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向日葵为题的记叙文

2024-04-24

以向日葵为题的记叙文(共15篇)

篇1:以向日葵为题的记叙文

以向日葵为题的记叙文800字

那天,妈妈说带我去桥边看花展。我一听,高兴地手舞足蹈,一蹦三尺高,胜利的“剪刀手”高高举过头顶,嘴里不停地喊着“太好了,太好了……”!

不一会儿,我和小伙伴就来到了桥边植物园,一进大门,一股植物的清香扑鼻而来,让人神清气爽,特别是各种造型的花儿可真让人赏心悦目,花儿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特别耀眼,美丽极了!

我们走进了植物大棚里。哇!里面的植物可真多啊!有满天星、风信子、仙人掌、红白掌、白玉兰、吊兰……特别是食虫植物猪笼草,像一个笼子,可真有趣!

走出大棚,我发现了一大片向日葵,多么像一片金色的海洋啊!瞧!它们像一张张大笑脸对着太阳笑呢!许多蝴蝶和蜜蜂在葵花园中飞来飞去,一阵风吹来,金色的葵花瓣飘落在我的脸上,我细细地观赏起来。向日葵的杆子很粗壮,像哨兵似的挺立在阳光下,显得生机勃勃。绿油油的杆上布满了毛茸茸的小刺,我用手轻轻一摸,痒痒的,还有一点扎手哩!它的叶子宽大,而且很薄,绿油油的像一把把小扇子,均匀地长在向日葵的粗杆上。瞧!花盘芯是棕色的,花盘四周围着一圈黄澄澄、又细又长的花瓣。我发现花盘里还藏着密密麻麻的,可爱的“小宝宝”瓜子呢!看着可爱的.瓜子宝宝,我真想抠出来几颗尝尝。瞧!瓜子里有油亮亮的液体流出了。

我想,一定是勤劳的小蜜蜂穿梭在向日葵的花海中,辛勤地采着向日葵的花粉制作出来的吧!我和小伙伴用手蘸了蘸,舔了舔,一股瓜子的清香扑鼻而来,还带着丝丝甜味呢……

我们在葵花丛中观赏着、讨论着,欢声笑语传遍整个葵花园。多美的向日葵啊!

篇2:以向日葵为题的记叙文

我爱向日葵,爱的不仅仅是花瓣饱含温暖并拥有鲜艳光泽的黄色,更爱见到向日葵后心里洋溢的温暖。金色的摇篮、灿烂的光芒、璀璨的心灵、闪亮的星辰、发光的梦想… …都属于向日葵。当时,我看到了它们,很羡慕过一番。

在这里,只有一段短短的时光,但我依然很清楚地记得这里的一切。向日葵的海洋,其中纵横穿插着一条有一条空隙,可以说,是这“绿色海洋”的街道。在里面行走的人们,都被陶醉了,我也不多如此,心中拥有说不出的高兴,同时夹杂着一丝渴望——渴望自己多在这美好的地方停留一刻。你看过向日葵的微笑吗?那是最可爱、最灿烂的。在这个百花园里,玫瑰的嫣然一笑,牡丹的回眸一笑中,它的笑自然不显眼,但它身上独有的金色却逼人的眼,那抹耀眼的色彩,如同它的生命一样充满了激情,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欣欣向荣的向日葵,在我儿时就爱上了与伙伴们交流自己最爱什么花。百合、茉莉、玫瑰、蝴蝶兰……“傻傻”的我选择向日葵,静静地抬头仰望天空。我相信它美好而又饱含希望!

如果我是画家,我将用我五彩的水粉,勾勒出它在阳光下绽放美丽的那一刻;如果我是摄影家,我将用我精湛的技术,定格在它最灿烂的时刻;如果我是个音乐家,我将用我七彩的音符,谱奏出它最婉转动听的歌曲;如果我是作家,我将用我最优美的语句,为它作一首精妙绝伦的小诗。

可我什么也不是,我只是繁华都市中,我只是一名小学生,如同一只小蚂蚁。我只能用我那颗最真挚的心,来感受它,感受向日葵的点点滴滴。无论是笑,是泪、是喜、是忧。阳光下,我与天为伴,与葵为友,细细地品茗生活的辛酸。

回过头,看着墙上的日历——又是葵花绽放时……

篇3:以“直面消费的品牌产品”为题

他们将于3月29~30日的北京东方君悦大酒店,参加由中国服装协会主办的2015中国服装论坛,共同探讨“直面消费的品牌产品”。

将品牌价值物化为产品

后危机时代国际市场失去源动力,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这就需要中国服装业通过特色化经营提质增效,实践出独有的商业价值。正如中国服装协会常务副会长陈大鹏所说,所谓的新常态,就是数量增长慢下来,质量增速提上去。

消费市场的变革,给我们带来新的机遇和着力点。消费者越来越理性,消费心理、购物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何满足消费需求的升级,成为服装品牌的新任务。

新秩序正在酝酿,中国服装品牌急需贴近市场、适应产业规律、进行本位创新。即回到产品和服务本身,回到产业运行质量提升的根本轨道,大练基本功,提升品牌运营和消费服务的综合能力。于是,2015中国服装论坛主题定为:直面消费的品牌产品。

显然,这里的“产品”指的是“品牌产品”,即将品牌基因和内核价值物化。

这是核心价值的力量,行业的崛起必须伴之以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升。其决定着品牌走向,是获得消费者认同的心灵力量,也是品牌运作的根本原点。只有在核心价值指引下,产品才能在生产过程中呼应市场,让品牌思想和设计体系物化为产品。

将文化用服饰表达

中国进入了品牌的产品时代,我们要不断追问:我们到底为社会和消费者引导什么,这是品牌之魂。接下来的关键,在于产品的打造。这是所有问题的关键,也是品牌运作的基本方法论。把中国文化融会贯通,变成现代人的语言,用服装表达出来,从而和世界分享东方的生活方式,是中国服装产业发展之亟需。

在这次变革中,一批中国服装品牌已投身其中,践行品牌发展的新逻辑。例外、白领、依文、歌力思、播、汉帛??中国服装领军品牌们均把研发看作市场一线,努力提升把品牌独特风格、文化转化到产品中的能力,在向世界先进服装国家学习的同时,创建中国品牌的独立价值。

其实,这些品牌多年来一直是中国服装论坛的参与者、支持者,甚至是主席团成员。而在接下来两天时间里,他们将在这里完成品牌的实验:探索国际化语境下的东方生活状态,将传统美学还原给真实的生活日用。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就如1951年美国工业设计师雷蒙·罗维赴日演讲,给日本带来了巨大能量,山本耀司2012年中国服装论坛之旅也带来了一次智慧风暴,“设计师要始终贯穿自己的信念,做出中国服装。”的箴言仍在耳边,如今第二次中国服装论坛之行,在互联技术盛行的当下,他又会给中国同行哪些新的思考与见解?值得期待。

同时,法国高级定制时装品牌Alexis Mabille设计师Alexis Mabille及其品牌CEO Martin Mabille 、英国针织时装品牌 Artwork 缔造者Patrick Gottelie等著名设计师也将来到现场,和中国企业一起探讨消费、设计与时尚的未来。

无印良品的三驾马车:松井忠三、原研哉、深泽直人齐聚中国服装论坛,分享经济下行之时依然保持高增长的奥秘——始终站在消费立场来制作商品,尤其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如何紧跟消费脚步,实践“良品美学”。

其实,寻找当代中国美学,正是中国服装论坛的密码,广邀国内外顶尖专家、学者及企业家,对品牌美学实验的完成,具有关键意义。

站在新的风口

“工业4.0”是德国政府2010年正式推出的《高技术战略2020》十大未来项目之一,其目的在于奠定德国在关键工业技术上的国际领先地位,成为指引未来工业生产的一种全新概念。

2014年,“工业4.0”成为探讨的热点方向,中国也提出了自己的工业化进程概念。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实施“中国制造2025”, 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推动传统产业技术改造。

这就代表着我们已经站立于新的风口浪尖,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推动着组织、生产、渠道以及供应链管理方式的变革,还改变甚至颠覆着生活方式、交换方式和产业形态。

如何用信息技术去洞悉消费动向,进行产品研发和上下游集成创新,已成为产业变革、提升效率的重要内容。为此,2015中国服装论坛特意设置了风口论坛,以探讨工业4.0时代的商业趋势与模式创新、将商业作为公共文化空间等热点话题。

一切都在变化中,一切都在探讨中。2015中国服装论坛融中西古今之学,创反本开新之路,不仅对消费趋势和产业方向进行前瞻思考,还对传统手工艺与文化美学进行深度挖掘,以期和企业在这里完成一次年度品牌实验。

篇4:以向日葵为题演讲稿

你知道吗?虽然我是一个女生,但我的内心深处却有一个“英雄梦”,我期待有朝一日能仗剑天涯、锄强扶弱。哎!可我越来越有一种壮志难酬之感,身边好像并没有值得我拔刀相助的不平之事,至于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还轮得着本姑娘动手吗?为此,我很是苦恼,直到那个向日花开正好的午后,我看到了这样一则小故事:

有个小村庄里有位中年邮差,他每天奔波在一条尘土飞扬的小路上,将悲喜忧欢的故事,送到居民的家中。

“这样荒凉的路还要走多久呢?”

一想到此,心中不免有些遗憾。

有一天,当他送完信,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回去时,刚好经过了一家花店。他突然好像受到灵光的照射,眼神中一道亮光闪过。

“对了,就是这个!” 他走进花店,买了一把野花的种子。第二天开始,除了送邮件,他又多了一个任务,带着这些种籽撒在往来的路上。 就这样,经过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

春天到了,那条荒凉的道路上,竟开起了各色的小花;五彩缤纷,一路芬芳。 在花香四溢的道路上吹著口哨,踩著自行车的邮差,不再是孤独愁苦的邮差了,甜甜的花香伴随着一封封邮件飘进了人们的心里。

中年人的举动算不上什么至德至善之功,也不足以让人热泪沾巾,然而我的内心却莫名地升腾起一种平静的感动,就像一股细细的清泉涤荡着心灵,就像一阵干净的清风拂过身体。对,中年人不就像那蓝色天幕下的一株向日葵吗?心随阳光的牵引,他的举手之劳,装点了大地,也快乐了自己。那一刻,我恍然大悟,犹如拨云见日一样,突然觉得自己之前的梦是那样遥不可及。对呀,与其不切实际的幻想,何不就做一株向日葵?心向阳光,秉承善念,哪怕仅为田野增添了一丝亮色,而内心却是丰硕的。

此后,我不再对曾经认为不值一提的小事嗤之以鼻,我会主动为老师倒上一杯热水,为父母分担一份家务,耐心地同学讲解一道题,陪素不相识老人说一会话……我真的找到了做一株向日葵的快乐!

我们都是平凡人,即使没有经天纬地之才,但只要心存善念,行走在生命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能使穿枝拂叶的行人得到一份赏心悦目,那便是功德无量了!

做一株向日葵吧!心向阳光,略施小善,人人有爱,社会有情!

篇5:以作业为题的记叙文

作业从此成为了我做万事的前提,只有完成好了当天的作业,才有资格做别的事,它犹如一根巨藤,你若想挣扎,它便会绑得更紧,相反,你要是正视它,它便会知难而退。

升入初中后,学的知识越来越多,也越来越难了,作业也随之增加了,同学们再也享受不了小学的待遇了。

于是,更多的同学选择了对作业偷工减料,或者就抄别人的作业,以完成当天的任务。其实,这样不但无法巩固当天所学的知识,同时也让学多同学养成一种依赖的心理。

住了几个星期的分校,我发现周末的作业也不少,大家都只好窝在家里写作业,复习功课了。

在我看来,作业布置得合适就可以了,太多的作业会让学生接受不了,因而产生对学习的厌恶,对留写时间给学生们,让他们自己去探索更多的数学规律让他们更好地去练习英语技巧让他们更专心地去阅读名着,找寻其中的深刻含义。

这样,学生会事半功倍,学到更多的知识。

但不管怎么样,我们都应该正确地对待作业,认真地去完成它,这样才会了解更多的题型,考试也就会更加得心应手。

篇6:以考验为题的记叙文

2月底,随着一封通知的下发,我们延迟开学了。2月中旬,本该开学的第一天,我终于结束了懒散而毫无作息规律的生活,调整为开学作息。课也改为了线上,说实在的,我这个人这么多年没上过几次线上课,就是因为效果不好,但归根结底还是我的自制力太差,这次的上课模式是疫情期间给我最大的考验。

上课第一天,我下定决心要好好听课,不在上课的时候看别的东西。10分钟,嗯还能控制的住;20分钟,有点饿了,早上是不是吃少了;30分钟,哈哈哈哈这个笑话真有意思;40分钟,嗯?下课了,老师讲什么了?第一节课,就被我这么耗费了。一整天下来,我听课的时间可以说是极少,注意力很容易就被吸引了,一会儿动动这个,一会儿摆弄那个,一天就这么过去了。一周下来,虽然我每天都在跟自己说,好好听课,别捣鼓其他东西,但是不知是不是脑子使唤不动手了,每次我总是要摆弄点东西,第一周,就这么荒废了。周五晚上,在我费劲全力完成了作业后,我坐在书桌前开始回想这周学习的知识,却发现我好像什么都知道那么一点,但是又什么都了解不深,毫无疑问,我都自制力并没有经受住考验。我叹了口气,难道这几个月就这么过去了?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想到这儿,我拿起笔,抄起一张纸,写下了上课规定,贴在了面前的墙上。

周一,早上8点开始了第一节课,我端坐在书桌前,目不转睛地看着屏幕,手下奋笔疾书紧跟着老师的笔记。20分钟后,我有些控制不住自己了,想将腿盘上来,一抬头看见了墙上自己定的规矩,将这个念头忍了下去,站起来动了两下,调整了一下坐姿,继续听课。课快结束了,我又忍不住想拿起手机看看,不行,还在上课。我把手机扔到了上床,双手紧紧地握在一起,眼睛死死盯着老师,将耳机的声音又调高了点,心中默念,坚持坚持,好好听课,不要想别的。“好了,下课了。”耳机里传来了老师宣布的声音。呼,我长舒一口气,双手撑着椅子扶手站了起来,伸了个懒腰,一边活动着一边回想刚刚上课的表现。嗯,不错不错,我满意地和自己说。从那以后,上课不听讲的情况也没有再发生过了。我战胜了线上学习对我自控力的考验。

篇7:教育,以生命为题

教育关注了生命,便有了生命的教育。教育,与生命相约,结下了一路不了情;教育,与生命相伴,引领着教育的人性化回归;教育,与生命同行,演绎着教育的光荣与梦想;教育,与生命为舞,演奏着教育的精彩篇章。生命教育,蕴涵了教育的全部;生命教育,是用生命的音符谱写的教育华章,是没有缺钙的教育渴望。因为生命,教育才有了存在的理由:生命是脆弱的,于是教育就有了保护生命的责任;生命是向上的,于是教育就有了开发生命潜能的责任;生命是有价值的,于是教育就有了提升生命质量的责任;生命是成长的,于是教育就有了让心中梦想放飞、让隐形翅膀飞翔的担当。

从本源上讲,教育就是丰富人的知识、发展人的思维、强健人的体魄、完善人的人格的生命历程,是一种不折不扣的生命教育。教育必须遵循生命成长的规律,触及生命的灵魂,激发生命的意识;教育应该充满生命活力,拨动生命琴弦,让人体验生命历程,提高生命质量,并不断升华个体的生命意识、生存能力和生命价值;教育必须高举生命之旗而行走,让生命在读书中读出快乐,在学习中学会思考,在交往中感悟真诚,在做人中懂得尊重,在做事中学会负责,在坚持中领略成功,在成功中体验幸福。

教育绝不是一堂又一堂黑色墨水换红色分数的鏖战,而是在孩子们生命中铭刻的记忆,因为那是他们郑重而庄严的成长。为了生命这份情,我们就多了一些分数背后的反思和追问;为了生命这份情,透视今天的教育现状,我们就多了一分“让人欢喜让人忧”的情节;为了生命这份情,寻求一种永恒的力量,让生命共享教育的福祉,感受人生四季的美好;为了生命这份情,我们就会把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视为我们一生的责任;为了生命这份情,教育要呵护每个生命体的尊严,因为尊严是生命之根;为了生命这份情,教育就要激发生命的自信,因为自信是生命之本;为了生命这份情,教育就要培养生命的自主,因为自主是生命之基;为了生命这份情,教育就要用圣洁之水来浇灌生命的心田,因为水是生命之源。

教育者用自己的生命阶梯架起了一座连接过去和未来的桥梁,每一个在这座桥梁上经过的生命都被注入了人类文明的新鲜血液,又带着这种新鲜血液去创造人类历史新的文明,去孕育更有意义与价值的生命个体,建构新的生命意义。所以,教育必须以生命为支点。有了生命的支点,教育就会在生命与生命的对话中触及灵魂、涤荡污垢,就会在生命与生命的磨合中激发潜能、分享成功,就会在生命与生命的比较中完善历程、提升质量。以生命为支点,教育者就不会有挑剔的目光,就能顺应教育规律,理性看待生命的生长过程,静等朵朵花儿开放;以生命为支点,教育者就会永不停息地追求科学的人性教育、理智的人道教育、完善的人本教育、诗意的人文教育。

篇8:以心意为题的记叙文

那天,我坐在床上,无精打采的,不知道究竟应该作些什么。我把头往客厅一望,妈妈正在客厅里扫地,我望着出神了,结果发现妈妈的眼角有了些皱纹,我很是伤心,我心想:妈妈为了我,辛辛苦苦的,而且还要承受我带给她的许多烦恼和压力,多不容易啊!我在想,我该帮妈妈做些什么来表达我的心意呢?

环顾四周,定睛一看,我发现了那布满灰尘的纱窗,我灵机一动,心想,我就帮妈妈洗洗纱窗吧!我把那脏脏的纱窗拿了下来,当我拿纱窗时,纱窗有些重,害得我摇晃了一下,不过又重新站稳了,真是有惊无险。我把纱窗拿到水房,将它紧靠在墙壁上,拿起了喷头,只听着“沙沙”的响声,一片片污垢随着水流了下来,那水浑浊不堪,我不由得惊呼起来,太脏了!我越洗越来劲,正当我想把纱窗拿开的时候,发现纱窗好像贴在了墙上。正洗着高兴的时候,我不由得哼起了那首耳熟能详的《喜刷刷》。随着纱窗越洗越干净,我越来越高兴,结果一不小心摔了一跤,虽然有点痛,但我十分高兴。在我不懈的努力下,终于把纱窗洗得干干净净,我看着那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的纱窗,心里充满了骄傲!妈妈表扬了我,那天,我发现我吃饭特别得香。

篇9:以心意为题的记叙文

其实,不是您想的那样的。我懂,我懂您的劳累,我懂您对我的爱,我也懂您和爸爸养家的不易。

虽然春天来了,但是早晨还很冷。一大早,您不贪图被窝,早早地就起床了,可我们还在被窝里呼呼大睡。您为我们做练习很久早餐,还为我们整理床铺、收拾衣服。

无论刮风还是下雨,无论严冬还是酷暑,您每天总要上班。下班回家刚刚坐下,您本可以坐下来喘口气,可是您却继续地做家务活——收拾卫生、做饭。您却从来不喊一声累。您总是撒下一个善意的谎言:“不冷,不累”。但是,我看到了您那红红的鼻子,还有心甘情愿的眼神。

记得我做错了事,您一下子就破口大骂我,可见,我对您做的事不屑一顾。那时,您恨不得直接生气地甩门。可是,想一想,您不是为我好吗?我不敢抬头,只是偷瞄几眼。您喘着粗气,眼睛通红,眼眶里充满了泪水,却没有滴一滴。我心里一愣。

每当我再次犯错时,您立马扬起那又大又多茧子的手,直往我脸上冲――巴掌印,痛得我不敢放声大哭。而您却一点也不手软,您还狠狠的扔下一句话:“如果再不改,你就不要做我的女儿,还不如死了,留着也是占位置。”有一句俗话“打在儿身,痛在娘心”。

虽然我看见您脸上的表情,还是像打我那样气愤,可我知道,您的心比打在我身上还要痛的多。打的越狠,爱的也就越深。妈妈我懂,我懂您对我的爱。

现在,妈妈,我想对您说的是:我已经不是一个不懂事的孩子了,我长大了。请您放心,今后,我每天会尽可能和您一起,和您一起做早饭、午饭和晚饭;每天放学,到家后,我一定事先把菜洗好,等您回家……

篇10:以礼物为题的记叙文

在我四年级生日的前几天,我一直在想着生日那天爸爸,妈妈会送我什么样的礼物呢?

我猜想妈妈会送我一个大蛋糕,然后爸爸会送我一个拼装玩具。我每天每时每刻每分每秒都在想着,甚至连晚上睡觉做的梦都是梦的我过生日的礼物,我就期盼着生日的来临。

总算熬到了生日那天,也就是八月十五日,放完学,我就急切的往家赶,想看看我的生日礼物。

一进家门,香气扑鼻,妈妈都把饭做好了,满桌子都是我喜欢吃的菜,中间是一个大大的生日蛋糕,这果然不出我所料。

妈妈说:“今天是你的生日,祝你生日快乐”。

我高兴说:“谢谢,妈妈”。我拿开了罩住蛋糕的盖子,蛋糕有两层,每一层都用果酱修饰的漂漂亮亮,最顶层还有六个用果酱写的大字:“祝你生日快乐”。

点燃蜡烛,我许完愿,爸爸拿出了给我的生日礼物——一个用牛皮纸包住的长方体物品,我以为那里面是拼装玩具,用高兴的心情打开了包装一看,却让我大失所望,因为里面是四本精致的书,这 完完全全在我的意料之外的十万八千里处,我想都没想过爸爸会送我四本书。

一看书名,才知道分别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曹雪芹的《红楼梦》,施耐庵的《水浒传》和吴承恩的《西游记》。

现在爸爸不说我也明白了,他送我书的原因就是让我多看课外书。从此,我开始喜欢上书,一有时间就看书,我家的课外书也是越来越多,从一抽屉到一箱,现在是一个书柜竟然都装不下了。

篇11:以向日葵为题的记叙文

关键词:灾难;自然现象;美术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2)04-0024-03

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自然,是美术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美术教育的使命。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美术》教材第三册,刚好有《自然现象》这一课,要求学生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回忆、分析,在老师的指导下创作出自己喜欢的美术作品。在一次小学美术教研活动中,笔者全程观摩了几位小学美术老师上的《自然现象》这一课,给我带来了一些启发与思考。

自然现象丰富多样。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正如课本所述:火山喷发或地震时,地球在发怒,电闪、雷鸣时,天空在咆哮。当大自然展示它的威力时,我们觉得自己很渺小。当能欣赏和利用大自然的威力时,我们又感到很自豪……美术教育如何利用好这一资源,处理好这些“现象”与“审美教育”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美术教育的目标是很值得我们去思考的一件事。

一、现象不同,教育的意义也应不同

自然现象很多,其中日出、日落、彩虹、雾凇、飘雪、极光、流星雨、海市蜃楼等自然现象,无论从视觉还是情感上都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产生很强的美感体验,以这些题材为教学内容,教师们比较容易把握教学目标,也比较容易达成审美教育。

另一类自然现象,如火山喷发、龙卷风、海啸、地震等,主要为灾难性的自然现象。这类自然现象比前面的一种更有冲击力,用绘画去表现手法更丰富,画面更有张力。就是说这类题材更有绘画性。一般老师很喜欢指导学生去表现这类自然现象。但对于这类自然现象老师在指导学生时不易把握,容易暴露出美术教育甚至教育本源性问题。

一位老师展示了一组以龙卷风为题材的作品让学生欣赏,接着再展示以地震为题材的作品。学生看到的是:断裂的城市高架;压成半截的汽车:犹如跳水一样从空中跳下的孩子的剪影:挂在半空窗子上的人体……学生看了特别来劲,还特别高兴。接着老师展示了一张作品,作品画的是因地震而裂开的左右两半楼房,中间呈锯齿形。老师解说道:很有创意吧!孩子齐声说:是的。

另一位老师也讲了地震这一自然现象。他展示了一张地震前城市的建筑物。接着展示了老师自己根据同一地方发生地震后的影像创作的绘画作品。由于该老师有出色的绘画技能,画面丰富,线条奔放,作品表现得很有“美感”。学生看了发出“啧啧”的赞叹声,学生的手开始动起来,有了一种表现欲。我们单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看,该师的教学无疑是成功的。但此时,地震在孩子们的眼中变得是件“好玩”的事。学生对地震表现出了极端的兴趣,而对地震造成的灾难及对生命的毁灭却表现出极端的冷漠。至此,感觉课堂有一种异样,甚至怪诞。想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场景:看到有人要跳楼,下面的人就围观、起哄,甚至呼喊要其下跳。生活与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慢慢地学生就会漠视这些场面。我们带学生参观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纪念馆时。很多学生没有丝毫的怜悯与悲痛,更不用说愤怒了。要是说日军侵华离孩子们太远了,学生很难有上一辈人的切肤之痛,但汶川大地震就发生在眼前,近10万同胞遇难,仅学生遇难就达5000多位。给人类带来如此巨大灾难的地震,还能像介绍其他自然现象一样令人激动、充满赞叹、富有美感吗?

当教育失去了对人性的关注,也就突破了美术教育的底线,同时突破了教育的底线。当教育突破了底线,也就突破了人类最基本的价值底线。当人类突破了基本的价值底线,人们也就失去了灵魂。

二、美术,表现在“术”里的“美”

我们关注到有老师在书写这一课的教学设计时,就把这一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在“着重观察感受地震这一自然现象所特有的形式美感”,“体验地震给人带来的独特的美感”等。我们也看到美术教科书上刊印了一张学生作品《龙卷风》,画面表现的是威力巨大的龙卷风把人、汽车、大树、动物、书包等一起抛向天空。抛到半空中的人呈现出惊恐万分的样子。但教科书给它起的题目却十分浪漫,叫《乘着龙卷风去旅游》。没有亲身经历风暴的人不会知道风暴的无情及残忍,孩子更是这样。

当然,灾难“娱乐化”也不会是老师们的本意,只不过他们在“现象”与“审美”之间没有很好地把握推敲。老师把所有的“现象”都纳入了“审美”的范围。不加取舍地进行“审美”教育,或者老师没有考虑到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审美观尚在启蒙时期。他们尚不能辨别所有的“现象”所带来的不同的结果。老师在具体教学中只考虑“术”,没有考虑“美”,或者考虑了表层的“美”,没有考虑到深层的“善”。

对于孩子,不是所有的“现象”都值得向他们展示。《报刊文摘》2011年第9期曾刊登这样一个实例:2009年1月30日,上海一旅行团在美国大峡谷突遭车祸,七死十伤,路边居民纷纷自动救援。其中两位老美在拉出中国男孩后,立即让男孩背朝车祸现场,迅速带离,为的是让孩子尽量少看到血腥场面,不让在男孩幼稚心灵上投射下过多阴影。在学校教育中,对于“现象”做必要的取舍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孩子。

本教材“自然现象”这一课本身没什么问题,课程资源本身也没有什么问题,老师的问题出在“美”与“术”的分离,出在背离了美术教育的本质。

当我们面对教育问题产生困惑时,有必要再来思考美术教育的价值及使命。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它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美术教育同样肩负着工具性及人文性双重使命。一方面需要教授学生一定的艺术表现技法,以便让学生能用合适的方式来表现美、创造美;另一方面,通过美术活动要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如果我们的美术教育使得学生对生命不再尊重,面对自然现象造成的毁灭性灾难缺乏悲悯之心,反而产生某种“快感”,得到的不是对人类未来命运的思考,而是对这些自然力量简单的“钦佩”;那么,人类的灾难就通过我们的美术教育被高度地“娱乐”化了,审美教育也因此被扭曲了,它远离了审美教育的本质,是与教育的本质背道而驰的。

所以,美术教育不能把“术”与“美”分离,不

能为了追求画面的“绘画性”和“冲击力”,为了追求单纯“形式美”,而忽略了美术教育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这一宗旨。

三、“现象”背后的“真”。才是美术教育着力表现的主旨

灾难类自然现象,不是不能进入美术课堂,特别是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讲。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题材。关键问题在于,我们如何去选择,如何进行教育,特别是我们应该建立怎样的教学目标。如果我们能建立正确的课堂教学目标,能把握好课堂的走向。反而能起到其他审美教育所无法达到的目标。

美术教学主要可从两个层面来进行:一是美术鉴赏,二是美术创作。对灾难性场面的赏析,会给人们带来恐惧,但“恐惧”不是目的。灾难场面也会给人们带来震撼,但“震撼”也不是最终目的。电影《2012》动用了1300多处特技,穷尽了各种灾难,把灾难性的场面做到了极致。那么它的目的是什么?还是听听《2012》导演罗兰德·艾默里克是怎么说的。他说:“我喜欢描述城市遭受虚拟的劫难,那样会让大家警醒,居安思危。”

电影《2012》制造的“震撼”场景就是为了让人们更加关心自己的地球,关心自己生存的环境。这是电影的本意,这也应是我们进行美术教育的本意,是学校教育的本意。

美术创作可以表现灾难性的题材。任何艺术创作都应有一定的目的,艺术家总是以艺术作品来向人们传达自己的审美观和价值观的。那么灾难类的艺术作品应该向人们传达怎样的审美观、价值观呢?

当《外滩画报》记者问到影片中把“中国纳入自己的电影版图之中,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这个问题时,兰德·艾默里克说:“四川发生地震后。全世界都非常震撼,许多人都被深深地打动了。我们目睹着这些处在灾难中的人如何团结起来,共同对抗这场自然灾难。这种精神也深深地打动了我。”面对地震造成的灾难性的场面,艺术家看到的更多是对自己精神上的震撼,看到的是不屈的精神,这就是艺术美的真谛,也是审美的至高境界。

人类可以去表现灾难带来的惨烈的场面,如扭成麻花状的街区,人体倒挂在倾斜的窗台上,汽车只剩下半截……但表现这些,不是因为灾难给人们带来的视觉上的“盛宴”,也不是为了让人们惊叹于艺术家高超的创作技艺,而是为了让人们透过这灾难性的场面,来思考人类以往的所作所为,思考人类的未来及命运。通过这样的创作,让人们“居安思危”,对可能带来的灾难引起足够的重视。同时,也让我们对灾难发生后体现出来的人们的不屈的斗志和坚强的品质表示敬意。

当然儿童美术教育不要刻意去追求这些,拔高作品的思想,不然会出现“假大空”的倾向。让孩子能如实地表达出这些灾难性场面给他们带来的内心真实的想法是最为关键的,让他们能画出自己的所见,画出自己的心情,画出自己的愿望。“现象”背后的“真”,才是美术教育着力表现的主旨。这里的“真”不仅指真实的场面,更是指真实的感受,人们真实的愿望。

篇12:以礼物为题的记叙文

这个木刻笔筒是爸爸花了三个月辛辛苦苦才准备好的。爸爸每天只要一有时间就会去削木头,然后去做。记得有一次,爸爸在削木头时把大拇指给划破了,当时我看了是多么想说:“爸爸,我其实不在乎一个生日礼物的,只要你身体健康就行了。”可是,看见爸爸那么辛苦地刻着,我知道一切都是徒劳的。

当我看到爸爸做好的礼物后,我就呆了,这真是太漂亮了!左边是一个长方体的小笔筒,可以装尺子、剪刀和固体胶;中间是一个圆柱形的笔筒,上面还有一条小花纹,给人一种淡雅的感觉。在这个小笔筒上,还刻着八个大字:心善、心美、乐观、诚实,因为爸爸告诉我让我多去帮助别人,在遇到某种困难时要想得开,最重要的是要以诚待人;在右边,是一个木雕小羊,因为我属羊,而且,爸爸在放笔筒的底下弄了个垫板,上面还写着:女儿,生日快乐!

篇13:以约定为题的记叙文

电话那头传来的是一片沉默,笼罩着整个房间的只有我断断续续的哭声……

那一年我刚上学,家里缺钱,爸爸妈妈商量后准备出去挣钱。我从奶奶口中听说妈妈要走,哭着喊着也不让她走。妈妈慢慢地蹲下来,擦干我满脸的泪水,低声细语地对我说:“好了,我不去了,你别哭了好不好?”我扑到她的怀里,笑与泪一并涌向她的衣裳。那个夜晚,我在她怀里睡得很甜。可第二天一睁开眼,她和爸爸早已不见了踪影,我看到的只有失望与孤独……

那一次,我们的约定被风吹散在梦里,也是那一次,那个活泼开朗的我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冰冷沉默的我……

我十岁那年,妈妈又要走。这一次我不再无理取闹,也不再哭哭啼啼,更不再埋怨他们走时的决绝。也许是习惯了孤独,也许是知道了她的无奈,也许是明白了这样的分别是无法避免的。我只让她答应我,给我过个生日再走,从小到大我都还没过过生日呢!

于是,她老早就带我去买了漂亮的大蛋糕。过年后的一天,妈妈很早起床就开始炖肉。爸爸不满地说:“才过了年,怎么又炖肉……”妈妈满脸愠色,“今天是你女子的生辰都忘了,真不知道你这爸爸怎么当的?”我在一旁听了,很开心,因为妈妈还清楚地记着我们的约定!那个生日不但是我第一个生日,而且是我最难忘的生日,因为那是一个美好的约定,那个蛋糕里面有浓浓的爱!

十四岁的那年,她同样要走。只是这次,我什么都没说,甚至没有留恋她走时的背影……

走之前,她细心地嘱咐我每一件事。“我把床单被套都洗好了,都放在了衣柜里……”“门上的锁换成了新的,钥匙就挂在墙上的那个钉子上……”“周末回来了,喜欢吃什么就买一些回来……饿了,泡方便面吃也行……”那时,我突然觉得她变得好唠叨,根本没把话放在心上,就一句连一句地答应着。当然,她也不忘嘱咐我好好学习,在学校听老师的话。回复她的是我一句干脆的“嗯,我知道了!”但后来,我们的约定却又成了泡影,被我抛在脑后。

那一年,我们的约定颤动在温暖的嘴角,化作一曲又一曲牵挂的乐音……

后来,她真的走了,再也没有回来。这一次,我们甚至连电话也通不了了,隔离我们的也不只是看不到的远方,而是触摸不到的生命线……她不在了,我们的约定却还在,它早已化作信仰陪我阔步前行……

梦醒时分,妈妈常说的那句话又浮现我的脑海,“做人一定要有志气!”

篇14:以选择为题的记叙文

怀着追寻几代人辉煌足迹的渴望,我来到了调色板文学社。

漫漫的人生之路上,不知不觉,我已来到了18岁的驿站,虽然只经过了短短的18个春秋,可是我也目睹了许许多多诱人的风景,唯有对文学社的牵挂和对文学社的依恋,它经历了时光的考验,而且,它作为我的伴侣,注定要永远陪伴我在人生的道路上艰难跋涉……

文学社是我多情的伴侣,陪我走了一程又一程,它净化了我的灵魂天地,校正了识世赏物的准星,完美了我人生的深远意境。

文学社是一面灼烤人心的镜子--一面集古今为一体的镜子,面对它,我会正衣冠,知兴替,明得失。

文学社是一片生机葱郁的绿草丛,是一座云集奇趣的百花园,诱惑我自觉不自觉地拥抱晨雾中的那轮朝阳。

文学社是一只扬帆的船,助我乘风破浪于茫茫人海,让我的心灵经历一次潇洒的远航。

文学社,我成长的牵挂和心灵的依恋……

文学社是那沉舟侧畔的万点白帆,是山重水复的柳暗花明。

文学社轻轻地走过,它留给人们的有永远不朽的精美青史,有百读不厌的绝世佳篇;有推心置腹的坦诚箴言,也不乏勾心斗角的险言恶语。

同学们,不再回头的不只是时光,还有我们的青春,我们必须知道,主宰世界的是你,放弃世界的同样是你,无论是师长朋友,还是亲人,任何一件他人的帮助都只能扶持你走过人生道路的某一段,唯有你自己的选择才能支撑你走完整个人生。

求索通天路,弹指一挥间。

把握好你的方向,走出那个“出口”,辉煌的明天在向你招手,而脚下的路正在绵绵延伸。

一滴水,只有流进大海,才会有波涛澎湃的壮美。

篇15:以童心为题的记叙文

――题记

我回来了,桑梓。

这是熟悉的老屋,土墙青瓦,杉木门窗。屋旁的枣树守了十几年,和这老屋,和封锁在老屋里的童心相守,相望,相惜。

一串银铃般的笑声传来,回头一看,是七八个五六岁的孩子在追逐打闹。蓦地,想起我曾经拥有的童心。

九年前,我还住在这儿,和姥姥姥爷一起。家门口是小山丘,小山丘上住着几户人家,各家的小孩儿都是从小到大的玩伴,在桑梓,有童心,可玩的地方就多了。早上,我们相约跑到泉边玩水,捉小虾,中午到田里烤地瓜,傍晚踏一路晚霞在路边采狗尾草。晚上,躺在院子里听蛙叫。这一路承载着童心,纯真无比。

有时候玩腻了,姥爷就骑着“古董”自行车载我到山上那个小城堡玩。咯吱咚吱,踏板和齿轮不停地“呻吟”,当时觉得这声音实在讨厌,而今却无比怀念。那个城堡是我们几个小伙伴的“根据地”,捉迷藏、玩游戏,那里装着我们美好的童年记忆。从木门上的铁栏杆往里望,惊现一张“鬼脸”,我们尖叫着,哄笑着……大人们永远不懂我们的童心,总是怪我们瞎闹,没个正经。可他们却忘记了,自己长大后不也怀念曾经的“荒.唐”和肆无忌惮。现在我懂了,他们是嫉妒,更是羡慕那纯真的童心。

姥姥院子里的韭菜可是我的最爱,每天我都去看它们,就像约好一样。见了我,它们也鲜活起来。遇到什么烦心事,比如和哪个小伙伴吵架了,被谁抢走了香喷喷的烤地瓜,我都去找它们倾诉,即便不会听到任何回答,但我还是乐此不疲。

童心虽美好,但总会随年龄的增长而离我们渐行渐远,至到九年后我推开那扇门。

老屋还是以前的样子,太师椅边躺着正在小憩的大黄,厨房飘来阵阵的韭菜香。姥姥闻声喊到:“别急,韭菜盒子就好了。”我走出那扇门,沿着那条曾经传来“咯吱”声的小路走,狗尾草、小花、山丘上的城堡,一切还是原来的样子。底楼的小圆桌旁出现了几张熟悉的面孔,我眼花了吗?真的是她们?还没缓过神来,我已被冲上来的一个人抱住了,眼前顿时模糊了。大家兴奋地聊这些年各自的生活,那熟悉的动作和神情又都回来了。

晚上,我们相约在院子里看星星,听枝头上清脆的蝉鸣声。此时我才真正体会到“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的意境。

迷糊中,听到隐约的呼噜声,渐渐地,我也睡着了。睡梦中,耳边传来熟悉的声音“睡吧,明早起来再去泉边玩,回来吃姥姥包好的韭菜盒子。”

我回来了,桑梓。

上一篇:教材应用证明下一篇:2024年云南省怒江州农村信用社考试考前复习题《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