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开展感恩教育

2024-04-22

浅谈如何开展感恩教育(精选8篇)

篇1:浅谈如何开展感恩教育

浅谈如何开展感恩教育

叶邑镇中心小学孙海涛

摘要:当前的小学生许多都是独生子女,他们长期生活在父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精心呵护中,养成了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习惯。本文主要是通过探讨小学阶段学生自私自利形成的原因,学校能采用什么样的方法途径让学生学会感恩,确立感恩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学校应从小处入手,从身边入手,从生活入手,组织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教育学生认识、感受、体验父母、老师、同伴、身边人对自己的关爱和帮助,明白“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民族精神,让学生知恩图报,使感恩成为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品德,从而促使学生道德行为水平的提升。关键词:家庭教育社会环境学校教育感恩教育

小学阶段是人生受教育的起始阶段,很多行为习惯就是在此时养成的。在小学生中开展“学会感恩”教育活动,能使学生从小就对感恩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学会感恩,能够促进小学生与他人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有利于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然而,目前我们的小学生几乎都是独生子女,他们长期处在父母长辈的呵护之中,以自我为中心,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在家中说一不二。他们只知道索取,而不知道奉献,认为父母、老师的一切关爱都是理所当然的,自己天经地义地接受别人的奉献。孩子不懂得感恩,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一、学生不懂得感恩的原因

现在的许多小学生养成了一切都以自己为中心的唯我意识,在家中是“小皇帝”,在学校则我行我素,为所欲为。形成了 “我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任何人都无权要求我做什么”的习气,不知尊师敬长,关爱他人,更不必说感恩报恩了!那么孩子缺乏感恩思想,变得冷漠与自私,一切以自己为中心,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我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这其中与家庭、社会、学校的影响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一)、家庭教育的原因

家庭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正确的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极其重要的,但很多父母对孩子教育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现在在农村有不少的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孩子跟着爷爷奶奶更甚者跟着亲戚朋友生活。父母没有陪伴孩子生活,不能随时了解孩子心理的变化,不能时时用自己的身体力行去正面的影响孩子、教育孩子。爷爷奶奶或者亲戚根本不能替代父母的作用,孩子其实处于任其发展,随波逐流的状态。有的家长对子女过分溺爱,视独生子女为掌上明珠,孩子要什么就买什么,认为满足了孩子的各种需求孩子就能健康成长,忽视了思想道德教育,养成了娇生惯养的习气;更有许多父母认为分数决定一切。一说到培养孩子成才,就联系到智力开发,一讲到家庭教育,就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对孩子的道德教育,似乎只要孩子的学习成绩好,其他方面都不重要。这样一来许多孩子思想品德的引导和教育就被忽略了,导致孩子没有感恩意识,根本不理解父母老师对自己的付出和良苦用心,反而认为父母的责备是干涉自己的自由生活,父母的付出是理所当然的而坦然受之。

(二)、社会环境的原因

小学阶段,孩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没有定型,社会对孩子的成长影响也非常大。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西方各种思潮的涌入。近年来旧的道德伦理规范已被慢慢瓦解打破,新的道德体系却未建立,社会上一些忘恩负义、不讲诚信的新闻、事件屡屡发生,如做好事反被讹诈,“李刚事件”“西安药家鑫事件”等。加上一些媒体在宣传导向上的偏斜,都在混淆着儿童的视听,冲击着孩子纯洁的心灵,社会上恶劣事件的影响啃噬着对孩子正面教育的成果。这些都是儿童不懂感恩的重要外部原因。孩子们置身于这种社会环境中,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他们不懂得要去感激父母、感激师长、感激社会,也不知道如何去表达对父母、对师长、对社会的感激之情。

(三)、学校教育的原因

在学校教育方面,不少学校非常重视孩子的智力发展,把主要的精力都用于学生成绩的提高,却忽视了对于孩子的人格教育。而缺乏对孩子人格的正确引导教育结果是使孩子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在他们的心

里,考得好分数考个好大学才是自己唯一的追求,而自己所得到的来自父母、师长、同学、朋友的帮助似乎是一种应该。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得知道让孩子先成人,后成才的道理。

二、学校如何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学校、班级可以通过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引导、深化和推进感恩教育。营造以“感恩”为主题的教育氛围,让学生的心灵充分接受感恩意识的熏陶,逐步培养和形成感恩思维和习惯。根据现代小学生的特点,我认为学校可以采取进行如下措施:

(一)、通过召开“爱在我心中”的全体师生专题大会,让所有学生对“学会感恩”有一个感性认识。用身边的事例、社会上的有关“感恩”的个案教育学生感恩父母,感恩社会。为了教育学生常怀一颗对父母热切的感恩之心,我列举身边的几件事例激励学生孝敬父母。我校六三班田震荣同学,家住叶邑镇花园村,她幼时母亲出走,爸爸常年在外打工,田震荣同学跟随姑姑生活,姑姑已经六十多岁,姑姑为了供应她上学省吃俭用有病了也不舍的买药,田震荣同学非常体凉姑姑的辛劳,放学回家除了做家务活还帮姑姑下田干力所能及的农活,我们学校星期五的早餐吃两个肉包子,而田震荣同学只吃稀饭,把两个肉包子包起来放到书包里。他说:“姑姑太辛苦了,我要拿回去孝敬他老人家。”我校五年级的屈晓铭同学,自幼丧母,跟随单身的伯父生活,伯父经常捡拾废品供应他交伙食费。屈晓铭同学虽然年龄小,但是能深深的体会到伯父的艰辛,伯父对自己不求回报的深沉挚爱。他在作文中这样写道:“我的贫困生一补款发放后,我一定会给我伯伯买一双胶鞋,这样,伯伯雨后外出捡废品时就不会把布鞋弄湿了„„”。这两个感人的故事一石激起千层波,激励同学们从每天做起,从每件事做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二)、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班会。安排学生们上台讲述发生在身边的感恩或负恩小故事,讲述自己是如何做到感恩于父母、老师、朋友。通过具体的事例,宣扬正面感恩形象,谴责忘恩负义的行为,使学生们认识到爱心、感恩是做人根本,是受人欢迎的美德。

(三)、组织学生自己动手编排学校板报、班级学习园地、写一篇与感恩有关的作文。用生动的板面、真实的内容,发生在自己或别人身上的感恩故事,使学生对感恩有一个理性的认识,体会到感恩并不遥远,也不必做出轰轰烈烈的事情,感恩就在身边。

(四)、播放以献爱心、感恩为主题的影视作品。今天有许多孩子已经习惯于索取、缺乏对他人的关爱与付出。要让处于这种思想状况的孩子去感恩,的确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所以教师更应用身边的事例,让孩子意识到别人关爱自己不是义务,感恩是一种责任。马上就是5.12大地震3周年纪念日了,我们组织学生观看了大地震的惨烈场景,也组织学生观看了众多企业、个人对地震的捐款视频。在汶川大地震中有父母营救孩子,还有老师舍身救学生,解放军救灾民累倒在现场,“陌生人救陌生人等。很多个人都拿出不少的钱财捐献灾区,比如曹德旺、曹晖父子捐献3000万。捐款大王陈光标累计捐款8亿元。让孩子在感同身受的氛围中学会感恩。

(五)、巧妙利用节假日开展感恩活动。教师节到了,我们让学生知道课堂上专心地听课是感恩;课间从老师手里接过批改好的作业本,说一句“谢谢老师”,这是感恩;下课后,在走廊里看到了老师,一声礼貌的“老师好”,这是感恩;放学了,向老师招招手,说上一句“老师再见”,这也是对老师的感恩;教师节,帮老师做一件有意义的事,送上自制的感恩贺卡,道一声“老师辛苦了”,这依然对老师的感恩„„。“三八”节、母亲节、父亲节、重阳节布置孝心家庭作业:送父母一句温馨的祝福;给父母讲一个开心的故事;给父母捶捶背、搓搓手;给父母打一盆热气腾腾的洗脚水,了解父母的生日和爱好,问问父母有什么心愿,陪父母一起做一件家务……

最后要让孩子们明白,感恩,不是去做轰轰烈烈的事,而是对自己身边的事,身边的人心存敬意和感激。孩子们只有学会感恩,长大后才会少些抱怨、仇恨和痛苦,多些宽容、友善和快乐;才能在社会中与人和谐相处。因此,我们应该通过感恩教育,树立起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良好

社会风范,让这个世界充满友爱。只要我们学校和家长共同努力,一定会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一颗感恩的心,让所有的孩子都学会感恩!

篇2:浅谈如何开展感恩教育

摘要:感恩教育是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从认知层面、情感层面、实践层面,通过行之有效的措施对学生进行识恩、知恩、感恩的教育,使学生知恩于心,报恩于行。学会感恩就等于架起了做人的支点,在积极开展“八荣八耻”教育的今天,我们更好认真搞好感恩教育作为荣辱观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以“感恩报德”为荣,以“忘恩负义”为耻,努力营造一种全民知恩图报的良好社会氛围,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道德律,然而当今感恩意识的缺失已是普遍现象,应引起广泛的关注。感恩教育是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从认知层面、情感层面、实践层面,通过行之有效的措施对学生进行识恩、知恩、感恩的教育,使学生知恩于心,报恩于行。

一、感恩教育的内涵诠释

什么是感恩教育?陶志琼博士提出“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我认为,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遵循德育规律,通过有效的方法与手段引导受教育者培养感恩意识,在个人和社会许可的范围内报恩于行的系统活动过程。笔者将感恩教育定位为德育,是思想道德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感恩意识是需要培养的,教育者要引导学生逐渐养成感恩的心态和习惯,使感恩成为自觉的思维意识和行为习惯作为个人个性品质的组成部分而恒久地存在,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常怀感激之心和致谢之情。要在个人的条件允许,符合社会规范的情况下报恩和施恩。

二、感恩教育实施的必要性

当前,感恩意识的缺失非常普遍。现代社会已经成为“独生子女时代”,“四位老人、两位父母和一个孩子”的“421”家庭模式成社会的主导,对独生子女的娇惯和溺爱,滋长了孩子们的自我意识,一切活动都以自己为中心,在家中是“小皇帝”,在学校则目空一切,眼中只有自己,形成了只知道“我该怎么样”,不知“该我怎样”;只知“我要什么”,不知“要我什么”;不知尊师敬长,关爱他人。现代教育强调让孩子们“张扬个性,自主成长”,但这绝不是让孩子们自觉成长,过于强调个性的凸显而忘本,容易使孩子们失去起码的道德准则和历史责任感,为所欲为。很多孩子在大把大把的浪费时,早已经忘却了“粒粒皆辛苦”,把父母为之的付出看得理所当然,他们记得住自己的明星、偶像,却记不住自己父母的生日;他们知道麦当劳、肯德基价格却不知父母的疾苦。自私自利,只知道索取,不知道奉献,这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教育来说,是多么的危险,多么悲哀啊,难道还能够说我们的教育是成功的吗?

为了我们的民族,为了我们“礼仪之邦”千百年的荣誉,我们必须教育我们的学生学会感恩,培养他们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优良的心理品质;培养他们的乐观向上的心理素质。让学生学会感恩,培养学生的感恩品质。教育必须以学生的“成人”为出发点,让学生“成才先成人”,努力培养“有德又有才”的接班人。“亡羊补牢”,感恩教育是学校德育教育的迫切需要,是学校教育的根本出发点之一。

三、感恩教育的实践体验

感恩并非生而知之、与生俱来的,需要教育的导引和环境的影响,使受教育者形成一种感恩的心态、品质和责任,进而外显为感恩的行为。心理过程决定着人的行为,这一过程可以分解为认知过程、情感过程,进而外化为人的实践行为。心理学家也大多把思想品德结构看作是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要素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有机统一体。

(一)明确“感恩”教育的重要性。

从认知层面点拨学生识恩、知恩。道德认知是对外部规则的建构,感恩意识前提是要让学生了解“恩”,体会“恩”,要让学生认识到他们所获得的一切并非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大而言之,大自然的赐予、社会的氛围、祖国的培养;小而言之,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导、大众朋友的帮助和付出,点点滴滴都是好无功利的给予。教育者可以通过品德与社会、语文等教材,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挖掘教材里蕴涵的感恩思想,利用传统美德教育,把感恩教育融入到教材中去;通过情境再现、故事讲述、踏访遗迹、查阅资料、唤醒记忆、换位思考等途径,点拨学生知恩,引导学生去捕捉日常生活中受到的恩惠。

(二)培养“感恩”教育的感恩意识。

从情感层面培养学生感恩意识。“情感使人的道德认识处于动力状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的统一。” 感恩教育是一种情感活动,实施感恩教育要做到以情动情,以情感人,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感受他人恩惠和欲求报恩是一个人道德行为发生的重要情感基础”,可以通过开展发表感恩宣言、感恩演讲、写感恩家书、感恩征文等一系列活动,引发学生的认同共鸣,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感。培养学生树立感恩意识,从个人而言,会使其心胸恬淡,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从社会而言,会促进整个社会的文明和谐。

(三)参与“感恩”教育的实践活动

从实践层面引导学生感恩于行。“道德行为是在一定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具有道德意义并能进行道德评价的利他行为或亲社会行为。” 实施感恩教育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感恩的道德意识,让学生知恩于心,感恩于行,能用实际行动来报答父母,回报师长,报效祖国,回馈社会。要引导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报恩,不能越过社会道德和法律许可的范围。要知恩图报,又要施恩不图报。教育者要注意言传身教,用高尚的人格魅力教育影响学生。王阳明曾说:“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教育者要积极引导,教育学生将感恩意识化为行动,从小事做起,将感恩之行落实在日常行为之中。譬如开展感恩活动进家庭、进学校、进社区活动,具体可以设计“为父母洗一次脚”、“为老师敬一杯茶”、“为长者让座”、“扮靓自然”等活动。使学生懂得感恩是做人之本,是快乐生活之源,使感恩之行成为自然之举。

(四)体验“感恩教育”的真实情感

结合节日,开展活动。如国际“三八”节、母亲节、父亲节、端午节、重阳节、教师节……这些节日都是对学生进行传统道德教育的良好素材。在庆祝今年的“三八妇女节”时,我班开展了“感谢妈妈”的活动。活动中,孩子给妈妈的一句关心体贴的问候,一杯饱含真情的热茶,一张感人至深的贺卡,无不演绎着人间亲情的温暖。学做父母,体验辛劳。通过亲身体验的活动,学生们从真实的感知,深深体会到父母的伟大与艰辛,从而将“感恩”内化为心灵深处的情感,并且从内心深处迸发出孝敬父母的情怀与欲望!

(五)实现“感恩”教育的知行合一

学生的品德往往是通过言行加以体现,而光说不做也是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因而必须做到知行合一,让学生在具体的真实的生活环境中去活动、去冲突、去体验、去逐渐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和良好的行为模式,让他们在“亲近自然、融入社会和认识自我”的实践活动中获取道德的发展。为此,请学生围绕与“感恩”主题有关的以下几个方面自主地、真诚地、卓有成效地开展实践活动。

(六)内化“感恩教育”的本质意义

让“感恩”迁移到尊师爱生上,迁移到爱班爱校上,迁移到爱社会上,迁移到爱党爱国上针对性的实践与探索,使“感恩”活动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并内化学生的品质,真正做到“一日学孝,终生行孝”。

篇3:浅谈如何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工作

1 信息技术教育要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设立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它的学习范畴远大于计算机学科的内涵。在信息技术教学中, 对学生的计算机及其软件的操作能力的培养应归于信息的收集、处理, 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计算机和网络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操作等, 更要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信息素养, 即能够快捷有效地获取信息, 熟练地、批判性地评价信息, 准确地处理信息, 创造性地使用信息。使他们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和利用信息技术处理生活、学习问题的能力。

与信息能力和信息素养相比, 技术是第二位、浅层次的。可以设想, 今天一些优秀的软件, 如VB、Office、Windows等将来都有可能被更好的软件取代, 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却可能不会改变, 如编程, 具体的语言是可选的、多变的、愈来愈强大易用的, 而算法这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却基本保持不变。这便要求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使用信息工具, 更要教会学生从信息技术的角度, 正确理解、判断、评价信息, 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思路, 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这样说, 信息技术课的设立是为了培养创新人才, 而不是培养计算机的操作者。那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呢?

1.1 发现信息、获取信息的能力

要让学生能根据学习的要求主动获取知识、技能, 能在一篇文章中迅速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并能够及时删除对自己无用的知识, 从而提高信息搜集能力, 增强素质。

1.2 分析信息、筛选信息的能力

要能够将获取到的丰富信息进行动态的分析、筛选、判断、鉴别, 判断它的可信度, 截取所有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分类, 为自己将来的进一步使用做好充分的准备。

1.3 加工信息、分解信息的能力

信息获得的渠道是多方面的, 作为一个信息素养高的人才, 应该善于将不同渠道获取的同一类信息进行综合, 并按照自己的需要进行重新整合, 以自己的需要为目的, 把获取的信息进行必要的加工、分解、归放, 让自己“拿得起, 放得下”。

1.4 利用信息创新的能力

掌握信息是为了应用, 为了能够创新, 为了能够出成绩, 因此利用信息是培养信息素养的关键, 也是培养信息素养的主要目的, 一切信息都是为了这个目的服务的。所以利用信息进行创新, 是每个教育者都必须重视的问题, 这也是为学生将来成为新世纪建设的合格人才做准备。我们要充分利用学校教学的优势, 将有用的方法内化为学生自身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 这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关键。

2 利用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 “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计算机是这个社会中对孩子们吸引力很强的事物之一, 现在有很多孩子都泡在网吧里, 把计算机当成了自己的玩具, 打发时间的工具, 逃避现实的场所。其实, 教师完全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对孩子们的吸引力善加引导, 将孩子们的兴趣从那些不利的因素中转变过来, 变不利为有利, 化消极为积极, 充分利用孩子们的兴趣, 成立信息技术兴趣小组, 让这些孩子利用兴趣去钻研信息技术知识, 进一步掌握信息技术技能, 为将来的发展创造条件。

3 掌握信息技术, 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提升

当今社会的文盲已经不再是知识文化欠缺的人, 而是不能使用计算机进行学习、交流、管理和创新的人。这就要求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 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善于思考、学会独立思考。

3.1 给学生创造的环境和创造的机会

课堂是学生们的, 教师是课堂的引领者, 但不是主角, 教师要把信息技术的课堂交给学生, 让他们自己去尝试、去获取、去获得、去发展、去创新。

3.2 要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快乐

在信息技术教育中, 教师要让学生不断品尝到成功的快乐, 让学生觉得通过努力可以获得成功。一个经常体会到成功快乐的孩子, 就会产生无穷的创造力, 进而成为乐观、向上、有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新人。

3.3 注重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社会的高度发展, 出现了许多交叉的边缘性学科, 这些学科往往是多种知识的综合, 是多学科的整合。这就要求新世纪的人才必须是善于操作、善于创新的集中了多种技能的人才。所以, 信息技术教师要注意对这些学科的整合, 让学生多学些其他学科的知识, 争取成为一个多学科兼容的新型人才。

4 学习信息技术, 更要注重培养青少年信息道德

应该说信息技术的普及是一把双刃剑, 它给人们增添了许多的欢乐, 带给人们许多的方便, 带给人们许多开阔视野的机会;可是它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犯罪, 带来了许多的社会问题, 带来了许多家长的眼泪。所以,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 一定要把培养青少年的信息道德放在首位。比如, 在讲述因特网的知识时, 不仅需向学生讲解因特网的优秀之处, 还应不断向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培养学生健康的信息意识和信息伦理道德, 使其健康上网、文明上网, 做个有信息道德的好学生。

5 结语

在信息技术这门新兴学科的具体教学中, 采哪种教学方法, 不仅需要根据课程内容和实际情况来选择或加以综合应用, 更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去摸索总结。探索新的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培养具备一定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以及信息能力的学生, 这是信息技术教师任重而道远的责任。

摘要:信息时代的到来, 使信息技术成为人们争相学习的内容, 这就使学校信息技术教育者面临这样一个问题, 即如何利用有限教学时间和资源, 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以适应社会的需要。本文结合作者自己的观点阐述了信息技术教育在现实中的价值。

篇4:浅谈农村小学如何开展感恩教育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说的就是感恩,其实春晖行动的发端就是对母亲、对家乡的感恩。而围绕感恩教育活动,几年来,全省开展了“感恩父母、关爱老人、共建和谐贵州”、“春晖行动——贵州‘信合’温暖万名贫困母亲”、“春晖行动——让他们过一个温暖的冬天”、“春晖感恩”征文、“怀春晖感恩心共建和谐我能行”等感恩教育活动,从社会不同层面掀起了感恩教育热潮,激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和关注。本人结合自己工作的学校实际情况和一些实际事例,浅谈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一些见解,与同仁进行交流、探讨。

一、感恩父母。

“孝”为百行之首,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唐朝孟郊诗云:“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更是表达了孝敬父母的渴望。如本人九六年师范毕业不到三年时,月工资才二百多,父亲因病医治无效,但老人有一个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有一副好棺材和一座石碑,我们兄妹五人二话不说,借亲朋好友凑足了一万多元满足了老人的最后愿望,这在我们农村当时是少见的,曾一时传为佳话。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有义务让学生多想想父母,养成感恩父母的意识,进一步感恩老师,感恩社会。感恩父母的实践活动有多种表现形式。例如结合国际"三八"节、母亲节、父亲节、重阳节可布置孝心家庭作业:送父母一句温馨的祝福;给父母讲一个开心的故事;给父母捶捶背、搓搓手;了解父母的生日和爱好,问问父母有什么心愿,陪父母一起做家务等。

二、感恩老师。

我运用品德课中尊师重教的内容,让学生认识到:老师教给他们的知识,让他们抛却愚昧,懂得思考,这一切都是恩情,让学生时刻不忘教师培育,打下尊重老师辛勤劳动的良好思想感情。例如伟大的科学家居里夫人,曾两次获得诺贝尔奖,但她在会上看见自己的小学老师,用一束鲜花表达她的感激之情;我们中国伟人毛主席也同样在佳节送上对老师的一份深深感激。感恩老师,师恩难忘。老师不仅赐予了知识,更是教会了学生如何做人。正是老师们春风化雨式的教育解开了学生成长路上的心结。让学生知道感恩老师,并不需要他们去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它表现在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课堂上专心地听课是感恩;下课后,在走廊里看到了老师,一声礼貌的“老师好”,这是感恩;放学了,向老师招招手,说上一句“老师再见”,这也是对老师的感恩;教师节,帮老师做一件有意义的事,送上自制的感恩贺卡,道一声“老师辛苦了”,这依然是对老师的感恩;此外,还可以举行以"感恩教师"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在教师节演出,用舞蹈、歌曲等文艺形式来表达对老师敬意等活动。

三、感恩祖国。

热爱祖国、忠于祖国,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形成的高尚道德情操和民族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构成了中华民族立国安邦的精神支柱,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巨大动力和维系祖国统一与民族团结的强大纽带。例如我在上《五星红旗我爱你》等教学内容时,通过播放动画课件:《国旗、国微、国歌》、《五星红旗我爱你》、《五星红旗何时飘扬》等,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我们不但要求学生对父母、对老师感恩,而且要感激他人的帮助之恩。对于小学生,教师可引导他们心中有他人,首先学会感恩与他们朝夕相处、给予他们帮助的同学,在同学有困难时,能够主动帮助。同时,把感恩同学迁移到回报社会上,如为灾区小朋友献上一本书、一支笔、一个书包……,开展手拉手、心连心活动;到敬老院去为老人服务,为孤儿院小朋友们送温暖,从中体会到自己对社会、对他人的帮助与施恩。

四、感恩自然。

在小学思品课中,蕴含着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教学内容。如《爱护花草树木》、《保护环境》等。我都通过听录音故事、看投影、小表演等多种形象生动的教学方式,让孩子知道:无论是花草树木,还是斜风细雨、明媚的阳光、新鲜的空气都是大自然馈赠给我们的礼物,我们要感谢大自然。感恩自然,爱护环境。开展感恩自然,爱护环境活动。首先,要求学生要保护校内外绿地,自觉做到不摘花、不踏草、不折树枝、不摇树,不乱扔纸屑,自觉成为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文明人;其次,组织孩子观看《汶川大地震》等灾难性影片,引发孩子们的思考,让他们知道只有懂得感恩自然,树立环境保护意识,珍惜资源,爱护家园,才能和大自然和谐相处。

我们是播撒感恩种子的使者,特别是身处农村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对农村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尤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开展感恩教育刻不容缓,就像蔡顺华老师在《春晖感恩教育》中所说的感恩行动(也叫春晖行动)不仅仅是富人的专利,也是每个人的专利、穷人的专利,是人人可为的事。

篇5:浅谈如何开展感恩教育

浅谈如何开展农村小学生感恩教育工作

——参加学校感恩教育活动有感

贵州省盘县普古乡希望小学王敏联系电话:1376572993

3摘要: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认为感恩就是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予自己的恩惠和方便在心里产生认可并想要回赠的一种认识、情怀和行为。在物质生活已达到较高水平的今天,学生感恩意识淡薄,不懂感恩,拒绝感恩的现象时常发生,这直接影响教育教学的质量。因此,感恩教育成为目前学校德育最为迫切的一项任务,笔者认为学校特别是小学,更应该在加强德育的同时着重强化感恩教育。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感恩教育常抓不懈

今年4月16日,我们学校请来了‚校园行动感恩励志教育讲师团‛到我校举行感恩教育活动。为了配合工作,学校还邀请学生家长参加本次活动。活动过程中,讲师用一个个真实感人的故事熏染了每位学生及家长的心灵,加上催人泪下的音乐,更让人身临其境。同时,还让学生和家长做了亲子互动交流活动,这一活动,学生、家长及所有在场人员都被这一真实的场面感动得涕不成声,甚至有的学生给自己的父母跪下,放声大哭。就此情景,讲师乘热打铁,鼓励学生们上台对父母说出心里话,此时,一大群学生蜂拥而至,连一年级的小朋友也去了很多,都很自责、很惭愧地承认了过去不足的地方,满怀激

情地向家长保证要改掉过去的坏习惯,做一个知恩、感恩的好孩子。一双双渴求原谅的眼神,一个个幼稚而又成熟的声音,真是让父母既心疼又感动啊。父母们也都被感动得热泪盈眶。活动结束后我采访了几位学生及家长,学生说:通过这次活动,他们知道以后该如何感恩父母了,他们会好好学习,不再让父母操心了;家长们也一致认为通过此次活动,孩子们长大了许多,对此次活动表示很满意,并希望学校以后多举行这样的活动。后来我就一直跟踪调查我采访过的十几名学生的举动,一周之内,学生表现确实很好;第二周,学生的表现都还可以;第三周,有部分学生(行为上的表现)基本忘记了自己的诺言;一个月后,多数学生(基本上是留守儿童)就开始我行我素,又回到自己原来的状态了。由此可见,农村小学生的养成教育,不是堂课、一个讲座或一次活动就能完成的,需要老师们坚持不懈的努力。那么,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呢?首先、校园环境,熏染感恩教育的氛围

校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学校应始终将良好教育氛围的营造作为一种重要教育资源和教育途径,让学生在共同参与这种文化氛围的营造过程中得到熏陶和启发。从而让学生从中受到思想教育。为了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从校园布臵着手,如:教学楼的标语、图片,到宣传橱窗里张贴的展版等,都紧紧围绕‚感恩‛这个主题精心设计,以此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述说着感恩‛的话题;班级从黑板报、教室布臵以及手抄报等方面着手,让学校的每一个班级充满感恩的气息;提倡学生设计‚感恩画、感恩卡、感恩诗、感恩报‛等

一系列活动,让学校每一个活动充满感恩,富有生机。

其次、在教学中、根据学科特点,渗透感恩教育

课堂是我们教师对学生教育的主战场,教师可以充分挖掘各学科感恩教育的因素,自觉地、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知恩教育。比如在语文教学中,对表现事物意义的课文,我们要引导学生深入思维,在思维中深刻认识事物的意义,体验恩情的深广。如《只有一个地球》,可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深入地认识地球对人类的意义,体会地球对人类的恩情是不可代替的。音乐课可以教唱《世上只有妈妈好》、《妈妈的吻》、《不再麻烦好妈妈》、《感恩的心》等,使感恩歌曲响遍学生的心间,温暖孩子们的心田;数学课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家庭教育问卷调查,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综合实践课可以组织学生制作‚爱心卡‛送给父母、老师等。这样我们创设了一个个感恩教育的和谐环境,能使学科和德育教育相互渗透更加有效。

再次、班会活动,有针对性地选择感恩主题活动

班会活动是全班师生自主活动的一种教育形式,也是学生进行自我思想品德教育、增进同学间的了解和友谊、弘扬个性品质、激发创新思维的重要阵地。为了锻炼学生的能力,促使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做人,形成良好的习惯和个性。

我们可以开展‚感恩于心,报恩于行‛的活动。班会紧紧围绕‚感恩‛,从感恩父母到感恩老师、朋友以及一切给予我们帮助关怀的人,同学们一起分享成长过程中的感动,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的感恩行为,写一封感恩信,自制感恩贺卡、感恩朗诵活动,以实际

行动感恩同学,感恩父母,感恩师长,感恩生活,进而感恩社会。整个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学生真情涌动,更使学生的认识得到进一步升华:感恩,是一种责任意识,更是一种精神境界的追求。

四、特殊节日,组织感恩活动

平时孩子们都很少会把爱爸爸、爱妈妈的话挂在嘴边。节日其实就是是一个很好的契机。

比如:三八妇女节、母亲节,可以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母亲的爱。重阳节组织学生进行一些敬老、爱老的活动。教师节可以让学生开展感谢老师的活动。也可以利用教师、同伴、父辈的生日,指导学生亲自为自己的教师、同伴做一些生日卡片,以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

而作为班主任,当这些节日即将来临时,我会通过班级日记的渠道,或者利用学校午会课时间对学生进行相关节日的宣传和提醒。使学生们能充分利用节日,对父母表达感恩之心,感谢之情。

五、家校联系,实现感恩教育

农村学校的许多孩子需要我们的关心和爱护,更多时候则更需要我们去引导感悟。所以作为他们的家长,不仅要给孩子爱心、榜样、机会,更需要学会珍惜、欣赏、肯定孩子的示爱和感恩的表现,我们的孩子才会不仅有爱的意识,更会有那些感恩的行为。他们也应该参与到学生的德育教育中,教师利用家访或家长会等机会和家长一起商讨德育教育的良策。

如制作‚感恩卡‛、‚为父母洗一次脚‛‚跟随家长一天的劳动‛、‚爱心小信箱‛(家庭与孩子的真情传递)、‚送给家长一个惊喜‛‚给父母过生日,亲手制作小礼物‛‚和爸爸妈妈说声‘我爱您’‛等等一系列的活动展开,让孩子们在体验中、感恩中享受爱与被爱的幸福。教育学生知恩,学会感恩,爱父母、爱老师、爱同伴、爱身边的人,乃至发展到爱自然、爱祖国等。

六、走向社会,体验感恩行动

现在的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力军。因此,要尽可能地让他们理解成人的世界,尽可能地带领他们到社会实践中体验,我们农村学校的孩子可以给他们布臵感恩的作业,让他们走回村庄去活动。如开展‚向周围曾帮助过你的人送上一封感谢信‛、‚组建绿色环保小卫队还给村庄一个和谐的环境‛、‚到孤独老人家送去温暖、关心‛……引导学生走进社会,接触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了解他们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与价值。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懂得关爱社会,回报社会。

篇6:浅谈如何开展感恩教育

作年度总结

我校课题《班主任如何开展感恩教育活动的实践研究》作为中国教育学会班主任专业化课题的子课题,立项于XX年4月。自课题立项以来,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课题组成员采取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做了大量务实的工作,使课题研究能够顺利地开展、推进。为了把课题研究工作更有成效地开展下去,现将一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准备阶段所做的工作

1.成立中心课题组

2.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3.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4.理论学习

5.积极参加课题培训,走出去、请进来

6.收集整理资料

7.建立课题管理办法,建立课题研究制度

8.设计调查问卷,开展前测

二、第二阶段具体实施

XX年9月—XX年9月期间为课题具体实施阶段。为了把课题研究工作更有效地开展下去,现将这一阶段的工作总结如下:

本阶段主要针对学生特点,了解学生目前的感恩心态,指导班主任从“感恩祖国、感恩社会、感恩师长、感恩父母、感恩自然”五方面内容开展感恩教育活动研究。初步形成班主任开展感恩教育活动的实践模式。

1、感恩祖国

收集“祖国之最”、祖国的世界之最以及祖国的自然风貌,人文景观、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军事强大、文化繁荣等有关文字、图片资料,认真开展系列化活动。

(1)、以“感谢祖国”与“感激伟大的共产党”为题,开展征文活动。

(2)、国庆节或“七一”、“八一”及革命纪念日到来之际,组织“歌唱祖国”、“歌唱共产党”的合唱比赛活动。

(3)、以“我爱我的祖国”为主题,各班办一期板报,每位同学出一份手抄报。

(4)、组织观看一系列的爱国影片活动,并撰写观后感。

(5)、开展以“我的祖国”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活动。

2、感恩社会

第一方面是班主任指导开展“社会服务活动”。

我校开展的“社会服务活动”就是“志愿者活动”,福永中学学生毕业前必须完成48天的社会服务,平均每学期8天,每学年16天。

1、班主任召开“以阳光心态面对人生,以辛勤劳动创造生活,以感恩情怀回馈社会”的家长会,取得家长对活动的理解与支持。

2、印制《福永中学学生社会服务记录册》,福永中学学生人手一本,跟随学生三年。

3、设立“社区学生社会实践工作服务站”。学校与福永街道各个社区联系,争取每个社区都成立一个“社区学生社会实践工作服务站”,为学校学生顺利开展社会服务和参加社会实践提供支持平台。

4、班主任培训学生,主要以五种形式开展社会服务活动。在社区学生会组织下开展,在父母带领下开展,在学校老师组织下开展,同学之间结伴开展,自主开展。

5、设立服务热线,设立专门网页,供同学们交流或留言求助,班主任及时提供支持。

6、学期中的检查督促及学期末的检查评比。每学期结束时,评选“福永中学社会服务之星”,并颁发“福永中学社会服务五星奖章”,邀请其家长一起领奖,共享幸福时光,并把名单提供给各社区进行张榜表彰。

第二方面是班主任指导开展“社会实践调查”。

学校规定每位班主任每年必须指导一项“社会实践调查活动”,班主任指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并进行调查研究,形成调查报告,反馈给相关部门,引起大家对问题的关注,如洗车浪费水现象调查,就引起了深圳市的节水大讨论。

1、学校培训班主任,取得活动意义的共识。

2、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安全培训和方法指导。

3、节假日带领学生深入社会进行实地调查。

4、师生分析数据,形成调研报告。

5、反馈给相关部门。

XX—XX年我校有25位班主任指导的社会实践调查获得市级、区级奖励。

班主任指导学生开展“社会服务活动”和“社会实践调查活动”,锻炼了班主任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协调能力,同时增强了班主任的感恩意识。

3、感恩师长

结合“教师节”、校庆日、开学与散学典礼、学校与教师获得荣誉等重要时刻,对学生进行尊师爱校教育。

(1)、举行演讲比赛:《人生路上的领路人--感谢您,老师》

(2)、举行作文比赛,参考题目:《世恩难忘,师情永存》《给老师的一封信》、《母校-我成长的摇篮》

(3)、教师节,帮老师做一件有意义的事,组织慰问教师,向老师道一声“老师辛苦了”。组织“感谢师恩”感恩贺卡制作大赛。

(4)、组织手抄报比赛:《我爱我师》、《我爱我校》。

4、感恩父母

(1)、开展征文活动。

学生每人写一篇“亲情作文”,校内评比。参考题目:《我的父亲母亲》、《写给父母的话》、《父母的手》、《还给父母一个吻》、《我和父母在一起》、《父母的相册》等。

(2)、布置爱心家庭作业。

①送父母一句温馨的祝福;

②给父母讲一个开心的故事;

③给父母过生日,赠送亲手制作的礼物。

④给父母捶捶背、打一盆水,洗一洗脚;

⑤我为家里做四件家务:打扫卫生、叠被、洗碗、洗衣物。

(3)、举行主题队会:“算算亲情账,感知父母恩”

①将自己的学费、书杂费、生活费、交通费、零花钱等支出加起来,算出家长为自己的投资。

②计算学习投资的成本。

③假定自己毕业后的收入,计算自己大致需要多少年才能回报父母。

(4)、为父母过节。

适逢母亲节、父亲节,给父母过节,向父母说一声谢谢,道一声辛苦了。为父母送上一个温馨的祝福,让父母享受一份感动。

(5)、学校组织一次演讲比赛,主题:我最亲的人。

(6)、举办班级“二十四孝”故事会。

(1孝感动天

2亲尝汤药

3啮指痛心

4百里负米

5芦衣顺母

6鹿乳奉亲

7戏彩娱亲

8卖身葬父

9刻木事亲10行佣供母11怀橘遗亲12埋儿奉母

13扇枕温衾14拾葚异器15涌泉跃鲤16闻雷泣墓

17乳姑不怠18卧冰求鲤19恣蚊饱血20扼虎救父

21哭竹生笋22尝粪忧心23弃官寻母24涤亲溺器)

(7)、开展“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主题一封家书活动,要求每一位在校学生以此为题,给父母写一封家信。

(8)、为了深入开展感恩教育系列活动,11月份准备在怀德社区、和平社区进行以“感恩教育”为主题的系列家长学校授课活动。全校行政人员、家长学校授课专职教师和社区领导将认真编好感恩教育授课教案,组织家长学员和学生听课。在授课活动中,以鲜明的个案让家长、学生亲身体验、情感交流,从而实现感恩教育的目的。

5、感恩自然

(1)、开展感激天地孕育之恩的教育活动。我校依傍着苍绿的望牛亭山,面宽阔的珠江口,深得大自然厚爱的福永中学以优美的环境愉悦着福永中学师生的身心,陶冶着人们浓厚的环保意识,校园里绿草如茵,校道旁鲜花似锦,花坛里色彩绚丽,走廊阳台串串绿意,教室办公室明亮洁净„„,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是那么美丽迷人。

(2)、把感恩自然的教育活动与环保教育寓于学科教学之中,形成“各学科课程渗透——环保专业课程——课内外活动实践课程”三者相结合的体系,例如科学课和班会课渗透有关空气污染、安全用火、节约能源、循环经济、水源保护等内容的教育。举办以“爱我绿色家园”为主题的环保绘画与手抄报展评活动。

(3)、开展各班以环保为主题的班报、级报评比活动。

(4)、组织我校“环保小天使”社团成员与广大团队员学生开展宣传环保、同时到凤凰山进行清洁体验活动和“清洁校园、清洁福永”的活动。

三、研究措施

1、以全体班级为课题实验目标,进行长期的系统跟踪统计研究,积累研究数据,分析总结规律。

2、理论学习。课题研究的过程,也是全体研究人员深入学习提高的过程,课题组成员继续学习课题研究理论,采取集中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全面提高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研究水平。

3、走出去。为开阔课题组成员的研究视野,课题组全体成员于10月19日至22日赶赴陕西省西安市考察学习,和全国各地兄弟学校展开深入系统全面的交流,获益良多。

4、设计感恩教育学生跟踪卡,学生感恩教育实践家长反馈表,定期记录跟踪检查,便于取得第一手研究资料,做到理论研究的实践支持,有的放矢,更前面科学地提高研究的信度。

5、定期举行研讨工作,交流心得体会,共同分析在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研讨解决办法。及时总结工作进展,并制定好下一阶段的研究任务。

6、建立课题研究资料库,方便课题研究的资料搜集。

7、搜集研究资料,撰写经验。记录学习和研究心得的同时,还可算是课题研究的成果展示。

四、阶段性成果

1.班主任获得专业成长

2.学生感恩意识增强

课题的研究明确了学生的感恩思想现状,并通过一系列的感恩教育途径,使学生从思想上、行为上对社会、学校、老师、家长、祖国各个方面提高了认识并心怀感恩,极大地增强了他们的感恩意识,这种意识必将引导他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地充实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3.学校感恩氛围浓烈

感恩教育课题的研究在学校掀起了一股强大的感恩思潮,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热情地展开了各种各样的感恩活动,他们已经切实认识到了感恩的意义,并从内心深处渴望为家人、老师、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形成了浓烈的感恩氛围。

4.学校教育质量上了一个新平台

感恩教育活动研究,提高了学生的思想认识和生活体会,并产生了准确而深刻的学习动机,更加努力刻苦地学习,把学习作为感恩的具体行动,使学校的教育质量有了质的提高。

五、下阶段的研究计划

1、进一步扩大研究队伍,共享研究成果,以期形成更加强大的教育力量,让感恩教育深入到每一个师生的骨髓。

2、更加广泛地积累研究数据,将研究课题继续细化,系统化,总结出更加科学准确的经验,并将其合理运用到实践教育中去,以期获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3、争取更多的合作研究机会,加大和其他兄弟学校的合作学习力度,获得更加广泛的研究学习范围。

4、进一步完善课题组成员的分工责任制,将工作责任化,具体化,完善各类资料,提高研究效率。

5、邀请专家指导完善,讨论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六、存在的问题

篇7:浅谈如何对留守儿童进行感恩教育

綦江区骑龙小学

刘远书

【摘要】由于越来越多留守儿童的出现,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也变得越来越严重,对留守儿童的感恩教育已急不可待。让留守儿童懂得知恩,感受亲情、友情,在感恩父母和监护人养育之恩的同时,学会感恩党和政府、感恩同学、感恩老师、感恩生活,感恩大自然,家庭、社会和学校责无旁贷!

【关键词】留守儿童

感恩教育

每个人自从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接受着各种各样的恩,父母有恩于我们,社会有恩于我们,师长有恩于我们,大自然有恩于我们„„因此,如何对儿童进行感恩教育,值得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进行深思。而感恩教育面临着复杂的环境,并不是一天两天就能看到效果的,需要我们有耐心、有信心,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尤其是农村的孩子,有相当一部分孩子的父母都外出打工,他们就成了一个新生群体,被形象地称为“留守儿童”,他们在家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和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缺乏和父母的沟通,不了解父母在外的艰辛,不能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和父母的感情逐渐疏远,没有了对父母的依赖,没有了对父母的眷恋,甚至没有了对父母的爱。没有了爱,家庭就失去了维持的纽带,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孩子容易滋生许多不良行为,对人类文明的进步产生了制约。要培养孩子的爱,首先应从学会感恩开始,他们是祖国的未来,对他们进行感恩教育关系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关注。

一、留守儿童感恩教育的现状 1、社会现状

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生产力的极大发展,社会物质财富得到了极大丰富,但与此同时,也滋生了一些不良文化,形成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的思想;随着4G技术的普及应用,手机上网更加快速便利,各种新业务,新应用不断出现,丰富了手机终端的传播功能。在我们尽情享受手机上网带给我们极大便利的同时,黄色、暴力等信息的传播也找到了一个极其便捷的传播通道„„这些都严重影响着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

2、家庭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村的富余劳动力大批转向城市,他们为了生计而奔波,对孩子疏于管教,缺乏关爱,只重视对孩子的物质投入而不重视情感投入,想尽一切办法,就是自己再苦再累,也不让孩子受丝毫的委屈,孩子要10元,决不给9元,极力满足孩子的各种欲望,岂不知,在无条件满足孩子欲望的背后,滋生着可怕的隐 患,孩子的欲望是永无止境的,当孩子的欲望不能得到满足时,他们就会有出轨的行为。有的家长甚至认为教育无用,不重视教育,再加上祖父母的溺爱,使孩子在幼小的心灵里滋生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认为别人给予自己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

3、学校现状

“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这一哲理依然支配着农村的教育,考试成绩仍然是衡量教学质量的主要标准,这就导致一些老师只讲成绩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的感恩教育,使孩子的“德——智”这一天平极速向“智”的一端下沉。

二、如何对留守儿童感恩教育

(一)留守儿童感恩教育面临的形势严峻,学校应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立足课堂,让课堂绽放光彩

课堂是一个绚丽多彩的舞台,是教师实现人生价值的主阵地。教师应在课堂上为学生埋下感恩的种子,放飞感恩的思绪,将感恩教育作为日常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每天在上课前让学生诵读一句感恩的名言,或一篇关于感恩的诗歌等,以荡涤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怀着感恩之情去学习,不但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得到教育,使感恩的种子得到充足的养分,迅速的生根发芽,结出累累硕果,达到预期的目的。

2、注重活动,践感恩之行

感恩教育通过课堂内化于心,通过活动,彰显于外。只有双管齐下,才能使感恩教育事半功倍,显示出勃勃生机。学校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活动,如:以“感谢捐资助学的爱心人士”为主题,在全校开展书信大赛;组织学生观看《妈妈再爱我一次》、《Dancing without music》等教育影片,要求学生书写心得体会;举办“我与凡卡作比较”的主题班会;组织学生在“母亲节”时,为母亲亲手制作一份小礼物并献礼等。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强化认识,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自我展现兴趣。

3、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环境对教育的成功起着一定的制约或促进的作用,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品德形成至关重要,我们要大力塑造具有自己特色的校园文化,并将其内化为学生的实际行动。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有了良好的校园文化,学生就会把自己的行为与之进行比较,从而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即服从阶段;其次,学生通过对校园文化的理解,达到认同的目的,就能自觉地杜绝一些不良习气,即认同阶段;最后,通过潜移默化,将校园文化内化为自己的道德修养,从而形成具有个性的良好品质,即内化阶段。因此,要在校园内张贴有 关感恩教育的标语,悬挂横幅,并设臵专栏,将在各种活动中的优秀案例展示出来,在教室的墙壁上布臵专栏,将学生的成果张贴其中,让墙壁说话,从而起到宣传、激励的作用。

4、使“家长代表大会”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及时掌握学生动态

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但农村大多数父母长期不在家。针对这一现状,村委会要帮助组建家长委员会,与学校对接,定期召开家长代表大会,形成合力,及时掌握孩子的思想动态,共同搞好孩子的教育。

(二)社会教育

社会是一个大学校,对学生的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脱离社会的教育犹如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我们一方面要以政府为主导,各个机构全力配合,净化文化影视领域;另一方面要重视教育,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要严格执行教育法律法规,贯彻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

(三)家庭教育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良好的家庭教育让孩子终生受益。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对孩子的教育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家长要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为孩子做好表率,加大情感的投入,和孩子培养浓厚的情感,让孩子理解父母的苦心及生活的艰辛;要注重孩子的养成教育,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要对孩子起好监管作用,放下架子和孩子经常沟通,及时掌握孩子的心理动态,不能不加辨别、一味地满足孩子的欲望,要对孩子讲一讲过去的艰苦生活,使孩子明白现在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要重视教育,经常与学校沟通,交换意见,配合学校,努力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

总之,孩子学会了感恩,就等于学会了生活,能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学习,他的成绩必定“芝麻开花——节节高”;能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生活,他们的生活必定五彩斑斓。但感恩教育任重而道远,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密切配合,只有这样才能为孩子的茁壮成长奠

[1]定扎实的基础,我们的教育定能绽放出炫目的光彩!参考文献:

[1]龚顺梅

《让孩子从小学会感恩》

篇8:浅谈如何开展感恩教育

生命具有最丰富的内涵, 它包含着人对于生命的情感、态度、信念。而生命教育则是帮助学生科学地了解人的生与死, 以理解的态度面对生命历程中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 从而使人活得更充实、更有价值。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肖川博士是这样诠释的:所谓生命教育, 就是为了生命主体的自由和幸福所进行的生命化的教育, 它是教育的一种价值追求, 也是教育的一种存在形态。生命教育不单纯是健康知识教育, 更是一种深刻的人文教育。

二、生命教育主题的确定和实施

在主题教育中选题是成功的关键, 它应该有非常明确的教育目的, 知道我们主要解决什么问题, 这样的教育才不会流于形式, 而主题确定之后的典型素材选择则关系到我们实施的效果, 接下来, 我就结合一些主题教育的实践谈谈主题和素材选择的案例。

首先, 要将生命教育融入到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实践中, 它的首要目的是帮助学生解决一定的生活和学习的问题。

案例1:初一刚刚入学时, 很多学生对中学生活充满着期待, 但是又很陌生甚至很不适应, 在这个时候我们做了很多事情让学生尽快地融入中学学习和生活。当时我在想, 我们引导了很多, 但是缺乏同龄人的一些指导和帮助, 于是特意叫上届刚刚保送入温州中学的一名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 给我们班级学生写了一封长长的公开信, 她在信中以同龄人同时又是过来人的身份, 回顾了自己的初中生活, 尤其是初一学习。这封信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反响, 很多学生在反思本里谈到了自己的体会, 觉得身边有一个榜样可以借鉴, 然后再根据学生的这些反馈, 组织学生举行主题班会:如何走好初中第一步, 再请任课老师参与进来, 谈谈对学生学习的建议。这次班会课和这一封信给学生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直到现在一些学生在体会里还会提到里面的一些内容。

其次, 我们要用一些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来实施我们的教育。我们设计时就考虑到了如何找到一种让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 而其实这些素材广泛地存在着, 除了这种针对具体情况来分析解决从而举行主题班会之外, 其实很多时候, 一些非常好的教育素材蕴藏在小故事中。在学生主题教育中, 我个人觉得有时非常有效, 几个很小的故事串出一个很有内涵、很实用的教育想法。

案例2:当时我们在做一个主题, 怎么样让学生认识到现在阶段内心需要安静下来, 认识到安静对学习的重要性, 正好查找到一些有关安静的故事, 所以当时设计了一个主题:安静是一种修养, 从几个故事入手, 两辆马车在马路上经过时, 发出声音很响的肯定是没有装货物的马车, 从而委婉告诉学生, 安静不下来的人其实都是肚子里没有“货”的人, 想要有货需要静下来。

前些天听我的老师讲起一桩事情, 令我受到了触动:有一次, 他陪同一位外籍教师去学校图书馆参观, 图书馆阅览室里座无虚席, 同学们都安安静静地坐着看书。两人往里面走了几步, 那位外籍教师突然站住不走了。我的老师奇怪地问他怎么了, 做出继续邀请他往里走走看看的手势。要知道, 这所大学的图书馆是以历史悠久、建筑宏伟、环境幽雅而著称的, 其历史最早可以上溯到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的自强学堂图书室, 而它正式建馆也已近90年。学者们来这所大学, 几乎都要参观这间著名的图书馆。

而那位外籍教师却仍然站在原地不动。他指了指自己的脚, 摆了摆手, 又朝周围正在埋头学习的同学看了看。我的老师还没明白过来, 只见外籍教师突然蹲下身去, 迅速地把自己脚上穿着的皮鞋脱掉了!然后他把皮鞋拎在手里, 脸上浮现出心安理得的松弛神情, 光着脚继续往里走。原来, 他是担心自己的皮鞋走在木地板上发出的声音干扰了同学们的学习!

那位外籍教师赤脚行进在图书馆阅览室里的小细节打动了我。从这个似乎有几分的“狼狈”、不那么有“尊严”的举动中, 我看到的不仅仅是一种面对历史人文遗留物的可爱的谦卑, 更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对他人的尊重。

另外, 生命教育应该和其他学科教育结合起来, 才能有更广泛的教育意义。我任教初中科学, 其实很多素材也是可以从自己本学科中提炼出来的, 当时做了一个有关“认识自己, 相信自己”的主题时, 正好学生学习了人类的生殖, 于是就从人的受精讲起, 一个受精卵的形成, 是数以万计的精子在激烈的竞争中, 只有1个精子最后才幸运地和卵细胞结合, 因此一个新生命的诞生本身就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 本来就是一个奇迹, 任何一个生命都有很强的生命力, 每个人都应该自信。然后再叫一个学生朗诵毕淑敏的《我很重要》的文字:

回溯我们诞生的过程, 两组先命基因的嵌合, 更是充满了人所不能把握的偶然性。我们每一个个体, 都是机遇的产物。常常遥想, 如果是另一个男人和另一个女人, 就绝不会有今天的我……即使是这一个男人和这一个女人, 如果换了一个时辰相爱, 也不会有此刻的我……即使是这一个男人和这一个女人在这一个时辰, 由于一片小小落叶或是清脆鸟啼的打搅, 依然可能不会有如此的我……让我们昂起头, 对着我们这颗美丽的星球上无数的生灵, 响亮地宣布———我很重要。

三、生命教育实践的感受和思考

教育之“育”应当从尊重生命开始, 使人类唤起自身美好的“善根”, 在这种“呼唤”中让我们的孩子不断找到人性的“美”, 不断塑造自己的完整人格。有些教育专家建议, 在实施生命教育中要启发学生深入思考, 达到最佳教育效果, 认真考虑主题如何深化和成果如何巩固, 怎样让学生进入并保持最佳状态。这就要求我们做好主题教育总结的同时, 还要做好“追踪教育”:在主题活动之后, 要及时掌握来自学生中的信息反馈, 抓住学生思想情感方面的变化, 继续加以引导, 促其升华, 力争在每次活动之后, 让学生们的心灵深处留下一点有价值的东西, 并使他们在行动上有所表现, 在这样的教育实践中, 我们越来越清晰地欣赏到在学生心头慢慢绽开的美好的生命之花。

参考文献

[1]李镇西.心灵写诗[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5.

上一篇:有正能量的个性签名下一篇:路队情况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