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五项机制

2024-05-20

构建五项机制(精选8篇)

篇1:构建五项机制

构建五项机制 落实主体责任

党委能否落实好主体责任,直接关系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成效。一年来,我县对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高度重视,县委常委会成员以身作则,牢固树立“抓好党风廉政建设是本职、不抓党风廉政建设就是失职、抓不好党风廉政建设就是渎职”的意识,把落实主体责任摆在重要位置,带头做党风廉政建设的领导者、执行者、推动者。

一、建立领导责任机制。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自觉担负起反腐倡廉建设政治责任,坚持把反腐倡廉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问效。坚持“一岗双责”、分级负责,县、镇建立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领导责任体系。县委成立了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领导小组和惩防体系建设领导小组,重要任务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案件亲自督办。去年以来,先后7次召开常委会议研究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具体困难和问题,推动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各项任务的有效落实。

二、建立协调推进机制。年初,对全县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与各镇、各部门签订“个性化”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目标责任书》,落实反腐倡廉政治责任。围绕重点工作任务,制订了全县反腐倡

廉和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任务分工,落实了县委常委的牵头领导责任和有关职能部门的主抓责任,明确责任范围、内容和责任追究等,定期听取工作进展情况汇报,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限期整改落实,形成分工负责、统筹协调、有序推进的工作机制。

三、建立检查考核机制。县委将党风廉政建设纳入目标责任考核范围,实行目标责任、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三位一体”的考核评价体系。制定《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评价暂行办法》,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情况台账管理制度,对各镇各部门责任制落实情况实行月度暗访、季度督查、半年检查、年终考核。每周由县委、县政府值周领导分别带领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干部,定期或不定期采取明查暗访的方式,对镇、部门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半年和年终,实行县委常委、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县政协主席、县政府党员副县长带队检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情况。对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中处于同类型末位的镇、部门,由县委主要领导对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了约谈。对“一把手”发生违纪问题,受到责任追究的单位,实行“一票否决”

四、建立作风建设常态化机制。严格落实《关于加强对中央八项规定贯彻落实情况监督检查的办法》、《关于领导干部转作风提效率促落实的实施意见》等,执行干部去向公示、记民情日记、便民服务联系卡、机关公务接待“廉政灶”等制度,从节假日抓起,抓早抓小抓苗头,严肃处理违反八项规定的案件,并实行责任倒查,公开曝光。建立县委常委及基层党委书记党务公开联系点38个,规范党务公开,接受监督。按照“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示范性强”的总体要求,在镇机关、村(社区)、基层站所和县直部门开展党风廉政建设示范点创建活动,实施动态管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五、建立支持保障机制。严格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坚持查办腐败案件以上级纪委领导为主,坚持线索处置和案件查办在向同级党委报告的同时必须向上级纪委报告。各级纪委书记、副书记,各派驻纪检机构负责人的提名和考察,以上级纪委会同组织部门为主;推进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统一管理;全力支持纪检监察机关“三转”,保证纪检监察机关聚焦中心任务。提升纪检队伍建设,优化结构,强化执纪监督。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在纪检监察系统开展主题实践活动,着力纠正纪检监察系统“四风”,促进纪检干部作风持续好转。

篇2:构建五项机制

作者:秦汉锋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1146 更新时间:2009-12-17

当前,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金融运行中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银行业特别是农村信用合作社(以下简称农信社)案件防控也凸显出许多的新问题,手法翻新,形式多样,防不胜防。针对这些状况,监管部门和农信社行业管理部门应始终保持案防高压态势,真正建立并落实案防的长效机制,将案防工作不断向纵深推进。

第一,建立健全的组织管理和协调保障机制。

对案件重视与否是案防工作有效性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凡是发案率低﹑案防工作成效明显的地区,往往都是对防案控案工作高度重视﹑常抓不懈的地区。一是应当建立长期的﹑相对稳定的组织架构,专司案件的治理,通过这个组织,统筹各方,协调内外,集中精力,精确打击。二是建立有效的制度及其后评价评估系统,通过对制度的完备性﹑操作性及时跟进,根据业务发展持续健全制度,这是案防的主要制度屏障。三是建立工作联动机制,形成“统筹协调、联系紧密、分工负责、属地落实”的案件治理工作层次,为贯彻落实案件防控各项措施奠定组织基础。

第二,建立完善的内控和风险排查机制。加强内控的实质就是要保证内控制度既要覆盖所有风险点,又能得到彻底执行。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和维护。农信社要以银监会防范操作风险“十三条意见”为基础,定期组织梳理修订各项业务制度和操作流程,堵塞漏洞。二是强化制度执行力。认真执行轮岗轮调、强制休假等制度,同时加强对制度执行力的定期检查督导,一旦发现有章不循、违规操作等问题,无论是否造成损失,都要对直接经办人及相关负责人进行严厉查处。三是重视科技风险。应建立完善重要网络设备的高可用性方案,强化网络监控和预警机制,经常对重要网络设备进行全面安全检查,及早发现、排除隐患。四是加强内控文化建设。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和职业道德教育;定期开展警示教育,把案件防范纳入员工培训的重要内容,以典型案件为反面教材,提高员工拒腐防变的能力。

定期排查就是要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强化重点岗位、重点环节、重点业务、重点人员的风险排查,并对排查暴露的违法违规问题,逐项落实整改。当前要突出对大额存款的进出情况和票据承兑业务的风险排查。特别要重视基层网点的风险排查工作,每月要进行一次案件防范形势的分析和风险排查,并进行详尽的书面记录。同时,各级监管部门要按照属地监管的原则,对农信社的自查情况进行抽查,并将抽查工作作为常规监管的工作内容之一,确保风险排查工作取得实效。

第三,建立有效的正向激励和全员约束机制。“正向激励”的核心就是将案件治理工作与市场准入、现场检查、监管评级、良好农信社评比、监管措施的宽严、内部绩效考核等挂钩,通过差别监管、分类监管等监管措施,起到“树立标杆、奖优罚劣”的积极效果,在农信社系统形成合规经营的企业文化。一是抓好内控监管评级。加强对农信社的内控评级管理,对于发案率高、涉案金额大、案控薄弱的机构,除列入重点监管对象外,在监管评级要予以扣分甚至降级,实施更加严厉的监管措施,直至实施特别监管措施。对于评级结果较好、低案件率、高堵截率、内控管理严格,特别是连续三年未发生案件的机构,在市场准入和监管强度等方面应予以倾斜。二是开展“良好农信社”的评比工作。对被评为“良好农信社”的机构,以承诺式监管为主,按照有关规定继续执行激励性监管措施。三是做好内部绩效评估工作。督促农信社加紧研究和完善案件治理成效与内部绩效奖励挂钩的有关办法,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案件治理工作成效。

“全员约束”即要强化农信社内部每个部门、每位员工防控案件风险的责任,实现员工间的相互监督和约束。一是将案件防控与全体员工的绩效工资挂钩,且高管人员的挂钩比例要高于一般员工。对于发生重大案件的农信社,当年不得调增基础工资,并取消全部绩效工资。同时,对于连续三年未发生案件的机构,以及坚持规章制度、勇于制止案件发生的员工,要适当予以奖励。二是将案件防控与监管部门组织的内控考试挂钩。案发机构的所有员工都必须参加考试,对考试不及格的,将督促落实集中学习、调离岗位、解除聘用合同等惩罚措施,进一步完善不合格员工的退出机制。

第四,建立畅通的信息反馈和科学处置机制。

按照“对内充分,对外适度,正面披露,重在防范”的原则,进一步规范案件信息披露范围、内容、口径、频率和方式。一是信息报送及时。辖内发生案件,各农信社需在第一时间迅速核查,并根据有关规定及时向属地监管部门或公安等相关部门报告。二是信息内容准确。信息内容包括案发时间、参与主体、演进过程、涉及金额、波及范围、案发原因等事项,以此确定案件的性质、级别,应确保数据规范、准确、统一。三是信息披露充分。把握“内外有别”的原则,对外以正面宣传为主,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对内则要定期通报,利用各种信息平台及时交流农信社案防工作的动态、经验及对典型案例进行剖析。

“科学处置”是指一旦发生案件,必须在第一时间及时、准确、有序地予以处置,将案件损失和不利影响降到最低。具体来说,就要坚持“三控、两查、一监管”的处置模式。“三控”即控制媒体、控制人员、控制损失,尤其是要控制媒体及舆论,将负面影响降至最低,避免“蝴蝶效应”;“两查”即查内控、查责任,重在完善内控,亡羊补牢;“一监管”即对发生大要案的机构实施特别监管,及时采取约见高管人员谈话、增加非现场监管和现场检查频率、责令停办部分业务、上收业务审批权限、暂停办理某项业务、取消高管人员任职资格等惩戒性监管措施。

第五,建立严格的跟踪督查和责任追究机制。

按照“属地稽查、序时巡查、点面结合、全程跟进、责任到人”的总体原则,进一步加大案件督查工作力度。“属地稽查”就是各银监分局负有对所在行政区域农信社的案件防控工作督查职责。分局案件治理工作领导小组要明确落实不同地域、不同机构的案件督查责任人员,明确案件督查内容和要求;“序时巡查”即督查责任人要按照划定的管辖区域,每月组织巡查,确保一年巡查范围全面覆盖所有地域;“点面结合”则是指在巡查的方法上要突出重点,根据不同阶段的风险特点、关键环节和案件高发领域,及时调整巡查重点,提高督查的针对性;“全程跟进”是指对于新发生的案件,要从案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开始,到信息报送、案件处置和总结的整个过程要全程跟进;“责任到人”,就是要进一步强化监管问责,确保跟踪督查责任落到实处。

篇3:构建五项机制

违法用地其成因多数由于急于发展经济与利益驱动, 总体可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地方政府为了单纯发展经济, 一味上项目, 违法用地成为加速经济发展的连琐反应。土地是万物之需, 要发展更离不开土地,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违法用地时有出现。

二是地方政府为了城市开发建设, 土地往往未批先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涉及到一系列的民生建设, 政府各项建设用地需求增加。而地方政府财政贫乏, 往往“干了再补”, 土地未批先用, 铸成违法用地的事实。

三是一些企业受利益驱动, 钻地方土地政策的“空子”。如有的企业利用土地证抵押贷款, 通过市场评估, 以高于当初以最低标准的出让价格, 一旦企业转型转轨, 受损害的还是地方。

四是国土部门在制止违法用地上处于力不从心的“两难”境地。国家对土地政策重点是保护资源, 而地方政府对土地政策重点是如何开发利用, 国土部门履行好既要保护资源、又要保障发展的双重职能。

五是地方政府通过出让土地增加财政收入。保护耕地没有任何现实利益, 而以地聚财获利丰厚。

2 有效遏制土地违法行为的对策

建立完善土地执法各项工作机制, 加大预防、制止、查处力度, 有效遏制土地违法违规行为, 为保增长保红线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线。

2.1“关口前移”, 健全完善违法用地预防机制

首先, 要根据动态巡查的工作重点和责任范围, 分片包干, 分解到岗、责任到人, 形成分级巡查防范区域, 建立立体巡查网络。将基本农田保护区、城乡结合部、公路干线两侧, 村庄周围作为一级巡查防范区域, 由城区国土分局和国土所负责巡查。农村自然屯和其余地域为二级巡查防范区域, 由乡镇国土所负责巡查, 市城区省级以上开发区由市国土局负责巡查, 市政府统一调度, 县、区政府各负其责掌握全市动态巡查工作情况, 在全市建立全方位立体巡查网络。其次, 明确基层政府和国土所在动态巡查中的“前沿关口”作用, 在违法案件高发期的节假日、双休日全天进行巡查, 将巡查触角延伸到村、社、户, 延伸到田头地块。在巡查时, 要求将每次巡查的详细情况进行登记, 并对巡查发现的违法行为进行拍照, 建立电子档案, 在违法行为发现之日立即下达《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 并采取必要的措施坚决予以制止, 制止无效的3日内立案查处, 发现之日起2个工作日内由基层国土部门将违法案件上报市局并抄送当地政府。对发现的违法行为及时通知审批部门, 在违法行为未查处之前, 停办一切用地手续。再次, 在全市推广了县 (区) 、乡、村、社四级信息员制度, 构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执法监察信息网络。

2.2 严格责任考核与追究, 健全完善执法监察问责机制

进一步强化市、县 (区) 、乡 (镇) 三级政府及国土部门执法人员的职能和责任, 制定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和考核办法, 把违法行为的发现率、制止率、报告率、查处率作为对市、县 (区) 、乡 (镇) 各级政府和国土部门和相关工作人员的重要考核指标, 执法监察责任人和巡查人员对违法占地、开采行为未发现, 发现后未制止或未依法处理的, 对有关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责任追究分为告诫或者责令做出检查、通报批评、年度考核确定基本称职 (基本合格) 、年度考核确定不称职 (不合格) 、免职、辞退或者解聘。市级政府把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作为评价县 (市) 、区、乡 (镇) 政府工作业绩的重要依据, 列入全年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进行严格考核, 考核成绩与奖惩挂钩, 对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考核不达标的, 在全年目标责任制考核中实行一票否决, 全年目标责任制确定为不达标, 从而在各市各级政府形成了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有责必行, 行责必问, 失责必究的考核机制。

2.3 快速遏制违法行为, 健全完善联动反应机制

为解决土地违法违规案件单靠国土部门查处力度小, 震慑力弱, 特别是需要制止和拆除的案件, 移交、移送到相关部门法定时间较长, 致使一些违法违规用地行为不能制止在萌芽状态, 造成违法建筑物建成后拆除难度大的问题, 市、县 (市) 、区各级政府建立违法用地联合制止快速反应机制。由市、县 (市) 、区各级公安机关派驻警力常驻国土部门, 定岗“全天候”协助国土执法, 对未经批准占用耕地私自建房、建养殖场和私挖乱采等初始违法行为在第一时间进行联合制止或拆除, 将违法行为遏制在初发阶段。仅2009年市国土与公安部门联合行动70余次, 有效制止土地违法行为78起, 其中船营区搜登站镇下洼子村村民高某, 占用基本农田1.5公顷挖鱼塘涉嫌犯罪案件, 通过快速反应机制移交公安机关, 市公安局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了初步调查, 将犯罪嫌疑人刑事拘留, 极大地提高了部门联动打击土地违法行为的工作效率。

2.4 强化协作配合, 健全完善共同责任机制

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和部署, 市、县 (市) 、区各级构建国土资源部门与监察部门的联席会议制度, 建立国土资源、纪检监察、司法机关及相关部门的协作配合机制。国土资源部门加大执法检查力度, 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对依法应当给予处分而本部门无权处理的, 及时向监察机关提出处分建议, 涉嫌犯罪、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 及时向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移送。形成“政府负总责, 各相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土地执法监管工作局面。2009年市公安机关对9起国土资源违法案件进行了严肃查处, 目前已追究刑事责任5人, 市、区两级法院对受理的35件国土资源违法违规案件进行了强制执行, 纪检监察机关对5名国土资源违规违纪人员进行了党政纪处分。

2.5 及时通报, 健全完善土地违法问题预警机制

篇4:五项机制促区域师资均衡

城乡教师交流,让薄弱学校、薄弱学科不再有“短板”。实施“农村学校启明星计划”。每年从城区学校选拔出1名校长和几名教师组成启明星团队到边远乡镇学校援教三年。目前,前往龙坪镇中心学校等四所学校的4支启明星团队工作出色,为农村边远学校带去了先进理念,注入了活力。城乡教师大范围交流。不断加大城乡教师交流力度,鼓励优秀城镇教师和教育管理干部到农村边远学校任教,支援农村边远学校发展。近三年,共有505名教师参与了城乡教师交流,常态化的教师交流机制,有效补齐了农村边远学校紧缺学科、薄弱学科教师缺乏的“短板”。

协作区大教研,打好教师素质整体提升的“组合拳”。根据地理区位,在全县组建四大教育协作区,建立协作区校长联席会议制度,有效地整合教育资源。打好“组合拳”,成立大教研组,开展以联研、联考、联管为主要形式的大教学、大教研、大活动。在教育协作区的评价机制上,实行强校带弱校、中心帮偏远,捆绑考核、同奖同惩,协作区建设搭建了学校和教师交流学习的平台,有效解决了部分学校学科备课组教师少、教学研究能力弱的问题,推动了学校教研能力与管理水平的快速提升,实现了人才共用、资源共享、活动共办,促进了薄弱学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名师名校长工程,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有了“领头雁”。2011年,保康县启动了名师、名校长工程,先后4次组织从各学校精心挑选的150名教师、35名校长作为名师、名校长培养对象赴华中科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知名高校参加高级研修,促进个人素质快速提升。成立了2个名师工作室和1个名校长工作室,发展工作室成员26人,定期开展研讨活动,充分发挥名师、名校长作为 “领头雁” 的辐射引领作用。两年来,名师、名校长工作室成员作教育专题报告、讲座20余场,讲示范课百余节,受益教师近4000人次。名师牵头组建了22个学科核心教研团队,有203名骨干教师参与其中。目前,全县形成了学习名师、争当名师的良好氛围。名师引领,比学赶帮,强有力地推动了全县教师素质的整体提高。

生本教育改革,催生教师先进教育理念。保康县生本教育改革工作于2011年启动,2012年全面推开。全县教育一盘棋抓课改,全县教育一条心推课改,经过不断地实践和探索,提炼出了 “1+5”生本教育模式。全县教育管理干部、校长、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到山东、上海、广东等课改先进地区学习取经,县教育局先后多次召开生本课堂推进会,各学校兴起了“虚心学课改,创新抓课改”的热潮。现在的课堂完全打破了“老师教、学生学”“老师问、学生答”的老传统,灵活的小组学习形式、学生自信大方的展示、教师精妙的点拨、生动和谐的课堂氛围、浓郁独特的班级文化建设以及个性化的评价管理机制无不彰显着生本的活力。生本教育改革“活”了学生,也“活”了教师,。

推行督学责任制,规范教师行为,促进专业成长。保康县教育局创新督导评价机制,建立了督学责任区制度。在全县划分4大责任区,聘请12名兼职督学,定期对学校办学行为、教师教学行为进行跟踪督查。在全县完全小学以上学校的醒目位置,悬挂了“督学责任区公示牌”,向社会公布责任区督学的姓名、联系电话、主要职责和监督电话,以方便师生、家长和社会各界咨询、投诉和监督,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促进教育工作的和谐运转,为办人民满意教育,当人民满意教师起到了良好助推作用。

篇5:五项机制

2003年以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级人民法院,坚持“从严、求高、抓实”的治院方针,突出“公正与效率”的主题,遵循“依靠改革完善机制,依靠机制建设队伍,依靠队伍促进审判,依靠审判强化服务”的工作思路,以限制司法权力滥用为核心,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为总抓手,以制度建设和审判组织建设为支撑点,狠抓从严管理,建立和完善通报批评、审判监督、考评激励、选人用人、惩戒追究“五项机制”,切实加强日常工作、案件审判质量、全员绩效、干部选用、岗位责任“五项管理”,强化审判监督,严格责任追究,规范司法行为,促进司法公正,不断提高哈尔滨市两级法院的整体工作水平。通报批评机制 强化法院日常管理

五年前,针对法院纪律松弛、作风不实、工作效率低和上访案件多等问题,哈尔滨中院逐渐建立起督查、纪律作风、纪检监察、案件审判质量和信访五项通报批评制度,从每一件事、每一起案件、每一个人抓起,坚持从严管理每一天,在细微处约束,纠偏扶正。

随着从严管理的深入,哈尔滨中院进一步完善五项通报批评制度,由通报中院向通报基层法院延伸,由通报领导干部向通报全体干警延伸,由抄送省、市领导机关向同时抄送县区党政机关延伸,解决通报的触及力、影响力和作用力问题,严格工作标准,严肃工作纪律,强化法院日常工作管理。

——督查通报制度,主要是对重点工作落实进行跟踪,对工作不落实、落实不到位等问题进行通报批评,督则必办,办则必果。近两年中院共发出《督查通报》119期,通报中院中层领导、基层法院领导117人次。

——纪律作风通报制度,主要是对法院纪律作风进行监督,对上班着装、打卡、会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通报。近两年中院共发出《纪律作风通报》564期,通报人员680人次,通报责任部门领导232人次。

——纪检监察通报制度,主要是对违纪问题进行监督,对工作期间饮酒、违反审判纪律、投诉率高和违法违纪等问题进行通报批评。近两年中院共发出《纪检监察通报》196期,通报人员211人次。

——案件审判质量通报制度,主要是对审判工作进行监督,对违法立案、滥用强制措施、案件审判质量差和超审限等问题进行通报批评。近两年中院共发出《案件审判质量通报》383期,通报办案人员702人次。

——信访通报制度,主要是对信访工作进行监督,对进京到省、市上访和对信访工作不重视、处理不及时等问题进行通报。近两年中院共发出《信访通报》213期,通报信访责任人1064人次。审判监督机制 强化案件审判质量管理

针对曾经出现的裁判不公、办案效率低、开庭纪律差等问题,哈尔滨中院建立了电脑分案、开庭纪律检查、庭审全程监控、审委会委员集体入庭听审、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入庭听审、聘请执法监督员等审判监督制度。

随着从严管理的深入,哈尔滨中院在坚持以往监督制度的基础上,创新监督办法,由过程性监督向结果性监督转变,形成“院长集体接访、发改案件评查、信访案件听证、重点案件剖析、典型案件邀请当事人述说”五项监督制度,检验案件审判质量,发现案件问题,在关键环节上制约,防止审判权滥用,强化案件审判质量管理。

——院长集体接访制度,通过当事人反映的问题,发现和解决案件审判质量问题。哈尔滨中院把接访作为发现问题的重要渠道,变院长双周集体接访为每周接访,面对面地听取上访人反映的问题。两年来,哈尔滨中院共集体接访88次,接待上访群众2092人次,从中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提高了案件审判质量。

——发改案件评查制度,通过院庭两级评查,发现和解决案件审判质量问题。哈尔滨中院把评查发改案件作为发现案件审判质量问题的主要方法,采取庭自查、院复查的办法评查全部发改案件。两年来,哈尔滨中院共评查案件716件,从中发现回避矛盾、推卸责任、随意发回、增加诉讼成本等问题,并及时进行整改。

——信访案件听证制度,通过公开澄清认识,发现和解决案件审判质量问题。哈尔滨中院在复查的基础上,选取上访人情绪激烈和复查意见分歧较大的信访案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各界人士进行公开听证。两年来,哈尔滨中院已公开听证疑难信访案件32件,从中发现法官社会知识欠缺、做群众工作经验不足、案结事了能力不强等问题。

——重点案件剖析制度,通过反面典型警示,发现和解决案件审判质量问题。哈尔滨中院在评查和听证的基础上,选取确有问题的重点案件,由办案人、部门领导和审委会委员逐级进行剖析,以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对法官进行警示教育。两年来,哈尔滨两级法院共召开剖析大会207次,对249件重点案件公开剖析,从中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整改。

——典型案件述说制度,通过法官换位思考,发现和解决案件审判质量问题。哈尔滨中院选取具有教育意义的典型案件,邀请当事人来法院述说诉讼苦衷和对法院、法官的意见,让法官了解当事人打官司的难处,促使法官换位思考,密切与人民群众的感情。两年来,哈尔滨市两级法院共邀请60名当事人来法院述说。考评激励机制 强化全员绩效管理

随着从严管理的深入,从2005年起,哈尔滨中院进一步创新全员调动办法,由单纯的考评排序发展为“横向排序”与“纵向评估”相结合的绩效评估管理体系,每月、季、半年、全年对各业务庭和各审判人员指标完成情况进行纵向评估和横向排序,并把评估排序结果作为“优秀法官、优秀法庭、优秀法院”创建的依据,以此客观评价审判部门和审判人员工作成效,强化全员绩效管理。

一是进一步完善纵向比较评估制度。哈尔滨中院坚持“以质量为主、以效率为辅,以结果为主、以过程为辅”的评估原则,通过科学合理设定评估指标和制定具体考评办法,定期纵向比较审判部门案件审判质量效率情况和队伍建设情况,各部门自己和自己的同期对比,看工作增幅的变化。

审判工作评估,主要包括发改、信访、曝光、剖析、通报、评查、调撤、上诉、抗诉、结案率、人均结案、平均审限等内容与上年同期对比;队伍建设评估,主要包括停止审判权、纪律作风、重大影响事件、违法违纪、素质考试等内容与上年同期对比。

评估工作分为业务庭自我评估、审委会和政治部对各业务庭评估、主管院领导评估和主要领导评估四个步骤,采取集中汇报、面对面的方式进行,当场指出谁好谁差,好在哪里,差在哪里,用事实、用数据说话,将部门工作评定为“好、略好、持平、略差、差”五个档次。

二是进一步完善横向比较排序制度。哈尔滨中院坚持院考评到部门、逐部门排序,部门考评到人、逐人排名的考评排序制度,部门及人员横向之间对比,看位次的变化,以此作为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主要抓手。

在审判部门、职能部门、主管领导、主要领导四级评估的基础上,坚持突出重点工作的原则,科学合理的设定考评项目。

对审判部门人均结案率、案件发改数、国家赔偿、审限情况、信访情况、被媒体曝光情况等6项重点指标进行考评。采取月积累、季统计、半年初评、全年总评的方式,对部门出现重大问题或领导干部自身出现严重问题的,实行一票否决。

选人用人机制 强化干部选用管理

针对法院进人把关不严、政绩评价不具体、考核依据不客观、优劣比较不充分等问题,哈尔滨中院建立和完善了“公开招录”,业务素质考试等队伍管理制度。

近两年来,随着从严管理的深入,哈尔滨中院重点实施“入围选拔”、“优化法官职权配置”制度,在导向上凝聚,营造靠工作不靠运作的用人环境,强化干部选用管理。

一是根据有形政绩实行“入围选拔”。哈尔滨中院依据政绩考核、业务素质考试和民主测评结果,对干警进行综合排序,把考评排序在前作为提拔使用、评先选优的依据。

两年来,哈尔滨中院突出审判部门这个重点,通过“入围选拔”,从后备干部中选拔26名具有法律专业知识、审判经验丰富、业务能力强的同志充实到审判一线正、副职领导岗位。

由于依靠机制选人用人,得到了全院干警的认可,也得到了市委、市人大等领导机关的支持和肯定,先后选任的20位业务庭庭长在通过人大任命时,均以高票当选。

二是根据审判需要优化“职权配置”。哈尔滨中院根据审判工作需要优化法官职权配置,将现有法官“一分为四”,相对固定“审判长、主审法官、合议法官、辅助法官”职权,让优秀的法官主办案件,发挥审判长的牵头带动作用,发挥主审法官的主体作用,发挥合议法官的调解作用,提高案件审判质量。

职权配置改革后,审判长和主审法官都由院、庭长、后备干部和业务骨干担任,所有的案件都由审判长和主审法官主办,合议法官做案件调解工作,辅助法官做案件的辅助性工作。同时,哈尔滨中院规定,对于案件结案多、调解率高的合议法官和工作表现突出的辅助法官,经过考核可以成为主审法官;对案件审判质量差、出现问题的主审法官,视情况转为合议法官或辅助法官,以此强化法官队伍动态管理。惩戒追究机制 强化岗位责任管理

哈尔滨中院实行从严管理,建立诫勉谈话、停止审判权、暂停履行领导职务、引咎辞职等惩戒追究制度,从落实审判责任、领导责任抓起,解决法官不称职、领导不胜任的问题。近两年,哈尔滨中院进一步完善“两项追究”、“两个限制”和“廉政问责”三项责任追究制度,在惩戒上从严,增强法官的责任感和危机感,强化岗位责任管理。

一是严格落实“两项追究”。一项追究是以停止审判权为核心,严格追究法官审判责任。从法官最在意、最关心的审判权着手,对案件发改率高、造成有理访的法官,停止审判权、调离审判岗位,直至免去法职。

另一项追究是以引咎辞职为核心,严格追究领导监管责任。把强化领导问责作为落实责任追究的另一个关节点,对失职、失察、失管造成案件问题多、案件审判质量差的领导,进行诫勉谈话、实行引咎辞职,直至免去领导职务,促使领导干部触及问题、解决问题。

二是严格实行“两个限制”。一个是限制法官业外活动,促使法官正当行使审判权,哈尔滨中院加大明察暗访的力度,着力发现法官利用审判权力吃喝玩乐的现象问题和徇私枉法的本质问题。问题一经查实,审判人员停止审判权,领导干部免去职务。另一个是限制领导干部在审判组织外活动,促使院、庭长回到审判组织内依法行使审判权。为完善院、庭长办案制度,规范领导干部活动,防止领导干部通过听案件汇报,以个人意见左右审判组织意见,干扰法官独立审判,哈尔滨中院制定实施了《关于强化院、庭长监督工作若干意见》,规范了院、庭长在审判组织内的行为;进一步健全院、庭长入庭听审、列席合议庭、庭务会等履行审判监督职责的监督考核制度,规范了院、庭长在合议庭、审判委员会外履行审判职责的行为。背景链接:

哈尔滨市中级人民法院下辖18个基层法院,67个人民法庭;两级法院共有法官及其他工作人员2495人,约占全省法院总人数的四分之一。中级法院共有31个部门,其中,审判部门17个,综合部门14个;在编人员594人,其中,审判员221人,助审员216人,书记员69人,行政人员88人。

全市法院年均审理各类案件近10万件,约占全省法院案件总数的三分之一。中院年均审理各类案件在12500件左右,其中,刑事案件约占10%,1200件;民事案件约占59%,7400件;行政案件约占5%,600件;执行案件约占9%,1100件;申诉复查、再审和国家赔偿案件约占17%,2200件。

哈尔滨市两级法院通过建立和完善五项机制,全面推行“从严管理”,不仅有力地推动了各项工作,也给法院带来了深刻的变化。

一是干警精神面貌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不进则退的危机感和勤奋敬业的责任感普遍增强,人心思进、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在法院基本形成。

二是审判质量逐年稳步提高。五年来,中院年均结案11712件,结案率为91.85%,案件年均发改率为1.06%,信访案件年均发生率为0.84%,2007年,哈尔滨中院审判工作呈现了“四降两升”的喜人态势,信访案件同比下降35.16%;发改案件同比下降37.40%;上诉案件同比下降20.82%;再审案件同比下降33.53%;调撤案件同比上升1.22个百分点;执结案件同比上升6个百分点。

三是法院社会形象有了较大改观。在市人大常委会组织的法院内部、500户居民和1000份社会抽样调查三组测评中,法院内部满意率为83.7%,居民满意率为93.9%,社会调查满意率为96.4%,法院社会公信度有了较大提升。2007年,哈尔滨中院在全省中级法院主要工作考评排位中,从2002年的末位,跃升为全省第一名,被省高院评为2007“全省优秀中级人民法院”,被中央政法委评为“全国处理涉诉信访先进集体”;2008年4月,被评为“哈尔滨市劳动模范集体”。

篇6:构建五项机制

1、工作例会制度。每月的工作例会由综治办公室负责召集,每季度例会和年度例会由中心常务副主任召集,相关部门领导参加。主要内容为传达学习上级精神,通报工作情况,研究综治和平安建设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制定对策措施,明确工作任务。全面提高驾驭全局,处理疑难问题的能力。

2、信息报告制度。各部门针对工作中发现的的各种不稳定因素,比如:重大矛盾纠纷、集体上访和越级上访苗头,以及重大治安、安全生产、食品安全事故和邪教类信息,及时进行收集汇总,上报街道综治维稳工作中心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

3、工作台帐制度。各部门都要认真按照有关台帐工作要求开展收集、整理涉及综治和平安建设工作的各种资料和数据,及时进行归类,装订成册,妥善保存。对要求上报的数据,按照统一规定的格式上报。

4、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制度。定期组织矛盾纠纷排查,特殊敏感时期组织专题排查,认真分析研判。对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实行分类调处。对重大矛盾纠纷,由综治维稳工作中心牵头,落实责任单位、责任人,限期调处。

5、督察考核制度。根据上级要求和统一部署,对辖区内的平安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进行定期和年度督察考评;平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督察整改,年终进行总结表彰。

综治维稳工作中心五项工作机制

1、联调机制。建立党政主要领导负总责,综治维稳工作中心主任、副主任具体抓,相关单位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共同负责、联合调处的矛盾纠纷联调机制。对群众直接要求调处的矛盾纠纷和来信来访,按照统一受理、统一分流、统一协调、统一督办、统一归档的模式,综合运用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等方法进行疏导化解。对一般矛盾纠纷落实到职能部门和具体责任人调处;对不稳定因素,提交综治工作中心例会进行分析、研究、解决;对涉及跨部门、跨行业的矛盾纠纷或重大、疑难矛盾纠纷,在综治工作中心的统一组织下,各相关单位以联合调解的方式进行调处;对综治维稳工作中心解决不了的问题,提交上级党委、政府研究解决。

2、联动机制。综治维稳工作中心要健全完善预防处置各类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的工作预案,做到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立即启动工作预案,在街道工委、办事处的统一领导下,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妥善处置,防止事态扩大和矛盾升级,就地化解矛盾、平息事端。

3、联防机制。利用例会制度,定期分析治安形势,提出针对性工作意见。建立健全以公安民警为主导、专职保安队伍为骨干、群防群治队伍为辅助的地区巡防大队,组织开展治安巡防活动。通过大力落实技防、物防措施,不断提高防范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4、联治机制。定期组织排摸、梳理辖区治安复杂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确定重点整治地区、行业、部位。按照上级部署,动员和组织各部门各单位及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统一组织开展专项整治活动。

篇7:构建五项机制

一、组织体系:市局与(区)县两级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的互动机制领导小组,征管科、综合业务科、计划统计科、办税服务厅、管理分局和稽查局依据职责,信息相通,环节相扣,部门互动。市局与区(县)局共召开了50余次互动机制工作会议,其中例会36次,主要解决了一是如何贯彻省局互动机制与市局互动机制实施细则等相关文件。二是对第一和二季度互动工作分析了相关数据,制定了评估模板,深入开展了医药和石油钻采行业的评估工作。专题行业16次,主要通报了二季度互动进展情况,研究解决了下步工作措施,有针对性开展业务培训工作,召开经验交流会,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明确责任,加强监督考核。

二、制度建设:一是市局与(区)县两级制定了《税收经济分析、企业纳税评估、税务稽查和税源监控互动机制实施细则》,结合本局实际情况,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开展互动机制建设的流程。二是县区局还根据自身实际,制定了《互动机制资料传递及归档制度》,实现了执法文书统一,制作规范,内容完整,传递严密。三是制定了《互动机制考核办法》,实现了逐环节考核,兑现奖惩。四是制定了《业务联席会议制度》,协调了相关部门互动,加强了部门间横向信息的沟通,做到信息共享。

三、面线点分析、点线面利用:上半年在木制品、医药、石油钻采、非金属制品等行业共评估573户纳税人,评估税款1127万元,所得税调整不合理税前扣除项目2912万元。其中:(一)木制品行业:

1、纳税评估情况:绥芬河局、东宁局木材加工行业对263户纳税人进行了纳税评估,共查补税款158万元。海林局利用“四小票”抵扣凭证模块对原木发票进行筛选调查,共发现虚假发票22份,查补税款114万元。绥芬河1户纳税人(长隆木业)纳税评估后疑点不能解除移交稽查局,东宁稽查局发现东宁县富龙经济贸易公司有13份原木发票是假票,非法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40余万元。已将该公司移送东宁县公安局经侦大队立案查处。

2、存在问题及原因:会计信息严重失真,许多会计数据是虚假的,部分木业企业的税收负担长期偏低。主要原因一是部分企业采取购销两头不入账,体外循环造成的。二是不法企业采取虚开原木发票,人为扩大进项税额造成的。三是一些企业采取用加工剩余物(边角料)抵顶外委加工费造成的。

3、采取措施:绥芬河局对木材加工企业实行“以电控税”。分烘干业务、加工业务,测算出每度电执行的征税标准,如烘干业务增值税每度电征税标准0.20元。

东宁局通过稽查局发现假发票案件后,开展专项税务稽查,从源头监控入手,掌握木材行业的木材来源与木材的流出。对绥阳林业局木材科、东宁县林业局所属8个林场以及绥阳镇火车站进行专项检查。共取得销售原木有关资料4000余份,从东宁县绥阳镇火车站取得木材发运单3000余份,涉及有关木材加工企业及个人400余户(人),预计可查补税款200万元。(二)石油钻采行业

1、评估情况:制定了可操作性的评估模板,评估25户纳税人,评估税款12万元, 牡丹江石油配件有限公司评估疑点没有解除,移交稽查局。

2、存在问题及原因:一是石油机械加工行业普遍存在废料收入不计或少计的问题。二是企业法人财务知识缺乏、企业会计核算不健全的问题,表现在账务混乱,产品成本核算没有或不准。三是对于资金紧张的中小企业,原料长期库存较大,可能存在原料不归属企业、虚列进项税的问题。四是存在利用增值税抵扣链条中断,一般纳税人与小规模纳税人合谋偷税的可能。一般纳税人进项税已全额抵扣,发出产品不入账,通过小规模纳税人销售出去。或通过小规模纳税人来虚假委托加工,加大进项税和产成品成本,从而影响增值税与所得税。

3、采取措施:一是督促企业要健全会计核算、废料要主动申报纳税,对责令限改期满后核算仍不健全的企业暂停其一般纳税人资格;二是加强税源管理,掌握该行业的经营状况、生产工艺、税负率、产废比、毛利率等信息并形成记录,对低于市局下发的20%产废比及10%毛利率要说明原因,并由综合征管部门实地调查后共同确认;三是密切监控税负突然下降、与市局下发税负比率差距较大的企业,及时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四是对存在关联关系的企业要严密监控,防止利用关联关系来偷逃税款;五是完善该行业企业一户式档案,形成连续性实地调查记录、评估数据等资料。(三)非金属制品业:

1、评估情况:制作了《碳酸钙生产企业产量与用电配比评估模板》,到电业局采集了辖区内所有生产碳酸钙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小规模纳税人和个体工商户两个生产耗用电费数据,与纳税人进行约谈,效果显著,评估24户,已入库税款82,808元,滞纳金8,951元,罚款34,706元,正在组织入库110万元。林口县化工原料厂,是生产碳酸钙十几年的个体工商户,厂长已是七十多岁的老人,以前税收管理员进行征税时,他总是不按要求提供真实纳税材料,故意隐瞒生产产量和销售收入,由于无法掌握该厂的真实生产产量和销售收入,该厂少缴税款的问题始终难以解决。这次应用《碳酸钙生产产量与用电配比模板》使该纳税人主动补缴税款、罚款和滞纳金10,000元。

2、存在问题及原因:小规模纳税人和个体工商户基本上都没有健全的帐簿,无法准确核算纳税情况,除开具发票需缴税外,其余部分大多都隐瞒生产和销售收入。

3、采取措施:对帐簿不健全的生产碳酸钙的小规模纳税人和个体工商户除按开具发票缴税外,要求税收管理员每年制作《碳酸钙生产产量与用电配比模板》,进行征收管理。

(四)医药行业

1、评估情况:制作了评估模板,评估225户纳税人,评估税款135万元。

2、存在问题及原因:一是查实征收户尤其是小规模纳税人存在计帐不实,少计销售收入情况。二是定额户的销售额的核定缺乏足够的依据。三是多数纳税人(包括记账户)申报和提供的成本、费用(如房租费)等经营数据额度偏低。

3、采取措施:市局正在制定《医药批发、零售行业管理办法》,并采取以下措施:一是要求医药经销纳税人申报时,同时报送药品调拨单。二是医保定点药店将每月报送医保公司的医保单附列一份报税务机关。三是对查实征收的小规模纳税人比照同等规模定额户确定月保底税额;同时要求其保留存货盘点表备查。四是要求医药经销单位完整保存销售报表和销售小票,定期提供给管理员核查。

(五)稽查互动情况:突出查办大要案,我稽查局与公安经侦部门密切配合成功破获了宋国龙团伙特大出售非法制造抵扣税款的原木发票案,搜缴出未销毁的存根联1,512份,查明虚开原木发票金额41,701万元,涉及抵扣税金5,488万元,犯罪团伙6名成员全部抓获,今年上半年,13个省(市)税务、公安部门继续对虚开发票进行协查取证和追缴税款的工作,截止到6月末,发出协查函1209份,涉及到251户企业,已回复1151份,其中已抵扣税款911份,各地税务机关已补缴税款 3378万元,罚款331万元,滞纳金50万元,税款追缴及刑事诉讼工作还在进行中。滞留票核查,检查企业65户,其中有问题企业10户,查补税款、滞纳金和罚款58.21万元。另一方面开展了四期滞留票的核查工作,共涉及50户企业,171份发票。通过开展专项检查,食品药品生产加工业、大型连锁零售企业、保险行业、烟草行业、机械制造业和建筑材料生产及销售企 业的专项检查,共检查出有问题企业65户,查补税款、滞纳金、罚款411.61万元。在对我市四户房地产企业进行房地产税收专项整治工作中,查补税款687.04万元。

稽查与征管互动情况:07年以来针对专项检查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我局稽查部门及时向管理分局提出管理建议4条。最近,稽查部门根据木材行业原木发票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向市局征管科上报了书面反馈意见,提出了建立原木销售发票抵扣预警制度、建立定期或不定期实地核查盘库制度等动态监控措施,做好发票抵扣的管理工作等三个方面的建议。

(六)税管员平台核查假发票:海林局利用税管员平台核实在采集的10份发票中有4份发票属虚假发票;1份发票购货方与销货方信息不一致。补缴税款15864.82元。对辖区内7户饲料免税企业2008年上半年取得的普通发票,通过税收管理员综合数据管理平台逐一对比,又比对出虚假发票15份,目前,此项工作正在进行中。(七)把互动机制建设与日常税收征管工作有机结合情况

1、宁安局执法软件发现小规模纳税人申报收入与开具发票不符的信息为切入点,分析比对出62户纳税人作为评估的点,通过检查发现35户纳税人存在问题,补缴增值税税款98369元、滞纳金6912元、罚款3705元,清理纳税人票种不符信息近200条。东宁局1至6月经发票审验缴销岗验旧购新发现有36户个体工商户超定额应补税149610、37元。调增个体工商户定额89户,年增加税收43万元。

2、存在问题及原因:对专项清理中发现了个别查帐征收的小规模纳税人发票验旧供新中存在验票信息,但其申报的销售收入却为零;个别双定户和小规模纳税人的普通发票超期不来验票;个别纳税人的票种核定购票数量和开票限额长期不变;个别农业生产者代开免税发票出具的材料不齐全等问题。深入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一是纳税人票种核定以后的动态监控不够;二是纳税人购票后超期不来缴销没有及时跟踪;三是纳税人法律意识淡薄造成普通发票的使用和保管出现问题;四是对农业生产者代开免税发票监控不够;五是税收管理员对普通发票的日常管理和检查还没有完全到位;六是办税厅发票窗口在验旧供新过程中没有与纳税人的申报信息及时进行比对”等。

3、采取措施:制定了《宁安局关于明确普通发票管理若干问题的通知》、《宁安局关于明确代开农产品免税发票若干问题的通知》,堵塞了征管漏洞。

(八)所得税评估:评估1户,调整不合理税前扣除项目2912万元,征收所得税189万元,查找出企业亏损的主要原因是虚增管理费用。

(九)关联企业评估。针对“建龙”企业铁矿产品受其北京总部控制价格偏低问题进行评估,2008年开始与市场同类产品价格基本持平,上半年入库增值税55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8%,增加税收收入241万元,入库所得税54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04%,增加税收收入257万元。海林局制定了《海林局税收业务专项管理办法》,加强对关联企业评估。

四、两线结合:宁安局将小规模纳税人普通发票面线点税收分 析工作结束后,市局面线点税收分析机制工作组及时进行了总结,并以全市这个层面筛选出小规模纳税人申报收入与开具发票不符的信息536条下发给基层局开展检查,目前此项工作正在进行中。

五、明责、履责、问责机制、执法考核机制:《穆棱市国税 局岗位职责》、《穆棱市国税局征管工作规程》,新岗责共设立64个岗,先后对在税收执法工作中绩效突出的三个单位授予“执法先进单位”称号,并对表现优异、成绩突出的3名税务干部给予重奖。

六、五项机制建设体会:

1、落实好“五项机制”领导班子重视是关键。一把手”负总责,各位付局长分工负责,互动机制工作组各成员具体抓。

2、二是落实好“五项机制”强化监督是保障。加强绩效考核。尤其是在岗责目标体系的设置上,我局紧紧围绕五项机制的要求展开,重点突出对互动机制落实情况的考核,确保“互动”工作规范、持续、有效的开展。

3、制定工作流程是落实好“互动机制”的手段。按照“互动机制”实施细则的要求,为各部门划分了工作职责,信息中心定期提取各行业的税负率等信息;计统部门进行详细分类;综合部门确定预警值和评估行业及评估对象并逐户进行案头分析确定评估要点;管理部门根据评估要点和实际情况实施评估。同时管理部门在日常工作中发现疑点还自行确定评估对象报主管局长批准进行评估;稽查部门根据综合部门审理确定评估环节发现存在偷、逃、骗税嫌疑的纳税人实施稽查同时还对评估环节没有问题纳税人不定期抽查考核。落实好“五项机制”持之以恒是目标。五项机制”的运行是一项长期工作,特别是“互动机制”单靠机制的牵头部门的组织协调是不够的,必须建立一套相互制约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为此我局将“互动机制”考核在目标管理考核中单独列出,制定了工作流程和工作流程图,大家一幕了然。根据流程图对照绩效考核要点,有重点完学习是成就事业的基石

4、成当期工作。

5、税源管理是否到位取决税管员的责任意识和业务水平。

篇8:构建五项机制

随着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 岚皋县耕地占用税和契税收入每年以30%以上的速度递增, 耕契两税已成为该县地方财政收入新的增长点。在两税征管过程中, 该县财政局建立了五项征管机制:一是建立了政策宣传机制。通过印发宣传手册、刷写长效标语、组织文艺表演、利用电视媒体等方式, 定期开展宣传活动, 营造良好征纳氛围。二是建立了部门联系机制。与国土、房管、开发商实行定期联席会议制度和信息资源共享制度, 严格实行了“先税后证”的办税程序。三是建立了直接征收机制。取消代征, 全部由局征收大厅直接征收两税。四是建立了跟踪征管机制。对大型项目建设和国有资产招、拍、挂实行重点跟踪征管制度。五是建立了核定征收机制。尤其是对房地产转让价格偏离市价过大的, 重新对其进行计税价格核定。有效堵塞了税收流失漏洞, 确保了国家税收应收尽收和及时足额征缴入库。

上一篇:生产车间激励标语下一篇:中职电子技术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