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区工程建设典型材料

2024-05-01

灌区工程建设典型材料(精选6篇)

篇1:灌区工程建设典型材料

灌区水利工程管理运行经验材料

马营河灌区位于**县中部,是**县唯一的大型灌区,控制灌溉面积32.42万亩,实际灌溉面积30.6万亩,灌区辖7个乡(镇)98个行政村以及**军马二场、**农场、县十里堡林场等用水单位,受益人口15.6万人,下属5个灌溉(人饮)管理站、2个护渠队、水资源管理站、预制厂、水电站、林场等13个基层管

理单位,现有生产管理人员227人。截止目前,灌区共建成中型水库2座(李桥、祁家店),总库容3640万m3;塘坝21座,总库容86万m3;截引6处;改建衬砌干支渠78条,总长604km,斗渠936条,长度910km,农渠482条,长度1417km,各类渠系建筑物36638座;建成渠首引水枢纽5座,防洪堤坝25km;打成机电井350眼;建成人饮供水工程10处,铺设干、支管道508km(其中干管215km,支管293km);建成小水电站4座,总装机容量984kw。

近年来,灌区通过不断深化水利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以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在灌溉用水管理、工程管理养护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们做法是:好范文出品

1、准确核定用水户灌水面积,为定额管理、总量控制提供可靠依据。过去灌区群众对水的认识不够明确,用水不够科学,深灌、大小漫灌等现象普遍存在,水的浪费比较严重。从2002年开始我们深入到灌区受益村社农户进行耕地面积和家庭人口、饲养牲畜数量的调查核实工作,根据调查掌握的实际情况,按照正常年景灌区全年水资源总量计算分摊,分别核定农户家庭农业灌溉用水、人口生活用水和饲养牲畜用水量,并逐户填写发放灌区用水户《水权证》,作为“法定”的配水依据。

2、科学制定全年用水方案和轮次配水计划。制定合理的用水方案和计划,做到供给水量与分配使用水量基本平衡。在制定轮次配水计划时,根据灌区用水实际,适当调整灌水时间,合并灌溉轮期,由过去的“四季八轮水”改变为现在的“四季六轮水”。同时适当调整各轮次配水比例,按照“压春、保夏、扩秋、减冬”的配水原则,最大程度地满足各季节灌溉用水需求。好范文出品

3、不断改进灌溉用水制度,努力做到公开透明。在制定灌区年度用水方案和轮次配水计划时,召开灌区“农民用水者协会”会员代表大会,民主决策定案,民主管理操作,实行民主监督执行,保证了水量调配的科学合理,公平公正。利用经济杠杆作用,实行定额内用水按基本水价收费,超定额用水加价收费,促进了灌区群众节约用水意识的自觉形成。同时坚持实行“三公开、一监督”制度(水量、水价水费公开,接受群众监督),每轮水开灌之前,指派专人将配水计划张贴在各村社公开栏内,使用户对本轮次应配水量、时间及应缴水费明白清楚,提高了管理工作的透明度。

4、积极推行农民用水者协会参与式管理模式。组建农民用水者协会,实行参与式管理之后,一切水事活动都有广大农民自己参与、自己管理、自己决策,有效促进了群众的节水意识,农民自觉调整种植结构,控制水的用量,降低灌水定额,提高利用效率。同时用水者协会组织用水户对所属水利工程自觉进行维修养护,对提高水的利用率和工程完好率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据调查了解,自“农民用水者协会”成立运行以来,大部分村社灌溉亩用水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由过去的320m3以上减少到300m3以下,农户亩均减少水费5元左右,同时管水用水中的矛盾问题也大大减少。

5、建立水市场运转体系,实行水权转让和水量交易。选择井灌效益较好、河水应配水量相对宽余的村社,按照用户自愿、互惠互利的原则,由管理部门将富余水量集中起来,统一重新配置给缺水比较严重的村社使用,进行公平交易,并签订有效转让合同。截止目前共签订水权转让合同6份,涉及转让水权面积2100多亩,年交易水量110万m3。[好范文出品]

6、强化工程管理措施,努力提高工程运行效益。根据隶属关系和工程分类,对灌区内各种水利工程的管理,我们建立了专业管理、分级管理和群众管理三结合的管理体系。一是建立专业管理队伍,实行专业化管理养护。灌区所属的白石崖、后稍沟引水渠道、防洪堤坝和两座水库及其输水总干渠成立了专门的护渠队,配合水库管理所对辖区工程进行管理维修,做到专人专职、定点定段、长年坚守、随时养护。管理的单位同每个段点的工作人员签订责任合同,层层分解任务,落实责任,量化考核。由于专业管理制度比较健全,措施比较得力,多年来没有发生大的问题,工程运行完好率也比较高,平均达到90以上。二是实行分级负责管理,确保运行安全。输水干渠及其所属支渠、灌溉引水渠首以及人畜饮水管道,由各灌溉(人饮)管理站和管水人员负责管理,并将所属工程建档立卡,登记造册,年初由管理处和各管理站按照工程现状运行情况签订管理承包

合同,确定管理标准和管理内容,年终进行考核验收,根据管理效果和安全运行情况、维修养护情况进行奖罚兑现。管理站再同具体管理人员签订管理责任书,任务一级一级分解,责任一级一级落实。对达不到养护标准或发生人为破坏现象的追究其管理单位和管理人员的责任,进行经济处罚并责令维修配齐。支渠以下斗、农渠道,由该渠系所属村社的“农民用水者协会”参与

管理,管理站与受益村社及“协会”组织签订管理目标责任书,协会组织再同各农户签订管理合同,分片分段,责任到户,具体维修由用水者协会出面组织用水户参与进行,对工程管理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管理效果也比较明显。三是群众自主管理,提高自身经营管理能力。对集体经营的塘坝、截引、机电井及小型农田配套工程,采取谁投资、谁受益、谁管理的办法进行自主经营管理,灌区管理单位负责施工技术指导,水费征收和用水服务。通过自主经营管理,扩大投资渠道,加强经营管理能力,加快了灌区水利工程建设的建设步伐,促进了灌区工程建管良性运行机制的形成。

通过近几年的探索与实践,马营河灌区在用水管理、工程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具体工作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面对灌区干旱缺水的实际情况,应配水量无法保证,灌溉实行定额管理、定量供水存在一定的难度。二是灌区大部分干支渠道属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建成,老化失修,超期服役,有些已破烂不堪无法继续运行,造成水的浪费严重,更加剧了缺水的矛盾。三是水价迟迟不能按成本到位,灌区经济收入有限,工程维修经费缺口较大,就是正常的管理经费也难以保证。四是部分小型水利工程还存在产权不明,机制不活,效益低下等问题。

篇2:灌区工程建设典型材料

证号:201125—sy;201125—ky

广西鹿寨县龙母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工程

初步设计汇报材料

广西梧州水利电力设计院 二O一O年五月二十八日

1、概述

鹿寨县龙母水库灌区配套节水工程位于广西柳州市鹿寨县,龙母水库灌区枢纽工程位于鹿寨县导江乡黄坭村鸡石山屯附近,石榴河支流六鸣河上游龙母沟内,地理位置东经109°42′、北纬24°20′。龙母水库灌区东邻鹿寨县的四排乡,南接江口乡,西连雒容镇,北靠鹿寨镇,距鹿寨县城约23km,是鹿寨县重要商品粮基地。

龙母水库灌区范围包括导江乡和鹿寨镇7个村民委,原设计灌溉面积1253.3hm2,灌区东起鹿寨镇的大河村,南起导江乡的佛子村,西起导江乡的长洞村,北至鹿寨镇的石路村。

龙母水库灌区的水源主要为中型水库——龙母水库,水库坝址以上集雨面积21.5km2,多年平均入库流量0.56m3/s,多年平均径流量1769万m3,最枯径流量63万m3,无断流情况。龙母水库正常蓄水位193.00m,死水位171.80m,校核洪水位196.11m(P=0.2%),水库总库容1171万m3,有效库容881万m3,属多年调节水库,设计灌溉面积1253.3hm2,有效灌溉面积900hm2。现灌区以种植双季稻为主,其次是甘蔗、玉米、花生和冬种作物。

龙母水库灌区始建于1975年11月,1978年1月投入运行,目前灌区内能正在运行的主要是总干渠、石路支渠和佛子支渠。

龙母水库灌区原设计总干渠长9.3km,设计输水流量2m3/s,共分两段:第一段从坝后电站尾水渠至鸡石山电站压力前池0.78km,浆砌石矩形断面,渠道底宽2~2.4m不等,渠道边墙高1.6m;第二段为鸡石山尾水渠至中寨8.52km,渠道随山边走,有矩形、梯形和一边直墙一边斜墙,由于弯多,断面变化大,渗漏较为严重,总干渠区间设计灌溉面积85.6hm2,其中水田76.7 hm2,旱地8.7 hm2。

原设计支渠4条共35.2km,其中:石路支渠从总干渠3+200km处往左延伸至大平,渠道长15.2km(目前已开挖渠道11km),设计输水流量1.5 m3/s,设计灌溉面积434.1hm2,其中水田347.67hm2,旱地66.7hm2,主要灌鹿寨镇的独羊、石路两个村民委;佛子支渠从中寨至佛子长6.93km,设计输水流量0.5m3/s,设计灌溉面积170hm2,其中水田133.3hm2,旱地36.7hm2,渠道因未硬化,渗漏严重;六谷支渠尚未全部挖通,渠道从总干渠尾经过跌水后连接,长7km,设计输水流量1 m3/s,设计灌溉面积411.7hm2,其中水田347.7hm2,旱地64hm2;古力支渠也尚未全部挖通,设计渠长6km,设计输水流量0.2m3/s,设计灌溉面积66.7hm2,其中水田33.3hm2,旱地33.3hm2。

龙母水库灌区由于渠系配套尚未完成,目前只石路、佛子两条支渠发挥部分效益,而六谷、古力两条渠道尚未建设,加上管理跟不上,工程投产多年来,目前实际灌溉面积只有58.67hm2,水库管理所仅靠发电、养殖等收入维持。

上世纪80年以来,龙母水库管理所每年发动群众断断续续地采取了一些工程措施,如清淤、防渗等,但效果不是很理想,进行得不彻底。渠道防渗只在一些渗漏严重的地段进行,多数只是在渠道内坡及底部抹一层薄水泥砂浆,运行一两年后,砂浆面层便开裂破碎,渗漏依旧,目前渠系水利用系数只有0.39,因此渠道水利用系数仍然没有得到提高,灌溉面积远未达到原设计灌溉面积1253.3hm2。

龙母水库灌区在鹿寨县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位置,目前灌区农村人口18774人,人均有效灌溉面积只有0.62亩,当地农业经济难以发展。因此,对龙母水库灌区进行配套、节水改造是十分必要的。

我院受鹿寨县水利局的委托,对龙母水库灌区进行节水配套改造设计,主要工作内容有:灌区水量平衡计算;防渗渠道设计流量计算;渠系防渗工程设计;渠系附属建筑物设计等。

2、水文 2.1流域概况

龙母水库灌区水源是龙母水库,坝址位于六鸣河上游的一条支流——龙母沟上,坝址以上集雨面积21.5km2,河流长度6.77km,河沟宽度一般为10m,河床平均坡降11.3‰,河岸高5~8m,河床多为石英质岩,两岸连接土岭,植被良好,林木覆盖率达90%以上,水土流失少,山青水秀。

龙母水库灌区属于低山丘陵地区,地形起伏较大,山顶高程一般在250~336m之间,沟谷高程100~150m,高差150~200m,沟谷呈“U”字型。灌区地面高程在80~136m之间,该区属于侵蚀型地形地貌。流域内低山丘陵山地占的面积比例较大,沿河两岸分布着三级河谷阶地。

灌区土壤主要是黄褐色粘壤土夹风化砂砾,稻田中土壤多为亚粘土,一般透水性不大。2.2气象

龙母水库灌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多年平均气温20.8℃,极端最高气温39.9℃,极端最低气温-4℃;年平均降雨量1339mm;多年平均蒸发量1293mm;多年平均风速2.1m/s,多年平均最大风速15m/s。2.3径流

参考《龙母水库除险加固初步设计报告》水文计算成果。

径流计算采用流域附近的四排水文站实测资料间接推求基流,得龙母水库坝址多年平均流量Q=0.486+0.075=0.561m3/s,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769万m3。变差系数Cv=0.30,偏态系数Cs=2Cv,求得各种频率年平均流量,成果如下表2—1。

龙母水库坝址各频率年平均流量成果表 表2—1Q(m/s)0.5613Cv0.3Cs5频率P(%)及相应年平均流量(m3/s)***52Cv0.8630.7850.6960.5440.440.4170.3930.3590.316

3、工程地质

各渠道沿线主要为低矮的丘陵地形为主,渠道蜿蜒曲折,走向变化大,岸坡主要为土质岸坡,出露的地层岩性为第四系的残坡积含碎石粘土,土体抗冲刷能力差,渠道沿线不良地质现象主要有:渠岸滑塌,渗漏、渠岸冲刷、渠道淤积,山体滑坡等。

灌区地下水主由第四系孔隙水及下伏基岩裂隙水组成,根据地方有关建筑资料,地下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

4、工程任务、规模和效益

本次初步设计建设项目有:总干渠0+000~8+140渠段(长8.14km)、石路支渠0+000~8+640渠段(长8.64km)、佛子支渠0+000~6+930渠段(长6.93km)的三面防渗和附属建筑物、交通便道续建配套或维修加固。

配套改造节水工程完工后可节约水量1136.7万m3,节约水量可恢复灌溉面积478.3hm2。

5、工程设计 5.1工程等别和标准

龙母水库灌区为中型灌区,工程等别为III等。灌溉设计保证率按85%设计,排涝标准为10年一遇设计暴雨,防洪标准按20年一遇洪水标准设计。总干渠(0+000~8+140)、石路支渠(0+000~8+640)、佛子支渠(0+000~6+930)均为5级建筑 物。

5.2渠线布置及工程总体布置

渠系工程布置按以下原则设计:

1、保持原渠线,局部过于弯曲处适当栽弯取直;

2、在弯道段,如弯曲率小于5倍水面宽度,采取顺凸岸渐变横向降坡的方法;

3、在不改变渠道过水断面的情况下,通过渠道防渗技术措施,提高渠道输水能力;

4、力求上下断面连接顺畅,水流流态好;

5、尽量节省工程投资,少占耕地;

6、确保工程安全,运行可靠。5.3渠道断面设计

1、渠道纵坡

对不满足过流要求的断面,加大了底纵坡,采用混凝土防渗面板或浆砌石对渠道衬砌,糙率n取值均为0.015。

总干渠(0+000~8+140)渠床底坡i值分别为0.00067、0.00033、0.0005,渡槽底坡为0.002;石路支渠(0+000~8+640)渠床底坡i值分别为0.003、0.00067、0.00054,渡槽底坡为0.002;佛子支渠(0+000~6+930)渠床底坡i值分别为0.0005、0.001,渡槽底坡为0.002。

2、渠道断面

总干渠(0+000~8+140)断面形式结合现状地形分为矩形和梯形,其中浆砌石矩形断面底宽1.2~2.2m,混凝土防渗面板梯形断面底宽1.2~1.7m,渠道两侧衬砌坡比1:0.8~1.0。

石路支渠(0+000~8+640)主要为混凝土防渗面板矩形断面,底宽1.2~1.5m。佛子支渠(0+000~6+930)断面形式结合现状地形分为矩形和梯形,其中浆砌石矩形断面底宽1.0m,混凝土防渗面板梯形断面底宽0.6~0.7m,渠道两侧衬砌坡比1:0.5~0.8。

各渠道渠底宽变化处上、下游断面间用直线扭曲面型渐变段连接,浆砌石墙结构,长15m。

3、渠高

总干渠(0+000~8+140)设计渠高1.355~1.515m;石路支渠(0+000~8+640)设计渠高1.385~0.94m;佛子支渠(0+000~6+930)设计渠高1.24~0.693m。

4、渠岸顶宽

对不满足规范要求的局部渠段岸顶宽扩宽至3m,并在防渗渠段一边渠顶设置一条宽2.5~3m宽交通便道。

5、渠道超高

总干渠渠道超高为0.5m,石路及佛子支渠均为0.4m,超高基面为渠道正常水深。

6、工程施工 6.1施工条件

本工程各渠道均有公路、乡村公路能够到达,对外交通较便利。但由于各渠道狭长,给堆料、场内运输及施工带来一定困难,沿渠线需修建交通便道或进行二次人工搬运。施工用水用电较方便。6.2主体工程施工

分为渠道防渗施工和附属建筑物施工。6.3施工进度安排

本工程计划分两年实施完成,总计划工期10个月,每年施工期为当年10月开始准备工作,至第二年3月份结束。

7、工程管理

龙母水库灌区工程运行管理主要由龙母水库工程管理所负责,龙母水管所隶属鹿寨县水利局,负责枢纽建筑物的运行管理、灌区管理及水工水文观测等工作。

8、征地补偿

本工程设计涉及的工程永久占地主要是干渠的拓宽和支渠的修整共计1.53hm2,其中水田0.27 hm2、旱地0.53 hm2、林地0.33 hm2、荒地0.4 hm2。占地补偿总投资85.15万元,其中:农村补偿27.37万元,临时用地补偿费0.27万元,其它费用2.49万元,基本预备费3.01万元,有关税费50万元。

9、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 9.1环境保护

1、工程对环境影响的综合评价

主要不利影响:在工程施工期局部小范围的植被和绿化会遭到暂时性的破坏。工程建成后,灌区农民盲目过量施化肥对土壤的污染。

主要有利影响:配套节水工程完成后,恢复和扩大了灌溉面积,促进了灌区土 地资源的开发和农业经济的迅速发展,从而带动各行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以提高,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2、环境保护设计措施

环境保护设计进行了生态环境保护设计、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大气污染防治措施、水质保护措施、固体废弃物污染的防治措施和人群健康保护等。

3、环境保护投资概算

根据提出的环境措施,本工程环境保护投资为40万元,其中工程措施费19.43万元,植物措施费0.99万元,临时工程费3.88万元,独立费13.21万元,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1.37万元,基本预备费1.13万元。

10、设计概算

本工程概算主要依据广西水利厅桂水基[2007]38号文颁布的《广西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概(预)算编制规定》和《广西水利水电工程概算定额》、《广西水利水电设备安装工程概算定额》及有关文件编制。

工程总投资2083.63万元,其中建筑工程1422.19万元,金属结构设备及安装工程24.98万元,临时工程90.83万元,独立费用327.22万元,基本预备费93.26万元,环境影响补偿费125.15万元。

11、经济评价

本项目总投资2083.63万元,年运行费81.26万元,年增加国民经济效益323万元,国民经济内部收益率11%,经济净现值575.3万元,均大于社会折现率8%;经济效益费用比1.21>1.2。本项目在经济上可行。

工程特性表序号一1项目单位数量备注水源龙母水库集雨面积正常蓄水位死水位总库容有效库容2六谷水库集雨面积总库容有效库容二灌区规划目标1已实施设计灌溉面积2现状灌溉面积3配套恢复灌面积4设计灌溉面积三工程效益1保证率2节约水量3恢复灌溉面积四工程施工1主要工程量土方开挖石方开挖土方回填砼M7.5浆砌石2主要建筑材料水泥钢筋钢材块石砂碎石3劳力及工期总工日总工期

km2mm万m3万m3km万m3万m3hm2hm2hm2hm2%万m32hm221.5193.00173.0011528812.15210153.577558.67478.31253.3851136.7478.3m33mm33mm3ttm3m33m万工时月30505113.7819816660559***9123331421064.72107

工程特性表序号五12项目经济指标总投资国民经济指标国民经济效益国民经济内部收益率经济净现值(ic=8%)经济效益费用比(ic=8%)投资回收年期单位万元万元%万元年数量2083.6332311575.31.2115备注

篇3:灌区工程建设典型材料

1 位山引黄灌区节水改造工程概况

位山灌区存在着水资源紧缺、泥沙淤积严重、沉沙区使用殆尽、工程老化等严重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灌区进行了科学规划,完成了《位山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方案,并通过了水利部组织的专家审定,1998年以来连续9年被列入全国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工程计划,累计投资2.2亿元(其中国家投资0.81亿元,灌区自筹1.39亿元),目前节水改造工程中前5期已经通过山东省水利厅组织的专家验收,工程质量均达到优良等级。目前位山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已衬砌东输沙渠、一干渠、二干渠共109.7 km,改造支级渠首工程24.6 km,改建建筑物308座,建设管理道路95.4 km,改造基层管理单位3处,堤防平整造田416.7 hm2。同时,灌区按照水利部信息化试点单位建设要求,开展了信息工程建设,现已完成了水情信息采集和传输系统、灌区管理数据库系统、机关通信及计算机网络系统、干渠渠首闸门远程控制系统、水情监测系统和信息中心建设;开展了位山灌区办公自动化平台系统、灌区网站、各管理所和各县专管机构信息化系统建设。

2 位山引黄灌区节水改造工程节水效益评价

2.1 工程节水量的计算与分配

位山灌区位居黄河下游。近年来,随着黄河水资源供给能力的日趋降低,黄委会加大了对用水户用水量的限控,以保障黄河不断流[2,3,4]。黄河供水量的相对不足为灌区开展节水改造和节水管理提供了充分的条件。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建成并投入运行后,在受益区产生了很大效益。节水改造工程实施以来,位山灌区共节水21 497万m3。根据灌区节约水量优先保障城市生态环境和电力工业的原则,每年城市环境用水量为350万m3,电力工业年用水量为2 700万m3,不足部分占用农业用水指标。

2.2 工程节水效益计算

a. 工业效益。按转移水量与单方水产生的工业净产值及灌区工程与直接向工业供水工程的分摊比例之积计算。根据调查结果并参照《位山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综合万元产值耗水量采用180 m3,工业净产值率取35%,节水改造工程分摊以8%计算,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实施以来节水转移工业效益为24 007万元。

b. 农业增产效益。农业增产效益依据《位山灌区供水成本核算及灌溉增产效益计算》采用平方水直接效益计算(0.98元/m3)。节水改造工程实施以来节水农业增产效益为5 263万元。另外,由于工程设施改善,在引水量逐年减少的情况下,整个灌区改善灌溉面积1.87万hm2,粮食单产由1998年的674 kg提高到804 kg,单价按1.32元/kg计算,分摊系数采用0.4,则正常运行期多年平均农业增产效益为1 922万元。

c. 盐碱地改良效益。近几年,灌区节水改造工程所衬砌渠道均在灌区上游,这些渠道均为地上渠或半地下渠,输水水位高于两侧地下水位,衬砌前由于渠道输水时间较长,再加上堤防不完整,造成渠道水大量渗漏和流失,从而抬高了渠道两侧的地下水位,造成两岸农作物盐碱化危害严重。据统计,节水改造工程完成后,共改良盐碱地面积2 000 hm2。盐碱地改良效益水利分摊系数采用0.6,计算得节水改造工程实施以来盐碱地改良效益为635万元。

3 位山引黄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减沙效益评价

3.1 工程减沙效益理论分析

由于干渠大多为土渠,很大部分泥沙落在引水渠、沉沙池及干渠上游段,不但造成下次甚至全年引水困难,而且加重了干渠清淤负担[5]。实测资料分析表明,渠道衬砌后,糙率减少22.2%~25%,每单位流量流速增加30.0%~37.4%,挟沙能力增加一倍以上,不但缩短了灌溉周期,而且改变了泥沙分布规律,达到了分散沉沙及泥沙远距离输送之目的,缓解了上游的泥沙处理压力。二干渠上游段周店至李海务段,过去每年至少要清淤一次,清淤量约35万m3,1998年衬砌后至今没再清淤;东输沙渠每年的清淤量也在65万m3左右,经1999年衬砌后至今也没再清淤,且成微冲状态。理论上可证明如下:

L=hVwQ=AVA=hb,可得

L=Qwb(1)

式中:L为泥沙沉降距离,m;w为泥沙沉降速度,m/s;h为渠道过水断面平均水深,m;b为渠道过水断面平均水面宽,m;Q为渠道过水流量,m3/s;V为渠道过水流速,m/s。由式(1)可知,在渠道流量与泥沙沉速一定的条件下,泥沙沉降距离L与渠道过水断面平均水面宽b成反比。由于渠道衬砌后b减小,则L增大。

3.2 工程减沙效益估算

通过节水改造实现了远距离输沙和分散沉沙,缓解了干渠工程清淤占地集中的矛盾,同时,由于支级以下工程规模小,平均清淤单价低而相应节约大量清淤费用[6]。鉴于缺乏渠道衬砌改造前后及其下游和下级渠道水沙对比资料,同时衬砌后渠道冲淤平衡,故本文仅作估算,估算结果表明: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实施以来减少清淤费用1 599万元。另外引黄必引沙,节水则减沙。1999年节水785万m3,平均引水含沙量按8.7 kg/m3计算,则相应少引沙6.8万m3,减去入田间约15%外,共节约综合泥沙处理费58万元。2000~2006年逐年节水减少泥沙综合处理费按同样方法计算。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实施以来,减少泥沙处理费2 614万元。

4 位山引黄灌区节水改造工程社会效益评价

4.1 带动了灌区科技进步

为适应现代水利发展的需要,位山灌区积极引进现代化的技术设备和先进的管理理念,以此来提高工程建设和管理的科技含量,保障工程效益最大化。几年来,完成了灌区水情自动采集系统、通信及计算机网络系统、基础数据库管理系统、用水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和闸门远程监控系统的建设,初步形成了位山灌区信息化综合体系。同时,灌区还积极探索管养分离和用水户参与管理的改革,大力推广计量收费到乡村工作,努力完善“按面积配水”有效实现形式,取得了明显成效。广大群众的节水意识明显增强,灌区管理人员技术水平明显提高。

4.2 促进了灌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

由于工程设施改善,受益区群众的用水秩序得以规范,上下游用水矛盾得到有效缓解,促进了整个灌区在引水量逐年减少的情况下,改善灌溉面积1.87万hm2,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1 063元。同时,沿渠群众的法律意识进一步增强,爱护工程设施、依法用水和按时交费已成为自觉行动。破堤取水、破堤排水、垦堤种植、违章建筑、盗伐树木、拒交水费等违法案件大幅度减少。群众认识到衬砌改造是党中央为“三农”服务的具体体现,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加农民收入,减少水费支出的有效途径。维护好、使用好工程设施,使之发挥更大效益是农民群众应尽的义务。由此可见,工程改造可以改进群众思想,促进社会稳定。

4.3 改善了灌区生态环境

工程改造后,灌区渠道渗漏损失减少,调配控水能力提高,有效地降低了沿渠两侧的地下水位,遏止了土壤次生盐碱化的加剧[7];渠道大规模衬砌改造,增大了水流速度,提高了细粒泥沙的入田比例,减少了渠系清淤量,减少了新的风沙危害,同时大量泥沙入田,增强了土壤肥力,有利于作物生长;另外,干、支渠衬砌后,两岸堤防种植了果林草木,建设起高标准的防风固沙林带,既能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又可增加经济收入,为灌区良性运营、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建设现代化灌区创造了良好的开端。

4.4 推动了灌区城市建设

聊城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城中有湖,湖中有城,城湖河一体”是它的独特风貌。近几年,市政府利用二干渠改造机遇,加大城市建设力度,大作水文章,充分发挥水在城市建设、环境改善中的主导作用。如今二干渠供水工程已成为江北水城的靓丽风景线,工程两岸平整治理后全部进行了植树绿化,干渠城区段树木苍翠,郁郁葱葱,已成为居民体育锻炼和休闲的好地方。

参考文献

[1]蒋如琴,彭润泽,黄永健,等.引黄渠系泥沙利用[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1998:35-50.

[2]张治昊,胡春宏.黄河口水沙变异及尾闾河道的萎缩响应[J].泥沙研究,2005(5):13-21.

[3]张治昊、胡春宏.黄河口水沙过程变异及其对河口海岸造陆的影响[J].水科学进展,2007,18(3):336-341.

[4]胡春宏,张治昊.水沙过程变异条件下黄河口拦门沙的演变响应与调控[J].水利学报,2006,37(5):511-517.

[5]戴清,刘春晶,张治昊,等.浅谈引黄灌区区域泥沙资源化实践中的若干问题[J].水利经济,2007,25(1):51-54.

[6]张治昊、王艳华,戴清,等.黄河口淤区开发的制约因素分析与治理对策[J].水利经济,2007,25(6):44-45.

篇4:灌区工程建设典型材料

关键词:灌区;节水;建设

中图分类号:F3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11-0210-1

蛟河市乌林灌区,是上世纪70年代建设的引水灌区,设计灌溉面积1.5万亩。灌区有总干渠1条,分干渠2条,灌水支渠6条,三级渠道总长度12km,各类水工建筑物38座。渠首引水流量 1m3/s,灌溉乌林乡刘家店、厢房店、罗圈、乌林沟、厂沟、乌林、太平等7个村的1.35万亩水田。灌区内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光照充足,灌排便利,农业技术水平较高,是蛟河市的主要商品粮基地。

1 灌区水资源利用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灌区工程老化失修

乌林灌区渠系骨干工程多为设计标准低,不配套,长期以来投入不足,老化破损工程不能及时修复改造,大批渠系建筑物带病带险运行,多处建筑物只能用草袋子维持当年通水。目前灌区的工程管理和灌溉管理仍延续传统的人工值守,人工调控,手工操作的方法,管理手段落后,科技含量低,已不适应节水灌溉与现代化管理的需要。

1.2 灌溉效益不能正常发挥

灌区设计水田灌溉面积1.5万亩,历史上达到1.35万亩。由于工程老化损坏严重,灌排工程配套不完善,加之干旱年份水源供水不足,灌溉面积大幅下降。现在乌林灌区的实灌面积只有2700多亩,还有80%的灌溉效益没有正常发挥,许多用水户只能望水兴叹。

1.3 灌区水资源利用率低

乌林灌区总干渠道是老河道,经过多年运行,建设初期的黄粘土防渗铺垫已不复存,在大部分渠道两侧堤段已形成细小的渗漏通道,垂直渗漏和侧向渗漏都比较严重,两侧的水田几乎不用供水就形成水层,全灌区渠系水的利用系数只有0.5左右。大部分支渠仍然是“大锅水”,田间用水管理粗放,全灌区毛灌溉定额达到10000m3/公顷。

1.4 工程调控能力非常有限

在灌区6条支渠中,有3条支渠是灌排两用渠道,即保田期水位低时压坝灌溉,一遇降雨拆坝排水,压了拆,拆了压,一个灌溉期反复多次,不仅渠道遭到不应有的损坏,而且水量损失浪费较大,由于没有节制性工程,大量的区间水和回归水没有利用,白白流失。

2 推进节水型灌区建设的工程措施

2.1 加大灌区工程的配套和节水改造

加快灌区骨干工程节水改造步伐,加大对灌区工程节水改造的投入,尤其要以骨干渠道防渗砌护,重点建筑物改造,末级渠系改造和灌排体系建设为重点,优化渠系布局,减少渠道输水损失,提高灌区工程配套程度和工程调控能力,使现有工程发挥最大效益。

2.2 建立农田基础设施投入机制

节水型灌区建设离不开农田基础设施的投入。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完全依靠国家已不可能,因此,要区分不同的项目和设施,按照“谁受益、谁投资”的原则,建立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投资体系,稳定投资来源,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2.3 实施小型水利产权制度改革

小型水利基础设施按照“放开建设权、明确所有权、搞活经营权”,利于发挥水利设施的作用和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进行经营使用权有偿转让和拍卖,建立以产权为纽带的科学管理、自主经营、充满活力的小型水利工程管理机制,使水利设施管理多样化,充分发挥其功能和效益。

2.4 充分利用区间水和回归水

水田灌区的回归水量由灌溉水转化而来,每亩回归水量大致在210-260m3的范围内,万亩以上灌区,每年就可以产生回归水200万m3以上。如果结合区间水,还有更大的利用区间。

3 推进节水灌区的非工程措施

3.1 加强灌溉用水管理

推行供水到户,建立一整套完善的灌水管理体系。供水到户分三个层次,干渠、支渠由灌区水管单位负责配水、量水、计费,支渠以下由农民用水户协会负责配水、量水、计费,毛渠入田由用水者自行管理。通过建立科学严密的用水管理体系来避免管理上的用水浪费。

3.2 大力推广田间节水灌溉技术

水田的田间节水技术很多,有土地平整、泡田节水、晒田节水、充分利用降水等。通过田间节水技术优化配置,减少田间的灌水量,提高田间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合理降低毛灌水定额,提高单方水的生产效率。

3.3 合理调整水价

利用水价杠杆可以有效的促进节约用水。2002年,蛟河市水利局对乌林灌区水价进行过测算,成本水价为0.078元/m3,现在执行物价局的定价为0.03元/m3。仅达到成本价的38.5%。由于水费未按成本计收,长期低偿供水,造成工程改造投入不足及大水漫灌现象屡禁不止。因此,利用水价杠杆作用逐步提高水价,可以保证水利工程的正常维护,促进节水型灌区的建设。

3.4 建立节水新技术促进机制

要努力从政策上、体制上和机制上创造条件,建立节水新技术促进机制,加大水田节水技术研究开发投入力度,建立节水科技推广体系,创造有利于新技术推广普及的环境,加快新技术成果转化,通过水利现代化和节水新技术促进节水型灌区建设。

灌区各级水利部门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树立现代治水理念,把推广农业节水技术作为一项革命性措施来抓,综合运用各种工程措施、农艺措施、管理措施、因地制宜地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水市场运行机制,以现代水管理手段和技术,把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与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社会进步结合起来,把灌区建设成节水型灌区,把我们的社会建设成为节水型社会。

篇5:四德工程典型材料

——医院“四德工程”建设简介

为了进一步提高员工的道德素质,提升医院会文明程度,进而为加快医院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有力道德支撑,我院认真贯彻落实市、县有关开展“四德”教育活动文件精神,精心策划组织开展以“讲道德,我行动”为主题的“四德工程”建设系列活动,突出“爱心、诚信、孝心、责任心”四个重点,强力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主要做法如下:

一、加强领导,周密组织部署

我院结合实际,成立了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了“四德”教育活动计划和实施方案,对“四德工程”建设的目标要求、工作重点、推进措施进行了明确的部署要求,把“四德”工程建设渗透到了每项业务工作中,落实到每个工作岗位上。

二、大力营造宣传舆论氛围

我院利用黑板报、院报、精神文明简报加强对社会普遍关注的道德热点问题的引导,褒扬高尚道德,谴责不良行为,在全院营造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恶丑的良好舆论氛围。同时运用召开动员会等形式,深层次、多角度宣传“四德”工程建设的重大意义,使全院干部职工清醒得认识到每人的道德素质都代表着医院的形象。大家的一言一行,都要讲礼貌、讲文明、讲风格,体现个人的素质和水平,都要遵守职业道德规范。通过以上形式营造了浓厚的环境氛围,带动全院职工积极参与到“四德”建设中来,自

觉革除陈规陋习,养成文明行为,一场“讲道德、我行动”的公民道德建设热潮正在该院兴起。

三、扎实推进活动开展

一是突出关爱病人、关爱他人、爱护环境、奉献社会的主题,以“爱”为核心实施爱德工程。抓住“爱”这一传统道德文化的核心,实施爱德工程,突出“关爱病人、关爱他人、爱护环境、奉献社会”这一主题,推进社会公德建设。紧紧抓住“爱”这个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核心,不断丰富其爱病人、爱他人、爱环境、爱家乡、爱祖国等具有时代特色的内涵,教育引导干部职工树立崇高的信仰,克服各种错误的思想观念,互助友爱、和谐相处、遵纪守法、保护环境、奉献社会。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全院职工实现从对家庭的“小爱”上升到对事业的“热爱”,延伸到对国家对社会“大爱”。主要做法:

(一)开展人性化服务,让病人感受到医院的温暖。近年来医院先后开展了星级护理服务、“四五六” 温馨服务、“5S”护理、感动服务、无陪护服务,同时在全院推行“每天我为病人做一件好事”的奉献病人活动和使用文明用语活动。

(二)积极推行病人回访制度,及时了解病人情况,指导院外康复。通过这些服务,医院真正把尊重病人、关爱病人、方便病人、服务病人的人文精神贯穿于医疗服务全过程。

二是突出诚实守信的主题,以“诚”为核心实施诚德工程。突出“诚实守信”这一主题,推进职业道德建设。把诚德工程建设与“三好一满意”活动、创先争优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教育引导职工努力破除各种非诚信的陈规陋习,积极为病人搞好服务,教育引导干部职工牢固树立救死扶伤、恪尽职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职业道德观念,着力培养治学严谨、勤于学习、钻研技术、精通业务的职业素质,把职工的积极性引导到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上来。主要做法:

(一)大力开展诚信教育,强化自律。开展“创诚信卫生,建诚信医院”的主题实践活动,使诚信观念深入人心。

(二)认真执行各项制度,强化他律。近几年在不断完善、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的同时,重点抓了执行制度的刚性手段,强化了他律的约束力。医院将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合理收费作为诚信建设的主要内容。对来院的每一位病人都一视同仁,不该做的检查不做;不该用的药品不用;不该收的费用不收。对违反者处罚力度包括批评、罚款。在执行制度过程中,坚决做到人人平等,犯到哪,处罚到哪,决不手软,在医院形成了人人必须讲诚信的氛围。

(三)严格执行医疗服务物价政策,让收费价格公开透明。医院在收费处、药房等科室门口的显要位置,制作了收费价格目录看板,介绍各种药品、各项检查、手术及其它治疗的价格,以此增加医疗服务收费透明度,让病人明明白白消费。

三是突出孝敬老人、关爱老人的主题,以“孝”为核心实施孝德工程。积极倡导敬老爱老服务意识,教育和引导广大干部职工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让敬老爱老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主要做法:

(一)从行动上照顾老年患者。一是成立了老年健康教育教研室,制作了宣传展版,每周三上午选派各科室专家讲授老年疾病的预防保健知识,同时印发了大量老

年健康宣传材料,通过健康教育的课堂和科普知识的宣传,将健康理念渗透到老年群众的心中;二是每到春节、“七一”等重要节日,该院都组织专家到县光荣院为老党员、烈军属、伤残军人和老复员军人义务查体;三是定期组织专家下乡义诊,为行动不便的老年患者送医上门;四是成立了离退休门诊,选派资深专家坐诊,专门为全县的离退休人员服务,并为每位老人建立了健康档案,对其进行跟踪服务;五是对行动不便的老人,免费提供担架、轮椅等服务;六是对为患有慢性病或行动不便的老年人设立家庭病床,提供上门服务;七是不定期针对老年患者举办优惠查体活动。

(二)从工作和生活上关心老年职工。我院始终把关怀照顾好老年职工视为头等大事,时刻为老年职工提供方便。为给老年职工提供一个交流思想、增进友谊的欢快场所,成立了离退休职工之家,购置了了电视机、订阅了报刊杂志,建立了乒乓球室;为解决老职工的后顾之忧,及时足额为老职工交纳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医院投资修建家属楼时,老龄职工凭借工龄优势优先选择入住;对于老职工的冷暖,该院切实挂在心上。老职工家庭生活中有困难的,医院及时给予关怀和解决;职工父母或老职工生病时,院领导都亲自前去探望。

(三)从精神上慰藉退休职工。我院经常开展老年群众喜闻乐见的各种文体活动,展示老年人风采,丰富老年人生活;定期组织老专家到医院座谈、参观,向他们汇报医院工作,并希望他们积极献言献策,为医院发展继续发挥余热。

四是突出知荣辱、懂感恩、尽责任的主题,以“仁”为核心

实施仁德工程。医院经常教育职工要讲仁德,树立良好的个人品德,增强整体凝聚力,提高整体执行力;要增强荣辱意识、感恩意识、责任意识,树立正确的社会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多做对病人、对社会、对医院、对他人有益的事情。主要做法:

(一)定期召开会议要求全院职工一定要尽职尽责,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

(二)邀请深圳新高度教授来院进行内部培训,加强职工感恩、尽责教育。

(三)举办荣辱观演讲,使大家树立正确的荣辱观。

四、积极树立先进典型

该院把典型示范作为开展“四德”工程建设教育的基本手段,注重从职工中培养和挖掘道德典型和先进人物,以精神文明简报的形式予以表彰,以点带面,促进活动的深入开展。

由于“四德工程”建设中做出了一定成绩,近年来该院每年收到患者及社会赠送的锦旗、镜匾达100多面、表扬信200多封,病人满意率达到100%。先后被评为市公民道德建设示范点、全市文明服务窗口单位、市级文明单位、全市“树文明行医新风、创百姓满意医院”先进单位、全市职业道德先进单位、全市老龄工作先进单位、全省卫生行业文明创建活动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单位、全国诚信医院等多项荣誉称号。

实施“四德”工程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实际需要,也是提高全院干部职工道德素质的现实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我院决心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市县宣传部门的正确引导下,在全院干部职工的共同参与下,同 5

篇6:新农村建设典型材料

——***镇新农村建设试点镇典型材料

***镇地处荆门都市南大门,紧邻荆门高新区,是全省第二批新农村建设示范镇。全镇国土面积***平方公里,辖***个村***个居委会,总人口***5万人。近年来,***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建全省新农村建设示范镇为目标,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发展现在农业和改善民生为重点,以城镇和新社区建设为突破口,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三年来,争取省、市、区建设资金***万元。全镇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2010年,全镇实现农业总产值***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人均纯收入年平增幅达***%,达到***元。

一、科学编制,以先行规划描绘创建美好蓝图

坚持将规划作为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先导与灵魂。一是高标准制定集镇总体规划。明确“一三产业融合为主的生态宜居城镇”定位,坚持镇域规划与区城乡一体化发展总规相衔接的原则,聘请名家高手对《***镇新农村建设“十二五”规划》进行统筹编制。二是远预期编制村庄规划。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理念,遵循“群众自愿、适当集中、方便管理”的原则,结合全镇***个村自身实际,量身订做各村的村庄建设规划。通过旧村改造、合村并点、迁村腾地,全镇呈现出“组团居住、社区管理,有分有合、众星捧月”的新农村建设崭新格局。三是大手笔谋划产业规划。结合得天独厚的区位、产业优势,实行产业功能分区,平面

抓基地发展壮大、纵向抓产业链条延伸、横向抓簇群集聚膨胀,以片区发展聚力带动新农村建设。规划出以集镇坐标原心,发展“三大片区”,即***长廊集镇段北片、中部优质油稻菜产业片和西部万亩速丰产林基地片。

二、巧抓机遇,以项目建设助完善新农村基础设施

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助推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手段。一是全面升级基础设施,改善生产条件。抢抓水利改革机遇,着力改善农田水利灌溉条件,以提高农业产值。近年来,共新建和维修渠系***公里,改善灌溉面***万亩。累计投入资金***余万元,修建通村通组公路***公里。解决七岭等***村***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二是大力实施土地整理,提高生产效益。紧扣各项惠农政策,加大对项目的谋划、包装、申报力度。争取国家土地综合整治资金,完成***等村***亩土地平整项目。2011年,落实速生丰产林***亩,花卉苗木***亩,绿色通道32公里。三是扎实推进村庄整治,创设优美环境。先后投入资金近百万元,改造危房18户,设置垃圾清运点5个。推行“四位一体”(沼气池、猪舍、厕所、庭院经济)生态型家庭能源利用模式,建设“绿色家园”示范村15个,以点带面,以片促全,全镇***个村先后对村部,主干道,集中居住区进行了村庄环境卫生整治,农村面貌大大改善。

三、调整结构,以优化产业推动新农村经济提质增效

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生态的现代农业,不断增强新农村经济实力和发展后劲。一是做大主导产业。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以市林科所和兴农公司为中坚,研发推广优质农林新品种;以农技

站为支撑,推广平衡施肥、以耕代抚等农业新技术,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率达100%。大力推进农机下田,提高农机普及率,全镇机耕、机收率达95%。对涉及有机蔬菜、林果花卉、优质稻和规模畜禽业等农民专业化合作社,给予多面支持和指导,特别是对有较大规模、有明显效益的给予以奖代补。2011年,全镇新增各类专业合作组织6个,总数达到106个。二是壮大特色产业。依托自身优势,放大发展特色产业。依托双碑循环农业示范园,大力发展有机蔬菜种植业和生猪规模养殖业;依托兴农公司,大力发展订单农业,不断扩大订单种植面;依托花卉苗木科技园,大力发展现代一三融合产业,带动沿线休闲娱乐配套服务业。三是放大品牌效应。立足产业优势,大力做响农产品加工业品牌,以品牌促发展。截至目前,全镇培育出民峰油脂、千里香、金福源油脂等15家品牌农业龙头加工企业,4个无公害农产品品牌通过国家、省、市级认证,碧水蓝天、华泰苑等餐饮品牌逐步走向全市。四是做强集体经济。按照“盘活存量,滚动发展”的思路,支持各村通过创办实体、土地入股、建厂租赁等形式发展村集体经济。2011年全镇集体经济收入***万元以上的村有***个,无空壳村。

四、改造集镇,以城镇建设完善新农村综合功能

城镇处于农村之头、城市之尾,在新农村建设中起着重大作用。一是大力实施旧城改造。采取整体打包开发方式,对集镇老区进行重塑改造,以旧城改造为新农村扩容。想方设法争取各方资金,争取到启动资金***万元,撬动社会资金***亿元,完成集镇房屋拆迁***户,立面改造***户。建成盛世中心、南城佳园等

4个高标准商住小区,建筑面积达10万平方米。通过旧城改造,集镇新纳农村人口***人、新增商住面积***万平方米,集镇范畴逐步扩展。二是完善提升集镇基础配套。在改造旧城过程中,同步完善集镇基础配套设施,以提升集镇功能。增设垃圾箱98个,绿化草坪18000平米,硬化集镇路面1公里,改建集镇下水管网近500米,改建集镇中心停车场2处,新建集镇小游园1300平方米,集镇配套服务功能逐步提升。三是坚持镇村同治。按照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模式,先后启动兴隆、石堰、七岭等三个村新社区建设,目前,石堰社区老年公寓、一期还建房全部建设完工,正在进行建设社区服务中心和动工2万平米商住小区建设;探索实行七岭、熊店、啰咀三村合并,推行BT模式建设新社区,已进入招投标阶段。此外,推进新社区建设的同时,在全镇42个村开展“湾子林”改造活动,村级环境卫生大有改观。

五、提升素质,以民主管理保障新农村建设成果

始终将“农民素质提升工程”作为推进基层民主管理的抓手,作为管理新农村建设成果的保障。一是结合“三新”教育,广泛开展“十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等群体评比活动,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党员党性教育、民主法治教育,引导群众做文明人,遵纪守法,崇尚科学、移风易俗的优良民风得到传承。二是结合“四下乡”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先后组织1100余名群众参加各类技能、就业和创业培训,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群众的精神面貌明显改观。三是结合“三民”目标,以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为重点,大力推行以村官村民选、村策村民定、村务村民理、村事村民管的基层民主制度,全镇***个村均成立村务理事会、监事会和民主理财小组,实现民主管财、理事、管人有机结合,基层党组织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凝聚力、战斗力和服务力显著提升。

六、改善民生,以和谐稳定提升新农村乡风文明

上一篇:已成防洪工程经济效益分析下一篇:丰南区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质量检测五年级科学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