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时 认识键盘

2024-04-24

第5课时 认识键盘(精选6篇)

篇1:第5课时 认识键盘

【教学内容】认识键盘 【教学目标】

1、了解键盘的分区,掌握主键盘区字母键、数字键、符号键的名称和分布规律。

2、学会使用几个常用的控制键,能在“记事本”中输入字符。【教学重点】

认识使用主键区的几个控制键──Enter、BackSpace、Shift和Capslock。【教学难点】

上档键、控制键等功能键的使用。【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已经能够熟练地使用鼠标来控制电脑了,实际上,除了鼠标之外,键盘也是我们使用电脑的一个重要的输入设备。我们可以通过键盘将命令、数字和文字等输入到计算机中,因此,熟练地操作键盘,是使用计算机最基本的技能之一。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奇妙的键盘。

二、新课

结合键盘,简单介绍键盘分为四个区:主键盘区、功能键区、编辑键区和小键盘区。

1、主键盘区:

Enter(回车键):确认、换行

Backspace(退格键):删除光标前的字符 CapsLock(大写锁定键):锁定输入大写字母

Shift(上档键)、Ctrl、Alt(控制键):与其他键组合使用

打开“记事本”进行闯关练习: 1)用键盘输入“student”; 2)用键盘输入“TEACHER”; 3)用键盘输入“Hello!”;

4)用键盘输入“Hello!Nice to meet you!”。

2、功能键区: Esc:返回、取消 F1:帮助 F5:刷新

3、编辑键区:

Delete:删除光标后的字符

4、小键盘区:

Num Lock(数字锁定键)

三、练习

打开“记事本”输入相关英文字符进行练习:

1、Love your parents.We are too busy growing up yet we forget that they are already growing old——多关心一下自己的父母吧,我们总忙着自己成长,却忘了他们也在变老。

2、The moment you think about giving up,think of the reason why you held on so long——每当你想放弃的时候,想一想是什么支撑着你一路坚持。

四、小结

1、键盘的组成;

2、Shift、CapsLock、Backspace等键的使用。【教学反思】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大部分学生对键盘有一定的了解,但仅限于字母键和数字键,其他一些常用的功能键都不太了解。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于Enter、Backspace、CapsLock、Shift等键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于Ctrl、Alt等功能键的使用方法需要在今后的学习中逐步加深认识。

篇2:第5课时 认识键盘

一、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认识键盘》是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第5课的内容。本课教材是针对学生在了解了“我的电脑”及其窗口的组成和掌握窗口的基本操作并对电脑中的文件和文件夹的作用有了基本的了解后展开,在此基础上学生需要开始学习有关信息的处理与加工,因此就有了认识键盘这节课,从而使学生了解键盘的构造,熟悉键盘分区以及掌握各常用功能键的使用方法。

键盘是输入汉字、数字及英文字母的重要工具,通过键盘还可以给电脑下达命令,减轻鼠标的负担,指挥电脑工作,在计算机实际操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这节课是小学阶段键盘认识和指法学习的开门篇,是今后深入学习键盘操作和指法训练的基础,为小学阶段能快速、准确地进行汉字录入做好铺垫,是三年级学生本学期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环节,也是小学阶段信息技术教学的重点之一,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这节课在本章、甚至是本书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2.学情分析:

随着电脑的普及以及三年级开始学生的课程中加入了信息技术课,学生们对于计算机已并不陌生。根据信息技术科的教学安排,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对电脑有了一定的认识,初步了解了计算机的特点,“我的电脑”的窗口组成以及基本掌握了鼠标的运用,但是对于键盘还是不熟悉,也缺乏系统的认识,但由于平时使用电脑的需要加上好奇心求知欲的作用,学生们想要了解键盘、操作键盘、自己能使用键盘打打字或者通过QQ、米聊等网络通讯工具与朋友们网上联络的愿望就分外的强烈了。借助着学生的愿望与需求,有利于教师的教学工作顺利展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键盘的四个分区及其组成部分。

(2)知道主键盘区字母键、数字键、符号键的名称和分布规律。(3)学会使用几个常用的控制键,熟悉双字符键的使用方法。(4)能在“记事本”中输入字符。2.过程与方法

学生根据情境的线索认识键盘的分区,通过观察比较、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从而了解几个常用控制键的功能并掌握双字符键的输入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体验键盘输入的重要性,感受学习键盘使用的快乐并促进其积极主动地提高键盘输入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浓厚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键盘分区,学会使用主键盘区的几个控制键──Enter键、BackSpace键、Shift键和Capslock键。

2.教学难点:双字符键,换挡键Shift键和大小写字母锁定键Capslock键。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方法与资源

1.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并借助于预先制作的教学课件来开展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通过smart白板课件的演示、结合教师讲解、角色扮演以及学生互评等形式,使学生融入到情境中,加以任务驱动法和自主探究法等来推动课堂教学的展开。2.资源:多媒体网络教室、smart白板课件、教科书。

二、教学实施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起兴趣 【教师】:同学们经过自己的努力啊,已经可以自己熟练的使用鼠标控制电脑了,还记得鼠标的几个功能么? 【学生】:回答略。【教师】:回答的很好,今天啊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个鼠标的好朋友,他们通常形影不离,而且鼠标啊可崇拜他的朋友了,因为这个朋友比鼠标还要厉害,给予同学们的帮助会更大。同学们想不想认识它?请大家自由讨论,猜猜它是谁。

[学生讨论,猜猜朋友是谁](投影出示图片——一个拟人的键盘:大家好,你们知道我叫什么吗?我有什么作用呢?)

★设计意图:以鼠标的好朋友——键盘,引出本课的主角,通过拟人的键盘,可爱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课堂气氛。

【教师】:老师听到很多的答案,现在请大家看图片,你能回答图片上的问题吗? 【学生回答】:键盘。可以打字,控制方向„„

(观看一下各种各样的键盘,投影:键盘的作用是负责将命令和数据传送给主机。)

(投影:拟人键盘说:我们键盘王国是电脑世界的指挥官。你们想去键盘王国做客么?)【教师】:键盘王国的大门向我们打开,大家想去做客吗? 【学生】:想。【教师】:好,今天我们一起去键盘王国里游览一下这其中和我们关系最密切的小镇:电脑键盘小镇。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游览电脑键盘小镇”的情境,以游览为主线展开课堂教学,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能紧跟教师的教学思路,推动有效课堂的顺利进行。

(二)运用情境,展开教学

1.初步了解电脑键盘小镇四大游览区 【教师】:看,我们有个小导游呢。

(投影:大家好,我叫豆豆,是键盘王国的导游,我们电脑键盘小镇是由四个区组成的,大家必须按照顺序参观每个区,才能接受国王的接见,获得“荣誉小标兵”称号。尊敬的客人们,你们准备好了吗?)【教师】:虽然有小导游的代领,但为了防止大家迷路或者掉队,老师先帮助大家一起来记忆这四个小区。

(教师讲解)(出示键盘分区图)分别说明各个分区的名称和分布区域:主键盘区、功能键区、光标控制键区、小键盘区。

[学生观察辨认自己的键盘分区] 【教师】:老师还想考考你们,看看大家谁是不是也有这个资格来为大家介绍参观参观你所见到的键盘区域。小考验:

(1)请同学上台扮演小导游,在投影上指出四个小区的位置及其名称,向全班说明。(2)课件出示游戏,学生进行抢答操作。★设计意图:为了避免“迷路”,学生能根据教师的讲解和认识“键盘分区图”清楚地知道键盘的分区情况,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扮演“小导游”和同桌比赛,一方面使学生对知识点加深印象,另一方面也能令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树立信心。

2.畅游主键盘区 【教师】:键盘上除了小键盘区存在数字外,还有什么地方有数字键啊? 【学生】:主键盘区。【教师】:哦,原来主键盘区也有数字啊,主键盘区的东西可真多啊,怎么才能把他们分一下呢?同学们,能试着像刚刚分小区一样划分一下主键盘么?

学生根据书本P25自学主键盘区的组成,教师投影出示主键盘区的划分部分,要求学生能说出每个部分的名称并上台挑战任务一。领队上岗任务一:

为主键盘小区贴上指示路牌:字母键、数字键、符号键、特殊控制键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鼓励学生充分利用书本自主学习,此处的内容在书本上有较为详细的说明,学生通过阅读能大致掌握,而加上“任务”的考查,促使学生带着任务去看书,从而意识到书本的重要性。

(1)字母键 【教师】:字母键这个小组有着26位成员,请同学们两人一组找一找,按照A~Z的顺序一一指出各个键的位置。【学生】:字母键指认活动。(2)数字键

由0~9十个数字组成,学生一一指出。【教师】:注意观察数字键“0”和字母键“o”的差别在什么地方? 【学生】:回答略。(3)符号键

符号键包括常用的一些字符,如标点符号、数学运算符、常用金融符号等。【教师】:符号键小组有几个成员特别热情,想和同学们交个朋友,大家能把他们找出来吗?

(投影出示主键盘区,请学生依次上台指出逗号,句号。感叹号!问号?井号#的位置)

3.让我们在键盘小镇结交几个特殊的朋友吧

教师出示图片(Caps Lock键,Shift键,Enter键,Backspace键,空格键)【教师】:同学们知道这些朋友来自那个游览小区吗?你能在键盘上找到这些键么? 【学生】:主键盘区。

邀请朋友们出场: Shift键 【教师】:我们来仔细观察一下符号键,你有什么新发现吗? 【学生】:符号键上不止一个符号。

【教师】:我们发现字符键上都有两个字符,我们把它叫做双字符键。请大家把书翻到25页,齐读橘红色方框的内容:键盘上的数字键和符号键上带有两行字符,这样的键称为双字符键。上方的字符称为上档字符,下方的字符称为下档字符。先按住换档键(shift)不放,再按双字符键,就可输入该双字符键的上档字符。

师演示操作,明确输入双字符键的上档字符,要先按住shift键,再按一下双字符键,最后松开shift键,特别强调“按住”和“按一下”的不同。让学生尝试操作,体会“按住”和“按一下”的区别,让学生比较这两种操作输出的结果是否相同。(“按住”shift键输出的是上档字符,“按一下”输出的是下档字符)

领队上岗任务二:

完成教材P25“实践园”中打开“记事本”的方式,并输入要求的字符。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设计意图:双字符键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之一,直接让学生自主探究很难掌握这一内容,通过教师演示讲解,让学生直观的了解操作方法,然后再让学生初步接触双字符键,为教师统一展开教学进行全班指导奠定基础,从而体会出“按住”和“按一下”的区别。【教师】:刚才大家完成得都不错,下面老师想请一名学生来做一做小老师,讲解操作步骤,并且出题给其他同学练习,例如: @。

学生上台讲解并出题。

Caps Lock键 【教师】:请大家按下CapsLock键,哪个小区会有什么变化?又是发生什么变化了呢? 【学生】:仔细观察,发现任务指示灯区的中间的指示灯会发生变化(指示灯亮或者不亮了)

(投影定义,学生齐读)大小写字母锁定键:用于大小写字母的切换,该键控制小键盘区第二个的信号灯,若灯亮则表示输入的是大写字母,灯不亮则输入的为小写字母。

练一练:在“记事本”中利用CapsLock键,输入AaBbCc。

★设计意图:对之前学习的键盘分区中的指示灯区加以巩固,知道指示灯区的确切作用和重要性,能有意识地观察指示灯区的明暗情况来判断自己特殊控制键的状态,而不至于忽视指示灯区的作用。

Enter键,Back Space键和空格键 【教师】:在键盘上按下Enter键,Backspace键,空格键,你的记事本内光标和文字会有哪些变化?大家试一试,然后告诉同桌你的发现。

学生自我探究学习在记事本内操作,与同桌交流后请个别学生回答。试一试:

请学生说明以下输入的操作过程,老师操作演示: a B & 86

(三)巩固新知,拓展提高 【教师】:在键盘小镇的游览过程中,作为一名合格的领队,大家的任务都完成的不错,键盘王国里正在评选“荣誉小标兵”的活动,国王想要发一个告示,你能帮帮他吗?如果你能帮助国王完成这个工作,就能获得由国王颁发的“荣誉小标兵”的称号,同学们有没有信心获得称号啊?

(投影要求):Hello boys and girls.Welcome!2013-12-4 3 【教师】:现在老师投影几个同学的练习,大家来评一评他们输入的正确吗?可以获得“荣誉小标兵”的称号吗?

学生互评

★设计意图:促进评价的多样性是现在有效课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除了教师的评价外,也应鼓励学生进行互评,能发现其他同学的闪光点,向好的同学学习,另一方面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争取获得“荣誉小标兵”。【教师】:大家有没有什么操作技巧或者实践经验与伙伴们来分享呢? 【学生】:要注意字母大小写,要及时打开或关闭大小写字幕锁定键,双字符键需要用到换挡键shift键„„ 【教师】:大家掌握的都不错,所以国王派人送给大家每人一个“笑脸图”,我们来学着吧这个“笑脸图”收录到你们的“记事本”中吧!

(投影要求)希望大家多多感受信息技术带给你的快乐:(*^_^*)【教师】:请同学来告诉老师,你要怎么样来使得这个笑脸展现在你的记事本中呢,有什么步骤? 【学生】:回答略。学生操作,学生演示

★设计意图:表情符号是学生在网络聊天中常用到的,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学习表情的输入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也鼓励学生在生活中注意符号使用的多样性。

(四)小结 【教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些什么知识呢? 【学生】:回答略。【教师】:看来大家学到的还真不少,我们再来一起回忆一下,请看投影,齐声朗读回答:(投影:键盘分成 个区,它们分别是 区、区、区和 区。Capslock键是 键,换挡键是 键,按下capslock键指示灯区第 个显示灯会亮。)

★设计意图:以填空的形式对本课的知识点加以巩固,教师再加以强调,为下节课学习按键的具体功能打好基础。【教师】:不知不觉,我们在键盘王国旅游已经到了终点了,我们来看看豆豆还要对我们说些什么呢?

(投影:小朋友们,我们键盘王国的每一个成员都是非常重要的,请在操作键盘时轻轻地按下我们唤醒我们,我们定将竭尽所能哦。今天的旅程很愉快,同时我还给大家带来一个难题:输入大写字母,你有几种方法呢?希望聪明的你下星期期再来做客啊,记得告诉我答案哦!)

三、板书设计

认识键盘

主键盘区 字母键

功能键区 数字键

主键盘区

光标控制键区符号键

篇3:第5课时:议论文阅读

2.针对论据设题, 包括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

3.针对论证方法设题, 主要包括道理论证、事实论证、比喻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

4.针对文章结构段落设题, 包括对某些在结构上起关键作用的重要句子和重要段落的理解;

5.对某些词语的语境义及其作用的考查;

6.结合生活阅历和自身实际评价作者观点, 或谈谈自己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和感悟。

(2012·安徽省) 阅读下面的文字, 分别回答问题。

成长是一件怎样的事

乔叶

(1) 和许多人一样, 小时候, 我一直以为成长是因为年幼。我学习, 我锻炼, 我劳动, 都是因为我还小, 还得成长。而一旦长大, 就不需要再付出任何努力。仿佛成长是一种储蓄, 只要存够了一定的数额, 就可以坐享其成, 再无旁忧。

(2) 后来才明白, 不是这样。

(3) 成长是一件最漫长的事情, 漫长至终生。年龄阶段不同, 成长的主题不同:一岁成长的是身体, 十岁成长的是知识, 二十岁成长的是情感, 五十岁成长的是智慧……无论哪一方面的侧重, 对于一个有悟性的人来说, 成长都是一种必然的状态。所谓“活到老, 学到老”, 学, 就是成长的另一种说法。

(4) 成长是一件最丰饶的事情。因为成长, 今天的麦苗是鲜绿的, 明天就会变成金黄。因为成长, 今天的玫瑰是含苞的, 明天就会娇艳绽放。但不是所有的成长都有着明朗绚丽的色调, 有些成长, 注定是那种深沉厚重的乐章。你知道种庄稼有一道程序叫“蹲苗”吗?就是天旱的时候也不去浇水, 没有水, 庄稼就不能往上长了, 但是为了生存, 它们就会拼命地往下扎根, 吸取土层深处的水。这样, 它们的根就能扎得牢牢实实的, 再一浇水, 就会长得又壮又稳。“蹲”, 是一种必要的积蓄过程。不扎实地“蹲”, 就不可能延展出发达的根系去获得最丰厚的滋养, 就不可能在低潮之后充满爆发力地重新站起来。“蹲”, 以一种外表的低姿态, 隐含着一种内在精神的拔节。“蹲”, 是另一种意义的成长。

(5) 成长是一件最深情的事情。每当我做了一件糟糕的事情, 我就对自己说:不要紧, 吸取教训, 如果明天遇到了相同的情况, 你一定会做得好一些, 因为, 你还会成长。每当我看到镜子里又憔悴了一分的容颜, 我就对自己说:别忧伤, 谁的身体都会老去, 幸亏你的内心还在成长, 这比什么都重要。我清楚地知道, 永远有比自己年轻的人。但我并不觉得任何比我年龄小的人都是年轻的, 同时也不敢认为比我年龄大的人都比我衰老。因为有无数的人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年轻, 没有让自己得到有效的成长, 而真正知道成长意义的人, 往往都是那些在生理上不再年轻的人。我私下里认为,

(6) 一直感觉到自己的成长, 一直知道自己在成长, 这让我感觉幸福非常。

1.针对“成长”, 本文提出了什么观点?请用一句话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开头, 作者为什么要说“和许多人一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 (2) 段在内容上强调什么?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 (4) 段中, “蹲苗”的比喻是为了阐释什么道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联系第 (5) 段内容看, 画线句中的“额外奖赏”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题, 考查整体感知以及对议论文中作者观点的把握能力。解答这类题的关键是要搞清楚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在文章中的位置。议论文作者常常直接表明自己的观点, 同时摆出证据, 即支撑观点的材料, 这就要求考生能在阅读全篇的基础上, 筛选出表达作者观点的语句。这样的句子或在开头, 或在结尾, 或在文章中间, 有的还带有关键词, 如“我以为”“总之”“综上所述”等。当题目要求我们找出中心论点时, 首先应到文章开头部分找, 然后再到文章末尾找, 最后才去文章中间找。中心论点找出来之后, 再用文中的论据去检验它, 若论据能证明这个论点, 那答案就正确无疑。

失误分析:1.误把文章题目当论点;2.论点概括不准确、不全面;3.误将文中比喻“成长是一种储蓄”当论点。

第2题, 考查关键词句的语意辨析及对议论文开头部分的特点与作用的理解。这类题难度系数较高, 解题时首先要有文体意识。对议论文开头部分的解读, 要具体分析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论题的方式, 这其中, 有的是通过名人名言, 有的是通过名人故事, 有的是通过趣闻笑话等, 本文则是从我们身边常见的具有代表性的现象说起。其次, 要有切层分层意识, 要研究句与句之间或段与段之间的结构关系。第三, 要有整体意识, 分析归纳时, 要从全文出发、整体把握。

失误分析:1.对出题意图不理解, 导致答非所问;2.表述不够严密, 似是而非。

第3题, 考查关键句或关键段在议论文内容和结构中的作用, 重点考查同学们把握段落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文段内部层次的能力。面对一篇议论文, 无论所设题目是怎样的, 我们都必须清楚文章所呈现的最基本的写作思路, 比如要明白它要表达什么观点, 有什么论据, 怎样论证的, 作者的写作意图、基本倾向是怎样的……要做到这一点, 同学们必须要有一种整体经营文本的意识, 即先要通读全文, 对文本做整体的个性认知。

其次, 考生还要积累一些相应的考点备忘。

(1) 常见的作用:引出下文、总结前文、承上启下等。

(2) 议论文开头段的作用: (1) 引出论点或论题; (2) 作为文章的理论论据或事实论据; (3) 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 议论文结尾段的作用: (1) 深化中心论点, 得出……的结论; (2) 重复或强化……的中心论点; (3) 发出……的号召或劝勉人们……; (4) 补充论证了…… (其作用是使论证更严密) 。

失误分析:1.内容上表达不准确, 把原句简单串解, 不能联系上下文说明作者的意图;

2.不能充分理解“结构”的含义, 误答成一般的作用分析。

第4题, 考查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1) 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 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2) 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 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3) 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 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4) 对比论证:通过对比进行论证, 起到突出、强调的效果。

失误分析:1.分析归纳不到位, 语意表达不清晰;2.对论证方法的作用分辨不清。

第5题, 考查词语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遇到这类考题, 同学们要注意琢磨词语深厚的意蕴, 找到本义与比喻象征义之间的联系, 寻找相似点, 由此切入, 思考这一类词语的比喻象征义。对于这些词语的理解有时不能仅仅停留在意义层面上, 还要结合上下文, 挖掘词语的深层内涵, 结合人生中的某些体验来回答。

失误分析:1.就词论词, 不能结合语境;2.要点不全, 泛泛而谈。

(2012·江苏省苏州市) 阅读下面的文章, 完成1~3题。

谈礼貌

季羡林

(1) 眼下, 即使不是百分之百的人, 也是绝大多数的人, 都抱怨现在社会上不讲礼貌。这是完全有事实做根据的。前许多年, 当时我腿脚尚称灵便, 出门乘公共汽车的时候多, 几乎每一次我都看到在车上吵架的人, 甚至动武的人。起因都是微不足道的:你碰了我一下, 我踩了你的脚, 如此等等。试想, 在拥拥挤挤的公共汽车上, 谁能不碰谁呢?这样的事情也值得大动干戈吗?

(2) 曾经有一段时间, 有关机关号召大家学习几句话:“谢谢!”“对不起!”等等, 就是针对上述的情况而发的。其用心良苦, 然而我心里却觉得不是滋味。一个有五千年文明的堂堂大国, 竟要学习幼儿园孩子们学说的话, 岂不大可哀哉!

(3) 有人把不讲礼貌的行为归咎于新人类。我并无资格成为新人类的同党, 我已经是属于博物馆的人物了。但是, 我却要为他们打抱不平。在他们诞生以前, 有人早着了先鞭【注】。不过, 话又要说了回来, 新人类确实在不讲礼貌方面有所“创造”, 有所“前进”, 他们发扬光大了这种并不美妙的传统, 他们 (往往是一双男女) 在光天化日之下, 车水马龙之中, 拥抱接吻, 旁若无人, 洋洋自得, 连在这方面比较不拘细节的老外看了都目瞪口呆, 惊诧不已。古人说:“闺房之内, 有甚于画眉者。”这是两口子的私事, 谁也管不着。但这是在闺房之内的事, 现在竟几乎要搬到大街上来, 虽然还没有到“甚于画眉”的水平, 可是已经很可观了。新人类还要新到什么程度呢?

(4) 如果一个人孤身住在深山老林中, 你愿意怎样都行。可我们是处在社会中, 这就要讲究点人际关系。人必自爱而后人爱之。没有礼貌是目中无人的一种表现, 是自私自利的一种表现, 如果这样的人多了, 必然产生与社会不协调的后果。千万不要认为这是个人小事而掉以轻心。

(5) 现在国际交往日益频繁, 不讲礼貌的恶习所产生的恶劣影响已经不局限于国内, 而是会流布全世界。前几年, 我看到过一个什么电视片, 是由一个意大利著名摄影家拍摄的, 主题是介绍北京情况的。北京的名胜古迹当然都包罗无遗, 但是, 我的眼前忽然一亮:一个光着膀子的胖大汉子骑自行车双手撒把做打太极拳状, 飞驰在天安门前宽广的大马路上, 给人的形象是野蛮无礼。这样的形象并不多见, 然而却没有逃过一个老外的眼睛。我相信, 这个电视片是会在全世界都放映的。它在外国人心目中会产生什么影响, 不是一清二楚了吗?

(6) 最后, 我想当一个文抄公, 抄一段香港报纸上的话:

(7) 富者有礼高质, 贫者有礼免辱, 父子有礼慈孝, 兄弟有礼和睦, 夫妻有礼情长, 朋友有礼义笃, 社会有礼祥和。

(有删改)

【注】着先鞭:比喻先人一步。

1.联系上下文, 说说第 (2) 段中作者为什么对有关部门的“用心良苦”感到“不是滋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对“有人把不讲礼貌的行为归咎于新人类”持什么态度?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 (5) 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3课时

【典题诊断】一、1.选取“南海”“北国”“森林”“群山”“小河”这些富有代表性的事物来歌颂祖国, 使抽象的爱国之情变得具体、形象, 避免了空洞。2. (1) 开头两句“要”的呐喊, 写出了瀑布坚定不移、势不可当、一泻千里的特点。 (2) 作者运用丰富的想象力, 把无生命的瀑布当做人来写, 粗看字字在咏物, 细看句句在写人, 写那些有追求、有理想, 用燃烧的信念为自己开辟了一条奔腾的生命之路的战士。

二、1.“你的泥娃娃”指的是娜拉。“生人”指的是海尔茂。娜拉说自己是“你家的泥娃娃”是因为她认识到自己在家中、在丈夫眼里没有独立人格, 没有自由, 得不到尊重, 只是一个玩偶;称海尔茂为“生人”则是因为丈夫海尔茂与她之间缺乏沟通, 丈夫就像一个陌生人。2.奇迹中的奇迹:两人都要改变自己, 相互尊重, 平等相待。娜拉通过这句话向海尔茂表示自己已不相信他们之间的婚姻能有美好的结果;建立真正的夫妻关系只是一种幻想, 而现在幻想已经破灭。3.说明娜拉的动作, 她边说边在做出走的准备, 出走的决心坚定。

【专题强化】一、1.遥望六十岁;遥望年轻的时候2.象征人生路上的困难与挫折。表现了诗人对人生艰辛的感受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二、1.钱之江:表明和对方“道不同, 不相为谋”的立场, 表达对革命事业必定成功的坚定信念。代主任:威逼利诱钱之江归顺, 既表达了他的立场, 也体现了他对钱之江的佩服。2.示例:机智沉着, 应对的话语既顺畅通达, 又针锋相对;学识渊博, 比如他对饮食的表述;乐观, 永不言败。3. (1) 那你就是共产党的人咯? (2) 为革命的正义事业可以献出自己的一切。

第4课时

【专题强化】1.“生物在搬家”是指有些生物为了避免灭绝, 远离原来不利的生存环境向别处迁徙的现象。2.高温、干旱。3.第 (3) 段说明的中心是:科学家们推测, 这种全球气温的急剧上升, 迫使物种以更快的速度向较阴凉的地方迁移。作者列举了英国的逗号蝴蝶和长插蛛向北移动的例子并罗列了准确的数据, 说明这两种动物向较阴凉的地方迁移的速度之快;同时还举了美国黄石公园中美洲鼠兔的例子, 将其1900年时生活的地点和2004年时生活的地点进行比较, 来说明这一中心意思。4.“不少”是“多”的意思, 说明许多生物正逃离赤道地区, 向着北边较阴凉的地方移动, 用在这里强调了“搬家”的生物数量较多, 避免了说法的绝对化, 更符合客观事实,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第5课时

【典题诊断】1.成长是一件最漫长、最丰饶、最深情的事情。2.说明对“成长”持不正确的认识的人比较多, 含蓄地表明了讨论这个问题的现实意义, 从而引出下文深一层的论证。3.内容上, 强调小时候“我”对“成长”的认识是错误的。结构上, 承上启下, 起过渡作用。4. (1) 必要的积蓄过程是另一种意义的成长。 (2) 把深奥的道理说得浅显明白, 更容易被读者理解和接受。5.让知晓学习的人永远在成长, 永远保持年轻的心态。

篇4:第5课时:议论文阅读

2. 针对论据设题,包括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

3. 针对论证方法设题,主要包括道理论证、事实论证、比喻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

4. 针对文章结构段落设题,包括对某些在结构上起关键作用的重要句子和重要段落的理解;

5. 对某些词语的语境义及其作用的考查;

6. 结合生活阅历和自身实际评价作者观点,或谈谈自己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和感悟。

(2012·安徽省)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成长是一件怎样的事

乔 叶 ① 和许多人一样,小时候,我一直以为成长是因为年幼。我学习,我锻炼,我劳动,都是因为我还小,还得成长。而一旦长大,就不需要再付出任何努力。仿佛成长是一种储蓄,只要存够了一定的数额,就可以坐享其成,再无旁忧。

② 后来才明白,不是这样。

③ 成长是一件最漫长的事情,漫长至终生。年龄阶段不同,成长的主题不同:一岁成长的是身体,十岁成长的是知识,二十岁成长的是情感,五十岁成长的是智慧……无论哪一方面的侧重,对于一个有悟性的人来说,成长都是一种必然的状态。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学,就是成长的另一种说法。

④ 成长是一件最丰饶的事情。因为成长,今天的麦苗是鲜绿的,明天就会变成金黄。因为成长,今天的玫瑰是含苞的,明天就会娇艳绽放。但不是所有的成长都有着明朗绚丽的色调,有些成长,注定是那种深沉厚重的乐章。你知道种庄稼有一道程序叫“蹲苗”吗?就是天旱的时候也不去浇水,没有水,庄稼就不能往上长了,但是为了生存,它们就会拼命地往下扎根,吸取土层深处的水。这样,它们的根就能扎得牢牢实实的,再一浇水,就会长得又壮又稳。“蹲”,是一种必要的积蓄过程。不扎实地“蹲”,就不可能延展出发达的根系去获得最丰厚的滋养,就不可能在低潮之后充满爆发力地重新站起来。“蹲”,以一种外表的低姿态,隐含着一种内在精神的拔节。“蹲”,是另一种意义的成长。

⑤ 成长是一件最深情的事情。每当我做了一件糟糕的事情,我就对自己说:不要紧,吸取教训,如果明天遇到了相同的情况,你一定会做得好一些,因为,你还会成长。每当我看到镜子里又憔悴了一分的容颜,我就对自己说:别忧伤,谁的身体都会老去,幸亏你的内心还在成长,这比什么都重要。我清楚地知道,永远有比自己年轻的人。但我并不觉得任何比我年龄小的人都是年轻的,同时也不敢认为比我年龄大的人都比我衰老。因为有无数的人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年轻,没有让自己得到有效的成长,而真正知道成长意义的人,往往都是那些在生理上不再年轻的人。我私下里认为,这是命运对于知晓学习的人的一种额外奖赏。

⑥ 一直感觉到自己的成长,一直知道自己在成长,这让我感觉幸福非常。

1. 针对“成长”,本文提出了什么观点?请用一句话概括。

2. 文章开头,作者为什么要说“和许多人一样”?

3. 第②段在内容上强调什么?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4. 第④段中,“蹲苗”的比喻是为了阐释什么道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 联系第⑤段内容看,画线句中的“额外奖赏”指什么?

第1题,考查整体感知以及对议论文中作者观点的把握能力。解答这类题的关键是要搞清楚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在文章中的位置。议论文作者常常直接表明自己的观点,同时摆出证据,即支撑观点的材料,这就要求考生能在阅读全篇的基础上,筛选出表达作者观点的语句。这样的句子或在开头,或在结尾,或在文章中间,有的还带有关键词,如“我以为”“总之”“综上所述”等。当题目要求我们找出中心论点时,首先应到文章开头部分找,然后再到文章末尾找,最后才去文章中间找。中心论点找出来之后,再用文中的论据去检验它,若论据能证明这个论点,那答案就正确无疑。

失误分析:1. 误把文章题目当论点;2. 论点概括不准确、不全面;3. 误将文中比喻“成长是一种储蓄”当论点。

第2题,考查关键词句的语意辨析及对议论文开头部分的特点与作用的理解。这类题难度系数较高,解题时首先要有文体意识。对议论文开头部分的解读,要具体分析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论题的方式,这其中,有的是通过名人名言,有的是通过名人故事,有的是通过趣闻笑话等,本文则是从我们身边常见的具有代表性的现象说起。其次,要有切层分层意识,要研究句与句之间或段与段之间的结构关系。第三,要有整体意识,分析归纳时,要从全文出发、整体把握。

失误分析:1. 对出题意图不理解,导致答非所问;2. 表述不够严密,似是而非。

第3题,考查关键句或关键段在议论文内容和结构中的作用,重点考查同学们把握段落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文段内部层次的能力。面对一篇议论文,无论所设题目是怎样的,我们都必须清楚文章所呈现的最基本的写作思路,比如要明白它要表达什么观点,有什么论据,怎样论证的,作者的写作意图、基本倾向是怎样的……要做到这一点,同学们必须要有一种整体经营文本的意识,即先要通读全文,对文本做整体的个性认知。

其次,考生还要积累一些相应的考点备忘。

(1) 常见的作用:引出下文、总结前文、承上启下等。

(2) 议论文开头段的作用:① 引出论点或论题;② 作为文章的理论论据或事实论据;③ 增强文章的趣味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 议论文结尾段的作用:① 深化中心论点,得出……的结论;② 重复或强化……的中心论点;③ 发出……的号召或劝勉人们……;④ 补充论证了……(其作用是使论证更严密)。

失误分析:1. 内容上表达不准确,把原句简单串解,不能联系上下文说明作者的意图;2. 不能充分理解“结构”的含义,误答成一般的作用分析。

第4题,考查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① 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 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③ 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④ 对比论证:通过对比进行论证,起到突出、强调的效果。

失误分析:1. 分析归纳不到位,语意表达不清晰;2. 对论证方法的作用分辨不清。

第5题,考查词语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遇到这类考题,同学们要注意琢磨词语深厚的意蕴,找到本义与比喻象征义之间的联系,寻找相似点,由此切入,思考这一类词语的比喻象征义。对于这些词语的理解有时不能仅仅停留在意义层面上,还要结合上下文,挖掘词语的深层内涵,结合人生中的某些体验来回答。

失误分析:1. 就词论词,不能结合语境;2. 要点不全,泛泛而谈。

(2012·江苏省苏州市)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谈礼貌

季羡林 ① 眼下,即使不是百分之百的人,也是绝大多数的人,都抱怨现在社会上不讲礼貌。这是完全有事实做根据的。前许多年,当时我腿脚尚称灵便,出门乘公共汽车的时候多,几乎每一次我都看到在车上吵架的人,甚至动武的人。起因都是微不足道的:你碰了我一下,我踩了你的脚,如此等等。试想,在拥拥挤挤的公共汽车上,谁能不碰谁呢?这样的事情也值得大动干戈吗?

② 曾经有一段时间,有关机关号召大家学习几句话:“谢谢!”“对不起!”等等,就是针对上述的情况而发的。其用心良苦,然而我心里却觉得不是滋味。一个有五千年文明的堂堂大国,竟要学习幼儿园孩子们学说的话,岂不大可哀哉!

③ 有人把不讲礼貌的行为归咎于新人类。我并无资格成为新人类的同党,我已经是属于博物馆的人物了。但是,我却要为他们打抱不平。在他们诞生以前,有人早着了先鞭【注】。不过,话又要说了回来,新人类确实在不讲礼貌方面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他们发扬光大了这种并不美妙的传统,他们(往往是一双男女)在光天化日之下,车水马龙之中,拥抱接吻,旁若无人,洋洋自得,连在这方面比较不拘细节的老外看了都目瞪口呆,惊诧不已。古人说:“闺房之内,有甚于画眉者。”这是两口子的私事,谁也管不着。但这是在闺房之内的事,现在竟几乎要搬到大街上来,虽然还没有到“甚于画眉”的水平,可是已经很可观了。新人类还要新到什么程度呢?

④ 如果一个人孤身住在深山老林中,你愿意怎样都行。可我们是处在社会中,这就要讲究点人际关系。人必自爱而后人爱之。没有礼貌是目中无人的一种表现,是自私自利的一种表现,如果这样的人多了,必然产生与社会不协调的后果。千万不要认为这是个人小事而掉以轻心。

⑤ 现在国际交往日益频繁,不讲礼貌的恶习所产生的恶劣影响已经不局限于国内,而是会流布全世界。前几年,我看到过一个什么电视片,是由一个意大利著名摄影家拍摄的,主题是介绍北京情况的。北京的名胜古迹当然都包罗无遗,但是,我的眼前忽然一亮:一个光着膀子的胖大汉子骑自行车双手撒把做打太极拳状,飞驰在天安门前宽广的大马路上,给人的形象是野蛮无礼。这样的形象并不多见,然而却没有逃过一个老外的眼睛。我相信,这个电视片是会在全世界都放映的。它在外国人心目中会产生什么影响,不是一清二楚了吗?

⑥ 最后,我想当一个文抄公,抄一段香港报纸上的话:

⑦ 富者有礼高质,贫者有礼免辱,父子有礼慈孝,兄弟有礼和睦,夫妻有礼情长,朋友有礼义笃,社会有礼祥和。

(有删改)

【注】着先鞭:比喻先人一步。

1. 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②段中作者为什么对有关部门的“用心良苦”感到“不是滋味”。

2. 作者对“有人把不讲礼貌的行为归咎于新人类”持什么态度?为什么?

篇5:第5课时 认识键盘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4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操作与比较,使学生感知100以内数的多少,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数与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2.引导学生进行估计,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表达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3.通过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发展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感知100以内数的多少,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数与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教学难点:

弄清“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词语间的差别,并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正确的词语来描述数的大小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篮球、排球、网球各一个,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一)情境创设。

1.教师拿出三个球:篮球、排球、网球摆在讲台上,让学生观察:

2.哪个球最大?哪个球最小?哪两个球大小比较接近? 3.你会填词成句吗?课件出示:(1)篮球比网球大()。(2)篮球比排球大()。引导学生得出:大一些和大得多 4.反过来说我们还可以怎么说?引导学生得出:小一些和

小得多。

(二)点明课题。

师:球的大小我们是可以通过观察比出来的,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进行比较,这节课我们就比较两个数的多与少。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情境引入和学科整合,让学生初步感知对大小的不同描述,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具体感知

(一)师生合作:认识多得多、多一些。

1.课件呈现黄球的瓶子:让学生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黄球。(10个)

2.呈现蓝球的瓶子。

(1)让学生猜一猜:蓝球大约有多少个,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猜的。引导学生可以用10个黄色球为标准。

(2)课件演示:带着学生一起数出蓝球:一个一个地数。(15个)

3.呈现红球的瓶子。

(1)让学生估一估:红球大概有多少个。

(2)学生说说自己估计的结果与方法。可能会出现以10个或15个为标准进行估计的。

(3)师生一起数红球:10个10个地数。(58个)

【设计意图:借助三种颜色分明的球,通过数一数、猜一猜与估一估,使学生了解估数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数感。】

4.观察比较。

(1)提出问题:哪种球最多?哪种球最少?你是怎么比较的?引导学生说出:58>15>10。

(2)教师质疑:

①从刚才的比较中我们可以知道:红球比黄球多,蓝球也比黄球多(板书:红球比黄球多,蓝球比黄球多)。让学生齐读一遍。问问学生读好之后有没有什么想法?如果没有学生提出,教师提出质疑:那你们想一想:如果我们只用一个“多”字来描述,你觉得合适吗?为什么?

②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引导学生去发现,可能学生会说出:红球比黄球多很多,而蓝球比黄球只多几个;或者红球与黄球相差的要比蓝球与黄球相差要大得多,如果都只用一个“多”字,描述得不准确。

(3)引发思考:那我们能不能想个办法,将这两种“多”加以区分,让这两句话描述得更准确些呢?引导学生在第一句话后面加上“得多”,在第二句话后面加上“一些”。

5.应用验证:

①教师将板书补充完整,让学生齐读一遍,这时,再让学生说一说:加了这两个字有没有好处?有什么好处?

②如果我们把里面的红球与蓝球比呢?我们可以说成:红球比蓝球多()。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启发、质疑与引导,层层剖析,帮助学生理解“多得多”与“多一些”的区别,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二)自主探究:认识少得多与少一些。

1.填一填:(课件直接呈现)

①黄球比蓝球();

②黄球比红球();

2.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填?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加以引导。

3.那如果是蓝球与红球相比呢?我们应该怎么说?为什么?

三、提炼新知,建构模型

1.教师:那你们认为:什么时候该用“多得多或少得多”?什么时候用“多一些或少一些”呢?

2.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当给予帮助,适时提炼。让学生明白:这个要根据实际情况,如果两个数相差较大时,就用“多得多”或“少得多”;两个数相差不大时,就用“多一些”或“少一些”。

【设计意图: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自主学习,利用前面所知、所感,顺势感知:多得多与多一些。并通过归纳小结,形成整体认识。】

四、实际操练,应用感知

(一)反馈练习。

1.说一说:呈现P43页的“做一做”。让学生用“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来说一句话。先同桌互相说一说,再请代表说一说。

2.判一判:P45页的第4题。让学生直接在书上画“√”。做好后,教师请学生汇报,同桌互相检查正误。

【设计意图:通过正反两方面的练习,既是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也是让学生所学的知识得以巩固。】

(二)数学游戏。

1.课件呈现P45的数学游戏,教师说明游戏规则:

2.教师带着一名学生先示范一次,教师拿67跟小棒让学生猜。可以用“多了、少了、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提示语提醒学生。学生猜中之后,师生共同数小棒验证。

3.同桌互玩:一学生写一个数,让另一个学生猜,完成后,角色互换。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游戏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加深学生对数的大小的体会,同时感受“区间套”的逐步逼近的思想方法。】

(三)巩固练习。

请将下面这些数分分家:96、8、53、14、42、43、47、54、56、59、11、89、45、92、10、99

让学生将这些数分别填入相应的集合圈内:比50少得多、比50少一些、比50多得多、比50多一些。

【设计意图:这个练习,利用大小分明的数,让学生利用所学进行简单的分类与整理,在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初步渗透集合思想。】

(四)拓展练习。

在黑板上用卡片摆出一列数:13、42、54、56、89、98

1.教师利用大屏幕出示提示语,让学生凭提示语取走数字卡片。

(1)比50少得多;

(2)比50少一些;

2.出示提示语:比50多一些。

(1)引出问题:到底是54还是56呢?学生无法判定。

(2)再给出两条提示语:

①更接近50。你会选选个数?

②更接近60。你会选择哪个?

3.出示提示语:比50多得多。

(1)引出问题:现在剩下的两个数:87和98都比50多得多。

(2)教师将分别写有提示语的两张小纸条发给两个学生看,这两个学生根据提示取下卡片,举着卡片面向学生站在讲台上。

(3)猜一猜:老师给这两个同学的纸条上分别写了什么?只要学生说得正确,教师应及时给予肯定。

(4)当学生猜出纸条上的提示语,教师要立刻出示答案:

①90少一些;②比90多一些。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练习的由易到难的梯度设计,让学生自主地将本课与以前所学的知识综合起来解决问题,达到巩固与提高的目的。】

五、全课小结,课外延伸

(一)全课小结。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又认识了四位朋友,谁能说说他们是谁啊?

(二)拓展延伸。

1.师:生活中除了比较数的大小,以及多少以外,还有很多地方可以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课前我们在比三个球的大小时,就用到了“大得多,大一些”。

2.师:我们再想一想,生活还有什么也可以这样拿来比的?(高、矮;轻、重;贵、便宜;长、短……)

篇6:第5课时 认识键盘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第5课时

梯形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66页例3。

【教学目标】:

理解并掌握梯形的定义以及梯形各部分的名称,并学会画梯形的高。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和掌握梯形的定义以及梯形各部分的名称。

难点:正确地画出梯形的高。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认识了哪些图形?

下面这样的图形你见过吗?

二、学习新知

1.出示例3。

观察这些图形,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小组讨论、交流,教师概括并板书:只有一组对边互相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今天我们学习梯形的有关知识。

(板书课题:梯形)

2.认识梯形各部分名称。

(1)结合图说明,说一说梯形各部分的名称。

(2)教师说明:平行的两条边分别叫做梯形的上底和下底。

(3)梯形的高在哪儿?

(4)教师画高。

教师边画高边讲解。通过上底一个顶点向对边(下底)引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梯形的高。

(5)让学生画高。教师巡视,注意帮助有困难的学生,然后展示学生作品。

3.认识两种特殊的梯形。

边出示图边说明:

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梯形叫做直角梯形。

4.巩固练习:

(1)教材第66页“做一做”。

先自己独立练习,小组内说一说,互相交流检查。

(2)教材“练习十一”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画在教材上。

三、实践应用

1.教材“练习十一”第5题。

(1)小组内讨论交流,数一数,说一说。

(2)集体订正。

2.教材“练习十一”第6题。

(1)小组内讨论交流,该怎样剪?

(2)试着剪一剪,说一说。

3.教材“练习十一”第7题。

说出图中我们学过的图形,用字母表示,如梯形BCDF。

(1)小组之间说一说,看谁说出的图形最多。

(2)小组代表汇报,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上一篇:乒乓球结课小结下一篇:2007年度经典分享颁奖联欢大会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