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峪镇中学科技部室工作计划

2024-04-09

金峪镇中学科技部室工作计划(精选8篇)

篇1:金峪镇中学科技部室工作计划

深化校本教研,构建高效课堂

推进计划

2013年9月

金峪镇中学高效课堂推进计划

为了推进我校“深化校本教研,构建高效课堂”活动实施方案,依据县教育局的安排,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深化校本教研,构建高效课堂”推进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为目标,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核心,以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为重点,以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为根本,按照“实验带动、分类推进、示范引领、稳步实施、整体提高” 的工作思路,切实优化教学过程,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努力构建科学高效的课堂教学管理机制、运行机制和评价机制,全面提升我校教育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二、具体推进目标

1、在深入推进“实施高效课堂,提升教学质量”的高效课堂创建活动中,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学科教学导学模式系列设计,力争打造出我校高效课堂教育教学新模式,树立我校教育教学新形象,为学校更好更快发展开辟新的增长点和亮点。

2、通过打造高效课堂,努力构建民主、和谐、开放、富有生命力、学生乐学、教师乐教、师生关系融洽、能够促进学生在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创新精神等方面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3、建立高效课堂的管理和评价机制,带动我校实现内涵式发展,创建区域性高效课堂改革的典型,培养一大批课堂改革的专业指导力量和教科研队伍,推动我校教学发展。

4、促进教研活动的开展。在研究探索高效课堂的过程中,进一步促进教研活动制度化、规范化,提高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

性、主动性以及教研活动的有效性,在全校掀起新一轮教学研究的高潮。

三、组织领导

打造“高效课堂”是我校今后长期的一项中心工作,为使这项工作能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学校决定将进一步深化“高效课堂”的领导力和执行力,改变过去一人管教学的模式,形成班主任、教研组长、年级主任、教务主任、以及所有的校级领导全员参与教学管理的创新机制。特成立以学科带头人为骨干,学校领导为核心的“高效课堂”推进小组。

1、推进领导小组

组长:孙学录

副组长:白选民、张保愿、李勇。

2、深入推进实施小组

(1)语文组:

组长:王建文

成员:白选民、王明辉、刘女亮

(2)数学组:

组长:吴文昌

成员:张保愿、雷娟、柴琳、雷娟(小)

(3)英语组:

组长:马会亮

成员:施忠民、朱俊芬。

(4)理化组:

组长:李顺平

成员:张冲、习亦丹、雷彦锋。

(5)政史组:

组长:朱永学

成员:李勇、郭红霞、王昌民、党红艳、李培民、王天贵。

(5)体艺组:

组长:杨张峰

成员:梅菊、仵俊奇、李振民。

四、实施步骤

(一)组织动员阶段(2013年9月至2013年10月)

1.加强学习,转变观念。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有关文件精神,统一思想,转变观念,坚定信念,达成构建高效课堂的共识。

2.健全组织,制定方案。一是成立创建高效课堂活动领导小组;二是制定《创建高效课堂活动实施方案》、确立高效课堂的学科实施模式、完善相关管理制度或细则。

(二)试点探索阶段(2013年11月—2014年元月)

1.广泛开展“同课异构”观摩教学研究活动,努力探索创建高效课堂的新路子。

2.组织开展“高效课堂”“同课异构”赛教活动,选出优秀教师。进行表彰奖励。

3.加强研究反思。围绕高效课堂实施策略开展扎实的校本研究活动,将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变成校本研究主题,注重研究的过程,注重研究的深度,确保研究的实效。要求学校领导班子上好研讨课,骨干教师上好示范课,一般教师上好达标课。要求教师们认真做好总结反思,积累经验,为教学研究积累一手经验。

(三)全面推进阶段(2014年2月—2014年5月)

1、推门指导:各学科推进领导,依据学科制定的高效课堂教学实践推进模式进行推门指导。通过听课、查教案、交流、评课等方式对教师进行高效课堂模式的运用指导,使广大教师理解模式的内涵。

2、强化训练:对积极性低、课堂转变慢的教师进行专项跟踪强化训练,同时,聘请其他教师进行捆绑帮扶,促进课堂教学模式尽

快转型,使每个教师尽快掌握高效课堂模式,确保每一位教师不掉队。

3、骨干示范:对课改过程中发现积极性高、课堂转变快、善于学习提高的骨干教师,给他们提供展示的平台,精心组织与安排观摩课、示范课等,促使教师迅速加快提高实施高效课堂的能力。

4、交流研讨。各学科组召开关于高效课堂实践活动的经验交流,进一步修正本学科组的高效课堂推进方案。

(四)成果展示阶段(2014年6月)。

1、经验总结。各学科组长介绍本学科组各类型课的教学模式和操作流程。

2、观摩交流。各学科组推出2名最有代表性的优秀实践教师由学校领导组和专家组验收,并从中评出最出色的几位教师上展示课,全体教师参加观摩。

(四)理论提升阶段(2014年7月1日至2014年9月1日)

1、提高完善:在临帖的基础上继续研究高效课堂教学运行模式,使教师通过反思—实践—总结—再实践——完善的过程,熟练运用高效课堂模式,并能跟进调整,守正纠偏。

2、分科研究:分组、分学科进行研究课、竞赛课等活动,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各个学科能根据本学科特点和学生特点,体现本学科特色。

3、理论提升:在专家的指导下,学校、老师不断提高对高效课堂的深层次认识。研究课堂每个环节,完善认识和实践操作的不足,从简单模仿到能从理论的高度来审视教学,真正提升实践能力和理论水平。

4、积极探索:学校和教师在实践研究过程中,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富有我校特色的高效课堂教育教学新模式,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学科高效课堂教学导学模式系列设计。

(五)形成特色阶段(2014年9月至2014年10月)

1、资料收集:各学科组在整个高效课堂实施过程中注意收集整理资料,不断整理归类,分析总结,以便掌握经验教训,挖掘创新因素,为我校的深入发展积累资料,提供依据。

2、总结出新:在高效课堂全面实施的基础上,认真总结高效课堂改革经验,逐步推陈出新,创出我校特色的高效课堂教学新模式。

3、成果展示:进行我校创建高效课堂的成果展示。展示内容可以由静态和动态。静态包括原始材料、教师、学生导学案、学案、照片、以及音像资料等,动态包括教师做课、学生展示等形式

4、兑现奖惩:认真总结一年来的高效课堂实施工作,根据奖惩制度,对在我校高效课堂推进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个人进行表彰。

金峪镇中学

2013年9月

篇2:金峪镇中学科技部室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中央和我市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精神和部署,围绕建设“创业创新创优”的新陕西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以人为本、育人为本、德育为首。以培养符合“四有”新人标准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总体要求;以增强爱国情感、确立远大志向、规范行为习惯、提高基本素质为主要任务;以培养具有基础文明素养、社会责任感、民族精神、世界眼光和国际交往能力的新时代首都青少年为目标;以提高德育实效性为工作出发点,全面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二、工作目标:

落实陕西省教育发展战略,构建与陕西教育相匹配的德育工作新格局。其标志为:注重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础,学生基础文明素养得到明显提高;全体教职员工全员育人、教育教学全过程育人的意识和氛围进一步增强;学校为主导,充分发挥家庭、社区教育功能,广泛吸收国内外有益教育经验,德育资源实现有效整合;依法管理,立足建设,德育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三、活动安排

1.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为重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落实“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制度,每年集中一段时间在学生中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坚持升降国旗制度,在学校唱响国歌,把升旗仪式、唱响国歌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

2.培养学生十个文明形象

围绕“情系奥运,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每月选择一个专题和重点内容作为突破口,力求文明礼仪教育实践活动年年有突破,学生文明礼仪行为年年有进步。经过一年左右时间的努力,让唱响国歌;尊敬师长;主动问好;不随地吐痰;把纸屑扔进垃圾桶;不说脏话;公共场所,轻声交谈,右行礼让;乘车购物,不拥不挤;观看演出、比赛文明喝彩;遵守规则,走人行横道,不闯红灯等十个文明习惯伴随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

3、实施学校课程的全员德育和全过程德育

全体教师都是德育工作者,全部教学活动都是德育的实施过程。充分发挥每位教师教书育人的重要作用,是落实全员德育和全过程德育的关键环节。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形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过程。

4、.落实每位教师的育人责任,做到全员育人

每位教师应充分意识到自身言行的道德影响作用,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通过学习交流及跨学科研究活动,全面提升教师的情感、态度和知识、能力等专业水平,促进学科德育资源的整合利用。在教学过程中自觉体现各学科课程的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以及进取精神、科学精神、民主法制观念、健康意识、环境意识等教育内容。

每位教师都应依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成长规律,抓住学生成长

中的入学、升学、青春期、成人期等关键时期,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对学生要注重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引导他们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人生坐标。

5、.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做到全过程育人

充分体现课堂教学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要求,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充分挖掘各学科课程中的德育资源,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倡导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使教学过程成为向学生传递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因地制宜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充分发挥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以及美育、体育、科技、国防教育的育人功能,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科学态度。开展“四个一”活动,每年组织学生看一场电影,观摩一场艺术演出,参观一次教育场馆,参加一次社会公益劳动。

6、.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积极创设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面向全体学生,实施发展性和预防性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多种途径,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材、教法的研究并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各学科教学之中。积极创设条件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或选修课。

7、.发挥共青团、学生会组织的作用

充分发挥共青团、学生会组织的育人优势,支持团队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自我教育实践活动。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统筹安排好团队活动时间。通过团队组织活动、中学生业余团校和高中生业余党校等途径,培养共青团员、对党、国家和社会主义的情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四、推进学校文化建设

学校文化对学生品行、素质的形成具有深层次影响和教育意义。大力推进学校文化建设是当前加强和改进中学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要让学生在参与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体验和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教育功能的影响。

1.培育先进的学校文化理念

校长应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引领者,以师生为主体,通过理念铸造、行为反思,逐步形成学校团结向上的核心价值观。重视校训、校歌对学校文化建设的凝聚作用,加强校风建设和班集体建设。以核心价值观为引导,以学校的人文资源、社会资源及历史发展为基础,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和优良校风。

2.创造具有学习型组织特征的学校氛围

创造师生主动学习、共同发展、有创新精神为特征的学校氛围。校长努力成为师生相互沟通和思想交流的促进者,使学校的干部教师通过行为反思、问题发现等方法不断改善学校的德育实践,形成师生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和谐关系。

3.加强学校环境建设与文化资源建设

组织师生共同参与建设整洁优美、富有教育意义的绿色校园环境。利用铭言、人物、故事、文物和景观布局、建筑装饰等,形成学校健康向上的人文生态景观。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科、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建设以爱国主义和优秀民族文化为主体的校园文化。

运用网络、动漫资源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引导学生把网络、动漫作为学习知识、获取信息、增加交流、培养创造精神和动手能力的手段,提高对网络、动

漫信息的是非鉴别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五、创建学校社区新型协作体制

学校、家庭和社区共同担负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责任。在充分发挥学校在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主导作用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创建学校主导、家长和社区积极参与的新型德育协作体制。

1.开展家长教师协会试点

逐步试点建立以班级为基本单位、由家长自荐或选举、与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共同组成的新型家长教师协会,增进家长间的团结互助,促进家长与教师的相互交流,让家长主动参与班级的教育管理,协助班级开展教育活动。

继续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校长信箱、家访、联系簿、网络等行之有效的家校合作方式,普及家庭教育科学知识,推广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

2.关爱特殊背景的学生

学校和社区共同开展对单亲家庭、离异家庭、贫困家庭、残障家庭、外来务工家庭等特殊家庭子女以及失学失管少年、流浪乞讨儿童情况的调研,了解每个学生的特殊需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保障他们接受教育和健康成长的权利,促进良好的思想道德形成。

3.完善学校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体系

做好不良行为特别是严重不良行为学生的教育矫治和转化工作。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的作用。进一步完善严重不良行为学生情况报告制度。根据新形势、新特点,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

六、建设高素质的德育工作者队伍

高素质的德育工作者队伍是新时期全面落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任务、改进和创新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保证。引导全体教师树立育人为本、德高为范的教育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教育价值观,加强品德修养,完善人格,提高境界,为学生树立起良好的榜样。

篇3:金峪镇中学科技部室工作计划

昆山市石浦中学是“中国少年科学院科普教育示范基地”,学校长期重视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全面普及科技特色活动,使科学教育贯穿于学科课程、活动课程、课程外教育和育人环境之中,借助科技周等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学生们在校内外科技辅导教师的指导下,既动手又动脑,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创造了一系列创新作品,累计获得国家、省、市级大奖三百多个,成功申报科学发明专利14项,6名学生当选中国“小院士”,其中张海浩同学的“盲人磁性插座”在2011年第26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荣获全国一等奖——高士其科普奖,创昆山26年来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作品类获奖最高纪录。张海浩同学被授予“江苏省青少年发明家”“中国十佳小院士”光荣称号;科普教师胡云华被苏州市人民政府授予“第一届苏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耕耘奖”;2012年学校被苏州市人民政府授予“苏州市青少年发明摇篮”,成功创建“苏州市科学教育特色学校”。2013年学生创新发明再创佳绩,两件作品获江苏省一等奖,其中一件获全国创新大赛二等奖。2013年10月,学校创新工作室成为“首批苏州市青少年科学工作室”。

篇4:金峪镇中学科技部室工作计划

三月份“双高双普”工作创建活动主要工作

1、制定了学校工作实施方案,组织召开了创建工作动员会

2、成立了创建领导小组

3、完成了2009年元月-2013年3月以来学校及个人荣誉资料的收集工作

4、档案管理员参加了县局组织的培训会,对我校的档案资料收集工作做了具体分工

5、对照标准及学校实际完成了自查报告

6、添置了电子白板多媒体系统

7、参观了西街幼儿园、王村矿幼儿园建设,布局情况,已联系相关人员着手布置我校幼儿园活动室,准备3个活动室,对活动室墙体进行彩绘,拟添置饮水机、水杯、水杯架、空调、移动黑板、课桌凳、大型活动器材等,铺设地板、草皮。

8、召开校委会,准备硬化学校操场,打水泥地板约1300平方米。

9、学校拟建一个标准化的师生厕所,预算报告及申请书已报送相关部门。

篇5:金峪镇中学科技部室工作计划

根据市教育局最近以渭教基[2012]99号文件转发了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新闻出版局、陕西省物价局、陕西省纠风办联合下发的《关于做好中小学教辅材料使用管理工作的通知》(陕教基一[2012]18号)。为更好落实并履行教辅材料的征订、使用管理工作,服务教育教学,服务学生,切实减轻我校学生课业负担,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学校成立教辅选用委员会及职责。

为了加强领导,组织好教辅材料的征订和使用,我校依据文件精神成立教辅选用委员会。

1、教辅选用委员会成员。

长:雷立锋

副组长:吕培生

员:邢宏章 党艳

马永平

刘艳妮 王艳丽

王海亮

王妮 王莉 朱培妮

朱娟娟 晏娟 赵艳茹

2、教辅选用委员会职责。教辅选用委员会要充分履行“准入、审批、监督、管理、规范和服务”的工作职责,严格把好征订关,按照《陕西省中小学教辅推荐公告》要求,科学论证选择,符合我校学生使用的教辅资料,坚持一生“一科一辅”的使用原则,确保只向我校学生推荐一套教辅材料,实现教辅材料提质减负,坚持学生自愿购买和无偿代购服务,并做好服务工作,做好教辅材料的跟踪评价工作,并加强教辅材料使用监督。

3、实行联系人工作制。

为更好服务学生,服务教学,方便与县新华书店联系,具体联系人为吕培生。

二.实行年级学科责任人制。

1、为了全面落实“一科一辅”要求,我校建立教辅材料使用管理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各年级要坚决杜绝书商经营者进校推销、宣传教辅材料,各学科教师不得接受出版发行单位、经营者的回扣,如有发生,将追究当事人责任。

2、各年级及学科责任人。

一年级 赵艳茹

二年级 晏娟

三年级 朱娟娟

四年级 王艳丽

五年级 朱培妮 刘艳妮

六年级 王

三.2012年秋季教辅材料征订和使用工作流程。

1、宣传阶段。学校将《陕西省中小学教辅材料推荐公告》向社会进行公布,以省厅推荐目录为范围,在校教材选定委员会选定书目后,学科教师按市教育局要求推荐给学生,遵循“学生自愿订购,教师无偿代购”原则。

时间:9月7日-----9月10日

2、征订阶段。各班对自愿征订的学生及科目进行统计,上报教务处,由教务处预订,并报县新华书店。

时间:9月11日上报数据;9月12日报新华书店。

3、使用和监督阶段:坚持“一科一辅”原则,学校教辅选定委员会成员要时刻监督,做到“用好——-教师要科学使用”和“不越红线——不额外使用其它教辅材料”。

时间:本学期。

4、规范教辅材料收费。按市教育局要求,“服务学生服务教学,无偿代购”原则,由班主任按市局价格收取,上交学校,再由学校统一支付给新华书店。

金峪镇中心小学

2012年9月26日

金峪镇中心小学 关于教辅资料代购方案

篇6:西安汤峪镇夜景照明设计解析

1.1 汤峪镇概况

汤峪镇位于秦岭北麓,地处终南山下,半山半川,是陕西省西安市温泉重点开发区。境内人文、自然景观众多,历史文化内涵丰富,民风民俗淳朴,公路纵横交汇,是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沐浴水疗于一体的著名旅游区。

1.2 项目背景

为了宣扬汤峪温泉文化及带动汤峪夜间经济,提升汤峪知名度。针对汤峪镇夜景照明做全面的提升,结合旅游规划进行整体性的照明设计。此次夜景照明设计的目的是创造出汤峪镇的第二张名片。打造出西部夜景第一镇[1]。

2 设计概念的意境营造

2.1 设计背景

设计范围为汤峪镇东西峰山及延长线,汤峪湖大坝及汤峪河两侧建筑,汤峪镇重要道路及景观区域。汤峪镇的主要游览线路是以汤峪河及两侧的建筑为主导。整体贯穿了远景、中景、近景。一路上游览路线从休闲过渡到繁华而后又回到宁静,地势为两山一川,远处山体重峦叠嶂,好似一幅山水画。

既然原本自然的景色给人一种恬静优雅的诗意,在设计之中为何不利用现代高科技声、光、电技术再画一幅美丽的夜间山水画。

2.2 概念的提出

设计定位以视觉为导向,化光束为画笔,结合汤峪镇景区旅游规划用全新的理念国际性定位。利用现代高科技声、光、电技术将其夜景打造成实至名归的“生态、文化、休闲、度假、和旅游等为一体”的民俗文化旅游区。

汤峪镇以秦岭山体为背景,整体设计意向为“淡而清雅,疏朗清幽,水墨汤峪”,概念来自中国画的线描及淡彩的技法,用灯光勾勒出山体的轮廓(线描),通过光色的明暗变化展现出山体的夜间的层次感(淡彩)。游客在夜间欣赏夜景,宛如在欣赏一幅真实版的山水画中游走于[2]。

2.3 意境营造元素

设计元素包括山体、景和山是汤峪镇夜景照明设计的主题,其中山体轮廓线以线描及淡彩的手法,来营造山体的夜景层次感;通过建筑、水景、庭院、和径道的夜景照明氛围来营造诗意的山水水墨图;用光来装饰此起彼伏、千变万化的山体,营造一种神秘的人间。

3 照明设计

3.1 夜景欣赏点

根据现场实地考察,并充分结合主要游览路线,此次设计最终确定了7个主要的夜景欣赏点。这些视点分布在主要游览路线的途中包含了所有的重要节点和景点,主要集中在民俗村区以及滨河路,这些夜景观赏点能充分的,体现出山水画的,气势磅礴及,层次丰富[3]。

3.2 规划亮度分级

本次规划中将亮度划分为四个相对等级,最高为4、最低为1。考虑到县城在本次规划之前夜景设施较少,天空背景较暗,为保护其原有自然意蕴,设计亮度在一般的基础上再降一级,特规定亮度分级为:4级的对应亮度绝对值(维持值)为15cd/m2,3m级、2级、1级对应的亮度绝对值分别为10cd/m2,7.5cd/m2,5cd/m2。

3.3 色温分析

通过色温及明暗的变化来营造山水写意画的意境及层次。由于汤峪镇属于,旅游休闲文化小镇。所以在色温的应用不能过于高。建议色温2500k-3500K中间。山体灯具色彩为RGB,方便灵活。能表现出四季之美。给人与灵动的变化。

3.4 照明方式

汤峪镇中的建筑多为仿古建筑,主要分布在景区内部,其照明方式以泛光灯照明和轮廓照明为主,强化屋顶照明,平均照度为3.99lux,光源为黄色或白色,外部装饰红色灯笼烘托氛围;景区外部以村民自建建筑为主,为了适应景区需要,当地村民的自建建筑除了满足自己的居住需求外,还作为宾馆对外营业,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也源于此,因此,此区域内的夜景照明具有功能性与装饰性兼存的特点,为了吸引客流,有的建筑夜景照明方式较为突出,但整体照度和亮度都低于商业区内部的建筑照明,依靠道路照明的情况较多。

4 照明设计中的意境营造

4.1 山体的夜景照明及意境营造

汤峪镇的夜景照明设计从整体出发,层次分明,秦岭山脉的灯光作为整个汤峪镇的背景,通过在山上不同高度布置LED泛光灯,平均照度为0.78lux,动静结合,凸显连绵起伏的山体,突出自然山色,其非线性的调光技术,使山体自然风光的色彩变幻非常均匀细腻,与连绵的山峰、静谧的汤峪河沿岸及优美的自然风光交相辉映,形成绚丽多彩的灯光夜景。

4.2 水系的夜景照明及意境营造

水系夜景照明的原则为保护优先;烘托氛围为主;结合周边环境进行照明。保护优先,减少对河体本身的开发利用,仅通过对周边建构筑物的照明和反射衬托水系形态,另外,由于乡镇经济技术的限制,尽量避免在水中布置照明灯具[4]。

汤峪镇的水系按使用功能的不同,主要分为两种,一种为渭河水系,贯穿整个汤峪镇和景区内部,此类水系与桥体构成景观系统,统一规划进行照明设计,其中河岸是整个水系照明的重点,照明方式多样,如通过桥体向下照射不同颜色泛光灯,在河道两岸的桥体外部进行轮廓照明分辨河流形态,同时对于河流本身保持暗色的处理手法,与周边的亮色环境产生强烈对比;另一种为温泉水,在景区内部分布,作为景区的主要功能,保留了较强的私密空间,并没有对其进行过多的夜景照明设计,主要通过周边灯光的发散来营造氛围,给人以较强的安全感。

在水系照明设计的意境营造方面,与山体设计一样,重要的是要表达“淡而清雅,疏朗清幽”,控制照明的范围,通过光色的明暗变化展现出山体的夜间的层次感(淡彩)。

4.3 广场的夜景照明及意境营造

整个广场的亮度要满足乡镇居民需求,且亮度分布均匀;眩光少;整体效果与周边环境协调,灯具造型美观;灯杆设计与周围环境和整体效果相一致,且不影响广场的使用功能。均匀分布广场的亮度,为避免眩光,对周边环境增强照明,选取能够体现汤峪文化的照明灯具,汤峪主干道的灯具提取水为设计元素,灯杆内置的LED模组营造水流动的感觉。

4.4 建构筑物的夜景照明及意境营造

汤峪镇内桥体和亭种类众多,样式以仿古建筑为主,其照明方式和效果各不相同,以突出建构筑物本身形态和结构特色为主要目的,通过泛光照明和轮廓照明对不同部位的进行照射,增加其层次感和立体感,体现汉唐文化,成为视觉亮点。

在建构筑物照明设计的意境营造方面,主要针对建构筑物的特色构件,从竖向层面和横向层面对比上,通过运用轮廓照明和泛光的手法凸显特征。对应于中国画的线描及淡彩的技法,此处的建筑物与构筑物则是画面中的视觉焦点,在保持原真性的基础上增加其层次感和立体感,使其成为重点。

5 小结

本文以夜景照明中意境的营造为出发点,通过西安汤峪镇的夜景照明设计,从项目概况及概念提出到照明设计简介,充分的阐述了其的夜景照明策略,并对如何营造良好的意境进行了分析。

汤峪镇夜景照明元素多,以“中国水墨画”为设计意向,从整体出发,以实用功能为主,通过对汤峪镇进行亮度和色温的分区设计,避免了“全部亮起来”和“千篇一律”的效果,给人以舒适、安全、愉悦的休闲娱乐空间,也基本实现了“淡而清雅,疏朗清幽,水墨汤峪”的设计概念。

摘要:村镇夜景照明因其特有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特色以及经济技术条件的约束决定了村镇的必须因地制宜,在满足功能性照明的基础上,再追求以结合周边环境和当地古建来营造意境的设计原则。本文以西安汤峪镇夜景照明设计为例,从项目概况及概念提出到照明设计的处理手法,充分的阐述了汤峪镇的夜景照明策略,最后结合具体措施,分析了本设计中夜景照明师法自然的意境营造手段。

关键词:夜景照明,山水村镇,意境营造

参考文献

[1]马振.基于中小城市特色的夜景照明规划初探[J].照明工程学报,2013,24(2):31-41.

[2]郑煊,刘萌.基于Zigbee和GPRS的城市照明监控系统的设计[J].照明工程学报,2011,22(4):21-25.

[3]郭琼,蔡亚辉,姚晓宁.基于Zigbee的路灯控制系统设计[J].照明工程学报,2012,23(2):86-90.

[4]俞丽华,吕庆峰.城市夜景照明规划初探[J].光源与照明,1996(Z1):7-12.

篇7:金峪镇中学科技部室工作计划

近年来, 随着极端天气增多, 因暴雨而导致的城镇内涝现象日益增多, 以往通畅的马路、街道瞬间被大面积的积水占据。

密云区穆家峪镇新农村地处城乡结合部, 紧邻密云城区, 属密云新城规划区。该村在暴雨后内涝灾害较为严重, 积水区域较多, 积水最深可达1米, 雨水无法及时排放。本文对解决该村内涝问题提出方案并探讨内涝根治的对策。

1 内涝成因

1.1 自然地形原因

穆家峪新农村整体地势高低不平, 其中内涝灾害较严重区域地形呈漏斗状, 降雨发生时, 该区域周围雨水均汇集于此, 形成积水, 降雨强度大或者降雨历时较长时, 这些区域极容易发生内涝灾害;此外, 村内原有一条河道, 因建筑侵占、垃圾乱堆乱放, 已将河道侵占殆尽, 河道已不能发挥正常的排洪效用。积水区域雨水只能依靠自然下渗、自然蒸发方式进行消纳。

1.2 地面硬化降低雨水入渗

现阶段镇、村对其街道、广场进行硬化处理已经极为普遍, 多为混凝土面层或沥青面层, 这种硬化方式从根本上改变了原有的生态环境, 经过硬化的地面丧失了天然的雨水蓄水功能, 雨水无法入渗, 极易形成径流。

大规模地面硬化一方面会使降雨总量中更多的比例通过地表径流的方式排出;另一方面, 由于水流通过地表径流方式汇集的速度更快, 因此意味着降雨将用更短的时间, 快速的汇集到雨水管网系统和城市内部水系。

排水管线压力增大, 积水无法及时排放, 内涝便逐步形成。

1.3 排水系统原因

新农村内涝灾害频发, 其自身排水系统也存在明显不足, 纠其原因主要有三方面:

第一, 该村排水标准及建设水平偏低。排水管网为该村自行铺设, 无统一规划设计, 管路管径没有经过计算, 管路不能达到规范要求, 因此, 排水系统存在管网布设不合理、不科学等先天不足。

第二, 管线铺设完成后缺乏必要的管理、维护、保养。在很多管路改造施工现场中不难看到, 需更换的老旧管路经过几年、十几年的运行, 管路内部长时间不被清理过, 内部泥沙、垃圾淤积能够达到管路横截面的20%甚至更高, 排水效果大打折扣。

上述情况也普遍存在于大中城市中。城市排水标准较低, 在设计之初只是按城市现有规模进行排水系统设计, 少有或没有额外的排水能力预留;城市排水设施建设未能与城市发展同步, 城市基础设施承载能力难以适应城市快速发展的问题比较突出;排水系统未能按时维护、清理, 排水系统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2 对策探讨

2.1 排水方案

2.1.1 加强排水设施建设

对新农村排水系统排水能力进行提升, 按其流域面积科学布设管网, 充分考虑其长远发展, 留有足够预留空间。

新农村紧邻密云城区, 为密云新城规划区, 应对该村排水系统进行专项规划, 排水设施进行统筹安排, 将该村排水管线并入密云城区市政雨水管线, 并对排水管网定期维护、清理, 保障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

2.1.2 清淤清障河道

新农村村域内下游河道被侵占殆尽, 村内本应由河道排走的雨水无适当路径排放, 且上游来水极易出现溢流情况, 导致村内排水系统压力增大, 进一步加大内涝灾害威胁。

该村河道如能恢复原状, 保证行洪, 排水系统压力可明显减小, 此外, 排水管网末端可接入河道, 雨水汇入河道排出, 可有效解决新农村内涝问题。

2.2 治理对策

2.2.1 增加硬性地面透水性

大量不渗水的硬化地面出现, 人为阻绝大自然的水循环。在街道、广场进行硬化处理之前, 我们可以想到雨水落到地面, 首先是被土壤吸收, 待土壤吸水饱和后才会出现地面径流, 现在硬化地面相对于原有自然地面来说, 在不同程度上增大了洪峰流量, 使得径流形成历时变短, 增大排水管线负荷, 而且硬化地面不利于降水对地下水的回补。

地面上雨水越少、流速越慢, 形成径流时间就越缓, 因此产生内涝的威胁就越小, 减少地面硬化, 或者说增加地面的渗透性, 无疑是解决城市内涝问题的一个重要出路。随着城镇建设的发展, 硬性地面趋势有增无减, 那么可以从硬化面层的选材上做更多的比较, 尽量选用透水性好的材料对地面进行铺装, 使得硬化后的地面, 不但能使得镇村街区干净、整洁、符合城镇建设的要求, 而且能够减小洪峰流量, 降低积水区域内涝的形成, 此外又能使得地下水资源得到补充。不管现在对硬性铺设地面进行改造, 还是在以后规划中推广透水性地面铺装, 都是解决内涝灾害的一个有效办法。

2.2.2 增加城镇绿地

城镇化的快速推进, 更多的城镇绿色隔离带正逐步减小, 被混凝土逐步侵蚀, 而绿地对于解决城市内涝有多重要呢?

从上面表格我们可以看出绿地的径流系数是0.15左右, 如果是水泥铺装或是沥青道路的话, 一般在0.9左右。0.9的径流系数, 就是说雨水落在硬质地面上, 只有10%可以渗透到地下, 剩下90%要完全靠地下排水管道排除;而如果是绿地的话, 将有85%渗透到地下, 需要排水管道排除的只有15%。也就是说, 面积相同的绿地和硬地, 其自身的排水能力相差8.5倍。不管是从城镇发展的长远考虑, 还是从生态环保方面考虑, 增加城市绿地比例是缓解城市内涝的极佳办法。

2.2.3 建造海绵型城市

海绵城市———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 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 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 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让水在城市中的迁移活动更加“自然”, 不用以前下水道等“灰色设施”。

建造海绵城市就要有“海绵体”。城市“海绵体”既包括河、湖、池塘等水系, 也包括绿地、花园、可渗透路面这样的城市配套设施。雨水通过这些“海绵体”下渗、滞蓄、净化、回用, 最后剩余部分径流通过管网、泵站外排, 从而可有效提高城市排水系统的标准, 缓减城市内涝的压力。

3 结论

近些年来, 内涝灾害一次又一次发生, 这种害严重影响居民正常的工作、生活, 甚至危及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有效解决、避免内涝灾害发生已成为城镇发展的当务之急。

穆家峪镇新农村内涝灾害成因在诸多城镇建设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从内涝产生的诸多原因分析不仅包括自然原因也包括人为原因。从短期考虑, 提升排水系统标准着手, 无疑是最直接且行之有效的方案。但是想长期解决和根治内涝必须从长远考虑, 应从改善生态环境着手, 把提升排水系统标准和海绵城市等生态治理相结合, 即采取短期治理又着眼长期改造, 这样的双重保障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内涝灾害。

参考文献

[1]朱思诚, 任希研.关于城市内涝问题的思考[J].水利科技与经济, 2006 (10) .

[2]杨阳, 林广思.海绵城市概念与思想[J].南方建筑, 2015. (03) .

篇8:肌部室间隔缺损的彩超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甘肃省中医院2009-2014年门诊及住院患者共28例, 其中男19例, 女9例, 年龄10d~9岁, 平均3.2岁, 其中8例合并房间隔缺损 (继发孔型) 。

1.2 方法

被检者左侧卧位, 采用GE VIVID7型彩超诊断仪, 2.0~5.0MHz宽频M3S矩阵探头, 均使用二次谐波成像技术。

1) 对心脏常规进行左室长轴切面、左室短轴切面、心底短轴切面、心尖四腔切面、胸骨左旁不规则四腔切面及剑下四腔切面探查, 逐次观察心脏各解剖结构, 特别是房间隔、室间隔的连续性, 各心腔大小是否符合正常比例。各切面常规测量双房、双室大小, 肺动脉内径等。

2) CDFI取样框在胸骨左旁不规则四腔切面、左室短轴切面 (过疑似缺损处) 、左室长轴切面、剑下四腔切面置于室间隔肌部两侧, 观察有无高速异常血流束, 其表现为以红色为主的明亮五彩血流束。

3) 在有高速异常血流束的部位调整PW取样容积或CW取样线角度 (力求使声束与血流方向夹角最小) , 录取血流束频谱并测量。

2 结果

28例患儿彩超诊断为肌部室间隔缺损, 其中8例合并房间隔缺损。二维实时超声均未明确观察到室间隔肌部回声失落区。其中15例经手术证实, 其余13例因年龄过小或肺动脉压过高等无法手术而门诊随访。6例合并房间隔缺损患儿, 可见右房、右室偏大。1例9岁患儿双心室偏大, 但未见明显比例失调现象。9例新生儿各房室腔未见明显增大。

CDFI均较敏感的录到收缩期高速过膈血流, 均位于靠近心尖的肌部, 血流束宽度3.5~6.5mm不等, 平均4.0mm, CW或PW均可录得收缩期高速湍流频谱, 最大流速156~456cm/s。

3 讨论

应用彩色多普勒时要获取可信性好的彩色血流信号, 应注意:

1) 尽量使声束与血流方向平行, 获取较强的彩色信号。

2) 适当调节彩色多普勒参数:由于室缺分流速度一般较高, 应适当调大量程, 适当调小增益, 从而使一些彩色伪像尽量消失, 以突显室缺分流束, 否则取样框内伪像太多难以辨认。测量缺口大小时注意适当调节增益, 既要减少彩色信号外溢, 还要防止真信号消失, 力争使测得的数值与实际相符。肌部室缺分流的血流特点:

1) 缺孔小, 血流峰值速度大。

2) 血流束较分散, 犹如多孔型缺口一样, 这是由于有多条肌索覆盖在其表面。

3) 过隔血流束碰到右室前壁时呈现以红为主的五彩高速血流, 碰到右室前壁后很快向右室流出道返转变为一束正常流速的蓝色血流。

探查方法:由于缺口小血流束较局限, 所以不能以一个切面没有异常血流束而排除诊断。注意使探头左偏、右偏及谨慎旋转, 尽量扩大探查范围。当探及异常血流束时应仔细分析及追踪。笔者经验在胸骨左旁不规则四腔切面能较全面观察到过膈异常血流, 在彩色血流的基础上用PW或CW录其频谱形态, 测量最大速度, 进一步确定其性质。

分析28例肌部室缺患儿的超声诊断过程。肌部室缺有其特殊性及检查者的思维习惯, 并存在易被检查医师漏诊的诸多因素。彩色多普勒在诊断过程中起到了最敏感、最决定性的作用。肌部室缺在室缺发病率中很低, 基层医生诊断经验少 (包括笔者) , 所以诊断常规思维习惯停留在膜部及膜周部室缺。

随着社会发展, 医疗水平及医生责任心的提高, 首听心脏杂音做心脏超声检查的患儿小, 大多是新生儿。他们胸壁薄, 基层医院又缺少专做新生儿心脏的高频仪器, 使处于近场的心脏特别是肌部室间隔不易观察。

肌部室缺大多缺孔小, 分流量少, 另外它位于近心尖部。笔者认为同样大小的缺孔位于越靠近心尖部分流越少, 原因:1) 心肌电除极是由心尖至心底部心肌依次除极, 当然心肌收缩亦是由心尖部向心底依次顺序收缩。收缩时从心尖部至心底依次有一个压力梯度, 所以左室的血流在收缩时最大限度的流向心底左室流出道。2) 由于心室有一特殊结构-流出道, 它会自动引导血液向心底部流动。3) 心肌收缩时室缺口变的更小, 同时覆盖缺口表面的肌索绷紧, 阻挡血流。还有患儿年龄小, 由分流导致的心腔大小改变还没有建立。因此, 肌部室缺所导致的双心室增大的病理改变不明显, 很难给检查医生足够的提醒。另外, 室缺导致的是双心室增大, 但双室大小比例失调改变不显著, 它能引起检查医生的注意亦较差。

由于缺孔小且位于肌部近心尖部, 致使检查医生观察室间隔的连续性不理想。原因:

1) 近心尖部的肌部室间隔超声窗较局限, 没有心底部回声好, 检查角度亦受限制。

2) 肌部室间隔缺损没有明确的断端, 不易判断出明确的回声失落区。

3) 肌部室间隔缺损缺孔的左室面及右室面往往覆盖有大量的肉柱及肌索, 干扰检查医生观察视角。由于以上诸多原因检查医生往往在二维图像上不能直接观察到室间隔肌部的缺损孔。

在超声诊断过程中, 笔者认为首先应通过临床表现和最有意义的体征在脑海中建立起疾病的病理变化, 然后根据本疾病所导致的最敏感的病理变化给检查医生高度提醒, 另外再加上医生本身的经验及悟性, 就会最大限度地减少漏诊及误诊。本组肌部室缺患儿存在诸多漏诊的客观和主观因素, 但在心脏杂音这个较明显体征的提示下, 使用彩色多普勒成为诊断肌部室间隔缺损最敏感、最具特异性、最有价值的诊断方法。

4 结论

彩色多普勒是诊断肌部室间隔缺损最敏感指标, 同时也是最有价值的指标。

参考文献

[1]周永昌, 郭万学.《超声医学》第五版[J].

上一篇:炉火散文随笔下一篇:中国传统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