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区农田水利建设论文

2022-04-16

【摘要】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日益加大,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面临的形势日趋严峻。"十二五"是深化水利改革、加强水利管理的攻坚时期,也是推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重要时期,更是加强农田水利重点薄弱环节建设、加快民生水利发展的关键时期。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灌区农田水利建设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灌区农田水利建设论文 篇1:

农田水利建设筹资的“四不”现实和“四力”策略

农田水利建设关系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农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2011年“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的内容是水利改革,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2年的历史上尚属首次,足见水利建设的重要性。人民银行几年前也曾专门就金融支持农田水利建设出台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做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金融服务工作的意见》(银发[2008]361号)。但由于体制机制方面的原因以及受农田水利建设公益性、投资回报长期性、不确定性等特点制约,农田水利建设的筹资举步维艰。

农田水利筹资困局解析

造成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筹资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法律制度和产权层面的,也有投入主体和投资观念层面的。概括起来,可以把当前农田水利建设筹资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归纳为“四不”:

法律制度不健全。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农田水利建设,农民积极参与,投入不断增加,但是农田水利良性发展机制远未形成,缺乏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根本原因是缺乏制度保障。回顾我国历史上农田水利的几次大发展,都与制度建设有很大关系。隋唐至北宋时期,通过出台相关法律,农田水利经历了一次次大发展。唐代制定了《水部式》,对农田灌溉用水制度、灌溉管理的行政组织以及用水矛盾处理作了相应规定。《水部式》的实施使关中地区、江浙地区农田水利工程迅速发展,太湖地区成为新的基本经济区。北宋王安石变法,颁布了《农田利害条约》(又称《农田水利约束》),使全国农田水利建设得到长足发展。当前我国农田水利发展正处于转型期,迫切需要加快立法,明确农田水利的性质,合理划分事权,建立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保障运行维护经费,从而改变农田水利无法可依的局面,促进农田水利健康快速发展。

财政资金投入不足且分散,投入主体不明确。一方面,长期以来,由于各级政府财政实力较弱和农业生产投入产出的低效性、长期性,加之盲目追求以工业发展为核心GDP增速,所以往往忽视农田水利建设投入,尤其是“两工”(义务工、积累工)取消后,新的投入主体没有落实到位,巨大的投入缺口没能有效弥补;财政投入虽然近几年大幅度增加,但规模太小,很难在短时期内完成对农田水利建设投入的历史欠账。另一方面,虽然当前农业、土地、财政和发改委等部门都加大了支农力度,多渠道投资农田水利建设,形成了多龙兴水的势头,但由于部门分割,造成缺乏统一的明确的资金投入主体,使资金未能发挥效益,甚至出现浪费。据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2009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0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2009年中央政府农田水利(不含水利工程、饮水安全工程等)投入为604亿元,2010年预算安排862亿元。从预算安排来看,中央政府用于农田水利的投入规模很大,但直接用于农田水利的专项资金仅为78亿元,不足中央安排的农田水利预算总额的10%,而其他部门纳入中央预算的农田水利方面的投入远远超过水利部门参与管理的投入。

产权不明确,市场化筹资体系难以在短时间内形成。虽然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在名义上属于国家和集体组织,但由于多级的委托代理和“搭便车”动机,造成农田水利设施事实上的投资和管理主体缺位。这就形成了国家和集体组织无力投资和管理;农民和社会其他潜在投资者无法投资和管理。并且由于没有明确的产权主体,诸如银行贷款,发行债券、股票等各种市场化的筹资方式无法实施。

投资观念不能及时转变,农民筹资投劳积极性显著降低。长期以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习惯于依靠政府号召、行政干预、奖惩推动、部门协调。农村税费改革和取消“两工”后,人们认为农村水利基本建设不搞了,因而没有及时依据市场经济规律,建立新的投入体系。同时,改革开放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给予农民自主经营权,工业和城镇经济的快速发展扩大了农民就业渠道,大量农民脱离农业,进工厂、进城市从事第二、三产业,农民对农业的依赖性显著降低,而且农业比较效益低,农田水利产投比小,这些都进一步降低了他们对农田水利建设投入的热情和力度。

破解农田水利建设资金

难题需“四力”

结合我国国情,国家应出台专门的农田水利建设法律法规,构建以国家投资为主,以市场化筹资为辅助,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农田水利建设,并充分发挥农民和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在农田水利投资中的积极作用,具体采取以下“四力”策略。

树法力。国家应出台一部专门针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法律,明确界定农田水利建设的性质、产权主体、投入主体、管理主体,规范农田水利建设投资在各级政府财政预算内资金中所占的比重,保证财政农田水利投入与财政支出总量保持同步增长。同时必须建立和完善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的管理制度,确保资金投入的经济效益。要明确水利部门为统一的资金管理主体,使资金集中起来办大事,避免资金分散使用。要加强资金管理,严格财务制度。无论是政府财政拨款,还是农村集体和农民筹集的资金,都必须做到专款专用,防止截留挪用。

用财力。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更要重视农业的战略地位,不断加大农业投入。国家要建立稳定增长的政府投入机制,确保农田水利建设资金随地方财政的增长而相应增加,力争今后十年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严格执行2011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的,“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充分发挥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等土地整治资金的综合效益”的规定,专门设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充分发挥政府在农田水利建设中责无旁贷的主导作用。

借外力。综合运用财政和货币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增加水利信贷资金。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支持农业发展银行积极开展水利建设中长期政策性贷款业务。鼓励国家开发银行、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等银行业金融机构进一步增加农田水利建设的信贷资金。进一步解放思想,把农田水利建设作为一个实体产业来对待,支持符合条件的水利企业上市和发行债券,探索发展大型水利设备设施的融资租赁业务,积极开展水利项目收益权质押贷款等多种形式融资。把一切能够经营的水利设施大胆推向市场,调动金融资本、民间资本参与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性。鼓励和支持民营水利发展,通过拍卖、租赁、承包和收益权抵押等方式广泛吸纳民间资本和社会资金投入农田水利建设。

挖民力。一方面,鼓励农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统一规划基础上,按照多筹多补、多干多补原则,加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力度,充分调动农民兴修农田水利的积极性。按“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引导和组织村组集体开展好“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做到花小钱、办大事,少花钱、多办事,发挥农民在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养护和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蓬勃兴起,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在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投入与管理中的作用会越来越突出。建议各级政府出台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扶持政策,制定配套措施,明确其职能定位与工作重点,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提高其运转经费保障水平,促进其良性发展。一要明确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是用水单位和农户自愿组织、自主经营、民主管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管水用水组织,是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依法取得社团法人资格,具备作为项目法人的条件。二要明确农民用水合作组织主要承担小型水利工程和大中型灌区末级渠系的建设投入与管理工作职能。三要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各级财政设立专项补助资金对农民用水合作组织予以扶持,其他运行经费纳入用水户终端水价统一核算,确保其正常运转。(作者单位:人民银行沈阳分行) □

作者:李万超

灌区农田水利建设论文 篇2: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日益加大,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面临的形势日趋严峻。"十二五"是深化水利改革、加强水利管理的攻坚时期,也是推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重要时期,更是加强农田水利重点薄弱环节建设、加快民生水利发展的关键时期。本文探讨合浦县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如何有效解决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完善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使合浦县的农业现代化建设实现质的飞跃。

【关键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问题;对策

1、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系

合浦县是水利大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促进农业发展的最基础的条件,在面对恶劣的气候现状,尤其是近几年来很多地区不断出现大面积干旱,完善的农田水利建设体系和健全的管理举措,都可以有力地缓解合浦县自然灾害给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带来的不便,减少农业和农民的损失。合浦县小型农田水利的工程形式多样,点多面广,如果能够使工程发挥应有的效用和效益,将能够很大程度上造福人民生产和生活,为当地农民增收、农业增产创造条件。

2、 合浦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合浦县农田水利工程运行至今,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如下几方面:

一、建设标准低,配套不完善

由于合浦县农田水利工程大部份是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当时技术落后、体制不完善等,致使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标准低。据本次调查统计,合浦县目前有291处堰坝,但是大多数的堰坝还是采用木桩或沙包作为坝头。灌溉渠道大部分仍为土渠,部分已经老化崩塌,无法输水,据本次调查统计,目前,合浦县灌溉水利用系数不足0.5,灌溉保证率较低。

二、工程投资不足,老化损坏严重,效益较低

由于工程投入不足,水费征收困难,而农田水利工程量多而广,水利工程的维修难以实施,导致合浦县农田水利工程经过四十多年的运行,工程已老化失修,渠道渗漏、断塌现象普遍存在,输水能力较低,水资源严重浪费。据本次调查统计,合浦县渠道完好率仅为45%,塘坝349处,完好率仅为29.67%,堰坝291处,完好率为8.75%。

三、灌排不分,排水效率较低

由于合浦縣的农田水利工程大部分都是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技术落后,很多灌溉渠道与排水渠道不分,排水效率较低,导致农田深受洪涝灾害的影响,庄稼失收,农民损失严重。

四、管理体制不善,管理设施落后,水费收取困难

农田水利工程在计划经济年代都属于当地政府或者国营水管单位进行管理,当时每年实行劳动积累工,农民积极参加农田水利维修,但是由于体制的改革,实行分田到户的政策后农民参加农田水利工程维修的积极性降低,导致农田水利工程年久失修,坏烂严重。多年来,水利工程的管理始终困扰着合浦县水利工程的健康发展,现有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责权不明,管理人员积极性不能充分发挥;管理管理制度不能落实到位,管理粗放、混乱;工程的运行收费不能保证工程的正常运行和维护。目前水管单位水费收缴比较困难,而且农田水利工程的产权不明确,造成了目前农田水利工管理比较落后的状况。

3 合浦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3.1 合理划分各级政府发展小型农田水利的事权财权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要求中央和省级设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补助专项资金,基本建设投资和国债资金要加大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力度,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要加大中型灌区骨干工程和中低产田改造的力度。小型农田水利的公益性特点决定了要在对原有事权不做大的调整的前提下,建立"财政为主,主体多元" 的多元化、多层次投资机制,即投入责任主体应以政府为主,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农民投入原则上以投劳为主。因此,这就需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创新改革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投资融资方式,通过财政贴息、优惠贷款以及以奖代补、奖补结合等方式,引导社会资金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力度,实现资金来源渠道多样化;二是积极发挥公共财政投入的主渠道作用以及各级政府的主导作用,大力加强各部门间协调配合力度,建立健全公共财政稳步增长的机制;三是在原有分散进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基础上,加强资金投入力度,采取集中连片配套方式,以县为单位进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从而实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向集中投入的转变;四是合理划分各级政府在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中的事权财权,实现资金投入多层次化。

3.2 引导农民参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积极性

农民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直接受益者,也是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服务对象,只有农民的认可和参与才能更好、更快地进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在小农水项目建设上,应改变过去政府一手包办、农户参与决策少的状况,要利用新闻媒体、报纸、宣传栏、村务公开栏等媒介,加大宣传力度,使受益村民了解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意义,广泛提高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农民参与建设和管理的积极性。在实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过程中,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坚持"村民自愿、直接受益、量力而行、民主决策"的原则,以政府资金为主,通过以奖代补、先干后补等多种方式,引导农民群众自愿投工投劳兴修水利,让农民从工程前期,到工程建设,到工程建后管护,积极主动参与。主要体现在:在工程前期工作阶段,为确保工程技术方案合理和工程顺利实施,地方政府通过召开村民大会,在工程建设内容的选择、工程布局、工程技术方案、筹资投工方案和工程管护等方面,征求群众的意见,充分尊重和体现农民的意愿;在开展村组内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以村组为单位,组织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和筹资参加工程建设;在工程建设中,招投标不搞一刀切,建设难度大、技术要求较高的工程通过公开招投标选择施工队伍建设,凡是适合农民可以依靠自身能力可以开展的,以自然村组为单位,在水利部门的指导下,组织农民自己干,就地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

3.3 创新体制机制,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内容广泛,建立工程良性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保证工程发挥效益的关键,因此要创新体制机制,完善建设程序,提高科学管理水平。一是创新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管理体制机制。按照促进节约用水、降低农民水费支出、保障灌排工程良性运行的原则,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同时落实好公益性、准公益性水管单位基本支出和维修养护经费,妥善解决水管单位分流人员社会保障问题。二是完善绩效考评机制,提高财政支农绩效。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项目兼有激励、引导和扶持作用,同时也兼有社会、经济、环保效益和长期效益等多重效益因素,要分类建立项目绩效管理模式,完善系统、动态的项目绩效评价机制外,还要努力做到推行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多元化评价主体,力求考评结果客观、公正,以及利用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评价结果,确立支农资金绩效考评的权威性。项目绩效考评结果一旦评定,必须维护评价结果的严肃性和权威化,评价结果应运用到工作业绩(干部政绩)考核、评先表优和下年度支农指标分配上,使支农资金使用效益得到不断提高。三是新建的农田水利工程实行新的机制,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谁负担",明晰工程所有权,落实工程建设和管护责任,确保建成一处工程,发挥一处效益。

3.4 强化规划和法律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保障作用

一是要完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规划体系。加快小型农田水利规划的编制工作的进展,不同地区的工程项目要统筹安排,兼顾平原、山丘区和草原牧区的发展需求,采取工程措施非工程措施相结合,大中小微工程并举的方式,多元化、多层次推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稳步协调发展。通过县级农田水利规划来搭建平台,有效整合相关部门的水利项目资金,使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真正成为各部门用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资金的整合平台,从而实现统一规划、集中使用,著实提高各类资金的使用效率。二是加快制定出台《农田水利法》。建议尽快出台国家层面的《农田水利法》,从而促进农田水利建设规范化、制度化,使之逐步走上健康有序的发展道路,法律要对对农田水利的地位、作用、性质、投资机制、建设和管理体制、各级政府部门职责等做出明确规定。要加快法律前期准备工作进度,尽快列入立法程序。

结论

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是提高农业生产综合能力,促进农村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一项重大举措。实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将有利于我国的水利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有利于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从而增加农村农民财产性收入,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城乡统筹发展,缩短地区差距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琳 .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 黑龙江水利科技 , 2013(08).

[2] 张庆华, 崔世彬, 马静, 等.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可持续发展运行机制研究[J]. 水利经济, 2011(07).

[3] 韦魏 . 浅析如何管好小型水利工程质量 [J]. 沿海企业与科技 , 2003(09).

[4] 范玉花 , 周逢满 . 榆中县水利建设现状与存在问题及建设对策浅析[J]. 甘肃科技, 2012(28).

作者:陈泉源

灌区农田水利建设论文 篇3:

夯实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举措

【摘要】 农田水利建设是农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农业的命脉,健全的农田水利建设体系和完善的管理措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本文主要针对水利建设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农田水利工程 建设 发展

农田水利建设是指为发展农业生产服务的水利事业。基本任务是通过水利工程技术措施,改变不利于农业生产发展的自然条件,为农业高产高效服务。农田水利建设就是通过兴修为农田服务的水利设施,包括灌溉、排水、除涝和防治盐、渍灾害等,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定的基本农田。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水事关乎民,水事大于天,兴修农田水利工程刻不容缓。虽然,我国的水利建设事业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

一、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的问题

1.农田水利工程损害严重,设施破损,老化失修,淤积严重、配套不完善。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大都建于20世纪50―70年代,由于缺少维护和修建,一些农田水利设施现在已无法发挥应有的抗旱、排洪和灌溉功能。因水利设施老化损坏,每年减少有效灌溉面积300万亩。

2.田间灌溉管理方式和灌区工程管理设施落后,灌溉水损失大,水资源浪费严重,不适应发展需要。据统计,我国灌溉水损失总量的3/4发生在从水源到田间的输水过程中。明渠输水的灌溉面积占总灌溉面积的75%以上,约300多万公里的输水渠道中只有1/5进行了防渗。13.3万公里斗渠以上渠道中仅4.5万公里进行了初步防渗。渠系水的利用系数很低。

3.农田水分利用率低,现代节水灌溉工程占有率严重不足。全国耕地中一半以上无灌溉条件,节水灌溉面积不到有效灌溉面积的1/2,喷灌和微灌等节水灌溉方式仅占灌溉总面积的2.6%左右。据专家对全国灌溉水利用率测算,我国灌溉水利用系数大约为0.4―0.5,远低于一些发达国家的0.7―0.8的水平。

4.农田水利建设投入不足,没有建立稳定的投入增长机制,续建配套缓慢。

一是农田建设投资占水利投资中的比重偏低。按水利部统计数据,1980―2008年农田水利投入只占水利基本建设平均比重的6%,全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二是各级政府配套资金难以到位。2005年以来,中央逐步加大了对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投入,但是由于地方财政困难,国家投入政策与减负政策相矛盾,投入缺口问题未能得到有效解决,相关配套资金难以落实,导致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缺口巨大。三是水利工程立项艰难,水利项目申报前期费用惊人,专家评审、设计和相关费用基层无力负担。

5.农田水利建设相关规划不完善。 虽然国家制定出台了《关于建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新机制的意见》,但许多乡镇、村没有水利规划或规划不全,很多措施无法得到实施。

二、农田水利建设中的建议

鉴于农田水利工程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如何调整未来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重点,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关系着农民的根本利益。

1.要充分认识到水利建设的重要性。 各级领导要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大局出发,切实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摆上重要位置。一是落实行政领导责任制,切實做到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抓具体;二是抓好责任分解,细化目标任务,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责任制落实要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落实到具体人、具体工程。三是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任务列入各乡镇、各有关单位的责任目标,严格考核。四是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整合各方力量,充分发挥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有关的各单位、各行业、各部门的职能作用,加强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支持帮助和指导服务。

2.加强农田水利管理机构和队伍的建设。要优化乡镇水管站、水库、灌区管理所等基层农田水利管理机构的设置,加快站所设施的更新和改造,建立行之有效的规范化管理体制,保证必要的管护经费。加强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提高专业人员的比重和素质,提高基层水利管理队伍的待遇,将他们纳入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编制。

3.大力发展田间农业节水技术,实现农业灌溉现代化;提高灌溉水管理水平,宏观有效调控和微观自动化管理;采用先进的灌溉技术与装备,加大对节水技术的相关研究与推广,全面降低作物耗水,实现真实节水。严格执行《水法》和国家的综合水价,规范计量,节约用水,保证农业生产用水适时、适量、适价。

4.加大资金投入,多途径筹集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 近年来,中央财政设立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补助专项资金,但是资金不足仍是制约目前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进度的瓶颈。应逐步扩大财政补助资金及投资规模,拓宽资金投入渠道,多渠道汇集资金,加大政府资金投入,统筹规划:明确要求在各级农村财政支出中,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农田水利等生产性基础设施投入,并逐年提高;适当提高农田水利建设在政绩考核中的比重;对现有水利设施运营机构实行税费优惠,鼓励农民组建用水组织;深化农业用水价格改革,鼓励农户或农业组织对农田水利进行投资、建设和经营;提高贫困地区的财政补助标准。

5.完善水利建设相关制度。 国家要制定完善水利相关制度,并且督促基层机关完善水利规划。制定支持农村水利发展的专门政策,落实农村水利建设的总体规划和实施计划,从节约水资源、合理配置水资源、确保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要求出发,规划设计和建设农田水利工程。

推进农田水利法建设,明确各级部门的责、权、利关系制定农田水利法,以国家意志确定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农民群众以及社会团体在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中的责权关系。依法引导和促进农田水利建设,既是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客观需要,更是国家安定、经济繁荣的必然要求。

国家高度重视农田水利建设在统筹城乡发展和改善民生中的重要作用,水利对于农业发展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支撑保障作用,要充分认识农田水利建设规划的重要意义。要高度重视农田水利建设工作,推动我国农田水利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作者:陈建明

上一篇:职业教育数控加工论文下一篇:模式建构艺术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