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重视家风教育的陆游

2024-04-30

【家庭教育】重视家风教育的陆游(共11篇)

篇1:【家庭教育】重视家风教育的陆游

【家庭教育】重视家风教育的陆游

【家庭教育】 重视家风教育的陆游

“望子成龙”的思想人皆有之,而在孩子成长中教育是第一位的。孟子说:“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规和矩是古代校正圆形和方形的两种工具,比喻人不经过教育,便不能成才。汉代文学家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说:“玉出于璞,而璞不可谓玉。”比喻美好的天性,还得靠人工加以调理。

我国历代文学家和诗人都写过示儿诗和示儿格言。他们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对儿孙们的期望,也包含了作者本人的辛酸经历和体验。汉代《古乐府长歌行》中写道:“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勉励青年人要爱惜时光,在青春年少的时候打下成材的基础,否则到老年懊悔是没有用的。

蜀汉丞相诸葛亮教训儿子说:“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意思是说成材必须学习,要学有成就,必须有志气,纵欲和懒散的人不能振作起来,怪癖和急躁则不能陶冶性情。

陆游在《冬夜读书示子聿》一诗中写道:“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诗人告诫儿子(子聿),成就学问在少壮年时就要下苦功,但光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还是表面的,要彻底了解事物的本质还得亲身实践。这也是陆游一生做学问的经验总结。

宋代文学家苏轼的《洗儿》诗则从另一角度对儿孙提出警告。诗曰:“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这首诗表面看来是自嘲,实际上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讽刺。苏轼一生才华横溢,聪明过人,但他不善逢迎拍马,好仗义执言,为此得罪了权贵,以致困蹇一生。

父母总是期望儿女能成才,有所作为的,为此,明代作家冯梦龙在《醒世恒言》中说:“种田不熟不如荒,养儿不肖不如无。”但如何使儿孙能健康成长呢?清代林则徐提出了让儿孙自强自立,不能有所依赖的主张。他写了训子对联,曰:“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损其过。”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到古人是很重视教育的,对孩子不能过宠、过纵,要求他们奋发向上,爱惜时光,参与实践,树立自强不息的精神。

南宋杰出诗人陆游,素重家风教育,一生留下家训26则。在良好家风熏陶下,陆游的后人皆成长为有用之才,一时俊杰。

陆游不仅有家训,还写了一百多首教育孩子的诗,经常告诫子女们说:“但愿你们长大成人之后,于国有用,于家尽责,于义无暇,于德不亏。”他教育子女要勤奋读书,不虚时光,在《五更读书示子》中写道:你们现在正是读书大好时机,要刻苦攻读,莫失良机。读书最要紧的是学以致用,要切实做到“善言座铭要躬行”、“学贵身行道”、“字字微言要力行”。学习古人的高风亮节,不媚权贵,正直无私,时刻想着报效祖国。

值得欣慰的是,陆游的后人,都没有辜负他的期望,不论为民为官,都做到了忧国忧民,正直忠贞。两个儿子均是有名清官;孙子陆元廷,为抗敌奔走呼号,积劳成疾而死;曾孙陆传义,与敌人势不两立,崖山兵败后绝食而亡;玄孙陆天骐在战斗中宁死不屈,投海自尽。满门忠烈,一家义士,就是对陆游的最大告慰。

陆游的成功家教告诉我们,好家风造就和睦健康家庭,好家风有助于子女成长成才,好家风必然会影响到学风、民风、政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这是民族兴旺发达、国家繁荣昌盛的必要条件。以史为鉴,今天强调家风建设,更有巨大现实意义。

好家风有助于培养优秀人才。好家风如同一所教学有方的学校,能用优秀的品德熏陶人,用良好的习惯改造人。家风虽是无形的、潜在的,但对家人的影响却是巨大的,对其成长既是一种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又是其行为规范的“校正器”,更是陶冶其道德情操的天然“熔炉”。曾国藩家风甚严,他为家人确立的勤奋、俭朴、求学、务实的家训家风,一直为曾家后人所传承,培养出优秀外交家曾纪泽等大批人才。

好家风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是社会正能量的重要源头。社会是无数家庭的组合,良好社会风气是无数家庭良好家风的高度凝聚。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先修身、齐家,才能治国平天下,志士仁人都非常看重良好家风的重要意义。诸葛亮宁静致远、淡泊明志的家风,包文正铁面无私、清廉刚正的家风,林则徐勇于任事、志节高清的家风,是进行传统教育的一面镜子。当代优秀公仆孔繁森、牛玉儒、郑培民、汪洋湖、丁晓兵等,不仅自己拼搏奋斗的模范事迹感动世人,而且其良好的家风也对社会风气产生深远影响,被奉为学习楷模。

人皆有家,有家就有家风。昔日陆游以德治家,重视家风,堪为楷模;我们今天也要严于律己,搞好家风。

爱国的绝唱——陆游的《示儿》诗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是我国杰出的爱国诗人。在他的一生和他九千多首诗中,始终贯串和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从而形成了他诗歌创作的最显著的特色,奠定了他在祖国诗坛上的崇高地位。他在临终前写的《示儿》诗,更是一首感人至深、传诵千古的名作: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译成现代汉语就是: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因此,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老子!

这首诗是陆游的绝笔。他在弥留之际,还是念念不忘被女真贵族霸占着的中原领土和人民,热切地盼望着祖国的重新统一,因此他特地写这首诗作为遗嘱,谆谆告诫自己的儿子。从这里我们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无怪乎自南宋以来,凡是读过这首诗的人无不为之感动,特别是当外敌入侵或祖国分裂的情况下,更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

陆游所处的时代,正是我国历史上民族矛盾异常尖锐的时代。在十二世纪初,我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建立了金国。在陆游出生后的第二年,金国占领了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市);第三年把徽、钦二帝掳去,北宋亡国。而当钦宗之弟赵构逃到南方,在临安(今浙江杭州市)建立了政权之后,不但不发愤图强,收复失地,反而任命臭名昭著的汉奸秦桧做宰相,一意向金人屈膝求和。绍兴十二年(1142年)和议告成,赵构竞无耻到向金国皇帝自称臣子,并答应每年献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跟金人划淮水为界。从此北方的大好河山沦为金人的领土,北方的广大人民横被金人奴役,而南宋小朝廷也只是偏安一隅,在敌人的威胁压榨下苟延岁月。后来宋孝宗赵眘与金签订的“隆兴和议”及宁宗赵扩与金签订的“开禧和议”,照旧屈辱求和。这种局面,当然是一向反对民族压迫的广大汉族人民所不能容忍的。因此在这一历史时代,不知有多少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挺身而出,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而陆游则是他们在文学战线上的杰出代表。

陆游一生经历了北宋的末年和南宋的前半期。由于幼年在敌人入侵下仓皇逃难,以及家庭和亲友的爱国言论的启发教育,陆游对当时的严重民族灾难有着极其深刻的感受,因而早在青少年时期,就在心灵深处埋下了爱国复仇的种子。此后无论在朝廷和地方做官,到川、陕前线从军,直至晚年在绍兴老家闲居,这颗种子生根、发芽、挺干、开花,虽然不断遭到风雨的摧残,却也不断地成长壮大,并且终于结满丰硕的果实。清朝诗人赵翼的《瓯北诗话》中有一段话,说得十分概括,他说:

放翁十余岁时,早已习闻先正之绪言,遂如冰寒火热之不可改易;且以《春秋》大义而论,亦莫有过于是者,故终身守之不变。入蜀后在宣抚使王炎幕下,经临南郑,瞻望鄠、杜,志盛气锐,真有唾手燕、云之意,其诗之言恢复者十之五六。出蜀以后,犹十之三四。至七十以后,……是固无复有功名之志矣,然其《感中原旧事》云:“乞倾东海洗胡沙”,《老马行》云:“中原旱蝗胡运衰,王师北伐方传诏,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则此心犹耿耿不忘也。临殁犹有“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之句,则放翁之素志可见矣。

当然,这里所谓“十之五六”,“十之三四”,只是粗略的统计,而且只是从数量上、表面上来看的;然而即此也可见陆游的“素志”是一贯的,是自少至老历久不渝的。尤其这首《示儿》诗是他生命终点所爆发出的爱国火花,也可看做他一生爱国思想及诗作的总结。

历代文人,凡是读过《示儿》诗的无不为之感动。早在南宋当时,刘克庄就有一首绝句说:朱自清本人也是一个深情的爱国者,新、旧诗都作得很好,所以他对陆游其人其诗的分析是深具慧心的。他从《示儿》诗中看到陆游“爱国热诚的理想化”,换言之,也就是陆游爱国思想的进步性和它所达到的高度。关于这一点,我们还可以进一步略加说明和补充:第一,陆游热爱祖国是和他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紧密结合的,既包括对“忍死望恢复”的中原“遗民”的深切怀念,也包括对“岁辇金币输胡羌”的南宋老百姓的同情与哀悯。其次是他对祖国不可分割的北方大好河山的系念,如“三万里之黄河”和“五千仞之太华”,以及“两京宫阙”等等。再则是他对民族语言和整个民族文化的爱护,惟恐在异族的长期统治下遭到破坏与同化,以致“东都儿童作胡语”,甚至整个第二代都“羊裘左其衽”,改变了汉族的生活习惯,忘记了自己祖先的传统(有关例证,详见拙著《陆游传论》下编第四章)。这些才是他“但悲不见九州同”和热盼“北定中原日”的主要原因,也是他爱国思想的根本内容。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其中包括对家乡、对祖国和对自己的人民、对优秀传统的爱。陆游诗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正是这些。因此朱文声称:“过去的诗人里,也许只有他才配称为爱国诗人”,这个评价虽显得过于强调,有抹杀他人之嫌,但为了指出特色,我们应该承认这是十分中肯而且公允的。

《示儿诗》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如今,距陆游写出他的《示儿诗》虽已过去七、八百年,但诗中所表现的爱国热诚,仍然催人泪下,发人深省。“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这首诗里“但悲不见九州同”的哀音,对祖国统一,认同回归,仍然是一个有力的呼唤。

篇2:【家庭教育】重视家风教育的陆游

家风是家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家庭成员尤其是家长的日常生活准则、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对孩子进行直接的教育和影响。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向上向善的正能量,营造家风好、民风纯、党风正、政风清的良好氛围,2017年开始,东至县关工委将青少年家风家训教育摆上关工委议事日程,列为关工委重点工作。

一是联合县教育局将“东至周氏家风馆”命名为青少年家风教育基地。在新投入使用的县城文化中心大楼《六世书香、百年家风》为主题的家风文化展馆展厅为基地,组织中小学生参观学习,让周氏文化精髓在青少年中得以传承、发扬光大。

二是组织开展老干部“家风家训与党风政风”座谈会。邀请部分离退休的副县级以上老干部到全县各乡镇、县直单位开展“家风家训与党风政风”报告会。发挥离退休干部自身的模范和榜样作用,结合他们成长和工作的经历来畅谈家风家训建设,鼓励和帮助年青干部的成长,带动党风政风的转变。

三是配合县文明办开展好家风好家训寻访。通过走访、座谈、调查问卷等多种形式收集“好家风好家训”,并对寻访到的家风家训进行总结提炼,将好的家风家训词融入推广到村规民约中,并邀请书法协会专家书写优秀家风家训,展示于“东至家风馆”。

篇3:【家庭教育】重视家风教育的陆游

(一) 传统“家风”教育是什么

家风, 因去年春节受到央视的关注而走进人们的视野。在现在这样一个高速运动的社会之中, 人们为了生计不得不来回奔波、各自忙碌, 只有在春节的时候大家才能聚在一起总结过去、憧憬未来。而在过年的时候说起家规家风这件事格外让人体会深刻, 因为无论是出门在外还是衣锦还乡, 生活不经意间就蕴含着对家风的传承与领悟。

家风又称门风, 是给家中的先辈给后人们树立的价值准则, 一个人所受到的家庭教育的外在表现, 这种表现从他的言谈举止之中便可得以窥视。这种无形的教育具有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 以其独特的方式影响着每一代人, 无论是孩子的心灵与性格还是成年人的思想与意识, 都受到了家风这种无言、无字乃至无声的力量的影响。因此家风是一种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 它对人的影响是全方位的, 从外在表现到内在思维的每个方面都会打上家风的烙印。可以说, 什么样的家风就会培育出什么样的后代。

家风在中国古代便早已有之在。春秋战国时期, 有关家风的表现便常常出现在一些政治学家、思想家乃至统治者的著述之中。广而言之, 古代人把家风总结为五常和八徳。五常为仁义礼智信, 而八德则为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古往进来, 家风就像各种风俗一样在中国大地得到不断的传承。明代郑板桥所言:“咬完几句有用书, 可充饮食;养成数竿新生竹, 直似儿孙。”这便是古代名人志士的持家之道, 他们也为我们现代人在对待家风方面提供了榜样。放眼现在社会, 习家“家风”:勤俭节约, 讲情义。毛家“家风”:低调做人、清廉。陈云家风:身教重于言教。由此可见, 家风祖训家训不会因时间的流逝而退化, 相反作为一种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家风只会历久弥新, 以其强大的生命力指引着后代人前行, 为世间提供源源不断的正能量。家风不仅仅存在于领导家中, 在寻常百姓眼中, 家风更是一个家庭必不可少的文化。如杭州退休老人的家风是孝顺、要和气。天津年货摊老板的家风是厚道、诚实。台湾杂货食铺老板的家风是正直和守法。由此可见, 家风存在于每一个家庭之中, 无论富贵与平凡, 家风都会以其独特的力量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家中的每一个人。

(二) 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对现代家风教育的内容解读

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看, 家风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三方面:价值观、与价值观相关的伦理观与道德观以及实现这些价值观的基本方法与规矩。所谓价值观指的是一个人通过家庭对世界的认识, 对其人生价值的认识。家庭教育, 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 这种教育贯穿于人的一生, 并对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而伦理观和道德观则体现出家风的外在表现, 从一个人的言谈举止以及待人接物的行动中, 我们便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家风如何, 良好的家风培育出的成员往往文明高雅、心地善良。进一步来说, 家庭教育是对人的一生影响最深的一种教育, 它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着一个人人生目标的实现。而这种目标的实现往往需要一个人付出艰辛的努力, 良好的家风可以为一个人的奋斗提供动力, 可以使其在困难面前勇往直前, 而不良的家风往往会导致一个人为了成功而走向外门邪路。

二、家风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是一个人接受教育的伊始, 从婴儿的呱呱落地到生老病死无时无刻都处于一个家庭之中, 更是随时都受到一个家庭家风的影响, 因此其重要性远超学校和社会。家庭教育曾经是中国文化的优势资源, 孝文化、君子文化都是中国式家庭教育的正面结果。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未成年人的价值观受到多重文化的冲击, 传统的家庭教育面临传承的危机, 其中过去以道德为核心的价值观遭到破坏, 重智轻德成为家庭教育的普遍趋向, 造成的严重问题亟待引起重视。此外, 家长工作以及生意的繁忙也导致了家长对孩子教育的忽视, 从而导致家庭教育的缺失。只有良好家风才能构建一个团结和谐的家庭关系, 才能促进家庭成员人格的健全、思想的端正, 相反而家风不正往往会导致家庭矛盾不断, 家庭成员往往相互埋怨、职责, 这种风气会在孩子心中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从而妨碍了其人格的正常发育。

三、构建和谐家风教育的途径

构建和谐的家风离不开家庭成员的共同努力。比如说家庭成员要始终保持家庭的和睦, 即使是产生矛盾时也要保持理智, 不在孩子面前吵架, 更不要在孩子面前流露出悲观绝望的情绪。此外, 家庭成员保持一颗善良的心也是至关重要的, 在别人遇到困难时要给予及时的关心和帮助, 绝对不能对别人遭遇的困难视而不见。具体而言, 良好家风的构建通常需要以下途径来完成。

(一) 家长要以身作则

孩子的世界观与人生观还没有形成, 其所有的行动都处于一种对大人的模仿期, 而家长是接触孩子最亲密的主体, 其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 家中在日常的生活中必须以身作则, 只有这样孩子才能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说家长在家待人接物要有礼貌, 不说脏话;彼此之间相亲相爱、和睦相处;在日常生活方面要勤俭节约不浪费。这样以来, 还在会在慢慢的学习之中不经意间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 不要对孩子施暴

暴力往往解决不了问题, 并会使原有的问题更加严重, 因此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切勿一贯的使用暴力来恐吓, 一味的暴力往往会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当孩子犯错误时, 家长要施以正确的引导, 比如说发现孩子抄袭作业时, 要将抄作业的害处告诉他, 让他明白这样做是不对的, 当他从心理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时错误的时候, 他就不会再做这样的事情, 而暴力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并不能保证孩子不会再犯这种错误。

(三) 对孩子多鼓励少批评

篇4:好家风给我的教育

从小妈妈就总是有事没事地给我上课,比如每天要养成讲究卫生的好习惯;吃饭时不能说不吃或不想吃什么菜,不剩饭,不浪费;尊老爱幼,不能顶撞父母,从小养成懂礼貌的好孩子;不说谎话,不占小便宜,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上了小学,妈妈很在意我的考试得分。她总说:成绩虽然不是验证学习好坏的唯一标准,但它能看出你是不是认真听课,认真写作业,是否弄明白了每一个不会的知识点。妈妈经常与我做正面的交流,对于我提出的一些疑难问题,不管再忙,她总能第一时间停下手中的工作,给我进行讲解。对于妈妈也弄不明白答案的问题,我们就一起查找工具书或上网找答案,有些时候还会争论得面红耳赤呢!

爸爸是个教师,他常常教育我,做人要宽宏大量,要懂得包容别人,不要因小事与人计较,为人要正直,不管是学习还是做其他事情,都要学会认真负责。他从不会轻易责罚我,只是在我做得过分的时候才会批评我几句。

律己而又和谐,这就是我们家的家风主旋律吧。

篇5:家庭教育之家风的重要性

茄子河中学 王姝萍

记得在马年春节的时候,中央电视台新春走基层特别策划随机采访了路人、企业家等各式人等,通过一个词,一句话,一个家里的故事,一段家庭的记忆„„说说自己感受最深的家风是什么?当时我的脑海里就在思考我自己的家风是什么?家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形式,内含丰富的道德素质教育和价值观培育的内容,需要从小抓起。那么什么是家风?家风又称门风,指的是一家或一族的道德准则和相沿成习的家庭传统与处事方法,好的家风来源于好的家教与严格的家规,所以如今孩子的教育不仅仅要靠学校,靠老师,更应从家风抓起。

古人云:“人无常心,习以成性;国无常俗,教则移风。”道德教化养成、道德失范治理,基础在教育。而道德教育又必须从娃娃抓起。常言道:“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孩子的心灵就像一块早春的土壤,播下什么样的种子,就会开什么样的花,结什么样的果。父母是孩子最早的老师,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常常是一辈子的。这是因为在孩子的心目中,父母是最强大的,无所不能的权威。因此在子女的身上,有着父母的影子;一个人的言行,体现家庭的素养。家风是一种潜在无形的力量,在日常的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心灵,塑造孩子的人格,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每个方面都会打上家风的烙印。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家风,就有什么样的孩子。

当前,班级里的孩子多数都是独生子女,而这个独生子女就成为家庭的核心,大家都围着这唯一的宝贝转。在生活上百般呵护,甚至娇惯、溺爱,“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这样养大的孩子,甚至连起码的自理能力都欠缺;还有的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对孩子进行“虎妈”式的教育,他们只关注孩子的分数和在学校的排名,拔苗助长,给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大大增加了孩子的学习负担。当然抓孩子的学习并没有错,比如帮助孩子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学习兴趣,提高自学能力,改进学习方法等等,都是家教的重要内容。但抓学习固然重要,却不是家教的唯一。家教的重点应该是教会孩子怎样做人,如何处世,不断提高独立生活的能力,不是一日之功,更不可能一蹴而就。

要培育好的家风,还必需改进家教的方法。“教得其道,乐为用矣,教不得法、无益于事”。正因为家风主要是由家长的形象、追求、喜好、品质、道德、家教等构成的。从我自己的体会来说,我父亲从来没有和我们讲过什么大道理,也没有成文的家规。可他以自己的言行让我们懂得了什么是“认认真真做事,老老实实做人”。现在我们班级,也经常开展类似的活动,表达每个孩子自己的家风,理想的家风,自己如何践行那些好的家风。每次的家长会上,还有个别与家长交流的时候,无一不谈到孩子在家的习惯养成、言传身教、父母的榜样作用等等,因此,我觉得家长以身作则是最重要的家教。

家风到底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呢?

一、家风是传统文化传承的载体

简单说来,家庭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围构成了家风。作为传统道德教育最基本的方式,家庭教育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修身,而这样的目标要求并不是简单的灌输,更通过包括家风在内的道德文化形式实现对人的熏陶感染。华夏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当然,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延续下来的家庭教育,其内容十分丰富,既有最基本的修身要求,也有社会道德规范的承续,还有主流价值观的传承,积极因素与消极影响同在,事实上,中国大多数家庭实际上受儒家文化的熏陶,也就是勤俭、节约、好学、上进„„这些构成了家风的基本内容。中国传统家庭教育中诗礼传家的内涵会随时代变化,但核心价值不改。社会在变,家风也是在与时俱进,更加开放、自由、健康、向上。在已被分割为小的家庭单元现代社会,弘扬好的传统家风家教可传达社会规范,无论是家庭、班级、校园乃至社会的风气自然会得到改善,我想这也就是我们教育所追求的理想状态。

二、家风作为培养孩子价值观的优势

虽然目前我们看到有个别家庭存在家风不正的问题,但是,绝大部分家庭都很好地承续了优良的家庭美德,形成了积极向上的家庭风尚,尤其一些平实而又富有感染力的家训,成为子女成长发展、家庭和睦、邻里团结互助的重要精神食粮,它也能够有效克服教育上的“断层”问题,我们看到在现实家庭教育中,祖辈、父辈和子女之间往往在一些价值观念上存在不小的差异,这有客观必然性,但是,这种状况的存在也带来互相的不理解甚至激烈冲突,特别对青少年一代而言,家庭责任感淡漠、啃老等现象的存在,不能不说与家风熏陶教育感染力的弱化有一定关系。因此,通过突出家风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能增强不同辈际之间的理解,为社会的稳定做出相应的贡献。

篇6:好家风给我的教育

从小妈妈就老是有事没事给我上“政治课”——比如, 养成每天讲究卫生的好习惯;吃饭时不能说不吃或不想吃什么菜, 不剩饭, 不浪费;尊老爱幼, 不能顶撞父母, 从小养成懂礼貌的好习惯;不说谎话, 不占小便宜, 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上了小学, 妈妈也同样很在意我的考试得分。她总说, 成绩虽然不是验证学习好坏的唯一标准, 但它能看出你是不是认真听课, 是不是认真写作业, 是否弄明白了每一个关键的知识点。妈妈经常与我作正面的交流, 对于我提问的一些疑难问题, 不管再忙, 她总是第一时间停下手中的工作, 给我进行讲解;对于妈妈也弄不明白答案的问题, 我们就一起查找工具书或上网找答案, 有些时候还会争论得面红耳赤呢!

爸爸是一名教师, 他常常教育我, 做人要宽宏大量, 要懂得宽恕别人, 不要因小事与人计较, 要为人正直, 敢于坦率面对, 不管是学习还是做其他事情, 都要学会认真、负责。他从不轻易责罚我, 只是在我做得过分的时候才会批评我几句。

律己而又和谐, 这就是我们家的家风主旋律吧!

现在, 我已经读四年级了。仔细想想, 我的一些好习惯都和我们家的家风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虽然妈妈还是在每次去学校之前给我上“政治课”, 爸爸还是时不时在饭前饭后和我聊聊关于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但我非常乐于聆听他们的一言一语, 因为那正是我们家的好家风。

(指导教师:胡银琼)

大脸猫推荐:

篇7:【家庭教育】重视家风教育的陆游

[关键词]传统家风家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作用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7-0068-02

一、引言

2015年2月17日,习近平在春节团拜会上说:“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中国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家风家训,其指导着一代又一代人勤勉、诚信、友爱、奋斗,成为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瑰宝。在当前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更要大力倡导中国传统家风家训的教育,其不仅是文化的结晶,更是传统美德的结晶,也是警世育人的基础。加强传统家风家训教育在当前具有弘扬传统文化美德、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提升个人修养等诸多方面的作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提升大学生的人格修养,使其养成完善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而加强对中国传统家风家训的应用尤为重要。因此,必须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全面强化中国传统家风家训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

二、中国传统家风家训概述

在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诸多优秀的历史文化,而家风家训以期多样化和丰富化的形式在历史文化中享有重要的位置。良好的家风家训对社会而言,就是一种道德的力量。良好的家风家训需要大家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去。如果每个家庭都能传承优良的家风家训,如果每个家庭成员都能拥有良好的家风意识,令人心寒的社会道德滑坡就一定能得到有力遏制。一个家庭的家风是积极向善的,一个家的所有家庭成员的品德是纯洁的、高尚的,那么一个社会就是和谐的。

从内容方面而言,中国传统的家风家训目前还没有准确的范围界定,其涉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各个方面的内容,比如曾国藩的《曾氏家训》有曰:“男儿当以懦弱无能为耻。扬善于公庭,规过于私室。”其中就有对个人修身的要求等。传统家风家训是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载体。因此,必须要在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深入贯彻中国传统家风家训教育。

三、中国传统家风家训教育的主要地位和作用

(一)中国传统家风家训教育的地位

1.中国传统家风家训是中华文化的结晶。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中国的历史文化长河中,中国传统家风家训逐渐兴起并取得了重要的发展,成为当前整个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在中国的传统社会中,任何一个优秀的家庭都十分讲究家风家训,其是在传统文化基础上,根据家族的发展,出于对人性的思考形成了涉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各个方面的一系列传统家风家训的格言,因此成为中华文化的结晶。

2.中国传统家风家训是传统美德的结晶。在中国传统社会中,传统美德一直被奉为为人做事的重要标准和基础,是对一个人整体素质进行衡量的重要标准之一。当前,中国传统家风家训随着社会主义建设进程的不断前进而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在中国的传统美德中,家风家训对其具有总结和发展性,可以认为,中国的传统家风家训是对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发展,是传统美德的结晶。

3.中国传统家风家训是警世育人的基础。在中国的传统教育中,十分重视对人的思想道德的教育,因此出现了一大批具有代表性的警世格言,对人的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而这些优秀的教育成果在很大程度上是来源于中国的传统家风家训。在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各方面的警世育人教育,这就需要充分发挥中国传统家风家训的作用。因此,中国传统家风家训是警世育人的重要基础。

(二)中国传统家风家训教育的作用

在当前,加强中国传统家风家训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就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而言,中国传统家风家训教育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弘扬传统文化美德。中国传统家风家训是中华文化和传统美德的结晶,对其进行宣传和教育有助于全面提升和弘扬传统文化美德,促进当代大学生在传统文化美德方面的学习,使其能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充分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进而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同时又使得中国传统文化美德在当代社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巩固。

2.进行有效的思想道德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思想道德教育具有十分关键的地位,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为人处世能力,必须要全面加强中国传统家风家训的教育,以对其进行有效的思想道德和思想政治教育。

3.提升个人修养。在传统家风家训中,其对个人修养具有较高的要求,而修身几乎占据了传统家风家训的大部分,因此在当前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加强对传统家风家训的教育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个人修养,使其能够在现有的基础上实现个人境界的升华,使其能够充分提升个人的修养和思想政治觉悟,进而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四、利用中国传统家风家训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一)开设传统家风家训相关的课程及讲座

传统家风家训在发展的过程中一般都是从具体的家庭出发,虽然有很多学者对其进行研究,但其所占的比例并不大。当前,在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要开设关于传统家风家训的课程和讲座。一方面,要对高校教师进行关于传统家风家训和思想政治方面的培训与教育,并根据学校的教学规划和目标,开设相应的家风家训的课程,使得高校教师能够在课程上充分将家风家训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完美的结合,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另一方面,要邀请一些专家和学者进行传统家风家训的讲座,对具体的事例和经验进行讲解,并充分迎合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思想,进一步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相关课程和讲座是提升传统家风家训教育,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果的重要基础,必须要给予其充分的重视。

(二)提高广大师生对传统家风家训的重视度

传统家风家训对人的教育首先体现在思想层面,再由人的思想对其具体的行为进行指导。因此,在传统家风家训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要全面提升对其的重视程度,将其视为一项重要的学习标准和行为准则。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很多理论和格言等都来自于传统家风家训,因此可见传统家风家训的重要性。所以,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必须要全面提升广大师生对传统家风家训的重视程度,使其能够在现有的基础上,主动学习和吸收传统家风家训的相关知识,并将其成功运用到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以此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同时,要特别提高教师对传统家风家训的重视度,这样一来,其就能够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对学生言传身教,使得学生随时能够感受到传统家风家训的重要性。

(三)举办关于家风家训的实践活动

传统家风家训重在实践,因此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要举办关于家风家训的实践活动,使得学生能够深切感受到中国传统家风家训的精华,使其认识到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传统家风家训所产生的重要作用。一方面,学校要定期组织专门的活动,使得学生以各种节目的形式展现其所理解的家风家训,提升其对家风家训的整体印象。另一方面,要组织学生深入具体的家庭中,学习其家风家训,提升其自身的个人修养。只有在实践中进行家风家训的教育,才能切实加强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促进作用。

五、总结

加强中国传统家风家训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能够充分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实现对世人的引导和教育。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应该要全面强化中国传统家风家训的重要作用。因此,必须要从开设家风家训相关的课程及讲座、提高广大师生对传统家风家训的重视度、举办关于家风家训的实践活动等方面出发,全面强化中国传统家风家训教育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促进作用,实现大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 言午,雨晓荷.家风家训[J].晚霞,2014(12).

[2] 李超.家风家训伴成长[J].宁波通讯,2015(8).

[3] 张洁.湖州市“家风家训”建设的实践与启示[J].江南论坛,2016(1).

[4] 王亚君,叶林.关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探讨[J].文学教育(下),2016(6).

[5] 任婷婷.新时期提高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对策分析[J].高教学刊,2016(11).

篇8:【家庭教育】重视家风教育的陆游

一、淀山湖镇“家风家训”现有做法与成效

(一) 开展家风教育进千家活动, 在 “群众学”中传播核心价值观。

开展家风家训“百场宣讲五进”活动。 以“市民课堂”、“社区第一课”、“百姓讲坛”、“道德讲堂”为载体, 集中力量开展《 弘扬好家风、 共筑中国梦 》、 《 改陋习、 讲文明、 求进步 》、 《 我们的节日》、《知荣辱、树新风, 做文明淀山湖人》、《影响中国三百年治家思想智慧———朱柏庐治家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市民价值观》等宣讲。 2015年开展宣讲130场, 参与市民9000多人次。 开设“社区居民流动论坛”, 讲述身边先进人物事迹、淀山湖好人事迹、开展“淀山湖好人故事”宣讲38场。

开展“议家风晒家训传美德”全民终身教育活动。 在全镇村、社区开展家风、家训格言征集和“好家风小故事”征集活动。 征集家风、家训格言470条;开展“说说好家风、好家训背后的故事”活动。 挖掘好家风、好家训背后的故事156篇;开展“好家风、好家训”主题征文好演讲比赛活动等。 通过“群众学”, 培育“爱国、诚信”的道德情操, 养成“尚德、尚美”的健全人格, 有效推动核心价值观传播。

(二) 开展家风家训实践活动, 在 “群众看”中传播核心价值观。

淀山湖镇出台《关于开展“传承好家训、建设好家风”活动的实施方案》, 组织干部带头“立家规、传家训、树家风”。 在市民活动中心设立“尚道尚美”好人文化墙, 在各村、社区设立“家风家训”教育画廊;开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专栏, 布置好“图说我们的价值观”、“我们的家风”宣传画册。 开展“家风家训寻访”及“家风家训进村规民约”活动, 通过公开栏、展牌、微信、报纸、网络等方式, 公开宣传好家风好家训, 对优秀家风家训家规和小故事集中进行整理编印成册, 发放到各村、社区集中学习、诵读, 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风家训的传承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 开展家风文艺周周演活动, 在 “群众演”中传播核心价值观。

通过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 让老百姓展示自我, 让邻里走得更近, 让群众欣赏真善美, 真正让家风与核心价值观教育“接地气。 淀山湖镇推出 “幸福广场周周演”的升级版———“爱我家园、乐在社区”社区文艺活动, 自创沪剧小戏《18号楼》、《心愿 》, 表演唱 《花园小区乐陶陶 》、《老来想点啥 》、歌舞快板《农民·居民·新市民 》、小品 《楼上楼下 》、《皆大欢喜 》、歌曲 《相亲相爱一家人》等, 唱出了当今农民的心声, 展现了社区居民邻里和睦、家庭和谐的幸福生活。 通过群众演, 帮助群众树立互敬互爱、和睦共处、文明礼貌的良好风尚, 激发群众热爱家园的热情, 进而促进良好家风的养成。

(四) 开展家风家训评选活动, 在 “群众评”中传播核心价值观。

开展家风家训教育评选活动, 突出群众的主体作用, 变传统的“我学、你看”模式为“我学、我看、我评、我议、我乐”。 举办“尚美人家·邻里秀” 社区公益活动、 开展寻找 “淀山湖好邻里”、“最美家庭”活动、开展“绿色淀山湖福满千万家”家庭知识竞赛、 志愿者进社区实践活动、“享生态美景·圆幸福之梦”—家庭文化主题活动、“绿色低碳·我家先行”家庭正能量公益活动。 通过活动发现评比推荐一批镇“好家风、好家训”先进典型, 评选一批“淀山湖好人”、“淀山湖道德模范”。

二、 推进家风家训建设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的思考

“家风家训建设”, 提炼容易践行难。 2015年我镇注重 “好家训、好家风”的教育实践, 取得一些成果。 但是在推进家风家训建设的过程中, 存在诸多问题, 群众的知晓度、参与面、接受度、践行程度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如何更好地推进家风家训建设, 以良好家风、民风助推淀山湖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再上新台阶, 值得深思。

(一) 在形成合力的基础上注重普及效果。

1.强化各级引领, 加大宣传力度。

强化党委政府领导、组纪宣、工青妇、学校、部门的引领, 筑牢社会和谐的精神纽带。 领导干部要在“好家训、好家风”教育与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方面带好头, 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组织、宣传部门要发挥理论工作的引导作用, 推动家风教育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工青妇部门要进一步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把学习宣传好家风,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项长期任务, 抓好、抓实此项工作;教育系统要广泛开展家风建设和道德实践活动, 使“好家训、好家风”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者、弘扬者和践行者。

2.认真谋划实施、注重普及效果。

注重挖掘提升, 要挖掘现有的传统资源、重点突出对知识人群、社区居民、青少年的宣传教育, 完善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体系, 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注重典型引路。 发挥名人资源的感召效应, 聚焦到普通家庭的家训家规, 以“看得见”的感召力, 引领群众, 培育新风尚。 将好家风好家训做实、做活、做优;注重群众参与, 以群众为主体, 丰富活动载体, 充分体现紧接地气、小中见大、鲜活生动、温情感人的特色, 真正发挥出家风在家庭育人的重要作用。

(二) 统筹谋划, 推进“尚德尚美”乡风文明建设工程。

1.实施 “好家风好家训”培育工程。

秉持建设“尚德尚美好人家”的理念, 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 以家风为切入点、以村风为出发点、以乡风为关键点, 着力推出以“好家风好家训”培育工程、打造“尚美人家”品牌;放大淀山湖镇家风家训试点村示范效应, 逐步向其他各村、社区辐射推开;依托各类平台载体、提高家庭对家风家训活动的知晓率和参与率。

2.实施 “村规民约”普及工程。

村规民约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也是推进乡风文明的有效载体。 以核心价值观为引领, 制定完善可倡导、可制约的村规民约,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和社会风气好转。 以《永新村村规民约》为范本, 其他各村参考制订通俗化、本土化的村规民约。 在制定过程中广泛发动群众参与, 广泛收集、充分听取村民的意见建议, 确保村规民约代表广大群众意愿, 接上地气;利用“社区第一课”、“三评三讲”、村民议事会、道德讲堂等平台进行道德评议, 形成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村风民俗。借助“传播文明尚德尚美”文明宣讲团, 让践行“村规民约”的好事例传播开来, 营造尚德尚美的文明氛围。

3.实施“志愿服务”提质工程。

篇9:家庭教育要以家风熏陶为基础

“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在长期的生活中,逐步形成的被家庭、家族成员认可并共同遵循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思想作风、审美观点、价值取向、精神追求等方面的总和。

家风在精神文化层面的东西可称为“家庭文化”。不论贫穷与富有,也不论社会地位高低,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特定的家风。作为文化现象,家风跟生物一样,是可以遗传的,由上一代传给下一代,一代一代不间断地传递、延续,逐步形成相对稳定的风俗、习惯、作风、传统。在这个过程中,家风随着社会的变迁会有所“变异”,但基本的核心的东西是不会改变的。“家风”对家庭成员来说,就好比物理学中的“磁场”,每个成员生活在其中,其思想行为必定要受到“磁力”的制约。长期生活在一个特定的家庭,必然会不知不觉地受到家风的影响和熏陶,其言行举止、性格气质必定要带有这个家庭的家风特征,并自觉不自觉地朝着家庭所希望的方向发展。

对未成年人来说,我们的孩子长期在家庭环境中生存和生活,耳濡目染、不知不觉地受到家庭的影响。因此,从一定角度上来说,家庭教育就是一种“家风熏陶”。所以,我们父母不要总指望别人教自己几个培养教育孩子的“绝招”,不要把家庭教育简单化、庸俗化,一定要重视家风建设。家风看起来很抽象,实际也很具体。家风是全家人共同创建的,应该是全家人共同遵守。

那么,父母如何带动孩子培养良好的家风呢?

第一是父母要立足家庭,面向社会。虽说家庭是相当封闭的社会组织形式,但家庭跟社会生活是息息相通的,孩子们长大后都要进入社会,融入社会。因此,要建立家风,就必须了解社会的发展趋势和对未来成员的要求,使家风既有家庭的个性特征,也具有时代特征,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第二是父母要加强自身修养。家风的决定者或者说起决定作用的还是父母。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家风。家长的自身修养至关重要。要把孩子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父母必须先成为这样的人。这不是以身作则的问题,而是父母的人格决定家风的方向,自然也决定孩子发展的方向。

第三是利用家庭集体教育教育和影响孩子。所有家庭成员要统一思想、行动一致,每个家长都不能放任自己,谁也不能迁就孩子。也就是说,教育孩子不能只靠某一个人,而要依靠一个教育的整体。这个教育的整体,实际上就是家风。

总之,建设有时代特点的积极的家风,一定要了解社会,研究社会。同时,还要提高分辨、识别、筛选能力,对待社会上的各种教育观念,应该有所选择、取舍。要时时刻刻坚持主流的价值取向,不能笼统地把社会上宣扬的东西都搬到家风中来。

篇10:重视教育的衔接

一、妥善解决前教育与当前教育不对称问题

每个学生都是前教育(主要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结果,前教育是当前教育的基础。当前教育是否有效,与前教育有很大的相关性。学生的前教育和当前教育,由于众多原因,会发生不对称、不衔接的问题。小林的问题,从侧面看,就是在前教育中,小林形成的行为方式与当前的班级教育不够对称。根据小林的行为表现,我们可以推断小林的前教育(家庭教育或班级教育)比较重视关爱教育。或许在他过去的班级里有相关制度,如鼓励对同学生日或节日表示祝贺,对患病同学实施慰问和帮助,等等;或许小林的父母教育他要友好地对待同学。总之,小林认同同学间的互相关爱,但是目前的班级教育与前教育不对称,这使小林成了另类。

其实,前教育与当前教育的不对称问题,在教育实践中普遍存在。因此,无论实践还是研究都要重视教育衔接,如,将学段和年级的教育衔接作为研究课题,要求起点班级的班主任家访率为100%,等等。同时也要重视德育碎片化的问题,因为德育越是碎片化,越容易出现前后教育无序、杂乱的状态。有经验的班主任特别重视学生群体和个体的前教育,确保当前教育能与前教育建构衔接、提升的关系,确保学生的品行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

二、实施具有针对性、发展性教育

学生处在道德成长和发展的关键阶段,要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重要的是通过对学生问题的甄别,客观地对学生所处发展阶段做出判断,以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把学生问题回归到“阶段性不足”,即学生的大部分问题是其所处的道德发展阶段使然。面对小林的问题,班主任不妨尝试做好如下工作:

1. 启发班干部以全体学生名义,真心实意给患病中的小林发一封慰问短信

这既是班级集体的应有之职,也是关爱他人的必要之举。为了做好这件事,可以不让其他同学知道目前小林的情绪,免得引起部分同学的抵触情绪。以后,班主任要在合适的时候使之成为班级制度。

2. 对小林进行个别化教育引导,促进小林的道德成长

可以从两个角度思考问题:

其一,按照科尔伯格的研究成果,小林目前道德发展处在“个人的工具主义目的与交换阶段”,处于这一阶段学生的思维逻辑是,“所谓对的,就是能够满足自己或他人的需要,按照具体交换原则作公平的交易”。小林认为,他对同学进行了真诚的慰问和问候,同学也必须这样对待他。王老师需要启发、指导他发展到新的道德阶段。在肯定小林关心同学的同时,让他知道关爱、友善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值得传承与践行。同时要让小林知道,真正的道德行为,应该是一种规则、责任和自觉,应该持之以恒、不求回报。

其二,按照上海的行为规范教育条例,初中后期和高中阶段的行为习惯教育要注重道德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等行为习惯教育中,由简单地守纪、守规,提升为对他人尊重、为善等道德品质。

三、提高教育衔接自觉

德育其实和教学一样,都有其内在的教育要求。《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了德育的三大任务,首条就是完善德育内容体系,要求“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成长规律,分别突出行为养成、道德认知、情感体验、理想信念的教育重点,形成分层递进、有机衔接的教育序列”。作为班主任,在教育实践中一定不能忽视教育的递进和衔接。

1. 班主任掌握学生前教育成果的一般要求

首先,要充分运用学生道德发展阶段的研究成果。关于学生的道德发展阶段已有实证并详细阐述,如皮亚杰、科尔伯格等研究者普遍认为,儿童的道德始于“他律”阶段,即他们毫不怀疑并遵循来自父母和教师的道德原则和观念。第二个阶段是“社会秩序”阶段,儿童终于明白道德原则不是来源于个人的意志,而是来自社会,他们开始理解道德行为的目的和要求,并根据要求行事。第三个阶段是“自律”阶段,个体以学会自己思考道德问题并主动按照思考的结果行事。一般而言,重视这些成果的班主任,就会大大增强工作的自觉性。

其次,要增强理解学生道德实际的紧迫性。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已成为德育效果最重要的指标,其前提是是否了解、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方式很多,如访谈、调查、材料分析和行为观察等等。教师需要突破的是怎样理解学生。如小林因为同学没有发出慰问短信而拒绝上课,这确实是问题。但这一问题和学生的众多问题一样,应该获得合理的解读,即理解为,处在某一道德发展阶段的学生必然会发生的问题。每个学生都可能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班主任不必将其复杂化。

2. 重视学生前教育与当前教育的对接

篇11:家风教育从幼儿期开始

从马年春节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新春走基层》播出“家风是什么”至两会期间“家风教育日”的倡导,可见家风教育对于一个人的成才成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品质性格初步形成的幼儿的影响更不容忽视,那么年轻的父母们应该如何渗透家风教育呢?

家长谈看法

刘敏 30岁 企业干部

言传更要身教 我的父母以前吃过很多苦,在生活上非常节俭,受父亲的影响,我也养成了节俭的习惯,可如何把节俭风传给女儿却不那么容易。就拿吃饭来说吧,饭桌上我指导女儿背诵古训“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可洗碗时妻子转身倒掉了没吃完的饭菜,女儿就立刻愤愤不平起来:“妈妈都把剩饭倒掉了,还糊弄我要节俭。”从这件事情中我得以深刻的反思,力争做孩子身边的“镜子”, 以身示范做好家风的践行者。当我把剩下的淘米水用来浇花时,把破旧的牛仔裤改装成小书包时,女儿也默默地效仿,她不再随手丢掉玩具、发卡之类的小物品,还把它们组装成了新的手工作品。看来,父母的言行胜于空洞的说教,是家风教育最持久最深入的精神力量。

王思彤 34岁 小学教师

细节不容忽视 其实,家风教育无须洋洋洒洒的口号标语,也无须密密麻麻的家规制度,而是要融入生活的每个细节之中。就拿我家4岁儿子爱磨蹭来讲吧,几乎每天早上都是慌慌张张地起床,马马虎虎地吃饭,弄得家里气氛一度紧张。我就把老人流传下来的顺口溜告诉儿子“早起三光,晚起三慌”,小家伙也跟着念着背着,再联系自己的日常行为,小家伙慢慢意识到了自身的不足,很快就改正了。还有每天一日三餐的餐桌礼仪,我都会手把手地告诉儿子怎样做是正确的,饭前要洗手,见到客人要礼让,不能挑食,还要细嚼慢咽……这些不起眼的细节是常被忽略的,但对于孩子的成长而言,却是必不可少的。这些点点滴滴的好习惯引领不正是最具体、最实用的家风教育吗?

专家给指导

陈庆卫 36岁 家庭教育指导师

营造家风氛围

家庭教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它的每一个细节都带着家庭风气的影响。家庭风气不是想出来的,而是由家庭中每个成员的生活和自己的操行创造出来的。如果成年人的言谈举止有失规范,即使是精心研究出来的教育方法也无济于事。我就看到过一个截然相反的例子。一个孩子出于好奇学着保姆的样子要擦桌子擦地,妈妈就说:“没出息,这些事不用你干,你天生就不是干这个的命,这是下人做的事情,你要做人上人。”幼小的孩子看到母亲每天对保姆挑三拣四,从来没有满意的时候,也渐渐地以为自己天生就是人上人,好吃懒做是最大的幸福。在幼儿园时,老师让她摆一下椅子,她会说:“我妈妈说干这种事没出息,我要做人上人。”

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

良好家风的重要基础是团结、平等、民主、和谐的家庭关系。如果,家庭关系不正常,互相指责、埋怨、争斗、打骂、吵架,孩子感受到的是家庭的冷淡、冷酷、敌对情绪,心灵深处就会留下痛苦的伤痕,就会影响到学习的兴趣、学习的效果。为了给孩子的成长创造一个良好家庭环境,家庭成员之间应该和睦相处,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谅解。家长对孩子也要民主,主动倾听他的意见、平等协商。为了孩子,一定要加强家庭成员之间的团结,给孩子创造和谐的家庭环境。夫妻争吵甚至动手,爸爸妈妈整天吵架,不是砸玻璃就是摔东西,孩子会不烦吗?还有心思学习吗?这样的家庭能培养出有教养的文明人吗?

注重方式创新

上一篇:垂柳高二作文下一篇:礼仪部开学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