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地杂交水稻

2024-05-10

寒地杂交水稻(精选八篇)

寒地杂交水稻 篇1

关键词:寒地杂交水稻,生产现状,技术背景,育种经过,黑龙江省

为实现寒地杂交水稻技术的应用, 填补黑龙江稻作区杂交水稻的空白, 2005年起合肥新隆水稻研究所以开创杂交水稻新领域、选育寒地杂交水稻新品种为目标, 设立了黑龙江杂交水稻研究课题。2006年正式进入试验研究阶段, 利用自有爪哇稻恢复系资源与特有耐低温水稻品种进行杂交选育, 同时在袁隆平院士“水涨船高”的杂交水稻理论指导下, 利用当地常规水稻垦稻12、沙沙尼的不同单株与爱知香A杂交转育不育系。2008—2009年回交、测交筛选的同时在黑龙江实地同步进行适应性筛选, 至2010年经过4年8代后实现了三系配套, 分别育成了适合东北Ⅰ~Ⅲ积温带的高异交率的不育系、优质耐冷性恢复系及强优势的杂交水稻新组合。该项技术已经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申请号:201104571427) , 相关不育系已经申请农作物品种保护 (申请号:20120044.0;20120045.9) 。

1 黑龙江水稻生产现状

黑龙江省属于典型的寒地稻作区, 2011年全区稻作面积约343.4万hm2, 比2010年的297.3万hm2增加46.1万hm2, 并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2011年稻谷平均产量为6.07 t/hm2左右, 稻谷总产量约2 084.5万t, 其中80%的稻谷为商品粮。目前, 黑龙江生产上种植的水稻品种全部是常规品种, 平均产量水平在6~7 t/hm2, 至今尚无配套杂交水稻品种。依据南方稻作区的成功经验, 通过应用杂交水稻技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从而实现有限面积稻谷总产量的突破。

2 黑龙江寒地杂交水稻技术背景与难点

寒地杂交水稻育种研究一直以来是我国北方水稻育种家的重要研究项目, 但大多数人认为该地域的年有效积温少、水稻生长后期降温快, 不能够满足杂交水稻生长的需要[1,2,3,4]。因此, 迄今为止寒地杂交水稻技术仍处于探索阶段。据相关报道,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五常水稻研究所一直坚持杂交水稻的研究工作, 但尚未解决恢复系材料的早熟、抗冷性及优质特性;2010年8月绥化庆安源升河集团与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中心合作, 投资5 000万元设立了寒地杂交水稻研究项目, 该项目利用的是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中心的水稻育种资源, 截至2011年所推出的仍是一些常规稻品种, 而杂交水稻育种材料还处于试验阶段;2010年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与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中心的天津分中心合作进行一些相关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 用垦稻12等常规品种人工配制的杂交种产量优势明显, 但尚未实现三系配套。

在全球范围, 杂交水稻技术研究至今尚未发现适宜寒地稻作区栽培的恢复系 (R) 、不育系 (A) , 更不可能配组F1;加之该类地区的有效积温少、后期降温快、水稻生长期短, 被认为气候环境不能满足杂交水稻生长的需要。因此, 很少见到寒地杂交水稻的系统研究, 也没有适宜该地区种植的杂交水稻组合面世[4]。

3 寒地杂交水稻选育经过

(1) 2006年正季起, 用HP121作母本与密阳23、LH422/LH422作父本杂交, 经2年4代至2008年3月在海南岛自然低温条件下, 从F4代中筛选出耐低温的恢复系H0807405 (H405) 、H0807410 (H410) , 然后经2008年、2009年2个正季在佳木斯、五常等地实地种植、同步适应性筛选, 验证了所选恢复系完全可以适应寒地种植。

(2) 2008年同时在海南岛, 利用黑龙江Ⅰ~Ⅲ积温带、生产上普遍应用的常规稻品种垦稻12、沙沙尼, 以及日本引进的优质品种, 用BT、红莲细胞质测交转育, 育成适宜黑龙江寒地种植的不育系170对以上。

(3) 2009年开始每年用选育的恢复系 (R) 、不育系 (A) 测配100个以上的杂交组合 (F1) , 在佳木斯、五常、哈尔滨、牡丹江等地进行实地种植。入选达到寒地优质杂交稻种植指标的F1, 要求耐低温性在苗期、抽穗期、灌浆期、结实期都必须优于当地常规对照品种;抗病性和米质与当地对照品种相当;产量比当地对照品种增产15%~20%, 达极显著水平 (国家规定增产3%为显著) 。

(4) 至2010年, 东北寒地杂交水稻研究课题完成了研究课题的目标任务, 成功转育不育系M1A (垦稻12A) 、M2A (沙沙尼A) , 后分别命名为北国1A、北国2A;筛选出寒地耐冷性恢复系JR10004、JR10012、JR10036等系列;成功配组育成适宜黑龙江寒地种植的系列杂交粳稻组合北国2A/JR10004、北国1A/JR10012、北国2A/JR10012、北国2A/JR1003。

(5) 2011年在牡丹江种植展示北国2A/JR10004、北国1A/JR10012, 分别编号为北国1A/D0311122、北国2A D0311007, 效果达到预期。2011年冬在海南进行小面积制种试验。

4 结语

寒地杂交水稻的选育成功, 为黑龙江推广应用杂交水稻奠定了品种基础, 使该项目从理想迈进了现实。2011年底为使后续研发顺利进展, 该项目以科技入股成立江苏北国之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致力于品种的参试、试验、示范、推广等工作, 其推广前景广阔。然而, 要实现寒地杂交稻的大面积生产应用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需要得到各方的协作和支持[5,6]。

参考文献

[1]袁隆平.发展杂交水稻, 造福世界人民[J].科技导报, 2012 (1) :5.

[2]许显滨, 赵飞, 夏天舒, 等.黑龙江省杂交粳稻栽培试验初报[J].中国农学通报, 2011 (5) :55-58.

[3]谭贺, 夏天舒, 卞景阳, 等.黑龙江省杂交粳稻产量与农艺性状灰色关联分析[J].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1 (9) :15-16, 30.

[4]王彦荣, 邱福林, 华泽田, 等.北方杂交粳稻亲本籼粳成分与杂种产量和稻米品质性状的关系[J].中国水稻科学, 2010 (2) :46-51.

[5]郑福余, 周劲松, 张君, 等.高寒地区杂交水稻的发展历程和展望[J].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7 (3) :123-125.

寒地水稻要素调控技术总结 篇2

一、采用大棚、三膜覆盖、钵育摆栽育苗

在“两秋、三常年”的基础上采用高台钢骨架大棚育秧。3月5日提早扣棚,育苗时采用三膜覆盖钵育盘,用该种方法育出的秧苗素质高,其各项指标均达到壮苗标准。调查表明,百株干重较常规育秧增加0.5g,带蘖率提高15个百分点,提早返青分蘖5d,有效分蘖增加50株/m。

二、选用高产优质品种

选用了高产优质品种——龙粳26(原种)。

三、置床处理与床土配制

置床处理:每平方米置床施用腐熟有机肥8~10kg、尿素20~25g、磷酸二铵50~60g、硫酸钾25~30g,并混拌在3~5cm深的土层内,做到床平、土细、肥匀。在摆盘播种的前一天,置床浇1浓度的硫酸水3kg/m,使置床土壤pH值达到4.5~5.5,并用杀菌剂消毒。床土配制:將酵素有机肥、过筛旱田土按1:2拌匀,每平方米床土用硫酸铵40~50g、磷酸二铵50~60g、硫酸钾20~30g并拌匀。

四、蒸汽催芽和适期播种

种子经比重1.17盐水选后,浸种6~7d,水温为11~14℃,当达到浸种标准时,进行蒸汽催芽。4月5日,机械播种,每盘播芽种105g,覆土厚度0.5~0.7cm。后覆膜。种子通过蒸汽催芽及精确播种,表现芽齐、芽壮和苗匀、苗齐、苗壮,提高了秧苗素质。苗后除草100m用千金9mL.

五、加强秧田管理,确保旱育壮苗

按旱育壮苗模式,以调温、控水为手段,重点抓好4个关键时期,使秧苗地上和地下均衡发展,育成标准壮苗。

1.控制好温度1叶期棚温控制在25℃左右,2叶期控制在22℃左右,3叶期控制在20℃左右。出苗后及时炼苗,逐渐加大通风和炼苗时间,本着温度宁低勿高的原则。

2.控制好水分根据早晚秧苗叶尖是否吐水、中午是否卷叶、床土表面是否发自,来确定是否浇水。每次水要浇足,本着宁干勿湿的原则控制浇水次数。

3.做好健身防病工作除使用种子成膜包衣技术外,还在秧苗1.5、2.5叶期分别喷施米醋1500~3000mL/hm+磷酸二轻钾3000g/hm,这样可明显起到壮苗抗病的作用。防治立枯病效果可达100%、5.4.做好移栽准备工作移栽前2~3d采取“一控、三带”,即进一步控水蹲苗壮根、加强炼苗,带药用70%艾美乐0.06g/m(预防潜叶蝇、负泥虫等虫害),带肥用磷酸二铵125~150g/m,带生物菌肥用增产菌150~300g/hm。

六、合理耕作,提高整地质量

1.耕作制度采取以翻为主,翻旋结合的耕作制度,耕层深度在15cm以上,充分发挥耕深效应。

2.排水加强排水,做到排水处处干,充分发挥干土效应,使土壤能够释放出更多的养分。

3.整地质量地平是水稻高产栽培的前提,通过提早泡田、整地和提高整地质量,5月1日前稻田达到平、碎、软、深和高低差在3cm以内的要求。

七、合理施肥

1.施肥原则采取控氮增磷、钾,由前重施肥适量后移,基肥和追肥协调,中后期辅以叶面肥,以叶龄为指标追施。

2.施肥方法采用测土配方施肥基肥深施。

3.尿素220kg/hm、磷酸二铵120kg/hm、硫酸钾105kg/hm,硅钙肥300kg/hm2氮、磷、钾比例为2:1:(0.8~1)。基肥量占全生育期总量的比例为:尿素40%、磷酸二铵(或全营养生物有机肥)100%、硫酸钾60%。

八、适期移栽秧苗

1.插秧时间插秧时间在5月13日,秧龄40d,叶龄3.5片,不插隔夜秧,这样可充分利用前期有效积温,有利于水稻返青和分蘖期生长,增加有效穗数。

2.本田状况选择“花达水”插秧,插秧后及时覆水,以促进返青分蘖。

3.人工插秧平方米28穴,每穴5~7棵苗,插秧规格30*12cm。

九、药剂除草技术

选用安全性好的除草剂,分2次施用,确保全田无杂草。在插秧前5~7d和插秧后15~20d,分别用30%阿罗津600mL/hm和30%阿罗津600mL/hm+10%草克星150~225g/hm用甩喷法施人,水层3~5cm,保水5~7d。

十、本田管理技术

1.井水增温采用井水增温措施(小白龙增温)可使井水进入本田的温度达17℃以上,确保水稻全生育期正常生长。

2.肥水管理使用水稻叶龄诊断栽培技术。①秧苗到4叶期时,应及时施分蘖肥(5月22日),水层3~5cm,追施尿素80kg/hm。使肥效反应在盛蘖叶位(6叶),促进分蘖早生、快发。②水层在水稻全生育期中,以3~5cm间歇灌溉为主,浅、湿增温补氧,为水稻正常生长创造良好条件。③水稻进入7叶期后,即生育转换期(6月17~22日),茎数已达到计划茎数的80%左右,此时采取晒田控蘖3~5d,晒至大面积无水、脚窝无水、地表出现微裂的程度。为防止中期脱氮,根据功能叶片褪淡的程度酌施尿素15~30kg/hm2。④当进人第10叶的前半叶时(施用穗肥最佳时期,7月4~6日),如无病害发生且出现“拔节黄”,可追施尿素30kg/hm、硫酸钾45kg/hm。⑤水稻进入Ⅱ叶期,重点是防御低温冷害。在减数分裂期,加深水层至17cm以上防御障碍型冷害。⑥结实期施用穗肥能明显提高结实率和粒重,提高稻谷品质和产量,确保安全成熟,提高稻谷的品质和产量。追施尿素15kg/hm。⑦腊熟末期停止灌水,即抽穗后30d以上,黄熟初期排干。健身防病从孕穗到齐穗期,喷施磷酸二氢钾+米醋各200~2000g/hm3遍。病虫防治病虫防治可与健身防病相结合,预防为主,综合防治。①为防治褐变穗、褐变粒和稻瘟病,在水稻孕穗期(7月16~22日)结合叶面肥喷施2加收米1200mL/hm+施保克900mL/hm。②抽穗期(7月22~25日)是防治穗颈瘟的关键时期,应结合叶面肥喷施25施保克1125~1500mL/hm~防治。③6月上、中旬是水稻潜叶蝇易危害时期,应预防为主,在6月初喷施70艾美乐450~600g/hm进行全田防虫。④7月中、下旬是负泥虫危害时期,喷施敌杀死450~600mL/hm。

十一、适时收获

高纬寒地大豆杂交方法介绍 篇3

1 杂交圃设计

杂交选育的父母本是根据育种目标预先选定,需要制定详细的杂交计划及种植计划。杂交圃应采用人工精量点播,父本母本材料隔行种植,母本设计成穴,穴数根据杂交人员数量而定,父本为条播,第一片复叶展开进行定苗。操作人员可坐在母本垄上进行杂交操作。

2 杂交前准备

2.1 杂交工具准备

尖嘴镊子、不同颜色的细绳(建议红色与白色)、标签、酒精棉盒、小板凳。

2.2 杂交时间的制定

根据杂交圃生长情况,当材料达到盛花期时开始杂交,杂交前3d如果条件允许对杂交圃进行一次有效灌溉,促使杂交圃土壤水分达到基本饱和,有利于杂交的成活。根据传统杂交方法[7,8,9,10]和黑河地区实际杂交经验,无限结荚的品种取中上部花蕾,有限及亚有限结荚的品种选取中部花蕾,因底部与上部花蕾受气候环境影响较大,干旱年份容易落花落荚。

3 杂交方法

黑河地区属高纬寒地,昼夜温差较大,根据多年杂交经验,制定便捷有效的杂交方法。一般在母本盛花期的当日4:00去雄选择大花蕾,到5:00左右选择中、小花蕾,8:00以后花粉极佳时进行授粉。

由左起依次为:大花、中花、小花From the left in the order:big flower,middle flower,small flower

3.1 选花

大豆杂交选花的总体原则,必须保证选的花蕾未授粉。高寒地区昼夜温差较大,科研人员清早选择较大的花蕾,此时虽然雄蕊与柱头生长齐平,但雄蕊未散粉,此时选择大花蕾既提高成活率又无伪杂种,省时省力,大大节省杂交所用的时间。5:00左右太阳升起,气温开始回升,当温度上升一段时间后大花蕾的雄蕊开始散粉,此时不能再选择大花蕾。具体散粉的时机需要科研人员实际摸索。

3.2 去雄

3.2.1 大花蕾采用整体去雄技术

整体去雄是用左手拇指和食指轻捏花柄和花蕾基部,右手用尖嘴镊子先将其他无用花蕾去除干净,再用尖嘴镊子把全部的花萼向下或斜向下撕掉,露出整个花冠,从旗瓣向龙骨瓣方向斜向下45°角夹住花瓣上部约1/3处,轻轻向上提起,如果操作得当,可一次去干净。这种方法配合选择大花蕾的优点是:(1)去雄速度提高两倍;(2)去雄干净不易产生伪杂种;(3)不损伤柱头,提高成活率。

将准备好的彩色细绳(15cm左右)挽成环形活扣,套住去雄好的花蕾,不松不紧地系在花蕾基部。同一株上不同时间去雄的,要选用不同颜色的短细绳进行区分,每天用不同颜色的,避免重复授粉或遗漏授粉的情况发生。

3.2.2 中、小蕾采用常规去雄技术

每天根据温度的变化,开始散粉的时间不确定,如果温度升高较快,撒粉时间提前,如果大花蕾去雄的数量相对较少,建议对中、小花蕾进行去雄,增加杂交数量。中、小花蕾采用常规去雄技术。用尖嘴镊子去除花萼、花瓣,用尖嘴镊子夹花粉管并剥离,去除全部花药后应用酒精棉对镊子进行杀花粉处理。该方法缺点较多,一是杂交速度慢;二是技术不成熟,容易产生伪杂种;三是伤害柱头,杂交成功率低。

3.3 授粉

首先对父本进行提纯,防止父本不纯造成错误杂交现象。8∶00左右,选择花瓣未开,花瓣外漏的花蕾。尽量多取父本花蕾,以方便集中授粉。

授粉时,去除父本花蕾的花萼与花瓣,露出花药,用镊子夹住花柄,花药向下,对准母本的柱头,轻轻触碰两下,再将父本的花药全部倒扣在母本的柱头上,这样的好处有两点,一是保护母本裸露的柱头,制造小环境;二是花药继续散粉,增加母本柱头接触父本花药的概率。

3.4 挂牌

做完一个组合,将标签登记详细的父本、母本信息,采用铅笔登记,防止雨水使字迹模糊不清。

3.5 检测杂交果

授粉完成5d左右,检测是否成活,未成活去除标记细线。如果成活,则需要检测杂交果旁边刚刚新长出的小花蕾,及时清除,防止钻入杂交果细绳内。

3.6 加强杂交圃管理

为了提高杂交果的成荚鼓粒,应加强水肥管理,干旱时适当灌溉,人工去除杂草,对母本进行适当培土,防止倒伏。

3.7 收获

成熟后,按组合及时进行收获,将豆荚及标签一起放入网袋,通风网室保存[11]。

4 高寒地区选择大花蕾方法

杂交人员要尽量起早,在气温升高前(中、大花未散粉前),尽可能选择大花,多去雄,花蕾越大杂交成功的几率越大;注意光照与气温变化,当气温升高时(5∶00左右),边去雄边观察雄蕊是否散粉(用镊子捏住雄蕊,轻轻接触手背,观察雄蕊散粉情况)。

5 讨论

5.1 杂交方法核心技术的探讨

杂交技术中去雄(或整体去雄)与不去雄、去雄时间、边去雄边授粉或先去雄后授粉(或次日授粉)、选花的大小、选花的部位,都需要根据各地区气候特点以及大豆花器发育规律特点进行摸索[2,7,8,9,10,11,12],总结提高高寒地区大豆杂交成活率的方法核心技术为:一是人工杂交前后,对杂交圃进行充足灌溉,保证杂交期间的土壤水分充足,对提高人工杂交成功率有帮助[2,3,4,5,6]。二是母本选花部位尽量选择中上部花朵,在花未授粉之前,选花蕾越大越好。三是先去雄后授粉,利于雌蕊进一步生长发育,便于接受外界花粉,选择新鲜刚刚新散粉的父本花朵,保证父本花粉的活力。三点中最难把握的是选择母本未散粉的大花蕾,需要长期的田间操作经验,掌握不好伪杂种率就会相对较高。

5.2遗传、环境、人为因素共同决定杂交的成功率

诸多研究表明影响杂交成功率的因素很多。根据多年的杂交经验,总结四点:一是品种自身的遗传特性;二是选择杂交的时机;三是杂交圃的土壤水分含量;四是人工去雄时,尽量少用镊子触碰雌蕊柱头,利于杂交的成活。

摘要:不同地区大豆杂交方法不尽相同,结合黑河市高纬寒地地区大豆多年杂交经验,介绍了一种适合高纬寒地大豆杂交的方法。具体杂交方法为:一般在母本盛花期的当日4∶00选择大花蕾没散粉前去雄,5∶00左右选择中、小花蕾去雄,8∶00以后花粉极佳时进行授粉。先去雄后授粉的方法有利于大豆的雌蕊发育,可提高杂交成活率。适当选择母本大花集中去雄,间隔一段时间后集中授粉,既提高了成活率,又可避免伪杂种。

关键词:高寒区,大豆,成活率,伪杂种率,有性杂交

参考文献

[1]韩冬伟.大豆整体去雄杂交技术的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0(6):29-31.

[2]于伟,李磊,李智,等.大豆杂交方法与技巧[J].作物杂志,2005(6):51-52.

[3]张桂茹.大豆杂交技术[J].黑龙江农业科学,1999(2):28-29.

[4]汤玉华,季志强.介绍一种提高大豆杂交成活率简便有效的方法[J].大豆科技,1998(3):18.

[5]樊翠芹,苗玉凤,王文秀,等.影响大豆杂交成功率的因素及提高途径[J].河北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99,13(2):34-36.

[6]於宏伟,宋晓燕,周雪营.影响大豆杂交结实率的因素及解决措施[J].农业科技通讯,2008(7):163-164.

[7]卢广远,施立善.大豆整体去雄杂交技术[J].大豆科技,2009(5):47-48.

[8]王敏.影响大豆杂交成活率因素初探[J].安徽农学通报,2009,15(4):61-62.

[9]韩冬伟.影响大豆杂交成活率的因素分析[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0(9):107-108.

[10]郭凤霞,马志军,王海.提高大豆杂交成功率的有效方法[J].甘肃农业科技,1995(5):9-10.

[11]李建华,纪威,魏林楠,等.大豆杂交方法介绍[J].大豆科技,2016(2):39-40.

寒地水稻氮肥运筹试验总结 篇4

1 材料与方法

选择本地主栽的品种空育131,供试肥料为,尿素(N46%)、三料(P2O546%)、硫酸钾(K2O50%)。试验地设在856分公司科技园区,土壤质地为草甸白浆土,土壤基本理化性质为:为pH5.65、有机质4.88%,碱解氮176.4mg·kg-1、有效磷30.4mg·kg-1、速效钾314.1mg·kg-1。

试验共设计5个处理,处理1:在水稻倒四叶露尖施用穗肥;处理2:在水稻倒三叶露尖施用穗肥;处理3:在水稻倒二叶露尖施用穗肥;处理4:在水稻倒一叶露尖施用穗肥;处理5:不施用穗肥。处理1至处理4,穗肥用量占总施氮量的20%。全年施肥量为尿素14kg/亩,三料6.7 kg/亩,硫酸钾7 kg/亩,尿素基肥:蘖肥:穗肥=4:4:2,二铵基肥一次性全部施入,钾肥基肥:穗肥=7:3。

试验采取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24m2,三次重复,各小区有独立的排灌系统,水稻插秧前秧苗素质相同,田间管理均按“三化”栽培技术及叶龄模式进行。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水稻生育进程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在不同叶龄施用穗肥对水稻8叶后叶龄进程没有影响,但是由于气候因素的影响,各处理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叶现象,其中处理2和处理5减少1个叶龄,其它处理减少0.8叶龄。从分蘖进程上看,在水稻倒4叶期施用穗肥效果最好,到最大分蘖期时水稻的分蘖数最多。

2.2 不同处理对水稻叶片SPAD值的影响(见表2, 3)

水稻抽穗期后的叶片SPAD值的变化情况可以表观水稻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从4次测定结果来看,在水稻倒4叶和倒3叶期时施用穗肥,各处理水稻的功能叶片能保持较高的叶绿素含量,并且在水稻抽穗期后施用穗肥的各处理水稻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均高于不施穗肥处理。

2.3 不同处理对水稻群体密度的影响

水稻群体光分布值是太阳透射光与太阳辐射光的比值,比值的大小可以直接反映出水稻群体密度的大小,比值大说明水稻群体的密度小,比值小说明水稻群体的密度大。从表4可以看出,方差分析各处理之间差异均不显著,但是处理1的比值最低,说明处理1的水稻群体密度最大,其次为处理2,处理3的群体密度最小。

2.4 不同处理对水稻植株含氮量的影响

通过化验成熟期水稻植株含氮量,算出水稻植株体内氮素的分布情况及植株的总吸氮量,表5可以看出处理1的总吸氮量最高,与不施穗肥相比,施用穗肥能增加水稻植株的含氮量0.23-0.8 kg/亩,穗肥利用率在8.21-28.57%,其中处理1的穗肥利用率最高,处理2次之,处理3的穗肥利用率最低。

2.5 不同处理对水稻产量性状的影响

不同穗肥施用时期对水稻产量性状的影响见表6,从收获穗数上看,处理2的最高,处理1次之,处理4最低;从穗粒数上看,处理3最高,处理2最低;从千粒重上看,处理4最高,处理2最低;从结实率上看,处理4最高,处理3最低。

从产量水平上看,理论产量和实测产量趋势基本一致。经方差分析得出,在1%水平上各处理之间差异均不显著,在5%水平上处理2显著高于处理4和处理5,处理2与处理1和处理3之间差异不显著。并且表现出处理2的产量最高,与不施穗肥相比,产量提高13.66%;处理1和处理3产量次之,与不施穗肥相比,产量提高7.75%,处理4比处理产量提高0.26%。

3 结论

本试验通过研究穗肥不同施用时期对水稻生育进程、群体密度及产量的影响,得出处理2,即在水稻倒3叶期时施用穗肥产量最高;在倒4叶期时施用水稻植株吸氮量最高,氮肥利用率最高,产量也较高;在倒2叶期时施用穗肥,水稻植株吸氮量居于第三位,产量低于处理2。

摘要:试验通过研究穗肥不同施用时期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水稻倒3叶时施用, 产量最高, 在倒4叶时施用, 水稻植株含氮量最高。

寒地杂交水稻 篇5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供试水稻品种为空育131。供试壮秧剂为市面上的普通壮秧剂。供试基质为稻乐思水稻育苗基质, 由淮安柴米河基质肥料有限公司生产。

试验在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温室内进行, 所用土壤类型属轻度沼泽化草甸土, 有机质含量2%左右, pH值6.5。4月10日清水浸种, 4月18日催芽, 4月21日播芽种, 4月30日出苗, 5月18日进行秧苗素质分析。

试验设3个处理, 处理1为基质育苗, 每平方米苗床用稻乐思水稻育苗基质10.8kg作为底土, 浇透底水后播芽种, 用5.4kg水稻育苗基质覆盖;处理2为营养土育苗, 每平方米苗床用壮秧剂166g;undefined处理3为空白对照。每处理面积为8m2, 每平方米播600g芽种。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对水稻安全性评价

水稻育苗基质对水稻秧苗安全, 其表现为秧苗没有出现扭曲、畸形、矮化等现象, 水稻秧苗根系发达, 水稻秧苗远看是黄色、近看是绿色符合壮苗标准。

2.2 病害发生情况

在水稻苗期生长过程中没有发生水稻立枯病。

2.3 不同处理对秧苗素质的影响

基质育苗与空白对照相比, 株高高0.7cm, 叶龄进程快0.4叶, 根数高0.9条, 地上百株干重高0.25g, 地下百株干重高0.24g, 茎基部宽0.1mm, 充实度高0.01406g/cm。营养土育苗与空白对照相比, 株高1.1cm, 叶龄进程快0.2叶, 根数高0.4条, 地上百株干重高0.13g, 地下百株干重高0.10g, 充实度高0.00309g/cm。

3 小结

a.水稻育苗基质对水稻安全。

b.应用水稻育苗基质后在水稻苗期生长过程中没有发生水稻立枯病。

c.应用水稻育苗基质育出的秧苗符合壮苗标准。

参考文献

[1] 贾双春, 栾双.不同营养土配比对烤烟育苗的影响[J].龙江烟草, 1989 (2) :55-57.

[2] 栾双, 王爱忠, 王淑芳, 等.烤烟苗床热量状况分析初报[J].中国烟草科学, 1990 (1) :40-42.

[3] 贾双春, 栾双.烤烟苗床营养土配制与苗期施肥技术[J].烟草科技, 1991 (1) :31-34.

[4] 赵光伟, 刘德育, 辛钢, 等.关于烟草育苗温度和光照强度调控问题的研究[J].黑龙江农业科学, 1995 (4) :15-17.

[5] 焦庆明, 刘德玉, 赵光伟, 等.黑龙江省烤烟漂浮育苗试验试探[J].黑龙江烟草, 2000 (4) :16-17.

寒地有机水稻的种植技术 篇6

一、选优良种, 突出优字

有机水稻的种子, 要选择抗逆性好 (主要是抗病虫危害) 、分蘖力强、偏大穗、富营养、商品性好、优质米, 适宜旱育苗、超稀植栽培模式的优良品种, 发芽率在95%以上, 纯、净度99%以上, 不能越区种植, 保证霜前5~7天充分成熟, 做到早中晚合理搭配, 充分发挥种子的“种尽其用, 地尽其利”的作用。播前进行发芽试验, 达不到标准的不能做种子。

二、抢前抓早, 适时早播

当气温稳定在5℃时即可播种, 富锦市地处第三积温带。4月15日育苗, 4月末之前播完种, 不育5月苗, 育苗采取大棚旱育或钵体育苗, 千方百计培育壮秧。壮秧标准:秧龄35~45天, 叶龄3.5~4.5叶, 苗高13~17厘米, 根数13~15条, 百株千重3.5~4克以上, 20%的秧苗带1~2个分蘖, 叶色绿中带黄, 根系盘根好, 插后返青快。当气温稳定在13℃时, 开始插秧, 采取超稀植的插秧方式, 不插6月秧, 提高插秧质量, 做到边起秧、边插秧, 浅插, 插直、插匀、插稀, 合理密植, 发现缺苗断空地方, 进行移苗补栽, 确保苗全苗齐苗匀苗壮。

三、合理施肥, 保证供应

有机水稻只能施入有机肥, 最好施饼肥、鸡粪 (但必须腐熟、发酵) 等, 绝对不能施化肥, 施底肥要质优量足, 每亩可施2000千克发酵好的鸡粪, 施入均匀, 不能积堆, 以免烧苗, 追肥要少吃多餐, 主要追施优质农家细肥, 最好追施饼肥, 根据地力、长势和底肥多少, 合理追肥, 主要追好分蘖肥、调节肥、穗、粒肥, 保证供应水稻生育期对营养元素的需要。

四、洁水灌溉, 科学用水

有机水稻必须采取洁水灌溉, 绝不能用生活污水、工业用水灌田, 应做到单排单灌, 在水层管理上, 以浅为主, 以水增温, 以水促控, 以气养根, 以根保叶, 活秆成熟。具体灌水方法:移栽期花达水, 返青后2~3公分水层, 有效分蘖前以浅为主, 提高地、水温, 促进分蘖, 有效分蘖结束时, 对生长繁茂地块, 立即排水晒田7~10天, 控制无效分蘖, 晒田程度达到田面发白, 地面有裂纹, 池面见白根, 叶色退淡挺直, 促进根系发育。排水晒田后, 采取干、湿、干的间歇灌溉, 以根保叶, 养根保蘖。后期如遇到夜间气温低于17℃以下, 采取深水护胎, 水层15公分左右, 这是防御障碍型低温冷害的有效措施。黄熟期停水。种有机水稻一定选择水源条件好的地块, 绝不能渴水, 也不能用井水灌溉, 实在没办法用井水灌溉的, 要设晒水池, 提高水温。

五、综合防治, 抗灾丰收

有机食品水稻不能使用化学农药除草和防治病虫害, 进行人工除草, 可疏松土壤, 增强通透性, 地净苗清, 促进根系发育, 防治病虫害主要采取生物和物理措施, 例如稻田养鸭等, 搞好预测预报, 一旦发生, 立即防治。

摘要:有机水稻的种植技术应在选择优良种、适时早播、科学施肥、洁水灌溉、综合防治病虫草害五方面严格操作。

寒地水稻应用海精灵浸种效果 篇7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试验在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水稻所旧址温室内进行, 试验所用土壤类型为轻度沼泽化草甸土, 有机质含量1.9%, pH值6.4。

供试水稻品种为空育131。

供试药剂:①海精灵由加拿大龙灯集团江苏龙灯化学有限公司提供, 通用名称为含海藻酸水溶肥料;②施保克由德国拜尔作物科学公司提供, 通用名称为咪鲜胺;③皇嘉天然芸苔素由义乌市皇嘉生化有限公司提供, 通用名称为芸苔素内酯。

试验共设7个处理, 处理1~6用海精灵+施保克浸种, 处理7 (对照) 用天然芸苔素+施保克浸种。其中处理1海精灵稀释500倍, 施保克稀释3000倍;处理2海精灵稀释1000倍, 施保克稀释3000倍;处理3海精灵稀释1500倍, 施保克稀释3000倍;处理4海精灵稀释2000倍, 施保克稀释3000倍;处理5海精灵稀释3000倍, 施保克稀释3000倍;处理6海精灵稀释4000倍, 施保克稀释3000倍;处理7天然芸苔素稀释3000倍, 施保克稀释3000倍。

浸种前用1.13比重的盐水选种, 8月6日浸种 (每处理浸50g种子) , 10日6时开始催芽, 10日13、18时, 11日6时分别测发芽率, 8月11日播种 (使用水稻生物型壮秧剂, 2.5kg用在15m2) , 每处理播0.5个育秧盘, 不设重复。

适时调查出苗时期、出苗率、秧苗长势 (叶色、有无畸型、立枯病等) 。3.1~3.5叶期各处理取100株进行秧苗素质分析。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发芽率的影响

第1次测发芽率处理7 (对照) 最高为69%, 除处理6发芽率最低为52%外, 其他各处理发芽率差异不明显;第2次测发芽率处理5最高为87%, 处理1发芽率最低为68%;第3次测发芽率处理5最高为95%, 处理1发芽率最低为87%。

2.2 不同处理对出苗的影响

处理1、2、3出苗速度相近;处理7出苗速度略快于处理6, 出苗最慢的是处理6。

处理7 (对照) 出苗率最低, 处理5出苗率最高为94.5%, 比对照高9.5个百分点。

2.3 不同处理对秧苗素质的影响

秧苗素质调查结果 (见表1) 表明, 应用海精灵浸种的各处理中, 处理2、3株高高于其他处理;处理4、5、6比其他处理叶龄进程快0.2叶;处理5、6根数相同且最多, 比根数最少的处理1根数多出0.4条;处理5地上百株鲜重、地上百株干重和地下百株鲜重、地下百株干重均最重;应用海精灵浸种的各处理茎基宽相同;处理5充实度最高, 比充实度最低的处理3高0.0165g/cm。

对照比处理5株高高0.5cm, 叶龄进程快0.2叶, 根数多1.3条, 地上百株鲜重低1.34g, 地上百株干重低0.14g, 地下百株鲜重低1.52g, 地下百株干重高0.04g, 茎基宽增加0.1mm, 充实度低0.0122g/cm。

3 结论

a.在寒地水稻秧田应用海精灵浸种的不同处理对水稻安全, 没有出现畸形、叶色发黄、根系生长扭曲等现象。

b.海精灵3000倍液处理发芽率、出苗率较高。

c.海精灵3000~4000倍液处理可以增加水稻的地上百株鲜重、地上百株干重、地下百株鲜重和充实度。

寒地水稻群体产量品质优化研究 篇8

1 试验设计及方法

供试品种为垦粳3号、龙粳20, 播种时间为4月13日, 插秧时间为5月29日, 插秧时按品种分别设区, 通过每穴苗数及株行距不同设置不同的群体。采用裂区试验设计, 龙粳20区主处理A为每穴苗数不同的五个水平, 分别为A1=2苗/穴、A2=4苗/穴、A3=6苗/穴、A4=8苗/穴、A5=12苗/穴;垦粳3号区主处理A为每穴苗数不同的四个水平, 分别为A1=2苗/穴、A2=4苗/穴、A3=6苗/穴、A4=8苗/穴;副处理B均为株行距不同的六个水平:分别为B1=24cm×10cm、B2=24cm×13.3cm、B3=24cm×16.7cm, B4=30×10cm、B5=30cm×13.3cm、B6=30cm×16.7cm, 进行无重复大区试验, 每小区面积插植7行, 行长18米, 试验共用土地面积为2000m2。

本试验参试品种分别为龙粳20和垦粳3, 试验播种于4月15日, 插秧于5月29日, 试验中期调查为4次, 分别是分蘖始期、分蘖盛期、孕穗期和齐穗期, 试验结果与调查分析如下。

2 关于株高的结果与分析

无论龙粳20, 还是垦粳3, 在主处理区内各水平间株高的相关比较中, 不管什么时期的调查结果都显示了以A1=2苗/穴处理区的平均株高为最矮, 其他各水平处理的平均株高基本持平这一规律的变化, 但在每个主处理区内的6个水平的副处理间, 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 株高都有高低不同之别, 具体看, 龙粳20系列:A1区内以B6为明显偏矮, A2、A3区内均是前期差别较大, 后期基本持平, A4区内B3从始至终株高是最矮的, A5区内宽行距的处理于分蘖期间明显偏矮, 到孕穗期与其他处理持平;垦粳3系列:A1区内B3、B5略矮, A2区株高差别较为明显, 从始至终表现为窄行距的处理株高明显高于其他所有的处理, 而宽行距的又表现为偏矮, A3区内株高基本持平, A4区内B3从始至终株高是最矮的, 由上所述, 各品种在群体试验的株高表现上各有各的特点, 但基本相同的是A1=2苗/穴处理区的平均株高为最矮, A3=6苗/穴处理区内不同插秧密度的平均株高较为均衡, 处于基本持平的状态, A4=8苗/穴区内B3从始至终株高是最矮的。

2.1 关于叶绿素相对含量的结果与分析

从相关的图表中我们可以发现。

第1, 水稻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 不同时期的叶绿素相对含量存在着较大的差别, 以本试验的四个测试时期为例, 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从大到小的顺序分别是, 龙粳20:分蘖盛期 (38.1) -齐穗期 (37.3) -孕穗期 (35.2) -分蘖始期 (34.7) , 垦粳3:分蘖盛期 (37.3) -齐穗期 (36.9) -分蘖始期 (36.4) -孕穗期 (34.2) 。

第2, 在主处理设置中, 随着插秧基本苗的由少到多, 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在一定时期会出现相应地减小的趋势, 龙粳20在6月25的分蘖盛期当每穴基本苗增至8株时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显著下降, 最明显的是垦粳3, 不管是任何时期, 随着插秧基本苗的增加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会呈现阶梯式的下降趋势。

2.2 关于分蘖动态的结果与分析

第1, 无论水稻个体, 还是群体的分蘖茎数都随着每穴基本苗数的由少到多而逐步增长, 且呈阶梯式上升的趋势;如龙粳20在分蘖始期A1=2苗/穴区的每穴平均茎数不足5个, 平方米的总茎数平均150个左右, 而A5=12苗/穴处理区的平均茎数已超过20个, 每平方米的总茎数平均已接近600个。

第2, 在每穴插秧的基本苗数 (A) 相同的情况下, 调整插秧密度对水稻的分蘖动态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 尤其是调整穴距, 从10到16.7cm加大了穴距, 改善了苗间的竞争态势, 促进了水稻个体的发育, 但过分地加大穴距, 其结果就是使群体的总茎数明显地减少, 而在调整行距上, 从图表中可以发现, 在插少苗或多苗时, 也就是A1、A4、A5的处理中, 窄行距 (24cm) 处理的群体的总茎数要多于正常行距的。

第3, 无效茎的发生与品种特点息息相关, 从龙粳20看, 整体上无效分蘖是很多的, 其中大部分是产生在孕穗 (7月11日) 前, 对于主处理来说A2A3的无效茎略少一些, 对于副处理来说, A1内的6个处理的无效茎都较多, 每个主处理内的B6 (30*16.7) 处理都高于其它的副处理, A5B1 (24*10*12) 由于密度太大, 在6月15日的分蘖始期就已达到所期望的茎数, 因此后期发生的无效最多也是必然;对于垦粳3来说, 无效分蘖比龙粳20略少, 且多发生在孕穗期。

2.3 关于叶面积的结果与分析

我们考察的是孕穗期和齐穗期植株个体和群体叶面积的变化, 这两个时期水稻营养生长已开始减弱, 叶片总数完成定型, 叶面积是无论个体, 还是群体整体上都随着茎数的增加而增加, 首先, 随着每穴基本苗数的由少到多而叶面积逐步增加, 其次, 插秧的基本苗数 (A) 相同的情况下, 调整插秧密度对水稻的叶面积也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 加大插秧密度自然就会增加水稻群体叶面积, 尤其是调整穴距, 从相关图表我们可以发现, 由10到16.7cm加大了穴距, 而群体的总绿叶面积在明显地减少 (尽管在A3、A4、A5的B6-30*16.7这一点上单穴叶面积极高) , 还有, 龙粳20的绿叶面积在孕穗期仍在增加, 叶片至齐穗期才完成定型, 而其绿叶面积也明显小于垦粳3, 垦粳3的叶片基本上是在孕穗期就完成定型。

3 建议

上一篇: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下一篇:专业胜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