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中的立体形态设计

2024-05-01

展示中的立体形态设计(精选三篇)

展示中的立体形态设计 篇1

虽然现代展示设计行业在中国兴起的时间并不长, 但展示的行为应该说是伴随着人类成长的一种自觉的、自发的行为方式。从远古时期的图腾活动到近现代的专业展览以及世界博览会的蓬勃发展, 展示活动不再是由单纯的展体构成, 展示形式、展示技术、展示材料、展示手段等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产业的发展已经走向了多元化和信息化。展示设计已经成为现代设计中极具有综合性、包容性、开放性、传播性的行业。

无论是在现实物质化的展示活动中, 还是在虚拟非物质的信息展示中, 都存在着除了展品以外的各种各样的辅助形态。在展示设计中, 包含展厅形态、展台形态、道具形态等在内的各种立体形态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他们是展示设计得以实现的物质基础之一, 也是影响展示效果的因素之一。他们丰富着展示的艺术表现形式, 揭示特定主题的展示的性质, 同时对深化主题烘托环境气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现代展示中的立体形态

从本质上来讲, 展示是一种传播活动, 展示是主体为了特定目的, 通过设计的手段, 恰当的利用空间、图文符号、影像、模型、演示等道具, 将信息内容进行整合、提升, 并将之有效的传达给客体的过程。它符合传播活动的要求, 自然也具备传播的要素。美国学者H.D.拉斯韦尔 (H.D.LassweⅡ) 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总结了信息传播过程的五要素, 即Who (谁) 、Say What (说了什么) 、In which channel (通过什么渠道) 、To whom (向谁说) 、With what effect (产生什么效果) , 1可以看出在这样一个信息的传播活动中, 展示的目的是明确的, 即在哪里展览, 以何种形式或方法将信息向谁完美的展出。要达到这样一个目的, 展示需要时间, 需要空间, 需要能够将信息完美传达出的辅助道具, 展示中的各种形态因此产生, 在“Say What”、“In which channel”、“With what effect”这三个环节发挥作用, 特别是一些富有构成意味的立体形态, 他们或者是展厅, 或者是展台, 或者是营造气氛的道具和配景, 或者是大环境中的导视系统, 被设计师构成符合展示意图的概念化的背景, 和展品、灯光、音像、甚至味道等一起, 营造展示氛围, 强调信息的特质, 吸引观者的关注。

二、现代展示中立体形态设计的特征

立体构成是以纯粹的或抽象的形态为素材, 探讨更合理, 更完美的纯形态构成。立体形态的构成为现代设计的各个领域包括现代展示设计提供了有效的造型手段。现代展示设计中的立体形态不同于纯粹的立体形态构成, 它具有个性化、“合目的性”、科学性等特征。

2.1现代展示中立体形态设计的个性化

在展示活动中, 我们可以将实在的空间理解为展览场所、展厅或者展台。展厅、展台、道具等立体架构犹如一座桥梁, 或者一个舞台, 将信息充分的传达给客体, 展厅、展台、道具之于信息, 犹如舞台之于演员, 是充分发挥和展现信息价值的地方, 是让信息散发魅力和光彩的地方。在非长期展览中, 展厅或者展台的个性化设计已经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在一些大型的展示活动中, 如何在庞大的空间中瞬时抓住观者的眼睛, 展馆或者展厅的外貌就很重要。比如2010年上海世博会, 一些创意独特、富有构成感的国家馆, 比如英国馆、中国馆、西班牙馆、法国馆、意大利馆、德国馆, 波兰馆等等, 在世博会还没有开幕时就吸引了无数关注。英国馆让人激动的外型迷倒了不少观众, 设计师认为, 世博会上有高度密集的人流, 首先展馆必须与众不同, 才能吸引观者进入展馆参观。设计师汤马斯·海瑟尉希望英国馆的表皮是一个可以活动的东西, 它可以随着风轻轻摆动, 同时它的外表要有一定的质感, 并且要有光影变化的特点, 白天和夜晚要有不同的造型特点, 最终, 含有60, 000颗种子的亚克力长杆构成的“种子神殿”赢得了极大的关注。

在展厅的内部, 设计师要在空间、路径、人流、色彩、图像、文字、声音、版面、采光照明、材质、造型等各方面付出努力, 这其中, 分割空间、引导人流、形成路径、利用材质的各种立体形态, 可以是隔断, 可以是展台, 可以是导视, 可以是道具, 一方面, 他们承载色彩、图像、文字, 衬托展品, 有效的将信息内容传播给观者, 并力图引起观者的共鸣与关注。另一方面, 这些立体形态必须与众不同, 才能抓住观者的眼睛, 吸引他们继续参观。人们的目光往往被个性化的、异常的、壮观的、惊心动魄的、巨大的、最上面的、图案化的、色彩鲜艳的、具有动感的、充满戏剧性的等等要素所吸引。上海世博会上许多国家馆和主题馆中都大量运用了富有构成意味的立体形态来显示主题, 传达展示信息。沙特馆成为民众追捧的热馆, 就是在屏幕的构成上与众不同, 使用了1600平方米的全球最大的IMAX影院巨幕, 播放视频时带给观者惊心动魄的视听感官刺激。沙特馆也因此吸引了更多的观者, 形成“排队之最”。而匈牙利馆则用800根“从天而降”的木棍营造出一片神奇的光之“森林”, 将本国著名音乐家李斯特、巴托克、里盖蒂、库塔格、柯达伊等人的经典作品一一呈现。每一根木棍都可以随着音乐的旋律上下起伏, 表达作品的意境。这些木棍一半是固定的, 一半是可动的, 固定的有8米高, 可动的有3.5米高。这些木棍在视觉上高低不同错落有致, 富有节奏和韵律感, 随着美妙的音乐上下移动, 并和灯光一起营造出河流、广场等等不同的画面, 给观者带来奇妙的感受。从视觉形态以及构成方式上来讲, 光之“森林”就是硬质线材的立体构成, 再结合动感的设计, 因此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2.2现代展示中立体形态设计的合目的性

一切立体形态都是以占据空间的形式出现的, 且都需要通过对立体形态的色彩、材质、形态的运用来传达信息, 且信息皆具有一定指向意义, 纯粹立体形态在空间中是以“物”的形象出现的, 在其与空间的关系中, 无关乎人, 其可大可小, 不受空间大小的限定, 可中心可边缘, 甚至可被漠视或忽视, 是可多角度解读的, 甚至可被曲解或误解, 而被漠视或忽视、被曲解或误解本身可成为纯粹立体形态的某种精神属性。

展示设计中的立体形态是展示设计师所构建的使用界面, 设计师通过对纯粹立体形态的有效架构形成特定目的性的形态, 作为传递新息的一种载体, 它既关乎人, 也关乎信息。其本质是“合目的性”的, 具有明确的形态定位和场所精神, 设计师在展示设计中对展览效果的追求一定程度的依靠展厅、展台形态的立体构造、空间处理来完成。而展示形态的创新一定程度上依赖于立体结构的巧妙性。展示形态是展品的舞台, 而不是毫无关联的附会。展示形态作为信息的载体, 它总是处于一定的关系中, 包括展品、企业、文化、地域……之间的关系, 且与这些关系一一对应, 这些关系构成了整个展示的语境, 立体形态既不能脱离这些关系, 也不能凌驾于这些关系之上。脱离了这些关系或限定的立体形态, 会让人觉得突兀而不是惊奇;凌驾于这些关系之上的立体形态, 会削弱信息的传播, 喧宾夺主。因此展示中的立体形态是基于个性化之上的、契合展示目的的、贴合信息属性的立体形态。

展示设计中的空间是观者与信息之间彼此往来的中介, 展示设计中的立体形态作为人为空间的一部分, 分割着纯粹空间, 占据着纯粹空间, 将纯粹空间根据设计意图分割成预定的路径、场所或领域, 同时被场所、路径、领域所限定。展示设计中的立体形态是以“人”为中心的, 关注“人”通向“信息”的方向 (路径) , 关注“人”接近并获得“信息”最大程度 (场所与领域) , 并试图通过形成对“人”的影响、控制, 从而完成信息传递。但展示立体形态是不能被漠视或忽视、被曲解或误解的, 其指向性是单一而明确的, 这也构成了它的“合目的性”。材料与构造手段的交织可创造各种立体形态, 我们只能在这些形态中寻找“合目的性”的形态以达到信息的最佳传递。

2.3现代展示中立体形态设计的科学性

展示设计虽然是一门设计艺术, 但在其设计构思、执行实施中, 却必须遵循科学的原则。展示中立体形态的设计也具备科学性的特征, 具体表现为使用材料的科学性和立体结构的科学性。无论是从成本控制的角度还是从绿色设计的角度出发, 设计师都面临着选择什么样的材料以及展后材料的处理问题。可持续发展、绿色设计以及低碳设计越来越被设计师、主办方以及观者认同。以前因材料用后即弃, 展示被称为最浪费的设计行为, 而现在, 绿色的、可降解的或者可以反复利用的材料毋庸置疑的成为展示中立体形态的首选材料, 注重传统材料的创新运用, 尽量低的成本、尽量少的消耗材料也是一种主流的材料观。结构也是如此, 展示活动中的立体形态的创新性设计以及创造性的重复使用也成为一种设计要求。汉诺威世博会上, 日本馆主厅拱筒形结构由440根直径12.5厘米的纸筒呈网状交织而成, 顶棚表面是由织物和纸塑料材料制成的半透明薄膜, 可以充分利用自然光, 纸质在世博会后被全部回收再利用, 返回日本做成小学生的练习本。2而且纸材的再利用极大的降低了资源的浪费, 同时, 纸材的创新结构设计也给展览带来良好的视觉效果。上海世博会上, 许多国家馆中的立体形态不仅在材质上进行创新型设计, 而且在结构上也别出心裁。比如西班牙馆、印度馆、印度尼西亚馆、挪威馆、越南馆和秘鲁馆等场馆中的立体形态, 都使用了大量竹藤材料, 既便于加工, 节约成本, 又绿色环保, 还能改善空气质量, 营造舒适高雅的展示意境。德中同行的展馆还对竹材的构造方式进行了创新设计, 让拆卸和安装简单易行, 省时省力省钱。而挪威馆由15棵5米到15米高低不一、巨大的“树”构成, “树”的原材料是木头和竹子, 可在展后循环利用。诸如此类的展示设计中创新材料与创新结构的使用已成为设计师追求的目标。

除此之外, 虚拟设计正以迅猛的态势进入到展示设计中。虚拟立体形态在虚拟展示以及实物展示中越来越多的被运用。在上海世博会上, 日本馆“人与人的连接”区域有一个用数码技术制作的短片, 用抽象立体形态和具象形态组合了一个奇幻的场景, 投影在一面白墙上, 所营造的立体场景, 令人真假莫辨。无论是虚拟立体形态还是实物立体形态, 现代展示设计中的立体形态征在向着更个性化、更环保、更贴合信息属性的方向发展, 并带给现代展示设计更多可能。

摘要:作为现代设计的门类之一, 展示设计已经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形式。在展示设计中, 包含展厅形态、展台形态、道具形态等在内的各种立体形态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他们是展示设计得以实现的物质基础之一, 也是影响展示效果的因素之一。他们丰富着展示的艺术表现形式, 揭示特定主题的展示的性质, 和其他形态一起较好的完成展示信息的传播功能, 同时对深化主体烘托环境气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展示设计中的立体形态的内容、作用、意义的阐述, 论述了现代展示设计中的立体形态的特征。

关键词:展示,立体形态,设计

参考文献

[1]黄建成.空间展示设计[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展示中的立体形态设计 篇2

立体构成也称为空间构成,它生成的本质是透过外力作用和内力的运动变化所构筑的,是以一定的材料、视觉为基础,以力学为依据,将造型要素,按照一定的构成原则,创造出新的艺术形态。立体构成从设计到形成,是一门科学。它让形态在大小、比例、方向和面积上起变化,并按形式美的法则去创造,其目的是培养我们创造和发掘形态的思维方法。因此,立体构成是一门具有创造价值和实用意义的学科。

立体构成的基本形态要素点、线、面、体通过移动、旋转、扩大、扭曲、切割、展开、折叠、穿透、膨胀、混合等运动形式来组合成丰富的空间构成形态。

在几何学中,点指有位置而没有长、宽、厚的图形;线是指有长度而无宽度和厚度的图形;面是指线移动所生成的图形,有长、宽而没有厚;体就是有点、线、面组合,有长、宽、厚的组合体。

立体构成中的点,是将几何学上零次元的无实质的点,扩展到三次元的有实际质的体来表现,构成多种形式的“视觉立场”与“触觉立场”,点所具有的紧张性是向心的,人的视线就集中在这个点上。

首先我们谈一下虚点。点在几何学中是一种对位置关系表述的概念,其意义是“只有位置而无大小”,不占有空间,更不具有材料、形状和色彩等具体物质特征。例如:起点、顶点、中心点、发射点……

这里所定义的点在形态构成学中属于消极的点,被称为“虚点”。它在视觉关系中,仅是一种借助现实形态在空间位置上的相互关系而被人感知的抽象概念。例如,山的顶点、谷地的低点、水的源头等,各种能够感知其存在,却又不具有实际面积、厚度、形状和色彩等具体形态特征,以零维空间使人们意识到其存在的抽象位置,都属于虚点的范畴。

虽然虚点很抽象,但虚点在视觉关系中有独特而重要的功能。无论是从设计师们对于视觉形态的再造过程而言,还是从观众对作品造型的观赏过程而言,都离不开这种没有任何形态特征的虚点。这是因为,各种现实形态在整体造型关系中的上下左右、疏密聚散的布局以及运动节奏变化等不同的形态关系,从本质上都是通过对虚点所在位置的控制来整体把握的。

在造型活动中,正是利用虚点对各种现实形态的布局和动态进行整体关照,才得以使设计师能够突破各种现实形态具体外部特征的局限,宏观地把握造型的形态、色彩及其抽象的节奏与旋律关系。

其次我们谈到的是实点。在形态构成中,实点是指以现实形态呈现出的点,也就是在感觉中比较“弱小的形态”。在一定的范围内,任何以具体物质材料所构成的,面积、体量弱小而直观的视觉形态,都属于实点的范畴。例如天空中的星星,墙壁上的电源开关,服装上的纽扣等等,所显现出来的各种比较小的局部形态,都可以被理解为实点。

因为点的体量比较小,所以常常给人一种活泼、灵动、精巧、幼稚以及空间距离比较远等方面的感觉。而点的这些特性能够使其产生比较强的注目性。尤其是当点与其周围环境在色相或明暗上差别比较大的时候,注目性就会显著增强。“万绿丛中一点红” 的知觉体验,就是一个十分典型的例子。

在造型活动中,利用点的注目性原理可以构成视觉加强点,并可以通过这一加强点的程度不同来调节人们对于形态观察时视觉运动的先后顺序。例如,在广告包装设计中,常常利用特异的局部构成视觉加强点,并以此来提高其视觉冲击力,达到广泛吸引消费者注意、激发购买欲的促销效果。在室内设计中,将墙体的局部造型采用与周围不同颜色或造型的点突显出来,起到强调、注目的视觉装饰效果。

在室内空间中,很多物体都可以看作是点,只要相对于它所处的空间来说足够小,而且是以位置为主要特征的。例如,一副小画在一块大墙上或一个家具在一个大房间中都可以视为点。尽管点的面积很小,但它在空间中的作用却不可小视。

一定形态的点有凝聚视线的效果,可以标明位置或使人的视线成集中注视,在空间中可以处理为视觉中心或视觉对景。特别是形、色、材质、大小与背景不同或带有动感的点,更易引起人注目。如由著名华裔建筑师贝律名设计的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大厅内的著名动雕,就凭其奇特的形状、鲜亮的色彩和随气流移动的动感而成为一处引人注目的景观。除了实的点之外,还有虚的点。比如几何形空间的几何中心或轴线的相交点,或由线的方向延伸或灯光透射处所强调的部分。

展示中的立体形态设计 篇3

一、首饰造型设计

首饰的造型体积相对较小, 因此在追求空间感的同时, 还要注意空间的调和性。根据材料占据空间的方式, 可以将其分为线材、面材和块材。在首饰设计中, 将这三种材料形态进行适当地加工和搭配之后, 就可以使首饰造型具有良好的视觉效果。传统的首饰, 通常会保留材料的本色, 以显示其高贵的品质, 而现代的首饰设计, 需要选择不同的色彩进行设计处理, 以满足设计要求。

除了通过色彩的处理实现表象的质感之外, 还要依赖于材料的纹理以形成肌理效果。在首饰的造型上, 通常会采用喷砂、打磨砂面、抛光、丝光 (拉砂) 等等加工处理方法, 使首饰给人以更上档次的视觉效果。此外, 对于首饰的造型处理, 还会选用车花、电镀以及仿木纹处理等等方法, 以创造肌理效果。

任何的造型构成都是为了使首饰达到良好的空间感。虽然通常所佩戴的吊坠和胸饰等等都是以造型和色彩为突出点, 而没有强调空间感, 但是, 按照现代的设计要求, 特别是较大的首饰, 则更为追求空间效果, 因此在首饰造型设计上也会提出更高的要求。首饰在造型设计上讲究空间的紧张感、进深感和流动感。空间的紧张感主要体现为刚劲而富于张力;空间的进深感是为了使首饰造型给人以预料之外的视觉效果;空间的流动感则体现为首饰造型的柔美变化。

二、立体构成在首饰设计中的应用

1、线材的立体过程

线材氛围软质和硬质两类, 其所赋予的情感特征以延伸感和运动感为主, 体现为轻快与紧张交织的效果, 因此在线群结构中, 具有较强的层次感和韵律感。

在立体构成的形式和方法上, 软质线材的构成形式与方法包括结索构造和伸拉构造两种构造形式。其中的结索构造是我国传统的装饰造型, 其实运用绳索、皮革等等非金属材料进行首饰设计, 在装饰造型上, 采用的是各种编织打结的方式。

硬质线材的立体构成形式与方法中, 包括杆体造型组合, 框架和网架构造等等, 其中在首饰设计中, 最为切合实际的造型就是单体造型组合, 其是通过固定住每一条硬质线材, 进行渐变、发射、旋转等等的各种转体变形, 还要制作一些诸如三角、扇形等等的小型单体造型, 以穿插、重叠以及交错等等方式组合成为各种造型。从整体的视觉效果上, 会产生一种秩序感和韵律感。将这些造型应用于发饰、胸饰以及耳饰等等的造型设计中时, 空间造型的变化, 给人以美感, 同时还透露出趣味性。

2、面材的立体构成

面材的立体构成以具有扩展感、充实感的二度空间的平面材料为主, 经过加工之后, 形成立体造成, 会给人以轻快之感。在立体构成的形式上, 主要包括柱式、折板、面群等等构造形式, 其中的柱式构造主要用于手镯的造型设计上。为了使面才的加工负荷立体构成标准, 要使面材形成各异的造型, 可以采用的加工方法分为折屈、压屈、弯曲、切割等等。在各种立体造型设计中, 被首饰设计所广泛应用的是面群构造, 而面积较大的首饰造型最好选择折板构造。

在进行首饰设计中, 针对于立体构造特点还要掌握一些设计要点。面材既可以做成平面, 也可以加工成为曲面。基本形式的组合上, 要给人以和谐有序的视觉效果, 所以多选择近似型或者重复型, 在此基础上连续发展, 就可以发生变化, 向渐变型和发射型转变。基本形状的数量有首饰的体积而定, 同时还要考虑到形状的大小以及疏密程度, 以是首饰的设计具有完整性, 而且构造简洁。

3、块材的立体构成

在几何形体中, 最为基本的形体就是块, 其极具人情味, 给人以生命之感。从立体构成上主要包括三种, 即形体切割、形体变形和各种形体的组合。

形体切割是立体构成中的减法创造, 对于基本形体的加工和塑造是建立在切削和分割的基础上的, 以构造成新的形体, 表达新的涵义。切割的面分为直面和弧面, 以横向、垂直、斜向、回旋等切割方向来完成。

形体变形, 是为了让几何形体给人动态、柔和的视觉效果, 通常表现为扭曲、盘绕、倾斜、盘绕等等。扭曲会给形体以动态之美;盘绕是按照一个特定的方向旋绕, 以呈现出动态的变化;倾斜的目的是为了给人以不稳定的视觉效果, 以达到生活活泼的效果, 因此基本几何形状会与水平面成一定角度;膨胀则是内力的外张, 视觉上有弹性之感。

形体组合与形体切割相对应, 是立体构成中的加法创造, 立体造型是有两个或者以上的基本形体组合而成, 以上下堆砌重叠作为基本的组合方式, 通过重复、渐变的形式向四周围连续发展。在首饰设计中, 采用形体组合设计应注意一下几点。其一, 增加重心的稳定感主要体现在视觉效果上;其二, 采用对称或者环绕等等的同轴心形体组合, 立面均衡变化并逐渐向四面扩展;其三, 综合交错富于变化的同时, 要主次分明、虚实得当;其四, 首饰的整体设计造型要简洁而完整, 重点要强调其时空效果。

三、结论

综上所述, 在首饰设计中, 采用立体形态设计, 是通过对于材料的不同运用和加工处理, 以使其表现为立体造型, 不但形成了视觉上的美感, 还给人以神秘的意境。然而在首饰设计中, 还要考虑到设计意图, 以使首饰造型所体现出的立体效果中还会呈现出韵律之美。

参考文献

[1]陈亚斌.探析立体构成作品造型之灵魂形态设计表现[J].包装工程, 2012, 33 (03) .

[2]邵敏.快速成型技术与首饰设计[J].艺术教育, 2007 (02) .

[3]王庆功.新立体构成[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9.

上一篇:特仑苏广告下一篇:荷载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