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道德修养

2024-05-05

大学生的道德修养(精选8篇)

篇1:大学生的道德修养

两个学生,大学同班。由于家境不好,都对父母供养自己读书抱有感激之情。一个认为,应好好学习,争取各科第一;一个认为,应打工挣钱,力争减轻父母负担。

第一个学生,每天一早第一个走进教室,每晚最后一个离开。他的笔记也是全班做得最全面、最工整的一个。老师非常喜欢他,让他做了学习委员。

星期天,他从不像其他学生那样出去郊游、逛街,他认为那样对不起良心。为了多学点东西,也为了走向社会能找个好工作,课余学习,他选修了心理学、逻辑学、公共关系学等专业之外的学科,一有空,他就到图书馆翻资料、做笔记。由于他勤奋好学,成绩突出,他几乎获得了学校设定的每一项荣誉。每当他把这些写信告诉父母,父母心里也总是升起无限的安慰和满足,他们为有这样懂事的孩子而骄傲,他们认为再苦再累都值得。

第二个学生很让父母担心,有几次他们甚至想断了他的学业,因为他们省吃俭用,供他上学,他不仅没考过一次好成绩,有一次还挂了红灯。更可气的是,军训一结束,他竟干了一件让父母丢脸的事——低三下四到各学生宿舍收购军训服,然后倒卖给小商小贩。这一次他虽然赚了两个月的生活费,但是却让父母整整不舒服了一学期。他们想,父母再穷,难道就缺你这几个钱吗?放假的时候,两位老人苦口婆心地说:只要你能专心学习,考出成绩,我们再苦再累都心甘。

最让两位老人不能容忍的是,大学二年级的时候,他竟写信来说,以后再不要他们的钱了。接信后两位老人的心简直都伤透了,这个孩子竟是这样不听话,以断绝和父母的经济往来来抗议父母的苦心劝告。最后得知儿子是因策划一种“高考文化衫”赚了钱,心里才稍稍安慰了些。不过他们已不再对他寄什么希望,他们想,他学不好,将来找不到工作,那是他自作自受。

大学毕业那年许多学生都忙着寄求职信,参加人才市场竞争,只有他无动于衷,因为这时他已是两个公司的老板。最具戏剧性的是,在他公司求职的信中,竟有好几封是他同班同学的。其中包括那位学习最好的学生。

播下不同的种子,收获不同的希望。

两个大学生,不同的学习态度,不同的生活方式。学业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努力学习可以使自己成为一名好的专业人才。但也有一些才能和智慧是现阶段的学校课堂无法教给你的,即使你当了老板,也必须不断学习新的实用知识。

生活就是这样,选择什么样的态度,做什么样的努力,就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

篇2:大学生的道德修养

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学术界的看法不尽一致,笔者认为,随着新时代的到来,社会发展不再是仅仅需要掌握单一技能的高精尖人才,更需要综合素质高、知识面宽、基础雄厚、具强烈法律意识的高精尖复合型人才,以能应付新的挑战。

思想道德修养的提高和法律意识的增强没有什么固定不变的模式,思想道德修养是以科学的人生观指导个体的人生实践,是人生自觉地自我规范,自我塑造,自我完善。“修养”不是脱离社会现象的修身养性,不是排斥教育的自我封闭,也不是对人的束缚,而是在社会实践中自觉地自我锻炼,是在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自我塑造和自我完善。而法律意识的增强则要求在学习法律知识的同时能把自己所学的应用在现实生活当中。

笔者经过思考和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存在很多方面的不利因素。大体上有如下几个:

第一:传统文化中的糟粕。

半封闭的温带大陆大河环境,封建社会的小农经济,家国一体的宗法社会,造就了“道德型”的中国的中华文化,不讲或很少讲脱离伦理学说的智慧。这种伦理道德学说曾经长期充当维系社会秩序的精神支柱。这种伦理道德为封建社会的统治,维护社会秩序立下了汗马功劳,它是绝对讲“臣对君尽忠,子对父尽孝,妇对夫尽顺,弟对兄尽悌”,“三从四德”,而且中国的宗法制度一直讲究“道统”,“心传”,不管是精华还是糟粕都是上代继承下来的,就决定它有精神虐杀的一面,在漫长的岁月中将封建等级关系伦理凝固化,成为封建社会压迫的一种形式。“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才正式对这种道德伦理的糟粕进行清算,但是悠远的古代文化所带糟粕不是一时能清算得了的,它也或多或少地影响着现代人的思维和生活。

第二:中学时代的应试教育副作用。

在这个层面上,家长,教师,乃至整个教育体系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高考的指挥捧的魔力使中小学的教育是以“分数”和“考试”为中心的教育,德育和美育长期受到不应该的冷落。学生把分数看成是“命根”,老师把分数看成是“法宝”,家长只看学生的成绩,不关心学生的心理和品格的全面发展。在“一试定终身”的高考的指挥捧下,一切都是以成绩论英雄,每每学年末的各项评比都是与成绩挂钩的,有些教师认为“成绩不行是说什么都没有的”。这种只用学习成绩的名次来衡量学生的优劣,就决定只在教学上下功夫而在塑造孩子的灵魂方面却很少花费时间和精力。学生在这样的环境就出现了一种畸形的成长历程,学生的灵魂也或多或少被扭曲,这样的环境中生产的中学生是一种“残疾”的。这样的学生一旦进入大学,就是很容易暴露出他的缺点。应试教育造就了一些人,但是却把很大一部分的学生给扼杀了。看来教育的制度是要大力的投入,不断借鉴古今中外的教育制度中的合理成分,不断地完善一个能适应时代发展的教育体系。

第三个:社会的转型。

当社会初于价值的转型,伦理,道德,观念,都处紊乱状态之中,作为社会的一部

分的大学生,也是难以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大学城已非伊甸园般的净土。作为一个典型的亚文化圈,大学城必然要受到社会大文化的影响和侵蚀。在商品化和传煤化的社会里,不吃人间烟火的象牙塔早已不复存在。德国的思想家雅斯贝尔斯在描述二战后欧洲新一代青年的精神在崩溃时曾这样写道只用三个否定来加以标志,那就是:“历史传统的断裂,主导的认识的基本缺乏,对不确定的未来彷徨苦闷”当代的中国正面临着相似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国的大学生正经历着一个痛苦的“断奶”历程,如何判断真,善,美;如何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是我们急待弥补的课程。

第四:当代道德建设的功利性。

现在的道德建设带有很强的功利性,曾经有一个银行因为满足了一个老人的兑换两角钱的旧银币而迎来了老人的存钱。这事的发生了以后,这家银行就开始了行风的整顿和建设,从此这家银行赢得了很好的口碑,营业额是直线上升,这家银行的职业道德建设是明显带有功利性的。就是大学生家庭教育里面也是带很大的功利性的,如果我们在考虑事情的时候考虑是否有利可图,这样的道德建设是一种畸形的。这一问题必将影响着法制社会的建设和完善。

第五:社会的不良风气的影响。

就我们身边而言,就很多的不良风气,像如“课桌文学”,“厕所文学”的泛滥,图书馆的书被乱图乱写,某些大学教授抄袭他人的学术论文被揭露,有些教师为了创收而对上课敷衍了事„„,还有是社会上的凶杀,色情,受贿,贪污,蒙骗„„更可悲的是好人好事被冤枉的情况是时有发生,有一个公司的出差人员因救了一个被车撞晕的妇女而被她的家人冤枉,在人道主义下救死扶伤,得到的竟然是为维护正义而要与恩将仇报的“家属”对簿公堂。就这样一件一件的,类似事件发生的同时,有些人因怕若上麻烦对好人好事是不闻不问。有很多的家长就这样教导他们的孩子不要多管闲事,常常把这些例子当成“教材”。不可否认这样的教育是不符合潮流的发展,好人好事被冤枉的情况也属少数。但是在这种让人学雷锋不讨好,反而招来一身麻烦的案例是让很多的人接受了 “希望在自己有困难的时候有雷峰的出现,但自己又不想做雷峰” 的这样一种观念。这一些社会的不良的风气无形中让大学生把社会想得比现实更可怕,都可能污染大学生。看来净化社会的风气需要整个社会的每一个成员共同努力。

我国的经济取得大发展的前提下,党中央看到了作为以道德建设为灵魂的精神文明建设已不能和物质文明同步的情况,于是在以法治国的同时,党中央也曾强调要以德治国,看来今天的公民道德建设是必要的,而且是及时的,道德教育任重而道远,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共同努力。

美国教育家,加洲大学校长克拉克.克尔说“大学应该是国家教育的中心,而且是生活的中心,它仅次政府成为社会的主要服务者和社会变革的工具,他是新思想的源泉,创导者,推动者和交流中心”。看来未来的大学被人民寄予更高的期望。因此作为大学生,我们要吸取传统文化的精髓,认清时代发展的趋势,提高文化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抵御不良行为的侵蚀。

那当今大学生应该怎样提高道德修养和加强法律意识呢?笔者觉得,应做好以

下几点:

一、认真学习理论,不断提高自我修养的自觉性。

理论是行动的指南,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越彻底,认识越正确,进行修养的自觉性就越高,在修养实践中的盲目性就越少,就能及时地识别错误倾向,少走弯路,免遭挫折。朝着“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方向努力,必须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深刻理解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必须认真学习党的文件,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当前改革开放的总方针、总政策。必须认真学好必修和选修的思想教育课程。还必须认真学习与思想道德修养学方面有关的知识如伦理学、心理学、人才学、社会学以及现代管理科学等学科。只有理论上的坚定,才能有行动上的坚定,才不致于随波逐流,附和错误潮流。

二、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第二课堂活动。

一个人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主要以社会实践来检验。俗话说:“听其言,观其行”,这个“行”就是社会实践。社会实践不仅是智慧的源泉,而且是道德的源泉。人们思想道德的形成,正是在社会实践中,在待人处事中表现和形成的。人们要进行自我修养,自我改造,也必须通过社会实践,离开了社会实践,便谈不上自我修养,自我改造。人们总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列宁曾经指出,旧社会给我们遗留的最大祸害之一,就是“书本与生活实践完全脱节”。我国儒家倡导的“内省”、“自讼”、“吾日三省吾身”之类,虽可借鉴,但其最根本的缺陷就是脱离社会实践,因而收效甚微,正如明朝的黄馆所说:“历数十年犹未足以纯德明道”。当代大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了解国情、乡情,耳闻目睹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气象以及碰到的许多新问题,既激发了为振兴中华,建设四化的雄心壮志,同时又看到改革开放前进道路的不平坦,看到了教育同形势发展的差距。在平时,大学生在学校的许多活动包括第二课堂活动中,都包含有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也是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途径。例如担负党、团、学生会、系班干部职务,工作实践、参加集体组织的各项有益活动:参观访问、社会调查、教育实习、专题报告会、讨论会、听录音、看录象、电影、开展书评、影评以及文娱、体育的比赛等。每个同学参加这些活动,既充分表现了自己的才能,又表现了自己的思想道德,可以从同学们的议论中得到大家对自己思想道德的评价,学习他人的优秀品质,从而促进自己思想道德的修养。马克思曾说:“人来到世间,既没有带着镜子,也不象费希特派的哲学家那样,说什么我就是我,所以人起初是以别人来反映自己的。”

三、向先进人物学习

学习先进人物,可以从历史上学习,也可以从现实中涌现出来的大量英雄人物身上吸取高贵的品质,更要注意学习身边先进典型的精华。学人之长,补己之短,特别是同龄人的先进业迹更发人深省。因为其所处的时代、环境差异不大,主要是努力程度的不同。思想道德修养的目的在于学会如何做人,培养高尚的情操。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形成时期,以先进人物作为楷模,就会不断激励自己向更高的思想境界攀登。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是很有道理的。

四、掌握批评的武器,发扬“慎独”精神

在我们大学生中,一些同学沾沾自喜于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而对自己的缺点、短处不乐于别人指正,这是片面的,不利于思想道德的修养。修养贵在自觉,应提倡“慎独”精神。“慎独”语出《礼记·中庸》,原话是:“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意思是君子在人们看不见的时候,总是非常谨慎,在别人听不到的情况下,也很警惕。最隐蔽的东西最能看出人的品质,最微小的东西最能显出人的灵魂。思想道德修养的过程,主要是自我意识、自我监督、自我教育的过程。优、缺、长、短对一个人来讲是客观存在的,只有正视这些问题,严于解剖自己,才能不断发扬优点,不断克服缺点。而对别人的缺点错误,则应抱着负责、实事求是的态度,诚恳指出。同时,别人对自己的批评,自己应该虚怀若谷,认真进行反省。

五、思想道德修养同学习遵守校纪、校规相结合一个人的思想意识修养,主要是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通过理论的学习,能动地指导修养,通过实践,检验修养的效果。而法律、法规,则是从理论、实践的结合上去指导人们进行思想、意识行为的修养,是对人们偏轨行为的制约。大学生在学校里,应该认真学习,模范地贯彻执行学校所制定的一切规章制度。因为这些规章制度是密切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而具体地贯彻执行法律、法规的行为准则,是保证高校贯彻执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需要,是促使大学生沿着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方向健康成长的需要。

篇3:大学生的道德修养

一、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礼仪的现状

(一) 高校对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礼仪修养的重视程度

对于思想道德与礼仪修养的培养, 人们过多地会注重在孩子年龄比较小的阶段开始培养, 忽略了大学时期的培养, 但其实中小学是培养的初级阶段, 大学是将道德与礼仪定型的阶段。这样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与礼仪修养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 在一些高等院校的基础教学中, 比较重视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 往往忽视了道德文明教育。在众多的高校课程中, 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与礼仪修养的课程都有开课, 但通常都是选修课或者课节安排得很少。高校对思想道德建设的不重视会导致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礼仪修养的缺失。

(二) 加强道德修养建设培养的方式需要整改

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也是十分重要的过程。关于大学生思想道德培养的方式方法直接影响着最终教学成果的质量。目前, 大学生的道德建设与礼仪修养的教学方式还比较单一, 大多都是理论课程, 并没有与实际生活需要及社会实践相结合, 许多方式都是空谈。因此, 改进教学方式对培养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十分重要。

二、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礼仪修养方式的意义

(一) 有助于完善大学生人格的需求

人格具有一定的魅力, 是人的心理过程与特征的总称, 是内在素质与外在素质的统一表现。高校开展思想道德培育课程着重培养的是大学生的宏观教育, 对人格培养教育程度还不够。日常生活实践证明, 思想道德建设成功的关键是要与日常生活的行为规范紧密结合, 生活实践最容易强化人的思想观点、礼仪行为与心理道德。因此, 培养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礼仪是推进学生人格向前发展的驱动力。

(二) 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精神

高校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是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精神。一个人的文明举止是否优雅、是否有气质是文化素质底蕴的表现, 更是人文教育结果的检测。大学生通过对礼仪规则、姿态、语言的培养, 学习高雅的礼仪、养成礼仪的交往方式与风度会体现出谦逊有礼的风范。

(三) 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认同感

文化是一个民族文明的象征, 培养大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非常重要。失去民族文化认同感会不利于民族文明的发展。民族文化认同感需要社会各界的努力, 所以在高校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十分必要, 也是比较有效的一种教育方式。大学生对道德与礼仪规范的学习, 会推动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与传承, 增强我国文化发展的实力。

三、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礼仪修养的方式

(一) 加强学校的思想道德建设

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是一个长期且艰难的过程, 教育需要日积月累才会有成果。思想道德建设在大学期间有着塑造与定型的作用, 因此, 高等院校要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 除了在日常理论教学方式培养上, 更要注重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实践培养。例如, 带大学生走进社区敬老院, 关爱孤寡老人, 陪老人说说话、聊聊天、整理内务等, 亲身感受思想道德文明建设的成果。社会实践是比理论教学更直观、更具有教学效果教育方式, 所以, 在授课方式上要改变以往的传统方式, 鼓励大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贴近生活, 让大学生在实践中自行思考什么是道德文明, 什么是礼仪修养。

(二) 加强心理教育

当代大学生由于学业的压力、就业压力使学生的心理状态起伏波动较大, 如果高校不加强心理教育, 大学生心理健康就会有下滑趋势。人的心理如果不健康, 走极端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 大学生心理不健康的表现甚至会促使大学生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高校加强心理教育迫在眉睫, 学校可以开展一系列的心理健康讲座, 给大学生讲解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创建社团组织相关礼仪的晚会等, 使大学生认识到道德与礼仪缺失带来的严重后果, 形成良好的礼仪日常规范, 并自觉遵守。

(三) 塑造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与礼仪修养

思想道德修养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去具体实行, 社会与高校采取的任何培养方式最终还是需要大学生去认可、去实践。首先、大学生要学会自行思考、对于社会中思想道德缺失的现象进行思考与反思。其次, 要自觉学习, 学会用辩证的、全面的眼光看待问题, 不要随波逐流。最后, 对于正确的思想道德与礼仪修养要自觉遵守和坚持执行, 用自己正确的言行影响他人, 充分体现出当代大学生的素质, 真正地展示出我国大学生的风采。

总之, 高校要结合各方面的力量全面培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与礼仪修养, 在实际教学中, 要深入探究更有效的教学模式, 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顺利地进行做好准备、为我国综合素质的提升做出努力、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 为实现“中国梦”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范丽辉.大学生礼仪修养缺失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 2015.

篇4:培养学生良好道德修养的做法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的做法

1.德育工作是无形的。首先,要让学生向你敞开心扉,老师要做学生的朋友,心心相印,开诚布公。要掌握学生的心理,即敏锐的洞察力。会激发学生的内在需要,消除师生之间的代沟,启迪他们的认识,并通过学生的切身体验,将教育要求内化为他们的品质。心理学认为,大部分学生都有畏惧老师的倾向,对老师有防御心理,而一旦消除防御心理,其内心就如“广阔的草原”,没有任何屏障。对于这类学生,老师可以经常和他们谈心、交流,多多进行表扬和鼓励,从而对学生思想道德养成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要注意换位思考。现在的中小学生年龄还小,认识能力和分辨能力都比较差,意志力也十分薄弱,对社会的认识也有很大的偏差。逆反心里强烈。再加上过重的课业负担,频繁的考试,升学压力,使他们常常被折磨得苦不堪言。心里压力巨大。因此,教师要从实际出发,真正理解、体谅学生的精神压力。

3.要平等交流。师生关系往往被看成是一种“管”和“被管”的关系。有的老师把训斥、斥责甚至打骂当成是管理学生的“武器”,从而严重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现代社会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他们要求跟班主任平等交流、商讨问题,自己能够心情舒畅,心服口服的接受班主任的观点和要求,并上升到道德认识表面的理解和接受。

4.打开通道、缩短心理距离。社会心里学指出,今天的学生选择求助的对象不是教师,而是同伴。实践证明,教育影响的有效传导,需要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思想的交流,情感的共鸣,乃至心灵的碰撞。没有这种交流、共鸣、碰撞,几乎无法构筑通向学生心灵的通道。要改变这种状态,教师必须无条件的接受学生,包括学生的不足和缺点。

5.为人师表,起好学生的表率作用。众所周知。学生的模范意识相当强烈,如果老师能够在学生面前树立一个美好的形象,学生也会因模仿老师而自然而然地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重视基本的思想道德教育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基本思想道德素质

1.孝心教育。多数学生从小学到高中只知学习,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只知所求、理所应当、不知报恩的生活,不了解父母的艰辛。加上受社会上一些不良现象的影响,部分学生好攀比、要求高、嫌父母给钱少、吃穿不如别人,个别的还跟父母争吵,甚至离家出走对抗。如果连养育自己的父母都不爱,怎能奢望他去爱同学、爱人民、爱祖国呢?因此,在思想道德教育中可以要求学生开展和父母一起劳动,体谅一下父母的劳动与艰辛,体味一下父母对家庭及社会的奉献,让学生去注意、去观察、去了解父母的艰辛和对他们的爱,从而培养学生对父母和家庭的热爱之情。

2.责任教育。一个人有责任感,才会不断进取,才会振奋。责任,撑起的是人堂堂正正、不屈不挠的意志与脊梁。中小学生的责任感可以通过让他们聆听重大科研项目成功的报告,看纪录片、看科技展、了解科研人员在工作中的艰辛和重大责任,从中受到启发。

3.挫折教育。现在的中小学生,过的是衣食无忧,饭来张口的生活,少了磨难,多了脆弱,任性娇气。因此,学校应多开展一些如军训、社会实践、生活磨练,体能训练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锻炼,培养起克服困难的顽强意志,以微笑和勇气面对挫折。应多组织学生多阅读一些古今中外描写通过艰苦奋斗克服种种困难终究事业有成的著作,参观访问当地经过艰苦磨练而成功的典型,让其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的信念。

4.创新教育。在教育工作中要鼓励学生积极思维,不满足现有和现成的知识,要善于提出问题,敢于摆脱旧观念的束缚,对事物抱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想别人之不敢想,做别人之不敢做。只有这样,新的知识,新的事物才能出现,社会才能发展,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张扬和发挥。

5.协作教育。无疑,建立竞争意识,增强自身能力,是个人、家庭、团体、乃至国家和时代进步的动力。没有竞争,社会就难以发展。但一味对孩子强调竞争而忽视协作教育,必然会造成学生心胸狭窄,性格孤僻,产生猜疑、妒忌,养成极端个人主义心里,势必阻碍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要引导学生处理好竞争与协作的关系,通过设置情境、观看电影、资料等方法让学生明白:个人乃至少数人的奋斗,突破不了巨大的系统工程。未来的竞争必须依靠全民族的携手协作和共同参与,因此,既要敢于竞争、又要善于协作。

6.自我控制教育。自我控制是学生将来独立于世的一种基本能力。心理学家通过多年的跟踪研究发现,那些用坚韧、顽强的毅力克制自己欲望的学生,更稳重可靠,更能快速地适应环境,人际关系更融洽。而那些克制力差的学生则显得固执、孤僻,易受挫折,遇到压力易退缩,面对竞争易发慌。在社会中,只有适应者才能生存,没有自我控制的人习惯于我行我素,必将形成任性、自私、贪图安逸、追求物质享受的不良性格。所以,自我控制教育,要养成乐观、豁达的性格,努力加强自身修养,遇事泰然处之。

篇5: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的修养

社会在发展,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却不断在下降,因此,首先对加强、改进和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是很有必要的,对中国将来的更好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加强社会荣辱观,首先,我们面临着毕业后就业的问题,在此,就要涉及到敬业精神,要做到敬业,就要有责任心。在2005年的8月28日下午2时35分许,作为导游的文花枝在带团途中遭遇车祸,车上人员6人伤亡,14人重伤,8人轻伤。她身受重伤,全身多处骨折,数度昏迷。身处险境,当营救人员想先把坐在车门口第一排的文花枝先抢救出来时,她却没有忘记一名导游的神圣责任,高呼“我是导游,后面是我的游客,请你们先救游客”,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表现了一个普通导游不怕牺牲、先人后己的忘我境界,以实际行动践行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由于错过最佳救治时间,她左腿高位截肢。这个美丽的年轻姑娘,一条左腿从膝盖上被截掉。劫难之后,对于未来的憧憬和设想都被打乱。记者问她:“你后悔吗?”文花枝笑着说:“我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

文花枝的事迹感动着我们,同时,也引起我们深思,“何谓责任?”我认为,在紧急关头,能够想到自己的职责,把顾客放在第一位,这也是一种责任,也是当代大学生所缺乏的。提高大学生的责任观念,也是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对我个人来说,我也是相当重视责

任的,当自己做错事,就要勇敢地承担自己该负的责任。文花枝的事迹看后,我更重视提高自己的责任观念。

除此之外,诚信问题也是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虽然社会大大地提倡诚信,可是,还是不断有关诚信丧失的事例每天不断地在上演,像是几年前的三鹿奶粉事件,由于相关的负责人没有把诚信问题处理好,才导致有那么多的婴儿无辜失去生命。还有,与大学生息息相关的就是助学贷款问题,国家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了助学贷款,国家的这项措施为贫困大学生提供了上大学的希望,但是大学生的诚信却影响着助学贷款的有效开展。许多大学生在毕业后,就抛开诚信,拒绝还款。所以我认为,大学生加强思想道德的第一步,就得先学习诚信观念,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既是他们自身成长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凡事都以诚信为本,就像一个企业,一旦失去诚信,就等于失去前程,很难在社会立足。

除了有责任心和诚信外,学会感恩这也是当代大学生所欠缺的,在人的一生之中,有父母的养育之恩,有老师的教育之恩,甚至大自然,都是值得我们去感恩去报恩的。感恩说明了一个人对自己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有着正确的认识;报恩则是在这种正确认识之下产生的一种责任感。“感恩”是一个人不可磨灭的良知,也是现代社会成功人士健康性格的表现,一个人连感恩都不知晓的人必定是拥有一颗冷酷绝情的心。“感恩”是尊重的基础。尊重是以自尊为起点,尊重他人、社会、自然、知识,在自己与他人、社会相互尊重以及对

自然和谐共处中追求生命的意义,展现、发展自己独立人格。感恩是一切良好非智力因素的精神底色,感恩是学会做人的支点。我认为,作为大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也要学会去怎么做人。

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同时,也要尊守法律,凡事与法律为依据,增强法律精神,弘扬法治精神,树立正确的社会荣辱观,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爱国敬业,弘扬民族精神。要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篇6:大学生的道德修养

韶光易逝,转眼间我们踏入大学校门。仿佛还被囚禁在高中的魔鬼式训练里翘首以盼那道解放的曙光,却已然整装待发地伫立在一个全新的起点,开启了一段以“成年”为旗帜的人生路途。

手足无措间,年少那青涩与轻狂的外衣,还未完全从我们身上褪去。因而,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制建设修养,对于把我们塑造成一个有思想深度、有睿智主见的合格优秀大学生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

唐朝大诗人刘禹锡《陋室铭》中有诗句云:“斯是陋室,唯吾德馨。”此句徜徉于历史的长河里已达多年,却仍熠熠生辉,被后人啧啧称赞并奉为人生准则,补给着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食粮。

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作为名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的大学生,肩负着人民的重托、历史的责任,理所应当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律观,打下扎实的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提高自我修养,促进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为祖国建设与发展贡献绵薄之力,成为报效国家的栋梁之才。由此,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法治修养的重要性不言自明。

在过去了的以高考为指明灯的功利化高中学习生活中,大多数学生重分数、轻实效,重视高考科目、对思想品德或法律基础课不予以重视,致使新大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还不够全面,解决问题时甚至情绪化并带有易变性。总而言之,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法律意识现状主要有以下堪忧情况:

(一)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普遍不高;

(二)大学生法律观点偏差,法制观念淡薄;

(三)许多尚存的迷信思想和丑恶现象给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带来了负面影响;

(四)一些错误的思想观念以网络为载体,对青少年道德影响极大。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而且有一定的理论深度,要想学好它、掌握它,并用于指导人生,就必须要有科学的态度和正确的方法。

首先,要注重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的学习。其次,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比较与鉴别中学习。最后,要注重知行统一,并在践履中学习。

现结合教材上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内容暂作浅谈。人生的成功与否,除了历史客观条件和机遇等因素的影响之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有什么样的人生观。

大学时代,是形成正确人生观的关键时期。只有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才能在成功时依旧泰然自若,在失败后仍能无坚不摧。在失落时走出阴霾重获晴空,并且在竞争时恪守公平公正原则。人生观的正确与否,决定着你的人生究竟是彪炳历史还是遗臭万年,究竟是事业有成还是碌碌无为。

我们要对“人是什么”或“人的本质是什么”有一个科学的认识,这是一个古老而现实的话题。马克思曾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任何人都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人,从属于一定的社会群体,没有人能够脱离整体而傲然立于这个世界上。在实际生活中,留心观察、耐心思索,逐渐地认识和领悟人生,方能形成与实际体验密切相关的人生观。

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它是世界观对待人生问题上的具体表现,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才能在生活中不受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错误思想和腐朽观念的侵蚀,就可以正确地把握人生,取得人生的成功。

在社会变革、利益关系调整和各种思潮文化碰撞激荡给人们思想观念带来深刻影响的社

会条件下,人生观领域往往呈现出复杂多变、多元多样的状态。不同的人生观意味着不同的生活道路、生活方式和不同的人生意义。

作为一名优秀合格的大学生,在夯实学业的基础上、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的指导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摒弃错误的人生观,是我们应该严肃对待的重大人生课题。我们应当自觉以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指引人生,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实践中让人生价值得以淋漓尽致地呈现。

人的素质是一个多层次的有机统一体。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是这个有机体中不可缺少的两种基本素质,它体现着人们协调各种关系、处理各种问题时所表现出的辨别是非、区分善恶、判析美丑的能力,是政治素养、道德品格和法律意识的综合体,决定着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动目的和方向。

从学生出发,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点就是要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在学习、实践、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加强道德修养,增强法纪观念,使自己真正成长为对祖国和人民有用的人才。

从学校出发,大学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应该为大学生提供更好的空间,使大学生在好的环境下学习并提高自己。学校应多开展一些活动或是比赛之类的。以此来提高大学生的竞争意识,鞭策其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将来步入社会才不会被淘汰。

学好《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制修养,是每个在校大学生的不可推卸的责任。一个优秀合格的大学生,不仅在能在专业课的领域驰骋得令众人望尘莫及,而且能在道德修养与法制意识的原野上如沐春风。他们会热情耐心尽己所能帮助他人解决疑难问题,并积极献身为国家建设与繁荣献言献策,勾勒灿烂美好的人生蓝图!如此,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制修养的重要意义尽彰。

篇7:大学生道德修养状况的调查报告

摘要

关键词:大学生 道德修养 调查报告

一、大学生道德修养现状

二、道德修养在大学时期的重要性

三、大学生道德修养调查结果

四、大学生在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

五、对调查结果的所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一.当代大学生的道德修养现状

1、缺乏思想和信仰,功利主义思想严重: 过去大学生把自己和祖国的命运连在一起,党叫干啥就干啥,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认为学习好不仅仅是为了获得扎实的专业知识,而是更多的与自己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当干部,表现好,考虑的是能入党,为将来的竞争获取政治资本。

2、公德意识淡化:

社会功德教育有关系到思想道德的成效,是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大学生存在很多不文明现象:考试作弊屡禁不止,旷课现象严重,食堂中浪费现象惊人,“课桌文化”、“厕所文化”比比皆是,随地吐痰,论人垃圾更是随处可见。综上可见,大学生思想教育的起点应放低一点,让大学生知道如何做人。

3、集体观念薄弱,强调“自我中心”: 不少大学生强调集体为个人发展创造条件,对集体的事漠不关心,组织纪律涣散不愿参加集体活动和公益活动,不得不让人怀疑,这样的人对社会有用吗?大学生是名族的精英,如果没有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结合在一起的意识。仅仅把自己作为一件商品待价而沽,缺乏精神支柱就会成为断线的风筝。

4、在义利观上向利倾斜:

中国传统的利益观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而当今中国人提出的利益观,应该是对传统利益观的发展。人们在追求经济效益的过程中必然会受到社会规范的制约,不能违反“义”的规定,不择手段追求“利”,利不应是社会主义社会追求的标准。因此,应当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

在大学生中形成这些道德修养问题,有很多方面的因素,其中最主要的应该是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大学生自身的因素。

1.社会因素:

如今,现在的经济发展迅速,科技也快速向前发展,一些外来文化和国内的文化渐渐地相互融合与交流。思想也逐渐的传播开来,于是对中国的传统道德观念产生冲击。大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也受到了一些影响。一些低级趣味杂志、网络视频、音像制品的流传,成为大学生精神生活的最大障碍,对其自身的思想观念产生负面影响。导致大学生们对于学习产生厌学心理,而对于低级的文化产生依赖心理。及其影响了大学生的自身发展。所以要抵制社会上的不良文化气息的传播。

2.家庭因素:

人们常说,父母是儿女第一任教师。的确不错,什么样的家庭环境就会培养出孩子什么样的道德修养。大学生的这种现状的原因也有部分家长的问题,部分的家长过于对孩子的溺爱,放松了家庭教育。甚至家长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偏颇也对于大学生的道德健康产生影响。

3.学校因素:

学校教育对大学生道德形成影响极大,学校文化传统,文化氛围对大学生道德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推动作用。学生在学校接受什么样的文化知识,学习到什么样的道德观念决定着他们自身道德观的修养水准。近些年来,有关报道学校所提倡的道德观教育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差距拉大问题频频出现。导致学生对学校开展的道德观教育缺乏兴趣和互动。进一步影响了大学生的道德观念。

4.大学生自身的因素:

各方面外在的原因都是次要的,主要的还是大学生自身的因素为主,现在的大学生几乎都是独生子,各方面的物质条件都所具备。导致学生渐渐地形成唯我独尊的心理,不免很多人在价值。人生,道德观念上出现种种弱点。二,道德修养在大学时期的重要性

大学时期是个体道德意识形成和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形成的道德观念对同学们的一生很大的影响。加强道德修养,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做一个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人,是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也是大学生自身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大学生要认真学习道德理论,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和中国革命道德,准确把握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培养正确的道德判断力,增强道德责任感,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践行能力,努力锤炼良好的道德品质。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形势风云变幻,我们正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社会形势,如何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并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肩负着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的重大历史使命,正接受着来自世界各得的不同的文化冲击。中国正处在一个特殊的时期,既要适应国际化的发展潮流,又要走属于自己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虽然步履维艰,却一步步日益繁荣。为了祖国更好的发展,我们必须提高自我修养。

首先,我们应该有强烈的爱国意识。从大的方面讲,一个国家没有强大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丧失了成为一个现代化国家的最根本的基础。这样的国家,面对世界潮流的冲击,只要一触,便会土崩瓦解。从小的方面讲,任何人没有了爱国精神,没有了热情都不可能成功。只有充满着强烈的爱国热情的大学生才会产生共同的信仰和情感,才会具有承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责任感和强烈的使命感。

第二,作为大学生的我们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当今世界物欲横流,很多人沉迷于金钱,身陷囹圄无法自拔。金钱是生活的必需品,大量的积累财富确实可以为未来做好准备。但是在工作赚钱的同时,我们要有坚定的人生信仰和信念。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做到了这一点,我们才能控制金钱而不是被金钱所控制。

第三,我们要有远大的理想和雄伟的抱负。理想产生于现实又高于现实。理想有一种催人奋进的力量,它催促我们珍惜时间,让我们构建心中的蓝图。因为有理想有希望,所以我们充满热情,发愤图强,因为有抱负有目标,所以我们渴望自我提升和净化。人人有理想要有目标,那么我们整个国家就会呈现生机勃勃的气象,那祖国的明天就充满希望。

第四,作为一个合格公民,我们应当有一定的法律知识基础。在法律法规日益完善的今天,只有人人懂法,才有可能人人守法。我们大学生更应学习并掌握法律知识,自觉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我们首先要自己懂法守法,才有可能影响并应到身边的然守法用法。而全公民懂法守法是社会之一和谐社会建设的法律保障,人人守法才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与进步。

所以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对大学生乃至全社会都异常重要。在我们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一定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只有拥有健康的心理世界,才会有美好的生活。

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它是以善恶为评价方式,主要依靠道德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来发挥作用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了解道德的起源,本质,功能,作用及历史发展,有助于大学生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大学生所处的年龄段正是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良好的社会公德,行为习惯和健全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体制的建立、国际交流带来不同文化的碰撞、现代化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大众传播手段的广泛运用等等,这些剧烈的变化正在猛烈地撞击着学生的思想和心灵。深刻影响着学子们的行为,因此加强当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是关系到二十一世纪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大事,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战略任务。社会主义道德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对于社会发展的能动作用,比历史上任何道德都更加广泛、更加深刻、更加强大。

道德的认识功能是指道德反映社会现实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与能力。道德是人们认识和反映社会现实情况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方式。道德往往借助于道德观念,道德准则,道德理想等形式,帮助人们正确认识社会道德生活的规律和原则,认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认识自己对家庭,他人,社会的义务和责任,使得人们的道德实践建立在明辨是非的认识基础上,从而正确选择自己的道德行为,积极塑造自身的道德人格。

道德的调节功能是指道德通过评价等 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协调人们之间关系的功效与能力。这是道德最突出也是最重要的社会功能。道德评价是道德调节的主要形式,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是道德调节所赖以发挥作用的力量。如果道德反映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就能引导和激发人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调节社会整体和个人的关系,使得个人与他们,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逐步完善和谐,使得人们的行为逐步从实然向着应然转化。在社会生活中,道德调节并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和其他社会调节手段密切配合,共同发挥调节作用的。

道德是指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同时也指那些与此相应的人们的思想、行为和活动。道德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整个社会的精神风貌,也反映个人的思想觉悟、精神境界、文明教养以及自我调节、自我控制的能力。道德通过对人们行为的善恶评价来反映现实世界。人们把一切符合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行为,称为善;反之称为恶,并区别善与恶的等级。它纠正错误的方式是通过舆论谴责、本人“良心”等制约,抑恶扬善,祛邪扶正。道德能够通过社会舆论和人们内心的信念,使人们潜移默化,并在不知不觉中改过向善,不但可以使人们不再违法犯罪,而且可以使大学生不再萌发违法犯罪的动机。

三:大学生道德修养调查结果

大学生是21世纪的开创者,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我们不仅要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拥有健康的体魄,还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如何加强当今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教育,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教育研究者必攻的难题,到目前为止关于道德修养教育还没有一个完整的科学教育体系。当今的大学生独生子女很多,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孩子需要什么就给什么,大多数父母忽视了对孩子们思想道德教育,造成一部分孩子自私、狭獈、唯我独尊的习惯。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宣传教育,引导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教育,特别要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引导人们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作为大学承担着培养四化建设所需人才的摇篮,在人才质量把关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未来的社会发展需要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但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在人才质量关上起着重要意义。高尚的道德品质并不是一夜之间就可以形成的。因此,我们要在大学期间学习科学技术知识的同时,也要学模范、创先进,不断提高我们自身的道德修养。为了提高我们自身的道德修养和对现实状况的真实了解,我们经过的仔细的调查。调查结果:

一、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你认为这一生应当怎样度过?”这项调查中,62.5%的同学认为“要不断的充实自己以便不落后于时”,18.25%的同学认为“应当为国家的兴盛和繁荣而努力学习”。在“你认为人生价值何在?”这项调查中,有50%的同学认为“看自己为社会所做贡献的大小”,有19%的同学认为“自我满足程度”,25%的同学却选上了“说不清楚”这一选项。

二、关心社会问题。调查显示:有87.5%的同学通过新闻媒体、电视、报纸等方式了解社会问题,也有10%的同学选了“不关注社会问题”的选项。在“国际国内形式你最关心的问题”这项调查中,有50%的同学选择了“政治、军事形势”这一选项,有31.25%的同学选择了“经济、科技发展情况”,有12.5%的同学选择了“文化教育方面”。在“你认为目前中国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这一项调查中,有43.75%的同学认为是“政府官员和企业领导的腐败现象”,有25%的同学认为是“诚信危机”,还有25%的同学认为是“道德失范”。

三、社会适应能力,以及爱好方面。在“你比较感兴趣的社团组织”这项调查中,有43.75%的同学选择“由兴趣爱好方面组建的社团”,有31.25%的同学选择“老乡会之类的社团”,仅有25%的同学选择“共青团和中国共产党”。在“参加社团的目的是什么?”一项调查中,有43.75%的同学选择了“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学习知识,锻炼自身适应社会的能力”,有37.5%的同学选择了“作为面向社会,方便找工作的资本”。在“遇到困难你的表现”一项调查中,有96%的同学表示可以冷静面对困难。

四、其他方面结果显示:在个人与集体利益相冲突的时候,有84%的同学可以以集体利益为重。在“你认为公共政治课的作用”这项调查中,有50%的人选择“指导人生”,有12.5%的同学认为“可以更好的理解国家政策”,但有19%的同学认为“没有什么明显作用”。在“你认为当代大学生的现状”这项调查中,有43.75%的同学认为“当代大学生思想先进,有知识,但适应社会的能力较差”,有18.25%的同学认为“追求时尚,享受生活”,但是,有25%的同学认为是“混时间,混文凭”。

三、政治素养:表现为大学生政治态度与理想信念,包括大学生对国家大政方针、政治局势及经济形势的认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历史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的建立等。据调查结果显示,我校大学生的政治觉悟较高,对自己的祖国有很深厚的感情,对我国公民道德素质、大学生道德素质以及个人道德素质的认识比较客观,并表示堪忧,希望自己以后可以成为一个德智兼有的人。但仍然有10%的人不看重思想道德教育。

四、社会公德:体现在大学生应具有的基础文明上,包括遵守公共秩序、明礼诚信、培养公民意识与爱情观等。此次调查问卷中用了3个假设性的生活场景题。(1)购物找零、(2)公车上的让座以及(3)马路闯红灯。这几件事在生活中是随处可见的,作为一个有道德修养及思想素质的大学生,理应是选“主动退还”、“主动让座”、“一贯遵守交通法则”。但是据调查结果表明,在(2)题中有5%的人选择“别人不让我也不让”,甚至在(1)题中有10%的人选择“据为自有”,在(3)题中有10%的人选择“经常闯红灯”!所以,虽然现在大学生的道德水平已经较高了,对于奉献及助人为乐等高尚品德已经有了较强的认同感了,但是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要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道德素质应从细微之处做起。

五、个人道德素质:包括道德价值取向、道德认知、心理素质及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问卷中有一道题:您对考试时的作弊行为有何看法?据调查结果显示,有7%的人认为“为了考高分,可以理解”;有10%的人认为“总比补考好吧”;有3.4%的人认为“没什么大不了,我也干过”;有79.6%的人认为“反感,自己从来不作弊”。从这道题中就可以反映出当代大学生对于考试作弊问题虽然都有了正确的认识,但是仍然因为各种原因纯在严重的作弊现象。

四:大学生在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大学生思想道德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随着媒体的介入,更使这一现象受到了广大的关注。作为社会骄子、时代精英的当代大学生的道德发展主流是积极向上的,这是无庸置疑的。但是,对于大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来说,其道德状况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出现了大学生思想道德滑坡的趋势,这值得整个社会认真的去对待。其实,大学生成长过程特别是思想道德素质的养成,既需要主观的努力,更需要多种客观条件的配合。大量的报道和有关大学生思想道德问题的各种调查时时充斥着人们的视野,其实纵观这所有的报道和调查,无非可以把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问题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当代大学生的诚信度降低。谈及诚信,这是一个从古到今的话题,诚信往往被人们作为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素质,过去是这样,现在是这样,确保未来还是这样,所以在诚信面前任何人没有选择,只有诚受,何况是论及我们时代的精英们。但是目前的大学校园里,诚信实在是处于一个很微妙的位置,即被看得很神圣,同时也有可能被遗弃。考试作弊是当代大学生诚信度降低的一个很好的见证,无论是国家级的考试还是学校的结业考试,都存在着作弊的现象,因为考试成绩都是关系到自己的切身利益,为了眼前的利益,诚信悄悄地被时代的精英们遗弃在灰暗的角落。

二、当代大学生道德目标自我化、标准多元化、取向功利化和行为庸俗化。大学生的道德取向影响着他们自身的发展,也可以说从一定的程度上影响着整个未来社会的发展,所以当代大学生的道德取向标准应该是即符合自身健康成长,又有利于社会的良性发展的。可是近年来却连续的出现了这样的在校大学生的道德取向模式走向了目标自我化、标准多元化、取向功利化和行为庸俗化,现代的大学生出现道德观念与道德行为的二重性,许多的大学生的道德行为表现为庸俗化,实在是令整个社会担心。

三、尊师的气氛在高校校园里慢慢的淡化。严格的讲,尊师是作为学子们的最重要的、也是必须严格恪守的。虽然今天的高效校园仍然和以往一样充满着活力和朝气,可是尊师的气氛却在不知不觉中慢慢的淡化。近几年的媒体报道中,也很多的谈到大学校园里尊师的问题,一些调查显示在校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的人连自己的任课老师的姓名都不知道,有的同学甚至都瞧不起老师,更何况谈及尊师了,这值得人们思考,因为无尊即无孝。

四、在理想与信念方面,对奋斗目标不甚确定,缺乏社会责任感,甚者走向思想空虚、人云亦云、玩世不恭、游戏人生;在生活态度方面,羡慕或者追求西方的生活方式,甚者崇洋媚外、铺张浪费、情趣低俗、追求享乐。随着物质生活的多姿多彩及其巨大的诱惑力,使得当代的大学生中存在着很大一部分这样的青年,的确耐人寻味。

大学生的思想道德问题是当前一个很重要的社会问题,但是我们在看到问题的同时,应该摒弃这样的看法:不应把个别大学生的道德失范,当作大学生群体的道德问题;但同时也不应该掉以轻心或忽视,社会必须在分析清楚原因的基础上提出解决的最好的对策,以便于很好的解决这个社会性的问题。

五、人生观、价值观有些模糊。大部分学生了解自己的任务,清楚现在的社会竞争情况,但是,仍然有一部分同学没有明确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这是潜在的人生危机。

二、素质方面有所欠缺,适应社会的能力较差。在如此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我们当代大学生,虽然有文化,有知识,但是我们无法很好的适应社会的需要和当今激烈的竞争,那就根本无法谈及为社会做贡献、无法达到社会以及老师家人对我们的期望。

三、对党和国家的政策了解欠缺。对党和共青团没有浓厚的兴趣,就很难了解党和国家的政策,不能很好的响应国家的号召,需要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让当代大学生切身的参加和体验政治活动,了解党和国家的政策。如何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改变这些现状呢?首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老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以自己高尚的人格感化学生。作为成人教育学院这一特殊的学院,招收的学生有他的特殊性。所以对教师队伍的要求就更严格,作为教师自己都忽视首先修养,又怎样加强学生的道德修养呢?现在许多教师只管书本的教学任务,忽视思想道德教育,台上教师上课时而有些学生却在下面讲话、看小说、零食等不文明行为是对教师的劳动成果不尊重的行为,应该受到严厉的谴责。但学生毕竟是受教育者,如果教师不说或懒得说,这是对教育的不负责任。教师不但承担着教学任务的职责,而且也承担着育人的义务,如果学生养成了这些坏习惯,走上工作岗位上如何能肩负四化建设的重任呢?但是,作为我们学生更应当从自身来考虑和解决问题。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应当明白我们肩负的重担,应当明确我们的任务。我们象牙塔里的莘莘学子,走向社会就是我们伟大祖国的未来建设者。大学阶段是我们这些大学生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我们大学生教育者承担着不可推卸的重要责任。由于我国经济落后,教育投资相对于发达国家如杯水车薪,教育体制毕竟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进入大学教育的学生毕竟是经过激烈竞争的优胜者,在中学阶段的教育是以题海战略为主,父母、老师一般都认为学生成绩好就是好学生,而其他方面的缺点都被良好的成绩所掩盖,这叫“以优遮百丑”,这样学生进入大学以后就要好好享受一翻,没有负担放纵自己,长此以往就很危险,可见思想道德教育对大学教育是多么重要啊。所以我们的大学教育应当注重专业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我们大学生自身反省,自我认识。我们应当努力学习的同时也要积极的关注社会,关注我们身边的事。在许多的社会实践中,我们应该更多的去掌握一些在社会竞争中生存的技巧和方法。我们大学生应当多多树立模范形象,提高道德修养的学习氛围,从过去全社会学雷锋,学习孔繁森等给人们的思想,来改善我们今天的大学思想教育。特别是我国最近发生的“非典”灾难,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在这非常时期涌现出来的白衣天使的先进事迹,很值得我们当代大学生去学习。她们的道德品质是那么高尚,我们应当向她们学习,实际上“非典”时期,她们在无私奉献的同时,也相当于给我们的当代大学上一堂活生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课。在党和国家的要求下,我们应当更好的响应国家的要求,应该更多的参加社会公益劳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不断增强我们适应社会的能力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给社会奉献我们微薄之力,为祖国的建设努力拼搏。真正明白我们年轻人需要什么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积极主动的去实施行动。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不断奋斗、不断进取„„同时也要不断的反思:我们年轻一代需要的是什么„„

五:对调查结果所存在的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当代大学生必须重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取向。这是一个需要大学生群体自身主观的过程,这便要求在大学校园里应该加强大学生德育教育系统。把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重新放到一个重要的地位,重视德育的考核,开展各种各样形式多变的群体活动,培养大学生的道德取向。

二、希望社会、学校、家庭共同努力,构建道德培养的良好氛围。由于大学生思想道德取向和整个社会关系有很大的关系,社会环境剧烈变化,核心价值模糊,带来了思想和道德上的困惑使得大学生的道德取向发生偏差,所以我们必须要为当代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道德环境。

三、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价值观和培养起良好的生活习惯。结合大学大学生对待生活的一些不正确的态度,所以在他们的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忠应该确实的让他们树立正确的生活价值观和培养起良好的生活习惯,这将改变他们对生活的看法,在一定的程度上也将提高大学生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

四、不断加强学习,学习好专业文化知识,增加课外知识的储备,做一个知学、懂学、好学的好学生。严格要求自己。不能因为大学环境的变化就对自己的要求有所松懈,严格要求自己才能保证自己始终处在进步的过程中。自觉抵制不良思想。大学生活中我们将或多或少的接触一些不良因素和不良思想,我们加强自身修养,坚持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保持积极进取的状态,让自己成为一个思想先进、作风优良、学风纯正的现代大学生。正确看待网络。要正确对待网络带来的影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吸纳正确的网络知识,抵制游戏和不良影响的诱惑和影响,适当放松娱乐,争取让网络为己所用。要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处理好大学时期的男女关系,不要因为恋爱而影响学习等东西,但也不要失去一个好朋友。

篇8:关于大学生生态道德修养的思考

1、家庭教育的影响

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行为的形成,离不开一个和谐健康的家庭教育环境以及合理的家庭教育方式。生态道德修养水平较高的父母会在日常生活中给孩子树立好榜样,用自身的言行感染孩子,让其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生态道德修养水平较低的父母会起到产生反效果。根据调查我们发现,许多父母很少对孩子进行生态道德知识的讲解,所以家庭生态道德教育的缺失是大学生生态道德修养水平偏低的首要因素。

2、学校教育的影响

目前,许多学校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趋势下,已经深刻意识到了生态道德教育的重要性。现在学校的生态道德教育正处于低层次阶段,在教育实施的过程中仍存在诸多不足。

首先,我国传统德育以道德准则和规范去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让人们学会和谐地相处,但是却忽视了对自然的关注,造成人与自然的矛盾日渐突出。而生态道德教育正是教会人们正确地处理这对矛盾。其内容包括认识当前的生态环境状况,懂得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实践。目前,学校对学生的生态道德教育只停留在环境教育方面,因此学生对生态道德的认识也仅在保护树木,保持校园干净的层面,并没有真正体会到生态道德的实质。

其次,许多学校目前发展的重点集中在学科建设、教学管理等方面,对学生的生态道德教育不太重视。据了解,学校主要通过课堂灌输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得学生与平时的生活无法对接。此外,学校很少组织校内外的生态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学生没有亲身感受,缺乏深刻的体会和领悟。

3、社会环境的影响

大学生是包含在整个社会环境中的,特别是大众媒体的广泛应用使得各种复杂的信息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膨胀的功利心驱使着人们只顾及眼前利益和个人利益,追求高消费和物质享受。“一切向钱看”的利益观使学生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无法正确衡量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分量。学校为适应社会的要求,在人才培养方面则更加注重专业化,造成了教育内容的失衡。因此,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强,有待形成政府、社会、高校三方有机结合的教育合力,着力提高大学生的生态道德意识。

4、周边群体的影响

大学生的社会经验缺乏,道德意志薄弱,对一些外界事物缺乏较高的认知判断能力,很容易周边群体的影响。比如,在校园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草坪被踩出了路,有的学生看见朋友踩了上去,自己也跟上,完全没有阻止的意识和行为,即使自己觉得那样做是不对的,也会盲目跟从。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周边群体的力量来影响大学生的行为,让其在集体中学会尊重自然,爱护自然。

5、个体差异的影响

由于大学生在个人兴趣爱好、生活背景等方面有差异,因此他们在对生态问题的认识、生态道德知识的了解以及生态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方面也表现出差异性。有的同学亲眼目睹了一些景区的环境破坏的现象,对目前面临的生态问题深有感触,于是他们会将注意力投向生态环境的相关信息。他们在改善生态环境上态度更为明确,情感也更加强烈。

二、提高大学生生态道德修养的建议

1、突出大学生在生态道德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大学生是生态道德理论和实践教育的主体,在接受外界因素影响的同时,也要发挥自身的自觉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将教育内容内化为个人的信念,从而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首先大学生应该努力学习生态道德理论,规范自身行为。所谓行必先知,大学生必须认识到自身行为对生态环境改善的重要性,不仅要通过课堂学习有关生态方面的理论,还要借助各种报刊、杂志、影视网络媒体获取知识。大学生不仅要关注与自身利益直接相关的环境问题,如水污染,空气污染,树木草地破坏等,还要将认识和关注的范围延伸到世界性的环境问题。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整体,随着全球化速度的加快,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已经不仅仅是个别国家和地区的责任。但从小的领域来讲,良好的生态环境要靠每个人来维护。

其次要自觉组织和参加生态道德实践活动。大学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除了要学习生态道德知识之外,学生还需要积极组织和参加校内外的实践活动。

2、发挥高校在生态道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生态道德教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针对生态道德教育滞后的状况,学校需要加强在理论教育形式和教育实践方面的工作。

首先要拓展生态道德理论课堂教育形式。在教学内容上,首先,教师要充分利用“两课”教学,扩充课堂的教学内容,比如在原来的道德教育课程中增加生态的内容,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与伦理道德的有效结合。其次,教师应充分搜寻各专业课中隐含的生态道德内容,进行完美的学科融合。再次,学校有必要开设生态道德教育的公共必修课,从课程设置上突出学校对其的重视程度。在教学方法上,教师要革新德育教学的观念,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的精神,打造内容充实、形式多元的课堂。

其次要搭建生态道德教育实践平台。众所周知,高校的教育多数都将重心放在理论教育,使得学生普遍存在认识和行为脱轨的现象。为此,学校在生态道德实践上要为学生搭建广阔的平台,鼓励学生加入到校园的文化建设中。在物质文化建设方面,学校应该大规模地组织学生参与绿化美化校园活动,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在精神文化建设方面,学校应充分利用校园的宣传牌、广播、报刊等载体让学生了解环保的相关知识。还可以开展生态道德讲堂,环保宣传片征集以及环保节能小发明竞赛等活动,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以感受到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也要将生态道德实践教育的范围延伸到社会。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调研、野外生存体验、公益劳动、志愿者宜传等活动,让学生加深对生态环境问题的了解,唤起学生立志做环保先锋的自觉性和自信心,从而将这种环保的热情扩散到整个社会中去,去影响身边的每个人。

摘要:生态道德又称环境道德、地球道德,是调整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道德行为规范的总和,其核心是人类尊重、爱护和保护自然环境,与自然和谐发展。思想道德修养是人们通过学校和家庭教育、社会宣传以及自我锻炼,将社会的生态道德要求转变为他们的道德品质的过程,反映了一个人的生态道德状况和境界。提升大学生的生态道德修养有益于其客观地看待目前的环境状况,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

关键词:生态道德,因素,建议

参考文献

[1]李婷.《新疆高校生态道德教育研究》[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4.2

上一篇:价格监督检查调查询问笔录下一篇:美术高中人教新课标第4课天上人间—壁画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