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油菜高产栽培技术

2024-05-04

杂交油菜高产栽培技术(精选十篇)

杂交油菜高产栽培技术 篇1

1 突出主推品种, 良种良法到位

近年来, 虽然南京市六合区推广了部分优良新品种, 但因市场上油菜品种多乱杂, 加上农技部门指导不到位, 导致农户盲目进行品种选择, 使优良品种布局不合理, 产量提升困难[1]。因此, 为控制六合区杂交油菜品种多而杂的状况, 促进油菜产业进一步发展, 农技部门要强化新品种的示范、试验, 选择适宜当地生产的2~3个主推品种, 同时为各乡镇选择当家品种、储备品种各1个。通过近年来的示范种植, 秦优10号、秦优11号和秦优7号适应性广, 抗逆性强, 高产稳产, 各镇农技推广部门应逐步引导使其成为主导品种, 并研究与之配套的栽培管理技术, 做到良种良法相配套。

2 适期播种控播量, 培育壮苗促秋发

多年来, 六合区农户在育苗过程中, 由于留用的苗床面积小、播种量过大、播种期过迟等, 使油菜苗体发育不壮, 瘦小苗、高脚苗多, 对杂交油菜冬前秋发产生影响。9月15日为油菜播种适期, 但受传统栽培观念的影响, 六合区农户常推迟10~20 d播种, 使油菜苗素质受到影响。因此, 要培育壮苗, 就需要改变农户的种植观念, 做到适期播种, 最迟不超过9月20日, 以保证油菜能在10月中下旬移栽[2,3]。

杂交油菜苗床播种量一般约为7.5 kg/hm2, 但大面积生产油菜播种量达到10~15 kg/hm2, 由于田间苗拥挤, 造成苗小、苗弱。因此, 要培育壮苗就需及早规划, 留足苗床, 采取适宜的播量。一般苗床、大田比例应为1∶6, 同时将播量控制在7.5 kg/hm2左右, 以培育壮苗。壮苗标准:油菜高、根颈粗分别为20.0~23.3、0.6~0.7 cm, 绿叶6~7片, 主根直、支根多、整株苗清秀无病虫;栽后易活棵, 秋发快, 抗寒强。

3 加强田间管理, 提高抗逆性

杂交油菜苗期-5℃持续时间过长会发生冻害, -8℃低温时间较短不会发生冻害。2008、2010年冬季在六合区-5℃

*通讯作者

以下低温持续较长的时间, 油菜发生大面积冻害死亡, 全区平均产量仅1 350 kg/hm2。同样在2009、2010年秋旱时间较长, 导致油菜冬前生长发育受到影响, 出现弱苗。因此, 要确保杂交油菜高产, 必须加强田间管理, 提高油菜的抗逆性[4]。在油菜越冬前用15%多效唑1 000倍液喷洒, 促进油菜生长发育, 提高油菜的抗寒能力。也可在严寒季节增施灰杂肥、厩肥, 防寒保苗。另外, 针对可能出现的旱情, 应推广施用稻秸秆覆盖还田技术。在油菜移栽后, 为达到保墒、保温、抑制杂草的目的, 用秸秆3 750~4 500 kg/hm2进行覆盖。同时, 在油菜收获后, 稻草可翻入土中作下一茬有效基肥。

4 优化施肥结构, 促进丰产丰收

南京市六合区农户在油菜的生产中, 偏施氮肥, 导致油菜施肥结构不合理, 同时只注重苗肥、基肥的施用, 薹肥很少施用, 造成油菜后期脱肥早衰。另外, 当地群众还忽视硼肥的应用, 引起不少田块出现“花而不实”现象, 使油菜产量明显降低。因此, 在生产上必须优化施肥结构, 重施底肥, 控氮增磷, 促进油菜丰产丰收。做到有机肥和无机肥相配合, 氮、磷、钾配套。基肥分别施腐熟有机肥、25%复混肥、尿素22.5 t/hm2、750 kg/hm2、150 kg/hm2。翌年2月中旬施用尿素150 kg/hm2作薹肥, 促进植株生长, 增加分枝和荚果数。同时, 为保证油菜丰产, 农技部门要加强硼肥的使用指导, 提高农户施用硼的意识, 基肥用量为7.50~11.25 kg/hm2, 叶面肥用量为1.5~3.0 kg/hm2。

5 重视菌核病防治, 实现油菜高产

油菜的主要病害为油菜菌核病, 由于农户生产上重视不够, 造成年年防治, 年年有损失, 致使油菜产量降低。一般年份发病株率在5%~10%, 偏重年份在20%~30%, 损失近2成之多。因此, 重视菌核病防治, 是实现油菜高产的保证。一是以近年来菌核病危害损失实例, 加强防治宣传工作, 提高农户对菌核病防治的认知度。二是加强油菜菌核病的监测工作, 及时发布病虫情报。三是适期用药, 确保防效。一般在油菜初花期、盛花期用47%多·酮可湿性粉剂1.2 kg/hm2各喷施1次, 连续2次。

参考文献

[1]刘浩, 郭吉山, 吕小青, 等.六合区中农油6号杂交油菜种植技术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 2009 (22) :44.

[2]邓大云, 阮有宏, 朱训永, 等.双低杂交油菜秦优10号在六合区的种植表现及配套栽培技术[J].农技服务, 2008, 25 (12) :28.

[3]钮光明, 朱训勇, 许学强.绵油11在本地区的种植表现及高产配套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 2006 (3) :31.

杂交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篇2

玉米是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年种植面积达到2500万公顷左右,主要分布在东北和华北玉米地区以及西南、西北的一部分地区,玉米产量1.52吨,处于世界第二位。安徽省政府2008年提出了玉米振兴计划,目标到2020年玉米年达650万吨,其主要措施只能是提高单产水平增加总产。

杂交玉米综合高产栽培技术体系涉及范围很广,针对我县现状主要是以下5项技术:使用高产专用型玉米杂交品种,扩大耐密型品种比例;推广覆盖栽培、间作套种栽培技术;推广合理密植技术,因地因品种制宜提高种植密度;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增加有机肥,科学使用有机肥;推广玉米病虫害草害防治技术。

一、品种类型及选用技术

1、玉米品种分地方和杂交品种两大类。作为异花授粉作物,其杂交一代具有显著的杂交优势,因此推广杂交玉米是提高玉米单产的重要有效途径。生产上目前推广单交种为主。

2、按籽粒形态和结构可分为硬粒型、马齿型、半马齿型,不

同的粒型品种具有不同的品质特性、生育特性、丰产性和适应性。

3、按生育期长短可分早熟种、中熟种、晚熟种。

早熟种:生育期70-100天,叶片数为18-20片,果穗短锥形,千粒重150-250克,一般产量较低。

中熟种:生育期100-120天,叶片数18-20片,果穗大小中等,千粒重200-300克,适应地区较广,产量中等。

晚熟种:生育期120-150天,叶片数20片以上,果穗较大,千

粒重较高,增产潜力大,适宜于春播。

4、按株型特点可分为叶片平展型、叶片上举型、平展和上举

结合型。不同的株型其高产栽培技术要求不同,一般要选择耐密型高产品种。

高产栽培首先要科学选用高产专用型玉米杂交品种,扩大耐密型品种比例。

二、覆盖栽培及间作套种栽培技术

1、覆盖栽培主要采取地膜覆盖栽培。它具有保温、保水、保

肥、防杂草等显著特点,从而提早播期、防旱防杂草危害,提高产量。要选择地势平坦、土层较厚、质地较好、肥力较高的土壤;结合整地施足基肥,以有机肥为主;种肥以磷、钾肥为主、氮肥为辅;播种期可比露地栽培提早7-15天;覆膜前喷洒除草剂,盖膜要拉紧铺平,紧贴地面;出苗时及时放苗出膜,用湿土封好膜口;追肥重点是穗肥。

2、间作套种栽培技术

玉米间作套种的模式主要春玉米套种秋大豆,禾本科作物与非禾本科作物套种有利于控制有害生物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光照的合理、高效利用,提高土地产出率。具有良好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三、合理密植及种植方式

1、合理密植

推广耐密型杂交玉米品种,提高单位面积群体密度是杂交玉米夺取高产的重要技术措施。株型紧凑品种可以提高种植密度,亩株可以达4500株以上,耐密型品种及株型紧凑亩株可以达到5000-6000株;土壤肥、土层深厚、光照条件好可以适当密植,反之适当减低密度。

2、合理种植方式

根据我们本土的种植方式适宜采取等行距双株留苗,一般行距60-75厘米,株距35-60厘米,每穴留双苗,苗距6-10厘米,相邻行株呈错位形,行间适宜间作豆科类作物。

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合理使用化肥

1、测土配方施肥

以肥料田间试验和土壤测试为基础,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在合理使用有机肥的基础上,提供氮、磷、钾及微量元素等肥料。

2、玉米需肥规律

玉米对氮素的需要量最多,吸收磷较氮和钾少。一般生产100公斤籽粒,需氮2.2-4.2公斤;磷0.5-1.5公斤;钾1.5-4.0公斤,三要素的比例为3:1:2。

3、施肥技术

基肥占总施用肥量50%左右,以有机肥为主,磷肥100%与有

机肥堆袄后作基肥施用。

苗肥,一般在幼苗4-5叶期结合定苗、中耕施用,应早施、轻施、偏施。基肥充足、土壤较肥、幼苗生长好的可不施或少施。壮杆肥,一般在基部节间开始伸长时追肥,约占总量的20-30%。穗肥,一般应重施。此时玉米大喇叭口期,距出穗前10天左右,是决定雌穗大小和粒数多少的关键时期,施肥量约占总追肥量的60%左右,并以速效肥为宜。

粒肥,施肥量约占总量的10%左右,注意轻施、巧施。穗肥不足,发生脱肥,粒肥可适当多施;反之,则少施或不施。

五、病虫害防治

豫南稻区优质杂交油菜高产栽培技术 篇3

【关键词】豫南稻区;杂交油菜;高产;栽培技术

双低优质杂交油菜生育期较长,增产潜力大,但在豫南稻区普遍表现为前期播种时间紧、中期越冬时间长、后期开花迟、花期短,而该地区春季又多有倒春寒,还有较重的阴害、湿害、干旱等自然灾害,这对油菜产量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因此,优质杂交油菜种植应以培育壮苗越冬、促春季稳长为主攻目标。在豫南稻区采取技术措施,促进优质油菜“秋发、春壮”是获得高产的重要途径。通过优良品种与高产栽培技术相配套实施,可以保障种植区的油菜既高产又优质,提升油菜产业的经济效益。

1 选择优良品种

选择丰产稳产性好、纯度高、品质优的双低杂交油菜品种穗源988、杂双5号、丰油10号、信优2405、油研9号等。

2 集中连片,严格隔离

油菜属于常异花授粉作物,生产上易发生生物学混杂。优质油菜生产区必须集中连片、严格隔离。根据地形地貌等自然条件以村或乡建立隔离区,隔离区与其他油菜品种或能串花的十字花科蔬菜的距离应在600m以上。1个隔离区原则上只能种1个双低油菜品种。

3 深翻耕,细整地

稻—油轮作田要在水稻黄熟期开中沟排水。水稻收获后在土壤干湿适度时进行翻犁晒垡,深耕20cm左右;秋茬旱地应及时犁耙,注意保墒;整地要求土块耙碎平整,土壤上虚下实,以利适时播种。

4 科学配方施肥

根据油菜的需肥规律和产量指标确定施肥量、施肥种类和施肥方法。中等肥力土壤要获得667㎡产量150~200kg,需毎667㎡施纯氮14~16kg;磷、钾肥及微肥用量可根据土壤养分含量施用。一般毎667㎡施五氧化二磷7.5~10kg、氧化钾8~10kg及优质硼砂1kg,氮、磷、钾的施用比例以1∶0.6∶0.8为好。

施肥方法:将有机肥与50%的氮肥和全部的磷、钾、硼肥作底肥一次性施入。然后根据苗情早施苗肥、追施腊肥、稳施苔肥、补施花肥。氮肥底肥、苗肥、蕾苔肥的施肥量比例为5∶2∶3。在苗期和蕾苔期结合病虫害防治,毎667㎡喷施0.2%的硼肥和磷酸二氢钾混合溶液50~75kg。

5 适时早播,合理密植

豫南稻区油菜适宜播期为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即水稻收割后20d内要抢时间整地播种。播种方法以直播为主,带粪条播或点播,行距为30~40cm,株距为18~20cm,播种后覆盖0.5cm厚的优质腐熟有机肥。大田播种量为每667㎡0.2~0.3kg;正常播期田块,毎667㎡留苗1万~1.5万株;晚播田块毎667㎡留苗1.8万~2万株;早播、肥力较高田块亩留苗0.8万~1万株;机收田块留苗2.5万~3万株。

6 加强大田管理

6.1 及时间定苗

在3~4叶期间苗,5~6叶期定苗,依据行距大小,按照留苗密度确定株间距。定苗后及时追施苗肥,加强管理,促苗秋发。

6.2 防冻保苗

在5~6片真叶时,毎667㎡用15%多效唑粉剂50g对兑水50kg,配成150mg/kg溶液喷施,增厚叶片,抑制根茎延伸,增强抗冻能力;

6.3 中耕保墒

雨后要结合土壤墒情浅锄保墒;抽薹期中耕培土,可破坏菌核病的子囊盘和保墒防倒。

6.4 喷施硼肥

油菜生长过程中应喷施硼肥2次。第一次在苗期,时间在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第二次在蕾苔期,时间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667㎡用0.2%硼砂溶液50kg或速乐硼30g对水50kg喷施叶面。

7 防治病虫草害

7.1 防治原則

为保护环境,确保油菜籽质量,严格禁止使用残留期长、残留量大和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农药。

7.2 及时防病治虫

油菜生长过程中主要病虫害有蚜虫、跳甲、菜青虫、小菜蛾、菌核病、霜霉病等,采取合理轮作、培育壮苗、控制氮肥施用、春季中耕培土、摘除枯黄老叶和病叶等农业措施与适当的药剂防治结合,可取得良好效果。

7.3 草害及其综合防治

我县油菜田杂草种类主要有看麦娘、猪殃殃、巢菜等,可通过水旱轮作、精细整地和及时中耕除草来控制草害。化学防治可采用免耕灭茬、土壤封闭和苗后除草3种方式。

8 适时收获

杂交油菜制种高产栽培技术 篇4

1 选地隔离

1.1 选地

制种田要求相对集中连片, 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 地势舒缓、不易发生涝害和渍害, 遭到人畜破坏的可能性较小, 连续2年没有种植过油菜或十字花科蔬菜。

1.2 隔离

为保证油菜制种的纯度, 要做好隔离工作, 其具体措施如下:一是在制种田块的周围设置1 500 m的隔离区;二是充分天然形成的丘陵或河流进行隔离;三是在制种田周围种植其他作物进行隔离, 但是要注意在隔离区种植的作物不能是其他的油菜及十字花科蔬菜[1,2]。

2 耕地、施基肥

2.1 耕地

秋季翻地, 保持土壤良好的墒情。由于秋季降雨较多, 可以在前茬作物收获后, 翻地灭茬, 可以起到蓄积雨水、改善土壤墒情的作用。在1月中旬镇压保墒, 使田块3~4 cm土层细碎。对墒情不好的地块进行冬灌或播前10 d春灌, 保证播种时土壤含水量在15%以上;或干操播种, 机械播种后及时灌溉、耙耱, 保证油菜正常出苗。

2.2 重施底肥, 平衡施肥

一般田块施用肥料氮磷比为1∶0.78。施农家肥30 t/hm2, 油菜专用肥600 kg/hm2, 播前均匀撒施, 用犁细翻入土壤中。

3 种子处理

核对父、母本种子是否正确无误, 分别进行清选、晾晒, 净度在98%上;对亲本种子进行拌种, 方法是用70%锐胜+适乐时按种子量6.25‰拌种。

4 播种

4.1 播期确定

在互助县油菜的播种时期一般为3月15—25日, 如父母本花期在7 d内相遇, 则父母本同期播种[3,4]。

4.2 播种方式

油菜一般采用专用的播种机条播, 父母本行比2∶6, 父本1行, 行距30 cm, 母本3行, 行距28 cm。种植行向与当地风向垂直。

4.3 播种量

父本播种量为1.5 kg/hm2, 加种肥混匀后加入油菜制种专用播种机父本箱内。母本播种量为4.5 kg/hm2, 加种肥混匀后加入油菜制种专用播种机母本箱内, 播种深度在3 cm左右。

4.4 播种注意事项

每一块地的边行必须播上父本;亲本种子必须有专人保管, 各环节不得出错;每台播种机必须由专人操作, 严格分清父、母本行, 行直不交叉, 保证不重播、漏播;播完后立即顺播行耱平。

5 生长期管理

5.1 苗期

5.1.1 间苗、定苗。

油菜间苗一般是在幼苗3~4片真叶时进行。可以根据幼苗的颜色、形状及心叶的颜色辨别幼苗的好坏, 疏除长势较弱、生长密度过大、有病害及与该品种特征不符的幼苗。间、定苗要一次性完成, 可结合中耕除草进行。此时还应该追施尿素60~75 kg/hm2。油菜的种植密度要根据所选用品种的特征特性、当地的气候状况、配套的管理措施及土壤的养分状况来确定, 一般情况下母本株距控制在25cm左右。

5.1.2 父本培育。

对父本进行合理的管理, 使其个体生长发育良好, 产生较多分枝, 植株高大, 花粉量充足。父本要合理密植, 忌过稀过稠, 一般株距25~30 cm。依据父母本花期差别, 给早花的父本行间开沟追施尿素15~30 kg/hm2, 或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 延长营养生长时期, 促使花期相遇。

5.1.3 确保纯度。

在苗期, 检查隔离区内所有田块、地头、菜园等地, 将所有其他油菜及十字花科蔬菜有花植株全部拔除, 确保制种的纯度和质量。

5.2 蕾薹期

蕾薹期的管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用磷酸二氢钾2.25 kg/hm2加尿素7.5 kg/hm2对水750 kg/hm2喷雾。 (2) 用硼砂3 kg/hm2加温水配成0.2%的溶液喷雾。 (3) 防虫保蕾。用氯氢菊酯150 m L/hm2, 对水750 kg/hm2喷雾。 (4) 依据植株叶片的颜色、形状及花蕾等特征拔除杂株。

5.3 初花期

5.3.1 花期调节。

如果父本较母本的开花时间提前, 为了确保授粉质量, 要及时掐去主茎顶部部分花蕾, 使父母本花期相遇。

5.3.2 确保制种纯度。

制种的纯度主要从2个方面来保证。一是确保母本的纯度。其具体的措施是拔除母本行中混杂的父本植株;将母本中花粉量少, 半不育的植株以及生长过于旺盛, 植株分叉较多的植株彻底拔除。二是确保父本的纯度。具体措施是将父本行内不符合种植品种特征特性的植株和在种植过程中发生变异的植株均拔除。要注意在清除父母本植株时要彻底, 连根拔除。清除的杂株要及时运出制种田块进行处理, 不能堆放在田间地头, 以防止其开花串粉, 影响制种纯度。开花后要根据生长状况及时、多次去除杂株, 确保盛花前将田间杂株率控制在0.5%以内。

5.3.3 追肥及病害防治。

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0.9 kg/hm2或用40%多菌灵胶悬剂1.35 kg/hm2对水1 200 kg/hm2喷雾。结合病虫害防治进行根外追肥, 用磷酸二氢钾2.25 kg/hm2对水750 kg/hm2喷雾。

5.4 盛花期

在玉米盛花期, 可以采取人工授粉的方法提高授粉率人工辅助授粉一般在晴天10:00—17:00进行, 多采用竹竿法、拉绳法等方法, 隔2~3 d进行1次。人工授粉具有提高授粉率、减少自交或串粉的优点。

5.5 终花期

在开花结束前3 d要将田中父本全部清除。清除父本要彻底, 清除后的父本要及时全部运出制种田, 勿在田间或沟渠内随意堆放。清除父本后还要进行复查, 将漏割的父本拔除。同时, 对于不符合制种要求的母本也要及时清除, 确保田间杂株率在0.1%以内。

5.6 角果期

在作物角果期要根据作物生长情况和目标产量以及当地气候条件和土壤肥力状况, 科学灌溉, 使制种田籽粒生长饱满。

6 收获

当籽粒成熟后要及时收获, 收获的标准是制种田块当获整个种植的角果80%呈黄色。在收获后不能立即就地打碾, 要晾晒10 d左右才能打碾。当收获杂交种时, 所有的收获程序都要单独进行, 以保证种子的纯度。

参考文献

[1]钟龙魁.祁连山冷凉灌区杂交春油菜制种高产关键技术[J].中国种业, 2011 (3) :58.

[2]付云龙, 赵志敏, 戚永明.汉中杂交油菜制种优势分析[J].汉中科技, 2010 (5) :20, 24.

[3]张全秀, 马生兰.浅议门源县杂交油菜制种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青海农林科技, 2010 (1) :71-72.

杂交油菜机械联合收获技术要点 篇5

一、作业流程与技术要求

油菜机械联合收获作业流程:收获机具准备→机具调试→机具试运转→田间试割→收获作业→机具维修保养→机具入库存放。技术要求:杂交油菜成熟度达到85%~90%即可进行机械联合收获作业。作业前,要求收割机脱粒间隙要调整适当,因脱粒间隙过大,脱粒不尽;脱粒间隙过小,油菜籽粒破碎率高。作业时,应做到收割干净、不漏割,割茬高度要符合当地农艺要求,收割后的茎秆应经粉碎后还田。

二、机具选型

油菜机械联合收获作业要选择带有立式分割刀装置的联合收割机,目前约翰·迪尔系列、福田系列和雷沃系列的一些机型均安装有立式分割刀装置,可供选用。没有立式分割刀装置的联合收割机也可加装立式分割刀装置。

三、联合收割机操作规程

1. 联合收割机应由熟练的专业机手驾驶,机手应熟练掌握机车跨越障碍物、转弯、收割、行走、卸粮等操作要领;机手还应对收割机适时进行维护保养,并按说明书介绍的安全操作规程正确操作。

2. 联合收割机在道路、田间行驶时,机手要注意观察周围情况,要特别注意行人和障碍物,以防意外事故的发生。1台收割机最好配备1个随驾人员,在比较复杂的环境作业时,随驾人员要下机辅助指挥正确驾驶。

3. 作业前先要进行试割,检查作业质量,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

4. 作业中要注意观察机车运转情况和作业质量,作业质量包括割茬高度、收获损失、清洁度和破碎率等技术指标,发现异常要及时检查,予以排除。

5. 机车行走方法一般采用向心回转法进行收割,先割开入口,再由外向里进行收割。

6. 割倒伏油菜时,要将拨禾轮位置调整靠前,尽可能将割台降低,逆倒伏方向进行收割,也可横倒伏方向进行收割。收割作业要注意适时停顿,以防收割的油菜将输送、脱离装置卡死。一旦出现卡滞现象,要迅速分离作业手柄、熄灭发动机,以防烧伤滚筒皮带。要在确认已完全停机的情况下,才采用人工清除卡滞作物,并待检查机车确认运转正常后,方可进行收割作业。

7. 油菜收割作业最好选在晴天早晨露水干透后进行,在气温高、特别干燥的条件下应停止收割作业。

8. 作业结束后,机手应对机车进行适时保养,清理各个装置上的杂物和尘土,特别要注意清选部分的清洁情况,要定期对轴承部位加注润滑脂,保持变速箱、发动机的润滑冷却油液面在正常高度。

四、联合收获作业技术指标

油菜机械联合收获作业总收获损失率应小于8%,破碎率小于0.5%,含杂率在3%~5%之间,清洁度大于80%。

杂交油菜高产栽培技术 篇6

蜀油636的不育系W08AB是用双低材料84001作母本, 双低材料156B作父本转育, 经数代选育于1998年育成。恢复系L06是用川油20选系经单株选育后集团选育数代育成。1999年用W08AB作母本, L06作父本配制组合。经组合鉴定、组合比较试验、大区对比试验及芥酸、硫甙、含油率测试、抗性鉴定等多项试验, 于2003年育成强优组合蜀油636 (四川省区试代号06) 。

二、产量表现及适宜区域

杂优06参加2004~2005年度四川省区试中熟组试验, 9点次试验平均亩产156.7kg, 比对照平均增产10.59%, 增产极显著, 其中增产点8个。2005~2006年度四川省区试9点平均亩产153.05kg, 比对照平均增产5.63%, 增产极显著, 其中增产点6个。两年18点次试验, 增产点14个, 平均亩产为154.87kg, 比对照增产8.08%。杂优06参加四川省不同生态区生产试验, 点点增产, 平均亩产162.29kg, 比对照平均增产10.4%。杂优06于2006年经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 命名为蜀油636 (审定编号川审油2006007) 。该品种适宜四川省大部分平、丘地区及与四川生态条件相近的地区推广种植。

三、特征特性及主要农艺性状

1. 种子性状

种子黑褐色, 圆形, 千粒重3.71g, 含油率40.05%, 芥酸含量0.1%, 硫苷含量20.38umol/g, 芥酸和硫苷含量均符合国家双低油菜标准。

2. 植株性状

株高200cm左右, 株型紧凑。匀生分枚, 分枝部位适中。雄蕊发育好, 恢复率恢复度均为100%。单株有效角果500个左右, 每个角果17粒上下。

3. 生育期

全生育期226天。

4. 抗逆性

抗寒、抗倒。经四川省农科院植保所接种鉴定结果, 中抗菌核病, 低抗病毒病。自然条件下抗 (耐) 菌核病和病毒病能力强于对照。

5. 适应性

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试种, 株高165cm, 全生育期185天, 适合本地对油菜株高和熟期的要求。

四、高产栽培要点

1. 播种期

川西平原育苗移栽期9月17~23日播种, 苗龄30天左右移栽;川南适当偏晚。直播宜在10月上旬播种。每亩用种量100g。

2. 栽植密度

川西平原育苗移栽每亩6 000~7 000株, 其它区域可按当地大面积中熟推广品种栽植密度移栽。

3. 施肥管理

川西平原中等肥力土壤亩施纯氮11~13kg、硼肥0.5~1.0kg。重底早追, 移栽成活后早施苗肥。开盘肥做到冬前早发。巧施蕾薹肥, 施肥要保证前期营养器官发育良好, 后期生殖器官枝多果茂, 注重农家肥和化肥配合使用, 氮、磷、钾合理搭配。其它区域可参照当地大面积中熟推广品种施肥量施肥。

4. 田间管理

杂交油菜高产栽培技术 篇7

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 海拔高、太阳辐射强、气候冷凉、日照时间长、空气湿度小、昼夜温差大, 是油菜生长最适宜的地区之一。独特的地理位置和高原大陆性气候既有利于喜温凉作物形成高产, 也有利于作物高产遗传基因的表达和高产性状的巩固。为此, 青海是多种喜温凉作物高产品种的育成地和良种供应地, 青海已成为北方春油菜区及南方弱冬性油菜种植区繁种、制种的重要基地。国际油料协会主席道耐博士指出, “青海是油菜制种生产的最佳产地, 自然生态环境非常有利于异花授粉作物的繁种和制种, 是天然的杂交种制种基地”;中国工程院院士傅廷栋教授指出, “青海为弱冬性油菜不育杂种的最佳制种基地”[1]。

2 青海省油菜生产现状

近年来随着全省农业结构调整, 随着优质油菜的推广, 油菜种植面积有了较快的增长, 常年种植面积20万hm2, 总产达28.2万t。我省油菜籽含油丰富, 一般在39%~42%之间, 油菜籽榨油后的菜籽饼 (北方俗称麻渣) , 含纯氮4.6%、磷2.5%、钾1.4%, 是肥效优良的综合性肥料;含粗蛋白30%、粗脂肪10%以上, 可作为家畜的精饲料。油菜主产区无工厂或远离工厂, 产品污染程度小, 病虫发生较轻, 农药使用量低, 基本符合无公害生产标准。

3 青海省油菜品种布局

青海省属青藏春油菜生产区, 传统种植的油菜品种主要有两类: (1) 甘蓝型油菜 (俗称大油菜) , 主要品种有油菜青油14号等, 占我省油菜栽培面积的25%左右, 主要在海拔2800m以下地区种植; (2) 白菜型油菜 (俗称小油菜) , 主要品种有青油241等, 占我省油菜栽培 面积的75%左右, 主要在甘蓝型油菜不能正常成熟的高海拔地区 (海拔2800m以上地区) 种植。近年来, 在青海省农业科研人员的精心培育下, 先后培育出“青杂”1、2、3、4、5号和“互丰010”等品种, 逐步实现了杂交油菜的“低芥酸、低硫甙”双低优质品种的推广, 尤其是青杂3、4号等优质杂交油菜的培育推广, 将甘蓝型杂交油菜适宜种植面积由原来的海拔2700m以下, 提高到海拔3000m, 增加了约6700hm2的杂交油菜种植区域。

4 优质杂交油菜品种介绍

4.1 青杂一号 (青油331)

由青海省春油菜研究开发中心培育的高产优质春性双低甘蓝型杂交种。1996年经青海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生育期为123d, 株高170cm, 千粒重4.6g, 籽粒含油量42%, 油中芥酸含量0.57%, 饼粕中硫甙含量29μmol·g-1, 符合双低标准。一般产量3375~3750kg·hm-2, 高产可达4500kg·hm-2。适合海拔2800米以下的地区种植。

4.2 青杂二号 (303)

是青海省春油菜研究开发中心育成的高产优质春性甘蓝型油菜杂交品种。2000年12月通过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评审通过。生育期127d, 株高174.2cm, 千粒重4.2g, 籽粒含油量45.2%, 油中芥酸含量0.65%, 饼粕中硫甙含量27.8μmol·g-1。一般产量3450~4200kg·hm-2, 高产可达4500kg·hm-2。适宜海拔2800米以下的地区种植。

4.3 青杂三号 (E144)

是青海省春油菜研究开发中心育成的高产优质特早熟甘蓝型油菜杂交种。2001年经青海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评审通过。生育期108d, 株高146.4cm, , 千粒重3.6g, 籽粒含油量44.3%, 油中芥酸含量0.75%, 饼粕中硫甙含量20.76μmol·g-1。一般产量2625~3375kg·hm-2, 高产可达3750kg·hm-2, 是替代在海拔2800~3000m地区种植的白菜型油菜的理想品种。

4.4 青杂四号 (025)

是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春油菜研究所选育的特早熟优质甘蓝型杂交种。2005年经青海省第七届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审定, 定名青杂4号。生育期106d, 株高145.38cm, 千粒重3.5g, 经济系数0.31, 籽粒含油量45.15%, 油中芥酸含量0.73%, 饼粕中硫甙含量30.6μmol·g-1。一般产量2700~3000kg·hm-2, 适宜在海拔3000m左右的高海拔旱地直播, 也可在热量条件较好的地区复种。

4.5 青杂五号 (305)

是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春油菜研究开发中心培育的甘蓝型春油菜杂交种。2006年通过了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生育期134d, 株高171cm, 千粒重3.9±0.25g, 籽粒含油量45.23%, 油中芥酸含量0.25%, 饼粕中硫甙含量18.56μmol·g-1。一般产量3900~4200kg·hm-2, 适合于我国青海、甘肃、内蒙等省区的甘蓝型春油菜区种植。

4.6 互丰010

是互助县农技推广中心培育的甘蓝型春油菜杂交种。生育期127d, 株高181.2cm, 千粒重3.8g, 籽粒含油量45.55%, 油中芥酸含量1.07%, 饼粕中硫甙含量25.93μmol·g-1。该品种耐病性强, 一般产量3570kg·hm-2, 最高达4781.7kg·hm-2。适合海拔2780米以下的地区种植。

5 优质杂交油菜无公害栽培技术

5.1 茬口选择

选择麦茬、豆茬地, 以豆类和休闲地对油菜的增产作用最好。油菜不宜连作。

5.2 地块选择

水地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的地块;旱地选择耕层深厚, 肥力中上的地块。

5.3 品种选择

选择抗病虫、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品质优、丰产性好的杂交油菜品种。在海拔2600米以下地区选用青杂2号、青杂5号;在海拔2600~2800米地区选用青互丰010、青杂1号;在脑山地区选用特早熟甘蓝型杂交油菜青杂3号、青杂4号。

5.4 播前翻耕整地

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深翻, 耕深25cm, 要求耕深一致, 不重不漏, 犁垡齐平。早春土壤解冻20cm时进行土地平整, 达到地平、土细、墒足、上虚下实的状态。

5.5 药剂拌种、沼液浸种

沼液浸种可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成秧率, 促进种子生理代谢, 提高秧苗素质, 而且可增强秧苗抗寒、抗病、抗逆性能。具体方法是:在播前用PH7.2~7.6、比重1.044~1.077的沼液将晒干的油菜籽种浸泡3~4小时, 然后用清水洗净沥干后即可播种。生产无公害油菜应优先选用沼液浸种。

药剂拌种可预防油菜苗期害虫黄条跳甲、茎龟蟓及菌核病。具体方法:用70%锐胜种衣剂按种子量的0.3%~0.5%、2.5%适乐时种衣剂按种子量的0.8%~1%进行包衣, 播前3~30d拌种。70%锐胜种衣剂在干旱年份有刺激出苗作用, 保苗效果好, 抗虫性强, 对油菜苗期害虫黄条跳甲和茎龟蟓防效达85%以上[2]。2.5%适乐时种衣剂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效达60%~69%。

5.6 适时播种

春油菜的播期要掌握一个原则:春天融雪解冻, 日平均气温稳定在2~3℃, 地温达到可耕程度时进行播种, 最能获得理想的产量。我省适宜在3~4月上旬播种。为了提高播种质量, 保证出苗率, 在播种技术上提倡浅播和条播。油菜播深应掌握在2~3cm。

5.7 配方施肥

油菜的施肥要抓好施足底肥、增施苗肥、稳施苔肥和巧施花肥几个主要环节。

施足底肥是促进油菜前期早发, 中期稳长, 后期不早衰的主要措施。底肥应以有机肥为主, 并与氮、磷、钾化肥合理搭配。一般川水地每hm-2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52500~60000kg、尿素150~187.5kg、磷酸二铵187.5~225kg、硼砂30kg。半浅半脑地区每hm-2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30000~45000kg、尿素150~187.5kg、磷酸二铵112.5~150kg、硼砂30kg。脑山地区每hm-2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45000~60000kg、尿素112.5kg、磷酸二铵150~187.5kg、硼砂30kg。其中尿素、磷酸二铵各37.5kg·hm-2作种肥随拌随播, 磷肥全部作底肥。

增施苗肥是培育壮苗的关键。一般水地油菜幼苗4~5片真叶时结合浇水追施尿素45~60kg·hm-2;旱地结合降水或行间开沟追施尿素60~75kg·hm-2;脑山地区追施尿素37.5kg·hm-2。追肥要根据土壤肥力、幼苗长势而定, 切忌追肥过多, 造成油菜贪青晚熟, 从而影响产量。

稳施苔肥是促进油菜早发、苔茎粗壮、分枝多、角果多、籽粒多的关键措施。油菜蕾苔期用1%尿素水、0.2%磷酸二氢钾溶液、0.02%浓度的硼酸溶液叶面喷施3~4次, 可增产43.7%。

巧施花肥是促进油菜丰产增收的关键措施。在油菜初花期用0.2%磷酸二氢钾和0.4%硼砂水溶液喷雾, 可防止油菜植株早衰, 增加籽粒千粒重。

5.8 田间管理

5.8.1 合理灌溉

播前灌溉是保证油菜出苗率和苗期良好生长的有效措施。油菜忌播种后灌水, 因为播后灌水易发生板结, 不利于油菜的出苗。灌苗水一般都在间苗或定苗时进行。一般在苔花期至少灌水2~3次, 并应早灌, 灌水量应比前期更大。油菜角果发育期 (终花后) 应灌1~2次水。最后一次灌水群众称为“攻子水”。油菜生育后期充足的水分条件对产量增加有很大作用。但在阴雨多涝的情况下, 在低洼易涝地区油菜开花至成熟期间应注意排水。

5.8.2 合理密植

油菜合理密植的原则是:早播宜稀, 晚播宜密;晚熟品种宜稀, 早熟品种宜密;肥田宜稀, 瘦田宜密。我省川水地区油菜的适宜留苗密度是15~18万株·hm-2, 浅山地区油菜的适宜留苗密度是18~22.5万株kg·hm-2, 半浅半脑地区油菜的适宜留苗密度是19.5~30万株·hm-2, 脑山2800~2900m地区油菜的适宜留苗密度是37.5~45万株·hm-2、2900m以上地区75~120万株·hm-2。要求当油菜幼苗4~5片真叶时按要求的密度一次性定苗。间定苗要依据留壮苗, 间弱苗;留大苗, 间小苗;留匀苗, 间稠苗;留纯苗, 间杂苗的原则, 以利培育壮苗。

5.8.3 中耕除草

油菜应进行2次以上的中耕除草工作。第一次是在苗齐以后, 结合间定苗工作一起进行, 中耕深度3~5cm即可, 且只在行间浅锄, 以利根系迅速发展。第二次在定苗以后进行, 中耕深度应加深到10cm左右。

5.8.4 防治病虫害

我省油菜病虫害较多, 主要有黄条跳甲、茎象甲、露尾甲、蚜虫、小菜蛾、甘蓝夜蛾、角野螟和油菜菌核病等。必须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 采用农业、物理、生物、化学等措施综合防治。化学防治时严格按照无公害农药安全使用标准进行, 推荐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药剂, 如70%锐胜可散性粉剂、2.5%适乐时悬浮种衣剂、2.5%高效氟氯氰菊酯乳油、10%吡虫啉乳油、2.5%溴氢菊酯乳、40%乐斯本乳油、50%百·菌核净可湿性粉剂、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等。

5.9 适时收获, 及时打碾

油菜适宜收获期应掌握在全田70%~80%植株黄熟, 角果呈现黄绿色, 大部分角果内种皮处于变色阶段, 分枝上部尚有绿色角果时进行收获, 最易保产丰收。

摘要:本文通过介绍青海省气候特点、地理优势、春油菜生产现状及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 提出优质杂交油菜无公害栽培技术, 以期为我国北方春油菜生产区种植优质杂交油菜提供参考。

关键词:春油菜,品种,优质,杂交油菜,无公害

参考文献

[1]青海省种子管理站.青海省油菜情况简介[EB].中国油菜网, 2004-04-30

杂交油菜高产栽培技术 篇8

1 特征特性

云油杂2号属甘蓝型细胞核不育系和恢复系两系杂交组合,长势强,根系发达,叶宽大肥厚色深,花期繁茂,花瓣平伸,重叠色深,植株生长稳健整齐一致性较好。结荚层厚,分枝部位低,有效分枝数多,有效角果多,角粒多[3]。生育期秋播183~209 d,夏播102~123 d,属中早熟杂交组合。经过多年的试验示范观察得出,其株高一般148.5~173.6 cm,第1次有效分枝数在4.8~8.2个,单株有效角数160.0~368.9个,角粒数16~22粒,千粒重3.0~3.4 g,单株生产力达21.9g,种子呈圆形,种皮呈黑色。经农业部农业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昆明)测试,含油量43.31%,芥酸含量0.16%,商品芥酸含量接近0,硫甙含量22.86μmo L/g,含油量45.53%。是一个高产、稳定、高抗白锈病和病毒病、耐寒、耐旱、抗倒、杂种优势明显的优良品种[3]。

2 产量表现

2.1 区域试验

2002—2004年在丽江市承担的“云南省甘蓝型优质杂交油菜新组合”区域性试验中,云油杂2号2年折合产量分别为5 400.0、5 512.5 kg/hm2,比花油3号(常规对照种)增产41.18%和44.10%,比云油杂1号(杂交对照种)增产44.97%和37.60%。2年平均产量5 456.25 kg/hm2,比花油3号增产42.65%,比云油杂1号增产41.17%[4]。2004—2005年在丽江市承担的“云南甘蓝型夏季优质油菜新品种多点试验”中,在海拔2 450 m的白沙乡2年折合产量分别为3 277.5、3 390.0 kg/hm2,比云油21号(常规对照种)增产幅度为9.3%和13.0%。2年平均产量3 146.25 kg/hm2,比云油21号增产11.25%;在海拔为2 770 m的太安乡2年折合产量分别为2 103.0、2 812.5 kg/hm2,比云油21号(常规对照种)增产18.3%和20.2%。2年平均产量2 457.75 kg/hm2,比云油杂2号增产19.3%。试验结果表明,云油杂2号杂种优势明显,比常规品种增产显著,在其适宜生态区种植并辅之以适当的栽培措施即可表现出显著的增产优势[5]。

2.2 生产示范及大面积推广

2001年10月至2002年5月进行引种观察、鉴定试验,其折合产量5 248.5 kg/hm2,较对照花油3号增产21.6%;2003年在玉龙县黎明乡(原金庄乡)小面积示范7 300 m2,平均实收产量4 800 kg/hm2,之后示范、推广面积逐年增加,单产逐年提高,带动了油菜产业的生产和发展。通过7年的示范推广,面积达6 600 hm2左右,产量最低在2 353.50kg/hm2,一般在2 700~4 300 kg/hm2,最高已达5 499.5 kg/hm2,特别是2010年小春油菜生产受到百年不遇的旱灾,再加上丽江油菜生长前期和中前期连连受冻,严重影响了收成。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云南省现代农业油菜产业体系建设的百亩核心样板,平均产量3 813 kg/hm2,其中高产试验780 m2,实收产量5 287.50 kg/hm2;千亩连片的综合技术推广示范区,平均产量2 552.25 kg/hm2,比其他品种增产16.09%。说明该组合不仅稳定,还具有较高的增产潜力。

3 田间表现

一是秋播栽培。种植在海拔1 600~2 400 m的产区,出苗进度较快,苗期生长迅速,成熟期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比较理想,高抗白锈病、病毒病,对低温冷害有一定的抗御性和耐寒性。海拔2 480 m的玉龙县拉市乡于10月18—24日播种,出苗缓慢,苗期长势较弱,冻害严重,各时期生育进度缓慢,严重影响了收成。二是春夏播栽培。通过多年的试验、示范总结,丽江夏播秋收油菜的最佳播种期,根据所在地区海拔决定。海拔2 780~3 200 m的高寒山区,一看当年当地的气象情况;二看土壤墒情;雨水来得早,土壤墒情好的情况下,可在4月20日至5月20日播种[4]。播种过早,在抽薹开花期往往遇到高温干燥,影响开花、授粉结荚,造成减产。播种过晚,油菜蹲苗时间短,体内所积累的营养物质少,造成角少、粒小,甚至到9月中旬高寒地区气温逐渐下降,使荚粒成秕降低千粒重。海拔2 400~2 700 m的地区,可在5月20日至6月15日播种,切勿过晚播种,以免造成减产[4]。

4 高产栽培技术

4.1 统一供种,适时播种

充分利用F1代种子杂种优势,并防止假冒伪劣种子进入种植市场;严禁利用F2代种子产生不育分离造成严重减产。抓紧节令,做到实时早播,滇西北地区的丽江,一般9月底至10月上中旬播种(根据各地气候、土壤墒情因地制宜),翌年5月上中旬成熟,生育期183~209 d[6]。分墒打塘或条塘点播,土壤肥力较好的中上等田块2.3 m开墒,2 m墒面,行距40 cm,塘距30 cm,每塘留3苗,预计基本苗24.0万~25.5万株/hm2;土壤肥力较瘦薄的中下等田,行距33 cm,塘距30 cm,每塘留3苗,预计基本苗27万~30万株/hm2。

4.2 科学施肥,合理浇水

施足农家肥22.5~30.0 t/hm2,同时必须配合施用氮、磷、钾、硼、锌肥。全生育期施肥量为:尿素600~750 kg/hm2、磷肥450~750 kg/hm2、硫酸钾75~150 kg/hm2、硼肥15.0~22.5 kg/hm2、锌肥30~45 kg/hm2。把氮肥总量的25%与所用磷、钾、硼、锌等肥一次性作为种底肥施用。总氮肥量的60%在五叶期作抽薹肥,其余15%在薹高15~20 cm作荚粒肥补充。出苗水要小水慢灌、浸灌,严禁大灌、满灌、上满下流;特别是中、后期速灌速排,严防长灌长泡,以防倒伏[6]。

4.3 规范田间管理

出苗后必须做到“三早”,一是早间苗,分2次进行,第1次出苗后乳叶呈“十”字叶时拔除塘心密集苗;第2次间苗在2.5~3.0叶进行。二是早定苗,必须在4.5~5.0叶定苗。三是早防虫,在出苗后5~7 d内用敌敌畏或掉死虫乳剂对水防治油菜叶蜂、七星瓢虫、菜青虫等。谢花期剔除脚叶、老叶,以改善田间通透性。加强病虫草鼠害综合防治,农业防治主要采取轮作。病害进行药剂防治,如有根肿病于定苗后期用75%百菌清1 500倍液灌根;菌核病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律、50%多菌灵600倍液防治。虫害采用物理防治(黄色诱杀虫)、生物防治以及化学防治。化学防治主要药剂可选用25%快杀灵乳油125倍液、50%高效氯氰菊酯或10%吡虫啉、52.25%农地乐乳油1 000~2 000倍液、40%速灭杀乳油4 000倍液、25%敌杀死乳油4 000倍液。杂草应采取播前除和苗期防除相结合[7]。

4.4 按时收获

做到八黄十收,适时脱粒,防止霉烂和减少不必要的损失。一般要在角果充分膨大、80%角果呈蜡黄色、籽粒呈黑褐色时及时采收堆捂。7~10 d达到自然成熟后立即打晒,装袋在通风干燥处贮藏[5]。

摘要:推广利用杂交油菜品种是油菜产业提质增效的有效方法,丽江市在承担云南现代农业油菜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中,引进系列杂交油菜新品种试种筛选,获得最适宜丽江种植的早熟、优质、高产、高含油量杂交品种新品种云油杂2号。总结了云油杂2号的特征特性、产量及田间表现,并从播种时间、肥水调控、田间管理、收获等方面介绍了其配套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种植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杂交油菜,云油杂2号,种植表现,栽培技术,云南丽江

参考文献

[1]蒋海玉,和爱花,冯云生,等.双低杂交油菜云油杂2号的主要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J].种子,2006,25(1):86-87.

[2]傅廷栋.油菜杂种优势研究利用的现状与思考[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8(30):1-5.

[3]符明联,李根泽.云南省甘蓝型优质杂交油菜规范化栽培技术[M].昆明:云南科学出版社,2009:72.

[4]和爱花.优质油菜新品种云油23号[J].云南农业,2004(6):10.

[5]蒋海玉,文和明,和爱花,等.云南杂交油菜新组合的生态适应性分析[J].西南农业学报,2008,21(1):26-29.

[6]和立宣,张浩,和爱花.丽江市油菜规范化高产栽培技术[M]∥丽江市种植业实用普及读物,(出版社不祥),2008:25-26.

杂交油菜高产栽培技术 篇9

蜀油636的不育系W08AB是用双低材料84001作母本、双低材料156B作父本转育, 经几年数代选育, 于1998年育成。其恢复系L06是用“川油20”选系经单株选育后再经集团选育, 经几年数代育成。1999年用“W08AB”作母本、“L06”作父本配制组合, 经组合鉴定, 组合比较试验, 大区对比试验, 芥酸、硫甙、含油率测试, 抗性鉴定等多项试验研究, 于2003年育成强优组合蜀油636 (四川省区试代号06) 。

二、产量表现及适宜区域

杂优06参加2004~2005年度四川省区试中熟组试验, 9点次试验平均亩产156.7kg, 比对照平均增产10.59%, 增产极显著, 其中增产点8个。2005~2006年度四川省区试9点平均亩产153.05kg, 比对照平均增产5.63%, 增产极显著, 其中增产6个点省。两年18点次试验, 增产点14个, 平均亩产154.87kg, 比对照增产8.08%。杂优06参加四川省不同生态区生产试验, 点点增产, 平均亩产162.29kg, 比对照平均增产10.4%。杂优06于2006年经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 命名为蜀油636 (审定编号川审油2006007) 。

该品种适宜四川省大部分平、丘地区及与四川生态条件相近的地区推广种植。

三、特征特性及主要农艺性状

1. 种子性状

种子黑褐色, 圆形, 千粒重3.71g, 含油率40.05%, 芥酸含量0.1%, 硫苷含量20.38umol/g, 芥酸和硫苷含量均符合国家双低油菜标准。

2. 植株性状

株高200cm左右, 株型紧凑, 匀生分枚, 分枝部位适中, 雄蕊发育好, 恢复率、恢复度均为100%, 单株有效角果500个左右, 每角果17粒左右。

3. 生育期全生育期226天。

4. 抗逆性

抗寒、抗倒, 经四川省农科院植保所接种鉴定, 中抗菌核病, 低抗病毒病。自然条件下抗 (耐) 菌核病和病毒病能力强于对照。

此外, 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试种, 株高165cm, 全生育期185天, 适合当地对油菜株高和熟期的要求。

四、高产栽培要点

1. 播种期

川西平原育苗移栽以9月17~23日播种为宜, 苗龄30天左右移栽;川南适当偏晚。直播宜在10月上旬播种。每亩用种量100g。

2. 栽植密度

川西平原育苗移栽每亩6 000~7 000株, 其它区域可按当地大面积中熟推广品种栽植密度移栽。

3. 施肥管理

川西平原中等肥力土壤亩施纯氮11~13kg, 硼肥0.5~1.0kg。重底早追, 移栽成活后早施苗肥。开盘肥做到冬前早发。巧施蕾薹肥, 施肥要保证前期营养器官发育良好, 后期生殖器官枝多果茂, 注重农家肥和化肥配合使用, 氮、磷、钾合理搭配, 其它区域可参照当地大面积中熟推广品种施肥量施肥。

4. 田间管理

油菜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 篇10

一、播前准备

选用适宜的油菜良种,是实现油菜高产的基础,故应选用甘蓝型“双低”油菜品种,如油研7号、油研9号、杂选1号等;播种前6~8天,要晒种2~3天,每天晒种3小时左右,并经常翻动,使种子受热均匀,但不能将种子放在水泥地上晒,以免高温灼伤种子;晒种后每千克种子用磷酸二氢钾20克、硼酸或硼砂5克(先用少量温水溶解),对水5千克,浸泡种子24小时后捞出待播。

二、培育壮苗

1. 选择床地。应选择背风向阳、水源方便、土地平整、土壤肥沃疏松且3年内未种过十字花科作物的旱地做苗床地,其面积与移栽大田面积之比为1∶6~8。

2. 制作苗床。对苗床要深耕10~12厘米,耙地碎土,除尽秸秆和杂草,然后开沟做厢,厢长视移栽面积而定,厢宽1~1.2米、高10~12厘米。每亩苗床需施入优质腐熟农家肥1200~1600千克、过磷酸钙16~18千克。方法是先将两种肥料拌均匀,然后施入苗床并使肥料与表土充分混合,再用人粪尿对水浇施,让苗床保持湿润。

3. 适时播种。与常规油菜育苗移栽相比,油菜地膜覆盖栽培的播种期可向后推迟8~10天,以在寒露节至秋分节之间播种为宜。

4. 适量播种。一般每亩苗床播精选的种子0.6千克左右,要先播70%,再播20%,最后用10%的种子补稀。

5. 床地管理。播种后应注意浇水,保持床土湿润;出苗后要及时进行匀苗、定苗,剔除杂苗、弱苗、病苗,每亩留苗160~180株;定苗后要施提苗肥,每亩用清粪水600~800千克追施;移栽前6~8天施送嫁肥,每亩用尿素3千克对水追施。

三、盖膜移栽

1. 整地施肥。油菜无论是种在稻田还是种在旱地,移栽前都要进行整地,做到土地平整细碎,同时还要开好腰沟和围沟,然后施肥。每亩用腐熟农家肥1500~1800千克、磷肥25~30千克、硼肥0.6~0.8千克,拌匀后作为底肥施入。

2. 合理密植。油菜地膜覆盖栽培所需地膜,应选择宽2米的微膜,还要注意足墒盖膜。杂草较多的田块,盖膜前每亩可用乙草胺80~100毫升对水50千克喷雾,喷后2小时覆膜。当油菜苗有5片真叶、苗龄35~40天时,即可进行移栽。应在覆盖的地膜上破膜移栽4行油菜,行距50厘米,窝距25厘米,每窝移两株,每亩种植10666株。

四、大田管理

1. 控旺防冻。对生长过旺的田块,在冬前每亩用15%多效唑50~60克对水50千克喷施,这样既能抑制旺长,又有防冻作用。

2. 适时追肥。开春后,每亩用尿素15~20千克追施1次薹肥。初花期和结荚期各喷1次叶面肥,用0.2%磷酸二氢钾、1%尿素混合液制作叶面肥,每亩每次喷施肥液50千克。

3. 病虫害防治。防治油菜菌核病可用50%多菌灵500倍液喷施;防治白粉病、霜霉病,可用波尔多液防治;防治蚜虫,在冬前和开春后各喷药1次,每亩每次用吡虫啉40克,或40%氧化乐果50克,对水50千克喷雾;防治菜青虫可选用50%辛硫磷1000~1200倍液喷施。

上一篇:室内装饰工程造价控制下一篇:职中学生的心理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