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灌区节水改造分析论文

2022-04-15

摘要:在农业现代化建设日益推进的过程中,大幅提高灌区节水的重视程度,加强其现代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需要针对农田灌区节水灌溉工程,深入探究水利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从而促进水利行业可持续发展。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黄灌区节水改造分析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黄灌区节水改造分析论文 篇1:

浅谈水利工程灌区节水技术的改造

【摘 要】经济的发展,相关经济建设的蓬勃展开,对水利建设工程的要求越来越大,在此过程中,如何提高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提高其经济利用效益,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结合,这已经是一个社会水资源利用的比较严峻的问题了,针对这一趋势,积极进行水利灌区节水技术的改造,确保现实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节水灌溉;大型灌区;灌区改造;方案设计;具体措施

0.前言

该文就水利工程灌区的节水技术改造进行一系列剖析,找到水利工程灌区节水技术的不足,采取合理的措施,解决问题,促进我国水资源的合理运行,促进我国经济建设的蓬勃展开。

1.关于节水灌溉涵义的具体分析

相对于传统的农业灌溉,节水灌溉更加具有节水、节省时间,提高灌溉效率的作用,它正在逐渐取代传统的粗放式灌溉方式,实现节水灌溉的效率提升,有利于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不能将节水灌溉简单的理解为就是减少灌溉用水量,它实质上是通过多种技术措施的组合运用,提高作物对降水和土壤水的利用效率,降低作物的蒸腾和棵间蒸发,减少无益耗水,从而实现灌水量的减少。从我国目前的灌区工程现状来看,通过渠道防渗、实行管道输水、推广喷、微灌是当前一个时期的主要节水途径。

2.节水灌溉技术及对策措施

2.1工程措施

工程措施又可分为输配水渠系节水和田间节水,包括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灌、微灌、畦田改造以及平整土地等,主要是通过减少渠道渗漏及田间深层渗漏、减少渠系及田间地表蒸发,提高渠系水和田间水的利用系数,实现节约用水、节约耕地的目的,喷微灌技术还可以维持田间的土壤结构,提高灌水的均匀度,为农作物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水分条件。

2.2非工程措施

(1)农艺节水技术。主要包括耕作保墒技术、地膜和秸秆覆盖技术、化学调控技术、作物栽培技术、作物套种与间播技术、土地免耕、水肥耦合等。

(2)田间灌水技术。就是采用膜上灌、膜下灌、间歇灌、波涌灌和交替隔沟灌份根交替灌)等,采用节水型灌溉制度、非充分灌溉制度、降低土壤计划湿润层的最大含水率等,减少土壤渗漏,控制土壤的湿润区域和深度,降低蒸发与蒸腾耗水。

(3)生物节水技术。主要是指依据区域水资源和光热资源条件,选育作物节水抗旱良种,选择推广适合于灌区水土资源和光热资源条件、生产力发展状况的作物类别与品种,优化种植结构等。

(4)管理节水技术。通过加强改善灌区配水与灌溉用水管理、优化水资源配置,建设灌溉用水的监测与信息处理决策系统,应用水权理论,改革水价核定办法,完善水价形成机制,推广计量供水、按方收费,缩小计量单元,吸收用水户参与管理,改革支渠以下田间工程的管理办法等措施,从技术上、政策上、经济上促进节水灌溉的发展。建设灌溉用水的监测与信息处理决策系统、加强与改善灌区配水与灌溉用水管理、优化水资源配置是节水灌溉的技术保证,没有科学的水资源调配和灌溉信息指导,再好的输配水工程条件地会形成灌区内区域问的水资源丰枯不均和引水的浪费。要统一灌区内不同形式水资源的管理,方便灌区水源的优化配置。对引水灌区,要根据不同区域的水资源条件、需水形势等,应用水权理论将灌区内地表水资源进行用水权的再分配,并创造条件,保证用水权在灌区内部的交易。同时在水价的形成机制上,要实行差别水价、定额水价、阶梯制水价等;在水价的核定办法上,要改变过去“愈远愈贵”的水价核定办法,上下游统一水价,不同水源统一水价,以水价作为杠杆促进节水灌溉和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改善灌区的水环境。

3.灌区改造技术措施

3.1灌区改造技术

(1)以渠道衬砌、渠系及建筑物配套为重点。针对灌区渠系渗漏损失量大、渠系及建筑物不配套的现状,根据灌区实际,加大渠道的衬砌力度,做好灌区渠系及建筑物的配套,设置测水量水设施,减少灌水的渗漏损失,杜绝偷水灌溉、渠系及建筑物跑水与漏水,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数。

(2)以井保丰、井渠结合、井库联合调度。受黄河调控力度加大和降水量减少、工业与生活用水量增大的影响,灌区可引用地表水量被挤占的现象越来越突出,因此在灌区发展过程中’府根据区域水资源状况.按照宜渠则渠、宜井则井的原则,科学合理地确定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计划,强化灌区内水资源优化配置,坚持走以井保丰、井渠结合、井库联合调度的路子。

(3)搞好渠系调整,增强调控力度。绝大部分都是老灌区,都有30a左右的发展历史。为了用水方便,各乡镇、村都想在干渠上开口建闸,独自分水,有的甚至一家农户也想独自建闸分水,众多的分水口门给用水的分配、调度和管理带来很大困难,造成水资源的浪费、水费征收和下游用水的困难。为改善灌区渠系布置现状,增強管理、调控能力,扩大有效灌溉面积.要搞好渠系调整、合并。

(4)搞好土地平整,改造沟、畦尺寸。土地平整程度是影响地面灌水技术和灌水质量的重要因素,对缩短灌水时间、提高灌水劳动效率和节水增产也有重要作用,灌区改造的过程中,要搞好土地平整,同时应争取实现激光整平土地。结合土地平整,改长畦为短畦,改宽畦为窄畦,提高灌水均匀度和灌水效率。

(5)改面灌为局部湿润灌。局部湿润灌溉,既能减少土壤蒸发量,也可以提高田间土壤水的利用效率,较好地改善作物根区土壤的通透性,促进根系深扎,有利于根系利用深层土壤储水,节水可达30%以上.增产8%左右。

(6)改进放水方式,发展间歇灌溉。间歇放水可以使水流呈波涌状推进,借助土壤孔隙的自动封闭能力,在土壤表层形成一薄封闭层,加快水流推进速度。在用相同水量灌水时,间歇灌水流前进距离为连续灌的1~3倍,减少了深层渗漏,提高了灌水均匀度。

3.2发展节水灌溉需要研究的问题

(1)加大非充分灌溉技术的研究力度。灌溉制度和灌水方法都与灌水地区、灌水作物、地质土壤、水文气象有关,在水资源不充裕地区从灌区均衡受益和保证灌区整体效益最高、实现灌水的经济最高产量出发,根据作物产量与供水量的关系,研究各种作物的经济需水量,因时因地分别不同作物研究非充分灌溉制度和灌水方法。

(2)加快蔬菜、花卉、果树和珍贵经济作物灌水技术的研究。蔬菜、花卉、水果和珍贵经济作物的需水规律、不同时期灌水量和灌水方法与产量品质的关系等,目前我们了解的还比较少,不仅不利于节约灌溉用水,而且对产品的产量和品质等都有影响,不利于市场上的竞争,因此要加强不同地区、不同种类的蔬菜、花卉、水果等的需水特性和灌水技术的研究。

(3)集约化经营。随着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我国目前实行的以联产承包为主体的分散化经营模式,劳动效率低、缺乏规模效益,生产成本高、缺乏市场竞争力,对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和高新技术推广应用的制约作用也越来越明显。要保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农村存在的问题,必须研究农村村庄和小城镇的调整、合并的方法、方式,加快调整合并步伐,既能扩大耕地面积,搞活农村市场,发展农村经济减少农村劳动力的流动转移,减轻城市接纳农民工的压力,又有利于农业生产新技术的推广应用,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曹红,闰凤容.发展农业节水灌溉实现可持续发展[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7,13(2):135.

[2]李小红,杨侃.基于鼓励性的水价体制模式的探讨[J].黑龙江水专学报,2006,33(1):78-81.

作者:黄华

黄灌区节水改造分析论文 篇2:

水利信息化技术在灌区节水灌溉管理工程中的应用

摘 要:在农业现代化建设日益推进的过程中,大幅提高灌区节水的重视程度,加强其现代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需要针对农田灌区节水灌溉工程,深入探究水利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从而促进水利行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水利;信息化技术;节水灌溉;应用

DOI:10.12310/j.issn.1674-1064.2021.06.031

1 水利灌溉模式概述

1.1 渠道灌溉

现代水利灌溉工程中广泛应用渠道灌溉的方式,能够从根本上避免水资源运输过程中的浪费现象,让水资源获得良好的开发与利用。渠道灌溉技术的实际应用能够有效解决水资源浪费现象,对地下水位进行合理管控,在农业生产中被广泛应用。将节水灌溉相关技术作为研究对象,不仅强化对渠道灌溉相关技术的有效应用,而且能够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应用,遏制水资源浪费现象。

1.2 喷灌技术

喷灌技术是基于水泵产生的压力于管道、设备等进行灌溉的技术,能够降低人力、物力资源方面的应用投入,对农作物表面进行均匀喷洒,提升灌溉作业的性能和成效。

通常情况下,可以将喷灌技术划分为固定喷灌技术和移动喷灌技术。其中,固定喷灌技术的实际应用较为容易,具有一定的生产成效,但也存在早期投资较多的缺点;移动喷灌技术的早期投资较少,但强度大且生产成效较低。因此,要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喷灌技术[1]。

1.3 水利灌溉工程的构建原则

为落实农村水利灌溉工程,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要因地制宜地制定合理有效的发展战略,用最少的资金投入获得最为丰厚的经济收益,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节约使用水资源,并对水资源进行循环利用,强化提升水资源的利用成效。对灌溉水资源进行合理配置,避免因为区域、季节性等诸多原因产生影响。区域之间一定要互相协调,明确划分灌溉区域。

2 灌溉节水信息化管理

就科学用水而言,灌溉用水信息化管理是通过运用现代化水利信息化技术,完成灌区自动化管理,而节水灌溉占据核心地位。

2.1 收集数据

构建河、渠水位测量以及田间采集利用雨水和观测雨量,并以计量供水为主的信息采集系统。

2.2 泵站、闸门控制

针对远程控制与无人值守的自动化控制,其关键位置做到有人值守,能够利用手动闸门遥测控制闸门,遥测终端一体化XD-2400,正确计算得出瞬时累积流量。除此之外,利用GPRS这一传输方式,将瞬时累积流量的数值传送到系统,并且做好分析工作。在此过程中,测量水位时能够使用液位变送器,运用模拟电路转换方式形成相应水位,使用无线闸位尺测量闸位变化。另外,要科学合理地分配资金,在农村灌区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中,为运用信息化技术,必须投入大量资金,而这部分资金往往导致当地面临较大的经济负担。对此,应该科学合理分配,在最大程度上发挥这些资金的作用,充分满足相应地区的需求[2]。

3 水利灌溉工程实际运行中的问题

随着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水利工程承受的压力也在逐渐增加,很多隐性问题日益凸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灌溉工程是极为关键的工作,当前很多地方都存在灌区设备严重老化的情况,不仅对区域发展产生严重影响,而且对当地农业经济发展产生严重影响。所以,对灌溉设施、设备等进行合理建设与有效维护,能够对推动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3.1 灌溉基础方面

水利工程建设中,不仅需要严格勘测,而且要对施工建设质量进行严格管控,确保水利项目工程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当前,很多水利工程的建设标准和现在相比偏低,配套设施比较差,这些水利工程不仅存在老化问题,其基础也较为薄弱,对其使用价值产生影响,只能发挥抗旱排涝等基本功能。当前相关部门虽然已经采取很多措施进行改造,但农田水利工程依然存在很多顽固性问题,导致改造工作难以全面开展。

3.2 灌溉系统方面

农业水利灌溉工程的建设规模正在逐渐扩大,对农产品质量的提升和农产品产量的增加都有重要意义。农业水利灌溉工程建设中,灌溉系统尚不完善,农业机械化的持续发展使得当前灌溉系统难以满足农业发展在水资源利用效率、灌溉水平等方面的要求[3]。

3.3 管理工作方面

管理工作方面的投资较少,灌溉管理工作存在产权混淆、维护权责不明确等很多问题,都未作明确要求,更无法满足国家在水利灌溉工程建设方面的标准。

3.4 监督机制方面

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发展不够完善,缺乏必要的机制支持,最终导致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不高。在农田水利工程推广过程中,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不够明确,管理方式不合理,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

4 节水灌溉工程水利信息化技术应用对策

4.1 提供准确的数据信息和技术支持

许多农村灌区仍然无法摆脱传统的人工监控、电话信息传输等相对落后的方式,在数据传输和时间准确度等方面无法满足现代化需求。而灌区信息化系统建设则有效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尤其是在特大暴雨、洪涝灾害发生时,灌区信息化管理体系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当前的水资源优化配置,高效使用的现代水利建设,以国家和地区跨越式发展为基础,以政策研究、体制创新保证灌区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建设,及时精确掌握水情、工情,提高安全性和可靠性。

4.2 提高灌溉效率,节约水利资源

通过利用水利信息化技术,全面开展农村灌区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工作,提高机组设备管理工作效率,改进与完善农村灌区水资源的管理调度,提高灌溉用水和灌区配套排水的管理效率,真正做到灌區用水流量相互配合,减少溢流弃坝用水,降低了灌区节水灌溉的总用水量。

4.3 提高管理水平,增强节水意识

农村灌区节水灌溉信息化系统,主要采用现代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网络科技和流程控制等先进的专业实用管理方法,具有自动采集、优化水源调度和实时动态监测等管理优势,确保灌区水情及时准确和配置灌水过程科学合理,改善了灌区的高效供水能力,实现了灌区水资源利用有效量化、合理配置的目的。

采用智能节水灌溉信息化管理系統,从水源分配、调度等各个方面严格控制企业水量,杜绝由于水量管理操作细节上的缺失造成的水资源浪费,从而大大提高了企业用水的管理效率。

实际运行过程中,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和数字化技术,凸显现代化的工作效果。例如,利用这两项技术进行自动化管理,通过网络技术精准计算最终的灌溉方案,技术人员通过对这些方案进行对比分析,可以讨论出最终的节水灌溉方案,不仅有助于节约水资源,而且有助于提高实际灌溉效果和水平。

4.4 降低灌区运行成本

逐步建立和健全灌区安全自动检测管理系统和灌区网络安全监控管理平台,可以有效促进灌区数据管理存储和实时信息共享,减少网络运营商和管理员的人力投入,提高灌区人力资源的高效集成性,从而降低灌区的生产运营管理成本[4]。

4.5 有效优化设计方案

在现代农业技术、生物科学技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中,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开始朝着纵深发展,越来越多的智能技术被人们应用到农田水利工程中,节水管理更加趋向于现代化、规模化、智能化。因此,要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与调整,设计方案满足当地经济发展、施工作业标准,强化提升设计方案相关内容的规范性与合理性。此种操作方式能够减少实际施工中产生的诸多问题,提升农业水利灌溉工程的应用质量与成效。农业水利灌溉工程的实际建设中,一定要严格遵照设计方案进行,管理工作者一定要进行严格、合理的监管,确保农业节水灌溉工程实际施工的质量。

5 结语

综上所述,灌溉系统的建设对灌溉作业具有重要作用,不仅能收集和提供有关灌区的分析数据,而且能节省水资源的使用并有效控制水资源的调度,从而系统控制用水量,提高工作效率。在农村灌区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过程中,要对整个系统结构进行合理规划、设计,通过信息化技术建立数据库和网络通信平台,从而构建完整的节水灌溉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1] 张俊峰,黄凯,杨宏飞.水利灌溉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8,47(1):29-30.

[2] 邓万荣.农村水利灌溉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和对策研究[J].农村科学实验,2019(26):60-61.

[3] 郭旺.基于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水电水利,2018(3):122-125.

[4] 刘玉强,王文来,张卿文.基于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分析[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9(24).155-159.

作者:李鑫

黄灌区节水改造分析论文 篇3:

卫宁灌区地下水埋深对农业节水的响应分析

摘 要:为揭示卫宁灌区地下水埋深对农业节水灌溉的响应规律,根据灌区2002—2017年地下水埋深、灌溉水量和种植结构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累计距平法和灰色关联度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受农业节水的影响,卫宁灌区地下水埋深呈增大趋势,2012年开始地下水埋深增大速率变大;受季节和农业灌溉的影响,地下水埋深年内呈周期性变化,分布呈W形,年内5—10月地下水埋深增幅最大,原因是该时期灌溉水量减少最大;空间上,地下水埋深呈由西向東逐渐增大的分布格局,灌区西部及东南部地下水埋深变化速率较大;卫宁灌区种植结构的调整、灌溉效率的提升以及灌溉水量的减少是地下水埋深增大的主要原因,灌区灌溉水量减少对灌区地下水埋深影响最大,其次是灌溉效率的提升,种植结构的调整对地下水埋深的影响相对较小。

关键词:地下水埋深;农业节水;响应程度;卫宁灌区

doi:10.3969/j.issn.1000-1379.2021.07.016

引用格式:刘宽,翟家齐,赵勇,等.卫宁灌区地下水埋深对农业节水的响应分析[J].人民黄河,2021,43(7):84-88,119.

Key words: groundwater depth; water saving in agriculture; degree of response; Weining irrigation area

地下水在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方面起到重要作用[1-3],是自然植被和作物正常生长的关键因素[4]。近几十年来我国地表水短缺问题严重,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5-6],农业节水成为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7-8]。在我国西北地区,人类活动主要集中在灌溉绿洲区,灌区一般采用渠系灌溉方式,引水渗漏是地下水补给的主要途径[9-10],但随着农业节水的推广,灌区灌溉水量持续减少,地下水埋深增大成为普遍现象,如石羊河[11]、黑河[12]、塔里木河[13]和河套灌区[14-15]。地下水埋深增大改变了地下水的补给条件和整个灌区的水文循环过程[16-17],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较大的影响[18],地下水埋深与农业节水灌溉之间的关系成为研究热点[19-22]。位于宁夏平原的卫宁灌区节水力度不断加大,地下水埋深发生了明显改变,本文对卫宁灌区节水灌溉下地下水埋深的变化特征及对农业节水灌溉各要素的响应程度进行分析,以期揭示卫宁灌区地下水埋深对农业节水灌溉的响应规律,为促进灌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1 数据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卫宁灌区是宁夏平原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沙坡头水利枢纽和青铜峡水利枢纽之间,北与腾格里沙漠交接,地质条件以黄河冲积平原及河滩地为主,土地总面积约为1 333 km2。灌区属大陆性气候区,冬季严寒,夏季高温,无霜期短,温差大,多年平均降水量173 mm,水面蒸发量1 477 mm[23]。卫宁灌区为引黄灌区,主要有5大引水干渠和15条排水沟,沟渠纵横,灌溉渠系发达(见图1)。

受地质、地貌以及岩性、构造等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卫宁灌区地下水补排较为通畅。卫宁灌区地下水的主要补给途径是渠道渗漏和田间灌溉入渗[23-26],年补给水量为2.22亿m3,占总补给量的74.1%;其次为大气降水入渗和地下水侧向径流补给,共计0.77亿m3,占灌区地下水总补给量的25.9%。卫宁灌区含水层岩性以砂砾石为主,包气带岩性松散,地下水排泄方式以排水沟排泄和侧向径流排泄为主,排泄水量共计2.02亿m3,占灌区地下水总排泄量的67.2%;其次为潜水蒸发和人工开采,共计0.99亿m3,占总排泄量的32.8%。

2004年卫宁灌区开始全面推行工程措施、农艺措施和田间管理等节水措施[27],在灌区大力实施节水灌溉,包括渠系衬砌、小畦灌溉、种植结构调整以及推广高效节灌。灌区渠系衬砌提高了输水能力,减少了渠系渗漏损失;种植结构调整采用低耗水作物代替高耗水作物,减少了作物耗水量;小畦灌溉、高效节灌减少了田间渗漏损失,提高了田间水利用效率,降低了单位面积灌水量。随着节水措施的实施,灌区地下水补给量减少愈加显著。

1.2 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本文基于收集的卫宁灌区2002—2017年19眼观测井实测逐月地下水位数据,计算得到相应的地下水埋深数据。卫宁灌区引水数据来源于1998—2017年的《宁夏水资源公报》,2002—2017年宁夏各县(市)种植面积和种植结构数据来源于《宁夏统计年鉴》。本文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滑动平均法、累计距平法分析地下水埋深在灌区节水灌溉条件下的变化特征,采用灰色关联度法[28-29]分析灌区节水灌溉要素与地下水埋深变化的相关程度。

2 地下水埋深变化特征

2.1 地下水埋深时间变化特征

卫宁灌区地下水埋深年际变化见图2。2002—2017年卫宁灌区多年平均地下水埋深为2.26 m,2003年埋深最小为2.15 m,2015年埋深最大为2.43 m,地下水埋深总体呈增大趋势,增大速率为0.2 m/(10 a),与2002年相比,2017年埋深增大0.23 m。卫宁灌区地下水埋深变化有阶段性特征,2002—2005年地下水埋深相对平稳,2006—2011年地下水埋深波动增大,2012—2017年地下水埋深大幅增大。2002—2017年卫宁灌区地下水埋深累计距平曲线见图3,可知2012年地下水埋深发生突变,据此,将卫宁灌区地下水埋深变化过程分为2002—2011年和2012—2017年两个时期,各时期地下水埋深年内分布见图4。

卫宁灌区地下水埋深一方面受气候因素影响呈季节性变化,另一方面受农业灌溉影响呈周期性变化,年内呈W形,月均地下水埋深见图4和表1。4月开始引水灌溉,同时温度升高,灌溉水和土壤冻融水回补地下,地下水埋深开始减小;5—8月进入灌溉期,同时降水量增多,灌溉水和降水大量下渗,地下水埋深快速减小,8月地下水埋深为年内最小,平均埋深为1.78 m;9—10月灌溉水量及降水量有所减少,地下水埋深开始增大;11月为冬灌期,地下水埋深有所减小;12月停止灌溉,土壤冻土层不断加厚,地下水埋深开始持续增大,3月地下水埋深为年内最大,平均地下水埋深为2.84 m。由图4可知,两时期地下水埋深变化情况基本一致,1—4月变化不大,地下水埋深增大主要集中在5—10月,原因是2012—2017年灌区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灌溉水利用率提升等节水措施主要集中在5—10月,导致该时段地下水补给量比2002—2011年明显减少。

2.2 地下水埋深空间分布特征

利用反距离权重法对卫宁灌区2002—2017年的地下水埋深分布、变化速率和变幅进行空间展布(见图5)可知,灌区地下水埋深沿东西方向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东部地下水埋深较大、已形成地下漏斗,西部地下水埋深较小,2002—2017年地下水空间分布相对保持稳定,地下水埋深增大区域集中在灌区西部和东南部。2002年卫宁灌区地下水埋深为0.6~6.3 m,2017年地下水埋深为0.9~5.9 m,灌區地下水埋深区间减小。

对2002—2017年不同地下水埋深区间(0~1.0、1.0~2.0、2.0~2.5、2.5~3.0 m和大于3.0 m)的面积占比进行统计分析(见图6)发现,灌区埋深较小区间面积占比减小显著,埋深较大区间面积占比增大显著,其他区间面积占比波动不大。2002—2017年灌区地下水埋深小于1.0 m的区域面积占比减小最为显著,从2002年占灌区总面积的10.8%,到2017年仅占灌区总面积的1%;埋深范围为1.0~2.0 m的区域面积占比整体呈微弱减小趋势;埋深范围为2.0~2.5 m的区域面积占比整体呈明显增大趋势,2017年比2002年增大了26.7%;埋深范围为2.5~3.0 m的区域面积占比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但变幅较小;埋深范围大于3.0 m的区域面积占比近年来增大最为显著,从2002年占灌区总面积的20.3%增大到2017年的28.0%。整体来看,2002—2017年卫宁灌区地下水埋深较小的区间面积占比减小,埋深为1.0~2.0 m的区域面积占比最大,而埋深大于3.0 m的区间面积增大。

3 地下水埋深与农业节水灌溉相关性分析

渠系渗漏和田间渗漏是卫宁灌区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源。近年来,卫宁灌区全面推进节水措施,灌区渠系衬砌率明显提高,减少了渠系的渗漏水量;种植结构调整使得田间作物的耗水量显著减少;而小畦灌溉、高效节灌等措施减少了田间渗漏水量,降低了单位面积的灌水量,提高了田间的用水效率。地下水埋深对农业节水各要素的响应程度存在差异,根据上述分析并结合其他学者的相关分析[22, 30-31],选取灌区灌溉水量、种植结构和单位面积灌溉水量作为反映农业节水灌溉的指标,分析地下水埋深对农业节水各要素的响应程度。

3.1 农业节水灌溉变化特征

2002—2017年卫宁灌区种植结构不断调整,粮经比(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面积之比)和粮农比(粮食作物与农作物面积之比)作为反映灌区种植结构变化的指标,近年来变化经历了两个阶段(见图7(a)):2002—2008年灌区粮经比和粮农比呈快速下降趋势,种植结构发生显著变化;2009—2017年灌区粮经比、粮农比变化较小,灌区种植结构调整幅度不大。灌区单位面积灌溉水量整体呈明显下降趋势,变化过程也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见图7(b)):2008年之前灌区单位面积灌溉水量下降十分显著,减少了56%;2009—2017年则变化相对较小。灌区种植结构调整,灌溉效率提升的同时,灌区灌溉水量显著下降(见图7(c)),2002—2017年灌溉水量下降速率为2.8亿m3/(10 a),2002年灌溉水量最高为15.1亿m3,2016年灌溉水量最低为9.7亿m3,相对减少了5.4亿m3,近年来灌溉水量下降速率变缓。

3.2 节水灌溉对地下水埋深影响程度分析

采用灰色关联法,分析卫宁灌区地下水埋深对农业节水灌溉各要素的响应程度(见图8)。卫宁灌区地下水埋深与种植结构、灌溉效率和灌溉水量之间灰色关联度分别为0.59、0.66和0.85,即3个要素对地下水埋深的影响程度排序为灌溉水量>灌溉效率>种植结构。2002—2017年灌溉水量与地下水埋深之间的关联度均为最高,但近年来关联度呈持续下降趋势;种植结构和灌溉效率与地下水埋深的关联度差别不大,二者交替上升,2008年之后,种植结构的关联度趋于稳定,而灌溉效率对地下水埋深变化影响增大。

4 讨 论

卫宁灌区平均地下水埋深从2002年的2.17 m增大到2017年的2.4 m,地下水埋深小于1 m的面积占比从10.8%下降到1.0%,地下水埋深大于3 m的面积占比相对增大7.7%,地下水埋深增大趋势明显。降水和灌溉水下渗是灌区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源;卫宁灌区降水量稀少,补给地下水量有限[32],2003年降水补给量在地下水补给量中占比为5%[24],2015年降水补给量占比增大到19%[23],这表明地下水补给水量中渠系和田间入渗水量逐渐减少,灌区农业节水是地下水埋深增大的主要原因。农业节水指标中灌溉水量的减少是农业节水的宏观表现,是灌区地下水埋深增大的根本原因,与地下水埋深的关联度最高;灌溉效率是农业节水的微观反映,是灌区单位面积用水量的表征,近年来灌区灌溉效率的提升表明灌区单位面积对地下水的补给效应逐渐减弱,是灌区地下水埋深增大的直接原因;灌区种植结构的调整减少了农业耗水量,是地下水埋深增大的间接原因,但其影响相对较小。

地下水是西北干旱地区天然植被生态的主要水源,随着农业节水措施的实施,地下水埋深逐渐增大,灌区自然生态将逐渐受到威胁,如地下水埋深快速增大的塔里木河流域[13]和青铜峡灌区[33],受农业高强度节水的影响,目前需大量引用生态水,以维持或修复灌区天然植被生态。因此,农业高强度的节水势必会导致灌区植被生态遭到威胁,带来一系列的生态问题[21,34-35]。另一方面,农作物的生长受地下水的胁迫作用相对较小,农业节水的前提是满足农作物的基础用水[36],灌区通过减少低效无用耗水及渗漏水达到节水效果,农作物对地下水埋深增大的响应并不明显。

5 结 论

基于2002—2017年卫宁灌区地下水埋深数据,分析农业节水灌溉下地下水埋深的时空变化规律,并对农业节水灌溉各要素的响应程度进行分析。卫宁灌区地下水多年平均埋深为2.26 m,2002—2011年地下水埋深变化不大,2012年之后地下水埋深增大速率加快;年内地下水埋深呈周期性变化,5—10月灌区地下水埋深增大显著。随着灌区农业节水的推进,地下水埋深呈加快增大趋势。卫宁灌区地下水埋深空间分布格局无明显变化,呈由西向东递增的分布特征,地下水埋深增大主要集中在灌区西部及东南部。从埋深占比上看,灌区小埋深区间的面积正快速减少,大埋深的面积快速增大。

卫宁灌区农业节水灌溉中,粮经比(种植结构)、单位面积灌溉水量(灌溉效率)、总灌溉水量均呈显著下降趋势,对灌区地下水埋深产生较大影响。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对地下水埋深影响最大的节水灌溉要素是灌区灌溉水量(减少),其次为灌区灌溉效率(提升),种植结构调整的影响相对较小。随着卫宁灌区农业节水的推进,地下水埋深不断增大,势必会帶来一定的生态问题,需要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

参考文献:

[1] 叶红梅,陈少辉,盛丰,等.疏勒河流域中下游土地覆盖动态变化及其与地下水的相关性[J].水利学报,2013,44(1):83-90.

[2] 王利书,悦琳琳,唐泽军,等.气候变化和农业发展对石羊河流域地下水位的影响[J].农业机械学报,2014,45(1):121-128.

[3] AHMAD M,BASTIAANSSEN W G M,FEDDES R A.Sustainable Use of Groundwater for Irrigation:a Numerical Analysis of the Subsoil Water Fluxes[J].Irrigation and Drainage,2002,51(3):227-241.

[4] 陈敏建,张秋霞,汪勇,等.西辽河平原地下水补给植被的临界埋深[J].水科学进展,2019,30(1):24-33.

[5] WADA Y, VAN BEEK L P H, VAN KEMPEN C M,et al.Global Depletion of Groundwater Resources[J].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2010,37(20):1-5.

[6] CUI Y,SHAO J.The Role of Ground Water in Arid/Semiarid Ecosystems,Northwest China[J].Groundwater,2005,43(4):471-477.

[7] 刘中一,霍再林,陈航.河套灌区解放闸灌域节水对地下水及蒸发影响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6(9):141-144.

[8] 于福亮,马国清.节水灌溉是宁夏灌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C]//中国水利学会2003学术年会论文集.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2003:596-600.

[9] 张越,赵勇,薛泽宇,等.河套灌区地下水时空变化趋势成因分析[J].人民黄河,2016,38(11):44-49.

[10] 张志杰,杨树青,史海滨,等.内蒙古河套灌区灌溉入渗对地下水的补给规律及补给系数[J].农业工程学报,2011,27(3):61-66.

[11] 郑永山.石羊河流域地下水埋深时空变化研究[J].地下水,2017,39(4):60-61,116.

[12] 王贞岩,高宗军,王姝,等.黑河流域中游地区地下水水位多年变化特征[J].水电能源科学,2019,37(4):140-143.

[13] 雍正,赵成义,施枫芝,等.近20年塔里木河干流区地下水埋深变化特征及其生态效应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20,34(3):182-189.

[14] 张倩,全强,李健,等.河套灌区节水条件下地下水动态变化分析[J].灌溉排水学报,2018,37(增刊2):97-101.

[15] CHEN H,LIU Z,HUO Z,et al.Impacts of Agricultural Water Saving Practice on Regional Groundwater and Water Consumption in an Arid Region with Shallow Groundwater[J].Environmental Earth Sciences,2016,75(16):1-15.

[16] 代锋刚,蔡焕杰,刘璇,等.泾惠渠灌区节水改造对地下水空间分布影响[J].排灌机械工程学报,2013,31(8):729-736.

[17] 马金慧,杨树青,张武军,等.河套灌区节水改造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J].人民黄河,2011,33(1):68-69.

[18] 陈爱萍,岳卫峰,侯凯旋,等.内蒙古河套灌区典型监测区不同时期地下水变化特征[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9,17(2):98-106.

[19] 韩天凯,丁雪华,潘春洋,等.节水改造对沈乌灌域不同地貌浅层地下水埋深的影响[J].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19,36(5):620-629.

[20] 苏阅文,冯绍元,王娟,等.内蒙古河套灌区地下水位埋深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7(7):33-37,44.

[21] 付玉娟,张玉清,何俊仕,等.西辽河农灌区降雨及农业灌溉对地下水埋深的影响演变分析[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6,47(3):327-333.

[22] 张光辉,费宇红,刘春华,等.华北滹滏平原地下水位下降与灌溉农业关系[J].水科学进展,2013,24(2):228-234.

[23] 王琳.卫宁平原地下水资源及地下水循环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17:10.

[24] 张国军.沙坡头灌区节水改造工程研究[D].西安:西安理工大学,2003:13.

[25] 李培月.人类活动影响下地下水环境研究:以宁夏卫宁平原为例[D].西安:长安大学,2014:86.

[26] 吕红娟.卫宁平原第四系含水层渗透结构分析[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15:24.

[27] 沈宗科.宁夏中卫市沙坡头区十年高效节水灌溉经验[J].中国西部科技,2015,14(6):123-126.

[28] 李明乾,肖长来,梁秀娟,等.变化环境下地下水埋深动态特征及驱动因素分析[J].水利水电技术,2018,49(11):1-7.

[29] XU J,CHEN Y,LI W.Grey Modelling the Groundwater Level Dynamic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Tarim River Affected by Water Delivery from Upper Reaches:a Demonstration from Yingsu Section[C]//Proceedings of 2008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uzzy Systems.New York:IEEE,2008:43-48.

[30] 张曼菲,周维博.泾惠渠灌区地下水位埋深的动态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8,16(2):164-170,195.

[31] 王建莹,张盼盼,刘燕.泾惠渠灌区地下水位动态与灌溉农业的关系[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6,34(1):247-251.

[32] 张学英,包淑萍,冯平秀.卫宁灌区地下水动态规律及影响分析[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07,18(6):103-105.

[33] 陳玉春.青铜峡灌区潜水动态变化与水生态保护浅析[J].中国水利,2016(13):43-45.

[34] 高鸿永,伍靖伟,段小亮,等.地下水位对河套灌区生态环境的影响[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8,22(4):134-138.

[35] 王林威,武见,贾正茂,等.生态视域下宁蒙引黄灌区节水潜力分析[J].节水灌溉,2017,42(11):84-86.

[36] 段爱旺,信乃诠,王立祥.节水潜力的定义和确定方法[J].灌溉排水,2002,21(2):25-28.

【责任编辑 张华兴】

作者:刘宽 翟家齐 赵勇 董义阳 李海红

上一篇:影视译制片翻译分析论文下一篇:人本理念与学生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