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对学生评价的原则

2024-05-13

高效课堂对学生评价的原则(精选11篇)

篇1:高效课堂对学生评价的原则

高效课堂对学生评价的原则

高效课堂对学生评价的原则

高效课堂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互助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而这一切的实现都离不开课堂评价来“保驾护航”。在高效课堂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以及学生之间的评价要坚持以下八个方面的原则。

1、差异性原则

高效课堂是一个民主的课堂,对学生的评价要体现出客观公正的原则,这就需要教师正视学生之间的差异。由于学生在知识结构、身心特点、生活阅历、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有着不同的发展需要、意愿、倾向、优势和可能性;因此,不同的学生在完成同一任务时就会表现出不同的水平。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把每组学生根据个体差异编号,如一号同学是小组长,学习成绩是最好的,依次类推。老师在引导学生汇报时会有的放矢,针对不同的学生汇报不同的问题,让每个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桃子,再及时评价,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对学习的兴趣自然会越来越浓

2、发展性原则

在高效课堂中,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甄别与选拔,而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所以,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现实表现,更要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关注学生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与提高。评价要立足于学生的进步和动态发展,着眼于学生与自身比较的进步,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如学生拓展了课外的知识,可大惊小怪地说:“你怎么知道的这么多?从哪知道的?”当孩子说是看课外书得来的,老师又可进一步肯定学生:“如果你坚持广泛阅读,知识一定会更加渊博。”如一个词汇贫乏的孩子,偶尔冒出一个好词汇,你可以表扬他:“你还会用这个词,真了不起!如果你经常这样尝试,词汇一定会越来越丰富。”

3、鼓励性原则 有人说,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赏,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仿佛都是为了得到赏识而来到人间的。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能对学生适时而恰当的表扬,就会让学生走出失败的阴影,增强成功的信心。拉近了师生的距离,融洽了师生的情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安全、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让课堂生动了起来,让学生活跃了起来,让教学效率提高了起来。

6、及时性原则。对学生的评价是多方面的,既包括学习方面的,也包括行为规范和习惯方面。不管哪个方面,教师都应做出及时的评价,让学生尽快地认识到自己在某些方面的优势和不足,便于发扬长处,及时地纠正错误。

7、引导性原则。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不仅仅是让他们知道对与错,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知道对在哪里,错在哪里,如何改正。这样,既鼓励了学生,又让他们找到了症结,既解决了问题,又保护了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8、真诚性原则。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一定要发自内心,实事求是,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从心里产生震动,才会真心地接受评价,自愿地去改正。另外,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亦需要真诚。在学生眼里,他们之间是平等的,因此,要真诚地给对方指出优点或缺点,而不是戏谑或嘲讽。

只有符合这些原则的评价才是有效的评价,才真正能够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让教学不断走向高效,才会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篇2:高效课堂对学生评价的原则

一、把握评价原则

1、激发性原则。每一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认可

和欣赏,孩子更是如此。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在于激发、唤醒孩子的一切发展潜能。对优秀的学生适时而恰当的表扬,能激发他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成就感。对表现平平的学生,要以信任、坦诚、关怀的胸怀,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和期望,逐步培养自信心,增强进步的动力。

2、差异性原则。不同学生在知识结构、身心特点、生活阅历、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有着不同的发展需要、意愿、倾向、优势和可能性。表现为不同的学生在完成同一任务时就会有不同的水平。因此对不同的学生应该有不同的目标要求。总的来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达到跳起

来摘桃子的目标,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另外,评价手段也应多样,不光用语言,还可用一个赞许的微笑、一个表扬的大拇指、一个叫好的鼓掌等。

3、导向性原则。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不单纯地是对与

错、好与坏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知道对在哪里、好在哪里,错在哪里、坏在哪里。好的如何更好、更精彩,错的如何改正、怎样不重犯等。这样,既鼓励了学生,又让他们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既解决了问题,又保护了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4、及时性原则。课堂评价具有起点低、目标小,评论勤、反馈快的特点,学生感受直接、接受容易、兴趣浓厚。因此评价要及时做出,让学生尽快地认识到自己在某些方面的优势和不足,以便发扬成绩,改正不足。

二、拓宽评价主体

新课改倡导课堂从双边活动向多边互动转变,课堂评价也应多元化,既包括老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包括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师生互评等。

1、学生自评,反思提高。我校杨老师执教《我看见你的眼睛》时,让刘雅文同学朗读这篇文章。刘雅文朗读特别流畅有情感。老师问:‚你对自己的朗读满意吗?‛刘雅文自豪地说:‚我妈妈也是一名护士,我朗读这篇文章就想起了我妈妈的眼睛,所以读得好。‛老师接着问:‚你从这次朗读中得到了什么启发?‛刘雅文不假思索地答:‚今后作文要象今天朗读

一样,表达真情实感。‛学生这样的自我评价效果自然比通过他人指点得到的效果要好得多,同时不难看出,这对培养学生的自我反省意识也有好处。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愿意去思考,在思考中逐步提高自我。

2、学生互评,共同提高。学生相互评价,评价的学生在发言时要判断对与错、优与劣,就已经渗透了他对问题的思考,这是一种学生共同学习提高的有效方式。一次我在给同学们讲‚眉开眼笑‛这个词时,为了加深同学们的理解,我让王博同学模仿一下这个词的动作。王博模仿后,我让刘彦泓同学评价并模仿一下。刘彦泓略一思考说:‚我觉得王博模仿成了‘哭笑不得’‛他同时很传神地模仿了‚眉开眼笑‛。同学们在一片笑声中加深了对‚眉开眼笑‛的理解。

3、师生互评,渗透指导。老师对学生评价经常且容易,难在学生对老师的评价。我在课堂上创设环境让学生大胆评价老师。一次我朗读《种一片太阳花》,读前我给同学们说:‚老师读课文,大家认真听,读完评价老师读得怎么样。‛我流利地朗读了课文,并且有几处故意读错。读完后,学生们纷纷谈了自己的评价,细心的李雯同学把我故意读错的花圃的‚圃‛的声调都纠正过来了。

三、注重评价语言

1、评价语言要真诚。老师对学生的评价一定要发自内心,要实事求是地针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评价,做到既不伤其自尊,又能指出不足,让学生能扬长避短、发展特长、张扬个

性。

这样学生才会真心地接受评价,自愿地去改正。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亦需要真诚,防止冷嘲热讽。

2、评价语言要赏识。课堂上对学生好的表现理应表扬,对学生的后进表现不能简单否定,而应用鼓励赏识的语言正确引导,让学生能感觉到自己还有改正提升的潜力,增强进步的自信心。赵双虎同学很聪明,但字一直写得很潦草。一次我发现他的字写得比平时好。我把他喊到办公室,微笑着说:‚双虎,你今天的字进步很大,其实你很聪明,只要你用一点心,你的字一定能赶上我们班最好的学生,下学期学校的写字比赛你还要参加喽!‛赵双虎从此在写字方面明显象变了一个人,现在的写字水平成了班上最棒的了。

篇3:高效课堂对学生评价的原则

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 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互动生成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 学生的学习活动正确与否、正确或错误的程度如何应由老师或学生作出及时的诊断与评价, 以使学生能迅速明确自己在学习活动中的成败得失, 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巩固学习效果的目的。而由于学生的能力有限, 因此, 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学习活动及结果进行诊断与评价的主角应是老师。而教师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活动进行诊断与评价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课堂教学诊断的涵义:此处的教学诊断特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获得学生学习活动及其结果的信息并随即作出相应判断的过程, 其主要手段是观察、提问、阅读。

课堂教学诊断的前提:让学生充分地学习。

一个班, 几十个学生, 其学习的底子, 个人的素质, 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等肯定是有差异的。教师要想使自己的教学诊断具有全面性, 首先就必须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否则学生的学习就是不充分的、片面的, 而教师的诊断也就是不充分的、片面的。如何使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呢?首先, 教学的内容要与学生的心灵对接, 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与情感体验。只有触及学生的生活及心灵的教学, 学生才会自然地融入其中, 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其次, 要发扬教学民主,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不搞一言堂, 不压制学生的思想, 让学生畅所欲言。第三, 要设计有梯度的问题,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跳起来摘苹果, 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建立自信。第四, 要在师生之间或学生之间展开对话、争论或辩论。做到了以上四点, 就会使学生充分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充分地去体验、认识、理解、表达。这样, 就为教师进行全面、典型的教学诊断奠定充分而坚实的基础。

一.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诊断应遵循的原则。

1. 类型性原则。

所谓类型性原则, 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过程及结果进行诊断时, 应首先判明其正误的类别。一般来说, 决定学生学习活动过程及结果的因素大致有四种, 即知识水平 (包括情感体验水平) 、心理素质、学习习惯、思维能力。知识的正误与否能直接导致判断的正误, 这个道理毋庸赘述。一个人的心理素质能直接影响人对问题的理解、判断和表达。有些心理素质差的学生, 知识、能力都具备, 但由于心理素质差, 一遇到公开的具有挑战性的场合, 就会情绪紧张, 心浮气躁, 思维混乱, 在这样的情况下, 当然不能进行正确的思维和表达。 (判明这样的学生很容易, 他们一般都有诸如脸红、气喘、语言不利索等特征。) 学习习惯 (仔细或马虎、专注或浮躁、善不善于反思、总结、积累和巩固等) 也是影响学生理解、判断、表达的重要因素。比如有的学生的阅读习惯不好, 在阅读时贪多求快, 走马观花、丢东落西, 没养成严谨细致的习惯, 喜欢浮光掠影式的判断等。这样的习惯往往就会遗漏重要的判断依据只看一点, 不顾全局, 当然也就会影响判断和表达的准确性了。有些学生具有了理解表达所需要的知识、心理素质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但就是不具备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最终导致判断和表达的失误。

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 应具备这样的“火眼金睛”, 一了解学生的学习活动过程, 一听到 (或看到) 学生的学习结果, 就能立即诊断出学生的正确和错误的原因所在。只有判明学生学习活动及结果的正误 (得失) 类型及原因, 教师才能有针对性地作出恰当的评价, 或肯定, 或否定。正确的指明规律, 加以巩固;错误的指明病因, 开方抓药, 进行医治。

2. 差异性原则。

何谓差异性原则?即根据学生的实际差异 (知识基础的差异, 能力的差异, 性格的差异) , 根据问题的不同难度和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 有针对性地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结果。

比如, 对于思考难度大的问题, 应叫思维灵活, 思想有深度的同学回答或发表意见 (也可以让学生写出自己的想法, 下同) 。对于中等难度, 对知识要求比较全面的问题, 一般叫学习成绩中等, 基础知识比较扎实的同学回答或发表意见, 而对于容易的问题, 可叫成绩差的同学回答或发表意见。对于活动性较强的问题 (比如有表情的朗读, 辩论等) , 应叫性格活跃的同学去完成。这样做的好处是, 既可让不同层次、不同性格的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 以便较全面地了解学生不同的学习结果, 又不致于出现一口说对或一口说错或一点都说不出来的情况, 从而为教师的教学诊断提供较为全面较为典型的依据。另外, 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表情, 对提出的问题或要求, 有些同学积极思考, 有些同学可能无动于衷, 有些同学可能百思不得其解, 有些同学可能思有所获, 有些同学可能正在进行艰苦的思索。此时, 教师应注意观察, 从学生的面部表情来判明学生的思考状况, 以避免出现跃跃欲试者受冷落, 茫然无获者一问三不知的情形。

3.全面性原则。

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 应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现今有许多老师, 他们有些“势利”, 在教学诊断时总带有个人情感, 眼里只有部分学生。如提问时总的同学, 而对成绩差的学生和不大听话的或没有关系的同学很少顾及。很多时候, 是在发现他们不专注或在做小动作时才提问的, 这种提问带有一种警醒性或惩罚性, 一般也问不出什么内容。作为一名语文教师, 应坚持全面性原则, 应尊重每一个受教育者的权利, 不要总做“锦上添花”者, 也要做“雪中送炭”者;不要总关注“顺民”, 也要关注“逆臣”。

4.交流性原则。

教学诊断不是单方面的, 正如医生诊断病情一样, 医患双方需要交流;而教师与学生也需要交流。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如果只看学生的学习表现、过程和结果就对学生进行诊断, 这样的诊断往往是片面的、不准确的。教师只有和学生交流, 倾听学生的心灵, 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 和学生的心灵发生碰撞, 才有可能准确地把握学生的知识程度, 情感体验, 思维角度、思维依据和思维缺陷或偏差等。这样, 教师的诊断才可能是全面而准确的。

二.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评价应遵循的原则。

课堂教学评价的涵义:本文所说的课堂教学评价是指教师在获取了学生课堂学习活动及其结果的信息并作出相应的判断后, 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过程及结果当堂进行分析评价。

1.针对性原则。

教师遵循了教学诊断的类型性、差异性、全面性和交流性原则, 就为课堂教学评价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在进行诊断, 了解了学生的学习表现、过程及结果后, 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评价, 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我认为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时, 首先要把握好针对性原则。当前有些教师对学生学习活动和结果的评价, 流于泛泛, 流于形式, 没有针对性。诸如“说得很好, 说得不错”“说得不够全面”“正确的答案应该是这样的”之类的话不绝于耳。一个学生说 (写) 得对、说 (写) 得好, 说 (写) 得错、说 (写) 得不够好, 对在哪里、错在哪里, 好在哪里、不够好在哪里, 教师应该给学生一个明确的说法。具体说来, 应从知识、能力、习惯、效果等方面加以说明, 指明得在何处, 失在何处, 哪些是应该巩固发扬的, 哪些是应该避免摒弃的。只有这样的评价才是切实的, 有效率、有效果的。比如, 学生出现了理解性的错误, 教师应指明该错误是由于知识的缺差造成的, 还是由于分析的方法不当或综合思维能力欠缺等造成的。如果是知识原因, 应立即讲清知识;如果是分析或综合能力的原因, 应教授分析或综合的方法及展示分析或综合的思维过程。学生如出现表达性的错误, 教师应指明该错误是由于理解不当造成的, 还是由于组织语言不当造成的, 并及时地分析原因予以纠正。

2.鼓励性原则。

课堂评价是针对学生的, 既要有肯定, 也要有否定, 但总的来说要坚持鼓励性原则。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过程及结果时, 应努力发掘其闪光点, 多给学生一些肯定和激励, 切不可用批评、讽刺、挖苦的语言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即使学生的回答或意见完全错误, 也应该肯定其努力思考, 敢于发表意见的行为, 然后再和风细雨地剖明其错误的原因, 指明正确的结论, 以使学生听评而气不泄, 心不冷。总之, “要尊重个体差异, 注重对个体发展独特性的认可……帮助学生悦纳自己, 拥有自信。”

3. 规律性原则。

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 不仅要让学生明白其然, 还要让学生明白其所以然。如教师在对学生的错误作出了正确的类型判断之后, 还应剖明错误原因, 同时还应给学生以规律和方法上的指导。比如, 本人在一次讲解考试现代文阅读《蒲公英》时, 让学生分析“蒲公英到城里来寻找亲戚呢”一句的涵义, 学生分析得五花八门。这时我没有急于作出分析评价, 而是把课文中的一些相同手法的句子列出来, 如徐志摩《再别康桥》中的“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姜夔《扬州慢》中的“念桥边红药, 年年知为谁生!”然后叫学生比较发现这三个句子的相同之处。通过比较分析, 同学们发现这三个句子都是把物当作人来写, 使物具备人的情感、心理和动作行为特征。这时我就不失时机地进行总结, 指出规律:凡是把物当作人来写的, 表面上看是在写物, 实则都是写人。蒲公英不可能到城里来寻找亲戚, 说蒲公英到城里来寻找亲戚, 实则是指从乡下来到城里的人, 看到乡下的蒲公英被搬到城里来卖而产生了有如见到亲戚般的亲切之感, 进而睹物思乡、思亲。通过以上带有规律性的总结分析, 我想, 如果学生再遇到类似的拟人句, 就可能知道怎么去分析了。另外, 对于学生正确的学习活动和结果, 也应该总结提高, 指明规律, 以期让学生能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4. 发展性原则。

目前, 发展性评价作为一个全新的概念已走入了语文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如何作发展性评价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基于个人理解, 我认为, 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活动的评价应主要着眼于促进学生在心灵 (思想道德品质) 心智 (思维品质) 两方面在原有的水平上向前发展。发展性评价应着力于学生的内在情感、意志、态度的激发, 着力于促进人的完美与发展。要立足于评价对象现时的基础上, 把促进学生的未来发展作为其根本目的。总的说来就是要为学生指明发展方向, 激发其发展的潜力, 激励学生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5. 对话性原则。

教师作为评价者, 要摒弃权威意识, 不能摆出居高临下的姿态来教导和评判学生。《语文课程标准》反复强调“要维护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要广泛而充分地给学生或被评价者自我阐释、自我评价的机会和权利”。教师要把评价的过程变成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协商”进行的共同心理建构过程。教师应允许学生以自己的经验或结论来撞击、驳斥或否定教师的经验或结论。在学生与教师的“对话” (或冲突) 中, “协商”出令双方都满意的结果, 这样的评价才是真正切实有效的评价。

篇4:高效课堂对学生评价的原则

关键词:高效课堂;情境教学;评价方略

教育改革走到今天,出现了一系列以高效课堂为背景的改革风暴,如山东杜郎口中学的“10+35”课改旋风;山东昌乐二中的“271”模式;江苏灌南新知学校的“自学·交流”模式……成为高效课堂的典型模式,纵观中国种种课改现象,统一的教育目标是通过课堂教学的各种模式和手段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发展,这种发展包括显性发展和隐性发展,显性发展指的是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隐性发展指的是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以及学习内驱力的培养与激发。而情境教学就义不容辞地成了担负这个重任的载体,情境教学的生命力在于构建和谐的人文课堂,关注每个鲜活的生命的进步与成长,因此教师的课堂评价就成了师生进行心灵对话的重要方式,也是建立师生情感的桥梁。

在小学数学情境教学中,对学生科学合理的评价是和谐课堂的重要因素,对数学学习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技能与方法,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由于课堂教学是一个多元的空间,要想对学生学习状况的评价更加客观公正,必然要采取多种多样的评价形式。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会看到教师的评价单一、空泛,甚至无效。由此可见,教师对学生的多元评价是需要一定方法与策略的!在这里,我抛砖引玉浅谈几点认识。

一、注重对学生学习状态与习惯的评价

好习惯成就人生,尤其是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教师要改变尽心尽力的推、拉、拖、拽的应试教育手段,要执著于挖掘学生的内驱力,培养学生的学习状态和习惯,在数学课堂上要时时刻刻关注学生的状态,并对学生的表现作出恰当的激励性评价!如:“你在这节课的表现太棒了,回答问题准确而迅速,知道为什么吗?我发现你今天坐得最端正、注意力非常集中!”“你提出了这样有创新的想法!大胆质疑与创新是科学家所必须具备的素质,而你却拥有这样的素质,老师真为你高兴!”“你看你前面的计算写得很工整,准确率也很高,后面就开始潦草了,错误率提升了呀!”教师对学生数学学习状态的评价,包括参与数学活动的程度、自信心、合作交流的意识,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数学思考的发展水平等方面。教师的评价就是一种及时的反馈,使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同时发现与全面数学素质目标之间的距离,不断改进不足,努力获得更好、更全面的发展。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要关注并评价学生是否有积极学习的情感;是否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不怕困难的探索精神;是否乐于与他人合作,愿意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是否能用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找到有效解决问题方法;是否理解别人的思路,并在与同伴交流中获益等等。当然要做到这些,首先要做一个有心的老师,去悉心观察和了解每个孩子,及时地掌握他们的学习情感动向,不失时机地进行引导与培养。

二、评价要有针对性

记得在新课程刚刚实施的几年,我们的教师在课堂上动不动就“你真棒!棒棒棒!”大家口号式的鼓掌,貌似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情绪高涨,有的老师在学生的手上或额头上奖励一颗颗智慧星,一节课下来,有不少学生脸上贴满了星星,似乎很有面子!但一反思,学生一味地沉浸在“真好”“真棒”之中,除了容易盲目产生自满心理之外,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的优点与不足。因为教师的评价不明确,没有针对性!这样的评价使老师失去了最佳引导教育的机会,只有明确的、适时的、到位的、具有针对性的评价,才能真正体现评价的意义和价值。如:“你的思维很严谨,思考很深入,真了不起!”“你是真正的强者,因为你有锲而不舍的学习精神!”“你的这种验算方法很有新意,也很科学,把你的方法和大家分享一下!”

三、评价语言富有激励性和启发性

我认为课堂上的评价不应拘于一种形式,它应因人而异,因课而异,因时而异,因发生的情况而异,教师要有创造性地对学生进行评价,使学生都能得到学习成功的满足,都能提高学习的兴趣,都能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中,真正让课堂评价发挥引导与启发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生动的评价语言会使学生兴奋不已,情绪高涨,同时课堂气氛也会异常活跃。即使学生的回答有问题,只要教师运用巧妙的评价语言加以引导、帮助,就避免了学生的尴尬,同时还维护了他们的自尊。学生在纠正错误的同时,还会更有信心地投入学习。同时,教师的评价要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应能帮助其提高学习兴趣,坚定学好的信念,让学生更多地看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对学习充满信心。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微笑、抚摸、注视的眼神、点头等体态语言给学生以激励、启发或肯定,也可以直接评价学生的做法,但是要客观、公正。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期望,并由此产生进一步学习和发展的动力。如:“你真勇敢!敢回答别人不敢回答的问题。”“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老师相信,你们这些后来者一定能居上的!”“即使你摔倒了,老师一样为你喝彩。因为你迈出了别人不敢迈出的一步。”

四、以学生为主体,建立多元评价体系

教师不光是学生评价的实施者,更多的时候应该成为评价活动的组织者、协调者。要给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小组互评、家长评价的机会,只有当老师、家长、学生自己、同学都参与这一活动,才能使评价更客观,更有说服力和指导性。

1.自我评价

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反思能力,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能力,使他们能客观地评判自己的缺点。如每节课结束前,我都会问学生:“这节课你学得怎么样?”“你觉得自己表现得怎么样?”“你觉得你的问题出在哪里?”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的过程就是找自己的优缺点的过程。记得有一次,在学习了9的乘法口诀之后,我让学生找生活中有没有利用9的乘法口诀来解决问题。有一个学生马上回答:“我吃了9碗饭,我们一家三口就吃27碗饭,用三九二十七这一口诀。”全班同学哄然大笑,我就问他:“你觉得编得这个问题怎么样?”他马上意识到了,自己编得不切实际,在我的引导下,他又重新编了一道符合实际的题。

2.学生互评

小学生喜欢模仿老师去评价别人,而这种互评的方式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优点,改正不足,也可锻炼自己判断是非的能力和表达能力,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自己。但学生年龄小,无法掌握评价的尺度,觉得在课堂上毫无顾忌的指出别人的缺点与不足,好像成了他们的特长,这不仅伤害了被评价者的自信心,而且也不利于学生养成相互合作的精神。这一环节需要教师的耐心引导,逐步提高他们的判断能力和评价水平。另外学生以独特的眼光,创新的思维给他人作出评价时,正是对知识点做出更全面的认识。由于同学间平等的地位,使得评议结果较容易被接受。如,5×1.5( )1.6×6比较大小,一位同学说:5×1.5=7.5,1.6×6=9.6,7.5<9.6,所以填小于号,我的学习委员王××地站起来说:“他太笨了!5比6小,1.5也比1.6小,不用算,就知道5×1.5(<)1.6×6了!”我微笑着叫起另外一名比较稳重的学生“张×,你来评价一下他俩的表现!”“老师,我觉得王×的方法简便一些,但他对同学不够尊重!”王×的脸一下子红了!

3.小组互评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的学习模式,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还让学生学会了交流、倾听、思辨和分享,但小组合作一不小心就会流于形式,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这个除了老师对小组合作模式的规范以外,小组中的互相评价也能起到纠正和规范小组合作形式的作用!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小组合作互评:

(1)看目标的达成

这是评定小组合作学习效果好坏的重要指标,一个小组能及时、保质保量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说明小组合作是高效率的。

(2)看是否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学习就是一个提高的过程,如果没有提高则是无效的学习。在一个小组内,成员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有的同学提高得较慢,而有的提高很快。在小组间,不同的小组的整体提高水平也是一个评价标准,有的小组整体提高快,效果就明显,有的却整体提高不大,则效果不大。

(3)看其合作程度

有的小组虽然组合在一起,却各自单干,没有体现合作精神,虽然他们目标达成了,却失去了合作的意义。

(4)看其团结程度

一个小组的团结精神是非常重要的,大家为了完成任务而齐心协力,团结一心,才能真正体现合作的魅力。如果本组同学在学习过程中牢骚满腹、相互抱怨,即使完成目标也是勉强的。

(5)看是否有创新

创新是集体的智慧,集体的力量是巨大的,大家把自己的智慧汇集在一起,会创造新的奇迹。如果大家敷衍了事,肯定没有起色,即使完成任务,也是平平淡淡。

学生小组内的互评,更容易让学生接受,通过从这几个方面的评价也可以不断地提醒在交流合作时应注意的问题,使课堂结构达到最优化。

4.家长评价

家长的参与十分重要,因为家长同教师一样,关注着学生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关注着学生的成长。家长本身是一种教育资源,利用好这一资源,也是教师的职责。我们通过家长会、家访、电话联系等形式对学生家庭表现进行评价。这既是学校教育的延续,又是对学校教育效果的直接反映。

五、遵循一定的原则,做到科学的课堂评价

教师怎样才能做到科学的课堂评价,使之成为情境教学高效开展的催化剂呢?应该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1.反馈性原则

教师有效课堂评价可以保证教学工作的良性循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有效措施。

2.激励性原则

让学生在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的基础上,从正反两个方面受到激励,增强获得进一步发展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激发学生自我发展的内驱力,使其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和动机。

3.调控性原则

让学生了解自身发展所存在的优点和不足,进而调节自己的学习行为,促进自身的进一步发展,而教师也通过教学中的评价,进一步掌握学生,以便随时调节自己的进度与方法。

4.诊断性原则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以及对问题的分析与定位,找到症结与原因,进一步找到改进和补救的措施。

参考文献:

姚网珍.燃起智慧的火花开启思维的间.浅谈小学教学高效课堂的情境教学[J].都市家教月刊,2012.

篇5:高效课堂如何对学生评价

1、差异性原则。高效课堂是一个民主的课堂,对学生的评价要体现出客观公正的原则,这就需要教师正视学生之间的差异。由于学生在知识结构、身心特点、生活阅历、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有着不同的发展需要、意愿、倾向、优势和可能性;因此,不同的学生在完成同一任务时就会表现出不同的水平。根据这一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就要从学生的客观实际出发,因人而异,不能搞一刀切,要关注每一名学生的情感和需要,使每一名学生通过评价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2、发展性原则。在高效课堂中,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甄别与选拔,而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所以,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现实表现,更要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关注学生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与提高。评价要立足于学生的进步和动态发展,着眼于学生与自身比较的进步,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如果只看到一些学生的现有水平,看不到他们的进步,从而给予不恰当的评价,就很容易导致他们放弃努力,自暴自弃。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的过去,诊断他们现在,还要预测他们的未来,要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不仅要清楚他们的“所知所能”,还要了解他们的“可知可能”。

3、鼓励性原则。有人说,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赏,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仿佛都是为了得到赏识而来到人间的。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能对学生适时而恰当的表扬,就会让学生走出失败的阴影,增强成功的信心。 在自主学习的课堂上,教师的鼓励性评价已为大多数教师所接受,并在实际的教学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拉近了师生的距离,融洽了师生的情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安全、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让课堂生动了起来,让学生活跃了起来,让教学效率提高了起来。

4、主体性原则。只有让学生参与评价才真正体现学生是评价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要让学生积极参加到评价活动中。评价的内容、方法以及标准的确定都要由师生共同参与制定。

5、多元化原则。包括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丰富性,评价标准的多元性,评价方法的多元性。

6、及时性原则。对学生的评价是多方面的,既包括学习方面的,也包括行为规范和习惯方面。不管哪个方面,教师都应做出及时的评价,让学生尽快地认识到自己在某些方面的优势和不足,便于发扬长处,及时地纠正错误。

7、引导性原则。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不仅仅是让他们知道对与错,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知道对在哪里,错在哪里,如何改正。这样,既鼓励了学生,又让他们找到了症结,既解决了问题,又保护了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8、真诚性原则。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一定要发自内心,实事求是,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从心里产生震动,才会真心地接受评价,自愿地去改正。另外,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亦需要真诚。在学生眼里,他们之间是平等的,因此,要真诚地给对方指出优点或缺点,而不是戏谑或嘲讽。

篇6:高效课堂学生评价标准

一、评价类别:

个人评价、集体评价

二、评价主体:

以任课教师为主体,学生参与共评。

三、评价范围:

课堂表现、课后表现、卫生、纪律、礼仪等方面。

四、评价标准:

为了避免组内优秀学生经常回答问题,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对不同程度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分标准,1号学生回答问题奖励组内1分,2号学生回答问题奖励组内2分,3号学生回答问题奖励组内3分,4号学生回答对问题奖励组内4分。从而起到鼓励后进生在课堂内多发言、多参与的作用。当然,教师课堂运用评分系统时,要因题而定,简单的题可以分值少些,难的`题可以分值多些。

五、赋分细则

1、课堂表现

(1)、预习检测环节中,错一个词减1分,全对加1分,搜集到相关资料的加1分。

(2)、合作探究环节中,组织有力,讨论积极,然后到报到站报名,第一名加5分,第二名加4分,第三名加3分,第四名加2分,第五名加1分,第六名不加分。没讨论出结果的不加分。

(3)、交流展示环节中,主动积极回答问题,1号回答一次加1分,2号回答一次加2分,依此类推,回答的好、对加分,错不加分。

(4)、当堂检测环节中,组内全对加1分,1人有错减一分,2人有错减2分,依此类推。

2、课后表现

(1)、课内作业:写字、大楷、练习、练习册,连得五次甲加1分,每次作文80分以上加1分,90分以上加2分,70分以下减1分。

(2)家庭作业:一次未完成减1分。

3、卫生:得到值周老师表扬加分,值周扣分减1分;平时检查保持,发现一次减1分;周一检查个人卫生,都干净组内加1分,1人不干净减1分。

4、纪律:包括三操、课间、中午、课外活动、放学等方面,根据值周老师的反馈,班干部反馈,平时检查,依据情况加减高效课堂学生评价标准分。

5、礼仪:见到老师不问好减1分,不戴红领巾减1分,说脏话减1分。

六、统计办法:

每组一个小本子,组长统计每节课的表现;每组一张评价表,每天组长小结一天的表现,周五汇总一周的表现,呈现在个人评价框里。班会课班主任汇总每组的表现,评出本周优秀组,呈现在集体评价框里。

七、奖励办法

篇7:高效课堂对学生评价的原则

一、评价原则

为了有效推进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转变课堂学习方式,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按照过程性、鼓励性、鞭策性、合作性、个体性、差异性的原则,再结合我校特色的“一五三”课堂教学模式,我将以小组为评价单位,用量化评价的方式评价学生课堂学习过程。量化务必公平公正公开,能正确引导学生。

二、评价标准

1、课前检查。

课前检查是课前教师检查学生上次课内掌握知识的情况,或预习情况。小组成员完成任务较好的加1分,优秀的加2,特别优秀的加3分,基本达标的不得分。

2、完成导学案。

预习过程结束后,教师检查学生导学案独立完成情况,小组成员独立完成任务较好的加1分,优秀的加2,特别优秀的加3分,基本达标的不得分。

4、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求组长组织认真负责,小组成员讨论积极,没有讲闲话、做闲事、互相推诿现象。小组成员合作学习情况较好的加1分,优秀的加2,特别优秀的加3分,基本达标的不得分。

5、展示过程。

该过程要求小组成员主动、积极、快速、定位展示,语言得体,声音亮,仪态大方。每欠缺一项扣一分,每组每节课扣分1次.必展部分:科任教师指定小组成员必须展示的内容,主要由B或C层次学生展示,A层点评,回答基本正确的加1分,优秀的加2,特别优秀的加3分,不正确不得分。

抢展内容:科任教师提出问题,小组争抢展示时,回答基本正确的加1分,优秀的加2,特别优秀的加3分,不正确不得分。

6、质疑答疑。

质疑:在组间展示过程中,学生质疑要有一定深度,富有启发性。质疑时方向基本正确的加1分;有一定深度,富有启发性的加2,特别优秀的加3分,不正确不得分。

答疑:在组间展示过程中,教师提出问题时,小组学生答疑时,积极参与,表现得体,且回答正确,该小组加1分,优秀的加2,特别优秀的加3分,不正确不得分。

7、当堂检测。

当堂检测环节中,完成较好的,该小组加1分,优秀的加2,特别优秀的加3分,基本完成的不得分。

8、课堂纪律。

课堂有讲话、睡觉、打跳、抄袭、专注度不高等违纪行为的1人次扣1分,无上限;课堂课纪律正常不加分。

备注:

篇8:高效课堂对学生评价的原则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水平目标中对四个学习方面的目标做出了详细阐述, 但是这些阐述不是同时针对某个单元或某个课堂学习目标的, 它的阐述是为了统领学年学习目标, 是为了教师制订学年计划提供参考。如果一节体育课追求达成所有的学习目标, 那么就会造成课堂学习评价面多、广度大, 评价可信度打折。表1的学习目标表述过于全面, 人为地造成课堂学习评价范围广、内容多、标准多, 使课堂观测繁杂, 教学反馈信息增多, 课堂容量扩大, 引起评价失实、失真, 降低了评价作用, 导致课堂学习目标达成度低。因此, 设置课堂学习目标的内容时要对四个方面的目标横向分析, 从评价广度考虑, 求精求实, 有所侧重, 重点突破, 有机整合。

仔细分析表1, 运动参与目标中的“积极参加”是学习要求;运动技能目标中的“能说会做篮球行进间运球的方法”既是本课的学习内容又是其他目标实现的载体;身体健康目标中的“发展灵敏、协调素质”是学习期望结果;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目标中的“培养竞争合作的意识”是本课的学习内容和价值体现。因此, 运动技能目标和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目标是本课评价的重点, 设置学习目标时要详细阐述, 其他目标则以有机整合方式呈现。

二、设置课堂学习目标的重点

课堂学习目标源于某个单元学习目标, 部分教师往往把单元学习目标照搬成课堂学习目标, 让学生很难清楚本课的学习重点与难点, 造成课堂评价缺少深度, 一个单元结束, 学生不能达成预期的目标。因此, 应该先制订某个单元学习目标, 并把准设置单元学习目标的重点, 再纵向依次确定各个课时学习目标, 这样课堂学习目标间设置能突出重点, 凸显层次, 循序渐进, 逐步递升, 评价随之就有了深度, 也有利于实现单元学习目标。

从表2中看出5个课时学习目标的重点依次是跑动中单脚起跳向前上方跃起、蹲踞式跳远的腾空步、助跑踏跳腾空落地的蹲踞式跳远连贯动作、在踏跳区准确起跳的蹲踞式跳远动作以及快速助跑和准确起跳相结合的蹲踞式跳远动作, 这5个课时学习目标没有简单机械的重复, 而是相互联系, 逐个递进, 呈螺旋上升状, 最终实现蹲踞式跳远单元学习目标。

三、设置课堂学习目标的层次

学生客观存在着性别、身体素质、学习能力等方面差异, 如果制订的课堂学习目标标准单一, 势必会造成有学生“吃不了”和“吃不饱”的现象。所以, 制订课堂学习目标要有弹性, 难度可调节, 这样不同的学生群体就会找到适合自己的评价尺度, 从而能充分激发体育学习的热情。

基于表3, 从学习目标的表述中知道这是跳短绳单元学习的第一课时, 那么是不是新授课呢?纵向联系一年级的跳短绳单元学习目标, 可以知道绝大部分学生应该都能掌握双脚并脚跳短绳的动作技能了, 但是实际教学结果反馈还是有一小部分学生未能掌握, 所以这节课应该是承上启下的复习课。梳理一下本课学习内容有四种跳短绳方法, 要求全体学生全掌握。显然学习目标设置太笼统, 尺度单一, 未考虑到评价对学习活动的检查诊断反馈激励作用, 未能兼顾到全体学生。因此, 本课的运动技能学习目标设置应该呈现多样化, 令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前进的空间。案例第2点可以这样修改:95%以上能连续并脚跳8次;在这基础上, 80%以上能学会单脚、加垫跳和不加垫连续跳绳8次的动作方法;20%以上能尝试其他跳绳方法, 能提高跳绳动作的熟练程度。

四、设置课堂学习目标的可评性

篇9:高效课堂对学生评价的原则

关键词:评价环境;学生评价;课堂文化

陶行知先生在文章《把整个的心捧出来献给小孩子——陶行知先生的生本思想(下)》提到:“把整个的心捧出来献给小孩”,就必须确立“生可为师”的学生观。“我们要跟小孩子学习。不愿向小孩学习的人,不配做小孩的先生。”此类话语中,陶行知先生生本思想可见一斑。

课堂是师生共同发现、共同研究、共同探讨、共同成长的乐园。因此,没有学生评价的教学是不完整的教学。只有教师单纯评价学生,而没有学生参与的评价也是不完整的教学。而在儿童的精神上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践行“生可为师”论,我们必须承认学生是自己的老师,是教师的老师,更是其他学生的老师。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应该有着同等的义务和权力,特别是评价上,教师不是唯一的评定者,每个学生都有权利充分行使自己的评价权。可以说,学生评价能力是学生学会学习、形成“可持续发展”学力的基本标志。

因此,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发挥学生的本位作用,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建设学生评价型的课堂文化。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生能为师——创设评价环境

要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教师就必须树立正确的教学评价理念。课堂评价的“主宰”不是教师,而是学生。这是教学能力向更高层次迈进的体现。教师在课堂上就必须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保证他们的评价环境,让学生“能”评。

1.“能”之评价时间

在课堂上教师应保证学生有自主表现和发展的空间,为每个学生提供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机会。在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安排学生参与评价。

2.“能”之评价空间

引导学生参与评价后,教学组织形式呈现多样化,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多了。作为教师,我们应注意充分理解和尊重学生的发言,放下教师的架子,学会少“讲”多“听”,给学生参与评价的空间,允许学生多评多议,允许学生出现与教师不同的评价,这样师生之间就可形成平等互助的学习氛围。在教学《秋游景山》时,有这么一句话:湖面上的小船像一叶叶小舟,轻轻飘荡。在指名读时,一生读得很响亮。

师:这样读好吗?

生摇头,举手。

生:他读得没有感情?

师:你愿意读一读吗?

生读(读得很好)。

师:怎么样?

生:我同意××的读法,因为她读得很轻,小船在湖面上飘荡时是轻轻的。

生:我也同意××的读法,因为船离我们很远,所以用了“一叶叶”,而且飘荡时也是轻轻地,所以读的时候也是轻轻的。

师:你们真会读课文。谁还愿意把你的理解读出来?

……

教师只有学会倾听学生的评价意见,善于发现学生问答中富有价值和意义的充满童趣的世界,体验学生的情绪,学生才会在课堂上敢说,敢议,敢评。

二、生乐为师——激发评价兴趣

传统的教学,教师多数是:我讲你听,我问你答,学生只是被动学习。小学生有着好动的天性,他们喜欢玩,喜欢讲,也喜欢尝试,所以通过评价来学习是他们喜欢的学习方式。

于是,课堂中,我们尽量采用实物演示、表演、课堂游戏等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以这些直观形象的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评价的兴趣,调动他们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多采用小组竞赛、对组合作、大组交流等多种活动形式扩大学生主动学习的空间,释放学生的精神活力,激活他们的思维,使他们在轻松愉悦的学习交往中积极交流,主动评价。

三、生会为师——掌握评价的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由于学生的年纪相对较小,所以判断分析推理的能力还处于较低的水平,这样就给评价带来了很大的障碍。教师可以采取两方面做法教会学生评价的方法:

1.会评价形式

评价有着多种多样的形式,如果从语文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上划分,有自我评价、同桌评价、小组评价、对组评价、全班评价、师生评价等六种评价形式。如果从课堂教学的方式上划分,评价又可以分为:比较评价、补充评价、争议性评价、赞赏性评价。

2.会评价的方法

评价,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件全新的事物,建立一套完整的课堂评价常规有利于帮助学生顺利掌握参与评价的步骤。如果只让学生使用“好”“对”“错了”等简单的词汇进行评价,就不利于促进学生的思考,更不利于引导评价的深入。所以我们要求学生学会使用“看法十原因”的评价方法。这样的评价方法不仅让学生讲清楚他的看法,还通过陈述原因清晰地展现出思维过程。

学生评价型语文课堂文化,让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弹性高效的课堂教学规则、多种教学评价的结合的“和谐语文实践观”得以实现。建设学生评价型语文课堂文化,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动脑、动口去学习。课堂上评价意见的交流活跃,不仅改变了原来课堂上的沉闷气氛,激活了整个课堂教学,还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篇10:对学生课堂表现的评价

2.说话,是与别人交流,所以要注意仪态,身要正,不扭动,眼要正视对方。对!就是这样!人在小时候容养成不良习惯,经常注意哦。

3.“读”是我们学习语文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古人说,读书时应该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我看,你们今天就达到了这个要求。

4.大家自由读书的这段时间里,教室里只听见琅琅书声,大家专注的神情 让我感受到什么叫“认真”。

5.经过这么一读,这一段文字的意思就明白了,不需要再说明什么。

6.请你们读一下,将你的感受通过声音的变化表现出来。

7.读得很好,听得出你是将自己的理解读出来了。特别是这一句,能给我们再读一遍吗?

8.读应该分出层次。首先是通读,将句子读顺口,不认识的字借助工具读准字音。其次是理解地读。

9.听你的朗读是一种享受,你不但读准了音,而且读出了情。

10.默读时,贵在可以边读边思考,现在我们就来默读,要边读边思考吆。

11.默读,要讲究速度,我希望大家在十分钟内看完这段文字,并思考??

12.“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我请各位再把这部分内容多读几遍,弄懂它的意思。

13.“学贵有疑”,问题是学习思考的结果。你们的问题提得很有水平。

14.你们的问题很有价值,看来你读书时是用心思考的。

15.这里有同学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请大家帮忙解决解决。

16.你们现在真能问,能问在点子上了。

17.你们的思想变得很敏锐了,连这些问题都能想到。

篇11:高效课堂对学生评价的原则

一.高效课堂的经典定义

所谓“高效课堂”就是教师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就教学目标来说是指教师在单位时间、空间里,将教学目标最大化和最优化 ——也就是将新课程标准中的“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最大化,最优化。

二.高效课堂的核心要点

课堂高效与否拿什么来衡量呢?现在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分析得比较全面量化得比较具体的是李炳亭先生著的《高效课堂22条》,该书于2009年5月1日由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

(一)李炳亭先生其人其事

李炳亭:笔名李不骑马,山东嘉祥县人。现为《中国教师报》山东记者站站长、首席记者,兼任中国教育学会小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教育学会初中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名校共同体秘书长。教育专著《杜郎口旋风》、《高效课堂22条》、《向阳的智慧》、《县中突破》等;文学专著《童年不骑马》、《木子头的村庄》、《欲望济南》、《虎踞龙盘》;合著《热血师魂》。近年来致力于“高效课堂模式”的推广应用。近期在《中国教师报》等数家教育媒体开设专栏“骑马看教育”。主张:学校的产品是课堂;素质教育的突破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必须以学生的学评价教师的教;能让学生学进去并且学会的老师才是好老师!。

(二)高效课堂的核心要点

1.高效课堂的概括: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2.高效课堂的四个核心词:教育、教师、学生、教室。

A.教育即解放。B.教师即开发。C.学生即创造。D.教室即成长。

3.高效课堂的一个中心: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快乐为根本。A.由追求知识的完整性、全面性到更加关注学生的性格、人格的健全。B.由注重知识能力的培养到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精神成长。C.由传统共性和整齐划一的教育到更加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

D.由注重课堂环节、程序的编制到更加关注学情、氛围和师生、生生关系。4.高效课堂的两个基本点:

A.关注学生弱势群体,从最后一名学生做起,人人成功才谓成功,唯有“水涨”才能“船高”。

B.教材分析的“无边界原则”。不讲“进度”,只要“目标”,人人学会才是目标。用一种思路做十道题,不如一道题找出十种思路。揪住一个知识点“无限”放大,四处出击,形成上挂下联、左顾右盼。5.高效课堂的终极目标:致力于学习能力的培养。

A.高效课堂出发“原点”,是从“两率”入手,即解决课堂精力流失率和提高高效学习率。

B.通过高效课堂走向高效学习,从而实现终身学。

C.素质教育的“素质”最主要的是“学习能力”:思维力、生成力、表达力(听说读写)。D.实现“人”的解放,即学生的解放、教师的解放、学校的解放。

6.高效课堂的特点:

1.三高: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2.三动:身动、心动、神动。

3.三量:思维量、信息量、训练量。4.三特点:立体式、快节奏、大容量。5.三学:肯学、想学、学会。

6.减负:轻负担、高质量;低耗时、高效益。7.高效课堂的基本元素: 1.课堂效益公式:1×?=效益

“1”即教师,并假定为“恒数”,那么学生即为“?”,学生投入多少状态的“?”,即收获正倍或负倍的效益。

◆假定“?”是0,那么1×0=0,这样的课堂叫“零效益课堂”。

◆假如“?”是2,则1×2=2,这样的课堂叫“正效益课堂”。

◆假如“?”是–1,则1×–1=–1,这样的课堂叫“负效益课堂”。

◆因此,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才能好起来!2.核心理念:自主、合作、探究。

3.技术支撑:高效课堂模式——通过展示实现交流、通过纠错实现落实、通过点拨实现提升、通过开放实现拓展。

D.学习方式:小组学习——独学、对学、群学;独自思考、合作探究、对抗质疑。E.三种利器:又称“学习三宝”——活页夹、双色笔、纠错本。

F.教学抓手:导学案——学生学习的路线图和方向盘,“五步生成”,实现四级目标。G.教学目标:通过“三维”目标的落实,致力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8.高效课堂的基本模式: A.时间划分:10+30+5。

B.环节划分:预习、展示、测评。

C.六大模块:预习交流、分配任务、合作探究、展现拔高、串插巩固、达标测评。9.高效课堂的评价: A.师生关系:

传统课堂是“地心说”,高效课堂是“日心说”。学生是“太阳”,课堂教学教师要绕着“太阳”转。B.以学生的“学”评价教师的“教”:

◆让学生学会的课才叫好课。

◆让学生学会的老师才叫好老师。

◆哑巴能成为好教师吗?当然可以,只要哑巴能让学生学会,岂不是好教师吗? C.“三看”学生: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和探究的深度。

◆一看学生在课堂上参与的人数,是100%参与,还是大于或小于100%。

◆二看学生参与的质量,语言表达是否通顺,态度是否积极认真,情感是否投入,精神是否饱满,板演书写整齐工整,词、句、符号、公式是否正确,等等。

◆三看学生的预习笔记,检查“预习”情况,以便教师可以根据学情,适时导入下一个环节,准确做好课堂决策。

D.“四看”教师:

◆一看课中是否坚持了“学生中心”。◆二是否依据模式备课、上课。

◆三是否体现了三维目标,培养了学习能力。◆还要四看教师的学案备课。E.评课三看:

◆一看教师是否遵循了模式,是否使用导学案上课,是否充分使用和调动了小组,是否组织了当堂达标测评,严格规定“讲”绝不能超过10分钟。

◆二看学生的学习状态、课堂气氛,是否有走神、打瞌睡精力不集中,或者假学、伪学现象。

◆三看教师是否注重学习方法,关注学习过程,严禁教师上课“对答案”,严禁用标准答案囚禁学生的思维。10.高效课堂的课堂要求 A.文本挖掘:

◆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是否深刻:有自己的认识,观点,能够分析,结合事例表述、板演、绘图、感受感悟,艺术形式表达、写作、制作、实验、多媒体、录音、辩论等。

◆寻求方法,发现规律,总结特征,概括重点。

◆举一反三,拓展演绎,深化提升,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情感流露。B.课堂形式:

◆合作学习、兵教兵、兵练兵、兵正兵,弱生是否参与表现,气氛浓厚,人人踊跃; ◆个体展示、分析、表达精辟,语言通达流畅,语言洪亮,无语病,尽可能到板前或聚焦处锻炼同学们的演讲、说理、辨析、自信的能力,声情并茂,动人。

◆板面设计精彩、美观、规范、横平竖直、作图科学、重点突出、图文并茂。◆点评恰当,突出要点,重在本质规律,被点评的同学要有表示,或口述或板演,要当即纠正其差错。

◆每节要有总结、反思、测评。C.课堂流程:

◆预习交流,确定目标。◆分配任务、立体教学。◆完成任务,合作探究。◆展现拔高,师生互动。◆串插巩固,全面掌握。◆达标测评,检查验收。

D.课堂气氛:和谐、民主,学生敢问,敢说,敢爬黑板,敢下桌讨论,形成一种积极主动,争先恐后,紧张活泼,读、说、议、评、写贯穿始终;拓展、挖掘、提高,重视能力培养;学生活动人次多,密度大,人人参与;课堂效率高,效果好,达标率高。

11.预习、展示、反馈的具体要求

A.预习:学习的起点——让50%的学生通过自学掌握50%的问题,然后通过合作交流,再让70%的学生掌握70%的问题,建构起初步的知识结构;

B.展示:解决学习内驱力的“金钥匙”——“先学后‘教’,当堂达标”。教师根据学情组织学生对学习成果进行展示;

展示分为:组内组织的“小展示”和班内“大展示”。

大展示要讲究技巧:展示“普遍性”问题,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一般主张由学力较弱的学生多展示;当然对展示内容教师要学会取舍,太难和太易的都不作为展示内容。展示过程教师要敢于“利用”学生,实现学生自身能力差异的资源共享,“兵教兵”、“兵练兵”、“兵带兵”、“兵强兵”,“兵教官”、“官教兵”。

C.反馈:落实效益——实行验收制度,检查目标达成的情况,也是对学习目标的回归性检测。在考试制度未被取消的前提下,任何教学都必须满足两个要求:学生的需要和考试的需要。反馈即是当堂达标,又是教师对知识的提炼、拓展和升华。

12.小组的要求和评价:

A.分组:异质同组,同组采用AA、BB、CC分法;同质结对,竞争合作;

B.理念:小组组长又叫“教师助理”。一间教室里的N个小班:每个小组视为一个“小班”,高效课堂等同于“小班化”教学;

C.小组学习:可概括为“1:6教学法”——1个教师负责解决6个组长的问题,调动掌握6个小组的学情;每个组长负责解决6个组员的问题,调动掌握每个成员的学情;

D.即时性评价:教师上课要抓好小组学习的即时性评价,一评知识;二评情感态度;三评行为习惯、动作语言;

E.分工:组内“小展示”由组长负责,班内“大展示”有教师负责。

F.一节完整的课堂包括:完成既定的教学进度和任务;完成小组、个人评价。13.高效课堂对教师的要求:教师要成为“第四者”:促进者、学习者、决定者、幸福者;

A.首先要完成角色的转换,教师由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做学生成长的推手; B.实现教学相长,教师还应该成为学习者,与学生一起“同学”。教师上课也是“上学”,教书也是“进修”。

C.一节高效课,它是由教师和学生合力打造而成的,这其中教师的作用当然不容忽视。尽管教师不再是教学中的主角,但他毕竟是“平等中的首席”,因此,教师“决定”着一节课的好坏质量。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课堂,有什么样的课堂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国家和民众。

D.从职业特点上,教师还要改变生命现状,做一个发展的人,一个教育理念的行动者,一个幸福的职业者。

14.高效课堂的管理:

A.抓“两头”,促中间:一头指导学案的编制与预习;一头指当堂的达标测评;“中间”指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结论生成的过程;导学案的编制即“备课”:主备—年级组—主备—个备—课后备;

B.领导班子上观摩课,骨干教师上示范课,普通教师上达标课,较弱教师上过关课,整改教师上提高课。校长要“清心”、“正气”、“洗脑”;

C.学科、年级、班组组织自己的听评课; D.立足课堂,狠抓落实:一谈二警三停;

E.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既抓教师的观念转变,同时更要抓学生学习观念的转变,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

15.高效课堂的三条高压线: A.预习不充分的课不准上 B.严禁教师与学生“抢风头” C.必须当堂落实达标

16.高效课堂的“命门”:“开放”是前提,“关键”定成败,产品是课堂,模式出效益,流程生能力。

A.“开放”是前提:教师要敢于放手,学习能力来自“开放”。开放的程度决定了教育的高度。穷人的孩子为什么早当家、能当家?放手就是爱,放手就是“放生”,开放就是解放;

B.“关键”定成败:一切取决于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意识是否真正觉醒和发挥。回到教育的“原点”,探索“人”的教育,尊重学生的学习权利,用“展示”解决学习的“内驱力”,形成学习的“兴趣中心”;

C.产品是课堂:要制定课堂标准,淡化教师的“课堂艺术”。再靠教学技艺“包打天下”绝对是一厢情愿,“茶壶里面起波澜”不解决问题,唯有重视课堂标准,才能“生产”出合格的课堂,才能保证让每一个人的每一节课都合格;

D.模式出效益:用四个月的时间,解决模式的“硬着陆”,任何人在临帖阶段都不准许超越模式。“机动车靠左行驶”,宝马车概不例外,这就是“规”,亦为课堂“之道”; E.流程生能力:兖州一中教学楼前的金鱼会跳舞。掌握了模式,习惯了流程,便能产生良性循环,形成“能力”,所谓“熟能生巧”。

17.教师实现职业幸福的途径:

A.常规途径:总结—反思—实践—总结模式;

B.“小课题”研究:拒绝假大空泛绣花枕头般的“大课题”,揪住课堂教学中的“活问题”,持之以恒地捻针尖,力行数年,必有所成;

C.教师个人俱乐部:充分发挥“特级教师”的专业优势,鼓励教师发展个人特长。教师个人俱乐部,还应与学生社团组织实现“双边互动”。

18.高效课堂的文化追求:

A.学校应该是一部大书,一草一木都应是教育资源,都要能够发挥“教”与“育”功能。校园文化的策划应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每一点时空,比如利用教学楼的楼道楼梯,设计一部“中国历史走廊”。利用教室的外墙,制作一个“课间加油站”,利用每一棵树木,创意一个“历史名人园林”,利用体育场,设计一个“奥林匹克文化公园”„„唯有把学生“浸泡”在优质文化里才可以实现教育的目的,如何占领学生的“视线”,是一个方向;

B.团队文化最好的解读是“家”,生生之间最佳关系解读是“家人”;

C.班级文化应基于“责任”的建设,从真正的班规入手,强化自主、平等、尊重、合作、温暖的班级文化。好的班规,既能看见,又能摸着,是一部严肃的“班级宪法”。推荐阅读《在与众不同的教室里》(李茂编译)

19.高效课堂符合新课改理念

A.紧扣“教”与“学”,真正实现了“两个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由“灌输式教学为主”向“以探究式教学为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接受式学习为主”向“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转变;

B.围绕的就是自主、合作、探究;

C.诠释的是“师”与“生”的关系: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实现师生相长; D.教书育人的完美体现; 20.揪住“七寸”找“途径”:

传统教育患的是“课堂并发症”。课改就是找到的那个“支点”。

其实课堂不仅是教学的牛鼻子,更是撬动一切问题的那个“支点”。毋庸置言,教育“百病缠身”,正因为此,我们才需要戒除一些急病乱医的鲁莽。时下课堂教学的某些观点和所谓的“见解”,大都属“盲人摸象”,因而一线教师要对某些“专家”的指点保持高度的警醒。教育首先需要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教育才是好教育。要解决问题,就要奉行“实践的力行”,今天的中国教育不是不需要“理念”,可悲在理念过分泛滥,却又绝少有哪位专家愿意手把手教给我们如何解决问题的。千万记住,我们不能因此自乱阵脚,要咬定“行动”,寻找“途径和方法”,要知道教育是“做”出来的,而不是“说”出来的。

21.从“传统”到“高效”的教学比喻 传统课堂是教师抱着学生走,洋思等一类课改典型均属于教师牵着学生走,高效课堂是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跑着走;

教学是什么?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学。

师之体育教师,把篮球发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投篮。师之音乐课:为“跑调”的学生纠正“调子”。关于几个教学的比喻。

“养猪说”:饲养员不应该代替“猪”吃食,而只应该把猪养肥; “育儿说”:让孩子吃饱吃好,而不能替代孩子吃饭。

“妈妈解放”的启示:在襁褓中的孩子让当妈的最累,只有当孩子可以独立“吃饭和行走”时,妈妈才意味着得到了解放。

22.高效课堂模式先“继承”再“生成”

没有“临帖”岂会有“破帖”?先用“田字格”写字,严禁貌似有见地的批判地学,否则会画虎不成。

我们要求所有“共同体”学校用四个月时间进行高效课堂的“临帖”,这个阶段叫“继承”;第二个阶段叫批判与生成,在这个基本模式的基础上嫁接生成不同的课堂特色,这个特色应该讲是“同质异性”的,相同在“高效”,不同的形态上。没有批评就没有超越,当然也不会有真正的生成,“临帖”是为了“破帖”。但一开始就忙着批判,结果一定是画虎不成反类犬,批判的学往往呈现为“貌似有见地”。另外,即便是批评,我们也主张“行动批判”,而不是指手画脚瞎白话,有些批评,显然是“酸葡萄”心理在作祟,可以理解的。中国的传统文化就是这样,木秀于林,风必折之。但天降大任,总得有人亮出肩膀去“扛”起这个伟大的民族分配给我们的责任!

三.高效课堂的评价标准

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以教师的“教”为中心,主要以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来评价课堂教学效果,高效课堂教学评价必须倡导“以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坚持“以学论教” 的指导思想,主要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呈现的状态为参照来评价课堂教学质量,以此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实现师生共同发展,使课堂教学达到真正高效。

(一)高效课堂评价基本原则

1.导向性原则。评价标准要引领评价对象的思想和行为努力向构建高效课堂靠拢,达到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2.科学性原则。评价标准要准确反映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教学改革的方向,遵循教学规律的基本要求。

3.全面性原则。既要对教学设计、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教学反思等进行全程评价,也要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特别是学生的学进行全面评价;既要评价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的情况,也要关注学生的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的达成状态。

4.可操作性原则。评价指标简单明了,在突出重点的基础上,尽量减少细节,以利于在实践中操作。5.开放性原则。评价标准倡导课堂教学的开放性,既体现课堂教学的共性,又反映不同学科、不同类型课堂教学的特殊性,提倡创新,鼓励个性化教学。

(二)高效课堂评价基本标准 1.教学目标(10分)

A教学目标准确、具体,具有层次性、生成性和可操作性,切合学生实际。B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和谐统一。

C教学目标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并落实在具体的教学内容上。2.教学内容(20分)

A.合理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能从学科体系的高度上准确理解、科学把握教材内容,依托文本,处理好整体与个体、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B.内容条理,层次清晰,重点突出,内容的呈现符合学科规律和学科特点。C.关注书本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社会实际和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D.课堂容量合适、难易适度、速度适中。3.教学过程(30分)

A.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和谐。课堂氛围民主、平等、和谐,师生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合作积极、愉快。

B.教与学关系和谐,时间分配科学,以学为主。教师启发、点拨和组织教学的时间原则上不超过15分钟,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观,进行自主、高效的学习。

C.教师、学生、文本之间进行形式多样、频率适当、有思维含量的对话与交流,学生思维活跃,参与面广。

D.多媒体、教学仪器设备等辅助教学手段运用恰当,和谐、高效地服务于教学工作。E.注重学法指导和习惯养成,教学环节完整,作业适度、适量。

F.教学方法适宜、学习方式得当,接受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合作等学习方法相辅相成,和谐共生。

4.教学效果(20分)

A.教学目标达成度高,学生的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目标在达成认知目标的过程中得到足够重视。

B.师生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和交往状态,学生参与面广、学习积极主动。

C.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和优化,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真实情景中的问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等综合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

5.教师素质(10分)

A.基本素质。有良好的师德,敬业爱生。仪表端庄,教态自然。语言规范,作风民主。组织教学到位,板书设计合理。有较强的应变能力,能及时处理各种偶发教学事件。

B.学科素养。学科知识功底深厚、扎实,教学视野宽广,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能熟练和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教学资源。6.创新教学(10分)

在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件使用等某一方面具有创新,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教学效果显著。

(三)评课的方法技巧和注意事项

1.抓主要矛盾。一节好课,也不可能尽善尽美。评课中,更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应根据上课教师探讨的目的和课型,根据听课的目的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抓住课堂教学中的主要问题进行评论。如这节课的目的是探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评课时就应该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不足上,其他方面只作次要问题略提即可,切不可冲淡中心。

2.评课要有重点,切忌吹毛求疵。要突出重点,集中主要问题进行评议和研究,不要面面俱到,泛泛而谈;评课的重点应主要围绕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课堂教学的组织结构、课堂信息的传递结构、学生思维活动的密度和质量、教师的基本功等方面进行,因此不要在琐碎问题上吹毛求疵。有的同志在听课时往往抓不住课堂教学中的要害问题,总喜欢对教学中出现的偶发性错误抓住不放,这是一种舍本逐末的做法,应该尽量避免。因为这样做,不但不能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反而会严重地伤害教师的自尊心。

评课要全面衡量,切忌以偏盖全。日常评课活动中,我们在听课中往往会发现有些教师在某一方面有十分突出的优点,令人赞叹不已。例如粉笔字写的很漂亮,或者板图画的非常漂亮等等。这些突出的优点往往会使听课的人产生一种愉快的心境。相反,有时候也会因为授课教师存在某一方面的缺陷,给听课者带来一些沮丧失望的心境。心理学研究表明,不管任何性质的心境都具有强烈的弥散性.也就是说,这种愉快和失望的心境使人们在其他问题上也会带上同样的感情色彩,产生“一好遮百丑”或“一丑遮百好”的心理感觉。因此,如果在听课时发生这种情形,那么在评课时要特别注意防止感情用事,以偏盖全。如可以评一评教学的整体结构是否完整有序,体现这一完整性的各个要素的排列是否有序,这个顺序是否符合教学规律,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是否符合课型特点等。

4.评课要因人而异,切忌程式化。评课的角度和深度要根据被评教师的实际情况来定。A.要注意年龄差异。对待老教师要尊重,持虚心态度,抱着学习的心理;对于有多年教学经验的中老年教师,要把评课的重点放在教学指导思想方面,对于一般性的问题可以讲的概括一点,不要不厌其烦地谈论教学细节问题。同时要帮助其总结经验,并使之上升为理论性的东西;对待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要细心指导,持扶持态度,评课要具体,可以就教学细节提出具体的改进意见或努力方向,但不要求全责备,可结合实际讲一些教学理论问题,并注意不宜太多太深。

B.要注意教师的性格差异。对待性格谦逊的老师,可推心置腹、促膝谈心;对待性格直爽的教师,可直截了当,从各个角度与其认真交流;对待性格固执的教师应谨慎提出意见。C.要注意教师的素质差异。对待素质好的教师,不仅看他教学能力、组织能力、教学的基本功、驾驭课堂的能力、教学语态、体态,是否揭示文章的内在联系等,还要看课堂是否呈现新的教学理念,是否有效的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是否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是否上出亮点,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要提出新的目标,以求不断进取,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对待素质一般的教师,只要求能完成教学的基本任务,最好有某一方面的特长,注意鼓励、鞭策,使其充满信心,迎头赶上;对待素质较差的老师,只要求其掌握常规课应有的步骤,并在此基础有所提高,要诚恳地帮助他们认识到教学中的不足,促使他们苦练基本功,提高自身素质。

5.注意评价语言的使用。

通过评课活动,起到调动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积极性作用。根据课堂教学特点和班级学生实际,实事求是地公开评价一节课,切忌带有个人倾向;要以虚心的态度,商量的口气与被听课教师共同分析研讨,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在别人头上。

要坚持激励性原则。既要解决必须解决的问题,又要注意语言的技巧、发言的分寸、评价的方向和火候,以便发挥评课的效益功能。评课语一般分为“特色”和“建议”两部分。评课时对于其“特色”和“建议”,最好三六开,即六分特色,三分建议(缺点)。一般情况是“特色”多于“建议”,除了极个别较差的课。对于评语的使用最好选老师们易于接受的、较为以人为本的,例如,提建议时多用:如果能、还可以、最好能、„„就更好、可适当的„„、„„须加强等词语,相信老师们会更爱听。

适量适当的善意的诙谐调侃也是评课的调味剂。

上一篇:高中消防安全教育课下一篇:元宵节习俗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