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管理工作会议

2024-05-16

抗菌药物管理工作会议(精选8篇)

篇1:抗菌药物管理工作会议

湖北中医药大学黄家湖医院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小组会议记录

时间:2018.1.18 地点:二楼小会议室

参会人员:李瑛、胡俊铭、陈海霞、许海、戴琪、夏艺、万运方、黄祥、胡珊、吴庆艳 主持人:胡俊铭

会议主题:2017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总结 会议内容:

1、总结我院2017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小组已经开展的工作

1.1 2017年初组织全院医生护士再次学习了《2015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指南》,强调临床工作中要严格按照指南规定合理应用抗生素,既要保证临床效果,又不能超范围用药,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行为,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水平,促进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控制细菌耐药,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1.2 结合《基本药物制度》严格筛选现有抗菌药物的品种数量,使全院抗菌药物控制在15个品种以内,做到既可满足临床日常工作需求,又优化了抗菌药物供给结构。

1.3 每季度开展该季度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工作总结,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并督促落实到位。

通过这一系列举措使我院抗菌药物应用逐步规范,各项主要评价指标均达到规定范围内。

2、现开展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我院现有的抗生素品种中,口服品种较多,注射剂相对较少,且注射剂多为各类抗生素中的一、二代品种,对一些重症感染或老年、合并症较多的患者选择性有限。当然,这也跟我院的医疗现状有关。

3、今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小组的工作计划

1.1继续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于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意义的认识,逐步改变医师用药习惯。使临床医师熟悉并掌握药物的适应证、抗菌活性、药动学等,在实际工作中正确选用抗菌药物。

1.2将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纳入医疗质量管理,严格落实抗菌药物分级管理、使用制度。

1.3每季度对全院临床医师的处方及病历进行抽查、点评,对出现抗菌药物超常处方且无正当理由的医师提出警告;对存在不合理用药的问题进行整改;对多次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医师予以院内通报并计入考核。

1.4加大宣传力度,让全民意识到滥用抗生素的危害,切实做到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篇2:抗菌药物管理工作会议

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会议内容记录

会议地点:

1、通过我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调整名单。

2、关于建立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名单。

3、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工作职责和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工作职责。

4、关于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培训开展情况。

5、关于公布医院35种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

篇3:抗菌药物管理工作会议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2011 年11 月17 日和2013 年12 月16 日0:00-24:00 的所有住院患者, 包括当日出院的患者, 但不包括当日新入院的患者。

1.2 调查方法按每50 张床位配备1 名调查人员的比例, 医院500 张床位共配备了10 名调查人员, 由医院感染控制专职人员和各病区主治及以上医师组成, 医院感染控制专职人员任组长。所有调查人员经过培训后随机分配到每一科室, 逐一查阅住院病历, 根据长期医嘱和临时医嘱如实填写“ 抗菌药物调查表”, 调查不包括抗结核药、抗病毒药、皮肤外用、雾化吸入、耳鼻喉科及眼科局部使用的抗菌药物。

1.3 统计学方法全部数据录入SPSS 16.0 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抗菌药物使用率2011 年11 月17 日当日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7.7%, 2013 年12 月16 日当日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0.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0.05) , 见表1。

2.2 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2011、2013 年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比例分别为66.9%、31.7%,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2。

2.3 抗菌药物联合使用情况2011、2013 年抗菌药物联合使用比例分别为27.90%、12.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3。

2.4 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前病原学送检率2011 年、2013 年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前病原学送检率分别为13.73%、28.83%,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0.05) , 见表4。

2.5 抗菌药物使用级别2011 年、2013 年使用非限制抗菌药物比例分别63.64%、77.46%。 两次调查均未使用特殊级抗菌药物,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0.05) , 见表5。

3 讨论

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既是当前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医院感染管理的核心内容, 更是遏制细菌耐药的重要举措。 为保证人民群众健康, 有效延缓细菌耐药, 医院针对实施干预管理前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现状, 按照2011 年《 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 的要求成立了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管理领导小组及以院感办牵头, 药剂科、医务科协助监管的多部门联动管理模式。 并制定了抗菌药物管理相关制度, 如医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规范、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外科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使用处方及医嘱点评制度及奖惩制度。 并编写了医院35 个品种的抗菌药物使用手册, 临床医师及药师一人一册。 同时开展了相关制度及使用方法的培训, 培训后进行考核, 考核合格的给予抗菌药物处方权限, 不合格者给予第二次考核的机会, 直至考核合格方可给予处方权限。 监管方式以每季度随机抽查门诊处方、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随机查阅归档病例等多种形式进行。 检查结果严格按照奖惩制度落实奖惩, 对多次出现不合理应用的科室及个人除进行沟通谈话外对其抗菌药物使用方法进行现场指导。 通过两年的全程监管, 将质量管理的PDCA循环[1] ( P-计划;D-执行;C-检查;A-持续改进) 运用到抗菌药物管理中, 反复督查、反馈、整改落实, 不断持续改进, 使抗菌药物应用合理性明显提高。

调查结果显示, 我院2011 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日使用率37.7%, 高于2012 年李晖等[2]报道的不同规模医院抗菌药物日使用率, 2013 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日使用率38.80%, 明显低于2011 年本院调查结果与2012 年李晖等报道的横断面调查结果相近。 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比例由2011 年的66.88%降至2013 年的31.69%, 干预管理后的比例与华国栋等[3]报道的预防用药比例29.20%的水平相近。 管理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现象大部分集中在手术科室, 几乎所有的手术患者均使用了抗菌药物, 内科的部分脑梗塞、心血管疾病患者、儿科的一些病毒性感染患儿也不合理使用了抗菌药物。 进行管理后手术科室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比例从82 例下降至38 例。

加强管理后抗菌药物联合应用比例由27.90% 下降至12.70%, 管理前抗菌药物联合应用比例27.90%与2011 年蒋春涛[4]报道的区级二级医院联合使用抗菌药物比例28.80%相近, 干预后的联用药比例明显低于2009 年福建省相关报道[5]。 在联使用抗菌药物方面我院一直控制在较合理的范围, 这可能与我院没有重症监护病房及感染性疾病科有关。 开展抗菌药物管理后当日限制级抗菌药物使用比例由36.36%下降至22.54%, 两次调查结果均显示我院限制级抗菌药使用率明显低于国内相关报道[6], 无滥用特殊级抗菌药物现象, 可能与我院的规模小、接诊对象疾情轻 ( 主要是农村常见疾病患者) 、医院单病种限价有关。

病原学诊断是评估临床医生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金标准, 因此提高治疗性用药病原学的送检率也是医院重点管理内容。两次调查结果显示管理前后我院的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微生物送检率均低于卫生部的标准及国内相关报道[7]。 原因可能与我院微生物实验室条件、人员、设备配置有限有关;另外按照2012 年卫生部下发的《 抗菌药物临床专项整治活动方案》 要求接受限制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标本送检率不低于50%, 接受特殊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标本送检率不低于80%。 方案里没有对治疗性使用非限制级抗菌药物作具体指标性要求, 而我院大多数患者使用非限制级抗菌药物, 在监管过程中重点要求在使用限制级、特殊级抗菌药物治疗时微生物的送检率, 没有对使用非限制级抗菌药物微生物标本送检率作具体的要求。 另外我院80%的住院患者来自于从农村, 控制检查费用解决农民看病贵的问题也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内容, 所以要使用非限制级抗菌药物治疗微生物标本的送检率就没作硬性的要求及监管。 这可能是导致我院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前微生物送检率不高的主要原因, 今后有待逐步改进。

以上调查结果显示, 只要卫生行政部门及医院认真加强监管, 严格落实奖惩, 严禁开单提成, 就能有效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今后医院管理应更加细化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方案, 加大督查力度, 延缓细菌耐药, 降低医疗成本, 保证患者健康, 提高医疗质量。

摘要:目的 评价区级二级医院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管理后的成效, 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证据。方法 调查某区级二级医院2011年11月开展抗菌药物管理前及2013年12月开展抗菌药物管理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开展抗菌药物管理后抗菌药物使用率由37.7%降至30.8%;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比例由66.9%降至31.7%;联合使用抗菌药物比例由27.9%降至12.7%;使用限制级抗菌药物比例分别由36.4%降至22.5%,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病原学送检率由13.7%上升至20.8%,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加强监管, 可有效提高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

关键词:抗菌药物,管理,调查,对比分析

参考文献

[1]俞海峰.探讨抗菌药物的规范使用及成效性[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3, 23 (9) :2179-2180.

[2]李晖, 钟巧, 梁振涛, 等.64所医院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3, 23 (21) 5143-5145.

[3]华国栋, 何婷, 张彦丽.医院2009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1, 21 (14) :3020-3022.

[4]蒋春涛, 林霄, 李懿.二级综合医院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3, 23 (13) :3069-3071.

[5]曾邦伟, 战榕, 吴小燕, 等.福建省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结果趋势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1, 21 (6) :1098-1100.

[6]温朝阳, 钟玲, 方怡.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调查分析[J].广东医学, 2010, 31 (22) :2979-2981.

篇4:浅析抗菌药物管理现状与对策分析

【关键词】 抗菌药物 使用 调查 分析 管理

【中图分类号】 R9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3-0354-01

就像蒸汽机对于工业革命,抗菌药物的发明及应用是人类医学治疗史上的一次极其有意义的重大革命,自此以后,抗菌药物自然也成为当前临床应用最为广泛和重要的一类常用药物。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抗菌药物被人类不断的研究开发出来,必然存在着很多不合理使用的现象,例如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的滥用、误用、混用等不规范、不合理现象。本文现就八师28家基层医院当前临床应用抗菌药物的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做出相关阐述。

1 八师28家医院临床抗菌药物的应用现状及出现的问题

1.1 抗菌药物适应症的选择不够合理

由于近些年越来越多种类的抗菌药物被开发和投入到临床治疗中,医师们也拥有更多选择的余地,虽然抗菌药物在现在很多临床诊断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也不乏一些医师假公济私,出于经济目的而不分患者的疾病种类和病情程度,只给病人选择价格昂贵或用药周期长的抗菌药物;另有一些医师对于患者由于长期服用同一种抗菌药物产生的抗药性不够重视,从而不能及时调整用药,造成患者的病情加重;还有一些医师在选择药物时,不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因人制宜,因病制宜,而是依照自己的喜好,习惯性的选择某几种药物;很多感冒发烧的患者,并美其名曰是用来预防感染,强迫患者使用。当然这种行为并不是经常出现,也不是每位医师都有,但确实不能不得到重视。

1.2 抗菌药物用量大、用药周期长、频繁更换

临床案例证明,一种抗菌药物进入人体后并不是立马就能起到抗菌的效果,会有一段反应的时间,一般情况下,三天后才能看到明显的药效,与此同时,医生不应该只凭感觉确定用药是否有效,而是要依据一定的药理学、药效学原理。而一些医学基础知识并不扎实的医师认为抗菌药物的作用就是杀灭细菌,正常人服用也没有关系,因而为了提高药效,加速治疗,就会盲目加大抗菌药物的用量或者用药周期,当发现患者产生耐药性等问题时,错误地认为需要持续加大用药量和用药周期。这样的想法导致他们发现短期使用一种抗菌药物后治疗效果不理想时,就会怂恿患者开始使用其他种类的抗菌药物,最终导致在很多的治疗时间内却频频更换治疗药物的现象。

1.3 抗菌药物的搭配应用不当

有时患者的感染病原体较为复杂,或者说有时候为了增强治疗效果,少数临床会同时选择几种抗菌药物的搭配使用,而更多的情况是,一种抗菌药物即可治疗多种细菌引发的感染,而医师却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从而造成重复用药的现象,甚至还有个别医师在同时使用多种抗菌药物治疗时,没有意识到两种或者多种抗菌药物之间的协助作用或者是它们的相互抵抗作用,从而使得患者病情加重或者病情无法根治,贻误最佳治疗时机。

1.4 管理过程中的不合理现象

任何一个机构如果缺乏合理的监督管理机制都无法高效长久地运行,医院抗菌药物的管理更是如此。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不仅仅是个别医师个人的问题,它反映的是整个医院医药监管体制出现的瑕疵,医师给患者无指征的预防用药、治疗用药以及抗菌药物种类、用量的错误选择正是在这种不健全体制下钻空子的显著表现。医院抗菌药物监管体制理应环环相扣,从前期的配备、到患者开药过程、以及后期的检查管理应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而目前28家医院的实际情况是监管环节断层,各部门管理职责也不够明确,甚至很多部门的监管职能无法进行有效的执行和强硬的行政干预。

2 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对策

2.1 增强医务人员医德医务培训,加强其合理用药意识

对医院的医师进行定期不定期的医德医务等专业知识的培训和考核,要求医师熟悉自身科室的各种抗菌药物使用指征、剂量、剂型、应用方法等。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务必遵循“最小有效剂量,最短必须疗程”原则,在适应症和给药途径上严格把关,在选用药物及用量方面更是要严格遵守药理学、药效学的标准执行。医务人员应不断加强自身基础知识的学习和锻炼,掌握抗感染治疗新动向和细菌耐药性的发展动态,充分利用各种途径和各种形式的培训、进修、专题讲座等提高感染病的病学诊断水平,切实提高合理用药水平。促进临床合理用药,规范源头是关键,因而必须其给予足够重视,不断加强医师的合理用药知识技能。同时还要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医德医風的教育建设,对于不重视患者实际情况遭到患者投诉的医师要给与其严肃处理,对有失医风医德的行为也要严厉地制止。

2.2 加强分级分类管理,加大检查督导力度

通过针对八师28家医院现存的抗菌药物使用调查中所发现的问题,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增强抗菌药物的宏观管理,不能只制定政策,必须制订切实可行的措施,如对适应症要严格审核,减少使用抗菌药物的频率,尤其是外科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使用频率;尽可能少的减少在外科预防过程中三代头孢菌素的使用频率;选用抗菌药物的时候,要严格根据药代动力学和药敏结果,调整抗菌药物目前的应用体系,一定能将现存抗菌药物的不良使用现象彻底根治。

参考文献

[1] 李恩杰,田立华,2型糖尿病并发泌尿系统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1,18(1):142—143.

[2] 朱鹏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监测.药物流行病学杂志,1988,7(4):199-201.

篇5:抗菌药物管理工作会议

专项整治活动推进工作视频会议

2011年10月14日卫生厅组织的卫生部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推进工作视频会议,现将会议主要内容进行整理:

一、部分地区和单位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经验交流

(一)天津市卫生局

1、以强化组织领导为保证,夯实基础

积极营造氛围,做到人人关注,社会参与

2、以限定药物使用为保证

(1)一对一点评,严格把关

(2)面对面交流,典型引路

(3)背对背检查,务求实效

(4)实打实推进,科学管理

3、以有力措施推动落实

(1)全市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品规达标,某院抗菌药物使用金额下降60%(2)促进医院感染控制水平的提高,抗菌药物使用率下降,但感染率并未上升

(二)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

1、领导重视,制度完善

2、机构健全,责任明确

3、通力协作,多管齐下

(1)医院周会及时公布相关信息

(2)医院内药学网络支持

(3)全院药事法规培训

(4)抗菌药物处方权限设置提示

(5)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信息化管控

(6)定期汇总分析,及时反馈

(7)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的管控

(8)使用治疗性抗菌药物的管控

(9)大处方的管控

(10)开展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监测与评估

(11)临床微生物标本监测和细菌耐药性监测

(12)加强抗菌药物采购管理

4、持续改进,卓有成效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下降,药占比下降,低于40%,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用药天数缩短,用药级别合格率上升。

(三)吉林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1、统一思想,自觉做好工作

2、统一思想认识,保证工作落实

3、统一思想认识,务求实效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52DDD,I类切口抗菌药物使用率26%,术前0.5-2小时内用药率88%。

4、统一思想认识,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合理用药

二、马晓伟副部长就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进行再动员、再部署

(一)会议目的

进一步巩固专项整治活动成果,交流工作经验,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就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进行再动员、再部署。

(二)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开局良好,起步稳妥,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分析原因如下:

1、加强领导。

2、有医改大背景作为良好的基础。

3、增强信心,说明经过多年努力、培养,医务人员在职业道德基础上具有良好的基础。

(三)存在的问题

马副部长强调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预期难度大,困难多,比较棘手,但现在看来,总体进展较好,卫生部将下大决心继续进行抗菌药物的整治,不允许出现反弹,存在的问题主要是:

1、成果是初步的,并非永久性,不够稳固。

2、还有一些单位没有行动起来,认识不足,动力不足。

3、长效机制尚未建立。

同时强调目前是高压态势,将来是长效机制,医院下一步将迎来“三个转变,三个提高”,(三个转变:即从卫生部门一家监管向多部门综合治理转变;从单靠政府监管向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结合转变;从简单地依靠处罚向服务、引导、处罚并重转变,监管水平不断提高。三个提高:一是加强县医院建设,特别是人才、技术、管理等方面的软件建设,明显提高县级医院服务能力和水平。二是充分发挥县级医院城乡联动纽带作用和县域龙头作用,推动城乡医院人才、技术、管理纵向流动,提高医疗服务体系整体效率。三是以改革补偿机制为切入点推进县级医院综合改革,通过改革支付方式等多种形式,改革以药补医机制,进而推动治理机制、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等改革,探索公立医院改革的基本路子。)

篇6:抗菌药物管理工作会议

马晓伟副部长的主要讲话内容

(根据记录整理)

抗菌药物的使用不应该是由我来讲,应该是大学老师、临床医生来讲,这是因病施治、合理用药的基础内容。但现在抗菌药物滥用问题越来越突出,引起了政府、社会、行业内的高度关注;抗菌药物滥用对国家、民族贻害无穷;抗菌药物的滥用是否该收场了?

现在的局面一定要有所改变。在这一问题上,医生、院长及卫生行政部门应负责任,抗菌药物的滥用是政府工作的缺失。在抗菌药物是否滥用问题上是非分明,没什么可说的。从弗莱明发现青霉素至今,抗生素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青霉素每日一次的用法是错误的(青霉素应该一日量分2-4次使用),现在的抗菌药物有从患者入院一直不停的,忘了?不知道医院的三级查房查不查;这一问题不能不管,卫生行业要从我做起;我们对专项整治活动的意义要有深刻认识;化学药品特别是抗生素是人类抗击疾病的重要工具,是人类科技方面的重要成果。抗菌药物在养殖业、种植业及医疗行业的滥用非常严重;今年的世界卫生日的主题就是“今天不采取行动,明天就无药可用”,可见,抗菌药物的滥用在全球都不同程度的存在;近二三十年来,我国抗菌药物的滥用愈发严重,直至演变成目前的状况;在所有的利益目前,人民利益在先,卫生部对此高度重视:抗菌药物使用动态监测及未来走向都有所考虑;抗菌药物使用现状不容乐观:品种多、使用频率高、使用强度大,基层医院滥用大有超过大医院之势;本次专项整治,三级医院是重点。

抗菌药物使用排名表明:喹诺酮类、头孢三代、二代位列前茅。我对喹诺酮类位列第一部不理解(情绪化):喹诺酮是抑菌药(原话如此),使用量位居前列是以药养医机制的结果。抗菌药物用量大、使用范围广、使用方便、群众欢迎。原因:医药企业片面提高价格,医院卖贵不卖贱(欧美、香港的药物便宜,喹诺酮类就是这类药物);卫生部将采取的举措:对部管医院不规范、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进行内部通报,这种事检察部门一介入就会查到别的事(最后就是医生退钱政策);我国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是世界平均强度的两倍多;专项整治对预防用药下降比例有指标(必须下硬指标);卫生部医政司对专项整治动作坚决;目前的医保政策刺激了老百姓的消费,造成医疗机构滥用抗生素(有这样好的政策,医院怎么还滥用抗生素?不解);对三代头孢作预防用药的不处理不行,抓到谁谁倒霉(也不能都抓啊),(警方)没破的案子多了;卫生部将取消(部管)滥用抗生素医院国家重点科室资格;国家在顶层设计时,医院能否进来以医院院长的工作来衡量,重点:三级医院的外科预防用药问题更突出;新农合报销比例得到了70%;对以药养医问题的解决我现在没有疑义;机制问题建议大家看看上海的做法:总量控制、结构调整(这是趋势,得走这一步);医改不走回头路(计划经济时代的低水平服务的老路);政府购买服务是无穷的,但对费用要进行监管(小轿车不能走人行道,不遵守交通规则车主就要下来步行;踢足球不能用手);医疗机构的补偿问题将逐步解决,医药分开时,抗菌药物滥用问题就解决了;我国抗菌药物滥用问题不同地区差别大,耐药问题严重(原因:医生水平低,企业推动抗菌药物销售,政府监管问题,新农合报销比例的导向问题);主要问题是利益驱动导致滥用抗生素(要提高医疗质量,降低费用);医改:药费成为成本,价格体系的改革是关键(改革价格体系,监管费用,加强行政监管),提高技术劳务的价格;支架问题,材料问题:科室使用中的问题(涉及医生、护士长):骨科、心内科等(检察机关不能查,查一个倒一个);医院关注的应是管理和发展的问题;药品使用存在问题的有以下几大类药物:抗生素、心血管用药、抗肿瘤药及血液制品、生物制剂;首先解决抗生素的问题。

医院的收入分配问题、编制问题卫生部考虑到了(医院的自由度、医生的自由度将会更大,但必须有限制,鸟在笼子里可以自由的飞),医疗消费要使人民能买得起;卫生系统要提高形象;抗菌药物滥用问题的解决是长期任务,但专项整治有目标、有阶段、有重点(这是人民内部矛盾),卫生部将表扬一批、通报一批、查处一批;通过专项整治,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问题,以治标为主(解决根本问题可能在50年之后);专项整治活动统一部署、统一安排、统一实施;管办分开(反对者要求卫生部顶住,没有成绩怎么顶?卫生厅长负责任了吗?医政处办了几件事?医政管理人员没进过医院听不懂内行话);医生中多数同志与工商、税务不一样,读书人讲礼貌;

院长、科主任的责任:院长应提高水平,院长职业化程度不高,人事关系等脑中空白,必须刻苦学习,增长才干(有些院长人、财、物都管,遇到什么会开什么会,群众有意见(不是天生我材就适合当院长的,医生一不小心就当上了院长);我在当院长时就不找政府讨钱;不会管理的院长写不出落实方案(心里不明白,开会时院长让书记说,书记说,还是院长说吧);老院长的卸任使人难过,这是一个时代的结束,新院长应接兢兢业业为人民服务的班,不是接权力的班(不会说的照着说,如:这是卫生部说的);专项整治要有机构:院长挂头,抗菌药物品种调整应开会,听取意见,不行的话让科主任投票(这是民主);加强领导,要有监督表,人员落实,党组织发挥作用;滥用抗生素的问题有四步走,最后一步是行政处理;医疗机构自查自纠,卫生部将先通报,取得开门红;媒体正面宣传,不能吵,一吵容易出问题(统计数字内部通报,不作承诺);卫生部门建立监测网及长效机制、督查、总结经验(少说多做);该卫生部解决的问题医疗机构要积极反映(政府直接投入有限,价格体系的改革是核心,医疗机构要适应市场机制);公立医院的改革渐入佳境;临床路径、信息化建设都是医疗机构参与医改;医改: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和同志们各有任务,服务与保障体系要更好的接轨;在抗生素滥用问题上我们只讲自己的事(定价问题不讲);医药企业经过30年的改革,有成绩,也有问题(药品短缺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医院欠钱应该给企业(医院与医药企业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要与药企建立正常关系,健康协调的发展)。

篇7:抗菌药物管理工作会议

二、医疗机构应当实施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与特殊使用三级。

(一)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与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相比较,在疗效、安全性、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药品价格等方面存在局限性,不宜作为非限制级药物使用。

(三)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具有明显或者严重不良反应,不宜随意使用的抗菌药物;需要严格控制使用避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的抗菌药物;新上市不足5 年的抗菌药物,疗效或安全性方面的临床资料较少,不优于现用药物的抗菌药物;价格昂贵的抗菌药物。三、二级以上医院应当对本机构医师和药师进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和规范化管理的培训。医师经考核合格后获得抗菌药物处方权,药师经考核合格后获得抗菌药物调剂资格。其他医疗机构医师、药师由设区的市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相关培训、考核,经考核合格的,授予抗菌药物处方权或者调剂资格。

四、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经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可授予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经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可授予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

五、临床应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应当严格掌握用药指征,经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指定人员会诊同意后,由具有相应处方权医师开具处方。门诊医师不得开具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会诊人员由具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经验的感染性疾病科、呼吸科、重症医学科等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和感染专业临床药师担任。

篇8:抗菌药物管理工作会议

关键词:抗菌药物,分级管理,抗菌药物管理,合理用药

目前,我国各个医院中普遍存在着抗菌药物滥用的现象,2011年4月卫生部发布了“关于做好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1,2],通知中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努力的开展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管理,从而更加有效地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为了考察本院抗菌药物的分级使用情况,以西药房作为示范,采用WHO推荐的金额排序法以及用药频度(DDDs)分析方法[3],对本院自2011-2012年西药房中抗菌药物的品种的使用进行分级管理,以观察该制度在本院西药房抗菌药物管理中的临床效果,现将研究统计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西药房自2011-2012年的药物的出库数据,以抗菌药物作为统计的主要药物。抗菌药物的数据主要包括药品的名称、规格、数量以及金额。

1.2 方法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指导方案》将本院中常用的抗菌药物进行分级,采用用药使用金额排序方法以及用药频度(DDDs)对药物进行归类统计分析。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DDDs)=某药年消耗总剂量/DDD值。其中DDD值以《新编药物学》第17版或者按照药品的说明书作为标准。

2 结果

2.1 2011-2012年分级使用抗菌药物的数量、用药金额、百分比以及DDDs情况,见表1。

2.2 2011-2012年分级使用抗菌药物,其中抗菌药物DDDs排序前10位药物的用药金额,用药频度,具体使用情况结果见表2。

3 讨论

目前,根据我国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以及中华医学会联合发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的规定[4],从药品的安全性、临床疗效、对细菌的耐药性以及价格等方面的因素考虑,对本院目前使用的抗菌药物按照药物的分级管理主要分为三类,主要为:(1)非限制使用的药物(一线药物),该类抗菌药物经过临床中长期的应用后,其临床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较少、价格经济合理,同时对细菌的耐药性影响较小;(2)限制使用的药物(二线药物),该类型的抗菌药物的临床疗效较好、但是不良反应较为明显、价格昂贵[5],需要经过主治以上的临床医师进行签字后方可使用,例如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3)特殊使用的药物(三线药物),该类药物对具有针对性的患者疾病具有独特的临床疗效,但是毒副作用尤其明显,价格昂贵,本品必须有详细的用药说明书以及药理检验以及临床检验合格的标志方可在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或者科主任的签名条件下开据应用[6],如万古霉素、第四代头孢菌素类、碳青烯类药物、两性霉素等。其中,非限制使用的抗菌药物是临床及西药房中感染患者首选的药物,因此,非限制使用的药物的用药频度每年都有明显的增加趋势。自2011年开始,本院西药房通过对抗菌药物进行分级管理措施,非限制使用的药物的用药频度并没有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增多,随着临床合理用药的指导方案的实施而减少,限制使用的药品的用药频度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而特殊使用的药品因为临床医师对其用药过程中产生的适应证进行了严格的控制,因此,用药频度也逐年下降。

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制度是西药房以及各个科室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是否在发药品的过程中管理的透彻性[7]。本院主要采取了以下几个有效的控制方法,主要分为:(1)按照对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的条件,同时结合本院的用药实际情况,将目前使用频率较高的抗菌药物分为三级(非限制使用药物、限制使用药物、特殊使用药物);西药房工作人员在发药的过程中,严格按照医生的职称规定其可以开据的抗菌药物,同时将可以应用的抗菌药物范围发放到各个科室医生的手中[8];(2)对西药房中工作的人员,学习本院抗菌药物的应用原则,同时开展抗菌药物分级管理会议,邀请国内外知名的抗菌药物工作者进行详细的讲述,降低出现不合理用药的比例;(3)建立健全更加详细有效的规章制度,强化药师在发药过程中对处方的审核力度,严格把关科室医师不负责任的越权开具抗菌药物、不合理的联合用药、使用的剂量问题、使用途径的等[9];(4)药剂科的工作人员定期的开展处方的点评工作,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成立抗菌药物管理小组,审查本院抗菌药物处方的合理性,每个月均向院内领导进行汇报,总结出有效的控制办法。加强对抗菌药物处方的审查力度,可以减少广谱抗菌药物以及增加窄谱抗菌药物的使用频度,从而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降低抗菌药物对细菌的耐药性,改善肠道菌群失调的发生率[10]。

上一篇:护理相关的读书报告下一篇:脱贫致富教育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