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于丹如何培养孩子德智体能全面发展

2024-04-26

观于丹如何培养孩子德智体能全面发展(通用14篇)

篇1:观于丹如何培养孩子德智体能全面发展

今天观看了于丹老师关于《如何培养孩子的德智体能全面发展》的讲座。受到了很多启发,也发现了自己在教育孩子上的一些不足之处,给我启发最深的主要是以下几点:

1、要教育孩子明辨是非,独立承担。现在的家庭大多只有一个小孩,全家对孩子保护得太好,让孩子没有机会自己判断,辨别是非。同样面对问题也没有自己承担的勇气,第一反应就是找家长。这都是我们家长需要重视的,毕竟我们不能陪他们一辈子,不能帮他们一辈子,以后都需要他们自己面对。

2、兴趣班是为了提供不确定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效率是最重要的过程,成绩是最后的结果。现在的孩子至少都有一到二个兴趣班,如果不能是他们喜欢的,有兴趣的,那么兴趣班怎么能叫兴趣班呢?给孩子们带来了就不是快乐而是压力了。我们可以在上兴趣班的过程中发现他们喜欢的感兴趣的项目,这样他们就可以在快乐中学习。

3、家教的误区:不教具体防范措施。我们现在的家庭教育只教小孩不要和陌生说话,不要相信家人以外的人,却没有教他们在万一遇到具体情况时该怎么处理。比如走在路上不要踩踏井盖,熟记父母电话号码等等一些实际有用的方法。

总之,教育孩子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我们只有自己在认识上不断提高,了解自己的孩子,给孩子一个充满爱的家。

篇2:观于丹如何培养孩子德智体能全面发展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教育与孩子的成长也有关系,俗话说“子不教父之过”教育是一个起点、是一种鼓励。在人格中学会爱、学会尊敬。这样一个孩子,不论在社会、在生活中,都有一个成功的生活位置,在等着他的到来。一个人,在社会的煎熬下,舒展个人的生命。

感恩在我们大家中间,是阳光,是雨露,是头顶永远晶莹闪烁的星辰,也是我们首先要教会自己孩子的一种生活习惯。

父母对孩子的爱是需要得到精神和物质的回报的。一旦孩子懂得回报了,父母的爱才有积极的意义。我们家长更多的需要精神上的回报。那么,如何教育孩子学会感恩呢? 首先,将感恩习惯的养成教育渗透于日常生活之中。让孩子从小就浸润在感恩的环境里,真心感受,再通过家长的言传身教,使之耳濡目染,并内化于人格之中。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契机对孩子进行教育,如:告诉他这件衣服是妈妈给你的,你要感谢妈妈;这本书是哥哥姐姐送你的,你要谢谢哥哥姐姐。时时言感谢,事事存感恩。 其次,要充分利用各种节日作为教育的载体。如:春节时要教孩子热情接受爷爷、奶奶及其他亲属送给他的礼物,并表示感谢,不管价钱多少,回到家里都要求孩子妥善保管,学会珍惜别人的情意;教师节,让孩子亲手制作贺卡送给老师,表达对老师的美好祝愿;父亲节和母亲节,给爸爸妈妈说几句感谢的话语,不一定感谢爸爸妈妈给他们帮了多大的忙,而只需表达生活中感觉很幸福的一点一滴。 不溺爱孩子也是当今许多家长要面对的课题,面对独生子女,当一个孩子享受那么多的爱,我们家长更应该让孩子吃苦,主动地找苦给孩子吃,在生活中培养孩子自立、自强、自信以及抵抗挫折的能力。身教甚于言教,我们家长在生活中要处处做出表率,用自己的行动影响孩子,教育孩子。

篇3:观于丹如何培养孩子德智体能全面发展

一、《教育漫话》的主要内容

“我们日常所见到的人中, 他们是行为端庄或品质邪恶, 是有用或无能, 十分之九都由他们的教育所决定。”这体现了洛克对教育作用的重视, 他视教育为塑造与众不同的人的工具。洛克作为一位经验论者, 在关于知识与观念的起源上, 他反对天赋观念论, 认为知识和观念源于人们对世界客观事物的感性认识, 而教育对其观念的形成起着重大的作用。这表达了他的“白板说”的教育作用观, 他认为儿童就好比是一张没有痕迹的白纸或一块蜡块, 教育者可以对其涂写或塑造。

洛克在充分表达其对教育的期望之后, 花了大量篇幅探讨身体健康教育、德育与智育的具体内容及其意义。

(一) 身体健康教育是所有教育的基础。

洛克开篇指出, 人的真正的幸福状态在于身体健康和精神健康。他进一步指出一个人想要功成名就就必须有健康的身体作为本钱, 而拥有健康的身体就意味着能够吃苦耐劳。因此, 洛克坚决反对上流社会对儿童的娇生惯养, 主张身体锻炼和意志锻炼应自幼开始。这得益于洛克自己本身对医学的研究, 他对如何进行儿童的身体健康教育提出了诸多具体的建议。例如, 他指出儿童要积极锻炼身体, 过露天生活、赤足走路、冷水洗浴等;在衣着方面, 他强调不戴帽、衣服不过暖不过紧等;在饮食上他主张以清淡蔬菜、时令水果为主, 并且不能吃太饱、不喝烈性饮料、不吃糖果等;他还主张儿童要睡硬板床、有充分的睡眠、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在用药方面, 他强调要细心谨慎、可不用时最好不用、非要用时要请教医生。这些建议都有助于实现洛克的教育期望, 即培养出身体强壮、有吃苦精神的资产阶级绅士。

(二) 道德教育至关重要。

洛克认为需要培养儿童具有“直接的德行”, 即可以驾驭荣誉和快乐的德行。这体现为正直善良的德行、待人处事的智慧和举止优雅的礼仪, 这些品质正是洛克所期望培养的绅士所应具备的品质———德行、智慧、礼仪、学问之中的前三者。要获得这些品质, 他主张应将孩子留在家中教养, 由其父母和家庭教师充当儿童青少年的教育者, 根据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个性特点利用事实和实践来引导。例如, 他强调要对儿童及早管教;主张运用合理的奖惩方式以培养儿童的荣辱观;强调为儿童提供一切机会去练习与参与实践活动以培养成人期望其养成的优良道德习惯;注重儿童的个性培养, 重视对其好奇心的鼓励和呵护;强调家长和教师都应以身作则。

(三) 智育的必要性在于对德育起辅助作用。

“学问固然不可少, 但应居于第二位, 只能作为辅助更重要的品质之用。”洛克认为有德行的人比有学问的人更加可贵, 因为无德行的人若拥有学问会对社会造成危害并会使人的理性堕落。所以他将智育的位置排在了德育之后, 强调在养成了一定的优良道德习惯之后再进行智育。智育的辅助作用就在于促进儿童理性的提升, 由此他提出了许多实用的课程, 主要包括阅读、写字、绘画、外语、作文、算术、地理、历史、几何、修辞学、逻辑学、演讲、自然哲学、舞蹈、音乐、手工艺、击剑、骑马、商业算学以及出国旅行等。这是继夸美纽斯之后, 洛克提出的一个全面的以实用科目为基础的课程体系, 意在满足资产阶级实业家处理公私事务、开拓海外、充实生活的实际需要。洛克主张教师不应该也不可能把世界上所有的知识都传授给学生, 而应该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热爱、运用知识的方式以及尊重知识的态度。

二、对《教育漫话》的评价

《教育漫话》一书是洛克将书信整理编辑而成的, 初看上去可能不如其他专业性较强的书籍一般逻辑缜密、文字精确, 但是正因为它的随意性和通俗易懂, 才使得此书能够受到广泛的欢迎和流传从而成为教育经典名著。

(一) 教学内容广泛且实用。

洛克在《教育漫话》中提出了一个与封建教育完全不同的教学计划, 这个广泛的实用课程体系以当时新的科学知识武装青少年, 使其脱离虚无缥缈的神学教育, 打破了旧的教育传统。洛克所提出的这种实用的教学体系体现了古典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结合, 反映了当时英国工商业发展的需求, 同时也促进了实科教育的发展。

(二) 教学方法体现出超时代性。

洛克在书中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且超越时代的教学方法, 强调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点来进行教育, 而不是将儿童当做成人看待或当做罪恶的根源。他所提倡的这些实用的、超越时代的教学方法正与当今我们所强调实施的教学方法相契合, 这就更加证明了我们现在采用的教学方法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三) “白板说”的教育作用观具有教育万能论倾向。

洛克是一位典型的经验主义哲学家, 他强调一切知识和观念都来源于后天获得的经验。但他在特别强调教育对人和对社会的发展作用的同时, 却较少提到教育与环境、遗传之间的辩证关系, 有过分夸大教育作用之嫌, 具有教育万能论的倾向。

(四) 绅士教育的阶级思想严重。

洛克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绅士, 这无疑可以满足当时英国资产阶级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但他却无视当时广大平民阶级子弟的教育需求, 甚至反对贵族儿童与仆人接触以及强调进行家庭教育以避免儿童在学校中与其他阶层的子弟在一起, 这明显具有鄙视劳动人民的倾向, 具有严重的阶级倾向性。

三、《教育漫话》对我国中小学教育的借鉴意义

《教育漫话》同洛克的其他著作一样都是英美传统文化的瑰宝, 深刻地影响了后世的教育思想。

(一) 家庭教育的作用不容轻视。

洛克在书中非常强调家长与家庭教师对孩子的教育。但我国现今的中小学教育中, 家长自身的教育观念和职责不够明晰, 对家长与学校之间的沟通工作做得还不够, 容易造成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的脱节。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和终身的教师, 其所具有的榜样作用、教导作用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习惯和观念。所以, 学校应帮助家长形成自身的教育观念, 向家长提供在家庭教育的建议, 以求达到与学校教育相一致形成教育合力。

(二) 从生活中发现知识、从活动中获取知识。

我国现今的中小学教育虽然在进行一些改革, 试图增加学生的课外活动或社会实践, 但与课堂讲授所用的时间相比还存在很大的落差, 尚未真正改变灌输式的教育局面。书本上的知识是有限的, 学校传授的知识也不是万能的。我们不能只关注短短几十分钟的课堂讲授, 要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想要学习的知识, 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和总结生活。况且中小学儿童青少年的思辨能力还未得到充分的发展, 这就更加需要他们亲自动手去参与到生活的实践中, 用自己的双手去挖掘知识的种子和去体验获得知识的艰辛和快乐。这样才能使得书本上的知识成为学生自己的知识。

(三) 儿童青少年的身份是儿童青少年。

成人不要妄图期盼儿童会跟成年人一样市侩老练, 他们有自己的生活和精神世界, 可能在成人看来是荒诞可笑的, 但在他们看来却意义重大。也不要企图破坏他们的精神世界, 他们有自己的哲学, 他们会用自己的哲学思维和逻辑想象来推翻成年人的指责、捍卫自己天马行空的臆想天堂。作为教育者应该尊重儿童青少年的精神世界, 应该尽可能理解和满足他们的不伤大雅的幻想, 而不是用成人的眼光去批判、用社会的约定去规制, 那样只会抹杀他们的想象力, 摧毁他们的精神和打破他们的信仰, 使之变成所谓的“老态龙钟的儿童”。这不会是社会所需要的, 也不会是教育者所希望见到的。

(四) 给孩子自尊就是给师长尊严。

篇4:观于丹如何培养孩子德智体能全面发展

00后的孩子独生子女居多,再加上现在社会环境混乱,孩子们做事情缺少独立性、自信心,我感觉沟通是一剂良药,多鼓励孩子去接触外界新鲜事物,大胆尝试,遇事的处置方法就会一步步完善。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颗感恩的心,要让孩子们心存感恩,适应社会,回报社会,用善良对待朋友,对待周围的人。

篇5:观于丹如何培养孩子德智体能全面发展

于丹老师用三个主题串起了整个演讲:第一个主题是如何培养孩子的孝心。第二个主题是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第三个主题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自立、自强。zuowen.yjbys.com

其中,第一个主题我感触最深,于丹老师讲了一个寓意非常深刻的故事---《大树和孩子》,这个故事以前看过多次,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感动,但也令我深深的反思:我们这一代的家长是否还要延续这种“只知付出不求回报”的深情套路,这样做,就一定能等到孩子真正长大的那一天?

我的个人观点是,要让孩子从小就懂得付出,懂得如何去爱与被爱,即使是父母的爱也不是无条件的,你在享受爱的同时也要理所当然的付出。在生活中,我常常适当的示弱:妈妈一个人做家务太累了,孩子们轮流分担洗碗的工作,我就在旁边指导,偶尔也会搭把手;扫地、洗抹布、洗袜子的事情也渐渐做的比较上手了。记得有一次放假我病了,早上起来挣扎着给孩子们做了饭就躺下了,孩子们乖乖吃完饭不但把碗给洗了,老二还给我端来了自己兑的盐糖水(就是孩子有时候拉肚子我来不及去医院买口服补盐液,自己用点盐和糖加水兑一兑,喝了治疗或预防体内脱水很有效的。),看我起不来就拿勺喂我喝,老大落后了一步,就拿纸巾在旁边帮忙擦流到嘴边的水,还自作主张帮我量体温……孩子在被关爱中长大,在关爱别人中成长。

现在的孩子自我意识非常强,尊老爱幼意识薄弱,作为00后家长的我们,即为人子又为人母,我们要随时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要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篇6:如何培养孩子德智体能全面发展

于丹老师主要讲了三个主题:一是如何培养孩子的孝心,教育孩子理解父母,尊敬老师,懂得感恩:二是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正确引导在人际交往中的一些技巧;三是如何培养孩子自立、自强、自信以及抵抗挫折的能力。

她在第一个主题中讲到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小孩喜欢在一棵大树下玩,他每天都来,可有一天,小孩愁容满面地对大树说:“你看别的孩子都上学了,每天都有好玩的玩具,可我没有”。大树说:“你把我结的果子摘了去卖,你就有玩具了。”以后,孩子只有秋天才会来大树下。过了几年,小孩成了青年,他对大树说:“别人都有房子了,可我没有。”大树说:“你可以把的树枝砍了做房子。”又过了多年,青年成了中年人,他对大树说:“别人都漂洋过海了,可我没有。”大树说:“你可以把我的树干砍了做独木舟。”中年把独木舟推进海里走了。渐渐的中年长出了一根根白发,他来到树桩前,树桩问他:“我已经是一个没有用的树桩了,你也不会理我了!”这个人说:“不,我会一直陪你晒太阳。”

这正是父母完成了对孩子一生的成全。在我们的一生中无私而又不求回报的养育着我们。孝为德之本,我们要懂得感恩,要勇敢承担爱与责任。

德育方面:要培养孩子从小就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勤奋学习,遵守纪律,热爱劳动,关心他人,艰苦朴素。特别是家庭美德教育的内容是对孩子进行珍爱家庭,孝敬父母,勤劳俭朴,文明礼貌的教育。人的生活从家庭开始。家长要教育孩子爱自己的家,爱自己的家人,尊敬、关心父母,听从他们的教导和指点。最近孩子的爷爷生病了,他主动提出要把自己的压岁钱拿出来给爷爷买营养品。在生活上也不攀比,不追求高消费,一双鞋子坏了,买了一双新的,去学校的时候还是穿了旧的,说还能穿,没关系的。看到这些,我们也家长很欣慰。

智育方面:要时时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平时光是问一问是不够的,必须深入了解情况和老师做沟通交流。周末可以参与孩子的学习当中去,一起看看书,做做题,方可充分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此外还要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比如上课要专心听讲,积极思考,主动发言,保质保量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要养成认真检查的习惯等等。我家孩子在四年级下学期的时候上课专心的程度,作业的上交情况,认真检查的习惯等方面做得不够,老师也经常与家长联系沟通,共同来面对这些在小学中段经常出现的问题,和孩子一起找原因,寻方法,让他也认识到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体育方面: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的时期,特点是爱动,家长必须适度的引导孩子运动。不能由于玩的过度,影响休息和学习,要鼓励孩子做些正当的安全的有益的活动,以促进孩子的健康和发育。饮食方面要教育孩子不偏食,样样菜都要吃,以吸取多种营养,还要教育孩子讲究卫生。孩子因为体质弱,体育锻炼不是很主动积极,这方面在假期我们家长也要注意引导,带他经常去锻炼锻炼。我们家长和孩子的交流很多,经常和他们亲切交谈学校中的事,耐心倾听他们叙述学校中的见闻。我们也知道及时肯定孩子学习上的进步,这对于培养学习兴趣,树立学习信心,提高学习积极性是极为重要的。但在实际的过程中,孩子往往还是改不了粗心的毛病,也会急噪,生气,最终下来发现关键还是我们家长要摆正位置,及时关注他的微小进步,发现闪光点,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这样的效果才会好。急功近利,只会使事情越来越糟。

我们家长在教育的过程中有时往往会重养育轻教育;重生理轻心理;重智育轻德育;重做事轻做人。这些功利性太强的错误观念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会产生不利影响。所以作为家长要有科学的家庭教育的观念。与时俱进的家庭教育观念可以推动家长去改进家庭教育,所以家长也要不断学习进步。我们应该既把子女当作子女,也把他们当作朋友。这样的家庭氛围才会有利孩子的成长。看完讲座,我对我的人生有了新的思考,要想成才必先成人!

于丹老师讲座:

《如何培养孩子德智体能全面发展》

——观后感

篇7:观于丹如何培养孩子德智体能全面发展

1. 要加强对学生祖国荣誉感的教育

我们要经常给学生讲我们国家的体育健儿为祖国争光的故事, 组织他们收看相关的电视节目。当屏幕上出现我国国旗飘扬在领奖台上空时, 教师要及时启发学生, 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和为国家争光的愿望。每当这时, 很多孩子都会非常激动, 表示要向运动健儿们学习, 长大了也要做名优秀运动员, 为国争光。事实证明, 有些体育健儿正是这样起步的。

2. 要加强对学生集体荣誉感的教育

体育课上, 有的学生对跳高或跳山羊有惧怕心理, 遇到这种情况, 可组织学生进行小型竞赛, 最好是组与组之间进行。在集体荣誉面前, 在组员间的互相鼓励和影响下, 绝大多数学生的惧怕心理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减轻, 表现出一定的意志努力。

3. 教育学生端正学习态度

有些学生的学习成绩较好, 但就是不喜欢上体育课。据调查, 其中有部分人认为只要学好数学和语文, 体育差点问题不大;还有的学生认为体育活动危险, 怕高怕险, 表现出明显的意志薄弱。通过端正学习态度的教育, 使这些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对个人发展的重要作用, 从而激发其积极锻炼的内部动机。

二、在各种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组织能增强学生意志品质的活动, 如跳山羊、跳高、攀登等。在这种活动中, 有些学生表现出动摇、胆怯等消极情绪, 究其产生的原因, 大致有以下三种:

(1) 防御性条件反射。“一朝被蛇咬, 十年怕井绳”。有的学生在一次跳高或跳山羊中不慎摔伤, 下次就会害怕, 甚至一听到跳高就紧张。

(2) 类化。如有的学生怕跳高, 会影响到跳山羊、跳远, 甚至怕单腿跳或其他与跳高相似的活动。

(3) 感染。如有的学生怕跳高, 其他学生也受其感染, 也怕跳高。

我们了解了学生消极情绪产生的原因后, 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 采取如下措施:

(1) 教师要讲清动作要领, 注意语言暗示和引导, 可以降低器械的高度, 加宽跳高架的距离, 翻松沙坑, 或将跳高横杆换成橡皮筋以降低或减轻条件反射。一般采取了这些措施后, 学生们就能鼓足勇气, 在取得成功的体验中锻炼意志, 体验欢乐。

(2) 练习与克服不愉快情绪体验相联系的活动, 如1000米和1200米自然地形跑, 400米和600米耐久跑等。这些活动都能促使学生出现心跳加快、呼吸短促、口干腹痛等不愉快情绪体验, 出现运动中的“极点”观象。意志薄弱的学生有可能

会中途退出跑道, 这就需要教师的积极支持与鼓励。“极点”的出现是考验和锻炼意志的极好机会。

(3) 练习与多变条件相联系的活动, 如羽毛球、排球、足球等活动, 可锻炼和培养学生果断、机智、自制、勇敢等良好意志品质。

(4) 练习与遵守纪律相联系的活动, 如队列操、武术等, 可培养学生遵守纪律、自制等意志品质。

三、在克服困难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体育的课堂教学, 要有一定的难度, 难度的标准应是:只要努力, 绝大部分学生都能达到要求。教师要遵循由易到难逐渐加大难度的原则, 要从难从严要求, 培养学生克服客观困难能力。教师要善于创设客观困难情境, 对学生逐步提出更高的要求, 提高难度加大运动量, 使学生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逐步适应。教师也要鼓励学生与主观困难, 如与疲劳、小病、不愉快情绪等作斗争, 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总之, 一个好的教师应在体育教学中, 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和运动项目的情况、特点, 在内容难度, 动作要求 (强度、密度) 、学生心理要求等方面, 结合具体条件进行妥善安排, 努力做到不易不难, 恰到好处。

四、注意小学生意志的自我培养

注意学生意志的自我培养, 是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重要环节。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良好意志品质时, 要深入了解学生心理状态、身体条件和运动基础。在做高难动作时, 教师要重视保护, 但不要过分“帮助”, 否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 不利于学生意志品质的发展。

如何加强学生意志的自我培养呢?我认为主要是培养学生自我作业、自我要求、自我监督的能力, 并进行自我暗示的训练。

1. 自我作业

即要求学生认真观看教师示范, 细心揣摩动作要领, 一次次地独立完成教师所规定的动作。

2. 自我要求

要求学生对自己严要求、高标准, 不要轻易降低要求和难度。如有的学生在做山羊分腿腾越动作时, 由于步伐混乱, 踏跳不准, 胸腹撞到“山羊”上了, 以后见到“山羊”就怕了, 甚至认为其他体育项目自己都行, 只有“山羊”过不去也无所谓。这时体育教师要及时了解情况, 用优秀运动员带伤坚持比赛, 为国争光的事例, 激励学生奋发向上, 不要放松要求。同时教师要加强必要环节的保护, 争取一次成功, 如一次不行, 就继续做, 直到找回已建立的正确条件反射, 消除摔跤留下的“伤痕”。

3. 自我监督

教育学生学会自我监督, 做到公开课和日常课一样, 教师在与不在一样, 测验与平时训练一样, 校内和校外锻炼一样。

4. 自我暗示

教师要注意学生的自我暗示的训练, 这对培养学生意志和提高运动成绩都是有利的。

五、教师言传身教

教师的行为举止对学生的心理影响是十分显著的。要想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教师本身必须有坚强的意志。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的示范不仅仅是技能技巧的显示, 重要的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自信的教态去影响意志薄弱的学生, 创造出一种同学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关心、团结友爱的和谐气氛, 以缓解那些怀有恐惧心理的学生的紧张情绪, 提高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篇8:如何培养孩子的德智体能全面发展

——于丹老师《如何培养孩子的德智体能全面

发展》讲座观后感

有幸观看了于丹老师关于《如何培养孩子的德智体能全面发展》的讲座,感觉受益匪浅。于丹老师从如何培养孩子的孝心、爱心和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立、自信、自强两大方面进行了生动讲述。我结合自身情况一遍一遍反复解读,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我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方法,争取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少犯错误,少走弯路,培养一个德智体能全面发展的孩子。

一、顺利完成学业。

作为一个普通的妈妈,我也有望女成凤的愿望。要想做到全面发展,首先就要从打好扎实的知识基本功做起。无论孩子将来选择怎样发展,学龄阶段基础知识的积累都是必要的,就好比一座大厦的基石,基石不牢,再美好的将来也不过是海市蜃楼。

二、丰富孩子的阅历。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智者乐山,仁者乐水。先贤给了我们很多类似的启发。在完成学业之余,带孩子去游历名山大川,或者去不同的地区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让孩子在千山万水间,于茫茫人海中观察宇宙,体悟社会,认知自身。在人群中学会爱,在山水中发现永恒,在社会的规则中勇于承担,完成个人与社会的融合。

篇9:观于丹如何培养孩子德智体能全面发展

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如果是好习惯,则会终生受益;反之,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害你一辈子。

专家研究表明,3-12岁是人形成良好行为的关键期,12岁以后,孩子已逐渐形成许多习惯,新习惯要想扎下根来就难多了。孩子学会学习,必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凡是学习成绩好而且稳定的孩子,都是从小培养形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成绩忽好忽坏的孩子,往往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家长们应该怎样去培养孩子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按计划学习的习惯。

孩子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同时还有劳动、文娱活动、体育活动、游戏、交往等内容。家长指导孩子订计划,应该包

括德、智、体各方面的安排,学习是其中的重要部分。 孩子的计划包括每天的时间安排、考试复习安排和双休日、寒暑假安排。计划要简明,什么时间干什么,达到什么要求。

每天的计划安排,星期一至五除了上课之外,要把早自习和放学回家以后的时间安排好。早自习可以安排背诵、记忆基础知识、预习等内容,放学回家主要是复习、做作业和预习,应该有玩的时间和劳动的时间。

周六和周日应安排小结性复习、做作业、劳动、文体活动以及参加课外兴趣活动。内容不可排得太满,否则影响效果。

寒暑假时间较长,除了完成假期作业之外,要安排较多的课外阅读和较多的文体活动。有的孩子学习吃力,应利用假期补习一两门功课。

订计划要发挥孩子积极性,家长不能代替,应该提出指导性意见。督促孩子严格执行计划,不能订完计划放在一边。计划可以调整,不可放弃。

专时专用、讲求效益的习惯。

孩子学习,应该速度、质量并重,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要求完成一定数量的任务。这既要讲清道理,更需要认真训练。

由于孩子年龄不同、个性不一,每次能够集中脑力的时

间长短不一样,要从实际出发提出要求。最重要的是教孩子给自己提出学习内容的数量和质量要求,一旦坐到书桌前,就进入适度紧张的学习状态。有些家长,只要求学习,恨不得能让孩子老坐在书桌前看书、做作业,没有休息与放松的时间。这样,反而容易形成磨磨蹭蹭、不讲效率的毛病。 *独立钻研、务求甚解的习惯。

鼓励孩子刨根问底的积极性。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对许多事总爱刨根问底,这是好奇、求知的表现,说明孩子爱动脑子。家长切切不可嫌孩子嘴贫,冷漠对待。最好跟孩子一块儿刨根问底,能解决的.自己解决,不能解决的请教他人或者阅资料。

篇10:观于丹如何培养孩子德智体能全面发展

很多父母认为,让孩子从两三岁开始背唐诗,四五岁学英语,上学后要请家教、上辅导班,成绩一定要名列前茅,将来一定要上名牌大学。即使这个孩子门门功课考第一,又能怎么样?

1.父母应怎样认识孩子,如何拟定合理的人生目标。2.孩子不听话,爱发脾气,作为家长应如何正确引导教育。3.怎样教育孩子理解父母、尊敬老师、懂得感恩。4.培育孩子抵抗挫折能力的重要意义。其中最有感触的是知道怎样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如果是好习惯,则会终生受益;反之,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害你一辈子。专家研究表明,3-12岁是人形成良好行为的关键期,12岁以后,孩子已逐渐形成许多习惯,新习惯要想扎下根来就难多了。孩子学会学习,必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凡是学习成绩好而且稳定的孩子,都是从小培养形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成绩忽好忽坏的孩子,往往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家长们应该怎样去培养孩子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按计划学习的习惯。

孩子的计划包括每天的时间安排、考试复习安排、劳动、文娱活动、体育活动、游戏、交往等,家长指导孩子订计划,应该包括德、智、体各方面的安排,学习是其中重要的部分,还有双休日、寒暑假安排。计划要简明,什么时间干什么,达到什么要求。zuowen.yjbys.com

每天的计划安排,星期一至五除了上课之外,要把早自习和放学回家以后的时间安排好。早自习可以安排背诵、记忆基础知识、预习等内容,放学回家主要是复习、做作业和预习,应该有玩的时间和劳动的时间。

周六和周日应安排小结性复习、做作业、劳动、文体活动以及参加课外兴趣活动。内容不可排得太满,否则影响效果。寒暑假时间较长,除了完成假期作业之外,要安排较多的课外阅读和较多的文体活动.督促孩子严格执行计划,不能订完计划放在一边。计划可以调整,不可放弃。

专时专用、讲求效益的习惯。

孩子学习,应该速度、质量并重,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要求完成一定数量的任务。这既要讲清道理,更需要认真训练。

由于孩子年龄不同、个性不一,每次能够集中脑力的时间长短不一样,要从实际出发提出要求。最重要的是教孩子给自己提出学习内容的数量和质量要求,一旦坐到书桌前,就进入适度紧张的学习状态。有些家长,只要求学习,恨不得能让孩子老坐在书桌前看书、做作业,没有休息与放松的时间。这样,反而容易形成磨磨蹭蹭、不讲效率的毛病。

独立钻研、务求甚解的习惯。

鼓励孩子刨根问底的积极性。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对许多事总爱刨根问底,这是好奇、求知的表现,说明孩子爱动脑子。家长切切不可嫌孩子嘴贫,冷漠对待。最好跟孩子一块儿刨根问底,能解决的自己解决,不能解决的请教他人或者阅资料。

孩子考家长,家长考孩子。安排一个时间,全家人坐下来,就某一方面的问题孩子和家长互相考一考。内容应事先定好,大家有所准备,谁提出问题,自己必须有准确答案。

鼓励孩子一题多解,启发式教育。老师留的作业,常常不止一种答案,一种解法。孩子在完成作业时,只写一种。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想一想,还有没有别的答案,别的方法,灵活有趣地解决学习问题。

篇11:观于丹如何培养孩子德智体能全面发展

(一)培养孩子的孝心、爱心,让孩子懂得感恩,不能一味的骄惯孩子。

老师讲的一则寓言,告诉我们父母就像那棵大树一样把它所有的东西都无私的奉献给了那个孩子,到最后他什么都没有的时候,那个孩子也老了,那个孩子会回来陪陪他一起晒晒太阳,这棵老树心里也很高兴、很开心。是的,做为父母他们要求的并不多,只要孩子好,只要孩子幸福他们就无怨无悔,在父母老的时候要善待父母,我们家长就要做好这个表率,让孩子也感受到孝心、爱心;再有一个老师说要让孩子在人群中,多和小朋友交往,这样人际关系会好一些,培养孩子的仁爱的人际关系。这一点我很赞同,现在的孩子一般都愿意自己在家看电视、玩电脑、玩手机等,不愿意出去和别人接触,这样就不会有和谐的人际关系,要多让孩子出去和小朋友玩,在人群里多和人接触,引导他与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让孩子在将来的人际关系方面有基础,不会害怕与人相处。

(二)如何培养孩子自立、自强、自信以及抵抗挫折的能力。

孩子要自强、自立,自信,我们家长就应该让孩子多出去走走,自己去发现一些事情,在他们自己的承受的范围内让孩子去发现,让孩子在人群当中去感受。于丹老师讲述了自已和家人去爬山的经历,说是第一次在正面上山,走的台阶上面后觉得很兴奋,第二天,家人都在休整的时候,她自己又从后面没有路的地方,都是荆棘没有路,但是她还是克服困难,爬了上去,手上或身上都被拉出了血口子,但是在到山顶的那一刻,比第一次爬上山更欣喜若狂的感觉。成长是要自己去发现的结论,不能只是接受前辈给的理论,要对自己有信心,要让孩子习惯于发现和观察。要给孩子机会去观察和发现,要让孩子更信任自己的发现。

篇12:观于丹如何培养孩子德智体能全面发展

节目主要从三方面来讲述,并且引用了很多起不同的真实案例。三个方面分别是:小学要有工艺教育,中学要用社会教育,大学要用工作教育。于丹教授在节目中举出了几个工艺教育的例子,比如德国、俄罗斯、英国、日本等许多国家小学课程里添加了“科学制作课”、“手工课”等课程,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开发能力和动手能力。而社会教育是让中学生多自我锻炼,为走进社会而做准备。工作教育则是为了让大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当中,做好一名社会角色产生的教育方法,通过让大学生参加实践活动,让他们受到教育。

现在的我们应当树立正确的志向和榜样。节目中,有一组数据令我震惊:据统计,全国竟然有偶像是黑社会老大的学生比偶像是父母的学生多出两倍!并且数据可能还要增加。而拿日本相比,两者简直就是天壤之别。有许多教育家忧心忡忡――未来,中国的孩子会是日本孩子的对手吗?

现在我们小学生有许多不足之处,而要完完全全改正,绝非易事。现在之所以播出如此多的教育节目,就是为了使我们小学生能意识到这一点,及时改正各自的缺点。

篇13:观于丹如何培养孩子德智体能全面发展

于丹教授曾说:让经典走近千家万户属于人们享求文化平等的权力,“道不远人”,道无处不在,它原本是每个人生活中温暖的启迪和劝导。从儒道经典到昆曲艺术,从中国到世界,于丹教授用心传播着中国文化的思想精髓。

《如何培养孩子的德智体能全面发展》观后感_1篇

看了于丹老师的讲座,十分有感触。她教给我很多有帮助的人生道理。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家长要用积极的语言、积极的行动创造积极地环境来影响和正确引导,使孩子德智体能全面发展。

很多父母认为,让孩子从两三岁开始背唐诗,四五岁学英语,上学后要请家教、上辅导班,成绩一定要名列前茅,将来一定要上名牌大学。即使这个孩子门门功课考第一,又能怎么样?

1.父母应怎样认识孩子,如何拟定合理的人生目标。2.孩子不听话,爱发脾气,作为家长应如何正确引导教育。3.怎样教育孩子理解父母、尊敬老师、懂得感恩。4.培育孩子抵抗挫折能力的重要意义。其中最有感触的是知道怎样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如果是好习惯,则会终生受益;反之,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害你一辈子。专家研究表明,3-12岁是人形成良好行为的关键期,12岁以后,孩子已逐渐形成许多习惯,新习惯要想扎下根来就难多了。孩子学会学习,必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凡是学习成绩好而且稳定的孩子,都是从小培养形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成绩忽好忽坏的孩子,往往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家长们应该怎样去培养孩子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按计划学习的习惯。

孩子的计划包括每天的时间安排、考试复习安排、劳动、文娱活动、体育活动、游戏、交往等,家长指导孩子订计划,应该包括德、智、体各方面的安排,学习是其中重要的部分,还有双休日、寒暑假安排。计划要简明,什么时间干什么,达到什么要求。

每天的计划安排,星期一至五除了上课之外,要把早自习和放学回家以后的时间安排好。早自习可以安排背诵、记忆基础知识、预习等内容,放学回家主要是复习、做作业和预习,应该有玩的时间和劳动的时间。

周六和周日应安排小结性复习、做作业、劳动、文体活动以及参加课外兴趣活动。内容不可排得太满,否则影响效果。寒暑假时间较长,除了完成假期作业之外,要安排较多的课外阅读和较多的文体活动.督促孩子严格执行计划,不能订完计划放在一边。计划可以调整,不可放弃。

专时专用、讲求效益的习惯。

孩子学习,应该速度、质量并重,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要求完成一定数量的任务。这既要讲清道理,更需要认真训练。

由于孩子年龄不同、个性不一,每次能够集中脑力的时间长短不一样,要从实际出发提出要求。最重要的是教孩子给自己提出学习内容的数量和质量要求,一旦坐到书桌前,就进入适度紧张的学习状态。有些家长,只要求学习,恨不得能让孩子老坐在书桌前看书、做作业,没有休息与放松的时间。这样,反而容易形成磨磨蹭蹭、不讲效率的毛病。

独立钻研、务求甚解的习惯。

鼓励孩子刨根问底的积极性。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对许多事总爱刨根问底,这是好奇、求知的表现,说明孩子爱动脑子。家长切切不可嫌孩子嘴贫,冷漠对待。最好跟孩子一块儿刨根问底,能解决的自己解决,不能解决的请教他人或者阅资料。

孩子考家长,家长考孩子。安排一个时间,全家人坐下来,就某一方面的问题孩子和家长互相考一考。内容应事先定好,大家有所准备,谁提出问题,自己必须有准确答案。

鼓励孩子一题多解,启发式教育。老师留的作业,常常不止一种答案,一种解法。孩子在完成作业时,只写一种。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想一想,还有没有别的答案,别的方法,灵活有趣地解决学习问题。

以上几种重要的学习习惯,我们家长可有针对性地对孩子教育培养。以后这样的讲座多听听多学习,我们一定会受益很多,成长很多!

《如何培养孩子的德智体能全面发展》观后感_2篇

“我们的祖国是花园,花园里花朵真鲜艳,和暖的阳光照耀着我们,每个人脸上都笑开颜”。隐约记得在我的儿时就唱过这首歌。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在出生的那一时刻起,是一张洁净的“白纸”,如何成为德智体能全面发展的孩子,主要取决于后天的培养。父母是孩子家庭教育的“阳光”,父母一生在用无私的爱完成了孩子的成全。讲座中有很多新颖的观点和精彩的话语,看完很受启发。

一、让孩子拥有孝心

孝是一个伦理的起点,和一个人幸福感的安顿。是因为对自己的长辈有所承诺,所以他自己才真正有了一种成长中人能够负责任的那种快乐。

责任不是一种外在的要求,它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愿望,他因为付出了他的努力、他的承诺,所以他感觉到自己是一个有尊严的人。

在生活中,让孩子明白孝的内涵并学会承担责任,这对他一生的成长都是受益无穷的。父母应该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让孩子去发现、感悟家庭的责任与担当。

二、让孩子具备仁爱

二人成仁,某种程度上更强调的是个人跟整个社会的融合,和其他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怎么能让我们的孩子更亲近人而更少依赖物质,更信任自己动手,而更远离金钱,也许就从他们眼前的玩具开始。

有感于此,每每孩子提出希望购买玩具时,我总是简单的认为只要是能有助于动手动脑,促进兴趣的就好,并没有考虑到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玩具不仅是孩子的一个好朋友,更是孩子接触社会、融入集体、了解他人、感受冷暖的好帮手,在今后的生活中,应该更加细心的帮助孩子选择玩具,让玩具真正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好朋友。

三、让孩子相信自我

孩子的一生成长,有一个一个的瞬间,这些瞬间的连接,几个关键的点,就会决定他生命的.态度。

让孩子不断的增强自信心,逐渐的完成自我信任。在人群中,体验他人的幸福与痛苦,让他多一点人际的快乐。在复杂的人际关系环境中成长,学习之外常外出玩耍,记住他人姓名,主动和人打交道,主动帮助别人,通过这些,让孩子拥有一个健康的人格和心理状态。

自信心的建立需要一个过程,父母应该有意识的发现与培养,让孩子在活动与生活中发现自我,建立自信。

四、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人生某种程度上就是一个攀登的过程。从山脚下到达山顶,要身体力行。在这条路上,生命要坚强、要顽韧、要有志向。登高必志,要有这么一种独立的能力、要有一种对于社会规则的认同,要有一种承担。

平时应该多带孩子出去走走。让孩子全面的成长。把孩子放在人群之中,把孩子放在山水之中,把孩子放在他身体力行的发现和劳动之中,而不是让孩子仅仅在电脑和书桌的旁边。如果在人与自然之间学到很多东西的话,孩子会非常善于思考与发现。让孩子对自己的生命信任,让孩子相信他自己有力量,去闯出一份属于他自己的天地来。

知识重要,经验、悟性更重要,而经验与悟性往往需要自己的努力。好老师与好家长完成的是唤醒,而不是灌输。让孩子不断的拥有自信,让他去捕捉外部的信息、发现世界,拥有未来。

一个人在社会的煎熬历练下,舒展自己的生命,并用自己的生命去成全社会,这就是我们能期待的最好的相遇方式。

教育是一个起点,是一种陪伴,是一种理念和鼓励。而最终的成全,是每个孩子自我的人格和心灵,在人群中去学会爱,在山水中去发现永恒,在社会的规则中去勇于承担,在这一切之中,去建立人格,这样的一个孩子,站在一个起点上,我们才有理由去祝福他们所有的未来。

《如何培养孩子的德智体能全面发展》观后感_3篇

今天我们有幸在山东农科频道观看到她主讲的《如何培养孩子的德智体能全面发展》的教育专题片。听了于丹老师精彩的演讲,让我的思绪万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节目一开始于丹老师为了让我们懂得做一个有孝心、爱心的孩子,首先给我们讲述了一个爱心树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棵苹果树,与一位小男孩的故事。小男孩一生特别自私,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一次次向大叔索取。然而大树却毫无怨言的一次次献出爱心来满足小男孩的愿望,并开心快乐的守望小男孩一生。

故事讲完了心情却平静不下来,正像于丹老师讲的这个故事也是我们生活的写照!是啊!我们的父母又何尝不像这颗树,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奉献着他们全部的爱心,为了让我们生活学习的更好,还要为我们洗衣、做饭晚上还要陪我们写作业。然而我们又为我们的父母做了哪些呢?望着爸爸妈妈那充满爱的目光,我心里特别惭愧,并深情地爸爸妈妈说:我不做故事中的小男孩,我要做一个有孝心和爱心的孩子!

随后于丹老师又告诉我们,青少年不仅要有爱心和孝心,还要做到自立、自信、自强。才能更好地完善自己。我想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不能光依赖父母,像在生活上自己的衣服自己洗,帮家长做些力所能及家务。学习上要学会独立思考,要时刻对自己充满信心,只要自信心,才打不挎击不败的学习劲头。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每个人的一生不会一帆风顺,人生的道路上总会遇到各种大风、大浪。当他们来临时,我们要学会坚强的去克服,不要懦弱的躲避,只有经历与不断磨练自己,才能得到锻炼与成长!只有做到自立、自信、自强、才能成就自己美好的理想与前程。

看的了于丹老师《如何培养孩子的德智体能全面发展》的教育专题片后,给我最大的感触是:作一个学生不光有好学习成绩还不够,还要做一个有孝心,爱心、自立、自信、自强才能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少年!

更多相关热门文章推荐:

1.于丹《如何培养孩子的德智体全面发展》观后感

2.如何培养孩子的德智体能全面发展观后感【最新】

3.《如何培养孩子的德智体能全面发展》观后感【最新】(2)

4.《如何培养孩子的德智体能全面发展》于丹讲座观后感

5.2015于丹《如何培养孩子的德智体全面发展》观后感(2)

6.如何培养孩子的德智体能全面发展观后感家长

7.《如何培养孩子的德智体能全面发展》观后感【最新】

8.警示教育片《警钟长鸣》观后感

篇14:观于丹如何培养孩子德智体能全面发展

全德智体全面发展

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习惯。其实,好的习惯受用一生。“双减”政策目的在于让孩子全面健康发展。“双减”政策落地,孩子的自由支配时间也逐渐多了起来。因此,作为家长,要合理分配这些时间,用心陪伴孩子度过童年。

其实,陪伴的本质是一种教育,没有陪伴,父母就不可能读懂孩子的内心世界,更不用说引领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父母也要上班赚钱养家,所以不可能全程陪伴自己的孩子。因此,要做到高质量陪伴,抓紧陪伴孩子的每一分钟。陪伴孩子时要用心、用力,多和孩子沟通,多倾听他们内心的想法,从而,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

“双减”政策落地,凸显父母角色尤为重要。因为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教导,家庭的熏陶。双减政策更考验父母的担当。陪伴是责任,养育是责任,以身作则更是责任。利用周末、节假日,作为家长的我们,可以和孩子进行亲自阅读,带孩子到户外走一走,聆听大自然的声音。

上一篇:腐倡廉工作总结下一篇:鸡足山九莲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