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设计

2024-05-24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设计(精选14篇)

篇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设计

一、设计思路:

人们生活的空间存在着大量的图形,图形是人们理解自然界和社会现象的绝妙工具,立体图形的学习将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生活的空间,同时也给他们带来无穷的直觉源泉。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是学习立体图形的核心目标。而“能由实物的形状想像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像出实物的形状”是空间观念的重要方面。同时,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背景和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从观察生活中的物体开始,通过观察、操作、想像、讨论、交流、推理等大量数学活动,逐步形成自己对空间与图形的认识,促进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等一般能力的发展。

二、课程目标:

1、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

2、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的某些特征。

3、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点、线、面,初步感受点、线、面之间的关系。加深对常见几何体特征的认识。

4、通过实例,使学生了解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

5、通过实例,使学生领悟到数学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作用于实践的辩证原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与态度。

三、教材分析:

教材从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入手,让学生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认识常见几何及点、线、面的一些性质,在主动探究中,体会点、线、面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从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的角度进一步认识常见几何体的某些特征。

四、重点难点:

1、“非数学语言”到“数学语言”的转化。

2、体会点、线、面是几何图形的基本元素。

学生分组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柱、三棱柱、四棱锥、螺帽、球体各多个。教师准备相应实物体各1个,投影片。

五、学前准备: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引言:

首先,能认识你们这些新朋友,我感到很荣幸。很高兴今后能和同学们一起愉快合作,遨游数学王国、领略其风采,探索其奥秘。同学们,让我们乘上时间的快车,架起理想的风帆,远航吧!让我们打开记忆的闸门,回顾一下以前数学课学习了什么内容吧!

说明:用亲切的语言导入新课,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师生处于平等地位,让学生觉得教师和蔼可亲,从而形成老师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好朋友的意识,为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奠定了感情基础。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老师:鼓励引导大家大胆发言,相互补充,最后归纳为:数的计算、简易方程、几何知识、统计知识四大部分。

(二)讲授新课

老师:请大家看投影(展示图1—1)

老师:观察图中有几种几何体。

学生活动:观察图形,从中找出答案

说明:图片展示、形象直观、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养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思维习惯。

老师:请大家找出生活中与长方形体、正方体类似的物体

学生活动:(举出实例)

老师:请同学们找出生活中与圆柱、圆锥类似的物体,并描述圆柱与圆锥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学生活动:(举出实例,分组讨论,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圆柱与圆锥的特征)

老师:请同学们找出上图中与地球、笔筒类似的物体。

学生活动:(举出实例)

老师:出示教具实物体。

学生活动:(让学生从中闭眼摸出某种几何体,边摸边用语言描述其特征。)

老师:同学们再讨论一下,能否把自己的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

学生活动:分小组讨论。

说明:真正体现了“以生为本”。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发现知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堂气氛活跃,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老师:请同学们当小工程师、合作将大家准备的实物摆成一些物体造型,注意要摆放得稳固一点,不要一碰就倒塌了。比一比,看哪组摆的最好。

说明:从学生喜爱的活动之手,学中玩,玩中学,特别强调稳固,为建立平面概念作铺垫,独具匠心。

学生活动:(动手操作)

老师:(巡回指导,不停地使用欣赏与赞叹的语言、语气,对学生的“作品”作激励性评价)

老师:在活动中,大家一定遇到了不少困难吧,谁能说说吗?

学生:球最不好放,总是翻来翻去,放不稳。

老师:谁能说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三棱柱、四棱柱都可以放稳,就是球体放不稳的原因吗?

学生:因为球面不是平面。

老师:其它物体全是平面吗?

学生:虽然圆柱、圆锥的侧面是曲面,但它们的底面都是平面。

老师:你真聪明。

说明:让学生自己感受平面、曲面,不露雕琢痕迹,主动建构知识,水到渠成。

老师:我这些物品都是从学校保管室借来的,管理员要求我们还回去时分类归还。我这里有几只纸箱子,请哪位同学上台帮忙老师整理一下并将整理结果及理由告诉同学们好不好?

学生:好。

学生活动(指名学生上台帮助整理)其余学生整理每组所准备的学具。

老师:这位同学分得很好,是按组成面的曲或平来分类的。

说明:学生最乐意为老师办事,真实合理的情境为学生的活动提供了背景和动力。

老师:大家同意他的分类方法吗?你还有没有其它的分类方法?

学生:我与他的分类方法不同,我是这样分类的,把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三棱柱、四棱柱分为一类,它们是柱体,因为正方体、长方体都是四棱柱。圆锥和球各分一类。

老师:你爱动脑筋,真能干。我们掌声鼓舞他好吗?

学生:(掌声祝贺)

(三)尝试反馈、巩固练习

老师:请同学们选择一种是圆柱体的物体,画出它的示意图。

学生活动:一人板书演示,其他学生写在练习本上。

老师:三棱柱有9条棱,6个顶点,5个面,三棱锥有6条,4个顶点,4个面;四棱柱有12条棱,8个顶点、6个面;四棱锥有8条棱,5个顶点,5个面。那么能不能组成一个有24条棱、10个面、15顶点的棱柱或棱锥?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得出结论:不可能。)

(四)变式训练,培养能力

老师:如图1—2所示,直角三个形ABC的C点在直线L上,并且BC垂直于L,若ABC绕着直线L旋转可以得到什么样的立体图形,请你用语言描述。

老师提出问题:一个四棱柱被一刀切去一部分,试举例说明剩下的部分是否可能还是四棱柱?

老师:请同学们看投影。

(五)课堂作业设计:

(出示投影,学生只写答案,不抄题,老师指名学生回答,集体订正)

1、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

(1)柱体的上、下两个面一样大。()

(2)圆锥是多面体。()

(3)棱柱的底面是四边形。()

(4)圆柱、圆锥的底面都是圆。()

2、课本第7页习题1.2(六)课堂小结

(学生归纳叙述,教师板书)

1、构成几何图形的基本元素为:点、线、面

2、圆柱、棱柱、圆锥、棱锥、球体的直观区别。

篇2:《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设计

1.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感受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2、通过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在合作、交流活动中,让学生逐步学会表达自我和倾听他人,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技能.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点、线、面,初步感受点、线、面的关系. 难点:认识“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事实.

3.教学用具

课件

4.标签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适时点题

教师:北京2008年奥运会游泳比赛的场馆——“水立方”.你还记得“水立方”是一个什么几何体? 学生:它是一个长方体.

教师:长方体是比较常见的几何体,那生活中除了长方体之外还有没有其它的几何体呢? 学生:有圆柱. 学生:有球体.

学生:有正方体和圆锥. 教师:还有吗? 学生:还有棱柱和棱锥.﹙同学们用实物作一一展示﹚

教师:很好,这些几何体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几何体,我们把它们简称为“体”.

教师:现在我们回到刚才的话题中去,从“水立方”中抽象出一个长方体,请问这个长方体有几个面? 学生:这个长方体有六个面. 教师:面与面相交形成了多少条线? 学生:形成了十二条线.

教师:线与线相交形成了多少个点? 学生:形成了八个点.

教师:很好.通过问题的回答,你有没有什么启发?

学生:通过刚才的问题我发现面与面相交可以形成线,线与线相交可以形成点. 教师:非常好.那么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研究点、线、面、体以及它们的相关知识.﹙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二、自学指导

为了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大家认真阅读课本,并完成下列问题:(1)正方体是由几个面围成的?圆柱是由几个面围成的?它们都是平的吗?(2)圆柱的侧面和底面相交成几条线?它们是直的还是曲的?(3)正方体有几个顶点?经过每个顶点有几条边?

(4)思考:“流星划过天空”、“汽车挡风玻璃上雨刷的运动”以及圆锥生成(直角三角形的旋转)过程,从中可以得到哪些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三、分组展示

1、我们把笔尖看作一个点,当笔尖在纸上移动时,就能画出线,说明了_________,时钟秒针旋转时,形成一个圆面,这说明了_______________,三角板绕它的一条直角边旋转一周,形成一个圆锥体,这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2、圆柱是由下列()图形绕虚线旋转一周而成.

3、长和宽分别为4厘米和2厘米的长方形分别绕长和宽所在直线旋转一周得两个几何体,哪个几何体的体积大?(学生先思考,然后学生代表板演答案)

四、探究总结

师生共同总结:图形的构造:图形是由,构成的,面面相交得,线线相交得,点动成,线动成,面动成;线分为

两种,面分为

两种.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

3、长和宽分别为4厘米和2厘米的长方形分别绕长和宽所在直线旋转一周得两个几何体,哪个几何体的体积大?(学生先思考,然后学生代表板演答案)

四、探究总结

师生共同总结:图形的构造:图形是由,构成的,面面相交得

,线线相交得

,点动成,线动成,面动成 ;线分为

两种,面分为

两种.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

课堂小结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习题 完成课后练习题。

篇3:《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设计

一、完全平面化, 没有进入立体的图形设计

首先, 这里所谓的“完全平面化”, 是指图形设计由草图到图形设计的本身, 这种创作图形的过程, 是一种完全平面化的过程。而这种完全平面化的过程, 是为了对图形设计从平面向立体过渡的一个过程, 这个过程是不可缺少的过程, 它决定了“浅度立体”和“深度立体”在视觉上的丰富性, 功能上的完善性。其次, “完全平面化”是指众多的应用在书籍、杂志、宣传册等实际应用在设计产品内部的一些图形设计, 在不需要夸张或强调的地方, 这是由于图形所处在整个图形系统的位置所决定的。最后, “完全平面化”是根据设计师对整个图形的把控, 为了能与“浅度立体”和“深度立体”进行对比而故意为之的创意, 这种创意往往是凸异、对比作用产生的材质、肌理、造型、视差等不同的效果, 它有丰富整个图形系统的功能, 有对比产生的丰富美, 在视觉上对读者能产生触动, 即是设计师想要达到的目的, 在传播中能为大众所记忆和便于大众理解。

二、浅度立体——印刷后道工艺的使用使图形设计进入简单的立体

所谓“浅度立体”, 即是在视觉上不是特别明显, 在触觉上有独特作用和效果的图形设计, 设计师不仅仅需要在图形本身做出很多的努力, 力图让图形本身的造型、色彩、材质、肌理等特征更加奇特和完美, 更需要在考虑后期印刷成品的视觉效果。因此, 这一系列从印前草图到印后成品都需要设计师有一个前后相继的思维和一整套连贯的逻辑。浅度立体就是在印刷工艺上对图形设计进行再次美化和包装的过程。

印刷工艺的使用能够使图形设计达到锦上添花的效果, 除了在印前创作出好的图形, 在印刷中加入特殊油墨, 印刷后道工艺也很重要, 能够让图形达到“浅度立体”的效果。例如典型的凹凸、镂空、模切、激光雕刻、过UV、上彩葱粉、篆铭电化铝等, 都是能够实现平面图形设计上升为“浅度立体”的方法。使用了这些特殊印刷后道工艺的图形, 更具触感, 在视觉上有别于单纯的平面图形。它能强化图形的直观效果, 使其具有更加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在图形的外观上领先于其他, 帮助设计师实现各种奇特的效果, 扩大视觉设计思路等。

例如我们经常能在生活中接触到的宣传册和书籍的封面, 有的设计师就为了表现出“浅度立体”效果, 在印刷工艺中加入了凹凸和UV等, 这种通过印刷工艺来丰富图形设计本身视觉效果的做法往往都是能够给图形设计加分的措施。应用了能够使平面图形“浅度立体”的印刷工艺的图形设计作品, 用手摸上去有触感, 看上去有少许的立体, 或是凹进去, 或是凸出来, 这种凹凸的效果正好能够照应篆刻中的“阴”“阳”, “阴”为“白”文, “阳”为“朱”文, 有了“阴”“阳”的对比, 就有了高度、厚度的对比, 高度不高, 厚度不厚, 即是简单的立体, 即是所谓的“浅度立体”。

三、深度立体——对比强烈的彻底的立体

与“浅度立体”相对的就是“深度立体”, “深度立体”包括两个部分, 一是静止的, 与材料相结合的图形设计;一是动态的, 与结构相结合的图形设计。

1、静止的, 与材料相结合的图形设计

广义上的材料是除了人类思想意识之外的所有物质, 具体就是人们用以作为物品的特质, 是现代平面创作的重要载体。材料有肌理、质地、色彩以及其他的物理特征, 他能以有形的实体传达多种美的信息以愉悦人的器官。图形设计中如果能使用材料, 是对图形设计的一种延伸和扩展, 无疑会给图形设计带来不一样的视觉形象, 给人产生不一样的审美情趣, 丰富图形的色彩、质地、肌理特征, 是从“浅度立体”向“深度立体”迈进的关键一步。“深度立体”, 是图形设计从二维向三维转变的必然。

例如在图形设计中使用纸张、布料、金属、泥土、木料、陶瓷、树叶、塑料等能给图形带来装饰美的效果, 同时又能体现材质的美感, 最为重要的是材料是有厚度和高度的, 使用了某种材料的图形设计, 就从二维走向了三维。这些在视觉上延伸, 在色彩上丰富, 从创作角度, 又是丰富性和创造性结合的作品, 即是很好的“深度立体”。在材料的应用上, 很多设计师都在思考现代主义设计“少即是多”“装饰即罪恶”这些理念的历史局限性。一味追求简洁明快、素雅大方、洁白无瑕, 丧失了对材料质感的思考, 也是绝对否定了图形的多样性, 绝对的平面化。既然必须承认材料的作用, 就无法回避图形的多样性, 空间性。材料的使用使得本来二维的或是“浅度立体”的图形呈现出完全立体。举个很简单的例子, 目前很多书籍设计上常用的一些方法, 在书籍封套的设计上, 为了体现出材质美, 肌理美, 很多书籍已经突破了原始的透明塑料袋的做法, 向前迈出了一步。在书籍封套上的表现, 出现了木头、纤维、复合材料、亚克力、PVC、灰板等等材料。这些材料的应用都是在原有图形设计上对二维图形语言的延伸。从传播的角度上讲, 这些意想不到也是情理之中的设计, 就让本来看起来很普通的图形设计突破了普通, 超越了普通, 进入到了立体的, 多维的空间。

当然, 二维的图形是三维材料使用的基础, 三维是二维的延伸, 三维不是没有根据的三维, 不是天马行空的三维。在设计师面前, 二维的草图, 设计师用材料延伸了二维图形设计的生命, 由二维扩展到三维, 二维和三维的关系是密切联系的。因此, 设计师需要有探索精神, 不断去发掘图形的魅力, 不断去尝试不同材料对图形设计表现的张力, 探索新的适合不同品牌宣传的表现形式和创作方法。

2、动态的, 与结构相结合的图形设计

同样是平面创作, 同样是图形设计, 为什么不把立体书设计、展示设计中的一些理念和结构引入到图形设计中去?图形设计有自身的特点, 总是需要一个创作环境和使用环境, 更加注重图形的概念和使用, 这就需要设计师对立体结构的理解和对图形创意的把握。

在设计实践中, 首先要认识结构对图形创作的使用, 能使本来平面的图形在三维空间中更加立体生动, 在整个立体的图形中, 能够在巧妙的机关设置中随着结构的变化而变化。伴随着推、拉、打开、折叠等动作的发生, 图形随之发生位置的错动、大小的变化等, 与前面所说的“完全平面”“浅度立体”以及静止的“深度立体”产生很大的区别, 这就是动态的“深度立体”。如果说纯粹的二维图形设计是古猿, 那应用了印刷后道工艺的图形设计就进化成了能人;应用了材料的图形设计使立体更加明显, 使得图形设计好像让能人站了起来, 成了直立人;最纯粹的是将图形设计与结构合二为一, 让静止的立体变为动态的立体。这彷佛是让直立人进化到了智人。这种动态的立体效果, 让图形设计活化, 随着结构的变化, 产生与大众的互动。结构支撑下的图形, 如当下新媒体的交互设计, 在图形创作中引入这一概念, 能将图形设计从原来的二维引入到三维, 将交互引入到三维, 甚至使设计方法和设计思维达到一个突破。设计创作是互通的, 在创作中, 可以打破思维的局限, 去环境设计、服装设计、新媒体设计中去寻找灵感, 开阔的创作思维才能为创作实践提供充足的创意源泉。目前市场上出现的很多儿童书, 就呈现出动态“深度立体”的特点, 儿童书呈现出趣味性, 立体性, 通过书中图形设计与结构设计巧妙的结合, 让本来静止的图形活动起来, 与读者产生互动的效果, 给读者带来赏玩的乐趣, 这就是图形设计的魅力所在, 也是为什么儿童立体书畅销的原因之一吧。

四、结语

不论是“浅度立体”的使用, 还是“深度立体”的使用, 都是延伸了“完全平面”图形设计的生命, 丰富了图形的视觉形象。从立体的角度去诠释图形设计是一种创作的新思路。设计师不应停滞在传统的思维限制中, 应敢于尝试, 勇于探索创新, 用跨界的思维方式延伸图形设计的生命。

摘要:图形设计中经常提到突破“完全平面”的设计方法, 让图形设计立体化, 这种立体化的图形设计可以细分为“浅度立体”和“深度立体”两个部分。“浅度立体”是不明显的、对比度不强烈的简单立体, “深度立体”是对比强烈的、彻底的立体。

关键词:图形设计,浅度立体,深度立体

参考文献

[1]李利民.现代图形设计的特点与发展趋势[J].温州大学学报, 2004 (08) .

[2]王娜娜.纸本玩具书的设计历程以及其在中国的发展现状[J].包装工程, 2011 (03) .

篇4: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用九根火柴棒摆三个正方形(以每根火柴棒的长度为边长),怎么摆?许多人摆不出来,有人摆出如图1所示的形状:把正方形GHJI解释成压在正方形ABDC和正方形CDFE上的第三个正方形,也算勉强符合题意.

但是如果在你解决这个问题时,我提示一句:“可以是立体的图形.”怎么样?是不是灵感来了?对,我们可以摆成如图2的两种形状.

图2中左边的图是地上一个正方形BDFG,后面一个正方形CDFE,左边一个正方形ABDC,刚好三个正方形九根火柴棒.右边的图是个三棱柱,三个侧面都是正方形:正方形ABDC、正方形CDFE和正方形FEAB.

一、几何体的构成

1.几何体是由面围成的,面面相交得到线.线线相交得到点.

圆柱有三个面:上下两个面是平面(圆面),一个侧面为曲面.

圆锥有两个面:一个底面是平面,一个侧面为曲面.

球只有一个面,为曲面.

正方体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过每个顶点有3条棱.

还有墙面和墙面相交处是墙角线,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等.

2.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老人常说,天上有一颗流星划过,地上就会有一人死亡.本来只是一个星点,可当它运动时拖过长长的尾巴,怎能不令人产生遐想?还有火把节转动的火把,老师用粉笔头画的一道道线……都是“点动成线”的生动例子.下雨天,汽车的雨刷刷过了一个漂亮的扇形,刷墙时工人师傅用手中的平刷涂刷整个墙面,也都能说明“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例子就更多了,例如:图3①可以转成圆锥;图3②可以转成圆柱;图3③可以转成一个球体.

二、总结规律

1.柱体的命名:底面为圆的柱体叫圆柱;底面为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n边形的棱柱分别叫做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n棱柱.

棱柱的顶点、棱、面数量之间的关系见表1.

表1

2.锥体的命名和棱柱的命名类似:底面为圆的锥体叫圆锥;底面为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n边形的锥体分别叫做三棱锥,四棱锥,五棱锥,…,n棱锥.

棱锥的顶点、棱、面数量之间的关系见表2.

表2

3.球体是只有一个曲面围成的几何体.

我们生活在三维立体空间中,真是:世界真奇妙,加减乘除难算尽;图形好丰富,点线面体全包完!

篇5: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观察,.能够识别具体图形。

2、识别圆柱与棱柱、圆锥与棱锥的区别与联系。

3、使学生对物体形状的认识逐步由模糊的、感性的、上升到抽象的数学图形美。

旨在培养学生探究、创造、实践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同时通过比较不同的物体,学会观察物体间的不同特征,体会几何体间的联系与区别。在探索物体形状的认识过程:即观察、比较、分析、归纳中,体会类比、转化的思想方法。

旨在让学生体验和理解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情感目标:

1、通过直觉增进学生的理解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

2、激发学生对丰富的图形世界的好奇心及兴趣,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旨在让学生体会立体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丰富的文化价值;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提高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由于本节内容是对学生小学已有的立体图形知识的提高和完善,同时结合新课程改革充分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的要求,确定本课重点为:

1.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

2.认识现实背景中的圆柱、圆锥、棱柱、棱锥、球。

教学难点:

柱体的锥体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像电冰箱、足球等,学生很容易识别,但要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讲,难度较大,所以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与认知规律,将本课难点确定为:

认识圆柱、圆锥、棱柱、棱锥间的区别与联系,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的某些特征。培养学生空间感的形成。

教学设备或教辅工具:

多媒体、投影仪、展示的图形。

三、说教法、学法:

1、教法:

新课程改革体现了“重结论,更重过程”的思想。所以,在讲授本节课时,我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1)视觉图象法:以参观世界着名的建筑为开端,让孩子们在欣赏这些雄伟、奇特建筑的同时,感受其中蕴涵的数学图形的美,也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充分运用多媒体的教学优势是本课的一个最佳切入点。

(2)情景教学法:创设丰富的图片情境,引发学生自主探求,亲自感受,让学生在视听结合的环境中激发学习热情,加深体验,将数学与图片中涉及到的地理、历史、美术等学科进行整合。

(3)比较学习法:利用比较的方法,认识各种几何图形的共性和各自的特点。

2、学法:

学生都渴望与他人交流,合作探究可使学生感受到合作的重要和团队的精神力量,增强集体意识,所以本课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遵循“观察--猜想--验证--归纳--反馈--实践”的主线进行学习。

四、教学程序:

教学环节教学流程教学内容设计意图教学方式时间

分配创设情景

1、展示蜜蜂营造蜂房、燕子做窝的动画,提出问题:

瞧,它们也懂数学的图形美!

2、展示生活中立体图形的实物,同时勾勒出立体图形的形状。让学生亲自动手触摸,感知几何体的形状。

3、观察你周围的环境,我们会发现建筑物的形状千姿百态,自然物品的各种形态既美化了我们生活的空间,同时也带给我们许多的遐想:这些美妙的精美绝纶的图形是自然的造化还是建筑师们的创新与构思?通过实例的电脑展示,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新知识的学习,创造一种探索的情景。在学习中,只有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特别是内在动机,才能使他们以强烈的求知欲和饱满的热情来学习新知识。

电脑动画显示3分钟

实物与图片欣赏

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多观察各种几何体或实物图,通过大量例子形成对各种几何体的直观认识。同时体现从生活中不规则的图形到规则的图形的认识。播放图片

新课讲解

1、把学生分成6人一组,组长进行小组内分工。发给每个学生合作题卡。

2、首先让学生看书,看完后合作完成题卡上1、2题。

3、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柱体与锥体、柱体与柱体、锥体与锥体间的区别与联系。(老师巡场指导)

4、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组的同学纠正、补充。

1、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精神。

2、让学生大胆想像,并通过讨论确认想像结果的正确性,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组织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探讨16分钟

教师演示归纳

1、教师利用动画演示圆柱、棱柱、圆锥、棱锥的组成以及它们的展开图。

2、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得出几种几何体间的联系与区别。如何对以上几何体进行分类:

(1)按底面

(2)按侧面

3、围成图4.1.2和图4.1.5等立体图形的面是平的面,像这样的立体图形,又称为多面体。

使学生对物体形状的认识逐步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由具体形象到抽象的数学图形。Flash

动画演示5分钟

反馈练习

4道星级测试闯关题供学生抢答,极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及时反馈课堂信息。巩固新知,深化学习内容。抢答方式5分钟

课题拓展

教师补充演示圆柱、圆锥、球体的形成过程。

遵循巩固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空间想象能力。播放

动画3分钟

总结启发学生回顾新知、激励学生代表总结发言。注重学生间的相互评价方式的运用。个体总结、集体补充

实践操作

用牙签和橡皮泥制做三棱柱、三棱锥、四棱柱、四棱锥体现课改理念,增强学生动手能力。28分钟

作业

1、预习4、2画立体图形128~130页

2、准备正方体、圆柱、四棱锥

五、教学设计说明:

社会经济高速发展,需要全新思维,创新性人才,而这种人才是靠教育培养的,在过去的教育体制中,只是把学生作为“受体”,强加地把所有东西都填装进去,这就难以开拓学生思维,挖掘他们的潜力,课改正是要改变这一点,要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更多的实践。所以本节课我在教学过程中着重体现两大特色:

1、让学生体验数学。

2、让学生自主掌握数学。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课堂中安排学生欣赏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人类生活的联系,数学是来源于生活中的,通过实践,学生更加体验到数学对人类历史发展所作的贡献,从而立志学好数学,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最后,请允许我以几句在课改中感受颇深的话语来作为我今天的结束语:

教育是探索和启蒙,而不是宣传和灌输;教育是平等对话和自由交流,而不是指示和命令;教育是丰富认识,而不是统一思想;教育是信任,而不是防范。

板书设计:

§4.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圆柱

柱体棱柱

多面体

规则的锥体棱锥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圆锥

球体

不规则的小组合作题卡(第______组)

一、1、写出下面与实物相类似的立体图形的名称。.()()()()()()

二、讨论题

(一)讨论圆柱与棱柱的区别与联系

(二)讨论圆锥与棱锥的区别与联系

(三)论棱柱与棱锥的区别与联系

第二次讨论:

(一)讨论多面体的特征

篇6:《认识立体图形》教案设计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 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和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弄清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形卡片

学具准备:各种形状的实物

1、说学具:

1)师:同学们,瞧谁来了?

2)生:对!机器人想和我们共同学习,还给每个小组的小朋友带来了一篮礼物,想知道有什么礼物吗?赶快打开看看,你认识什么,就给组里的小朋友说什么,每个人都说说。

3)汇报:哪个勇敢的小朋友能大声说说你们的礼物?其他小朋友仔细听,看看你们有不同的吗?

2、提要求:这么多学具中,你们能把“相同的”放在一起吗?四个小朋友共同试试看。

篇7:《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设计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认识物体和图形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并会识别。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想像能力。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学会识别这些立体图形。

教具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模型各一个;各种形状的实物;积木、小黑板、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引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由积木达成的各种图形,问:同学们好不好看,想不想试一试,自己也来搭一个漂亮的图形。

生:想。

教师出示积木,学生按男女生分为两组,比赛搭积木,看谁搭得又好又快。

小组学生合作完成搭积木,给搭得好的小组同学贴小红花,数学备课大师 www.eywedu.net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数学备课大师 www.eywedu.net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二、动手操作,认识物体名称。

1、教师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模型,让学生在积木中找出相同的物体,教师教学各种物体的名称,并在黑板上板书:

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

2、将积木按照形状不同进行分类,并说出其的名称。

3、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小组交流汇报。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动手分一分,建立表象。

(1)分组活动。每组都有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把袋子里的东西倒出来,请大家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分得情况,并说出每一类物体的名称。

2、在生活中找形状。

课件出示办公室场景画面,让学生在其中找出各种形状的物体,并说出是哪一种形状。

四、实验发现,了解性质。

(1)教师:刚才我们男生和女生两个小组比赛搭积木,现在我们还要进行一场比赛,比什么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它们四个要从这块小黑板上同时滑下来,看谁最快?同学们先猜一猜,谁会是第一名?

学生猜想比赛结果。

(2)实验验证,从同一个平面上滑下来,球最快,圆柱第二,数学备课大师 www.eywedu.net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数学备课大师 www.eywedu.net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长方体和正方体第三。

(3)教师引导。因为球和圆柱是一个曲面,它们滚下来的速度比较快;而正方体和长方体的面是平面,它们滑下来的速度要慢一些。

(4)引发思考:如果要给一辆车装四个车轮,哪些形状能使车轮动起来,哪些形状不行?

学生猜想,课件演示。

五、游戏巩固

蒙住一个同学的眼睛,把各种形状的物体给他摸,让他说出摸到物体的形状。

六、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哪几种物体的形状?它们有哪些特性?

篇8: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教学设计

建立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是图形与几何学习的核心目标之一,能由实物形状抽象出几何图形,并用几何图形描述一些现实中的物体,是培养空间观念的重要方面。因此确定本节课的重点为在具体实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并用几何图形描述一些现实中的物体。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通过描述物体的性质,判断对应物体的图片的过程,了解几何探究的内容;经历从多种具体物体的外形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了解几何图形的概念;探究给几何图形分类,阐述分类理由的过程,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概念;通过描述面的特征判断立体图形的过程,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联系。

(二)过程与方法:经历从具体物体的外形抽象出幾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物体的过程,发展空间观念和抽象的思想;经历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探索它们之间的关系的过程,发展空间观念,培养、提高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激发对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步形成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问题诊断分析:学生在小学阶段已对图形的知识有了初步认识,但对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概念与联系的理解还比较难。这只能从生活中大量的实物来进行观察、体验、感受,加深学生的感官认识与理解。

“位置关系”包括几个方面,但本节课主要的目的不是研究位置关系,学生能够了解就可以,不必深究。

在小学并未学习过棱柱、棱锥的概念,但生活中学生都能遇到过类似棱柱、棱锥的物体,而因为有圆柱和圆锥的经验,学生能够说出图形的名称,也是对类比思想的一种渗透。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在具体实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并用几何图形描述一些现实中的物体。

难点: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概念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教学内容:直接阐述学习内容、揭示课题

师生活动: 教师直接点题

设计意图:准确精炼提出教学内容

二、我游戏 我快乐

探究一、几何研究内容

1.教学内容:

【观察】描述圆柱体的性质

【游戏】根据对物体性质的描述,判断是屏幕上的哪组物体的图片。

师生活动: 学生根据教师的描述,猜一猜教师拿的是屏幕上的哪组物体的图片。教师展示图片,请一名同学到前面,再来描述一组物体,其他同学猜一猜是屏幕上的哪组物体的图片。

设计意图: 通过在学生的思维遇到障碍时设计游戏,使学生感受到研究“位置关系”这个物体的性质的实际需要。

2.教学内容:

【思考】游戏中所描述的物体的性质。

【归纳】物体有许多种性质,如颜色、质量、材质等等,但在几何中我们只研究物体的三个性质-----即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进一步观察两条线段间的位置关系。

师生活动:学生通过游戏明确除了形状、大小,我们还要研究物体的位置关系。 学生观察并思考、归纳;教师引导。

设计意图: 通过观察学生了解“位置关系”不仅包括体与体之间的关系,还包括线与线之间的关系。

三、我观察 我发现

探究二、几何图形概念

教学内容:

【观察】1.观察纸盒外形,找出熟悉的图形。

2.观察魔方、圆柱形包装盒、能量球、长方体包装盒、圆台形的杯子、生日帽等生活中的实物,找出熟悉的图形。

师生活动: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抽象出图形。

设计意图: 通过从具体实物抽象出图形再现小学图形的内容,也为几何图形的概念作铺垫,并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和空间观念。

四、我思考 我判断

1.教学内容:

【思考】

1.下列实物与给出的哪个几何体相似?

(三棱柱的包装盒、四棱锥的折纸、六棱柱的包装盒)

2.这种形状的图形是什么图形?师生活动: 教师展示实物,出示图形,学生通过观察判断实物对应的图形,并说出图形名称。

设计意图: 通过根据棱柱、棱锥的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培养孩子的空间观念。

2.教学内容:

【运用】

1.你能说出下列图形的名称吗?(三棱锥、四棱锥、五棱锥、六棱锥、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六棱柱,图略)

2.你能再找出些棱柱、棱锥的实例吗?

师生活动: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识别图形并举例。

设计意图: 通过根据棱柱、棱锥的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培养孩子的空间观念。

五、我归纳 我明晰

教学内容:

【归纳】回顾刚才我们从形形色色的物体外形中都得出了哪些图形?

师生活动: 学生回顾总结,教师归纳总结几何图形定义

设计意图: 通过从具体的各种形状的物体得出几何图形的定义,让学生体会几何图形的丰富源泉。

六、我探究 我发现

教学内容:

【归纳】

1.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概念

2.图形的分类

师生活动: 教师适时引导,通过比较两种图形的不同,得出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概念。

设计意图: 通过让学生说不同,培养学生清晰表达自己的想法的语言表达能力,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七、我运用 我提高

教学内容:

【巩固 】

1.快速说出由下列实物的外形能想象出哪种几何图形?并判断是平面图形还是立体图形?

2.请各位同学再举出一些生活中类似于这些图形的物体?

师生活动: 学生说出由实物抽象出的几何图形,再由几何图形想象实物。教师适时评价,当有不准确的叙述时,及时引导纠正。

设计意图: 通过再次由具体实物抽象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实物的过程,进一步培养空间观念。

八、我归纳 我收获

教学内容:归纳小结

1.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点。

2.引导学生发现数学、运用数学。

师生活动: 从知识、学法、情感等方面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

设计意图: 通过归纳、总结、形成更加系统的知识体系。

篇9:《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说课稿

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通过自己的主动思考,体会点、线、面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进一步认识常见几何体的某些特征。

说教学重点:

体会点、线、面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

说教学难点:

体会点、线、面之间的关系,知道“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事实。

说教学方法:

观察法、总结归纳法

说教学工具:

扇子、笔、常见的立方体

说准备活动:

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常见的几种立体图形:

说教学过程:

1、通过创设情景引出面和曲面(学生常见的高速公路和海浪),并由此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一些具体的图形例子。

2、拿出具体的模型让学生观察立体图形除了面以外,还有那些组成部分,从而引出线和点,由此让学生得到这样一种认识,图形是由点、线、面构成的。

3、先让学生想象面面相交,线线相交会得到什么?再板书画出,面面相交得到线,线线相交得到点。

4、思考:平面与平面相交得到什么线?曲面与曲面呢?

5、让学生找找具体模型的面和线,顶点,(例如长方体,正方体等)让学生得到面与面相交得到线,线线相交得到点的初步认识,通过笔来演示加深这个认识。

6、通过动画演示,举例下雨,水笼头,以及扇子的展开,几何画板的演示让学生得到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初步认识。并通过举例进一步加深这种认识,做课本上相应的习题。

7、练习:课本P7第2题

篇10:《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设计

1、认识正方体和长方体,能区分正方体和长方体。

2、体验形与体的不同,发展幼儿的空间知觉。

活动准备:

1、师和幼儿每人1份:正方体、长方体(6个面中有长方体有正方体)的积木;正方形、长方形的纸;长方体的纸盒(6个面都是长方形)。

2、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一、复习巩固平面图形。

(1)师:小朋友,你们瞧,篮子里装的是什么?你能从篮子里拿出它们并说出它们的名称吗?(有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和椭圆形,请4、5名幼儿拿出其中一个并说出它的名称)

二、认识正方体、长方体的基本特征和名称。

(1)师出示正方体、长方体的积木问: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两个新朋友。瞧,它们是谁?(请几位幼儿来说一说)那我们来学说一说吧!(引导幼儿拿出这样的两个积木,沿着周围摸一摸。)

(2)师:小朋友,你们刚才摸得这两个积木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引导幼儿回答,一个积木上全是正方形,另一个积木上有正方形还有长方形。)

(3)师指着一个“面”说:好的,小朋友们看这个就叫做“面”,现在,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它们分别有多少个“面”?

(4)师:这六个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注:正方体全是正方形,长方体有正方形还有长方形。)

三:仔细观察比较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异同。

(1)师:现在请小朋友拿出正方体积木和正方形纸,仔细看一看并摸一摸,再把正方形纸放在正方体的其中一个面上,然后来说一说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之处。(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所看到的。)拿出长方体积木和长方形纸,仔细看一看并摸一摸,再把长方形纸放在长方体的其中一个面上,然后来说一说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之处。

(2)师小结:由6个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形体叫“正方体”。正方形也可以叫“面”。

而长方体也有6个面,有的长方体的6个面都是长方形,有的长方体6个面里,有的是长方形、也有的是正方形。(师出示6个面都是长方形的盒子)

篇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设计

【学习目标】

课标要求:、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点、线、面,初步感受点、线、面之间的关系. 2、进一步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从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的角度认识常见几何体的某些特征.

目标达成: .认识点、线、面,初步感受点、线、面的关系.

.从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的角度进一步认识常见几何体的某些特征. 学习流程:

【课前展示】 填空题

1.立体图形的各个面都是__________的面,这样的立体图形称为多面体.2.图形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的.3.物体的形状似于圆柱的有________________;类似于圆锥的有______________;类似于球的有_________________.4.围成几何体的侧面中,至少有一个是曲面的是______________.5.正方体有_____个顶点,经过每个顶点有_________条棱,这些棱都____________.6.圆柱,圆锥,球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创境激趣】

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常见的几何体,并且可以从大量的实物中抽象出这些图形.我们知道世间万物都是由一些基本元素构成的,那么构成这些图形的基本元素是什么呢?

【自学导航】

1、图形是由点、线、面构成的

(1)观察几何体,例如一个长方体,在长方体这个图形中,构成它的最基本的元素有点、线、面,你能找出图中的点、线、面吗?

(2)是不是所有的图形都是由点、线、面构成的呢?你能举一个实例吗?

2、点、线、面之间的关系

(1)同学们打开课本看第7页的上图,可以看到有光滑的黑板面,平静的游泳池的水面,都是平的,而球面,水桶的侧面都是曲的,因此,我们知道,面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

(2)再观察下面现代化城市的交通图,你可以看到立交桥,其中最上一层的立交桥画面上的部分是直的,而下一层是弯的,如果我们将这些公路抽象成线就可以知道线也分为两种_______和________(3)给出一张地图大家能找出图中的点和线吗? 发现点和线的一种关系:线和线相交可以得到_____________ 举例:

(4)如果给出一个几何体,大家能找出他的点、线和面吗?从而有面和面相交可以得到_______。举例: 【合作探究】

1.分组完成课本中P8的“议一议”.(三分钟后,派一个代表来陈述.)根据课本中议一议,你还可以提出你能想到的别的问题来问同学吗? 2.从运动的观点探究点、线、面。

打开课本第 6 页,我们来完成“想一想”,同学们先经过自己的观察、联想,能发现什么呢?

通过对三幅图的观察和描述,我们可以得到一外结论:点动成_____,线动成_____ , _____动成体.

请举出一些生活中类似的例子:

【展示提升】

典例分析 知识迁移

1、【 例1】图中的几何体是由几个面围成的?

面与面相交成几条线?它们是直的还是曲的?

2、【 例2 】 下列图形绕虚线旋转一周,能形成一个什么样的几何体.

【强化训练】、几何图形由_____、_____、_____构成,面有______面和______面之分。

2、面与面相交得______,线与线相交得______。3、点动成______、线动成______、面动成______。

4、长方体是由______个面围成的,圆柱是______个面围成的,圆锥是由______个面围成的。其中围成圆锥的面有______面,也有______面.

*

5、下列图形中,哪些图形是棱柱?是几棱?描述一下棱柱的特点.

检测题

(一)、填空题

1.图形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的.2.物体的形状似于圆柱的有________________;类似于圆锥的有______________;类似于球的有_________________.3.围成几何体的侧面中,至少有一个是曲面的是______________.2

4.正方体有_____个顶点,经过每个顶点有_________条棱,这些棱都____________.5.圆柱,圆锥,球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假如我们把笔尖看作一个点,当笔尖在纸上移动时,就能画出线,说明了______________,时钟秒针旋转时,形成一个圆面,这说明了_______________,三角板绕它的一条直角边旋转一周,形成一个圆锥体,这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二)、选择题

7.图1-1是由()图形饶虚线旋转一周形成的

8.图1-2绕虚线旋转一周形成的图形是()

9.图1-3这个美丽的图案是由我们所熟悉的()图形组成 A.三角形和扇形 B圆和四边形 C.圆和三角形 D圆和扇形

10.下面全由圆形组成的图案是()

(三)、解答题

.请写出下列几何体的名称

()()()

()()

【归纳总结 】 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作业 :

(一).预习第二节 展开与折叠

(二)做一个正方体(1、硬纸板。

2、不断开。

3、尽力多样)1长方体有______面,有______个顶点,过每个顶点有______条棱,长方体共有______条棱。

2三棱锥是由______个面围成的,有______个顶点,有______条棱。3 n柱有______个面,有 个顶点,条棱

4、n棱锥呢?

【板书设计】

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教学反思】

初中数学比小学数学内容加深了、拓展了,也更丰富了,从这节课中就能体会到。因此,不但要引导学生顺利过渡到初中学习当中,同时还要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让他们初步体会几何的美。

《标准》积极强调德育和智育要相结合,教学中还要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教学中我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充分展示自己的平台,引导他们仔细观察,然后鼓励他们将自己的观点大胆地说出来,在活动中和学生一起参与讨论和比赛,我给他们充分 的赞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这无形中就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审美能力。

需要改进的三个问题。

(1)学生虽然有了一定的识图能力,但是画图能力还是很欠缺。比如,画图时不知道怎样表现立体图形,只能画平面的,这让我意识到对学生的起点不能局限于知识点的研究,还应涉及到技能起点等诸多方面,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规范作图,并教授一些立体图形的画法。

篇12:立体图形复习教学设计

1.整理复习有关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基础知识,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2.在建构知识网络的过程中,体会计算公式的应用条件,感知数学模型。

3.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类比推理的能力。

教学内容:

12册总复习的立体图形

教学过程:

一、回顾整理

1.出示学过的各种图形,让学生观察分类。

2.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为了让我们的复习便于比较,把这些图形分成两类,你认为怎样分好呢,说一下理由。

二、梳理公式,沟通联系

(一)复习体积

1.课件出示长方体、立方体和圆柱体的模型,说说它们的体积公式。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体积公式:“底面积乘高”是长方体、立方体、圆柱的一个统一的体积公式。

2.显示长方体长5厘米,宽4厘米,高10厘米;立方体的棱长为6厘米;圆柱底面半径4厘米,高10厘米;计算它们的体积。

3.反馈汇报计算结果

(二)复习表面积

1.说说长方体、立方体、圆柱的表面积公式。

2.长方体、立方体、圆柱的体积都有一个统一的公式,它们的表面积是否也有统一的公式呢?

(1)回忆圆柱的侧面积为什么是用底面周长乘高?

(2)长方体的侧面指的是哪一部分?如果将长方体的侧面展开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

(3)提出思考:展开图形后你们发现了什么?

(4)根据这个关系,想想还能怎样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学生独立思考并完成,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思路,然后在班内汇报。

3.小结:长方体、立方体、圆柱的表面积也有统一的公式:表面积=侧面积+2个底面积=底面周长×高+2个底面积。

三、解决问题,巩固练习

卫生间长2.5米,宽1.5米,高2米。在它的四壁和底面贴上瓷砖,平均每平方米用瓷砖6块,每块瓷砖5元,问这个卫生间的瓷砖花费多少元?

四、课堂总结,谈谈收获

请同学们看黑板,黑板上的内容是我们今天复习的主要内容。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认为自己有哪些收获,把你的收获说给你的同桌听。

五、作业

将一个圆柱体沿着底面直径切成两个半圆柱,表面积增加了40平方厘米,圆柱的底面直径为4厘米,这个圆柱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附板书设计:

立體图形

棱长和 表面积 体积

长方体 4(a+b+h)s=2(ah+bh+ch)v=abh或v=sh

正方体 12a s=6a v=a或v=sh

圆柱体 s=2s+s v=sh

圆锥体 v=sh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尽量让学生去说、想、做,在参与中复习好知识,提高能力。如计算一个长方体的展开图的体积时,先是学生尝试解决,独立思考,再交流,以求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篇13:《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六年级下册P98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的基本特征,知道不同立体图形之间的异同点,理解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2、能够灵活运用立体图形的特征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经历和体验图形的变化过程,培养实验操作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认识立体图形的基本特征,知道不同立体图形之间的异同点,理解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教学难点:

能够灵活运用立体图形的特征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具准备:

每小组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和球的实物各一个。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各一个。

橡皮泥一盒。

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老师在网上下载了几张图片,非常漂亮。同学们想不想看?请欣赏!

(点击     出示课件。)

师:从画面上,你看到的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是建筑物。)

师:如果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这些建筑物,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我看到的一些建筑物都是由长方体、正方体、……构成的。)

师:对,这些建筑物都是由立体图形构成的,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立体图形,进一步认识它们的特征。

(板书课题:立体图形的认识。)

二、新授。

(点击    ,出示例3的四幅图。)

师:首先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如果把这些立体图形分两类,你打算怎样分?说说理由。

(学学生讨论后汇报,长方体和正方体为一类,圆柱、圆锥为一类。)

师:能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分吗?

(学生回答:因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都是平面分为一类,而圆柱、圆锥都有曲面分为一类。)

探究一: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各部分名称及其特征。

1、摸一摸,体验立体图形的特征,并归纳填表。

师:好!我们就按照第一种分类来整理复习,先研究长方体、正方体,再探讨圆柱、圆锥。

师:(宣布复习要求)摸一摸你准备的长方体和正方体,记一记它们各部分名称是什么,它们在点、线、面上各有哪些特点?小组展开讨论,交流意见,整理归纳。合作完成表格一。注意用简练的文字归纳。看哪个小组第一个完成。好,小组活动开始。

(点击    ,出示表格。)

长方体特征 正方体特征

顶点

线

(师及时发现并表扬最先完成的小组。)

2、展示汇报:

师:谁上台将你们讨论的结果给大家看看,向同学们汇报一下。

(学生汇报,点击    ,出示表格内的内容。)

长方体特征 正方体特征

顶点 有8个顶点 有8个顶点

线 有12条棱,相对的四条棱的长度相等 有12条棱,每条棱长度都相等

面 有6个面都是长方形(有时有相对的两个面都是正方形),每相对的两个面

面积相等 有6个面都是正方形,并且每个面的面积都相等

3、共同讨论:

师:想一想:长方体与正方体有什么共同特征呢?又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小结:相同点:长方体与正方体都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

不同点:(1)“线”上的不同点:长方体相对的棱分别相等,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而正方体的12条棱都相等,叫做正方体的棱长;(2)“面”上的不同点:长方体至少有4个面是长方形,而正方体的6个面都是正方形。

师:长方体与正方体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板书: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探究二:复习圆柱、圆锥各部分名称及其特征。

1、师:你们对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掌握的非常好,真不错!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不会忘记圆柱、圆锥的特点。现在请各小组拿出圆柱、圆锥,摸一摸,感受一下它们的特征,小组交流,合作完成表格二 。

(点击    ,出示表格。)

圆柱 圆锥

底面

侧面

2、汇报交流

(学生汇报,点击    ,出示表格内的内容。)

圆柱 圆锥

底面 2个大小相等的圆 1个圆

侧面 曲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 曲面,展开是一个扇形

高 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 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

3、小结:圆柱是一个立体图形,有三个面,上、下两个圆叫做底面,大小相等,另一个曲面叫做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它有无数条高,长度相等。圆锥也是一个立体图形,它有两个面。它的底面是一个圆,它的侧面是一个曲面,展开是一个扇形,只有1条高,即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

三、练习

师:你们能不能利用立体图形的特征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呢?

1、看图回答:(课本P109/练习十九  11、)

2、填空:

(1)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   )个顶点,(   )条棱,(    )个面;长方体相对的面(       ),相对的棱(       )。

(2)用一根长132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立方体的模型,棱长应是(        )厘米,如果围成一个长方体的模型,长、宽、高的和是(        )厘米。

(3)(    )叫做圆柱的高,圆柱有(     )条高。

(4)(    )叫做圆锥的高,圆锥有(     )条高。

(5)圆柱的侧面沿着一条(    )展开会得到一个(      ),它的长等于圆柱的(      ),它的宽等于圆柱的(      )。

四、总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立体图形的特点。

(点击    ,出示表格进行小结。)

五、作业。

(1)海关大钟时针长2.7米,时针绕一圈的长度是多少米?(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2)右图中,ABCD是边长为a的正方形,分别以AB,BC,CD,DA

篇14:认识立体图形教案

黄城根小学

梁凝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空间观念。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小猴子找来了我们生活中的一些包装盒和废旧物品,有没有形状相同的呢?老师现在请你们每个小组的同学共同合作,把形状相同的物品放在一个筐里。

2、给这四类分别起个名字吗?小组讨论

3、我们就把这样的形状叫做-----(师出示抽象图)【设计意图:学生的空间观念来自于丰富的生活经验,所以通过这项活动,既可以让教师从学生的表现中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也可以促使学生回忆自己对物体形状感受的生活经验。在分类过程中,允许学生呈现不同分类的方法,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研究特征:我们已经把这些物体分为了四类,请每一个小组从我们分的这四类中选择你们最喜欢的一类研究。(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研究要求:

A摸一摸物体的表面,说说你的感觉是什么样的? B 放在桌子上推一推、看看他能不能滚? 研究后把你的感受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这一环节教师一定要注意给学生留有充分的选择空间,在学生选择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发挥调控作用,让每一类立体图形都有学生进行研究。】

2、汇报交流: 生:球是圆乎乎的,放在桌子上可以向任意方向滚。师:球可以滚动,那能滚动的都是球吗? 生:圆柱也能滚。

生:圆柱是直的,上下一样粗,它两边的面是圆的,平的。如果躺在桌子上,它就能够滚动;但是如果立在桌子上,它就不能滚了。球各个方向都能滚。

根据学生的发言提问,你们说球和圆柱都能滚,那我们玩得球为什么不做成圆柱形?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比较进一步体会球和圆柱的区别。】

3、研究长、正方体

每个人拿出一个长方体,一个正方体摸一摸,放在桌上轻轻推一推,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生: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不能随便滚动,有尖、扎手,它有平平的面,师:是一个面吗?有几个面?我们一起数一数。我们说每一个面都是平平的。长方体有这样的特征,正方体呢?

长方体、正方体都有平平的面,为什么要分成两类呢? 下面我们做个游戏:

老师分别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让学生闭上眼睛,老师分别翻动长、正方体。请同学们猜一猜长方体翻了吗?正方体呢?长方体怎么一下就看出来了?正方体呢?

【设计意图:教师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对于学生说的不足的地方教师及时给予补充。在研究过程中,教师不断提出新的问题,引起学生思维上的冲突,使学生在操作中不断的感悟、体验,加深对图形基本特征的理解。】

三、巩固练习:

1、老师举图形,学生说出名称

2、摸一摸: 游戏规则:

1): 老师说一个名称,请小小组1号同学从学具袋里摸到这个物体,举起来给大家看。2): 小小组2人,一人说形状名称,另外一个人从学具袋中摸出这种形状的物体。然后交换。【设计意图:在学生对立体图形有了感受之后,通过摸,使学生进一步区分各种形体,同时可以加强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搭一搭(引导学生边操作、边思考)。

选择模型搭一搭,看谁搭得最漂亮。搭完之后,向你旁边的同学说说你搭的是什么?都用了哪些立体图形?

师:为什么搭的时候不用球?生:球容易滚

师:用球容易四处滚,搭房子不稳,要想使房子稳要用什么形状的物体? 用圆柱的时候用哪个面?为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具体的实际操作中,进一步感受各种物体的特征,体会图形的稳定性。】

4、找一找:

小猴子想搬一个圆柱形油桶,油桶太重了,你能帮他像个办法吗? 小猴遇到的长方体的砖,应该怎样搬呢?

【设计意图:进一步体会今天学的立体图形在生活中有许多地方都经常用到。】

四、课堂小结:

上一篇:节日计划表总结下一篇:小学六一活动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