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应收账款角度谈企业信用管理 讲稿

2024-04-28

从应收账款角度谈企业信用管理 讲稿(精选6篇)

篇1:从应收账款角度谈企业信用管理 讲稿

从应收账款角度谈企业信用管理 讲稿

所谓信用----建立良好的信用环境是加强应收账款管理的核心.但是信息非对称环境中, 企业与客户直接接触所获得的信用信息往往不全面, 甚至是失真的。银行所能提供的企业信用等级, 只涉及客户与银行的往来关系,不适用于企业间的经济往来。由于缺乏相关企业的交易信息, 使得信息不对称, 这就为失信、不讲信誉的行为留下了可乘之机。<建立良好的信用环境是加强应收账款管理的核心>

信用风险管理----已成为发达国家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而在我国,这个方式还不是那么发达,相应企业的经验和制度完善还远远不够。

应收账款---资金是一个企业的血液, 如果企业缺少血液, 则企业就像一个病人, 轻则企业没有活力, 重则随时都有“ 死亡” 破产的可能。

应收账款是企业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企业必须加强对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 对应收账款的运行状况进行经常性分析、控制, 加强对应收账款的账龄分析, 及时发现问题, 提前采取对策, 尽可能减少坏账损失。

应收账款的两难选择----现代企业在管理应收账款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两难选择:宽松的应收账款管理政策在增加销售收入和扩大市场份额的同时也增加了机会成本和财务风险;严格的应收账款管理政策在控制机会成本和减少财务风险的同时也影响销售收入,甚至造成客户流失。

了解客户的信用状况----企业搜集和了解客户信用状况的途径主要是:

1、查阅客户近期的财务报表

2、向给客户提供信用的其他企业调查客户开户银行的证明

3、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已公布的一些企业信用等级

4、企业自身积累的老客户资料。

信用政策----信用政策亦即应收账款的管理政策,是指企业为对应收账款投资进行规划与控制而确立的基本原则与行为规范,包括信用标准、信用条件和收账方针三部分内容。

1. 信用标准

信用标准是客户获得企业商业信用所应具备的最低条件,通常以预期坏帐损失率来表示。信用标准的确定受多种因素影响,在充分考虑这些因素的情况下可通过定性分析,定量分析或两者结合的方法来确定信用标准。

举例:“5C”评估法(“5C”即是指客户的品行、能力、资本、抵押品、条件等五项内容)对已获资料进行分析。对符合标准的客户可以采取放宽应收账款的政策,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客户尽可能减少与其发生赊销行为,这样既能保证维护优质客户,又能减少企业坏账的产生。2.信用条件

信用条件就是指企业接受客户信用订单时所提出的付款要求,主要包括信用期限,折扣期限及现金折扣。

信用条件 “3/15,n/60”的意思是:若客户能够在发票开出后的15日内付款,可以享受3%的现金折扣率;如果放弃折扣优惠,则全部款项必须在60日内付清。3.收账方针

收帐方针亦称收账政策,是指客户违反信用条件,拖欠甚至拒付账款时企业所采取的收帐策略与措施。

“3+1”企业信用管理模式----专家认为,国内企业必须着重应收账款的全程管理。针对我国企业信用管理的现状,外经贸部研究院的专家率先提出“3+1”企业信用管理模式,时任外经贸部研究院信用管理部主任的韩家平是“3+1”模式的主要创始人,目前,商务部正在大力推行这种模式。

“3+1”中的“3”分别是前期信用管理阶段的资信调查和评估机制、中期信用管理阶段的债权保障机制以及后期信用管理的应收账款管理和追收机制。其中,资信调查和评估机制从交易前期的客户筛选、评价和控制的角度避免信用风险;债权保障机制在交易中期转嫁和规避信用风险;应收账款管理和追收机制则在交易的后期密切监控账款回收,最大限度减少信用风险。“1”是指在企业内部应建立一个独立的信用管理机构(人员),全面管理企业信用赊销的各个环节

企业信用管理模式举例----如下为某知名国际物流公司,总公司结合信用管理政策,为分公司制定的应收账款管理的具体措施。

1、事前资信调查和评估。各分公司的业务部门在开拓新客户的时候,必须对客户进行信用调查。然后通过公司规定的合同审批流程,各部门在明确的职责范围内对合同和客户进行综合评审。运营部将从收益的角度对合同的价格、毛利率等进行评估。第二步将合同交由财务部审查,主要是评估回款周期是否合理。支持部进行下一个环节的审查,就是法律风险评估,主要审查合同条款有没有法律陷阱,是否公平,万一不能合作后,退出的风险和退出成本有多高,比如余款和押金怎么收等。三个部的部长和两位正副总经理共同组成合同管理委员会,对于合同都是一票否决,就是任何一个委员否决,都无法签合同,除非重新与客户沟通,争取调整相应条款以使公司的利益和风险得到最大的保障。

2、事中债券保障。一般是在合同执行三四个月后进行,通过各部门组织的跨部门评估小组对该客户进行综合评估,对于价格偏低导致毛利贡献不理想的客户,总公司一方面检讨自己成本控制是否有效,另一方面对于确实没有合理毛利贡献的客户,就果断停止合作。在合同执行过程中,财务部门根据客户的业务量和信用情况授予一定的信用额度,并随时对客户信用情况给予监控。如果应收账款达到这个额度而客户没有及时付款,就必须督促客户付款并停止向该客户提供物流服务。

3、事后追踪机制。在应收账款的管理上,总公司规定较高的坏账准备金提取率,也迫使经营人员和财务人员尽量防范于未然。按照总公司坏账管理制度,业务发生超过三个月尚未收回的应收账款就算逾期账款,需要提取30%坏账准备金,预期6个月的坏账准备金提取率高达50%,也是最高的提取率,预期9个月以上,就算是死账。如果分公司出现逾期账款,总公司财务中心也会向分公司的管理层施加压力,要求尽快追款。

应收账款日常管理的内容----包括:应收帐款追踪分析、应收账款账龄分析、应收账款收现率分析和应收账款坏帐准备制度。1.应收账款追踪分析

应收帐款追踪分析的重点应放在赊销商品的销售与变现方面,对应收账款进行追踪分析有利于赊销企业准确预期坏账可能性,提高收账效率,降低坏账损失。2.应收账款账龄分析

即应收账款的账龄结构分析,是指企业在某一时点,将发生在外各笔应收账款按照开票周期进行归类(确定账龄),并计算出个账龄应收账款的余额占总计余额的比重。对于不同拖欠时间的账款和不同品质的客户,采取不同的收账方案。3.应收账款收现率分析

应收账款收现率是适应企业现金收支匹配关系的需要,所制定出的有效收现的账款应占全部应收账款的百分比,是二者应当保持的最低结构状态。

式中其他稳定可靠的现金来源是指从应收账款收现以外的途径可以取得的各种稳定可靠的现金流入数额,如短期有价证券变现净额、可随时取得的短期银行贷款额等。

应收账款的信用成本主要有----应收账款资金占用的机会成本、管理成本和坏账损失。

(1)机会成本。是指企业将资金投放于应收账款而丧失的其他投资收益。应收账款机会成本可按下列步骤计算:

①计算应收账款平均余额=(期初应收账款余额+ 期末应收账款余额)/2 ②计算维持赊销业务占用资金金=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变动成本率 ③计算应收账款机会成本=维持赊销占用资金×资金成本率

(2)管理成本。是指企业对应收账款进行管理而发生的相应费用,主要包括:财务部门调查顾客信用情况的费用;收集各种信息的费用;帐簿的记录费用;收账费用;其他费用。

(3)坏账成本。指应收账款因故不能收回而发生的损失,即坏账损失。坏账成本意味着企业蒙受了一定的经济损失,这种损失对企业来说是一种不可避免的成本,应收账款金额越大,逾期拖欠越久,坏账损失就越大。坏账成本=赊销金额×坏账损失率。

造成应收账款逐年扩大的原因----企业应收账款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销售规模。如果企业销售的商品越多, 占用在流动资产周期各阶段的资金也就越大, 因为应收账款是流动资产周转的一个重要阶段, 所以也就毫不例外地会随着销售规模的扩大而增加。

每一个企业为了能使自己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 扩大企业的商品销售, 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就不得不以优惠的条件来吸引顾客, 作为销货者来说, 为了招揽顾客, 扩大销售量, 愿意为购货者提供商业信用, 而赊销正是达到这一目的重要手段。以赊销的形式销售商品, 并产生应收账款, 所以企业间的竞争愈激烈, 赊销使用得愈广泛, 销货单位提供的信用就越多, 占用在应收账款方面的资产就越大

企业的信用政策主要是指企业的信用标准、信用期限。当企业提供信用期限较长、折扣率低时, 企业应收账款方面占用的资产数额就会增加, 销售量增多.反之, 企业提供的信用期限较短、折扣率较高占用在应收账款的资产数额就会减少, 但销量会受到影响。除此之外, 还有企业产品在市场上的需求情况、产品质量、产品的价格等因素也会影响企业应收账款的占用量。《企业应收账款成因与对策》

目前我国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企业没有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

大多数企业的信用管理工作由财务部门代管,而财务部门又没有十分详尽的客户资料,往往是想管管不了,不管又放不下。所以长期以来没有什么效果可言,全凭客户自觉。2.应收账款管理责任没有落实在许多企业中,销售部门和财务部门各司其职,没有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真正负责,因此也没有人对收款问题承担责任。在外部信用风险增大时,便产生大量拖欠账款,而且是在被拖欠了相当长的时间后才开始催收。其结果是前清后欠,屡禁不绝,包袱越背越重。

3.销售部门不愿意管理应收账款

有的企业把收账的权利交给了销售部门,虽然改变了应收账款无人管理的状况,但是实际上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拖欠风险。因为销售业务人员的目标和能力在于销售而不在于收款。实际情况是:许多业务人员在销售激励机制下,盲目放账,而事后收款力度又不够,虽然销售 额上去了,却往往给公司带来严重的呆账、坏账损失。4.财务部门难以控制信用销售和收账 有的企业把收账的权利交给了财务部门,虽然加强了应收账款的专门管理,但因为财务部门实际上不了解客户情况和交易背景,无法形成科学有效的管理。对于应收账款要么控制过严,企业销售额下降;要么失去控制,拖欠仍会大量发生。《建立信用管理机制,强化应收账款管理》

内控制度----应建立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制度: 1.建全会计管理制度

2.建立科学的应收账款信用管理政策 3.健全内部激励机制

4.建立应收账款收账监督制度 5.建立积极的应收账款融资机制 6.建立应收账款管理信息系统

《建立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制度的几点思考》,稍微念几段

应收账款风险转移方式探讨----

(一)将应收账款改为应收票据

(二)以应收账款做抵押担保贷款

(三)应收账款保理

(四)进行信用保险

(五)应收账款的证券化

(六)应收账款的池融资

将应收账款改为应收票据----应收票据是指企业在采用商业汇票结算方式时,因销售商品、产品或提供劳务而收到的商业汇票。商业汇票是指收款人或付款人(或承兑申请人)签发,由承兑人承兑,并于到期日向收款人或被背书人支付款项的票据,它是交易双方以商业购销业务为基础而使用的一种信用凭证。因为应收票据比应收账款具有更强的追索权,且到期前可以背书转让或贴现,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坏账损失的风险,所以当客户到期不能偿还货款时企业可要求客户开出承兑汇票以抵销应收账款。在企业急需现金时还可用应收票据申请贴现,融通企业资金。

应收票据的贴现一般有两种情形:一种是带追索权贴现,一种是不带追索权贴现。带追索权贴现时,贴现企业因背书而在法律上负有连带偿债责任,这种责任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可能是部分的,也可能是全部的。目前我国应收票据的贴现一般都带有追索权,按照现行会计制度规定的方法,贴现后直接转销“应收票据”科目,不再单独设置会计科目反映或有负债,而是将这项潜在的债务责任在资产负债表附注中加以说明。

不带追索权贴现时,票据一经贴现,企业将应收票据上的风险(不可收回账款的可能性)和未来经济利益全部转让给银行,企业贴现所得收入与票据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二)以应收账款做抵押担保贷款----应收账款抵借,就是企业(应收账款持有者)以应有的账款的债权作为抵押担保,从金融机构(或信贷公司)预先借入资金,到期偿还的融通方式。应收账款抵借一般是借款企业与金融机构(或信贷公司)签订合同,以应收账款为担保品,允许企业在规定的期限内有权在一定额度范围内借款。这个借款额度由提供作抵押的 应收账款的金额乘上合同规定的百分比。通常这一百分比根据借款企业的信誉、财务状况和抵借的欠款客户的信誉等情况确定,一般为抵押的应收账款的30%~80%不等。利用应收账款抵借方式筹措资金的企业,一般都采取不通知客户的做法,即不让客户知道他所欠账款已成了抵押担保品。因此,该客户所欠的账款仍由企业自行收取,但收妥后须及时归还给贷款的金融机构。如果作为担保品的应收账款延期收回或发生坏账,则由借款企业负责偿还该项贷款。因此,抵押出去的应收账款到期后,索取权仍属于借款企业。

(三)应收账款保理----应收账款保理,即保付代理的简称,是一种专门为赊销而设计的集商业资信调查、应收账款管理、信用风险担保与贸易融资于一体的综合性金融服务业务,包括贸易融资、应收账款管理、应收账款催收和坏账担保等。应收账款保理在直接有效地规避应收账款所带来的风险的同时,也迅速降低筹集资金的成本,开辟了企业融资的新渠道。保理的优点:

1、低成本融资,加快资金周转。

保理业务的成本要明显低于短期银行贷款的利息成本,银行只收取相应的手续费用。而且如果企业使用得当,可以循环使用银行对企业的保理业务授信额度,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保理业务的融资功能。尤其是对于那些客户实力较强,有良好信誉,而收款期限较长的企业作用尤为明显。

2、增强销售能力。

由于销售商有进行保理业务的能力,会对采购商的付款期限作出较大让步,从而大大增加了销售合同成功签订的可能性,拓宽了企业的销售渠道。

3、改善财务报表。

在无追索权的买断式保理方式下,企业可以在短期内大大降低应收账款的余额水平,加快应收账款的周转速度,改善财务报表的资产管理比率指标。

4、融资功能。应收账款保理,其实质上还是一种利用未到期应收账款这种流动资产作为抵押从而获得银行短期借款的一种融资方式。

应收账款保理举例----电信设备生产厂商

(四)进行信用保险----信用保险(CreditInsurance)是指权利人向保险人投保债务人的信用风险的一种保险,是一项企业用于风险管理的保险产品。其主要功能是保障企业应收帐款的安全。其原理是把债务人的保证责任转移给保险人,当债务人不能履行其义务时,由保险人承担赔偿责任。通常情况下,信用保险会在投保企业的欠款遭到延付的情况下,按照事先与企业约定好的赔付比例赔款给企业。在实际操作中,投保企业需要为其买家向保险公司申请限额,限额规定了投保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向该买家赊销,能够获保的最高金额。限额体现了保险公司对于与该买家进行交易的潜在风险的认定。投保信用保险需要支付一定比率的保费。通常保费的比率(费率)较低,由债务人所在国风险以及债务人自身风险等标准厘定。虽然我国信用保险仅限于非正常损失,保险公司通常把保险金融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要求被保企业承担一部分坏账损失,但是这种方式仍然可以把企业所不能预料的重大损失的风险部分转移给保险公司,使应收账款的损失率降至最低。《应收账款风险转移方式探讨》

这类信用保险功能包括信用审批、信用保证、贷款等,可以帮助中国企业避免和减少在海外市场上的信用风险。例如,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提供的出口卖方信贷保险的承保范围基本涵盖了出口商可能遇到的各种主要风险。

(五)应收账款的证券化----当企业帐户上存有金额较大的应收账款时,其就可以将其应收账款证券化,由银行担任受托机构,发行基于该笔应收账款的短期受益证券。应收帐款进行证券化之后,能将应收帐款所产生的时间成本转嫁给投资人,解决资金融通方面所产生的困扰。另外,这样的融资渠道还不会占用企业在银行中的信用额度。

银行应收账款解决方案举例

(六)应收账款的池融资----企业可以将日常分散、小额的应收账款集合起来,形成具有相对稳定的应收账款余额“池”并转让给银行,银行在仔细审核应收账款池的质量后,按照应收账款总额的一定比例给予融资。

企业应根据应收账款特点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应收账款融资方案《建立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制度的几点思考》

海外应收账款----(3张PPT)根据商务部的统计数据,截至2007年年底,我国海外应收账款坏账总额已接近1300亿美元,较上年增加了30%左右,而且该数据在2008年还在迅 速增长之中。预计该数据按照每年150亿美元的增长速度在增加。据有关资料显示,由于我国外贸企业对外出口贸易中80%以上采用赊账形式,欧美国家的买方付款期一般在交货后90天,有的则长达120~150天,拉美地区甚至长达360天,这给坏账埋下了隐患。

根据中国商务部贸易研究院对500家外贸企业的抽样调查显示,中国出口业务的坏账率高达5%,是发达国家的10到20倍,中国外贸企业每年新增的海外坏账正逼近300亿美元。根据邓白氏(Dun & Bradstreet)的一份调查数据,应收账款逾期的时间越长,追账的成功率就越低。当逾期时间为一个月时,追账成功率为93.80%,当逾期为半年时,成功率急降至57.80%,一年之后,成功率会锐减为26.6%。而当逾期两年左右时,成功率只能达到13.50%。而中国企业委托收帐时货款拖欠时间一般都在18个月左右,甚至更长。而此时早已错过了追讨的最佳时机。

对于涉及金额较大的业务,可以通过采用合理的付款方式规避应收账款风险。如采用出口信用保险和国际保理业务等。这些措施可以从源头上对应收账款风险的发生起到遏制的作用。从我国的整体上看,目前我国的信用管理制度还很不完善,出口信用服务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这使得我国外贸企业在防范信用风险过程中没有太多的选 择,无法对风险进行规避或者转移。而且,我国现行的政策法律不允许成立讨债公司来追讨债务,不允许第三方参与追收账款业务,一旦出现风险企业只有自行解 决。而据美国收账者协会统计,美国目前共有6000多家追账公司,德国也有3000多家。由于相关服务机构的缺乏,我国外贸企业在面对海外应收账款时就显得很无助。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网站

一.交易前,缺乏信用调查

尽管有信用证这一便利的国际交易工具,但在交易前对国外买家进行资信调查是必要的,因为这是防止信用证诈骗的有效手段。而中国企业普遍缺少这一基本概念。国内企业委托征信机构进行海外企业资信状况调查的中国企业与信用保险公司仅占10%。而大多数中国出口企业依靠与客户打交道过程中产生的直觉而进行贸易,给不法的海外企业拖欠款提供了可趁之机。

中国企业对海外企业资信的调查主要基于如下三方面:该企业运营状况,这涉及到企业负责人的资信与能力、企业的银行信用、企业营业额的增长及资本增加情况;该企业的财务状况,这将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与经营能力及偿还能力;该企业的发展前景,这显示了企业在业界的地位、提供担保的能力及行业的发展前景。而这些调查均可委托专业的征信机构来完成。

二.交易中,未能严格执行款到发货 虽有降低出口贸易风险的跟单信用证,但在现实里许多中国企业对它的存在置若罔闻或并不严格执行。由于出口竞争激烈,为了争取订单,不少中国的出口企业采用先发货后付款的方式进行出口贸易,或仅凭着与海外进口企业的几面之缘或几次小额的成功交易,还未收到款就将价值上千万的货发了出去,给海外进口企业拖欠款创造了机会。

根据《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信用证的一般操作流程是:买卖双方在合同中规定使用跟单信用证支付,买方通知当地银行(开证行)开立以卖方为受益人的信用证,开证行请求另一银行通知或保兑信用证;卖方在收到信用证后装运货物,卖方向指定银行(非开证行将单据寄送开证行)提交将承运人签发的单据,开证行审核单据无误后付款给卖方,开证行在买方付款后交单,然后买方凭单取货。同时卖方要注意保管好各种单证、合同、传真与邮件,便于今后出现问题时有据可查。

若中国的出口企业严格执行操作流程进行款到发货,不仅能让海外进口企业感觉到该公司的正规性与可靠性,愿意再次与之合作,更让企业的出口风险也随之减少。

三.交易后,需要积极追收海外账款 由于中国人碍于面子,害怕影响客户关系而不好意思要账的心理作祟,长此以往让拖欠款慢慢成为坏死账,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被拖欠款的中国出口企业应积极地去追账。发达国家的应收账款账龄不超过60天,而中国出口企业忽视对应收账款的账龄管理,按照邓白氏公司的统计,绝大部分是1年以上,甚至前几年多为4-5年。账龄越短收回的可能性就越大,一般而言,国内企业对应收账款的账龄要把握好,做到及时催讨。

分享《科法斯2009年中国企业信用风险管理问卷调研报告》

http:// 好文章<企业应收账款的技术评价与方法实例>

篇2:从应收账款角度谈企业信用管理 讲稿

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业务,应向购货或接受劳务单位收取的款项,是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所形成的债权。主要包括企业出售产品、商品、材料、提供劳务等应向有关债务人收取的价款及代购货方垫付的运杂费等。应收账款的确认是伴随赊销的发生而发生的,其确认时间为销售成立时间。应收账款可以促进销售,增加企业的竞争力,同时可以加速产品销售的实现,加快产成品向销售收入的转化速度,从而降低存货中的产成品数额及相关费用。但不合理的应收账款也会使营业周期延长,影响企业资金循环,使大量的流动资金沉淀在非生产环节上,致使企业现金短缺,加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严重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因此,完善应收账款管理机制,对加快货款回收、防范财务风险、提高经营效益具有重要意义。从企业经营全局看,应收账款的产生直接受生产部门、财务部门和销售部门等行为的影响;而产生的应收账款能否顺利回收则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现金流动,进而影响企业持续经营的顺利进行。因此,企业应该从经营管理全局思考,结合企业战略需求和财务管理目标等,依托生产、销售等部门强化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和全面管理。

一、企业应收账款形成原因

(一)商业竞争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竞争激烈,企业为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增加市场份额,扩大市场占有率,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出于扩大销售的竞争需要,企业除利用产品质量、价格、品牌、售后服务、广告等手段外,赊销作为扩大产品销售的重要手段之一,越来越被企业所采用,于是就产生了应收账款。

(二)销售实现和收到款项的时间差

企业发出商品后,向购货单位开出销售发票,并在当期确认了销售收入,货款却往往没有同步收回,导致物流与资金流脱节。这种商品销售和收到货款时间的不一致性,导致了应收账款的产生。通常,结算手段越落后,结算所需的时间越长。同时,购销单位之间距离远近、销售结算方式的选择及内部结算单据传递的及时性等都有可能导致应收账款的产生。

(三)应收账款内部管理不力

企业缺乏商业信用意识,例如没有认真履行合同约定的条款而违约或因质量异议未能及时处理,导致对方拒付货款;因客户恶意欺诈或销售人员携款潜逃,导致款项无法收回。企业信用管理不力,盲目地对信用不好的企业赊销,加上追讨欠款工作不力,导致货款难以收回等原因形成应收账款。

二、企业应收账款全面管理影响因素分析

(一)应收账款回收责任

应收账款回收责任明确与否实质上是根据不同的理念进行管理制度设计的结果。在对多家企业的实践调查和财务分析过程中发现,制度设计中责任明确、激励目标突出、激励指标明确对于应收账款的回收、变现至关重要。例如,A公司自2000年改革其资金管理制度,对应收账款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对应收账款总额进行控制,明确规定各客户应收账款最高额度不得超过公司应收账款总额的20%,超过比例的异常部分必须调查处理;二是财务部门每月编制账龄分析表,将货款回收情况通报销售部门,及时采取催收措施;三是建立应收账款回收责任制,将账款回笼情况与销售人员奖金挂钩,销售占奖金比例的20%,而回款占80%,且逾期应收账款按银行贷款利息扣除销售人员的奖金。以上措施的实施取得了明显效果,该企业应收账款由1999年的1.5亿元降到2000年的0.75亿元,降幅达50%。

(二)应收账款变现渠道

2003年5月财政部发布了《关于企业与银行等金融机构之间从事应收债权融资等有关业务会计处理的暂行规定》,对应收债权出售和融资的会计处理进行了规范。在2006年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将应收账款列为金融资产之列。应收账款融资在直接有效地规避应收账款所带来的风险的同时,可以迅速以低成本筹集企业所需的资金,满足企业因应收账款占用造成短期流动资金不足的融资需求,开辟了企业融资的新渠道。

三、应收账款全面管理措施

(一)利用应收账款产生因素的引导作用

应收账款管理应该由财务部门全面负责的观点是错误的,本人认为应收账款管理是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和财务目标为指导,由企业销售部门、开发生产部门、财务部门、物流部门共同完成的一项管理工作。首先,开发生产部门以企业的发展战略和财务目标为指导,在产品开发和生产过程中重视市场的反应,通过产品自身的竞争力优势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在增加收入的同时尽量为降低应收账款发生率提供保证。其次,销售部门应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和财务目标的指引,充分利用信用调查等方法,在销售过程中积极为企业创造销售业绩,合理选择赊销客户和信用额度,尽量少产生应收账款。再次,财务部门作为企业管理信息服务部门,应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明确企业的财务发展目标,并且定期编制账龄分析表、销售收入表、产品市场占有率变动情况表等,为促进各部门改善各自的发展状况,提高利润创造力、降低应收账款产生率提供优质信息服务。

(二)发挥制度激励作用

在应收账款管理中,制度最大的作用就是尽量保证应收账款的质量。即在完成财务目标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应收账款,明晰信用销售网络及客户名单,形成的应收账款能在信用期内有效变现、回收。本文提出如下制度设计方式:

(1)加强销售部门对应收账款管理的积极性,主要控制应收账款回收率,兼顾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比率的控制。销售过程中营销人员对应收账款回收责任的大小直接决定了销售人员选择赊销的可能性或选择赊销客户、信用额度等的谨慎程度。同时,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的比率控制可以有效增强销售部门整体销售的积极创现行为,促使其将销售过程中遇到的产品问题及时反馈给生产开发部门等,形成良性循环。

(2)加强财务部门对应收账款管理的辅助服务作用。事实上,财务部门不仅提供财务信息,还参与财务决策,监督企业经济行为。财务部门直接参与财务目标、现金预算等工作,对企业总体发展目标非常明确,并帮助企业有效地完成财务目标。所以,可以 “辅助各个部门完成财务任务,就是帮助自己完成任务”为激励机制,从完成企业总体发展财务目标的角度,激励财务部门为各部门积极提供及时准确的财务信息。

(3)加强开发生产部门对应收账款管理的辅助作用。如果产品本身供不应求或者存在制胜优势,应收账款自然就会降低。所以,可以将开发生产部门的业绩奖励与产品在市场上的前期销售业绩挂钩,力争创造有价值的订单。目前,这种制度已经在一些公司内部得到有效应用,并创造了良好业绩。

(三)借助应收账款出售与融资渠道提高变现能力

应收账款产生之后,企业除了积极催收以外,还应尽量想办法对其进行利用。应收账款融资业务是银行根据商务合同交易双方之间的赊销行为而设计的一种金融产品。卖方将商务合同所产生的应收账款转让给银行,由受让银行提供贸易融资等金融服务。应收账款融资可以迅速满足企业因应收账款占用造成短期流动资金不足的融资需求。应收账款在企业资产中是属于变现能力强、风险低的优质资产,其变现能力仅排在货币资金和短期投资之后。因此,企业为解决临时资金紧张,将应收账款出售给银行或以其作质押,银行和企业都乐而为之。随着我国市场信用体制的不断完善,企业通过应收账款出售和质押进行融资的业务也逐步开展起来。因此,企业可以积极尝试利用应收账款融资,提高应收账款变现能力,规避坏账、呆账风险。参考文献: [1]陈显兰:《企业走出应收账款困境的思考》,《四川会计》2002年第6期。[2]张津京、邱素琴:《加入WTO企业财务管理的发展对策》,《河北会计》2002年第6期。[3]张采风、李忠江:《应收账款的管理与清收》,《黑龙江财会》2001年第12期。[4]许文珍:《浅析应收账款管理》,《税收与企业》2002年第5期。[5]王强:《如何建立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制度》,《财会通讯》2002年第2期。[6]田园、冯永东:《应收账款风险管理刍议》,《广东财会》2006年第6期。[7]贾成海主编:《管理会计》,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论应收账款风险防范与管理

能否按期顺利收回应收款直接关系着企业的现金流周转速度,如果不引起重视可能会导致企业难以持续经营。加强应收账款风险防范与管理是企业生存和持续发展的关键。

一、应收账款潜在风险产生原因分析

(一)应收账款居高不下,资金成本上升

第一,企业为扩大市场占有率,常常通过赊销商品或提供劳务以获取更多的商业渠道、扩大销售份额。当应收款项居高不下、企业可流动资金不足支付相关税费时,必然需要依靠银行贷款解决此问题。然而,沉重的利息只会徒增企业费用,且随着应收账款账龄的增长,其坏账损失发生的可能性也随之上升,从而使资金成本上升。第二,由于交易方存在恶意拖欠账款,企业应收账款回收工作基本上都靠企业自行催收,销货方因此增加的交通费、话费、业务招待费无法转嫁,也会导致资金成本上升,增加应收款的回收风险。

(二)对信用条件的确认不合理

为促进销售、加速收款,企业常常对客户提供一定的信用条件,这必须付出一定成本。在确定给客户的信用条件时,必须遵循对客户提供信用条件给企业带来的收益必须大于其信用成本的原则。如果信用期过长、盲目实行现金折扣,或折扣率确定不合理,都只会增加企业的信用成本,增加应收账款的回收风险和成本,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三)企业内部控制不严

(1)对大量债权资金清理、催收不力,带来资金损失。及时清理应收账款是企业的一项繁重任务。财会部门应及时核算,正确反映应收账款情况,并管理好应收账款。然而,在财会工作中普遍存在债权、债务账务调整不及时,造成收付款错乱;对债权资金未能及时清理、核对、催收,许多款项的业务内容不详,使本可以收回的款项成为呆账;将资金损失和当期费用长期挂在应收账款科目内,造成虚盈实亏等问题。上述问题的存在,一方面掩盖了企业经营中的潜亏损失,不利于加强企业管理和使资产保值增值;另一方面容易使人对虚假债权产生错觉,误以为当前资金紧张是受“三角债”的困扰,从而扩大资金管理漏洞,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严重影响领导作出正确决策。(2)缺少专职机构或人员从事应收账款风险管理。主要表现在缺乏完整有效的客户档案;缺少专业的资信评级、资信限额和资信控制;没有对坏账风险进行事前、事中的防范与控制。(3)存在经营者短期行为。许多企业实行工资与效益挂钩的承包责任制经营模式,部分经营者一味追求高收入、高利润,盲目赊销商品或提供劳务,营造出完成或超额完成指标的假象,不考虑资金的使用价值和款项的可回收性,造成应收账款大幅上升,加大企业应收账款风险。

(四)应收账款管理信息技术落后

经济业务不仅复杂而且关联密切,现有的信息系统下容易产生数据重复输入、数据不一致、信息反应慢等一系列问题。客户信息系统和应收账款管理系统的建立与维护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客户相关业务信息模糊是造成应收账款管理混乱、加大企业应收账款风险的主要原因。

二、对应收账款风险的防范与管理

(一)事前控制

第一,企业应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合理的信用政策是降低应收账款风险的根本保障。企业制定信用政策应包括三方面内容:(1)确定合适的信用标准。信用标准是企业决定授予客户信用所要求的最低标准,也是企业对可接受风险提供的一个基本判别标准。如果信用标准过严,虽然可以使企业遭受坏账损失的可能性降低,但却不利于企业销售;反之,如果信用标准过松,虽然有利于企业销售,但又会增加企业风险。可见,企业信用标准的确定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收益与风险。在制定信用标准的过程中,应通过综合分析,找出最优平衡点。(2)采用合理的信用条件。信用条件是企业赊销商品时给予客户延期付款的若干条件,主要包括信用期限和现金折扣等。适当延长信用期限可以扩大销售量,但信用期限过长也会造成应收账款占用的机会成本增加,同时加大坏账损失风险。为促使客户早日付款,企业在规定信用期限的同时可以附加现金折扣条件,即客户如能在规定的折扣期限内付款,就能享受相应的折扣优惠。(3)建立恰当的信用额度。信用额度是企业根据客户的偿还能力给予客户的最大赊销限额,实际上是企业愿意对某一客户承担 的最大风险额。确定恰当的信用额度能有效防止由于过度赊销而使企业蒙受损失。在市场情况及客户信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企业应对信用额度进行必要调整,使其始终保持在所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

第二,企业应作好客户资信调查及评价工作。企业在确定给赊销单位的信用条件及信用额度前,必须对赊销商进行了解并作出评估,给出合适的信用标准,从而有效控制应收账款。信用分析可以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进行:定性分析可采用5C分析方法。所谓5C分析方法就对企业的品质、能力、资本、抵押品和情况这五个信用情况方面作出分析:(1)品质。品质指客户的信誉,即履行偿债义务的可能性。企业必须设法了解客户过去的付款记录,看其是否具有按期如数偿还债务的一贯作法、与其他供货企业的关系是否良好等。品质经常视为评价客户信用的首要因素。(2)能力。能力指客户的偿债能力,即其流动资产的数量和质量,及其与流动负债的比例,客户的流动资产越多,其转换为现金支付款项的能力越强。同时,还应注意客户流动资产的质量,看其是否出现存货过多、过时,质量下降,影响其变现能力和支付能力的情况。(3)资本。资本指客户的财务实物和财务状况,表明着客户可能偿还债务的背景。(4)抵押品。抵押品指客户拒绝付款或无力支付款项时能被用作抵押的资产,一旦收不到客户款项,可以以抵押品抵补。如果这些客户可以提供足够的抵押品,就可以考虑向他们提供相应的信用。(5)条件。条件指可能影响客户付款能力的经济环境。这需要了解客户在过去困难时期的付款历史。定量分析可采用信用评分法。5C分析法主要是凭借经验进行评判,而信用评分法则是从数量分析的角度评价顾客信用。这种方法需要先对一系列财务比率进行信用评分,然后加权平均得出顾客的信用分数。进行信用评分的基本公式是“y=a1x1+a2x2+„+aixi”。式中,y为某企业的信用评分,ai为事先拟定的对财务比率和信用品质进行加权的权数,Xi为第i种财务比率或信用品质的评分。进行信用分析后应建立信用档案。信用档案一般分为优、合格、差三个等级。企业规模大,以往业务往来中信誉较好的企业可评为优;资产状况一般,财务制度比较规范,有一定资产作抵押,在以往的业务中,经催交后能够结清货款的客户可以评为合格;资产状况和财务状况不佳、财务制度混乱、没有资产抵押、以往没有业务往来或有业务往来但信誉不佳的客户可以评为差。

第三,建立赊销审批制度。企业在销售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授予客户的信用额度控制交易量,并根据授权有限的原则在企业内部分别规定各级人员可批准的赊销限额,限额以上须报经上级领导审批,若客户信用额度发生变动,必须办理报批和备案手续。这种分级管理制度有利于将赊销业务控制在合理限度内。同时,企业应对信用限额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分析,确保信用限额安全、合理。

第四,完善业务内部分工,明确岗位职责,建立岗位责任制,将责任落实到位。应收账款管理不应只是财务人员、销售人员、或清欠人员的工作,它是一项系统工作。企业应根据《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和财务管理的有关规定,健全销售预算、发货、仓库管理、奖惩及清欠等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和业务操作流程,进行精细化管理;对合同洽谈、开标、配货及发货、出门及收款等业务相关部门和人员,确保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以便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相互稽核;销售、财务、发货、清欠等部门和人员要做到各司其职、恪尽职守、认真负责、责任到人、奖惩合理,最大限度地提高应收账款回收率,缩短应收账款收账期,减少呆账。

第五,建立应收账款坏账准备金制度。无论企业采取何种严格的信用政策,只要存在商业行为就不可避免地会形成坏账损失。为分解坏账损失风险,企业应从稳健性原则出发,充分估计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将对损益造成的影响,按期提取坏账准备。值得注意的是,应收账款作为坏账损失处理并不意味着企业就放弃了对应收账款的索取权,企业应继续关注欠款单位情况,尽量收回账款。

(二)事中控制

第一,加强合同规范化和评审管理,规范经营行为。企业销售要授权相关人员同客户签订销售合同,因此为加强应收账款管理,企业应进行合同规范化管理,建立评审制度。一方面,签订的合同应规范,符合合同法要求;另一方面要对合同的标的、数量、质量、交货期、交货地点、付款方式及违约责任进行认真评审,并决定是否接受订单,以此使企业的经营行为规范化、精细化。

第二,加强销售业务处理过程管理。对收款、开具提货单、发货、结算等环节的管理是应收账款控制的关键。财务部门收到的客户货款应及时入账或作查询手续;要对照合同和客户要求开具提货单,并送交运输人员或客户签收;运输部门应根据提货单组织发货,并确保货物的规格、型号、数量正确无误;发货 后应根据提货单等及时向客户开具发票,办理货款结算。

第三,选择有利的结算方式。企业应尽可能地采用对自身有利的结算方式和先进的结算手段(如网上银行、电汇),加速资金回笼、缩短资金在途时间。企业也可在合同中约定购买方带款提货,以确保货款及时回笼。

(三)事后控制

第一,建立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信息系统。应收账款跟踪管理服务系统是指从赊销过程开始到应收账款到期日,应对客户进行跟踪监督,确保客户能正常支付货款,最大限度地降低逾期账款发生率。通过应收账款跟踪服务,可以与客户经常保持联系,提醒其付款到期日;可以发现货物质量、包装、运输、货运期以及结算上存在的问题与纠纷,及时作出相应决策;可以维持与客户的良好关系,同时也使客户感受到债权人施加的压力,极大地提高应收账款回收率。由销售所产生的客户应收账款管理已经成为企业资金管理、款项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对企业优质应收账款实行资产证券化。所谓资产证券化(ABS)是将企业缺乏流动性、但能产生可预见的稳定现金流量的资产,通过资产结构整合和资产信用分离的方式,以部分资产为担保,由受托人控制的专门特设机构发行,在资本市场上出售、变现的融资手段。具体操作过程是:(1)由发起人或独立第三方组建一个特设中介机构(SPV)作为发行人。(2)以和约方式将发起人所拥有的优质应收账款合法地转让给特设中介机构,使发起人自身的风险和证券化应收账款未来现金流量的风险相隔离(破产隔离技术)。(3)对SPV的应收账款进行信用增级。一般由SPV向信用级别较高的专业金融担保公司办理金融担保,向投资者提供担保,履行按期支付本息的义务,这样SPV交易的信用级别就被较高的金融保险公司所取代。(4)对即将发行的ABS进行信用评级。(5)SPV对信用评级后的应收账款发行ABS。(6)证券经销商对ABS进行包销。(7)投资者购买ABS。(8)特设中介机构通过托管银行向原始债务人收款,清偿资产证券持有者的证券本息。应收账款的证券化融资流程图1所示:

第三,对应收账款建立销售人员全面负责制和坏账追究制度。为防止销售人员盲目销售,企业应该按“谁销售、谁付款”的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收款计划,明确收款金额和期限,将货款回笼责任分解至每位销售人员。企业要每月从销售及资金回笼两方面对销售人员进行业绩考核,对不能收回的应收账款应查明原因、追究责任,并根据责任人的责任范围和失职程度,给予相应处罚。

第四,利用法律手段捍卫企业利益。由于我国步入市场经济的时间较短,企业履约守法观念不强,司法部门执法不严,地方官员干扰较多,对抗法违约者处罚不够,甚至存在企业胜诉仍无法收回账款的现象。因此在制定合同时,企业应利用合同条款和规定保护自己,防止应收账款拖欠现象发生。如拖欠已发生,在双方难以协调的情况下应及时收集有关资料做好诉讼准备,切不可观望和等待。

第五,把企业的应收账款委托给专业的应收账款公司进行回收。大中型企业如果应收账款数额较大,可以委托应收账款公司进行回收。专业的应收账款公司在催缴款项方面具有相对优势,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企业在应收账款上投入的人力与财力。

综上所述,应收账款风险管理对公司应收账款管理、资金风险控制和提高资金收益发挥着重要作用。从目前我国的国情看,应收账款管理水平低下是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应收账款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也是企业流动资金管理和运作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企业管理当局必须充分重视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和控制,尽量减少因应收账款过量引起企业垫付资金,减少利息支出和其他相关费用,从而进一步提高利润。笔者认为,本文所讨论的应收账款风险全过程控制法,即事前、事中、事后控制法,对加强企业风险意识和提高其风险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应尽快加以推广和运用。参考文献: [1]孙明华:《企业竞争力》,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2]黄海文:《加强企业应收账款的对策》,《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第6期。

[4]赵伊川:《创业管理》,中国商务出版社2004年版。[5]孙念怀:《精细化管理》,新华出版社2005年版。3 应收账款的风险分析及其防范措施

企业的应收账款不仅面临着回收的风险,同时其存在也会给企业带来经营风险。因此企业不仅要充分发挥应收账款扩大销售、增加利润的特殊功能,而且要将其风险降到最低程度。

一、我国企业应收账款的现状分析

应收账款是指因对外销售产品、材料、供应劳务及其他原因,应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单位及其他单位收取的款项,包括应收销售款、其他应收款、应收票据等;同时这种销售过程又称赊销。狭义的应收账款主要是指应收销货款。广义的应收账款包括应收销货款、分期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收票据和其他应收账款。

目前,我国企业在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如下问题:一是企业应收账款在流动资金中所占比例过高、逾期应收账款比例过高;二是企业应收账款总量有逐年增长的势头。根据有关部门的调查,我国企业应收账款占流动资金的比重达50%以上,远远高于发达国家平均20%左右的水平。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企业逾期应收账款总额一般不高于应收账款总额的10%,而在我国这一比率高达60%以上。据商务部研究院信息管理部主任韩家平先生提供的数据,我国1991年到1995年期间形成的应收账款额超过800亿元,目前形成逾期3年以上的应收账款高达40%。另外,由于控制不严,管理不善,应收账款迅速扩大,已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经营和发展。统计表明,截止2003年11月底,仅全国规模以上(500万元销售收入以上)工业企业间的不良债务拖欠高达18624亿元,比2002年增长了16.9%。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企业资产的流动性,造成企业资金的严重短缺,极不利于企业的再生产,同时也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应收账款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机制和内部信用风险不合理造成的。

二、应收账款风险的影响因素分析

应收账款的风险是指由于市场因素的不稳定性和债权、债务关系在清偿时具有不确定性,从而导致赊销企业的应收账款在回收时间和回收数额上具有不确定性。简而言之,应收账款风险就是企业持有的应收账款在未来能够回收的额度和回收时间的不确定性。应收账款回收额度上的不确定性也称之为坏账风险,指企业应收账款无法按发生的数额收回形成坏账而造成的损失。应收账款回收时间上的不确定性也称之为拖欠风险,指客户超过规定的信用期限付款使企业蒙受的损失。拖欠风险累积到一定程度就会转化为坏账风险。应收账款之所以存在预期损失风险,是由于其受一些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应收账款风险状况的因素也叫应收账款风险因素。具体包括:

(一)信用管理体系不完善。

目前我国信用管理体系的建立刚刚起步,有关信用管理的制度几乎是空白,进行信用管理的单位主要限于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企业则很少进行。而且社会信用意识也较薄弱,不少企业不重视自身的信用,恶意拖欠账款,形成恶性循环,造成信用危机。赊销是商业信用的一种,在信用环境不良的情况下,随赊销产生的应收账款会因缺乏回收保障而产生风险。

(二)企业自身缺乏风险意识。

由于对于社会上的信用缺失现象不够重视,有些企业仍存在侥幸心理,未在销售时未对客户的资信情况作深入调查,就进行赊销,这虽然会使销售额有所攀升,但却忽视了大量被客户拖欠占用的流动资金能否及时收回问题。

(三)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不规范,缺乏日常管理的有效方法。

不少企业没有专职机构或专职人员进行应收账款的风险管理。企业信用政策的制定不合理,日常控制不规范,追讨欠款工作不得力等都有可能导致自身蒙受风险和损失。由于交易过程中货物与资金流动的时间性差异,以及票据传递、记录等,都有发生误差的可能,所以债权债务的双方就经济往来的未了事项应定期对账,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但是诸多企业并未及时地、不定期地对账,未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收账政策,造成资金外流,不能正常流转。

(四)内部控制制度不严,缺乏有效的奖惩措施。

在一些企业中为了调动销售人员的积极性,往往只将工资报酬与销售任务挂钩,而忽略了产生坏账的 可能性。因此销售人员为了个人利益,只关心销售任务的完成,采取赊销、回扣等手段销售,导致了应收账款大幅度上升。而对这部分应收账款企业也没有采取有效措施要求有关部门和经销人员全权负责追收。应收账款的回收没有责任到人,缺少必要的内部控制制度,导致企业的应收账款大量沉积下来,使企业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三、应收账款风险的防范措施

第一,加强应收账款的基础性工作。一是建立客户信用档案。企业应收信自己的客户信用信息,并对其信用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对老客户,要建立健全信用档案,制定一套完整的历史信用记录。对新客户的信用管理应包括:进行信用调查、信用评估和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二是企业应根据不同的信用情况,采取不同的收账政策。合理的信用政策应当将信用标准、信用条件、收账政策三者结合起来,并综合考虑三者的变化对销售额、应收账款各种成本的影响。

第二,严格内部控制制度,建立一套完整的赊销制度。赊销不应单凭销售人员的经验判断,而必须经有关具有审批资格的人员审批方可实行。企业可根据自身特点和管理方式,建立赊销审批制度。赋予不同级别的人员不同金额的审批权限,各经办人员只能在各自的额度审批权限审批,超过限额的,必须请示上一级领导同意。同时,应落实应收账款催收责任制。各经办人员应对经办的业务负责,并与其经济利益挂钩。其对每一经办的业务都要进行事后监督,直至收回资金为止。

第三,针对长期不对账等管理措施不力现象,企业要规范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制度、健全客户信用管理体系。良好的应收账款控制措施,必须从事前、事中、事后三方面做好防范工作。首先,赊销前,要明确赊销合同的内容。其次,经有关部门和人员审批赊销后,应对发出商品、办理赊销手续的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进行发货查询、货款跟踪,并形成定期的对账制度,不能使管理脱节,以免造成账目混乱互相推诿、责任不清。同时要详细记录每笔货款的回收情况,经常进行账龄分析;再次,对应收账款进行辅助管理,许多企业仅仅是在资产负债表的补充资料中按账款对应收账款的数额进行简单的分类,平时则没有对应收账款进行辅助管理,所以应重视对应收账款风险的衡量、信用评估,根据信用评估来预测账款的回收情况,从而根据回收情况采取相关的防范措施。

第四,为保证应收账款债权的及时足额收回,也要进行事后防范控制管理工作。一个企业销售后利润的真正实现是从企业的客户那里收回资金。因此,对拖欠账款的追收,要采用多种方法清讨,并使催收账款责任到人。财务部门应负责应收账款的计划、控制和考核。销售人员是应收账款的直接责任人,公司对销售人员考核的最终点是收现指标。货款到期限的前一周,销售人员应电话通知或拜访欠款单位负责人,预知其结款日期,并在结款日按时前往。

第五,建立坏账准备金制度。无论企业采取怎样严格的信用政策,但只要存在着商业信用行为,坏账损失则不可避免。企业的坏账损失不仅增加了费用,而且减少了可以运用的流动资产。为了遵循谨慎性原则和可比性原则,企业应根据会计制度的规定,对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进行估计,预提取建立弥补坏账损失的准备金。

在现代商品经济中,企业之间的商品交易大都建立在商业信用基础上,以赊销方式实现的。随着商业信用的不断发展,企业之间由于赊销业务而产生的应收账款问题也日益严峻。许多企业因为盲目赊销,其应收账款居高不下,呆账和坏账比例逐年升高,利润下降,甚至连年亏损、经营难以为继,甚至破产或被重组。大量国内外案例表明,应收账款风险吞噬企业生命力的能力是难以估量的,其后果触目惊心。因此,企业必须充分重视应收账款风险的分析和掌控,加强应收账款管理,控制应收账款风险。对应收账款的管理不能“只重形式,不重实质”,而是要加强对其进行辅助管理,随时准确地分析和控制应收账款的风险,从而推进企业提升管理水平、更好地、最大限度地增加投资收益,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篇3:从应收账款角度谈企业信用管理 讲稿

一、控制环境

控制环境是企业的基调,直接影响员工的控制意识。它提供了内部控制的约束和结构,是其他内部控制要素的基础。

(一)建立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

企业应收账款大多由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分别管理,财务人员处于监控地位。但由于财务人员对客户情况了解不全面,导致销售部门和财务部门在管理上难以协同。实际上,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是专业性、技术性和综合性较强的工作,涉及到财务、营销、信贷、法律等专业知识和综合技能,须特定的部门或组织才能完成,其中对应收账款赊销的信用管理需要专业人员从各个角度进行大量的调查分析和管理控制。因此,设立由企业高管直接分管的独立信用管理职能部门对于应收账款的内控环境建立尤为重要。

(二)建立科学的信用政策

企业应该通过各种渠道了解自己面对的是怎样的客户。无论新老客户,当对方坚持赊购时,必须对其进行全方位的信用调查,就其资产状况、财力状况、经营能力、以往业务记录、偿还贷款能力等进行深入的调查,根据调查的结果评定其信用等级,并制定科学合理的信用政策。

二、风险评估

只要有经营决策,就有风险。企业的管理者必须决定准备承受多大的风险,并使风险维持在可控的范围内。

(一)明确应收账款管理的目标

根据COSO对风险评估的定义,风险评估的前提条件是明确目标。对于企业而言,其最终的目标是规范赊销业务,避免坏账损失,求得利润最大化。

(二)确定可能风险

一旦目标被确定,就要对实现目标的风险进行分析。应收账款所面临的风险处于业务活动层面,例如形成坏账,被迫筹资,主营业务收入减少等等。

(三)合理评估风险

分析风险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参考历年的实践经验,结合当前的经济、政治环境以及行业周期,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识别的风险进行排序。对于后果没有重大影响且发生概率很低的风险为排序靠后的风险,通常不需要重点关注;对于后果具有重大影响且发生概率极大的风险为排序靠前的风险,应给予最大的关注。

三、控制活动

COSO报告中认为,控制活动是指对所确认的风险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以保证管理当局的指令得以执行的政策和程序,它是内部控制体系的核心部分。基于COSO框架,企业应对应收账款活动进行全面控制。

(一)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

企业应确保处理销售与收款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具体如下:

(1)赊销合同的审批、签订岗位与客户信用管理的岗位相分离。接受客户订单的营销人员不能直接批准赊销,赊销必须同时得到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批准。

(2)销售开票、发货、收款、记账职务应当分离。应收账款记录人员不能担任该账目的核实工作。

(3)坏账准备的计提与审批的岗位应相分离,同时坏账的核销与审批也不能由同一人担任。

此外,按照财政部颁布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销售与收款》的规定,应当建立应收账款业务的岗位责任制,并根据具体情况对办理销售业务的人员进行岗位轮换或者区域调整。

(二)规范赊销合同

企业经济往来,多数是通过合同约定的,因此应当规范赊销合同的管理。

(1)规范赊销合同的签订。规范合同正式订立前的谈判、资格审查与草拟等流程,分类别统一格式、内容,使其符合国家及行业有关规定和自身利益。

(2)规范赊销合同信用等级制度。可依据信用等级分为高、中、低,采用抓大放小的原则,信用等级高、赊销时间长、金额较大的合同应由公司高管参与决策,将其控制在公司层面,其余的由不同的职能部门参与决策签订。

(三)规范销售发票的控制管理

销售发票是赊销业务的真实记录,是收取货款的依据。销售发票开具后,营销人员要与客户发票接收人员尽快办理交接,并取得收票凭据。财务人员加强与客户核对,及时发现发票是否入账,以及未入账原因,确保作为收款依据的发票的安全性。

四、信息沟通

COSO理论中的“信息与沟通”要求企业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

(一)内部沟通

信用管理部门、财务部门、销售部门之间应做到定期沟通。各部门通过财务资料、经营管理资料、信用评级信息等,共享信息资源。同时,高层管理者应定期组织召开由销售部门、财务部门、信用管理部门中层管理者参加的会议,讨论公司赊销情况,应收账款余额及账龄情况,下一步销售的趋势。此外,可以专题讨论重大拖欠账款,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二)外部沟通

货款回收最忌讳拖,时间越长,越易形成坏账,因此要加强与客户的沟通。有时并非客户恶意拖欠,只是由于票据传递或账务处理上出现了失误,导致货款未回收。这样的问题只要通过及时有效的沟通就能够得到控制。

(1)由财务部向客户提供对账单,并且电话通知客户的相关经手人查收,以此来促使客户及时对账。若余额不符,及时反馈信息,找出原因。

(2)根据合同条款约定即将到期的应收账款,可以以书面形式督促客户按时付款。

(3)对于逾期没有还款时,可电话催讨,并就客户逾期不归还欠款的原因做具体分析。若确属短期资金困难,可向相关领导申请延长还款期限;若属于产品质量问题导致客户拒绝付款的,应及时向公司反馈信息;若属于恶意拖欠,应上门催收,甚至以法律手段维权。

五、内部监督

应收账款内部控制管理中,应当发挥“监督”要素的作用。监督是实时过程,与经营管理活动紧密结合,随时进行自我评估和内部监督。监督可以确保应收账款内部控制系统持续有效运行。具体可以分为两种形式:

(一)全程监控

企业应当将全程的持续性监督活动根植于应收账款的控制活动中,即加强对销售与收款的过程控制和跟踪管理,对异常情况及时形成报告,立即采取措施妥善处理。

(二)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特殊形式,是对内部控制的再控制。内部审计机构作为企业内部重要的独立评估机构,其对应收账款的审计应当贯穿销售、发货、验收、调试、记录、收款和信息披露全过程,找出应收账款业务流程中的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问题。对赊销业务的内部审计应抓住几个关键点:

1、赊销合同控制的内部审计

对赊销合同的内部审计,主要是证实赊销合同的信贷审批是否按规定进行。可随机抽查一定比例的赊销信贷批准文件,检查这些文件是否附有相关资信文件。

2、销售发票控制的内部审计

发票是应收账款形成的重要凭据,同时也是较容易发生弊端或者错误的一个环节。因此,内部审计部门在对销售发票进行检查的时候,抽取被审发票的数量应适当地扩大,使样本更具有代表性。

3、应收账款余额的审计

内部审计人员可通过抽查应收账款账龄分析表、坏账记录、询证函等相关资料,检查应收账款余额的真实性、准确性。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应收账款是企业的重要资产,企业可以从内部控制的角度出发,通过改进和完善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这五个方面,对应收账款管理制度进行更为合理的设计,确保企业取得收益、规避风险,持续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审计署,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企业内部控制规范》,2008

[2]陈志斌.信息化生态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框架研究[J].会计研究,2007(1)

[3]李心合.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中的八大难题与对策探讨[J].中国总会计师,2010(10),55-57

篇4:从实践角度浅析企业应收账款

关键词:应收账款;发票;对账单

企业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在经营管理中与其他企业所发生的账务往来而形成的债权,这些债权往往缺乏充足的凭证,或者债务人赖于履行这些债务,而给企业带来了难以估量的损失,这些应收账款在最初形成之时是为了帮助企业开拓市场,减少库存,扩大生产经营规模,以实现企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而今当企业应收账款累计到一定程度,那么它则演变成了扼住企业发展的利剑,动辄就会让企业大出血,有甚者更会是企业资金链断裂面临破产的危险,在实践中,往往大型公司都会有自己的企业法务,他们事先会对企业的这些应收账款进行梳理,然后在对其中证据充足,回款可能性大的案例进行诉讼,帮助企业实现第一轮的清收,在此轮清收当中,那些容易收回的账款基本被清收完毕,剩下的账款企业往往就会委托给律师事务所进行,毕竟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效力和成功的可能性都会大幅提升,那么律师在接手这些棘手的账款时应当怎样处理就是本文以下要重点讨论的问题。

一、企业应收账款资料的收集

要对企业应收账款进行清收,首先我们应该要求企业提供相应的材料,例如:合同,合同可以确定权利义务关系;发票,可以反映货物交付情况;已付款凭证,可以用来证明货物支付情况;对账单,此凭证非常重要其可以确定应收账款的数额;解除通知函及送达凭证,此可以表示剩余的合同处在何种的状态,这些资料的收集往往是一个巨大的工程,因为在出现大量应收账款的企业他们的管理是十分混乱,凭证缺失是普遍现象,而企业内部自己的法务已经对那些凭证齐全的债务进行了清收,那些能够交给律师事务所的债务往往这些凭证都是残缺不全的,这就考验一个律师的细致和耐心,他要从大批量的企业资料档案和合同、发票、对账单、收货单等材料中细致梳理每一笔应收账款的前世今生。

二、风险点的审查和把握

当我们收集到这些资料时,不要以为就可以皆大欢喜等待胜诉的消息了。这只是工作的刚刚开始,接下来对这些证据材料的整理才是无硝烟的战场,不但考察律师的经历和耐心,而且还是一场和对方博弈的过程。首先,我们要清楚不是所有的应收账款都必须进行诉讼解决的,对于那些资料凭证缺失,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证据链条,有可能在法庭中成为对方反证自己的案子,一些非诉讼的解决方式往往能够收到更好的结果,例如,如果该企业在当地具有极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这些企业往往较为重视自己的名誉,此时,我们可以和该企业负责该账款的负责人进行谈判,对他进行旁敲侧击于以施压,在对其晓以利害关系,此时他心底肯定会产生动摇,也会再去考虑企业抵赖这笔账款给自己带来的实际损失和利益,此时,如果我们在想当地的政府部门予以反映,让他们在给予一定的压力,我想这笔款项很快就可以成为囊肿之物,对于这种方式解决应收账款,往往要对债务企业进行全面的了解,找出他们的关注点和对他们来说比抵赖掉这笔款项更重要的地方,还需要催收人员一定的谈判技巧。其次,在不能通过庭下方式解决企业应收账款的时候,就只能进行诉讼,那么在诉讼进行之前,我们要做的就是自己审查自己的证据,别让对方借力打力打败了自己。审查这些证据分几类:第一,对账单。要注意对账单上的数额,因为有时会出现卖方一次性发货,买方分批付款的情况,此时可能发货单据上所显示的金额和对账单上的金额会有所出入,此时就要仔细审查对账单所核对期间所有的合同、发货单、收货凭证等,仔细核对每一笔价款,此外也要充分注意到对账单下面的核对人以及公司签章,以免对方以假乱真。第二,合同。合同可以幫助我们理清应收账款双方的权力义务关系,在收集整合合同时我们要把不同类型的合同进行分类,例如:产品订做合同、设备维修合同等,这些合同在实践中的诉讼是不同的,与此同时我们也要审查合同是否齐全,是否缺页,是原件还是复印件,原件的证据效力更强,有没有公司印章,签订合同的主体是否一致,合同名称是否相同,在合同中约定的技术标准是否一样,合同的付款方式又是否相同,这决定了我们能否把这一类合同一起诉讼。第三,已付款凭证。很多公司在涉及应收账款清收时其企业提供给律师的已付款票据不全,已经支付的款项没有付款凭据,有付款凭据的又没有对应的合同。部分承兑汇票没有背书,无法证明实际收款人。这些都造成了实际诉讼中困难重重。第四,发票。发票不齐全,就不能反映合同履行情况。

三、提高货款清收率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加强行政管理。对合同原件严格妥善保存,统一存档,统一管理。第二,完善财务制度。一合同一订票,付款必须留存收款凭据,尤其是在银行承兑票据,要有流转背书以及收款人收据。第三,严格货物登记。对货物的签收应当落实在合同上,利用管理软件形成登记制度,及时验收,出现质量问题要第一时间联系供货方并留存书面异议凭据。第四,设立预警机制。对问题客户、问题货物、问题合同及时反馈,在诉讼时效内行使自己的权力,以免超过诉讼时效,不再受法律保护。

参考文献:

[1]王利明.合同权利转让制度中的若干问题[A].民商法研究:第6辑[C].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

篇5:浅谈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开题报告

时间:2010-05-04 15:53 作者:admin 点击: 3559次

论文开题报告

本选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近些年来,由于我国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企业商业信用的国度扩展,导致大中小各种企业的应收账款比例不断增大。当前国内企业对应收账款管理重视程度和力度不够,相关信用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不规范,导致应收账款质量低下,回收程度偏低。而应收账款的增加和质量的降低必然导致其中一部分应收账款的呆账坏账的产生,这些应收账款的沉淀,使企业资产实际质量降低,严重影响了企业资金的流转和经济的正常运行。

作为影响企业财务状况的重要因素之一,应收账款的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分析应收账款的产生原因以及我国应收账款的现状,并找出其中的问题所在,分析应收账款的管理方法和及其不足之处的改善方法,这些对于企业管理者和投资者,以及相关政府部门都有借鉴和参考意义,对于我国企业管理质量的提高以及经济的健康发展也有一定的帮助。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应收账款的研究主要集中以下三个方面:

1.研究应计额的信息含量;

2.研究上市公司利用应计额进行盈利管理;

3.运用应收账款来衡量盈利质量和盈利反映系数,研究发现应收账款增加,盈利质量降低,盈利反映系数也降低。

国内研究现状:

1.明亮在1999年根据深沪股市1997年财务报表中772家上市公司应收账款进行分析及研究,认为我国上市公司应收账款存在的问题:应收账款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过大;应收账款增长幅度过大,远远超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应收账款帐龄老化,发生坏帐的可能性较大;应收账款中关联方交易现象严重。并根据我国上市公司应收帐款存在的问题得出我国上市公司应收账款应采取的对策。

2.魏刚在1999年根据深沪两市1996、1997年的772家样本数据进行描术性统计及对样本数据进行线性回归,由实证得出结论,总结出我国上市公司应收账款存在的问题以及政策性建议;

3.戴昕(1999)认为企业间的不良债务总是长期以来困扰着企业的正常发展,其借鉴外国的相关经验,认为值得借鉴和学习的方法有:建立全国范围的信用咨询网络、建立信用管理公司、开展应收账款抵借业务、开展应收账款转让售融资和应收账款有价证券化;

4.谢获宝、左远雄(2003)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应收账款的基本情况进行考察并且借鉴国际上的成功经验,探讨了应收账款证券化的内涵、优势、流程和我国上市公司在应收账款证券化过程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5.王乔、章卫东(2004)通过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操纵行为的动机分析的基础上,剖析了上市公司会计住处操纵行为的手法,主要有:第一上市公司通过过度剥离来优化资产负债和利润表;第二利用资产重组和关联交易操纵会计信息;第三利用会计政策选择和变更操纵会计信息。从而提出了治理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操纵行为的措施。

篇6:从应收账款角度谈企业信用管理 讲稿

摘 要

应收账款是企业一项重要的流动资产,也是企业扩大经营规模、保持市场份额、增强竞争性的有力措施。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获得了更多的销售收入,市场竞争变得日益激烈,买方市场也已经形成,越来越多的企业将赊销作为其扩大销售的竞争手段,随之而来的是企业应收账款的增加。目前,企业相互拖欠贷款现象严重,造成许多企业应收账款长期挂账,难以收回,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成为制约企业资金流动的一个重要问题,与此同时,也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和发展。为了保证、及时收回应收账款,企业应该从建立健全赊销制度、坏账准备金制度、提高风险承担的能力等方面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因此,本文就当前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坏账比率高,缺乏风险意识,时间差等问题进行分析,并就如何处理好应收账款的管理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希望对提高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水平有所帮助。

关键词:应收账款;管理;赊销

应收账款是伴随着企业的销售行为发生而形成的一项债权,表示企业在销售过程中被购买单位所占用的资金。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日益提高,企业应收账款的数额逐渐增长,之所以选择本题,是因为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大环境下,应收账款有助于企业扩大销售,提高市场占有率,也有利于减少存货的占用水平,增加资产的流动性,对于一个销售企业来说,研究其应收账款的情况显得很有必要。但累积过多的应收账款会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和正常的经营,容易导致企业资产的流失以及费用的增加。应收账款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资产,其存在的管理问题迫在眉睫,如何管理好应收账款,对企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如若应收账款管理得当,可以促进企业利润的增长,给企业带来无限的商机,若管理不善,可能会直接影响企业的资金运作,在企业中形成坏账,也可能会造成企业部分客户的流失。写作的目的是通过对企业应收账款的研究,了解企业应收账款存在的不足,分析其存在问题的原因,并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合理的意见,期望加深人们及企业领导对应收账款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营业绩。在写作前借鉴了一些资料,赵利鹏在《应收账款之我见》中提出的管理观点是:第一,制定有效的信用标准和合理的信用政策;第二,明确应收账款管理的责任部门;第三,加强对应收账款的会计监督;第四,进行风险排队,建立信用等级。王宏斌在《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中的加强管理办法是:第一、建立完善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第二、加强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工作;第三,科学管理,保护权益。为了管理好企业的应收账款,本文从企业应收账款的内涵着手,分析应收账款产生的原因,指出应收账款管理对企业的影响以及管理的目标,对赊销前、收款不利、缺乏风险意识和内部控制不健全等存在的问题一一进行剖析,从而提出完善赊销制度,建立坏账准比金制度,加强日常管理与会计监督等合理的建议解决企业存在的相关问题,对应收账款进行更有效的管理,使企业得到更好地发展。

1.企业应收账款的概述 世纪作为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发展的新时代,竞争也在不断地加剧,企业为了扩大自身的市场,开始利用商业信用进行赊销,应收账款也就应运而生。为了反映应收账款的增减变动及其结存情况,企业应设置“应收账款”科目。应收账款是有特定的范围的。首先,应收账款是企业日常购销活动引起的债权,不包括应收职工欠款、应收债务

–1–

人的利息等其他应收款;其次,应收账款是具有流动资产性质的债权,不包括长期性质的债权,如购买长期债券等;第三,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应收客户的款项,不包括企业自身付出的各类存出保证金,如投标保证金等。应收账款会对企业运营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企业必须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

1.1企业应收账款的内涵及产生原因

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因销售商品、产品、提供劳务等业务,应向购买单位或接受劳务单位收取的款项,主要包括企业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等应向有关债务人收取的价款及代购货单位垫付的包装费、运杂费等,也表示企业在销售过程中被购买单位所占用的资金,企业应及时收回应收账款以弥补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种耗费,保证企业的持续经营。在现代化的市场竞争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行业竞争压力和企业竞争压力要求销售商品以赊销或者是以货到付款的方式来进行,在这样的背景下,应收账款就成为了企业发展的后果,对企业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企业应收账款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商业竞争是企业应收账款形成的主要原因。在当今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企业为了立足,采用了各种方法扩大销售,所采取的措施包括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价格,增强售后服务,广告宣传等,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措施是赊销,即一种双方互利共赢的手段,以发放信用的方法争取客户,达到扩大市场占有率的目的,从而形成了应收账款。

(2)销售和收款的时间差。企业产品销售的时间和收款时间经常不一致,这是因为经济活动产生的货款结算需要时间,结算手段越是落后,结算时间就越长,销售企业只能承认这种现实,并承担由此引起的资金垫支。由于它是因结算过程的时间差所引起的,不应称为商业信用,这样发生的应收账款不是由于交易双方根据信用协议规定而发生的,是真正的应收账款。

(3)传递真实信息。公司愿意向客户赊销货物,就等于是一份质量保证书,在实际情况下,产品质量合格,客户会按期付款;若质量不合格,就会拒绝付款甚至退货。此举与附赠一份质量保证书相比,省却了发现质量问题却又退款的麻烦,产生了应收账款。

–2–

1.2应收账款管理对企业的影响及其目标

应收账款管理存在于赊销业务中,由销售商将货物或服务提供给购买商,从债权成立开始到款项实际收回或作为坏账处理结束,销售企业采用系统的方法和科学的手段对应收账款回收全过程所进行的管理。其目的是保证足额、及时收回应收账款,降低和避免信用风险。应收账款管理即赊销管理,其对企业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宽松的赊销与收账政策,使企业大量现款不能及时收回。在企业面临营业利润下降,急需通过经营活动的扩张来提升其财务业绩的条件下,企业就有可能改变其较为严格的赊销政策,转而采用较为宽松的赊销政策。所以应收账款的增加,是企业通过赊销来提升其财务业绩所作的努力。但是,在为了增加营业收入而主动放松赊销政策的条件下,企业的应收账款质量极有可能下降。加上对于赊销后没能对那些逾期未收的账款进行严格的追查,不仅没有告知客户企业执行其信用和收账制度的严肃性,也没有对不同拖欠的客户采取积极的催讨措施,使企业大量现款不能及时收回。

(2)企业盲目开展赊销业务,会增加运营成本,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资金周转。当前,一些企业为了追求销售规模,开始盲目、被动地开展赊销业务,这直接导致了大批的应收账款难以回笼,货款被拖欠,产生坏账。造成应收账款的利息成本增加,发生的坏账损失也会减少企业的利润。赊销增加了企业的销售管理成本,给企业带来额外损失。另外,企业大规模的开展赊销业务,企业的现金占用也会大规模上升,资金运营效率大大降低,这也提高了企业的现金周转风险,可能导致企业不能按时收回应收款项。

(3)应收账款管理不善,导致企业坏账严重,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现代企业在竞争或者考核的驱使下,片面强调规模发展,只要发展的速度而不要发展的质量。企业在做大规模大力赊销的同时,其对所形成的应收账款的管理没有及时跟上,造成账款难以收回,最终形成坏账损失的情况非常严重。加之企业又没有定期通过账龄分析,平均收账期分析,收现率分析等手段判断客户是否存在账款拖欠问题,无法正确估计潜在的风险损失,从而不能及时将赊销总情况反馈到各部门,使各部门不能及时作出决策,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行。

对于一个企业来讲,应收账款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产销的统一体,企业一方面想借

–3–

助于它来促进销售,扩大销售收入,增强竞争能力,同时又希望尽量避免由于应收账款的存在而给企业带来的资金周转困难、坏帐损失等弊端。如何处理和解决好这一对立又统一的问题,便是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目标。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目标就是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收账款信用政策,并在由这种信用政策所增加的销售盈利和采用这种政策预计要担负的成本之间做出权衡。只有当所增加的销售盈利超过运用此政策所增加的成本时,才能实施和推行这种信用政策。同时,应收账款管理还包括对企业未来销售前景和市场情况的预测和判断以及对应收账款安全性的调查。如果企业销售前景良好,应收账款安全性高,则可进一步放宽其收款信用政策,扩大赊销量,获取更大利润,相反,则应严格其信用政策,或对不同客户的信用程度进行适当调整,确保企业获取最大收入的情况下,又使得可能的损失降到最低点。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重点,就是根据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和客户的信誉情况制定企业合理的信用政策,这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为达到应收账款管理目的的必须合理制定的方针策略。

2.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企业经营规模的扩大以及企业内部管理的不断深化,企业领导者虽然逐渐开始重视对应收账款的管理,但在管理中仍然存在着许多薄弱的环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企业在赊销环节存在的问题

(1)企业在折扣制度上的问题。企业为了扩大自身的销量,打开市场,一般会采用赊销的方式与客户开展商业往来,其中也包括了折扣问题,例如商业折扣、现金折扣的问题。商业折扣是一种为了促销而进行的折价销售,现金折扣则是为了鼓励客户提早付款而采用的一种收款政策,这些都是企业在利用商业信用开展商业往来。但是企业在确定客户时,往往会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盲目性。我国的市场经济正处于初级阶段,商业信用体系并不像发达国家那样完善,法律保护方面也比较薄弱,企业在决定是否赊销以及确定折扣政策时,必须将客户的情况调查清楚才能进行赊销。

(2)盲目地进行赊销。有些企业为了追求销售量,经营者并没有把注意力放在对客户的信用调查上。部分客户的资料不完整,对客户的信用调查方式单

一、不灵活,对客

–4–

户的信用评价不够深入,仍然停留在表面没有重视客户的反馈情况以及没有随时反映每个客户的赊欠情况,企业对这些问题,往往存在着侥幸心理,并没有派有关人员展开调查就同客户进行商业往来,这样做会出现账目上的销售量逐渐扩大,这种盲目的采用赊销策略去争夺市场,并不一定会为企业带来应有的利润。赊销所占用的流动资金是企业自己的钱或企业借来要还的钱,因而产生了财务费用及利息成本,使得企业的经营成本上升。

(3)信用体系的不健全。由于我国信用意识与信用体系的不完全,使企业产生大量的过期应收账款。为了收回这些欠款,造成业务人员将大部分时间用于催收欠款,一批欠款往往需要通过电话、信函、传真、出差反复等渠道进行催要,几乎没有精力去开发市场、帮助指导经销商,并害怕因催款与经销商或用户发生矛盾,影响了双方的合作关系。此外企业派出的催款人员往往是业务骨干,财务部门也必须参与其中予以配合,同样牵扯了精力,使得整个企业的经营效率低下。这对于企业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在严重的情况下,企业很可能会被拖垮。

2.2企业收款不利,坏账比率高

(1)企业应收账款难以收回。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客户都想延期付款,为使自己的利益能达到最大化,将时间不短的后延。而对于企业,事先并没有预计到对方拖欠的情况,缺乏对赊销行为延期偿还的调控处理机制。相关工作人员如若不能认真负责,追讨欠款时不够勤快,欠款回收一定会滞后,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账目的漏洞也就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了。欠款追讨不回,对于客户自是有力的,可对于企业,应收账款的账目是企业收入和发展的重要款项,如果不能及时的追讨回巨额账款,对企业的损失也是不言而喻的。很多企业都是因为应收账款催讨不利,导致不少业务被迫放弃,资金运转困难。

(2)坏账比率不断升高。大多数的企业在形成应收账款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没有复查未收款项的数额以及账龄,对企业应收账款的数额是否到期或过期以及欠款对象等基本情况并不了解,以至于企业之间相互拖欠货款,造成正常流动资金被大量的应收账款所挤占。由于没有强有力的收款措施,企业坏账比率大幅升高。外加企业的销售人员只负责销售,与款项追收毫无关系,企业又没有专门的、经验丰富的应收账款管理人

–5–

员来管理账款,致使企业没有针对不同的欠款对象进行相应的、有效地催缴,导致企业的应收账款产生的不少的呆账和坏账。为了维持企业正常的经营活动,只好借助于银行贷款,而应收账款收不回来,就不能及时偿还贷款,甚至连银行资金也被逐渐转化成了应收账款。这种资金的不良循环,导致银行资金的大量沉淀,最终企业将无法生存下去。

2.3企业缺乏有效的管理和足够的风险意识

(1)分工不明确。在一些企业中,应收账款管理责任部门的职责分工不明确,导致出现许多的坏账,由于销售人员在销售过程中对自己的工作任务模糊执行,从中产生了许多的差错,使得企业的利润得不到应有的提高。

(2)销售人员的专业水平有限,素质不高。与外国企业相比,我国大多数企业都缺乏有效地应收账款管理机制和相应的规范制度。许多企业由于销售人员的专业水平有限,在应收账款发生后不知道如何处理,就没有做任何得管理,只是让其挂在账上,未对其收现能力进行分析,只有发现应收账款已经逾期时,才被动地催收,结果导致了应收账款越积越多,最终影响了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对应收账款的辅助管理,许多企业仅仅是在资产负债表的补充资料中按账龄对应收账款的数额进行简单分类,平时没有对应收账款进行辅助管理。如果出现回款不畅,就不能满足管理需要,从而导致企业存在大量的逾期账款,不利于企业生产经营。

(3)风险意识不强。在激烈的竞争机制下,一些企业为了尽快扩大市场的份额,运用了商业信用促销,然而企业一旦运用了商业信用促销必将产生应收账款。企业缺乏独立的开发市场并占领市场的经验,对市场风险意识不强,在事先未对客户的资信情况作出深入的调查和应收账款风险进行正确评估的情况下进行盲目的采用赊销策略扩大销售量,争夺市场份额,忽略了大量被客户拖欠、占用的资金是否能全额收回,企业的资金能否正常运转的问题,最终形成了坏账。

2.4企业内部控制不健全

(1)对账不及时。我国企业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不够,在对应收账款的管理中并没有实行应收账款管理制度,一般来说,企业发生的应收账款应当及时清理、催收,并且定期与客户进行对账核实。在实际工作中,企业管理者为了追求业绩,采取了赊销手段,–6–

这本身并无疑问,但有相当一部分的企业未建立坏账核销制度,企业对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进行长期挂账,并没有办理坏账核销手续,由此造成应收账款的积压。

(2)账龄老化现象严重。销售人员由于兼职兼岗、任务繁重以及人员素质偏低,未能对应收账款的回款给予足够的重视,财务部门也不及时与业务部门进行核算,销售与核算脱节,问题不能及时暴露,导致应收账款越来越多,账龄老化。即使对方商业信用下降、还款困难,企业也很难及时发现,导致收账工作不力,给企业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3)内部控制的不健全。一些企业只侧重于外部环境的梳理,经营环节的程序控制以及对内部控制的理论学习,而忽视了内部各环节、各岗位的牵制,企业整体的协调以及执行制度的人的素质提高,使得企业在销售产品和贷款回收方面没有足够的现金流量,降低了企业的竞争力,有时还会导致企业发生坏账损失。因此,企业健全内部控制显得很有必要。

3.针对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应采取的对策 3.1完善企业赊销环节的制度

企业要对应收账款加强管理,应当完善企业赊销环节的制度。具体包括了以下三个方面:

(1)制定符合企业自身的折扣制度。商业折扣是指企业根据市场供需情况,针对不同的顾客,在商品标价上给予的扣除。企业为了扩大销售、占领市场,对于批发商往往给予商业折扣,采用销量越多、价格越低的促销策略,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薄利多销的方式。现金折扣,又称销售折扣。为敦促顾客尽早付清货款而提供的一种价格优惠。现金折扣的表示方式通常为: 2/10,1/20,n/30。这两种折扣方式都是企业在销售时经常使用的,但面对不同的企业以及其不同的生产情况,必须建立符合企业本身的折扣制度。

(2)建立赊销申报制度。企业应建立健全的赊销申报制度,严格控制应收账款的发生。对所有的应收账款都应当记录下来,包括赊销金额、赊销时间、赊销人、赊销期限、有无担保以及本企业经手人、责任人,并一式四份,分别由客户、企业责任人、经手人、–7–

企业管理部门保管。管理部门应对其进行对其检查,防止过度赊销和应收账款回收困难。(3)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企业应当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包括宽严适度的信用标准、规范合理的信用条件和科学审慎的信用额度。信用标准一般以坏账损失率表示,企业信用标准越高,坏账损失的可能性就越少。但是,过高的信用标准不利于企业扩大销售;相反,如果企业的信用标准过低,虽然有利于企业扩大销售,但会相应增加坏账损失和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与管理成本,因此,企业需要制定一个合乎企业自身情况的信用标准。信用条件是决定给予或拒绝客户信用的依据。通常,延长信用期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扩大销售量,从而增加销售毛利。但是不适当地延长信用期限,所得的收益有时会被增长的费用抵消,甚至造成利润减少,给企业带来不良后果。因此,企业应参考所处行业惯例,立足于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经济效应,制定出恰当的信用期。信用额度是企业根据客户的偿付能力给予客户的最大的赊销限额。在市场信息和客户信用情况发生变化的时候,企业应对其进行必要的调整,使之符合企业利益需要。

3.2提升回收率,建立坏账准备金制度

(1)提高应收账款的回收率。商业信用的存在促使应收账款增加,企业之间相互拖欠贷款,使得应收账款难以收回,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坏账损失,这是市场经济中不可忽视的现实问题。为了防止客户故意拖延时间,企业应该对赊销行为延期偿还的调控处理机制,提高应收账款的回收率。

(2)建立健全坏账准备金制度。对于企业发生的坏帐损失的处理有直接转销法和备抵法。按照新的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因坏账而遭受的坏账损失,只能采用备抵法估计坏账损失并计入当期费用,同时建立坏账准备,等坏账实际发生时,冲销已计提的坏账准备和相应的应收账款,这样体现了会计的配比原则,又避免了企业的明盈实亏。当然,由于不同的行业和不同规模的企业,其应收账款水平不一样,产生坏账损失的可能性也不一样,所以企业应根据具体情况,自行确定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计提比例等。如果企业历史上发生的坏账损失的记录较少,且债务人的信用较好,则企业在较低的水平上计提坏账准备,当然,企业应收账款发生坏账损失后,并不表明企业已放弃了收款的权利,而且为了避免人为操纵利润,任意计提坏账准备,企业会计制度还规定了企业

–8–

在对应收款计提坏账准备时,不得设置秘密准备,即企业利用制度提供的选择空间,超过资产实际损失金额而计提的坏账准备。企业需要遵循稳健性原则,积极建立健全坏账准备金制度。这样,资产负债表上反映的是应收账款的可变现净值,有利于加快资金周转,提高企业承担坏账风险的能力,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促进企业及时处理应收账款。

3.3强化应收账款日常管理,履约风险管理

应收账款作为企业的一项资金投放,是为了扩大销售和盈利而进行的投资。投资肯定是有风险的,这就需要管理者增强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意识和风险意识。因此,采取以下措施,强化对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

(1)合理分工,明确职责。企业只有建立分工明确、配合协调的应收账款内部管理机制,才能有效地降低不必要的应收账款的占用,避免坏账损失的发生,同时也可以有效地防止业务处理过程中的舞弊和差错,避免或及时发现不法分子截留、贪污企业工程款的行为,减少应收账款风险,企业的应收账款涉及到工程项目经理部、工程部、市场部、财务部、审计监督部等部门,同时,应该加强奖惩考核,将应收账款的回收与内部各业务部门的绩效考核及奖惩挂钩。

(2)加强培训,提高素质。加强对企业销售人员、催款人员进行经济合同的条款、讨债技巧、企业销售、收款工作的程序和制度以及相关的经济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培训,提高相关业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改进单纯以销售额为依据的薪资政策,增加员工积极性。

(3)建立客户信用档案,加强收账管理。建立客户信用档案。确定合理的收账程序,就是要促使客户愿意偿还货款,对客户施加适当压力。即以合乎性、理、法的方法向客户收回账款。对逾期较短的客户,不便过多地打扰,以电话或信函通知即可;对不能按时履行合同的客户,可措辞婉转地写信催收;对已结算工程,逾期很长的客户,应频繁地进行催收;对故意不还或上述方法无效的客户则应提请有关部门仲裁或诉诸法律,将上述情况定期通报给销售部门,减少以后赊销的信用风险。

–9–

3.4加强会计监督和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1)及时对账。会计部门应及时进行赊销业务的账务处理,定期统计并分析应收账款的余额、结构、账龄等情况,及时同往来单位进行应收账款的对账,以方便及时了解应收账款的情况。应收账款形成以后,相关责任人应定期与债务方对账,动态掌握客户情况,尤其对有疑问的账款必须及时核对,请对方在对账单上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予以确认,以防止“清欠”人员与债务有关人员恶意串通,故意拖欠款项的支付与收取,定期让债务方确认“应收账款”金额,也是最终通过法律手段寻求债权保护的起码要求。企业还应遵循谨慎性原则,对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应提前做好准备,充分估计这一因素对企业损益的影响,加强对应收账款的会计监督。

(2)定期进行账龄分析。一般来说,应收账款被拖欠的时间越长,催欠的难度越大,成为坏账的可能性也就越高。所以应定期进行账龄分析,并密切关注应收账款的回收情况,根据时间长短、金额大小排队,逐笔分析欠款原因,估计潜在的风险损失,正确计量应收账款价值,还应制定“应收账款”占全部流动资金情况表等。分析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平均收账期,看流动资金是否处正常水平,企业可通过该项指标,与以前实际、现在计划及同行相比,借以评价应收账款管理中的成绩与不足,并修正信用条件,提升企业资金循环周转。同时,对尚未过期的应收账也不应放松管理和账龄分析,防止新的逾期拖欠,通过账龄分析还可为评估、调整赊销客户的信用等级提供可靠依据。

(3)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为了使应收账款得到有效的管理,企业应该建立健全应收账款的内部控制制度。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制度作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整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服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总体目标的同时又对其做出了细化,即通过规定相关部门、相关个人在产品销售、货款回收方面的行为来保证企业既拥有维持自身运营所需的充足的现金流量,又能够在销售市场上拥有充分的竞争力,同时还能够及时回收赊销款项,避免发生不必要的坏账损失。企业不仅要有这样的制度,还要严格执行此制度,以达到控制坏账的目的。健全的内部控制,可以保证会计信息的采集、归类、记录和汇总全过程真实地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实际情况,并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错误和问题,从而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健立完善的内部控制能够科学有效地监督和制约应收账款的各个环节,从而确保足额、及时收回应收账款,保证财产物资的安全

–10–

完整,并能有效地预防坏账的发生。建立健全应收账款的内部控制制度能有效地规避风险,给应收账款的回收上了一道双保险。

结 论

应收账款管理的目的是节约企业在应收账款上垫支的流动资金,提高成本费用利润率和资金利用效率,为企业赢得更多的流动资金用于生产。应收账款日益膨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企业要控制应收账款风险,加速应收账款的回收,减少坏账损失的发生,主要应在完善赊销环节的制度,建立坏账准备金制度,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等方面下功夫。只有抓好应收账款日常的管理,严格控制应收账款投资,才能减低投资风险,使坏账损失控制在较小范围内;而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挖掘内部潜力,完善管理办法,防微杜渐,积极清理旧债,严格防止新的呆账、坏账发生是必不可少的,把应收账款可能带来的损失从源头上予以控制。要想在竞争中得到生存,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结合应收账款系统化管理知识寻找适合自己的应收账款管理模式。

参 考 文 献

[1]刘杉.徐秀珍.应收账款成因及其防范措施,会计之友,2010(6)。[2]孙立.应收账款让售的会计处理初探[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3]刘兵.初宜红.中级财务会计,2011(6)。[4]姜春华.应收账款管理[N],增城日报,2011(4)。

[5]李凌.关于如何加强企业应收账款管理问题的探讨[j],现代商业,2009年06期。[6]刘慧立.浅谈应收账款的管理「期刊论文」,2010(14)。

[7] 杜凤玲.《内部控制体系中应收账款的管理》,《发展》,2010年,第3期。

[8] 卢霞.《应收账款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与关注的问题研究》,《中国集体经济》,2010年,第2期。

[9]《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财政部,2010年。

[10] 纪景涛.《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第1期。

上一篇:测量学第二章小结下一篇:绿太环保公司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