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产业定位需要新思路

2024-04-12

园区产业定位需要新思路(通用9篇)

篇1:园区产业定位需要新思路

园区产业定位需要新思路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中国的各类开发区、产业园、科技园等迅猛发展,呈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然而各地产业园在招商之前都会面临这样一个难题,那就是如何为产业园区进行产业定位。结合本公司多年来为国内多个园区提供服务所积累起来的丰富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我们认为常见的产业园区产业定位思路主要有强势决策思路和顺势决策思路,而要突破园区产业定位瓶颈就需要创新发展思路,走科学化、特色化和系统化相结合的园区发展道路。

所谓强势决策,是指地区领导基于经验、资源与价值取向(偏好)确定产业发展方向,一般表现为开创性的产业发展思路,属于“由无到有”的定位方法,所谓顺势决策是指应用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及研究产业发展规律,结合当地的产业基础,基于产业升级与产业链延伸的思路,遵照产业群发展壮大的要求,提出区域产业发展的突破口,属于“从弱到强”的定位方法。强势决策思路的成功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单纯的强势决策在实施的过程中往往会遭遇一系列的阻力,因此只有将强势决策与顺势决策结合才会取得更加显著的效果。

同时,园区的管理者要学会利用外部的专家资源,通过聘请经验丰富的咨询公司系统地对园区当地的投资环境进行评估、比较与政策设计、对产业园区融资机制及发展政策进行设计、对园区行业投融资创新政策及相关政策法规开展研究和对园区投融资体制及融资创新工具进行研究等,可以使园区的管理者更加了解当地投资环境的现状,并以此为基础针对园区投资环境的优势与劣势,制定一系列改善投资环境的政策措施,促进当地投资环境的改善,而且咨询公司还能帮助园区管理者策划一系列招商引资的活动,以扩大其在国内外的影响和知名度,同时借助咨询公司,园区管理者可以制定出园区的产业导向目录、财税政策、土地政策和人才政策以及投融资机制、政策与工具,促进园区早日实现跨越式发展。

篇2:园区产业定位需要新思路

连云港市经信委(2011年10月18日)

一、重点产业发展及布局现状

近年来,我市坚持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确立建设现代化港口工业城市的战略定位,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园区建设,突破重大项目,培育骨干企业,做强支柱产业,初步形成了“2+7+3”格局的三级开发园区和“4+2”六大主导产业。

(一)基本概况。目前我市基本形成了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化工和冶金六大主导产业,总量约占全市工业的 79%。其中新医药占8%、新材料占7%、新能源占8%、装备制造占23%、化工占18%和冶金占15%。

——新医药产业。我市成为全国创新药物先行区和知名“药港”,建立了国内领先、接轨国际的创新研发体系,建成国内最大的抗肿瘤药物、新型肝病药物研发生产基地和全国重要的现代中药创新基地,培育了恒瑞和康缘2家上市公司,恒瑞、豪森、正大天晴和康缘4户重点企业连续5年入选中国制药工业百强。现有规模以上企业54户,1-9月份,完成工业总产值141.1亿元,同比增长33.9%,其中恒瑞、豪森、康缘和正大天晴四大药企共完成总产值105.1亿元,占全行业的74.5%。企业主要分布在市开发区,其完成产值占全市新医药行业的72%,另外灌云临港产业区、连云港化工产业园区、赣榆开发区和海州开发区也分布一些医药企业。

——新材料产业。形成了高性能纤维、高分子复合材料、硅材料等多个主导方向,建立了国家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火炬计划硅材料产业基地,东海硅材料产业入选中国“百佳”产业集群。碳纤维生产、硅资源深加工达到国际水平,中复神鹰建成国内首套规模最大、技术成熟的千吨级国产化生产线,汉高华威成为国内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环氧模塑料生产企业。现有规模以上新材料企业130家,1-9月份,完成总产值214.8亿元,同比增长90.1%,其中韩华新能源、中彩科技和晶海洋3家企业共完成总产值62.9亿元,占全行业的29.3%。企业主要分布在市开发区、东海经济开发区、赣榆经济开发区,各占全市40.9 %、22.8%、7.2%,另外在新浦经济开发区、连云经济开发区、海州经济开发区也有分布。

——新能源产业。形成了上下游配套的风电装备产业链、光伏产业链,打造了“太阳雨”太阳能光热中国第一品牌,引进了中科院能源动力研究中心等国家级创新机构,国家新能源产业和中小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园、省级清洁能源创新产业园建设加快推进。现有规模以上企业33家,1-9月份,完成工业总产值222.1亿元,同比增长31.7%。去除核电等发电企业外,重山风力、日出东方太阳能都7户骨干企业完成产值134亿元,占全行业的60%。企业主要分布在市开发区和海州开发区,分别有7户和3户企业,产值分别占全市的55%和12%(去除核电和新电);另外在连云开发区、东海开发区和赣榆开发区也分布一些企业。

——装备制造业。是全市企业最多、规模最大、分布最广的产业,形成了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门类较全的产业体系,碳纤维成套设备、氨纶成套设备、流体装卸设备、非开挖工程钻机、变频刮板运输机、大型救援钻机等产品填补国内空白。现有规模以上企业232家,1-9月份,完成工业总产值431.1亿元,同比增长37.7%。其中,东方集装箱、五洲船舶、升德升电子等10户骨干企业完成产值220亿元,占全行业的51%。企业分布在除连云港化工产业园区外的所有园区,主要集中在市开发区、灌河半岛临港产业区、灌云临港产业区和海州开发区,其中市开发区有34户企业,产值占全市的37%,灌河半岛、灌云临港产业区有企业9户,产值占全市的20%,海州开发区有14户企业,产值占全市的10%。

——化工产业。形成了以石化、盐化、农化、生物化工、化工新材料为代表的产业集群。纯碱、山梨醇、邻苯二酚等产品居国内前列,新海石化建成首个炼化一体化石化企业,亚邦工业园、益海工业园、德邦搬迁项目、索普烧碱、虹港石化PTA等项目正在加快推进。现有规模以上企业218家,1-9月份,完成总产值376.3亿元,同比增长58.4%,其中新海石化、益海粮油、罗盖特、碱厂和沙索益海5家企业共完成总产值194.95亿元,占全行业的51.8%。企业主要分布在赣榆柘汪临港产业区、连云港化学工业园、灌云临港产业园,各占全市25.3%、11.9%、15.3 %,另外在市开发区、连云经济开发区、赣榆经济开发区也有分布。

——冶金产业。成立了江苏沿海钢铁集团,拥有2家产能百万吨钢铁企业,亚新钢铁500万吨生产线项目、珠江钢管380万吨钢管项目正在建设之中,沙钢、南钢产能转移徐圩新区项目正在洽谈之中。现有规模以上企业38家,1-9月份,完成总产值270.6亿元,同比增长133.3%,其中镔鑫、兴鑫、东茂3家企业共完成总产值171.6亿元,占全行业的63.4%。企业主要分布在灌南经济开发区、柘汪临港产业区、灌南半岛临港产业区,各占全市 27.9%、23.4% 22.7%,另外在灌云经济开发区、连云经济开发区也有分布。

(二)存在问题

1、园区产业特色不鲜明,集群集聚效应不明显。近年来,我市各县区和主要园区呈竞相发展态势,但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存在园区间主导产业雷同现象,未围绕产业链上下游主动预留空间并招引项目、按配套协作关系集中布局项目,造成工业投资项目布局分散,产业集聚效应不明显,产业链配套不紧密,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数量还不多。例如新医药产业,主要骨干企业研发能力强,但空间布局分散,整体影响力不如集群集聚发展的泰州医药产业。

2、土地利用效率不高,新增用地指标日益紧张。我市多数工业园区在开发建设初期,基于争取项目多落户,对项目投资强度要求门槛不高,存在已批项目土地征而不用、多征少用、建而不产等闲置浪费现象。园区普遍存在已开发建成面积大,但每年实际产出指标小的情况。与此同时,将拓展发展空间的重点放在争取新增用地指标上,轻视节约高效用地和盘活存量土地,“腾笼换鸟”未全面展开,造成全市新上项目用地指标日益紧张。

3、园区配套功能不全,开发建设水平不高。多数园区污水处理、集中供热、公共交通、金融网点、商住服务等配套设施不完善,研发、设计、检测等公共服务平台少。从开发管理看,虽然多数园区编制了总体发展规划和产业布局规划,但在实施中因急于项目落户,未根据产业链分工协作关系招引项目,企业选址和占地规模未严格论证,园区已开发建成面积超出核定规划面积,近几年新开发建设的园区还没有取得合法身份(省级园区)。

二、园区功能定位及产业布局设想

总体思路:深入贯彻落实市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打造特色竞争优势,坚持“统筹规划、科学布局、集约发展”总原则,加快实施优化产业布局“556”工程,即:推动5个工业片区特色错位发展,打造冶金、盐化、石化、碳纤维和硅材料5条特色产业链,发展形成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石化和钢铁6大千亿产业集群。

1、彰显市开发区高新产业示范区特色,推动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优化产业布局,做大产业规模,打造新兴高端产业基地。

主导产业定位:新医药(创新化学药、中药及制剂、生物医药)、新能源(光伏、IGCC、风电装备)、新材料(碳纤维)和装备制造„汽车(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

现有重点企业: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豪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康缘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重山风力设备(连云港)有限公司 连云港中复连众复合材料集团有限公司

国电联合动力技术(连云港)有限公司

韩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中复神鹰碳纤维有限责任公司 东方国际集装箱(连云港)有限公司 升德升(连云港)电子有限公司 连云港汉唐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 连云港天洋汽车有限公司

2、彰显徐圩新区循环经济示范区特色,统筹徐圩和连云(板桥)园区协作发展,围绕石化、盐化、钢铁产业链布局项目,打造新型临港基础产业基地。

徐圩新区主导产业定位:化工(石化、煤化)、冶金(钢铁)、装备(金属制品、海洋工程装备)。

现有重点企业:番禺珠江钢管(连云港)有限公司 连云(板桥)开发区主导产业定位:

化工(盐化)、冶金(镍合金、铜冶炼等)

现有重点企业:益海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连云港华乐合金有限公司

连云港东茂矿业有限公司

3、提升两灌地区产业层次,加快灌河综合开发,推动灌河口临港产业园区协作发展,县城开发区调整优化布局,建设南翼沿灌河特色产业走廊。

灌云临港产业 化工(精细化工)、装备制造(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

江苏明盛化工有限公司 江苏远征化工有限公司

连云港五洲船舶重工有限公司 连云港和利通船舶重工有限公司 连云港锦豪船业有限公司

灌河半岛经济区(连云港化工产业园区)

化工(精细化工)、冶金(钢铁)、装备制造(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金属制品)。

连云港兴鑫钢铁有限公司

连云港亚新制管有限公司 江苏海中洲船业有限公司

江苏亚邦染料股份有限公司 连云港中化化学品有限公司 先进装备制造业

灌云开发区:江苏耀中铝车轮有限公司 江苏银华春翔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灌南开发区:灌南压铸机有限公司

连云港金昌特钢有限公司

4、整合赣榆县内园区资源,依托在建赣榆港区,统筹县开发区、海洋经济开发区、柘汪临港产业区、海州湾生物科技园发展,建设北翼临港产业和海洋经济集聚区。主要发展冶金(钢铁)、化工(石化、生物化工)、装备制造业(石化设备、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新能源(光伏、风电设备)和海洋生物医药。

江苏新海石化有限公司 连云港镔鑫特钢材料有限公司 江苏金茂源生物化工有限公司 江苏东成生化集团有限公司 连云港神舟新能源有限公司 连云港金信利不锈钢有限公司

5、围绕新海城区开发建设,明确分工定位,精选优选项目,打造东陇海沿线都市型产业集聚区。

海州开发区主要发展新能源(光热、光伏、风电装备)、装备制造(纺织机械、工程机械、矿山机械),日出东方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 连云港鹰游纺机有限责任公司 江苏天明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连云港黄海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新浦开发区主要发展装备制造(电力装备、工程机械),江苏齐天铁塔制造有限公司 连云港港圣开关制造有限公司 连云港康达智精密技术有限公司 连云港东海硅微粉有限责任公司

东海开发区主要发展新材料(硅制品)、新能源(光伏)。

三、优化产业布局的对策和建议

(一)统筹园区规划定位,引导科学开发建设。

1、优化园区产业布局规划。全市园区要按照“布局集中、土地集约、产业集聚”的原则,按照我市明确重点发展的“4+2” 六大主导产业,优化完善总体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和空间布局规划,明确产业定位和功能分区,向“主导产业明确、关联企业集聚、综合配套完备”的方向发展。建议各园区规划要报市政府审批,在实施中要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不得随意更改。市各有关部门要引导各园区规划建设重点和特色产业集聚区,并预留足够空间为其发展创造条件。

2、推动园区共同协作发展。为加快建设大园区大产业,共同承载大型产业项目,形成配套延伸的产业链,更好的向国家、省争取扶持政策,建议市、县层面协调推动区位相近、定位相似的园区:例如徐圩新区和连云(板桥)开发区、赣榆境内现有的开发园区、灌河口(灌云、灌南)临港产业区等园区要整合发展资源,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协同发展。

3、推进园区产业链招商。各园区要围绕总体规划、产业规划、空间布局规划,大力推进产业链招商、专题招商,力争在重大项目上求突破。建议市有关部门要加大对招商的统筹协调,建立招商的联动和信息共享机制,对各园区的招引项目进行统筹,明确主攻方向。各园区要围绕区内大项目、产业链项目、配套项目开展定向招商。

(二)加大政策措施引导,建立领导协调机制。

1、推动园区集约利用土地。建议对现有园区土地利用情况进行全面清查,摸清土地利用现状,下大力气推进闲置、低效土地的整合盘活。存量用地方面,对于“开而不发、用而多余”的土地,通过征收土地闲置费和强制收回等措施盘活,对于单位土地投资、产出过低的项目、长期停产半停产的企业,要倒闭园区和企业抓紧拟定“腾笼换鸟”方案。各园区每年力争腾出连片存量用地用于“二次”开发,重新招引和布局项目。增量用地方面,全市分配每年新增用地指标时,和园区产业集聚度、土地产出效益,项目建设进度等情况挂钩,优先向产业布局科学、产业集聚发展的园区倾斜。引导园区将“争取新增用地指标”通过主动存量调整实现“自我创造”。

篇3:园区产业定位需要新思路

2012年8月, 研究院受九牛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委托, 编制现代农业循环产业园区建设项目可研报告, 整个过程历时半年。

首先他们对项目所在地的自然资源、社会经济状况、项目背景、水文地质条件、场地地形地貌现状等项目基本资料及工程建设条件等进行实地调查、勘察, 收集和系统分析, 与设备供应商多次研究项目建设方案, 严格按照国家现行的规范、规程和标准进行项目总平面图规划、建设内容的确定和项目经济技术指标的计算。将项目区适用的国际、国内先进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新工艺等科学、经济合理地应用, 使项目建设方案各个功能区具备各自明显的新技术、新工艺特性。

项目建设方案设计和可行性研究编制过程中还多次邀请省内著名农业、畜牧专家对项目的规划布局、设计理念、市场定位、投资风险及回报、环境影响、项目可能出现的多种运营模式等进行综合论证。再由技术人员进行反复多次修改。最终可行性研究报告得到了项目单位和有关专家的认可。

此项目的可研报告之所以能得到各界关注和认可, 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必然联系:

一、企业是山西省煤炭企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发展的典型

山西九牛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1月, 是一家为适应“转型跨越发展”要求, 由煤炭产业向非煤产业转型的畜牧业示范龙头企业。

公司是以奶牛养殖为主要经营业务的民营股份制畜牧企业, 也是太原市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 (场) 建设项目的主要承载企业。目前公司主要业务是奶牛养殖、原奶加工, 并向社会提供优质、放心、健康的鲜奶乳制品。

公司现有养殖园区 (一期) 是山西省确定的万头奶牛养殖基地和全省农业支撑项目, 被太原市尖草坪区列为18个标杆项目之一, 太原市重点扶持的龙头标准化奶牛养殖园区, 2012年被选入太原市十大现代农业主题产业园, 又被命名为国家奶牛标准化示范场和省级优秀畜牧企业。

二、项目设计思路明确

项目 (二期) 总体设计以循环为核心, 建立基本生态循环平衡模式, 即:奶牛养殖—粪便—沼气、沼液、沼渣、有机肥—设施蔬菜、天然牧草—奶牛养殖—有机生鲜奶—乳制品。通过物质流、能量流的循环, 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污染零排放。这样既保护了生态环境不受破坏, 又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获得最高的综合效益。

由此思路, 将项目分为“一园两基地”, 即占地66.67 hm2的九牛现代农业循环产业园和占地153.33 hm2的设施蔬菜基地及占地2 000 hm2的饲草基地, 最终配套300个产品销售终端店。

三、建设内容合理

根据拟定的思路, 项目将建设存栏10 000头的优质高产奶牛场, 日加工生产能力400 t的乳品加工厂, 4 000 m3的大型沼气工程, 年产20 000 t有机肥、54 750 t沼液有机复合肥的有机肥厂, 蔬菜加工配送与设施园艺生产示范区和园区管理中心。

四、技术先进, 设备高端

1. 奶牛场

奶牛场使用TMR全日粮饲喂技术、冻精性控配种繁育技术、园区微机信息化管理体系、转盘式全自动挤奶设备应用、大跨度奶牛舍轻钢结构技术、奶牛舍自动清粪技术、病弱牛红外自动监测系统等。

养殖设备选用德国、法国、意大利、瑞典等国外先进的养殖设备, 如瑞典利拉伐重型转盘式挤奶机、意大利斯达特的青贮取料上料车和TMD饲喂车、美国山猫的清粪车、德国克拉斯的青贮收割机等。

2. 沼气工程

沼气工程选择目前运行比较良好的CSTR工艺。

3. 设施园艺生产及蔬菜加工配送

蔬菜加工配送与设施园艺生产示范基地由蔬菜工厂化育苗生产、设施蔬菜生产、食用菌生产3个单元组成。设施蔬菜生产运用了物联网技术、Web-GIS精准农业展示平台系统技术, 现代化连栋温室环境自动化控制技术、阴阳温室技术、工厂化育苗技术、气调保鲜技术。

日光温室采用目前最先进的可变倾角屋面设计。使采光面角度从25℃增加至35℃。平均提高室内温度5℃~6℃。采用储热墙加温技术, 可使夜间最低温度提高5℃左右, 有效降低能源消耗。温室内采用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等技术, 实施精细化管理。

五、运行管理先进

项目遵循农业产业化的总体思路, 走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道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以效益为中心, 以互利为基础, 以科技、原料、销售等全方位服务为纽带, 发展奶牛产业化经营。

为保证项目顺利运行, 公司作为项目的龙头企业, 按照统一标准种植、统一收购、统一加工销售的模式。确保蔬菜、食用菌和饲草种植农户利益和公司的利益。同时, 项目策划建设产品销售终端店 (包括奶吧、社区机关学校鲜奶直销点) , 目前已部分实施, 效果较好。

六、可研编制方法科学

在项目编制过程中, 采用总分结合的方式, 分别对每个子项目进行投资估算及经济效益评价, 然后进行汇总测算总项目的投资估算及经济效益评价分析。总项目与子项目都有各自的投资规模及经济效益评价指标, 方便企业进行分析及管理。

与会的点评专家认为, 九牛现代农业循环产业园区建设项目可研报告具有起点高、建设标准高、养殖投入高、管理手段优、产品品位高几个特点。而可研报告整体的亮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篇4:园区产业定位需要新思路

【关键词】为官不为;党性修养;责任意识

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领导的新一届政府对全面推进从严治党提出了新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工作的开展一刻未停,“苍蝇、老虎”都要打的高压线态势一刻未松懈,通过“八项规定”和“好干部的二十字标准”严格要求领导干部刹住思想上的歪风。尽管在高压线下,还是有部分领导干部在为民服务的工作中有懈怠思想,产生了“做多做少一个样、做多错多”的“为官不为”的错误思想,针对这一消极现象必须提高警惕。

一、“为官不为”的成因

所谓干部,干字当头。可现在有些干部,懒懒散散不愿干事,无才无能干不来事,明哲保身怕干了事惹事。究其原因,一是淡化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不能践行公务员精神,把个人荣辱得失看得比党和人民的利益还重,把“为官”等同于上班干活、谋生过日子,缺乏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殚精竭虑的奉献情怀;有些领导干部只想当官不创业,只想用权不谋事,对干事失去兴致;二是不懂学习,不知研究和思考,不能主动适应新形势、新情况,特别是不能适应以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时代的工作环境,不具备在舆情监督下工作和在法律框架下公开行政的能力。三是精神懈怠,缺乏大是大非面前的政治担当,矛盾问题面前的责任担当,为追求“真、善、美”而不怕得罪人的事业担当。

向“为官不为”说“不”,从根本上遏制“为官不为”的现象,主要要从以下几方面着力:

第一、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彻底解决“为官不为”问题,坚定理想信念是根本。必须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引导党员干部向焦裕禄等先进典型学习,形成实干兴业、敢作敢为的良好风尚。要充分发挥各级党校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的阵地作用,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宗旨观念和改进作风为重点,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切实增强党性修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强调:“各级党校要把党性教育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党的宗旨教育,把党章和党规党纪学习教育作为党性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要在严肃的组织生活中锻炼党性,把“三严三实”作为修身做人、为官用权的基本遵循,作为干事创业的行为准则,从根本上解决思想上“贫血”、精神上“缺钙”、行动上“乏力”的问题,筑牢“为官有为”的思想基础。

第二、提高能力,强化责任、担当意识。党员干部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解决改革进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是职责所在、使命所系。当前正处于改革的攻坚期、社会矛盾的多发期,一些问题处理不好,很可能演化成恶性事件,影响社会安定。为此,党员干部要大兴尽责、担当之风,深入一线,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尽责、担当需要勇气,更需要能力。党员干部要加强理论学习,用科学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适应舆情跟踪、监督,提高法治思維和依法办事的能力,实现敢作敢为,还善治善为。

第三,加强案件查处,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治理“为官不为”,一定要抓住典型,严肃办理一批“不作为”案件,严肃问责一批贪图安逸而不为的“懒人”,缺才少能而不为的“庸人”,胆小怕事而不为的“软人”。要重点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因“不作为”影响群众切身利益的案件;查处发生在基层,因“不作为”影响国家大政方针最后落实的案件;查处因“不作为”损害群体利益、受社会普遍关注的案件。问责一个,挽救一片,警示一方,以查处个案的积累,为彻底解决问题创造条件。

第四,深化机制改革,求治本长效。在查处典型案件的同时,要深化工作机制和用人机制改革。要真正把党政机关“三定方案”落实,科学、合理、清晰地确定各单位、各科(处)室、各岗位的职能,把界线划清,把笼子编好。推行党员干部权力清单、程序清单和责任清单“三联单”制度,做到权责对等、用权合范。要进一步简政放权,力行政务公开,让权力主动接受群众的监督。“公家人”做“公家事”,做好是本分,做不好要追责,该做不做、能做不做要处理。要把履责情况作为党员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责任倒查。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这句话现在有些不合时宜,但说出了一个道理: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事业可兴,反之则贻害无穷。把想干事、能干事、敢担当、善作为的好干部用好,让“有为”之人“有位”,就会产生鲜明而有力的导向,形成争创事业、崇尚实干、勇担责任的良好政治生态。另一方面,要有相应的免责机制,把“先行先试”与“明知故犯”区分开来,把“创业”与“谋私”区分开来,保护作风正派、锐意进取的党员干部的积极性。组织上要为在大胆探索、攻坚克难工作中失误的党员干部松绑解套,为敢想的人开绿灯,为敢干的人兜住底。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10-09(02).

[2]邵景均.坚决整治为官不为、懒政怠政[J].中国行政管理,2015,04:5.

篇5:园区产业定位需要新思路

——对武威工业园区发展的几点认识

甘肃武威工业园区管委会 杨万学

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园区经济是迅速发展壮大产业经济、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快工业化进程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区承接产业转移取得重要进展,园区经济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但总体上看,我区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园区经济与许多省市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国家调整加工贸易政策,给我区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园区经济带来新的重大机遇,我们一定要抢抓新机遇,理清新思路,采取新举措,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在新起点上推动园区经济加快发展。

一、充分认识发展园区经济的重大意义

我区园区经济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广阔,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发展园区经济,对于增强我区经济增长后劲,保持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实现“十一五”发展目标,意义重大。

首先,加快发展园区经济是全方位承接产业转移的迫切需要。园区是承接产业转移、加速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的重要载体和重要平台。当前,国际产业正向中国转移,中国产业正由东部向中西部转移,这是经济发展的大趋势。特别是,国家调整加工贸易政策后,东部加工贸易产业正加速向中西部转移。我们必须因势利导,加快园区建设,为承接东部加工贸易产业转移搭建更好的平台,创造更好的条件,以加快园区建设促进东部产业向我区转移,以承接产业转移推动园区经济加快发展。

第二,加快发展园区经济是深入实施工业化城镇化战略的必然要求。工业化城镇化是我区加快发展的主导方向和核心战略。发展园区经济符合走新型工业化城镇化道路的方向和要求,是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重要任务和内容。我们必须把园区作为工业化的主战场和城镇化的重要阵地来加快建设。

第三,加快发展园区经济是扩大招商引资、提高开放合作水平的现实要求。园区是内引外联、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的前沿和窗口。只有加快园区发展,不断完善园区投资环境,才能引进更多的资金、技术、人才、企业和产业。把我区建设成为区域性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要体现到承接产业转移工作中、落实到园区建设上。我们必须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园区经济来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通过扩大开放合作、招商引资来推动园区经济加快发展。

第四,加快发展园区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在要求。发展园区经济有利于调整和优化工业产业布局,培育企业集群,形成规模经济效益,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共享基础设施、集中治理污染、集约利用土地,促进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降低单位产值的能耗、物耗水平,实现节能降耗减排,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第五,加快发展园区经济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的迫切需要。要把我区当前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保持下去,实现“十一五”发展目标,必须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园区经济、民营经济、县域经济、开放型经济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区重要的新经济增长点。我们一定要把发展园区经济与培育其他新的经济增长点很好地结合起来,使经济增长后劲持续不断,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当前,我区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园区经济面临着新的机遇,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中西部各省区市对承接东部加工贸易产业转移各显神通,新招频出;越南等周边国家也在千方百计争抢我国东部产业转移。快则主动,慢则被动。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我们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把承接产业转移和发展园区经济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紧抓好,抓出成效,形成承接产业转移与发展园区经济的良性互动,推动全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以新思路新举措推动园区经济加快发展

当前,园区经济发展面临着新形势,肩负着新使命,我们要做到成绩面前不停步,机遇面前善把握,困难面前不畏缩,明确新目标,打开新思路,采取新举措,形成新合力,在新起点上推动园区经济加快发展。

发展园区经济要有新思路新举措,就是:(1)发展要有新目标。园区经济发展的目标要更加具体明确。三年内园区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实现利税等主要经济指标要翻番。(2)工作要有新措施、新办法、新机制。就是在园区建设资金筹措、土地供应、标准厂房建设、财政资金扶持、招商引资、服务体系、组织管理机制等方面,都要有新措施、新办法、新机制。

(一)以招商引资新方式推动园区经济加快发展 招商引资是园区经济发展的“生命线”,招商引资做不好,园区经济就会成为无源之水。从长远看,招商引资关键是要培育园区的竞争优势。要从园区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当前“万商西进”的有利机遇,充分利用中国-东盟博览会、“泛珠”合作、“泛北”合作、西南协作、兰洽会把优秀人才派到招商引资最前沿,把优惠政策落实到第一线,采取组团招商、驻点招商、媒体招商、活动招商、代理招商、小分队招商、上门招商等多种形式,运用筑巢引凤法、以商招商法、名企吸引法、产业聚集法、工贸联动法、网上推介法等多种办法,增强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依托产业基础招商,依托园区优势招商,依托合作项目招商,依托区位优势招商,依托市场优势招商,使园区招商引资工作不断实现新的突破,为园区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二)以搭建投融资新平台推动园区经济加快发展 要实现园区经济新发展,关键是要打破近年来过度依赖财政性资金、融资渠道狭窄的状况,树立经营园区的理念,用市场化方式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为园区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保障。要通过组建投融资公司,完善投融资服务体系,采取市场化的资本运营方式,运用盘活存量资本、优化增量资本、吸纳社会资本、募集市场资本、开展金融租赁等多种做法,拓宽园区建设投融资渠道。要继续加大各级政府对园区建设的财政投入支持力度。要建立健全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体系,努力实现担保资金筹集社会化、担保机构运作市场化、管理规范化,为园区企业发展融入流动资金。要加强政府与金融部门的沟通合作,共创园区良好融资环境。

(三)以土地供应新方式推动园区经济加快发展 土地供应不足,供需矛盾大,是制约园区经济发展普遍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国家每年分配给我区的建设用地指标有限,土地是稀缺的资源,要想方设法在有限的土地上创造最大的产出。一方面要想方设法拓展园区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要切实地提高土地利用率。要通过创新土地供应方式来解决园区经济发展用地难问题。要单列园区用地指标,便捷企业用地。今后,国家每年下达我区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总量的20%要专项用于重点园区;各市安排的工业用地指标中,80%以上安排给所在市(县、区)的园区。要着力解决土地报批时间较长、报批费用较高等问题,切实加快土地供应的速度。要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率。要合理地确定园区二三产业的土地利用组合方式,保证园区在发展工业的同时,适度发展配套服务产业,让投资者和劳动者在园区安居乐业。要提高园区投资强度,实行园区投资强度最低标准制度。园区供地要向大项目倾斜。要加强闲置土地管理,盘活土地存量。要通过收购、清理、置换、寻找新的战略合作伙伴等办法盘活闲置土地,或按国家法律法规收取土地闲置费和收回土地,对闲置土地进行二次招商。要对这几年批出去的土地进行一次调查清理,坚决按照国家的规定,排除各种因素的干扰,对闲置两年以上的土地一律依法收回,对没有开发能力的企业用地要坚决进行调整。要鼓励建设和使用标准厂房,集约使用土地。

(四)以标准厂房建设运营新机制推动园区经济加快发展

从各地的实践来看,凡是由政府大包大揽、垄断建设和经营标准厂房的,其活力都不强、发展都不好;凡是通过市场化运作建设、经营标准厂房的,其发展就比较顺利。今后园区的标准厂房建设,必须彻底改变政府和部门大包大揽、垄断经营的方式,而要采取政府规划引导、市场运作、业主经营、社会参与的方式来建设。要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村集体资产或土地使用权以入股方式参与标准厂房建设。

(五)以财政扶持资金使用新方式推动园区经济加快发展

园区建设长期靠财政直接投入是难以为继的。要切实改变过去那种把财政安排的资金直接投入建设的简单做法。省本级安排的园区建设专项扶持资金,大部分要以资本金注入的方式投入到各园区投资公司,没有投融资平台的园区一律不给予扶持。各市、县财政也要拿出配套财政资金注入园区投资公司。通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搭建好园区建设的投融资平台,提高园区投资公司的投融资能力,真正发挥财政扶持资金倍增效应的作用。各级财政及相关部门要结合实际,抓紧研究财政资本金注入和管理办法,切实保证财政资金的有效使用,保证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放大效应和乘数效应,保证资产的保值增值,实现园区的滚动发展。

(六)以建设服务新体系推动园区经济加快发展 要牢固树立速度就是竞争力、效率就是效益的理念,结合正在开展的作风年建设活动,大力推进园区服务体系建设和服务机制创新。要研究建立小政府大社会、小机构大服务的高效服务机制,完善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简化办事环节,严格实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建设法治、诚信、服务型政府,提高工业园区的运作效率,切实解决园区建设及企业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努力创造园区投资发展的新优势。要广泛开展尊重企业、尊重纳税人活动,使入园企业在和谐愉快的环境中发展。要切实解决企业职工落户及子女入学等问题,解决其后顾之忧。要协调当地和周边政府整顿市场秩序、进行综合治理,为工业园区营造和维护良好的内外环境,确保企业进得来、留得住、办得好、能发展。

(七)以组织管理新机制推动园区经济加快发展 各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形成上下联动、左右互动、齐心协力推动园区经济加快发展的组织管理体制。各市(县、区)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园区工作,亲自抓好领导、管理和服务。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支持园区经济发展的职责,形成合力加快园区建设和发展。要大力加强园区工作队伍建设,打造一支特别能开拓、特别能务实、特别能奉献的干部队伍。要着力提高园区干部职工的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倡导和培育奋发有为、蓬勃向上的朝气,敢想敢试、开拓进取的锐气,敢于负责、敢抓敢管的勇气,用精神的、物质的、经济的、行政的措施激发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和聪明才智,为他们干事创业创造有利条件,营造良好氛围,真正做到支持改革者、起用开拓者、鞭策落后者、淘汰无为者,保证园区建设与发展任务的顺利完成。

篇6:园区产业定位需要新思路

金华物流园区采用“一带、三轴、四组团”的空间布局结构,一带是指《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年)》中确定的以百花山脉为主体的城市绿轴带。三轴是指沿金华镇联系周边区域的金清路、321国道及宾阳路延伸段形成的北部、中部、南部三条城市功能发展轴线。四组团是指将金华的城市功能区域划分为四个组团,即东部综合商贸组团、中部物流园区一组团、西部物流园区二组团、北部物流园区三组团。

金华物流园区根据现实性、市场性、前瞻性、综合性和阶段性原则,划分为三大功能、五项服务,分别是物流配送、专业市场和综合服务功能;信息支持、设施设备物业、商务配套、行政配套和生活后勤保障五项服务。金华物流园区有明显的交通优势。贵阳市正在大力推进的交通设施建设中,金华物流园区涉及环城高速公路、贵黄高速公路、沪昆高速公路、金清路等骨干交通路网,环城快速铁路西环线、白云至清镇铁路货运线及蒿芝塘火车货运站等轨道交通设施。这将极大的促进物流园区交通运力的提高,使其区位交通优势得以进一步体现。至2020年,金华物流园区建设规模达到约7平方公里(与《贵阳市土地利用规划(2006—2020)》控制指标一致),年配送、存储、交易货物量达到1500万吨,园区运转高效、集聚效应突出,产业特色鲜明、生态环保的现代化物流新城初现雏形。

篇7:园区产业定位需要新思路

发展构想及工作方案

二00七年二月一日 长春汽车产业开发区汽车电子园区

发展构想及工作方案

为了适应快速发展的汽车电子产业发展需要,长春汽车产业开发区决定与长春市信息产业局共同向国家信息产业部申报“长春国家汽车电子产业园区”。经过半年来的紧张筹备和申报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区发展汽车电子产业的优势及必要性

(一)优势

1、特色优势

长春汽车产业开发区是政企共建的特色开发区,一汽集团承诺,符合一汽配套标准的入区企业,优先进入一汽采购配套体系;已经进入配套体系的,增加配套份额;可共用一汽的研发平台、生产平台、信息平台和物流平台;优先参与产品同步研发和技术、业务培训。可以说一汽的支持为我区发展汽车电子产业创造了极为良好的环境。

2、资源和地域优势

我区有一汽集团总部、一汽—大众、一汽解放、一汽丰越等较有影响的企业集团,与一汽轿车新基地毗临。一汽集团“十一五”规划将汽车电子做为重点发展领域,逐步加大研发投入,提高国产化率,降低整车成本。2006年一汽集团 计划采购额为980亿元,其中零部件为870亿元,汽车电子在整车中所占比例按15%计算,将达到130.5亿元。但目前80%的电子产品采购都在长春以外,长春仅占20%左右。因此,在我区重点发展汽车电子产业,将有极大的市场空间。

同时,各汽车电子配套企业面临主机厂降低采购成本的压力,缩小配套半径将成为各零部件企业的唯一选择,这也充分体现我们的优势。

3、技术研发优势

一汽技术中心是国家级汽车研发中心,每年有大量的汽车电子研究成果要应用到整车上,需要有汽车电子生产企业来转化技术成果,这给我们发展汽车电子产业带来了机遇。

(三)建设汽车电子园区的必要性

我区建立长春汽车电子产业园区,可充分发挥长春汽车制造业龙头地位的综合优势,适应汽车电子化发展形势,整合我市汽车电子产业资源,打造汽车电子产业集群,降低一汽集团零部件采购成本,为一汽集团服务,提高长春市汽车电子产业在国内外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

二、长春汽车电子产业园区建设构想和发展目标

(一)建设构想

充分利用长春作为国家汽车生产基地、国家整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平台,综合运用现代汽车制造技术、电子技术、软件及信息技术,坚持自主开发与引进并举,紧贴汽车产业 发展需求,以汽车设计、控制、驾驶、信息处理、智能交通、传感等七个领域为主攻方向,努力把“长春汽车电子产业园区”打造成我国重要的汽车电子制造基地、出口基地、研发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

(二)发展目标

1、打造“国家级汽车电子产业园区”。

2、吸引知名汽车电子龙头企业落户园区。

3、建设自主研发与引进相结合的汽车电子产品制造基地。

4、建立1-2家国家级汽车电子企业技术中心,初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以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为依托的汽车电子技术创新体系。

5、未来3-5年内,汽车电子销售收入达到80亿元。企业电子企业达到80家,其中销售收入超5亿元企业达到8家。

三、国家汽车电子园区的申报工作及建设方案

(一)申报工作

长春国家汽车电子产业园区申报材料经过充分准备,于2006年10月初,由市信息产业局和汽车产业开发区共同向国家信息产业部申报。通过近4个月汇报和材料修改,2007年1月29日,信息产业部组织专家评审组来长对《长春国家汽车电子产业园区规划》进行了专家论证。专家组一致认 为长春建设汽车电子工业园区的条件和时机已经成熟,《规划》切实可行,同意通过评审。预计2007年3月国家信息产业部正式授牌。

(二)园区建设方案

1、规划北部工业区为国家汽车电子园区起步区,一期规划面积489230平方米,位于警备路以西,乙一路以南,甲一街以东,乙二路以北。

2、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打造适合汽车电子特点的特色园区。我区在基础设施配套上投入了大量资金,着力打造周边环境,目前园区周边主体路网及动能配套管网经过近一年来的建设已基本完成。

3、计划到2008年末完成园区起步区建设,落位项目达到规模生产,形成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汽车电子企业集群。预计新增产值达到30亿元。

四、园区项目建设情况

在申报《长春国家汽车电子产业园区》的同时,招商引次工作进展顺利。四川长虹、一汽启明、吉林澳圣汽车电子、长春北方汽车电子、北京德天泉机电设备、吉林吉通、德国莱尼线束等一批汽车电子企业将陆续落户园区。特别是四川长虹北方基地,建设规模为年产100万台CRT彩电、50万平板电视、100万台液晶显示器、20万台汽车电子、50万台个人移动电视、30万台数字电视(数字机顶盒、一体机),达产 后将达到50亿元销售收入。

篇8:园区产业定位需要新思路

1 市域循环经济产业园区产业发展定位中存在的问题

市域循环经济产业园在规划编制建设过程中都走小而全的发展模式,缺少产业发展定位研究,产业定位雷同模糊。众多循环产业园在规划编制中,仅就本地资源、产业、市场进行研究,缺少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综合考虑以及宏观发展方向的把握,就园区论园区,导致市域内产业的定位雷同,形成恶性竞争,阻碍区域经济产业发展。有的园区,对自己的优势资源以及不足认识不到位,产业定位十分模糊,导致园区难以形成聚集效应,不利于引导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2 以庆阳市为例研究市域循环经济产业园区产业发展定位

2.1 市域循环经济产业园区产业发展定位

在对市域循环经济产业园进行规划编制时,对园区的产业发展定位应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进行综合分析论证,首先对区域内部发展条件(包括资源优势、工业基础、交通条件等)进行分析,同时对外部发展条件加以综合分析,科学论证其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其所承担的职责。庆阳在区域经济分析的基础上,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并根据资源分布特点和工业发展现状,对市域工业园区进行综合布局。规划南部宁县、正宁及西南部的镇原以煤化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形成煤化工、农副产品加工生产基地;中部的西峰以石油、天然气化工为主,形成精细化工、医药、建材、机械制造和农副产品加工生产基地;北部的环县、庆城、华池及东部的合水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形成石油化工、煤化工、小杂粮、白瓜子、黄花菜、肉类加工、建材、中药材加工生产基地[2]。

2.2 庆阳市域范围各循环经济产业园区产业发展定位

庆阳市通过对工业园区产业发展现状、资源潜力和市场占有量进行综合分析,将庆阳市域工业园区分为市级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和县级循环经济产业园区。

2.2.1 市级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具体定位

1)西峰循环经济产业园区:

以庆化300万t搬迁改造集中加工项目为核心,以石油天然气下游产品开发、延长产业链条为目标,建设精细化工产业园;依托现有工业企业,通过引进、扩建,重点实施一批医药、建材、机械制造和农副产品加工生产企业。

2)长庆桥循环经济产业园区:

利用宁县丰富的煤炭资源、相对集中的水资源优势和便利的交通条件,重点发展煤化工、天然气化工、建材工业和商贸流通业。

3)驿马农副产品出口创汇循环经济产业园区:

依托现有发展基础和便利的交通条件,通过吸收引进、扩能改造、全面建成以农副产品深加工、食品、生物医药等产业为主的,具有区域特色的出口创汇示范区。

4)正宁县周家煤电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区:

依托华能集团等国内大型企业,加快正宁煤炭资源开发步伐,利用优质煤炭资源,实行煤电化一体化开发,提高煤炭就地转化能力,实现煤电综合利用,延长产业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建成全市重要的煤电化一体化生产基地。

5)庆城西川循环经济产业园区:

以小城镇建设为依托,以油田闲置资产开发利用为重点,围绕油田开发配套服务产业和现有工业基础,突出发展石油化工、食品、土畜产品加工、建材及为油田生产提供服务的相关辅助产业,实现“工、商、贸”并举,建设服务型、效益型、高附加值的循环经济产业园区。

6)环县沙井子煤气电循环经济产业园区:

依托环县沙井子煤炭资源,加快资源开发,建设成千万吨级煤炭生产基地,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积极发展煤电产业和煤化工产业。

7)镇原金龙循环经济产业园区:

依托镇原县“畜、果、菜”三大支柱产业,以发展地方特色食品工业和高科技工业为主,以规模化、产业化和现代化为主攻方向,建设绿色食品工业基地。

8)宁县和盛循环经济产业园区:

充分利用境内农产品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交通便利的优势,以果品、蔬菜、草畜、紫苏等农产品精深加工、特色农业产业开发为主,将集中建成一个新型的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

2.2.2 县级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定位

1)华池悦乐循环经济产业园区:

以服务油田开发、绿色农畜产品加工、建筑建材、农业科技示范为主,以推动工业化、产业化、城镇化进程为目标,将集中区建成为设施配套齐全的现代化综合经营示范区。

2)环县西滩循环经济产业园区:

重点发展以农牧产品深加工,食品加工,现代化种植、养殖研究等高新技术项目为载体,规划建设成布局合理、环境优美、功能齐全的生态工业新区,动植物资源开发和技术创新中心。

3)环县曲子循环经济示范区:

借助全县养羊种草和川区万亩苜蓿基地建设的优势,以高科技产业为主体,建成重要的农业高新技术试验示范、动植物良种繁育、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

4)环县甜水镇循环经济产业园区:

充分利用区内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农产品资源,加快资源开发和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步伐,把集中区建成以煤炭、白云岩、金属镁等矿产资源开发加工利用为主体,辅之以荞麦、小米、豆类、马铃薯等农副产品加工的工业新区。

5)正宁县工业集中区:

依托区域资源优势和现有发展基础,加大技术改造和新项目的建设力度,按照建设食品加工区、建筑建材区、机械制造区、轻纺化工区等四个功能小区的目标,全面建成以农产品系列加工为主,涉及农副产品加工、金属制造、轻纺化工、印刷制作的循环经济产业园区。

6)宁县县城循环经济产业园区:

按照全县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经过5~10年的努力,把集中区建成全市重要的肉牛加工、农副产品加工和特色果品加工基地。

7)旱胜循环经济产业园区:

依托现有发展基础,坚持以草畜、果品加工产业为主体,辐射带动周边群众大力发展种草、草畜、栽植果树,把旱胜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建成全市最大的饲草加工基地、特色果品加工基地。

合水县循环经济产业园区:以科技示范园为中心,以县城北部工业区块为平台,以现有企业为基础,引进一批无污染、科技含量高、特色优势明显、产品效益好的新型工业企业进入园区,将园区建成全市奶制品加工基地,以黄花菜、果品加工为主的农产品加工基地。

3 市域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实施路径和保障措施

坚持依法规划,提高建设水平。工业园区规划经过相关的审批程序被批准后,即应具备相应的法律效力,未经批准机关批准不得随意变更。必须坚持依法规划,实行有针对性的项目建设准入机制。不同的园区可根据不同的产业定位,制定不同的企业准入标准。应当建立由专家、领导和群众代表组成的项目建设评审委员会,对要求进入园区的单位或企业进行严格评审,确保工业项目或相关服务项目是否在园区的产业定位范围内[3]。

加强组织领导。工业园区建设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系统工程。各级政府特别是市级政府要依法加强对市域工业园区建设的宏观调控和指导;要明确发展市域工业园区并不等于是每个县都要建立一个工业园区。对于现有企业工业基础好的县可考虑设立工业园区。

申报审批工业园区建设项目要按照国家有关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程序和权限的规定依法办理。要进一步改进引资方法,注意运用市场运作的方法招商,避免在优惠政策上过度竞争,应当降低招商引资的成本,提高招商引资的效益,推动工业园区管理体制的创新。树立经营与服务相结合的理念,采取政府扶持、引导、市场运作的模式,建立起市场化运作和政府强行推动相结合的工业园区发展机制[4]。

重视人才培养和使用。政府要利用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良机,结合各种特色工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在两者之间建立紧密的联系,特别是要建立职业技术学院,在专业设置与方向重点上要为特色工业发展考虑,使其成为培养特色工业中高级人才的教育、培训基地;职业高中或中专等应用性教育仍应加快发展,为市域工业园区的发展提供相应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为技术创新创造人才条件[4]。

4 结论

在对市域循环经济产业园区产业发展定位进行研究时,应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对园区产业发展进行定位。同时还应合理确定其发展规模,将循环付诸于园区空间规划中,同时确保园区规划的法规性,保证园区按照国家循环经济理念要求持续健康发展。

摘要:近年,全国各地都在进行循环经济产业园区规划建设,园区的产业发展定位雷同模糊。以庆阳市为例,从宏观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结合庆阳市市域工业发展条件分析,对庆阳市市域循环经济产业园区产业发展进行综合定位,以期更好地指导庆阳市市域工业发展。

关键词:循环经济产业园区,产业发展定位,庆阳

参考文献

[1]http://www.chinajsb.cn.

[2]庆阳市工业集中区发展总体规划(2008-2015).

[3]http://jsfzb.xhby.net.

篇9:园区产业定位需要新思路

目前,全国各地都在希望通过抓住未来经济发展的关键性产业,推动产业经济顺利转型升级。但与此同时,很多问题也开始暴露出来,园区产业同质化严重,发展模式抄袭成风,产业链层次大多处于中低端,最终造成招商引资和园区运营困难。

为此,《中关村》杂志专访了中国科学院中国发展战略学会经济战略委员会总部经济战略课题负责人张鹏。他详细论述了中国产业园区存在的问题和弊端。他提出,中国正处在一个承上启下、刚刚进入工业化产业园区,又面临着第五代园区刚刚来临、与国外处在同一起跑线上的高端智能园区的时代的节点上,我们应该做出自己的判断和选择。如何砍掉中国产业经济发展转型中的荆棘?各地要根据自己的文化历史资源特点,深挖特色,紧抓住创意、决策和指挥环节,建造具有当地优势的高端智能聚集园区,即总部经济园区,从而推动中国经济健康地、加速度地向前发展。

《中关村》:目前,中国产业园区发展的现状如何?存在哪些问题?未来产业园区发展的趋势是什么样的?

张鹏:园区概念的实质就是聚合,即把产业聚合到一个空间上。人类的经济发展模式不断地在提升和转型,走过了五个阶段,实现了五次聚合。第一次聚合(第一个园区)是在几十万年甚至上百万年以前,人们抱团取暖,同类聚合到一起来抵抗其他生物和恶劣自然气候的侵害。第一次聚合又被称为生理园区或生理的聚合。由此,人类得以生存发展,这个时段走了上百万年。第二次聚合(第二个园区)是把劳动力分工出来,男人去打猎,女人去制皮袄、做饭、生孩子。劳动力的聚合加快了人们经济发展的速度。第二次聚合比第一次聚合的速度要快很多,据现在只有几万年。第三次聚合(第三个园区),人们不仅是在体力上分工,而且还在产品上做了分工,或者在市场上做了分工。同样是劳动力,他可以去渔猎、织布、造船、卖鱼、种庄稼等,把不同的产品和市场区分开来。这个园区到现在已经走了几千年。第四次聚合(第四个园区)就是你们称之为产业园区的概念,产业园区把一个产品例如钢铁分成产业链上的不同环节。从能源开始,挖煤,到冶炼,加工,压榨,钢铁制造等。一个一个的产业环节区分开,最后形成大规模的、跨国际的一种聚合。一个园区的成立不仅是一个国家,可能是若干个国家聚合在一起。这种园区我们称之为产业聚合的园区。这个时段有几百年。第四次聚合的速度超过了以前三次聚合的速度,但是到现在为止,第四次聚合已经是强弩之末,进入了尾声。第五次聚合(第五个园区)已经不同于前面四个园区,不是产业园区,是一种高端智能聚合的总部经济园区。任何一个产业分为低端、高端等不同层次。例如精钢研发,在钢里面加入锰、碳、稀土、陶瓷等元素。精钢研发是一种高端的层次,它对整个钢铁行业的决策,生产种类、价格制定、市场规范和标准制定等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我们称之为这个产业的创意、决策和指挥。任何产业链和产业结构当中,这三个部分都属于高端的部分。还有中端和低端部分,中端是落实具体的管理和执行,低端部分就是生产。我们所说的总部经济,就是高端部分的智能聚合。在中关村体现的就是一种总部在产业链高端部分的聚合的园区。

第五次聚集,即高端智能聚集,到现在为止只有50年,但这50年超过了过去所有的发展速度,在加速度地前进。我们不能满足于产业园区的模式,应该高瞻远瞩,特别是有头脑的企业家、政府官员和学者,应该盯住高端智能聚集的园区。现在中国处在一个承上启下,刚刚进入工业化,但是只赶到了一个尾巴,又面临着第五代园区刚刚来临、与国外处在同一起跑线上的高端智能园区的时代的节点上,我们应该做出自己的判断和选择。

《中关村》:产业园区在规划和建造方面,与综合园区相比,有哪些不同?

张鹏:中国的产业园区现在处于一种混沌状态,有混合的,也有单一的,有高端的,也有低端的。单一的产业园区在我看来会更好一点。综合产业园区应该从两个方面去理解,一种综合,举个简单的例子,皮鞋产业园区,园区把皮鞋的上下游各种相关联的产业环节综合到一起;另一种综合是混乱不堪的,做皮鞋的、做面条的、卖大饼的、做集装箱的,乱七八糟综合在一起,分不清楚。我崇尚的是第一种,以单一产业价值观为核心的,把一些和产业相关联的产业环节进行综合的园区,好过混乱不堪的综合园区。这个前提是在工业化时代,因为它更容易转型到总部经济时代。

《中关村》:在推动产业园区发展方面,有哪些比较好的创新开发模式?

张鹏:硅谷,这是一个产业的高端聚集部分,它引领世界进入了信息时代。它富可敌国,在全球国家的经济力量排名里面,硅谷的财富量最初与排名第17位的国家相媲美,后来上升到第9位,现在到第7位。它聚集了IT行业的总部研发、决策还有与它相关联的风险投资、为产业进行服务外包的机构,以及由它派生出来的相关产业,很多都是从硅谷诞生的。它是全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样板,正是硅谷把我们引入了总部经济、智能化时代。好莱坞也是一种高端聚集,是在单一产业价值观(影视文化创意产业)上的高端聚集,很多演艺大师、美国1/3的风险投资机构都在那里,引领了全球的影视文化,把美国的文化价值观推广到全世界,给美国带来了可观的外汇收入,超过了航空航天的外汇营收。这也是一种典型的总部经济聚集模式。华尔街是金融产业的高端智能聚集园区,1点多平方公里,它的市值是全球最大的,很多国际资金都汇集到那里,成为一个金融产业的指挥部。与此相连的如伦敦的金融城、日本的东京新宿都属于金融的总部基地模式。美国的西雅图是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高端部分聚合,尽管中国天津有它的制造基地,但是产业链的指挥、创意和决策环节都在西雅图,它引领了世界的航空工业向前发展。美国的凤凰城在人类的航空航天、激光导弹、核能物理等方面是一个领头羊。

中国还有几个比较看好的园区,798是文化创意产业高端智能聚集的园区,还有中国宋庄等。它们的灵魂很伟大,但是都在生死线上挣扎。发展得比较好的还有义乌的小商品市场。它是单一产业价值观,生产家庭日用生活用品,在小商品里的高端智能人才大多数聚集在义乌。仅仅是一个纽扣的创意设计在全球都是领先的,这些商品将销售到全球各个角落。有很多决策和指挥人才也在那里,义乌是世界上小商品的集散地、创意、决策和指挥中心。它也面临着两种前途,这里我不做评论。中国宋庄是世界上最大的画家村,5000多个画家,不停地在那里进行创作。

除此之外,在中国,我还没有看到哪一个是符合单一产业高端智能聚集的总部经济园区。我觉得99%的园区是不及格的,虽然短期看是盈利的,但是赚钱的命运是很短暂的。这就是造成我们产业空心化、经济发展模式转型过程中的障碍。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一些粗制滥造,而与国际化的这种创意创新标准越拉越远,总是跟在别人后面。这是体制造成的。在改革开放之初,突然冒出几千家经济示范区,最后被中央砍掉了90%,最后剩了50个。原来的很多产业园区结局很悲惨,到处是茅草。这种状况大家还记忆犹新。现在有很多产业园区都变成了鬼城,建起来以后成为没有多大发展前途的产业园。它面临着建好以后就更新换代的产业局面。这都是由于大家过分推崇产业园区造成的。

《中关村》:在您看来,如何解决各地产业园区发展的一个同质化的问题?

张鹏:全国产业园区现在不仅是同质化,而且都在复制化,是竞相克隆的问题。举个例子,现在全国总部经济园区都在仿造丰台总部基地的楼盘建筑样式进行克隆,复制的风气非常严重,各行各业都是如此。酒鬼酒被揭出有问题,一系列酒业都跨了。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中华文化渊源雄厚,960万平方公里到处是黄金,没有必要克隆别人,都有自己的宝贝在自己的脚下,路不在别人那里。各地不妨把自己本地的文化历史资源做一个深入的调查,不要那么浮躁。每一个孩子都是可以造就成人才的,而不要只想着抱别人家的孩子,一味地跟风。中国景德镇自古是陶瓷之都,而现在世界最好的陶瓷在欧洲。中国丝绸的总部基地没有做起来,陶瓷的总部基地也没有做起来,享誉近代的南通的高精尖的机械工业的总部基地也没有做起来,都跑到西雅图、凤凰城去了。中国大多在仿造别人的知识产权。消灭同质化,就要发现自己,要有信心。

《中关村》:一个成熟的产业园区,应该具备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张鹏:如果把成熟的产业园区认为是工业化的产业园区,我持否定态度,这种产业园区没有前途;如果把成熟的产业园区认为是第五次聚合时代的产业链高端智能聚集园区,即总部经济园区,我是支持的。产业链的高端智能聚集园区具备几个条件,首先是单一产业价值观。其次,眼光一定要盯住产业链的高端部分,实现产业链高端部分的创意、决策、指挥,人才和智能的聚合。再次,这种聚合不是发生在小范围内的,而是大规模的聚合。例如硅谷一半的人口是IT领域的专家,华尔街很多是金融专家等。第四,这种高端聚集的产业价值观不能停下来,一定要不断地集化和提升。这个过程是永无止境的,人类的寿命有多长,集化的过程就有多长。能做到这几点,产业发展就会符合人类发展的方向。

《中关村》:现在各地都在通过推动产业集群的发展来推动产业园区的成长,如何解决产业集群内不同企业之间的竞合关系?

张鹏:园区内的产业一定是单一的,单一产业价值观的聚集,产业环节之间、企业之间会产生一种互融共生的有机关系,而不纯粹是一种竞争关系。例如制鞋行业,相关联的产业环节,有10家生产鞋带,有20家生产皮革,它们之间是存在竞争关系,但这种竞争是一种互融共生的,由制鞋这个产业来承接它们,随着竞争越来越强烈,鞋带也会越做越好,皮革会越做越柔软。这种单一的产业和相关联的产业聚合,是一种良性竞争,它会推动皮鞋价值越来越高。这个单一产业园区生产的商品品牌在世界上会越来越好。

行业和行业之间的竞争,最后永远会回到价格竞争的轨道。现在备受关注的电影票房争议,制作方和院线方为分成的问题争论不休。中国几大院线在联手抵御,几大电影公司在联手抗争。中国没有好莱坞,生产的电影作品,受众群很少,中国真正看电影的人不到5亿。大家都在价格上互相厮杀。电子商务也处在恶性竞争的过程中。无锡尚德太阳能硅片价格战也属于恶性竞争。中国所有的太阳能单晶硅、多晶硅硅片都是在低端环节上进行产业聚集。建一个太阳能产业园区,中国企业都在生产的太阳能的高端核心部分都在国外,中国只是把别人生产出来的东西组装做成玻璃砖,虽然在生产规模上世界第一,但都属于低端运作,竞争带来的本身总体的价值没有提升,所以是恶性竞争。如果是高端部分的聚集,就会不断研发出新的太阳能技术的产品,价值会越来越高,这样的竞争才是一种良性竞争。

链接:

上一篇:文言文伯牙绝弦反思下一篇:五年语段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