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杂交油菜

2024-05-03

优质杂交油菜(精选十篇)

优质杂交油菜 篇1

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 海拔高、太阳辐射强、气候冷凉、日照时间长、空气湿度小、昼夜温差大, 是油菜生长最适宜的地区之一。独特的地理位置和高原大陆性气候既有利于喜温凉作物形成高产, 也有利于作物高产遗传基因的表达和高产性状的巩固。为此, 青海是多种喜温凉作物高产品种的育成地和良种供应地, 青海已成为北方春油菜区及南方弱冬性油菜种植区繁种、制种的重要基地。国际油料协会主席道耐博士指出, “青海是油菜制种生产的最佳产地, 自然生态环境非常有利于异花授粉作物的繁种和制种, 是天然的杂交种制种基地”;中国工程院院士傅廷栋教授指出, “青海为弱冬性油菜不育杂种的最佳制种基地”[1]。

2 青海省油菜生产现状

近年来随着全省农业结构调整, 随着优质油菜的推广, 油菜种植面积有了较快的增长, 常年种植面积20万hm2, 总产达28.2万t。我省油菜籽含油丰富, 一般在39%~42%之间, 油菜籽榨油后的菜籽饼 (北方俗称麻渣) , 含纯氮4.6%、磷2.5%、钾1.4%, 是肥效优良的综合性肥料;含粗蛋白30%、粗脂肪10%以上, 可作为家畜的精饲料。油菜主产区无工厂或远离工厂, 产品污染程度小, 病虫发生较轻, 农药使用量低, 基本符合无公害生产标准。

3 青海省油菜品种布局

青海省属青藏春油菜生产区, 传统种植的油菜品种主要有两类: (1) 甘蓝型油菜 (俗称大油菜) , 主要品种有油菜青油14号等, 占我省油菜栽培面积的25%左右, 主要在海拔2800m以下地区种植; (2) 白菜型油菜 (俗称小油菜) , 主要品种有青油241等, 占我省油菜栽培 面积的75%左右, 主要在甘蓝型油菜不能正常成熟的高海拔地区 (海拔2800m以上地区) 种植。近年来, 在青海省农业科研人员的精心培育下, 先后培育出“青杂”1、2、3、4、5号和“互丰010”等品种, 逐步实现了杂交油菜的“低芥酸、低硫甙”双低优质品种的推广, 尤其是青杂3、4号等优质杂交油菜的培育推广, 将甘蓝型杂交油菜适宜种植面积由原来的海拔2700m以下, 提高到海拔3000m, 增加了约6700hm2的杂交油菜种植区域。

4 优质杂交油菜品种介绍

4.1 青杂一号 (青油331)

由青海省春油菜研究开发中心培育的高产优质春性双低甘蓝型杂交种。1996年经青海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生育期为123d, 株高170cm, 千粒重4.6g, 籽粒含油量42%, 油中芥酸含量0.57%, 饼粕中硫甙含量29μmol·g-1, 符合双低标准。一般产量3375~3750kg·hm-2, 高产可达4500kg·hm-2。适合海拔2800米以下的地区种植。

4.2 青杂二号 (303)

是青海省春油菜研究开发中心育成的高产优质春性甘蓝型油菜杂交品种。2000年12月通过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评审通过。生育期127d, 株高174.2cm, 千粒重4.2g, 籽粒含油量45.2%, 油中芥酸含量0.65%, 饼粕中硫甙含量27.8μmol·g-1。一般产量3450~4200kg·hm-2, 高产可达4500kg·hm-2。适宜海拔2800米以下的地区种植。

4.3 青杂三号 (E144)

是青海省春油菜研究开发中心育成的高产优质特早熟甘蓝型油菜杂交种。2001年经青海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评审通过。生育期108d, 株高146.4cm, , 千粒重3.6g, 籽粒含油量44.3%, 油中芥酸含量0.75%, 饼粕中硫甙含量20.76μmol·g-1。一般产量2625~3375kg·hm-2, 高产可达3750kg·hm-2, 是替代在海拔2800~3000m地区种植的白菜型油菜的理想品种。

4.4 青杂四号 (025)

是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春油菜研究所选育的特早熟优质甘蓝型杂交种。2005年经青海省第七届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审定, 定名青杂4号。生育期106d, 株高145.38cm, 千粒重3.5g, 经济系数0.31, 籽粒含油量45.15%, 油中芥酸含量0.73%, 饼粕中硫甙含量30.6μmol·g-1。一般产量2700~3000kg·hm-2, 适宜在海拔3000m左右的高海拔旱地直播, 也可在热量条件较好的地区复种。

4.5 青杂五号 (305)

是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春油菜研究开发中心培育的甘蓝型春油菜杂交种。2006年通过了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生育期134d, 株高171cm, 千粒重3.9±0.25g, 籽粒含油量45.23%, 油中芥酸含量0.25%, 饼粕中硫甙含量18.56μmol·g-1。一般产量3900~4200kg·hm-2, 适合于我国青海、甘肃、内蒙等省区的甘蓝型春油菜区种植。

4.6 互丰010

是互助县农技推广中心培育的甘蓝型春油菜杂交种。生育期127d, 株高181.2cm, 千粒重3.8g, 籽粒含油量45.55%, 油中芥酸含量1.07%, 饼粕中硫甙含量25.93μmol·g-1。该品种耐病性强, 一般产量3570kg·hm-2, 最高达4781.7kg·hm-2。适合海拔2780米以下的地区种植。

5 优质杂交油菜无公害栽培技术

5.1 茬口选择

选择麦茬、豆茬地, 以豆类和休闲地对油菜的增产作用最好。油菜不宜连作。

5.2 地块选择

水地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的地块;旱地选择耕层深厚, 肥力中上的地块。

5.3 品种选择

选择抗病虫、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品质优、丰产性好的杂交油菜品种。在海拔2600米以下地区选用青杂2号、青杂5号;在海拔2600~2800米地区选用青互丰010、青杂1号;在脑山地区选用特早熟甘蓝型杂交油菜青杂3号、青杂4号。

5.4 播前翻耕整地

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深翻, 耕深25cm, 要求耕深一致, 不重不漏, 犁垡齐平。早春土壤解冻20cm时进行土地平整, 达到地平、土细、墒足、上虚下实的状态。

5.5 药剂拌种、沼液浸种

沼液浸种可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成秧率, 促进种子生理代谢, 提高秧苗素质, 而且可增强秧苗抗寒、抗病、抗逆性能。具体方法是:在播前用PH7.2~7.6、比重1.044~1.077的沼液将晒干的油菜籽种浸泡3~4小时, 然后用清水洗净沥干后即可播种。生产无公害油菜应优先选用沼液浸种。

药剂拌种可预防油菜苗期害虫黄条跳甲、茎龟蟓及菌核病。具体方法:用70%锐胜种衣剂按种子量的0.3%~0.5%、2.5%适乐时种衣剂按种子量的0.8%~1%进行包衣, 播前3~30d拌种。70%锐胜种衣剂在干旱年份有刺激出苗作用, 保苗效果好, 抗虫性强, 对油菜苗期害虫黄条跳甲和茎龟蟓防效达85%以上[2]。2.5%适乐时种衣剂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效达60%~69%。

5.6 适时播种

春油菜的播期要掌握一个原则:春天融雪解冻, 日平均气温稳定在2~3℃, 地温达到可耕程度时进行播种, 最能获得理想的产量。我省适宜在3~4月上旬播种。为了提高播种质量, 保证出苗率, 在播种技术上提倡浅播和条播。油菜播深应掌握在2~3cm。

5.7 配方施肥

油菜的施肥要抓好施足底肥、增施苗肥、稳施苔肥和巧施花肥几个主要环节。

施足底肥是促进油菜前期早发, 中期稳长, 后期不早衰的主要措施。底肥应以有机肥为主, 并与氮、磷、钾化肥合理搭配。一般川水地每hm-2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52500~60000kg、尿素150~187.5kg、磷酸二铵187.5~225kg、硼砂30kg。半浅半脑地区每hm-2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30000~45000kg、尿素150~187.5kg、磷酸二铵112.5~150kg、硼砂30kg。脑山地区每hm-2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45000~60000kg、尿素112.5kg、磷酸二铵150~187.5kg、硼砂30kg。其中尿素、磷酸二铵各37.5kg·hm-2作种肥随拌随播, 磷肥全部作底肥。

增施苗肥是培育壮苗的关键。一般水地油菜幼苗4~5片真叶时结合浇水追施尿素45~60kg·hm-2;旱地结合降水或行间开沟追施尿素60~75kg·hm-2;脑山地区追施尿素37.5kg·hm-2。追肥要根据土壤肥力、幼苗长势而定, 切忌追肥过多, 造成油菜贪青晚熟, 从而影响产量。

稳施苔肥是促进油菜早发、苔茎粗壮、分枝多、角果多、籽粒多的关键措施。油菜蕾苔期用1%尿素水、0.2%磷酸二氢钾溶液、0.02%浓度的硼酸溶液叶面喷施3~4次, 可增产43.7%。

巧施花肥是促进油菜丰产增收的关键措施。在油菜初花期用0.2%磷酸二氢钾和0.4%硼砂水溶液喷雾, 可防止油菜植株早衰, 增加籽粒千粒重。

5.8 田间管理

5.8.1 合理灌溉

播前灌溉是保证油菜出苗率和苗期良好生长的有效措施。油菜忌播种后灌水, 因为播后灌水易发生板结, 不利于油菜的出苗。灌苗水一般都在间苗或定苗时进行。一般在苔花期至少灌水2~3次, 并应早灌, 灌水量应比前期更大。油菜角果发育期 (终花后) 应灌1~2次水。最后一次灌水群众称为“攻子水”。油菜生育后期充足的水分条件对产量增加有很大作用。但在阴雨多涝的情况下, 在低洼易涝地区油菜开花至成熟期间应注意排水。

5.8.2 合理密植

油菜合理密植的原则是:早播宜稀, 晚播宜密;晚熟品种宜稀, 早熟品种宜密;肥田宜稀, 瘦田宜密。我省川水地区油菜的适宜留苗密度是15~18万株·hm-2, 浅山地区油菜的适宜留苗密度是18~22.5万株kg·hm-2, 半浅半脑地区油菜的适宜留苗密度是19.5~30万株·hm-2, 脑山2800~2900m地区油菜的适宜留苗密度是37.5~45万株·hm-2、2900m以上地区75~120万株·hm-2。要求当油菜幼苗4~5片真叶时按要求的密度一次性定苗。间定苗要依据留壮苗, 间弱苗;留大苗, 间小苗;留匀苗, 间稠苗;留纯苗, 间杂苗的原则, 以利培育壮苗。

5.8.3 中耕除草

油菜应进行2次以上的中耕除草工作。第一次是在苗齐以后, 结合间定苗工作一起进行, 中耕深度3~5cm即可, 且只在行间浅锄, 以利根系迅速发展。第二次在定苗以后进行, 中耕深度应加深到10cm左右。

5.8.4 防治病虫害

我省油菜病虫害较多, 主要有黄条跳甲、茎象甲、露尾甲、蚜虫、小菜蛾、甘蓝夜蛾、角野螟和油菜菌核病等。必须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 采用农业、物理、生物、化学等措施综合防治。化学防治时严格按照无公害农药安全使用标准进行, 推荐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药剂, 如70%锐胜可散性粉剂、2.5%适乐时悬浮种衣剂、2.5%高效氟氯氰菊酯乳油、10%吡虫啉乳油、2.5%溴氢菊酯乳、40%乐斯本乳油、50%百·菌核净可湿性粉剂、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等。

5.9 适时收获, 及时打碾

油菜适宜收获期应掌握在全田70%~80%植株黄熟, 角果呈现黄绿色, 大部分角果内种皮处于变色阶段, 分枝上部尚有绿色角果时进行收获, 最易保产丰收。

摘要:本文通过介绍青海省气候特点、地理优势、春油菜生产现状及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 提出优质杂交油菜无公害栽培技术, 以期为我国北方春油菜生产区种植优质杂交油菜提供参考。

关键词:春油菜,品种,优质,杂交油菜,无公害

参考文献

[1]青海省种子管理站.青海省油菜情况简介[EB].中国油菜网, 2004-04-30

优质杂交油菜 篇2

为明确我镇杂交油菜种植的主推品种,优化我镇的油菜品种布局,提高油菜的产量、品质和效益,切实搞好杂交油菜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及栽培技术的推广,提高我镇杂交油菜的普及率,现根据县农业局的安排和我镇的实际,开展杂交油菜新品种的试验、示范,这将对推动我镇油菜产业化发展,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二、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为搞好杂交油菜新品种的试验、示范工作,镇里成立了由**副镇长为组长,***、***、***为成员的试验示范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这项工作的开展。

三、实验示范时间、品种及规模

1、时间:2006年9月—2007年5月;

2、品种:湘杂油753、湘杂油6号,对照品种湘油15号;

3、规模:试验示范面积10亩,其中**村1组4亩、**村6亩;

4、要做好观察记载和总结。

四、主要技术措施

1、选择地势较高,土壤肥沃,排水条件好,集中连片的优质水稻田。

2、适时播种,培育壮苗。育苗移栽,我镇安排在9月中旬播种,苗床与大田比控制在1:5—6,做到稀播壮苗,三叶期喷施一次多效唑,及时间苗、定苗、防止高脚苗。适时移栽苗龄控制在30天左右。

3、合理密植。高肥、旱栽田密度为每亩0.7--0.8株。中等肥力田及迟到栽田密度为每亩0.8—1万株,采用一穴双株栽培方式。

4、科学施肥。每亩用复合肥30公斤左右,过磷酸钙40公斤,氯化钾20公斤,含硼量10以上的硼砂1.5公斤或用美国持力硼1包(200克)做基肥。栽培成活后,根据苗势每亩施尿素10公斤左右提苗。以有机把作为腊肥或苔肥,初苔以后追施两次速乐硼肥。

5、防治病虫害,苗期注意防治蚜虫和菜青虫,春后注意清沟排渍,油菜初花一周内每亩用100g菌核净或灰核宁或多菌灵200g喷雾,一周后再喷一次,防治菌核病。

五、项目实施单位和责任人。

1、项目实施单位:**镇农技站

2、挂帅领导:***

3、项目责任人:*********

**镇农技站

优质杂交油菜 篇3

中油6303属半冬性甘蓝型油菜。苗期半直立,叶色较绿。区域试验中单株有效荚果数420个左右,每个荚果粒数19粒左右,生育期与中油821相当。种子芥酸含量0.40%,商品籽饼粕硫甙含量15.20微摩尔/克,含油量44.05%,比中油821增产23.42%,综合抗性略高于中油821。该品种适合长江流域两熟制或三熟制地区种植。2005年在四川绵竹高产示范区每667平方米(1亩)产量达263.1公斤,湖北黄陂每667平方米产量达286.2公斤。

二、栽培技术要点:

1.适时早播:长江上游地区9月中旬播种,长江中下游地区9月上、中旬播种,苗床与大田的比例为1∶4,二叶一心时喷150毫克/升多效唑,苗龄以30天为宜。直播均可在9月下旬~10月上旬播种。

2.合理密植:中等肥力田块667平方米栽0.8万~1万株,直播1.5万~1.8万株。

3.科学施肥:重施底肥,667平方米施复合肥60公斤,底肥应占总施肥量的70%,同时做到氮、磷、钾平衡施用;底肥必须施硼肥,667平方米施硼砂(含硼量10.7%)1.5公斤。薹肥要早施,最好在年前施用,做到腊肥春用。

4.增施硼肥:薹期叶面喷施硼肥(含硼量17.3%的硼酸,每667平方米每次60~100克)溶液1~2次。

5.防治病虫:前期注意防治地下害虫并及时防治蚜虫和菜青虫,花期667平方米用40%可湿性菌核净100克,对水45公斤防治菌核病。

优质杂交油菜 篇4

关键词:长江早油3号,选育,早熟,双低,甘蓝型油菜

油菜是四川省冬闲田主要栽种的农作物, 它具有用地养地相结合的特点。其双低菜籽油是良好的食用油, 双低菜籽饼粕是重要的优质饲料蛋白质[1]。近年来四川省已审定并推广的双低油菜品种中, 中熟种居多, 早熟种很少。由于中熟种存在熟期偏晚等缺点, 虽然产量相对来说比早熟种高, 但在四川省水稻产区近年来随着直播水稻技术的推广, 作物接茬季节矛盾进一步突出, 同时又不利于油菜机械化收获[2], 这样就阻碍了四川省油菜产业的发展。为了适应生产需要, 南充市农科院油菜研究所以早熟、优质、高产、抗病、抗逆性强等为油菜新品种选育目标, 按“杂优+优质”[3]的技术路线, 利用波里马细胞质不育材料, 早熟双低 (中双2号×5029B) 选系、双低品系C9227、双高 (8524×H2) 选系等材料, 采用测交、回交、杂交、自交等交配方式, 结合田间选择, 室内品质筛选, 不育性、恢复力和配合力测定等方法, 选育出甘蓝型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早熟双低油菜杂交组合13杂566。该组合参加2014年、2015年四川省早熟组区域试验和2015年四川省早熟组生产试验, 于2016年1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川审油2015002) , 命名为长江早油3号。

1 选育过程

1.1 不育系南A5与保持系南B5的选育

2005年春从波里马杂交种后代中选不育株与早熟双低农艺性状优良 (中双2号×5029B) 选系测交, 2006年3月上旬在测交后代F1中选择雄性退化、败育彻底的优良单株作母本, 以2005年作测交提供花粉的 (中双2号×5029B) 选系自交单株作父本成对回交, 收获后进行品质测试, 从2007年起选芥酸、硫苷含量较低的不育单株, 以轮回亲本 (中双2号×5029B) 选系为父本, 连续回交5代, 其间对不育习性和品质进行定向选择, 于2011年定型, 其甘蓝型双低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定名为南A5, 保持系南B5同步选育而成。

1.2 恢复系66R的选育

2000年春以甘蓝型双低优良材料C9227为母本, 高芥酸、高硫苷、高配合力恢复材料 (8524×H2) 选系为父本杂交并自交5代, 结合田间选择、室内品质筛选、恢复力和配合力测定于2006年定型, 其甘蓝型双低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定名为66R。

1.3 组合配制

长江早油3号 (区试代号13杂566) 是南充市农业科学院于2012年用不育系南A5和恢复系66R配制杂交组合, 历经2013年品比试验、2014~2015年四川省油菜新品种早熟组区域试验和2015年四川省油菜新品种早熟组生产试验。

2 产量、品质和抗性

2.1 产量表现

2013~2014年度参加四川省新品种早熟组区域试验, 平均产量2792.10kg/hm2, 比对照德油早1号增产5.68% (极显著) ;2014~2015年度续试, 平均产量2543.55kg/hm2, 比对照德油早1号增产10.72% (极显著) 。2年区试, 平均产量2667.90kg/hm2, 比对照德油早1号增产8.02%, 全生育日数214d, 与对照德油早1号熟期相当。

2014~2015年度参加四川省油菜新品种早熟组生产试验, 6点试验点点增产, 平均产量2354.55kg/hm2, 比对照德油早1号增产7.62%。

2.2 品质性状表现

在2014年和2015年四川省新品种早熟组区域试验中, 种子芥酸含量未检出, 商品菜籽硫苷平均含量24.43umol/g (饼) , 含油量41.91%。

2.3 抗病、抗逆性表现

在2014年、2015年四川省新品种早熟组区域试验中, 长江早油3号成熟期病毒病和菌核病发病率平均分别为0.235%和7.225%, 分别比对照低0.09%和0.37%, 病毒病和菌核病病指平均分别为0.20和5.01, 分别比对照低0.025和低0.015。2年植保鉴定结果, 与对照相比, 表现为抗-感病毒病, 抗-抗菌核病。主花序不实果率5.4%, 比对照低2.75%。花期倒伏面积5%, 比对照低2.8%。

3 主要特征特性

该品种为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 属早熟种, 平均生育期在2014年、2015年四川省油菜新品种早熟组区域试验中为214d, 与对照熟期相当。株高205.10cm, 有效分枝高度61.10cm, 一次有效分枝6.4个, 二次有效分枝12.5个, 主序长76.00cm, 单株有效果590.65个, 每角粒数12.95粒, 千粒重3.64g, 种子种皮褐色, 子叶肾形, 幼茎微紫色, 心叶紫色, 刺毛多, 幼苗半直立, 苗期叶色暗绿, 叶片厚, 蜡粉多, 叶片较大, 叶柄较长, 裂片2~3对, 顶裂大而扁, 叶缘波状, 薹茎叶呈狭长三角形, 半抱茎, 薹茎绿色, 花冠大, 花色黄色, 花瓣平展、侧叠、球拍形, 角果斜生, 匀生分枝, 株型扇形。

4 栽培技术要点

根据长江早油3号的生育特性, 其栽培技术要点是:在四川生态区, 一般育苗移栽9月中下旬播种, 苗龄30~35d, 直播一般10月上中旬播种。移栽密度90000~120000株/hm2, 直播密度150000~180000株/hm2。合理施肥, 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为宜, 氮、磷、钾、硼配合施用。一般施纯氮165~195kg/hm2、P2O5105~150kg/hm2、K2O 120~150kg/hm2、硼砂11.25~15kg/hm2左右。磷、钾、硼作基肥施用, 氮肥则按基肥、腊肥、薹肥的比例以5∶3∶2为宜。

参考文献

[1]沈金雄, 傅廷栋.我国油菜生产、改良与食用油供给安全[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1, 13 (1) :1-8.

[2]官春云, 陈社员, 吴明这.南方双季稻区冬油菜早熟品种选育和机械栽培研究进展[J].中国工程科学, 2010, 12 (2) :4-10.

杂交油菜新品种“圣光87” 篇5

“圣光87”油菜是由华中农业大学和武汉联农种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选育成功的两系杂交油菜新品种。2012年通过了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2.特征特性

属半冬性甘蓝型油菜。株高中等,中上部分枝类型,分枝性中等,抗倒性较强。苗期半直立,叶片长度中等,侧裂叶2对以上,顶裂叶中等大小,叶有蜡粉。花黄色,中等大小,呈侧叠状。籽粒黑褐色,近圆形,中等大小。区域试验中,株高168.9厘米,单株有效角果数273.8个,每角籽数21.9粒,千粒重3.15克。出苗至成熟218.9天。菜籽品质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粗脂肪含量43.12%,芥酸含量0.05%,硫苷含量29.35微摩尔/克(饼粉),品质达到“双低”油菜品种标准。平均每667平方米(1亩)产量214公斤左右。

3.栽培要点

(1)选用在夏至条件下生产的质量合格的种子。(2)适时播种,合理密植。育苗移栽9月1~15日播种,每667平方米栽6000~8000株;直播9月25日~10月5日播种,每667平方米定苗18000~22000株。(3)科学施肥。氮、磷、钾配合施用,底肥必施硼肥;施足底肥,适时追肥,追肥应以蜡肥为主。(4)适时防治病虫害。注意花期防治菌核病。

4.适宜范围

适于湖北省二熟和三熟制地区种植。

(武汉联农种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杨光圣 邮编:430070)

杂交油菜高产栽培技术 篇6

1 突出主推品种, 良种良法到位

近年来, 虽然南京市六合区推广了部分优良新品种, 但因市场上油菜品种多乱杂, 加上农技部门指导不到位, 导致农户盲目进行品种选择, 使优良品种布局不合理, 产量提升困难[1]。因此, 为控制六合区杂交油菜品种多而杂的状况, 促进油菜产业进一步发展, 农技部门要强化新品种的示范、试验, 选择适宜当地生产的2~3个主推品种, 同时为各乡镇选择当家品种、储备品种各1个。通过近年来的示范种植, 秦优10号、秦优11号和秦优7号适应性广, 抗逆性强, 高产稳产, 各镇农技推广部门应逐步引导使其成为主导品种, 并研究与之配套的栽培管理技术, 做到良种良法相配套。

2 适期播种控播量, 培育壮苗促秋发

多年来, 六合区农户在育苗过程中, 由于留用的苗床面积小、播种量过大、播种期过迟等, 使油菜苗体发育不壮, 瘦小苗、高脚苗多, 对杂交油菜冬前秋发产生影响。9月15日为油菜播种适期, 但受传统栽培观念的影响, 六合区农户常推迟10~20 d播种, 使油菜苗素质受到影响。因此, 要培育壮苗, 就需要改变农户的种植观念, 做到适期播种, 最迟不超过9月20日, 以保证油菜能在10月中下旬移栽[2,3]。

杂交油菜苗床播种量一般约为7.5 kg/hm2, 但大面积生产油菜播种量达到10~15 kg/hm2, 由于田间苗拥挤, 造成苗小、苗弱。因此, 要培育壮苗就需及早规划, 留足苗床, 采取适宜的播量。一般苗床、大田比例应为1∶6, 同时将播量控制在7.5 kg/hm2左右, 以培育壮苗。壮苗标准:油菜高、根颈粗分别为20.0~23.3、0.6~0.7 cm, 绿叶6~7片, 主根直、支根多、整株苗清秀无病虫;栽后易活棵, 秋发快, 抗寒强。

3 加强田间管理, 提高抗逆性

杂交油菜苗期-5℃持续时间过长会发生冻害, -8℃低温时间较短不会发生冻害。2008、2010年冬季在六合区-5℃

*通讯作者

以下低温持续较长的时间, 油菜发生大面积冻害死亡, 全区平均产量仅1 350 kg/hm2。同样在2009、2010年秋旱时间较长, 导致油菜冬前生长发育受到影响, 出现弱苗。因此, 要确保杂交油菜高产, 必须加强田间管理, 提高油菜的抗逆性[4]。在油菜越冬前用15%多效唑1 000倍液喷洒, 促进油菜生长发育, 提高油菜的抗寒能力。也可在严寒季节增施灰杂肥、厩肥, 防寒保苗。另外, 针对可能出现的旱情, 应推广施用稻秸秆覆盖还田技术。在油菜移栽后, 为达到保墒、保温、抑制杂草的目的, 用秸秆3 750~4 500 kg/hm2进行覆盖。同时, 在油菜收获后, 稻草可翻入土中作下一茬有效基肥。

4 优化施肥结构, 促进丰产丰收

南京市六合区农户在油菜的生产中, 偏施氮肥, 导致油菜施肥结构不合理, 同时只注重苗肥、基肥的施用, 薹肥很少施用, 造成油菜后期脱肥早衰。另外, 当地群众还忽视硼肥的应用, 引起不少田块出现“花而不实”现象, 使油菜产量明显降低。因此, 在生产上必须优化施肥结构, 重施底肥, 控氮增磷, 促进油菜丰产丰收。做到有机肥和无机肥相配合, 氮、磷、钾配套。基肥分别施腐熟有机肥、25%复混肥、尿素22.5 t/hm2、750 kg/hm2、150 kg/hm2。翌年2月中旬施用尿素150 kg/hm2作薹肥, 促进植株生长, 增加分枝和荚果数。同时, 为保证油菜丰产, 农技部门要加强硼肥的使用指导, 提高农户施用硼的意识, 基肥用量为7.50~11.25 kg/hm2, 叶面肥用量为1.5~3.0 kg/hm2。

5 重视菌核病防治, 实现油菜高产

油菜的主要病害为油菜菌核病, 由于农户生产上重视不够, 造成年年防治, 年年有损失, 致使油菜产量降低。一般年份发病株率在5%~10%, 偏重年份在20%~30%, 损失近2成之多。因此, 重视菌核病防治, 是实现油菜高产的保证。一是以近年来菌核病危害损失实例, 加强防治宣传工作, 提高农户对菌核病防治的认知度。二是加强油菜菌核病的监测工作, 及时发布病虫情报。三是适期用药, 确保防效。一般在油菜初花期、盛花期用47%多·酮可湿性粉剂1.2 kg/hm2各喷施1次, 连续2次。

参考文献

[1]刘浩, 郭吉山, 吕小青, 等.六合区中农油6号杂交油菜种植技术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 2009 (22) :44.

[2]邓大云, 阮有宏, 朱训永, 等.双低杂交油菜秦优10号在六合区的种植表现及配套栽培技术[J].农技服务, 2008, 25 (12) :28.

[3]钮光明, 朱训勇, 许学强.绵油11在本地区的种植表现及高产配套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 2006 (3) :31.

杂交油菜的高产栽培 篇7

1 选择优良品种, 良种良法到位

近年来, 本地杂交油菜品种虽然不少, 但主导品种并不突出, 产量很难提升。表面上, 品种多, 种子市场繁荣, 群众选择余地大。但实际上品种过多, 造成与品种配套的管理措施很难到位, 农技人员指导也很难, 从而影响杂交油菜夺取高产。因此, 要强化新品种的示范推广工作, 选择适宜本地区主导品种, 并加强宣传指导, 进行配套技术研究。通过近年示范种植表明, 秦优11号、秦优10号和秦优7号以高产优质、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等特点, 已得到当地群众认可, 各镇农技推广部门应确立这些品种为主导品种, 并研究推广与之配套的栽培管理措施, 广泛宣传, 加强技术指导, 确保良种良法到位。

2 适期播种, 培育壮苗促秋发

油菜播种适期一般在9月15日左右, 而农户由于受传统栽培观念的影响, 播种期往往与油菜育苗适期推迟达10~20d, 从而影响到菜苗素质及冬前秋发。另外, 杂交油菜苗床一般用种7.5 kg/hm2左右, 而现在大面积实际用种已达到10~15 kg/hm2, 这样也造成苗体弱、苗势差。因此, 要加强宣传工作, 改变农户传统栽培观念, 采取适期播种, 培育壮苗促秋发。

油菜苗床应选择土壤疏松肥沃, 靠近水源, 排灌方便的田块, 前茬最好选玉米、大豆、花生等旱作田, 避免重茬或十字花科作物。苗床面积与大田面积的比例为1︰6~7进行测算。否则由于播种密度过高, 出苗后就会出现苗挤苗现象, 出现弱小苗、高脚苗、曲颈苗。同时, 播种期的安排, 应当根据前茬作物让茬的早迟, 以及品种的特性而定。一般应选择在9月中旬抢墒抢晴精播。播种前浇足底水, 用种掌握在7.5 kg/hm2, 要严格控制播量。油菜的秧龄一般为35~40d, 争取油菜在10月中、下旬移栽。油菜壮苗标准是叶厚色绿, 老嫩适度, 无病虫害, 根茎粗短;一般绿叶6~7片, 高20~23.3cm, 根颈粗0.6~0.7cm。栽后易活棵, 秋发快, 抗寒强。

3 加强冬季管理, 确保油菜安全越冬

在六合区2008年、2010年冬季出现长时间-5℃以下低温, 使油菜大面积冻害死亡, 全区平均产量仅1350 kg/hm2。同样在2009年和2010年连续两年出现较长时间的秋旱, 造成大面积油菜冬前的生长发育不良, 越冬期死苗率高。因此, 油菜越冬死亡严重是限制油菜高产的重要原因。所以冬季管理主要突出确保油菜安全越冬。要确保杂交油菜安全越冬, 必须加强冬季田间管理, 提高油菜的抗逆性。

3.1 及时中耕松土

结合中耕进行培土、松土, 提高土温, 改善土壤的透气性能, 有利于油菜植株的正常生长。在中耕前, 也可在油菜田间撒施杂肥、厩肥和一定数量的有机肥, 既可培育壮苗, 又可提高土温。天气骤变, 其他措施来不及时, 可在叶面撒施一层草木灰或谷壳灰防冻。

3.2 及时清沟排渍

对地下水位高的油菜田, 要严格控制地下水位, 防渍害以及病害, 雨水较多时要清沟排水降湿, 确保水系畅通。要避免渍水成冰, 加重冻害。在冬季来临前, 对于干旱的油菜要灌冬水, 可以有效增加土壤热容量, 缩小昼夜温差, 改善田间的小气候, 防止干冻死苗情况的发生。

3.3 加强对早苔早花的防治

秋冬季气温高、播种过早天气干旱、播种密度大、移栽偏迟等因素, 都容易造成油菜早苔早花现象, 造成杂交油菜抗寒能力下降, 容易受冻, 导致死株、死蕾。因此, 必须加强对早苔早花的防治。 (1) 喷施多效唑。对有早苔倾向的油菜田, 应在植株叶面均匀喷施100ppm多效唑药液, 以抑制植株过快生长, 促进植株矮壮。 (2) 及时摘苔。对已早薹早花的油菜田, 要及时摘除主苔, 减少营养物质无效消耗, 促进一、二次分枝形成, 弥补产量损失。一般在晴天摘薹, 寒潮来临时不宜摘薹, 以免伤口受冻腐烂和感染病菌。摘苔后, 每亩施尿素2~3kg, 促进植株健康生长。

4 科学施肥, 促进丰产丰收

当前, 杂交油菜施肥结构存在不合理现象, 偏施氮肥比较严重;同时只注重基肥和腊肥, 而很少施用苔肥, 以至于造成后期脱肥过早, 引起油菜植株早衰减产。另外, 当地群众还忽视硼肥的应用, 引起不少田块出现“花而不实”现象, 使油菜产量明显降低, 一般减产在10%左右。由此, 在生产上必须优化施肥结构, 采取施足底肥、早施苗肥、稳施腊肥、重施苔肥、巧施花肥等具体施肥措施, 促进油菜丰产丰收。

4.1 施足基肥

施足基肥是油菜高产的基础, 应占一生总量的60%左右。实现亩产250kg左右的产量指标, 对于中等肥力的田块, 移栽时一般施腐熟的有机肥30t/hm2, 45%高浓度复合肥450 kg/hm2, 硼肥7.50~11.25 kg/hm2。

4.2 早施苗肥

苗肥适当早施, 应占总施用量的10%~15%, 折实物一般用人粪尿7.5t/hm2加尿素75kg/hm2。施化肥须根据天气和土壤墒情而定, 土壤湿度大时可直接撒施, 最好是将肥料对清水浇施。

4.3 稳施腊肥

腊肥以缓性肥料增温保暖为主, 一般用灰杂肥45t/hm2、复合肥300 kg/hm2左右、秸秆4.5t/hm2。施肥前先中耕除草, 后施覆盖秸秆物, 再用沟土壅根。

4.4 重施薹肥

薹肥是油菜一生中施肥效益较高的一次肥料, 通常约占总施肥量的30%左右, 对于秋发冬壮苗田块, 于1月底2月初:一般施用高氮复合肥300 kg/hm2。对严重缺肥田块, 薹肥分两次施入为宜, 比一次性苔肥施用期应提前5~7d, 二次时间隔10~15d, 用量稍多一些。

4.5 巧施花肥

淋花肥可弥补中后期肥力不足防脱力的作用, 一般以叶面喷施为主。应根据苗情、地力等而定, 对于长势旺盛, 薹期施肥量大的可以不施或少施;对春后肥力不足田块, 可在开花结荚时期喷施0.1%~0.2%的尿素或0.2%磷酸二氢钾。另外, 硼肥应必施。可在抽薹期、初化期结合菌核病的防治各喷施一次0.2%硼砂水溶液, 防止出现“花而不实”的现象, 提高产量。

5 强化菌核病防治, 实现油菜高产

油菜菌核病是影响油菜产量上重要病虫害之一。对于菌核病的防治, 由于防治适期油菜植株已很高, 造成荫蔽难行, 农户往往不愿意防治, 以至于年年喊治, 年年有损失。一般年份发病株率在5%~10%, 偏重年份在30%以上, 损失超两成之多。因此, 强化菌核病防治, 是实现油菜高产的保证。在农业防治上, 实行水旱轮作, 深耕处理田间残茬, 减少病害侵染源;用药剂拌种, 播种无病种子;加强栽培管理, 提高植株抗病能力。药剂防治上, 加强防治宣传工作, 提高农户对菌核病防治的认知度。药剂选择层面上可选用多菌灵、速克灵、菌核净、托布津等各种复配制剂, 在初花至盛花期用药, 发病重的田块要施药2~3次, 隔7~10d打1次药。

参考文献

[1]刘浩, 郭吉山, 吕小青, 等.六合区中农油6号杂交油菜种植技术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 2009, 22:44.

[2]邓大云, 阮有宏, 朱训永, 等.双低杂交油菜秦优10号在六合区的种植表现及配套栽培技术[J].农技服务, 2008, 25 (12) :28.

[3]钮光明, 朱训勇, 许学强.绵油11在本地区的种植表现及高产配套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 2006, 3:31.

杂交油菜制种高产栽培技术 篇8

1 选地隔离

1.1 选地

制种田要求相对集中连片, 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 地势舒缓、不易发生涝害和渍害, 遭到人畜破坏的可能性较小, 连续2年没有种植过油菜或十字花科蔬菜。

1.2 隔离

为保证油菜制种的纯度, 要做好隔离工作, 其具体措施如下:一是在制种田块的周围设置1 500 m的隔离区;二是充分天然形成的丘陵或河流进行隔离;三是在制种田周围种植其他作物进行隔离, 但是要注意在隔离区种植的作物不能是其他的油菜及十字花科蔬菜[1,2]。

2 耕地、施基肥

2.1 耕地

秋季翻地, 保持土壤良好的墒情。由于秋季降雨较多, 可以在前茬作物收获后, 翻地灭茬, 可以起到蓄积雨水、改善土壤墒情的作用。在1月中旬镇压保墒, 使田块3~4 cm土层细碎。对墒情不好的地块进行冬灌或播前10 d春灌, 保证播种时土壤含水量在15%以上;或干操播种, 机械播种后及时灌溉、耙耱, 保证油菜正常出苗。

2.2 重施底肥, 平衡施肥

一般田块施用肥料氮磷比为1∶0.78。施农家肥30 t/hm2, 油菜专用肥600 kg/hm2, 播前均匀撒施, 用犁细翻入土壤中。

3 种子处理

核对父、母本种子是否正确无误, 分别进行清选、晾晒, 净度在98%上;对亲本种子进行拌种, 方法是用70%锐胜+适乐时按种子量6.25‰拌种。

4 播种

4.1 播期确定

在互助县油菜的播种时期一般为3月15—25日, 如父母本花期在7 d内相遇, 则父母本同期播种[3,4]。

4.2 播种方式

油菜一般采用专用的播种机条播, 父母本行比2∶6, 父本1行, 行距30 cm, 母本3行, 行距28 cm。种植行向与当地风向垂直。

4.3 播种量

父本播种量为1.5 kg/hm2, 加种肥混匀后加入油菜制种专用播种机父本箱内。母本播种量为4.5 kg/hm2, 加种肥混匀后加入油菜制种专用播种机母本箱内, 播种深度在3 cm左右。

4.4 播种注意事项

每一块地的边行必须播上父本;亲本种子必须有专人保管, 各环节不得出错;每台播种机必须由专人操作, 严格分清父、母本行, 行直不交叉, 保证不重播、漏播;播完后立即顺播行耱平。

5 生长期管理

5.1 苗期

5.1.1 间苗、定苗。

油菜间苗一般是在幼苗3~4片真叶时进行。可以根据幼苗的颜色、形状及心叶的颜色辨别幼苗的好坏, 疏除长势较弱、生长密度过大、有病害及与该品种特征不符的幼苗。间、定苗要一次性完成, 可结合中耕除草进行。此时还应该追施尿素60~75 kg/hm2。油菜的种植密度要根据所选用品种的特征特性、当地的气候状况、配套的管理措施及土壤的养分状况来确定, 一般情况下母本株距控制在25cm左右。

5.1.2 父本培育。

对父本进行合理的管理, 使其个体生长发育良好, 产生较多分枝, 植株高大, 花粉量充足。父本要合理密植, 忌过稀过稠, 一般株距25~30 cm。依据父母本花期差别, 给早花的父本行间开沟追施尿素15~30 kg/hm2, 或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 延长营养生长时期, 促使花期相遇。

5.1.3 确保纯度。

在苗期, 检查隔离区内所有田块、地头、菜园等地, 将所有其他油菜及十字花科蔬菜有花植株全部拔除, 确保制种的纯度和质量。

5.2 蕾薹期

蕾薹期的管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用磷酸二氢钾2.25 kg/hm2加尿素7.5 kg/hm2对水750 kg/hm2喷雾。 (2) 用硼砂3 kg/hm2加温水配成0.2%的溶液喷雾。 (3) 防虫保蕾。用氯氢菊酯150 m L/hm2, 对水750 kg/hm2喷雾。 (4) 依据植株叶片的颜色、形状及花蕾等特征拔除杂株。

5.3 初花期

5.3.1 花期调节。

如果父本较母本的开花时间提前, 为了确保授粉质量, 要及时掐去主茎顶部部分花蕾, 使父母本花期相遇。

5.3.2 确保制种纯度。

制种的纯度主要从2个方面来保证。一是确保母本的纯度。其具体的措施是拔除母本行中混杂的父本植株;将母本中花粉量少, 半不育的植株以及生长过于旺盛, 植株分叉较多的植株彻底拔除。二是确保父本的纯度。具体措施是将父本行内不符合种植品种特征特性的植株和在种植过程中发生变异的植株均拔除。要注意在清除父母本植株时要彻底, 连根拔除。清除的杂株要及时运出制种田块进行处理, 不能堆放在田间地头, 以防止其开花串粉, 影响制种纯度。开花后要根据生长状况及时、多次去除杂株, 确保盛花前将田间杂株率控制在0.5%以内。

5.3.3 追肥及病害防治。

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0.9 kg/hm2或用40%多菌灵胶悬剂1.35 kg/hm2对水1 200 kg/hm2喷雾。结合病虫害防治进行根外追肥, 用磷酸二氢钾2.25 kg/hm2对水750 kg/hm2喷雾。

5.4 盛花期

在玉米盛花期, 可以采取人工授粉的方法提高授粉率人工辅助授粉一般在晴天10:00—17:00进行, 多采用竹竿法、拉绳法等方法, 隔2~3 d进行1次。人工授粉具有提高授粉率、减少自交或串粉的优点。

5.5 终花期

在开花结束前3 d要将田中父本全部清除。清除父本要彻底, 清除后的父本要及时全部运出制种田, 勿在田间或沟渠内随意堆放。清除父本后还要进行复查, 将漏割的父本拔除。同时, 对于不符合制种要求的母本也要及时清除, 确保田间杂株率在0.1%以内。

5.6 角果期

在作物角果期要根据作物生长情况和目标产量以及当地气候条件和土壤肥力状况, 科学灌溉, 使制种田籽粒生长饱满。

6 收获

当籽粒成熟后要及时收获, 收获的标准是制种田块当获整个种植的角果80%呈黄色。在收获后不能立即就地打碾, 要晾晒10 d左右才能打碾。当收获杂交种时, 所有的收获程序都要单独进行, 以保证种子的纯度。

参考文献

[1]钟龙魁.祁连山冷凉灌区杂交春油菜制种高产关键技术[J].中国种业, 2011 (3) :58.

[2]付云龙, 赵志敏, 戚永明.汉中杂交油菜制种优势分析[J].汉中科技, 2010 (5) :20, 24.

[3]张全秀, 马生兰.浅议门源县杂交油菜制种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青海农林科技, 2010 (1) :71-72.

杂交油菜新品种比较试验 篇9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设在遵义县三岔镇红星村一农户家责任地, 土壤肥力中等均匀。供试油菜品种为油研599、油研52、益油1号、黔黄油21号、中双11号、油研10号。

1.2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计6个处理, 即每个品种为一个处理, 以油研10号作为对照 (CK) 。3次重复, 随机区组排列, 共18个小区, 小区面积为19.985 m2 (3.50 m×5.71 m) , 密度10.5万株/hm[1,2,3]。

1.3 试验方法

2014年10月5日采取直播的方式播种。试验所有处理的施肥及田间管理措施一致, 整个生育期防治病虫害2次, 追肥2次, 中耕除草1次[4,5,6]。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表现

由表1可知, 各参试杂交油菜品种的全生育期在224~228 d之间, CK全生育期为226 d。其中以中双11号全生育期 (224 d) 最短, 比CK早熟2 d;次为黔黄油21号 (225 d) , 全生育期比CK早熟1 d;油研599、益油1号、油研52全生育期均为228 d, 比CK晚熟2 d。

2.2 抗逆性表现

经过比较, 各参试的油菜品种抗性较强, 病毒病及倒伏均未发生, 菌核病有不同程度的发生。

2.3 产量表现

由表1可知, 所有品种都比CK增产, 增产幅度在1.89%~13.66%之间。其中油研599的产量最高, 达到2 707.03 kg/hm2, 比CK (2 381.79 kg/hm2) 增产13.66%, 增产达极显著水平, 居参试品种第1位;其次为油研52, 产量2 561.92 kg/hm2, 比CK增产7.56%, 增产达极显著水平;第3位为益油1号, 产量为2 506.88 kg/hm2, 比CK增产5.25%, 增产达极显著水平;第4位为中双11号, 产量为2476.86 kg/hm2, 比CK增产3.99%, 增产不显著;第5位为黔黄油21号, 产量为2 426.82 kg/hm2, 比CK增产1.89%, 增产不显著。

2.4 经济性状

由表2可知, 各油菜品种的单株有效角果数为344.7~459.2个, 千粒重为3.1~3.6 g, 单株产量为22.66~25.74 g。

3 结论与讨论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 所有参试油菜品种在遵义县区域种植均能获得好的产量。其中油研599、油研52、益油1号无论是产量还是经济性状在6个品种中均表现最好, 产量分别可达2 707.03、2 561.92、2 506.88 kg/hm2, 中双11号、黔黄油21号产量分别为2 476.86、2 426.82 kg/hm2, 但生育期比较短, 能够解决茬口的矛盾。

参考文献

[1]禹玉德, 章文金.优质油菜新组合品比试验简报[J].耕作与栽培, 2000 (增刊1) :70.

[2]葛建贵, 李燕, 陈发宏, 等.油菜新品种比较试验[J].安徽农业科学, 2006, 34 (13) :3002.

[3]吴金水.优质油菜新品种 (组合) 比较试验[J].安徽农业科学, 2002, 30 (5) :723-724.

[4]余喜初, 章彪雄, 肖国滨, 等.红壤丘陵区不同油菜品种比较试验[J].江西农业学报, 2008, 20 (1) :116-117.

[5]杨德祥, 冒志萍.油菜品比试验初报[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22) :90.

双低甘蓝型杂交油菜“青杂4号”等 篇10

“青杂4号”是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春油菜研究所选育的高产、优质、抗逆性强油菜新品种,2005年12月通过青海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 春性、早熟,属特早熟甘蓝型杂交油菜。生育期106天,全生育期136天。子叶呈心脏形,幼茎绿色,心叶绿色、无刺毛。抽薹前生长习性半直立。缩茎叶为浅裂、绿色,叶脉白色,长柄叶,叶缘锯齿状,蜡粉少。薹茎叶披针形,无柄叶,薹茎绿色。株高145厘米,植株呈帚形,匀生分枝。花瓣黄色、椭圆形、平展、侧叠。成熟角果黄绿色、斜生,单株有效角果数156个,果粒数25粒。种子黑褐色、圆球形,种皮光滑,千粒重3.45克。籽粒含油量45.15%,油中芥酸含量0.73%。单株产量8.1克,667平方米(1亩)平均产量166公斤。耐旱性、耐寒性、抗倒伏性中等。轻感菌核病,抗根肿病。适宜在青海省海拔3000米左右的旱地直播,也可在热量条件较好的地区复种。

栽培要点 前茬要求与非十字花科作物连作,选择地势平坦、耕作层深厚精细、肥力中上等的地块种植。青杂4号为杂交种,农户不能自行留种,必须选用有生产杂交油菜资质的单位生产的种子(彩图参见77页图5)。(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春油菜研究所 唐国永 邮编:810016 电话:0971-5310051)

抗旱高产小麦新品种“临旱6号”

“临旱6号”系山西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旱地育种室育成的抗旱、高产小麦新品种,2006年9月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号:国审麦2006021)。

特征特性

冬性、多穗型中熟品种。幼苗匍匐,分蘖力强,苗期叶片细长,拔节迟,两极分化慢。株高76厘米左右,株型较松散,茎秆蜡质,成株后叶片宽大,红叶耳,穗层整齐。穗长方形,长芒,白壳,白粒,半角质,饱满度较好。667平方米(1亩)平均穗数37.3万,穗粒数31.2粒,千粒重39.1克,2005~2006年度多点区域试验,平均667平方米产量404.1公斤。适宜在黄淮冬麦区的山西南部、陕西渭北的旱肥地及河南西北部、河北南部、山东中南部的旱地种植。

栽培要点

1.底肥一次施足,并应注意平衡施肥,要氮、磷、钾配合。

2.适期播种的播量为667平方米7.5~10公斤。

上一篇:土地评估机构下一篇:带蒂结膜瓣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