长和孩子的交流很多,经常和他们亲切交谈学校中的事,耐心倾听他们叙述学校中的见闻。我们也知道及时肯定孩子学习上的进步,这对于培养学习兴趣,树立学习信心,提高学习积极性是极为重要的。但在实际的过程中,孩子往往还是改不了粗心的毛病,也会急噪,生气,最终下来发现关键还是我们家长要摆正位置,及时关注他的微小进步,发现闪光点,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这样的效果才会好。急功近利,只会使事情越来越糟。

我们家长在教育的过程中有时往往会重养育轻教育;重生理轻心理;重智育轻德育;重做事轻做人。这些功利性太强的错误观念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会产生不利影响。所以作为家长要有科学的家庭教育的观念。与时俱进的家庭教育观念可以推动家长去改进家庭教育,所以家长也要不断学习进步。我们应该既把子女当作子女,也把他们当作朋友。这样的家庭氛围才会有利孩子的成长。看完讲座,我对我的人生有了新的思考,要想成才必先成人!

于丹老师讲座:

《如何培养孩子德智体能全面发展》

——观后感

城关小学五(3)班 2015年元月17日

篇2:论德智体全面发展

于丹老师主要讲了三个主题:德育方面:要培养孩子从小就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勤奋学习,遵守纪律,热爱劳动,关心他人,艰苦朴素。特别是家庭美德教育的内容是对孩子进行珍爱家庭,孝敬父母,勤劳俭朴,文明礼貌的教育。人的生活从家庭开始。家长要教育孩子爱自己的家,爱自己的家人,尊敬、关心父母,听从他们的教导和指点。最近孩子的爷爷生病了,他主动提出要把自己的压岁钱拿出来给爷爷买营养品。在生活上也不攀比,不追求高消费,一双鞋子坏了,买了一双新的,去学校的时候还是穿了旧的,说还能穿,没关系的。看到这些,我们也家长很欣慰。智育方面:要时时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平时光是问一问是不够的,必须深入了解情况和老师做沟通交流。周末可以参与孩子的学习当中去,一起看看书,做做题,方可充分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此外还要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比如上课要专心听讲,积极思考,主动发言,保质保量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要养成认真检查的习惯等等。我家孩子在四年级下学期的时候上课专心的程度,作业的上交情况,认真检查的习惯等方面做得不够,老师也经常与家长联系沟通,共同来面对这些在小学中段经常出现的问题,和孩子一起找原因,寻方法,让他也认识到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体育方面: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的时期,特点是爱动,家长必须适度的引导孩子运动。不能由于玩的过度,影响休息和学习,要鼓励孩子做些正当的安全的有益的活动,以促进孩子的健康和发育。饮食方面要教育孩子不偏食,样样菜都要吃,以吸取多种营养,还要教育孩子讲究卫生。孩子因为体质弱,体育锻炼不是很主动积极,这方面在假期我们家长也要注意引导,带他经常去锻炼锻炼。

我们家长在教育的过程中有时往往会重养育轻教育;重生理轻心理;重智育轻德育;重做事轻做人。这些功利性太强的错误观念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会产生不利影响。所以作为家长要有科学的家庭教育的观念。与时俱进的家庭教育观念可以推动家长去改进家庭教育,所以家长也要不断学习进步。我们应该既把子女当作子女,也把他们当作朋友。这样的家庭氛围才会有利孩子的成长。看完讲座,我对我的人生有了新的思考,要想成才必先成人!

于丹老师讲座:

《如何培养孩子德智体能全面发展》

——观后感

篇3:论德智体全面发展

一、《教育漫话》的主要内容

“我们日常所见到的人中, 他们是行为端庄或品质邪恶, 是有用或无能, 十分之九都由他们的教育所决定。”这体现了洛克对教育作用的重视, 他视教育为塑造与众不同的人的工具。洛克作为一位经验论者, 在关于知识与观念的起源上, 他反对天赋观念论, 认为知识和观念源于人们对世界客观事物的感性认识, 而教育对其观念的形成起着重大的作用。这表达了他的“白板说”的教育作用观, 他认为儿童就好比是一张没有痕迹的白纸或一块蜡块, 教育者可以对其涂写或塑造。

洛克在充分表达其对教育的期望之后, 花了大量篇幅探讨身体健康教育、德育与智育的具体内容及其意义。

(一) 身体健康教育是所有教育的基础。

洛克开篇指出, 人的真正的幸福状态在于身体健康和精神健康。他进一步指出一个人想要功成名就就必须有健康的身体作为本钱, 而拥有健康的身体就意味着能够吃苦耐劳。因此, 洛克坚决反对上流社会对儿童的娇生惯养, 主张身体锻炼和意志锻炼应自幼开始。这得益于洛克自己本身对医学的研究, 他对如何进行儿童的身体健康教育提出了诸多具体的建议。例如, 他指出儿童要积极锻炼身体, 过露天生活、赤足走路、冷水洗浴等;在衣着方面, 他强调不戴帽、衣服不过暖不过紧等;在饮食上他主张以清淡蔬菜、时令水果为主, 并且不能吃太饱、不喝烈性饮料、不吃糖果等;他还主张儿童要睡硬板床、有充分的睡眠、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在用药方面, 他强调要细心谨慎、可不用时最好不用、非要用时要请教医生。这些建议都有助于实现洛克的教育期望, 即培养出身体强壮、有吃苦精神的资产阶级绅士。

(二) 道德教育至关重要。

洛克认为需要培养儿童具有“直接的德行”, 即可以驾驭荣誉和快乐的德行。这体现为正直善良的德行、待人处事的智慧和举止优雅的礼仪, 这些品质正是洛克所期望培养的绅士所应具备的品质———德行、智慧、礼仪、学问之中的前三者。要获得这些品质, 他主张应将孩子留在家中教养, 由其父母和家庭教师充当儿童青少年的教育者, 根据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个性特点利用事实和实践来引导。例如, 他强调要对儿童及早管教;主张运用合理的奖惩方式以培养儿童的荣辱观;强调为儿童提供一切机会去练习与参与实践活动以培养成人期望其养成的优良道德习惯;注重儿童的个性培养, 重视对其好奇心的鼓励和呵护;强调家长和教师都应以身作则。

(三) 智育的必要性在于对德育起辅助作用。

“学问固然不可少, 但应居于第二位, 只能作为辅助更重要的品质之用。”洛克认为有德行的人比有学问的人更加可贵, 因为无德行的人若拥有学问会对社会造成危害并会使人的理性堕落。所以他将智育的位置排在了德育之后, 强调在养成了一定的优良道德习惯之后再进行智育。智育的辅助作用就在于促进儿童理性的提升, 由此他提出了许多实用的课程, 主要包括阅读、写字、绘画、外语、作文、算术、地理、历史、几何、修辞学、逻辑学、演讲、自然哲学、舞蹈、音乐、手工艺、击剑、骑马、商业算学以及出国旅行等。这是继夸美纽斯之后, 洛克提出的一个全面的以实用科目为基础的课程体系, 意在满足资产阶级实业家处理公私事务、开拓海外、充实生活的实际需要。洛克主张教师不应该也不可能把世界上所有的知识都传授给学生, 而应该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热爱、运用知识的方式以及尊重知识的态度。

二、对《教育漫话》的评价

《教育漫话》一书是洛克将书信整理编辑而成的, 初看上去可能不如其他专业性较强的书籍一般逻辑缜密、文字精确, 但是正因为它的随意性和通俗易懂, 才使得此书能够受到广泛的欢迎和流传从而成为教育经典名著。

(一) 教学内容广泛且实用。

洛克在《教育漫话》中提出了一个与封建教育完全不同的教学计划, 这个广泛的实用课程体系以当时新的科学知识武装青少年, 使其脱离虚无缥缈的神学教育, 打破了旧的教育传统。洛克所提出的这种实用的教学体系体现了古典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结合, 反映了当时英国工商业发展的需求, 同时也促进了实科教育的发展。

(二) 教学方法体现出超时代性。

洛克在书中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且超越时代的教学方法, 强调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点来进行教育, 而不是将儿童当做成人看待或当做罪恶的根源。他所提倡的这些实用的、超越时代的教学方法正与当今我们所强调实施的教学方法相契合, 这就更加证明了我们现在采用的教学方法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三) “白板说”的教育作用观具有教育万能论倾向。

洛克是一位典型的经验主义哲学家, 他强调一切知识和观念都来源于后天获得的经验。但他在特别强调教育对人和对社会的发展作用的同时, 却较少提到教育与环境、遗传之间的辩证关系, 有过分夸大教育作用之嫌, 具有教育万能论的倾向。

(四) 绅士教育的阶级思想严重。

洛克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绅士, 这无疑可以满足当时英国资产阶级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但他却无视当时广大平民阶级子弟的教育需求, 甚至反对贵族儿童与仆人接触以及强调进行家庭教育以避免儿童在学校中与其他阶层的子弟在一起, 这明显具有鄙视劳动人民的倾向, 具有严重的阶级倾向性。

三、《教育漫话》对我国中小学教育的借鉴意义

《教育漫话》同洛克的其他著作一样都是英美传统文化的瑰宝, 深刻地影响了后世的教育思想。

(一) 家庭教育的作用不容轻视。

洛克在书中非常强调家长与家庭教师对孩子的教育。但我国现今的中小学教育中, 家长自身的教育观念和职责不够明晰, 对家长与学校之间的沟通工作做得还不够, 容易造成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的脱节。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和终身的教师, 其所具有的榜样作用、教导作用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习惯和观念。所以, 学校应帮助家长形成自身的教育观念, 向家长提供在家庭教育的建议, 以求达到与学校教育相一致形成教育合力。

(二) 从生活中发现知识、从活动中获取知识。

我国现今的中小学教育虽然在进行一些改革, 试图增加学生的课外活动或社会实践, 但与课堂讲授所用的时间相比还存在很大的落差, 尚未真正改变灌输式的教育局面。书本上的知识是有限的, 学校传授的知识也不是万能的。我们不能只关注短短几十分钟的课堂讲授, 要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想要学习的知识, 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和总结生活。况且中小学儿童青少年的思辨能力还未得到充分的发展, 这就更加需要他们亲自动手去参与到生活的实践中, 用自己的双手去挖掘知识的种子和去体验获得知识的艰辛和快乐。这样才能使得书本上的知识成为学生自己的知识。

(三) 儿童青少年的身份是儿童青少年。

成人不要妄图期盼儿童会跟成年人一样市侩老练, 他们有自己的生活和精神世界, 可能在成人看来是荒诞可笑的, 但在他们看来却意义重大。也不要企图破坏他们的精神世界, 他们有自己的哲学, 他们会用自己的哲学思维和逻辑想象来推翻成年人的指责、捍卫自己天马行空的臆想天堂。作为教育者应该尊重儿童青少年的精神世界, 应该尽可能理解和满足他们的不伤大雅的幻想, 而不是用成人的眼光去批判、用社会的约定去规制, 那样只会抹杀他们的想象力, 摧毁他们的精神和打破他们的信仰, 使之变成所谓的“老态龙钟的儿童”。这不会是社会所需要的, 也不会是教育者所希望见到的。

(四) 给孩子自尊就是给师长尊严。

篇4:一位德智休全面发展的女神童

据她父母介绍,冯遐三岁就能识五线谱,并且学习了弹钢琴。四岁学数学,很短的时间就把加减乘除全学会了。五岁学英语,五百天就学完了《英语九百句》,开始知道约三千多个词汇,能用英语与外宾进行比较流利的会话。有一天,小冯遐巧遇一位外国副总统,当用英语与之交谈之后,那位副总统高兴地与她合影留念。

包括上海市高教局的人员在内的、那些曾经测验过她的人都认为,冯遐的英语水平相当大学一、二年级,数学相当初中二年级的程度,语文水平可达小学五年级。这对于1973年9月1日出生的冯遐来说,真是了不起的成就呵!难怪父母提起她,总是显露出抑制不住的欣喜之情呢。

我曾经指着她家的书桌问她:“书桌在英语里怎么读?”她回答说:“desp;“桌子呢?”“table”;“钟?”ciock”;“表?”“watch”。我还用英语作了一些简单的问话,她都是对答如流。我转而考她。88+22=?325×11=?她笔算一会,分别告诉我是“4”和“3575”。我要求她用心算计算15×9=?她也很快得出“135”的答案。

我高兴地抚摸她的头:“真是个聪明的孩子!今后可得继续努力,更上一层楼呵!”谁知她马上就说道:“更上一层楼’是《登鹳鹊楼》里的诗句。”我又惊又喜,立即说:“那你把这首诗背给我听听。”她背了两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下一句想不起来了。我提醒她:“欲穷……”接着她就“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背完了这首诗。

我要她再背一首杜甫的《石壕吏》,她一口气就把全诗二十四句流利地背诵完毕,而且还能每对句的意思作出大体正确的解释。她父母说,冯遐能背、讲四五十首唐诗哩。

今年2月28日,冯遐荣获上海市虹口区小学女子挟板打腿15米自由泳表演赛第一名。而她是去年才开始参加游泳训练的。目前,她仍每天要游泳约二小时。

爸爸说她爱爬公园里的假山,冯遐自己说最喜欢“滑梯”。我与他携手去公园“小游”,她沿途会拾起刚修剪下来的“梧桐球”用劲砸个粉碎。在我的眼里,她根本不是饱读经书、眼睛近视、迈着方步的小“博士”,她与其他孩子一样,是活泼、天真而又可爱的。

在我访问她的时候,她身长121.5公分,体重22.5公斤。根据1965年上海市儿童体重、身长的统计资料,她都在正常值之刊。妈妈说,她几乎没有生过什么毛病。

我记得,当我与她来到公园的儿童游乐场,她就挣脱我的手,急不可耐地飞步奔向滑梯。然而,在登向滑梯顶端的阶梯上,有个三岁多的小女孩,正小心翼翼地一步步向上登攀。虽说冯遐是急步奔到那里的,她并没有超越过去,却耐心地跟在后面。到了顶端,冯遐眼看小女孩一副不敢下滑的样子,就抱起小女孩一同滑了下来。然后,冯遐又带她登梯,教她下滑。小女孩要坐转动的木马,要在翘翘板上玩一玩,冯遐总把孩子抱上抱下,从旁保护,俨然是位体贴入微的小姐姐。瞧着这情景,那小女孩的父亲不住对我夸奖:“你的孩子真好!”我呢?也就满意地默认了。

临别时,冯遐又与小女孩挥手告别。我不由得有所感想:与某些逞强欺弱的大孩子相比,冯遐不是更胜一筹么。

冯遐的事侧告诉我们,注意早期教育确有利于早出人才。从冯遐身上,我也感到,要早出人才,客观条件同样是重要的。近几年来,我国人民“向科学进军”的热潮把冯遐的父亲卷进去了,他起早睡晚地学英语,原先只是捎带着与女儿一起学习,结果发现了女儿学习外语的潜在才能。也正由于这一家人生活的改善,才有条件买架录音机,把各种英语教材录制下来反复学习。而且,冯遐家就在虹口公园旁边,公园里的外宾、附近外语学院的学生,都是冯遐学习外语的好老师。

当然,冯邋能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神童”,还有不知疲倦的耕耘者——她父母的功劳。她妈妈从怀孕起,就按照“鱼中有磷,磷能补脑”的说法,让自己多吃鱼。孩子生下后,更注意给以适当的营养,尽管父母至今连一只普通手表也没有,可冯遐每月的膳食等费用却高达四十元。妈妈曾经当过歌唱演员,所以冯遐从小即被教以音乐,令其识五线谱,促使她的视听能力发达。现在,妈妈则尽量多负担家务,为的是“让做爸爸的可以专心地培养后代”。爸爸呢,则在努力当个“称职教师”。他业余学习儿童心理学,研究儿童教育学。他的教育方法是:早晚教读,日间让冯遐在家里听录音教材、完成布置的作业。凡属正确的答案,均记以“红五星”,日后则按“红五星”的多少,给予适当奖励。每逢节假日,总要带冯遐到公众场所,有意识地找人会话英语,同时,做爸爸的还得先走一步学好功课,还得和女儿一样去背诵唐诗和《英语九百句》,以便随时考核女儿和纠正女儿出现的差错。为此,他两年多没有看过一次电视,也极少看场电影。甚至在连续几天发热到三十九度的情况下,爸爸仍然每天坚持陪着女儿去游泳!

篇5:论德智体全面发展

全德智体全面发展

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习惯。其实,好的习惯受用一生。“双减”政策目的在于让孩子全面健康发展。“双减”政策落地,孩子的自由支配时间也逐渐多了起来。因此,作为家长,要合理分配这些时间,用心陪伴孩子度过童年。

其实,陪伴的本质是一种教育,没有陪伴,父母就不可能读懂孩子的内心世界,更不用说引领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父母也要上班赚钱养家,所以不可能全程陪伴自己的孩子。因此,要做到高质量陪伴,抓紧陪伴孩子的每一分钟。陪伴孩子时要用心、用力,多和孩子沟通,多倾听他们内心的想法,从而,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

“双减”政策落地,凸显父母角色尤为重要。因为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教导,家庭的熏陶。双减政策更考验父母的担当。陪伴是责任,养育是责任,以身作则更是责任。利用周末、节假日,作为家长的我们,可以和孩子进行亲自阅读,带孩子到户外走一走,聆听大自然的声音。

篇6:论德智体全面发展

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如果是好习惯,则会终生受益;反之,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害你一辈子。

专家研究表明,3-12岁是人形成良好行为的关键期,12岁以后,孩子已逐渐形成许多习惯,新习惯要想扎下根来就难多了。孩子学会学习,必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凡是学习成绩好而且稳定的孩子,都是从小培养形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成绩忽好忽坏的孩子,往往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家长们应该怎样去培养孩子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按计划学习的习惯。

孩子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同时还有劳动、文娱活动、体育活动、游戏、交往等内容。家长指导孩子订计划,应该包

括德、智、体各方面的安排,学习是其中的重要部分。 孩子的计划包括每天的时间安排、考试复习安排和双休日、寒暑假安排。计划要简明,什么时间干什么,达到什么要求。

每天的计划安排,星期一至五除了上课之外,要把早自习和放学回家以后的时间安排好。早自习可以安排背诵、记忆基础知识、预习等内容,放学回家主要是复习、做作业和预习,应该有玩的时间和劳动的时间。

周六和周日应安排小结性复习、做作业、劳动、文体活动以及参加课外兴趣活动。内容不可排得太满,否则影响效果。

寒暑假时间较长,除了完成假期作业之外,要安排较多的课外阅读和较多的文体活动。有的孩子学习吃力,应利用假期补习一两门功课。

订计划要发挥孩子积极性,家长不能代替,应该提出指导性意见。督促孩子严格执行计划,不能订完计划放在一边。计划可以调整,不可放弃。

专时专用、讲求效益的习惯。

孩子学习,应该速度、质量并重,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要求完成一定数量的任务。这既要讲清道理,更需要认真训练。

由于孩子年龄不同、个性不一,每次能够集中脑力的时

间长短不一样,要从实际出发提出要求。最重要的是教孩子给自己提出学习内容的数量和质量要求,一旦坐到书桌前,就进入适度紧张的学习状态。有些家长,只要求学习,恨不得能让孩子老坐在书桌前看书、做作业,没有休息与放松的时间。这样,反而容易形成磨磨蹭蹭、不讲效率的毛病。 *独立钻研、务求甚解的习惯。

鼓励孩子刨根问底的积极性。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对许多事总爱刨根问底,这是好奇、求知的表现,说明孩子爱动脑子。家长切切不可嫌孩子嘴贫,冷漠对待。最好跟孩子一块儿刨根问底,能解决的.自己解决,不能解决的请教他人或者阅资料。

篇7:论德智体全面发展

第一、在德育方面,我们要培养孩子哪些方面的素质?

一开始,于丹教授讲述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小男孩和一棵苹果树,苹果树很爱这个小男孩,无条件的满足他。但小男孩随着年岁的增长,来找苹果树玩的时间愈来愈少。最后,在小男孩成为了一个老人的时候,小男孩才懂得苹果树对自己的付出。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国以人为本,人以德为本,德以孝为本。这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至德要道。所以我们首先要培养孩子的孝心、仁心,让孩子从小懂得感恩。生活需要一颗感恩的心来创造,一颗感恩的心需要生活来滋养。懂得感恩就是幸福。也要让孩子学会自立、自强、自信 。

第二、我们为什么要重视孩子德育的培养?

中国古圣先贤为什么如此重视人的德行教育呢?这是因为有没有德行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我们知道,人的需求有三个方面:第一,求食,以维持生命;第二,求偶,以延续生命;第三,求仁,以光大生命。求食、求偶,人与动物相同。求仁,人以德为本德以孝为本,为人类所独有,动物是没有的。人以德为本,是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

于丹教授讲述了自己的一次爬山经历,于丹教授用经历告诉我们,一个人的一生就像是爬山的过程,我们要学会自立、自强、自信。

第三、我们如何培养孩子的德育素质?

教育孩子,是要增长他的欲望,还是增长他的德行?有好吃的先給孩子,就給了孩子错误的示范,他会想到谁最重要?如果有好吃的,先孝敬父母长辈,孩子看到了,他就学会了,我们在他心中就种下了美德的种子。

篇8:论德智体全面发展

1 体育对智力发展的作用

智力是人们在认识客观事实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稳定心理特征的组合。是认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各种能力的综合。它是遗传因素与后天教育、环境影响及个人努力相结合的产物。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够提高学生的智力功能, 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因为体育锻炼可以提高神经传导速度、神经过程的均衡性和灵活性, 促进神经系统功能的增强, 而且对扩大智力容量, 提高人脑活动的强度、准确性和持续性都起着良好作用。体育运动能促进大脑发育, 提高神经系统功能:大脑的发展除了必要的营养外, 关键还在于提供足够的信息刺激。体育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活动, 它必须让学生亲自参与活动, 并且通过观察、想象、思维, 然后亲身练习来完成, 体育活动的过程给予大脑一种开发性的刺激, 使大脑在体育活动过程中得到锻炼和发展, 为学生的智力发展提供了条件。健康的身体, 尤其是健全的神经系统是智力发展的物质基础。资料证明, 经常参加体育运动有利于大脑的发育, 增加大脑皮层厚度, 增多脑神经细胞树突。经常运动有利于为大脑提供更多的氧气和营养物质, 使人的视觉、听觉、本体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和神经过程的灵活性都将会提高。总之, 体育锻炼能发展学生的观察和感知能力、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增强记忆力、丰富想象力、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使学生的智力因素得以全面发展。

2 体育对德育教育的作用

学生高尚思想品德的形成, 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实践证明通过体育教学, 可以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思想、理论与观点,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人民, 遵守纪律、团结奋进的集体主义精神, 尊重他人, 诚实、公正、谦虚、有礼貌的高尚道德品质;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自信心和拼搏进取的精神及顽强的意志品质;还可以培养学生豁达开朗的性格和不服输等良好的心理素质。

2.1 培养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人的道德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只能在人类的生活和社会活动中, 通过引导、教育逐渐培养与完善起来, 所以学生的思想品德只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是社会影响和学校教育的结果。中小学生, 正是世界观和人生现形成的关键时期, 他们一方面对社会, 人生和自我开始有所认识, 另一方面, 其个性心理并不成熟, 在诸如人生观、道德观、审美观等方面渴望得到有益导向, 在需要、兴趣、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又急需得到正确指引。而学校体育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 它通过练习和相互中的交往等实践来探索人生真话, 培养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这对于解决学生此时期的各种疑虑, 促进其社会化过程, 尽快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和变化的需要, 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2.2 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

学校体育以其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式, 为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如田径、体操、球类、游戏等项目, 在集体注视下完成个人练习、整体练习;各种体育竞赛和体育表演或技评等, 都是在同等条件下进行的。竞赛是体育运动的突出特点, 作为运动者都有尽快实现追求目标的心理动机, 所谓求胜心切。为此, 他们有必要不断开发和发展自己最大能力的新的运动技术与方式。这种创造性的心理动机与行为, 能使他们逐渐形成准备和乐意接受未来社会的各种新事物的心理倾向。因此, 学校通过开展各种不同形式的体育竞赛能较好地动员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竟赛或练习中去,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竟争意识和进取精神。

2.3 锻炼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

由于任何一种体育运动的成效都是人们在长期磨练的过程中获得的。良好的意志品质是人们所必须具备的素质, 意志努力总是和克服困难的行为相联系的。它一方面在克服困难中得到体现, 另一方面也在克服困难中得到锻炼。在体育教学、训练和竞赛中, 学生必须付出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克服一个又一个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困难或障碍, 并且每前一步往往都要付出极大的意志努力, 胜利也常常取决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所以, 长期、系统的体育教育, 能有效地锻炼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

2.4 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

在体育教学、课外锻炼和各种体育竞赛中, 学生都将获得各种强烈的情感体验, 而这种情感体验, 具有鲜明、强列、丰富、多样、易变等特点, 对陶冶学生的情操具有特殊的作用。例如在教学中, 教师经常采用相互观察、相互保护、相互帮助的教学方法, 学生在这种教法指导下, 在从事各种身体练习中, 培养自己的责任感和相互信任、相互帮助、团结协作与助人为乐的精神。

总之, 把德育教育与体育教学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 寓德育教育于教学之中, 并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利用体育教学鲜明动态性和群体性, 有组织、有计划地通过身体练习实现对学生德育教育, 就能全面的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 使学生身体和心理都能健康成长。

3 体育的健身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提高人体心血管系统机能水平;

体育活动可以使心血管系统产生良好的适应性变化, 主要表现在:a.长期锻炼可以使人在安静状态下的心率降低。b.健身运动可使每搏输出量增大, 改善全身耐力, 进而增加体能。c.长期锻炼可以使心脏良性增大, 增强心脏机能。d.运动对降低血脂、稳定血压, 治疗、预防冠心病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3.2 促进骨骼和骨肉的生长发育和机能善与提高;

骨骼的生长发育需要不断地吸收营养物质, 体育锻炼能促进血液循环和增加对骨骼的血液供应, 同时, 体育锻炼中的各种动作, 也具有促进骨骼生长的良好刺激作用。通过科学的体育锻炼会使肌肉体积增大、肌肉中脂肪减少、肌肉毛细血管增多等等, 使身体显得丰满而结实。

3.3 提高适应能力。

有体育锻炼基础的人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强的基本原因有两点:一是长期进行体育锻炼, 增进了健康, 强壮了体格, 身体的各个组织系统在中枢神经支配下, 承受外界刺激和协调各组织系统的能力得到增强;二是从事体育锻炼, 往往是在各种外界环境和条件下进行的, 因而使机体得到锻炼, 适应能力不断提高。此外, 健身锻炼对呼吸、消化、神经、内分泌及血液系统等均产生良好的影响, 可以促进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可以使中年人保持旺盛的精力, 并发挥各器官的正常功能;可以人的体力衰退保持在最低限度内。健身活动对维持体力, 增加健康有巨大的作用。

总之, 学校体育锻炼了学生身体和改善学生健康状况, 促进学生身体机能, 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的全面发展。使他们掌握体育、卫生保健基础知识, 学会体育运动的手段、方法丰富学生体育文化知识;同时学校体育不仅是锻炼身体的需要, 也是激发学生体育乐趣, 培养终生参加体育锻炼习惯的需要, 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教育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勇敢顽强的精神, 发展学生个性, 陶冶学生美的情操, 培养文明行为培养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 造就一大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并能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 面向新世纪的一代新人的需要。学校体育是学校的德育、智育、体育以及爱国主义教育等几个方面重要途径和手段, 是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

参考文献

[1]季浏.体育与健康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5.

篇9:论舞蹈素质教育中的儿童德智培养

关键词:舞蹈;素质教育;德智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000-02

素质教育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它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性质、宗旨与任务。提倡素质教育,有助于把全面发展教育落到实处。从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的要求看,素质教育势在必行。其根本目的是使学生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及身心、审美、劳动素质都得到提高,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舞蹈是以人体为工具,通过人体动作的语汇,表达一定思想感情的动态艺术。舞蹈教育对人的智力发展、道德养成、意志品质的培养、身体素质的提高、审美能力的培养等,具有课堂教育所无法代替的积极作用。同时,舞蹈是孩子们喜爱的一种娱乐活动,也是对儿童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手段。

一、舞蹈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意识和品质

道德培养是教育中极为重要的环节,舞蹈是反映生活的艺术形式,对于思想在形成期、知识接受能力有限的儿童来说,仅仅依靠教授、书本宣讲是不够的。因此,舞蹈,通过舞蹈语言加工,用美的形象把社会鼓励的,宣扬的好人好事等道理表现出来,而把相反的内容用丑的形象表现,运用舞蹈语言生动直观的优势使学生产生相应的情感和意识联想,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启迪。教育家陶行知说:“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是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舞蹈展现的形象具体生动,极具情感性和趣味性,能够给儿童以美的感受和无穷的乐趣,既满足了学生的审美心理,又能够影响和教育学生思想道德。舞蹈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同时舞蹈又是一门残酷的艺术,在舞蹈训练过程中,有些动作必须付出痛苦和艰辛才能完成。当下,儿童多为独生子女,在家中受到亲人的宠爱,在公众场合可能会表现出内向害羞、娇气任性,甚至胆小害羞等毛病,通过舞蹈学习,利用舞蹈的外向特征,激发儿童进行富有表情的表演。通过参加排练、外出演出、集体活动,许多学生克服心理上的不足,进而眼界,增强自信心,培养开朗活泼的个性。另一方面,舞蹈大都有故事性、情节性及深刻的教育性,在学习、排练、表演舞蹈的过程中,儿童能学会认识事物的真、善、美。

二、舞蹈教育可以提高儿童的创造力

儿童天性富于创造力的,他们喜欢新鲜的事物,善于幻想,而舞蹈的存在为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舞蹈是门综合艺术,集音乐感受、身体动作、节奏变化、感情表达于一体,儿童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与训练,在掌握一些舞蹈语汇并具备一定的表演能力,会运用即兴舞蹈形式来激发潜在的创造力,往往会得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对于同一个舞蹈动作,或者对于同一部艺术作品,每个孩子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表现形式,他们能够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想象力,去创造不同的动作。所以说,“孩子是天生的艺术家”。 诸如自然界的现象,如下雪,雪花的魅力,通过舞蹈的启迪,加以表现会让孩子对雪花产生不同的感受,或赞美,或喜爱,或突出其寒冷,或强调其萧瑟……这种创造性的艺术活动,帮助孩子们完成了从平面形象到立体形象的升华转换。创造力是新时期对素质教育的要求,只有理解孩子的这种天性,并且给予孩子充分的想象空间和表现空间,才能引起他们对舞蹈的学习兴趣,将孩子们的创造力充分发掘出来。

三、舞蹈教育能够培养儿童优秀的品质

舞蹈是优美的,但是训练的过程是艰辛的,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没有遇到过困难和挫折,在进行舞蹈基本功的练习时,经常会因为累和疼痛而掉眼泪,甚至想要放弃对舞蹈的学习。教师的正确引导会让孩子们从小就认识到,不经过艰苦的奋斗,是无法成功的,虽然现在是苦一点,但是总有一天,是能够换来掌声和鲜花的。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每个孩子坚强的意志,培养了孩子吃苦耐劳的精神,同时,还能够从小培养孩子自强、自信的个性,帮助其养成优秀的品质。

儿童时期,是爱心教育的最佳时期,将爱心教育融入舞蹈的形式,让孩子通过舞蹈真实地感受生活的美好,让孩子通过舞蹈来表现无限美好的生活,从而激发幼儿爱亲人、爱大家、爱社会、爱生活的美好情感。如舞蹈《泥娃娃》,描述了一个没有爸爸,没有妈妈,也没有家的泥娃娃,谁来关心、谁来爱护它呢?通过这个舞蹈使幼儿体会到自己有爸爸、妈妈,有家,有人关心,有人爱,生活得多么幸福,而泥娃娃是多么可怜,从而激发孩子的同情心,自发地表现出关心、爱护的情感,在表演中可以看到孩子爱的情感的自然流露,类似的舞蹈还有很多,都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使幼儿明白自己得到了许多人和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关心、爱护,自己也可以去关心、爱护大家,在得到的同时学会如何去回报,献出自己的爱心。

四、舞蹈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苏联著名美学家斯托洛维奇曾指出:“人的审美教育可通过多种途径实现,但是不能不承认,艺术是对个人目的明确地施加审美影响的基本手段,因为正是在艺术中凝聚和物化了人对世界的审美关系。因此,艺术教育——对艺术需要的教育、对艺术感召和理解的发展、艺术创造能力的形成和完善——组成整个审美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美好事物总是客观存在的、具有吸引力的,爱美是人的天性,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即使是儿童也不例外,舞蹈具有认识美、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功能。审美能力是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提高的,而舞蹈艺术,正是艺术对人的审美影响的主要手段。舞蹈能够给人美的享受,激励学生追求美的事物,一部好的艺术作品,能够提升人的艺术修为,增强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勇气和信心。通过各种舞蹈的姿态的训练使儿童四肢动作协调,躬胸、驼背等不良习惯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优雅的体态和较好的外形气质是舞蹈对幼儿产生的最直接、最显著的美育功能。

我国培养新一代的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以全面素质教育必须从儿童抓起,从儿童经常接触和感兴趣的活动入手,围绕素质教育的目的选择相应的舞蹈内容,使舞蹈教学发挥其独有的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董丽君.论幼儿舞蹈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商情:科学教育家,2008(7).

[2]余璐.浅谈幼儿舞蹈与幼儿素质教育[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09(10).

[3]《舞蹈艺术教育》杨仲华、温立伟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4]《万般风情弄清影》陈洁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版.

篇10:论德智体全面发展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教育与孩子的成长也有关系,俗话说“子不教父之过”教育是一个起点、是一种鼓励。在人格中学会爱、学会尊敬。这样一个孩子,不论在社会、在生活中,都有一个成功的生活位置,在等着他的到来。一个人,在社会的煎熬下,舒展个人的生命。

感恩在我们大家中间,是阳光,是雨露,是头顶永远晶莹闪烁的星辰,也是我们首先要教会自己孩子的一种生活习惯。

父母对孩子的爱是需要得到精神和物质的回报的。一旦孩子懂得回报了,父母的爱才有积极的意义。我们家长更多的需要精神上的回报。那么,如何教育孩子学会感恩呢? 首先,将感恩习惯的养成教育渗透于日常生活之中。让孩子从小就浸润在感恩的环境里,真心感受,再通过家长的言传身教,使之耳濡目染,并内化于人格之中。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契机对孩子进行教育,如:告诉他这件衣服是妈妈给你的,你要感谢妈妈;这本书是哥哥姐姐送你的,你要谢谢哥哥姐姐。时时言感谢,事事存感恩。 其次,要充分利用各种节日作为教育的载体。如:春节时要教孩子热情接受爷爷、奶奶及其他亲属送给他的礼物,并表示感谢,不管价钱多少,回到家里都要求孩子妥善保管,学会珍惜别人的情意;教师节,让孩子亲手制作贺卡送给老师,表达对老师的美好祝愿;父亲节和母亲节,给爸爸妈妈说几句感谢的话语,不一定感谢爸爸妈妈给他们帮了多大的忙,而只需表达生活中感觉很幸福的一点一滴。 不溺爱孩子也是当今许多家长要面对的课题,面对独生子女,当一个孩子享受那么多的爱,我们家长更应该让孩子吃苦,主动地找苦给孩子吃,在生活中培养孩子自立、自强、自信以及抵抗挫折的能力。身教甚于言教,我们家长在生活中要处处做出表率,用自己的行动影响孩子,教育孩子。

篇11:论德智体全面发展

(一)培养孩子的孝心、爱心,让孩子懂得感恩,不能一味的骄惯孩子。

老师讲的一则寓言,告诉我们父母就像那棵大树一样把它所有的东西都无私的奉献给了那个孩子,到最后他什么都没有的时候,那个孩子也老了,那个孩子会回来陪陪他一起晒晒太阳,这棵老树心里也很高兴、很开心。是的,做为父母他们要求的并不多,只要孩子好,只要孩子幸福他们就无怨无悔,在父母老的时候要善待父母,我们家长就要做好这个表率,让孩子也感受到孝心、爱心;再有一个老师说要让孩子在人群中,多和小朋友交往,这样人际关系会好一些,培养孩子的仁爱的人际关系。这一点我很赞同,现在的孩子一般都愿意自己在家看电视、玩电脑、玩手机等,不愿意出去和别人接触,这样就不会有和谐的人际关系,要多让孩子出去和小朋友玩,在人群里多和人接触,引导他与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让孩子在将来的人际关系方面有基础,不会害怕与人相处。

(二)如何培养孩子自立、自强、自信以及抵抗挫折的能力。

孩子要自强、自立,自信,我们家长就应该让孩子多出去走走,自己去发现一些事情,在他们自己的承受的范围内让孩子去发现,让孩子在人群当中去感受。于丹老师讲述了自已和家人去爬山的经历,说是第一次在正面上山,走的台阶上面后觉得很兴奋,第二天,家人都在休整的时候,她自己又从后面没有路的地方,都是荆棘没有路,但是她还是克服困难,爬了上去,手上或身上都被拉出了血口子,但是在到山顶的那一刻,比第一次爬上山更欣喜若狂的感觉。成长是要自己去发现的结论,不能只是接受前辈给的理论,要对自己有信心,要让孩子习惯于发现和观察。要给孩子机会去观察和发现,要让孩子更信任自己的发现。

上一篇:浪琴湾游记作文下一篇:反省自己做错事的检讨书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