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华文化小学生作文

2024-04-08

弘扬中华文化小学生作文(共18篇)

篇1:弘扬中华文化小学生作文

弘扬中华美德田航 从古至今中华文化流传了几千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它以独特的魅力影响着海内外的人士,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过程中共同创造的。它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是世界文化宝库的瑰宝,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古代的孔子‘‘仁’’的主张学说,一直影响了几千年激励着人们,成为人们的佳话,孔子思想一直得到人们的好感,从国内到国外无处不在地宣传孔子思想。

雷锋都是大家都知道的,他之所以被人们称为‘‘人民的好战士’’是因为他身上具有中华文化的美德,他坚韧不屈为国为民尊老爱幼的素质,一直都是人民心中的好榜样。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是中华传统美德的塑造者。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国有56个民族,每一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传统文化,认识一个民族需要了解这个民族的文化。只有文化上认同,才会有情感上的共鸣,才能提高民族的凝聚力,增强民族团结和促进社会安定。

京剧是中华国粹,是集歌唱舞,音乐,美术,文学等于一体的特殊戏剧形式在中华的舞台上获得了经典性地位,书法是全世界文字可以成为审美艺术书法艺术在中国优秀传统美德文化中术法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见证者中国人审能力的法展和审美风尚的演变武术是中国人民长期积累起来的宝贵的文化遗产。内与外,形与神识相互联系的整体。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华文化冲向世界,世界文化进入中国,这里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中华文化在与世界的交流中,将会成为具有全球意意的文化资源,为世界文化的丰富和发展做出新贡献。中华文化所凝聚的身经验,智慧审美的魅力和情趣等,都为世界文化的丰富和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篇2:弘扬中华文化小学生作文

中国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种畸形的状态。曾经看过一则小漫画,国外生化危机后有丧尸跑来了中国,见人就咬。但被咬过的人不像外国人一样变成丧尸,而是很平静地继续走着,没有一丝恐慌。丧尸感到很奇怪,就问人这是为什么。旁边一位老爷爷告诉他,中国人在经过毒奶粉、苏丹红、地沟油等的考验后,已经达到了“百毒不侵”的境界……

中国的现状的确深思。

当这个社会发展了,百姓腰包鼓了,却回头发现,原来我们的心竟是空虚的。原本一颗红心是活泼的、生机的,而如今却被脂肪、欲望层层包裹着,红心虽仍在跳跃着,但如同拖着铁链般沉重、压抑。试想一下,如果是这样,即使有再多的钱,人活着又有什么意义呢?

从小雷锋便是我们的偶像,他虽英年早逝,但他的一生是有意义的。也许千百年后,人们会忘记世界富翁是谁,但雷锋一定会刻在每个人心中。

篇3: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激励学生成才

作为光荣的人民教师, 身上肩负着将中华传统文化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的重任。在平时的教学与研究中, 本人发现, 从俗语、楹联、诗词曲赋、四书五经、传统美德、民风民俗及语法等各种形式的中华传统文化入手, 与语文教学结合, 均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时间一长, 师生都感到“中华文化, 妙不可言”。

一、传统节日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春节是我们的传统节日, 可近年来一些人为了赶时髦, 过起了洋节日, 传统的节日却忽略了。圣诞节各大商场张灯结彩, 圣诞老人站在门口迎接各位顾客, 门口的圣诞树光彩夺目, 商场里到处都是头戴圣诞帽的售货员……气氛煞是热烈。情人节大街上处处是大幅的标语, 玫瑰卖得特别火爆……可我们的传统节日春节、七夕节, 却显得冷落了。于是, 在语文教学中, 我对学生说:“春节是我们的传统节日, 你们知道有什么风俗吗?”学生说:“家家户户举行一些庆祝活动, 如放鞭炮、贴春联、贴年画、舞龙狮、吃年糕等, 年初一早上人们互相庆贺, 大人给小孩压岁钱等。”

我又引导学生说关于春节的诗“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为了引起学生对传统节日的重视, 我又告诉他们, 我们的传统节日还有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

清明节是祭拜祖先的, 相关诗句有“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 人们在这天的风俗是吃粽子、赛龙舟、插艾叶辟邪等。七夕节源自牛郎织女的传说, 人们常用“两情若在长久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这句诗来象征美好的爱情。中秋节人们观月祭拜, 寄托情怀, 留下了许多思乡的佳句, 如“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等。

在上语文课时, 我把这些传统的节日穿插进去讲, 以便活跃语文课堂学习, 加强学生对传统节日风俗的回顾以及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印象。在语文课堂上了解传统节日的同时, 又穿插相应的古诗词, 加强了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应用, 这样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古诗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古诗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随时可以灵活运用, 无论是导入、解答问题、小结、总结时均可加以运用, 达到对学生实施爱国主义、亲情、友情教育的目的。

(1) 对学生实施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文化中最浓郁、最强烈的亮点就是爱国主义情感。例如初中学生都会接触到的这些名篇名句:“位卑未敢忘忧国”是南宋时期著名诗人陆游忧国爱民的真实情怀, 陆游《示儿》一诗说“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望告乃翁。”陆游临死之前, 仍然惦记祖国的一统大业, 其爱国之心感人肺腑, 催人泪下。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发出了兼济天下苍生的远大理想“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表现了坚贞的民族气节, 慷慨悲壮, 感人至深。范仲淹《岳阳楼记》一文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 在今天仍有积极的教育意义。岳飞的《满江红》“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 是何等的气势, 体现了他的爱国情怀。王昌龄的《出塞》、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都抒发了伟大诗人的爱国情感。学习过程中, 务必让学生在理解诗句含义和时代背景的基础上, 体察探究伟大诗人的爱国情怀。学习伟大诗人热爱自己的祖国的高尚品质, 长大后做社会主义事业的继承者和建设者, 能够为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

(2) 对学生实施亲情教育。亲情教育是传统伦理道德的一个重点。孟郊的《游子吟》“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颂扬了母爱的伟大。唐朝诗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每逢佳节倍思亲”其手足之情溢于言表, 使人感动至极, 成为千古佳句。三国时期曹植的《七步诗》“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则教育我们亲人之间要和睦相处且不可相互残害。教学过程中, 要注重引导学生体会亲人对自己的关爱, 注重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优良品德, 给学生编织一个和谐的亲情关系网。

(3) 对学生实施友情教育。与朋友的交往是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不难想象没有朋友的学生势必会变得孤寂冷清, 郁郁寡欢。因而对学生实施友情教育是不可疏忽的。诗人就非常重视朋友间的友情, 如李白的《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表达了诗人和汪伦之间纯朴而深厚的情感。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高适的《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净, 惟见长江天际流”、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进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等诗都是为朋友创作, 字里行间包含着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学习过程中, 应启发学生体察探究伟大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教育学生要学会珍惜朋友之间的友情。在古诗学习中要引导学生深刻领会诗的思想情感, 使之受到熏陶, 实现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让古诗这一颗耀眼的文学明珠放射出更加璀璨的光辉。

篇4:弘扬红色文化 提升学生素养

关键词:红色资源;中华民族精神;德育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是把中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中学思想品德教育重在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那如何发挥红色文化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理论联系实际,在思想政治课的学习中,除了传授课本知识以外,多向学生介绍淄博的红色资源,注重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把优良传统精神和时代精神结合

向学生介绍淄博革命烈士石潇红的事迹,1925年参加中国共产党,“七七”事变后,在党的领导下,组织抗日武装。1937年12月26日著名的黑铁山武装起义后,他于1938年2月8日率部挺进黑铁山,历任八路军中队长、营长、副支队长兼参谋长,鲁中军区、清河军区参谋主任,渤海五军分区副司令员等职。1945年10月,遵照党中央的命令,率领部队通过渤海海峡进军东北途中不幸遇难,光荣殉国。让学生了解举世闻名的“黑铁山起义”“马鞍山战斗”及记载着国民党顽固派血腥的“太和惨案”,将革命先烈宁死不屈、顽强抗日的民族精神、革命气节生动地展现出来,激发中学生的爱国情怀,引导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的理论教育优势。

二、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出真知。要想真正地把红色资源的教育意义发挥到实处,必须让学生切实感受红色资源的存在

利用周末的课余时间,带领中学生去参观毛泽东纪念馆、黑铁山抗日武装起义纪念馆、焦裕禄纪念馆、孔繁森纪念馆等几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充分利用这些红色教育资源,制定学生参观教育基地的详细计划,组织学生深入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了解其历史内涵、文化内涵、精神内涵和思想内涵。组织学生开展重走“长征路”的活动,重温那段历史,重走那段两万五千里,让学生感受革命先烈的那份艰辛和勇气,感叹“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领悟美好新生活的来之不易。

三、学校中多多开展与弘扬红色文化有关的活动,让学生成为宣传和发扬红色文化的小主人

如,学习雷锋精神的演讲比赛,比赛在全校开展,老师指导,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发挥学生的主力作用。让学生在搜集资料和演讲的过程中,觉悟得以提高,思想得以升华,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比如,让学生学唱《东方红》《保卫黄河》《红色娘子军》等革命歌曲。观看红色影视,精选《大转折》《英雄儿女》等多部红色经典电影,在不影响学生学习的前提下定期为学生放映,并及时组织开展影评、观后感等小讨论、小交流活动,让学生从电影中得到自我教育。

四、充分运用好本学校的网络资源,办好红色网站

网络的发展为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开设“红色资源”网站,构建“红色资源”网络文化,占领网络阵地,进行网上思想道德教育。

红色文化的作用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看见的,它的效果也不是立竿见影的,需要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学校只有积极主动地发掘红色资源,构建开放性的校园文化体系,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接受文化的熏陶,经受实践的锻炼,才能使其免受不良文化的侵蚀和毒害,在理想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卢丽刚,时玉柱.弘扬红色文化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9,14(2).

[2]程东旺,黄伟良.“红色文化”的价值形態与德育功能探析.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19(1).

(作者单位 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起凤镇起凤中学)

篇5:弘扬中华美德小学作文

小时候,自己的能力有限,只是看着别人做好事。

几年前的冬天,我牵着妈妈的手,在公交车站等车。车来了后,我又被妈妈抱上了车。车上人很多,挤了半天才上去。我拉着妈妈的手,无知地面对这个世界,静静地站在低处。忽然一个急刹车,我我被撞到公交车的墙上,并摔到地上。妈妈赶紧扶起我,拍拍我的膝盖。我又一次被挤到角落里。我紧紧抓住妈妈的手,努力支撑着。“小妹妹,坐这里吧,我要下车了。”一个温暖的声音在我身后响起。于是,妈妈把我拉到了那个座位。我没看清那人的脸,只知道她是位善良的大姐姐。

随着时间一点点推进,我一天天的成长,个头也不小了。之后,因为要补习,我必须乘公交车来回出行。在公交车上,我又遇见了许多活雷锋。中华美德一直陪伴我,让我在接受帮助时也想要帮助别人。

在一个星期六下午,我挤上了一辆23路车。过了几站,正好旁边有一个空座位,于是我坐了过去。很快车子又到了下一站,车外上来了一个老奶奶和她的孙子。我远远地看见他们,互相搀扶着走近我。那个老奶奶吃力的扶着把手,小男孩抓紧了她的手。我忽然想到:我要不要让座呢?经过一番挣扎后,我离开了座位,轻轻的说:“你们过来坐吧。”他们好像没听见,于是我走下台阶,装作一副要下车的样子。果然,他们坐上了我的位子。我用余光扫到他们,心里感到十分欣慰。我并没有下车,而是站在车前,紧抓住把手,虽然他摇摆不定,但心却很坚定。在下车前,我回头看了下他们,向他们笑了笑,虽然不知道他们是否知道。我希望那孩子能够学习雷锋精神,弘扬中华美德。

篇6:弘扬中华美德小学作文

那天,我和小刚出去玩,平时总感觉他很自私,什么事都不愿意和我们分享,但有困难的时候却总是来巴巴地求助我们,直到那天,我才发现他才是真正的“活雷锋”。

我们走在喧闹的大街上,人来人往,每个人都匆匆忙忙,当我们走到红绿灯时,一个中年男子飞速骑着一辆自行车闯过红绿灯,正巧一位老奶奶走过红绿灯,不巧的是,那个人径直撞上了老奶奶,在场的人都吓了一跳,老奶奶倒在了地上,而那个男子却假装没看见,一溜烟逃走了。

“我们走吧,这种事别管了。”我推了推小刚,但是他却无动于衷,两眼直直地看着昏迷在地上的老奶奶。周围的人没一个去扶老奶奶,都怕引火上身,到时候还会连累自己。我再次推了推他,紧接着,他大步冲上前,我刚准备叫住他,却止住了。他背起了老奶奶,对我喊道:“帮我叫一下出租车,快点!”我愣了一下,在众人惊异的眼光下我快速叫来停在路边的一辆出租车,我们两个带着老奶奶连忙赶向人民医院。

万幸,老奶奶最终没事了,我和小刚都舒了一口气,但我却仍然担心,怕老奶奶的家人找上门来,待老奶奶醒来小刚,将事情的经过都告诉了老奶奶,令我吃惊的是,老奶奶竟然相信了我们,当我们问起她有没有家人时,她却摇了摇头,颤抖的拿出了一叠皱巴巴的钞票,小刚立马拒绝了:“老奶奶,我们不要钱,这只是我们应该做的,我们老师说过要助人为乐。”老奶奶热泪盈眶颤抖的说:“真是好孩子啊。”小刚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露出了一个灿烂的笑容。

之后,我们把老奶奶送回了家,就这样,一场**就过去了。

自从这件事后,我便对小刚刮目相看了,因为从他身上,我发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体现了雷锋叔叔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篇7:弘扬中华美德主题小学生作文

中国是世界礼貌的发源地之一,有许多的历史人物都有着我国人民的传统美德。中国礼貌有过五千年的历史,很多的考古资料证实,距今几百万年前,我国境内就有古人类在生活。长江、黄河哺育了华夏民族,勤劳勇敢的华夏民族创造了辉煌灿烂而又独特的文化。

公元前40,埃及人建造的七十多座金字塔和巨大的狮身人面像;公元前4000至间,苏美人、亚述人、阿卡德人和巴比伦人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创造出高度发达的城市礼貌:距今约3800至3500年我国河南的大型宫殿又创造了我国历史上的一次古礼貌。我国还有引人注目的四大发明。这些都让我们为中国古代的成就而感到骄傲、自豪!

而此刻的中国,也有许多令人们感到骄傲的。比如:神舟五号杨利伟;神舟七号;20北京举办奥运会,在奥运会上我国的运动员获得了共50多枚金牌;游泳冠军蔡力,还有法网蝉联冠军李娜……

篇8:弘扬中华文化小学生作文

一、自然生命教育

生命的诞生承载了亲人的呵护与期盼, 生命的离去带走了亲人的眷恋与思念。可见, 生命本身就是爱的承载者与传递者。对大学生来说, 了解生命历程已不成问题, 关键是要用心去感悟, 特别是感悟“仁”在生命中的内涵;更要以身去体验, 体验“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文化要义。这样才能形成正确的生命意识:每个个体都应尊重生命、敬畏生命, 以形成自爱、自信、自强的生命观;每个生命都是平等的, 要培育平等、互助、宽容的精神, 创造和谐的生存环境;每个生命都不是个人的私有财产, 而是父母的、民族的、国家的, 是前人生命的延续、后人生命的起点、当前群体生命的个体。只有把个体的生命融入民族的命运、国家的事业中, 才能使个体的价值生命得以彰显。因此, 自然生命教育是“以人为本”文化精神的弘扬。

高校还要实施体验教育。体验是生命的存在方式, 也是体现生命价值的方式。任何人的生命历程都不是一帆风顺的, 会遇到许多困难和阻力:生理的、心理的、物质的、精神的、自身的、外界的等。因此, 要让大学生掌握生存的技巧。大学生面对险境与困难时, 要用智慧和积极的心态去调整自身的状态, 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当然, 高校要让学生了解生活中有艰辛和苦难, 幸福的生活来自家人的付出、国家的关爱、前辈的流血牺牲。这样, 学生才能学会珍惜拥有的一切, 关爱身边的每一个人, 把聪明才智奉献给伟大的祖国。而珍惜、关爱、奉献是中华文化精神的具体表现。

开展生命教育, 还要抓住体现生命真正价值的典型。汶川大地震中, 渴望生命的坚强不屈、挽救生命的勇敢正义、转让生命机会的无私奉献、志愿者的爱心付出、全国人民的团结奋进, 奏响了中华文化的绚丽乐章, 让全球中华儿女集体接受了中华文化和生命教育的洗礼。

二、精神生命教育

人之所以为人, 是因为人有精神。情感是精神活动的内驱力, 根植于民族文化的土壤中, 并折射出不同民族的价值观念。人生来就有情感, 但并不是所有的情感都是与生俱来的。当前, 情感世界变得越来越复杂。所以, 高校要有意识地培养大学生健康、积极的情感, 这既是大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 更是提升国民素质、弘扬中华文化的需要。中华民族是一个重情的民族, 亲情、友情、爱国情、民族情等历来就是文人墨客笔下永恒的主题。

亲情是人间最无私、最真挚的爱。亲情教育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一贯坚持的传统美德, 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内涵之一。当代的亲情教育不仅要有观念上的更新, 还要与弘扬中华美德、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相结合, 更要从实际出发, 与时代、社会、家庭相结合, 让大学生脚踏实地真正做到激发亲情、回报亲情。一个内心充满亲情的人, 必然会把爱带给社会;一个充满爱的社会, 必然更加和谐昌盛。

友情教育应从人际认知教育、健康情绪教育、人格教育等入手, 要让大学生明白真正的友情是情趣高雅的, 充满真诚、宽容、自信与积极。友情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阳光、健康的心态, 树立共同进步、良性竞争的意识, 养成团结互助的良好品性, 从而推动和谐校园的构建。所以, 高校要加强亲情教育和友情教育, 培育大学生的真诚、爱心与关怀, 丰富中华文化的当代内涵。

爱情教育主要是让大学生学会正确地与异性交往, 并了解只有具有丰厚的知识底蕴、较高的人文修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才能不断增强自身的人格魅力, 从而激励自我、完善自我。还要让学生明白:爱情除了浪漫, 更有责任。亲情、友情、爱情是人类的基础情感, 是个体精神大厦的根基。仁爱、奉献、担当责任是中华文化宣扬的主题, 是文化精神渗入中华儿女骨子里的东西。

乡情教育是大学生了解祖国的基础, 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具体形式。乡情教育可以培养大学生爱家乡的社会性情感, 使他们树立建设家乡的信念。学校所在地就是大学生的第二故乡, 大多是文化、政治中心或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 对大学生进行乡情教育会有更多的资源。

进行民情教育, 尽可能地为大学生提供了解民情的资源、开放接触民情的机会。大学生们只有了解民情, 才能关心民族和国家的前途, 才能够培养心系人民、胸怀祖国、能够“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意识。

国情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形式。大学生要游历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 因为历史是“根”。只有这样, 才能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与民族自豪感, 培养他们的忧患意识。高校要引导大学生了解一个客观真实的中国, 并能做到正视现实中的各种问题和矛盾, 把现状放在历史的长河中作纵向比较, 放在世界大环境中作横向分析。这样可以启发大学生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深入思考, 认识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同时, 高校要借助重大节日及时事, 开展各种形式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三、价值生命教育

道德是协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行为规范。我们要把传统道德中的宝贵资源与时代精神相结合, 赋予道德教育以时代内涵。同时要坚持培养与弘扬并重的原则, 紧跟时代步伐, 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借鉴世界各国文化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 进一步充实社会主义道德的内容。另外, 我们还要认真完成“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弘扬中华文化的时代使命。

常言道, 有情感而无理智是疯狂, 有理智而无情感是冷漠。因此, 理智的情感才是健康的情感。当今时代, 人们处在节奏日益加快、情感极易失控的时代, 这对大学生的成长有着很大的影响。大学生要真正成为国家的栋梁, 就要学会管理自己, 不让负面情感和消极情绪滋生、蔓延。因此, 大学生不仅要提升自己的知识、能力水平, 还要不断历练自己的道德意志, 使自己成为具有理智情感的人。

大学生除了学会不断地用道德完善人格、用理智制约情感、用情感来丰富智慧, 还要培养审美的眼光。因此, 高校要通过开设相关课程或讲座等, 使大学生提高美学素养。美就根植于大自然之中、存在于社会生活之内、绽放于人们的心灵之上, 因此, 要让他们亲近大自然, 接近人民大众, 了解社会民情, 认识中华文化, 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境界。高校还要提供大量的文化典籍, 营造书香校园, 净化学生的灵魂, 增强他们的审美能力。渐渐地, 大学生就会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成为理解美、代表美、弘扬美的化身。高校还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审美教育就是要培养大学生去发现、感受、品味并创造美, 因此, 创新才是审美的最终指向。想象是审美活动的一个主要特点, 而良好的想象力是在广博的知识储备、深厚的文化底蕴、较高的道德修养以及与自然、艺术、科学广泛接触基础之上形成的。大学生只有具备敏捷的创新思维与极强的创新能力, 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才能为文明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美是中华文化的主题与不懈追求, 创新是中华文化“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精神的表现。人之所以不断超越自己, 是因为人具有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文明的演进是人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的历史。因此, 创新能力是当代大学生必备的素质。

总之, 高校通过生命教育, 可以增强大学生的生命意识, 增强他们的文化认同感;可以传承优秀的中华文化, 彰显中华民族的优秀品德和道德风范。具体而言, 自然生命教育弘扬了自强不息的文化主旋律, 精神生命教育弘扬了“和”的文化要义和爱国主义精神, 价值生命教育弘扬了中华文化的创新之魂。

摘要:大学生是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加强生命教育、弘扬中华文化精神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高校通过生命教育可以加强大学生的生命意识, 增强他们的文化认同感;可以传承优秀的中华文化, 彰显中华民族的优秀品德和道德风范。

关键词:大学生,生命教育,中华文化精神

参考文献

[1]冯建军.生命教育论纲[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4, (3) .

[2]王北生.论教育的生命意识及生命教育的四重构建[J].教育研究, 2004, (5) .

篇9:弘扬中华文化小学生作文

关键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生;品德素质

G621

十六大报告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我党在今后阶段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并加以强调是对民族精神内涵的发展,也是对文化建设理论的深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该从大小两个环境做起,大小年龄进行普及教育[1]。大的环境,国家应该倡导,鼓励优秀文化,使国民具备这种素质,并使其变为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动力。而从小的方面来说,应该在各类教育中渗透教育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大力发展教育从而提高全民族的文化教养。学生作为我们未来发展的接班人,更应该努力学习并继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自身的品德素质,做一个合格的接班人。从目前的形势来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首先要培育学生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知难而进、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清正廉洁、永不自满,乐于奉献等的民族精神,不落于时代而不断发展;不囿于陈规而勇于创新;不敢于骄傲而奋发向上。从而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实现祖国的繁荣昌盛培养合格的接班人。

一、在学生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有奋发向上的精神,而立志又决定了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在前进道路上的努力方向[2]。正所谓“斫梓染丝,功在初化”,这说明一个人的成长与其少年时代有密切联系,历史上少年大志者不乏其人。一代伟人毛泽东在前去广州革命根据地,途经长沙写下的《沁园春·长沙》,其中“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表现出毛泽东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并为之奋斗终身。十九岁的周恩来所作“大江歌罢掉头东”也体现了他改造旧中国的远大志向,正可谓少年壮志凌云。而纵看当今时代的学生,因为从小生长在和平的环境下,缺少了对历史浓厚的认同感,甚至还有不少养成了骄横跋扈的性格,漠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在这种大环境下,在学生群体中倡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变得尤为重要。正所谓“有志者事竟成”,学生即使树立了远大的理想,也要从小处着手,从自我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在人生途中不断地砥砺操行,奋勇前进,完成大志。

二、学生应具备的品德素质

中华民族虽遭受过外族的入侵和列强的蹂躏,但她却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能保持自己民族立于不败之地的伟大民族。原因很多,其中与中华民族跟随时代潮流、勇于改革创新的传统美德是分不开的。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先有孟子的“养浩然之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后有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洪精神,等等。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品德素质无疑更具有现实意义[3]。

勤俭、廉正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汉唐时期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的勤政、勤俭带来了国力的强盛、经济的繁荣,与前朝秦隋的穷奢极欲导致覆亡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古人云:“节俭朴素,人之美德;奢侈华丽,人之大恶”,表明中华民族对勤俭与奢侈鲜明的善恶态度。不为金钱或物质所惑,不为权势所动,终身保持廉洁、清正的节操,这就是廉正。明北京保卫战中的于谦,“要留清白在人间”。他为人间留下了两种清白,其一是为民族为国家不计个人安危的“清白”之心;其二是平时严于操守,廉正不苟的“清白”之风。由于北京保卫战有功,他受到赏赐还加官进爵,但都被他坚决推辞,后遭谗陷抄家时却是家徒四壁。于谦的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不仅赢得世人崇敬,于今天也深有启迪[4]。现阶段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很多学生都是家里的“香饽饽”,他们虽然不缺少物质上的满足,但也仍应该继续弘扬勤俭、廉政的传统作风,不铺张、不浪费,从行动上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勤俭节约的人。

敬长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敬长即尊敬长辈,李大钊曾说过:“我不主张儿子对自己行孝 ,可是我疼爱自己的老人,因为他抚养了我,教育了我,为我付出过很大的心血,疼爱自己的老人这是人之常情”。而今天敬长传统美德更应提倡和发扬,这是现代社会公民应有的风范,更是现代学生所应该学习和继承的优秀文化。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又是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我国人民从来就有知书达礼的传统美德。知礼,讲礼,对人彬彬有礼,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是保持人们正常关系的准则。知礼讲礼的人大多以他人为重,以社会为重。能真诚待人也正是一个人高尚情操的表现。试问那些对长辈出言不逊,对朋友态度粗暴,公共场所横冲直撞的人,能体现出是一位有文化,有教养,懂礼貌,讲文明的人吗?当今社会,文明礼貌、文化素养对一个人一个民族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物质文明上去了,精神文明却衰退 ,与一个有“礼仪之邦”之称的民族,与一个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民族相容吗?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是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境界和文化素质的关键所在[5]。

三、如何践行伟大使命

现阶段的学生比起为祖国献身的伟大前辈,有更多更好的机会和便利条件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但我们应该明白的是,今天的一切都是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而得来的,且来之不易。因此,我们更应该从学好基础知识做起,提高自己做人的基本修养,用心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用实际行动来传承这种文化[6]。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用心感染周围的每一个人,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 杨瑞森.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四题——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论述的几点体会[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12

[2] 郝佳彤,崔月英,朱紅. 中小学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探索[J]. 教育探索,2015,01

[3] 秦新然. 中小学要加强和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J]. 教育实践与研究,2014,07

[4] 曹道静. 语文教师应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承传者[J]. 中学语文,2014,27

[5] 岳臣勇,崔炳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 林区教学,2014,06

篇10:弘扬中华文化小学生作文

10月15日早9点,在甘肃酒泉火箭发射基地,一声隆隆的巨响,我国第一架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升空;时隔21小时23分27秒,“神舟五号”飞船载人舱成功返回。中国人的梦想飞了起来,中国人的飞天梦想终于实现了!从此,英雄杨利伟和航天英雄们的名字传遍了大江南北,他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精神激励着每一个中国人。

十年磨一剑,飞天梦终圆。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是我国几代航天人默默奉献的成果。留给我们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几代航天英雄们那种:不畏困难、无私奉献的精神。我们缺少的不就是航天英雄们那种不畏艰险,认真求实,无私奉献的精神吗?

在中国,有不少学生在“温室”中长大,稍微遇着一些困难便放弃,不去克服它、战胜它,不敢跟困难做斗争。比起航天英雄们不畏艰险,把困难踩到脚下。相差有多么巨大呢?再比如说,我们在写作业时,写错一两个字是非常很经常的事,可在航天研究部门,别说错一个字,就是连一个标点符合也不能错。

篇11:弘扬中华文化小学生作文

美德会让我们每个人的品德变好,而美德又是一种自然养成的习惯,所以,我们必须要养成这种自然的.习惯。比如说:尊敬父母、孝敬长辈和给盲人让路等等······

可是,我小的时候,却一点都不孝敬父母,总觉得他们管我太严,老是说我,好像我不是他们亲生的一样。但是有一次,我却深深地体会到了他们对我的爱。有一次吃饭,妈妈先加了一块肉在我碗里,然后对我说:‘‘宝贝,妈妈不是不爱你,爸爸妈妈说你是为你好。’’我听了,想起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个人,他整天游手好闲,只喜欢干偷鸡摸狗的事情。可他的母亲还夸他能干。长大以后,他便更狂妄自大,由于一次重大的作案行为,他被抓进了牢房判了死刑,于是他的母亲来探望他,他表面上很亲切的对他母亲说:‘‘母亲,让我抱抱你吧!’’母亲答应了。可他在抱她母亲的时候狠狠的咬了她母亲一口。他母亲问他为什么要咬她,他说:‘‘就是因为你从小不好好管教我,我才会落到今天这种地步!’’想完后,我便深深地体会到父母对我的爱。

篇12:弘扬中华美德 争做文明小学生

众所周知,我们的祖国是人类历史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是一个享有悠久的历史,享有灿烂的文化,享有许许多多传统美德的礼仪之邦。

从书本上我们得知,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历史忠,有着许多值得我们小学生乃至所有人都应该学习的楷模,从孔融让梨到司马光砸缸,从头悬梁锥刺股到周总理为中华之山崛起而读书,从做好事不留名的雷锋叔叔到生命不惜,学习不止的张海迪阿姨,一代又一代的前人们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作为一名新世纪的创造者,作为一名新世纪的接班人,作为一名新世纪的小学生,我们应当而且必须做一名文明的小学生!但是如何才能做一名文明的小学生呢?

我问爸爸妈妈,怎么样才能做一名文明的小学生呢?他们告诉我:“要做一名文明的小学生,就要讲究个人卫生,要爱护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要用善良包容他人,要用微笑温暖他人,要用行动帮助他人”。我问爷爷奶奶:“怎样才能做一个文明的小学生呢?”他们告诉我:“要做文明的小学生就要热爱劳动,懂得礼貌,遵守纪律,讲究社会公德。”我问老师:“怎么才能作为一名文明的小学生呢?”老师告诉我:“要做文明的小学生就要热爱祖国,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了做祖国的栋梁之才。” 同学们,让我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从自我做起,不断继承

篇13:弘扬中华文化小学生作文

1.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经典文化的传承。一个具有高尚的精神文化信仰的民族才是一个大有希望的民族! 中华民族的祖先曾追求这样一种境界,“为天地立心,为生命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事开太平。”今天,人类正处在社会极具大变动的时代,回溯源头,传承命脉,相互学习,开拓创新,是各国弘扬本民族优秀文化的明智选择。

事实证明,一个具有优良文化信仰的民族,才是一个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民族,才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民族! 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它的许多珍品,许多人民性和民主性的宝贵思想。比如,强调仁爱、强调群体、强调和而不同、强调天下为公,特别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民为邦本,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待人之道。吃苦耐劳,勤俭持家,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世代相传,所有这些,对家庭、对国家和社会都起到了巨大的维系和调节作用。我们希望,通过对学生的国学教育,使他们可以继承传统文化中的高尚品质,寻找中华文化的根基,重塑自己的精神世界,崇高其信仰,端正其品行,伟大其理想,丰富其人生。以智慧和力量去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承继先贤,泽被后世,让我们的子孙能生活在一个更加和平安定和繁荣的世界里。

2. 国民素质的整体提升需要经典文化的洗礼。毋庸讳言,在现代化进程中,伴随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出现了很多社会道德和价值观念方面的问题,有人称之为信仰危机、信任危机、道德危机、生态危机。腐败孳生蔓延、贫富两极分化、生态环境恶化、社会诚信缺失、犯罪率上升、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遭受挑战和破坏等,这些发展中的问题使人们享受物质生活日益现代化的实惠的同时,也承担着精神上的煎熬。

而儒家学说其思想核心是仁、德。孔子说: “仁者爱人”,强调对人要有仁爱之心。作为道德规范的“仁”,要求人们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形成相亲相爱的和谐人际关系。孔子又说:“为政以德”,要求施行德政。施行德政,首先要求为政者自身有德,追求道德的完美。“吾日三省吾身”“慎独”等,就是追求道德的自我完善。

近年来,现实生活中出现的金钱至上、诚信缺失等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使我们越来越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仁爱,强调群体,强调和而不同,强调天下为公,特别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民为邦本”的民本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待人之道,以及吃苦耐劳、勤俭持家、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所有这些都对家庭、国家和社会起到了巨大的维系与调节作用。传承经典文化,能够增强中华民族的认同感与凝聚力。

3. 民族团结的协调发展需要经典文化的促进。传承经典文化,弘扬中华美德,有利于加强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和促进祖国统一。中华民族的子孙不管你现在生活在哪个国家、地区和哪种社会制度之下,对以儒学为中心的传统文化的尊崇是一致的。大力推行和弘扬儒学就可以把世界各地的华人联系起来,团结起来,抛开政治信仰的分歧,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与繁荣出力尽智。

二、小学教育中传承经典文化,弘扬中华美德的价值

梁启超曾说过: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可见,让我们的孩子从小接触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积淀丰富洗练的民族语言,领悟博大精深的中华智慧,感受灵活机敏的处世哲学,陶冶高尚宽广的道德情操,是每一名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而许多灿烂的文化遗产则是历练人生的宝贵精神财富。

如音韵和谐,言简意深的《弟子规》《三字经》《朱子家训》等,叙事、容情、传道、明理,在声情并茂的诵读中,学生自然体验到生命的意义,做人的道理,生活的真谛,处世的原则。懂得了什么叫仁爱、孝道、礼仪、诚信、奉献、尽责、利民、报国……经典凝练的中华成语汇聚了古人的智慧,阐明了千古良训。或针砭实事,或促学启智,或敦品励行……

三、小学教育中传承经典文化,弘扬传统美德的途径

1. 科研引领。将儿童经典诵读作为学校的教育科研课题来抓,旨在提高全体的教师的责任意识,从教育科研的高度使经典诵读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目标、有方案、有行动、有检查、有反思、有提升,真正落到实处。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完善、提升,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提升到理论等面来认识。使经典诵读,美德熏陶与教学科研课题、德育科研课题有机结合,以课题促教研,以教研促发展,从而实现博学启智,立德树人的愿景。

2. 学科渗透。语文学科是经典诵读工程的主要载体,通过传统名篇的学习,诵读课的开设等,最终实现以语文学科为龙头,其他学科适时渗透,有机整合的原则,形成全校师生的大教育观,从而实现“传承经典文化,弘扬传统美德”的目标。

3. 校本研发。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将《弟子规》《三字经》《论语》等分学段纳入各年级诵读计划,并整合相关资源,开展主题单元性资源整合,从而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教材。

4. 环境熏陶。所谓环境熏陶包括软环境: 学科教育的渗透、学习氛围的营造; 硬环境: 校园文化布置等。在这两方面为学生创造一种情境,使学生感受到经典诵读的魅力与价值。

5. 活动凸显。通过诗词擂台赛、励志故事宣讲、读书汇报会、每日名言、主题班队会、历史名人故居参观等活动,强化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家庭、社会的交流。

6. 家校相通。使经典诵读成为一种习惯,成为生活的需要,成为学生学习的自觉行为,实现学校学习和家庭学习的有机整合。

7. 学用结合。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心系国家,情牵社会,学习致用。如开展讨论: 《论语》与人生、“朱子处世”与现代社会的人际关系、谈古论今说诚信等。再如,让学生走入社区,开展“国学小博士”、国学小讲堂等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又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体验到了经典诵读的价值。此外,还可以通过生活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将现实生活和传统美德、传统文化联系起来,提升全体学生的公民意识,道德意识,从而树立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篇14:弘扬中华文化小学生作文

关键词:大学生;中华传统文化;路径

中图分类号:D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4-0103-01

一、高校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平台

(一) 优化高校校园精神文化环境。校园文化生动地反映出一个学校的校风校貌,传递着一个学校的教学理念,凸现学校广大师生的价值观念、审美标准。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指出 “加强校园人文和自然环境建设,建造精神内涵丰富的物质文化环境,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提升学校品味、营造充满活力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校园文化环境氛围,能为大学生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提供良好的条件。

(二)加强对大学生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1.以民俗节日为契机,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受西方文化及社会环境的影响,大学生对中华传统民俗节日逐步的淡化,尤其是不了解元宵、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民俗节日及蕴涵的文化。然而,大学生对圣诞节、情人节却很重视。因此,高校可通过宣传传统节日的习俗及文化内容,开展 “文明节俭过春节”、“和谐团圆过元宵”等主题教育活动。也可定期举办大学广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泥塑等现场制作与展览等活动,进行“感恩”“爱国”等传统教育。

2.明确教学目标,做好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工作。作为未来时代精英的大学生有承担中华传统文化弘扬与创新的历史使命。中华传统文化所包涵的丰富内容,也有助于大学生获得知识,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因此,通过课程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评价体系建设等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纳入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指标中,建构合理的测评参数,以测评激励大学师生自觉地参与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教學过程。

3.培育大学生的民族情感。高校是推动文化大繁荣的主力军,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民族的希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责无旁贷。大学生只有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才能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获得文化底蕴。因此,高校要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族精神激励大学生奋发有为,为大学生弘扬和培育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条件,并积极的进行高校精神文明建设。

(三)促进对外文化交流,提高传统文化的影响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发展中,不断地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促进了当今文化的丰富性。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高校对外文化交流日益增多。组织“国际友人走进中国民间艺术”等校园实践活动,让国际友人了解并体味中华文化,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弘扬超越。为了提高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在人民大众中广泛地传播传统文化,作为社会知识精英的大学师生应率先承担起传统文化的社会服务工作。

二、班级的具体做法

(一)开展丰富多样的校内文化活动。班级可在开展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活动的主题班会活动的过程中引起大学生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也可通过传统文化知识的宣传与问答,加深大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班级也应多开展“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讲座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进而使学生形成自觉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文化氛围 。同时可通过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递其精神内涵,如鼓励大学生通过自行收集、访问、交流等方式了解传统文化,进行传统戏曲、民间文艺的展示活动展示传统文化,评选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先进个人等,这样既能调动大学生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积极性,他们也会不自觉地宣传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二)不定期的组织学生参观文物古迹等多种形式的校外文化活动。中国的文化古迹非常多,它们融自然与人文景观为一体,作为教育者的形象对人民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班级可根据不同时段的需要,定期组织班集体参观文物古迹的校外活动。参观文物古迹等多种形式的校外文化活动不仅可更直观、形象地亲身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使大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文化的影响。而且有助于唤起大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和悠久历史文化的记忆、感知、尊重、热爱之情。

三、大学生弘扬传统文化

(一)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努力学习,储备好将来报效祖国的本领。学习是学生的首要任务。要学习中华民族建设祖国家园、创造灿烂文明的历史;学习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的历史;更要学习当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实践。

(二)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道德之于个人、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大学生既要立意高远,又要立足平实。要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这是大德。同时,还得从做好小事、管好小节开始,踏踏实实修好公德、私德,积极弘扬传统文化的“仁爱”精神,追求天人和谐,人际和谐,身心和谐的生活境界。

(三)要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优秀传统文化才能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大学生是最具青春活力、创造力、潜力的群体,是时代的骄傲,社会的先锋和祖国的希望。要把强烈的爱国之情与奋斗目标结合起来。要做个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建设人才。同时,要敢于在前人取得丰硕成果的基础上勇敢地去实践、创新。

参考文献:

[1]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N].光明日报,2002.

[2]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Z].教社政,2004.

[3]费孝通.论文化与文化自觉.北京:群言出版社,2007:190。

作者简介:1.韩雨秀,女,汉族,河南驻马店人,云南民族大学马列部14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硕士研究生。2.杨蕾,女,汉族,山东潍坊人,云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13级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3.赵一锋,男,汉族,河南洛阳人,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14级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硕士研究生。

篇15: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做文明小学生

淮海路小学五(1)班

徐浩宇

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也是一个举世闻名的礼仪之邦,中华民族在自己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代代传承的美德,它就如春风一样,感染着我们,打动我们纯洁幼小的心灵。文明到底是什么?我们不用给它下什么高深的定义,它就在我们的身边,就在我们的举手投足之间。文明是路人相遇时真诚的微笑,是与人相处时亲切的话语,是上车、购物时的自觉排队,是对陌生人的热情相助,是发自内心的“您好”“请”“谢谢”“对不起”......这些小小的言行举止,就是文明!它与你、与我、与所有的人们息息相关,它不仅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更是国家的形象、民族的尊严,它是历经五千多年孕育沉淀的文化......记得那个周末的上午我和我们学校的三十多名同学一起站在淮海路的几个关键路口进行“我是小小文明劝导员”的活动。哎呀,不好,那位叔叔怎么不走斑马线呀,我立刻走过去敬个礼说:“叔叔您好,以后请走斑马线,这样比较危险。”叔叔微笑的点了点头。没想到我的这个举动也引来了路人的关注,等我再次站在十字路口时,好几个人都对我竖起了大拇指呢,就连岗亭内休息的交警姐姐也走出了摸了摸我的头说:“小弟弟,你真棒!”我快乐的简直要飘上天了。

还记得那天妈妈带我去相山公园玩。顺着林荫小路往上走,我们娘俩边走边聊着淮北创建以来的变化,突然,我看见前面一个小女孩儿正享受着雪糕的凉爽,却随手将雪糕纸随地一扔,头也不回地走了。我不由得长叹一声:这怎么能是文明城市小公民该做的呢?我向前紧走几步,捡起雪糕纸扔进了垃圾箱内。说着笑着我和妈妈来到了走进了相山公园。快瞧!多美的花呀!它们在微风中跳着欢快的舞蹈,笑盈盈的。突然,一只小手伸向了那朵笑得最灿烂的花,我看见了,急忙走过去,制止了她的行为:小妹妹,请不要采花,花儿也是有生命呀!你把它摘下的话,它就会失去生命的,让我们一起来做花朵的保护神吧!小妹妹脸红了,低下头对我说:小哥哥,谢谢你,以后我一定不会再摘了!

文明在哪里?其实文明就在我们身边,让我们一起来争做文明的小学生,从自己做起,从细微之处做起,改掉各种陋习:走在校园里,自觉地弯腰拣起脚边的纸屑;走在教学楼里,主动地向迎面走来的老师问好;步行在大街上,认真遵守交通法规,与文明通行;坐在公共汽车上,真诚地为身边的老人让座„„让我们拥抱文明,和美德手拉手,结伴同行!

指导教师:徐

篇16: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作文

今天许多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就是古人在日常生活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诠释。经典的诗词歌赋,优美的古琴今韵,高雅的书法绘画……文化经典的种子处处可见;“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扶贫济困”……传统美德的道理无处不在。从“曾子杀猪教子”到“孟信不卖病牛”“一诺千金”……无数平凡而生动的小故事成为我们孩提时代铭记的道德要求,长大后遵守的社会规范。

这些优秀传统文化是正能量的丰富源泉,能够在迷茫时,为我们指引方向;能够在无措时,为我们提供方法;能够在无助时,为我们寻找希望。可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学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特殊意义和独特作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华民族的传承中无处不在,润物无声,成为无数中华儿女的人生指南和行为规范。古人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言必信,行必果”“言行相顾,慎终犹始”。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践行核心价值观,除了要学习,更要践行。要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见微、见实、见行。可以说,躬身践行,化于无形,利在社会,功在千秋。

篇17: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作文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是全人类文化的源头,其文化的底蕴是深不可测,辛勤的劳动人民用他们的智慧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用他们的智慧谱写了一个又一个的神话。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先秦的《诗经》和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的小说……每一个朝代都在文学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每一个时期都演绎了它最辉煌的一面。中国的戏曲艺术丰富多彩。早在原始社会就已经有了仪式性歌舞,仪式性歌舞到后来发张成为一种歌舞传统。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优伶,元杂剧把中国戏曲文化艺术推向成熟……就这样,中国戏曲文化艺术逐渐发展起来。黄梅戏、花鼓戏、昆腔、秦腔、豫剧……这些各具色彩的地方戏为中国戏曲文化注入了活力。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汉字既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又是至今硕果仅存的一种方块表意文字。那一个个充满魅力的方块字,那一捺一撇、一横一竖都展现了汉字的风采。自从有了汉字,就有了书法。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它伴随着中华劳动人民的`智慧。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尽管他们的书体不同,但其书法上的成就非同寻常。书画同源,中国古代绘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唐代是中国绘画史上的鼎盛时期,开创了新纪元。笔墨丹青中国画以其丰富的内涵享誉世界。

中华文化丰富多彩。四大发明、《九章算术》和珠算,《石氏星表》和浑仪,《授时历》和四大农书,《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目》,祖冲之和圆周率……这些成果都展示了古代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都为中国文化添上了灿烂辉煌的一笔。长城、颐和园、故宫……处处古迹都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思想结晶。

几多辉煌,几多成就。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悠扬悦耳的戏剧、韵味十足的书画、独特的建筑、优美的诗词……这些都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丰厚文化遗产。

今天的文化继承和发扬了古代传统文化底蕴。只有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紧跟历史的潮流,传统文化才能延续下去,并发扬光大。为了让传统文化立足与现代,让独特的中国文化鹤立于世界之林,不仅是继承,而且要批判的继承;不仅要发展,而且要创新的发展。

篇18:弘扬中华文化小学生作文

中国传统节日是文化和历史积淀的产物, 它“承载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是民众精神信仰、审美情趣、伦理关系与消费习惯的集中展示与传承的文化空间”[1], 寄托着整个民族对生活的美好愿望与憧憬, 传承着整个民族积极向上的价值追求和道德诉求, 是塑造中华民族性格和精神的重要载体, 具有很强的内聚力和广泛的包容性。其文化内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追求和谐

首先,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有着浓厚的贵人伦、重感情的特点, 注重塑造人际关系的和谐。在众多节日包含的特定文化感情和习俗中, 处处流露着人们对家庭和谐、邻里和谐、社会和谐的美好愿望。如春节期间, 串亲访友送祝福是我们几千年来不变的传统, 祈愿家庭和和美美、国家政通人和;中秋节以家庭团圆为主题, 强调家庭伦理与人际关系和谐是其主要内容;重阳节敬老孝亲, 给长辈送祝福和温暖, 尽显人伦情谊。

其次,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彰显人与自然的和谐。中国传统节日大都是岁时节日, 有着深深的农耕文化的印记。因此敬畏自然、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也是其文化的重要特征。在重要的节令人们都会采取相应的习俗去亲近自然、感受自然。以此方式, 方面表达人类对自然的敬畏, 感激自然给人类带来的恩惠;另方面也祈愿自然更加善待人类, 驱灾避难、降福人间。比如清明节人们踏青郊游、植树造林, 反映了人们催护新生、热爱大自然的鲜明主题;重阳节人们喜欢登高, 感受天高气爽, 欣赏自然风光, 领略人与自然的和谐美。

2.弘扬孝道和感恩

中国大多传统节日都蕴含着丰富的“孝道”和“感恩”等伦理情。如每年春节不变的“回家过年大军”都充分说明我们对父母或长辈的尽孝和感恩。而到端午节, 我们就不可避免地想起孝女曹娥的故事, 由此端午节也得了个别称“孝亲节”。

3.彰显浓郁的爱国情思

传统节日是华夏各民族儿女共同创造、共同享受的种文化, 其文化习俗除了是种习惯之外, 更代表着我们对故土家园、种族和文化的归属感和高度认同感, 镌刻着浓郁的家国情。如每年的新春佳节, 国人和海外的华人华侨都遵循着同样的祖训, 以同样的形式展示同样的文化, 充分表现了人们强烈的爱国热情。清明节我们遥祭先人介子推, 感悟他“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 为民请命, 谏君王自修自省, 勤政清明”的崇高的爱国节操。

二、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在青少年学生德育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凝聚着民族的智慧, 蕴涵着积极向上的道德追求和丰富的价值观念, 在培育青少年学生人格修养、理想与道德情操、爱国主义、社会责任感等方面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宝贵精神资源。

1.有利于丰富青少年学生德育素材, 为青少年学生德育提供更好的平台和载体

中国传统节日众多, 而且每个传统节日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都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衍生出新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追求, 并终汇聚成了博大精深的特色节日文化。宣扬真善美的神话传说或民间故事、儒家思想的糅合、普世百姓对节日文化的敬仰与践行, 可以说是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重要架构模式。因此, 认真挖掘和整合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向青少年学生充分展示传统节日文化的魅力, 将有利于丰富青少年学生德育素材, 为青少年学生德育提供更好的平台和载体。

2.有利于增强青少年学生德育的活力、影响力和渗透力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丰富, 文化表现形式“传统”而不“僵化”, 它植根于民间, 同时以喜闻乐见的形式教化于民间, 同时它非常注重传统与现代的交融, 不断深化和延展节日文化的内涵, 逐步形成以爱国主义、感恩孝亲、追求和谐、自强不息等为主题的文化内涵, 是公众容易接受和认可的德育载体之。因此, 大力弘扬传统节日文化, 有利于减少青少年学生对德育的抵触情绪, 增强青少年学生对传统美德弘扬和传承的意识, 从而增强德育的活力。

如今, 在多元文化激荡中, 中西方文化竞争和冲突加剧, 利益化和功利化思潮对部分青少年学生造成严重的冲击, 导致部分青少年学生价值观念趋向多元化、理想缺失、信仰迷茫、道德滑坡、人生颓废等, 因此如何塑造青少年学生健康的价值观、人生观, 培养学生完善的人格和品格, 是道德教育必须认真审视的问题。把传统节日文化作为青少年学生德育的切入点, 充分发挥传统节日文化亲和力和渗透性强、影响持久、文化样式丰富以及形象、生动等特点, 从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实际出发, 有利于营造活泼、轻松的德育氛围, 提高青少年学生德育实效。

3.有利于提升青少年学生的人文素质, 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

当前青少年学生人文教育缺失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受此影响青少年学生人文关意识薄弱、人文精神下滑已成为比较严重的问题。因此加强青少年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提高青少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也是我国各层次教育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有着几千年的文化底蕴, 涵盖了追求和谐、爱国主义、人格修养、感恩孝亲、自强不息等文化内涵, 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素材。因此通过各种途径大力弘扬传统节日文化, 不仅有利于青少年学生了解和学习丰富的人文知识, 同时还有利于培养青少年学生人文关意识、塑造积极向上的进取品格、高尚的道德情和完善的人格, 对青少年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情感支持。

4. 有利于增强青少年学生的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

随着改革放的全面推进和全球化浪潮的影响, 在西方文化冲击下, 传统节日文化衰微和遭受冷落的现状日益严重。人们对传统节日文化的认识越来越狭窄, 对西方文化的崇尚度越来越高。些洋节日, 如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等, 日益受到年轻人的青睐和推崇, 传统节日文化的氛围和功能日益淡化, 甚至被失传、被异化。因此, 应加强对青少年学生传统节日文化教育, 让他们充分认识到我国传统节日的生存现状以及对民族未来发展的影响, 将有利于增强他们的民族忧患意识和文化自觉意识, 激发他们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自觉地承担起保护、传承和创新传统节日文化的重任。

三、加强青少年学生德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1.学校渠道

学校应成为民族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创造的主体, 成为文化遗产的学习地, 成为文化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桥梁、重要基地。[2]因此, 加强传统节日文化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任务之。各类学校应努力打造良好的传统节日文化教育载体, 让青少年学生近距离接触、认知、感受传统节日文化, 后形成强烈的文化自觉意识、在实践中强化自我德育意识。

第, 坚持将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纳入青少年学生培养体系, 以构建良好的德育平台。学校应站在繁荣传统文化和加强青少年学生人文教育的高度, 将传统节日文化作为人文教育通识课程纳入学校人才培养体系和教学体系中, 通过编订系列教材和读物、聘请优秀师资、辟节日文化宣传和实践空间等途径, 让传统节日文化走进校园、走进课堂, 营造浓郁的传统节日文化教育氛围, 培养青少年学生热爱和传承传统节日文化的热情。

第二, 深入挖掘传统节日文化内涵, 突出其德育价值和功能。学校在传授传统节日文化知识的过程中, 应注重挖掘其文化源流和文化精神, 将其中蕴含的人伦教育、人格教育、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准则等以精彩的案例和优美的语讲授给学生, 让学生在品味传统节日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的文化魅力中了解其文化真谛, 感受其文化魅力, 并进而充分运用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底蕴塑造学生的品德, 培养学生的才能, 铸造学生的行为。

第三, 鼓励青少年学生积极参与传承传统节日文化的活动, 提升自我德育意识。在加强对青少年学生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的同时, 学校也应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和教育手段将节日文化教育继续推向深处。方面学校应积极搭建更为宽广的教育平台, 如举办节日文化讲座与论坛, 组织学校传统节庆游园活动, 举办中华传统节日美食节、感恩节, 展传统佳节民间采风调研活动等, 以此拓宽学生的视野, 使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的精髓有更加深刻的认知和了解;另方面学校也应鼓励学生积极组建与传统节日相关的文化社团组织, 让学生根据自身对传统节日文化的理解, 以自己的理念、以自己的行动诠释对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以及对自身素养的提升。

总之, 学校应努力构建个让学生普遍接受和认同的传统节日文化德育载体, 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 切实感知传统节日文化底蕴, 体验传统文化节日中的希望、快乐、沟通和幸福。

2.社会渠道

社会力量对传统节日文化的弘扬与传承, 对提升青少年学生的德育实效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 社会在传承和弘扬传统节日文化时也必须形成

种强烈的文化自觉意识, 自觉展示传统节日的文化美、人性美、德性美, 努力营造个符合青少年学生身心特点的传统节日文化氛围。

第, 注重文化载体建设, 创建教育基地, 培育节日文化产品。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和教育, 不能只靠简单的、纯粹的精神层面的说教, 还必须有让人置身其中的文化载体进行体验。因而注重传统节日文化载体建设, 将本地域或本民族所有重要节日的历史和现实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形式展现出来, 是文化传承和发挥教育效应的重要手段之。文化载体的建设, 方面可以创建静态的文化博物馆, 以文字、图片、建筑物等予以展示;另方面可以创建动态文化展示舞台, 以游园会、庙会、灯会等予以展示。同时, 也要充分运用现代传媒手段, 如网站、网络游戏、电视卡通等, 把传统节日创造成为广大青少年学生所喜闻乐见的节日文化产品, 注入传统节日文化的资源, 增强中华传统节日的吸引力, 增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感染力。[3]

第二, 尊重传统, 追求传统节日文化的本真。中国的传统节日之所以能延续至今, 首先因为它保留了人性和文化中有力的、健康的、本真的东西。因此, 社会各方在传承传统节日文化的过程中, 都必须尊重传统, 反对任何不负责任地颠覆、玩弄传统节日文化的行为, 避免过于夸张或渲染不当的商业绑架传统节日行为。要让节日过得有文化, 有精神, 有传统, [4]尽力展示传统节日“贵人伦”的特质, 以给青少年学生传承节日文化、增强德行修养做个良好的榜样。

第三, 善于创新, 充实节日文化内涵。现如今青少年学生对西方节日文化的追捧在某种程度上超过了对我国传统节日的热爱。造成这现象的重要原因是:传统节日仪式和符号传承与现代社会的发展存在着不适应的问题, 新的节日仪式和符号创新又不明显或者不具有吸引力。[5]在青少年学生眼里, 我们的传统节日只是简单的“吃”或“消费”文化, 没有创意也没有新奇感。因此, 在坚持传统的基础上, 与时俱进, 积极吸收西方节日文化的优秀内容, 不断丰富和创新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形式和内涵, 是繁荣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必由之路, 也是加强对青少年学生传统节日文化教育、提升其德育实效的重要途径。

总之, 利用传统节日蕴涵的道德教育资源, 将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充分发挥节日文化的德育功能, 实现将传统节日文化与青少年学生德育工作巧妙对接, 既能让青少年学生浸润在传统节日的文化氛围里, 又能推陈出新, 升华精神境界, 从而进步让传统节日重现光彩, 让传统节日文化薪火相传。

摘要: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式, 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和民族精神的载体。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道德思想, 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资源。本文在探讨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及现代价值的基础上, 认真分析了弘扬传统节日文化对提升青少年学生德育实效的重要作用, 并积极探索了利用传统节日文化加强青少年学生德育的途径和方法。中国传统节日是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文化载体。

关键词:传统节日文化,青少年学生,德育

参考文献

[1]萧放.传统节日:宗重大的民族文化遗产.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5) .

[2]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8.

[3]佘双好, 田贵华.传承传统节日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政工研究动态, 2008 (7) .

[4]李俊勤.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与创新过程的始终.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0 (11) .

上一篇:给数学老师的感谢信下一篇:三百山风景区导游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