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华茶文化论文

2022-04-17

2011年4月27日,由普洱市人民政府、云南省农业厅、云南省商务厅等单位主办,思茅区人民政府、西盟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承办的第十一届中国普洱茶节在普洱隆重举行。中国文联副主席丹增、云南省统战部副部长黄毅、普洱市市委书记沈培平、普洱市市长李小平,以及有关主承办方的领导出席了茶叶节开幕式。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弘扬中华茶文化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弘扬中华茶文化论文 篇1:

世界茶王 传奇色彩(上)

台湾天仁、中国天福集团总裁李瑞河祖上有200年的种茶史,祖祖辈辈都以种茶为生,与茶结下了深厚而特殊的情缘,到了第七代的李瑞河自然也是继承祖辈的基业以茶谋生,但嬗变是颠覆性的:由茶农变成了茶商,种茶变成了卖茶;创造的奇迹更是充满传奇色彩,具有50多年事茶生涯的李瑞河把发展、壮大中国茶产业,挖掘、传承、弘扬中华茶文化均做到了极致,书写了一个个堪称茶界的神话:白手起家的茶农变成了身价数十亿的“世界茶王”,构建了世界最大的茶业综合性企业集团,中国茶业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上市公司,中国茶史上第一次以自有“天仁”品牌外销茶叶,直营茶点数量全球之最,达1000家,打造世界第一所茶专业高等学府天福茶学院,创建世界最大的茶博物院“天福茶博物院”,建设世界最大的以茶为主题的高速公路服务区……

2009新年第二天上午9点,天福集团总裁特别助理沈富靖先生带领本刊记者到李瑞河总裁经常接待贵宾的贵宾室等待专访李总裁,走进室内记者看见墙上挂着神农尝百草、陆羽茶图及茶诗书法,茶几上摆放着精致的茶具并配上得体的座椅,扑面而来的是浓烈而高雅的茶文化氛围,并非富丽堂皇的“贵宾室”。稍坐片刻,一位着装素雅、脚步敏捷、面色慈祥的长者推门而入向记者迎面走来,记者箭步迎上握着他宽厚有力的手互致热情问候,身旁的沈特助急忙介绍道:“这就是我们天福集团李瑞河总裁。”落座后,李总裁开始了新年第一个境外媒体的独家专访。

李瑞河对促进中国茶产业和弘扬中华茶文化所创造的惊人业绩和非凡表现连中国茶界泰斗、世纪茶人张天福先生都折服,“自叹不如”,张老的自谦正折射出泰斗对“世界茶王”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慧眼识漳浦花甲创大业

1953年,李瑞河开始建立台湾“天仁”,七十年代天仁股份成为中国茶业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上市公司,也是中国茶史上第一次以自有“天仁”品牌外销茶叶的公司,天仁集团在台湾称雄几十年,李瑞河也因此成为台湾茶界的风云人物。天有不测风云。1990年,事业正值天仁集团巅峰的他,遭遇台湾股市大崩盘。天仁集团旗下的天仁证券公司轰然倒下,亏损30亿新台币,在灾难面前,作为法人的李瑞河以“成功的荣耀全体共享,失败的责任我肩独担”的英雄气魄,变卖个人名下所有的股票和房产,理清全部债务,从头开始,寻找新的发展商机。

欣慰的是“天仁股灾”事件使“天仁”茶连锁店幸免于难,继续在台湾和海外发展。

天仁证券事件后,在两年半的沉潜疗伤,韬光养晦中,李瑞河始终没有放弃寻觅新的商机,一直在苦苦追寻。他先后考察了日本以及菲律宾、泰国等地,由于1989年他到大陆来寻根问祖时,大陆12亿人口偌大的茶业市场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一比较,李瑞河毅然决定投资大陆再创业,是年59岁,他发誓“一定要东山再起,只许成功,不能失败”。他如是说,如是想,也如是做了。

到大陆后李瑞河首先是调研大陆各个地方人的饮茶习俗,譬如福建人爱喝乌龙茶,上海人爱喝绿茶,北京人爱喝茉莉花茶等他均了然于胸。当时他了解到中国人均茶消费量仅有200克,这与台湾人均1200克的消费水平相比,大陆还有人均1000克的消费空间,再加上中国12亿人口,如此庞大的市场需求像一块磁石深深地吸引了李瑞河,更是加大了投资大陆的信心和勇气。其次才是李瑞河关心的在大陆哪一个地方投资最理想。他先后走访了福建、广州两省几十个茶场,经过综合考量,最终选择了语言相通、血脉相连的祖籍地福建漳浦县开创他人生的第二春,是年1993年初。当时李瑞河的决定还遭到了不少亲友和政界的劝阻,但他坚定不移地看好改革开放后的祖国大陆市场,特别是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及其“黑白猫”理论更是坚定了他投资大陆的决心,义无返顾地跨越海峡到祖国大陆福建漳浦县发展。更有趣的是:1993年9月,李瑞河在漳浦县盘陀镇购买99亩地时,引起了大家的争议与不解,“在这个‘蚂蚁、蟑螂都不住’的荒郊野岭买地能干什么”。经过后来李瑞河打造“茶业帝国”的事实证明,这就是李瑞河具有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超人智慧的非同凡响之处。

在一片疑惑声中,1994年金秋,天福茶庄落成开业,开始了花甲之年领航“天福”创业之路的征程。

借着创建台湾天仁集团40年的经验,李瑞河本着“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拓荒精神,遵循“根植福建,香传全国,茗扬世界”的目标,以“天然、健康、人情味”为理念,以“发扬茶文化优势,创造世界知名品牌”为核心,“天福”的牌子在大陆茶业市场很快站稳了脚并迅速崛起,创设了绿茶、花茶、乌龙茶的生产基地,形成了集茶业生产、加工、销售、科研、文化、教育、旅游为一体的世界最大茶业综合企业。到目前为止中国天福集团已发展到具有员工达12000多人、10家生产工厂的企业集团了。天福在大陆经营16年,截止到本刊发稿时,已在大陆开设直营连锁店936家,而天仁集团在台湾经营50年,开设连锁店仅仅63家,规模发展速度是“天仁”的15倍强,也远远超过了计划在大陆十年开办100家连锁店的奋斗目标。李瑞河在茶界创造的“天福神话速度”充分证明花甲再创业的巨大成功和大陆市场潜力巨大。

李瑞河认为茶叶产品的开发与创新,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于是以产品和市场为中心,采用新观念、新包装、新品质、新的经营方式,开发精致的茶叶和茶食品、茶蜜饯系列产品2000多种,托起夕阳变朝阳,使茶叶及茶制品身价倍增,深受消费者喜爱,企业迸发出勃勃生机。2006年1月,“天福”品牌荣膺“中国驰名商标”,这是大陆茶业企业的第一家。在遍布中国的天福茶庄和福建324国道上随处可见绿地白字的“天福中国驰名商标”字样。

茶业“黄埔”是“复制”更多“李瑞河”的摇篮

随着天福集团的迅速发展与不断扩张,天福企业形象、品牌价值和文化内涵得到不断提升。但是,“天福”发展人才却非常短缺,这将严重制约天福集团进一步走向现代化和国际化。李瑞河认为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才是振兴茶业、弘扬茶文化的关键所在。因此,2007年金秋,全球笫一所茶业高校——天福茶学院诞生了,这是李瑞河最欣慰、最得意的作品,也实现了多年来李瑞河的最大心愿,最大梦想。投资二亿元人民币,占地1200亩,学院属全日制,规模暂定三千人,专业有五个系,即茶叶生产加工、茶叶食品加工、茶文化、市场开发与营销、旅游管理系,形成一个集教育、科研、观光旅游于一体的园林式新概念高校区。2008年,该学院扩大到向大陆招生,并获准招收外国留学生、台湾学生,成为大陆获此资质的民办高校笫一家。为使中国茶业走向世界,天福茶学院开设7门外语,要求每位学生必须掌握两门以上的语言。学生毕业后,分赴五大洲,担任“茶叶大使”、“和平使者”,倡导茗风,传播华夏文明。李瑞河决心把天福茶学院打造成茶业“黄埔”,中国“西点”。为此,李瑞河总裁特别顾问黄国辉先生专门制定了打造茶界“黄埔”的具体阶段性目标:在5年内由专科院校升格为本科,实现由培养职业教育人才向应用型人才转变;5-10年进入中国高职100强院校名单,再用10年进入中国高职50强。据天福茶学院校长周巨根教授透露,天福茶学院的教学理念有别于其它综合性大学茶学系,本院着力培养动手能力强,能独挡一面并领兵作战的学生,使天福的学员一亮相就给用人单位焕然一新的感觉,让社会刮目相看。“天福茶学院一旦有毕业生产生就是茶业“黄埔”诞生的日子。” 李瑞河总裁非常自信地说。

有人担心天福茶学院培养出来的某些学生自己当老板后将会成为天福集团的竞争对手,具有海纳百川胸襟的李瑞河却没有这么短视,他认为,一旦出现这种态势天福茶学院的办学目的就算是达到了,因为天福学生受熏陶的是天福企业模式,耳濡目染的是天福精神与企业文化,所以这样的竞争企业等于是天福集团的“复制”,这样的竞争对手等于是第二、第三到N多“李瑞河”的“复制”,如此永续下去,中国便产生了千万个强大的“天福集团”和“李瑞河”,凝聚着成潮成海的力量去发展和壮大中国茶产业,传承和弘扬中华茶文化,必将使老产业不断走向焕发生机的新天地,必将是“哈中国风,喝中国茶”风靡全球的时代。

缔造世界最大的茶博物院

天仁、天福集团的不断发展壮大不仅促进了茶经济的发展,而且也弘扬了中华茶文化。从1953年创办“天仁”品牌伊始,李瑞河就一如既往的将茶文化传播给已经有些忽视传统的中国人。早年在台湾时,他就成立陆羽茶艺中心、天仁茶文化基金会、“吃茶趣”连锁系统等机构,大力弘扬茶文化,天福在大陆获成功后,他希望能以企业资源,完成传承茶文化的使命,实现自己一直以来的梦想。

建一座专业的茶博物院、弘扬茶文化一直是李瑞河多年的夙愿,早在1985年就在台北买好了土地,绘好了蓝图,后来因股灾被迫搁置,这一拖,直到15年后,他的计划才真正付诸实施。

经过李瑞河15年的精心筹划、设想,2000年初,天福茶博物院终于在盘陀镇324国道旁破土动工,2002年建成开院,终于实现了李瑞河又一大梦想,完成了他人生又一个得意作品。天福茶博物院是目前世界最大之茶博物馆, 总占地80亩,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首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是弘扬茶文化和休闲旅游相结合的杰作。博物院设五大馆区:主展馆、中国茶道教室、日本茶道馆、韩国茶道馆和书画馆。主展馆展示了世界茶文化、中国茶发展史、民族饮茶风俗、现代茶艺、茶工艺流程、茶与诗、茶与画、茶艺与茶具、茶与健康等知识。还有薪火相传、茗风石刻、明湖垂影、茂林修竹、唐山瀑布、武人茶苑、兰亭曲水、天宫赐福等八大景观。记者参观博物院时,看见在气势恢宏的牌楼门柱上写着这样一幅对联:“发乎神农,闻于鲁周,茶史溯源追亘古”、“经见陆羽,歌传卢仝,茗风欲盛看今朝”。对联极其精炼的讲述了茶叶悠久的发展史和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茶文化,也寓意了未来更灿烂的前景。走进到处洋溢着清脆乐声的漳浦天福茶博物馆,首先映入记者眼帘的是由李瑞河亲自设计的一幅雕像,名为“薪火相传,继往开来”。雕像上一头老牛正领着一头小牛拉着牛车,而执鞭的老人家正在把手中的鞭子交给旁边的儿子,牛车上装载的则是满满一车的茶叶。雕像寓意鲜明,李瑞河期待茶产业薪火相传的美好展望一目了然。整个茶博物院布局精巧紧凑,立意独具匠心,环境舒心高雅,文化氛围浓厚,是一处善缔茶缘、感受茶情、传播茶文化、以及休闲购物的高品位旅游区。这样把传播茶文化与高品位休闲旅游紧密结合使得两者相得益彰,有效的促进了茶文化的传播,也推动了企业的发展。这样的杰作,生动地体现了李瑞河的高明与不凡。(未完,下集待续)

作者:王贞扬

弘扬中华茶文化论文 篇2:

“妙曼普洱”分享文化盛宴

2011年4月27日,由普洱市人民政府、云南省农业厅、云南省商务厅等单位主办,思茅区人民政府、西盟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承办的第十一届中国普洱茶节在普洱隆重举行。中国文联副主席丹增、云南省统战部副部长黄毅、普洱市市委书记沈培平、普洱市市长李小平,以及有关主承办方的领导出席了茶叶节开幕式。

4月29日,第十届中国普洱茶节在西盟县顺利闭幕后,普洱市市长李小平接受了媒体采访。

谈到本次茶叶节的特色,李小平市长介绍,这届茶节更多地注入文化的因素、绿色优势和品牌理念以及书画普洱。本届茶叶节以“书画普洱”为主题,主会场在思茅区、分会场在西盟县,通过一系列主题鲜明、特色浓郁、内涵丰富的活动突出展示“绿色发展、妙曼普洱”,全力打造“中国著名,世界闻名、世人瞩目”的普洱国际品牌。

此外,还有第三届云南省普洱茶交易会及普洱旅游宣传促销系列活动。通过搭建平台,让各地茶企业、茶商云集普洱,让各种名优产品汇集普洱,开展多形式、宽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推介茶产品,繁荣茶经济。同时开展中国普洱茶民间收藏精品展示、旅游产品推介、旅游形象宣传、旅游咨询服务等活动,大力宣传和弘扬普洱茶文化、旅游文化。

李小平说,上述活动的成功举办,有力地宣传推介“生态、和谐、妙曼”普洱,弘扬普洱茶文化、多元民族文化,展示蕴含民族和区域特色的普洱文化品牌,推动普洱走向世界、融入世界,把一个生态、和谐、妙曼的普洱推向全国、推向世界。

中国普洱茶节是普洱各族人民、各界茶人、茶商及广大普洱茶爱好者一年一度的重要节日,普洱市已成功举办n届中国普洱茶叶节,已经成为普洱市一张靓丽的名片,李小平市长认为,普洱茶节是普洱人民的精神和文化盛宴,举办茶节意义重大。一是弘扬茶文化、做强做大茶产业的需要。普洱是普洱茶的原产地、加工地和集散地。举办茶节,主要目的是继承、发展各民族的优秀茶文化,弘扬中华茶文化,推动茶产业、发展茶经济。二是扩大开放、招商引资的需要。文化搭台,经贸唱戏,是现代社会办节的一个特点。通过办节扩大知名度和美誉度,可以加速生产要素聚集,加快经济发展。例如:十届茶节期间,我市共签订招商引资项目217项,商品贸易成交额近53亿元,为普洱经济社会发展增添了后劲。三是打造普洱城市品牌、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我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借助茶节这

平台,开展经贸活动,发展观光旅游,促进投资兴业,推介我市优越的生态环境、独特的区位条件、丰富的自然资源、厚重的普洱茶文化和浓郁的民族风情,展示我市改革开放取得的显著成就和美好发展远景,让外界更多地关注普洱、了解普洱、投资普洱。四是推动普洱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的需要。普洱因茶而兴、因茶而名、因茶而荣。我们只有把茶节办好、办出特色、办出声势,才能不断促进茶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为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

谈到今后的发展,李小平市长说,从“十二五”开始,把“妙曼普洱,养生天堂”定位为城市品牌,也是城市建设目标。作为祖国西南边疆的一块绿海明珠,普洱主城区周边森林覆盖率达要达到80‰,“普洱的整个生态环境非常好,地上地下资源丰富,区位优势非常明显。”从去年开始,根据形势和国内外茶人的需要,中国普洱茶节一年在普洱举办,一年在我们选定的城市举办,这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让世界上越来越多人认识普洱茶,越来越深地认识普洱,到普洱投资、观光、兴业。“普洱是世界的,把这块宝地守护好、建设好,东方人最爱的茶,西方人最爱的咖啡,在普洱和谐共生。不断把茶叶、咖啡等最好的产品奉献给世界,把健康带给大家。”

弘扬中华茶文化论文 篇3:

彰显艺术教育独特的思政魅力 培养践行社会主义文艺观的时代新人

摘 要:艺术教育蕴含着独特的思政教育价值,艺术课程有着独特的思政教育优势。北京印刷学院坚持以美育人、以艺树人、以文化人,把设计艺术人才培养规律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有机结合,探索并实践形成了“六结合”育人模式,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践行社会主义文艺观的设计艺术传媒新人的过程中,推动了课程思政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

关键词:课程思政;艺术教育;文化建设

北京印刷学院作为以“传承弘扬中华印刷文明,创新发展中国出版文化”为使命的业界名校,办学六十余年来,不仅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一大批素质过硬的印刷、出版人才,而且成功地培养出了我国第一代桌面出版设计人才、第一代多媒体电子出版设计人才和第一代数字出版媒体设计人才。在推进艺术教育改革发展的过程中,北京印刷学院始终遵循党的教育政策和文艺工作方针,始终坚持把设计艺术人才培养规律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有机结合,探索形成了思想政治教育与课程内容相结合、与实习实践相结合、与毕业设计相结合、与艺术赛事和专业活动相结合、与服务国家重大活动相结合、与时代责任人民需求相结合的“六结合”育人模式,自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入艺术创作、艺术设计实践中,融入并贯穿于艺术专业教育的全过程,引导学生在感悟中华文化魅力精髓的过程中提升艺术创造力,在推进艺术创新实践过程中陶冶情操、滋养心灵、淬炼本领,立志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践行社会主义文艺观的设计艺术传媒新人。

以美育人,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过程中增强文化自信

1.思政教育与课程内容相结合,强化传统文化选题创作,坚定中华文化立场。秉持挖掘、展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独特魅力的初心,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在艺术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在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探究、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利用最新的虚拟现实、数字技术等手段对传统文化进行解构、还原,进而创作出观赏性和体验感更佳的多媒体作品,使得饱含历史气息、文化韵味的“中国经典”走进社会大众,焕发出新的生机。

2.思政教育与课程实践相结合,坚守文化传承初心,激发传统文化生机活力。学校在开设“广告招贴设计”“展示策划”“产品服务系统设计”“插图创作”“三维水墨动画”“文化专题考察”等一批专业课程与艺术实践中,引导学生将北京红色文化、红色建筑、北京历史、北京文化生活等作为主要选题方向,并以“北京长城文化带”“北京大运河文化带”“北京历史文化”“北京优秀文化历史”“中国传统婚庆仪式”“中国印刷术插图”“传统中草药”“中国茶文化”等为选题进行课题实践,很好地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课堂教学和实践创作的各个方面,帮助学生加深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进一步增强了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学校师生创作作品参展北京市文博会、2019年《最美中轴线》代表北京参展全国文博会,得到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同志、中共中央宣传部领导的肯定。

以艺树人,在传承红色文化过程中践行使命担当

1.思政教育与专业实习相结合,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筑牢社会主义文艺观。“写生实习”是学校所有艺术类专业的“必修课”。遵循艺术人才成长规律与教书育人规律,坚持把革命红色文化与学生实习实践有机融合,推动学生在实习实践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精神洗礼。任课辅导教师带领学生到刘公岛甲午战争纪念地、红旗渠等爱国主义场所进行实践写生,创作出很多饱含历史厚重感、迸发着浓浓爱国情的优秀作品。学校筛选优秀实习作品举办主题展览,得到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杜飞进同志的肯定。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将课程选题与革命教育结合起来,促使学生通过深入调研与设计,完成了冀中人民抗日斗争史资料研究会、保定红色文化发展促进会的标志设计82件作品,潜移默化地推进了思想政治教育,在以艺术创作服务社会的同时也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2.思政教育与服务国家重大活动相结合,服务保障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典,弘扬红色文化精神。在服务保障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庆典活动中,学校师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极大的创作热情和强烈的使命担当,先后主持或参与完成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主席台会议册设计、环卫车辆色彩设计、联欢晚会视觉效果设计,城市志愿服务站点和证书、激励品等在内的志愿者服务视觉形象系统设计,将青春力量与爱国情怀相融交织,以新时代中国出版传媒人的时代担当,为祖国繁荣昌盛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北印力量。

以文化人,在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过程中培育時代新人

1.思政教育与艺术赛事和专业活动相结合,扎根中国大地创作,创新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优秀的文化艺术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一直以来,学校就有以设计“服务奥运、服务国家和北京重大活动和文化建设”的优良传统。从2008年奥林匹克教育标志设计和奥林匹克运动会5盎司金属纪念币设计,到2014年南京青奥会吉祥物“砳砳”;从平昌冬奥会“北京8分钟”多媒体演示,到2022年冬奥会申办会徽“墨舞冬奥”设计;参与大兴国际机场“新国门”设计,无不体现学校师生、校友的专业水平与文化担当。

2.思政教育与时代责任人民需求相结合,人民文艺服务人民,立德树人培育新人。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学校教师利用自身的专业及社会影响力,引导学生发挥专业优势,针对抗击疫情开展专业创作,制作海报、插图、微视频等千余件,被“学习强国”“山东省文化创意设计行业协会”等众多媒介平台集中推出。学生创作战“疫”作品,是自身深入生活的切身体验之作,不仅体现了较好的专业水准,而且传播了正能量,为抗击疫情鼓劲!同时,学生的精神也受到了全方位的洗礼,“扎根中国大地,以人民为中心进行创作”内化为学生共同的价值追求。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文化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就属于培根铸魂的工作,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艺术教育之“魂”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培养更多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践行社会主义艺术观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文艺观,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EB/OL].(2016-10-14)[2020-05-27]. http://views.ce.cn/view/ent/201610/14/t20161014_16753561.shtml.

[2]“四个坚持”引领文化艺术和社会科学“培根铸魂” [EB/OL].(2019-08-06)[2020-04-11].http://www.qstheory.cn/zhuanqu/bkjx/2019-08/06/c_1124842833.htm.

(作者单位:北京印刷学院)

[责任编辑:翟 迪]

作者:史民峰 王晓林

上一篇:胎儿权益的民法论文下一篇:科学与人文教育论文