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歼20的初步分析

2024-05-02

对歼20的初步分析(精选2篇)

篇1:对歼20的初步分析

1 喷射式浮选机内流体的运动方程

为方便研究,设浮选室内的流体为复杂的气液两相混合体,液相为连续相,气相为分散相,并对流体作如下假设:

(1)分散相与连续相均为不可压缩的牛顿流体;

(2)把两种流体都视为连续介质,两者之间存在相互渗透,在相同的空间位置内,有各自的体积比例和矢量速度;

(3)在浮选室内完成分选的整个过程为恒温过程,没有发生热量传递;

(4)两种流体遵循各自的控制方程;

(5)浮选室内流体的运动采用雷诺平均Navier-Stockes方程和k-紊流双方程组。

根据以上假设,对浮选室内的流体进行分析,得到流体的控制方程组为:

(1)连续性方程:

undefined

(2)动量方程:

undefined

式中:ui,uj——瞬时速度矢量i向和j向的分量,m/s;

ρ——流体密度,kg/m3;

gi——重力加速度i向的分量,m/s2;

Fi——作用在流体上的力,N;

τij——粘性应力张量,Pa;

xi,xj——i向和j向脉动分量。

2 煤用喷射式浮选机试验及测试系统

2.1 充气搅拌装置的型式及相似比尺的选取

带有长喉管式充气搅拌装置的FJC型浮选机和浸没式(短喉管式)充气搅拌装置的FJCA型浮选机的槽体形状和尺寸是相同的。FJCA型浮选机是在FJC型浮选机的基础上研制和开发的。长喉管式充气搅拌装置的浮选机结构见图1,其长喉管和伞形分散器磨损严重,使用寿命短,只有1 a左右。

浸没式充气搅拌装置浮选机的结构见图2。这种新型充气搅拌装置取消了易磨损的伞形分散器,并将原先的长喉管缩短了3/4,使其除吸气管上端伸出液面外,所有装置均浸没在煤浆中。短喉管内壁衬有耐磨刚玉材质,提高充气搅拌装置的使用寿命,充分发挥设备的工艺性能优势,减少维修工作量,降低生产成本,突出喷射式浮选机的优势,提高了工作的完善性。

根据FJCA20型浮选机的槽体尺寸(单室容积为20 m3),参照相似准则,按照1∶10的比例制造了喷射式浮选机的模型样机(容积为20 L),在模型机中按对角线对称安装4个充气搅拌装置,保证模型中流体的运动状态可反映实际流体的特性。

1—槽体;2—吸气管;3—喷射室;4—喷嘴; 5—长喉管;6—伞形分散器;7—分配室; 8—中心入料管;9—篦子

1—槽体;2—吸气管;3—喷射室;4—喷嘴;5—短喉管; 6—分配室;7—中心入料管;8—篦子

2.2 浮选机流场测试的PIV系统

本次试验所采用的是美国TSI公司的粒子图像测速法,又称PIV系统,它是一种同时测量多点、无接触式、瞬间流态的测速方法。通过激光片瞬间发光与CCD相机的同步工作,在同一时刻记录下有关整个流场的信息。使用强大的Tecplot后处理软件,可以计算出速度分布、涡量分布等图像。PIV系统是目前国内外研究流体的最先进的测试装置。

2.3 激光截面的选取

为了较为全面地测试浮选室内流体的运动特征,所取激光截面位置如表1所示。要求激光发生器与CCD相机垂直布置。

1、2两个截面由于受到入料箱的干扰,只能拍到a,b两个区域的图像(如图3)。由于b区域的流体受到喉管出口水流、底层流体以及主流方向流体三方面的作用,呈非定常流动状态,不能用平均流场表示,故本文中只给出了a区域的流场分布。

3 试验结果与分析

受CCD相机每次拍摄区域面积(约为150×150 mm)的限制,每个激光截面被分割成3~4个小区域进行测量,共计42个。每个小区域拍摄50帧照片,对其取平均值后使用相应的软件进行拼接可得试验结果,典型的流场分布见图4和图5。其中X坐标代表垂直于煤流方向槽体的宽度,0 mm代表浮选机液面最左端的位置;Y坐标代表平行于煤流方向槽体的长度,0 mm代表开有尾矿孔槽箱壁的位置;Z坐标代表液体的深度,0 mm代表液面的位置。颜色的深浅表示速度的大小,即浅色速度小,深色速度大;箭头的方向表示流体的运动方向。浸没式充气搅拌装置(FJCA型浮选机)流体的速度分布图见图4。

长喉管式充气搅拌装置(FJC型浮选机)流体的速度分布图见图5。

3.1 两种型式充气搅拌装置流场分布的相同点

(1)浮选机入料处大部分物料流速向下,说明多数流体被吸入循环泵,进入充气搅拌装置经充分充气搅拌后再进行分选,因此,分选中出现“短路”的概率很低。

(2)为了保证进入浮选室的流体分布均匀,在浮选机入料箱的槽箱壁上开有燕尾孔。在燕尾孔附近,流体的速度较大;矿浆经过充气搅拌装置后呈螺旋扩大状从喉管喷出,或呈辐射状从伞形分散器喷出;部分流体以较大的速度向假底的周边运动,形成循环物料。

(3)在浮选机进料端的下侧拐角处,矿浆的速度小,流动性差,存在着部分回流现象。受主流方向流体的影响,速度的方向表现为与主流一致,分布较均匀。

(4)在尾矿口附近的流体速度较大,并且方向大都指向尾矿口。

(5)激光截面4的结果表明,从喉管中高速喷出的射流斜射到假底后形成从假底指向燕尾孔方向的反射流,正好遇到由燕尾孔进入浮选室的入料,经两者共同的影响,在燕尾孔与喉管间的一段区域内产生涡量较大的漩涡,漩涡方向为逆时针方向。

3.2 两种充气搅拌装置流场分布特点

3.2.1 浸没式充气搅拌装置(FJCA型浮选机)

(1)喷嘴中导流叶片的旋转方向对浮选室内流体的分布有很大影响,高速旋转射流从喉管中喷出后先打到假底上,再以一定的角度向上反弹,呈垂直于主流方向向上运动,形成一股上升流;图4d中所示最大流速不在两喉管中间,而是偏向于尾矿口一侧,说明此处流体的运动受到主流的影响。

(2)在浮选室的中心区域,由于相邻短喉管旋转喷射流的叠加作用使得流体速度较大(见图4b、d),在搅拌区,此种流场的分布有利于增加煤粒与气泡的碰撞概率,提高分选效率;但是在运输区段,由于流速较大,不利于煤泥的回收。浮选室内流体的液面波动较小,为形成稳定的泡沫层提供了条件,有利于煤粒的二次富集。

(3)浮选室中心区域形成的稳定上升流推动液面向刮泡堰方向游动(如图4b),此区内流速较小,有利于已经矿化的泡沫层及时从槽箱中分离出来。

(4)在浮选机槽箱底部产生大量的漩涡,搅拌区域面积较大。

3.2.2 长喉管式充气搅拌装置(FJC型浮选机)

(1)浮选室内流体的分布受入料的影响大,在截面角区形成复杂的流场,产生漩涡,速度分布不均匀。

(2)分离区内的流体较为稳定,有利于煤泥的分选。

(3)流体多以对流层的形式运动,喉管四周的上升流运动不明显,但是沿着槽箱侧壁流体有着强烈的上升趋势(如图5b),说明从伞形分散器出来的大部分流体没有射到假底上,而是直接射到浮选机侧壁上,然后沿槽箱壁上升。靠近槽箱侧壁的运输区段流速较大,液面波动较大,不利于煤粒的二次富集。

(4)流体的分布受导流叶片旋转方向的影响比较小;喉管底端有伞形分散器,存在着一定的能量损失;从相邻伞形分散器喷出的呈辐射状的流体相互撞击,加之流场的不对称性,使得中心区域的流体运动表现为对流特性,没有明显的上升趋势,此区域的速度较小,且底层流动明显(如图5d)。

4 结 语

(1)带有浸没式充气搅拌装置的FJCA型喷射式浮选机比长喉管式FJC型浮选机的结构参数更加合理,流场的分布特点更有利于煤泥的分选。

(2)利用相似模拟的方法,把FJCA20型浮选机流场的分布情况,在模型中得以展现。

(3)把选矿专业知识、流体力学及相似原理结合在一起所设计的浮选机模型,其内流场的分布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4)先进的PIV测试装置,为本研究提供必要的试验条件。

(5)本课题是国内首次开展的关于煤用喷射式浮选机流体动力学的研究,为浮选机的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6)在设计新型的喷射式浮选机时,可用此方法分析其流场分布的合理性。

摘要:以选矿专业理论为基础,运用流体动力学、相似模拟理论及粒子图像(PIV)测试技术,对比分析了FJC和FJCA20型喷射式浮选机浮选室内流场分布特点,为浮选机的研制和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篇2:装饰画色彩的初步分析

【关键词】装饰画;色彩;绘画

装饰画这门课在艺术设计教学实践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培养学生艺术创作的审美情趣、创意想象力和独特的艺术表现个性及体验社会共性美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装饰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在人类最初时期与会话没有本质的区别,都起源于原始的壁画、岩画、图腾绘画等。但随着人类物质生活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绘画随之便从装饰功能中逐渐脱离出来,并发展为“纯审美”的艺术形式。而装饰画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始终紧随着生产实践而不断发展、变化与更新。

现代装饰画作为装饰艺术中的独立画种,历史悠远,光辉灿烂,装饰画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并不仅仅作为单纯的装饰,而是一种艺术创造,一种具有自己独立语言的视觉艺术。进一步说,装饰画艺术的创作构思与表现都有赖于对功能、材料、工艺、美学等方面详尽了解,如何将四者有机的结合也是艺术家始终探索的客观规律。

伴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的进步,追求生活、美化生活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和追求的目标,装饰功能愈来愈被重视,并被运用到生活的各个方面。装饰画,它大到建筑装潢,小到案头摆饰,都是人们对美的追求是心灵美在绘画艺术中的表现和流露。在视觉艺术中,装饰画作为一个画种,所显示的简洁明快是其他画种所乐意采用和借鉴的艺术表现形式。我国传统美学所倡导的“以简叙繁”,就是把描绘对象提炼概括,这是形式美的需要,要有利于突现绘画对象丰富的内涵,使装饰美感染观众。

1 装饰画的色彩

装饰画色彩是画面美化的重要内容。色彩不仅能在心理上改变物体的形体结构和材料的质地机理,而且能产生冷暖、明暗、远近、轻重、大小,以及兴奋、紧张、轻松、安静、烦燥和优郁的效果。

装饰画色彩受工艺限制,具有简练、纯朴、浪漫、夸张的特点,一般用在实用品的装饰上。装饰色彩的运用,从远古,我国原始社会山顶洞人用红色粉末涂染装饰品,仰韶文化时期的人用红色、黑色(有时用白色)绘制陶器花纹,战国时期人们用5种颜色来装饰大鼎,代表阴阳五行,以及后来唐朝人用雍容华贵的金黄色装饰家居、着装、壁画等。

装饰画色彩创造着纯粹的艺术色彩形式,装饰画色彩的表现力装饰画面色彩的魅力和感染力不能简单地被理解为颜色的鲜艳程度或深浅程度。因为它不是单一的。譬如璧画,是建筑的一部分、又是装饰环境的装饰画(既是壁画,又是装饰画);又譬如漆画,是装饰漆器的装饰画(既是漆画,又是装饰画)。

当然装饰画色彩不是信手乱涂,而是要结合实际情况,反复推敲,那准色彩最终达到我们想要的理想色彩,加以理解性的、知识性的色彩运用,以达到装饰画的效果,同时装饰色彩也是人文色彩的借鉴,通过听音乐、讲故事等,从中感受色彩在心中的想象与感受,使我们所创作出的装饰色彩富有单纯、秩序、节奏、鲜明、对比、统一与比例。

2 装饰画个性化色彩的表现

装饰画与一般绘画一样,都是由构图结构和造型结构以及色彩结构共同组成画面的结构特征。其中色彩结构特征是个性化色彩的具体表现。色彩结构包括画面色调,色彩形状大小、色彩位置的比例安排,色彩的明度、纯度、冷暖关系、色彩对比与协调法则,色调的调节,色彩的变化笔触等。个性色彩表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色调,色调的类型取决于“三大色系”,即“冷色系列”、“暖色系列”和“调和系列”(凡带有不同色彩倾向的黑、灰、白均属调和色系)。冷暖系比重大的为“对比色调”。“调和色系”比重大的为“调和色调”,在调和色调中黑、灰、白的比重不同的,有可形成“低调子”、“中调子”、和“高调子”。二是画面的主调色,占画面最大面积,決定色调冷暖倾向和色调个性。

个性化色彩是由作者的修养、素质、生活经验、经历、社会背景以及作者情绪对色彩的喜爱等方面决定的。如古典主义绘画中酱油色倾向,大多采用黄色、黑色、白色、暖和色和红色。这是合乎当时的审美观念,以及当时的宗教信仰的。是由社会环境决定的。如凡·高等对辉煌、高纯度的色彩,特别是对黄色的偏爱,在他的作品中大量地出现。蒙德里安喜欢用红、黄、蓝、白、灰。个性化色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画面色调。色调一般分为对比色调、类比色调、调和色调。色调的类型取决于“三大色系”的比重,即“冷色系列”、“暖色系列”和“调和色系”

二是装饰画面的主调色。占画面绝大部分面积,决定色调冷暖倾向和色调个性。

三是主色与肤色的搭配处理方法。这是由作者作画的习惯决定的。

四是色形状。如康定斯基喜用红、黄、蓝、黑色块相互交融,用笔热情奔放,纵横交叉的线条、形状各异的点富有强烈的节奏感。他与蒙德里安相比,一个偏向感性,一个偏向理性。

总之,个性化色彩的形成有色彩的形状、大小、色彩位置的比例安排,色彩的明度,纯度,冷暖关系,色彩对比与协调关系,色调的调节,色彩的变化、笔触、色调等。

3 装饰画中色彩心理分析

色彩的视觉是一种生理机制和心理现象,色彩的视觉分为明觉、暗视觉、色彩视觉的补色性。

明视觉是指眼睛在光线明亮的情况下,能辨别颜色细微的变化,辨认物体的细节。暗视觉是指光线暗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分辨不出颜色,只能见到敏感不同无色彩层次。色彩视觉的补色性,既指人看任何一种颜色时,都要求这种颜色的相对补色,如果这种补色不存在,眼睛便自行调节,视觉上制造相对补色,以求心理的平衡。如:春节时在红纸上写春联,黑色的字在红纸上泛绿味。

影响色彩是觉得因素,首先,决定性的因素是色彩自身的属性,即色相、纯度、明度以及冷暖。其次,影响人们色彩视觉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环境色。也就是当色彩的条件不变,一个色尽快与另一个色块并置时,由于对比作用,视觉对于同一色彩呈现出不同的感受。装饰色彩常利用色块配置视觉效应来强化感染力和组织形式美。

色彩的视觉作用于心理,产生或鲜或灰、或暖或冷的感觉的同时,心理反过来也作用于视觉色彩,如对色彩的理解、感受、创造和发展,这就是一个心理过程。

心理作用与视觉色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传统色彩心理和现代色彩心理。传统色彩心理追求的是客观的自然中瞬间多变的光、色视觉想象,称“视觉性光色”现代色彩心理追求的是将客观色彩作为主观创造性造型的要素,称“观念性光色”。装饰画也正是追求这种色彩心理。

4 结论

色彩是组织装饰画形式美的一种重要表现要素。装饰色彩不拘泥于固有色、环境色、光源色的束缚,更多的是从主观情感和工艺技术出发。立足于色彩三要素的变化规律。装饰色彩的“主观性”是指提炼、鬼男、变化、夸张等特征。因而装饰色彩具有强烈的象征性和浪漫性。

参考文献:

[1]章利国.《设计艺术美学》[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年

[2]阮荣春,胡光华.《中国近现代美术史1911-1949》[M].天津美术出版社,2005年

[3]俞剑华.《中国璧画》[M].中国古典艺术出版社,1958年

[4]庞熏琹.《谈装饰艺术》[J].《装饰》,1997年5月

上一篇:祝自己生日快乐的简短祝福寄语下一篇:公司元旦活动方案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