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闲置土地调查总结

2024-05-02

农村闲置土地调查总结(精选6篇)

篇1:农村闲置土地调查总结

睢县治理囤地圈地违规用地土地闲置浪费问题自查自纠阶段工作总结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严格土地管理促进节约集约用地政策,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预防和治理土地出让领域腐败问题,根据全省治理囤地圈地违规用地土地闲置浪费问题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中共商丘市纪委 商丘市监察局 商丘市国土资源局关于印发<商丘市治理囤地圈地违规用地土地闲置浪费问题工作方案>的通知》(商纪发[2012]5号)文件要求,我县对此项工作进行自查自纠,现将本阶段工作开展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2012年3月29日,我县政府、纪委组织相关部门人员在商丘市参加了“治理囤地圈地违规用地土地闲置浪费问题”工作专题会议以后,次日就将会议精神及时向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做了认真汇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立即安排部署开展此项工作,牺牲清明节三天假日时间,由县纪委牵头,抽调监察、国土、发改、财政、规划等相关部门业务领导进行了认真组织学习,同时,县纪委、监察局、国土局联合制订了《睢县治理囤地圈地违规用地土地闲置浪费问题工作实施方案》。2012年4月5日(清明节假期后上班的第一天),县纪委书纪李治平、县政府副

县长陈国生在县政府七楼会议室召开了县直相关部门、各乡镇党委政府一把手、主管土地工作的副职和基层国土所长参加的睢县治理囤地圈地违规用地土地闲置浪费问题工作会。李书记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土地关系我们睢县的发展,关系到我们的民利民生和土地问题关系到风清气正的重要性。陈县长根据我县实际情况,从两方面原因开展治理囤地圈地违规用地土地闲置浪费问题工作迫在眉捷。一方面从用地指标紧张上,今年要确保我县富士康、闽商工业园、安踏鞋业、产业集聚区及新农村社区的建设项目用地。另一方面土地利用粗放上,全县土地开发利用水平较低。一部分土地没有及时供出去,得不到合理利用。

二、建立组织,明确职责。县委办公室和县政府办公室联合印发了《中共睢县县委办公室睢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成立县治理囤地圈地违规用地土地闲置浪费问题工作领导组的通知》(睢办[2012]9号),组长由睢县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李治平担任,主管副县长陈国生任副组长,监察、国土、住建、规划、发改、财政和相关乡镇的主要领导任成员。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国土资源局,监察局长褚立林兼任办公室主任,国土局长张友峰兼任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监察局副局长徐贤伟、国土局党组成员主任科员李保刚任办公室副主任。领导小组职责,一是主要负责研究制

定专项治理的政策规定;二是指导和协调专项治理工作;三是研究处理与专项治理工作有关的其他重大问题。

三、出台方案,认真研究。为使该项工作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我县纪委、监察局和国土资源局联合出台了《睢县治理囤地圈地违规用地土地闲置浪费问题工作实施方案》,一是着力解决和纠正批而未征土地问题,二是着力解决和纠正征而未供土地问题,三是着力解决和纠正供而未用闲置土地问题,四是着力解决和纠正违规用地问题。

四、逐宗清理,建立台账。国土局用地审批、土地利用、执法监察人员各司其责,通力配合,并按照以下方法对治理的范围进行了逐宗清理,一是完善建设用地批供一张图管理;二是边清查边整改,目前已收回闲置土地两宗,面积24.9公顷,经县治理领导组办公室通知,有效促进了商丘市烟草物流配送中心等三宗土地开工建设;三是督促县政府及相关部门对有意向用地的宗地抓紧出具规划设计条件等供地前的相关手续,据统计,2006-2010年新增国有建设用地7960亩,已供应6580亩,批而未征356亩,征而未供1024亩,未供即用违法用地三宗102.36亩,疑似闲置土地8宗,面积195亩。对以上宗地存在的问题分别提出了处理建议。

五、把握政策,集体决策。所有案件均有县治理囤地圈地违规用地土地闲置浪费问题工作领导小组集体研究,形成意见,报县政府审批后及时落实。

六、加强督导,初见成效。2012年4月17日中午,市治理囤地圈地违规用地土地闲置浪费问题工作督导组在市

纪委监察局执法室主任闫昭杰同志的带领下,一行4人到我县督导“治理囤地圈地违规用地土地闲置浪费问题”工作进展情况。对我县治理囤地圈地违规用地土地闲置浪费问题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认为我县治理囤地圈地违规用地土地闲置浪费问题的工作初见成效,在工作中行动迅速、措施得力、效果较好,建立了台账,对辖区内囤地圈地违规用地土地闲置浪费等问题进行了摸底调查。

目前,我县的治理囤地圈地违规用地土地闲置浪费问题的工作已转入集中整改阶段。

睢县治理囤地圈地违规用地 土地闲置浪费问题工作领导组

二〇一二年四月二十五日

篇2:农村闲置土地调查总结

作者:胡能灿(1975-),男,湖南益阳人

作者单位:湖南省益阳市国土资源局

摘要:闲置土地造成了我国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在我国,由于市场经济的不成熟,土地利用及城市规划的滞后,制度的不完善,这一问题呈严重化趋势。本文分析了目前土地闲置的主要原因,探讨如何预防解决土地闲置问题。

关键词:闲置土地;成因;利用

土地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财富之母,民间有“寸土寸金”之说。我国土地,尤其耕地资源稀缺,在不到世界10%的耕地上,承载着世界22%的人口,我们面临的人多地少的矛盾是极为尖锐和突出的。然而,当前全国各地普遍存在一些土地闲置躺着“睡大觉”现象,这不仅造成了资源和资产的浪费,也严重影响了城市形象。

今年7月初,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曾表示,今年下半年仍将积极参与房地产调控,开展房地产企业土地专项治理,系统清理房地产闲置土地;完善土地出让合同,加强批后监管。而清理盘活闲置土地也被确定为国土资源部2010年重点任务之一。

如何预防土地闲置,盘活已闲置土地,达到土地利用效率最大化,是摆在各级政府及国土资源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一课题,笔者作为基层国土资源部门工作者,从土地闲置的成因、土地闲置的危害、预防和处理土地闲置问题等方面进行了调研和探讨。

清理闲置土地动了谁的“奶酪”?

据国土资源部资料表明,截至2009年年底,全国仍然约有 1万公顷闲置土地,其中是企业自身原因造成的占46%左右,是政府原因造成的占54%。土地闲置造成大量土地资源的浪费,使有限的土地资源得不到合理、有效利用,危害显而易见。

一是土地闲置挤压了开发空间,导致房价不断上升,增加了群众的负担。相当数量的土地被故意囤积或倒卖,开发企业通过炒作房价、地价赚取暴利,导致开发的房地产价格上升;另外,土地闲置使得大量的房地产无法及时开发,造成已开发的房地产房源供应趋紧,已开发的企业趁势抬高价格。无论是哪种类型,最终为这些行为买单的是广大消费者,无疑加重了群众的负担。

二是土地闲置造成资源浪费,无法产生任何经济效益。同时占用了大量的建设用地指标,导致真正有开发实力的企业因没有土地而无法进驻,形成了无实力开发的企业占用土地,有实力开发的企业苦苦寻找土地这样一个恶性循环的局面。既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又造成了开发企业财力、精力的浪费。于是,一些城市出现了这些奇怪的现象:一边是“老地王”撂荒多年,不见动工;另一边却是地价飙涨,“新地王”接连诞生;一边是政府不断加大土地供应,另一边却是新开工量不增反减。

三是土地闲置影响了城市化进程和城市形象的提升。有显著区位优势的土地闲置未开发,容易给外来投资客商及当地群众造成城市规划混乱、城市建设无序的印象;闲置的土地往往是净地或待拆迁地,与周边已开发建设的地段极不协调,长期闲置会影响城市形象;土地闲置在政府推进城市化的过程中形成阻力,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一个地区的城市化进程。

如何处置闲置土地,国家早就有了规定。从法律层面而言,有《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从行政规章而言,有《闲置土地处置办法》、《关于严格建设用地管理促进批而未用土地利用的通知》等,零零总总,不下数十份,都规定了对于取得土地转让权后满2年未动工开发的土地,政府可以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并没收土地出让金作为违约金。但现实是囤地闲置愈演愈烈!尽管屡次剑指囤地闲置,但在地方政府与开发商的利益合谋之下,政策在执行过程中遭遇重重阻力,1999年就已出台的《闲置土地管理办法》几成一纸空文。

限制囤地政策之所以如此尴尬,笔者认为主要是在在执行的环节上。往往是“上面”紧了,“下面”就象征性地紧一紧;“上面”松了,“下面”就干脆不管了。人们已经习惯于用“敲山震虎”来形容治理闲置土地和打击囤地的做法。但长期以来,各地大都停留在只打“苍蝇”不打“老虎”的阶段。近几年虽然收回多批土地,但大多是国有企业早已放弃开发的项目。笔者认为,这样的举措如果仅仅是“高举轻打”,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除非是动真格的。如果“针不到肉”、“棒不到身”,就连“敲山震虎”的作用也起不到。而土地的主管部门难以作为的根本原因在于,国土资源部门对土地清查只起监督、督促作用,具体工作的落实要依靠市县一级政府主管部门。而长期以来,地方政府与开发商已形成一种特有的“共生”关系,不到万不得已,地方政府当然不愿动开发商的“奶酪”。因为,无论住宅用地闲置多少、闲置多长时间,从地方经济收入和促进GDP增长角度,只会对地方政府有利无害。土地闲置的过程,必然导致土地资源供应进一步紧张,在土地资源出让有限的情况下,被囤积的土地价格日日见长,同时对随后出让的土地价格也会形成“拉动”,地方政府的“卖地”收入将水涨船高,房价也会被地价拉升,地方政府则会从“增值”的商品房交易市场获得更大的税费收入。此外,部分地方政府担心严惩囤地开发商,或将影响当地的招商引资。在这样的情况下,绝大多数地方政府一般不会冒着得罪“财神爷”的风险,去查处他们的闲置土地。

显然,必须建立一套严密的问责制度和机制,才能保证“下面”坚定地执行国家的规定,坚决依法收回闲置土地。为此,笔者认为,闲置土地的相关政策是否能够得到严格执行,关键在于地方政府能否摆脱“土地财政”的痼疾,退出房地产利益链条,从运动员兼裁判,转变为真正的裁判。如果地方政府固守目前的角色,国

土资源部门发再多的通知和规定,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同时,这些问题的出现,根源还在于有关法律法规没有给地方政府设定一根“高压线”。因此,亟待尽快另行出台一整套制约地方政府的配套制度。譬如:一个城市闲置多大比例的商品用地就要直接展开对当地领导的问责;对于查处、没收闲置土地不力的地方政府,除了涉及经济处罚之外,有必要与主要领导官帽挂钩。也就是说,法律或规定不能仅盯开发商,问责的板子在必要的时候一定要敢打地方政府的“屁股”。

“问诊”土地闲置“顽疾”

一、政策、体制的原因。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导致闲置土地处置难度大,也是闲置土地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虽然《土地管理法》、《房地产管理法》等有规定,满一年未动工开发的土地应收取闲置费、连续两年未使用的土地无偿收回,但同时又规定:因不可抗力或者政府、政府有关部门的行为或者动工开发必需的前期工作造成的动工开发延迟除外。这个规定弹性很大,许多用地项目的土地闲置在土地管理部门查处时都能找到规避处置的种种借口。而且法律法规对收回土地使用权和收取土地闲置费都没有明确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的条款,这就造成了闲置土地调查容易,执行难的现象。

二、政府层面原因。一是土地出让合同中规定了政府承诺的拆迁交地时间。然而,没有在约定的期限内兑现承诺,政府理亏、违约,又如何处置得了闲置的土地;二是城市规划的多变性,使得原本出让出去开发用地的性质被改变,进而造成开发企业来不及做相应的规划调整;三是即使是由开发商自己造成土地闲置的,政府或者相关部门并不是造成开发用地闲置的主要源头,但是,拿了地的开发商却是政府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求”来的。因此,面对有意无意“囤地”的开发商,政府部门当然不会忍痛割爱,更不会拿人家“怎么地”。

三、社会、市场机制的原因。前些年,土地资源的配置主要是以政府供应、协议出让为主,市场机制的土地资源配置未能在市场经济的大发展中起到价格的调节作用。在地方政府GDP经济增长模式作用下,土地自身的价值未能得到真正的体现,政府供应价和市场交易价之间存在每亩数万元的价差,成为各方竞相寻租购买的内在动力,从而形成了大量圈占土地和土地闲置。近几年,部分企业因对市场判断过于乐观,和过于激进的拿地导致过高的地价与当地周边房价几乎持平,部分地区地价甚至比周边房价还要高,正是这种“面粉贵过面包价”的怪现象使开发商不敢轻易进行开发,毕竟土地开发风险要比土地闲置大很多,因此开发商更加愿意囤地。

四、开发企业层面的原因。提到闲置土地,人们自然而然便会联想到开发商“囤地”。开发商在土地拍卖会上你追我赶,竞相举牌,把地价炒得一个比一个高;把地价炒高之后,拿了地的开发商却又迟迟不愿开工建房,为的是等待房价涨得高些、再高些。因为土地是稀缺资源,从长远来看是有很好的增长预期,囤积和炒卖土地远比正常的开发房地产要来得快,利润也高。因为开发房地产一般周期较长,大约为3年,而炒卖土地常常是瞬间即成。投机商追求的是超额利润,为此,他们肆意疯

狂地圈地并闲置。这样的开发商,所有的人对之都会深恶痛绝。另外,一些开发企业虽然交了土地出让金,获得了土地使用权,但因自身资金周转或经济实力发生变化,现已无力进行开发;或者有的项目土地开发手续早已完善,但其间开发企业之间相互转让,造成开发时间延误,从而造成土地闲置。

让闲置土地告别“赋闲”

笔者认为,对于闲置土地的处理,当前我们缺的并不是法律约束,而是政府部门执法的胆识。法规的严肃性、政府的公信力,都要求我们国土资源部门痛下决心,执法必严,向土地闲置宣战!把限制之刀真正“砍”向囤地者。这样才能维护政府的信用,树立法律法规的尊严,同时以儆后来者效尤。否则,处理闲置土地难免陷于雷声大雨点小的尴尬处境。

建议之一:开展宣传教育,完善闲置土地相关法律法规,从思想上重视。国土资源部和各地国土部门应当每年公布一次所有土地闲置和开发情况,将每一幅用地都置于公众监督之下,才可能借助社会和舆论的压力来监督和打击开发商的囤地行为。同时要加强对金融机构土地政策宣传,如对房地产项目超过土地出让合同约定的动工开发日期满一年,完成土地开发面积不足1/3或投资总额不足1/4的企业,应审慎贷款和核准融资,对违法用地项目不得提供贷款和上市融资。同时,笔者认为,当前相关法律制度建设仍不完善,对闲置土地处理的相关法律过于刚性,对闲置土地的退还机制及途径,无论在立法精神上还是在条文上均未进行设置,缺乏完善的市场退出机制,事实上形成了用地主体在无力投资建设项目而造成建设用地闲置的,只有等满两年后被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的法律情形。为此,笔者建议国土资源部要加强对闲置土地处理的具体指导,光有一个原则意见还不够,还要出台具体的操作实施意见。建议明确地方相关部门在处置闲置土地过程中的职、权、责。对闲置土地要在法律、法规和规章间形成统一的认定标准,包括闲置的起算时间、有效计算时段、已投资数额、开发的面积、以及因司法裁决而转移的未利用土地的闲置情况认定标准等。

建议之二:建立综合档案,强化合同管理改革登记机制,从信息上管理。建议对存量闲置土地逐宗登记造册,逐个调查梳理和依法核定,进行详细分类,建立地块的综合信息档案,在充分了解闲置原因的基础上,对多批少用、缺乏资金投入、人为圈地等不同类型采取“一地一策”的处置办法。定期发布存量闲置土地的信息,为需转让的单位和用地单位提供平台,增加交易机会,使有限的土地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提高土地的综合效益。同时,建议强化合同管理,严格项目竣工验收和审查土地出让合同,严格约定建设项目投资额、开竣工时间、规划条件、价款、违约责任等内容。如何创新土地登记机制,提高土地部门对土地监管的效率,目前很多地方都在摸索创新。笔者认为,国土资源部门可以改变以往一律按照土地用途颁发相对应年期土地证的做法(如经营性用地为40年,住宅用地为70年,工业用地为50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新出让的土地颁发临时的土地权证。这个临时的土

地权证的有效期可以按照合同规定的开发周期来定,一般为两年。临时土地权证只可以在金融机构抵押一次,这样既让开发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用以完成土地开发,又解决了开发企业数次抵押土地而不开发或延期开发的问题。临时土地权证因有效期短,一旦需要换证,就必须接受土地部门的审核检查。这将改变土地部门目前被动监管的局面,并极大的提高土地部门的监管效率。

建议之三:制定优惠措施,调整创新闲置土地利用方向,从政策上激励。要制定利用存量闲置土地的优惠政策,积极鼓励企业通过内部挖潜,提高单位面积投资强度;积极鼓励企业利用存量土地采取联营、嫁接等方式,进行合资合作经营;积极鼓励企业建设标准厂房,用于吸纳投资规模小、对厂房无特殊要求的项目,为中小企业成长提供环境,提高存量土地利用率。这样,运用行政、法律、经济手段,鼓励提高土地利用率,让集约用地工作到位的土地使用者得到实惠,同时为更好地盘活存量闲置土地奠定坚实的基础。

建议之四:提高供地门槛,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从源头上控制。作为土地管理部门,在审批土地时必须精打细算,惜土如金,不让粗放式用地得逞。要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增量,着力盘活土地存量,新上建设项目首先要利用存量土地。制定和实施新的土地使用标准,完善相关税制,促进土地利用集约化,防止闲置浪费土地。

建议之五:加大处置力度,建立健全闲置土地查处体系,从手段上保障。土地是不可再生的重要资源,对核准的闲置土地应加大处置力度,进行分类处理。对闲置土地不满一年的,责令土地使用者限期按规定使用;闲置土地满一年不满二年的,按规定征收土地闲置费;闲置土地满二年的,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同时建议从那些拥有大量土地储备的上市公司入手,清理其手中的闲置土地和土地资源。对那些土地储备过量、开发能力不足的企业,要列入禁止拿地的“黑名单”,限期进行清理和加快开发进度。要排除各方面的干扰,对违法用地行为一查到底,对严重违法者,要坚决绳之以法。

篇3:农村闲置土地的成因与对策分析

土地闲置加剧了土地市场混乱无序和耕地非农化趋势,严重威胁子孙后代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它不仅浪费宝贵的土地资源和加剧人地矛盾,而且会使农田基础设施的价值得不到体现,农业投入浪费,耕地质量和生态经济功能衰退,阻碍经济社会的发展,也给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带来严峻的挑战。

一、闲置土地的概念和研究目的

(一)闲置土地的概念和内涵

根据国内外关于闲置土地利用研究的相关文献资料,目前对闲置土地概念的界定主要有两种不同观点。国土资源部在《闲置土地处置办法》(1999年4月28日国土资源部令第5号发布)的第二条明确指出:闲置土地,是指土地使用者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后,未经原批准用地的人民政府同意,超过规定的期限未动工开发建设的建设用地。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也可以认定为闲置土地:(1)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合同或者建设用地批准书未规定动工开发建设日期,自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合同生效或者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建设用地批准书颁发之日起满1年未动工开发建设的;(2)已动工开发建设但开发建设的面积占应动工开发建设总面积不足三分之一或者已投资额占总投资额不足25%且未经批准中止开发建设连续满1年的;(3)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而有的专家学者认为所谓“闲置土地”,是指空闲搁置而未得到利用的土地。通俗地说,闲置即抛荒。农村闲置土地又可分为农业闲置土地和非农建设闲置土地。衡量农地闲置与否,一般以主要农作物的生长周期为准。假若某块农田已抛荒半年以上,则就可称其为闲置土地。

(二)闲置土地研究的目的

开展闲置土地利用研究,在分析研究区域闲置土地的数量、质量及其分布和利用现状的情况下,为闲置土地科学利用与管理提供可靠的资料;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社会稳定、保护农民利益等工作的重要内容;是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强国民经济宏观调控,实施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提高政府依法行政能力和国土资源管理水平的迫切需要;是科学规划、合理利用、有效保护国土资源和实施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的根本手段;也是做好土地调查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土地闲置的危害

土地资源的闲置使人均耕地更少,加剧人地矛盾,影响经济社会的正常发展;粗放经营和投入的减少造成农产品减少、农民减收,整个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经济水平上不去,农业生产总值下降,严重地影响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位置。

同时浪费了宝贵的土地资源,加剧了人地矛盾。与此同时也会导致耕地的质量下降。因为一旦农业生产停止后,裸露的田土抗蚀能力减弱,土壤物理性质变差。一旦自然灾害发生,不仅使闲置土地的生产功能衰退甚至损失,同时对周边非闲置土地资源也产生严重的影响,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的破坏,给农业生产带来极大的危害,不可避免地使农民的经济收入减少,影响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山区尤为严重。由于乡村集体经济收入减少,从而严重影响乡村集体公益事业,使生产条件无法改善,间接加重农民的负担,严重挫伤农民种田的积极性;土地闲置使农产品收入减少,土地闲置多的村,基本口粮都得不到保障,农村社会的安定团结也受到潜在的威胁。

三、池州市土地闲置现状及原因分析

池州市下辖贵池区、东至县、石台县、青阳县和九华山风景区以及省级池州经济开发区,总面积8272平方公里,总人口156万。调查中发现,池州市农村土地闲置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政府层面的原因

1.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快速开展,建设规划调整,原来的土地性质改变,规划控制指标紧缩,农村开发建设投资不合算,项目被搁置下来;在农村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中,项目土地被占用,没有及时得到补偿用地,或者补偿用地不宜及时开发,从而造成土地闲置。

2. 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灾能力较差。农业受自然制约程度大,当前池州市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用于农村灌溉的山塘水坝年久失修,有的排灌机械缺乏必要的维护,难以抵抗旱、涝等自然灾害。农业投入成本高、风险大、收入没保障,农户就干脆不种,任其荒芜。

(二)经济方面的原因

1. 由于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进城镇打工、经商或举迁到城镇生活的居民,仍然保留着原来的房产而无人居住,造成宅基地的闲置。部分地区在旧村改造过程中,村民搬进了新住宅,而旧宅基地依旧存在,形成宅基地闲置。还有些农村地区在靠近主要公路、街道搞开发区建设,所处地段村民可以以很低的价格得到一块土地盖房经商。其新房产一般是既作商业用房,同时兼作生活用房,使原来的房产闲置。这样,村民名正言顺地避开了政策规定而占有更多的宅基地。

2. 种粮效益低,农村劳动力短缺。由于近年来农民工工资上涨,一般人员每个工作日为50元,技术工80元,而水稻生产效益则相对较低,加之农资价格上涨,农民普遍认为“在家种田,不如外出挣钱”。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宁可抛荒,也不耕种生产。

(三)制度方面的原因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虽然在最初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是产权主体不明,新时期农村的生产方式仍处于小农状态,分散经营,生产效率低下,农民的收入不高,很快农业生产就陷于缓慢发展状态。土地流转不畅导致土地的投入产出效益太低,土地法律法规不健全,执法不严,管理失控。加之小农经济最本质的缺陷,造成农村土地闲置的机制上的弊端。还有一些土地因权属纠纷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而未耕种。

(四)农村土地闲置的文化心理因素分析

农村传统意识难改,轻农弃耕严重。农民既不愿意种地,又不想轻易放弃土地,部分转移了的农民把承包的责任田留作后路,把土地作为养老保障。家庭传统的分家方式也使得一部分宅基地荒废。许多农村子女考入大、中专院校,学业有成之后大部分都留在城市里安家落户,他们将父母接到城市里,使原来家里的土地没有人耕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农村土地的闲置。有些村民受所谓“风水先生”的蛊惑,把某些地块说成是“凶宅”,长时期无人盖房居住而使得少部分宅基地废弃。

四、闲置土地的处理

(一)适时征收土地增值税

土地闲置的根本性动机之一在于企业进行土地投机,试图获得自然增值,而税收手段可以剥夺企业这种不劳而获的收益,从根本上消除土地闲置的动力。实际上,采用税收手段抑制土地投机、处置闲置土地已经是国际惯例,税收手段处置闲置土地不但能够有效抑制土地闲置,而且对经济发展的负面作用也可大大降低。

(二)依法征收土地闲置费

2008年1月《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中明确规定土地闲置满一年不满两年的,按出让或划拨土地价款的20%征收土地闲置费。这样开发企业将不得不考虑闲置土地成本,如果土地超过一年不开发,开发企业就必须为此支付一笔数额不小的土地闲置费。这将迫使开发企业因巨额的土地闲置费而放弃囤地。

(三)鼓励优先开发闲置土地

各项建设项目要优先开发利用空闲、废弃、闲置和低效利用的土地,努力提高建设用地利用效率,而不是盲目扩大城市用地范围,任意出让土地。

五、闲置土地问题的预防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土地调控的重大决策,保障经济可持续发展,建设节约型社会,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06]31号)、《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工作的通知》(皖政[2006]111号)等文件精神,现就加强全市土地调控、促进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针对池州市提出如下实施建议。

(一)统筹安排城乡用地

1. 合理安排城乡用地布局。

科学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建设规划,合理安排城乡居民点布局、产业布局以及功能分区、基础设施配置等,科学确定建设用地规模,促进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按照控制增量、挖掘存量、合理布局、集约利用、保护耕地的原则,推进工业项目向园区集中、农村居民点向小城镇集中。单独选址的交通、水利、电力等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要充分论证,优化方案,科学选址,节约用地。

2. 大力推进土地整理、建新拆旧挂钩、建设用地置换。

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地质灾害危险点治理与搬迁,引导农民新建住宅向规划的农村居民点集中,对废弃的“空心村”和闲置的宅基地等进行整理、复垦。农村村民经依法批准新建住宅前,要按照“一户一宅”的要求,采取签订合同等措施,确保按期拆除旧房,交出旧宅基地。加大对“城中村”的改造力度,鼓励城市规划区内的农民按照城市规划的要求集中兴建住宅小区。腾出的土地除用于现有村民安置外,其余可用于城市建设用地。按“总量控制、封闭运行、定期考核、到期归还”的要求,推进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用好用活下达的挂钩周转指标。通过建设用地置换,将零星分散等不宜利用的建设用地调整合并为适宜利用的建设用地。加大原建设用地复垦为耕地的力度,通过整理折抵增加建设用地指标,重点解决公建用地需求。各县、区(含九华山风景区、开发区,下同)应积极编报挂钩项目,加大资金投入,加大实施力度,每年通过土地整理、建新拆旧挂钩、建设用地置换新增建设用地指标,贵池区、东至县、青阳县应达到500亩以上,石台县、开发区应达到200亩以上。市级财政将根据项目投入和实施情况,实行以奖代补。

3. 进一步明确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的责任。

县、区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应对本行政区域内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执行情况负总责。对本行政区域内发生土地违法违规案件造成严重后果的,追究有关县、区人民政府负责人的领导责任。

(二)强化合同管理

严格项目竣工验收和审查土地出让合同,严格约定建设项目投资额、开竣工时间、规划条件、价款、违约责任等内容。同时出让方出让土地时应该同时强调相关的土地政策,使开发企业了解相关政策,积极开发建设。对非经营性用地改变为经营性用地的,应当约定或明确政府可以收回土地使用权,重新依法出让。对于项目竣工验收,严格审查是否符合土地出让合同和土地政策,没有国土资源部门的检查核验意见,或者检查核验不合格的,不得通过竣工验收。

(三)加强项目用地批后管理,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建立建设项目监管信息系统,做到专人专机负责制,及时输入有关信息,强化建设项目用地开发利用全过程的监督检查。这样可以有效防止一些开发企业擅自改变土地利用条件、建设用地批而不用和低效利用、甚至闲置浪费等现象,进而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六、结语

当前土地闲置问题已发展为亟须解决的一个世界级资源课题,一直以来人们都在努力研究如何能够更好地解决闲置土地利用问题在一些实际工作中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当前研究重点主要偏重于解决闲置土地利用实际工作中现存问题的方法论,研究的视角与体系相对分散和零碎,且多为实践工作与经验总结性质的研究,研究的深度和详细程度也还很不够,尚未形成完整的研究体系,亟待进一步完善。作为一名土地执法人员,我们必须认真结合理论要求在实际的工作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尽可能地避免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资源的流失。

高效、高速、高质发展是池州人追逐的一个梦,但是目前土地的大量闲置现状,让我们一次又一次辗转无眠,已成为经济、文化发展的一个瓶颈。因而应借助努力打造一级旅游城市的契机,走资源节约的路子。充分合理利用闲置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不仅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动力。

参考文献

[1]鹿存礼.农村土地闲置原因浅析[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1).

[2]刘冬梅,冯芝军.关于农民弃耕情况的调查[J].江西农业经济,2001,(3).

[3]孟祥仲,辛宝海.明晰使用产权:解决农村宅基地荒废问题的途径选择[J].农村经济,2006,(10).

[4]程世云,徐黎明,吴成国.让闲置地活起来[J].中国土地,2005,(10).

[5]郑文武.闲置土地收回中的法律问题[J].中外房地产导报,2003,(9).

[6]丁斌.管紧用活闲置土地,优化配置土地资源[J].河南国土资源,2005(,1).

篇4:农村土地闲置探因

农村土地闲置类型多样

农村土地闲置的类型具有多样性,成因也比较复杂,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农村宅基地闲置。学者孟祥仲、辛宝海在《明晰使用产权: 解决农村宅基地荒废问题的途径选择》一文中指出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农民进城打工、经商或举家迁到城镇,原房产无人居住,宅基地闲置;二是旧村改造后,村民搬进新宅,旧宅基地仍存在;三是农村地区在主要公路、街道搞开发建设,村民以低价获得土地建房,新房既做商业用房又做生活用房,原房产闲置。

居民点闲置。由于传统小农思想,多数农民缺乏节约集约用地的意识,有的居民点只有几户人家居住,四周却留有大量的预备宅基地,土地被闲置,利用效率低。同时,大量农民外出打工,导致农村居民点房屋无人居住。另外,许多农村建新房一般在居民点周围扩展,人口逐渐向居民点外围迁移,居民点内部一些旧宅无人居住,形成“空心村”。有些偏远山区村庄人口逐年外迁,形成无人居住村庄,整个居民点闲置。

工矿废弃地。据2010年在山西召开的全国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现场会披露,全国因采矿形成的采空区面积约134.9万hm2,采矿活动占用或破坏的土地面积约238.3万hm2。开发者责任意识淡薄,更加上矿产资源大多集中在生态环境脆弱、敏感地区或重要生态功能区,给工矿废弃地的复垦带来了很大难度和巨额成本,目前我国工矿废弃地的复垦率仅为12%。

农村土地抛荒。有关研究认为农村土地抛荒的原因复杂而又深刻,必须实施综合治理,方能治标又治本。而增加投入,改善环境;保护耕地,稳定粮价,改革粮食流通体制;大力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创新土地使用制度,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等不失为解决农村土地抛荒的有效对策。

耕地闲置。有人认为农业基础薄弱,抗灾能力差,农业产投比减少,农民收入低,但医疗、教育等费用有增无减,农民负担重,不愿在土地上下功夫增加投人,外出打工多,造成大量可耕土地的粗放式经营或闲置。2011年新华网转发的《国际先驱导报》关于农民弃种、耕地抛荒的深度报道显示,农资价格不断上涨,而粮价却不见涨,农民种地要冒赔钱的风险,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种田积极性,造成我国每年近200万hm2耕地的抛荒。

此外,这些农村闲置土地还包括废弃的学校、敬老院、厂房等集体建设用地,投入中断而废弃的园地、林地、草地、水域等,年久失修废弃的水利设施用地等。我国农村闲置土地成因和类型的差异造成了闲置土地的多样性,目前还没有系统全面的管理和治理办法。

农村土地闲置原因探析

我国农村闲置土地成因多种多样,有法律法规方面的,有政府政策及操作方面的,有农户生产行为方面的,有自然条件引起的,还有土地使用权流转等多方面的原因。可将其成因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法律法规不健全

首先,缺少农村闲置土地的认定是造成土地闲置的主要原因。

目前从法律法规上认定农村闲置土地还是个空白。正确认定农村闲置土地行为,是政府土地管理部门作出农村闲置土地处置和再利用的合法性的基础。闲置土地的认定是闲置土地再利用管理的第一步,现有《闲置土地处置办法》是指城市建设开发用地,其中没有包括农村闲置土地的内容,目前湖南省内亦缺乏针对性的农村闲置土地认定程序,这是导致农村土地闲置现象严重主要原因。

其次,农村闲置土地处置的缺陷是造成土地闲置重要因素。

对于农村闲置土地,没有相应的法规和办法,没有统一和权威的界定、分类,缺乏农村闲置土地处理的具体措施,仅有的有限地方条文关于闲置宅基地的收回,而且可操作性不强。

二、技术落后

在农村闲置土地调查和监测工作中,没有很好地运用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地球空间信息技术和集成土地调查技术;没有很好利用遥感技术更新土地利用图,运用GIS技术建立实时更新的和动态的土地利用数据库,结合土地变更调查开发大比例尺(1∶2000以上)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技术;等等。农村闲置土地缺乏有效的跟踪管理,日常地籍更新速度慢,农村土地基本上没有闲置土地的记录(数据)。

在土地的评价与规划工作中,没有很好地强调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潜力评价、土地生态经济评价和土地可持续性评价方法和技术,没有研究建立科学预测各类闲置土地的技术。在进行规划实际过程中,造成规划与实际占用脱节,土地使用不合理,乱占滥用,甚至出现违法占地、违法建设的情况。用地批少占多、占而未用,造成土地闲置。

全国各地虽然都在积极地开展闲置土地清查处置工作,但是技术工作不够程序化、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和信息化,技术服务水平不高。况且这些工作基本上没有涉及到农村闲置土地。这是开展农村闲置土地处置和利用管理工作的技术障碍。

三、农户生产行为与农业生产方式

由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比较利益的存在,农民在生产或从事相关经济行为时,大多趋向于经济效益好的产业。因此,很多农民在农业方面的投入很少,大多数劳动力外出务工,从事第二、第三产业,或者举家迁移住到城镇。这是大多数农户耕地放弃耕种,住宅锁门闭户,造成农村土地闲置的主要原因。

nlc202309040410

目前,造成我国农村大量劳动力放弃长久以来的耕田务农生活,而流向城市务工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城乡收入差异大,小规模的农业生产效益低,农民通过从事农业活动取得的收入十分微薄。

具体而言,由于我国农村基本上还处于一家一户分散生产,规模过小。据研究测算,每个农村劳动力耕种1 hm2以上土地,收益才可以超过务工收入,但这在我国绝大部分地区都是远远达不到这个标准。其次,由于农民的田地少也难以采用规模化的现代农业生产手段,其播种、管理、收获等环节都还需要大量劳动力手工操作。农业生产的低效益决定了农村在与城市竞争人力资源的过程中处于劣势地位,从而城市对农村居民形成了巨大的吸引力,“空心村”就是城镇高收入岗位对农村相对收入较低的劳动力产生持续引力效应的结果。同时,在成本上,粮食和很多大宗农产品,如棉花、油料等的生产费用居高不下;在价格上,不同生产者被迫按统一的市场价格出售其产品的时候,成本就决定了命运,这也增加了农民的生产风险。

因此,高成本、高风险和低收益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对于继续从事务农的农民而言,已不是好的选择,因此农民开始放弃土地,到农村以外寻找就业门路。且由于目前我国农村广大地区还缺乏有效的土地流转机制,耕地抛荒等农村土地闲置现象一时间已成难以控制的局面。据2011年10月27日《光明日报》的报道,从2005年至2009年全国的村民委员会数目每年减少7000多个,平均每天有20个行政村正在消失。以后谁来种地将是我国当前要面对的一大难题,可以预见如果不加以控制,农村土地的闲置问题将会越演越烈。

四、城市化浪潮中的农民“离乡不离土”

自1978年改革开放30年多来,平均每年城市化增长率是0.86%。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迎来了空前的大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的农村青壮年涌入城市务工。据国家统计局的数字,2009年全国进城农民工总量为2.3亿人。通常情况下,除了过年的十几天,其他的时间他们均工作在城市、生活在城市。由于大量青壮年离开农村,长期生活和定居在城市后,“空心村”现象就成了各地农村的一个普遍现状——外面像个村,进村不是村,老屋没人住,荒地杂草生。如今的农村,特别是较偏远的地区,俨然是一片“人去楼空”的衰败迹象。

据2010年《经济参考报》记者在川、皖、渝等劳务输出省市采访时发现,由于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一些家庭甚至是举家外迁,其房子、土地等农村资产长期闲置在农村。虽然大部分农民进城谋生计,选择了长期或者永久定居城市,但是他们却始终不肯放弃自己在农村的宅基地、耕地等土地资产,尽管老屋已经破败不堪,田地已经荒草丛生。他们认为:其一,宅基地是私有的,任何人都无权干涉,而且一旦遇到政府征收农村土地,他们也将获得一大笔补偿;其二,宅基地是祖先留下的家产,不能随便放弃;其三,宅基地的取得和占有既是无偿的也是永久的,不占白不占,尽管他们已经不住农村了。但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是,现在大量的农民外出打工,很少有农民能够转变为城市居民,农民工就业的局限性决定了很少有农民能获得长久性的工作。另外,在我国第二、第三产业发达的沿海地区,虽然很多农民依赖土地以外的就业机会,但是由于城市就业的风险性、不稳定性和无保险性,使得缺乏技术适应能力的农民,把农村土地作为就业保障及失业保险功能,即生存退路,就显得非常重要。

当前,对于离开农村的农民而言,土地可以缓解其就业压力, 留作“择业退路”。对土地的占有减少了进城农民的择业风险,农民“离乡不离土”成为了一种普遍选择。

六、农村土地市场活力不足

农村土地市场是以土地使用权为前提的交易,涉及到政府、集体组织、农民等多方产权占有主体,而市场的形成必须具有一定的市场规则、市场平台、市场组织和市场形成价格。然而从目前我国农村土地市场的发展状况来看,还处于初级阶段,只有东部沿海等发达地区才有农村土地产权交易平台,基本条件还很不完善,其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农村土地权属模糊是关键问题。在现行法律框架内,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是不完全的,农民只有土地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而没有处分权,不能通过买卖、转让、馈赠等方式对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进行流转。这样使得我国农村土地的市场经济发展,一开始就将受到农地土地权属问题的严重制约。

流转量小且期限短。从全国范围来看,全国农用地发生流转和集中的数量还不大。发达地区农用地流转和集中的比例相对要高些,而内地或是欠发达地区很低。农用地流转周期普遍偏短。短的只有半年,长的多是3~5年。这严重制约了承包人的投资。

流转地块分散及插花地难处理。交易地块的面积小,多数0.07~0.33 hm2,有的交易地块面积只有几百平方米。因外出打工经商等转移的劳动力提供的可流转土地大多是按照“弃差不弃好、弃低不弃高、弃远不弃近”的原则操作,形成了分散零碎的插花田,这部分田地难寻求“需”方。

农村土地市场信息的闭塞。信息的闭塞导致了交易仅局限于本村、小组狭小范围内,而且这种土地流转秩序很不稳定,严重制约了土地长期有序流转,难以使土地真正“活”起来,形成适度的规模,在更大范围内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流动、规模经营和优化配置。

近几年来的灾害天气,比如全球变暖气温上升,水资源枯竭,旱灾、水灾、地震、泥石流等突发的自然灾害,也是农用地和水利设施用地闲置的主要原因之一。除了以上几种造成农村土地闲置的成因外,另有一些土地闲置状况是由于不可预计的客观原因或突发情况造成的,有些情况并不是普遍存在的,主要包括:因生源减少而造成的学校(尤其是中小学)土地闲置;因农户之间纠纷而造成闲置;因道路等基础设施不足而产生的闲置,如村镇规划修改,道路等设施项目冲突,或者改道,使得宅基地随之迁移和变更等。

(资料来源:湖南省土地学会和湖南农业大学共同承担的湖南省国土资源厅科技项目《基于两型社会建设的农村闲置土地利用研究》)

在现行法律框架内,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是不完全的,农民只有土地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而没有处分权,不能通过买卖、转让、馈赠等方式对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进行流转。这样使得我国农村土地的市场经济发展,一开始就将受到农地土地权属问题的严重制约。

篇5:闲置土地处置办法

第53号

《闲置土地处置办法》已经2012年5月22日国土资源部第1次部务会议修订通过,现予以发布,自2012年7月1日起施行。

部长 徐绍史

二〇一二年六月一日

闲置土地处置办法

(1999年4月26日国土资源部第6次部长办公会议通过,2012年5月22日国土资源部第1次部务会议修订)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有效处置和充分利用闲置土地,规范土地市场行为,促进节约集约用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及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闲置土地,是指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人超过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有偿使用合同或者划拨决定书约定、规定的动工开发日期满一年未动工开发的国有建设用地。已动工开发但开发建设用地面积占应动工开发建设用地总面积不足三分之一或者已投资额占总投资额不足百分之二十五,中止开发建设满一年的国有建设用地,也可以认定为闲置土地。

第三条闲置土地处置应当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遵循依法依规、促进利用、保障权益、信息公开的原则。

第四条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闲置土地的调查认定和处置工作的组织实施。

上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对下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调查认定和处置闲置土地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第二章调查和认定

第五条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发现有涉嫌构成本办法第二条规定的闲置土地的,应当在三十日内开展调查核实,向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人发出《闲置土地调查通知书》。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人应当在接到《闲置土地调查通知书》之日起三十日内,按照要求提供土地开发利用情况、闲置原因以及相关说明等材料。

第六条《闲置土地调查通知书》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

(二)涉嫌闲置土地的基本情况;

(三)涉嫌闲置土地的事实和依据;

(四)调查的主要内容及提交材料的期限;

(五)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人的权利和义务;

(六)其他需要调查的事项。

第七条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履行闲置土地调查职责,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一)询问当事人及其他证人;

(二)现场勘测、拍照、摄像;

(三)查阅、复制与被调查人有关的土地资料;

(四)要求被调查人就有关土地权利及使用问题作出说明。

第八条有下列情形之一,属于政府、政府有关部门的行为造成动工开发延迟的,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人应当向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提供土地闲置原因说明材料,经审核属实的,依照本办法第十二条和第十三条规定处置:

(一)因未按照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有偿使用合同或者划拨决定书约定、规定的期限、条件将土地交付给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人,致使项目不具备动工开发条件的;

(二)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依法修改,造成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人不能按照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有偿使用合同或者划拨决定书约定、规定的用途、规划和建设条件开发的;

(三)因国家出台相关政策,需要对约定、规定的规划和建设条件进行修改的;

(四)因处置土地上相关群众信访事项等无法动工开发的;

(五)因军事管制、文物保护等无法动工开发的;

(六)政府、政府有关部门的其他行为。

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导致土地闲置的,依照前款规定办理。

第九条经调查核实,符合本办法第二条规定条件,构成闲置土地的,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向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人下达《闲置土地认定书》。

第十条《闲置土地认定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

(二)闲置土地的基本情况;

(三)认定土地闲置的事实、依据;

(四)闲置原因及认定结论;

(五)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第十一条《闲置土地认定书》下达后,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通过门户网站等形式向社会公开闲置土地的位置、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人名称、闲置时间等信息;属于政府或者政府有关部门的行为导致土地闲置的,应当同时公开闲置原因,并书面告知有关政府或者政府部门。

上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及时汇总下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上报的闲置土地信息,并在门户网站上公开。

闲置土地在没有处置完毕前,相关信息应当长期公开。闲置土地处置完毕后,应当及时撤销相关信息。

第三章处置和利用

第十二条因本办法第八条规定情形造成土地闲置的,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与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人协商,选择下列方式处置:

(一)延长动工开发期限。签订补充协议,重新约定动工开发、竣工期限和违约责任。从补充协议约定的动工开发日期起,延长动工开发期限最长不得超过一年;

(二)调整土地用途、规划条件。按照新用途或者新规划条件重新办理相关用地手续,并按照新用途或者新规划条件核算、收缴或者退还土地价款。改变用途后的土地利用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

(三)由政府安排临时使用。待原项目具备开发建设条件,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人重新开发建设。从安排临时使用之日起,临时使用期限最长不得超过两年;

(四)协议有偿收回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

(五)置换土地。对已缴清土地价款、落实项目资金,且因规划依法修改造成闲置的,可以为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人置换其它价值相当、用途相同的国有建设用地进行开发建设。涉及出让土地的,应当重新签订土地出让合同,并在合同中注明为置换土地;

(六)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规定其他处置方式。

除前款第四项规定外,动工开发时间按照新约定、规定的时间重新起算。

符合本办法第二条第二款规定情形的闲置土地,依照本条规定的方式处置。

第十三条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与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人协商一致后,应当拟订闲置土地处置方案,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闲置土地设有抵押权的,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在拟订闲置土地处置方案时,应当书面通知相关抵押权人。

第十四条除本办法第八条规定情形外,闲置土地按照下列方式处理:

(一)未动工开发满一年的,由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报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向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人下达《征缴土地闲置费决定书》,按照土地出让或者划拨价款的百分之二十征缴土地闲置费。土地闲置费不得列入生产成本;

(二)未动工开发满两年的,由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三十七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二十六条的规定,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后,向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人下达《收回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决定书》,无偿收回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闲置土地设有抵押权的,同时抄送相关土地抵押权人。第十五条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在依照本办法第十四条规定作出征缴土地闲置费、收回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决定前,应当书面告知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人有申请听证的权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人要求举行听证的,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依照《国土资源听证规定》依法组织听证。

第十六条《征缴土地闲置费决定书》和《收回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决定书》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

(二)违反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事实和证据;

(三)决定的种类和依据;

(四)决定的履行方式和期限;

(五)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途径和期限;

(六)作出决定的行政机关名称和作出决定的日期;

(七)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第十七条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人应当自《征缴土地闲置费决定书》送达之日起三十日内,按照规定缴纳土地闲置费;自《收回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决定书》送达之日起三十日内,到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办理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注销登记,交回土地权利证书。

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人对《征缴土地闲置费决定书》和《收回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决定书》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十八条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人逾期不申请行政复议、不提起行政诉讼,也不履行相关义务的,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一)逾期不办理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注销登记,不交回土地权利证书的,直接公告注销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登记和土地权利证书;

(二)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十九条对依法收回的闲置土地,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可以采取下列方式利用:

(一)依据国家土地供应政策,确定新的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人开发利用;

(二)纳入政府土地储备;

(三)对耕作条件未被破坏且近期无法安排建设项目的,由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委托有关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单位或者个人组织恢复耕种。

第二十条闲置土地依法处置后土地权属和土地用途发生变化的,应当依据实地现状在当年土地变更调查中进行变更,并依照有关规定办理土地变更登记。

第四章预防和监管

第二十一条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供应土地应当符合下列要求,防止因政府、政府有关部门的行为造成土地闲置:

(一)土地权利清晰;

(二)安置补偿落实到位;

(三)没有法律经济纠纷;

(四)地块位置、使用性质、容积率等规划条件明确;

(五)具备动工开发所必需的其他基本条件。

第二十二条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有偿使用合同或者划拨决定书应当就项目动工开发、竣工时间和违约责任等作出明确约定、规定。约定、规定动工开发时间应当综合考虑办理动工开发所需相关手续的时限规定和实际情况,为动工开发预留合理时间。

因特殊情况,未约定、规定动工开发日期,或者约定、规定不明确的,以实际交付土地之日起一年为动工开发日期。实际交付土地日期以交地确认书确定的时间为准。

第二十三条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人应当在项目开发建设期间,及时向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报告项目动工开发、开发进度、竣工等情况。

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人应当在施工现场设立建设项目公示牌,公布建设用地使用权人、建设单位、项目动工开发、竣工时间和土地开发利用标准等。

第二十四条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人违反法律法规规定和合同约定、划拨决定书规定恶意囤地、炒地的,依照本办法规定处理完毕前,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不得受理该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人新的用地申请,不得办理被认定为闲置土地的转让、出租、抵押和变更登记。第二十五条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将本行政区域内的闲置土地信息按宗录入土

地市场动态监测与监管系统备案。闲置土地按照规定处置完毕后,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及时更新该宗土地相关信息。

闲置土地未按照规定备案的,不得采取本办法第十二条规定的方式处置。

第二十六条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将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人闲置土地的信息抄送金融监管等部门。

第二十七条省级以上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情况,对闲置土地情况严重的地区,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计划、建设用地审批、土地供应等方面采取限制新增加建设用地、促进闲置土地开发利用的措施。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二十八条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未按照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有偿使用合同或者划拨决定书约定、规定的期限、条件将土地交付给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人,致使项目不具备动工开发条件的,应当依法承担违约责任。

第二十九条县级以上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一条的规定供应土地的;

(二)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受理用地申请和办理土地登记的;

(三)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处置闲置土地的;

(四)不依法履行闲置土地监督检查职责,在闲置土地调查、认定和处置工作中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的。

第六章附则

第三十条本办法中下列用语的含义:

动工开发:依法取得施工许可证后,需挖深基坑的项目,基坑开挖完毕;使用桩基的项目,打入所有基础桩;其他项目,地基施工完成三分之一。

已投资额、总投资额:均不含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价款、划拨价款和向国家缴纳的相关税费。

篇6:闲置土地方案

为进一步增强节约集约用地意识、科学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加强对建设用地批后监管、提高土地利用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房地产管理法》、《闲置土地处置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53号)等有关规定,特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领导

(一)成立衡东县闲置土地清理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由县长任组长,主管国土副县长任副组长,纪委(监察局)、财政局、国土资源局、规划局、法院等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国土资源局),由县国土资源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

领导小组主要负责领导、指导和协调闲置土地清理整顿工作,解决闲置土地处置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研究批准闲置土地的处置方案。办公室具体负责宗地档案材料的收集、闲置土地的认定、闲置土地处置方案的起草、执行等日常工作。

(二)成立闲置土地清理处置工作小组。清理处置闲置土地以纪委(监察局)为牵头单位,国土资源局、财政局、、规划局、法院抽调专门的工作人员参加。

二、清理范围和对象

(一)2012年7月25日前出让、划拨的国有建设用地 1.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人超过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或者划拨决定书约定、规定的动工开发日期满一年未动工开发的国有建设用地。

2.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人虽已动工开发但开发建设用地面积占应动工开发建设用地总面积不足三分之一或者已投资额占总投资额不足百分之二十五且中止开发建设满一年的国有建设用地。

(二)被改制企业在重组、兼并、收购等改制成功以后的闲置土地。土地闲置时间自企业停产歇业之日起计算。

(三)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它情形。

三、工作步骤

(一)调查摸底(2013年8月1日至8月15日)

清理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专门工作人员集中时间对2012年7月25日前供地情况进行摸底造册,形成《国有建设用地出让疑似闲置情况摸底表》、《国有建设用地划拨情况表》。

(二)调查阶段(2013年8月16日至9月15日)根据《国有建设用地出让疑似闲置情况摸底表》、《国有建设用地划拨情况表》,逐宗地核实动工开发情况。查清土地位置、面积、动工开发时间等情况,并填好《闲置土地调查情况表》上报清理领导小组办公室。清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核实的情况进行初步审核,根据不同性质,区别不同情况,依法认定,拟出处置方案。

(三)依法处置阶段(2013年9月15日至11月15日)

清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处置方案报闲置土地清理领导小组审批,审批通过后,由县国土资源局依法作出处理决定,清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协调各相关单位依法负责执行到位。

(四)总结表彰(2013年11月下旬)

清理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情况认真总结我县在土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经验,并对今后土地供应、监管提出建设性建议,进一步完善长效管理机制。领导小组对在清理过程中工作突出的个人、单位给予表彰和奖励。

四、处置方式

(一)对符合《闲置土地处置办法》第八条规定的情形,属于政府、政府有关部门的行为造成土地闲置的,选择以下方式处置:

1.延长动工开发期限。签订补充协议,重新约定动工开发、竣工期限和违约责任。从补充协议约定的动工开发日期起,延长动工开发期限最长不得超过一年。2.调整土地用途、规划条件。按照新用途或者新规划条件重新办理相关用地手续,并按照新用途或新规划条件核算、收缴或者退还土地价款。

3.由政府安排临时使用。待原项目具备开发建设条件,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人重新开发建设。从安排临时使用之日起,临时使用期限最长不得超过两年。

4.协议有偿收回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

5.置换土地。对已缴清土地价款、落实项目资金,且因规划依法修改造成闲置的,可以为国有建设使用权人置换其它价值相当、用途相同的国有建设用地进行开发建设。涉及出让土地的,应当重新签订土地出让合同,并在合同中注明为置换土地。

6.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规定其他处置方案。

(二)不符合《闲置土地处置办法》第八条规定情形,不属于政府及政府部门的行为造成土地闲置的,按照以下方式处置:

1.未动工开发满一年的,按照土地出让或划拨价款的20%征缴土地闲置费。

2.未动工开发满两年的,无偿收回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

(三)闲置土地未按照《闲置土地处置办法》处理完毕的,国土资源部门不得受理该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人新的用地申请,不得办理闲置土地的转让、出租、抵押和变更登记。同时,将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人闲置土地的信息抄送金融监管、住建、规划、房产等部门,上述部门要积极配合闲置土地的处置工作。

五、工作要求

(一)宣传发动、营造氛围。召开全县清理闲置土地领导小组工作会议,统一思想,明确工作任务;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进行广泛的宣传报道,在全县形成闲置土地清理处置工作氛围。

(二)明确责任、通力协作。各成员单位应把此次闲置土地的清查处置当作一件大事来抓,必须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各有关部门、单位要认真履行职责,发挥职能优势,密切沟通协作。

(三)加强督察、严格追责。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工作调度,开展督促检查,掌握了解工作情况。各有关部门、纪检监察机关要切实履行职责,强化督导检查,对在清理工作中瞒报、漏报、弄虚作假的,将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上一篇:怎么申请腾讯微博企业认证?下一篇:司汤达红与黑的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