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轮的作用 教案

2024-04-26

滑轮的作用 教案(精选11篇)

篇1:滑轮的作用 教案

研究滑轮的作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知道定滑轮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能随着物体的移动而移动。

知道动滑轮不固定,可以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

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不相同。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来研究定滑轮是否省力、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发展探究简单机械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滑轮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来认识其工作原理。

【教学准备】铁架台、滑轮、钩码、线、测力计、实验计划表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1、播放三张有滑轮的图片,并提问图片(2):“升旗的时候,我们的队员是往下拉绳子,为什么国旗就往上升上去了呢?”(学生回答:因为旗杆顶部有一个轮子)

2、概念引入: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二、研究旗杆顶部的滑轮

1、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做一个定滑轮,模拟升旗的情形,并思考:当我们利用定滑轮提升重物时,需要向什么方向用力?这说明定滑轮有什么作用?

2、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引导“定滑轮是否具有省力作用”

3、请同学们自行设计研究定滑轮是否能省力的实验方案。(提供实验设计方案表)要研究的问题 定滑轮是否能省力。

实验设计(可附图)

4、小组合作进行实验,并记录下研究的数据。

左边钩码个数 右边钩码个数 定滑轮的状态 我们的发现

5、全班内进行交流汇报。

小结:定滑轮的作用是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

三、会移动的轮子

1、出示塔吊的滑轮图,并问:“这个滑轮是定滑轮吗?”

2、认识动滑轮的定义。

3、请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安装一个动滑轮。并思考:“动滑轮有什么作用?”

4、在提升重物时,我们需要向什么方向用力?这说明定滑轮能否改变用力方向?

5、用测力计研究动滑轮是否具有省力作用。

1)学习使用测力计,认识力的单位:牛顿。

2)教师示范用测力计测量将重物不通过动滑轮提升时的重力度数;示范用测力计测量将重物通过动滑轮提升时的重力度数。

3)请学生比较表内数据,发现了什么?

4)全班内进行交流动滑轮能否省力?能省多少力 ?

四、比较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的不同

五、想一想:

我们怎样才能使滑轮既能改变省力又能改变用力的方向呢?(要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起来用就可以改变省力又能改变用力的方向了)。

六、练一练

做练习

篇2:滑轮的作用 教案

【教学目标】

1、利用滑轮、钩码、测力计等简单器材进行观察实验,研究使用滑轮的原理,做好并分析实验记录。研究定滑轮、定滑轮、滑轮组是否省力。

2、培养学生重证据,愿意尝试的精神,使学生关注社会生活。【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实验来认识其工作原理。

【教学准备】铁架台、滑轮、钩码、线、测力计、实验计划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五单元机械中的最后一课“我的滑轮”

人们为什么要使用机械?(省力、方便)

二、动手操作

老师谈话:每周一早上,我们全体师生都会举行升旗仪式,五星红旗在旗手的操作下冉冉升起,那位同学知道旗手在升旗时是向上用力还是向下用力? 生:向下用力。

师:为什么旗手向下用力,而五星红旗却向上升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这个有趣的问题。

师:首先,我们先一起来玩个游戏,请请同学们看大屏幕,那位同学读一读我们的游戏要求和规则。生:用一根线,一个线轴或是回形针将桌子上的东西(玩具或是钩码)提到与铁架台一样高,然后在稳稳地放回原处。看看谁想出的办法多。(四人为一小组)

规则:不能用手直接去拿,可以对工具随意加工改变。

小结:我们利用的线、线轴提升砝码就是一个简单的机械,这种提升重物的简单机械就是滑轮,它实际上就是一个绕了根绳子边缘有槽的轮子。

师:人们利用滑轮干什么呢? 生:提升重物

师:那么滑轮是什么? 生:滑轮是一个简单的机械。

三、揭示定、动滑轮的概念

讨论:刚才做实验时,我们就利用了滑轮,谁来汇报一下你们组是怎样使用滑轮提升砝码的?你都想到了那种方法?

师小结:人们利用滑轮提升重物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定滑轮,一种是动滑轮。

四、体会定、动滑轮的特点

1、讨论定滑轮是否方便?(方便)

2、实验是否省力

(1)实验要求:利用定滑轮验证自己的想法,并将实验记录填写在表格中。

(2)学生分组实验,教师辅导(3)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师生总结定滑轮特点: 定滑轮:不省力,方便

3、讨论动滑轮是否方便?(不方便)

4、实验是否省力

(1)实验要求:利用动滑轮验证自己的想法,并将实验记录填写在表格中。

(2)学生分组实验,教师辅导(3)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师生总结动滑轮特点: 动滑轮:不省力,方便

师:我们来观察动滑轮,它在提升砝码时有几根绳子承担着砝码的重量?(有两根绳子承担着砝码的重量,所以动滑轮省力。)

五、学习滑轮组

定滑轮和动滑轮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我们能不能取长补短使得在提升物体时既方便又省力呢?

(1)学生分组实验滑轮组合(2)汇报。(3)总结:

像这样吧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叫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既方便又省力。

六、联系实际

结合生活中说一说你都在呢见过用滑轮提升重物?

七、教师小结

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小结 板书设计:

我的滑轮

定滑轮:方便

不省力

动滑轮:不方便

篇3:滑轮式井盖提升工具的设计

井盖,在城镇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当需要市政维护时,如通信、雨水、燃气、供排水等,常见的开启方式为使用撬棍撬开井盖后移动,此方法不仅费力,也很原始。当遇到井盖较大较重时,市政施工人员在提升井盖时会非常吃力,而且常因为人力有限而达不到提升效果。而部分专用提升工具,只能用于专门的井盖,推广率不高,适应性差。

1.挂钩2.铰链3.动滑轮4.钢丝绳5.定滑轮Ⅰ6.可伸缩支撑杆Ⅰ7.定滑轮Ⅱ8.可伸缩支撑杆Ⅱ9.支撑立杆10.可旋转套筒11.支撑架12.缠线装置13.手摇柄14.万向轮15.销钉16.底座支撑杆Ⅰ17.底座支撑杆Ⅱ18.底座支撑杆Ⅲ

为此,针对上述情况,为使井盖提升移动方便快捷,本文设计发明了一种滑轮式井盖提升工具。

2设计方案

图1(a)、(b)、(c)为本工具设计方案示意图。其中,图1(a)为本工具主视结构示意图,图1(b)为本工具可伸缩杆示意图,图1(c)为本工具底座示意图。

如图1所示,底座部分由底座支撑杆Ⅰ16、底座支撑杆Ⅱ17和底座支撑杆Ⅲ18组成。其中底座支撑杆I16与底座支撑杆II17通过螺栓连接,底座支撑杆Ⅲ18与底座支撑杆Ⅱ17通过螺栓连接。另外,在底座下方安装有4个万向轮便于提升装置及提升后井盖的移动。支撑部分由带凸台的支撑立杆9、可旋转套筒10和可伸缩支撑杆Ⅰ6、可伸缩支撑杆Ⅱ8组成。其中带凸台的支撑立杆9固定在底座支撑杆Ⅱ17上,可旋转套筒10则利用凸台固定在带凸台的支撑立杆9上,可伸缩支撑杆Ⅰ6与可伸缩支撑杆Ⅱ8使用销钉15连接在一起,可伸缩支撑杆Ⅱ8与可旋转套筒10固结在一起。提升部分由3个滑轮和手摇缠线装置组成。其中一个滑轮为动滑轮3,在动滑轮3上固定有铰链2,铰链2连接有挂钩1,用于钩住井盖。另外,两个定滑轮Ⅰ5和定滑轮Ⅱ7分别固定在可伸缩支撑杆Ⅰ6和可伸缩支撑杆Ⅱ8上,缠线装置12与手摇柄13通过轴相连接组成手摇机构,手摇机构具有自锁功能,并固定在支撑架11上,支撑架11与带凸台的支撑立杆9连接,各个滑轮之间通过钢丝绳4相连接。

3 工作原理及特点

工作时,利用固定在动滑轮3上的挂钩1,钩住井盖,用手摇动手摇柄13,手摇柄转动带动缠线装置12转动,缠线装置12的旋转,将带动钢丝绳4的卷起,钢丝绳4的卷起将带动动滑轮3向上运动,从而带动挂钩1向上运动,挂钩1的向上运动则使井盖被提升起来。井盖提升后,手摇柄13带有自锁机构,以保持井盖处于提升状态。此时,可以转动可伸缩支撑杆Ⅰ6和可伸缩支撑杆Ⅱ8绕支撑立杆9旋转,将井盖轻松旋转到适当位置,并利用工具底部的万向轮可方便实现提升工具及提升后井盖的移动,并可利用带自锁的万向轮实现装置的制动,防止随意滑动。当提升井盖大小形状不同时,可利用销钉15插入可伸缩支撑杆Ⅱ8上不同的插孔中,以调节支撑的距离,来适应不同大小范围井盖的提升。

本提升工具具有以下特点:(1)利用滑轮组实现省力,可以轻松地使用本工具提升井盖;(2)可伸缩支撑杆可实现对不同形状用途井盖在不同半径范围内的起吊;(3)借助可旋转套筒,轻松实现起吊后井盖的转向移动;(4)本工具可伸缩设计,占用空间小,携带方便,只需一个人用手提就可以将本工具带到各个施工场地;(5)底部带万向轮,可实现提升工具及井盖提升后的移动,并可利用其自锁功能实现工具的制动,防止随意滑动;(6)纯机械机构,结构简单,成本低,制作方便,易于推广。

参考文献

[1]杨黎明,杨志勤.机构选型与运动设计[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

[2]周玉丰.机械设计基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篇4:《滑轮》教案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滑轮,知道滑轮的作用及在实际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3.使学生体会到自然事物是有规律的,只有掌握了自然规律,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教学重点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滑轮,知道滑轮的作用及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

每组滑轮二个、铁梁台、细绳、钩码、测力计。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老师听说咱们五年级1班的同学们非常的聪明,而且还乐于助人。最近我在生活中遇到点麻烦。

2.老师居住的宿舍楼的房顶漏雨了,打算用点建筑材料维修一下,可是如何将沉重的建筑材料运到楼顶上去的呢?同学们你们能帮老师想想办法,出出主意吗?

3.同学们,真了不起,想到了这么多的好办法!老师的两个好朋友,也帮老师想了两个好办法,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教师出示视频

4.在这两种方法中,用到了什么

装置?

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种轮子有什么显著地特点?

5.教师出示定义:像这种边缘有槽,可以绕中心轴转动的轮子叫做滑轮。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滑轮!教师板书课题

(二)、探究滑轮的作用

1.在刚才的这两种方法中,滑轮有什么不同?2.你能根据这个特点,给它们起个名字吗?3.教师出示定义。4.老师的朋友们之所以选择使用滑轮,肯定是有一定的原因。你认为滑轮起到了什么作用?生猜测,教师板书有研究意义的猜想。如:省力、方便;5.究竟使用滑轮能不能省力,仅靠猜想可以吗?5、实验之前,老师提醒大家注意两点,请看大屏幕。谁来读一下?6.下面请开始实验。教师分发测力计和实验记录表。7.下面请第一小组的同学来汇报一下你们的实验记录。8.教师总结:

定滑轮:不能省力,可以改变用力的方向。动滑轮:省力,不可以改变用力的方向。

(三)、生活应用

1.滑轮的这些作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因此,在生活中滑轮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同学们,想一想,在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滑轮?

2.同学们找一找, 下列这些物体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滑轮?它们属于哪一种滑轮?

(四)、拓展

1.定滑轮和动滑轮各有各的优点,我们能不能把二者的优点合二为一,让我们在使用滑轮时既能够省力,又能够改变用力的方向?

2.多个滑轮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滑轮组。想不想自己动手组装一个滑轮组?教师分发滑轮。

3.总结: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找到了组装滑轮组的方法,但是 ,滑轮组还有很多的组装方法等待着我们课下去研究,相信只要大家,勤于思考,勇于实践,你们一定会有新的发现,也一定会收获更多的科学知识!

教学反思

滑轮这节课是五年级下册的内容,这节课的操作难度相对来说比较大,而且涉及到对比试验,而且还把难度提升到滑轮组的组装,所以对学生要求比较大。但讲授后,发现学生对着节课的掌握还是比较好的,能够顺利的完成教学目标的要求。但还有几个地方暴露出教学的不足:

1.在用测力计测量两种滑轮提升物体所用力的大小的时候,少数同学不会操作或者是操作错误。因此测力计的使用在四年级下册讲授时要以训练作为重点,设计很多情景,让学生在情境中对力的大小进行测量,比如静止时如何测量、运动时又应该如何测量。

2.在设计对比实验时,学生总是会把定滑轮和动滑轮作为对比的对象进行对比。因此,教师讲授时,应该让学生明确我们研究的是使用滑轮的作用,是与不适用滑轮作对比的。教师此时应该进行准确的语言引导,这样才不至于让学生在没有明确实验目的多的情况下进行试验。

篇5:定滑轮和动滑轮 教案

六年级

黄翠萍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定滑轮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能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

2、动滑轮不固定,可以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

3、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不同。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行设计方案来研究定滑轮是否省力,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探索简单机械的兴趣;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在操作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

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来验证定滑轮不省力、动滑轮省力。教具学具准备

滑轮9个,铁架台9个,测力计9个,钩码9盒,细绳9根(厘米长)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升旗视频。“我们每周一都进行升旗仪式,你想过没有,旗杆上的什么装置帮助我们把国旗升上旗杆顶端?”(生答滑轮)

“对,滑轮。”师手拿滑轮“像这样边缘有槽,能绕中心轴自由转动的轮,称为滑轮。”

(出示课件2)这是各种型号、各种颜色的滑轮。

(出示课件3)定滑轮的定义:像这样固定在一个位置,不随重物的移动而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板:定滑轮)

二、科学探究

(一)模拟升旗,感受定滑轮改变用力方向的作用。

1、你愿意当升旗手吗?(出示课件4)这个同学升旗的时候,请同学们观察升旗手向哪个方向拉绳子?旗子向哪个方向运动?

2、你看清楚了吗?发现了什么?(手往下拉绳子,国旗往上升)这说明定滑轮有什么作用?(板:作用

可以改变用力方向)升国旗时使用定滑轮有什么作用?(使工作方便)

(二)研究定滑轮是否省力

1、师:定滑轮能不能省力呢?

2、生猜测。

3、请各小组讨论利用现有的器材怎样证明你们的猜测呢?(讨论、汇报)怎样才能证明定滑轮省力?

4、实验操作方法

(1)组装定滑轮。将滑轮挂在支架上,使其成为一个定滑轮,把细绳挂在定滑轮的槽内。

(2)在细绳的左端挂上钩码当作重物。(3)试一试,在绳的另一端挂上几个钩码能够拉起左边的重物。(右边钩码看作所用的力)当定滑轮达到平衡时,我们认为右边所用的力刚好把左边的重物拉起,这和我们做过的哪个实验相似?(杠杆尺的研究)

5、教师提醒学生实验要求,做好记录。

6、生实验,师巡视。

7、汇报。

8、小结:定滑轮可以改变用力方向,但不能省力。(板:不能省力)

(三)会移动的轮子——动滑轮

1、(出示课件9、10)问:在建筑工地见过这种装置吗?塔吊上也有滑轮。它是可以随着重物移动的滑轮,我们称它为动滑轮。(板:动滑轮)

2、猜测:你认为动滑轮有什么作用?(出示课件11、12)课件12中要使重物上升,必须想哪个方向用力?动滑轮可以改变用力方向吗?(不能)(板: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3、使用动滑轮省力吗?请各小组讨论,制定研究计划来证明你们的猜测是否正确。

4、生汇报。

5、(出示课件14)学生明确研究计划后,教师演示操作方法:(1)组装动滑轮。将细绳套在滑轮的槽里,左端挂在支架上,右端用手拉着,将钩码挂在滑轮的钩上,使滑轮成为一个能与重物同时升降的动滑轮。

(2)用测力计测量将重物直接提升的重力大小。

(3)再用测力计测量将同样多的钩码通过动滑轮提升时的重力大小。(提升到一定高度读读数)

(此时帮学生复习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6、小组合作探究,师巡视。(学生用测力计分别测量不同个数1——5个钩码直接提升的重力大小和用动滑轮提升的重力大小,把测得数据填写在表格内,并比较表内数据得出结论)

7、汇报。

8、小结:使用动滑轮能省力。(板:能省力)

9、小结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

三、总结提升

1、(出示课件18)图片中哪个人用的力气小?

2、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定滑轮,什么情况下使用动滑轮?(搬运较重的货物时用动滑轮,想站在地面把较轻的物体搬运到高处就用定滑轮。)

3、如果在生活中又想省力又想改变用力方向,那该怎么办?(滑轮组)

4、请各小组把实验器材整理好,实验桌清理干净。

板书设计

定滑轮

动滑轮

作用

可以改变用力方向

可以省力

不能省力

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附:

《定滑轮和动滑轮》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定滑轮和动滑轮》是《教育科学出版社》义务教育 课程标准试验教材《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第五课内容。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杠杆原理、轮轴省力原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中学生将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这两种机械,并分别通过观察和实验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这节课也是本单元重要内容之一。2.【学情分析】:

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定滑轮的位置较高,比较隐蔽,真正见到过的不多,实际应用中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也常与吊钩组合在一起使用,因此学生对这类机械的感性认识是比较缺乏的。所以我在课前搜集了一些学生熟悉的滑轮图片,教学中从生活中的升国旗实例出发引出定滑轮,最后又让学生举例说明滑轮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到机械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教学目标

在《科学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根据本课的知识结构和科学研究过程的一般规律,并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见教案)

二、说教法和学法

1、说教学方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根据本课知识特点,以及小学生对实验操作很感兴趣的实际情况,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为“实验法”。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得到直观、生动的感性认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实验探究能力。同时在采用“实验法”的基础上,还运用“观察法”、“讨论法”、“谈话法”、“比较法”等教学方法。

2、说学法

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渗透给学生“提出问题→猜想→实验证明→得出结论→应用”的科学探究的学习方法。同时还以观察、提问、记录、讨论、小组实验等活动为载体,开展学生自主性探究式学习,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制定的三维目标,遵循科学研究过程的一般规律,联系小学生的生活实际,本着优化课堂结构的思想,我为本课教学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导入新课、科学探究、学以致用、课堂总结(见教案)

一、导入新课

1、首先我请同学们先欣赏一段视频(播放视频)。这是我们学校每周一举行的升旗仪式。你注意到了吗?画面中的升旗手轻轻拉动绳子,旗杆上的什么装置帮助我们把国旗升上高空?(学生回答:有滑轮)

2、(出示课件)细心观察的学生发现,原来在旗杆顶部有一个滑轮,你知道这个滑轮在工作时有什么特点吗?(板书:固定在一个位置上转动)

3、(出示课件)定滑轮的定义:像这种固定在一个位置上转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板书:定滑轮)

(这一环节设计意图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有好的开头,是上好这一堂课的关键。上课一开始,我首先展示播放升旗视频资料,启发学生猜想在旗杆的顶上有什么样的装置吗?从而引出了滑轮的问题,出示滑轮。指导学生认识滑轮的结构。自然而然的进入愉快主动的学习情境,确定了研究活动的方向。)

二、科学探究

(一)模拟升旗,感受定滑轮改变用力方向的作用。

1、你愿意当升旗手吗?(教师指定一位学生借助定滑轮把这面小国旗升起来。)

其他同学观察我们的升旗手手向哪个方向拉动绳子?小国旗向哪个方向运动?

2、你看清楚了吗?发现了什么?(手往下拉绳子,国旗往上升。)这说明定滑轮有什么作用?(板书:可以改变用力方向)升旗时使用定滑轮有什么好处呢?(使工作方便)

(二)研究定滑轮是否省力

1、教师提问:定滑轮能不能省力呢?

2、学生猜测:

3、请各小组讨论利用现有的器材怎样来证明你们的猜测呢?(出示研究计划,教师巡视指导)

4、实验操作方法

(1)组装定滑轮。将滑轮挂在支架上,使其成为一个定滑轮。把细线套在定滑轮的槽内。

(2)在线的一端挂上钩码当作重物。

(3)试一试,在线的另一端挂几个钩码能够拉起左边的重物。

5、教师提醒学生实验要求,学生小组实验探究,填好实验记录表。教师巡视指导。

6、学生汇报交流:通过实验你们小组发现了什么?

7、现在请大家总结一下定滑轮有哪些作用?(结论:可以改变用力方向,但不能省力。)(教师板书:但不省力)

(三)会移动的滑轮(动滑轮)

1、(出示课件)提问:“图片中的这些滑轮是定滑轮吗?”(不是)为什么?(因为他们不是固定在一个位置上转动)

2、动滑轮的定义:那他们是怎样转动的?(板书: 随重物一起移动)人们在搬运货物时,常常使用这种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你能给取个名字吗?(板书:动滑轮)

3、猜测:你认为动滑轮有什么作用?

4、请各小组讨论制定研究计划来证明你们的猜测是否正确。

5、教师演示操作方法

(1)组装动滑轮。将细线套在滑轮的槽里,左端挂在支架上,右端用手拉着,将钩码挂在滑轮架的钩上,使滑轮成为一个能与重物同时升降的动滑轮。

(2)用测力计测量将钩码直接提升的重力大小,(3)再用测力计测量将同样多的钩码通过动滑轮提升时的重力大小。

6、学生小组合作实验探究,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用测力计分别测量不同个数(2-5个)的钩码直接提升的重力大小和用动滑轮提升的重力大小,把实验结果填写在表格内,并比较表内数据得出结论。)

7、交流发现: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用数据说明)你们小组的结论和他们小组一样吗

8、教师小结:使用动滑轮能省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板书:能省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9、教师小结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板书:和)(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这是本课教学突破重难点的重要环节。新的科学课堂要求教师必须树立以“实验活动”为载体的基本理念,以实验活动为主,以学生的亲身实践、亲身体会为主线,通过活动组织课堂教学。所以这部分就是通过指导学生从观察入手,亲自实验操作,经过分析思考,了解客观现实,使学生获得生动、具体的感性认识,并逐步形成理性认识。)

四、课堂总结

1.教师提问:这节课你认识了什么机械?你有什么收获?让学生谈学习后的收获是对本课知识进行回顾总结。

2、请各小组组长把各组实验记录表收上来,其他小组迅速把器材分类整理好归还老师。(教师清点器材,评价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四 说教学预测

我觉得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很好!有以下二个亮点:

1、本课教学设计注重学生推测判断、设计研究计划、自主实验探究,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得出科学结论,老师没有做过多的限制。完全由学生自己猜测、自己设计实验、亲自动手探究验证,从而进行观察,发现问题、总结结论,让学生从实践操作中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样设计,既提高了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2、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猜想推测→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应用结论”的科学探究程序,顺利地完成本课教学内容,使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得到了提高。

3、这节课我最担心的是: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由于动手操作能力不强,可能会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教师应该及时果断处理好!

课后反思

公开课上完了,心里并没有轻松,反思这堂课以及整个备课的过程,有欣慰也有遗憾,现总结几点:

1、备课要深入教材,吃透教材。从教这么多年,这句话可以说是耳熟能详,可是,真正的做到是很不容易的。就拿科学探究的第一个问题“模拟升旗,感受定滑轮改变用力方向”来说,六年级的同学绝大部分都参加过升旗仪式,都知道升旗时旗子向上移动,我们却把绳子往下拉,这样改变了什么呢?学生未必能说出是改变了用力方向。我想了好一阵,想用什么例子来引导呢?经过反复的琢磨,我有点茅塞顿开:用他们身边的、相像的、简单的事例。我这样写在教案里:如果你想把地面上的书包拿到课桌上,你会向哪个方向用力?(向上)如果不用定滑轮,我们想把旗子升到旗杆顶端,我们会向哪个方向用力?(向上)用了定滑轮后,我们向哪个方向用力?(向下)那么,定滑轮在这改变了什么?学生这时候才异口同声说:“改变了用力方向”。这是老师备课过程的一刹那产生的疑惑,如果老师不抓住这个一刹那,那么在上课的时候引导学生就不会那么顺畅,学生对这个问题也不会理解得那么透彻。

2、科学老师备课不仅仅是备教材,还要备学生,更得备实验准备员所要准备的工作。大到整个实验所用的材料,小到仅仅一根细绳备不到,都会大大影响上课的质量和效果。上课前我检查了每个组的实验材料:支架、钩码、测力计、滑轮、细绳。可是偏偏就有两个组的同学没有用我给他们准备的细绳,用的是他们自己带的绳子。结果绳子过长,大大影响了他们组的实验速度和效率,尤其是定滑轮的实验。看来以后实验材料需要严格把关,不能有丝毫的疏忽。这节课对学生的备课就不是很好,我没想到他们连給绳子打个结都那么难!这样直接影响了实验进程!还有,学生的座位安排也欠考虑:没让他们集中往前做,还是和平常一样做了,结果听课的老师后面坐不下,就做到学生中间,有的甚至做到了同小组三个同学的中间,搞得学生做实验的时候不知道怎么办!同时也使我在学生做实验的时候不能走过去及时了解他们的情况,及时指正。虽然这都是细节问题,但是很重要!真是“细节决定成败”!

篇6:滑轮兄弟-教案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够针对问题大胆的提出猜想。

2、能够利用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滑轮的秘密。

3、能够想到利用滑轮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滑轮的探究兴趣。

2、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科学知识

1、认识定滑轮、动滑轮。

2、发现动滑轮与定滑轮的不同作用。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进一步感受到利用科学技术制造出的工具可以改善生活,提高工作效率。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实验材料:课件(利用滑轮工作的生活实例)、演示用滑轮实验套材。

分组实验材料:动滑轮、定滑轮、支架、测力计、钩码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视频出示:升国旗,观察旗杆顶端的滑轮,板书:滑轮

二、教学过程

1.出示课件,起重机:认识定滑轮、动滑轮 2.猜想定滑轮和动滑轮各有什么作用?小组讨论。

3.小组汇报、交流、质疑、补充。学生可以边讲解边演示。4.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5.学生交流汇报,教师归纳总结。板书:

(定滑轮)(动滑轮)

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 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6.课间游戏:叫一个体重大的和一个体重小的,小的试着抱起大的,很困难,但是利用老师带来的装置。。。并说说理由。有很多定滑轮、动滑轮。

7.今天我们就来组装滑轮组,看看你有几种方法? 8.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并相机点拨。9.展示交流实验成果,教师归纳总结。

板书:

既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滑轮兄弟

三、全课总结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

四、交流汇报滑轮在生活中的应用 附:板书设计

既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滑轮兄弟(滑轮组)

(定滑轮)(动滑轮)

篇7:物理《滑轮》教案

1、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知道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

2、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组

3.了解其它简单机械的一些应用

教学重难点

定滑轮、动滑轮及滑轮组的工作特点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前提测评

引入新课

新课教学

(3)杠杆的分类及省力、费距离;费力、省距离的情况

观察漫画,思考其中的科学道理引入滑轮。

一、定滑轮和动滑轮

教师举例旗杆上的滑轮,引导学生分析它的工作过程:轴固定不动,向下拉绳使旗子上升。说明这种滑轮叫定滑轮

再举例起重机吊钩上的滑轮,分析:轴随着物体一起运动。说明这种滑轮叫动滑轮。

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动滑轮、定滑轮。

思考:定滑轮、动滑轮有什么不同的作用及特点呢?

二、实验探究:比较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

1、学生组装定滑轮、动滑轮,

2、设计表格,分别用来记录实验时拉力的大小

和方向,还要记录物体运动的距离和绳子自由端运动的距离;

1、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1) 定滑轮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2) 动滑轮省一半的力(同时费2倍的距离),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liuxue86.com

三、滑轮组

如果既需要省力,又要改变力的方向,就需要动滑轮、定滑轮一起组装,从而引导学生思考应怎样组装滑轮组?

实验探究:学生利用一个动滑轮、一个定滑轮进行组装,有几种不同的方式?

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评价得出两种不同的组装方式,并通过实验分析它们的不同特点:

(1)绳子从动滑轮绕起,最省力(F=1/3G),费3倍距离,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2)绳子从定滑轮绕起,省一半的力(F=1/2G),费2倍的距离,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四、轮轴和斜面

学生自学科学世界,了解轮轴和斜面的特点,并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实例分析它们分别利用什么简单机械,是省力?费力?省距离?费距离?

同时总结:使用任何机械,省力就一定费距离

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

完成动手动脑学物理

1、定滑轮、动滑轮

特点:定滑轮:不省力,可改变力的方向

动滑轮:省一半的力,不可改变力的方向

2、滑轮组

篇8:滑轮的作用 教案

滑轮箱的典型结构包含若干销轴和拉板, 对于销轴, 一般采用简支梁计算, 计算应力小于许用应力, 认为是销轴时是安全的。《起重运输机金属结构》中有关销轴和拉板的计算如下:销轴主要计算抗弯和抗剪, 销孔拉板验算平均挤压应力和拉板水平截面、垂直截面内侧及外侧的应力。而《起重机设计手册》中有关吊钩销轴和拉板的验算如下:对销轴进行弯曲应力验算, 轴孔进行平均挤压应力、水平截面和垂直截面内侧的应力验算[1]。有所不同的是, 两者关于安全系数的选择和拉板内外侧应力的计算方法大不相同。根据行业的一些经验, 有关吊具销轴和拉板的设计应选择《起重机设计手册》中的安全系数, 有关普通静态的销轴拉板设计应选择《起重运输机金属结构》中的安全系数;《起重运输机金属结构》中拉板验算应用弹性曲梁公式, 《起重机设计手册》中拉板验算采用应力集中系数法[2]。

2 滑轮箱的基本结构

选取的滑轮箱为某桥面吊机改造后的滑轮箱, 包括箱体、上销轴和下销轴。从设计的合理性来考虑, 上销轴可用1根销轴, 以增加滑轮箱的整体刚度, 但本次改造为了借用以前的旧销轴而采用了如图1所示的滑轮箱结构。

3 常规计算方法探讨

图1所示的滑轮箱, 倍率12, 起重额定载荷约为300 t, 销轴直径为160 mm, 材料为40Cr。单边的简支梁模型如图2所示, 为多跨连续梁。

根据《机械设计手册》三跨连续梁经验公式[3]:

最大剪切应力为:τmax=29.2 MPa;

最大弯曲应力为:σmax=46 MPa。

4 基于Femap with NX Nastran的典型滑轮箱分析

滑轮箱的销轴与铰孔的配合为间隙配和, 从实际的结构分析, 滑轮箱承受竖直方向的载荷和垂直销轴方向的弯矩, 滑轮箱两侧的变形要大于中部变形, 如果完全按照传统的简支梁计算, 有两方面不符合实际情况, 一方面是销轴不是整轴, 箱梁在承受弯矩时不能确定销轴与拉板的接触为刚性支座;另一方面是当作为简支梁计算时拉板为薄板, 而为了满足局部挤压应力, 拉板两侧贴板较厚。综合以上两种情况, 采用有限元模型对滑轮箱进行分析。

4.1滑轮箱有限元模型建立

本文采用Femap with NX Nastran软件对箱梁进行接触分析。滑轮箱的有限元模型如图3所示, 箱体和销轴均采用了四面体Solid单元, 网格划分时对接触位置进行细化, 并且限制了单元数目, 提高了计算精度与速度。

4.2滑轮箱边界条件处理

采用了2种接触形式添加在销轴与拉板的接触位置, 销轴与拉板之间有卡板的接触面设置焊接属性, 其他位置设置面面接触, 接触的摩擦系数取0.3, 接触面与接触面之间不渗透。

实际的滑轮箱结构中, 上部2个销轴在滑轮箱外均有卡板, 在受力时, 销轴的外表面近似为一滑动平面, 约束销轴外表面, 销轴可以沿着其外表面滑动。此种处理符合工作中的实际情形。

添加载荷时, 在滑轮的实际接触区域人为划分半圆周面, 为了符合实际情况, 面载荷添加在销轴下部对称的120宽度区域, 具体如图4所示。

5 有限元计算结果及结论

计算结果应力如图5所示, 最大应力出现在滑轮箱箱体的拉板内侧, 最大应力为94 MPa;销轴的最大应力出现在与最大拉板的接触位置, 为最大挤压应力, 除去最大挤压应力, 销轴的最大应力位于2个拉板的中间位置, 为45 MPa, 其结果接近简支梁一般经验公式应力计算结果。这就说明此种滑轮箱计算的分析模型是基本符合实际工况的, 有限元的计算结果也是可信的。 (下转第145页) (上接第143页)

同时, 图6显示滑轮箱两边的位移变化要大于中部位移变化, 这也与实际工作中箱体所受的弯矩有关。

6 结语

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对于有多片滑轮的滑轮箱验算可以采用以上的边界条件加载方式, 得到基本符合实际工作情况的计算结果;同时, 在设计时应尽量采用整销轴, 且两侧的腹板刚度要足够强。

摘要:对某桥面吊机的滑轮箱结构进行了说明, 介绍了其常规计算方法, 并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Femap with NX Nastran建立了该滑轮箱的有限元模型, 从而对滑轮箱进行接触分析, 通过传统方法计算结果与有限元计算结果的比较得出结论:滑轮箱的网格划分和边界条件的添加能够真实反映其受力情况, 为类似多拉板、销轴结构提供分析参考。

关键词:Femap,滑轮箱,销轴,拉板

参考文献

[1]王金诺, 于兰峰主编.起重运输机金属结构.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2

[2]张质文主编.起重机设计手册.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1

篇9:滑轮_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道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2.能识别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滑轮。3.会根据要使用和组装滑轮组。

【教学重难点】

重点:

通过探究实验认识定滑轮、动滑轮的点及滑轮组的作用。难点:

确定滑轮组承担生物的绳子的股数。

【教学准备】

定滑轮2个、动滑轮2个、弹簧测力计一个、钩码200g2个,50g4个、细绳约2米。

【教学方法】

实验法、讲授法、练习法、讨论法、分析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有一个经典故事说:一个和尚小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之所以三个和尚没水吃,主要是平均主义思想在作怪,谁都不愿多付出,怕吃亏,那么要大家公平,又能有水吃,你能否借助物理方法给与解决三个和尚没水吃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如何简单的方法解决三个和尚没水吃的问题。

二、定滑轮:

1.讲授:滑轮是一个周边有槽,能绕轴转动的小齿轮,根据要使用的情况可有定滑轮、动滑轮以及滑轮组,在日常生活,生产中,滑轮作为一种简单机械有广泛的应用。

2.(学生回答:不省力,只能使力的方向变化)。定滑轮实质上是一个等臂杠杆,比如向上提物体时,力的方向朝上,通过定滑轮就可以向下用力,这一点在一些场景中特别重要。例如升国旗时。

三、动滑轮

演示实验,请同学们分析讨论此实验的结论是什么?(学生回答:动滑轮的使用能使力的大小变化,能省一半的力,但是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教师要学生再应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分析讨论此实验的结论,说出其中的道理。

四、滑轮组:

讲授:滑轮组是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组合装置,使用滑轮组不仅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使用滑轮组省力的多少由滑轮的组合形式和结绳方法共同决定,对于由一根绳子的滑轮组,其平衡时动力(F1)与阻力(F2)之间的关系是F1= F2/n其中为承担生物和动滑轮总重的绳子股数。确定滑轮组承担生物的绳子的股数,及滑轮组省力情况,关键是确定股数的数值,确定的数值的简单的方法是:设想在动滑轮和定滑轮之间有一条线将它们隔开,此时数一数动滑轮一边的相连的绳子的个数n,这就是为承担生物和动滑轮总重的绳子个数n。

使用滑轮组提升生物时,生物上升的高度h和绳子自由一端移动的距离s和关系是s=nh。请同学们分析讨论,总结使用滑轮组提升生物时的省力的特点。

五、巩固练习:

使用一个定滑轮和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提起生物,如下图所示,如果不计滑轮磨擦,拉力最大不超过60 N,而动滑轮的重10 N,那么请同学们思考被提起的重物最大不能超过_____N。

【课堂小结】

篇10:滑轮教案

一、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滑轮,知道滑轮的作用及在实际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3.使学生体会到自然事物是有规律的,只有掌握了自然规律,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二、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滑轮二个、铁梁台、细绳、钩码、测力计。

演示材料:同分组材料一套,大滑轮一个、粗麻绳二根(组装动滑轮、拔河用)。挂图或幻灯片三张(旗杆上定滑轮图;吊车上定滑轮、动滑轮图;滑轮组示意图)。

三、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谈话:你知道旗杆上有个什么装置,能帮我们比较容易地把旗子升上去?

(二)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认识滑轮的构造及种类

(1)讲解:安装在旗杆顶上的这种边缘有槽,能围绕轴转动的轮子叫滑轮。(出示滑轮,讲解)

滑轮也是一种简单机械。(板书课题)

滑轮有二种。(出示滑轮组示意图)固定在支架上的滑轮叫定滑轮。不固定被套在槽里的绳子拉着,与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2)提问,你还在什么地方看到过滑轮?

2.指导学生认识定滑轮的作用

(1)讨论:你认为旗杆顶上的定滑轮有什么作用?

(2)实验1(定滑轮不省力)。

①演示介绍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

②学生分组实验(绳二端各挂钩码)。

③学生汇报实验结果。(绳子二端各挂1个钩码,保持平衡)

④讨论:说明什么?(说明不省力,也不费力。)

(3)讨论。

谈话:既然定滑轮没有省力的作用,那么高高的旗杆顶上安装它必然会有其它作用,你知道是什么?(分组讨论后汇报)

向下用力,旗子向上升,工作方便。

(4)教师小结:通过以上的实验和讨论,我们知道定滑轮虽然没有省力的作用,但它可以改变用力的方向,使工作方便。

3.指导学生认识动滑轮的作用

(1)讨论:动滑轮有什么作用?(教师希望学生能提出动滑轮工作不方便,动滑轮能省力)

(2)演示实验(游戏:拔河)。

(在墙上固定绳子的一端,组装动滑轮让一名弱小同学,利用动滑轮作用与一名有力同学拔河,弱小同学胜。)

(去掉动滑轮装置拔河弱小同学败。)

游戏后教师质疑:这是为什么呢?

(3)实验2(动滑轮省力)。

①分组测量提起一个钩码和一个滑轮时所用的力。

测量后学生汇报,教师板书记录下来。

②分组实验。(要求学生独立组装独立操作。)

③汇报实验结果,教师板书记录。

④讨论:通过以上研究你认为动滑轮有哪些作用?(动滑轮有省力的作用)

4.指导学生认识滑轮组的作用

(1)通过以上研究我们知道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填出课本P48结论)。

(2)讨论:

定滑轮、动滑轮各有什么优点?各有什么缺点?

怎样使用才能把两种滑轮的优点结合起来既省力又方便?

(3)分组实验:学生独立组装滑轮组实验。

(用钩码实验时教师要注意动滑轮的自重)

(4)教师小结:把定滑轮及动滑轮组合起来使用的装置叫滑轮组。滑轮组就可以发挥定滑轮和动滑轮各自的优点。(学生填写P49结论)

(三)巩固

提问:吊车上都用了哪种滑轮?它有什么作用?(出示吊车图)

(四)布置作业

观察你的周围哪些地方应用了滑轮?

板书:

滑轮

定滑轮

不省力

改变方向 动滑轮

省力

不改变方向 滑轮组

省力

篇11:滑轮教案与反思

丰原中学 王军辉 2014、9、26 《滑轮》一节是物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科版)九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第二节的内容,该节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和难点,综合考察学生对该章各知识点的掌握。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目标的: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滑轮分两类,能根据滑轮轴位置是否移动判断其是动滑轮还是定滑轮。

2、知道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好处,能根据杠杆原理对滑轮的工作进行理论分析,知道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特点。

3、知道滑轮组,会组装简单的滑轮组。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明确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2、组织学生讨论、分析得出动、定滑轮的实质。

3、组织学生分析对比总结得出滑轮组绕绳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活动,提升学生自由学习的能力,培养相互协作和交流的精神。

2、通过了解简单机械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教学重点:

知道定滑轮不省力,但能改变用力的方向,知道动滑轮省力一半,但不能改变用力的方向和滑轮组的组装以及滑轮组中的F、G、S、n之间的关系。教学重点:

滑轮特点的探究和滑轮组的组装。教学用具:

滑轮2个、细线、50克钩码一盒、弹簧测力计、铁架台、米尺。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考虑一下星期一早晨国旗是如何升上去的?

工厂中或一些建筑工地上往往有一种机械,有了它只需一个人就可以缓缓吊起或移动很重的物体,人们形象地称它为“神仙葫芦”,它是如何工作的呢?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关于它的知识。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上的活动,能有哪些办法帮他把木料运上楼?

由于学生在小学时就已经接触过滑轮,所以在这儿我没有过多的导入,这样就为下面的学生探究节约了更多时间。另外让学生思考,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好奇心,使学生带着“滑轮到底有什么作用”这样的兴趣开始学习本节内容。

1、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

出示实验器材,提出问题:你能利用我手上的滑轮把钩码提起来吗?你怎样设计呢?

(1)学生在讨论后举手来讲台上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组装,并把设计的方法画到黑板上。

(以前在上这节课时都是我自己边做实验边进行讲解,告诉学生定、动滑轮的特点。这样虽然节约时间,但是学生由于没有亲身实践,对得出的结论不理解,应用起来就很困难。今年我在备课时想着为什么不能换种方法呢?在没有教师的讲解和演示的情况下,让学生自己摸索着来利用滑轮完成探究,这样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当时学生们积极性非常高,争着到讲台上来做实验。我有意找了两个学习程度稍差的学生来做实验,当他们拉着自己设计的滑轮把钩码提起来时,同学们都禁不住为他们鼓掌。我也趁机表扬了他们,增强了他们学习的信心。学生把两种不同的连接方法设计完后,我启发学生对照着黑板上的方法来观察这两者之间的区别,并让学生自己来进行总结。)(2)学生利用弹簧测力计观察定滑轮、动滑轮拉钩码匀速上升时的示数,和钩码的重力进行对比。

学生在研究动滑轮时会看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并不刚好是钩码重力的二分之一,这时我启发学生观察在提起钩码的同时把动滑轮也提了起来,从而为引入理想情况下拉力和实际情况下拉力为什么不同做了很好的铺垫。

(3)学生利用米尺来观察定、动滑轮拉钩码匀速上升时钩码移动的距离和拉力移动距离之间的关系。

(在这个探究环节中学生容易顾此失彼,光顾看钩码移动或光看弹簧测力计移动,这时我让两个学生一起来做这个实验并且告诉学生让钩码从整刻度线时开始拉动,这样纪录方便、准确,缩短了实验所用时间。虽然这样的设计比以前的讲授式教学要多花不少时间,但是我觉的只要学生能通过自己的探究认识滑轮,理解它们的工作特点,即使多花点时间也是值得的。对于滑轮的实质则多给学生加以引导,但尽量让学生自己分析总结。)

2、认识滑轮组

提出问题:谁能把这两个滑轮组合起来再把钩码提起来呢?

要求学生到讲台上进行演示,注意观察、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并在黑板上画出绕线方法。

提出问题:两次示数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观察、讨论后回答:拉动钩码的绳子段数不同。提出问题:你能数出有几段绳子吊着钩码吗?

学生观察、讨论后进行回答。进一步引导学生总结出数绳子段数的方法是:数绕在动滑轮上和固定在动滑轮上的绳子段数。有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拉力就是钩码重的几分之一。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动滑轮的重力不能忽略,所以在实验中得出的拉力并不是钩码重的几分之一,而是稍大于这个值。

如何判断滑轮组的省力情况

在黑板上画出段数分别是2、3、4、5的滑轮组的绕法图,让学生数数是几段绳子吊着物体。

学生观察四个不同的绕法图,找出其中的规律,得出关于绳子绕法的结论:奇动偶定。并且进一步总结出拉力移动距离和物体移动距离之间的关系。(因为在做题的过程中经常要利用这个规律来设计滑轮组并进行相应的计算,所以这部分内容是本节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但是在以往的教学中都是自己直接把规律告诉学生,没有给学生独立思考、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这样学生只是机械的接受,并没有真正理解和掌握。今年在这个环节的设计上我进行了改革。这样的话学生就能比较容易接受这些知识。)

4、本节内容小结

小结本节内容,再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阅读生活、物理、社会的内容。

三、布置作业

① 观察生活、生产中有什么地方用到什么样的滑轮、滑轮组。② 课本P13页1、2题。

教学反思: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滑轮的作用 教案】相关文章:

滑轮总结范文05-16

滑滑轮作文04-11

《滑轮》说课稿04-13

滑轮展示课范文05-19

滑轮知识总结范文05-27

初中物理滑轮知识06-25

初中物理滑轮图示06-25

初中物理滑轮分析06-25

《滑轮》的说课稿05-04

物理滑轮问题应用论文04-20

上一篇:韩正:规划千万不能走弯路、出错误下一篇:美发店员工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