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 认识钟表

2024-05-08

第一课时 认识钟表(共12篇)

篇1:第一课时 认识钟表

第八单元

认识钟表

第一课时

认识钟表

【教学内容】

小明的一天

【教学目的】

1.结合生活经验,初步认识钟面,会认读整时和半时。

2.在具体情境中,逐步养成珍惜时间的观念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钟面,会认读整时和半时。

难点:养成珍惜时间的观念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时间就是生命,我们的生活更是跟时间紧密地连在一起,所以钟表不仅外形美观,还能告诉我们准确的时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跟钟表有关的知识。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地告诉学生这节课要进行的教学内容,避免学习时杂乱无章,尽量做到目标明确、有条不紊。

二、探究新知

1.认识钟面。

同学们,你们先观察自己的小闹钟,看看钟面上有些什么? 学生观察并在小组内交流、讨论自己的发现。

钟面上有12个数,还有时针和分针。(教师板书:时针 分针 12个数)同学们讨论一下,时针和分针有什么区别呢? 时针又粗又短,分针又细又长。2.教学整时。

(出示2时的钟面)谁知道这表示的是什么时刻?你是怎么知道的?(出示4时的钟面)这又是什么时刻?同桌互相说说自己是怎么知道的。(出示8时的钟面)这是什么时刻?平时这个时刻我们一般该干什么呢? 谁能告诉大家像刚刚这些整时刻,是怎么看出来的? 出示半时的钟面,让学生讨论、交流这是什么时刻,引导学生总结认读半时的方法。

3.小明的一天。(课件出示:教材第92页情境图)同学们今天学习很投入啊!学得真快。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小明的星期天是怎么过的。注意告诉大家:什么时候小明在干什么? 早上7时,小明刚起床。早上8时,小明在上课。早上9时半,小明在做操。

中午12时,小明在吃午饭。下午4时,小明在踢足球。晚上8时半,小明上床睡觉了。

同学们说得很好,甚至有同学们注意到了,两个8时可不一样,一个是早上8时,一个是晚上8时,一定要说清楚,否则该闹笑话了。

4.我说你拨。

同学们,整时时,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半时时,分针指向6,时针刚过几就是几时半。现在我们来一起做个小游戏:同桌两人为一组,一个人说时间,另一个人拨指针,然后交换。看哪一组做得最好。

学生在小组里做游戏。

设计意图:当引导学生会认读整时和半时后,请学生拨一拨学具钟表,以增强学生直接感知经验,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主动性。

二、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钟面上的整时和半时。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分针指向6,时针刚过几就是几时半。今后一定要留心观察我们一般是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看看是否有规律。

【板书设计】

认识钟表

时针 分针 12个数

整时时,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

半时时,分针指向6,时针刚过几就是几时半。

【教学反思】

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为了落实这一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口的过程中学习新知、巩固旧知,结合“小明的一天”认读整时和半时,充满浓浓的生活气息,也极其自然地进行了珍惜时间的教育。课堂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使每个学生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思维拓展空间。通过让学生发现、思考、讨论有挑战性的问题,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篇2:第一课时 认识钟表

第一课时:认识整时

教学目标:

1、认识钟面,能准确、熟练的认出整时。

2、学会时刻的两种记录方法。

3、体验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教学重点:认识钟面,能准确、熟练的认出整时。教学难点:时刻的两种记录方法,读法。

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一个钟面模型,一个实物钟,作息时间表.学具准备:每人一个实物钟。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T:小朋友们请看。

课件先出示闹钟,再出示摆钟,再出示一般的钟,手表,电子表,最后出示有很多钟表的画面

T:你们都看到了些什么呢?

2、这些都是用来干什么的呢?

3、今天,我们就来和钟表交朋友(出示课题)

二、教学新课:

1、认识钟面。(1)、小朋友们都带了小钟,是吗?请你仔细观察小钟的钟面(师拿起学生的小钟),看看钟面上有些什么?(2)、把你的发现和同桌的小朋友交流一下。(3)、哪个小朋友愿意上来说说你们组的发现啊?(实物投影说)

(4)、小朋友们都讲的不错,我们来听听钟自己是怎么说的,好吗?(课件出示一个动画钟自述。)谁能告诉大家刚才你听到了些什么吗?(5)、出示模拟钟,生说师板书:

分针

时针

2、认识整时(1)、拨1个钟面,进行整时认识。

看样子小朋友们都认识了钟面,那么看看这个钟面上指的是什么时候呢?

(2)、小朋友们真能干都知道是3点钟。贴一个钟面到黑板上。(3)、不错,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3,所以是3点钟。但3点钟是我们平时的说法,标准的称法应该是3时(师板书),谁愿意来读一读,愿意读的都站起来读。(4)、再拨7时,8时,10时,并把钟面贴到黑板上(5)、仔细观察钟面,这4个钟面的分针藏着一个小秘密,你们发现了吗?(分针都指向12)

(6)师小结: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就是?时(板书)

(7)再看3时这个钟面,除了可以这样记,你还看见过其他的记法吗?(板书3:00)(8)学生试着写写其他3个钟面的时间(投影展示)

三、巩固应用:

1、出示几个钟面,说说这是几时,你在这时干什么?(出示6时、11时、1时、4时)

2、拨一个自己最喜欢的整时

3、师出示1个刻度不全的钟面,小朋友们都很聪明,看看这个钟面你们知道是几时吗?连小花后面的数字你们也猜到了呀,真聪明。

4、现在的钟表除了帮助我们认时间之外,还有美化生活的作用。你们看,出示一些时尚表,运动表等。

5、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本领?

6、课堂延伸: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会了如何看时间,那么你在生活中见过时间吗?电脑或投影出示生活中的时间。(如:商店的营业时间8:00—22:00,汽车站牌,作息时间表等等)

篇3:《认识钟表》教学设计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数学》一年级 (上册) 第91~92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12个数字、12个大格。

2.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 学会认识整时。

3.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培养学生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生活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结合生活经验认识整时。教学准备

主题图、大钟面、小钟面、课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1. 谈话

师:放一段闹钟的声音。生: (听)

师:这是什么声音?生:闹钟的声音。

师:今天早上天亮不久后, 小红家的闹钟就响了, 听到闹钟响后, 小红在做什么呢? (出示主题图)

2. 指导看图

师:小红起床了, 妈妈在旁边笑眯眯地看着她, 表扬她是一个早睡早起的好孩子。我们也要像小红那样, 听到闹钟响了, 马上起床, 不睡懒觉, 养成好习惯。

3. 揭题

师:闹钟可以叫我们起床, 那你还知道钟表有哪些作用呢?

生:可以帮助我们认时间, 告诉我们几时了……

师:钟表在生活中经常用到, 它的本领可大了, 今天, 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钟表。

师:板书课题———认识钟表。生: (齐读课题)

二、探究新课

1. 认识钟面

(1) 看一看, 比一比。A.观察钟面

师:引导学生拿出学具钟面, 仔细观察钟面上都有什么?

生:仔细观察钟面。

生:汇报观察的结果。 (有两根针, 还有1~12这些数字……)

B.比一比

生:同桌互相比一比两人的学具钟, 看看钟面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汇报 (都有两根针和1~12这些数字)

C.认识时针和分针

师:这两根针又有什么特点呢?生:仔细观察。

师小结:对, 你们观察得真仔细, 一根更长更细的叫分针, 另一根更短更胖的叫时针。 (结合钟面上的时针分针板书特征:时针短、胖;分针长、细)

师结合学生的回答, 让学生认识分针时针。 (演示并讲解)

D.指一指, 认一认

师指给学生认时针和分针。同桌互相指认。

E.说一说

师课件出示钟面, 生仔细观察 (时针分针在走) 师问:你发现了什么?

钟面上的针是按怎样的方向转的? (生思考)

师: (小结) 像这样的方向叫做顺时针方向。 (结合钟面讲解)

生:跟着比划, 了解顺时针方向。

师小结:分针和时针总是朝着顺时针方向不停地转动。

2. 认识整时

A.认识第一个钟面上的时刻 (7时)

这是小红早上起床的时刻, 你知道是几时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问:这个钟面上的分针指着几?时针指着几?是几时?

生汇报:分针指着数字12, 时针指着数字7。

师小结:当分针指着12, 时针指着7就是7时。

B.认识书上第91页主题图下面的三个钟面

师指着第一个8时的钟面, 问:你能说出钟面上的时刻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汇报观察认时间的结果。 (分针指着12, 时针指着8, 我知道是8时)

师:分针指着12时, 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板书, 生齐读)

按上面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先认, 师再结合学生的汇报小结认整时的方法。

师小结:我们把刚才我们认的这四个时刻都叫做整时。 (板书:整时)

C.拨钟 (认整时)

师拨钟生认。同桌互拨互认。师说时间生拨钟。

3. 学习时间的两种表示方法

师:刚才我们认出了钟面上的时刻, 那你能把这些时刻记录下来吗?

A.介绍用汉字“时”的表示方法。

几时只要在几的后面加写“时”字就可以。 (板书:8时) (下转38页) (上接36页)

B:介绍数字表示方法。

出示电子钟8:00。这是什么?这种表示方法有什么特点?你还在什么地方见到过这种表示时间的方法?

学生回答后, 师简要小结:用数字表示整时时, 冒号右边是2个“0”, 左边是几就是几时。

C.学生接着用两种表示方法把后面两个钟面上的时间表示出来, 指导学生完成, 并针对问题及时讲评。

三、应用

1. 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92页的内容

时间是很宝贵的, 我们要合理利用时间, 安排好一天的学习、生活。这是小明一天的时间安排 (出示课件) 。

师:打开课本第92页, 仔细观察图, 说说他们什么时间在做什么?你能用两种表示方法表示出每一个钟面上的时间吗?

生独立完成, 指名板演, 师讲评, 生订正。

2. 说说自己一天的安排

教育每个学生都要遵守纪律并爱惜时间, 做时间的主人。

3. 练习十六第三题:让学生试一试

四、总结

1.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根据学生的回答, 结合板书小结今天的学习内容)

篇4:《认识角》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北师大版第四册67页—68页。本单元包括认识角、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以及欣赏设计等内容,是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发展空间想象力的主要内容之一。《认识角》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教材在这部分内容的编排上,密切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分组织学生开展操作活动。通过看一看、找一找、摸一摸、拉一拉、比一比,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自主探索角的特征,使学生对角有一个直观的、整体的把握。本课时容量较大,难度也不小,因此,灵活运用多媒体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其优越性和高效性,是有效突破本课重点、难点,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

学情分析:

对于学生来说,在认识角之前,已经具备了有关角的感性经验。但是,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较低。这部分内容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接受起来较为困难。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形成角的表象。我设计了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活动,让孩子在实践活动中经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去认识角,发现角。从而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角。

教学设想:

新课导入阶段,借助多媒体课件播放《少先队队歌》,创设形象生动、轻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新知探索阶段,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现代信息技术,组织了“找角活动”——找出生活中见过的角、 看生活中的角,帮助学生正确建立数学平面图形——角的概念。通过开展找一找、摸一摸、画一画、拉一拉,比一比等动手操作活动,加深学生对角的特征的认识,并充分理解角的大小只与两边张口的大小有关,与两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创新思维。

过程与方法: 通过找一找、看一看、摸一摸、画一画、拉一拉、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直观的认识角,感受角的大小,同时初步认识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合作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

教学重点:认识角各部分名称,会用重叠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

教学难点 理解角的大小与角的张口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三角尺、活动角(折尺)。

学具准备:活动角、三角尺。

篇5:漂亮的小钟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2)隐性内容与目标:A.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B.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不同种钟表的特点及其设计制作方法。

(2)难点:如何巧用材料以及对表盘的设计。

[教学时间]:2课时

[准备]:刀、胶水、腊光纸、纸杯、圆盖等。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实物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一些漂亮的小钟表,并让学生说说时间。

2、揭示课题:漂亮的小钟表

二、重点、难点的解决:

1、选材。

引导学生按照自己所准备的材料来设计表盘和外形,并且找出做表针的材料,以及固定表心的图钉。

2、观察钟表的特征。

(1)表的外形:各式各样。

(2)表盘的形状:圆、方、三角、多角等。

(3)表符的种类:数字、几何形、装饰形等。

(4)表针的特点:时针粗短、分针稍长稍粗、秒针最粗最长。

(5)表的装饰:剪、贴、画各种形象。

三、实践指导:

1、根据材料做出外形和表盘。

2、制作表符。引导学生分清大刻度小刻度,并将他们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在表盘上。

3、制作表针。表针可以是各种各样的,万变不离其宗,三根针的长短不变。

4、添加小装饰。

四、评价:

1、学生展示作品并自评。

篇6:认识方向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45~47页,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3题。教学目标:

1.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来辨别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主动构建方位知识。

教学难点:让学生体会到参照物不同,物体的相对位置也会发生变化。教学准备:教学挂图,方向板。教学过程: 一.复习

师:小朋友,你们听说过“四面八方”这个成语吗?你知道四面是指哪四个面?小结:对!四面是指东、南、西、北这四面。二.新授

1.在实际生活中,东、南、西、北大家都认识得很清楚,在地图或平面图上,你们能认识吗?是怎样认的?(要求学生说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2.出示例1图,(其中超市、体育场、人民桥和公园图不出现。)。谁来回答学校的东、南、西、北面各是什么地方?学生回答时,随机在四个建筑物上点击出东、南、西、北4个字。东、南、西、北是我们已经认识的四个方向,四面八方中的八方,是指的有八个方向。还有四个方向是什么呢?想不想了解? 3.今天,我们在进一步学习认识方向。(板书:认识方向)4.在学校的这一面有一个超市(出现超市),你知道超市在学校的哪一面吗?小组讨论一下,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小结:我们把东面(闪动少年宫上的东)和北面(闪动汽车站上的北)的中间叫东北(在超市上出现东北)。超市在学校的东北面。

5.师:这里有一个公园,这里是体育场,这里还有一座人民桥,它们又分别在学校的哪一面呢?小组同学讨论一下。

哪个小组的代表来汇报一下?(学生汇报时,先问一问为什么,再随机出现“东南”、“西北”和“西南”字,如果学生说出如“北东”、“南西”这样的方向,也要先问一问为什么,然后教师纠正:南面和东面的中间也可以说是南东,但按习惯应该说东南,不说南东。其他小组的意见呢?

同学们讲得很好,通过看图,我们又认识了东北、东南、西北和西南这4个方向。上学期我们认识了东、南、西、北,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东北、东南、西北和西南。

6.同学们都知道,我们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能很快记住图上的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怎样才能很快记住今天学习的东北、东南、西北和西南这四个方向呢?请大家在小组里讨论一下,说说你想怎样记的?

7.教学“试一试”

这里有一个指南针(出现试一试及指南针图),指针指向北面。

“你能把指南针上的八个方向填写完整吗?先想一想,怎样填得快,再在书上填一填。学生独立完成,做完后集体订正。

三、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小动物在体育场参加了运动会后要回家了,你能帮助它们找到各自的家吗?小动物住在什么地方?我们听听它们是怎么说的。” 学生在书上连一连,完成后集体订正。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美丽的青山乡是一个水果之乡,在水库周围一共种植了8种水果,有许多游客来游览水果之乡,你愿意为来游览的游客制作一张水果种植的示意图吗?每个小组同学合作来完成。小组在活动时,首先要听清楚我讲的是什么水果,不要找错图片,并找好应该放的位置,然后把图片贴上去,贴的时候还要注意贴得整齐,而且动作要迅速。

桃园在水库的北面,葡萄园在水库的东面,梨在水库的东北面;水库的西南面是苹果园,水库的西北面是西瓜园,水库的西面是山楂园;橘子园在水库的南面,最后一个是樱桃园。3.我们已经能够在平面图上熟悉地认识了8个方向,在现实生活中这8个方向你们也能认识吗?

谁来说一说,教室的西北面在哪里?

全体小朋友起立,伸出右手指向北面,伸出左手指向西面,两手同时向中间拍一下,这时手就指向西北面。(教师示范)

伸出右手,指向西面,伸出左手,指向南面,两手同时向中间拍一下,手指向„„ 你们会用同样的方法找到教室的东南和东北面吗?

全体同学向后转,找东南,伸手,拍!找东北,伸手,拍!同学们对教室里的八个方向也搞清楚了。刚才同学们都讲得很好,找到了一个方向,怎样才能很快找到另外的七个方向呢?我们可以自己来制作一个方向板。

这是一张正方形的纸,像这样折成8等份(出现折成8等份的纸,有虚线),这4条折痕正好指着8个方向,如果确定上面为北(出现北),右下方就是——(出现东南)。你们想自己做一个这样的方向板吗?

先拿出一张正方形的纸,先像上面这样对折4次,再在折痕的两端填上方向。谁来说一说是怎样填的。

四.小结

篇7:认识人民币 第一课时 教案

第一课时 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人民币,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2.通过模拟购物等活动,使学生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的功能和作用,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使学生从小懂得,合理使用零花钱,并知道如何爱护人民币。

一 学习过程:

学前准备

老师谈话,导入新课。今天的数学课,看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拿出模拟人民币(学生回答钱或者人民币)这些钱就是我们国家发行的法定货币—人民币(板书)请你说说哪些地方要用人民币的? 合作交流

1.教材第46页的主题图(问题设置1)。

(1)让学生观察购物图和乘车购物图。同学之间说一说画面的意思。结合自己的生活常识,说一说自己某一次购物或乘车或游玩时用了多少钱。(2)再让学生观察第3图。看见这幅图,请说一说小朋友在干什么。“存钱是为了什么?”“你有零花钱吗?”“你有存钱的习惯吗?” 老师:看来人民币在我们生活中有很重要的作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人民币(板书题目)

2.教学例1,问题设置2 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1)出示我国发行的人民币的品种,使学生对我国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2)说一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么多面值的人民币的。(如:颜色,大小,图案,图案中的数,图案中的“小黑点”——盲文的数等)

(3)老师参与把人民币进行分类的活动。每个学生先将课前准备的模拟人民币进行分类,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分类方法。甲组:将硬币分成一类,将纸币分成另一类。乙组:把分币分成一类,角币分成一类,元币分成一类。老师用课件展示这种分类的过程和结果。老师提问: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一共有多少个?那种面值的人民币品种最多,哪种最少?

(4)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两种10元,50元,100元的人民币的币值是相同的吗?他们的图案,颜色各有什么特征?说一说几种硬币的面值。3.教学例2(1)师生做换钱游戏。(1)老师拿出一张2角币,并提问:用一角币来换老师的2角币,应用几个?学生上台用2个1角币来换老师的2角币。老师拿出一枚5角币,并提问:用一角币来换老师的5角币,应用几个?学生上台用2个1角币来换老师的5角币。

游戏完成后,让学生在例2中空白处填数。(见图①)

老师出1枚1元的硬币,并提问;你应该拿几个1角币,才能换1元?学生可以边摆手中的学具,边回答(见图②)

(2)师生做换钱游戏。1元能换几张2角?能换几张5角的?(5张2角,2张5角)5角能换几张1角和几张2角?(答案不唯一)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到了什么?今天你有那些收获?人民币的单位有哪些?你还知道了什么?

我们不仅认识了人民币,了解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还尝试了有计划的购买商品。学习这些,你觉得对你的生活有哪些帮助呢?(学生各抒己见)

课堂作业新设计

1.做一做的第一题

2.练习九的第一题。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之间的进率。3.填空。3元=()角

50角=()元

6元=()角

9元=()角

80角=()元

70角=()元

4.做一做。第2题。(让学生说出思考过程)

思维训练

1.在()里填上“﹥”,“﹤”或“=”,并说明理由。4元()4角

70角()7元

3元()49角

2.要换10元币,可以怎样换,看谁的方法多。

篇8:《认识钟表》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能认识钟面上的时间, 会用两种方法记录时间。

教学难点:掌握读时间的方法, 准确地读出时间。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实物钟、图卡。

教学过程:

一、猜谜激趣, 顺势导入

小朋友们,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 你们想知道他是谁吗?仔细听:滴答……会走没有腿, 会说没有嘴, 它会告诉我们, 什么时候起床, 什么时候睡觉, 猜猜它是谁? (钟) 钟表能告诉我们什么呢? (时间) 钟表的作用可真大呀!你们认识钟表吗?你们想和钟表交朋友吗?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钟表。 (板书课题:认识钟表)

二、合作学习, 探究新知

1. 初步认识钟表

请小组的同学拿出准备好的钟表, 仔细观察钟面, 你发现钟面上有什么?

生1:钟面上有两根针, 一根又长又细、是分针, 一根又短又粗、是时针。

生2:还有12个数字。

生3:还有一些格子。

2. 认识顺时针方向

钟表呀, 还有一个小秘密呢!仔细看! (师转动实物钟, 学生发现时针和分针转动的方向是一样的, 这个走动的方向我们就叫顺时针方向)

3. 认识钟面上的整时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见过钟表表示出来的时间, 请大家看老师手中的钟面模型上的时间是几时? (出示8时、3时、6时的钟面模型) 仔细观察比较这三个时间钟面上时针、分针所指的数字, 看看你们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小结:当分针指着12, 时针指着几, 就是几时。

4. 用两种方法记录时间

谁愿意在黑板写出8时? (生板演) 8时我们还可以写成8, 后面点两个小圆点, 然后再写2个零。这种表示时间的方法叫电子表示法。为了使大家很快地记住这两种表示时间的方法, 老师送给大家一首儿歌。 (课件出示儿歌)

三、运用知识, 巩固发展

(1) 听说钟表店里有几个钟表坏了, 你们愿意帮助修一修吗?出示课件:学生找出钟面上缺少什么, 并加以改正。

(2) 钟表店里还有很多钟表, 你能读出上面的时间吗?课件出示钟面模型, 学生读出上面的时间。

(3) 老师拨时间, 学生读出钟面上的时间。

(4) 游戏:找朋友。今天, 钟表王国里的钟表们聚集在一起, 想找与自己时间相同的钟表做朋友, 同学们愿意帮这个忙吗? (配《找朋友》的音乐)

(5) 同学们看, 谁来了?小明听说咱们已经学习了一些关于时间的知识, 想问问同学们在什么时间做这些事情才比较合理。同学们, 你们能帮小明合理地安排这一天的作息时间吗?学生讨论怎样安排比较合理, 画出钟面, 并用两种表示法表示出时间。小明这一天的时间安排得多好啊!希望同学们自己也能学会合理地安排时间, 做时间的小主人。

(6) 游戏。老师表演一个动作, 学生猜是什么时候, 把这一时刻拨出来, 并说说理由。

四、总结、谈收获

篇9:第一课时 认识钟表

【教学内容】

四年级(下册)第98页例1“练一练”及练习三第1~3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列、行的规则。能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2. 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座位图抽象成用列、行表示平面图的过程,提高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 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学会用数对表示物体所在的位置。

【教学难点】

认识列、行的含义,以及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

【教学过程】

1. 听故事。下面我们来听个名人故事:有一天,有个人生病躺在床上,但他仍在思考一个问题:怎样才能把“点”和“数”联系起来呢?突然,他看见屋角有只蜘蛛在织网。他想,可以把蜘蛛看作一个点,蜘蛛的每个位置就能用一组数确定下来。于是在蜘蛛的启示下,他用一对有序的数表示平面上的一个点,创建了数对与直角坐标系。(板书:数对)他就是法国著名的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笛卡尔。

2. 举例子。生活中很多物体也是成对的,谁来说一说?看:一对鸳鸯水中漂,一对石狮门前蹲,一副对联门上挂。

3. 说猜想。那你理解的“数对”中包含几个数?关于数对你想了解哪些知识呢?

【设计意图:小学生特别喜欢听故事,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可以把学生喜闻乐见的名人故事引入课堂,创设儿童化、趣味化的故事情境,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故事的引导下,不知不觉地走进“数对”的世界。】

一、 座位引入——激活经验

谈话:奚老师第一次来这里,刚刚在班上新交了一个朋友,同学们想知道他是谁吗?提示:这个新朋友坐在从左往右数第二组(数学上规定从左往右数是以面对班级座位的观察者角度确定的,就像老师面对大家,从老师这个角度观察,这是我的左边,也就是你们的右边)。

提问:只知道坐在从左往右数第二组,能确定他是谁吗?为什么?(看来这里仅用一个数是不能确定位置的)继续听,第3个。这次为什么能猜出来呢?

追问:他的位置你还能怎么说?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描述。

小结:由于标准不同,同一个位置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看来要清楚准确地描述位置得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才行。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究。

【设计意图:通过呈现学生比较熟悉的教室座位的场景,激活学生已有描述位置的经验,并通过交流,引发学生用统一的方式描述物体位置的需要。】

二、 探索新知——学习数对

(一) 学习列与行的含义

(1) 出示一横排同学。

谈话:看,这是一横排,我们通常把横排叫作行,(点击)这一行有几人?(6名)这是小军,他是第几个?你是从哪往哪数的?(从左往右数)

(2) 出示一竖排同学。

谈话:这是一竖排,我们通常把竖排叫作列,(点击)这一行有几人?(5名)这是小红,她是第几个?(第4个)你是怎么数的?(从前往后数)

(3) 出示一片同学。

提问:这里一共有多少名学生?你是怎么数的?(先横后竖;先竖后横)

再问:现在还是告诉你小军坐在第4个,小红坐在第4个,能确定他们的位置吗?(不能)

过渡:看来仅用一个数还是不能确定位置的,下面我们继续来研究。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已有的对现实生活中横排和竖排的认识经验,教学列与行的含义,以及人们的数数习惯“从左往右,从前往后”,为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做铺垫,使新知的学习建立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之上,有利于学生自觉把新知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系统之中,实现知识的同化。】

(二) 学习用数对表示位置

(1) 引导:如果用圆圈表示每个同学,回忆一下我们把竖排叫作列,这里有几列?确定列时从哪儿往哪数?(从左往右数)。哪是第一列?横排叫作行,又有几行呢?确定行时从哪儿往哪数?(从前往后数)哪是第一行?你能用刚才学到的知识说说小军的位置吗?

(2) 说明:为了清楚、准确地描述物体的位置,通常我们先说物体所在的列数,再说行数,那小军的位置在哪儿?(板书)我们说小军位置时用了几个数?(也就是一对数)

(3) 学生自学课本98页:用更简洁的方法表示第4列第3行。

学生汇报:用了几个数表示?哪个数在前?表示什么?哪个数在后?表示什么?好了吗?还有什么?给它们中间加个逗号隔开,外面加上了一个小括号。(边介绍边板书)像这样,用列数和行数所组成的一组数,也就是一个数对来确定位置,就是我们今天所要研究的内容。(板书补全课题)

(4) 学习数对的读法。

(5) 练一练:点击小红的位置,请学生用第几列和第几行描述小红的位置(第2列第4行),用数对表示是(,)。(6,5)表示图中的第()列第()行的位置,再用数对表示两个点的位置。

小结:图中的座位与数对之间是一一对应的,每一个座位都对应着唯一的数对,每一个数对也都对应着唯一的座位。

【设计意图:把场景图抽象成平面图,由此在图上标注列与行,这样既明确了确定位置的规则,也为其后用列与行描述位置做好准备。让学生用“第几列和第几行”描述平面图中的位置,既巩固了用列与行描述位置的方法,又可以诱发学生用更简洁明了的方法描述位置的心理需求,进而自主生成用数对描述位置的方法。】

三、 巩固练习——运用数对

(一) 练一练

谈话:看,我们现在所坐的位置也是竖成列横成行。老师面向大家,从老师这里看,哪是第1列?第5列?哪是第1行?第4行?

提问:请同桌互说自己在教室里是第几列第几行,并用数对表示。(4个左右)(最后一个让说出前后左右同学的位置)

小结:由于老师叫不出同学们的名字,下面我想请哪位同学回答问题时,就用他所在的位置的数对来表示,行不行?

(二) 看一看

(1) 咱们学习数学是为了在生活中应用,瞧,小明家准备装修房子,爸爸想在厨房的一面墙上这样贴瓷砖,请用数对表示四块装饰瓷砖的位置。

(2) 各自在书上填写后指名汇报,全班交流。

(3) 讨论:你发现表示这四块瓷砖位置的数对有什么特点吗?

(4) 找规律:观察这几块花色瓷砖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先让学生在小组中说说自己的发现,再组织全班交流。

(5) 巧设计:如果再贴四块花色瓷砖,你认为贴在哪里比较美观?请你用数对表示出你要贴的位置。(让生点击)

(6) 我的生活我做主,小明觉得爸爸的设计有点单调,他也拿出了一个设计方案,你能用数对表示出每块花砖的位置吗?(生练习后汇报)

这些花瓷砖位置的排列有什么规律吗?请同桌交流一下。

小结:一列间一列地排列;呈轴对称图形;第一斜行(左上至右下)上的花瓷砖,下一块总排在上一块的后面2列,表示下一块位置的数对的第一个数总比上一块的多2;下一块总排在上一块的下面一行,表示下一块位置的数对中第二个数总比上一块的少1。

鼓励:相信如果让你们来设计,一定会有更出色的作品,课后请同学们试一试。

(三) 玩一玩

谈话:从座位图中的数对联想到了生活中的数对,相信大家对数对的认识更丰富,也更全面了。下面我们轻松一下,一起来玩“砸金蛋”。这些金蛋中只有五个金蛋藏着秘密,而且每一行每一列都只有一个金蛋有秘密。会是哪些金蛋呢?先想一想,用数对表示出它的位置。

这是笛卡尔的一句名言:我思故我在。相信大家也能做到勇于思考,敢于质疑。

(四) 夸一夸

谈话:今天我们班同学表现特别棒,老师想表扬第4行某个同学,那数对的第几个数是4?第4行这么多同学,你知道我要表扬哪一个吗?这样看来仅用一个数是不能确定位置的。猜猜可能表扬谁?这些同学都有可能,你能用一个数对表示这些同学吗?(X,4)

提问:如果我要表扬第2列某个同学,你能用数对表示出来吗?(2,Y)

再问:现在我要表扬(1,1)(2,2)(3,3)……这些数对的两个数有什么特征?你能像老师这样用一个数对表示吗?(X,X)

追问:如果想要表扬全班同学,你觉得用哪个数对比较合适呢?(X,Y)

(五) 说一说

提问:同学们,用数对确定位置可不止这些,你还知道什么地方也需要用数对来确定位置?学生谈谈生活中运用数对的例子。

小结:出示图片,数对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真广啊!

【设计意图:通过“练一练”“看一看”“玩一玩”“夸一夸”“说一说”等一系列活动,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数对含义的理解,掌握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发现现实情境中物体的排列规律,可以帮助学生深刻体会数对与物体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感受用“数”刻画“形”的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用数对描述物体位置的能力。】

四、 自主总结——生成问题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吗?

表示数对时,我们不仅可以用整数,还可以用小数等等;数对不仅能表示平面上的点,还可以表示空间里的点。世界上的所有点都可以用数对表示,每一个点都对应着唯一的数对,每一个数对也都对应着唯一的点,相信随着知识的积累,你们对数会有更深刻的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谈收获、说疑问”,既巩固了本课所学知识,又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思维空间,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对”观念,为后续学习作铺垫。】

【总评】

奚晓娟老师在2016年江苏省“蓝天杯”数学教学观摩活动中执教的观摩课《认识数对》,给与会者留下了较深的印象。回顾她的教学,有三点值得我们借鉴。

一、 注重联系生活,让学生体会数学价值

回归生活,体现生活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基本特性,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数学教学应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从中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课始,奚老师从孩子最为熟悉的教室座位分布情况出发,让孩子们猜猜她新结交的朋友是谁,唤起了学生对已有的用“第几组第几个”或“第几行第几个”的知识来确定位置的经验,帮助学生找到新旧知识的连接点。由于观察方位、角度的不同,学生产生了多种描述方法,引起争议,从而产生认知需求:如何才能正确、简明地描述位置呢?由此为教学新知识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课中,在师生共同探究学会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后,让学生用数对和同桌说说对方在班级里的位置,老师又以借班上课不认识学生为“借口”,用数对的知识来指定学生发言,用学生最熟悉的生活,让学生体会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简洁性。课末,让学生说说在生活中用数对确定位置的例子,从学生所举的兵马俑、围棋棋盘、地球仪、国际象棋等例子中,可见学生已经掌握了数对知识,也体会到了数对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 注重数学思考,让学生感悟数学方法

培养数学思考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教会他们如何思考,有一双能用数学视角观察世界的眼睛,一个能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的头脑。没有数学思考,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也就是没有效果的教学。奚老师的课特别注重数学思考,上出了数学味。在以学生特别熟悉的座位问题引入新课后,她将实景变成人物图,又将人物图抽象为圆圈图,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发展空间观念,孕伏“坐标”知识。在让学生运用数对的知识解决贴瓷砖的问题时,让学生先观察花色瓷砖排列的规律,运用数对的知识为花色瓷砖标上位置,再对呈现的数对进行比较,从中发现规律。在玩“砸金蛋”游戏时,在学生砸了几个后,让学生思考,哪些金蛋不用砸,让学生根据“只有五个金蛋藏着秘密,每一行每一列都只有一个金蛋有秘密”进行排除与统筹,引领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数学思考。

三、 注重问题解决,让学生感悟学以致用

篇10:第一课时认识米 用米量教案

教学内容:

认识米 用米量 教材分析:

米的认识,需要有丰富的表象支持,所以,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组织实际测量活动,同时要针对具体问题,引导学生灵活选择不同的测量方法。在具体测量时,允许并鼓励学生灵活选择和运用多种测量工具,同时,能针对具体测量对象,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学情分析:

学生在理解1厘米有多长的基础上感知1米有多长。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

2.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3.能合作测量出整米长度的物体;

4.培养合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教学重点:

掌握1米的实际长度。教学难点:

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教学方法:

通过实际测量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米尺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教学准备:

1米的直尺、卷尺,纸条。学生每人1根较长的绳子。教学过程:

一.复习用厘米量物体

1.提问:昨天学过的长度单位是什么?量物体长度用什么工具?

2.用两个手指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2厘米呢?10厘米呢?

3.用刻度尺量文具盒的长度。请你演示,并说出注意事项。

二、探究新知 情景设置:你量得不错,那么你能量一量黑板有多长呢?瞧!这样用刻度尺量太不方便了,也不容易得出结果。那么该怎么办呢?(用更长的尺子量)用这把尺子试一试看,这是一把米尺。课件出示课题:认识米

用米量

一、情境引入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

(三)想一想。

三、知识应用

(三)想一想小红小军小刚90厘米1米20厘米小刚的身高是大于90厘米,小于120厘米。三位小朋友比身高,小军最高,小红最比如:91厘米,92厘米,95厘米,1米2厘米,矮,小刚的身高可能是()厘米。1米18厘米。

四、课堂作业。板书设计:

认识米 用米量

篇11:认识负数(第一课时表格式教案)

教学内容认识负数(教科书p1~3的例1和例2,完成练习一的第1~6题。)9月4日教学总目标1、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活动,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掌握正负数表达方法;能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如温度、收支、海拔高度等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解决相关问题。2、通过分析、猜想等活动,感受负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通过学习使学生联系实际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并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在现实情景中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难点:能用正负数描述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相关问题。课前准备课件;一张挂图、温度计。教学过程步骤子目标教师的活动学生的活动反思情景引入联系生活引入课题,利用已有知识尝试读数,初步体会正负数。1、电脑播放天气预报片断。 2、提出:老师收集了某天三个城市的最低温度资料,并用温度计显示。你知道分别是多少温度吗? 观看,了解。 学生观察图片上温度计。认识负数原本是初中学习的内容,现在提前让学生学习,原本有点担心学生学习难度太大,探究新知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活动,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初步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掌握正负数表达方法。 继续让学生联系现实情境中能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如海拔高度这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尝试解决相关问题。 通过讨论分析,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进一步掌握正负数表达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1、教学例1:用正负数和0表示气温。(1)尝试说一说温度。出示图片,提出:你能看出上海的温度是多少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老师介绍温度计的看法。南京呢?和上海比,南京的气温怎样?出示图片:北京和上海比,北京的气温怎么样?同时出示上海、南京、北京三地的气温图片。提出:上海和北京的气温一样吗?不一样在哪里?在数学上怎样区分零上4摄氏度和零下4摄氏度的呢? (2)教学正负数的读写方法。说明零上和零下温度规定。教学正数和负数的读写法:“+4”读作正四,在写的时候,只要在4前面加一个“+”——正号,“+4”也可以写成4。“-4”读作负四,书写时,只要先写“-”——负号,再写4。(教师板书)提问:现在这三个城市的最低气温又可以怎么说?2、即时练习:(1)书本p2的“试一试”。(2)小小气象记录员一边听天气预报,一边记录气温。(课件演示:赤道零上40摄氏度,北极零下26摄氏度,南极零下40摄氏度。)3、感知生活中的正数和负数。(1)认识海拔高度的表示方法。出示书例2,介绍海拔高度的含义:海拔高度指与海平面比较,所得到的相对高度。(2)提问:新疆吐鲁番是我国海拔高度最低的地区,从图上你能看出它的海拔高度是多少吗?你从图中还能看出什么?(3)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表示这两个地区的海拔高度吗?明确:用正负数还可以区分海平面以上的高度和海平面以下的高度。(4)练一练:指导完成“练习一”第1,2题a用正数或者负数表示下面各地的海拔高度。(出示海拔高度图)中国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的海拔高度高于海平面3193千米。世界最低最咸的湖——死海低于海平面400米。世界海拔高度最低的国家——马尔代夫比海平面高1米。b说说下面的海拔高度是高于海平面还是低于海平面?里海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水面的海拔高度是-28米。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是世界上最深的海沟,最深处海拔-11034米4、描述正数和负数的意义。(1)出示:+3,-3,40,-12,-400,-155,+8848提出:你能将这些数分分类吗?按什么分?分成几类? 师:从温度计上观察,0摄氏度以上的数都是正数,0摄氏度以下的数都是负数。海平面以上的数都是正数,海平面以下的数都是负数。师: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线,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2)即时练习。 书p3的“练一练”。 说说温度计上显示的温度,并说说是怎么看出来的。 进一步了解方法。 说温度和观察温度计时的方法,明确是零上和零下区别。 简单交流已有认识。 明确:规定零上4摄氏度记作+4摄氏度或4摄氏度,规定零下4摄氏度记作-4摄氏度。认识正数和负数的读写法。尝试读写其余温度。 填一填,集体评定。 听一听,填一填,集体交流评定。 看图认识海平面,认识海拔高度的含义。 尝试表示,集体评定。 写一写,集体评定。说一说,集体评定。观察,小组讨论。明确:象+3,40,+8848这样的数都是正数,像-3,-12,-400,-155这样的数都是负数。 认识到0的特殊性。 独立完成,集体评定。

篇12:认识无理数第一课时教案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叙写

1.学生通过预习教材21页,并思考情景引入中的问题1.

2.学生通过合作探究部分,初步感知数不够用了, 让学生充分感受“新数”(无理数)的存在.3.学生通过交流知识点、易错点和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归纳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4.学生通过完成“

五、当堂评价”,能正确地进行判断某些数是否为有理数,加深对有理数和无理数的理解.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让学生经历无理数的发现过程.2.难点:会判断一个数是否为无理数.

三、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师]同学们,我们上了好多年的学,学过不计其数的数,概括起来我们都学过哪些数呢? [生]在小学我们学过自然数、小数、分数.[生]在初一我们还学过负数.[师]对,我们在小学学了非负数,在初一发现数不够用了,引入了负数,即把从小学学过的正数、零扩充到有理数范围,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那么有理数范围是否就能满足我们实际生活的需要呢?下面我们就来共同研究这个问题.1、思考:⑴一个整数的平方一定是整数吗?⑵一个分数的平方一定是分数吗?

2、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1和2,算一算斜边长x的平方,并提出问题:x是整数(或分数)吗?

(二)、自主探究

1.问题的提出

[师]请大家四个人为一组,拿出自己准备好的两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和剪刀,认真讨论之后,动手剪一剪,拼一拼,设法得到一个大的正方形,好吗?

[生]好.(学生非常高兴地投入活动中).[师]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每个小组都完成了任务,请同学们把自己拼的图展示一下.同学们非常踊跃地呈现自己的作品给老师.[师]现在我们一齐把大家的做法总结一下:

下面再请大家共同思考一个问题,假设拼成大正方形的边长为a,则a应满足什么条件呢?

[生甲]a是正方形的边长,所以a肯定是正数.[生乙]因为两个小正方形面积之和等于大正方形面积,所以根据正方形面积公式可知a2=2.[生丙]由a2=2可判断a应是1点几.[师]大家说得都有道理,前面我们已经总结了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那么a是整数吗?a是分数吗?请大家分组讨论后回答.[生甲]我们组的结论是:因为12=1,22=4,32=9,„整数的平方越来越大,所以a应在1和2之间,故a不可能是整数.[生乙]因为111224111,,,„两个相同因数的乘积都为分数,所224339339以a不可能是分数.[师]经过大家的讨论可知,在等式a2=2中,a既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所以a不是有理数,但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像a这样的数,由此看来,数又不够用了.活动内容:【议一议】→【释一释】→【忆一忆】→【找一找】

将两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剪一剪、拼一拼,设法得到一个大的正方形.设这个大的正方形的边长为a,a满足什么条件?

【议一议】: 已知a2,请问:①a可能是整数吗?②a可能是分数吗? 【释一释】:释1.满足a2的a为什么不是整数?

释2.满足a2的a为什么不是分数?

【忆一忆】:让学生回顾“有理数”概念,既然a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那么a一定不是有理数,这表明:有理数不够用了,为“新数”(无理数)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找一找】:在下列正方形网格中,先找出长度为有理数的线段,再找出长度不是有理数的线段

222

(三)、合学应用 例:在数轴上表示满足x22x0的x.解:

(四)、整理反思

1.通过本课学习,感受有理数又不够用了,请问你有什么收获与体会? 2.客观世界中,的确存在不是有理数的数,你能列举几个吗? 3.除了本课所认识的非有理数的数以外,你还能找到吗?

(五)、当堂评价

1、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为边的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2)设正方形的边长为b,b满足什么条件?(3)b是有理数吗?

2、如图,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为2,高为h,h可能是整数吗?可能是分数吗?

(六)、变练拓展

上一篇:科技节小结下一篇:太极拳馆开业花篮贺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