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卡的发展趋势

2024-04-08

银行卡的发展趋势(通用6篇)

篇1:银行卡的发展趋势

银行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专业:会计学学号:081601059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加入WTO在即,世界经济的一体化,金融的全球化、网络化,人民币自由兑换呼之欲出等等因素,银行本外币一体化势在必行。银行人民币、外币业务的分离造成银行经营成本上升;相关经济金融及企业信息相互隔离;网络、网点机构资源浪费。而解决本外币一体化整合再造的关键在于银行会计的本外币一体化,银行会计的本外币一体化是银行本外币一体化的基础。

关键字:一体化风险网络银行

一、银行会计本外币一体化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银行会计业务是银行融资的基础,营销服务的窗口,金融、经济政策制定依据的主要信息来源,银行领导层决策的依据。它的业务囊括了本外币的单位存贷款的核算、个人储蓄存款、外汇买卖、中间业务营销、银行结算、个人的相关贷款等。目前的状况是,一家银行,本外币两套科目、两套会计核算规章制度、两套计算机操作系统(有的银行可能存在本外币储蓄、对公四套操作系统)。人民币业务系统普遍优于外汇业务系统,中国银行比其他国有商业银行一体化程度高,经济发达地区比边远落后地区一体化程度高。从金融创新角度看:人民币金融新产品层出不穷,而国内银行外汇业务主要停留在传统业务上。大多数银行内部稽审人员对外汇业务的核算、规章及其操作系统生疏,对外汇会计的审计也停留在表面。银行本外币会计的分离已

制约了银行业务的发展。

首先,对本外币系统分别进行研发、维护,分别制定本外币会计规章制度,本外币两套人马办理业务,相对于本外币一体化显然付出了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其次,银行推出的各种服务如“一站式”服务,“首问制”服务,由于本外币业务的分离而不能落实。对银行外汇会计单独设置会计机构,配备会计人员不利于有关信息的相互沟通,造成人员及机构资源的浪费。面对激烈的银行竞争,各家银行纷纷探索降低经营成本,提高服务质量之路,这成为对银行会计本外币进行整合再造的催化剂。最重要的是,由于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对外贸易的发展,经济的繁荣,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居民个人外汇存款相当普遍,个人外汇买卖活跃,B股对境内居民开放,进出口贸易增长带来了单位外汇业务量的增加。在“结售汇制度”下,外汇与人民币会计也日益密切。我国银行的分支行制度——机构网点众多的优势对银行会计本外币进行整合再造、增强竞争实力也提供了条件。“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支持为经济落后地区的银行提供了机遇,为该地区银行本外币一体化及深化、创新打下了伏笔。信息化、全球化、网络化为银行会计本外币一体化提供了现代高科技和信息技术的支撑。

二、银行会计本外币一体化提高了银行的竞争能力

银行在高科技的支撑下,只有全面提高营销功能和水平,本外币融为一体,借助现代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成果,才能在营销品种和营销手段上进行持续创新,为客户提供“高效、优质、安全、快

捷”的服务。银行本外币会计一体化为金融创新,服务质量的提高提供了良好环境。如有的银行已推出的“一卡通”,客户只要办理一张信用卡,人民币和外币业务都可以办理。借助“一体化”的网络平台可划转B股资金,外汇买卖业务中人民币或外币资金可直接划转入账。“一体化”借助网点优势,极大地方便了客户。

本外币会计的一体化实现了数据和信息的全面集中处理,及时、高效、准确地反映到管理部门,决策层根据市场情况迅速作出反映。本外币会计的一体化扩大了基层的金融业务品种,使分支机构有更大的决策权和自主权。同时由于本外币会计的再造整和,规章制度的统一和规范,系统的完善,审计工作得以深入全面展开,从而分支机构的协调、监控职能通过另一部分权力的集中得到了加强,提高了银行的竞争能力。

三、银行本外币会计一体化的基础及再造设想

银行本外币会计一体化绝对不是简单的人民币业务和外汇业务的组合,它是银行再造的一部分。银行会计系统借助高科技和信息技术的支撑,从根本上重新思考和重新设计现有的业务流程,以期在成本、质量和反映速度等方面有所突破,将原本分散的各职能部门的工作,按照有利于客户、适应市场需求重新整合。

银行本外币会计一体化的基础,一是人民币、外币会计都遵循相同的会计原理,例如借贷复式记账、凭证要素、核算方法等;二是可以统一的会计规章制度,例如科目的使用,印章的管理,现金的管理,账簿的建立,会计报表的编制等;三是目前存在的已优化的高科技平

台诸如“通存通兑”、“城市网”、“网上银行”、“ATM”、“POS”系统是银行会计一体化的技术基础;四是银行会计人员学历、素质普遍提高,对于外汇业务的操作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为银行会计一体化提供了人员基础。

银行会计本外币一体化首先应本着“求同存异”的原则,对相同经济业务分类统一会计科目、科目代号及其核算方法,本外币统一使用。规范本外币会计核算程序,对不相干业务的科目予以保留或增设,例如外汇业务特有的“经营套汇”、“代客套汇”、“特别折算”。统一规章制度,包括重要凭证、印章、现金等。统一账簿的建立,报表的编制要求,保留对外汇会计报表的特殊要求,如汇率折算、重估后对报表的要求。

银行人民币、外币会计各有其特点和要求。人民币作为我国的唯一可计价流通的法定货币有其普遍性,金融品种多。而外汇业务受外汇管制,政策性强,最基本的特点是我国目前经常项目可自由兑换,任何资本项目的业务外管局要进行审批。外汇买卖业务受汇率的影响,经营性强。这就意味着本外币一体化对银行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普及外汇知识,加强现有外汇人员人民币会计培训及现有人民币会计人员的外汇业务培训是一体化的当务之急。提高银行会计人员素质,在观念上从传统业务的操作人员向现代银行的经营参与者转变。

以效益为中心。“一体化”系统应在现有的,或进行升级的网络高科技平台上,通过总行牵头,集中全行优秀科技力量进行开发,再

向分支行推广。或者将经济发达地区银行开发的已进行整合成熟的银行会计一体化系统借鉴过来,由总行统一向分支行推广。总行集中分支行的优化建议,统一进行改进。应尽量避免分支行各行其是,重复投资。

“一体化”的银行,并非任何网点任何业务都能办理,有的业务必须经过人民银行、外管局的审批,有的业务超出一定金额要经上级行授权。“一体化”的银行会计应重新审视各项风险,严密核算程序,设立预警功能,譬如结售汇业务出现短敞口,系统自行平盘;超出一定敞口数量,系统强行平盘;大额提现系统自动提示授权等。内部控制的严密考虑应是“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篇2:银行卡的发展趋势

[作者: 省联社 李慧点击数: 1073更新时间: 2009-11-30]

现代银行卡主要包括借记卡、信用卡、预付卡、联名卡、准贷记卡等。在我国严格的金融管制和分业经营政策下,银行卡是指由商业银行(含邮政金融机构)向社会发行的具有消费信用、转帐结算、存取现金等全部或部分功能的信用支付工具,包括借记卡、贷记卡和准贷记卡,其中,贷记卡和准贷记卡统称信用卡。

一、银行卡的发展趋势

从1985年发行第一张银行卡,我国银行卡已经发展了20多年,走到今天,其发展呈现以下几种态势:

(一)信用卡和借记卡的功能定位差异日趋明显。据银率网的统计,2008年我国信用卡市场的发卡速度依然保持快速增长,平均季度增幅维持在16个百分点左右。截至2008年6月底,信用卡市场发卡量达12240.09万张,较第一季度增加1767.13万张,增长16.87%,同比增长83.6%;借记卡发卡量达149857.65万张,借记卡和信用卡比例大约为12.2:1。与此同时,信用卡量增长速度也快于借记卡,在卡基支付体系中,信用卡所占的比重也逐年递增,由2006年的不到4.5%增长到2008年的7.6%。当越来越多的信用卡进入城市居民的钱包,成为日常消费的支付工具,越来越受到老百姓尤其是城市白领的青睐,信用卡在个人消费信贷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借记卡充分发挥在理财方面的特殊优势,广泛应用于股票、基金、债券、保险、个人贷款等理财平台。2008年互联网上有10万亿左右的个人转账、汇款及资金划拨,绝大部分都是基于借记卡账户的交易。

图1 2006-2008年发卡量构成注:信用卡包括贷记卡和准贷记卡

数据来源:银率网《2008年信用卡市场年终盘点》

(二)银联品牌迅速崛起,银行卡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在银行卡整体规模稳健增长的同时,发卡市场的品牌格局也出现了较大变化。目前,我国银行卡产品的品牌主要有银联、VISA、万事达,运通和JCB。据银率网统计,截至2008年年底(如下图2所示),银联卡占卡片总数的大半部分,达64.6%;其次为VISA卡,占18.0%;万事达卡占15.2%;JCB卡占1.6%;运通卡占0.7%,银联品牌独领风骚,品牌竞争日趋激烈。

图2 2008年我国银行卡市场各品牌比重

数据来源:银率网《2008年信用卡市场年终盘点》

(三)境外交易数量激增,外汇结算比重提高。随着出国商游人数的增加与境外消费额的提升,中国银行卡境外交易大幅攀升,外汇结算的比重也逐渐提高,其中银联卡因直接实行人民币消费、外汇结算、利率成本低等而日益成为中国居民境外商旅支付的首选品牌。据统计,在港澳地区,大陆旅游者三分之一的消费支出用银行卡支付,而银联卡的交易额是其他国际品牌卡的十倍。

(四)新兴支付渠道出现整合趋势。自2004年以来,互联网、手机支付等新兴支付模式开始出现并得到快速发展。2005年,电话支付、机顶盒支付及其他各种新型支付终端也开始试水支付市场,各类基于银联卡的创新支付业务呈现迅速发展的良好势头,无论是用户量,还是交易笔数和交易金额,都实现了大幅增长。与此同时,由中国银联自主创新研发的CUP SECURE互联网安全支付平台,目前已经进入大规模推广应用阶段,截至2009年6月末,已有包括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等在12家全国性商业银行和15家区域性商业银行成功接入,今后还将有更多发卡银行和收单机构加入其中。该平台为持卡人、发卡机构、收单机构和商户四方提供统一的互联网支付平台,结束了我国电

子商务支付领域长期以来无标准可循、无规范可施的局面。目前,CUP SECURE互联网安全支付平台可为持卡人提供包括网上购物、缴费、信用卡跨行还款、基金及银行理财产品购买等在内的多种支付服务。

(五)银行卡受理网络进一步延伸。2006年开始,银行卡受理网络开始将向更多的二级地市和一些农村地区延伸。继2005年农民工特色银行卡业务在贵州试点成功之后,2006年,山东、福建、重庆、江苏等11个省和直辖市先后开通农民工银行卡特色业务,在乡村地区通过柜台网点为持卡人提供异地存取款及汇款服务。邮政储蓄银行成立后,也凭借其通达城乡的网络逐渐在银行卡市场业务中显露头角。目前开通农民工特色银行卡业务的有工、农、中、建、交以及中信、光大等全国性商业银行,以及来自贵州、山东等地区的三十多家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据银联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6月底,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业务累计实现交易金额165.1亿元,全国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业务再创新高。其中,今年上半年该项业务交易金额和取款交易笔数分别达到62.9亿元和485.8万笔,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68.9%和88.2%。农民工银行卡特色业务有力地促进了银行卡受理网络向众多二级地市以及广大农村地区延伸,使银行卡这种现代支付工具从金领、白领阶层走向普通大众,从少数发达城市走向广大的农村,为电子支付在中国的普及创造了良好的基础。

二、银行卡业务的风险分析

银行卡交易作为现代商业银行的一项重要的个人金融业务,和其他个人金融业务相比,其所面临的业务风险也较为复杂,就目前来看,银行卡业务所面临的主要风险为:信用风险、欺诈风险、操作风险和利率风险。

(一)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指由于借款人没有能力或是因为不愿履行事先定好的合约,到期没有偿还银行债务而给银行造成损失的风险。就银行卡而言,信用风险是指由于持卡人违反约定,不能按时足额归还所欠银行贷款本息而给银行带来损失的可能性或不确定性。从实际工作中看,信用风险是银行卡业务风险的主要组成部分。据调查,目前银行卡诉讼已经成为各银行诉讼的主要部分。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部分银行为了实现银行卡发卡量的突破,发卡审批不严,向有恶意投资倾向的持卡人发卡。

(二)欺诈风险。银行卡欺诈风险是指不法分子恶意透支、骗领、冒用、使用伪造或作废的银行卡以及特约单位诈骗给银行造成经济损失的可能性。由于欺诈风险形式多样、所占比重较大、性质恶劣,且造成的风险损失较大,是银行卡业务中最直接也是最难防范的风险。产生这种风险的原因来自银行卡业务的各个环节,一是由于发卡机构挂失制度不严,为违法的欺诈分子留下可乘之机;二是发卡机构不注重资信调查,给利用虚假信息进行银行卡欺诈的不法分子留下机会;三是部分特约商户投机取巧,唯利是图的心理被不法分子利用。

(三)操作风险或管理风险。根据巴塞尔银行委员会的定义,操作风险是指由于内部程序、人员、系统不充足或者运行失当,以及因外部事件的冲击等导致直接或者间接损失的可能性。具体到银行卡而言,其产生操作风险的原因主要有:制度管理缺失、人员素质不高及信息系统操作失误等。特别是目前对新兴的支付渠道欠缺专业化的管理,很多不法分子利用网络等高科技手段窃取客户资料,从而给客户及银行造成损失。从风险管理的趋势看,国际金融界越来越倾向于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合并起来在整个范围内一并考虑。

(四)利率风险。银行卡利率风险就是由于预期利率水平和到期时的市场利率水平产生差异而形成损失的可能性。利率调高时,持卡人偿还透支利息的负担加重,难以清偿发卡银行的本息,由此形成风险损失;利率调低时,发卡银行预期收益则减少。具体来说,银行卡利率风险的主要由银行卡业务中借贷关系,利率的波动以及利率预期与到期市场利率的差异这3个要素所影响。

三、银行卡风险管理策略

由于银行卡业务风险的发生具有涉及面广、种类多样、危害性大等特点,使得加强银

行卡风险管理对商业银行、特约商户及持卡人都具有重要作用,如管理不到位会带来巨大的损失。除借鉴国际银行卡业务的先进风险管理经验,建立完善的个人信用体系、完善相关法律体系外,银行内部银行卡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情况,是银行卡风险防范的关键之一。

(一)实行集中管理,分级经营。商业银行一级分行银行卡部作为银行卡业务的管理和经营机构,负责银行卡业务的集中管理和调控,除了负责市场拓展、业务培训等工作外,还要负责发卡终审、打卡和对外授权及对恶意透支者建立档案,并通过法院起诉追回透支款。具体来说,一是要建立风险管理队伍,明确风险管理人员职责,制定统一的透支催收工作具体办法,加大对基层行透支催收工作的检查和考核力度,督促基层行透支催收工作的开展;二是要加强与其他银行机构银行卡风险管理部联系,形成合力,共同防范银行卡风险;三是要与基层发卡行明确责权利关系,平衡利益和风险。基层发卡行作为一级经营机构,要把好银行卡申领者的资信审查调查关,建立持卡人、担保人资信动态档案,加大对透支者的对账、追查、和催收工作。

(二)完善管理制度,健全内控机制。建立完善的内控体系,设计科学、高效的业务流程和相应的规章制度、管理办法,使业务的各个环节既相互配合又相互制约。一是坚持业务处理三分离制度,即:银行卡的会计记账人员与发卡人员相分离、会计复核人员与授权人员相分离、打卡操作员与电脑编程人员相分离,形成相互协调、相互配合机制;二是完善管理制度。要明确发卡机构各部门的职权、分工、责任,建立科学、规范的操作程序,重要岗位如授权、卡的止付、卡的销毁等实行权限批准制度;三是要实行定期检查制度,对重要岗位的检查要经常进行;四是要制定风险防范措施及相应的处罚条例,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增强员工风险防范意识,调动员工按章操作的自觉性。

篇3:银行卡的发展趋势

在我国, 收单行和发卡行都由银行承担, 银行卡产业链的双边市场特性决定了银行卡产业链对银行业的高度依赖。因此, 分析银行卡业务的赢利结构、发展趋势, 对于银行的经营战略决策、银行卡产业链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银行卡产业链近年来发展迅速, 这从发卡机构数量、交易额绝对值、受理环境、特约商户渗透率等方面均可以得到证实。截至2009年一季度末, 全国累计银行卡发行18.9亿张, 以借记卡为主, 共发行17.4亿张, 占总发卡量的92%。信用卡累计发行1.5亿张, 市场占比7.9%, 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3%。从境内发卡机构看, 累计突破200家, 组成包括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区域性银行以及7家外资银行:东亚银行、渣打银行、花旗银行、汇丰银行、恒生银行、友利银行和星展银行。

特约商户的数量也稳步快速增加, 进一步优化了用卡环境。截至2009年6月, 国内联网商户累计到达135万户, POS终端211万台, ATM 18万台, 与第一季度相比, 分别增长了9.7%、9.6%和8.5%, 快速的数量增长来源于二级地市和以新兴支付类和大额交易类的商户增长, 而餐饮、宾馆、娱乐等渗透率较高的传统消费量商户增速较慢, 这说明了刷卡消费正在逐步向日常消费生活全方位地普及, 极大地丰富了银行卡的使用范围。

由于上市银行有详细的公布数据, 因此, 我们以证监会发布的银行板块的14家上市银行为样本, 进行银行卡业务发展趋势的分析。总体而言, 从年报的数据看, 中间业务的迅速增长是支撑上市银行业绩的重要原因, 并且, 银行卡业务收入占中间业务的比重不断增大。上市银行中, 大部分银行卡业务手续费增幅巨大, 超过整体营业收入增长比例。并且, 由于信用卡利息率不随国家宏观调整利率变动, 这也为银行提供了一大部分稳定的收入。

2 银行卡发卡量和消费额情况

14家上市银行中, 除了华夏银行, 其他银行均对银行发卡量做了不同程度的披露。其中, 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在银行卡总数量、信用卡数量、借记卡数量均保持了前三位, 和2007年情况一致, 但CR3稍微下降。2008年的银行卡、信用卡、借记卡CR3*分别是37.29%、36.05%、51.68%;2007年的同期数据分别是37.97%、37.11%、52.48%。这反映了目前国内的银行卡市场仍然处于垄断竞争地位, 同时, 随着银行卡发卡机构的多样化和上市银行注意发卡质量, 而不单单是发卡数量, 银行卡集中度有所下降。

从银行卡发卡量增长情况看, 2008年增幅比2007年有所下降, 但增速仍然较快, 特别是信用卡增长速度, 11家公布数字的上市银行信用卡增幅超过30%, 超过了借记卡的17.6%的行业平均增幅。

有8家银行不同程度地披露了2008年借记卡、信用卡消费金额。工商银行的消费额最高, 达7964亿元人民币, 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以6041亿元和3132亿元位居第二、第三位。考虑到2008年银行卡消费总金额39474亿元, 2008年的CR3为43.4%, 比2007年略有降低, 这个趋势和银行卡数量的行业集中度下降相符合。

3 上市银行银行卡手续费收入和占上市银行佣金净收入比例情况

14家上市银行均公布了银行卡的手续费收入情况, 这个数据无疑是银行业绩报表的重要亮点。其中, 民生银行宣布信用卡业务扭亏, 至此, 共有包括招商银行、广发银行、中信银行和民生银行四家银行宣布信用卡业务赢利。

同时, 从银行卡手续费收入的同比增长看, 行业内增幅均超过了30% (见图1) , 特别是中小银行, 以宁波银行为例, 增长幅度超过了600%, 银行卡手续费的快速增长和银行卡绝对数量的持续增加、信用卡透支消费增加而支付的利息收入、产品细分而引起的价格细分市场等因素有关。

数据来源:各家上市银行2007年、2008年年度报表。

银行的手续费及佣金等中间收入包括咨询顾问、代理业务、支付结算、银行卡、担保承诺、交易业务、托管业务等。从图2可以进一步看出, 除了中国银行和南京银行, 其他银行的银行卡手续费占中间业务收入的比例均有所上升, 招商银行、交通银行、中信银行的银行卡手续费收入超过了中间业务收入的30%, 成为了中间业务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

数据来源:各家上市银行2007年、2008年年度报表。

4 信用卡透支余额和信贷额度情况

透支余额是银行信用卡业务的重要利息利润来源, 也是信用卡的主要风险组成。12家上市银行披露了信用卡的透支余额, 透支余额最高的是招商银行, 达320.2亿元, 第二、三位是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 分别为229.24亿元和203.8亿元。工商银行信用卡数量最大, 透支余额排在第四位, 为179.97亿元 (见下表) 。

尽管信用卡发卡数量大幅度增长, 但卡均透支余额增长幅度仍然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 这说明了新持卡人的消费数量在逐步提高;对于银行, 卡均透支余额的持续增长使信用卡业务提升了单位收入, 保证了信用卡业务的经营质量稳步提高。

2008年, 信贷额度列前三位的是建设银行 (1976亿元) 、工商银行 (1608亿元) 和招商银行 (1181亿元) 。从信贷额度的增幅和信用卡发卡数量的增幅看, 建设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深发展银行等采用了相对激进的发展持卡人策略, 其信贷额度增幅大大高于信用卡发卡数增幅;而民生银行、工商银行等采取了相对保守的发卡策略。民生银行在年报中指出, 其控制信用卡风险的方式包括定期分析客户偿还利息和本金的能力, 适当调整其信贷额度。但对信贷额度增幅的控制并不伴随着资产使用效率的下降而降低, 从信贷额度使用率看, 民生银行居首位, 达到31.1%, 招商银行居第二位, 为21.1%, 其他银行的信贷额度使用率也有提高, 这说明社会的信贷消费方式日趋普及。

5不良贷款率情况

兴业银行、深发展银行和招商银行在2008年年报中还披露了信用卡的不良贷款率, 分别为1.63%、0.64%和2.77%, 同比分别上升0.77%、下降3.23%和上升0.85%。总体而言, 信用卡的不良贷款率比银行的整体不良贷款率要高, 这反映了信用卡业务的高风险和相对高收益。招商银行的信用卡不良贷款率上升主要原因是受严格的呆账核销政策限制以及经营环境波动的影响, 兴业银行的整体不良贷款率降至0.83%, 但由于2008年受宏观经济变化影响, 部分借款人收入下降, 影响还款能力, 导致公司报告期末零售贷款的不良率较期初略有上升。总体而言, 信用卡不良贷款率均低于国际上通行的5%不良贷款率警戒线, 因此, 中国信用卡未出现大的风险。

6总结

通过对上市银行的银行卡总体规模、经营业绩和风险因素的分析, 我们可以发现, 银行卡业务风险可控、增长迅速, 占银行中间佣金和手续费收入比重逐步增加, 已经成为各大银行重点发展的方向之一。特别是信用卡业务, 在国家促进内需、降低存贷差的宏观大政策背景下, 考虑到信用卡利息可以不随央行利率调整的影响, 此特征保证了信用业务的稳定增长。在严格履行风险审查程序、控制信用卡不良贷款率的前提下, 各家银行应积极开拓信用卡业务。同时, 随着银行卡市场的逐步开放, 行业集中度逐步下降, 发卡行竞争越来越激烈, 这对银行卡市场的服务质量、个性化定制、产品创新都提出了新的挑战。

参考文献

[1]文永明.银行卡产业发展理论与中国战略[D].中南大学, 2004.

[2]胥莉.中国银行卡产业的联网通用与国际化发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

[3]杨超.2009年二季度国内银行卡市场分析[J].银行卡咨询, 2009 (7) .

篇4:商业银行未来发展的若干趋势

2004年08月26号,中国银行改为国家控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2004年09月16日,中国建设银行改为国家控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2005年10月25日,中国工商银行改为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1月15日。中国农业改为股份制有限公司。

随着我国四大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陆续完成,股份制转变已经成为我国商业银行改革的必然趋势,不同于国有独资银行,商业银行不具备“金融支持”职能。如果一家银行确定为商业银行,则其肯定具备股份制的所有制格局,且一定具有真正的自主经营权。

首先,现代商业银行,虽然有着银行的特殊性,但是其根本目的还是在不损害社会利益的前提下,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随着经济快速增长,金融监管力度大幅度提高,商业银行需要不断稳步向前发展。因此,银行的现有规模需要一定的扩张,不仅要占据国内市场,而且还要向国外扩张,为迈向国际化打下基础,而扩张所需要的就是资本,技术,人才。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资本。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资本可以通过股份形式定向募集或者公开募集,并且,它们的股权可以上市转让,这样不仅能够吸收社会资本,而且可优化金融资源分配,使其尽可能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通过股份制组成的商业银行,它体现着“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如果银行出现资不抵债的特殊情况,那么其他股东必须以其投资资产的总额对商业银行负有限责任。这样能够分摊责任,减轻社会震荡,有利于社会安定。然后,通过股份制改造的商业银行可以使其中一部分经营着和员工拥有自己的股份,这样可以形成良好的的激励机制,使他们从利益的旁观者变为利益的所有者,能全心全意为企业工作,这样调动了经营者和员工的积极性。正因为银行产生的利益属于股份所有者,所以大家可以通过年终分红对公司的业绩进行考核,这样能近一步的完善制约机制。最后,股份制改革就是产权制度的改革,产权制度改革的核心问题就是把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要由所有者去约束经营者,让经营者维护所有者利益,这样不容易使商业银行受到行政干预,有利于建立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有利于自主经营,有利于竞争,避免垄断。

二、大力发展中间业务的必要性

目前,英美等国家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全部收益的 40% 左右, 而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发展比较滞后, 在收入结构中所占的比率平均不足全部收益的10% , 盈利主要依靠一些传统的业务收入。所以, 在业务发展的取向上, 我国商业银行与现代商业银行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随着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程度越来越深,国内商业银行发展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变得越来越严峻。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已经变的刻不容缓了,。相对于传统业务来说,中间业务具有以下几点优势:第一,中间业务的风险低,有的甚至达到零风险。我国商业银行传统负债业务品种单一,质量低下,筹资成本较高。中间业务不仅改变了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而且还可以分散一定的风险。在商业银行所有的中间业务中,有些金融衍生业务的风险相对较大。虽然这些业务具有一定的风险,但也给商业银行提供了自身风险的管理方法。提高了银行对资产负债管理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银行风险防范的手段。第二,中间业务不用或极少需要运用商业银行的资金。并且,中间业务为商业银行带来了大量佣金收入和手续费。商业银行在办理中间业务时候,通常不运用或极少运用资金,大大降低了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本。中间业务收入作为一种非利息收入,不受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变动的影响。这样,中间业务能给商业银行带来低成本的稳定收入来源,有利于提高银行的竞争力和促进银行的稳健快速发展。商业银行是企业,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自己的目的。按照《巴塞尔协议》,银行资本对风险资产比率达8%,这就要求商业银行必须增加一定的资本储备,从而影响银行的盈利。而中间业务具有成本低,收益高等特点,有利于商业银行积累大量的资本,增强自己的市场竞争力,是商业银行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而且中间业务通过加强服务创造收益,使之成为商业银行所有收益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是商业银行实现利润最大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第三,完善了商业银行的服务功能体系。随着人们对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日益需求不断增加,不管是整体还是个人,对个人理财,外汇买卖,证券买卖等各个方面都有较大的需求。虽然中间业务还存在着一些品种单一,服务单一,基础薄弱等一系列问题,但我相信中间业务的完善和大力发展会很快到来。

三、管理模式的战略转型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国民财富的不断累积。导致社会各团体和个人对金融服务需求不断增多,使得原有的制度和发展战略需要进行重新评估,并作出与之相适应的调整。而且资本的跨国流动和企业的国际化经营使得管理模式的改革已经迫在眉睫。

目前,我国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存在着缺少明确、科学的战略管理,系统的核心竞争力和内控方式过于陈旧等一系列问题。究其原因也是多方多面的,既包括本身的原因,也包括市场体系原因。对此,我们需要做出一些必要的调整来使得商业银行的管理模式进行转型。第一,由横向的块状管理模式向纵向的条状管理模式转型。块状管理模式是以总行- 分行- 支行的管理模式, 每个管理层面的部门设置按其职能属性划分, 同时, 总行对分行主要通过制定政策进行管理; 分行在业务和相应的管理上具有很强的自主性, 分行行长可以直接向总行行长汇报业务情况; 它适应了技术落后, 通信手段不发达; 金融产品单一, 市场差异程度较小等一系列约束条件。实行这种管理模式, 有利于根据各地不同的情况, 迅速作出相应的反应; 有利于调动各分支行经营的积极性; 有利于熟悉客户的情况; 但是, 这仅仅只是一种适应金融不发达和管理手段相对落后情况下的模式, 存在着明显的缺陷。主要体现在不能实现集约化管理和规模效应, 不能適应金融自由化条件下的一系列创新要求。所以, 这种管理模式在大多数发达国家已被放弃, 而取而代之的是条条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不仅能实现集中管理, 而且在业务线上也能实行集中管理。部门内部聚集了主要的业务专业人才, 分工细, 专业性强。集中管理的优势表现在, 能够提高效率、 控制风险、取得一定的竞争优势、 降低机会成本、集中力量加快金融创新。第二,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为基础,构建管理信息系统。在电子计算机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的今天,将其运用到商业银行的管理模式上具有重大的意义。其意义表现在有助于实现整个银行的信息共享,提高银行的运行效率和为顾客开展组合式服务。

四、进行人才的国际化培养

篇5:浅谈我国银行业的发展趋势

一. 基本概念

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都是指银行的经营范围。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的概念,银行业的混业经营,主要的核心内容是要同时经营商业银行业务与投资银行业务二者互相渗透、交叉,而不仅仅局限于自身分营业务的范围。分业经营则是指从事商业银行业务和投资银行业务其中的一项。一般认为,金融业可以看作是主要由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三个小行业构成的一个大行业。如果金融业内的经营者只在单个小行业内经营称为“分业经营”,例如商业银行只从事商业银行业务,则称为商业银行的分业经营。

二. 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的优缺点分析

银行分业经营最大的优点是把存贷业务和风险较大的证券业务分开,从而减少了银行业的风险。由于证券的价格处于不断波动的状态,银行参与证券的承销和投资将给银行带来较大的风险。而银行又是从事存款和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银行倒闭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远大于证券公司的倒闭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但是,银行分业经营最大的缺点是限制了银行的活动范围,使银行在金融市场的发展过程中处于越来越不利的地位。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通过证券进行的直接资金融通与通过银行进行的间接资金融通相比显示了成本低的优越性,直接资金融通的增长快于间接资金融通的增长。这样,银行的处境将更加艰难。

而混业经营会提供全面的、多样化的金融服务,能够达到经营风险最大分散的效果。根据金融投资组合理论,金融机构通过多元化经营,可以有效降低单一金融产品的风险,分散金融机构系统性风险,有利于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和国民经济的稳定。其次,混业经营能够为客户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能够更好的满足客服对综合性、多样化金融服务的需求,有利于金融机构扩大经营范围,实现规模效应,提高金融机构的效率。混业经营的规模效应可定义为:在投资规模或经营成本既定的情况下,业务量越大,其单位成本越低,从而效益越高。而且混业经营体制下,金融业各子行业的综合经营可以使金融机构融合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投资银行业务以及保险业务、证券业务形成交叉业务,拓展了金融创新的空间,提高了金融服务的供给能力,有利于同时具有银行、证券、保险性质的综合金融产品的创新,从而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

所以在银行发展初期,资产规模较小,可利用的资本有限,在经营网点、服务人员、信息渠道等方面没有明显优势的情况下,合理明智的经营策略便是集中力量在一个领域开展专业化的服务,也就是自发的形成了分业经营的模式;而当其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时候,为了进一步发展壮大自身规模,也为了应对行业中的激烈竞争,便会跨出原来的经营范围向其他金融行业扩展,即走上了混业经营模式的道路。

三. 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必要性:

我国商业银行进一步混业经营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商业银行面临的国内外金融机构的竞争压力,这其中包括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后的竞争压力和国内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竞争压力“。2001年中国加入WTO,按照协议规定,中国金融业享有截止到2006年12月的五年过渡期”如今过渡期己过,按照关贸总协定中《金融服务协议》,中国政府赋予外资银行国民待遇,允许其开展包括人民币业务在内的各项银行业务,这意味着我国商业银行直面外资银行挑战时代的到来。2.可行性:

面对来势汹汹的外资银行,面临了严峻挑战的中国商业银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必须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力,在现阶段商业银行混业经营改革就是一个提高综合竞争力的很好的尝试“我国商业银行的混业经营改革已经初步取得了一些成就,金融机构之间出现了许多跨行业的业务合作,但这些合作都还很简单,算不上真正意义的混业经营,为了应对挑战,混业经营改革的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强”本文认为,我国金融市场中深化混业经营的各种条件已基本成熟,可以进行下一步的混业改革。(1).市场条件深化

混业经营模式的市场条件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交易主体:各类金融机构,另一方面是交易市场。金融机构方面,经过改革开放后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形成了较完善健全的金融体系。从另一个方面看,各个金融市场的蓬勃健康发展,为商业银行混业经营提供了配置资源的多条途径,也为商业银行拓展业务,特别是跨行业业务提供了条件。(2).经营环境条件

目前中国金融机构的经营环境可以说相对宽松了不少,已经具备了混业经营的基础。

(3).信息化水平与从业人员素质条件

借助于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普及,中国各类金融机构都实现了全国范围内的业务联网,网上银行、网上证券、网上保险、手机银行业务发展迅速,ATM、POS机基本遍布城市各个网点,信息技术的进步直接促进了金融机构间合作型业务创新品种不断出现,机构合作形式多种多样,这为商业银行进一步混业经营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从业人员素质方面,由于商业银行多年来一直是最具有吸引力的行业之一,因此积聚了众多优秀人才,从业人员的平均学历水平逐年提高

四. 小结

我国是实行银行分业经营的国家,但各国银行业则实行或趋向实行混业经营。这样,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我国单一经营的银行在与外国综合经营的银行的竞争中将处于不利地位。随着我国金融业的不断发展和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我国金融制度改革和银行业务创新的步伐也随之加快,特别是随着电子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各种金融渠道的整合、互补提供了可能,各金融机构要求加快金融制度创新,拓宽业务范围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混业经营已是大势所趋。事实上,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已经出现了一些混业经营的迹象,如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相互代理业务,并出现了少数涵盖银行、证券、保险三大金融领域的金融企业集团。随着形势的变化和国家法规政策的调整,今后我国商业银行必将越来越多地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到证券、保险领域中去,直至直接从事证券、保险业务,真正成为全能型金融企业。

篇6:银行卡的发展趋势

随着中国银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深入,自助设备、自助银行已经成为开展个人金融业务不可替代的渠道。为了适应市场竞争和服务客户的需要,商业银行日益重视自助渠道的建设,而大量自助设备投放市场后,自助业务的运营管理以及安全防范等方面,面临许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业务发展不断出现新的挑战。银行自助业务未来的运营效率、经营成本、管理水平和盈利能力,将直接决定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高低。笔者认为,分析自助业务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对于自助业务的良性长远发展具有较为深远的意义。

一、自助业务的现状

(一)自助业务运营效率低“分散、多头管理”是制约自助业务发展的根本问题。自助业务涉及会计、科技、安保、业务等多个部门,易于造成分散、多头管理,而部门职责边界定位模糊不清时,则会出现政出多门或都不愿管理的情况。

(二)自助业务运营管理水平均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相对于国外先进国家的成熟运营模式差距较大,自助业务运营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自助设备分散运营管理,未能形成集中、专业化的运营管理模式。虽然建立了专门的ATM 管理岗位,但ATM管理岗位只负责所在的地域城市的自助设备运营管理。自助业务运营中的环节比较多,把业务运营划分给几个部门,造成运营不畅,管理难度加大。

(三)自助业务规模不断扩大,运营管理存在问题

1.自助业务运营管理中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量化评估考核机制,存在着既有主观不尽职,也有业务管理多个环节存在的管理缺失的问题。

2.自助设备保险柜多采用机械密码锁,密码需要按照规定进行定期修改,或者在发生人员变更、泄密时需要修改密码,修改操作要求高,一旦失误就可能需要厂商人员到场或通过不正常手段打开。在人员交接频繁或维护管理设备数量较多时,修改密码是一件费时费力且较难完成的事,就有可能会使制度的规定流于形式。

3.当维护管理设备数量较多时,不同的设备按照规定不能设置成相同的密码,客观上造成密码的妥善使用和保管比较难以做到位。

4.在集中管理更换钞箱模式下钞箱的管理和使用,手工操作,工作量大,效率低下,易于出现差错。

(四)目前我国自助设备的功能相对单一,自助业务综合盈利水平低

大部分自助设备只办理存取款、转账、代收水电费等,与发达国家相比,国内自助业务盈利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存在较大的利润挖掘空间。

(五)自助设备视频监控安装不到位,安防压力大,其技术含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1.自助设备现场一般安装3个摄像头,采用两路视频监控(主要监控人正面、出钞口、配钞区,其中出钞口和配钞区摄像头采取自动切换),监控覆盖区域不够全面,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安防工作的需要。

2.在自助设备案件事后取证和客户疑难(或争议)异常账务处理时,现有的视频监控因安装时的技术限制,客户交易流水和客户视频监控录像通过时间进行关联,要查询某一客户的交易视频监控录像,时间点是唯一的线索。但客观情况是实际应用中自助设备主机和视频监控主机有时间差,这就给视频监控录像调阅查询带来一定的难度,同时也影响查询的效率和准确度。

3.从技术的角度来看,视频监控在金融安保方面确实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自助设备案件的事后取证、侦破环节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从其功效来看,只能起到事后取证举证,犯罪溯源的作用,而不具备事前防范预警、实时制止的功能。

4.视频监控联网后,监控中心作用有待于进一步发挥。当自助设备数量较多时,监控中心值班人员要想通过监视视频监控屏实时发现作案比较耗费人工和精力,难度很大。

(六)自助设备品牌种类多,服务外包不成规模

地市级甚至省级地域内,尤其是自助业务发展时间较长的银行,自助设备品牌类型较多,造成一定的影响。一方面,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大多外包的是自助设备硬件、软件维护,一个银行的自助设备由多家服务商共同服务,按照品牌进行服务(如 NCR、Diebold、Wincor-Nixdorf、日立、广电运通等),如此分割市场虽然引入了竞争机制,但造成每个服务商的服务规模都较小,其结果就是服务效率低下,在规定的时限内客户工程师经常不能赶到现场处理故障;另一方面,机型种类越多,对银行操作、维护管理人员素质要求越高,造成商业银行运营管理难度加大,达到理想的开机率和缺钞率水平要付出更大的运营成本。

二、自助业务的发展趋势

随着自助业务在银行全部金融业务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自助业务也将越来越被重视,有效手段和措施的采取会促使自助业 务的运营效益不断提高。自助业务将会出现以下的发展趋势。

(一)自助业务运营流程和管理模式不断完善、创新通过运营流程和管理模式的完善、创新,可以带来新的活力,不断提高业务运营管理效率,实现业务更好更快的发展,创造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自助设备集中运营管理,实现专业化管理越来越多的银行开始对自助设备进行集中管理,开始是地市集中,然后省级集中,再逐渐向全国集中迈进。在省级和地市级建立独立运营的ATM管理中心,推进专业化管理。采用专业化的ATM运营团队,不但有利于形成统一规范的操作制度和服务管理流程,还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实施和绩效挂钩的激励约束量化评估和考核机制,从机制上确保规章制度的执行力。通过规模化经营,降低运行成本,增强盈利能力,通过规范化经营,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三)自助设备、自助银行是现代商业银行服务客户的主流 渠道 在众多电子渠道中,自助设备、自助银行是银行柜台传统业务的最佳替代渠道。这主要归因于,一方面,自助设备在功能上最接近银行柜台,存款、取款、转账、缴费、账户查询等客户最常使用的银行业务,自助设备均可办理;另一方面,客户对自助渠道的接受程度高,在所有电子渠道中(自助设备、网上银行、电话银行和手机银行等),自助设备的认知率最高。自助设备已经成为继银行柜台之后,客户了解最多的银行渠道,自助渠道逐渐会成为国内银行服务客户的主流渠道。

(四)增值业务、附加业务的拓展越来越重要,自助业务将成为银行新的赢利中心市场竞争需要银行不断开发设计出贴近客户生活的新产品,使自助服务更加丰富和具有个性化,在自助设备上不断推出多种增值业务和附加业务。把电子商务功能植入自助设备,实现电子 商务增值服务,包括商品和服务的订购,如各类票务订购、酒店、鲜花、蛋糕、彩票、打折券等;以及零售柜员的辅助业务,如销售理财产品、债券、保险、手机充值、出售邮票、缴纳交通违章罚款等银行代理的其它金融产品;承接广告业务、进行股票交易,或者可以试听下载音乐。自助设备多功能化提高了自助设备的赢利能力。

(五)运用新技术手段来强化管理,提高业务运营效率,降低风险

1.实现自助设备交易流水的电子化、无纸化,既可以降低运营成本,也可以促进自助设备开机率的提高。

2.自助设备保险柜安装采用动态密码技术的电子动态密码锁。动态密码是指使用时由计算机按照特定的加密算法生成、单次有效、使用后马上失效的密码。这种密码的有效期、时间间隔长度可根据需要设置,不存在密码泄漏的安全隐患,当银行员工换岗时不需要修改密码就可杜绝密码泄漏。采用动态密码技术研发的自助设备保险柜电子动态密码锁,能对保险柜的操作自动记录存档,留有历史记录可备查,可追溯历史作业过程,与传统的自助设备保险柜机械密码锁相比,动态密码技术具有更高的安全性,能够有效地降低业务风险,同时密码不需要定期或不定期修改,节约工作时间。有时效的一次性密码,对密码的使用和保管要求降低,比较容易达到规范性的要求。

3.加强对钞箱的有效管理,通过射频识别装置(电子标签)管理钞箱。射频识别技术(RFID)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整个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能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操作快捷方便。采用 RFID技术来管理自助设备钞箱可随时查询到钞箱的位置、记录钞箱装载的钞票量、实现钞箱的追踪管理,还可以校对自助设备的编号,避免加错钞箱,有利于提高效率、减少加钞现场的操作时间、降低业务风险。

4.运用智能控制技术实现自助业务现钞配送非武装押运。拥有高性能运钞车是实现非武装押运运作模式的先决条件。在新一代运钞车的研发方面可充分运用智能控制技术,设计运钞车后外摆门、后传递口、司机逃生装置、矩阵钱柜、GPS 控制锁、遥控熄火等模块化,实现现金流动与外界完全隔绝,确保运钞车成为一个完全独立的安全区,从而能在非武装押运而大幅降低经营成本的同时,进一步降低自助业务在现钞配送环节的风险。

(六)对现有自助设备视频监控进行升级改造,提高案件证据的可用性和有效性改变传统的被动视频监控思路,充分发挥各类传感器的功效,建立以传感预警为基础,视频监录为后盾的全方位防控体系,弥补单纯视频监控系统的不足,实现自助设备智能视频监控,实施24小时全方位监控自助业务活动。

1.补充两路环境摄像头(每个环境摄像头覆盖90度,两路覆盖 180度),达到安装五个摄像头,实现四路视频监控。增加的摄像头主要是针对自助设备周边环境的监控,实现全景覆盖,防止监控死角,为事后的案件取证提供更加全面的证据。

2.实现除了叠加时间、日期外,在取款人的人正面图像上叠加了银行卡卡号后能直接证明是该人取款,同时将人正面图像和出钞口图像合成为一幅图像作为证据更直接、可靠、有效,而不需要做有纠纷的推理,为事后的纠纷中法庭取证提供了最直接有效的证据支撑,通过叠加银行卡卡号为日后录像检索提供了方便,同时也为银行内部进行客户疑难(或争议)异常账务处理提供了查询的便利。

3.增加人体活动监测器。采用基于物联网的人体活动监测器在主动报警的同时能及时分析出了犯罪嫌疑人的相貌特征,当警方将犯罪嫌疑人的相貌特征输入互联网的时候,周边相关的监控设备所记录的犯罪嫌疑人信息也在第一时间汇总到警方,警方可以通过某小区内的监控系统(具有物联网人体活动监测器)所提供的信息,快速地将藏匿在该小区内的犯罪嫌疑人抓获。

4.增加监测插卡口状态的物联网模块,可以通过监控联网中心实时监测各个自助设备的插卡口状态,对于发生的各种异常情况及时主动上报,最大程度地保护银行和持卡人的利益。

5.增加振动监测器、即时短信报警器等模块,进行主动报警。6.视频监控联网后,和3G无线通讯技术相结合,通过监控中心授权给相关人员,利用3G手机重点监测某一自助设备的运行情况。

(七)离行式自助设备的布放成为银行自助业务的发展方向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银行应设法满足客户随时随地提取现金的需要。增加离行式自助设备的布放,将自助服务向商场、证券机构、超市、社区、学校、厂矿等地域渗透,扩大服务范围,延伸服务领域,以此吸引和稳定客户。离行式自助设备的布放能弥补银行网点数量和布局的不足,其建设周期和成本较低,相对于增加银行网点较易获得监管部门的批准,和附行式自助设备相比,可以更好地服务于特定的区域目标客户。

(八)自助设备品牌的整合

一个银行的自助设备由多家厂商的多个品牌构成,给维护、维修和运营管理带来很多麻烦和问题。需要通过集中采购限制品牌的过于繁杂,淘汰更新旧设备,通过采取把尽量少的某几个机型集中到某一地域等手段,逐渐实现自助设备品牌的整合,不断提高自助设备的管理维护效率。

(九)自助业务的外包不断走向深入

上一篇:自行车广告词下一篇:六沟民族小学安全工作要求、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