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策划

2024-05-02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策划(精选6篇)

篇1: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策划

1.M50半岛文化创意产业园(文化及艺术品产业类)

该园区位于宝山区淞兴西路258号,总面积13.4万平方米,2011上半年园内文化企业总营收达8000万元。园区是以艺术设计为特色的文化产业园区,由国棉八厂改建而成,占地面积大、建筑风格独特。园区建立了M50半岛1919创意设计工作站,引入杨明洁、潘微、日本文化村等设计师、艺术家和多家设计机构。园区通过聚焦艺术设计、艺术培训等特色文化产业,致力于打造国内重要艺术设计创意园区。

2.新十钢

红坊位于凯旋路、华山路之间,坐拥徐家汇和淮海路两大商圈,毗邻新华路历史风貌保护区,高调诠释“国际文化时尚社区”。曾经上海钢铁十厂工业时代的厂房焕然一新,15000平米的中央绿地广场被红砖厂房围绕,其中B区超过2000平米的活动会场曾上演OMEGA110周年庆典。如今的租户多为建筑设计、文化艺术、传媒、时尚设计、广告设计行业,世界著名的眼镜公司夏蒙眼镜、追求个性时尚的NOVO、意大利品牌fornarian争相入驻。

3.8号桥(其他)

该园区位于黄浦区建国路8-10号,园区总面积2万平方米,上园区内文化企业上缴税收约5000万元。园区是以广告设计、动漫影视制作为特色的文化产业园区,目前园区已入驻唯晶动漫、吴思远电影后期制作室等特色文化企业。下一阶段,园区将进一步完善各个公共服务平台功能,积极扶持文化创意企业的发展。

4.田子坊

田子坊位于泰康路210弄,原是上世纪50年代典型的弄堂工厂,由上海食品工业机械厂、上海钟塑配件厂等五家工厂组成。90年代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这些工厂效益逐年下滑,有些厂房闲置多年。2000年5月,在市经委和卢湾区政府的支持下,田子坊进行了改造。开发旧厂房2万余平方米,吸引来自18个国家和地区的70余家企业,并形成了以室内设计、视觉艺术、工艺美术为主的产业特色。如今,田子坊被外界称为“上海的苏荷”。

5.1933老场坊

1933老场坊是老上海30年代的建筑,欧式经典建筑中蕴含了浓厚的艺术氛围。如今丰富多彩的时尚活动为这幢历史悠久的建筑注入了全新的活力。一系列热力四射的定期活动已经在这里拉开序幕,从派对到演出,从创意市集到话剧沙龙,全新的打造让人耳目一新,更成为了沪上时尚达人汇聚的地标之一。

历史与时代的碰撞,时尚与建筑的结合,艺术与设计杰作的辉映,1933处处彰显独特的魅力。1933非凡的空间、绝妙的体验和汇聚多种创意元素,必将引领上海时尚创意新潮流。

6.上海新天地

上海新天地(Xintiandi·Shanghai)是一个展现上海历史文化风貌的都市旅游景点,它是以上海独特的石库门建筑旧区为基础改造成的集餐饮、商业、娱乐、文化的休闲步行街。以中西融合、新旧结合为基调,将上海传统的石库门里弄与充满现代感的新建筑融为一体。它是领略上海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形态的最佳场所。

7.上海仓城胜强影视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上海仓城胜强影视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位于永丰街道辖区之内。“永丰”,得名于境内明朝天启年间的永丰桥,自古以来就是万商云集、文人辈出的富庶之地。“永丰”以深厚文化底蕴和众多文物名胜见证了“苏松赋税半天下”的历史辉煌,在镇中千米街道上,分布着区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区级不可移动文物登记保护单位81处,著名的大仓桥、云间第一桥、葆素堂、颐园和杜氏宗祠等,仍在散发着迷人的古典魅力。为发展“松江”支柱型影视产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8.周庄

周庄位于苏州城东南,昆山的西南处,古称贞丰里。春秋战国时期,周庄境内为吴王少子摇的封地,称摇城。北宋元佑元年(1086年)周迪功郎舍宅200余亩捐于当地全福寺为寺,始称周庄,元代中期,沈万三利用周庄镇北白蚬江水运之便,通番贸易,周庄因此成为其粮食、丝绸、陶瓷、手工艺品的集散地,遂为江南巨镇。至清康熙初年正式定名为周庄镇。

周庄镇为泽国,因河成街,呈现一派古朴、明洁的幽静,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虽历经900多年的沧桑,仍完整地保存着原有的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宛如一颗镶嵌在淀山湖畔的明珠。

行程外的文化创意产业园(附)9.创意仓库

苏州河北岸,坐落着一幢20世纪20年代修建的四行仓库。曾经,旧上海四大银行以此为库;曾经,八百抗日将士在此前仆后继,浴血奋战。它沧桑的外表下有着太多的历史积淀、人文底蕴;而今,当推开那厚重的大铁门时,展现在眼前的却是一个截然不同的现代艺术空间:灰色的水泥圆柱整齐矗立,黑色的旧时铁门威严地划分着空间,悬空的灯光楼梯似乎通向未来世界;还有纵横的钢索,错落的空间,锈迹斑斑的索引牌,层次丰富的灯光„„这座有80多年历史的仓库,迎来了它的新生——创意仓库。

10.SVA越界

越界,漕河泾10万平方特大型创意产业园,原址为金星电视机厂。由国际知名建筑机构阿特金斯规划,率先引入OFFICE PARK概念,融合“办公 / 创意 / 休闲配套”三大功能,是目前上海最大创意产业园之一。

11.2577创意大院

国内外知名创意工作室,艺术机构,知名创意品牌代理,艺术家经纪人机构,国际艺术指数办事机构,知名品牌画廊、拍卖行,艺术博物馆,艺术银行,领馆文化机构和交流中心,广告创意制作机构,艺术传播媒体,艺术书店,人才培训机构,艺术院校试验基地及相应配套服务机构和会所等。同时积极引入长期展览展示和发布活动。

12.中图蓝桥

中图蓝桥创意产业园是由中国图书进出口上海公司、虹口区政府、上海市科委联合创立的一所兼有科技园、但突出以文化服务为特色的创意产业园。园区的主要功能包括规模企业的招商引进、中小企业的定向孵化、服务标准的研发与输出、促进特定文化服务业的集聚等。

13.1919创意码头

1919创意码头,系昔日国棉八厂,该厂筹建于1919年,至今保留了原厂不同历史时期建造的各式建筑。整个园区占地13.5万平米,合计建设面积14.1万平米。1919•创意码头集合历史与现在,商业与艺术为一体,以码头和滨江景观带作为依托,打造成为北上海创意文化中心。在保留了历史建筑独特风格的同时又引入现代的时尚元素,使其焕发出新的活力。

14.名仕街

上海名仕街时尚创意园位于上海市洛川中路1158号,总占地19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1000平方米,其中个性化创意、商务办公用房30000平方米、公共服务平台(四个中心、发布厅等)建筑面积4800平方米、生活商务配套设施6200平方米。周边交通便利,靠近南北高架和内环高架上下匝道口,地铁1号线延长路站等。

15.创邑•Young

创邑·Young是弘基旗下创邑系列品牌最新力作,项目位于杨浦区新江湾城区域,项目地理位置优越,紧邻被誉为黄金线路的地铁10号线(在建中,新江湾城-虹桥机场),公交线路四通八达,步行10余分钟即至五角场CBD。在不失都市商业氛围的前提下,独享知识杨浦、生态江湾的区位优势与人才资源,在交通便捷的新江湾城生态人文氛围中享受闹中取静的花园式办公。

篇2: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策划

2012年10月9日,第二届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国际论坛在北京召开。新浪财经有幸独家直播此次盛会。图为无锡新区创新创意产业园主任孙海东发言。

孙海东:我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无锡高新区创新创意产业园,是政府投资的,建立一个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主要的目的营造创业环境,服务于创意企业,打造一个创意的平台。最终目标可以培育更多的企业走向中国,走向全世界。也能集聚大量的文化创意的人才,在我们无锡新区的创意产业园里面集聚。

我想无锡可能大家略有耳闻,这里我想说一下无锡的情况。我们无锡是一个富庶的美丽的土地。在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300美元,在全国处于第七位,人均GDP在全国处于第六位。在2006年度,被福布斯杂志评为最具经济活力的十大城市之一。无锡它曾经诞生过中国最早的民族工商业,在100年前诞生了荣毅仁,唐像闲,除了广州之外,就是无锡。最早的乡镇企业,创造了一个苏南的模式。现在无锡从一个吸引外资的高地,现在向文化创意产业转型。我们江苏省委省政府,对于苏州无锡,苏南的城市有了一个新的地位,要把苏南打造成我们东方的新欧洲。这个东方的新欧洲,意味着我们要创造一个人与自然和谐,而且有文化创意产业,比较发达的一个城市。我们无锡高新区,是我们无锡市的唯一的一个国家的高新区,成立于1992年,今年已经15年了,通过15年的发展,无锡成为一个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的高地,它的经济综合实力,在全国都是领先。同时我们想借鉴在世界上发展服务业比较快的印度、以色列、爱尔兰国家,所以我们现在无锡新区的创新创意产业,未来得品牌就是推出一个ipark,我们重点要打。我们整个有三个园区,现在建筑面积有50万平方,我们未来的发展目标,就是打造成一个创新、创意,创造于一体,融工作、生活、休闲于一体的高品质、高层次的一个软件社区。实际上我们是一个具体的发展的缩影,我们在我们规划的园区里面,不光有研发,还有相应的配套酒店。而且我们还有建设房,还有文化娱乐设施,有篮球场,我们的服务,都是聘请的世界五百强的公司。我们同时做好硬件的同时,还打造四大平台。我们文化创意产业一定会离不开公共技术平台,还有投融资平台,这一块我们无锡高新区做了一些尝试。在教育培训这一块,我们也做了很多的工作,因为无锡,大学比较少。可能是我们制约文化创意产业很重要的一个瓶颈,但是在我们无锡方圆两百公里之内,在南京、上海、浙江,集聚了大约三分之一的优秀高校和大学毕业生,他们毕业之后,到就业前,中间还需要有一个培训的过程,我们抓住大学生和企业对接的机会。我们把这些大学毕业生,通过提供一些优惠政策,一些培训平台,为他们来提供一些实践的经验。

篇3:用智慧点亮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个性在于以文化为灵魂,以创意为核心,以园区为载体,以创新运营为模式,打造文化功能。一般而言,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都会包括四大板块:时尚体验区、文化休闲区、美食风情区和创意办公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特有文化属性、创意特征,因而技术设计上应着重突出文化展览展示和文化消费功能建设,通过打造高端展览展示技术为园区广场、秀场、发布会、宣传活动等提供技术手段和环境。同时,园区多个业态和功能区应充分重视能源的节约与绿色,通过建设绿色园区提升品质与效益。

智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规划不仅要考虑当前的需求,更需要立足长远,考虑园区未来的发展,智慧园区应为各个目标商家、群体提供必要的技术基础设施,保障园区内企业、文化创意中心的体验和办公需求,为园区消费者、使用者创造一个优美、便利、线上线下交融、一站式的支付文化消费环境。

智慧文化创意园区技术规划需从全局全周期出发,顶层设计分步实施,为园区提供信息化基础设施,系统规划应预留充分,架构合理。

整个设计应遵循可靠性、安全性、先进性的基本原则,采用先进、成熟、可靠的技术,使整个系统达到高度集成、高效运转、高新实用的“三高”标准。

在实用、安全和可靠的前提下保持先进性和前瞻性,总体上强调创新性和独特性。对每一个系统的应用功能、技术架构、系统设备、操作管理等进行周密的思考和实例验证,确保符合总体设计的理念与要求。

智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智能信息建设系统应"虚实”结合,以打造一个高度智慧化的文化创意园区。“实”的建设夯实基础设施建设,为园区企业、消费者特别是商家提供足够的信息服务(如安防、无线覆盖、办公网络、信息发布系统等),提升园区便利度和品质;“虚”的系统重视建设园区信息化管理系统、O2O信息管理平台等,通过互联网、信息化手段简化园区业务性等工作,提升消费者的园区文化消费体验。根据建设思路对园区作出以下规划。

(1)园区智能化

首先,宜根据业主方规划的地块功能划分,智能化基础设施建设采用顶层设计分步实施的思路。先根据整体规划图及单体图纸,预估园区整体信息化需求容量,然后以单体建筑为节点设计室外综合管路,铺设预埋主干的万兆光缆管路。在设计上充分考虑容量预留和后续发展。

其次,依据不同功能区业务需求分步对单体建筑进行设计,先预估单体建筑信息需求,铺设建筑内部综合管路,然后安装各系统。电信接入点集中在统一的园区弱电机房中,在园区周边环境成熟以后,还要考虑立体停车库的建设与管理。

在通信网络上考虑多个功能区不同业务应用,将网络划分为外网、办公内网、设备网、语音网等。综合布线采用“万兆到楼宇,千兆到桌面,信息内网外网相隔离”的原则。

再次,已运营文化创意园区建议在现有的智能化基础上补齐短板,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通过通信、安防、节能、电气、机房等系统建设,夯实园区的基础,为园区运营者、政商机构、消费者提供有效的信息和安防服务,为机构用户、园区运营者提供必备的信息集成设施,建议系统表如图1所示。

公共安全系统建设利用原有的监控系统,在重点区域补点、重要位置和区域设置入侵报警和门禁系统,保障园区运行安全。建立园区背景音乐及紧急广播系统,平战结合。最后通过智慧园区系统整合所有智能化系统,实现统一监控、统一运维管理。

(2)园区能源管理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一般建筑面积体量大,内部企业、商家的能源消耗大。能源监控与低碳环保应作为一个要点来关注,宜充分考虑规划建筑设备管理系统以及智慧电气系统,对园区的能源进行整体化管理。

楼宇自控、能耗计量和智慧电气系统通过智能化手段监控园区建筑电能、空调、给排水、冷热源等系统,可实现分级的节能监管平台电量、水量、燃气量、集中供热耗热量、集中供冷耗冷量及其他能源应用量监管。结合控制节能和管理节能两种节能方式提供园区节能监管解决方案。可为领导、主管部门提供不同的管理窗口,真正满足了管理者通过统一界面掌握整个园区企业对能源消耗情况的需求。

由园区能耗实时控制、重点耗能设备管理、能耗在线监测、能耗预测预警管理、能耗指标管理、能源审计管理、综合报表管理、智能决策支持、能效自控、能耗调控等与能源的计划和预警功能构成,通过与数据采集系统以及企业节能监管系统的有效集成,能够实现能源在线监测和综合管理服务功能。帮助制定能耗考核、能耗管理制度以为管理者和决策者提供能源管理和决策的科学支持。

智慧电气系统实现园区配电网每个回路的实时检测与控制,并支持采用互联网手段管理园区住户的用电计费、用电安全可以支持APP方式购电消费。园区管理者可以通过电能运营赚取电能差价,同时精细化自动化管理园区电能使用,减少运维人员投入和园区配电网络的故障率。

(3)高科技展览展示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宜利用园区的场馆空间和园区文化氛围,同时需要高科技手段打造展览软硬件条件,综合运用声光电设备、通过智能化系统整合、考虑全息投影(图2)、虚拟现实(图3)、三维LED显示(图4)等多种技术手段,营造展示环境,提升展示档次。全息投影技术在舞台中的应用,不仅可以产生立体的空中幻象,还可以使幻象与表演者产生互动,一起完成表演,产生令人震撼的演出效果。时装发布T台秀中全息投影技术的运用,美轮美奂的全息投影画面伴随模特的走步把观众带到了另一个世界,好像使观众体验了一把虚拟与现实的双重世界。

在安全通道、文化潮街可以考虑布置上空三维LED显示系统,提示园区的感受体现,实现科技、人文和艺术的融合。

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系统,它利用计算机生成一种模拟环境,是一种多源信息融合的交互式三维动态视景和实体行为的系统,使用户沉浸到该环境中。

虚拟现实具有极佳的体验性和带入感,与创意文化产业、展示行业天然兼容,具有很大的结合空间。虚拟现实技术在展示展览、文化体验中具有很大的应用空间。虚拟现实技术的出现,能模拟电视网络直播无法提供的现场感。

(4)园区O2O系统

传统的园区经营,其实也是流量的经营,高质量的客流可以提高商户的营业额,从而可以调整租金的高低。线上高质量的流量,同样可以给线上平台的商户带来高成交量,而园区也可以对线上商户收取不菲的广告费。而且,一旦掌握了周边高质量的人群,会有很多依赖于高流量进行运作的个体自动找上门来。具体而言,O2O系统由图5所示流程模块组合而成。

Wi-Fi全覆盖:搭建一个覆盖园区的Wi-Fi系统,保证用户可以上网的基本需求。同时引入Wi-Fi定位技术,将定位引擎搭载在整套Wi-Fi系统之中,精准掌握所有用户的行为数据。

服务云端化:将原有的本地化服务通过系统打通、更换系统等形式,转化成云端服务,让用户更加方便地接触园区现有的服务,并且优化之前本地化系统中产生的一些痛点,与用户之间建立一个粘性更强、更可靠的关系。

全入口占领:覆盖所有线上渠道,让用户通过任何方式都能接触到园区,搭建一个统一而且高效的线上平台。

经营提升:基于用户大数据的BI分析系统,可以挖掘用户深层次的消费偏好,从而给园区营销提供一个真实可靠的推广平台,将线下流量转化为线上流量,完成园区从线下扩张到线上的目的,获得成倍的经营价值和品牌效应。

统一支付:引入互联网支付手段,提供便利的支付手段。

篇4: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策划

关键词:文化产业;产业集聚;非物质文化遗产;波特钻石模型

衡水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得天独厚文化产业发展條件,它就像是坐落于齐鲁与燕赵文化交汇融合之处的一颗明珠,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文化资源使它散发着耀眼的文化之光。若论衡水的知名文化,人们最耳熟能详的便是衡水老白干、习三内画、武强年画、武强乐器了。除此之外还有与内画鼻烟壶并称为“衡水三绝”的侯店毛笔、宫廷金鱼等。

一、概念界定

1、产业集聚理论

产业集聚和产业集群是一种世界性的经济现象,是产业发展演化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的地缘集聚现象,从纵向看,它表现为产业链及其价值链条的链式结构,从横向看,它表现为不同行动者之间产业的竞争与合作。产业集聚具有前瞻性、共享性、联合性、风险性的特征,因此经济的外溢性较强,共享性的技术资源等要素的合作促成了联合性的发展,使得产业在规模经济的基础上得到长足发展。作为现代产业生命周期中必经的阶段,产业集聚的程度不但能反映产业发展规模的经济效应的好坏,还是实现一个国家地区产业升级的必经之路。我国产业集群可分为产业集聚化阶段、产业集群化阶段、集群调整转型阶段三个阶段。

2、波特的钻石模型理论

迈克尔·波特提出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及支撑产业的表现、企业的战略、结构与竞争四个基本要素。波特钻石模型的四个基本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一个六边形的理论框架。在钻石模型理论下,一个国家或地区要想提高竞争力就必须立足于本身加快生产力的发展,促进新企业的形成,增强创新意识,加快创新步伐。

二、衡水文化代表

衡水地区以衡水老白干为代表的生产企业众多,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衡水内画、武强年画、武强周窝音乐小镇等形成了一定的文化产业集群。

衡水老白干酒业公司是由传统私营酿酒作坊收归国有组建而成,拥有历史悠久的酿造技艺,此技艺被文化部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衡水老白干又先后被国家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中华老字号”。衡水老白干公司于2002年成为衡水市唯一一家上市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挂牌交易。

衡水内画是汉族独有的一门鼻烟壶内壁绘画民间技艺,其工艺精湛、精妙异常、独树一帜,成为衡水的艺术典范,也正由此衡水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内画艺术之乡”。

武强年画博物馆座落于武强县城,是我国第一家年画专题博物馆,使世代流传的“四大发明”之一——雕版印刷术得以很好地保护与传承。

河北金音乐器制造有限公司坐落于武强县,成为第一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武强县周窝音乐小镇吸引国内外音乐家长驻周窝,通过每年固定时间组织开展国内、国际音乐交流活动。作为中国乐器行业的龙头企业,带动周边乐器产业的蓬勃发展,形成特色文化产业群。

三、衡水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文化产业作为21世纪的新兴产业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是一个国家提高国家地位,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必须具备的软实力。我国文化产业作为新世纪的新兴产业起步晚,是党的十六大召开以后才逐渐发展起来的。但是,由于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迅速,势头强劲,文化产业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就衡水地区而言,近年来,衡水审时度势,紧紧抓住文化产业大发展的良好机遇,利用国家发展文化产业的诸多优惠政策,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并立足衡水文化资源的特点,锐意创新,着眼于衡水市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开发,深度挖掘、整理、开发、利用衡水市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如衡水老白干、衡水内画、武强年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立了多个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初步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体系,衡水这个北国小城的知名度也渐次提高。但是,任何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衡水文化产业的发展也不例外,在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经济大背景下,文化产业发展的机遇与风险并存,衡水独有的品牌文化也不可避免的遭遇到困境,陷入发展的瓶颈阶段。由于政府对文化产业及其发展缺乏正确的认识,忽视对产品的宣传与开发,再加上经营单位在经营和管理上存在着很多问题,所以在面临市场经济发展浪潮冲击时,不能转变经营管理观念及时采取措施,造成许多产业一度面临夭折的危险。

四、对策及建议

1、政府引导、扶持带动衡水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向产业化。鉴于目前衡水老白干、衡水内画、武强年画等非物质文化产业生产企业规模较小、资金缺乏、管理技术相对落后的现状,当地政府应加大对其扶持力度,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带动生产与市场的配套建设,提高产业的生产效益,相互促进并发展,形成相辅相成的格局。尤为重要的是,当地政府还应该将衡水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整体“走出去”,树立品牌意识,从而发挥衡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缘集聚效应。

2、引进先进器材,促进产品升级换代。针对当前衡水老白干、内画、年画的发展具备一定规模条件的现状,其发展方向为追求高层次发展,实现产业现代化。产品的开发需要突出自身特色,构建现代化市场体系。最为重要的是引入现代化的生产设备,在原有的发展特基础上,开发出品种多样、符合不同层次需求的产品。另外,衡水非物质文化遗产还应该加大产品宣传与市场推广的力度,重视品牌效应,充分利用区位、地方资源、环境优势,实现产品的优化升级,积极创造特色文化产业,最终加强地缘集聚的扩大效应,带动衡水市经济整体发展。

3、招商引资,引进资金、技术、人才、管理技术。衡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要想上层次、创特色,创造品牌效应,真正实现地缘集聚效应从而带动整体化发展的目标,仅依靠政府调拨资金需要调动民资,招商引资不仅能加大资金支持,获得充裕的现金流,而且能够引入市场、管理、技术、人才等重要发展要素,引入更强的竞争力,针对当前衡水非物质遗产的发展现状,衡水老白干的管理技术的相对落后,衡水内画、武强年画的发展前景与宣传策略问题,对此,这些要素都是衡水老白干、衡水内画、武强年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产业化的根本保证。

4、挖掘文化内涵开发特色产品。特色文化产品对文化产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衡水老白干传统酿造技艺、塑形描绘技艺要时刻突出传统技艺和地方特色以及现代工艺的结合,增强与其他同类产品的差异性。依据特色资源,尽可能的弘扬当地风俗、文化意境、历史渊源,从而加强文化集聚效应。

5、龙头带动战略。衡水老白干作为衡水知名企业,在酒业的同时,也要加强与其他生产企业的联系,加强文化交流与渗透,发挥龙头作用,带动企业的发展,从而提升衡水老白干酒产业的整体水平,进而促进当地文化产业的发展。(作者单位:河北金融学院)

篇5: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如何成为课题

一、命 题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年鉴》开篇之际,恰逢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举行。

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不仅吹响了“文化强国”的号角,更再次强调“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此次全会聚集文化议题,其意义堪比当年延安文艺座谈会,将成为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碑,中国文化发展将进入新阶段。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年鉴》将纪录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所集聚起来的精英在全球话语权中众横捭阖攻城拔寨以及与世界领先企业一决高下的文化创意企业;《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年鉴》将见证一个被文化创意改变的中国,书写“中国史诗”新篇章。

回顾新时期历届中央全会,把文化作为生产力来做专题系统研究讨论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是第一次。《决定》明确提出要把文化发展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地方政府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再次突出强调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将之上升为中国“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命题这样一个新的认识高度,意义非凡。

在世界经济发展中心的转移过程中,有个基本问题需要研究,既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而发生“牵引”影响的必是文化。一个文化强国应该具有吸引全世界按其文化理念自觉遵循的吸引力、影响力和穿透力,为世界树立楷模,在文化的关键领域作出贡献。这正是“文化强国”这一科学命题提出的内在机制。在全球文化软实力竞争加剧的严酷现实面前,已经容不得中国在文化发展建设方面固步自封、稍有迟疑。只有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大幅度提高,才能够提出引领国际经济社会发展潮流的各项议题,在构建国际新秩序中发挥积极作用。这就是十七届六中全会的未雨绸缪。

二、潮 头

文化正立于时代潮头,我们站在潮头前瞻:文化创意产业将涌现四大潮流

潮流一 资本加速流入文化产业

2009年7月,国务院原则通过《文化产业振兴规划》;2010年4月,九部委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在政策的推动下,资本快速向产业聚集,一批相关的文化产业基金迅速成立并进入投资期。

今年4月,由建设银行发起的中国首只文化产业基金——建银国际文化产业股权投资基金正式启动,规模20亿,投资范围涵盖出版、影视、网络游戏、动漫等文化创意产业。而市场嗅觉敏锐的VC和pE在内的股权投资基金也开始杀入文化领域。“文化+金融”的文化产权交易也开始成为潮流。

《决定》提出,“推进金融资本与文化资源有效对接,并进一步完善市场准入制度,支持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投资文化产业,鼓励扶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闻风而动的金融资本将进一步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掘金力度,而在资本运营和金融创新的催化之下,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将步入跨越式发展。

潮流二 兼并重组提升产业集中度

多而不强,分而据之是中国文化创意企业经营的现状。可以预期,未来通过“合纵连横”将成为中国文化产业做大做强的一大推手。受益于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文化创意产业的“越界”重组将迎来新的“发射窗口”。

《决定》提出,“要在演艺娱乐业、动漫游戏业、网络业、影视业、出版发行业等领域,选择一批改革到位、成长性好的大型国有或国有控股集团公司,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其以资本为纽带进行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推动条件成熟的文化企业上市融资,鼓励已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做大做强,尽快成为文化产业的中坚力量,提高产业集中度”。

未来几年,我们将迎来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度提升的时代。

潮流三 改制上市风起云涌

《决定》提出,“未来的主要任务仍然在于继续推进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并着力培育骨干企业”。未来政府将督促文化传媒国有企业改制完成,加大相关公司的投融资政策支持。跨媒体、跨区域、跨行政级次、跨所有制重组开始向纵深推进。届时,将有更多的符合条件的国有或者私有文化传媒企业上市,利用资本化推动产业快速发展。文化创意板块整体关注度将得到提升。

潮流四 文化出口将成为新亮点

政府在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给予税收优惠政策,将来在支持文化发展和开放方面,也会出台力度更大的财税支持政策。文化贸易特别是版权贸易将从净进口转变为净出口,从根本上扭转长期以来我国版权贸易逆差严重的尴尬局面,实现从国际文化贸易大国到文化贸易强国的转变。

三、课 题

我们踏浪而来、逐浪而兴,我们将择取怎样的浪花装点文化创意的花园?于是在《文化创意产业年鉴》编撰采集的进程中,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自身的标准化及评价体系的构建成为首要课题。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已经上升到国家层面,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文化创意产业的产业特征逐渐完善,而标准化和评价体系作为一种超越产业品牌竞争的高层次竞争手段,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采取什么新思路、通过何种模式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基于什么理论、选取何种方法才能够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健康发展?这成为《年鉴》编委会关注的焦点。我们力图构建一个标准化的评价体系,通过《年鉴》所确立的产业“楷模”,来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提供前瞻性的又具有现实可行性的理论支撑和实践参照系。

当前,由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存在行业划分标准不清、企业界定的标准不完善等问题,文化创意产业的标准化体系还没有建立。因此,我们期冀依托标准化评价体系的引入成为新经济范式的“催化剂”,催生文化创意产业生态的发育和发展。

2007年,文化部曾颁布《文化标准化中长期发展规划(2007-2020)》,文件指出,文化领域的标准化是促进文化艺术与现代科技紧密结合、推动文化创新的重要技术保障,是繁荣文化事业和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那么,作为“重要技术保障”和“重要基础性”的“标准化”将如何构建?

创意产业的核心生产要素是信息、知识,特别是文化和技术等无形资产,它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附加价值产业。创意在这里是技术、经济和文化等相互交融的产物,创意产品是新思想、新技术、新内容的物化形式,特别是数字技术和文化、艺术的交融和升华,是技术产业化和文化产业化交互发展的结果。创意产业可以渗透到许多产业部门,正因为如此,创意产业不是要从传统产业类型中完全分离出来,而是要在传统产品和服务中注入新的创意元素,提高“创意”在产业发展中的贡献率。创意产业以其渗透性打破传统产业的格局,在传统的产业“林”中通过越界重组,促成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合作,形成一个创意产业实现途径的“截层”。我们的标准化评价体系“作业点”就建立在这一独特“截层”上。

依托城市基础条件、功能和便利性,文化创意产业呈现出集聚发展的态势,这种态势促进了文化创意产业的集中发展。作为集聚区建设基础的城市能够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文化娱乐设施、便利的交通条件、丰富的创新人才资源、畅通的信息媒介和便于传播共享的文化氛围,为创意社群提供良好的“创意生态”。城市具有组织和策划各类文化艺术活动的机构和团体,能够使产业与社区发展紧密结合;城市作为各种新思想和新潮流的发源地和集聚地,为创意提供了现代性的想象空间。

因此,一个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能否在一个城市烙下清晰的印记,成为这个城市的符号;同时它能否有一个可聚焦的核心关键词而成为这个城市的名片;它还要善于发出一个欢迎指令,既表达这个城市的文脉与精神。这三个方面是评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外部视域。

创意产业已不仅仅是个体设计师、策划人及艺术家们的灵感突现,这其中也包含知识和社会经济文化传播构成,产业发展形态及社会运作方式的创新。创意产业需要集体的广泛互动和企业的多主体参与,需要整合多主体资源来建立一定规模的集群环境。

因此,我们提出资源—环境模型来评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集聚程度。对作为研究对象的“文化创意主体”来说,环境分为两个维度:资源禀赋和环境适应度。资源禀赋是指有利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一切资源,包括创意社群、鼓励政策、企业战略、技术能力、本土条件、市场情况、地域文化以及风俗习惯等;环境适应度可衡量文化创意主体受环境影响而发展的适应程度,文化创意主体的环境适应度由对制度的适应程度和对社会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环境的适应程度来评价。

由于目前国内外关于文化创意产业内涵、范畴界定的不同,以及统一标准的缺失,关于文化创意产业的相距甚远的各种统计版本并存。由于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统计工作的滞后,到目前为止都还没有可以支撑形势分析的比较可信的文化创意产业统计数据。特别是关于产出的统计数据,除了各种行业性统计和地方性统计之外,国家统计基础上付诸阙如,还没有一个关于文化创意产业统计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而行业数据与国家统计数据有很大的差异,地方统计口径也多有不同,难以汇总为全国性数据。

不仅如此,全国对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认定也没有统一的标准,对已认定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未来发展情况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相关管理部门各自提出了自己的需求,需要有更加规范的、可行的、科学的、合理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认定的指标体系。而对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的评价标准,需要针对不同的行业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避免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沦落为房地产开发区。

针对当前大多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从外部来看作为一种产业集群常常只具备一个宏观意义上的地域概念,至今并没有形成一个确定的管理主体;从集聚区的内部建设来看,硬件条件、配套产业链、集聚个性需求都需要规范。这种规范来自于集聚区自身发展的需求,并以此为基础来确立集聚区建设的规模、配套服务、入驻企业的选择标准等。于是,我们所见的大多数集聚区都找不到固化的文化符号,更不要说形成基于某一文化符号的产业链条了。

这些现状给我们编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年鉴》确立了以文化创意集聚区为切入点来推动标准化评价体系的研究方向。

四、思 考

国际文化贸易领域,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大多都只输出被功利地解构的一个个抽象的文化符号,未能向世界清楚展示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未能将中华文化应有的想象空间提供给世界。只有建立起能够承载、传播中华文化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创意产业,才能发挥文化创意产业的文化影响力。

我们应对现代社会的需要而制定文化发展策略和政策,因而令我们的社会受“现代性”的驱策。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赋予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以“现代性”,是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使命。“现代性”是一个集体价值观系统,规范着人们的思想、建立人们的身份、推动经济、支配选择、引发期望。最重要的是,这些价值取向决定着社会大众对快乐、美丽、艺术、创意及幸福和尊严的认识。“现代性”支配消费者如何选择某项艺术表达形式、某类文化创意产品。简而言之,“现代性”塑造文化创意产业市场,而文化创意产业市场依靠文化滋长,讨论“现代性”就是讨论文化的价值观。

有学者在追溯历史时提出:两千年前的汉朝,张骞出使西域,开拓了第一条丝绸之路;在15世纪,郑和下西洋,开辟了第二条丝路,这是一条海上“丝路”。在21世纪,我们将开创第三条“丝路”。先前的两条“丝路”是茶叶、丝绸、香料、水果、珠宝、黄金贸易的重要通道。21世纪的第三条“丝路”除了是新颖构思、创意产品、创意人才交流之路,亦是东方及西方文化价值交流之路。第三条“丝路”并非海上或陆上通道,也不会实质上连贯两地。第三条“丝路”穿过的是人脑精神领域中意识形态的网络联系,其动力就是在全球化的世界中把握文化的话语权以确立和平竞争的优势。

这第三条“丝路”是当今中国文化战略的一个隐喻。站在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这一“思考之地”,我们将看到:在这条“丝路”上,各地文化创意产业市场融为一体,文化政策互相配合,通过各地之间结盟,寻求文化和社会价值观的共通之处。这条丝路上,各个城市和国家的公民也抱着相同的愿望,邀请彼此 追寻共同的理想:以欣赏的态度接触不同文化,以欢愉的心情体验不同艺术,以开放的胸襟看待不同社群。在这条丝路上,人们互相尊重他人珍视的基本价值,共同尊重大家认同的核心信念。这条“丝路”就是中国回应文化需求全球化的答案,是开拓人类的精神疆土。而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应当成为连结这条“丝路”的一个个“驿站”。

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是“战略性产业”,但眼下更是“战略性短缺”产业。“战略性短缺”的现状并未从根本上解决。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战略性短缺”是宏观经济结构性问题和矛盾的集中反映,需要在发展中予以解决。近年来,文化体制改革的最大特点是,宏观经济形势的要求、数字和网络技术的进步、文化消费需求的释放以及民间创业激情的迸发,对体制改革形成“倒逼”机制,引发了存量和增量领域出现联动态势,推动体制改革走向突破。

文化体制改革既着眼于盘活体制内存量,也通过开放准入而进一步实现增量发展;数字新媒体受到经济危机时期消费者替代性选择的影响,在3G拉动下出现了多业联动的发展态势,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文化创意产业开始和国民经济战略性产业实现联姻,展示出了一个新的“文化经济”或者“创意经济”时代的美好前景。

五、解 读

文化创意产业既是“消费者服务业”,也是“生产者服务业”。“中间产品率”是一个产业成熟度的重要指标,一个成熟的产业是与其他产业相关度较高,产业间投入产出关系密切的产业。从国际经验看,现代文化创意产业就是从一个主要满足最终消费需求的产业,越来越走向主要满足生产需求的产业,成为与相干产业关联性强、融合度高、相互促进作用大的“大文化产业”。

我们需要考虑的是,什么样的文化创意企业组织结构是合理的,如何能够在提高市场集中度同时促进竞争和有效地鼓励个人的创造精神?

文化创意产业在数字技术的基础上,出现了组织形态区域布局的变形:产业链前端的内容原创环节采取了低集中度的市场竞争模式,分散化的中小企业和个人工作室是主体;产业链后端的制作和传播环节采取了高集中度的模式,大型企业集团是主体;由少数传媒巨头和大批中小企业以及自我就业的创意社群形成“准市场化”关系,又逐渐构建起了地域性“团快式”结构。现在所谓“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就是建立在这种特殊的市场组织形态之上,谋求在提高市场集中度和最大限度地鼓励个人的创造精神之间建立平衡。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年鉴》编委会注意到,文化创意产业与一系列相关产业关联度越来越高,产业边界越来越模糊,以至于需要在做文化产业产业的统计时,不仅要将文化创意产业本身列入统计,而且应该将相关产业中与文化创意有关的组织、个人及其产值列入统计,才接近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现实。这表现出将文化创意产业与相关产业的政策进行整合的明确取向,也成为《年鉴》编辑的新视点。

在《年鉴》的编辑进程中,我们从研究“创意”本身,逐渐延伸到以创意为核心的产业组织和生产活动,即“创意产业”、“创意资本”,又拓展到以创意为基本动力的经济形态和社会组织,即“创意经济”,逐渐聚焦在具有创意的人力资本,即“创意社群”。我们关注从“工业化制造”向“艺术化创造”的转变。“艺术”这个隐喻,在这里代表着对“理性”(“经济人”隐喻)这个现代性范畴的突破。在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理性”范畴内物性的创新,必然转向“艺术”范畴内生命性的创新。艺术在这里,更多代表着人的精神本身。这就是“产业为载体创意为核心”问题的文化价值观本质。

由此,我们对创意经济的评价,实际上意味着,从以效用为重心的经济,转向以价值为重心的经济;从以理性资本为基础的经济,转向以活性资本(包括知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本、精神与潜意识资本)为基础的经济;从以机械组织和制序为基础的经济,转向以有机组织和活的制序为基础的经济。

当我们的时间流、空间域发生变化的时候,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创造的应当是一种新文化;是创造传统,而不仅是继承传统;是一种文化设计,是创造一种更为合理、更为健康的生存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生产的产品已经传变成文化传承的一项内容,成为了一种文化的结晶。而且穿越产品本身的意义,成为艺术和文化的象征性要素。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不是边界,恰恰是一种引导,是沟通向往的激发,以它所赋予的人文意义引导我们去思考。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映射时代的生活方式,反映的不仅仅是我们的个性,同时也反映了经济、社会、政治的地位以及自我价值,最为重要的是反映了我们的历史。这就是创意产品的史诗般的历史意义,一种把产品转换成带有了不起的象征价值的梦幻之旅。

我们将创意经济与创意生态思想融入《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年鉴》编务实践,形成针对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空间发展的模式语言和评价准则,以及开展协作的衡量指标。

六、界 定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指的是,将一城市特有的文化符号和资源禀赋以最集中的方式集聚在某一地理区位内;是一系列与文化创意关联的、产业规模集聚的特定地理区域,是一个在都市中具备完善组织、明确标示、供综合使用的地区;是一具有鲜明文化形象并对外界产生一定吸引力的集生产、交易、休闲、居住为一体的多功能园区。园区内形成了一个集生产、传播、消费为一体的文化产业链;让艺术与社区发展更紧密结合。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基本的前提是文化生产与消费活动的呈现,文化产业的核心内容是创意,而创意灵感的获得往往来自于与其他同行相互接触的刺激,在众多的活动中特别是多样化文化聚会地点的出现,通常能充分提供人们之间的相互交流以获取灵感。因此,集聚地点的设置通常被考虑到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发展策略中。

篇6:上海产业园区(文化创意园区)

以南京西路至华山路一线为中轴,宽约0.5公里、长约3公里的区域,依托戏剧大道、商城剧院、美琪剧院、百乐门等剧院资源而打造的一个以音乐剧、都市话剧、时尚戏曲等为重点的现代戏剧策划、创作、演出、营销集聚区———静安“现代戏剧谷”,连同上海其他14个园区通过了市委宣传部、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和上海市新闻出版局的联合审定,作为上海首批15家文化产业园区今天正式亮相。

这是上海落实十七大关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精神,按照国家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首批15家文化产业园区地域分布广、定位分工清晰,包括位于浦东新区的动漫谷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国家数字出版基地;位于中心城区的徐汇电子艺术创意产业基地、徐汇数字娱乐产业基地、2577创意大院、长宁多媒体产业基地、长宁新十钢视觉文化艺术产业基地、卢湾区田子坊和静安现代戏剧谷;位于郊区的金山中国农民画村、南汇新场民间技艺文化创意基地、松江仓城影视产业基地,以及普陀天地网络数字内容产业基地、M50艺术品创意基地、杨浦五角场800艺术基地。

上海市文化产业园区认定办公室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说,上海市委、市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较早地意识到了文化产业、文化产业重大项目和文化产业园区三者之间互为促进的联动关系,明确了“以市场运作为主发育一批文化产业园区,以政府推进为主建设一批文化产业园区”的策略。首批上海市文化产业园区的“出炉”正是体现了这种发展策略。

伴随园区建设,探寻地区发展方式的转变之路

首批上海市文化产业园区的申报单位虽然是各园区的管理、经营机构,但要获得申报资格,必须得到园区所在地区、县人民政府的认可和推荐。“这是为了突出每个市级文化产业园区在促进区、县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方面的独特价值,同时也是为了保证市级园区所在区、县各项文化产业支持政策的延续性”。文化产业园区认定办公室负责人反复强调这一点。

动漫谷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和国家数字出版基地位于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区,是继张江提出建设“硅谷”、“药谷”后,打造文化产业“第三极”战略的重要实施载体。2004年,在市委宣传部和浦东新区人民政府支持下,上海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基地在张江启动建设。

短短四年间,基地已形成200多家文化科技创意企业共同发展的产业集群,2008年,文化科技创意企业实现年总产值逾70亿元。广阔的发展前景促使浦东新区坚定了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决心。2008年6月,动漫谷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启动建设。2008年7月,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又落户浦东张江。这两个基地的建立,成为浦东新区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契机,同时也确立了浦东新区在文化产业领域“先行先试”的改革者形象。

松江仓城影视产业基地是松江区构建大影视产业格局的第一步。十年前,当台胞投资的胜强影视拍摄基地落户松江仓城时,工业污染源与之比邻。十年后,松江区政府“腾笼换鸟”,将土地资源从工业企业手中置换出来,并依托胜强在华语影视圈的影响力集聚资源,加大对影视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目前,松江仓城影视产业基地内已形成创意、拍摄、制作、发行的全过程产业链和循环运营机制。一个以仓城、车墩和佘山影视产业基地为核心的“大影视区”发展前景已清晰可见。

目前,上海各区、县对发展文化产业有很大的积极性,建设文化产业园区一定程度上成为区、县加快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抓手。

透过园区建设,搭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脉络

“上海市文化产业园区认定过程中,特别关注园区定位,要求园区的产业特色能体现区域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趋势两方面的结合。现在看来,首批上海市文化产业园区的特色、定位无一不体现了本市文化产业的发展特点和重点争取突破的领域。”文化产业园区认定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据分析,首批15家上海市文化产业园区中,定位于发展与网络、数字多媒体等新兴技术相关文化产业的园区至少有7家,占到近一半;“民族、民俗、民间”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园区有2家,若算上定位“以民俗文化为主要表现打造国际文化社区”的田子坊,一共3家;文化艺术原创和艺术品经营的园区有3家;另2家分别致力于发展演艺产业和影视产业。

地处上海南站的徐汇电子艺术创意产业基地,最大的特色是发展理念创新。这个成功举办两年“上海电子艺术节”的电子艺术展示平台,在艺术与科技的跨界探索方面得心应手。据悉,在由电子艺术创意活动衍生的版权运营、人才培训等相关产业,目前加入探索、尝试的以发达国家创意机构居多,在国际范围内尚属创新。

同样定位于发展数字内容产业的还有普陀天地网络数字内容产业基地和长宁多媒体产业基地。前者以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网络文化产业为特色,2008年入驻企业实现销售15亿元,其中文化相关企业实现销售7亿元。后者更是致力于培育数字内容产业的“先行者”,2008年园内已集聚企业398家,税收贡献达5亿元,拥有水晶石、环球数码、上海卡通、EPIC、2K、分众传媒等一批影视动画、游戏制作、广告传媒和数字媒体的领军企业,形成了颇具规模的数字内容产业集群。

“民族、民俗、民间”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中孕育着上海文化产业新的增长点。位于枫泾镇中洪村的金山中国农民画村聚集着上海金山、吉林东丰、天津杨柳青、重庆綦江、云南腾冲、青海湟中、陕西户县、山东日照、湖北黄州、河南舞阳十个农民画乡的画家。画村年接待游客已达50多万人次,带动了周边农民500多人就业,实现了可观的社会、经济效益。

南汇新场民间技艺文化创意基地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新场古镇。成片的古建筑和中原、沿江、沿海传统文化,老上海人世代生息的过程,自然形成了具有上海原住民特质的“民族、民俗、民间”文化集聚区。与中国农民画村不同的是,新场更注重传统文化与当代生活的融合。

聚焦园区建设:提升内涵,扮好产业“助推剂”角色

自2004年提出发展创意产业以来,上海已先后建成75家由政府部门认定的创意产业集聚区。与此同时,更多冠以创意产业集聚区的老厂房、老仓库、老大楼改造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而“高租金”则令集聚区纷纷被投以“创意地产”、“商业地产”的质疑。首批上海市文化产业园区与创意产业集聚区有什么区别? “集聚区建设对上海创意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是毋庸置疑的。能否认定为上海市文化产业园区,我们不看这个园区是不是创意产业集聚区,关键看它能不能承担产业‘助推剂’的角色,能不能从‘二房东’实现价值和内涵的提升”,文化产业园区认定办公室负责人给出了这样的答案。

比如,五角场800艺术基地定位高端艺术画廊产业,园区对于推动产业发展有着独到的见解和举措。作为园区建立的公共服务平台,上海知识产权园艺术品登记中心以艺术家个人数据库为基础,通过对艺术品的数字化扫描、拍摄、标准化图像处理并存储入数据库,使其最大限度应用于互联网、出版印刷、展览、影像资料、艺术品复制和衍生产品开发等。更重要的是,该平台可应用于艺术品认证领域,通过行业专家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保障措施,使艺术品鉴定有据可依,使艺术家、收藏家、消费者获得迅速核查艺术品真伪的便利,长远来看,这一旨在制约艺术品造假的举措,有望对上海当代艺术产业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上海文化研究中心巫志南研究员认为,文化产业园区能够成为产业发展的“助推剂”,与定位明晰密不可分,也是本市文化产业园区区别于一般创意产业集聚区的重要特点之一。今后几年,上海应继续加大对有特色的文化产业园区的培育,并以此为载体,大力促进文化企业成长,不断开发优秀文化产品,使上海的文化产业发展水平更符合上海建设文化大都市的要求。

上海创意园区

1999年,上海刚开始尝试改建旧仓库及厂房为创意园区。

上海已发展了三批创意产业园区。

第一批创意产业集聚区包括:田子坊、8号桥、创意仓库、天山软件园(上海慧谷白猫科技园)、时尚产业园、传媒文化园、乐山软件园、静安现代产业园、旅游纪念品产业发展中心、虹桥软件园(慧谷创业)、周家桥(创意产业之门)、设计工厂、M50、同乐坊、卓维700、昂立设计创意园。

第二批创意产业集聚区包括:海上LOFT(海上海)、上海创意产业联盟、2577创意大院、X2创意空间、车博汇、63号设计创意工场、天地园、慧谷智慧桥创意产业园、尚街LOFT、合金工厂、通利园、空间188、逸飞创意街、东纺谷、尚建园、旅游纪念品设计大厦。

上一篇:扔铅球作文500字下一篇:与屈原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