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家庭教育如何开展

2023-04-07

第一篇:学校家庭教育如何开展

如何在学校开展国防教育

——校本课程经验论文

近年来,我校将《国防教育》列入本校的校本课程,并结合学校的教育教学实际和少年儿童特点,以校园为主体,以“建设保卫二十一世纪中国的摇篮工程”为目标,大力开展国防教育,全校师生员工的国防观念明显增强,促进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具体做法如下:

一、以育人为己任,夯实"摇篮工程"的思想根基

谁来保卫21世纪的中国,这是我们党、国家和全国人民十分关注而又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作为奠定少年儿童思想基础的小学教育,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如何承担起把中小学生培养成祖国21世纪合格的保卫者这一历史重任,是教育工作者必须回答好的时代课题。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我们也有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多年来,我镇中小学校虽然比较重视国防教育,也总结积累出了一些经验,但就新时期如何进一步提高学校国防教育水平,使国防教育更加科学、有效,在教职员工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学校国防教育己经开展得不错了,没有必要再投入更多的精力;有的认为国防教育在学校不是主科,全面开展会影响正常的教学。针对这些思想反映,我们在全校教职员工中组织了大学习十天讨论,通过学习讨论,使大家认识到,抓好学校国防教育,既是素质教育的客观需要,也是教育工作者对国家和民族未来负责的必然要求。少年儿童肩负着继往开来、承前启后的历史责任,其国家观念和国防意识的强弱,直接关系到祖国的强盛和民族的兴衰。

中小学作为教育的基础,是学生思想观念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普及国防知识的黄金时节,抓住这一关键时期;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培养他们的爱国之心、报国之志、强国之愿,使在若干年后,能够承担起保卫祖国统一的重任,这是我们教书育人的根本所在。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我镇中小学校认真学习借鉴了一些兄弟学校开展国防教育的经验,决定在学校启动以保卫21世纪中国为主题的“摇篮工程”,并以实施“摇篮工程”为基本教育平台,把国防教育纳入学校长远建设目标,纳入教学体系,纳入学校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纳入学校管理,全方位深入开展国防教育,使国防教育真正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创办国防教育特色校,促进学校的全面发展。

二、以校园为主体,构建“摇篮工程”的框架内容

学校是育人的摇篮。因此,我们在抓好“摇篮工程”建设的过程中,立足校园,构建“摇篮工程”的基本框架内容。

一是开设国防教育课。国防教育课是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最直接的渠道。为此,我们自2007年开始就与青龙县武警中队建立了警校联谊单位,通过每半年一次的军训形式,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同时,我们还把国际国内发生的重大事件及时编成教育教材,适时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教育学生在危难关头,我们要树起民族精神,万众一心,筑起我们新的长城,战胜危难。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二是融入到学科教学中。在我们使用的语文、思品、社会、生

活课本当中,有许多课文本身就是开展国防教育的好教材,在这些学科中搞好国防知识的渗透结合,可直接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据我们统计,在现行小学生使用的语文、思品、社会教材中,国防教育内容分别占

43、3%、21%、

36、2%。我们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把学科教育与国防教育有机融合起来。比如,社会学科,老师们都能根据授课内容,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国防地理、“三防”知识和军事战略等方面教育。体育课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越战壕、运枪弹、钻地道等军事内容的活动项目,调动学生的兴趣,教育学生强身健体,将来保家卫国。

三是结合到班队会活动中。注意发挥好班队会的教育作用,把国防教育与班队会活动相结合。如:在“两史一情教育”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活动中,组织学生通过开展“知国情、继美德、做中华好少年”系列活动,便学生了解了中华民族近百年来的屈辱历史,知道了祖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学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各中队还针对学生思想实际,分别召开了“同是中华儿女”、“为了今天”、“心中的丰碑”等主题中队会,队员们尽情地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怀,表达了为祖国现代化建设而刻苦学习的决心。

三、以活动为载体,推动“摇篮工程”的不断深入

校外教育作为校内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在开展国防教育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实施“摇篮工程”过程中,我们以校外活动为载体,不断推动国防教育的深入发展。

一是借助家庭推动学校的国防教育。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也是孩子形成正确人生观、世界观的重要课堂。在实施,“摇篮工程”中,我们把活动延伸到家庭,宣传国防法规和国防知识。我们还要求家长和孩子每天共同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及时组织学生交流。节假日要求家长带孩子外出旅游时,要到烈士陵园、革命遗址等传统教育基地参观并拍照留念。

二是借助重大节日推动学校的国防教育。利用节假日,我们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开展教育活动。清明节进行“缅怀先烈、弘扬民族精神”的革命传统教育;“五·一”请英模人物来校作报告,对学生进行“忠于祖国、服务人民”的教育;“六·一”开展“在祖国的怀抱里幸福成长”主题教育活动;“七·一”开展爱国爱党教育;9月20日全民国防教育日,开展“我做国防小卫士”系列活动,学生们办国防教育小报,开展军事科技小制作等。我们还组织师生走上街头宣传国防知识;“十·一”开展“我与祖国”演讲比赛会;10月13日是少先队建队日,我们组织全校歌咏比赛,学生们从《国歌》、《队歌》、《歌唱祖国》等歌曲中受到了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另外,我们还注重发挥影视片直观生动的教育优势,经常组织学生观看《大决战》、《地道战》、《高山下的花环》、《南京大屠杀》等军事和历史题材的影视片,这些集思想性、知识性、教育性,形象性于一体的影视片,对学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四、以机制为保障,确保“摇篮工程”的健康发展

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建立健全国防教育的长效机制,规范学校国

防教育有序开展,是确保“摇篮工程”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一是健全组织机制。成立了由校长兼党支部书记任组长,吸收主管德育的领导以及教导处、德育办、少先队辅导员、武装部有关人员参加的学校国防教育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制定每年的国防教育实施方案,并适时组织跟踪国防教育情况。形成了学校领导负责、驻军部门配合,以班主任为骨干、科任教师全员参与的学校国防教育新模式,为国防教育的开展提供了组织保证。

二是健全选训机制。为了保证国防教育课的质量,一方面选拔知识面宽、事业心强的教师担任国防教育课的教员,组织他们定期学习《国防法》、《国防教育法》和《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并将其作为教师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另一方面,外聘国防教育辅导员。我们分别从武装部、预备役团、武警中队、党校聘请了国防教育辅导员,对教师定期培训。

三是健全激励机制。我们把国防教育工作纳入教师、学生、班级的考评之中,要求教师在管理中体现国防教育,在教学中渗透国防教育,并把它作为考评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每学期通过看、听、议、座谈等形式,评出优秀、合格国防教育课和教师,从而激发了教师搞好国防教育教学的内在动力,激发了学生自觉参加国防教育活动的积极性。

四是健全保障机制。多年来,我们坚持在有限的教育经费中挤出一部分,用于国防教育专项开支。购买了国防教育图书、音像等国防教育资料,为学校国防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通过深入开展国防教育,使我们更加认识到,国防教育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学校的国防教育更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是每一个学生的权利和义务。不断加大国防教育的力度,使学生在心灵深处构筑一道精神长城,是我们实施摇篮工程的根本宗旨。虽然我们的工作取得了一点成绩,但我们深深地知道,距离各级领导的要求相差很远,与兄弟学校相比差距还很大;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努力构建管理网络,便国防教育扎实有序;营造校园文化氛围,使国防教育无处不在;注重课程特色渗透,使国防教育随时进行;开展课外主题活动,使国防教育在童心中放飞理想。

第二篇:如何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成熟,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就业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他们缺乏解决矛盾,应对挫折和处理危机的能力。因此,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一.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所坚持的原则: 1. 目标性原则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培养学生的优良心理品质,提高学生的生存、适应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潜能。围绕这些目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有人生观与价值观教育、人格培养、情绪情感训练、自我觉察与认识、潜能开发、青春期人际交往训练等。除此,还包括与之相关的心理测试、心理讲座、咨询辅导、课程安排、活动训练等各项工作。

2. 发展性原则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确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时,我们注重“面向全体、注重发展”,选择具有普通意义和有代表性的主题内容,从而有效地发挥心理健康教育“预防、促进”的功能。 3. 差异性原则

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我们发现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不仅有个体差异,还有年级差异。因此,我们在确定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时遵循了差异性原则,以满足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的心理需要,这成了保证我校获得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前提。不同年级学生所讲内容不同,不同学生指导方法也不同。 4. 活动性原则

我们根据实践性和实用性的要求,在确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时,我们突出以活动为主的特点,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渗透在灵活多样、富有情趣的活动中,发挥活动的优势,注重活动过程的教育作用。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中,创造性地设计了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在参与中、在亲身体验中获得成长与发展。

二、我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两方面内容: 1. 心理健康的维护

这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教育。具体包括:

(1)学习心理指导,即帮助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本质建立科学的认识,培养学生养成健康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等;

(2)情感教育,即教会学生把握和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学会有效控制、调节和合理宣泄自己的消极情绪,体察与理解别人的情绪情感,并进行相关技巧的训练;

(3)人际关系指导,即围绕亲子、师生、同伴三大人际关系,知道学生正确认识各类关系的本质,并学会处理人际互动中各种问题的技巧与原则,包括解决冲突、合作与竞争、学会拒绝,以及尊重、支持等交往原则;

(4)健全人格的培养,即关于个体面对社会生存压力应具备的健康人格品质,如独立性、进取心、耐挫能力等;

(5)职业教育,即针对职高生毕业将走向就业的特点,讲述职业理想、就业技巧和职场心理调节,帮助学生建立就业信心,做好就业准备。

(6)心理咨询室。开放心理咨询室,面向学生个体或小组的咨询。心理咨询室有专任教师负责并有专门的工作计划,有固定的开放时间,固定的场所。心理咨询室的环境布置除了符合心理咨询的要求,还要符合中学生的特点,让学生一进门便能感到轻松,有利于咨询的开展。

(7)个案分析。以智优学生、智力临界学生、模范学生、问题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告之和不告之两种方式进行研究。采用跟踪研究,合作研究的方式进行。

(8)心理信箱。学生书面提出的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均可投入心理信箱,由心理辅导教师作出解释或个别辅导,帮助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9)校报宣传。利用校报的形式,介绍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解答同学们提出的各种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同时为展示我校师生风采提供一个平台。

2. 指导中学生进行自我心理调节

指导中学生学习有效的自我心理调节方法:

(1)学会放松。让学生知道紧张时正常的心理反应,可以通过想象、转移注意力、调整呼吸、参加体育活动、听音乐、唱歌、阅读等方式调节心态,放松心情。

(2)建立心理支持体系。让学生知道有问题要学会求助,在学校可以找老师谈心;在家里可以找长辈、亲友谈心;在社会上也有谈心的对象,如: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咨询电话等。

(3)学会合理宣泄。让学生知道心里有不良情绪是要学会合理宣泄,不要郁积在心里。宣泄的方法有:学习写日记或周记,中学生要学习用笔与自己谈心,把心灵的轨迹、心里的不良情绪用文字描述下来,对心理健康成长有很大帮助。教师和家长要尊重孩子的隐私,公开日记要得到本人允许。中学生也不用过分担心自己的内心秘密被他人知道,要学会坦然地面对自己与他人。

第三篇:浅析如何在中职学校开展舞蹈艺术教育

内容摘要:目前中职学校舞蹈艺术教育在管理与训练上存在着难以提高的问题,这跟学生的素质及人生目标定位有一定的关系,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大多来自是成绩差没有考上高中的,而且学生来职业学校学习的目标是能够在这两三年学到技能走上社会。因此舞蹈队训练在职业学校就有了一定的难度,而舞蹈作为学校文艺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及提高学生美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职业学校中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关键字:中职学校

舞蹈艺术教育

一、建设一支纪律严明的团队

舞蹈队是学校是艺术队伍中一支比较重要的队伍。舞蹈队主要担任学校、市、镇各大小活动、比赛的演出,展现学校艺术教育的风采,增强学校的艺术氛围,也是宣传学校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可以说,舞蹈队节目的质量、队员的素质直接影响艺术团及学校的形象。因此,规范舞蹈队管理,整顿舞蹈队的制度具有必要性。规范管理,提升队伍素质不是一两天能练得出来的,也不是靠一个老师的努力去构建的,如果舞蹈队是由几个老师带,只有一个老师是对队员提出严厉要求而其他几个却没有做到,那么最后也是构建不起来的,所以一定要有一致性。如何建设一支纪律严明的舞蹈队?经过这三年的舞蹈队训练实践,我个人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去做:

(一)严守纪律,提高训练效率

无规则不成方圆,舞蹈队各成员必须清楚艺术团管理制度,把自己重新定位,严格遵循艺术团纪律要求,做好签到工作,不迟到早退,有事缺席要做好请假手续,不能随意缺席。在训练过程中也应遵守训练制度和纪律,提高训练效率。

(二)加强集训,提高其整体素质

1、着重提高队员的基本功。在平时的基本功训练中,要注意循序渐进,不能太急进,基本功是靠长期积累的。特别注意训练前、训练中和训练后的纪律要求。训练前一定要求队员换上练功服和练功鞋并迅速的排好队形进行充分的准备活动,训练中队员不要随便拖堂或中途离开,更不允许在训练中开玩笑嘻嘻哈哈,训练后要快速整齐的排好队,老师宣布今天练习结束方可离开,最后队员把训练场地整理干净再离开。希望通过纪律上的要求和基本功

1 的严格训练,让舞蹈队成为一支较高素质的队伍。

2、传授舞台经验。队员们应注意舞台经验的积累。舞蹈队在各大活动、比赛中演出的机会较多,队员们要注意积累更多的舞台经验,在舞台上做到随机应变,处变不惊,从容迎接表演中发生的一切突发情况。

(三)保持平衡心态,体现集体荣誉

1、注意演出心态的调整。要学会调整心态,稳定情绪,在舞台上不能过分紧张,应把演出当成平常的训练,发挥出正常的水平,甚至是超水平发挥。

2、注意整体形象。明确舞蹈队演出是代表学校的形象,外出演出必须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听从队长的安排,做到演出前后到场地都要集队,不得搞个人主义,离散群体。

(四)善于奖励机制及总结归纳

首先,演出结束后,演员应保护好演出服装,并在规定时间内归还学校服装室。其次,认真做好总结工作。演出后的总结很重要,要在总结中发现问题,不断改进,为以后的演出积累经验。最后,明确奖惩制度。一个学期下来,每一位队员肯定都为舞蹈队、为艺术团付出了心血。应该对参加过演出的同学予以证明,肯定;对违规者,我们也应做出相应的处罚。

二、加强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能力

目前整个国民教育都在讲素质教育,讲究美育,美德。在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是开放、适用、灵活变化和市场化的,这些教育都要求学生在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还要掌握各科相关知识上,还要懂得怎么样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到社会上实践,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那么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就对我们舞蹈教师有了更高的要求,我们除了要教育学生专业知识之外还要讲究育德,育人。在教育学生学习专业知识之外还要教育对相关各科知识,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道德和情操,让学生学以致用,将来走向社会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将自己所学无私的奉献给社会。

提高舞蹈教师强烈的责任感,有计划、有目的地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完善知识结构。跟上社会发展的需要,并随时准备接受新的信息与新的挑战,逐步达到自我完善的目的。不断充实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对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的感受、理解、想象和创造,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从而造就一代人格完美,素质全面的新型人才。 那舞蹈教师应具备怎样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呢?

(一)参阅文献

现在是信息社会,很多事情每天都有变化,今天不学习,明天就会落后,教师也是一样,一个修养和学问高的人都是平时爱学习的人。翻阅收集资料,是一种提高知识的方法,还可

2 以通过收集的资料运用到现实的舞蹈工作中,可以和学生进行讨论总结。

(二)教师的表率作用

乌申斯基说过“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车尔尼雪夫斯基也曾说过“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人”。通过这两句名言,要是老师是一名品德不健全的人,那他教出来的学生不就糟糕了?是的“表率”对于学生来说有着一定的震撼力和感染力,一个自身修养高的老师,常常是学生崇拜的偶像,模仿的榜样,在教学中其讲述的观点及阐述的内容,也易被学生接纳,其言行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身体力行、身先士卒、为人师表,既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也体现着教师对学生的爱。舞蹈教师则可用愉快的教导语言和学生沟通,定会取得好的效果。所以,舞蹈教师应充分结合教学实际,为学生做好榜样,使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培养具有高尚情操的优秀人才。

(三)文化和审美修养

具备一定的文化和审美修养,即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与高尚的审美情趣,诲人不倦的教学态度和严谨认真的作风,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与诙谐、优美的教学语言,敏锐的观察力与敏捷的逻辑思维能力,健康、饱满的精神与优美的举止和风度。除以上的三点以外,舞蹈教师还应具备1:要有扎实的舞蹈基本功。2:理论教学的能力。3:专业演示能力。4:舞蹈创编能力。5:电化教学(课件教学)的能力。 6:课外活动的组织能力。7:自我提高与教改能力。 一个优秀的舞蹈教师应该具有教多种科目的能力,随着招生规模与招生地区的扩大,将来我们会拥有很多基本功扎实表演方面优秀的学生,对形体而言,假如专业课教师的素质不够全面,或只能讲授单一课程或者是形体教师本身的形体形象不好,这样的老师很多方面会不及学生,导致学生的水平不会有很大提高,也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耽误了学生的成长成才。像我们有些舞蹈教师,由于本身的舞蹈能力不是很强,在上舞蹈课时,总是在混日子,要么就放电影给学生看,要么就让学的好的学生跟着碟教授别的同学,完全就失去了一个教师的职责,只有综合素质全面的专业老师才能对学生有一个全面的深入的引导教育,教师具有较高的水平,学生的水平才会得到提高,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引导才具有说服力与感召力。

三、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中职学校的舞蹈教学有别于专业院校的学院派教学,学院派的教学是以从基础的排练厅到广场到专业舞台或者剧院。高密度的学院派舞蹈教学是典型环境下的典型产物,我们把它比做一座“桥”,是沟通“上下”、“古今”、“未来”的枢纽,有着承前启后的“转折”作用。

3 是整个社会舞蹈教学历史进程中无法回避的一个“环节”,它也建立了自己的“发展功能”及“学院流派”。而中职舞蹈教学仅停留在为日后适应幼儿园教学为前提的教学中,尽可能的把学生塑造成多能跳能教能编的多元型人才。如今多元化发展的社会告诉我们,现在的舞蹈教育不能再用以前的古老的教学方式,如果用传统的教育模式以及老的教育机制来开展现在舞蹈教育是行不通的。那样只会教出千篇一律、风格统一的表演模式,所以只有不断创新舞蹈教育方式,才能得到所要的效果。只有不断的去创新和探讨教学方式,才会取得教学上的进步和肯定。要想提高教学质量,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十分重要,个人还是比较推行分层递进式的教学方法。

(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新来自兴趣和灵感,善于个性思维,追求个性的特色、个性的魅力。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就是要求把思考问题的方向放在事物的特殊面即个性上,在舞蹈教学上,要求从习惯的传统方式中走出来,进行新的课程设置,运用新的教材,努力使教学效果达到高峰。

1、要做到教师教材的更新,选用特色的教学方法。

但大家所熟知的舞蹈教法便是以人体动作为主要的模仿对象,但这样往往会导致了学生表演风格的单一性,个性才能形成舞蹈的风格。所以老师在进行教学时,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入手,按照各自的身体条件及表演特性,分组进行教学,真正的做到因材施教,以特色的题材、个性化的编排方式,对学生进行培养。

2、挖掘学生潜力,使之与老师形成互动。

老的教学手段只是一味的老师教授学生模仿,课堂很枯燥,而且很多学生本身就懒的学,这样课堂就会变得越来越糟,有些老师在课堂上看到学生不学习更是来火,造成双方僵持不下,如此下去课堂能好的起来吗?学生能喜欢舞蹈吗?职业学校很能有好的艺术氛围吗?所以,要想使课堂活跃,要想创作出好的作品,必须实现老师与学生的互动,挖掘他们创造与想象的能力。作为老师要善于发现并及时抓住学生好的东西,并给予肯定及鼓励。学生得到鼓励,思维就会活跃起来,容易产生出好的东西,只有打破“我教你学式”的教学方式,双方互动互补的进行教学,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二)因材施教,分组别教学

8年的舞蹈教学发现,不管你计划如何的制定,但最后还是没有办法完成,不可能一直停着等大部分不会的同学呀,因此我们根据学生的舞蹈水平分成了不同的组别(基础组、提高组、创作组)并分别施教。基础组教学适合基础一般,待于整体提高的学生,提高组适

4 合有不错的舞蹈基础,有希望在专业上有所突破的学生,而创作组适合专业过硬、在编导方面有一定想法和能力的学生。分组后,老师集体讲解再选出个别好的学生领练,老师分组逐一指导。实行了分组教学之后,原来就有舞蹈功底或者是学习舞蹈比较快的同学又有了很多的发展空间了。

(三)经过演出实践助推学习

舞蹈是一门集合造型和舞姿的艺术,课外演出的实践尤其重要,一方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另外能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在这方面,我们让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艺术演出,以及市里的各项比赛、演出,还鼓励学生去参加舞蹈考级,这些不队仅能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也能让他们积累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经验。

(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正所谓兴趣胜过老师,教师教人的目的,最后还是为了能让学生学会自知自学。首先,可以让学生自己看视频拔碟,自己学动作和舞蹈造型,让学生担任教师的角色,排出来后,教师再做进一步的指导。其次,还可以接一些舞蹈演出任务让他们多参与,提高他们对学习舞蹈的兴趣。再次,在平时训练中,大力的运用队长的作用,进行带训练,教师只出谋划策。当然教师不能把全部的任务都交给学生,在刚开始时最好是训练老师手把手的带,然后再慢慢放手。

中职学校舞蹈队的训练不同于体育特长生的训练,跳舞好的同学他们就不会来职业学校啦,在训练中学生纪律是一方面,时间短也是另一方面,只有通过学校领导的重视,各相关科室的协助,教师的认真负责、改进教学训练的方法,以及班主任的配合,多参加社会文化活动,这个代表学校文化,也是学校一块招牌的舞蹈队才能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万象中脱影而出,让更多的人所接受和喜欢。我们作为舞蹈工作者责无旁贷,为我国的艺术教育事业贡献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l]《中职学校课堂舞蹈教学的探索》 《华章》2008年11期

[2] 林德宁《浅谈舞蹈队中的德育渗透》 2009年7月

[3]《浅析对舞蹈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辽宁高职学报》2009年05期 [4] 蔡秀娟《浅谈如何加强舞蹈专业学生的素质教育》2010年12月 [5]《浅谈中职的舞蹈教学与素质教育》 《吉林教育》 2010年13期 [6] 邓肯论舞蹈艺术[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 5 [7] 苏珊·朗格.艺术问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 [8] 汪流.艺术特征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6. [9]《舞蹈》,2002年第5期,李海林著“中学生也需要舞蹈的美” [10] 隆荫培、徐尔充、欧建平编著《舞蹈知识手册》,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年 [11]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滕守尧主编《艺术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第四篇:谈“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论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应如何开展

浅谈如何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永恒主题,江泽民同志曾经也说过:“要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更要加强学校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体现中华民族传统精神。”今天,二十一世纪正在向我们招手,我们培养的学生将面对世界、面对祖国,面对二十一世纪,我们只有让学生从小接受爱国主义情感的熏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学生长大后才能能以赤诚之心热爱祖国,为祖国作出奉献。在新形势下,我认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十分广泛,应当坚持以“德育教育”为重点,以社会主义教育,理想教育为核心,多渠道、全方位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以活动促教育,以活动促发展,让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一、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实施爱国主义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方面,无论是校级领导,还是普通教师,都应充分认识到搞好这项教育是学校工作取得进展的前提条件,通过政治文件及相关理论学习,可以让教师们进一步认识到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是教育的一个永恒主题,是关系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头等大事,是培养青少年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理想情操教育的核心内容,是新世纪实施人才战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中心工作之一。所以,我们的学校要提高认识,要加强相关的政治理论学习。

二、坚持正面教育,充分利用有利的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1、教学渗透,积极发挥课堂主渠道教育作用,培养学生爱国主义信念,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课堂永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渠道、主阵地,课堂同样也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通常、最基本的途径。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结合学科特点,积极有效地培养学生爱国主义信念。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十分重视思想政治课、晨会课、班会课、国旗下讲话等的重要作用,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和思想实际,有针对性的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语文、数学、思想品德、科学、音乐、美术、国防与法制、道德常识等各学科都蕴含着奉富、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内涵。我们的每一个教师都是教育工作者,都要既教书又育人,要求做到充分发掘教材的爱国主义教育内涵,将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之中,用生动的文字、史实、图表、数据等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和国情教育。

2、大力宣传典型、先进事迹,让学生感受爱国主义。

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应具有时代特征,我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在积极宣传中国近现代史上为国捐躯的爱国志士、民族英雄、革命先烈的同时,更大力宣传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涌现出来的先进模范人物和英雄群体的先进事迹,如孔繁森、徐洪刚、李素丽、杨立伟、天安门国旗班卫士、中国南极科学考察队等,指导学生学习他们祖国利益高于一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情操,一个个生动、感人的事例,让同学们倍感亲切,倍觉贴近,倍受鼓舞,让教育作用更为强烈。

三、重视环境熏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1、校园环境的布置,突出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环境熏陶的作用在于潜移默化。注重校园的精神环境的布置,是学校育人特点的真正体现。学校可以通过设立阅报栏、校风校训标语牌、板报、班级黑板报,教室、走廊等处挂贴名人名言等宣传布置突出爱国主义的教育内容,通过这些生动、直观的形式,绐学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精神环境。

2、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校园精神环境的布置是一种静态的体现,而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则是生动活泼的动态展现,校园环境需要动万言书与静万言书的结台。学校应该坚持一年举办一次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的大型校园艺术节。艺术节期间举行歌曲演唱比赛,包括爱国歌曲演唱比赛并且评选出校园十佳歌手;举办征文比赛、演讲比赛、书法比赛、绘画比赛、手工制作比赛、以及以舞蹈、朗诵、相声、小品、等为主要形式的大型文娱会演。师生共同参与,同台演出,让同学们在浓郁的艺术氛围中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和美的熏陶。

3、重视教者的垂范作用。良好育人环境的创设还表现为教者的垂范作用,教师应当是学生的楷模。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有巨大的影响。学校应发挥教师德育的表率作用,以身立教„如:每周的升旗仪式,全体教职工与全校学生同场列队,高唱国歌,聆听国旗下的讲话;每次的校园艺术节教师都与学生一同参加、同台演出,用歌声、用彩笔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赞美之情。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耳濡目染,受到教育。

四、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以活动促教育,以活动促发展,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开展丰富多彩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重要手段。在活动中熏陶人,在活动中教育人,在活动中培养人。各种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增强感性认识,不仅可以让学生树立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的坚定信念,而且,通过活动而激发他们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去发奋学习,积极进取。

(一)爱国主义教育应当抓住有利时机开展活动。

在特殊的时间里,学生会有特殊的感受,爱国主义教育就应该抓住每一个有利时机,不失时机的通过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在特殊的时间里感受爱国主义情感的熏陶,从而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1、每周一早上组织全校师生举行庄严隆重的升旗仪式,师生齐唱国歌,少先队队歌,并由品学兼优的学生在“国旗下演讲”;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国旗、国徽、国歌的庄严,从而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以重大的历史事件和纪念日为契机,开展系列教育活动。举世瞩目、世人关注的重大的历史事件和纪念日,往往具有典型的爱国主义教育意义。以这些产生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和纪念日为契机,以主题教育活动为载体,例如通过举办系列讲座、知识竞赛、征文、演讲和演唱比赛、主题活动观摩等开展系列教育活动,使学生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

(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形式应该具有多样性。

在实施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中,我们在突出课堂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充分利用主题班队会灌输、课堂教学渗透时,还应该广泛利用其他形式开展活动,如定期开展读书、看电影、歌咏比赛、社会实践等专题教育活动形式,让学生在生动括泼、形式多样、“立足课堂,请进来,走出去”的活动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1、积极组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读书活动。学校可以专门制定爱国主义教育读书活动计划,积极向同学们介绍和推荐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书籍指导学生阅读。配合读书活动每学期举办1—2次读书辅导报告,每学年的寒暑假都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读书竞赛,每位同学都有5—6篇读书心得在班级和学校交流评比,形成制度,从而增强学生读书活动的效果。同时注重运用乡土教材,对学生进行生动具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深厚感情和建设家乡的责任感。

2、积极组织学生观看优秀教育影视片。优秀的影视片蕴藏着丰富的思想、艺术内涵,具有形象、生动、直观、感染力强的特点,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形式。学校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有计划、有选择地组织、指导学生观看。看前对所要看的每一部影视片的历史背景和故事梗概、教育意义进行简要介绍,看后及时组织开展影评、征文、主题班会等活动,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历史、认真国情,提高认识水平与思想政治觉悟,而且使学生开阔了视野,接受美育熏陶,增强了审美意识,提高审美能力,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3、充分发挥德育基地的教育作用。德育基地是对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两史一情教育的重要资源,学校应充分利用特殊节日、纪念日举行爱国歌曲演唱会、义务劳动等,使同学们在极富感染力的氛围中,受到生动、形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五、注重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爱国主义是一种具体实在的崇高情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最终要落实到爱国爱乡之行上,促成知情意行的统一。组织学生参加爱国实践活动是加强爱国行为教育的主要措施。

1、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劳动实践。例如通过组织学生开展社会不规范用字情况的调查活动,激发同学们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利用节假日参加义务劳动,激发学生爱国爱乡之情。

2、深入开展献爱心、送温暖活动。学校多次组织向孤寡老人献爱心活动。同学们用知识和爱心为社会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提高了思想道德素质。

3、激励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最终还应落实到培养历史的责任感、使命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努力学习上。结合各学科的教学,我们还应特别注重激励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发明创造实践活动,学以致用,为祖国建设贡献聪明才智。

学校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教育工程,内容十分广泛,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和学生的思想实际,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进一步突出教育内容、教育目标的时代性、开放性、实践性,弘扬爱国主义的主旋律,分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社会主义的四有新人,将是学校德育教育的永恒主题

第五篇:学校如何开展校本研修工作

教师提高知识与业务水平的途径有很多,如参加高一级学历的自学考试,脱产或半脱产的各类业务培训以及日常教学活动的经验总结等。而目前最符合大多数教师要求又能大面积迅速提高教师知识业务水平的手段应当是校本研修。它的最大优点是内容灵活,形式多样,效果明显,其关键在于如何开展好校本研修。

一、什么是校本研修

校本研修的出发点是“学校课程和整体规划的需要”,校本研修的主体是“学校发起组织”,校本研修的目标是“满足个体教师的工作需求”,以及校本研修的场所是“校内”。

我国教育界在广泛开展校本研修的同时也对校本研修进行过一些界定:其一,校本研修是在开展继续教育工作中,以教师任职学校为单位,以互教互学为基本形式,在岗学习的一种进修模式;其二,校本研修是指以学校为本的师资培训,它是根据学校发展的目标和要求,探索以校为本、自主发展的培训模式;其三,是指在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业务部门的规划和指导下,以学校为基本培训单位,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为主要目标,把培训与教育教学、科研活动紧密结合起来的继续教育形式。

二、校本研修的实施步骤

校本研修应遵循一定的研究方法和程序,通常学校开展校本研修可按以下步骤实施:

(一)注重调查研究,充分了解教师的实际需求。

校本研修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能够根据教师的实际需求安排培训内容,培训的结果又可直接用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因此,掌握教师的实际需求是决定其培训效果的关键所在。在调查研究过程中,我们力求做到三个结合。(1)教师的需求与学校的发展相结合,找到二者之间的最佳切合点,确定培训内容;(2)教师的知识业务水平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分清二者之间的主次关系,合理安排培训内容;(3)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与其他业务素质相结合,摸清真正存在的问题,精选培训内容。通过如此细致的调查研究,有的放矢,为下一步安排校本研修做好充分准备。例如,我们在调查研究中发现,教师虽然掌握了课堂教学的基本方法,但未能达到课堂教学的艺术水准。课堂上缺乏生动性、灵活性和艺术性。我们便安排了一次《谈谈课堂教学的艺术》的讲座,其效果非常好。

(二)建立校本研修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

学校应成立校本研修领导小组,由校长或书记亲自挂帅,学校的教师培训专管员、部门主任、教研组长、年级组长等为小组成员。要有专人(校级领导)负

1 责该项工作。专管员主要负责研修课程的预审、申报、研修材料的整理归档(校内)、项目研修结束时的学分申请等工作。

校本研修管理制度一般包含:校本研修领导小组成员及职责;校本研修教师职责;校本研修主要任务;促进措施;后勤保障措施;评价管理等。校本研修制度建设是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创建特色学校的基本保障。

(三)精心制定计划,充分考虑校本研修的实效性。

根据校本研修的特点,学校制定培训计划不仅要与学校的近期工作目标和长期发展规划相适应,还要与教师队伍的建设规划相适应。因此,学校领导必须高瞻远瞩,首先要制定一个长期的培训计划,然后在此基础上将其具体化,循序渐进地分解到每学期、每月乃至每周的培训活动之中。每次活动都能按计划实施,并做到三个到位:(1)活动之前,安排布置到位;(2)活动之中,讨论研究到位;(3)活动之后,考核评估到位。另外还要有专人负责,保证培训计划的落实。

(四)采取多种形式,积极拓宽校本研修的渠道。

由于校本研修基本是在校内进行,教师互相之间较为熟悉,因而为活动形式的多样化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一般来说,我们将平时的业务活动内容均纳入校本研修的范畴,使教师在互相学习交流的过程中得到提高。例如,举办专题讲座,开展课堂教学研讨,进行教科研案例分析,组织经验交流以及平时的听课、评课、说课等。并根据实际情况或需要,将诸多形式交叉进行,使培训始终与教师的实际需求和学校的教育教学的实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不仅拓宽了培训的渠道,而且大大地提高了培训的实效。

(五)发挥教师作用,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校本研修。

正是由于校本研修基本是在校内进行,按照以人为本的培训观念,应当把教师作为培训的主体。本校的每一位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都积累了或多或少的经验,那些经验比较丰富的教师完全可以胜任培训者的角色,以自己的现身说法与其他教师进行平等对话与交流。这种方式极易被教师所接受,成效十分显著。其次,我们还充分利用每学期专题论文的交流,让每位教师都有机会充当主讲,大大地激发了教师的探求欲望,极大地调动了教师们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六)注重评估反思,不断拓展校本研修的新思路。

每期培训结束后,学校都要组织专门班子对教师培训的情况进行测评,组织教师进行座谈,或以问卷形式等,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各方面的反馈消息。以便总结经验,查找存在问题,及时调整培训内容,更好地设计以后的培训思路。

校本研修是一项长期的、持续性的工作,所以重视过程比重视结果更为重要。学校领导层可以组成校本研修督导组,不定期的深入各组的校本研修活动,了解开展情况和实施效果,并把情况及时反馈给组长和教师。各小组对教师的评价应该以鼓励、表扬为主,引领教师的发展;学校对各小组的评价应该以奖优罚劣为

2 主,引领各组和谐发展;学校要以科学考评,树立典型为主,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校本研修的途径和方法

(一)校本研修的途径

学校有计划、有制度保证的校本研修一般通过以下三个途径来进行:

1、学科组研修

学科组研修的参与主体为学科教师。研修内容为备课、上课、练习、辅导、评价、教师质量监控等。支撑部门为学校教研室,由各学科组构成。

2、年级组研修

年级组研修的参与主体为班主任及年级组全体教师。研修内容为学生思想发展的分析预测、对班集体的组织管理、协调各种教育影响及突发事件处理等。支撑部门为学校德育室,由各年级组构成。

3、项目组研修

项目组研修的目的是提升教师校本课程开发、课题研究等能力。参与主体为承担项目任务的教师。研修内容为开发和实施课程及课题研究。支撑部门为科研室,由各项目组构成。

(二)校本研修的时间分配

校本研修时间的安排不能过密,也不能过松。过密教师太累,过松活动容易流入形式。一般一周一次即可,这样算下来,一学期大概18周左右,校本研修活动就可以安排18次。教研组研修可适当多安排活动时间,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在这三种校本研修途径的时间分配上可以这样安排:教研组研修每学期可开展活动9次,两周一次,年级组研修每学期可开展活动5次,每月一次。项目组研修每学期可开展活动4次,每月一次。这样校本研修共计18次,保证每周一次。学校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校本研修活动的内容和次数。

(三)重视对学科组长、年级组长、项目组长的任命和管理

年级组长、年级组长、项目组长是研修工作的核心,在研修工作中起着主导的作用,直接影响着研修活动的质量。

作为各研修组长,首先要对本学期、本学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整体校本教研进行科学的规划,包括理论学习、教学进度、教育科研、教师培养、教学改革、学生学法等方面。这些规划一定要注重科学性,如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应采取层层递进的原则,青年教师的培养应该从师德和规范开始抓起,教育科研立足于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努力采用“小切口、深研究、大效益”的操作思路。在整体的规划制定以后,再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一个学期的工作计划。特别是要明确校本研修中要研讨的内容和教师在活动中应该做哪些准备工作,提前将教师的活动要求告知每位教师,这样就能改变在校本教研中教师无动于衷、研究

3 问题漫无边际的情况。

学校只有抓住了各研修组长的工作,校本研修的实效性才会大大提升。

四、校本研修的内容和方式

(一)校本研修的内容

校本研修内容和主题的选择要基于学校实际、有利于学校发展、有利于教师发展,能与教育实践紧密结合。校本研修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学校的发展规划与办学特色、教师专业化发展、学校教育教学实际与教育改革等方面的内容。

(二)校本研修的方式

1、基于课堂教学研究的校本研修

基于课堂教学研究的校本研修是以课堂教学为研究对象,以实际有效教学为研究目的,通过观摩、分析、评价、探究等方式,切实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水平,促进教师自身专业素养的提高。具体方式有集体磨课、课堂观察、说课、同课异构、匿名评课、案例研究、教学展示、家校联动观摩(家长开放日)、集体备课、观看优质光盘课等。

2、基于科研课题研究的校本研修

当教师比较持久地追踪某个问题时,这个问题就已经转化为“课题”,原来的“问题解决”就转化为 “课题研究”。通过课题研究,提升教师的研究素养,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学校也可就本校教师教学中急需要解决的热点问题形成课题,组建组建课题研究共同体,有计划的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实践反思、交流研讨、成果总结等活动,从而解决本校的实际问题。

3、基于校际协作的校本研修

以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为宗旨,以区域内优质学校(或领先学科)为核心的研修方式。该方式充分利用优质学校的学科教学资源,校际联动,通过专题讲座、教学观摩研讨、校本课程研修等途径,构建合作研修共同体,通过有序、规范的系列研讨,使合作双方在培育学校研究文化、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方面获得双赢。具体方式有驻点培训、支教挂钩、项目合作、系列讲座、一日开放、基地活动、特色共享等。

4、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网络平台的校本研修

以教师专业成长为目标,以网络为平台,融教研、科研、培训、电教为一体的研修方式。具体方式有电子集体备课、建设主题学习网站、参与校园网更新、建立教师个人博客、视频案例观摩研讨、教师QQ群、“教学资源库”、网络远程培训等。

5、基于教师个人教育教学改进计划的校本研修

学校自主开展的,以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改进为目标的,以“实践—反思—

4 改进—再实践”为特征的研修活动。具体方式有实践反思、专题学习、学历进修、论文撰写、基本功竞赛等。

6、基于同伴互助的校本研修

针对教师群体合理分层,组建不同的研修团队,以教育教学工作中同事之间的相互帮助、共同研究为主要方式,抓住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在研究过程中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具体方式有青年教师专业沙龙、区域成长共同体、兴趣发展平台等。

以上所列举六种校本研修方式都可以通过校本研修的三种途径来实施。在选择校本研修方式时,学校要依据自身实际情况来选择,并积极开发设计具有灵活性、多元化、有特色的研修方式。

综上所述,校本研修的基本要求就是以人为本,以校为本,旨在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学校的教学质量。

上一篇: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免费下一篇:学校教师年度培训计划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